• 2022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基础研究
    • 利用FRET技术检测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的优化策略

      2022, 42(8):1049-1054.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1

      摘要 (242) HTML (472) PDF 1.89 M (1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LRP6膜受体与WNT3A相互作用为模型,针对FRET技术在研究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中的限制因素,探究有效的改进策略。方法:利用PDB与Zdock数据库建立LRP6与WNT3A的相互作用模型,在不影响LRP6膜受体与 WNT3A相互作用的前提下对LRP6进行一定的截短;将LRP6与WNT3A的信号肽重构在荧光标签的氨基末端,以避免信号肽切除导致的荧光标签丢失;使用柔性连接肽衔接信号肽、荧光标签及成熟蛋白,以削弱荧光标签对膜受体的亚细胞定位及功能的影响。结果:改进策略显著增强LRP6融合蛋白的膜定位信号,LRP6与WNT3A在细胞膜区域的相互作用能够用FRET技术进行清晰检测,平均FRET效率达到26.51%。结论:改进策略有效,为利用FRET技术研究活细胞中膜受体与胞外配体相互作用提供了新的思路和策略。

    • 紫草素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和神经炎症在脑外伤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2022, 42(8):1055-1064.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2

      摘要 (268) HTML (407) PDF 4.30 M (1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紫草素是否在创伤性脑损伤(traumatic brain injury,TBI)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将 40只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Sham组),脑外伤组(TBI组),脑外伤+1 mg/kg紫草素组(TBI+SK 1 mg/kg),脑外伤+5 mg/kg紫草素组 (TBI+SK 5 mg/kg)。构建创伤性颅脑损伤模型,并检测神经功能缺损评分(modified neurological severity score,mNSS),Beam⁃ walk平衡木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免疫荧光观察神经元的凋亡数量,伊文思蓝染色检测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 的完整性,Western blot和RT⁃PCR观察炎症水平(NLRP3/ASC/caspase1/IL⁃1β)的变化等。ELISA试剂盒检测损伤皮质周围水肿带氧化应激水平标志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脂质过氧化物(lipid peroxides,LPO)、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以及抗氧化酶如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lutathione peroxidase,GPx)活性的变化。体外培养神经元细胞系Neuro⁃2a(N2a)细胞和小胶质细胞系BV2细胞,并使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模拟 TBI后颅内炎性环境。紫草素治疗后,通过Western blot检测BV2细胞炎症水平的变化,并通过流式细胞术检测LPS刺激后N2a 细胞凋亡的变化情况。结果:紫草素处理后可改善脑外伤后mNSS,发挥神经保护作用。紫草素可以抑制ROS、LPO、MDA的水平,促进SOD、GPx的升高,改善脑外伤后的氧化损伤。紫草素可以显著抑制脑外伤后的NF⁃κB/NLRP3的炎症激活,抑制损伤周围水肿带的小胶质细胞的激活。结论:紫草素可以抑制氧化应激,抑制NF⁃κB/NLRP3信号激活,减少凋亡,在脑外伤后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大肠杆菌J2_5的全基因组测序及比较基因组分析

      2022, 42(8):1065-1072.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3

      摘要 (227) HTML (723) PDF 1.47 M (1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多耐药大肠杆菌J2_5的进化分群、耐药基因及毒力基因,为临床诊断及用药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高通量测序法对J2_5进行全基因组测序,并使用多种生物信息学工具和数据库进行数据比对分析。结果:该菌的全基因组总长度为4.7 Mb,GC含量为50.78%。多位点序列分型(MLST)分析发现其ST型为ST2491,和大肠杆菌野生株 MG1655分型ST10 不同。系统发育树进一步分析表明J2_5与MG1655的亲缘关系较近。抗生素耐药性综合数据库(CARD)分析发现该菌有65 个耐药基因,主要通过4类耐药机制(抗生素外排泵、抗生素失活、抗生素靶点改变、降低对抗生素的渗透性)产生耐药性。毒力因子数据库(VFDB)分析发现该菌有7类40个毒力基因,编码黏附素、侵袭、自主转运蛋白等毒素蛋白。使用Prophage Hunt⁃ er网上工具发现J2_5基因组存在3个前噬菌体,并且前噬菌体上带有1个毒力基因。结论:全基因组测序结果表明J2_5携带更多的毒力基因及耐药基因,是其致病性强和具有多种抗生素耐药性的原因。

    • 维生素D受体核定位信号的鉴定

      2022, 42(8):1073-1079.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4

      摘要 (178) HTML (556) PDF 2.11 M (1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确定维生素D受体(vitamin D receptor,VDR)的核定位信号并验证其功能。方法:通过软件分析及文献调研预测VDR核定位信号,利用点突变试剂盒构建了VDR一系列点突变体,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VDR在胞质和胞核里的分布,并结合免疫荧光观察确定其预测突变点对VDR入核的影响,最后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链式聚合酶反应(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 VDR 下游基因的表达,以判断 VDR 核定位突变体的活性。结果:确定 VDR 核定位信号序列为 49RRSMKRKALFLT61,构建的VDR一系列核定位序列(nuclear localization sequence,NLS)点突变体在细胞内的表达主要分布在胞质里,维生素D(vitamin D,VD)既不能诱导这些点突变体入核,也不能促进VD下游基因表达。结论:VDR核定位确定信号能有效控制VDR进入细胞核发挥转录因子作用,进而影响其下游基因的表达,为探索VD及VDR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平台和思路。

    • TIR/BB环拟似物AS⁃1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研究

      2022, 42(8):1080-1086.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5

      摘要 (123) HTML (79) PDF 28.17 M (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TIR/BB环拟似物AS⁃1对小鼠肾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4组:假手术组(sham)、肾缺血再灌注组(RIR)、AS⁃1+肾缺血再灌注组(AS⁃1+RIR)、溶剂+肾缺血再灌注组(溶剂+RIR)。采用夹闭双侧肾动、静脉45 min,再灌注24 h的方法构建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AS⁃1+RIR组与溶剂+RIR组在术前30 min按剂量50 mg/kg 分别腹腔注射AS⁃1和溶剂,再灌注24 h后检测肾功能参数、血清炎症因子、凋亡指标及磷酸化NF⁃κB p65(p⁃ p65)表达水平。结果:与假手术组比较,缺血再灌注组血清肌酐(Scr)、尿素氮(BUN)、TNF⁃α、IL⁃6、p⁃p65、Cleaved caspase3及 Bax的表达水平均明显提高(P < 0.01),肾间质CD68+ 和MPO炎症细胞浸润增多,Bcl⁃2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1),Bcl⁃2/Bax 的比值也降低。给予AS⁃1处理后可以使Scr、BUN、TNF⁃α、IL⁃6、p⁃p65、Cleaved caspase3、及Bax的水平明显降低(P<0.01), CD68+ 和MPO炎症细胞浸润减少;Bcl⁃2的表达量升高(P < 0.01),Bcl⁃2/Bax的比值也升高。结论:TIR/BB环拟似物AS⁃1对小鼠肾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其机制可能与其抑制NF⁃κB信号通路的活化,产生抗炎作用和抗凋亡作用有关。

    • STAT3通过血小板反应蛋白4诱导足细胞凋亡及炎症反应

      2022, 42(8):1087-1092.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6

      摘要 (141) HTML (238) PDF 4.24 M (6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小板反应蛋白4(thrombospondin⁃4,TSP⁃4)对高糖(high glucose,HG)刺激足细胞增殖、凋亡、氧化应激及炎症反应的潜在影响,揭示TSP⁃4在糖尿病肾脏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方法:①通过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和蛋白质印迹法检测HG诱导的足细胞中TSP⁃4和信号转导因子和转录激活因子3(signal transducer and ac⁃ tivator of transcription3,STAT3)的表达水平;②在HG诱导的足细胞中干扰TSP⁃4后,通过细胞计数试剂盒(cell counting kit⁃8, CCK⁃8)和5⁃乙炔基⁃2′脱氧尿嘧啶核苷(5⁃ethynyl⁃2’⁃deoxyuridine,EdU)测定增殖能力;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足细胞的凋亡和细胞周期分布;使用试剂盒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 oxide dismutase,SOD)和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的相对含量。此外,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inter⁃ leukin,IL)⁃1β、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和IL⁃6的表达水平;③应用染色质免疫共沉淀(chromatin immuno⁃ precipitation,ChIP)验证转录因子STAT3与TSP⁃4 的启动子区域的关系,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进一步验证。结果: ①TSP⁃4和p⁃STAT3在HG诱导的足细胞中呈时间依赖性上调(P < 0.05);②干扰TSP⁃4可以逆转HG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氧化应激、炎症反应和受抑制的增殖(P < 0.05);③STAT3可以结合TSP⁃4的启动子区域,从而诱导转录,对TSP⁃4启动子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结论:干扰 TSP⁃4 可减轻 HG 诱导的足细胞凋亡、氧化应激和炎症反应,对足细胞具有保护作用;转录因子 STAT3对TSP⁃4基因启动子活性具有正向调控作用。

    • 甲基苯丙胺的神经毒性:基于蛋白组学的靶向神经突触损伤研究

      2022, 42(8):1093-1099.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7

      摘要 (124) HTML (160) PDF 2.05 M (5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暴露后原代神经元蛋白组学及其对细胞功能的影响,整体阐述 METH的神经毒性及其影响通路。方法:将原代培养的神经元经METH(0、900 μmol/L)处理,蛋白酶解后,利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对其进行检测,利用Uniprot_RattusNorvegicus_36080_20180123数据库对其进行鉴定,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进行蛋白功能注释,采用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数据库分析将目标蛋白序列进行归类,获取目标蛋白参与的信号通路;基于上述通路,利用Western blot验证METH引起的神经元突触数量及表达改变;通过免疫荧光法观察突触间的表达及空间定位。结果:共鉴定出蛋白总数为 6 619个。与对照组比较, 表达差异(上调/下调)倍数大于1.2倍,且P < 0.05的蛋白质归为差异蛋白,通过筛选,METH处理组与对照组的差异蛋白有51种, 其中上调的蛋白40种,下调的蛋白11种。蛋白表达方面,METH暴露显著降低突触后标志物PSD95及棘突标志蛋白Drebrin 的表达,而突触前标志物Synapsin1明显上调;免疫荧光结果显示,Drebrin表达明显下调且与F⁃actin的共定位减少,而PSD95与 Synapsin 1的空间定位亦显著下降。结论:METH暴露可引起原代神经元多种蛋白表达异常,细胞功能发生紊乱,突触结构破坏,引发神经元损伤。

    • lncRNA在骨质疏松中作用的初步研究

      2022, 42(8):1100-1106.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8

      摘要 (127) HTML (115) PDF 2.61 M (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原发性骨质疏松(osteoporosis,OP)中差异基因及lncRNA RAD51⁃AS1的作用,为原发性骨质疏松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新思路。方法:利用 GEO(Gene Expression Omnibus)数据库中的 GSE35956 芯片数据进行分析,使用 DEseq2 对 mRNA进行差异分析获得差异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使用ClusterProfiler对差异分析的基因进行富集分析; 随后对芯片进行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重注释以发掘差异lncRNA,运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对正常人及骨质疏松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uman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hBMSC)进行表达量验证。最后用 MTT、克隆形成和ALP染色观察RAD51⁃AS1对hBMSC增殖及成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共获得关于mRNA的1 440个DEG,其功能主要富集于受体配体活性和单核细胞分化等过程。同时也获得关于lncRNA的105个DEG,发现RAD51⁃AS1在骨质疏松患者中表达显著下调。沉默RAD51⁃AS1后发现hBMSC的增殖减少和ALP活性下降。结论:PI3K⁃Akt信号转导途径和单核细胞分化在骨质疏松中发挥重要作用。lncRNA RAD51⁃AS1可以调节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增殖及分化,以缓解骨质疏松进程。

    • Prkdc和Il2rg双敲除免疫缺陷小鼠的构建和初步应用

      2022, 42(8):1107-1111. DOI: 10.7655/NYDXBNS20220809

      摘要 (312) HTML (685) PDF 4.98 M (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NOD背景免疫缺陷小鼠,作为新的人源肿瘤异种移植(patient⁃derived xenograft,PDX)模型。方法:利用 CRISPR/Cas9技术获得NOD背景Prkdc和Il2rg双基因敲除小鼠,通过正常繁育得到能够稳定遗传的纯合子后代(命名为NYG 小鼠),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外周血免疫细胞比例,移植接种新鲜肿瘤组织,观察记录肿瘤生长状况及HE染色观察传代PDX 肿瘤形态学特点。结果:NYG小鼠外周血小鼠无成熟的T细胞、B细胞和NK细胞表达,对移植的患者肿瘤组织几乎没有排斥反应,组织病理学表型及免疫系统未见明显异常。结论:成功构建NYG小鼠免疫缺陷小鼠,为肿瘤学基础理论及应用研究提供了新的PDX动物模型。

    • >基础研究
    • 环状RNAhsa_circ_000557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对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

      2022, 42(8):1112-1118.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0

      摘要 (113) HTML (131) PDF 12.16 M (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环状RNA hsa_circ_0005579作为子痫前期发展的新生物标志物的潜力,观察其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的表达及其对滋养层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qRT⁃PCR)检测20例子痫前期患者和 20例健康妊娠对照者胎盘组织中hsa_circ_0005579的表达,收集参与者的临床信息。采用核糖核酸酶R(RNase R)消化分析、 琼脂糖凝胶电泳及Sanger测序对hsa_circ_0005579进行鉴定,通过敲除siRNA转染HTR⁃8/SVneo细胞,利用CCK⁃8法、克隆形成分析、EdU实验检测hsa_circ_0005579对滋养层细胞增殖的影响,采用Transwell分析、划痕实验检测hsa_circ_0005579对滋养层细胞迁移及侵袭的影响。同时,蛋白质印迹(Western blot)分析用于检测迁移标志物的蛋白质水平。结果:hsa_circ_ 0005579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有显著的高表达。此外,与si⁃NC组相比,干扰hsa_circ_0005579的表达细胞活力明显增强、克隆形成数目增多、细胞增殖率增加、迁移及侵袭数目显著增多、细胞迁移率提高以及迁移标志物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蛋白水平提升。结论:环状 RNA hsa_circ_0005579 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高表达,沉默 hsa_circ_ 0005579后HTR⁃8/SVneo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增强,有望为子痫前期的早期诊断和干预提供新的靶标。

    • 基于CRISPR/Cas13a技术检测肿瘤驱动基因TP53R248W的研究

      2022, 42(8):1119-1124.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1

      摘要 (211) HTML (144) PDF 1.86 M (7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基于 CRISPR/Cas13a 的 TP53 R248W 变异体的快速检测技术。方法:根据 Over⁃lap PCR 技术,以 TP53野生型质粒为模板构建TP53 R248W变异体质粒;对TP53R248W变异体扩增产物大小,扩增反应条件及crRNA长度和浓度进行优化,初步建立基于CRISPR/Cas13a的R248W变异体快速检测方法;利用不同突变率TP53 R248W变异体及模拟血浆 ctDNA,评价 CRISPR/Cas13a 方法的检测灵敏度。结果:建立的 CRISPR/Cas13a 方法成功检测出产物大小为 368 bp 的 TP53 R248W片段;在0.05~0.25 μmol/L浓度范围内,crRNA浓度越高,检测结果相对荧光值越高;该方法检测TP53 R248W变异体的灵敏度为1×104 拷贝/μL,最低可以检测出突变率为0.01%的变异体。结论:建立的CRISPR/Cas13a方法具有快速、简便、灵敏、 特异等优点,为组织和血浆中的TP53 R248W变异体的检测提供了新的技术手段。

    • >临床研究
    • 新诊断2型糖尿病合并高尿酸血症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肠道菌群变化

      2022, 42(8):1125-1132.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2

      摘要 (139) HTML (115) PDF 1.70 M (7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2 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患者的临床特征及肠道菌群组成分析,旨在为该疾病的预防及微生态治疗提供新依据。方法:纳入103例单纯新诊断T2DM患者,98例T2DM合并HUA患者。按照入排条件,选取年龄及性别匹配的新诊断T2DM合并HUA患者(DMUA组)及单纯新诊断T2DM患者(T2DM 组),同期纳入年龄及性别匹配的HUA患者(HUA组)及健康志愿者(Control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临床资料及生化检测结果,通过卡方检验、方差分析、Tukey⁃HSD检验及Wilcoxon秩和检验法进行分析。并分别采集4组研究对象的粪便标本,用16S rRNA高通量测序方法检测4组研究对象的肠道菌群,并用生物信息学进行分析。结果:①临床特征比较:DMUA组患者的低密度脂蛋白水平较T2DM病程>5年组显著升高,同时总胆固醇、甘油三酯、胰岛素、C肽水平、动脉硬化指数及脂肪肝发生率较单纯新诊断T2DM组显著升高。此外,与T2DM组相比其发病年龄更早,但其糖化血红蛋白显著降低。与T2DM组、HUA组及 Control组相比,DMUA组高密度脂蛋白显著降低而甘油三酯明显升高;与T2DM组、HUA组相比,DMUA组动脉硬化指数显著升高。②肠道菌群分析:DMUA组α多样性指数比Control组显著降低。DMUA组与Control 组及HUA组相比β多样性存在明显差异。在菌群丰度分析中,DMUA组与HUA组相比,f_Prevotellaceae和g_Megamonas显著增加,而p_Bacteroidetes、c_Bacteroid⁃ ia、o_Bacteroidales、f_Bacteroidaceae、g_Bacteroides、f_tannerellaceae 和g_Parabacteroides 明显减少。DMUA组与Control组相比, c_Clostridia、o_Clostridiales、f_Peptostreptococcaceae、g_Romboutsia 显著减少。结论:新诊断 T2DM 合并 HUA 组与长病程的 T2DM合并HUA组及单纯新诊断T2DM组相比,更易出现脂代谢异常。DMUA组的肠道菌群结构与T2DM组、HUA组及Control 组存在差异,可能与新诊断T2DM合并HUA患者疾病的发生发展存在一定的联系。

    • 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探讨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外泌体差异蛋白的研究

      2022, 42(8):1133-1141.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3

      摘要 (92) HTML (179) PDF 1.50 M (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透析龄患者腹膜透析流出液(peritoneal dialysis effluent,PDE)外泌体中差异蛋白质组。方法:选取 10例稳定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根据透析龄分为初始腹透组(n=5)和维持腹透组(n=5)。收集患者留腹过夜的PDE,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纳米颗粒跟踪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免疫印迹法鉴定经超速离心提取的外泌体,并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鉴定和筛选,对具有显著差异的蛋白开展功能富集和信号通路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PDE中提取到的外泌体TEM下呈茶托状,直径分布在30~150 nm,表达外泌体标志蛋白CD63 和TSG101。通过数据库比对两组共筛选出499种差异蛋白,与初始腹透组相比,维持腹透组经差异显著性筛选上调蛋白17 种,下调蛋白15种。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分析显示,差异表达蛋白主要分布在氯离子通道复合物、细胞表面以及核基质,以结合与催化活性为主,参与结合的正向调控、氧化应激反应及过氧化物酶反应等生物过程。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通路主要富集在免疫相关的信号通路,包括IL⁃17和Th17细胞分化信号通路,在腹膜损伤中起着关键作用。结论:采用非标记定量蛋白质组学技术筛选的差异蛋白可能作为PD患者腹膜损伤的候选标志物,也为揭示腹膜纤维化分子生物学机制提供线索。

    • TIPS联合PTVE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硬化曲张静脉出血疗效分析

      2022, 42(8):1142-1146.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4

      摘要 (115) HTML (75) PDF 2.36 M (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颈静脉肝内门体分流术(transjugular intrahepatic portosystemic stent shunt,TIPS)联合曲张静脉栓塞 (percutaneous transhepatic variceal embolization,PTVE)治疗自身免疫性肝病(autoimmune liver diseases,AILD)后肝硬化患者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8月—2021年9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 23例AILD后肝硬化合并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患者(男2例,女21例)的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在保守治疗和/或内镜治疗失败后均接受了TIPS联合PTVE治疗。评估患者的即刻出血控制率、再出血率、无再出血生存期、总生存期和并发症。结果: 患者即刻出血控制率为100%。1年、2年和3年的累计再出血率分别为9.6%、17.1%和17.1%。无出血生存时间70~1 308 d,中位时间455 d。1年、2年、3年的累计生存率分别为100.0%、91.7%和91.7%。生存时间85~1 308 d,中位时间611 d。严重的短期并发症包括急性心功能不全1例,腹腔出血1例。长期并发症包括4例脑性脑病,1例为West Haven Ⅲ级,另3例为West Ha⁃ ven Ⅱ级。结论:TIPS联合PTVE治疗AILD后肝硬化患者的食管胃底曲张静脉破裂出血可能安全有效。

    • 70例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和临床特点分析

      2022, 42(8):1147-1154.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5

      摘要 (93) HTML (50) PDF 1.23 M (6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破裂的母儿结局和临床特点。方法:纳入2009—2020年间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产妇,根据是否瘢痕子宫、发现子宫破裂的时间节点分组,回顾性分析70例子宫破裂患者的母儿结局和临床特点。结果:①子宫破裂的总发生率为0.054%。②临床表现:23例(32.86%)腹痛,13例(18.57%)阴道流血,9例(12.86%)胎心异常,7例(10.00%) 血流动力学不稳定,11 例(15.71%)血性羊水、病理性缩复环等其他表现,29 例(41.43%)无临床表现。③母儿结局:24 例 (34.29%)发生完全性子宫破裂,4例(5.71%)行子宫切除术,30例(42.86%)发生严重产后出血,21例(30%)大量输血,无产妇死亡;62例新生儿中3例(4.84%)胎死宫内,1例(1.61%)家属放弃抢救,5例(8.06%)新生儿重度窒息,7例(11.29%)新生儿轻度窒息。④与瘢痕子宫破裂相比,非瘢痕子宫破裂多于产后才被发现(66.67% vs. 16.36%,P<0.05),其产后出血率(80.00% vs. 32.73%)、大量输血率(66.67% vs. 20.00%)以及住院费用(26 348.68元 vs. 13 859.53元)均显著升高(P<0.05),两者的新生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⑤在瘢痕子宫中,剖宫产后阴道试产(trial of labor after cesarean,TOLAC)组的完全性子宫破裂率(55%)、产后出血率(60%)、大量输血率(45%)均较选择性重复剖宫产(elective repeat cesarean section,ERCS)组显著增加 (20.00%、17.14%、5.71%,P<0.05)。⑥临产前和产程中发现破裂者的母儿结局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其完全性子宫破裂率(26.19%、11.11%)、大量输血率(16.67%、11.11%)、住院费用(11 576.33 元、14 846.30 元)均低于产后发现破裂者 (63.16%、68.42%、25 310.57元,P<0.05)。结论:子宫破裂的临床表现主要为腹痛、胎心异常或阴道流血,亦有部分患者无特异性临床表现。非瘢痕子宫破裂者,特别是较迟发现的子宫破裂,可能造成更严重的不良预后。

    • 肺部超声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的比较

      2022, 42(8):1155-1158.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6

      摘要 (60) HTML (60) PDF 797.01 K (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肺部超声技术与纤维支气管镜用于支气管封堵器定位方面的优劣。方法:择期经左侧开胸行食管癌根治术患者9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2组,每组45例。麻醉诱导后,经口插入7.5#加强型气管导管,之后采用盲法放置支气管封堵器至一侧支气管。2组患者分别采用肺部超声检查(L组)和纤维支气管镜检查(B组)方法定位封堵器位置并判断肺隔离效果,确定套囊位置良好后,摆放右侧卧位,之后再次判断肺隔离情况。记录L组和B组2次判断肺隔离情况所需要的总时间、术中封堵器调整的次数、术中肺萎陷满意度评分以及患者2次定位前及定位过程中的平均动脉压(mean arterial pressure, MAP)、心率(heart rate,HR)及气道峰值压(peak airway pressure,PAW)的水平。结果:L组和B组确定肺隔离时间、肺萎陷满意度评分术中套囊调整次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L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较判断前无明显变化(P > 0.05),B组2次判断肺隔离时的HR、MAP及PAW明显高于纤维支气管镜置入前(P < 0.05)。结论:肺部超声判断支气管封堵器肺隔离效果与纤维支气管镜相近,但肺部超声对血流动力学的影响小于纤维支气管镜。

    • SonoVue与Sonazoid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对比研究

      2022, 42(8):1159-1164.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7

      摘要 (137) HTML (231) PDF 2.71 M (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SonoVue和Sonazoid超声造影在肝脏局灶性病变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患者的临床及超声造影影像学资料,分析肝脏局灶性病变的灌注模式、动脉期、门脉期、延迟期以及血管后期(Kupffer期)的超声造影增强特征。以病理检查结果为“金标准”,对两种检查方法的诊断效能进行对比分析。结果:以病理作为诊断“金标准”,Son⁃ oVue和Sonazoid超声造影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准确率、敏感度、特异度、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8.33%、90.48%、 83.33%、92.68%、78.95%和 93.33%、95.24%、88.89%、95.24%、88.89%。SonoVue 和 Sonazoid 超声造影的诊断结果一致性检验 Kappa值为0.73。两者诊断肝脏局灶性病变的一致性中等,其准确性无统计学意义(P=0.343)。结论:Sonazoid和SonoVue超声造影对于肝脏局灶性病变的诊断准确性无明显统计学差异,但Sonazoid的图像质量更高,有更高的临床应用价值和广阔的应用前景。

    • 机器学习结合影像组学特征预测急性脑卒中机械取栓预后

      2022, 42(8):1165-1170.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8

      摘要 (160) HTML (376) PDF 2.20 M (7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预测急性缺血性脑卒中(acute inschemic strohe,AIS)机械取栓治疗后预后的模型并进行验证。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市第一医院就诊的AIS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训练集(n=105)和测试集(n= 50),另收集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就诊的AIS患者(n=45)作为外部验证。采用A.K.软件提取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和灌注加权成像(perfusion weighted imaging,PWI)病变区的影像特征,应用最低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LASSO)回归模型筛选最佳影像组学特征,基于所选特征通过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建立预测急性脑卒中预后预测模型,使用受试者操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 istic,ROC)曲线评价模型的预测效能,并应用验证集对模型进行外部验证。结果:每例患者DWI和PWI图像各提取1 316个影像组学特征,降维后筛选出40个与卒中预后高度相关的特征。ROC曲线分析显示联合DWI+PWI的模型预测训练集和测试集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训练集:0.981;测试集:0.891)均高于单序列模型(DWI或PWI),其准确度分别达0.943、 0.900。外部验证结果显示基于DWI+PWI的模型同样优于单序列(DWI或PWI)的预测模型,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0.864、 0.783,其准确度可达0.822。结论:结合机器学习与影像组学特征构建的模型可预测AIS机械取栓治疗预后,并具有较好的泛化能力。

    • 超敏C反应蛋白与偏头痛患者脑微出血的关系

      2022, 42(8):1171-1175. DOI: 10.7655/NYDXBNS20220819

      摘要 (124) HTML (80) PDF 1.16 M (6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炎症标志物超敏C反应蛋白(hypersensitive C⁃reactive protein,hs⁃CRP)与偏头痛患者脑微出血(cerebral microbleed,CMB)的关系。方法:选取185例偏头痛患者,利用磁敏感加权成像(sensitive weighted imaging,SWI)评价CMB的存在、分布和数量。根据不同CMB状态分成无CMB、总CMB、脑叶CMB和深部CMB组,比较各组hs⁃CRP水平。应用二分类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hs⁃CRP与总CMB、脑叶CMB和深部CMB的关系。结果:①53例(28.6%)发现CMB,其中脑叶CMB 23例 (43.4%),深部CMB 30例(56.6%),单个CMB 26例(49.1%),多个CMB 27例(50.9%);②总CMB、脑叶CMB、深部CMB、单个及多个CMB患者的hs⁃CRP水平均显著高于无CMB患者(P<0.05);③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对头痛特征、年龄、性别等混杂因素进行校正之后,高水平hs⁃CRP是偏头痛患者CMB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此外,高水平hs⁃CRP与脑叶、深部CMB均独立相关(P<0.05)。结论:无论是在脑叶还是深部,高水平hs⁃CRP与偏头痛患者CMB相关,表明炎症反应参与介导了偏头痛患者CMB的发生。

    • 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入院血糖对预后的影响

      2022, 42(8):1176-1182. DOI: 10.7655/NYDXBNS20220820

      摘要 (77) HTML (62) PDF 1.21 M (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入院血糖与机械取栓术治疗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患者疗效的相关性。方法:连续纳入2017年1月— 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第二人民医院神经外科开展的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行机械取栓术的患者。收集患者的基线资料、既往病史、实验室检查结果、影像学资料、血管内治疗信息和3个月时的随访资料。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入院时血糖和3个月时预后不良(modified rankin scale,mRS 3⁃6)、血管再通、症状性颅内出血和3个月死亡的关系。结果:本队列研究共收集204例患者,入组150例。入院时平均血糖(7.74±2.49)mmol/L。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基线NIHSS(NIH stroke scale)评分、入院时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凝血酶原时间、血糖和症状性颅内出血均是 3 个月时的预后不良(mRS 3⁃6)的影响因素 (P<0.05)。调整混杂因素后,血糖每升高1 mmol/L,3个月时功能预后不良(mRS 3⁃6)上升33%(OR=1.33,95%CI:1.08~1.63, P=0.007);高血糖组(>7.8 mmol/L)预后不良(mRS 3⁃6)风险是正常血糖组(≤7.8 mmol/L)的 2.97 倍(OR=2.97,95%CI:1.09~ 8.08,P=0.033)。 血糖每升高 1 mmol/L,症状性颅内出血的风险增加 24%(OR=1.24,95%CI:1.03~1.50,P=0.021)。高血糖组 (>7.8 mmol/L)的症状性颅内出血风险是正常血糖组(≤7.8 mmol/L)的5.36倍(OR=5.36,95%CI:1.82~15.77,P=0.002)。入院时血糖升高和血管再通、死亡无相关性。结论:入院时高血糖是急性前循环大血管闭塞机械取栓术患者功能预后不良的独立危险因素,并且增加颅内出血风险。

    • 干眼患者泪膜破裂形态的临床研究

      2022, 42(8):1183-1187. DOI: 10.7655/NYDXBNS20220821

      摘要 (96) HTML (298) PDF 1.67 M (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干眼患者泪膜破裂的动态变化。方法:收集2020年10月8日—2021年9月30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干眼门诊确诊的107例(107眼)干眼患者,使用Oculus Keratography干眼检查仪拍摄荧光素钠染色下瞬目后的泪膜破裂形态,并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处理。结果:泪膜破裂动态变化模式为片状破裂24例(22.5%),点状破裂35例(32.7%),线样破裂27例(25.2%),不规则破裂17例(15.9%),两种类型以上4例(3.7%)。结论:通过观察干眼患者荧光素钠染色后泪膜动态变化的形态,对诊治干眼等相关疾病有着非常重要的临床意义。

    • >综述
    • 线粒体自噬在肠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研究进展

      2022, 42(8):1188-1191. DOI: 10.7655/NYDXBNS20220822

      摘要 (188) HTML (418) PDF 1.17 M (10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急性肠缺血性疾病是临床上常见的急危重疾病,如肠系膜上动脉栓塞等,经有效治疗并恢复血流后,容易出现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线粒体自噬在肠IRI的病理过程发挥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线粒体自噬是一把“双刃剑”,其发挥的作用主要取决于肠IRI的程度,在轻度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减轻IRI的作用,而在严重肠IRI的病理改变中,发挥着加重IRI的作用。线粒体自噬在肠IRI中的调控机制涉及多种信号通路,包括PINK1/Parkin信号通路、BNIP3/NIX 信号通路、FUNDC1信号通路、Beclin1信号通路。随着研究的深入,线粒体自噬在肠IRI过程中的作用和机制越来越清晰,为肠IRI的精准治疗提供参考。

    • 智能水凝胶在口腔医学领域的应用

      2022, 42(8):1192-1196. DOI: 10.7655/NYDXBNS20220823

      摘要 (268) HTML (722) PDF 1.18 M (13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统口腔材料多为稳定型材料不受口腔环境影响,而智能型材料因能够适应口腔内各种变化做出有利响应而成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之一。智能水凝胶作为环境敏感型高分子聚合物,是智能型材料中的一个重要类型,在口腔医学应用领域得到广泛研究。文章结合国内外文献,针对智能水凝胶的定义与分类、智能水凝胶在口腔医学的应用等方面进行了简要综述, 并对口腔智能水凝胶未来的发展方向进行了展望。

    • >病例报告
    • 临床症状轻微的TK2相关的线粒体DNA耗竭综合征1例

      2022, 42(8):1197-1200. DOI: 10.7655/NYDXBNS20220824

      摘要 (124) HTML (154) PDF 1.68 M (6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