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胡月(1977—),女,江苏南京人,博士,副教授,研究方向为卫生管理与医疗保障制度,通信作者,huyue@njmu.edu.cn。

中图分类号:G643.1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2)04-420-005

DOI:10.7655/NYDXBSS20220417

参考文献 1
马兴铭,李玲.“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4):71-73
参考文献 2
李春根,仇泽国.高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育人功能 ——以《社会保障学》为例[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1,19(1):52-55
参考文献 3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20-07-31(1)
参考文献 4
王薇,乔文博,朱彬彬,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浙江医学教育,2021,20(5):1-4
参考文献 5
黄睿彦,沈瑞林,姜柏生,等.“课程思政”的多维度内涵与执行路径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89-92
参考文献 6
练雯,刘金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础与临床学科共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269-272
参考文献 7
莫凯.“三全育人”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人才队伍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7):123-126
参考文献 8
彭树涛.“新医科”的理念与行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5):145-152
参考文献 9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11-414
参考文献 10
欧阳静,白思敏,李秀芹.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保险课程思政元素探究[J].名医,2020(18):189-190
参考文献 11
张磊,张兰.“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探究[J].昭通学院学报,2021,43(2):42-47
参考文献 12
袁廿一,马金辉,吴睿,等.新医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建构与实践探索——以《健康经济学》课程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1):858-862,868
参考文献 13
轩小燕,李倩如,杨璇,等.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13-116
参考文献 14
程军栋.“三同”式“以案说法”创新思政课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工院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为例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130,132
参考文献 15
蔡志奇,黄晓珩.会聚观视阈下新医科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3):216-219
参考文献 16
杨国华,吴冰.翻转课堂模式下《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思政改革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5-9
参考文献 17
游小留,肖慧欣.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4):6-9
参考文献 18
张华.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2):1-3
参考文献 19
王东进.全民医保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制度性功能和基础性作用(下)[J].中国医疗保险,2016(12):9-11
参考文献 20
董雅洁,卢锴锋,李玉红,等.“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在泌尿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67-68
目录contents

    摘要

    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入了全面推进的新阶段。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中,专业课程的课程思政应结合课程特点,关照学生与服务学生,树立大思政格局,达到为课程树立“精神之魂”和 “明德至善”的目的,实现立德树人、为国家输送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的根本任务。文章紧密围绕专业课程的课程目标、课程内容和课程特色进行“顶层设计”,通过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水平、 创设多维度立体化课堂、设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和构建课程效果评价及反馈机制等路径进行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实践。

    关键词

    课程思政医学研究生实践方案

  • 2016年,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作出重要论述,强调高等院校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实现“三全育人”的目标,为新形势下发展高等教育事业指明了行动方向。2017年教育部印发《高校思想政治工作质量提升工程实施纲要》,提出挖掘育人要素、完善育人机制、切实构建十大育人体系等内容。其中“课程育人质量提升体系”中明确指出要实现思想政治教育与知识体系教育的有机统一,需要完善教学设计和梳理各门课程所蕴含的思想政治教育元素和所承载的思想政治教育功能,融入课堂教学各环节。2020年5月,教育部印发《高等学校课程思政建设指导纲要》,进一步明确在高校价值塑造、知识传授、能力培养“三位一体”的人才培养目标中,价值塑造是第一要务。并要求结合不同专业课程特点、思维方法,深入研判教学资源的合理性和课程内容中蕴含的思想价值,恰如其分地运用在课程教学中[1]。高校课程思政建设进入全面推进的新阶段[2]。2020年7月,习近平总书记就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指出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党和国家事业发展迫切需要培养造就大批德才兼备的高层次人才[3]。这就要求研究生教育必须全面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围绕提升研究生教育质量的核心,从教学内容与课程设置入手深化研究生培养模式改革,全面落实研究生课程思政[4]

  • 陶行知先生说过,我们深信教育是国家万年根本大计。学校教育不仅是传授知识,更包括价值引领、德育培养和人格养成。在高校专业课程授课中,重智育、轻德育,重教学、轻育人的教学倾向依然存在,教师授课缺乏“精神之魂”,难免让专业课程教学陷入孤掌难鸣、难以引发学生共情的境地。在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中“关照学生、服务学生”,树立“大思政”格局,结合课程特点,实现专业课课程思政内涵的“顶天立地”[5],将健康战略、民族情怀、价值引领和人格塑造通过每一门具体的专业课程去传递与实践,育人如涓涓细流,潜移默化而润物无声,达到为课程树立“精神之魂”和“明德至善”的目的。本文以研究生课程“医疗保障专题”为例,探索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中课程思政的“上层设计”与实施路径。

  • 一、 医学研究生教育的特点与人才培养的要求

  • 高等教育发展水平是一个国家发展水平和发展潜力的重要标志,研究生人才培养更要注重专业性、高阶性。医学院校的研究生教育,连接着《中华人民共和国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2035年远景目标纲要》中提出的“高质量的教育体系”和“全方位全周期的健康体系”构建,同时关系到为“健康中国”战略的实现输送“德才兼备” 的高层次卫生健康人才。医学研究生教育面临着优化结构、提高质量和强化创新等内涵式发展的供给侧改革[6]。医药健康和卫生管理类研究生人才应该是具有社会主义核心价值体系,熟悉并掌握国家医药卫生改革发展方向,具备卫生改革实践操作能力,具有传承与创新品质,能够服务于卫生健康事业各领域、各环节的优质人才。在“三全育人”背景下深挖思政资源并将其融入人才培养环节[7],推动医学教育理念由“以疾病治疗为中心”向“以促进健康为中心”转变[8],让学生树立服务于“生命全周期” 和“健康全过程”的观念。促进医学研究生教育的供给侧改革,引导学生树立正确的医德观、健康观,实现价值引领和思想浸润,对于培养高素质的医药卫生管理专业人才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

  • 二、 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设计

  • (一) 课程目标设计

  • 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的专业课程与思政人文类课程常分别处于“中心”地位与“边缘”位置[9]。研究生因专业差异存在不同偏好,可能更加重视专业课程学习而忽视思想政治教育的意义,因此课程目标设计中需要专业授课教师巧妙融合思政元素,而非生硬灌输。研究生教育亟须观念转换及格局调整,将专业课程中的目标导向、价值要素与思想政治教育有效融合,为理想信念铸造“精神之魂”,在课程目标上作好整体规划与顶层设计。医疗保障专题课程是医学院校研究生教育中的一门专业课程,授课对象为公共管理硕士(MPA)。MPA学生均是医药、医保领域的工作者,也是我国卫生体制与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亲历者。因此课程力求体现改革创新精神和立德树人之根本,树立“大健康”理念,将医药体制改革动态融入课程理论与实践教学中,展现课程思政与深化卫生改革的精神,推动医疗、医保、医药三医联动,体现公平、共建、共享的健康理念,使健康政策融入全局、健康服务贯穿全程、健康福祉惠及全民。在课程框架设计上,将思政元素融入课程的教学全过程,实现知识传授与价值引领并重,有利于探索课程思政更深层次的协同育人效应。

  • (二) 课程内容设计

  • 医学研究生的专业课程内容设计上,教师需要在系统性思维的基础上对课程资源进行统筹,遵循专业课的运行规律,不仅要注重对学生医药卫生专业基础理论知识、研究方法和实操能力提升等方面的培养,还需要转变教育理念与教学方法,将思政元素的隐形教育融入专业知识的教育与提升。课程思政建设的基础在于根植于专业课程,将育人思想合理而自然地融入教学内容设计中。可通过教师的深入思考,课程教学组讨论及集体备课,深挖思政育人内容,从每一个专题授课内容出发,重新修订教学大纲,按照“提出问题、分析问题、解决问题”的结构进行布局[10],结合国家医保、医药等健康保障领域改革动态,对卫生健康领域的深层次问题和根本性症结反思,对卫生健康事业发展规律进行思辨,坚定学生理想信念,挖掘思政元素并合理融入。

  • 2016年10月25日,按照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战略部署,《“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由中共中央、国务院印发并实施。病有所医、病有良医成为健康中国发展战略的核心目标,而医疗保障正是实现这一战略的制度体系保障[2]。医疗保障专题在内容设计上,以专题讲座的方式向学生介绍我国医疗保障体系的构建、国外医疗保障制度改革的进程及可供借鉴的举措、农村医疗保障制度的改革进展、商业健康保险的发展及作用、公立医院改革进展、老年护理保险制度的探索与构建、当前医药卫生领域的热点问题及医疗保险改革趋势。教学中将“三全育人”理念贯穿教育教学的全过程,构建在育人目标上实现“知识传授和价值引领”相统一、在育人理念上实现“能力本位和人格本位”相统一、在育人价值上实现“教师成长与学生发展”相统一[11]、在育人机制上实现“德智并举和术德共育”相统一的同向同行、协同育人机制。教学内容中,根据卫生事业发展的特点和医疗保障改革的实际情况,以“健康优先”的家国情怀[12]、高瞻远瞩的国际视野、守正创新的新医科思维和踏实求真的工匠精神等为核心要素,体现公平、共建、共享的健康理念,合理自然地融入符合中国国情和医药卫生体制改革的思政元素,将课程打造成专业核心课程,形成特色鲜明的课程思政风格。

  • (三) 课程特色设计

  • 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没有全民健康,就没有全面小康。要把人民健康放在优先发展的战略地位,以普及健康生活、优化健康服务、完善健康保障、建设健康环境、发展健康产业为重点,加快推进健康中国建设,做到全方位、全周期保障人民健康,为实现“两个一百年”奋斗目标、实现中华民族伟大复兴的中国梦打下坚实健康基础。研究生课程体系中,每门课程的特色各异,但都蕴含着宝贵而丰富的育人资源[13]。通过统筹、规划课程设计,明确专业课程中思政元素的切入点,根据学生专业特点植入思政元素,做到无缝式融合。我国当前已进入发展的新阶段,社会主要矛盾也发生了变化,在卫生健康领域中,如何面对现实问题与矛盾、围绕“健康中国”战略和“全民医保”的背景,紧跟卫生政策发展变化形势,拓宽视野,结合医疗保障和卫生健康领域的热点和难点,提升教学的时代性、引领性和思辨特征,是教学中应该深入思考的。作为专业课程,本着教师与学生共同成长的原则,通过“变化” “活化”“细化”过程,构建起完整、科学、有效的医疗保障专题教学体系,吸引学生主动参与到课前、课中、课后的教学全程[7],调动学生从“被动”学习状态跃进到“主动”探索轨道,有效“激活”课堂[14]。实现从重“知识传授”向重“卫生改革实践、情感体验、社会应用”的转变,彰显互动亮点,增强专业课程的教学吸引力、感染力,提高教学的时效性和针对性,体现出研究生课程的高阶性和对学生的价值引领。

  • 三、 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方案

  • 全新的时代对研究生的学习能力和综合素质有着全面性和延展性的要求。研究生人才培养需要在培养目标、课程设置、教学内容、实践教学、质量评价等方面作顶层设计,课程内容与内涵建设需要统筹推进[15-16]。医疗保障专题课程根据授课对象特点、围绕教学大纲,确立课程目标;利用超星学习平台、微信即时通信等手段,实现多方位线上学习;采取案例教学、翻转课堂、实践教学、PBL等形式多样的教学方法,运用创设情境、提出问题、协作研讨、资料收集、评估反思等途径,达成线上、线下混合式教学手段,并在课后进行课程的效果评价,为改进医疗保障专题课程思政的教学提供参考。教学实践中,紧密结合思政元素,从课前预学、课堂学习、翻转课堂、实践融合到课后提升,全程实施于专业课程教学中(图1),不仅符合时代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要求,还能针对性提高学习者的各项能力。

  • (一) 提升专业教师队伍的思政水平

  • 育人者需要先提升自己的思政水平与素养。专业课程的授课教师不仅要进行内部交流,更要注重向思政专业教师学习,增强理论自信,提高思政意识与理论教学水平[17]。对国家卫生健康事业政策及发展前沿要有深入的认知和理解。可以将自己在卫生健康领域和医疗保障领域亲身经历的调研实践与感悟体会和学生分享,巧妙融合思政元素,不仅能增强课程的生动性,更能体现价值引领的作用。

  • 图1 医学研究生专业课程中课程思政元素的实践方案

  • (二) 创设多维度立体化课堂

  • 利用“超星学习通”平台,融合线上、线下丰富教学资源,完成从课前预学、课堂学习、翻转课堂、实践融合到课后提升的专业课程教学。

  • 1.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PBL)

  • 以问题为导向的教学方法有利于引导学生广泛关注学科前沿,培养看待问题的视野和解决实际问题的能力。课程思政的教学理念倡导“知行合一”,运用专业知识进行问题剖析、小组讨论并最终寻求解决卫生健康领域的实际问题,不啻为培养学生脚踏实地的品德和提升创新能力的有效途径。课前可推送PBL案例,如案例中展示城乡医保整合的必要性与某些地区的探索实践及存在问题,引导学生对城乡医保融合、加强农村地区医疗保障体系建设、促进医疗保障制度更加公平和更加可持续发展等问题进行思考,体现公平、共建、共享的健康理念。再如,根据我国现阶段商业健康保险的定位、发展趋势及存在问题,引导学生探讨如何坚持以人民健康为中心,加快建成覆盖全民、城乡统筹、权责清晰、保障适度、可持续的多层次医疗保障体系,推进医疗保障和医药服务高质量协同发展,促进健康中国战略实施,使人民群众有更多获得感、幸福感、安全感。

  • 2. 翻转课堂

  • 提供丰富的教学资源,创设问题情境增强学生的认知内驱力是翻转课堂的特点和优点[18]。教师在课前录制教学音频或视频,结合网络资源及影像资源,上传至学习通平台,供学生课前观看并自主学习。教学资源围绕教学目标,具有动态性及可视化特点,能更好地激发学生兴趣,也是教学设计的环节之一。学生自主学习后提出疑问及思考,再组织课堂上的探究性学习活动及研讨活动,能大大提升学习效果。将“教师主导”的教学模式转换为“启发式”教学模式,如在学习通平台向学生推荐长期护理保险的阅读资料、影视资料和教师录制的教学内容讲解,让学生自行学习长期护理保险的内容,通过思考提出问题,在课堂上进行讨论。学生在掌握《“十三五”健康老龄化规划》 《“健康中国2030”规划纲要》等国家健康发展规划的基础上,解读长期照护政策,如何形成“以家庭为主体、社区为依托、机构为补充的照护格局”[19],医疗保险制度与长期护理保险制度如何相互衔接、协同布局,发挥制度功能的叠加效应,体会积极老龄化理念。

  • 3. 实践融合

  • 医学研究生承载着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的“大民生”。从人才培养的角度来说,专业课程必定要连接实际,结合卫生健康领域的现实问题和突出难点引导学生关注思考,培养学生服务人民的意识。可以引导学生结合工作实际,探讨医联体建设的状况,对于落实分级诊疗政策、增强基层医疗机构服务能力、为居民提供整合型医疗服务体系建设提供实践探索与经验分享。组织学生参观养老产业园区和老年护理院,深入了解我国老龄化的现状,分析长期护理保险的内容、实施价值,以及对于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体系的意义。

  • 4. 课后提升

  • 课堂内外教学与实践融合是实施研究生课程思政教育的主要渠道,课后的巩固提升可增进教育效果。在学科特点和专业课程内容的基础上,融合思政元素的价值追求和精神引领,提出问题及作业,要求学生及时完成,改变学生能动性缺失的状态,提升实效性。课后作业不是简单的识记作业,而是具有拓展性、思辨性的作业。引导学生深入探究并对学习内容进行反思[16],鼓励创新思维。

  • (三) 设立多元化课程评价体系

  • 积极设立以过程评价为主,评价主体多元化、有针对性的综合评价体系。通过校内授课教师、带教导师及校外教师评价等方式,对学生职业素养、敬业精神、健康服务能力等开展综合评价,打造实践育人共同体,体现新时代对医药卫生人才培养的要求。医药卫生类专业课程教学与卫生事业改革、医疗保障活动密切相关。通过“超星学习通”平台记录学生学习行为相关数据[20],如出勤、作业及讨论、期末笔试测试等,评价学生对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医疗保障进展及运用情况,在日常线上线下学习及期末考试的题目中均考查学生对卫生管理领域、医疗保障改革的深入思考。

  • (四) 构建课程效果评价及反馈机制

  • 课程思政元素融入专业课程各环节,具有一定的实验性与探索性,需及时评价和反馈。与学生深入交流,了解他们对授课的感受及课程中融入思政元素的效果,如教学互动效果、学习自主性、学习氛围和学习态度,以及思政课程对他们工作和学习的启发与帮助。通过对以上结果的分析,总结专业课程融入思政元素后的成效、不足之处及改进策略。

  • 医药卫生管理类研究生的思想政治教育是一项专业性系统化工程,只有优化设计课程体系、创新人才培养路径、提升研究生的医德情操和专业水平,才能源源不断为国家输送卫生健康高级人才。思想政治教育对人才培养更多体现在医药卫生管理研究生的人文素养上,突出体现的是实践性和对将来工作的指导性,培养树立其具有大局观念和统筹意识。通过整合发挥主渠道作用的课内教育与发挥拓展功能的课外教育,促进专业理论学习与社会实际工作的有效结合。坚持课内教育这一主渠道,通过理论学习具备专业素养,突出价值引领,激发担当意识和创新理念,弘扬奉献精神和诚信品格[10]。同时积极开展课外实践,拓展第二课堂内容与形式。广泛开展课外实践教育活动,努力发挥学生的主体性作用,引导学生积极参与社会实践,尤其是鼓励更多的学生参与公益志愿服务活动,在参与社会问题调查解决的过程中,促使学生将学习和服务相结合,使课外实践与课堂学习有效结合,形成思想政治教育的统一体系。

  • 参考文献

    • [1] 马兴铭,李玲.“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4):71-73

    • [2] 李春根,仇泽国.高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育人功能 ——以《社会保障学》为例[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1,19(1):52-55

    • [3]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20-07-31(1)

    • [4] 王薇,乔文博,朱彬彬,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浙江医学教育,2021,20(5):1-4

    • [5] 黄睿彦,沈瑞林,姜柏生,等.“课程思政”的多维度内涵与执行路径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89-92

    • [6] 练雯,刘金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础与临床学科共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269-272

    • [7] 莫凯.“三全育人”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人才队伍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7):123-126

    • [8] 彭树涛.“新医科”的理念与行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5):145-152

    • [9]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11-414

    • [10] 欧阳静,白思敏,李秀芹.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保险课程思政元素探究[J].名医,2020(18):189-190

    • [11] 张磊,张兰.“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探究[J].昭通学院学报,2021,43(2):42-47

    • [12] 袁廿一,马金辉,吴睿,等.新医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建构与实践探索——以《健康经济学》课程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1):858-862,868

    • [13] 轩小燕,李倩如,杨璇,等.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13-116

    • [14] 程军栋.“三同”式“以案说法”创新思政课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工院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为例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130,132

    • [15] 蔡志奇,黄晓珩.会聚观视阈下新医科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3):216-219

    • [16] 杨国华,吴冰.翻转课堂模式下《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思政改革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5-9

    • [17] 游小留,肖慧欣.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4):6-9

    • [18] 张华.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2):1-3

    • [19] 王东进.全民医保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制度性功能和基础性作用(下)[J].中国医疗保险,2016(12):9-11

    • [20] 董雅洁,卢锴锋,李玉红,等.“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在泌尿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67-68

  • 参考文献

    • [1] 马兴铭,李玲.“健康服务与管理导论”课程思政的教学实践与探索[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21(4):71-73

    • [2] 李春根,仇泽国.高校课程思政元素的挖掘与育人功能 ——以《社会保障学》为例[J].中共南昌市委党校学报,2021,19(1):52-55

    • [3] 习近平对研究生教育工作作出重要指示[N].人民日报,2020-07-31(1)

    • [4] 王薇,乔文博,朱彬彬,等.基于岗位胜任力的护理专业学位研究生课程思政设计与实践——以健康促进与健康教育课程为例[J].浙江医学教育,2021,20(5):1-4

    • [5] 黄睿彦,沈瑞林,姜柏生,等.“课程思政”的多维度内涵与执行路径探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1,21(1):89-92

    • [6] 练雯,刘金保.供给侧结构性改革背景下基础与临床学科共建的研究生教育管理模式的探讨——以广州医科大学为例[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20,28(2):269-272

    • [7] 莫凯.“三全育人”背景下工商管理类人才队伍思政建设教学改革探索[J].科教文汇(上旬刊),2021(7):123-126

    • [8] 彭树涛.“新医科”的理念与行动[J].上海交通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20,28(5):145-152

    • [9]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11-414

    • [10] 欧阳静,白思敏,李秀芹.健康中国视域下医疗保险课程思政元素探究[J].名医,2020(18):189-190

    • [11] 张磊,张兰.“三全育人”理念下构建医学院校课程思政体系探究[J].昭通学院学报,2021,43(2):42-47

    • [12] 袁廿一,马金辉,吴睿,等.新医科课程思政建设的逻辑建构与实践探索——以《健康经济学》课程为例[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11):858-862,868

    • [13] 轩小燕,李倩如,杨璇,等.课程思政融入研究生医学免疫学教学探索与实践[J].教育教学论坛,2021(6):113-116

    • [14] 程军栋.“三同”式“以案说法”创新思政课教学法探索与实践——以陕西工院思政课教学方法创新改革为例 [J].佳木斯职业学院学报,2019(8):130,132

    • [15] 蔡志奇,黄晓珩.会聚观视阈下新医科人才培养的主要路径[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1,38(3):216-219

    • [16] 杨国华,吴冰.翻转课堂模式下《全科医学概论》课程的思政改革初探[J].中国继续医学教育,2021,13(18):5-9

    • [17] 游小留,肖慧欣.高等医学院校课程思政实践路径研究[J].福建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0,21(4):6-9

    • [18] 张华.思政课翻转课堂增强大学生学习内驱力的路径 [J].黑龙江教育(高教研究与评估),2019(2):1-3

    • [19] 王东进.全民医保在健康中国战略中的制度性功能和基础性作用(下)[J].中国医疗保险,2016(12):9-11

    • [20] 董雅洁,卢锴锋,李玉红,等.“互联网+课程思政”模式在泌尿系统整合课程教学中的应用[J].教育教学论坛,2020(28):67-68