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当期目录
  • 最新录用
  • 视频论文
  • 阅读排行
  • 下载排行
  • 过刊浏览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4(11):1473-1482,1516, DOI: 10.7655/NYDXBNSN240836
    [摘要] (1055) [HTML] (38) [PDF 7.70 M] (172)
    摘要:
    目的:Bmi-1(B-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基因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其在老年小鼠脑中发挥的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i-1在脑衰老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选取17月龄的 Bmi-1杂合子(Bmi-1+/-)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WT)小鼠,采用行为学检测、免疫组化及Masson染色等技术,比较Bmi-1+/-小鼠和WT小鼠的整体健康状况及长期记忆能力;通过HE染色、电子显微镜及Western blot等方法,研究Bmi-1基因半剂量敲除对小鼠脑衰老进程的潜在影响。结果:Bmi-1+/-小鼠较同窝WT小鼠出现了长期空间记忆功能的减弱(P < 0.05),伴随着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DG)区域特异性的神经细胞发生减少(P < 0.05),神经元数目降低(P < 0.05)和灰质区体积缩小(P < 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WT小鼠相比,Bmi-1+/-小鼠DG区神经元线粒体膨大、肿胀,线粒体嵴减少的比例增加(P < 0.05),且DG区神经元细胞质中脂褐素的数量明显增加(P < 0.05);此外,Bmi-1+/-小鼠DG区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泛醌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 V2[NADH dehydrogenase(ubiquinone)flavoprotein 2,NDUFV2]和泛醌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 S3[NADH dehydrogenase(ubiqui- none)ferrithionein 3,NDUFS3]的表达量均下调(P < 0.05),三羧酸循环的重要催化酶二氢硫辛酰琥珀酰转移酶蛋白(dihydroli- poyl S-succinyltransferase,DLST)也显著下调(P < 0.01);同时Bmi-1调控的细胞周期因子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 p27和肿瘤蛋白p53显著上调(P < 0.05)。结论:Bmi-1基因的半剂量缺失抑制了老龄鼠脑内海马区新生神经元的产生,导致海马 DG区体积的特异性缩小,长期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老化相关蛋白p27、p53表达异常和神经元线粒体变性有关。
    2024(11):1483-1490, DOI: 10.7655/NYDXBNSN240442
    [摘要] (844) [HTML] (54) [PDF 18.13 M] (170)
    摘要:
    目的:验证mfat-1转基因小鼠是否通过促进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修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离并培养 mfat-1 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阴性鼠的成体神经干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 OGD/R)造模,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在体内实验中,对mfat-1转基因小鼠及其同窝阴性对照小鼠进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HIBD)造模,检测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HIBD小鼠模型和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mfat-1转基因小鼠来源的成体神经干细胞的增殖能力较野生型小鼠来源的成体神经干细胞更强;与野生型小鼠比较,mfat-1转基因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且行为学改善。结论:mfat-1转基因小鼠通过促进神经干细胞增殖修复小鼠HIBD。
    2024(11):1491-1498,1509, DOI: 10.7655/NYDXBNSN240826
    [摘要] (85) [HTML] (84) [PDF 36.27 M] (135)
    摘要:
    目的:评价低谷蛋白(low-glutelin,LG)大米喂养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小鼠肾功能的影响,为 CKD患者日常饮食和营养干预提供新的手段和理论依据。方法:使用阿霉素诱导的CKD小鼠模型和高脂高糖饮食联合链脲佐菌素诱导的糖尿病肾病(diabetic kidney disease,DKD)小鼠模型,每个模型小鼠都分别喂养LG大米(含谷蛋白2.43 g/100 g、 醇溶蛋白4.47 g/100 g、总蛋白8.15 g/100 g)和正常谷蛋白(normal-glutelin,NG)大米(含谷蛋白4.85 g/100 g、醇溶蛋白1.78 g/100 g、 总蛋白7.79 g/100 g),分为LG-CKD组、NG-CKD组,以及LG-DKD组、NG-DKD组,同时给正常小鼠喂食LG大米或NG大米作为对照;各组小鼠连续喂养16周并定期监测食量、体重、24 h尿蛋白(24-hour urinary protein,24 h UPro)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urinary albumin-to-creatinine ratio,mAlb/Cr)、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以及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以及胱抑素C(cystatin C,Cys C) 的变化;观察肾小球病理改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喂养16周后,无论是LG-CKD组与NG-CKD组比较,还是LG-DKD 组与 NG-DKD 组比较,小鼠的摄食量、体重变化差异皆无统计学意义;喂养 16 周时,与 NG-CKD 组相比,LG-CKD 组小鼠的 BUN、sCr、Cys C水平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为0.004、0.030和0.010);喂养8周时,LG-CKD组与NG-CKD组比较,尿量、尿mAlb/Cr和24 h UPro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而在16周时,LG-CKD组mAlb/Cr和24 h UPro相比8周时明显降低(P 值分别0.040和0.001),尿量较8周时增多(P=0.043),NG-CKD组尿量较LG-CKD组明显降低(P=0.002);喂养16周时,与NG -DKD组相比,LG-DKD小鼠的FBG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2);肾脏组织学研究提示,无论是CKD还是DKD小鼠,LG 喂养小鼠的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皆较其相应的NG喂养小鼠轻,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小鼠肾脏转录组富集分析发现, JAK-STAT通路参与调控CKD肾损伤的发病机制。结论:LG大米可控制DKD小鼠血糖波动、延缓CKD和DKD小鼠的肾功能恶化及肾组织纤维化进展。
    2024(11):1499-1509, DOI: 10.7655/NYDXBNSN240547
    [摘要] (69) [HTML] (26) [PDF 11.05 M] (117)
    摘要: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模式、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 LOX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结局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TISCH2数据库研究LOX在卵巢癌微环境不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免疫组化分析LOX 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转染技术沉默LOX基因,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LOX沉默组及对照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LOX 沉默组及对照组差异表达的信号通路蛋白并通过qRT- PCR验证;通过测定半数致死剂量(half-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IC50)分析成纤维细胞中敲降LOX对卵巢癌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通过 Western blot及qRT-PCR分析紫杉醇作用下人纤维细胞和鼠纤维细胞中(L929)中LOX表达变化。结果:LOX 高表达与卵巢癌的肿瘤存在、治疗结局差及静脉侵犯显著相关;在卵巢癌中,LOX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较高;沉默LOX可下调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紫杉醇可诱导成纤维细胞中LOX表达上调;成纤维细胞中敲降LOX可增加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论:LOX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敲降LOX可提高卵巢癌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成纤维细胞中细胞黏附分子表达相关;紫杉醇可上调成纤维细胞中LOX的表达。
    2024(11):1510-1516, DOI: 10.7655/NYDXBNSN240674
    [摘要] (65) [HTML] (29) [PDF 1.63 M] (140)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状态下miR-199a-5p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肝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含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RT-qPCR检测高脂饮食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99a-5p的表达;分别使用miR-199a-5p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和pcDH-CD36-flag质粒转染Hepa1-6和AML12细胞,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标志物表达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TAG含量;通过miRDB(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预测miR-199a-5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高脂饮食和饥饿状态下C57BL/6J小鼠肝脏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miR-199a-5p 能够降低肝细胞内TAG,而miR-199a-5p抑制剂会增加细胞内TAG含量;miR-199a-5p通过作用于脂肪酸转位酶CD36基因的 3′非翻译区(3′ untranslated region,3′ UTR)降低其蛋白表达。结论:在肝脏脂质积累过程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增加,并且miR-199a-5p可能通过靶向CD36降低肝细胞内TAG含量。
    2024(11):1517-1524, DOI: 10.7655/NYDXBNSN240642
    [摘要] (61) [HTML] (41) [PDF 3.54 M] (123)
    摘要:
    目的:通过噬菌体重组技术分别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的敲除株和回补株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模型鼠肺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构建同源交换位点并整合到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获取噬菌粒并将其导入Ms,构建具有同源交换位点的重组噬菌体。体外扩增获得高滴度重组噬菌体并转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37 ℃静置培养 28 d,挑取单克隆进行 PCR 验证,获得 Rv2647 基因敲除株 (H37RvΔRv2647)。PCR 扩增Rv2647基因并通过无缝克隆分别将其整合到载体pMV361和pMV261多克隆位点处,获得阳性质粒后分别电转化H37RvΔRv2647和Ms,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分别以H37Rv、H37RvΔRv2647、H37RvΔRv2647::Rv2647、Ms及Ms::Rv2647的菌液经气管攻击C57BL/6小鼠,分别比较 H37Rv(30 d)与 Ms(7 d)模型鼠的存活率、肺组织细菌负荷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PCR 结果显示, H37RvΔRv2647 中 Rv2647 基因缺失,而 H37RvΔRv2647::Rv2647 及 Ms::Rv2647 中 Rv2647 基因皆存在。H37RvΔRv2647、 H37Rv及H37RvΔRv2647::Rv2647组模型鼠30 d存活率分别为100.00%、83.33%及83.33%;Ms和Ms::Rv2647组模型鼠的7 d 存活率分别为100.00%和83.33%;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细菌负荷(lgCFU)为(3.40±0.18),显著低于H37Rv组(3.86± 0.15,P < 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3.80±0.16,P < 0.01);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4.37± 3.06),显著低于H37Rv组(62.76±14.24,P < 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67.37±0.45,P < 0.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 lgCFU为(2.53±0.16),显著低于Ms::Rv2647组(2.81±0.13,P < 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5.71±1.29),显著低于 Ms::Rv2647 组(33.13±13.84,P < 0.05)。结论: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 Rv2647 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及回补株 (H37RvΔRv2647::Rv2647)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Rv2647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加重了模型鼠肺组织病理损伤。
    2024(11):1525-1533,1549, DOI: 10.7655/NYDXBNSN240501
    [摘要] (79) [HTML] (50) [PDF 11.34 M] (119)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心肌做功(myo- cardial work,M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MACE)发生的预测价值。方法:纳入90例行PPCI的首次STEMI患者,术后24 h内行3D-STE、MW检查,术后7 d内完善心脏磁共振晚期钆增强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imaging,CMR-LGE)检查,随访12个月MACE(再发心绞痛、 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血运重建、急性心衰发作、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结果:20例(22.2%)患者发生MACE,单因素及多因素 Cox 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I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为预测MACE发生的独立参数,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显示上述指标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分别为0.886、0.846、0.830,Delong法两两比较显示AUC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联合 GLS 和 GWI 预测 MACE 发生的 AUC 值达 0.939,显著优于 GLS 及 GWI 单一参数(P 均<0.05),且与 IS 相当(P > 0.05)。 Kaplan-Meier 曲线表明GLS< -10.5%、GWI>1 298.5 mmHg%、IS<26.05%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P < 0.05)。结论:3D-STE 及 MW能较好地预测STEMI患者PPCI术后MACE的发生,其中GLS及GWI诊断价值相似,二者联合优于单一指标,且与IS诊断效能相当。
    2024(11):1534-1540, DOI: 10.7655/NYDXBNSN240299
    [摘要] (708) [HTML] (30) [PDF 1.19 M] (157)
    摘要: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简称布病)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内毒素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检测对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LPS检测联合血培养在布病疗效评价中的作用。方法:收集临床布病患者61例,分为现症布病组(n=39)和布病治疗有效组(n=22),现症布病组包括32例首诊组和7例治疗无效组,健康体检者20例为正常对照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LPS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血培养、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ose Bengal plate agglutination test,RBT)和LPS检测结果,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评估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结果:39例现症患者中, LPS阳性检出率为100%,高于血培养(82.05%)和RBT(97.44%);治疗有效患者2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LPS和RBT假阳性率分别为45.45%和90.91%。治疗有效组LPS水平显著低于首诊组和治疗无效组,并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培养联合 RBT、血培养联合LPS、RBT联合LPS和三项联合诊断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14、0.957、0.779和0.959,三项联合诊断的AUC值较血培养联合LPS增加不显著,故选择血培养联合LPS作为布病疗效评价的指标。结论:LPS检测对于现症布病的诊断以及布病治疗效果的评价具有较高价值,可用于重点人群布病的诊断,提高布病诊断率的同时预测疾病转归。
    2024(11):1541-1549, DOI: 10.7655/NYDXBNSN240586
    摘要:
    目的:探索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靶器官损害和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8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且有术后至少6个月随访信息的PA患者,检测患者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浓度,依据PA手术结局(primary aldosteronism surgical outcome,PASO)标准进行术后临床转归分型,分析脂联素和瘦素与靶器官损害指标和不同术后分型的相关性。结果:28例(41.2%)PA患者术后临床治愈,40例(58.8%)临床未治愈。临床治愈组基线脂联素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水平均高于临床未治愈组(P 均 < 0.05),体重指数 (body mass index,BMI)、高血压药物限定日剂量值、高脂血症占比和糖尿病占比低于临床未治愈组(P均 < 0.05),两组间瘦素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瘦素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峰值速度/舒张晚期A峰峰值速度比值和踝肱指数呈负相关(P均 < 0.05),脂联素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指标无相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I(OR=0.422,95%CI: 0.272~0.653,P < 0.001)和高脂联素(OR=1.359,95%CI:1.004~1.840,P=0.047)水平与临床治愈独立相关。进一步按BMI分层, 在非肥胖PA患者中高eGFR(OR=1.074,95%CI:1.023~1.127,P=0.004)和高脂联素(OR=1.816,95%CI:1.261~2.616,P=0.001) 水平与临床治愈有关。结论: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检测有助于评估PA靶器官损害,预测术后临床转归,协助指导PA精准管理。
    2024(11):1550-1557,1580, DOI: 10.7655/NYDXBNSN240132
    [摘要] (63) [HTML] (31) [PDF 3.87 M] (136)
    摘要:
    目的:评价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SurePath-liquid based cytology,SurePath-LBC)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治疗且有完整术前细胞病理和术后病理资料的患者共计352例(363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均采用SurePath-LBC技术进行细胞学制片,并对比细胞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对其中264例同时进行了BRAFV600E 突变检测。结果:细胞病理提示可疑恶性共计112例,110例可疑乳头状癌(pap- 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2例可疑髓样癌(medullary thyroid carcinoma,MTC)。110例可疑PTC最终手术病理确定为PTC 106例,不典型滤泡性腺瘤1例,滤泡状癌(follicular thyroid carcinoma,FTC)1例,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高分化肿瘤2例,诊断一致率为96.4%;2例可疑MTC的病例最终手术病理均证实为MTC,一致率为100.0%。总体可疑恶性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7.3%。细胞病理提示恶性的甲状腺结节共计211例(210例PTC,1例MTC),210例PTC中,手术病理证实为PTC 209例, 另 1 例提示乳头状增生伴不典型增生,诊断一致率为99.5%;细胞学诊断为MTC的病例,手术病理也确定为MTC,一致率为 100.0%。总体恶性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9.5%。BRAFV600E 在可疑恶性和恶性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2.3%和95.5%。细胞学诊断为良性的结节共计7例,最终手术病理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滤泡性肿瘤,2例PTC。不典型病变的结节共23例,其中TI-RADS 4B 及以上19例,BRAFV600E 突变率为62.5%(10/16),总体恶性率87.0%。无诊断的病例10例,BRAFV600E 突变率为 57.1%(4/7),总体恶性率为50.0%。结论:采用SurePath-LBC方法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制片,细胞病理学诊断为可疑恶性或恶性时与最终手术病理诊断有高度一致性,对于具体的恶性类别也有准确的提示作用,该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24(11):1558-1564, DOI: 10.7655/NYDXBNSN240751
    摘要:
    目的:分析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伴中度及以上心房功能性二尖瓣反流(atrial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 tion,AFMR)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7月—2024年3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血管内科的AF伴AFMR患者共313例,根据二尖瓣反流程度分为中度以下AFMR组(A组,249例)与中度及以上AFMR组(B组,64例)。比较基线资料,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AF伴中度及以上AFMR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CHA2DS2-VASc评分、房颤类型、肾功能不全病史、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病史、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三尖瓣反流程度、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OR=1.067,95%CI:1.002~1.137,P< 0.05)、左室舒张末内径(OR=1.153,95%CI:1.052~1.264,P < 0.05)、三尖瓣轻-中度反流(OR=6.571,95%CI:1.362~31.705,P < 0.05)、三尖瓣中度反流(OR=10.795,95%CI:3.816~30.543,P < 0.05)、三尖瓣中-重度反流(OR=19.525,95%CI:4.593~82.999, P < 0.05)、三尖瓣重度反流(OR=20.701,95%CI:5.799~73.896,P < 0.05)是AF伴中度及以上AF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 AF伴中度以下AFMR患者相比,AF伴中度及以上AFMR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通常有更多的临床伴发疾病,左房内径增大、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和三尖瓣轻度以上反流是AF伴中度及以上AFRM的独立危险因素。
    2024(11):1565-1572, DOI: 10.7655/NYDXBNSN240588
    摘要:
    目的: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 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肺鳞癌患者109例,其中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66例,化疗组43例,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ORR)、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 和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TRAE)的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2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ORR明显高于化疗组(75.8% vs. 51.2% )、中位PFS明显延长(17.3个月 vs. 9.3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OS未达到,但死亡风险较化疗组(19.3个月)显著降低(HR=0.38,95%CI:0.19~0.68,P=0.002)。两组任意级别和3级及以上TRAE发生率相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irAE)发生率为28.8%,其中3级及以上 irAE仅1例(1.5%)发生免疫相关性肺炎。结论:一线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高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且总体不良反应程度可控。
    2024(11):1573-1580, DOI: 10.7655/NYDXBNSN240657
    摘要:
    目的:研究相对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纳入2019年10月—2024年2月在同济大学附属东方医院南院中心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375例,根据患者入院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 globin,HbA1c),计算SHR值。根据脓毒症患者入院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 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SHR对脓毒症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根据ARDS分级程度不同,比较SHR在不同ARDS分级中的表现。结果:发生脓毒症相关ARDS患者 293例(78.1%),其中轻度128例(44.7%)、中度116例(39.6%)、重度49例(16.7%),与非ARDS组比较, ARDS组患者P/F指数更低,而SOFA评分、SHR、入院血糖、乳酸水平较高,呼吸机使用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ICU住院天数较多,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OR=1.307,95%CI:1.182~1.445)、SHR(OR=4.246, 95%CI:1.940~9.296)是发生脓毒症相关ARDS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HR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 发生的ROC曲线下面积(are under the curve,AUC)为0.682,敏感度为38.6%,特异度为91.4%;SHR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发生的AUC值为0.791,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80.2%;随着脓毒症相关ARDS的疾病越严重,SHR数值越高(P= 0.002)。结论:SHR数值高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SHR水平对脓毒症导致ARD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可作为快速预警的指标之一。
    2024(11):1581-1585, DOI: 10.7655/NYDXBNSN240521
    [摘要] (935) [HTML] (45) [PDF 3.97 M] (150)
    摘要:
    目的:评估腹腔镜微波消融技术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FN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2024年3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胆中心接受治疗的FNH患者资料,其中43例接受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消融组),65例接受外科切除治疗(切除组),对比两组患者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关键指标。结果:消融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1±0.6)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8± 6.7)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9±1.5)d,平均住院费用为(21 257.5±3 059.2)元,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占9.3%)、血尿(1例,占2.3%)和肾功能不全(血肌酐水平236 μmol/L,1例,占2.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切除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病灶均获得完全消融,且在1年的随访期内,未发现病灶增大或复发。结论: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FNH安全、有效且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2024(11):1586-1589,1598, DOI: 10.7655/NYDXBNSN240663
    [摘要] (53) [HTML] (52) [PDF 1.52 M] (133)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对追加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二次手术合适的间隔时间。方法:收集2019年10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31例,其中52例在食管癌根治术前行ESD手术,其余779例未接受ESD手术,以倾向性评分进行1∶3匹配,将全部患者分为ESD+OP组(52例)和Non-ESD+OP组(149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研究ESD 术后不同时间点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劣。结果:ESD+OP组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的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on-ESD+OP组(59.6% vs. 33.6%,P=0.001),其中肺部感染(26.9% vs. 10.7%,P=0.001)、吻合口瘘(13.5% vs. 4.7%,P=0.033)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其余时间段相比,ESD术后2~4周追加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8.1% vs. 75.0%,P=0.033),手术较为安全。结论:非治愈性ESD治疗会增加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ESD 术后 2~4 周追加食管癌根治术较为安全,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2024(11):1590-1598, DOI: 10.7655/NYDXBNSN240332
    [摘要] (581) [HTML] (38) [PDF 1.49 M] (173)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是骨组织修复中细胞治疗的重要来源之一,研究表明,MSC衍生的外泌体可以规避干细胞移植的局限性。在骨微环境中,外泌体已被证明在体内外均能促进成骨和成骨分化。外泌体携带DNA、 mRNA、miRNA、蛋白质和脂质,在细胞间交流中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在转录水平调节其靶细胞。其中,miRNA在分化的各个阶段都是主要调节因子,通过降解mRNA或阻断翻译来调节生理和病理过程。最近,MSC衍生的外泌体在骨修复和再生中取得重大进展,文章讨论MSC衍生的外泌体的形成以及其在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潜在治疗机制。
    2024(11):1599-1604, DOI: 10.7655/NYDXBNSN240758
    摘要: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其特征为运动耐力下降、右心功能不全,最终可能发展为右心衰竭。心肺运动试验(cardiopulmonary exercise test,CPET)是一种无创评估工具,能够全面测量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循环、呼吸、代谢及肌肉功能,在PAH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显示出重要价值。文章综述了CPET在 PAH中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
    2024(11):1605-1611, DOI: 10.7655/NYDXBNSN240470
    摘要:
    改善腹膜透析(peritoneal dialysis,PD)患者预后并制定标准化PD临床结局预测方法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公认的影响PD预后的核心结局有PD相关感染、心血管疾病、死亡、生活质量下降及技术失败。预测和识别PD临床结局预后不良的高风险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提高PD患者的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文章从生物学标志物、风险预测模型、人工智能3个方面对近年来的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2024(11):1612-1616, DOI: 10.7655/NYDXBNSN240481
    摘要:
    肝硬化心肌病是一种在终末期肝病中出现的心肌功能障碍,它以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脏结构改变和电生理异常为特征,是一种已知但了解不多的肝硬化并发症,其对肝硬化患者的生存和预后有不良影响。肝功能不全与门静脉高压下的全身炎症反应共同参与其发生发展。文章主要从肝功能不全导致的循环胆汁酸水平升高及门静脉高压下全身慢性炎症反应两方面对近年来肝硬化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Available online:2024-12-13, DOI:
    摘要:
    目的:检测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无菌α基序结构域蛋白13(sterile alpha motif domain-containing protein 13,SAMD13)的表达情况,并探究SAMD13表达对胶质瘤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和调控机制。方法:使用GEPIA数据库分析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AMD13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相关性。行RT-PCR和Western blot检查胶质瘤细胞系(U373、U87和U251)中SAMD13的表达情况。构建SAMD13过表达质粒(pIRES2-SAMD13)和SAMD13 shRNA质粒(shSAMD13),转染细胞后行Western blot、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测过表达和沉默SAMD13基因对于U373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同时检查Akt1、ERK1/2和STAT3的表达和磷酸化水平。此外,在转染pIRES2-SAMD13的同时,加入ERK1/2抑制剂(U0126),开展CCK-8和Transwell实验检查其细胞增殖和侵袭。结果:胶质瘤患者癌组织中SAMD13的表达显著高于癌旁组织,并与患者不良预后密切相关。U373、U87和U251三种胶质瘤细胞系均表达SAMD13,以U373细胞表达最为显著。在U373细胞中转染pIRES2-SAMD13和shSAMD13,可分别过表达和沉默SAMD13,并分别促进和抑制细胞的增殖和侵袭。此外,过表达和沉默SAMD13可分别显著增强和减弱U373细胞中ERK1/2的磷酸化,而对Akt1和STAT3的磷酸化无明显影响。ERK1/2抑制剂可显著抑制由SAMD13过表达所诱发的U373细胞增殖和侵袭,但对SAMD13的表达无明显影响。结论:胶质瘤组织和细胞中均高表达SAMD13,上调的SAMD13可通过激活ERK1/2促进胶质瘤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Available online:2024-12-1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环磷酰胺体外活化物4-羟基过氧环磷酰胺(4-Hydroperoxycyclophosphamide, 4-HC)对人卵巢颗粒细胞系SVOG功能损伤的效应以及可能的机制。方法:以0.2 μM的4-HC,2 μM的4-HC,10 μM的4-HC处理人卵巢颗粒细胞系24 h、48 h以及72 h,Cell Counting Kit-8 (CCK-8)法检测各组细胞的生存能力变化,选择构建损伤模型的时间和浓度;免疫蛋白印迹法(Western blod, WB)以及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T-qPCR)检测各组线粒体自噬通量的变化;透射电镜观察正常组和4-HC损伤组线粒体的变化;RT-qPCR检测P53相关基因的表达;免疫荧光法检测各组P53蛋白,Parkin蛋白以及线粒体外膜蛋白(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20 , TOMM20)的表达水平。结果:以2 μM的4-HC体外处理48h构4-HC体外损伤人卵巢颗粒细胞系SVOG的模型;4-HC损伤的SVOG细胞中线粒体自噬通量受到抑制且线粒体形态异常,受损线粒体明显增加;4-HC损伤的SVOG细胞中P53的表达水平明显增加;4-HC损伤的SVOG细胞存在胞质中P53和Parkin蛋白结合增加,而线粒体外膜蛋白TOMM20和Parkin蛋白的结合受到抑制;结论:在体外,4-HC可能是通过P53-Parkin通路抑制受损线粒体自噬导致人卵巢颗粒细胞受损。
    Available online:2024-12-13,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治疗扩张型心肌病所致心力衰竭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2022年12月1日至2024年2月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门诊及病房连续入组扩张型心肌病心衰患者43例,其中男性33例,女性10例,最小年龄30岁,最大76岁,平均年龄46.7岁。入组前测定患者的左房内径(left atrial diameter, LAD)、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末内径(lef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diameter, LVEDD)、NT-proBNP、肝肾功能电解质、明尼苏达州心功能不全生命质量量表(Minnesota Heart Failure Life Quality Scale, MLHFQ)及六分钟步行试验距离(6-minute walk test, 6MWT)等指标。对于射血分数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rEF)及射血分数轻度降低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mildly reduced ejection fraction,HFmrEF) 患者给予维立西呱联合“ARNI、BB、MRA、SGLT2i”新四联药物治疗。对于射血分数保留的心衰(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 HFpEF)患者给予维立西呱联合“ARNI、BB、SGLT2i” 进行治疗。治疗三个月后复查上述指标,比较治疗前后患者上述指标的改善情况。结果:对所有扩心病心衰患者,治疗三月后比较:LAD(41.37±6.97mm vs. 39.30±5.19, P<0.01);LVEF(41.02%±10.33% vs. 46.43%±10.74%, P<0.01);LVEDD(61.40±7.65mm vs. 58.56±7.03mm, P<0.01);NT-proBNP(2003.59±2279.53ng/L vs. 808.86±1306.98ng/L, P<0.01);MLHFQ(47.79±9.67vs. 34.86±8.94, P<0.01);6MWT(348.85 ± 82.43 vs. 401.76 ±95.56, P<0.01),治疗前后患者肝肾功能及电解质无明显差异。进一步行亚组分析结果显示:维立西呱联合“ARNI、BB、MRA、SGLT2i”提高了扩心病所致HFrEF、HFmrEF及HFpEF心衰患者的LVEF,降低了LVEDD及NT-proBNP水平,并改善了患者的6MWT。结论:维立西呱联合“新四联”药物对扩张型心肌病心衰病人的治疗效果显著。本研究为临床扩心病心衰患者的治疗提供了潜在的数据支持及指导。
    Available online:2024-12-12, DOI:
    摘要:
    基于统一帕金森病评分量表(Unified Parkinson′s disease Rating Scale III,UPDRS III)的指定动作评估多点可穿戴设备辅助早期PD诊断的价值。 方法:本研究共纳入54名受试者。分别分入早期PD组(n=30, UPDRS III<30分)或正常对照组(n=24),并在多点可穿戴设备下完成UPDRS III要求的指定动作。我们使用10个惯性传感器收集受试者在完成动作时胸、腰、膝关节、肘关节、踝关节及双足部等部位的角速度、加速度等信息。组间比较各指定动作的运动参数,采用支持向量机和十折交叉验证计算可区分两组的最佳模型并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早期PD组与正常对照组完成各UPDRS III指定动作的可穿戴设备运动参数存在显著统计学差异(P<0.05)。其中言语动作区分两组的准确性最高,可达0.906。与上半身动作组相比,下半身动作组与全身动作组的一致性、敏感性及准确性均较高,能特异性地识别早期PD患者的运动障碍。结论:多点可穿戴设备可客观评估早期PD患者运动障碍特征,可作为早期PD辅助诊断和量化评估的工具。
    Available online:2024-12-05, DOI:
    摘要:
    糖尿病神经病变是糖尿病最常见的慢性并发症。当前,传统治疗方法的限制日益凸显,神经调控技术在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中展现出巨大潜力,主要体现在血糖控制与症状缓解等方面。本文总结了神经调控技术在干预糖尿病神经病变中的研究进展,旨在为糖尿病神经病变等慢性并发症的研究和神经调控技术的临床应用提供新的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12-05, DOI:
    摘要:
    目的:评估中性粒细胞与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预测急性胆源性胰腺炎(acute biliary pancreatitis,ABP)的严重程度和胰腺坏死(pancreatic necrosis,PN)的价值。方法:纳入290例ABP患者并在AP发作24 h内收集血液样本用于检测血常规及相关生化指标。通过受试者工作特性(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确定NLR预测重症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和PN的最佳临界值。采用不同浓度牛磺胆酸钠溶液诱导大鼠ABP模型,并在造模后1、3、5、7、14 d收集血液样本和胰腺组织样本,比较各组的NLR。结果:ROC曲线分析显示NLR对SAP具有预测性能[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0.823,标准误(Standard error,SE):0.056,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CI):0.713-0.934,p<0.001],最佳临界值为13.38(灵敏度:80.0%;特异度:83.2%)。NLR对于PN也有较好的预测价值,AUC为0.910(SE:0.025,95%CI:0.861-0.958,p<0.001),诊断的最佳临界值为9.265(灵敏度:97.1%;特异度:72.7%)。在大鼠ABP模型中,NLR在AP发病早期即可出现升高,并与AP和PN严重程度相关。结论:ABP发病后的24h内,NLR可以作为早期预测其严重程度及胰腺坏死的有力指标。
    Available online:2024-12-05, DOI:
    摘要:
    目的:探究食管鳞癌特异的超保守癌/睾丸(cancer/testis,CT)-LINC01424在食管鳞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TCGA(The Cancer Genome Atlas)及GTEx(Genotype-Tissue Expression)数据库系统筛选食管鳞癌特异的超保守CT特性的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运用核质分离实验和cDNA末端快速扩增技术(rapid amplification of cDNA end, RACE)进行LINC01424细胞定位及序列鉴定;利用118对食管癌样本数据进行预后分析;下调Eca109细胞系中LINC01424,以及上调KYSE410细胞系中LINC01424后,通过CCK-8实验,平板克隆法,Transwell实验和裸鼠成瘤动物实验研究CT-LINC01424在食管鳞癌细胞中的作用;进一步应用MEM(Multi Experiment Matrix)数据库进行下游基因的探索。结果:首次鉴定出食管鳞癌特异的超保守CT-LINC01424;临床资料分析显示,CT-LINC01424与食管鳞癌较差的临床分期及预后显著相关;降低LINC01424的表达可以抑制食管鳞癌细胞的增殖、侵袭能力,过表达LINC01424则会导致相反结果;此外,LINC01424与KNTC1(Kinetochore Associated 1)存在显著共表达关系。结论:LINC01424在食管鳞癌组织中高表达,促进食管鳞癌细胞增殖和侵袭,并可能通过影响KNTC1的表达发挥其促癌的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12-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整合素结合唾液酸蛋白(Integrin binding sialoprotein,IBSP)在胶质瘤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相关性及其对肿瘤细胞增殖、侵袭及化疗耐药性调控作用。方法:应用公共数据库系统分析IBSP在胶质瘤中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在胶质瘤细胞中敲低和过表达IBSP,功能实验评估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性改变。结果:数据库分析发现IBSP在胶质瘤中表达水平显著增高,且高水平IBSP提示患者预后较差。敲低IBSP抑制胶质瘤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性,过表达IBSP促进胶质瘤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性。过表达IBSP促进NF-κB通路激活,并促进NF-κB下游基因表达,进而促进胶质瘤细胞恶性表型。结论:IBSP通过激活NF-κB信号通路促胶质瘤细胞增殖、侵袭和化疗耐药,提示IBSP可作为胶质瘤潜在治疗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4-12-04,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 探讨微小RNA-146a在缺氧诱导后巨噬细胞中的作用。方法 通过建立体外巨噬细胞缺氧-复氧模型,检测缺氧诱导后巨噬细胞中微小RNA-146a/TRAF6的表达水平及炎症因子、活性氧自由基的变化,并通过在巨噬细胞中过表达或抑制微小RNA-146a,分析其对巨噬细胞炎症反应的作用。结果 我们发现缺氧诱导巨噬细胞中微小RNA-146a表达下降,同时,TRAF6以及炎症因子、氧自由基表达升高。过表达微小RNA-146a直接减少TRAF6的表达,从而减轻了巨噬细胞炎症反应及氧自由基的释放,然而,转染微小RNA-146a抑制剂增加TRAF6的蛋白水平,导致炎症因子表达增加。结论 上调微小RNA-146a的表达通过直接抑制TRAF6,从而减轻了缺氧诱导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新的针对miR-146a治疗策略可能有利于减轻缺血再灌注中巨噬细胞释放炎症因子及氧自由基导致的损伤。
    Available online:2024-11-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T2WI和DWI影像组学在术前无创预测垂体腺瘤质地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为垂体腺瘤的108例患者临床及术前MRI资料,根据术中两名神经外科医生评估肿瘤质地将其分为软硬两组。按7:3比例随机分为训练组和验证组,在T2WI和DWI图像上手动勾画肿瘤实质区的体积作为感兴趣区,用FeAture Explorer软件提取特征,采用无监督特征选择(Unsupervised Feature Selection,UFS)进行特征筛选,采用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构建影像组学模型。通过受试者工作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及校准曲线评估模型的效能。结果:在联合T2WI和DWI影像组学模型中,训练组预测垂体腺瘤质地的AUC为0.89,验证组的AUC为0.80。校准曲线显示模型预测值与实际值一致性较好。结论:联合T2WI和DWI影像组学模型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有助于术前预测垂体腺瘤的质地。
    Available online:2024-11-27, DOI:
    摘要:
    正电子发射断层显像(PET)在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通过使用特定的示踪剂,心脏PET成像能够展示心肌细胞的血流灌注、代谢活动和炎症反应等病理生理过程,广泛应用于冠状动脉疾病、心脏结节病、心脏淀粉样变性、心力衰竭等心脏疾病的诊断与治疗,并在评估心肌纤维化方面具有重要作用。本文综述了心脏PET成像的物理基础、主要示踪剂种类及其在心脏疾病中的相关应用。随着技术进步,心脏PET成像有望在心脏疾病诊断及管理中发挥更加关键的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11-27, DOI:
    摘要:
    目的:建立并验证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给予首剂肝素30min后测得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lotting time,ACT)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采用单中心、回顾性研究设计。选择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导管室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非瓣膜性心房颤动患者1090例,以3:1比例随机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对两组各项指标进行Kruskal-Wallis检验、卡方检验比较其基线特征。通过LASSO 回归及单因素、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30min-ACT 的因素,据此建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30min-ACT的预测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多因素结果分析提示卒中史、华法林、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基础ACT、基础ACT2、首剂肝素剂量是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中首剂肝素ACT的独立预测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预测模型预测具有一定的准确度(训练集=65.9%,测试集=74.6%)和较高的灵敏度(训练集=77.4%,测试集=83%)。结论:根据卒中史、华法林、血小板计数、凝血酶原时间、基础ACT、基础ACT2、首剂肝素剂量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心房颤动患者射频消融术中首剂肝素的抗凝效果——30min-ACT,对临床工作具有一定指导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11-26, DOI:
    摘要:
    目的:血清尿酸(uric acid, UA)水平升高可能是高甘油三酯血症(hypertriglyceridemia, HTG)的一个危险因素。本文利用采集的临床数据,分析UA水平与HTG之间的关系。 方法:本研究分析了2023年参与研究的11206人的临床数据。采用多变量逻辑回归分析来探讨UA水平和 HTG 之间的关系。应用广义线性模型、平滑曲线拟合和阈值效应分析来研究UA水平和HTG之间的非线性关系。 结果:本研究共纳入 11206名参与者,根据TG水平分为HTG组(n=3410)和非HTG组(n=7796)。在对混杂因素进行充分调整后,多元逻辑回归模型显示,lnUA升高与HTG的风险正相关。在四分位数组中,lnUA 升高与 HTG 发生风险也呈正相关, 将lnUA分为四分位数,最低四分位数Q1 OR=1.00, 第二四分位数Q2 OR=1.557(95%CI: 1.349, 1.796),P<0.001, 第三四分位数Q3 OR=1.977(95%CI: 1.712, 2.283),P<0.001, 最高四分位数Q4 OR=3.101 (95%CI: 2.672, 3.598),P<0.001, 各层之间保持一致,lnUA 和 HTG 之间存在很强的正相关性。平滑曲线拟合展示UA水平与HTG之间呈现非线性关系。lnUA与HTG呈U型关联的拐点为5.517,拐点右侧的效应4.692(95% CI: 3.747, 5.875)高于左侧的2.766(95% CI:1.869, 4.094)。 结论:血清UA水平与HTG呈正相关。考虑到UA可能是HTG的一个危险因素,被诊断为HTG的个体应优先考虑UA水平的日常管理。
    Available online:2024-11-26, DOI:
    摘要:
    目的:观察生长激素缺乏症(Growth hormone deficiency,GHD)儿童在应用聚乙二醇重组人生长激素(PEG-recombinant human growth hormone,PEG-rhGH)治疗前后淋巴细胞亚群、免疫球蛋白、Th1/Th2细胞因子水平等免疫指标的变化,探讨PEG-rhGH对GHD儿童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22年5月至2023年6月就诊于淮安市第一人民医院及洪泽区人民医院儿科的55例GHD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患者意愿将其分为对照组(n=25)和PEG-rhGH组(n=30),对照组予以运动、饮食及睡眠指导,PEG-rhG组在此基础上给予PEG-rhGH治疗,检测治疗0、3月时两组患儿身高、骨龄、BMI、血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1,IGF-1)、淋巴细胞亚群、Th1/Th2细胞因子、免疫球蛋白(Immunoglobulin,Ig)水平等,比较治疗前后各项指标的变化。结果:治疗前两组患儿各项指标基线水平无显著差异,治疗3个月PEG-rhGH组身高标准差、生长速率及血IGF-1水平较前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患儿;PEG-rhGH组治疗后CD3+、CD4+ 细胞比例和CD4+/CD8+以及 IgA、IgM、IgG水平较前升高,显著高于对照组,而CD8+ 细胞比例较前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CD19+及CD3-CD16+CD56+ 细胞比例无显著差异;治疗后PEG-rhGH组Th1/Th2细胞因子IL-2、IL-6、IL-10及TNF-α水平较前降低,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IL-4和IFN-γ水平仍无显著差异。结论:PEG-rhGH治疗GHD患儿改善其身高时,还影响其细胞免疫和体液免疫水平。
    Available online:2024-11-2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水晶兰苷(Monotropein,MON)对盲肠结扎穿孔(Cecum ligation and puncture, CLP)诱导的小鼠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sepsis-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S-AKI)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将90只BALB/c小鼠分为阴性对照(NC)组、假手术(Sham)组、CLP组、CLP+MON组、Sham+MON组和CLP+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EX)组。CLP术后连续5天腹腔注射药物或等量的生理盐水,第5天安乐死全部小鼠后,采集血清和肾脏组织用于后续实验。使用生化试剂盒检测血清中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 BUN)和肌酐(creatinine,CRE)浓度,以及谷胱甘肽(Glutathione,GSH)、过氧化氢酶(Catalase,CAT)、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和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水平。苏木精-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评估肾脏组织病理学变化,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二氢乙啶(dihydroethidium,DHE)染色的肾组织中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和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式反应(real time quantitativ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 RT-qPCR)检测血清和肾脏组织中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6的水平。Western blot检测NLR家族Pyrin域蛋白3(NLR Family, pyrin domain containing protein 3, NLRP3)炎症小体和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 kappa-B,NF-κB)信号通路蛋白表达。此外,用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腺苷三磷酸(adenosine triphosphate, ATP)诱导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uman Kidney-2,HK-2)建立体外脓毒症模型。细胞实验分为NC组、LPS/ATP组、LPS/ATP+MON组、NLRP3OE + LPS/ATP + MON组和IKKβOE + LPS/ATP + MON组。CCK-8检测细胞活力,ELISA检测HK-2细胞中炎症因子分泌水平。结果:与CLP组相比,CLP+MON组小鼠存活率显著增加,恢复黑色的肾组织外观至鲜红色,血清BUN和CRE显著降低,肾组织病理学变化明显改善。与CLP组相比,CLP+MON组TNF-α、IL-1β和IL-6水平显著降低,GSH、CAT和T-AOC水平升高,MDA和ROS含量显著下降。Western blot结果显示,与CLP组相比,CLP+MON组NLRP3、Caspase-1、Cleaved-caspase-1p20和p-NF-κB P65蛋白表达显著下降,IκBα表达明显增加。此外,与LPS/ATP+MON组相比,NLRP3OE + LPS/ATP + MON组和IKKβOE + LPS/ATP + MON组激活了NLRP3炎症小体和NF-κB通路,逆转了MON对LPS/ATP刺激的HK-2细胞中炎症细胞因子的抑制作用。结论:MON通过抑制NF-κB/NLRP3炎症小体通路减少炎症因子释放,从而改善脓毒症相关急性肾损伤和功能障碍。
    Available online:2024-11-15, DOI:
    摘要:
    微小RNA (microRNA, miRNA) 是调控转录后基因表达的一类非编码RNA,具有调控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的功能。越来越多的研究表明,结核分枝杆菌 (Mycobacterium tuberculosis, Mtb) 感染后宿主细胞内多种miRNA发生差异表达,进而通过影响下游通路调控宿主抗结核免疫。本文就Mtb感染后miRNA含量改变对下游因子的调控以及对自噬、凋亡和炎症反应的影响进行综述,并通过体内外实验阐明miRNA是一种有潜力的结核病 (Tuberculosis, TB) 治疗靶点,旨在为miRNA在TB中的深入研究和临床应用提供参考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11-1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血糖控制对结核病发病风险的影响。方法:在江苏省南京市对60283名受试者进行为期6年的队列研究,在排除了基线筛查时发现的活动性结核病患者后,将受试者与南京市结核病患者管理信息进行匹配以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调整年龄、性别等因素后比较糖尿病患者与非糖尿病患者结核病发病风险,并比较血糖控制良好组与血糖控制不佳组结核病发病差异。结果:在6年的随访中,共发现活动性结核病患者79名,发病密度为25.6/10万人年(95%CI:20.4-31.7)。在79名患者中,糖尿病占21.9%(17/79),发病密度为58.8/10万人年(95%CI:35.4-92.2)。非糖尿病患者占78.5%(62/79),发病密度为22.1/10万人年(95%CI:17.1-28.2)。血糖控制良好组活动性结核病发病密度为22.7/10万人年(95%CI:17.7-28.7),血糖控制不佳组活动性结核病发病密度为74.3/10万人年(95%CI:41.3-103.8)。糖尿病患者发生结核病风险是一般人群的3.057倍(HR=3.057,95%CI: 1.770-5.281,P<0.0001);血糖控制不佳组发生结核病的风险是血糖控制良好组的3.766倍(HR=3.766,95%CI:2.054-6.906,P<0.0001)。结论:这项大规模人群队列研究表明,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增加了患结核病的风险,因此,加强对血糖控制不佳的糖尿病患者的筛查,可以及早发现结核病,有助于降低中国结核病的发病率和流行程度。
    Available online:2024-11-15, DOI:
    摘要:
    目的:IgA肾病(IgA nephropathy,IgAN)糖基化相关基因的筛选及免疫浸润分析。方法:从GEO数据库中下载IgAN数据集,筛选糖基化相关差异基因并进行功能分析,通过LASSO、SVM-RFE和随机森林树算法进一步筛选糖基化相关最优特征基因(the optimal feature genes,OFGs),并运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蛋白质免疫印迹和Nephroseq v5外部数据库验证OFGs差异表达。基于OFGs绘制IgAN预测列线图,分析免疫细胞浸润,构建ceRNA网络。结果:经过筛选首次报道了三个OFGs(ST8SIA1、CHSY1和PIGH),构建列的线图模型提示OFGs对IgAN发生具备良好的预测价值。免疫细胞浸润分析显示:和对照组相比,IgAN组CD8+T细胞、CD4+幼稚T细胞、活化CD4+记忆T细胞、静息树突状细胞以及静息肥大细胞等浸润显著增加,而幼稚B细胞、浆细胞、静息CD4+记忆T细胞、活化肥大细胞和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明显减少。OFGs与活化CD4+记忆T细胞、静息CD4+记忆T细胞、CD4+幼稚T细胞、幼稚B细胞等相关。验证实验结果也表明与微小病变性肾病相比,在IgAN中CHSY1和PIGH表达水平显著下降,而ST8SIA1表达水平显著增加。值得注意的是,糖尿病肾病和微小病变性肾病中OFGs的表达水平无统计学差异。此外,我们构建了一个包含117个lncRNA、67个miRNA和3个OFGs的ceRNA网络。结论:ST8SIA1、CHSY1和PIGH可能是诊断和治疗IgAN的潜在靶点,结合浸润细胞免疫和ceRNA网络,为IgAN的研究提供了新的视角。
    Available online:2024-11-15, DOI:
    摘要:
    呼吸道合胞病毒(respiratory syncytial virus,RSV)主要引起儿童急性下呼吸道感染 (acute lower respiratory tract infections,ALRTIs),而ALRTIs是导致全球儿童死亡的主要原因。目前临床上针对RSV主要还是以对症治疗为主,而特异性治疗药物相对较少。因此,RSV疫苗或抗体药物的研发迫切而重要。现阶段,已有两款RSV疫苗即Abrysvo和Arexvy上市和两款RSV单克隆抗体帕丽珠单抗(Palivizumab)和尼斯维单抗(Nirsevimab)上市,在特定的人群中均展示出了较好的临床治疗效果。本文针对近年来RSV主要疫苗类型及中和抗体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希望可以为RSV的预防和治疗提供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4-11-06,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布鲁氏菌病(Brucellosis)患者流行病学特征,探究内毒素(LPS)检测对布病的诊断价值以及LPS联合血培养对布病疗效的评价。方法:收集临床布病患者61例,分为现症布病组(39例)和布病治疗有效组(22例),现症布病组包括32例首诊组和7例治疗无效组。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特征,对LPS进行定量检测,分析血培养、虎红平板凝集试验(RBT)和LPS检测结果,比较3种检测方法的阳性率,比较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阴/阳性预测值以及联合诊断的诊断效能及治疗疗效评价。结果:61例患者中男性45例,女性16例,中位年龄52岁。39例现症患者,LPS试验阳性检出率为100%,高于血培养(82.05%)和RBT试验(97.44%);治疗有效患者22例,血培养结果均为阴性;LPS和RBT试验假阳性率分别为45.45%和90.91%。治疗有效组LPS水平显著低于首诊组和治疗无效组,并与正常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血培养联合RBT、血培养联合LPS、RBT联合LPS和三项联合的AUC分别为0.914、0.957、0.779和0.959,血培养联合LPS具有较高的诊断价值。结论:LPS检测对于现症布病诊断以及布病治疗疗效具有较高的价值,可用于重点人群布病的诊断和治疗过程,提高布病诊断率的同时预测疾病转归。
    Available online:2024-11-06, DOI:
    摘要:
    患儿男,出生22天,因“吃奶减少伴咳嗽一天”入院,临床确诊室上性心动过速,在药物等治疗方式应用效果不佳后,以食管调搏终止室上速发作。
    Available online:2024-11-06, DOI:
    摘要:
    目的:验证mfat-1转基因小鼠是否可以通过促进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修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从而为脑卒中治疗提供新的研究方向。方法:在体外实验中,分离并培养mfat-1转基因小鼠和同窝阴性鼠的成体神经干细胞,进行氧糖剥夺/复氧(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Reoxygenation,OGD/R)造模,检测神经干细胞增殖情况;在体内实验中,对mfat-1转基因小鼠及其同窝阴性对照小鼠进行缺氧缺血性脑损伤造模(Hypoxic-Ischemic Brain Damage, HIBD),检测成体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结果:成功构建小鼠HIBD模型;成功建立神经干细胞体外培养体系;mfat-1转基因小鼠来源的成体神经干细胞较野生型显示更强的增殖能力;mfat-1转基因小鼠较野生型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能力显著增强并有更好的行为学表现。结论:mfat-1转基因小鼠通过促进小鼠神经干细胞增殖修复缺氧缺血性脑损伤。
    Available online:2024-11-06, DOI:
    摘要:
    目的:探索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与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 PA)靶器官损害和术后临床转归的相关性。方法:纳入68例行单侧肾上腺切除术且有术后至少6个月随访信息的PA患者,检测患者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浓度,依据PA手术结局(primary aldosteronism surgical outcome, PASO)标准进行术后临床转归分型,分析脂联素和瘦素与靶器官损害指标和不同术后分型的相关性。结果:28例(41.2%)PA患者术后临床治愈,40例(58.8%)临床未治愈。临床治愈组基线脂联素和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水平均高于临床未治愈组(均P<0.05),身体质量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高血压药物限定日剂量值、高脂血症占比和糖尿病占比低于临床未治愈组(均P<0.05),两组间瘦素水平无差异。瘦素水平与心脏彩超指标二尖瓣舒张早期E峰峰值速度/舒张晚期A峰峰值速度比值和踝肱指数呈负相关(均P<0.05),脂联素水平与靶器官损害指标无相关。多因素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低BMI(OR=0.422,95% CI 0.272-0.653,P<0.001)和高脂联素(OR=1.359,95%CI 1.004-1.840,P=0.047)水平与临床治愈独立相关。进一步按BMI分层,在非肥胖PA患者中高eGFR(OR=1.074,95% CI 1.023-1.127,P=0.004)和高脂联素(OR=1.816,95% CI 1.261-2.616,P=0.001)水平与临床治愈有关。结论:基线血清脂联素和瘦素检测有助于评估PA靶器官损害,预测术后临床转归,协助指导PA精准管理。
    Available online:2024-11-06, DOI:
    摘要:
    目的:通过本中心回顾性队列研究评估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一线治疗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收集2021年1月-2023年12月内蒙古医科大学附属医院就诊肺鳞癌患者109例,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66例患者,化疗组43例患者,比较两组患者的客观缓解率、无进展生存期、总生存期和不良事件发生率。结果:中位随访时间20.2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的客观缓解率(objective response rate, ORR)明显高于化疗组(75.8% vs 51.2% )、中位无进展生存期(median 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 mPFS)明显延长(17.3个月 vs 9.3个月),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中位总生存(median overall survival, mOS)期未达到,但较化疗组显示显著的死亡风险降低(mOS: NR vs 19.3个月,HR=0.38,95%CI 0.19-0.68,P<0.0019)。两组任意级别和3级及以上治疗相关不良事件(treatment-related adverse event, TRAE)发生率相似,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组免疫相关不良事件(immune-related adverse events, irAE)发生率为28.8%,其中3级及以上irAE仅1例(1.5%)免疫相关性肺炎发生。结论:相较于单纯化疗,一线替雷利珠单抗联合化疗显著提高局部晚期/转移性肺鳞癌的疗效,且总体不良反应程度可控。
    Available online:2024-11-05, DOI:
    摘要:
    目的我们旨在研究相对血糖比值(stress hyperglycemia ratio,SHR)与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住院的脓毒症相关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患者的关系。方法:这是一项回顾性观察研究,纳入2019年10月-2024年2月在东方医院南院中心ICU住院的脓毒症患者375例,根据患者入院即刻血糖、糖化血红蛋白(glycosylated hemoglobin,HbAlc),计算SHR=入院即刻血糖(mmol/L)/1.59×HbAlc(糖化血红蛋白)-2.59值。根据脓毒症患者入院是否发生ARDS分为ARDS组和非ARDS组,比较两组患者一般临床资料;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脓毒症发生ARDS的危险因素;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SHR对脓毒症发生ARDS的预测价值。根据ARDS分级程度不同,比较SHR在不同ARDS分级中的表现。结果:本研究中,发生脓毒症相关ARDS组人数为293人(78.1%),轻度ARDS患者人数为128人(44.7%)、中度ARDS患者人数为116人(39.6%)、重度ARDS患者人数49人(16.7%),与非发生脓毒症相关ARDS组比较,发生组患者P/F指数更低, SOFA评分、 SHR、入院血糖、乳酸水平较高,呼吸机使用天数、血管活性药物使用天数较多、ICU住院天数较长,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SOFA评分、SHR是发生ARDS患者的独立危险因素(OR=1.307、4.246,p<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SHR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发生〔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682〕,敏感度为38.6%,特异度为91.4%;SHR联合SOFA评分预测脓毒症相关ARDS发生〔ROC曲线下面积(AUC)为0.791〕,敏感度为68.3%,特异度为80.2%。随着脓毒症相关ARDS的疾病越严重,SHR数值越高(p=0.002<0.05)。结论:SHR数值高者是脓毒症患者并发ARDS的危险因素;SHR水平对脓毒症导致ARDS的发生及其严重程度有一定的关系及预测价值。可作为快速预警的指标之一。
    Available online:2024-11-05, DOI:
    摘要:
    目的 通过噬菌体重组技术分别构建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的敲除株和回补株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评估结核分枝杆菌Rv2647蛋白对模型鼠肺组织的损伤效应。方法 构建同源交换位点并整合到结核分枝杆菌噬菌体基因组,获取噬菌粒并将其导入耻垢分枝杆菌(Mycobacterium smegmatis,Ms),构建具有同源交换位点的重组噬菌体。体外扩增获得高滴度重组噬菌体并转染结核分枝杆菌(H37Rv),37℃静置培养28天,挑取单克隆进行PCR验证,获得Rv2647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PCR 扩增Rv2647基因并通过无缝克隆分别将其整合到载体pMV361和pMV261多克隆位点处,获得阳性质粒后分别电转化H37RvΔRv2647和Ms,获得结核分枝杆菌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分别以H37Rv、H37RvΔRv2647、H37RvΔRv2647::Rv2647、Ms及Ms::Rv2647的菌液经气管攻击C57BL/6小鼠,分别于30 天、7 天比较结核分枝杆菌与耻垢分枝杆菌模型鼠的存活率、肺组织细菌负荷及肺组织病理损伤程度。结果 (1)PCR结果显示,H37RvΔRv2647中Rv2647基因缺失,H37RvΔRv2647::Rv2647及Ms::Rv2647中Rv2647基因皆存在;(2)H37RvΔRv2647、H37Rv及H37RvΔRv2647::Rv2647组模型鼠30 天存活率分别为100.00%、83.33%及83.33%;Ms和Ms::Rv2647组模型鼠的7 天存活率分别为100.00%和83.33%;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细菌负荷(Log10 CFU)为3.40±0.18,显著低于H37Rv组(3.86±0.15,P<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3.80±0.16,P<0.01);H37RvΔRv2647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4.37±3.06,显著低于H37Rv组(62.76±14.24,P<0.001)和H37RvΔRv2647::Rv2647组(67.37±0.45,P<0.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细菌负荷(Log10 CFU)为2.53±0.16,显著低于Ms::Rv2647组(2.81±0.13,P<0.01);Ms组模型鼠肺组织炎症面积(%)为5.71±1.29,显著低于Ms::Rv2647组(33.13±13.84,P<0.05)。结论 (1)成功构建了结核分枝杆菌Rv2647基因敲除株(H37RvΔRv2647)及回补株(H37RvΔRv2647::Rv2647)以及过表达Rv2647的耻垢分枝杆菌(Ms::Rv2647);(2)Rv2647蛋白可能通过抑制宿主对结核分枝杆菌的清除,加重了模型鼠肺组织病理损伤,其具体机制值得进一步探究。
    Available online:2024-11-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在卵巢癌中的表达模式、可能的作用机制,以及其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特征及治疗结局的相关性。方法:利用人类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分析 LOX表达与卵巢癌临床病理特征、治疗结局及预后的相关性;利用TISCH2数据库研究LOX在卵巢癌微环境不同细胞中的表达特征;免疫组化分析LOX在卵巢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利用siRNA转染技术沉默LOX基因,并通过转录组测序分析LOX沉默组及对照组细胞差异表达基因;通过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LOX沉默组及对照组差异的信号通路并通过Real-Time PCR验证;通过测定半数致死剂量(IC50)分析成纤维细胞中敲降LOX对卵巢癌紫杉醇敏感性的影响;通过 Western blot及Real-Time PCR分析紫杉醇作用下LOX表达变化。结果:LOX高表达与卵巢癌的肿瘤存在、治疗结局差及静脉侵犯显著相关;在卵巢癌中,LOX在成纤维细胞中表达较高;沉默LOX可下调细胞黏附通路分子的表达;紫杉醇可诱导成纤维细胞中LOX表达上调;成纤维细胞中敲降LOX可增加共培养的成纤维细胞与肿瘤细胞对紫杉醇的敏感性。结论:LOX高表达与卵巢癌的不良预后相关,敲降LOX可提高卵巢癌对紫杉醇的化疗敏感性;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改变成纤维细胞中细胞黏着通路分子表达相关;紫杉醇可上调成纤维细胞中LOX的表达。
    Available online:2024-11-05, DOI:
    摘要:
    目的:探究不同营养状态下miR-199a-5p在肝脏中的表达水平,以及其对肝细胞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AG)含量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T-qPCR)检测HFD (high fat diet, HFD)小鼠肝脏组织中miR-199a-5p的表达;分别使用miR-199a-5p模拟物、抑制剂、阴性对照和pcDH-CD36-flag质粒转染Hepa1-6和AML12细胞,通过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脂代谢相关基因表达变化,采用试剂盒检测TAG含量;通过miRDB(microRNA Target Prediction Database)预测miR-199a-5p的靶基因并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进行验证。结果:高脂饮食和饥饿状态下C57BL/6J小鼠肝脏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升高;过表达miR-199a-5p能够降低肝细胞内TAG,而抑制剂处理会增加细胞内TAG含量;miR-199a-5p通过作用于脂肪酸转位酶(fatty acid translocase, CD36)基因的3′非翻译区(3′ untranslated region ,3′ UTR) 降低其蛋白表达。结论:在肝脏脂质积累过程中,miR-199a-5p的表达水平增加,并且miR-199a-5p可能通过靶向CD36降低肝细胞内TAG含量。
    Available online:2024-11-05, DOI:
    摘要:
    目的:卵母细胞作为女性生育细胞,其质量对受精后胚胎发育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本实验探究了环磷酰胺(cyclophosphamide,CTX)活性代谢物4-羟基环磷酰胺(4-hydroxycyclophosphamide,4-HC)对卵母细胞质量的影响及作用机制。 方法:将小鼠生发泡(GV)期卵丘卵母细胞复合体(COCs)随机平均分为8组,其中空白对照组不做处理,溶剂对照组中添加与实验组相同浓度溶剂DMSO,0.3μM组、1μM组、3μM组、10μM组、30μM组、100μM组分别添加相应浓度4-HC,观察体外培养成熟后各组卵母细胞第一极体排出率、2-细胞率、囊胚率,并确定实验组浓度为1μM。检测1μM浓度下卵母细胞内活性氧水平、线粒体膜电位水平、还原型谷胱甘肽水平等以评估卵母细胞质量水平并初步探索其作用机制。使用qPCR、免疫荧光等方法检测4-HC对卵母细胞DNMT3A表达的影响。 结果:随4-HC浓度增加,各组卵母细胞2-细胞率相当或略有下降,实验组卵母细胞受精后囊胚率随4-HC浓度增加而降低(P<0.05)。1μM 4-HC使得小鼠卵母细胞线粒体膜电位下降(P<0.05)、细胞内超氧化物阴离子含量上升(P<0.05)、还原型谷胱甘肽含量下降(P<0.05),且囊胚形成率下降(0.8094±0.0869 VS 0.5657±0.1750,n=90, P<0.05);PCR及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卵母细胞DNMT3A表达增加(P<0.05)。 结论:4-HC作用下卵母细胞发生氧化应激,线粒体损伤,并损伤后续发育潜能,影响卵母细胞表观遗传。
    Available online:2024-11-05, DOI:
    摘要:
    目的:Bmi-1(B-cell specific moloney leukemia virus insertion site 1)基因在干细胞增殖和分化中的作用上已有大量文献报道,但其在老年小鼠脑中发挥作用尚不清楚。本研究旨在探讨Bmi-1在脑衰老中的病理生理作用。方法:选取17月龄的Bmi-1杂合子(Bmi-1+/-)小鼠和野生型(wild-type, WT)小鼠,进行行为观测和脑病理分析。结果:Bmi-1+/-小鼠较同窝WT小鼠出现了长期空间记忆功能的减弱(P < 0.05),伴随着海马齿状回(Dentate gyrus, DG)区域特异性的神经细胞发生减少(P < 0.05),神经元数目降低(P < 0.05)和灰质区体积减少(P < 0.05)。进一步研究发现与WT小鼠相比,Bmi-1+/-小鼠DG区神经元线粒体膨大、肿胀,嵴减少的比例增加(P < 0.05)。Bmi-1+/-小鼠DG区神经元细胞质中脂褐素的数量明显高于WT小鼠(P < 0.05)。与WT小鼠相比,Bmi-1+/-小鼠DG区神经元线粒体能量代谢相关蛋白泛醌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V2(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flavoprotein 2, NDUFV2)和泛醌氧化还原酶核心亚基S3(NADH dehydrogenase (ubiquinone) ferrithionein 3, NDUFS3)的表达量均有下调(P < 0.05),三羧酸循环的重要催化酶二氢硫辛酰琥珀酰转移酶蛋白(Dihydrolipoyl transacetylase, DLST)也显著下调(P < 0.01),同时Bmi-1调控的细胞周期因子中,细胞周期蛋白依赖性激酶抑制剂p27(Cyclin-dependent kinase inhibitor p27, p27)和肿瘤蛋白p53(Oncoprotein p53, p53)显著上调(P < 0.05)。结论:Bmi-1基因的半剂量缺失抑制了老龄鼠脑内海马区新生神经元的产生,导致海马DG区体积的特异性减小,长期记忆功能障碍,其机制可能与老化相关蛋白p27、p53表达异常和神经元线粒体变性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目的:评价低谷蛋白大米喂养对慢性肾脏病(Chronic Kidney Disease,CKD)小鼠的肾功能影响,为广大CKD患者日常饮食和营养干预提供新的手段和理论依据。方法:1、使用阿霉素诱导的CKD小鼠模型和糖尿病肾病小鼠模型(DKD)进行研究。每个模型小鼠都分别喂养低谷蛋白大米(LG)和正常谷蛋白大米(NG),即分组:LG-CKD vs. NG-CKD;以及LG-DKD vs. NG-DKD;2、各组小鼠连续喂养16周并定期监测食量、体重、24小时尿蛋白定量(24h UPro)以及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比值(mAlb/Cr)、 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FBG)、总胆固醇(total?cholesterol,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以及血清尿素氮(BUN)、肌酐(sCr)以及胱抑素C ( Cys C)的变化;3、观察不同阶段肾小球病理改变和肾间质纤维化程度。结果:1、16周时,无论是CKD还是DKD 模型中,LG组和NG组小鼠的摄食量、体重变化皆无统计学意义;2、16周时,与NG-CKD相比,LG-CKD组小鼠的BUN, sCr、Cys C皆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4,0.03和0.01);8周时,尿量、尿mAlb/Cr和24h尿蛋白定量无明显差异;而在16W时,mAlb/Cr和24h尿蛋白定量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分别是0.002,0.04和0.001);3、16周时,与NG-DKD组相比,LG-DKD小鼠的空腹血糖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值 0.002);4、肾脏组织学研究提示,无论是CKD还是DKD小鼠,其LG组小鼠肾脏病理损伤程度皆较其相应的NG组小鼠轻(Masson评分对照组、CKD组、DKD组LG组分别是5.5±0.5、5.3±0.5和7.2±0.4分;NG组分别是5.4±0.5、14.2±0.7和11.8±0.6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5、小鼠肾脏转录组富集分析发现,JAK-STAT通路参与调控CKD和DKD肾损伤的发病机制;结论:低谷蛋白大米可控制DKD小鼠血糖波动、延缓CKD和DKD小鼠肾功能及肾组织纤维化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肝硬化心肌病是一种在终末期肝病中出现的心肌功能障碍,它以收缩和舒张功能障碍、心脏结构改变和电生理异常为特征,是一种已知但了解不多的肝硬化并发症,其对肝硬化患者的总体健康、生存和预后有不良的临床后果。肝功能不全与门脉高压下的全身炎症反应共同参与了其发病机制。本文将从肝功能不全导致的循环胆汁酸水平升高及门高压下全身慢性炎症反应两方面对近年来肝硬化心肌病发病机制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改善PD患者预后并制定标准化PD临床结局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目前公认的影响PD预后的核心结局有PD相关感染、心血管疾病、死亡、生活质量下降及技术失败。预测和识别PD临床结局预后不良的高风险患者,及早进行干预,对提高PD患者生存率和生活质量、改善预后具有重要意义。本文从生物学标志物、风险预测模型、人工智能三方面对近年来相关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 MSCs)是骨组织修复中基于细胞治疗的重要来源之一,有研究表明,MSCs衍生的外泌体可以规避干细胞移植的局限性。外泌体携带DNA、RNA、蛋白质和脂质,在细胞间交流发挥重要作用,直接在转录水平调节其靶细胞。在骨微环境中,外泌体已被证明在体内外均能促进成骨和成骨分化。最近,MSCs衍生的外泌体在骨修复和再生中取得重大进展,本文讨论MSCs衍生的外泌体的形成以及其在骨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与潜在治疗机制。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分析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伴中度及以上心房功能性二尖瓣返流(atrial functional mitral regurgitation,AFMR)患者的临床特征和相关因素。方法:本研究为单中心横断面研究。连续纳入2023年7月—2024年3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心血管内科的AF伴AFMR患者共313例,根据二尖瓣返流程度分为中度以下AFMR组(A组,249例)与中度及以上AFMR组(B组,64例)。比较基线资料,采用相关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AF伴中度及以上AFMR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间年龄、CHA2DS2-VASc评分、肾功能不全病史、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病史、氨基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三尖瓣返流程度、左房内径、左室舒张末内径、左室射血分数具有显著差异(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左房内径(OR=1.067, 95%CI:1.002-1.137, P=0.032)、左室舒张末内径(OR=1.153, 95%CI:1.052-1.264, P<0.05)、三尖瓣轻-中度返流(OR=6.571, 95%CI:1.362-31.705, P<0.05)、三尖瓣中度返流(OR=10.795, 95%CI:3.816-30.543, P<0.05)、三尖瓣中-重度返流(OR=19.525, 95%CI:4.593-82.999, P<0.05)、三尖瓣重度返流(OR=20.701, 95%CI: 5.799-73.896, P<0.05)是AF伴中度及以上AFMR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与AF伴中度以下AFMR患者相比,AF伴中度及以上AFMR患者具有不同的临床特征,通常伴有更多的临床伴发疾病,左房内径增大、左室舒张末内径增大和三尖瓣轻度以上的返流是AF伴中度及以上AFRM的独立危险因素。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动脉性肺动脉高压是一种进展性疾病,其特征为运动耐力下降、右心功能不全,最终可能发展为右心衰竭。心肺运动试验是一种无创评估工具,能够全面测量静息和运动状态下的循环、呼吸、代谢及肌肉功能。在PAH的诊断、病情评估及预后预测中,CPET日益显示出重要价值。本文综述了CPET在PAH中的应用与最新研究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目的:本研究评估了腹腔镜微波消融技术在治疗肝脏局灶性结节性增生(Focal Nodular Hyperplasia, FNH)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通过回顾性分析2019年11月至2024年3月期间于本中心接受治疗的FNH患者病例资料。研究对象包括43例接受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的患者与65例接受外科切除治疗的患者。本研究主要对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住院时间及费用以及术后并发症等关键指标进行了分析。结果:消融组患者的手术均成功完成,平均手术时间为1.1±0.6小时,术中平均出血量为35.8±6.7毫升,术后平均住院时间为2.9±1.5天,平均住院费用约为21257.5±3059.2元,这些指标均显著优于切除组。术后并发症包括发热(4例,占9.3%)、血尿(1例,占2.3%)和肾功能不全(1例,血肌酐水平236umol/L,占2.3%)。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与切除组相比无显著统计学差异。随访结果表明,所有患者的病灶均获得完全消融,且在1年的随访期内,未发现病灶增大或复发。结论:腹腔镜微波消融治疗FNH安全、有效及经济,值得在临床上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内镜下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 ESD)对追加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的影响,并进一步研究两次手术合适的间隔时间。方法 收集2019年10月至2022年10月在我院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手术患者831例,其中52例在食管癌根治术前行ESD手术,其余779例未接受ESD手术,以倾向性评分进行1:3匹配,将全部患者分为ESD+OP组(52例)和Non-ESD+OP组(149例),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病率,研究ESD术后不同时间点行食管癌根治术的优劣。结果ESD+OP组患者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发生率高于Non-ESD+OP组(60% : 33%,P=0.01),其中肺部感染(13% : 2%, P=0.001)、吻合口瘘(13% : 2%, P=0.033)发生率明显增加。与其余时间段相比,ESD术后2-4周追加食管癌根治术并发症发生率较低(38% : 74%, P=0.033),手术较为安全。结论 非治愈性ESD治疗会增加食管癌根治术后并发症及手术风险;ESD 术后 2-4 周追加食管癌根治术较为安全,可有效降低手术风险。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斑点追踪超声心动图(three-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echocardiography,3D-STE)、心肌做功(myocardial work,MW)对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ST-segment elevation myocardial infarction,STEMI)患者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rimary 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PCI)术后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s)发生的预测价值。 方法:纳入90例行PPCI治疗的首次STEMI患者,术后24h内行3D-STE、MW检查,术后7天内完善心脏磁共振晚期钆增强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 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imaging,CMR-LGE)检查,随访12个月MACEs(再发心绞痛、因急性冠脉综合征行血运重建、急性心衰发作、心源性猝死)的发生情况。 结果:20名(22.2%)患者发生MACEs,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梗死面积(infarction size,IS)、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整体做功指数(global work index,GWI)为预测发生MACEs的独立参数,上述指标的AUC分别为0.886、0.846、0.830,组间比较无显著统计学差异(P均>0.05),Kaplan-Meier曲线表明GLS< -10.5%、GWI>1298.5mmHg%、IS<26.05%的患者有更高的生存率(P<0.05)。 结论:3D-STE及MW能较好地预测STEMI患者PPCI术后MACEs的发生,其中GLS及GWI诊断价值相似,且不劣于IS。
    Available online:2024-10-22, DOI:
    摘要:
    目的:评价SurePath沉降式液基细胞采集(SurePath-LBC)技术应用于甲状腺细针穿刺细胞学病理诊断的准确性。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甲乳外科行手术治疗有完整术前细胞病理和术后病理资料患者共计352例(363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均采用SurePath-LBC技术进行细胞学制片,并将细胞病理诊断与手术病理对比。对其中264例同时进行了BRAFV600E突变的检测。结果:细胞病理提示“可疑恶性”(SM)的共计112例,110例可疑乳头状癌(PTC),2例可疑髓样癌(MTC)。110例可疑PTC最终手术病理确定为PTC 106例,另1例不典型滤泡性腺瘤,1例滤泡状癌(FTC),2例恶性潜能未定的甲状腺高分化肿瘤(WT-UMP),诊断一致率为96.4%;2例可疑MTC的病例最终手术病理均证实为MTC,一致率100%。总体SM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7.3%。细胞病理提示“恶性”(M)的甲状腺结节共计211例(210例PTC,1例MTC), 210例PTC中,手术病理证实为PTC 209例,另1例提示乳头状增生伴不典型增生,诊断一致率为99.5%;细胞学诊断为MTC的病例手术病理也确定为MTC,一致率为100%。总体M病例与手术病理吻合率为99.5%。BRAFV600E在SM、M中的突变率分别为82.3%和95.5%。细胞学诊断为“良性”(B)的结节共计7例,最终手术病理3例为结节性甲状腺肿,2例滤泡性肿瘤,2例PTC。细胞学诊断SM、M和B总体诊断一致率为98.2%。“不典型病变”(AUS)的结节共23例,其中TI-RADS 4B及以上19例,BRAFV600E突变率为62.5%(10/16),总体恶性率87%。 “无诊断”(ND)的病例10例,BRAFV600E突变率为57.1%(4/7),总体恶性率为50%。结论:采用SurePath-LBC方法进行甲状腺细针穿刺标本制片细胞病理学诊断为SM或M时与最终手术病理诊断表达高度一致性,对于具体的恶性类别也有准确的提示作用。细胞学诊断为B、AUS和ND应结合超声特征、BRAFV600E突变状态和结节大小等因素综合判定。总体而言,该技术对于甲状腺结节术前诊断具有非常重要的参考价值,值得进一步推广和应用。
    Available online:2024-10-15, DOI:
    摘要:
    目的: 研究S100A4核定位在胰腺癌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方法: 1、利用胰腺癌病程进展的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和HALO数字病理精准分析平台等技术,定量S100A4在组织细胞,特别是胞核中的表达情况,统计分析各检测指标与临床参数及生存期之间的关系。2、通过分子结构信息学分析、质粒构建与转染以构建基因调控的不同分组细胞研究模型;利用核质蛋白分离、免疫共沉淀(co-immunoprecipitation, Co-IP)、Western blot、划痕和Transwell实验、靶向剪切及转座酶技术(cleavage under targets and tagmentation, CUT&Tag)等技术研究S100A4核定位在胰腺癌转移中的作用与机制。结果:1、证明了不仅是S100A4的高表达,而且S100A4的核表达量与胰腺癌的T、N分期和不良预后正相关。2、证明了胰腺癌细胞中S100A4核定位受小泛素相关修饰物(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调控,具体机制是泛素结合酶 9 (ubiquitin conjugating enzyme 9, UBC9)介导了S100A4的K22和K96位点与SUMO1结合,并通过SUMO 特异性蛋白酶1 (sentrin?specific protease, SENP1)实现去SUMO化,动态平衡胰腺癌细胞中S100A4的SUMO化修饰水平;调控S100A4蛋白的SUMO化修饰可改变胰腺癌细胞的体外转移能力;CUT&Tag测序结果证明S100A4核定位参与调控了与肿瘤转移功能相关的基因网络。结论: S100A4核表达的定量可提示胰腺癌不良预后,有望成为临床治疗方案制定的重要依据。发现阻断或抑制S100A4的核定位的办法,可能成为抑制胰腺癌转移,特别是早期转移,改善胰腺癌患者预后的新途径。
    Available online:2024-10-15, DOI:
    摘要:
    目的:初步探讨liraglutide(利拉鲁肽,Li)对SiO2(二氧化硅,silica)诱导的培养巨噬细胞极化作用及其机制。方法:将巨噬细胞分为5组,分别为:Control组、SiO2组、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CCK-8法检测细胞活性;ELISA法测定各组IL-1β、IL-10、TGF-β1;Western blot测定NLRP3、Caspase-1 p20、精氨酸酶(arginase,Arg)-1;JC-1荧光探针染色法测量线粒体膜电位;DCFH-DA探针检测细胞内ROS水平。结果:SiO2组NLRP3、Caspase-1 p20、Arg-1表达水平较Control组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SiO2组相比,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NLRP3、Caspase-1 p20、Arg-1表达水平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组IL-1β水平为(127.00±17.05)pg/mL,较Control组(37.72±10.23)pg/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IL-1β水平分别为(77.40±12.55)pg/mL、(64.74±6.86)pg/mL、(41.55±12.74)pg/mL,较SiO2组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组IL-10水平为(212.70±6.97)pg/mL,较Control组(70.88±3.21)pg/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IL-10水平分别为(127.80±7.70)pg/mL、(110.80±6.53)pg/mL、(85.13±7.17)pg/mL,较SiO2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组TGF-β1水平为(854.60±98.00)pg/mL,较Control组(268.40±19.29)pg/mL明显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TGF-β1水平分别为(511.20±66.53)pg/mL、(386.70±32.30)pg/mL、(308.00±89.20)pg/mL,较SiO2组明显降低,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SiO2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较Control组下降;与SiO2组相比,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细胞内线粒体膜电位上升。SiO2组ROS相对荧光强度较Control组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与SiO2组相比,SiO2+Li(10 nM)组、SiO2+Li(100 nM)组及SiO2+Li(1000 nM)组ROS相对荧光强度逐渐下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Liraglutide可通过改善SiO2诱导的线粒体功能障碍,减轻ROS氧化应激,阻止NLRP3炎症小体活化,抑制SiO2诱导的M2型巨噬细胞极化。
    Available online:2024-10-15, DOI:
    摘要:
    目的:探索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在肺炎支原体肺炎预后中的评估价值。方法:纳入2019年1月至2023年12月在南京鼓楼医院集团宿迁医院住院的2375例MPP患儿。根据病情将患儿分成SMPP组(N=125)和非SMPP组(N=2250)以及RMPP组(N=451)和非RMPP组(N=1924)。收集患儿基本资料及临床信息,回顾性分析NLR在SMPP及RMPP预后中评估价值。结果:NLR是独立预测SMPP的指标(OR=1.188,95%Cl 1.123-1.299,P=0.033)。 与低NLR组相比,高NLR组SMPP发生率更高(P<0.001)。NLR也是独立预测RMPP的指标(OR=1.320,95%Cl 1.145-1.432,P<0.001)。高NLR组的SMPP发生率、RMPP发生率、ICU住院发生率、总发热时间、住院天数以及住院费用明显高于低NLR组(P<0.001)。结论:NLR可用于独立预测MPP的预后,为SMPP及RMPP的早期诊疗提供指导。
    Available online:2024-10-15, DOI:
    摘要:
    目的:了解我国人群理想心血管健康(ideal cardiovascular health, ICVH)的水平,分析ICVH指标体系评分与心脑血管疾病(cardio-cerebrovascular disease, CVDs)患病现况的关联,为开发人群CVDs整合式健康管理的有效策略提供证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2019年对宿迁市2县的21815名常住成年居民进行问卷调查、体格检查与实验室检测,ICVH指标评分与疾病进展之间的关系采用趋势χ2检验,CVDs患病率与ICVH指标理想水平数量与得分关系(非)校正模型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调查对象CVDs的患病率为45.7%;ICVH均分为(8.6±2.24)分,居民以达到(3-4)项指标标准为主(57.5%),ICVH单项指标理想水平最高为烟草控制(80.9%),最低为健康膳食(0.1%);与ICVH得分低水平(0-7分)相比,中等水平(8-9分)组和高水平(10-15分)组患CVDs的可能性分别下降38%、69%[ORICVH8-9分=0.62(0.58-0.66),ORICVH10-15分=0.31(0.29-0.33)]。结论:调查地区重点人群的CVDs负担较重,ICVH水平不高,ICVH水平与CVDs患病风险呈负相关关系,建议加强不良膳食行为、身体活动和血压控制的综合干预。
    Available online:2024-10-14, DOI:
    摘要:
    头颈部肿瘤是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数患者确诊时已处于疾病中晚期,因此头颈部肿瘤的早期诊断、准确分期及疗效监测是优化治疗策略及改善预后的关键。一体化PET/MRI整合了分子功能与解剖结构成像,实现了PET与MRI的优势互补,将PET代谢功能信息与MRI良好软组织对比度相结合,真正实现多模态成像,在肿瘤诊疗过程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本文主要探讨PET/MRI在头颈部肿瘤诊断分期、监测疗效、预测预后及制定放疗计划等方面的应用及进展。
    Available online:2024-10-1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瘦组织质量/脂肪组织质量(LTM/ATM)比值对慢性肾脏病(CKD)非透析患者左心室肥厚(LVH)的影响。方法:纳入CKD非透析患者417例,根据左心室重量指数(LVMI)分为左心室正常组(Non-LVH)240例、左心室肥厚组(LVH)177例。收集基线资料及实验室指标等参数。同时收集超声心动图及生物电阻抗检测结果。比较两组之间的基线数据及LTM/ATM比值等数据。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CKD非透析患者LVH的危险因素。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 曲线评价LTM/ATM对LVH的预测价值。结果:LVH组高血压患病率、年龄、女性比率、收缩压显著高于Non-LVH组,BMI、血红蛋白、血白蛋白、eGFR显著低于Non-LVH组,均有统计学差异。LVH组LTM、瘦组织指数、LTM/ATM比值低于Non-LVH组,两组之间容量负荷没有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年龄、BMI、收缩压、血红蛋白、LTM/ATM比值-性别均为CKD非透析患者LVH的独立危险因素。LTM/ATM比值+性别联合血红蛋白预测LVH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69。结论:低LTM/ATM比值为CKD非透析患者LVH的危险因素,该比值预测此类患者LVH的发生具有一定的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10-14, DOI:
    摘要:
    目的:旨在通过单中心的回顾性队列评估妊娠是否会导致肺部磨玻璃结节生长。方法:回顾性分析44例因肺部磨玻璃结节行孕前和分娩后胸部CT扫描的妊娠孕妇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根据影像学特征,将磨玻璃结节分为纯磨玻璃结节、异质性磨玻璃结节和部分实性结节。磨玻璃结节的大小定义为胸部CT扫描轴位图像中的最大直径,而观察间隔定义为孕前和分娩后胸部CT检查之间的时间间隔。当磨玻璃结节最大直径增加2mm、固体成分增加2mm或出现新的固体成分时,则被认为磨玻璃结节出现了生长。 结果:在44例病例中,共检出70个磨玻璃结节,其中包括66个纯磨玻璃结节和4个异质性磨玻璃结节。其中43个磨玻璃结节直径小于6mm,22个直径在6.0-7.9mm之间,4个直径在8.0-9.9mm之间,1个直径≥10mm。在779天的中位观察间隔(范围为337至2795天)内,未观察到磨玻璃结节出现生长。结论:妊娠不太可能导致肺部磨玻璃结节生长。因此,育龄期女性患者如有怀孕计划,无需过度担心磨玻璃结节的生长问题。
    Available online:2024-10-14, DOI:
    摘要:
    目的:通过心脏磁共振探索室间隔瘢痕对左束支起搏实现左束支夺获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拟接受左束支起搏的患者,根据是否实现左束支夺获分为失败组和成功组。并通过心脏磁共振对室间隔瘢痕分节段进行评分。结果:上室间隔瘢痕评分是预测左束支夺获成功与否的独立预测因子。当上室间隔的瘢痕<25%,左束支夺获的成功率为100%。而当瘢痕≥50%,左束支夺获的失败率为100%。结论:采用心脏磁共振评估上室间隔瘢痕有助于预测左束支起搏手术成功与否,为手术的顺利实施提供可靠的参考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10-1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罕见NAXE(APOAIBP)基因缺陷导致的早发型进行性脑病伴有脑水肿和/或脑白质病(PEBEL1)的临床特点和基因突变致病性。 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神经内科病房收治的2例不明原因行走障碍的儿科患者进行临床特征和外显子组测序(WES)分析,结合Sanger测序对患者家系进行一代验证,应用软件对突变位点进行分析。 结果:2例患儿均以行走障碍起病,临床表现为共济失调,运动功能倒退、肌力肌张力减退、眼睑下垂,分别在入院后1周及2周出现叹气样呼吸、呼吸衰竭,小脑水肿、脑疝,最终死亡。头颅影像出现双侧小脑水肿伴有脊髓病变。WES检出NAXE复合杂合变异(NM 144772.3: c.733A>C , c.370G>T和c.733A>C, c.304_c.305insA)。Sanger测序验证结果提示复合杂合突变分别来源于2个先证者各自的父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果提示突变具有致病性。 结论:本研究为中国大陆首次报道严重临床表型的NAXE相关PEBEL1。该疾病常常发热后诱发,进展迅速,出现呼吸衰竭、小脑水肿,最终死亡。临床医师应提高对NAXE基因突变疾病的认识,做到早期识别,基因检测是唯一的确诊方法。本文报道新发现的c.370G>T 和c.304_c.305insA>C 突变丰富了NAXE致病性变异谱。
    Available online:2024-10-10, DOI:
    摘要:
    缺血性心脏病是糖尿病患者的主要致死原因。虽然血管重建和溶栓治疗能够恢复心肌血流,但糖尿病患者的心功能恢复通常较差、病死率也较高。在这种背景下,心肌缺血-再灌注(Ischemia /Reperfusion,I/R)损伤成为治疗的主要挑战。研究表明,在糖尿病或肥胖状态下,脂肪细胞会分泌含有RNA、蛋白质、脂肪细胞因子以及线粒体等多种生物分子的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EVs),这些EVs对维持全身代谢稳态极为重要。脂肪细胞来源的EVs能与糖尿病心脏进行交流,调控心脏I/R损伤。文章就近年来脂肪细胞来源的EVs对糖尿病心脏I/R损伤的调控作用以及潜在机制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10-10, DOI:
    摘要:
    目的:探究瘦素(leptin)在小鼠心肌细胞(mouse cardiomyocyte, MCM)衰老中的作用及调控机制;方法:qPCR检查leptin刺激MCM后衰老相关指标p16和p21的mRNA表达量;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16、p21、PI3K、AKT、p-PI3K和p-AKT的蛋白表达;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MCM衰老。PI3K抑制剂(LY294002)预处理2h后再给予leptin刺激,q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p16和p21的mRNA和蛋白水平; qPCR检查衰老相关分泌表型(senescence-associated secretory phenotype,SASP)的mRNA表达水平;β-半乳糖苷酶染色检测MCM衰老。结果:Leptin刺激MCM后p16和p21的mRNA及蛋白表达增加;PI3K/AKT信号的磷酸化水平升高;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MCM发生衰老; PI3K抑制剂预处理2h后,p16和p21的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SASP(IL-1β、TNF-α、IL-6和MCP-1)mRNA水平降低;β-半乳糖苷酶染色显示MCM衰老缓解。结论:Leptin通过活化PI3K/AKT信号分泌SASP(IL-1β、TNF-α、IL-6和MCP-1)调控MCM衰老的发展进程。
    Available online:2024-10-1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配对检验的ARIMA模型在我国甲肝发病数预测中的应用,提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评价的新思路与方法。方法: 对2004年1月至2021年12月我国甲肝传染病月发病数建立ARIMA模型,对2022年1-8月的甲肝月发病数进行预测,通过配对检验和误差分析评估该模型的预测效果。结果: 配对t检验结果显示,ARIMA(1,1,0)(0,1,1)12模型预测的甲肝月发病数与实际月发病数无显著性差异(P>0.05),说明模型有较好预测能力,预测结果的相对误差平均值为2.75%,标准偏差为4.35%。结论: 传染病的准确预测,对于传染病防控工作意义重大。ARIMA乘积季节模型能够较准确地预测我国甲肝的发病趋势;配对检验为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提供了客观评价的依据,较好地解决了时间序列模型预测效果的评价问题。
    Available online:2024-10-1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小分子酪氨酸激酶抑制剂普纳替尼联合三氧化二砷(ATO,AS2O3)对人急性髓系白血病细胞株KG-1细胞的影响及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 CCK-8法检测普纳替尼及ATO对KG-1细胞增殖的影响;流式细胞术 Annexin Ⅴ/PI双重染色法检测对细胞凋亡的影响;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凋亡相关蛋白、FGFR1蛋白及信号通路分子磷酸化水平的表达变化。 结果: ① ATO及普纳替尼对KG-1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两药联合作用较单药作用组具有更强的增殖抑制率、更少的集落形成及更多的细胞凋亡,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②与DMSO组相比, 在基因及蛋白水平上,ATO或普纳替尼单药均能显著下调BCL-2表达,上调Bax及Caspase-3表达(P均<0.05);与单药组相比,联合用药组均更加显著的促进Bax及Caspase-3基因表达(P均<0.001);与普纳替尼单独作用相比,ATO的加入能进一步上调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P均<0.001)。③普纳替尼单药能显著抑制FGFR1基因及蛋白的表达(P均<0.01),但ATO的加入并未使FGFR1表达进一步下降;信号通路研究显示,ATO可以显著抑制m-TOR和MAPK、STAT5磷酸化水平(P均<0.001),但对PI3K/AKT、STAT3及FGFR1蛋白表达无明显影响。普纳替尼可以显著抑制FGFR1蛋白表达及STAT3、STAT5磷酸化水平(P均<0.001),但对PI3K/AKT及MAPK磷酸化表达无明显作用。两药联合后,STAT3的磷酸化水平较ATO或普纳替尼单药组进一步下调(P均<0.01)。 结论: 普纳替尼及ATO可以通过不同机制抑制KG-1细胞增殖及集落形成并诱导细胞凋亡;两药联合可进一步增强对KG-1细胞株的抑制效应。
    Available online:2024-10-10, DOI:
    摘要:
    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是以高血糖、胰岛素抵抗为特征的代谢性疾病,易导致多个系统出现并发症,如神经病变、肾病、视网膜病变和骨病等。骨质疏松性骨折具有高发病率、高死亡率和高医疗资源消耗的特点,是重大公共卫生问题。与非糖尿病患者相比,T2DM患者发生脆性骨折的风险增加,尽管患者可能表现为骨密度正常或增加,骨质量受损是该人群骨骼脆性增加的主要原因。了解T2DM相关骨脆性的发病机制有助于有骨折风险的患者进一步检测及治疗。T2DM患者骨骼脆性的机制很复杂,受到多种因素影响,如肥胖、高血糖、胰岛素抵抗、氧化应激、微血管并发症和晚期糖基化终产物的积累等。这些因素可能导致骨代谢、结构和强度的改变。其他因素,如低血糖和随之而来的跌倒倾向增加,以及某些抗糖药物对骨骼和矿物质代谢的直接影响,可能导致该人群的骨折风险增加。本文对这些影响因素作用的机制进行简单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9-29,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流量容积曲线(F-V曲线)下降支夹角在COPD患者的临床表型及病情严重度评估的临床价值。方法:研究对象选取2021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肺功能检查,存在流量容积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33例(夹角组);与夹角组FEV1%pred匹配的无下降支夹角的稳定期COPD患者38例(无夹角组);和既往无心肺疾病,且肺功能检测正常的受试者30例(对照组)。收集并比较各组患者基本资料、临床症状评分(CAT评分、 mMRC评分)、肺功能参数和运动后指脉氧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流量容积曲线下降支夹角的相关因素。采用ROC曲线分析流量容积曲线下降支夹角对COPD随访1年内急性加重的预测价值。结果:夹角组肺功能受损程度严重,FEV1和FVC分别为0.91(SD 0.24)、2.11(SD 0.63),夹角组CAT评分、mMRC评分、ΔSpO2高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步行运动后SpO2L低于无夹角组及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夹角组CAT评分≥12分、mMRC评分≥2分、ΔSpO2≥13%是流量容积曲线下降支更易出现夹角的主要相关因素;流量容积曲线下降支夹角预测重度稳定期COPD急性发作的AUC值为0.777,当角度<129.1°时其预测灵敏度、特异度均为最佳,分别为72.73%、67.35%。结论:F-V曲线呈现下降支夹角的COPD患者其肺功能常存在严重受损,其CAT评分≥12分及mMRC评分≥2分均属于COPD多症状患者,GOLD 分组属于E组患者;且更易发生活动后低氧血症和AECOPD。因此,慢阻肺肺功能报告中应关注F-V曲线下降支是否存在夹角,以便尽早识别COPD高危人群,给予医疗干预与全程管理方案,改善这类COPD患者症状及生活质量,预防其急性加重。
    Available online:2024-09-13, DOI:
    摘要:
    糖尿病作为最常见的代谢性疾病,与心血管疾病密切相关,是急性心肌梗死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核转录因子红细胞2相关因子2(nuclear factor erythroid-2-related factor 2,NRF2)是细胞抗氧化反应的关键,它可通过与其他蛋白质相互作用并与抗氧化反应元件结合来增加下游抗氧化基因的转录,维持氧化还原的动态平衡。有研究表明,NRF2参与调控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发生发展,但其机制尚不完全清楚,本文主要综述与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相关的NRF2信号通路及NRF2靶向治疗的研究进展,为糖尿病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临床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9-11, DOI:
    摘要:
    目的:创新性地将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v-NOTES)用于宫颈癌的保留神经根治性子宫切除术(C1型)联合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探讨其技术要点和优势。方法:对1例早期宫颈腺癌患者行经阴道单孔腹腔镜下(C1型)广泛性全子宫切除术+双侧输卵管-卵巢切除术+双侧前哨淋巴结活检术,术中保留右侧盆腔神经丛,记录手术过程和患者术后恢复情况。结果:患者手术顺利,未中转开放手术,术中出血少,未损伤周围脏器。患者恢复好,未见术后并发症。结论:经阴道单孔腹腔镜手术为宫颈癌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提供了一种可行的新道路,该方法操作损伤小、恢复快,有进一步推广的潜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9-10, DOI:
    摘要:
    射血分数保留的心力衰竭(heart failure with preserved ejection fraction,HFpEF)是心血管领域急需解决的重大难题之一。系统性炎症、心肌纤维化及冠脉微循环功能障碍等被认为是HFpEF发生发展的核心病理生理机制。T细胞亚群作为适应性免疫应答的关键一环,可通过多种机制参与上述过程,进一步加重心肌结构、功能的损伤并最终导致HFpEF的发生发展。本文回顾了免疫与炎症在HFpEF中的作用,总结了不同T细胞亚群在HFpEF中的作用及特点,并尝试探究以T细胞亚群为靶点探寻HFpEF新型的生物标志物及潜在的治疗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4-09-1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早孕期血清同型半胱氨酸(homocysteine,Hcy)、25-羟维生素D(25-hydroxy vitamin D,25-OHD)联合子宫动脉血流参数对子痫前期(preeclampsia,PE)的预测价值。方法 本研究为前瞻性队列研究。纳入2021年11月至2023年5月于连云港市第一人民医院产前检查并分娩的2200例孕妇,于孕11~13周+6常规产前检查时检测血清Hcy、25-OHD水平,同时超声检测子宫动脉血流参数——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舒张期峰值血流速度(peak systolic velocity /end diastolic velocity,S/D)、搏动指数(pulsatility index,PI)和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根据孕20周后是否发生PE,分为PE组(141例)和对照组(2059例)。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和χ2检验比较2组孕妇的一般临床资料、Hcy、25-OHD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PE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各项指标及联合指标对PE的预测价值;采用R软件构建PE风险列线图预测模型,校正曲线对列线图预测模型进行内部验证。结果 PE组血清Hcy水平[(8.39±1.22)与(6.07±1.34) μmol/L,t=15.03]、S/D(5.22±2.03与3.19±1.64,t=7.93)、PI(2.34±0.94与1.31±0.69,t=8.65)和RI(1.81±0.44与0.67±0.30,t=9.26)均高于对照组,25-OHD水平低于对照组[(17.76±3.18)与(24.76±5.08)μg/L,t=?16.97](P值均<0.001)。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cy(OR=2.58,95%CI:2.03~3.27)、S/D(OR=1.56,95%CI:1.33~1.84)、PI(OR=2.06,95%CI:1.45~2.94)和RI(OR=2.97,95%CI:1.68~5.24)均是子痫前期的独立危险因素,而25-OHD是独立保护因素(OR=0.80,95%CI:0.72~0.88)。ROC曲线分析显示,血清Hcy、25-OHD、S/D、PI和RI界值分别为6.65μmol/L、23.43 μg/L、2.93、1.26和0.85时,预测PE的灵敏度分别为0.908、0.699、0.752、0.844和0.589,特异度分别为0.783、0.915、0.574、0.578和0.891;上述指标联合预测效能更佳,曲线下面积为0.967(95%CI:0.956~0.979),灵敏度为0.969,特异度为0.865。内部验证显示,列线图预测模型的校正曲线与原始曲线及理想曲线接近,一致性指数为0.966(95%CI:0.656~0.993),模型拟合度高。结论 基于早孕期血清Hcy、25-OHD以及子宫动脉血流参数S/D、PI、RI构建的PE风险列线图对PE具有较好的预测价值,可为临床早期筛查或预测PE提供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4-09-10, DOI:
    摘要:
    越来越多的研究显示,自主神经系统在各种癌症的发展中扮演着至关重要的角色。癌症通过分泌包括神经营养因子、趋化因子、神经细胞粘附分子、轴突导向分子等多种神经活性分子改变肿瘤微环境并将其周围的自主神经招募到肿瘤,或者重编程交感神经、促进神经祖细胞迁移到瘤内分化为交感神经从而增加自主神经支配。此外,肿瘤还可通过外泌体作用于神经纤维,促进周围神经浸润。肿瘤微环境中各种物质之间的相互作用为周围神经浸润的发生创造了合适的环境。其在这个过程中,交感神经促进癌症进展并通过提高化疗耐药性为抗肿瘤治疗带来挑战,而副交感神经不仅具有促肿瘤作用,还表现出抗肿瘤特性。因此本文主要探讨了癌症和自主神经之间的相互作用,以及神经活性分子在癌症进展中的作用,并提出了潜在的神经系统相关抗肿瘤治疗策略。
    Available online:2024-09-10, DOI:
    摘要:
    目的:比较新型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like peptide-1,GLP-1)/葡萄糖依赖性促胰岛素多肽(Glucose-dependent insulinotropic polypeptide,GIP)双受体激动剂替西帕肽与GLP-1受体激动剂利拉鲁肽改善db/db小鼠代谢相关脂肪性肝病(metabolic associated fatty liver disease,MAFLD)的效果。方法:以db/db小鼠作为MAFLD模型,db/m小鼠作为对照组,分为Control组、Model组、Liraglutide 组和Tirzepatide 组。Liraglutide 组和Tirzepatide 组小鼠每天分别接受腹腔注射 10nmol/kg 的利拉鲁肽及替西帕肽,连续10周。Control组和Model组小鼠在同一时间内腹腔注射等量生理盐水。实验结束后,比较各组小鼠空腹血糖(fasting blood glucose, FBG),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aemoglobin A1c, HbA1c)及体重。自动生化仪检测并比较各组小鼠血清TC、TG、LDL-C、HDL-C、ALT及AST含量。通过HE染色及油红O染色比较各组小鼠肝组织病理学改变以及肝脏脂质沉积情况。采用Western blot及 RT-PCR法检测各组小鼠肝组织炎症因子及纤维化介质蛋白及mRNA表达差异。结果:Model组小鼠FBG、HbA1、体重、TC、TG、LDL-C、ALT及AST较Control组小鼠明显升高,HDL-C显著下降。与Model组小鼠相比,Liraglutide 组小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及TC、TG、LDL-C、ALT及AST分别下降60%、32%、20%、19%、22%、39%、26%及28%,HDL-C升高25%。而替西帕肽组小鼠血糖、糖化血红蛋白、体重及TC、TG、LDL-C、ALT及AST分别下降69%、40%、30%、31%、35%、57%、46%和38%,HDL-C升高了61%。肝脏HE染色及油红O染色显示,与Control组比较,Model组小鼠肝脏表现出明显的肝细胞脂肪变性,呈气球样变及呈空泡化,肝细胞内聚集大量脂滴。对比Model组小鼠,两组干预组小鼠肝细胞脂肪变性以及肝脏脂肪沉积得到改善,并且替西帕肽的效果优于利拉鲁肽。Western blot 及RT-PCR结果显示,Model组小鼠IL-1β、IL-6、TNF-α、Fibronectin、Col-Ⅰ、α-SMA蛋白表达明显升高,IL-1β、IL-6、TNF-α、ASC、Caspase-1、Fibronectin、α-SMA、Col-Ⅰ、Col-IV、TGF-β mRNA含量显著升高,药物治疗后,两组小鼠上述炎症因子及纤维化介质表达量明显並且替西帕肽改善上述指标的效果优于利拉鲁肽。结论:新型GLP-1/GIP双受体激动剂替西帕肽可改善MAFLD模型小鼠的糖脂代谢紊乱,降低体重,改善肝损伤及减少肝脏脂肪沉积,延缓肝脏炎症及纤维化,其综合疗效优于利拉鲁肽,可能为MAFLD提供新的治疗方案。
    Available online:2024-09-09, DOI:
    摘要:
    随着塑料制品在全球的大量使用,塑料污染日趋严重,由塑料破碎形成的塑料颗粒近年来受到广泛关注。塑料颗粒的来源多种多样,可以通过呼吸道吸入、消化道摄入、皮肤直接接触等方式进入人体,再通过氧化应激、产生炎症反应等机制对人体多个系统造成影响;另外,塑料颗粒还可与添加剂、重金属、细菌、病毒等有毒污染物共暴露,对人体产生影响。本综述从塑料颗粒的定义、来源、进入人体的方式、检测方法以及对人体各个系统的影响进行总结,为后续防治塑料污染以及减少塑料颗粒对人体的有害影响提供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9-09, DOI:
    摘要:
    癫痫是脑部神经元同步异常放电导致的一种脑功能障碍,是神经系统常见的疾病之一,患者需长期规律服用抗癫痫药物控制发作。对于妊娠妇女,抗癫痫药物可不同程度地通过胎盘屏障进入胎儿体内,对其产生不良风险。拉莫三嗪和左乙拉西坦潜在致畸风险最低,奥卡西平致畸风险较低,而托吡酯致畸风险较高,丙戊酸的致畸作用及对宫内暴露儿童神经心理发育的负面影响较大,应尽可能避免使用。目前抗癫痫药物的用药管理仍是一个临床难题,良好的孕前准备和孕期抗癫痫药物的合理决策至关重要。
    Available online:2024-09-09, DOI:
    摘要:
    目的:利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 state functional MRI,rs-fMRI)探讨7-15岁不同程度肥胖儿童大脑局部一致性(regional homogeneity,ReHo)的特征。方法:选取单纯性肥胖儿童(Obesity, OB)35例、肥胖伴有代谢综合征儿童(Metobolic Syndrom, MS)20例及健康儿童(Healthy Controls, HC)24例,均进行rs-fMRI扫描,计算ReHo值并对比三组之间的差异,而后将差异脑区与临床资料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与HC组相比,OB组及MS组右侧梭状回、左侧颞下回的ReHo值升高,右内侧额上回、左背外侧额上回的ReHo值降低;与OB组相比,MS组左背外侧额上回ReHo值降低,且左背外侧额上回的ReHo值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呈显著负相关(r=-0.3498 ,P=0.0089;r=-0.2944, P=0.0291)。均P<0.05。结论 肥胖儿童在参与摄食调节、抑制控制等脑区功能活动异常,左背外侧额上回的活动异常与肥胖程度相关,可为早期干预和治疗提供影像学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9-06,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显微镜下胸腰段硬脊膜外囊肿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处理的疗效和临床应用可推广性。方法 回顾经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切除囊肿尾端囊袋、囊肿尾端与正常硬脊膜交界处微小切口贯通脑脊液后常规缝合)的12例资料,结合文献传统手术方法资料分析。结果 平均随访14个月期间影像学囊肿完全消失9例,大部分消失1例,椎间孔内侧残留囊肿2例,无一例存在硬膜囊受压表现,无复发病例。术前腰背痛和(或)下肢痛11例,出院时疼痛缓解或消失,随访3月后疼痛改变与出院时比较无统计学意义。病人下肢无力及排尿功能障碍逐渐恢复,术后未出现新的神经功能缺失。椎板棘突解剖复位良好、无椎管狭窄和畸形病例。结论 电生理监测显微手术胸腰段椎管内硬脊膜外囊肿瘘口修补结合囊肿尾端技术可以有效解决活瓣问题,闭合囊肿。同时应用椎板复位技术将手术造成的脊柱稳定性降低并防止疤痕性椎管狭窄。该方法与椎管内肿瘤切除术式修补缝合硬脊膜同原理,无明显并发症,临床可行。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摘 要:目的:探究股直肌剪切波弹性成像(SWE)与胸腔镜术后肺部并发症(PPCs)的相关性及预测价值。方法:择期行胸腔镜手术的292例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收集其临床资料。根据术后是否发生PPCs,分为非PPCs组和PPCs组。两组术前股直肌检查均采用常规超声联合SWE,收集股直肌厚度(RFthick)、横截面积(RFcsa)及剪切波弹性速度平均值(CSmean)。比较两组间临床资料与股直肌超声各参数的差异,并分析得出与PPCs发生相关的指标,采用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得出联合诊断公式,绘制ROC曲线进一步分析单一指标和联合指标对PPCs的预测价值。结果:PPCs的发生与年龄、股直肌CSmean具有相关性(与年龄呈正相关,与CSmean呈负相关,P<0.001);年龄与股直肌CSmean单独预测PPCs的效能较低,两指标联合预测PPCs效能更高(AUC=0.714)。结论:股直肌CSmean分析预测PPCs 的发生具有可行性,结合年龄指标预测价值更高,可无创、快速评估胸腔镜手术患者PPCs风险。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 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nt的非编码RNA分子,大量研究报道其在恶性肿瘤的发生发展中发挥重要着重要的生物学功能。近年来,多项研究发现长链非编码RNA小核仁RNA宿主基因20(small nucleolar RNA host gene 20, SNHG20)在肺癌、肝癌、胃癌等多种肿瘤中高表达,促进肿瘤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EMT过程,抑制其凋亡,影响细胞周期进程,且与患者的预后不良相关。作为一个公认的致癌基因,lncRNA SNHG20是恶性肿瘤潜在的治疗靶点和评估预后的生物标志物。本文现总结国内外相关研究报道,对lncRNA SNHG20在恶性肿瘤中的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冠状动脉周围脂肪衰减指数(fat attenuation index,FAI)及斑块定量特征与脑白质高信号(white matter hyperintensity,WMH)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搜集2021年1月至2022年12月间407例患者的临床、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 (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及头颅MRI资料。采用Fazekas评分(0-6)评估WMH严重程度,并将其分为轻度WMH组(Fazekas评分0-2)和中重度WMH组(Fazekas评分3-6)。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FAI及斑块定量参数,寻找中重度WMH 的独立影响因素。结果:FAI和斑块定量参数在两组患者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逻辑回归结果显示,年龄(OR=1.116,95%CI:1.074-1.160,P<0.001)、冠心病(OR=2.737,95%CI:1.270-6.017,P=0.010)、斑块负荷(OR=4.142,95%CI:1.228-13.977,P=0.022)及FAI> -70.1HU(OR= 5.089,95%CI:1.899-13.640,P=0.001)是中重度WMH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冠心病、斑块负荷、FAI > -70.1 HU是中重度WMH的独立影响因素,本研究为冠脉粥样硬化和WMH的联合管理提供了理论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及其他不同检查方法对小肠Meckel憩室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0年1月至2023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为Meckel憩室的87例患者,收集患者的一般资料、临床表现、诊断方法、治疗及病理结果等资料,总结归纳Meckel憩室患者的临床特征,比较气囊辅助式小肠镜与其他检查方法对小肠Meckel憩室的诊断价值。结果:共纳入87例小肠Meckel憩室患者,55例患者合并消化道出血、肠梗阻、憩室炎、肠穿孔等并发症。与无并发症患者相比,Meckel憩室伴并发症患者中位年龄较小(29(34):49.5(34),P=0.003),憩室直径更长(5.2±2.6:3.3±1.4,P=0.001),开口更宽(2.4±1.1:1.6±0.7,P=0.002),手术率也更高(89.1%(49/55):56.3%(18/32),P=0.000)。不同检查方法对Meckel憩室的诊断灵敏度分别为:腹部CT 8.2%(4/49);小肠CT 9.4%(3/32);数字减影血管造影0.0%(0/9);核素显像(异位胃粘膜显像) 58.3%(7/12);胶囊内镜30.0%(3/10);气囊辅助式小肠镜94.4%(34/36)。结论:年轻患者、憩室直径长、开口宽的小肠Meckel憩室更易合并憩室炎、穿孔、出血、梗阻等并发症。气囊辅助式小肠镜对Meckel憩室的术前诊断价值最高,应作为疑诊小肠Meckel憩室患者首选的检查方法。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血清CA125和HE4在术前以及术后化疗过程中的动态变化与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FS)及铂敏感性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的分析了上海市第一人民医院妇科肿瘤病房收治的经过规范化治疗的卵巢癌患者的术前、术后化疗前、以及化疗中至少两次的血清CA125及HE4水平,对铂类药物敏感性、无进展生存期等数据。主要统计学方法包括卡方检验、t检验、方差分析和Logistic回归分析及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等。结果:1)对117名卵巢高级别浆液性腺癌患者的分析结果提示CA125和HE4阳性与较高期别、多腹水量、不满意减灭、腹水细胞学阳性相关。2)通过Cox回归分析验证得出CA125和HE4均是预后的危险因素(OR值分别为4.29和1.77,P=0.01,0.049)。3)CA125+HE4均阳性与仅CA125阳性的患者组其预后无明显差异(P>0.05)。4)根据公式t1/2=t1/ [ 2*lg(c1/c2)]计算CA125和HE4半衰期,利用X-tile截取术前CA125和HE4、术后CA125和HE4最低值、CA125和HE4半衰期的最优cut-off,分别为436 U/L、400 poml/L、12 U/L、35pmol/L、21天和25天,预后分析提示除了HE4最低值与预后无关,其余均和预后相关,其中CA125半衰期>21天的HR值最高为3.28,中位PFS下降57.5%,P<0.001。5)通过绘制ROC曲线计算曲线下面积得出CA125半衰期>21天(AUC=0.76)、CA125最低值>12 U/L(AUC=0.70)及第三程化疗后CA125未回归正常(AUC=0.71)这三项指标对于预测存在三年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其敏感性分别为71.8%、68.3%、68.2%,其特异性分别为79.6%、71.7%、72.6%。结论:CA125半衰期、CA125化疗过程中最低值、第三程化疗后CA125未回归正常及六项指标中≥2项阳性这四个指标对于预测存在三年内复发有一定的临床价值,而对于预测铂敏感性的价值有待进一步探索。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目的:构建一种新的预测结直肠癌(Colorectal cancer, CRC)预后和治疗的模型。方法:首先利用单因素分析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运算(Least absolute shrinkage and selection operator, LASSO)-Cox回归分析训练队列GSE39582,构建CRC预后标签(Prognostic signature of colorectal cancer, PSCRC),并利用外部队列CRC_TCGA和GSE17536验证PSCRC。然后,评估PSCRC与临床指标、免疫微环境和免疫细胞浸润的相关性,基因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 GSEA)PSCRC的潜在功能。接下来,整合PSCRC和临床分期等7个因素绘制预后列线图,并通过决策曲线分析(Decision curve analysis, DCA)评估预后效果。最后,预测免疫治疗和化疗疗效。结果:本研究构建了一个预后标签PSCRC,两个外部队列证实其预后敏感性和特异性较高。TNM分期均显著影响PSCRC风险评分(所有p < 0.001);PSCRC与肿瘤微环境基质评分、免疫评分和ESTIMATE评分均显著正相关(所有p < 0.001),与嗜中性粒细胞等浸润显著正相关(所有p < 0.05),与活化记忆性CD4+ T细胞等浸润显著负相关(所有p < 0.01)。进一步地,GSEA分析显示PSCRC可能参与氧化磷酸化、血管新生、缺氧和炎症应答等过程。重要的是,新构建模型显示出较好的预后能力,C指数为0.765,95% 置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val, CI)为0.747-0.783(p < 0.001)。最后,治疗预测显示低风险评分组免疫治疗响应率更高(p < 0.001,p < 0.001,p = 0.08);PSCRC与伊马替尼、达沙替尼、帕唑帕尼等化疗药半抑制浓度(Half maximal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IC50)显著负相关(所有p < 0.001),与二甲双胍、索拉非尼等药物IC50显著正相关(所有p < 0.001)。结论:我们构建了一个预后标签PSCRC,为CRC预后提供了良好的模型,还为预测治疗提供了潜在标志物。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 MS)及其组分与脑卒中发病风险的关联。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比较脑卒中发病与未发病人群人口统计学信息、行为生活方式、饮食习惯、疾病史、MS相关指标之间差异。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模型分析MS组分及其交互作用与脑卒中发病的关联。结果:脑卒中发病人群的年龄、腰围(waist circumference, WC)、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血压(blood pressure, BP)、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 TC)、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 TG)、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 FPG)均高于未发病人群。校正混杂因素后,MS、WC、TG、BP、FPG均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相关,且BP异常与脑卒中发病的联系最强。WC、TG、BP、FPG两两之间均不存在相乘交互作用及相加交互作用。结论:MS与脑卒中发病风险增加相关。WC、TG、BP和FPG是脑卒中发病的独立危险因素。BP异常对脑卒中发病的影响最大。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亚溶解型C5b-9(sublytic C5b-9)通过上调转录因子Krüppel样因子5(Krüppel-like factor,KLF5)促进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产生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23(interleukin-23,IL-23)的作用。方法:(1)建立大鼠Thy-1N模型和培养大鼠GMC,用Western blot(WB)检查Thy-1N大鼠肾组织和受sublytic C5b-9刺激的GMC中KLF5和IL-23的表达。(2)分别将KLF5过表达质粒(pIRES2-KLF5)或KLF5小干扰质粒(shKLF5)转染GMC,行Real-time PCR和WB检测KLF5和IL-23的mRNA和蛋白水平。(3)将IL-23全长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质粒(pGL3-IL-23-FL)转染GMC,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或将pGL3-IL-23-FL与pIRES2-KLF5或shKLF5共转染GMC,用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IL-23启动子活性的变化。(4)将慢病毒(Lentivirus,LV)包装的LV-shKLF5和LV-shCTR行肾动脉灌注术导入大鼠肾组织,经小动物脏器可见光三维成像和冰冻切片观察GFP表达,证实LV-shCTR可在肾组织中富集。之后再复制大鼠Thy-1N,用WB检查肾组织中KLF5和IL-23的蛋白表达。结果:(1)Thy-1N大鼠的肾组织和sublytic C5b-9刺激的GMC中,KLF5和IL-23的表达均显著升高,且KLF5的表达高峰稍早于IL-23。(2)在GMC中过表达或敲低KLF5能分别引起IL-23表达的升高或降低。(3)Sublytic C5b-9刺激或KLF5过表达均可增加GMC中IL-23启动子的活性,但敲低KLF5后可明显下调由sublytic C5b-9刺激GMC诱导的IL-23启动子活性。(4)敲低Thy-1N大鼠肾组织中KLF5的表达后,其肾组织中IL-23的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大鼠Thy-1N发病早期,sublytic C5b-9刺激GMC后可通过上调KLF5促进IL-23基因的转录与表达。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一定程度的局部缺氧会引起不同水平的组织细胞损伤,释氧生物材料能持续给移植细胞供氧。近年来,许多研究致力于开发出更有应用价值的释氧生物材料和体系,来增加体内的氧气输送,以保证植入组织的有效氧供。根据提供氧气的形式可以分为携氧材料和产氧材料。前者基于特定条件下结合氧分子后提供治疗性氧合,后者则是借助氧源材料组合入聚合物内,通过在体内的水解达到氧气释放的效果。本文在归纳和总结了携氧材料发展现状与产氧材料的氧源供应、装载材料和控制释放等多方面的最新研究,论述了释氧生物材料进行氧气递送的实践应用和控制缓释的一系列方案。
    Available online:2024-08-3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疑似巨大儿的产妇经阴道分娩伴会阴侧切的影响因素。方法 回顾性分析2022年1月至2022年7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产科分娩的149例产妇疑似巨大儿临床资料,根据是否行会阴侧切分为会阴侧切组和自然裂伤组。通过分析产妇疑似巨大儿经阴道分娩的危险因素。结果 149例疑似巨大儿的产妇中,40例(26.85%)产妇行会阴侧切分娩,109例(73.15%)产妇阴道分娩伴自然裂伤,其中93例I度裂伤,16例II度裂伤。侧切组初产妇、助产士工作年限<5年占比高于裂伤组(P=0.000,P=0.021);侧切组中第二产程<47min的比例(87.5%)明显高于会阴裂伤组(P=0.000)。此外,会阴裂伤组羊水性质(清+I度)比例显著高于会阴侧切组(P=0.034),侧切组产后出血率显著低于会阴裂伤组(P=0.010),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初产妇、助产士工作年限<5年是产妇疑似巨大儿会阴侧切的独立危险因素(OR>1,P<0.05)。结论 初产妇、助产士工作年限<5年的产妇疑似巨大儿经阴道分娩伴会阴侧切的发生率增高;侧切组产后出血率显著降低。
    Available online:2024-08-19, DOI:
    摘要:
    探究高清晰度血流成像(HD-Flow)检测胎儿大脑中动脉(MCA)M1段不同节段收缩期参数对子痫前期(PE)胎儿窘迫(FD)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2019年6月~2023年6月在本院行HD-Flow检测的PE患者120例为研究对象,根据是否发生FD分为NFD组(n=64)和FD组(n=56),对比分析2组患者临床资料以及M1段远端和M1段近中1/3处收缩期参数。LASSO逻辑回归分析模型筛选发生FD的潜在因素,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影响FD发生的危险因素。构建发生FD的风险预测模型并验证。分析各指标对发生FD的预测能力。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分析不同节段收缩期参数对发生FD的预测价值。结果:LASSO回归分析筛选出15个预测因子,Logistic分析结果显示,胎龄、宫内感染、妊娠期糖尿病、PCO2、M1段远端和近中1/3处的RI、PI、PSV和S/D均是发生FD的独立危险因素。构建发生FD风险预测模型,ROC曲线验证前后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01(95%CI:0.696~0.845)和0.785(95%CI:0.688~0.829),说明模型区分度好,准确度高。胎龄、宫内感染、妊娠期糖尿病和PCO2指标加入MCA中M1段远端和近中1/3处收缩期参数,预测能力最优。M1段远端RI、M1段近中1/3处RI和M1段近中1/3处S/D预测性能较高,M1段远端PI、PSV和S/D,以及M1段近中1/3处PI、PSV均具有一定的预测价值。结论:胎儿MCA中M1段不同节段收缩期参数均能在一定程度上预测FD的发生,其中M1段远端RI、M1段近中1/3处的RI和S/D预测性能较高,构建发生FD的风险预测模型,可用于临床上较准确地预测PE患者发生FD的风险,对其进行针对性干预防治
    Available online:2024-08-19, DOI:
    摘要:
    目的:构建含DF3/MUC1启动子转录调控序列和绿色荧光蛋白(copGFP)的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探讨其在循环肿瘤细胞(CTCs)检测方面的作用。方法:制备并纯化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与本实验室构建保存重组腺病毒(Ad-hTERT-copGFP)对比研究,通过感染肺腺癌A549、H1299细胞及健康人外周血单核细胞(PBMC)以评估感染效率与非特异性感染率;将A549细胞按一定数量加入到健康人外周血中来模拟循环肿瘤细胞,使用两种重组病毒感染并检测CD45-/GFP+细胞以进行检出率测定;使用Ad-DF3-copGFP法及Ad-hTERT-copGFP法检测肺癌患者临床样本中的CTCs,初步评估临床CTCs检测效果。结果:成功地构建了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其对A549、H1299细胞有较高感染效率且与Ad-hTERT-copGFP相比,Ad-DF3-copGFP非特异性感染率更低,p<0.0001;Ad-DF3-copGFP法总体检出率(77.3%)高于Ad-hTERT-copGFP法(69.6%);在临床CTCs检测中,Ad-DF3-copGFP法CTCs检出数(10.9±2.42/4mL)明显高于Ad-hTERT-copGFP法(6.2±1.81/4mL),p<0.001。结论:重组腺病毒(Ad-DF3-copGFP)构建成功,其检测CTCs具有可靠性和高效性,为循环肿瘤细胞检测提供了新方法。
    Available online:2024-08-1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三维可变翻转角快速自旋回波(Sampling Perfection with Application optimized Contrast using different flip angle Evolutions,SPACE)序列联合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在肩锁关节损伤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的纳入有肩部外伤史、临床怀疑肩锁关节损伤的患者34例,对患者分别进行常规二维(two-dimension,2D)磁共振序列和基于压缩感知的3D CS-SPACE序列扫描。分别在两组图像上测量肱二头肌长头腱和肱骨骨髓腔的信号值SI和标准差SD,并计算出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三位医生分别通过两组图像评估肩锁关节的损伤情况并给出其诊断信心评级。比较两组图像骨髓腔、肱二头肌长头腱的SNR、CNR以及诊断信心评级;分别分析三位医生在常规2D图像中的诊断一致性和CS-SPACE图像中的诊断一致性,最后评估两组图像之间的诊断一致性。结果:图像质量的客观评价中CS-SPACE图像的图像SNR和CNR均明显优于常规2D图像;对于两组图像诊断信心的评级有两位医生的评级CS-SPACE图像明显高于常规2D图像,一位医生评级无明显差异;三位医生在常规2D图像和CS-SPACE图像上对肩锁关节损伤的评估均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均>0.6),两组图像间对肩锁关节的损伤评估具有较高的一致性(k值均>0.6)。结论: 对于肩锁关节损伤的诊断CS-SPACE序列图像与常规2D图像具有较高的一致性且CS-SPACE序列能够在缩短扫描时间的同时获得更好的图像质量。
    Available online:2024-08-19, DOI:
    摘要:
    目的:因主观判别尺度不一和计算响应过长,在血浆制备过程中易出现疑似溶血血浆误判输出和非疑似溶血血浆医学报废的现象,对患者的生命安全带来极大隐患。方法:针对位于临界状态下人血血浆生物样本疑似溶血与非疑似溶血人工视觉差异微小的问题,本文提出了一种基于深度学习和变色油墨理念限界法。结果:利用改进型U-Net网络进行图像分割,引入改进型注意力机制、批量归一化和填充模块来解决空间映射关系中存在的估计均值偏移、计算效率低和感受野视场不足的问题。结论:采用变色油墨限界法为分类判别,在确保血浆样本识别精度为前提的同时,提升了血浆判别的计算效率、降低了判别时间。利用自采样本数据集对该模型进行了验证对比。结果表明,本文模型的血浆判别精度优于其它判别模型。
    Available online:2024-08-08, DOI:
    摘要:
    主动脉夹层(AD)是一种临床上常见的急症,快速、精准的诊治直接影响AD患者的预后,然而对其快速、精准的诊治具有一定的挑战性。近年来,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辅助AD诊治方面的应用日益增多,尤其在AD的识别、分割以及预测患者预后方面,为AD的临床诊治决策提供了重要价值。为了更好的掌握基于CT图像的深度学习在AD中的应用,本综述将总结与讨论目前深度学习在AD诊治中的应用、存在的问题及潜在的优化策略。
    Available online:2024-08-0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6月—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骨科门诊就诊并随访的膝骨关节炎患者共164例。按治疗方式分为3组:A组(对照组,口服给药)55例,B组(几丁糖关节腔注射+口服给药)53例,C组(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给药)56例。比较3组治疗前后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 VAS)、Lysholm评分、美国特种外科医院 (Hospital for Special Surgery, 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 IL)-1、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 TNF)-α水平的变化,并对临床疗效进行评价。结果:所有病例均获得随访,随访时间7-12个月,无失访病例。每组治疗后的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均优于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治疗前3组VAS评分、Lysholm评分、HSS评分和关节液炎性细胞因子IL-1、IL-6和TNF-α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治疗后3组各项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两两比较显示,C组优于A、B两组,B组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3组临床疗效评价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几丁糖联合小剂量糖皮质激素关节腔注射治疗早中期膝骨关节炎临床疗效显著,具有创伤小,起效迅速,疗效持久的特点,同时避免了外用或口服非甾体类抗炎药的不良反应,作为一线治疗方案,建议在临床推广和使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8-0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阿托伐他汀(atorvastatin, Ator)是否可诱导小鼠胰岛β细胞株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并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将MIN6细胞分为正常对照组、Ator组(25μmol/L)、Ator+凋亡抑制剂(Z-VAD-FMK)组(10μmol/L)、Ator+坏死抑制剂(necrostatin-1, Nec-1)组(10μmol/L)和Ator+铁死亡抑制剂(ferrostatin-1, Fer-1)组(5μmol/L)。采用CCK8法(cell counting kit-8, CCK8)检测细胞活力;透射电镜观察细胞超微结构;荧光显微镜观察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和Fe2+水平;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丙二醛(malondialdehyde, MDA)和还原型谷胱甘肽(glutathione, GSH)含量;实时荧光定量PCR法(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 RT-qPCR)检测凋亡基因半胱氨酸蛋白酶3(caspase3)、坏死基因受体结合丝氨酸苏氨酸激酶3(receptor-interacting serine threonine kinase 3, RIPK3)、铁死亡相关基因长链酯酰辅酶A合成酶4(acyl-coA synthetase long-chain family member 4, ACSL4)、前列腺素内过氧化物合酶2(prostaglandin-endoperoxide synthase 2, ptgs2)和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4(glutathione peroxidase 4, GPX4)的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ting法检测4-羟基壬烯醛(4-hydroxynonenal, 4-HNE)和GPX4的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Ator组相比,Ator+Z-VAD-FMK组和Ator+Fer-1组细胞存活率均更高(P<0.01)。透射电镜下Ator组细胞可见凋亡、铁死亡和自噬相关的形态学特征。与对照组相比,Ator组细胞Fe2+相对荧光强度、MDA水平和ROS相对水平均更高,GSH含量下降;caspase3、ACSL4、ptgs2的mRNA及4-HNE的蛋白相对表达量均更高(均P<0.05),GPX4的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量更低(P<0.05)。与Ator组相比,Ator+Fer-1组Fe2+相对荧光强度、MDA水平和ROS相对水平均更低,GSH含量上升;ACSL4的mRNA相对表达量更低,GPX4的mRNA相对表达量更高(均P<0.05);4-HNE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有所下降及GPX4的蛋白相对表达量有所升高,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Ator可能通过抑制甲羟戊酸途径下调GPX4表达诱导MIN6细胞发生铁死亡。
    Available online:2024-08-08,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与尖端绝缘刀(IT刀)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在治疗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的临床疗效对比。方法:选取2015年12月—2023年8月收治的146例早期胃角黏膜病变的患者为研究对象,按照治疗方案分为牙线牵引组(n = 73)与IT刀组(n = 73),对两组患者手术时间、病灶剥离时间、肌层损伤、手术效果及术后并发症情况进行评价和对比。结果:牙线牵引组肌层损伤及止血夹的使用数量相较于IT刀组显著减少(P<0.05)。牙线牵引组的病灶整块切除率、R0切除率、治愈性切除率、切缘阳性率及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术后出血、穿孔)与IT刀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黏膜下剥离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OR =0.37,95%CI: 0.18~0.74,P = 0.006)。结论:对于胃角早癌及癌前病变采用牙线牵引辅助一次性黏膜切开刀进行内镜黏膜下剥离术能够有效减少肌层损伤,确保手术安全性和有效性。
    Available online:2024-08-08, DOI:
    摘要:
    心房颤动(AF)是人群中常见的室上性心律失常,可引发缺血性卒中与心力衰竭等严重并发症,增加致残率与死亡率。AF的发生涉及多种电生理及病理生理学机制,而以左房(LA)心肌纤维化为特征的结构重构是AF发生、维持和复发中的主要促进因素和预测因子。导管消融(CA)术是有症状或药物难治性AF患者的一线治疗方案,但术后仍有一定的复发率。目前研究已证实,左房纤维化与CA术后AF的复发密切相关。因此,准确评估和量化LA纤维化的程度对描述AF高危人群、制定个性化消融策略、预测CA术后AF的复发风险至关重要。本文就LA纤维化与AF的关联性机制、影像学评价、血清学评价等方面作一综述,期望对AF的预防和管理具有指导意义。
    Available online:2024-08-01, DOI:
    摘要:
    研究血栓弹力图联合超声定量参数对胎儿生长受限(FGR)的诊断效能。方法 收集2021年7月~2023年5月我院收治的50例FGR孕妇(FGR组),并选取同期、同年龄段50例孕妇(胎儿发育正常)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血栓弹力图指标[最大振幅(MA)、Angle角、凝血形成时间(K)、凝血反应时间(R)]、脐动脉与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搏动指数(PI)、血流收缩末期/舒张末期峰值(S/D)、脑胎盘率(CPR)、体重、腹围,二元相关性、偏相关性分析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与体重、腹围的关系,ROC分析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及联合诊断FGR价值。结果 FGR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R、K低于对照组,Angle角、MA高于对照组(P<0.05);FGR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脐动脉S/D、脐动脉PI、脐动脉RI高于对照组,大脑中动脉S/D、大脑中动脉PI、大脑中动脉RI、CRP低于对照组(P<0.05);FGR组孕中期、孕晚期、分娩前体重、腹围低于对照组(P<0.05);二元相关性显示,分娩前各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与体重、腹围相关性更强(P<0.05);偏相关性显示,分娩前R、K、大脑中动脉RI、CRP与体重、腹围呈正相关,Angle角、MA、脐动脉S/D、脐动脉PI、脐动脉RI仍与体重、腹围呈负相关(P<0.05);分娩前血栓弹力图、超声定量参数联合诊断FGR的AUC高于各单一指标(P<0.05)。结论 FGR孕妇接受血栓弹力图联合超声定量检测,可有效监测孕产妇在不同时期凝血功能变化和胎儿血流动力学变化,其联合诊断FGR具有较高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8-0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分析外周血核苷酸结合寡聚化结构域样受体蛋白3 (Nucleotide 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 like receptor protein 3, NLRP3)-半胱氨酸蛋白酶1(Cysteine-aspartic acid protease 1, caspase-1)-白细胞介素 (Interleukin,IL)-1β信号轴与肺癌的相关性。方法: 选取2021年6月—2023年8月份连云港市赣榆区人民医院收治的肺癌住院病人72例初诊患者(肺癌组)和72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比较分析肺癌组和健康对照者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caspase-1、IL-1β水平及肺功能[一秒用力呼气量(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1 second, FEV1)、用力肺活量(Forced Vital Capacity, FVC)、 FEV1/FVC水平,并分析肺癌组外周血中NLRP3、IL-1β 水平与FEV1、FVC、FEV1/FVC的相关性。结果:肺癌组患者FEV1、FVC、FEV1/FVC水平显著低于健康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 ;肺癌组患者外周血中Nlrp3、caspase-1、Il-1β mRNA相对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肺癌组患者外周血caspase-1和IL-1β分泌水平显著显著高于对照组(P<0.05);Spearman相关分析显示,肺癌组外周血单核细胞Nlrp3基因mRNA相对表达量与 FEV1、FEV1/FVC水平呈负相关 (P<0.05); 肺癌组外周血IL-1β分泌水平均与 FEV1、FEV1/FVC水平呈正相关 (P<0.05)。结论:外周血单核细胞中NLRP3 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外周血IL-1β 分泌水平可反映肺癌进展程度,与肺癌进展存在呈负相关性,对肺癌的筛查和诊断具有潜在的参考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8-01, DOI:
    摘要:
    目的:此研究旨在分析苹果酸酶3(malic enzyme 3, ME3)在肝细胞肝癌组织以及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并研究ME3对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等方面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使用TCGA数据库进行ME3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的研究;使用RT-PCR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肝癌细胞系中ME3的mRNA以及蛋白的表达水平;在下调或者上调肝癌细胞系中ME3后,借助CCK-8、平板克隆法、Transwell、侵袭实验研究ME3在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方面的作用;运用Western blot检测PI3K/AKT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ME3在人类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表达较高,降低ME3表达能减弱肝癌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反之,过表达ME3则会导致相反结果;此外,ME3可以启动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ME3在肝癌组织中呈高表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迁移以及侵袭的能力,ME3可能是通过启动PI3K/AKT信号通路在肝癌中发挥其促癌基因的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8-01, DOI:
    摘要:
    目的:分析江苏省传染病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流行特征,为防控工作开展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Joinpoint回归模型分析时间维度变化趋势,采用时空重排扫描探测时空聚集性。结果:2004-2022年累计报告3641起,报告发病131880例,死亡73人,涉及法定传染病25种1868起,其中甲类76起、乙类391起、丙类1401起;涉及其他传染病8种1773起。Joinpoint回归分析显示全省事件数呈增加趋势(AAPC=16.28,P<0.05),甲类自2006年呈下降趋势(AAPC=-18.23,P<0.05),乙类、丙类、其他均呈增加趋势(AAPC>0, P<0.05),其他分为“快速增加—慢速减少—增加—减少”4个阶段。各区域事件数全局均呈增加趋势(AAPC>0, P<0.05),苏南分为“快速增加—慢速增加—快速增加—减少”4个阶段,苏中事件数单调增加,苏北分为“增加—慢速减少—快速增加—减少”4个阶段。2006年、2015年、2018年为主要转折点。时空重排扫描共探测出8个时空聚集区,按发生顺序分别分布在苏中+苏南—苏北—苏南—苏南+苏北。结论:江苏省传染病突发事件总体呈现增加趋势,苏南和苏北聚集,苏中相对分散,重点地区需做好水痘、流行性感冒、手足口病等重点传染病疫情监测和防控。
    Available online:2024-08-01, DOI:
    摘要:
    目的:基于mRNA疫苗策略构建大别班达病毒(DBV)疫苗,并免疫BALB/c小鼠,评价其免疫学特征。 方法:优化并合成DBV病毒糖蛋白Gn序列,克隆至pGEM-3Zf(+) mRNA疫苗载体,质粒通过BamH I酶切线性化,体外转录酶法加帽和添加A尾制备mRNA,瞬时转染真核293FT细胞,免疫印迹验证蛋白的体外表达。通过脂质纳米颗粒递送mRNA,以低(2μg/只)、中(5μg/只)、高剂量(20μg/只)免疫BALB/c小鼠,ELISA测定小鼠血清抗体效价,病毒中和试验评价小鼠血清阻断病毒感染细胞的能力。结果:制备的DBV mRNA疫苗能够进行体外转录和蛋白表达,低、中、高三个免疫剂量均能诱导小鼠产生高水平的特异性中和抗体,其中高剂量免疫组可诱导稳定抗体表达至10周以上,病毒中和试验显示,免疫血清能够与病毒结合,阻止病毒感染细胞。结论:获得了能够诱导机体产生特异性中和抗体的DBV mRNA疫苗,为大别班达病毒感染的预防奠定了研究基础。
    Available online:2024-07-08, DOI:
    摘要:
    目的:构建光谱CT参数和影像组学机器学习的模型预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光谱CT增强扫描的118名甲状腺结节患者(143例结节)影像及临床资料(46例良性结节和97例恶性结节),7:3随机分为训练集(n=100)和验证集(n=43)。采用差异性检验、组间一致性评估(ICC)和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并计算影像组学评分(radscore)。运用决策树(DT)、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支持向量机(SVM)、K-近邻(KNN)和逻辑回归(LR)六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建模,筛选最佳的模型并构建诺莫图。结果:XGboost模型在验证集中性能最好(曲线下面积:0.938;准确度:86.05%;灵敏度89.29%;特异度80.00%),NIC、radscore和年龄是重要的预测因素。构建的诺莫图具有良好的性能。结论:结合光谱CT和影像组学的机器学习模型及诺莫图能够为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非侵入性预测提供高准确性的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4-07-08, DOI:
    摘要:
    目的:探究胸主动脉腔内修复术(thoracic endovascular aortic repair,TEVAR)联合左锁骨下动脉(left subclavian artery,LSA)体外开窗技术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中期结果。方法: 2018年1月至2021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111例行TEVAR联合LSA体外开窗技术进行治疗的患者,回顾性分析其围术期以及中期随访的临床材料。结果:总的来说,技术成功率为100%(111/111),30天内死亡率为3.6%(4/111),术后中位随访时间为33.0个月,全因死亡率为6.3%(7/111),主动脉相关的死亡率为2.7%(3/111),主要并发症中脑血管意外的有3例(2.7%),出现截瘫的有2例(1.8%),近端逆撕成A型主动脉夹层(retrograde type A dissection,RTAD)的有1例(0.9%),支架内漏有2例(1.8%),出现支架移植物引起远端新发破口(distal stent-induced new entry,dSINE)有3例(2.7%)。进行过主动脉二次干预的有4例(3.6%),其中3例(2.7%)是腔内手术,1例(0.9%)是开胸行人工血管置换手术。结论:TEVAR联合LSA体外开窗技术在治疗主动脉弓部病变的中期效果在可接受的范围内,但是仍然缺乏长期的观察结果数据。此外,开窗技术流程亟待规范统一,以及相关设备也待进一步开发。
    Available online:2024-07-0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 T2DM)患者亚临床颈动脉粥样硬化(subclinical carotid atherosclerosis, SCAS)的相关影响因素及综合治疗后的转归情况。方法:收集402例新诊断T2DM患者的资料,根据有无SCAS进行分组,比较两组间各项指标的差异。采用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影响因素,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危险因素的截断值。对其中72例患者进行随访,比较综合治疗前后代谢指标达标情况及SCAS检出率。结果:402例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中SCAS检出率为57.0%(229/402)。SCAS组与无SCAS组比较,糖尿病周围神经病变(diabetic peripheral neuropathy, DPN)、糖尿病视网膜病变(diabetic retinopathy, DR)、估算的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eGFR)、甘油三酯(triglyceride, TG)、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心率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新诊断T2DM合并SCAS 的独立影响因素包括DPN、DR、eGFR、BMI(P<0.05)。ROC曲线分析显示,eGFR截断值为103.50 mL/min/1.73 ㎡、BMI截断值为27.32 kg/㎡。与基线相比,干预1年后患者的颈动脉内膜-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SCAS检出率及代谢指标有明显改善,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新诊断T2DM住院患者SCAS检出率高,DPN、DR与新诊断T2DM合并SCAS风险呈正相关,BMI升高、eGFR下降是新诊断T2DM合并SCAS的独立危险因素。综合治疗可改善新诊断T2DM患者代谢指标、缓解CIMT增厚、降低SCAS检出率,但颈动脉斑块未得到明显改善。
    Available online:2024-07-08, DOI:
    摘要:
    前列腺癌是男性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多参数磁共振(multiple parameter MRI,mpMRI)是目前前列腺癌无创性检出、定位和分期的首选影像学方法。然而,mpMRI图像解读基于阅片者的经验和主观判断,往往会造成诊断偏差。定量技术能够对前列腺病灶的病理生理学特性进行更加客观、精准的分析,传统的定量技术包括扩散张量成像、扩散峰度成像、体内非相干运动成像及T2 mapping等,但它们各自的局限性使之不能广泛应用于临床。合成磁共振序列是一种新型的定量扫描方法,单次扫描后可获得多组基于组织病理生理特性的绝对测量值,具有高效率和高容错率,在前列腺癌的诊断中有良好的临床前景。本文将针对传统及新型的定量扫描方法在前列腺癌中的临床应用展开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7-08, DOI:
    摘要:
    巨噬细胞作为人体免疫系统中的关键细胞,具有吞噬、抗原提呈、免疫防御和炎症调节等功能。在不同微环境中,巨噬细胞通过极化为不同亚型进一步发挥其免疫调节功能。脓毒症是由宿主对感染反应失调引起的危及生命的器官功能障碍,是危重症患者死亡的主要原因。巨噬细胞的极化状态对脓毒症炎症反应具有显著影响,进而关系到患者的临床转归。本文就巨噬细胞极化的特征以及其在脓毒症免疫及多器官衰竭中发挥的作用进行综述,以期为改善脓毒症患者的预后和治疗提供新的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7-04, DOI:
    摘要:
    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稳定期患者在6分钟步行试验(6MWT)下脉搏血氧饱和度(SpO2)和运动耐力的特点及相关因素,为COPD患者提供简便有效的客观评估方法。方法:纳入COPD稳定期患者58例和对照组患者21例,收集一般资料、mMRC评分、CAT评分、肺功能参数(如FEV1%Pred、FVC%Pred、DLCO%Pred、DLCO/VA%Pred)和6MWT相关参数,分析SpO2和运动耐力指标的组间差异,及其与COPD常用评估指标的相关性。结果:COPD患者在6MWT出现运动SpO2下降表现为:运动性低氧(EID)的发生,最低SpO2(SpO2min)和平均SpO2(SpO2mean)的下降,运动SpO2低于88%、90%、92%的时间百分比(T88、90、92)和缺氧面积(DA)的增加;6分钟步行距离占预计值百分比(6MWD%Pred)和低氧距离比(DDR)在组间有差异;SpO2mean、DA、DDR、6MWD%Pred均分别与mMRC评分、FEV1%Pred、FVC%Pred、静息SpO2(SpO2rest)相关,DDR还与DLCO%Pred、DLCO/VA%Pred相关,但是,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只有mMRC评分、DLCO%Pred和SpO2rest与DDR独立相关。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6MWT同步持续脉搏指脉氧检测,其检测参数SpO2mean、DA、DDR和6MWD%Pred能有效的反映COPD患者肺功能和症状,提示该评估方法有效,有助于COPD患者评估和管理。
    Available online:2024-07-0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弥漫性慢性鼻窦炎伴鼻息肉 (chronic rhinosinusitis with nasal polyps,CRSwNP)患者的临床特征与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预后的关系,建立并验证弥漫性CRSwNP患者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列线图预测模型。方法:收集并分析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耳鼻咽喉科行初次鼻内镜手术治疗的67例弥漫性CRSwNP嗅觉障碍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后嗅觉改善情况分为嗅觉改善组和嗅觉未改善组,通过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嗅觉改善的因素,据此建立弥漫性CRSwNP患者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预后的列线图模型并评估其预测效果。结果:研究纳入了67例弥漫性CRSwNP嗅觉障碍患者,嗅觉改善组50例,未改善组17例。多因素分析提示病程长短(β=0.527,OR=1.693,CI:1.139~2.517)、Lund-Mackay鼻窦CT评分(β=0.704,OR=2.021,CI:1.208~3.382)、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β=0.311,OR=1.365,CI:1.026~1.815)、筛窦与上颌窦CT评分的比值(β=0.954,OR=2.597,CI:1.263~5.340)是弥漫性CRSwNP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改善不佳的独立预测因素,据此构建的列线图模型预测弥漫性CRSwNP初次鼻内镜术后嗅觉改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recie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770(95%CI:0.658~0.881,P<0.01),C指数为0.856(0.817~0.894),校准曲线的绝对误差平均为0.034。结论:根据病程、Lund-Mackay鼻窦CT评分、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比值、筛窦与上颌窦CT评分的比值构建的列线图模型可以预测弥漫性CRSwNP患者初次鼻内镜术后的嗅觉改善情况,对临床工作有一定的临床指导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7-04,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探讨产前超声提示胎儿颈项透明层(NT)增厚的临床价值,并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方法:对我院106例胎儿NT 增厚的超声与遗传学产前诊断结果对比分析(所有胎儿均行染色体微阵列分析,其中有4例进行了全外显子测序,1例行SMN1 基因检测),并跟踪妊娠结局。结果:共发现44(41.51%)例遗传学异常,2例临床意义不明性拷贝数变异。遗传学异常中共包含39例染色体异常(34例非整倍体异常和5例为致病性拷贝数变异)及5例基因异常(均为致病性或可能致病性变异)。随着NT厚度的增加,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明显升高。此外,44例遗传学异常胎儿中有38例(86.36%)合并其它超声异常,其中鼻骨发育不良占比最高。结论:胎儿NT增厚时遗传学异常的发生率显著增加,发现胎儿NT增厚应首先考虑染色体异常尤其是非整倍体异常。NT增厚还与拷贝数变异及某些单基因遗传病有关。对于染色体微阵列阴性的NT增厚胎儿,可结合超声及家族史等综合考虑行全外显子检测。
    Available online:2024-07-0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腹腔镜结直肠手术中气管导管套囊压力控制对术中血流动力学及术后咽喉痛的影响。方法: 选择行腹腔镜结、直肠癌根治手术的患者94例。采用随机数字表将患者随机分为A组(导管套囊压力控制组, n = 48)和B组(指感法组, n = 46)。A组患者套囊压力控制在25~30 cmH2O,B组患者仅监测套囊压力。所有患者监测并记录麻醉诱导前(T0),气管插管后(T1),建立气腹前(T2),建立气腹后(T3),头低足高位后(T4),气管拔管前(T5),气管拔管后(T6)时间点的HR、MAP,以及T1、T2、T3、T4、T5时间点的套囊压力和气道压力。同时调查患者术后2 h、12 h及术后24 h的咽痛、声嘶情况。结果: B组的套囊压力在T1、T2、T3、T4、T5均明显高于A组(P < 0.05)。两组病人T3时间点的气道压力均明显上升(P < 0.05),T4时间点均进一步升高(P < 0.05),但两组之间没有显著性差异。B组病人的HR、MAP在T1、T2、T3、T4、T5时间点均高于A组(P < 0.05)。A组术后2 h、12 h咽痛发生率低于B组(P < 0.05)。两组患者术后2 h、12 h、24 h声嘶发生率及严重程度相比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 腹腔镜手术中,控制气管导管套囊压力可以降低术后咽痛的发生率,并能保持术中血流动力学的相对稳定。
    Available online:2024-07-04, DOI:
    摘要:
    目的:针对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人群开发一个基于血清学标志物的检测显著肝纤维化的预测模型。方法:选择来自于美国NHANES(National Health and Nutrition Examination Survey)数据库的2543位NAFLD患者,以7:3的比例将总人群随机分为训练集和内部验证集,使用SPSS 26.0对训练集和验证集的各项指标进行卡方检验及单因素分析以及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逐步分析),得到最终模型后再在R 4.3.1中进行模型的评价及验证。结果:年龄、性别、臀围、铁蛋白、谷草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γ-谷氨酰转移酶(Gamma-Glutamyl Transferase,GGT)、心脏代谢指数(cardiometabolic index,CMI)是NAFLD患者发生显著肝纤维化的独立危险因素;我们所构建的aCHANGE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都有良好的表现,其在训练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在验证集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75,校准曲线、DCA曲线结果良好。结论:aCHANGE模型有助于预测NAFLD患者出现肝脏显著纤维化的风险。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目的:分析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切除Krouse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南京市第一医院)耳鼻咽喉-头颈外科于2012年10月至2022年10月期间收治并行内镜下手术的141例Krouse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的患者临床病例资料,并根据术中是否使用低温等离子切除肿瘤并处理肿瘤根基,分为使用低温等离子的观察组、不使用低温等离子的对照组。对比分析两组患者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术后疼痛VAS 评分、术后有无并发症和术后复发率。结果:观察组T2+T3和T3期肿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少于相应对照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期肿瘤患者平均手术时间少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2及T3 期患者平均术中出血量、平均住院日及术后疼痛VAS 评分均少于相应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T2及T3 期患者的术后有无并发症与相应的对照组进行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T3和T3期患者术后复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观察组T2期肿瘤患者术后复发率少于对照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内镜下低温等离子射频消融术可在清晰的手术视野下处理KrouseT2和T3期鼻内翻性乳头状瘤及其基底,具有术中出血量少、住院时间缩短、疼痛轻、复发率低等优势,临床疗效满意,值得推广应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氟化聚乙烯亚胺衍生物纳米胶束(SPFT)的构建、表征及其在跨血脑屏障(Blood Brain Barrier,BBB)基因递送中的作用。方法:使用聚乙烯亚胺(Polyethyleneimine,PEI)和七氟丁酸酐(Heptafluorobutyric anhydride,HFAA)通过化学反应合成PEI-HFAA,进一步通过酰胺反应连接芥子酸(Sinapic Acid,SA)得到产物PEI-HFAA-SA(SPF),最后在SPF外包裹聚山梨醇80(Polysorbate 80,PS80)得最终产物SPFT。使用红外吸收光、氟谱核磁和核磁氢谱等对SPFT的分子键和元素组成进行分析。利用动态光散射、琼脂糖凝滞和透射电子显微镜对其水动力粒径、质粒吸附及保护能力、载体质粒复合体的稳定性和形貌进行进一步表征。探究SPFT在小鼠神经胶质瘤细胞系Neuro 2a中的基因转染效率和细胞毒性。通过尾静脉注射携带GFP表达质粒的SPFT至C57BL/6J小鼠中,观察其在各组织器官的分布情况以及BBB内基因递送效果。结果:以SA和HFAA修饰的方法合成了SFPT。检测结果显示,SPFT水动力粒径在170 nm左右并对质粒有一定的搭载和保护作用。SPFT携带质粒在体外有良好的转染能力以及生物相容性。体内实验显示,SPFT通过尾静脉注射后在大脑聚集,能够携带质粒穿越BBB并进行基因递送。结论:SPFT可以携带质粒跨越BBB实现基因递送。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CPO-PCL微粒在缺氧条件下对ADMSC体外增殖、存活及骨分化作用的影响。方法 提取大鼠脂肪间充质干细胞(ADMSC)并加入制备的CPO-PCL微粒,在缺氧/常氧环境下,给予细胞正常培养或成骨分化培养,分别于第7天和第14天采用MTT试验检测细胞增殖,采用ALP试剂盒检测和ALP水平、茜素红染色观察钙化结节情况,以及采用细胞免疫荧光染色观察细胞中RUNX2、OCN 和 OPN的荧光显色量。结果 无论在常氧还是缺氧条件下,CPO-PCL明显促进细胞增殖、ALP含量、成骨分化以及RUNX2、OCN 和 OPN蛋白含量,但在缺氧条件下相对于常氧培养细胞增殖力及成骨分化明显减弱,而在缺氧条件下,微粒含量越高细胞增殖力及成骨分化越强,且在成骨诱导培养基中微粒对细胞的作用更加明显。结论 CPO-PCL微粒在缺氧条件下能够促进ADMSC体外增殖、存活及骨分化,且随着浓度的升高而作用更加显著。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一氧化氮(Nitric oxide, NO)作为气体信号分子参与多种生理功能的调节。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生理浓度NO参与维持正常神经精神功能,病理性高浓度NO则表现出神经毒性作用,并通过一系列病理反应参与多种神经精神疾病的发生。本文综述了NO在中枢神经系统中的代谢与作用,并以阿尔茨海默症、帕金森病、多发性硬化、抑郁症和自闭症为例,描述了NO与神经退行性疾病、神经炎症性疾病、精神障碍性疾病和神经发育障碍性疾病等神经精神疾病的关系与致病机制,为疾病发病机制研究和新型治疗药物开发提供思路和动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通过生信分析筛选脓毒症相关性脑病(sepsis associated encephalopathy,SAE)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核心基因,并通过体外细胞学实验验证。 方法:从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中获取脓毒症患者外周血全转录组测序数据集GSE65682以及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s,LPS)诱导小胶质细胞活化模型基因芯片数据集GSE103156。采用加权基因共表达网络分析(weighted gene co-expression network analysis,WGCNA)筛选GSE65682数据集中与脓毒症临床诊断显著相关模块,与GSE103156数据集中LPS处理前后小胶质细胞的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s,DEGs)相交,利用基因本体论(gene ontology,GO)和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kyoto encyclopedia of genes and genomes,KEGG)对DEGs进行功能富集分析。采用STRING构建蛋白质-蛋白质相互作用网络、Cytoscape以及Lasso回归分析筛选核心基因。构建LPS诱导BV2小胶质细胞活化体外细胞模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uantitative real-time PCR,qPCR)检测基因表达;采用慢病毒载体法过表达HDAC9,Western blot检测炎症相关分子表达。 结果:WGCNA分析得到GSE65682数据集中与脓毒症临床诊断相关9个模块、共332个基因,通过Limma分析得到GSE103156数据集中LPS刺激前后小胶质细胞的1272个DEGs,二者取交集后得到18个交集基因,进一步采用Lasso回归分析筛选得到4个枢纽基因分别为GPR183、HDAC9、NADK、LRRC25。qPCR结果证实在LPS刺激的小胶质细胞炎性活化模型中, GPR183和HDAC9基因的mRNA表达下调、LRRC25表达上调,而NADK无明显变化;Western blot显示过表达HDAC9可促进LPS诱导小胶质细胞促炎因子IL-1β、iNOS的表达、促进JAK1-STAT3磷酸化。 结论:本研究利用生物信息学筛选得到SAE中小胶质细胞介导神经炎症的4个关键基因,并初步证实HDAC9对于小胶质细胞具有促炎活性,为SAE的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思路和数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目的:评估体外成熟(In Vitro Maturation,IVM)培养液中添加腐胺是否可改善高龄小鼠卵母细胞质量,及腐胺对高龄小鼠卵母细胞中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mitochondria-associated endoplasmic reticulum membranes,MAMs)的影响。方法:取GV期(germinal vesicle)小鼠卵母细胞进行体外成熟培养至MII期(Metaphase II),分别使用8周龄小鼠作为年轻对照组,40周龄小鼠作为老龄对照组,IVM液中添加0.5mM腐胺的40周龄小鼠卵母细胞作为老龄实验组。通过检测MII期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二细胞率、囊胚率、皮质颗粒分布、纺锤体异常率和染色体异常率评估卵母细胞的质量。使用透射电镜观察线粒体相关内质网膜,Ca2+探针测定线粒体、内质网和胞质的Ca2+水平,并通过检测线粒体膜电位、ATP含量和ROS水平评估线粒体功能。结果:腐胺提高了高龄卵母细胞的第一极体排出率和囊胚率,并显著降低皮质颗粒分布异常率、纺锤体异常率和染色体异常率。腐胺可阻止高龄卵母细胞的MAM间距缩短变化,缓解由MAM间Ca2+快速传递引起的线粒体钙超载,从而改善线粒体功能,降低细胞内ROS水平。结论:体外成熟培养液中添加腐胺可显著改善高龄卵母细胞质量,且腐胺可通过影响MAM间Ca2+传递缓解线粒体钙超载,改善线粒体功能。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卵巢储备功能减退(diminished ovarian reserve,DOR)人群自然周期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方案中,使用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in?releasing hormone agonist,GnRH-a)扳机对胚胎实验室技术指标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1日至2023年4月30日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生殖医学中心行自然周期IVF助孕的DOR患者的资料,根据是否使用GnRH-a扳机分为扳机组和未扳机组,扳机组300周期,未扳机组47周期,利用倾向性评分匹配进行1:3匹配,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总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2PN受精率、卵子利用率、优质胚胎率和未获卵率的差异。结果:通过倾向性评分匹配后共纳入165周期(未扳机组46周期,扳机组119周期),扳机组优质胚胎率高于未扳机组(61.1%比35.0%,P=0.045),两组总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2PN受精率、卵子利用率和未获卵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结论:DOR患者自然周期使用GnRH-a扳机与不扳机相比,总获卵数、可移植胚胎数、优质胚胎数、2PN受精率、卵子利用率及未获卵率无明显差异,但使用GnRH-a扳机能提高优质胚胎率。
    Available online:2024-07-01, DOI:
    摘要:
    摘要:目的:探讨阿奇霉素(azithromycin, AZM)对新生大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 BPD)的有效性。方法: 将新生大鼠随机分成空气-生理盐水组(RA-Saline)、空气-阿奇霉素(RA-AZM)组、氧气-生理盐水组(O2-Saline)、氧气-阿奇霉素(O2-AZM)组,氧气组在出生12 h内暴露于95%~100%的高氧中建立BPD大鼠模型,RA-AZM、O2-AZM组在生后第1天至第10天每天腹腔注射AZM(40 mg/kg),相应对照组给予等剂量的生理盐水,观察大鼠的生存率;qPCR检测炎症因子/炎症趋化因子的表达;测量肺泡平均线性截距( mean linear intercept ,MLI)及次级肺泡隔的生成、肺血管密度来评估AZM对BPD新生大鼠肺发育的影响,并通过免疫组化检测肺组织中性粒细胞及巨噬细胞表达来评估AZM对炎症细胞的影响。结果: 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10天存活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qPCR结果显示,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IL-6(Interleukin-6)、MCP-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1)、PAI-1(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1)表达显著下降(P<0.05),CINC-1(cytokine induced neutrophil chemoattractant-1)表达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ELISA结果表明,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IL-6显著下降(P<0.05);免疫组化结果显示,O2-AZM组大鼠肺组织巨噬细胞及中性粒细胞聚集显著减少,肺血管密度及次级肺泡隔计数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HE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O2-Saline组比较,O2-AZM组大鼠MLI显著缩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 AZM可降低高氧暴露新生大鼠肺组织炎症因子/趋化因子的释放,抑制炎症细胞的趋化或募集,并改善高氧暴露新生大鼠BPD样肺损伤。 关键词:阿奇霉素;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高氧暴露;炎症;肺发育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以南通市为研究现场,了解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感染者合并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现况和特征,分析HIV/HBV合并感染者抗病毒治疗效果及影响因素。方法:选取南通市2016年1月1日至2021年12月30日期间新确诊的HIV/AIDS感染者为调查对象,根据乙型肝炎表面抗原(hepatitis B surface antigen,HBsAg)检测结果分为HIV单独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比较两组患者抗病毒治疗前HIV感染特征,分析抗病毒治疗后HIV 病毒学抑制和CD4+T淋巴细胞(简称CD4)变化情况,以评估免疫功能改善情况及影响因素。结果:纳入HIV单独感染组1830例,HIV/HBV合并感染组135例。HIV/HBV共感染者治疗前免疫受损重于HIV单独感染者。接受抗病毒治疗后,HIV单独感染组和HIV/HBV合并感染组的CD4计数均逐年升高,抗病毒治疗两年后,两组患者的HIV病毒学抑制率可以达到90%以上。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显示年龄增加、初始CD4<200个/μl、初始HIV RNA≥4.5log(copies/ml)是影响免疫重建的危险因素,随治疗时间延长免疫重建良好率有增加趋势。合并HBV感染在抗病毒治疗前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可能影响免疫重建。结论:HBV感染可加重HIV感染者的免疫损伤,现行HIV/HBV共感染的抗病毒治疗策略可有效抑制双重感染,有利于HIV/HBV共感染者的免疫重建。在感染者的干预管理中,抗病毒治疗及疗效监测均存在不足,临床诊疗活动需进一步规范。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前列腺癌(prostate cancer, PCa)是全世界第二大常见的男性恶性肿瘤,对其早期筛查、辅助诊断、风险分层、治疗指导和疗效评估需要更加全面和一体化的方法。影像组学是一种以定量的方式高通量提取和分析图像特征的技术,目前已有大量研究表明它对PCa的无创诊断、侵袭性评估、疗效及预后评估均有着重要的临床价值。随着当今成像方式的快速进步和人工智能(artificial intelligence, AI)技术的迅速发展,影像组学技术拥有难以预估的潜力。本文回顾了基于多参数磁共振成像(multi-parametric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pMRI)、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扫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计算机断层扫描(computed tomography, CT)、超声等不同成像方式的影像组学在PCa研究中的现有文献,强调其在未来应用中的潜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通过分析细菌性肝脓肿合并糖尿病患者脓毒性休克的临床特征,探究预测休克的早期危险因素。方法:收集我院2017年1月至2021年4月经CT引导下穿刺诊断为肝脓肿的240例糖尿病患者的临床资料,依据住院期间是否出现脓毒性休克划分为休克组及非休克组。纳入患者初诊时一般资料,首诊症状、生命体征、腹部CT及血生化指标等,对休克的危险因素综合分析。结果:①休克组与非休克组一般资料比较,休克组年龄更高,且存在显著差异(P<0.05)。②休克组患者较非休克组患者呼吸频率、心率及最高体温均显著增加,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平均动脉压及脓肿的CT表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③血检测结果比较,休克组白细胞计数及中性粒细胞百分比较非休克组显著增加,血小板计数显著下降。④休克组较非休克组凝血酶原时间、PT国际化标准化比值、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秒)、凝血酶时间均显著延长(P<0.05)。⑤经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是脓毒性休克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初诊时患者呼吸频率、最高体温及凝血酶原时间可为休克的早期识别提供重要预测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目的: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是一种恶性程度极高,预后极差的肿瘤。PDAC有多种亚型,包括腺鳞癌、肝样腺癌、髓样癌、印戒细胞癌、未分化癌、伴破骨细胞样巨细胞的未分化癌、粘液腺癌和其他类型。目前,关于胰腺恶性肿瘤的预后模型研究主要集中于PDAC,然而由于粘液腺癌的报告量稀少,研究样本量小,其预后的危险因素始终未达成共识。本研究旨在明确影响CC预后的危险因素,构建出临床预后模型,对患者生存预后进行评估。方法:本研究选取了SEER数据库中510例患者,将其分为训练集和验证集,并根据训练集的临床变量构建了预后模型,以预测CC在1年、3年、5年的癌症特异性存活率的概率值,而后用验证集验证训练队列筛选出的变量及校准预测模型。结果:本研究利用SEER数据库探讨了影响CC预后的危险因素:年龄、性别、检出淋巴结数量、是否手术、T分期、转移。结论:本研究构建出临床预后模型,并利用此模型对患者的生存预后进行了有效评估,填补了这种罕见肿瘤预后研究的空白。为临床医生评估患者预后提供了一项有力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胶质母细胞瘤(GBM)是成人最常见、恶性程度最高的脑肿瘤。室管膜下区(SVZ)作为成人神经干细胞最集中的部位,可能是GBM干细胞的潜在来源。有研究表明SVZ在该疾病的发生发展及复发转移中扮演重要的角色,且SVZ受累可以作为GBM患者的一个预后标志物。因此,SVZ可能成为GBM患者放射治疗的靶点。另外,SVZ放疗可以改善GBM的预后,但是近年来始终存在相互矛盾的研究结果。为了探索SVZ的临床价值,积极了解SVZ与放疗相关的最新研究进展。本文通过综述相关理论基础研究,列举和评估现有临床证据,探讨SVZ放疗的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目的:分析总结肺癌合并免疫检查点抑制剂相关肺炎(checkpoint inhibitor pneumonitis,CIP)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收集2018年9月至2022年9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免疫检查点抑制剂(immune checkpoint inhibitors,ICIs)治疗后发生CIP的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基线特征、临床特征,及治疗情况分析描述,对预后进行生存分析。结果:共纳入75例患者,男71例,女4例,平均年龄为66.7±7.6岁。发病时间为接受ICIs治疗后4至1054天。60.0%的患者基线存在肺气肿,36.0%存在肺间质异常(interstitial lung abnormalities,ILA)/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ILD)。影像学表现为机化性肺炎(organizing pneumonia,OP)型、非特异性间质性肺炎(nonspecific interstitial pneumonia,NSIP)型、急性间质性肺炎(acute interstitial pneumonia,AIP)/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acute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ARDS)型和其他类型的CIP患者分别有36例(48.0%)、28例(37.3%)、6例(8.0%)和5例(6.7%)。基线是否存在ILA/ILD和CIP是否表现为AIP/ARDS型的患者的生存情况均存在明显差异(P<0.05)。结论:接受ICIs治疗前存在ILA/ILD,以及CIP影像学表现为AIP/ARDS型的肺癌合并CIP患者预后较差。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伴有结肠鳞状细胞癌的Lynch综合征罕见。本文报道了1例以结肠鳞状细胞癌为首发表现的Lynch综合征病例。患者男,68岁,因右上腹痛就诊。术中发现肿瘤广泛累及腹腔。镜下异型肿瘤细胞巢团状排列,免疫组化检测显示肿瘤细胞P63、P40、CK5/6弥漫阳性,CDX2弱阳性,CK7、CK20、Villin均阴性,MSH2表达缺失。通过二代测序发现MSH2胚系致病性突变(c.2038C>T)。本文结合文献讨论此罕见肿瘤的临床病理特点。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乳腺癌中存在独特的细菌群落,与正常乳腺组织、乳腺良性疾病以及癌旁组织在数量和多样性上均存在显著差异。此外,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分级和分期之间的菌群结构也不同,而这三者是临床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及选择治疗决策的依据。这表明乳腺癌中的微生物菌群可能在乳腺癌的发生、发展及治疗中发挥重要的作用。然而受种族和地域差异、样本量、测序深度等方面的影响,目前的研究结果存在差异,且缺乏系统性的综述。因此,本文通过总结乳腺癌微生物菌群测序的最新研究进展,系统性地分析了乳腺癌组织与非癌组织、乳腺癌不同分子分型、病理分级和分期之间微生物的组成差异,并对微生物菌群在乳腺癌诊断及治疗中的作用进行展望和讨论,以期为未来基于微生物菌群的乳腺癌诊断及治疗提供全新视角。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目的:回顾性研究切口类型及修复体对上前牙美学区根尖手术后牙龈退缩的影响。方法:53例上前牙美学区需行显微根管外科(endodontic microsurgery,EMS)手术患者,术后随访一年以上,观察性别、切口类型(龈沟内切口sulcular incision,ISI;龈乳头基部切口papilla base incision,PBI)、修复体情况(无修复体no restoration,NR;有修复体crown margin,CM)对上前牙美学区根尖手术后牙龈退缩的影响。结果:共采集53例临床冠及78例龈乳头数据并对其分析表明,性别和切口类型对术后牙龈退缩无显著影响。但ISI组龈乳头高度(Gingival nipple height,H2)明显变小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按修复体有无对比结果分析表明,临床冠高度(clinical crown height,H1)变化ΔH1与切缘龈乳头距离(cut-margin gingival papilla distance,H3)变化ΔH3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M组ΔH1 = (0.476 ± 0.387)mm与NR组ΔH1 = (0.146 ± 0.137)mm;CM组ΔH3 = (0.221 ± 0.354)mm与NR组ΔH3 = (0.023 ± 0.338)mm。结论:上前牙美学区患牙EMS术后存在一定程度牙龈退缩,修复体的存在会使牙龈退缩加重,影响前牙区美学效果。我们需在术前充分沟通告知患者,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Available online:2024-06-14, DOI:
    摘要:
    肠道类器官是一种新兴的实验模型,具有模拟体内器官结构和功能的特性,被广泛地用于肠道疾病与功能变化的研究。近年来,研究者们将基因编辑与肠道类器官结合,为探究疾病的发生机理并为这些疾病研发具有针对性的治疗手段提供了可能。本篇综述旨在回顾基因编辑技术在肠道类器官中的应用,并探讨其在疾病建模、药物研发等领域的发展前景。
    Available online:2024-06-06,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胸部CT测量的肺小血管参数在评估肺高压(PH)分型及结缔组织疾病相关肺高压(CTD-PH)严重程度分级中的临床价值。 方法:回顾性纳入170例PH患者,包括60名CTD-PH患者、52名特发性PH(iPH)患者和58名慢性阻塞性肺疾病相关PH(COPD-PH)患者,同时纳入120名健康受试者(HC)作为对照。基于胸部CT测量横截面面积<5mm2及5-10mm2之间的肺小血管横截面积之和与肺总横截面积的比率(%CSA<5和%CSA5–10),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或Kruskal-Wallis检验比较四组之间%CSA<5和%CSA5–10的差异,并进行组间两两比较。采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分析%CSA区分不同程度CTD-PH(轻度CTD-S-PH,n=25;中重度CTD-LM-PH,n=35)的能力,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敏感性及特异性。 结果:(1)同HC组相比,iPH组和COPD-PH组的%CSA<5均小于HC组(P均<0.001),COPD-PH组的%CSA5-10低于HC组(P = 0.038),而CTD-PH和iPH组的%CSA5-10均显著高于HC组(P均< 0.05)。(2)不同类型PH组间比较显示:CTD-PH的%CSA<5和%CSA5-10均高于COPD-PH组(P均<0.001),iPH组的%CSA5-10显著高于CTD-PH组(P=0.022),而iPH和COPD-PH组的%CSA<5没有显著差异(P = 0.833)。(3)CTD-S-PH组患者的%CSA<5显著低于CTD-LM-PH组(P =0.004)。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CSA<5预测CTD-S-PH的最佳截断值为0.804,AUC为0.710(95%可信区间,0.573-0.847),灵敏度为71.4%,特异性为32.0%。 结论:基于胸部CT定量的肺小血管参数%CSA可以区分不同类型肺高压。在CTD-PH人群中,%CSA<5可作为评估PH严重程度分级的参考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中头状葡萄球菌逆行感染的可能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通过全面分析患者的临床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以及治疗效果,特别关注患者查体的发现以及对头状葡萄球菌逆行感染风险的评估。结果:患者特定的临床情况,如发现的腹部包块,提示了潜在的逆行感染风险。这种风险的识别对于制定有效的治疗策略至关重要。结论:本病例强调了在处理脑室腹腔分流术后患者时,进行细致的查体和仔细分析临床信息对于评估潜在的感染风险是有帮助的,这种方法有助于为患者提供更为针对性的治疗方案。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目的:联合超声以及腋窝转移定位淋巴结,建立一个模型来预测临床淋巴结阳性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后腋窝病理完全缓解的情况。方法:研究对象为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计划进行新辅助治疗的乳腺癌患者。新辅助治疗前,选取超声图像上最可疑的且由病理活检证实为转移的淋巴结,在超声引导下置入一枚定位钛夹。共有88名患者按7:3的比例被随机分配到测试组或验证组。对测试组进行了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在多因素分析结果的基础上,建立了风险评分模型。结果:腋窝病理完全缓解率为48%(42/88)。以新辅助治疗前激素受体状态、超声上的异常淋巴结分级、超声提示异常淋巴结分级的变化、定位淋巴结皮质厚度变化为独立因素,建立危险评分模型。在?13~?9分和1~10分时,测试组腋窝病理完全缓解率分别为100%和0%。测试组和验证组的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 AUC)分别为0.931(95%CI=0.868~0.994)和0.762(95%CI=0.576~0.947)。结论:基于超声和定位淋巴结的风险评分模型准确预测了临床淋巴结阳性的乳腺癌患者NST后的腋窝淋巴结状态。危险评分?13~?9时腋窝淋巴结转移假阴性率为0%,这部分患者能够避免腋窝淋巴结清扫。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探讨心脏手术同期行Maze IV消融治疗房颤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并构建其风险预测的列线图模型。 方法:收集2014年1月至2022年12月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收治的596例心脏手术同期行Maze IV消融的患者资料,统计患者基线、临床及手术等资料。本研究终点为房颤复发,定义为术后3月以后,出现新发房颤或心电图证实的持续时间大于30s的房速。所有患者均至少完成术后1年的随访,依据术后1年内是否房颤复发,将患者分为两组,比较两组患者资料,得出术后1年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使用COX多因素分析分析,得出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并构建房颤复发风险预测模型。 结果:596例患者中有263例(44.1%)为男性,中位年龄60岁,中位随访时间33个月,其中477例为持续性房颤,116例为阵发性房颤,3例为房扑。术后1年内,150例复发(25.2%),单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房颤持续时间、左房前后径(LAD)、右房前后径(RAD)、既往起搏器置入、早期房颤复发是术后房颤复发的危险因素;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房颤持续时间、LAD、早期房颤复发为独立危险因素。COX回归分析得年龄(HR=1.035[1.016,1.055],P<0.001)、房颤持续时间(HR=1.003[1.001,1.006],P=0.003)、LAD(HR=1.025[1.006,1.044],P=0.009)、使用铰链式消融钳(HR=3.269[2.083,5.130],P<0.001)、术后早期房颤复发(HR=3.592[2.532,5.095],P<0.001)是房颤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根据受试者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年龄、房颤持续时间、LAD的cut-off值分别为59.5岁、9.5月、51.5cm。基于COX结果,构建风险预测列线图。 结论:Maze IV在维持窦性心律方面具有良好的长期疗效。对于接受心脏手术的房颤患者,较大的年龄,较长的LAD、房颤持续时间会对消融结果产生不利影响,依据此结果构建的危险模型有良好的预测效能。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应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方法,构建颞下颌关节区多模态融合影像,为提高口腔颞下颌关节多模态融合影像下的综合诊疗能力提供可行性分析。方法: 使用扩张残差注意力网络提取MRI和CBCT的影像特征,使用“softmax加权策略”融合特征,再通过影像重建模块将对应的两种模态的影像融合在一起。结果: 融合图像可呈现出髁状突皮质骨、髁状突髓质骨、髁状突附丽的肌肉、关节盘四个部位的形态,在峰值信噪比和结构相似度两个评价指标上均表现良好,峰值信噪比范围是[10,15],结构相似度范围是[0.4,0.6]。结论: 该方法能做到实时影像融合,最终融合图像可反映出清晰的解剖形态特征,避免多模态影像切换,为口腔专家术前术后临床诊断提供有效的指导。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背景:基于mRNA表达水平的干性指数(mRNA expression-based stemness index,mRNAsi)是描述癌症干性特征的指标。癌症的进展伴随着干性特征的获得和分化特性的逐渐消失。本文旨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中找到一个与mRNAsi相关的基因,并探讨其功能。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和GSE66229数据集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通过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和免疫组织化学评估了组织和细胞系中TCEAL7的表达。采用过表达TCEAL7来研究其对G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以及干性特征的影响。结果:TCEAL7在GC中表达下调。然而,TCEAL7的高表达与较差的预后相对应。过表达TCEAL7能够抑制G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还能减弱成球能力并降低干细胞样CD44high/CD24high细胞的数量。包含临床特征和TCEAL7表达的列线图对于预测GC患者预后有很好的准确性和区分度。结论:TCEAL7被鉴定为在GC中与mRNAsi相关的预后因子,它抑制了肿瘤细胞的恶性程度,并减弱了干性特征。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乙肝病毒相关慢加急性肝衰竭(hepatitis B virus-related acute-on-chronic liver failure,HBV-ACLF)患者中多核型髓源性抑制细胞(polymorphonuclear myeloid-derived suppressor cells,PMN-MDSC)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选取2022年9月—2023年8月皖南医学院弋矶山医院收治的HBV-ACLF患者40例为研究组,及同期在该院诊治或体检的慢乙肝(CHB)患者20例、健康对照(HC)10例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留取血标本。流式细胞术检测入院当日外周血PMN-MDSC频率,比较研究组和两个对照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采用Spearman检验分析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炎症指标、疾病严重度的相关性。分别根据是否合并或继发感染及访视期第28 d预后情况对HBV-ACLF患者分组,比较各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的差异。结果:HBV-ACLF组外周血PMN-MDSC频率明显高于CHB组和HC组[3.77(1.35,5.11)% vs. 0.67(0.55,0.82)%/0.50(0.40,0.59)%,P均<0.001],两个对照组PMN-MDSC频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HBV-ACLF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降钙素原、国际标准化比值、总胆红素、Child-Turcotte-Pugh评分、终末期肝病模型评分均呈正相关(r=0.347、0.799、0.506、0.450、0.462、0.470、0.481,P均<0.05),与淋巴细胞计数呈负相关(r=–0.428,P<0.01)。40例HBV-ACLF患者中,合并感染18例,继发感染17例,28 d预后差21例,其外周血PMN-MDSC频率均明显高于对照组患者(P均<0.001)。结论:HBV-ACLF患者体内富集PMN-MDSC,外周血PMN-MDSC频率与感染风险、疾病严重度及患者短期预后密切相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6-05, DOI:
    摘要:
    目的:全膝关节置换术(total knee arthroplasty, TKA)中是否放置引流目前仍有争议。本研究目的在于探究全膝关节置换术中是否放置关节腔引流对术后失血以及关节功能恢复的影响。 方法:回顾性分析2021年9月-2022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TKA治疗的终末期膝关节骨性关节炎(knee osteoarthritis ,KOA)患者147例,根据术中是否放置引流分为引流组与非引流组。观察对比两组患者术后失血情况、膝关节功能恢复指标、术后并发症及随访结果。 结果:共纳入患者147例,非引路组53例,引流组94例。与非引流组隐性失血(hidden blood loss, HBL)为(1262.85±563.46)ml相比,引流组HBL较少为(906.94±438.41)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两组患者输血率、总失血量无明显差异(P>0.05)。术后非引流组肿胀程度均高于引流组,且术后3天时非引流组下肢肿胀程度为(9.31±4.47%),引流组为(7.74±3.7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5)。引流组术后主动膝关节活动度(range of motion, ROM)较非引流组明显增加(P<0.001)。术后3天引流组疼痛较非引流组疼痛程度明显增高(P=0.029)。两组患者术后深静脉血栓形成(deep venous thrombosis, DVT)发生率之间无明显差异(P=0.552),术后非引流组瘀斑发生率(79.25%)高于引流组(52.13%),且有明显差异(P=0.001)。两组患者术后切口均I期甲等愈合,未出现红肿、渗出甚至脂肪液化等感染情况。引流组患者引流管情况观察,未发现引流不畅、引流口持续出血不愈合、引流管脱出甚至断裂情况。两组患者随访期内均无感染病例。术后1月、3月膝关节功能恢复情况与疼痛程度的随访结果两组均无明显差异(P>0.05)。 结论:与未放置引流相比,人工全膝关节置换术后放置引流可减少隐性失血,减轻术后早期疼痛及肿胀程度。
    Available online:2024-06-04, DOI:
    摘要:
    目的:从发热伴血小板减少综合征(Severe fever with thrombocytopenia syndrome, SFTS)恢复期患者的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 PBMC)中,获得大别班达病毒(Dabie bandavirus, DBV)特异性抗体序列,制备全人源抗DBV抗体。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 ELISA)检测恢复期患者血浆抗体效价,挑取恢复期患者PBMC样本进行磁珠富集,经流式细胞仪分选获得能够结合DBV糖蛋白Gn的特异性单B细胞,经B细胞受体(B cell receptor, BCR)测序获得抗体序列,进行单链抗体的原核表达,采用蛋白免疫印迹、ELISA和体外中和实验鉴定抗体的表达、结合能力和中和活性。结果:共收集25例SFTS恢复期患者血液样本,血浆中均发现了DBV-Gn蛋白和核衣壳蛋白(Nucleocapsid protein, NP)的抗体。选取样本进行流式分选和BCR测序,分析后共获得6个单链抗体,与DBV均具有良好的结合能力和中和活性。结论:成功表达了6个与DBV具有中和作用的全人源抗DBV抗体。
    Available online:2024-06-04, DOI:
    摘要:
    帕金森疾病是一种常见的神经系统变性疾病,最主要的病理改变是中脑黑质多巴胺能神经元的变性死亡。PET/MRI是近年来开发出来以实现代谢像和结构像同步获取的新型影像成像技术,对帕金森病的早期临床标志物具有很好的检测价值。而人工智能模型已广泛应用于临床来辅助医生诊断,取得良好效果。本文就机器学习和PET/MR在诊断帕金森病中的应用展开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6-04,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类泛素化(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SUMO)修饰对SPOP(speckle type BTB/POZ protein,SPOP)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尝试在肾透明细胞癌(clear cell renal cell carcinoma,ccRCC)中进行探讨。方法:利用野生型(wild type,WT)和SUMO特异性蛋白酶1(sentrin-specific proteases 1,SENP1)敲除的小鼠胚胎成纤维细胞(murine embryonic fibroblast,MEF)研究Senp1对Spop蛋白水平和细胞定位的影响,并通过比较WT-Spop和Spop的SUMO修饰位点突变体的蛋白表达量,进一步确认SUMO修饰对Spop蛋白水平的影响。后续通过邻位连接技术(proximity ligation assay,PLA)研究WT-Spop及其SUMO修饰位点突变体与类泛素相关修饰物1(small ubiquitin-related modifier 1,SUMO1)结合能力的影响。最后通过大数据和细胞系探讨SENP1和SPOP在ccRCC中的相关性。结果:Senp1敲除会下调Spop的蛋白量和稳定性,而不影响其核细胞定位。突变Spop的SUMO修饰位点后,其与Sumo1的结合能力下降,蛋白量也有所降低。SENP1表达和SPOP表达在ccRCC中呈正相关。结论:Senp1通过去SUMO化修饰稳定Spop蛋白,该过程在ccRCC中可能具有一定的保守性。
    Available online:2024-06-04,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 NSCLC)软脑膜转移(leptomeningeal metastases, LM)患者MR测量视神经鞘直径(optic nerve sheath diameter,ONSD)和头颅外周脑脊液体积/全脑容积(peripheral cerebrospinal fluid volume/ intracranial volume, PCSFV/ICV)比值与脑脊液压力(cerebrospinal fluid pressure, CSFP)的相关性,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材料与方法:共收集63例NSCLC-LM患者,所有患者同时行视神经和颅脑MRI扫描,测量双眼ONSD、颅脑PCSFV和ICV。随后对所有患者行腰椎穿刺测量CSFP,并定期进行鞘内化疗。采用Pearson相关分析法分析CSFP与MR表现的相关性。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分析评估ONSD和PCSFV/ICV联合诊断CSFP升高的准确性。结果:所有NSCLC-LM患者双眼平均ONSD与CSFP呈正相关(r = 0.567,p<0.001),PCSFV/ICV与CSFP呈负相关(r = -0.365,p=0.003)。ROC曲线分析显示ONSD、PCSFV/ICV及ONSD联合PCSFV/ICV诊断颅内高压(CSFP>15mmHg)的性能分别为0.8099(95%置信区间: 0.71–0.91)、0.7617(95%置信区间: 0.64–0.89)和0.9136(95%置信区间: 0.84–0.99)。ONSD、PCSFV/ICV及 ONSD联合PCSFV/ICV诊断颅内高压(CSFP>20mmHg)的性能分别为0.6985(95%置信区间: 0.58–0.82)、0.7239(95%置信区间: 0.57–0.88)和0.8137(95%置信区间: 0.70–0.93)。结论:经MR测量ONSD和PCSFV/ICV可以评估NSCLC-LM患者CSFP的变化,二者联合能够提高诊断颅内高压的诊断效能,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6-04,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基于深度学习重建(deep learning reconstruction, DLR)技术的快速自旋回波(turbo spin echo, TSE)T2加权成像(T2 weighted imaging, T2WI)序列提高纵膈T2WI图像质量和减少扫描时间的应用价值。方法 前瞻性收集35例纵膈病变的患者进行纵膈常规T2WI序列和基于DLR的T2WI(T2WIDL)序列扫描。由两位放射科医师各自独立对两组图像的伪影、图像清晰度、病灶的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进行定性评分,并测量和比较两组图像的病灶信噪比(SNR病灶)和病灶与竖直肌的对比噪声比(CNR病灶/肌肉)。结果 定性分析:T2WIDL在伪影、图像清晰度、病灶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的评分均优于常规T2WI(所有P<0.001)。定量分析:T2WIDL序列图像的SNR和CNR均优于常规T2WI序列(所有P<0.001)。结论 与常规T2WI序列相比,T2WIDL序列的运动伪影更少,图像清晰度、病灶细节显示和整体图像质量更优,图像SNR和CNR更高,在纵膈疾病的临床应用中有较大潜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5-22, DOI:
    摘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深入探讨泛素结合酶E2T(Ubiquitin-Binding Enzyme E2T,UBE2T)在人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中的表达情况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同时探讨UBE2T对PTC细胞生物学行为的直接影响,旨在识别其可能的调控通路,为未来治疗PTC的靶向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TCGA)数据库,系统分析UBE2T在PTC中的表达及其与患者预后的关系。通过蛋白印迹(Western Blotting , WB)技术检测UBE2T在甲状腺正常和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在PTC细胞系(TPC-1、KTC-1)中进行UBE2T敲减实验,借助CCK-8、平板克隆、Transwell和划痕实验评估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并通过WB检测相关蛋白水平的变化。结果:TCGA数据库生物信息分析表明,PTC组织中UBE2T显著升高,且其表达与患者无疾病间隔(Disease-free Interval , DFI)、淋巴结转移相关(P <0.01)。UBE2T敲减导致TPC-1和KTC-1细胞增殖活力显著下降,同时抑制侵袭和迁移,诱导STAT磷酸化下调。敲减UBE2T的细胞系加入STAT激活剂后,细胞增殖显著升高,侵袭和迁移无显著差异结论:敲减UBE2T能抑制PTC细胞系TPC-1和KTC-1的增殖、迁移和侵袭,UBE2T通过调控JAK-STAT信号通路促进细胞增殖,提示UBE2T有可能成为PTC的治疗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4-05-22, DOI:
    摘要:
    目的:研究哮喘中线粒体自噬相关基因(mitochondrial autophagy-related genes,MRGs)表达情况、构建疾病预测模型,根据MRGs特征对哮喘进行分型并挖掘可能的潜在靶标与治疗药物。方法:基因表达综合数据库中获得哮喘气道上皮转录组学数据,筛选出差异表达MRGs并进行验证;运用机器学习算法构建哮喘预测模型,根据MRGs表达谱分型,基因本体论及京都基因与基因组百科全书分析生物学功能及相关信号通路差异;药物基因组学数据库筛选对应可能的靶向药物。结果:哮喘患者MRGs整体表达较健康受试者显著升高,差异最显著基因为线粒体外膜转位酶 5(translocase of outer mitochondrial membrane 5,TOMM5),其在哮喘患者、小鼠及细胞模型中表达均上调;22个MRGs中筛选出7个疾病最相关特征基因(TOMM5、FUN14结构域蛋白1、 线粒体外膜转位酶 22、自噬接头受体蛋白1、磷酸甘油酸变位酶5、 线粒体融合蛋白2及核糖体蛋白S27a )并以此构建哮喘预测模型,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评估显示预测性能良好;共识聚类分析将哮喘分为2个亚型,两型在基因表达及通路富集方面均存在显著差异;不同分型靶向小分子药物的预测结果分别为XMD8-92和Verrucarin-A。结论:上述7个MRGs可作为哮喘预测的有效分子标志物,研究结果有望为患者疾病分型及个体化治疗提供新的参考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5-22,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子宫破裂产妇的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年12月至202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分娩的43例子宫破裂产妇的临床资料,按照是否有子宫手术史,分为瘢痕子宫和非瘢痕子宫组比较其临床特点和妊娠结局,并对20例经阴道试产发生子宫破裂产妇的产时情况进行分析。结果 43例子宫破裂产妇中瘢痕子宫33例,非瘢痕子宫10例;与瘢痕子宫组相比,非瘢痕子宫组术中出血量≥1000mL占比(7/10 vs 3/33, P<0.001)、累积出血量≥1000mL占比(8/10 vs 8/33, P=0.003)更多,输血率更高(7/10 vs 7/33, P=0.012)。43例子宫破裂中预期剖宫产23例,余20例阴道试产中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组与产时发现子宫破裂组相比,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组中完全性子宫破裂占比明显增加(7/13 vs 0/7, P=0.044);输血率明显增加(12/13 vs 0/7, P<0.001),两组相比有统计学意义。此外,与产时发现子宫破裂组相比,产后发现子宫破裂组中羊水异常比例增高(7/13 vs 6/7,P=0.329);胎心改变比例增高(5/7 VS 7/13,P=0.642)。结论 非瘢痕子宫发生子宫破裂时出血量更多,阴道试产者于产后发现子宫破裂并发症更严重,分娩前后应密切注意羊水、胎心、生命体征等情况,及时发现子宫破裂可能,降低母儿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
    Available online:2024-05-22, DOI:
    摘要:
    肥胖是由于长期能量摄入大于消耗,使过剩的能量以脂肪的形式储存于脂肪组织或者其他部位。脂肪组织适应性产热的激活能够促进能量消耗及改善糖脂代谢,是肥胖治疗的有效靶点。棕色脂肪细胞和米色脂肪细胞均参与产热,成人体内产热脂肪的特性更接近于米色脂肪,即具有储能/耗能双向切换模式,在被寒冷或肾上腺素激动剂等诱导激活后适应性产热增加。产热脂肪细胞主要通过线粒体中的解偶联蛋白(uncoupling protein1,UCP1)将化学能转化为热能释放。近期研究发现线粒体动力学、质量控制、代谢产物以及线粒体本身作为细胞间信号传递的载体在米色脂肪细胞生成和功能维持方面也发挥重要作用。本文将对米色脂肪细胞中线粒体的特征及线粒体对米色脂肪生成和功能的调控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5-22, DOI:
    摘要:
    目的 评价促红细胞生成素(erythropoietin,EPO) +铁剂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及联合使用氨甲环酸 ( tranexamic acid,TXA )减少围术期失血及输血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 回顾分析2018-01~2022-01在我院行股骨粗隆间骨折手术治疗的174例患者,根据治疗情况分3组,A组:对照组;B组:术中静脉联合局部应用TXA;C组:在B组的基础上联合应用EPO和铁剂。搜集并比较3组入院时、术前及术后血红蛋白量(Hb)、术中总失血量、显隐性失血量、围手术期输血率及输血量、住院时间以及血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等。结果 所有患者均获得12个月随访,平均12.7个月。C组入院时Hb量和A组及B组无明显差异;C组术前及术后Hb量较A组及B组明显改善;C组总失血量、输血率及输血量均低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发生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三组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 )。结论 EPO+铁剂可有效改善股骨粗隆间骨折围手术期贫血状况;术中静脉及局部应用TXA能有效减少围手术期失血,减少输血率及输血量,缩短住院时间及住院费用,且不增加围手术期血栓等相关并发症的风险,值得临床推广。
    Available online:2024-05-14, DOI:
    摘要:
    目的:基于机器学习算法对影响脑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activities of daily living,ADL)的风险进行预测,为脑卒中患者的日常生活自理能力决策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1月至2019年2月在江苏省人民医院康复医学中心治疗的423例脑卒中患者。根据Barthel指数评定量表(Barthel index, BI),将患者分为ADL较好组(BI≥60分)和ADL较差组 (BI<60分),并进行数据预处理。采用共线性诊断及最小绝对收缩和选择算子(LASSO)筛选特征变量。选择逻辑回归(LR)、支持向量机(SVM)、随机森林(RF)、极限梯度提升(XGBoost)及K最近邻(KNN)五种机器学习算法进行预测建模,十倍交叉验证后,使用ROC曲线、AUC、PR曲线、PRAUC、准确率、灵敏度、特异度分别对模型进行综合评估,引入Shapley加性解释(SHAP)对最优机器学习模型进行可解释化处理。结果:经LASSO回归分析后,共有16个特征变量用于构建机器学习模型。RF模型具有最高的AUC(0.96)、PRAUC(0.58/0.58)、准确率(0.80)、灵敏度(0.75),特异度(0.97)。SHAP模型解释性分析显示,对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贡献度前5的特征中,Brunnstrom分期(下肢)的影响最为显著,其次是Brunnstrom分期(上肢)、D-二聚体、血清白蛋白水平及年龄。结论:随机森林模型预测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能力的效能最优,可为卒中患者日常生活自理决策提供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4-05-07, DOI:
    摘要:
    目的:评价不接触获取技术与常规获取技术应用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ABG)的早期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脏大血管外科 2020 年 7 月至 2022 年 7 月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的 120 位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 50 例采用不接触获取技术(No-touch 组),70 例采用常规获取技术(CVH 组)。观察指标包括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术后下肢切口愈合不良、术后急性肾损伤等并发症,以及随访 1 年后的心脏超声指标(左室射血分数、左室舒张末径和左室收缩末径)和冠状动脉CT血管成像结果。结果:两组患者手术时间、静脉桥血管数量、静脉桥血管平均流量、机械通气时间、ICU监护时间等比较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o-touch 组术后 IABP 支持 5 例,下肢切口愈合不良 2 例,术后突发心血管事件 1 例。CVH 组术后 IABP 支持 2 例,术后急性肾损伤 1 例,两组均无二次开胸探查和二次气管插管情况,且术后各并发症发生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 1 年心脏超声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No-touch 组术后 1 年静脉桥血管闭塞率低于 CVH 组,且两组指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常规获取技术相比,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中采用不接触技术获取大隐静脉不增加手术风险,术后 1 年后桥血管通畅率较高。
    Available online:2024-05-07,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研究热休克蛋白A12A(heat shock protein A12A, HSPA12A)对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影响及机制。方法:(1)采用脓毒症小鼠肝组织RNA测序的公共数据库,以生物信息学手段分析Hspa12a和多种载脂蛋白的mRNA表达变化;(2)采用6-8周龄HSPA12A基因敲除(HSPA12A knockout, Hspa12a-/-)鼠和野生型(wild type, WT)鼠,腹腔注射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 LPS)(5 mg/kg)诱导内毒素血症,以生理盐水(normal saline, NS)注射小鼠为对照组,分为NS-WT组、NS-Hspa12a-/-组、LPS-WT组和LPS-Hspa12a-/-组;LPS作用后6 h,收集肝组织,HE染色观察肝脏组织病理变化;免疫印迹和RT-PCR分析其中HSPA12A、APOA1、APOB、APOM表达水平;同时分离血清,测定肝功能标志物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 ALT)和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 AST)水平以及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HDL-C)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 LDL-C)水平;(3)WT鼠原代肝细胞过表达HSPA12A后,使用LPS(500 ng/ml)作用于肝细胞模拟内毒素血症肝损伤模型,6 h后检测肝细胞培养上清的ALT和AST水平。(4)根据患者是否发生脓毒症肝损伤分为脓毒症肝损伤组和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ALT、AST、HDL-C和LDL-C的差异。 结果:(1)生物信息学分析显示,脓毒症导致小鼠肝脏Hspa12a、Apoa1、Apob和Apom的mRNA表达下降;(2)与NS-WT组相比,LPS-WT组肝组织出现明显损伤(P<0.001)、炎症病灶数量增多(P<0.01)、血清ALT(P<0.05)和AST(P<0.01)升高,同时肝组织中HSPA12A表达显著下降(P<0.05);而与LPS-WT组相比,LPS-Hspa12a-/-组肝脏病理变化更严重(P<0.05)且血清ALT(P<0.01)和AST(P<0.05)水平升高,HDL-和LDL-C水平下降(P<0.01),肝组织载脂蛋白(APOA1、APOB、APOM)表达降低(P<0.05, P<0.01)(3)体外实验中LPS作用使肝细胞培养上清中的ALT和AST水平升高(P<0.001),而过表达HSPA12A能够减轻LPS作用引起的ALT和AST水平升高(P<0.01)。(4)临床数据显示,出现脓毒症肝损伤的患者相较于对照组血浆中的ALT和AST水平显著升高(P<0.001),HDL-C和LDL-C水平显著下降(P<0.001)。结论:内毒素血症导致肝脏HSPA12A表达下调,其介导了内毒素血症肝损伤的发生,过表达HSPA12A能够保护内毒素血症引起的肝损伤,该作用可能与维持肝脏载脂蛋白及脂蛋白稳态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5-07, DOI:
    摘要:
    线粒体是多细胞生命不可缺少的组成部分。其通过融合和裂变进行形态上的变化和空间上的重新排列以适应细胞的需求,维持能量平衡,这个过程称为线粒体动力学。大量研究表明线粒体通过融合和裂变参与了细胞凋亡、细胞增殖、细胞迁移、能量代谢等多种细胞生物学过程。近年来呼吸系统疾病成为全球主要的健康问题,最新的研究发现线粒体动力学障碍在许多呼吸系统疾病的形成过程起重要作用,研究线粒体动力学障碍为呼吸系统疾病形成机制提供新的视野。
    Available online:2024-05-0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花生四烯酸12-脂氧合酶(Arachidonate 12-Lipoxygenase,ALOX12)在结肠癌患者癌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 回顾性收集257例结肠癌患者肿瘤及瘤旁组织,通过免疫组化方法检测ALOX12的表达,比较肿瘤及瘤旁组织内表达差异并研究其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随访并探讨ALOX12表达与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关系,并采用Kaplan-Meier法绘制生存曲线。最后运用单因素及多因素Cox回归等方法综合分析了影响结肠癌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因素。结 果 与瘤旁组织相比,ALOX12在肿瘤中阳性表达率更高(63.81% VS 33.07%),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ALOX12 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均无明显相关(P均>0.05),而与TNM分期、淋巴结转移有显著相关性(P均<0.05)。ALOX12高表达患者的5年总生存率明显低于低表达患者(P<0.001)。此外,单因素和多因素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TNM分期、淋巴结转移、ALOX12表达是影响患者5年总生存率的独立影响因素(P均<0.05)。结论 ALOX12高表达与结肠癌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相关,可作为预测患者病情及预后的潜在指标。
    Available online:2024-05-07, DOI:
    摘要:
    随着经济与医疗的发展及饮食结构的改变,罹患肥胖的人口不断增加,寻找有效的干预手段已成为当下的重要任务。肥胖发生的本质为能量平衡的紊乱,即摄入的增加与消耗的减少。既往关于改善肥胖的研究多停留于对外周器官的调节,如肠道的吸收,脂肪的燃烧等。而近年来,作为能量代谢的中枢,下丘脑在肥胖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已愈发得到重视。下丘脑中存在着一类控制着神经发生的干细胞,称为下丘脑神经干细胞(hypothalamic neural stem cells,htNSCs),其除了具有成体神经发生的作用外,尚可感受机体代谢状态并做出反应,表现为改变分化方向与分泌外泌体功能、抑制炎症通路活化等,从而调节机体能量代谢平衡。通过对下丘脑及htNSCs的研究,我们可深入的了解肥胖时机体能量代谢紊乱背后的机制,并寻找针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潜在治疗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4-04-29, DOI:
    摘要:
    目的 评估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aparoscopic sleeve gastrectomy,LSG)对青年肥胖黑棘皮病患者的心理和生活质量状态的影响及机制探讨。方法 回顾性收集2020年1月至2022年12月在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收治的行LSG手术的52例青年肥胖伴黑棘皮患者[年龄(30.24±8.45)岁,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 BMI)≥35 kg/ m2]的临床资料,选取50名健康人作对照组(control,CON)。采用Beck抑郁自评量表-II评估心理状态,采用中文版SF-36量表对研究对象的生活质量进行评价。检测和计算术前和术后12个月黑棘皮病患者的人体测量学指标[体重、BMI、腰围及体脂比例(fat%)])、糖代谢指标[血糖、胰岛素、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脂代谢指标[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炎症因子[C反应蛋白(C-reactive protein,CRP)],并进行手术前后比较。抑郁症与相关代谢性指标行相关性分析。结果 腹腔镜袖状胃切除术(LSG)有效的改善了肥胖黑棘皮患者(Acanthosis nigricans,AN)的抑郁状态和生活质量。术前黑棘皮病组(AN组)患者的生活质量评估各维度的得分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尤其是心理评分下降明显。术前黑棘皮病组(AN组)的抑郁症发生率(63.5%)明显高于对照组(CON组) (P<0.001),抑郁程度也明显高于CON组(P<0.001)。AN组的术前空腹胰岛素水平、胰岛素抵抗、血脂、炎症标志物(CRP)水平均明显高于CON组(P<0.05)。术后12个月AN组患者随体重下降,黑棘皮病患者的血脂、炎症因子显著下降,其高胰岛素和胰岛素抵抗显著改善。同时AN患者的SF-36量表中心理健康评分显著升高,抑郁评分和程度也得到显著改善。患者的抑郁症与BMI、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CRP)呈正相关。结论 减重手术通过降低体重、改善胰岛素抵抗、炎症状态,有效改善了黑棘皮病患者的抑郁症和生活质量。黑棘皮病患者的抑郁症与胰岛素抵抗、炎症因子升高密切相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4-29, DOI:
    摘要:
    目的:探究组织线粒体DNA(mitochondrial DNA, mtDNA)含量和结直肠癌预后相关性。方法:选取117例结直肠癌患者并收集临床病理资料。运用RT-qPCR技术检测患者癌组织与癌旁组织mtDNA含量,探究mtDNA含量与各项预后指标的相关性。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曲线,根据截断值区分患者并绘制无病生存期(Disease Free Survival, DFS)曲线。单因素和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探究术后DFS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癌组织mtDNA含量无差异(P=0.432);低mtDNA含量与肿瘤位于结肠、低分化、TNM分期差、淋巴结转移相关(P<0.05)。ROC曲线提示mtDNA含量为500.699可作为截断值。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显示,mtDNA含量低于500.699(HR=4.285, 95%CI: 1.938-9.475)、肿瘤低分化(HR=2.886, 95%CI:1.428-5.835)是与DFS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结直肠癌患者中,组织mtDNA含量与临床病理特征有关,低mtDNA含量是患者预后相关的独立危险因素。
    Available online:2024-04-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皮肤T 细胞淋巴瘤相关抗原15(Cutaneous T cell lymphoma associated antigen 15,CTAGE15)在食管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rcinoma, ESCC)中的表达与患者临床预后的关系及其对ESCC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等能力的影响。方法:Kaplan-Meier分析公共数据库中,CTAGE15与ESCC患者预后的关系。qRT-PCR检测正常食管上皮细胞、ESCC细胞和临床120例随访信息完善的ESCC患者肿瘤组织及临近正常组织中CTAGE15表达,COX生存风险分析ESCC患者生存风险因素,多变量相关性分析CTAGE15与ESCC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同时采用Kaplan-Meier分析CTAGE15对ESCC患者预后的影响。利用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沉默ESCC细胞中CTAGE15的表达,检测细胞增殖、侵袭及迁移能力的变化。结果:公共数据库中CTAGE15表达水平与患者总生存期(P<0.05)和疾病特异性生存期(P<0.05)显著相关,高表达患者长生存期较好。qRT-PCR结果表明临床ESCC组织及ESCC细胞中CTAGE15表达显著高于正常食管上皮组织及正常食管上皮细胞,且CTAGE15表达水平与ESCC患者T分期与N分期显著相关(P < 0.05),CTAGE15高表达组织TN分期较早。敲低CTAGE15后,ESCC细胞的增殖、迁移及侵袭能力显著增强(P < 0.05)。结论:CTAGE15与ESCC患者预后成正相关,且能够抑制ESCC细胞的增殖、侵袭及迁移等能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4-29, DOI:
    摘要:
    目的:探究TANK结合激酶1(TANK-binding kinase 1,TBK1)调控NLRC4(nucleotide?binding oligomerization domain?like receptors,NLRC4)炎症小体激活的作用机制。方法: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在鼠伤寒沙门氏菌(Salmonella typhimurium,S.T)感染骨髓来源的巨噬细胞(bone marrow macrophages,BMDMs)或永生化骨髓巨噬细胞(immortalized bone marrow macrophages,iBMDMs)中, NLRC4炎症小体激活及其下游分子caspase-1和Gasdermin D的剪切情况;采用乳酸脱氢酶检测试剂盒检测细胞培养基上清中乳酸脱氢酶的含量;通过蛋白质免疫共沉淀实验确定TBK1与NLRC4的相互作用以及具体相互作用的结构域;细胞免疫荧光实验确定TBK1与NLRC4空间定位。GST pull-down实验确定TBK1与NLRC4直接相互作用;以ASC寡聚化检测实验(ASC oligomerization detection experiments)验证NLRC4炎症小体组装。构建S.T感染动物模型,观察小鼠生存情况。通过涂板分析肺脏等脏器菌负荷量;以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检测腹水及血清中的TNF-α和IL-1β的含量;流式细胞术(flow cytometry)检测腹腔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结果:在S.T感染的骨髓巨噬细胞中,抑制TBK1可导致NLRC4炎症小体激活减弱,NLRC4磷酸化水平下降,pro-caspase-1与Gasdermin D的剪切减少;TBK1与NLRC4存在相互作用,TBK1的N端与NLRC4的NACHT结构域相互作用;TBK1与NLRC4存在空间上的共定位;TBK1可以磷酸化NLRC4Ser533位点。S.T动物模型实验显示, 抑制TBK1活性可以显著提高小鼠的生存率;减低小鼠体内脏器中的细菌负荷量;降低血清以及腹水中的IL-1β,TNF-α;减少腹腔灌洗液的中性粒细胞的比例。结论:TBK1与NLRC4相互作用,磷酸化NLRC4S533位点,促进NLRC4炎症小体的激活。阐明了TBK1参与NLRC4炎症小体调节的作用机制,及其在NLRC4炎性小体相关疾病中的作用,为治疗相关疾病提供理论依据和新的潜在靶点。
    Available online:2024-04-29, DOI:
    摘要:
    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是最常见的神经退行性疾病。大量证据表明,遗传因素在AD的发病机制中起重要作用。2型髓系细胞触发受体(triggering receptor expressed on myeloid cells 2,TREM2)基因是新发现的AD易感基因之一。本文搜索近年来相关高质量文献,结合课题组前期成果,从1)TREM2基因变异与AD易感风险,2)TREM2的结构、配体及信号传导,3)TREM2与AD病理进程,4)靶向TREM2的AD疗法等四个方面,对TREM2在AD中的研究现状进行了全面综述,期望能为后续AD的遗传及发病机制研究和药物研发提供理论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4-04-29, DOI:
    摘要:
    小分子烷化剂替莫唑胺(TMZ)是胶质母细胞瘤(GBM)的一线治疗药物。然而,由于O6-甲基鸟嘌呤-DNA甲基转移酶(MGMT)和DNA修复途径激活等因素介导的TMZ耐药,很多患者难以从TMZ治疗中获益。本文将从多个角度综述TMZ耐药的详细分子机制,探讨缓解TMZ耐药以及增强TMZ疗效的新型治疗策略和潜在药物分子,希望为临床缓解胶质瘤患者的TMZ耐药问题提供参考。
    Available online:2024-04-24, DOI:
    摘要:
    目的:评估外周血miR-21/PARP-1在过敏性鼻炎(allergic rhinitis, AR)和过敏性鼻炎-哮喘综合症(combined allergic rhinitis and asthma syndrome, CARAS)中的诊断价值。 方法:收集44例CARAS患者、31例AR患者和42例健康对照的外周血,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外周血中miR-21的表达水平,采用ELISA法检测血浆中PARP-1蛋白水平。应用Pearson相关分析进行相关性分析。ROC曲线判断miR-21和PARP-1的诊断敏感性与特异性。 结果:AR和CARAS患者中miR-21的表达较对照组升高。CARAS患者中PARP-1的浓度较AR组和对照组下降。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miR-21在AR患者中与嗜酸性粒细胞相关,在CARAS患者中与FnNO相关;PARP-1在AR患者中与FEV1/FVC相关,在CARAS患者中与FEV1%pre及FEV1/FVC相关。ROC曲线分析显示,miR-21可作为AR和CARAS的诊断标志物,PARP-1可作为AR进展为CARAS的诊断标志物。 结论:AR和CARAS患者外周血miR-21/PARP-1存在差异表达,miR-21可作为AR和CARAS的诊断标志物,PARP-1可作为AR进展的生物标志物。这对寻求AR和CARAS的诊治靶点有十分重要的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4-1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3种术前炎症指标对未触及腹股沟淋巴结的pT1a期阴茎鳞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方法:收集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和泰兴市人民医院在2012年1月至2023年6月期间收治的103例pT1a期阴茎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患者术后病理有无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分为淋巴结转移组及非淋巴结转移组。比较两组间年龄、体质指数、高血压、糖尿病、肿瘤直径、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to-lymphocyte ratio,NLR)、血小板/淋巴细胞比值(platelet-to-lymphocyte ratio,PLR)、淋巴细胞/单核细胞比值(lymphocyte-to-monocyte ratio,LMR)及术后病理分级的差异。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筛选出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比较炎症指标对pT1a期阴茎癌患者发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价值以及在调整灵敏度为100%后各炎性指标对淋巴结转移的预测效能。结果:①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组24例(23.3%),非淋巴结转移组79例(76.7%),两组在NLR(P<0.001)、PLR(P=0.035)和LMR(P<0.001)方面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NLR(P=0.045)和LMR(P=0.021)是pT1a期阴茎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③ROC曲线分析结果显示,NLR、LMR和NLR+LMR的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33、0.816、0.835。NLR的最佳截断值为2.33/L,灵敏度为95.8%,特异度为68.4%;LMR的最佳截断值为3.80/L,灵敏度为79.2%,特异度为78.5%;NLR+LMR联合检测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74.7%;④当调整灵敏度为100%时,NLR和LMR对pT1a期阴茎癌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预测特异度为50.6%和2.5%,截断值为1.79/L和11.01/L。结论:NLR和LMR为pT1a期阴茎鳞癌发生腹股沟淋巴结转移的独立预测因素。NLR>2.33/L和LMR>3.80/L时提示患者淋巴结转移风险极大,推荐行淋巴结清扫手术,提高患者的生存率。
    Available online:2024-04-19,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 评价胸横肌平面-胸神经(transversus thoracic muscle plane - pectoral? nerves,TTP-PECS)阻滞用于减阿片类药物全麻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的安全性与可行性。方法: 选择ASA I或II级,年龄34~64岁,体重45~73 Kg,择期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的患者60例,随机分为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减阿片药物全麻组(TO组)和常规全身麻醉组(GA组),每组30例。观察并记录两组患者各时点SBP、DBP、HR;各时点安静及运动状态VAS评分;术后24小时40项恢复质量评分量表(Quality of Recovery-40, QoR‐40)评分;围术期不良反应的发生率。结果: 与T0比较,两组患者T1~T4时点SBP、DBP、HR均显著降低 (P<0.05),但两组之间各时点SBP、DBP、HR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TO组术后2h、6h、12h安静及运动状态下VAS评分均显著低于GA组(P<0.05);TO组术后24h QoR‐40量表总评分及情绪状态、身体舒适度、心理支持、疼痛各项评分均显著高于GA组(P<0.05);TO组患者诱导期咳嗽反射及术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显著低于GA组(P<0.05)。结论 胸横肌平面-胸神经阻滞联合羟考酮-丙泊酚减阿片药物全身麻醉可安全地用于乳腺癌改良根治术中,术后镇痛效果确切,降低术后恶心呕吐发生率,并能提高患者早期恢复质量。
    Available online:2024-04-19,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肝细胞肝癌(HCC)患者首次经动脉化疗栓塞术(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 方法: 选取2021年1月至2023年6月在我院首次接受TACE治疗的219例HCC患者。依据接收TACE治疗的时间先后顺序,按照7:3将患者分为训练集(154例)和验证集(65例)。依据TACE术后是否发生中重度腹痛将训练集分为中重度腹痛组(42例)和无中重度腹痛组(11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人口学及临床特征,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HCC患者首次TACE治疗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并构建预测模型。采用受试者工作特性(ROC)曲线法评估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对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的预测效能。 结果: 训练集154例患者中,42例(27.3%)HCC患者TACE术后出现中重度腹痛。Logistic回归显示,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P=0.001)、碘油使用量>10ml(P<0.001)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P=0.007)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独立危险因素。预警模型为2.199 × 肿瘤距肝包膜距离 + 2.252 × 碘油使用量 + 1.637 × 使用无水酒精- 3.829。模型在训练集和验证集中预测中重度腹痛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895和0.853。 结论: 肿瘤距肝包膜距离≤1 cm、碘油使用量>10ml和使用无水酒精栓塞是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发生中重度腹痛的危险因素。预测模型可为HCC患者首次TACE术后中重度腹痛管理提供依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4-19, DOI:
    摘要:
    伴随着人类疾病谱的改变,肥胖及其并发症已成为重要的健康危险因素。在正常生理状态下,骨骼肌中存在一定量的脂滴,这被称为肌间脂肪。然而,当机体肥胖时,脂滴的生成速率超过消耗,导致脂肪组织的存储能力超负荷,进而引发异位脂肪沉积。这种肌间脂肪的过度积累,会严重干扰骨骼肌的正常功能,并在肌少症、肥胖及糖尿病的发生和发展过程中发挥关键作用。尽管肌间脂肪浸润在肥胖及相关代谢性疾病中的重要性已得到广泛认可,但其具体的调控机制尚不明确。因此,探索新的策略和方法以改善肌间脂肪浸润的状况,不仅有助于我们更深入地理解这些疾病的发病机制,还可能为治疗上述疾病提供全新的视角和思路。本文的核心内容在于全面阐述肌间脂肪组织的生理功能,以及在病理状态下导致肌间脂肪浸润的机制。同时,对目前对肌间脂肪浸润干预手段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以期为治疗与肌间脂肪浸润相关的临床疾病提供潜在的治疗策略和方法。
    Available online:2024-04-19, DOI:
    摘要:
    分泌促肾上腺皮质激素(ACTH)的垂体腺瘤(垂体ACTH瘤)因过度分泌ACTH刺激双侧肾上腺皮质增生而引起高皮质醇血症,也称作库欣病(Cushing’s disease,CD),是内源性高皮质醇血症最常见的原因。垂体ACTH瘤可导致电解质紊乱,糖、脂代谢紊乱等一系列严重的临床症候群,累及全身多个脏器及系统。经蝶窦神经内镜手术是垂体ACTH瘤的一线治疗方法,可以得到较高的缓解率,但术后复发和持续状态仍然是垂体ACTH瘤治疗的一个未解决的问题。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在确定病变性质、预测其预后及药物治疗选择方面均有重要的价值。本文就垂体ACTH瘤病理评估的相关进展进行综述,包括新的免疫组化标志物和镜下特殊表现。
    Available online:2024-04-19, DOI:
    摘要:
    乳腺癌是目前世界范围内发病率最高的肿瘤,早发现、早诊断对于乳腺癌患者的治疗及预后具有重要意义。乳腺专用PET(dedicated breast PET, dbPET)是一种新兴的分子成像设备,近些年在临床实践中用于乳腺癌的检测和肿瘤生物学的评估。它具有比传统全身正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成像(positr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d tomography, PET/CT)更高的空间分辨率,可以识别乳房内放射性示踪剂摄取的详细形态学模式。迄今为止,国内外对于dbPET的综合性分析较少,本文将从dbPET在乳腺癌的筛查、诊断、摄取模式、新辅助化疗后评估及PET显像剂等方面进行综述,以便对dbPET有一个比较系统的了解。
    Available online:2024-04-10, DOI:
    摘要:
    比较呼气末二氧化碳分压(PETCO2)和经皮二氧化碳分压(PTCCO2)预测泌尿外科腹膜后腹腔镜手术患者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的准确性。选择全身麻醉下行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患者50例,于气腹前及气腹后30、60、90 min分别测定PaCO2、PETCO2、PTCCO2。计算PaCO2 - PETCO2和PaCO2 - PTCCO2的差值。对PaCO2与PETCO2、PaCO2与PTCCO2进行相关性和回归分析。采用Bland-Altman分析评价PaCO2与其他两个指标的一致性。PaCO2- PETCO2和PaCO2- PTCCO2的绝对差值分别为(13.20±4.43)mmHg和(4.35±2.56)mmHg (P < 0.0001)。PaCO2与PETCO2的相关系数为0.79 (r2 = 0.62, P < 0.0001),与PTCCO2的相关系数为0.91 (r2 = 0.83, P < 0.0001)。PaCO2与PETCO2的95%一致性界限为4.53 ~ 21.88 mmHg, PaCO2与PTCCO2的95%一致性界限为-3.18 ~ 10.48 mmHg。这些结果表明,在接受腹膜后腹腔镜泌尿外科手术的患者中,PTCCO2监测可提高评估PaCO2的准确性。
    Available online:2024-04-10, DOI:
    摘要:
    肺肉瘤样癌(pulmonary sarcomatoid carcinoma, PSC)是非小细胞肺癌的一种罕见类型,具有高度侵袭性和异质性,对传统放化疗不敏感,预后极差。免疫治疗作为肺癌治疗领域的里程碑式进展,为驱动基因阴性的肺肉瘤样癌患者提供治疗新方向,有望改善患者临床预后。基于此,本文对国内外有关肺肉瘤样癌免疫治疗最新研究进展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4-10,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三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及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 方法 将2020年8月至2023年8月我院收治的165例心肌梗死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根据左心室舒张末期容积指数增加率(△LVEDVI)将患者分为左心室重塑组(△LVEDVI >20%,74例)和无左心室重塑组(△LVEDVI ≤20%,91例)。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评价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的预测价值。通过逐步回归法筛选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影响因素。建立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风险预测模型并进行验证。 结果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且各指标联合检测预测价值更高。冠脉介入时间、心梗面积、CRP、MMP-9、VEGF-A、IMR、FFR和CFR均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校准曲线结果均显示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具有较好的准确性。 结论 心肌梗死患者心肌微循环特征对左心室重塑具有一定预测价值。冠脉介入时间、心梗面积、CRP、MMP-9、VEGF-A、IMR、FFR和CFR均为影响心肌梗死患者左心室重塑的独立危险因素。
    Available online:2024-04-10, DOI:
    摘要:
    目的 探究胆汁酸单体化合物胆酸(Cholic acid,CA)和去氧胆酸(Deoxycholic acid,DCA)的抗惊厥作用机制。方法 将周龄相同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空白组,模型组,阳性药组(丙戊酸钠,189 mg/kg),CA组(60 mg/kg),DCA组(60 mg/kg),每组9只,空白组及模型组为假给药,各给药组于造模前1 h预给药,连续给药16 d。采用45±0.5 ℃水浴建立惊厥大鼠模型,每隔1 d水浴一次,共计8次,观察记录模型组及各给药组大鼠惊厥发作时间,惊厥结束时间,对大鼠惊厥发作行为的严重程度进行评分。检测大鼠血清及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含量、海马组织中谷氨酸(Glutamic acid, Glu),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cid,GABA)含量,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海马神经元病理损伤。超高效液相色谱仪串联高分辨质谱技术对大鼠血清进行代谢组学分析。结果 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均显著延长大鼠惊厥潜伏期,显著降低惊厥持续时间(各组均P<0.001);阳性药和DCA组显著降低惊厥发作等级(P<0.001,P<0.01),CA组无显著性差异。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血清和海马组织中TNF-α,IL-6,IL-1β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海马组织中谷氨酸,γ-氨基丁酸含量均显著升高(P<0.001);与模型组相比,DCA组和阳性药组所产生效果较为接近,均能降低各项生化指标水平(P<0.001),而同模型组相比,CA组除对血清中TNF-α和海马组织IL-6的水平外,其他各项指标均能显著降低(P<0.01)。海马组织HE染色结果显示:与空白组相比,模型组大鼠海马组织中锥体细胞胞体紧缩,体积变小,染色加深,嗜碱性增强,胞质胞核分界不清。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得到明显改善。其中,DCA组大鼠海马神经元细胞形态与阳性药组相近。血清代谢组学分析结果显示:经过数据处理、文献及数据库比对,共鉴定出312个差异化合物。通过PCA及OPLS-DA分析,共筛选出9个差异化合物;代谢通路富集结果显示,CA和DCA的抗惊厥作用主要涉及柠檬酸循环、氨基酸代谢和丁酸代谢通路。结论 胆酸和去氧胆酸对热性惊厥大鼠在行为学和生化指标等方面均具有一定的改善作用,其作用机制可能与惊厥过程中的能量代谢、氨基酸代谢和丁酸等短链脂肪酸代谢有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4-10, DOI:
    摘要:
    目的:分析1985-2019年我国18个少数民族学生17岁身高生长长期变化趋势。方法: 提取七次中国学生体质与健康调研报告(除1991年)中蒙、回、维吾尔、壮、朝鲜、藏、苗、布依、侗、白、土家、哈尼、傣、傈僳、佤、纳西、土、羌18个少数民族学生身高均值进行研究。结果:34年间各少数民族男生17岁身高均值显著增长(P<0.05)。2019年18个少数民族17岁男生中,回族男生身高均值最高(173.09cm),苗族男生身高均值最低(162.66cm),每10年身高增长超过1cm的民族有侗、白(1.96cm/10年)、土家(1.95cm/10年)、羌(1.8cm/10年)、回(1.8cm/10年)、蒙(1.7cm/10年)、土(1.2cm/10年)、维吾尔(1.63cm/10年)、藏(1.61cm/10年)、布依(1.55cm/10年)、纳西(1.52cm/10年)、傣(1.35cm/10年)、傈僳(1.29cm/10年)、哈尼(1.25cm/10年)、壮(1.1cm/10年)、佤(1.06cm/10年),?每10年身高增长小于1cm的民族是苗(0.95cm/10年)。2019年, 18个少数民族17岁女生中,回族女生身高均值最高(161.71cm),布依族女生身高均值最低(151.63cm),每10年身高增长超过1cm的民族分别是土家(1.80cm/10年)、回(1.52cm/10年)、土(1.25cm/10年)、白(1.23cm/10年)、侗(1.18cm/10年)、朝鲜(1.12cm/10年)、羌(1.04cm/10年);土家(6.13cm)、回(5.17cm)、土(4.25cm)、白(4.19cm)等16个少数民族身高增长显著(P<0.05)。结论:我国少数民族男生均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大部分少数民族女生出现了较为明显的生长长期趋势,各民族男女生身高增长不平衡,证明我国不同地区、不同少数民族学生生长潜力得以发挥,对于身高增长较慢的民族需要给予更高的关注,而对于那些身高增长较快的民族也要预防其带来的负面效应。
    Available online:2024-04-03, DOI:
    摘要:
    脂氧素A4(lipoxin A4,LXA4)是花生四烯酸的产物之一,是内源性脂肪酸产生的天然促分解代谢分子,被誉为炎症因子的“刹车信号”,有强大的抗炎作用,但其代谢迅速,而LXA4类似物相对更稳定,也具有一定的抗炎效果。对抗炎症的明星细胞——巨噬细胞(macrophage),是我们天然免疫屏障的重要组分,和LXA4一样,在炎症的消退中有着不可替代的作用。LXA4及其类似物与巨噬细胞在抑制炎症反应的过程中有着千丝万缕的联系,本文就两者在炎症反应中的相互作用进行综述,为多种炎症相关疾病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4-03, DOI:
    摘要:
    肥胖由能量摄入过多及消耗减少所致,当摄入的能量超过脂肪组织的承受极限时,脂肪组织出现功能失调并引发一系列代谢相关改变。甲状腺是调控机体能量代谢的核心器官,对作为主要储能器官的脂肪组织具有重要的调节作用,其可通过直接与间接作用调节脂肪组织的糖脂代谢、线粒体功能及表型转化等,对肥胖及代谢综合征的发生发展有着不可或缺的影响。过去,人们对甲状腺与脂肪的研究多停留在甲状腺对脂肪组织的单方面影响,新近研究发现脂肪组织亦可通过脂毒性、分泌脂肪因子及促炎因子等途径,导致甲状腺结节、甲状腺功能异常等甲状腺疾病的发生。本文将叙述甲状腺与脂肪组织的相互作用以及肥胖与甲状腺相关疾病发生发展中的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4-03, DOI:
    摘要:
    腺嘌呤核苷酸转位酶(adenine nucleotide translocase,ANT)对于线粒体完整性和生物能量代谢至关重要。ANT有四种异构体(ANT1-4),生理情况下ANT主要参与膜两侧的腺嘌呤核苷二磷酸/腺嘌呤核苷三磷(adenosine diphosphate/ adenosine triphosphate ADP/ATP)交换,可能是构成线粒体渗透性转运孔(mitochondrial permeability transition pore mPTP)的主要成分,并参与细胞凋亡和质子泄露过程。ANT损伤引起线粒体功能障碍,在代谢性疾病、心肌病及肿瘤发生进展中有着重要的病理意义,本综述总结了近几年有关ANT的研究进展和知识,旨在为疾病中针对ANT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4-03, DOI:
    摘要:
    妇科恶性肿瘤包括宫颈癌、卵巢癌、子宫内膜癌等,具有高度的异质性,一旦进入晚期,预后往往不良。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出现和发展为在单个细胞水平上探究肿瘤发生发展的机制、鉴定稀有细胞、绘制细胞谱系、指导肿瘤靶向精准治疗和预测患者预后等提供了更好的平台。本文就单细胞测序技术的兴起与发展及其在妇科恶性肿瘤研究中的应用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4-03, DOI:
    摘要:
    目的 分析牛磺鹅去氧胆酸(taurochenodeoxycholicacid,TCDCA)对肠道炎症的疗效,为肠道急慢性炎症的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 体内外实验分组均为空白组、LPS组、LPS+TCDCA组。体外实验中首先应用MTT法筛选TCDCA的适宜工作浓度,随后LPS组给予巨噬细胞LPS刺激,LPS+TCDCA组先后给予LPS与TCDCA刺激,RT-qPCR和Western blot检查炎症相关mRNA和蛋白的表达。体内实验中,LPS组通过兔耳缘静脉注射LPS溶液,LPS+TCDCA组同上处理后通过饮水喂食TCDCA溶液。实验取材后通过HE染色、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评估样本的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 体外实验结果显示:与LPS组相比,LPS+TCDCA组巨噬细胞中促炎指标表达量显著降低,抗炎指标表达量升高。体内实验中,HE染色结果显示肠道组织炎症缓解,过碘酸-雪夫染色和阿尔新蓝-核固红染色结果显示LPS+TCDCA组杯状细胞数量和酸性、中性黏蛋白分泌量均较LPS组有所上升。结论:牛磺鹅去氧胆酸(TCDCA)可通过降低炎症因子的表达缓解肠道组织炎症,减轻LPS造成的肠道炎症损伤。
    Available online:2024-03-28,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正常孕前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孕妇不同BMI范围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收集南京市妇幼保健院2022年5月—2023年5月孕前正常BMI的GDM孕妇2319例,按照孕前BMI分为A组(18.5≤BMI<20 kg/m2,581例)、B组(20≤BMI<22 kg/m2,922例)与C组(22≤BMI<24 kg/m2,816例)。拟合Logistic回归模型,对不同孕前BMI与妊娠结局的相关性进行分析评价。结果:3组GDM患者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和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增加;发生胎盘早剥、新生儿低血糖症的风险随孕前BMI的升高而降低。结论:在正常BMI人群中,GDM女性孕前较高或较低的BMI水平是发生GDM A2级、子痫前期、巨大儿、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胎盘早剥和新生儿低血糖症的独立危险因素。早期体重管理可能是预防GDM孕妇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的不容忽视的关键措施之一。
    Available online:2024-03-27, DOI:
    摘要:
    生物体的生命活动受蛋白质的控制和调节,而绝大部分蛋白质都是通过与其他蛋白互作发挥作用。本文系统总结基于生物化学与分子生物学、生物物理学以及生物信息学等原理检测蛋白蛋白相互作用研究方法,并对这些方法的特点进行了系统性评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3-27, DOI:
    摘要:
    [摘要] 目的:探究S100A9基因敲除(S100A9-/-)对小鼠狼疮性肾炎(lupus nephritis, LN)的影响,阐明S100A9在LN中的作用。方法:6-8周龄雌性野生型及S100A9-/-C57BL/6(B6)小鼠各10只;5只野生型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姥鲛烷;另外5只野生型B6和5只S100A9-/-B6小鼠一次性腹腔注射0.5 mL生理盐水。6个月后处死小鼠;ELISA法检测血清中抗双链DNA(ds-DNA)抗体;测定血清肌酐、血清尿素氮、尿蛋白;留取肾组织进行HE染色,观察肾脏病理。结果:与野生型B6小鼠相比,S100A9-/-B6小鼠体重、脾脏重量、肾脏结构、血清肌酐等没有明显差别;与对照的B6小鼠相比,pristane诱导的B6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IgG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肾小球体积增大,肾小管上皮存在水肿、管腔狭窄);与对照S100A9-/-小鼠相比,pristane诱导的S100A9-/-小鼠脾脏重量、脾脏长度、血清肌酐、尿素氮、尿蛋白、抗ds-DNA抗体均明显增加,肾脏出现狼疮样改变。但是,与pristane诱导的B6小鼠相比,pristane诱导的S100A9-/-小鼠的狼疮样症状及以上血清学和尿液中SLE指标改变均明显减轻。结论:pristane可以使B6小鼠和S100A9-/-小鼠出现狼疮病变,但S100A9基因敲除后的小鼠病变程度较轻,提示该基因对狼疮小鼠的发病有促进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3-27, DOI:
    摘要:
    目的 探讨四叶式肺动脉瓣畸形的临床特征、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 回顾1例四叶式肺动脉瓣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治过程,结合国内外相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 患者术前检查示心房颤动;二尖瓣钙化、狭窄伴关闭不全;主肺动脉扩张,肺动脉瓣关闭不全;三尖瓣关闭不全。完善检查后同期行二尖瓣置换、肺动脉瓣置换、三尖瓣成型及房颤消融术。术中发现肺动脉瓣呈四叶式。术后复查二维超声心动图各瓣膜未见明显狭窄及反流。随访1年心功能无恶化。结论 四叶式瓣肺动脉瓣畸形是一种罕见的先天性心脏结构异常,后期易继发瓣膜及大血管病变。开胸瓣膜置换术仍是目前主流的治疗方法。行自体肺动脉瓣移植术时应仔细评估肺动脉瓣情况及是否存在畸形。
    Available online:2024-03-27, DOI:
    摘要:
    目的:利用辅酶Q生物合成蛋白4同系物(Coenzyme Q biosynthesis protein 4 homologS, Coq4)基因敲除小鼠阐明Coq4在哺乳动物中的生理功能。方法:建立Coq4基因全身杂合及纯合敲除小鼠模型,利用基因组PCR鉴定小鼠基因型。观察并记录野生型、杂合和纯合敲除小鼠表型和生长繁育情况;通过组织解剖和组织学分析,观察野生型和敲除小鼠的胚胎和胎盘组织的形态结构;通过组织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小鼠的胚层分化。结果:Coq4敲除小鼠在E10.5天死亡,于E7.5天出现原肠胚形成障碍。组织形态分析显示,与野生型相比Coq4全敲小鼠胚胎发育严重迟缓,胎盘结构明显异常。免疫荧光染色分析发现,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减弱。结论:1. Coq4为小鼠胚胎发育所必需;2. Coq4敲除小鼠胎盘和原肠胚形成障碍,滋养层细胞侵袭能力减弱。
    Available online:2024-03-27, DOI:
    摘要:
    胰腺癌是严重危害人类健康的消化道恶性肿瘤,预后差,生存率低。目前临床治疗的药物主要是吉西他滨,但随着其耐药性的出现,疗效显著降低。肿瘤代谢重编程是肿瘤细胞为满足能量和生物原料的需求,出现了代谢途径调整和改变的现象。有氧糖酵解异常增强是胰腺癌细胞糖代谢重编程的特征之一,在葡萄糖转运体蛋白和糖酵解关键酶的作用下,通过不同的信号通路,调控化疗耐药。本文对胰腺癌耐药和葡萄糖代谢重编程之间的相关性进行探讨,总结分析其调控机制及信号通路,并归纳靶向肿瘤细胞有氧糖酵解代谢通路的临床前试验和药物开发情况。
    Available online:2024-03-21, DOI:
    摘要:
    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 COPD)是以不完全可逆的气流受限为特征的慢性气道炎症性疾病,是全球第三位死亡原因。COPD的发病机制比较复杂,确切的机制仍然不清楚。细胞外囊泡(extracellular vesicles, EVs),包括外泌体、微泡(microvesicles, MVs)和凋亡小体(apoptotic bodies, ABs),携带细胞来源相关的多种蛋白质、脂类、DNA、mRNA、miRNA等,参与细胞间通讯、细胞迁移、血管新生和免疫调节等过程。近年来,EVs在肺部疾病中的作用引起了极大关注。本文就近年来涉及EVs与COPD的相关研究作一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3-19, DOI:
    摘要:
    目的 在丹阳社区人群中探讨颈动脉内中膜厚度(Carotid intima-media thickness, cIMT)与亚临床左心室功能的关系。方法 研究对象为2021年在江苏省丹阳市车站社区招募的受试者。使用GE Vivid E90超声仪测量分析cIMT;二维斑点追踪技术采集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 GLS)作为评估亚临床收缩功能的指标,二尖瓣口血流频谱和组织多普勒成像采集e’和E/e’比值作为评估亚临床舒张功能的指标。 结果 研究共计纳入561例参与者,平均年龄58.2±11.7岁,其中女性339例(60.4%)。首先使用三分位法将cIMT作为分类变量分析,在单因素分析中,除了左心室射血分数外,GLS(20.5%,20.2%和19.8%),E/A比值(1.13,0.92和0.79)和e’(10.0,8.6和7.6 cm/s)均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而E/e’比值(7.5,8.2和8.9)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增加(均Ptrend ≤ 0.002)。然而,进一步进行多因素校正分析后,只有GLS仍随着cIMT三分位数从低到高下降(P < 0.05)。我们进一步将cIMT自然对数转换后进行连续变量分析,结果与分类变量分析类似,仅有GLS与cIMT显著负相关(r = -0.09; P = 0.04);并且在回归分析中也发现了类似的结果(β = -1.12; P = 0.04)。 结论 在江苏丹阳社区人群中,cIMT增厚与GLS减低独立相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3-05, DOI:
    摘要:
    目的:探讨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与血管内皮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22年02月至2023年04月分别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等3家不同医院睡眠医学中心的131例中重度OSA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在行多导睡眠图(Polysomnography,PSG)监测时同步行连续无创血压监测。计算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以低氧事件发生时的收缩压最高值与最低值的差值作为血压波动的幅度(△BP);以睡眠状态下每小时△BP≥10 mmHg的次数/氧减指数反映低氧事件诱发血压波动百分比。使用血流介导的内皮依赖性血管舒张功能(Flow-Mediated Dilation,FMD)来反映血管内皮功能,并根据FMD值分为:内皮功能正常组(70例)及内皮功能障碍组(61例)。分析比较两组血压变异性相关指标,探讨血压变异性的相关因素。结果:两组患者年龄、性别、体质指数、疾病严重程度等无明显差异。内皮功能障碍组的夜间收缩压峰值及舒张压峰值、△BP、血压波动百分比及内皮素-1均显著高于内皮功能正常组[(152.0±7.2)比(148.1±8.8) mmHg;(89.8±5.7)比(87.5±6.6) mmHg;(15.3±2.9)比(13.3±2.7) mmHg;(63.5±14.3)比(44.8±10.7) %;(50.7±7.0)比(47.8±8.5) ng/L,均P<0.05]。在矫正年龄等基线资料后,回归方程显示夜间收缩压峰值,血压波动百分比及血压波动幅度均与FMD显著相关(均P<0.05)。结论:对于中重度OSA患者,夜间低氧事件诱发的血压变异性增高与血管内皮功能障碍密切相关
    Available online:2024-03-05, DOI:
    摘要:
    外泌体微小核糖核酸(microRNAs, miRNAs)是由外泌体介导分泌的一类非编码单链RNA,通过抑制信使RNA的翻译在转录后改变蛋白质表达。糖尿病时,基因编码区发生的改变会导致miRNAs表达的变化,这些变化诱导诸如氧化应激、线粒体功能障碍、心肌细胞凋亡与焦亡、血管重塑、纤维化等一系列病理生理改变,进而参与糖尿病性心脏病的发生发展。本文就外泌体miRNAs的特性,并对其在糖尿病性心脏病中的作用及治疗潜力进行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对比解剖系膜法和传统方法在胸腔镜食管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中的效果,并发症及愈合。方法 收集2017年1月至2018年6月在我院行胸腹腔镜联合食管癌根治术(Mckeown术式)手术患者168例,其中运用解剖系膜法行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100例,运用传统手术方法68例,对比两种淋巴结清扫方法手术资料、围手术期并发症等,COX回归分析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是否为影响食管癌患者无病生存期(Disease-free survival,DFS)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 两组患者手术时间(191.5±19.6 : 197.2±16.7分钟)、平均住院时间(12.5±2.4 : 12.1±2.1天)、术中出血量(138.8±52.4 : 132.7±43.3 ml)等无明显差异,改良组左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数量较传统方式明显增多(2.57±0.98 : 2.93±1.19, P=0.036),而喉返神经损伤比例明显降低(13% : 2% P=0.010)。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提示:左侧喉返神经链淋巴结清扫方式,TNM分期,肿瘤分化程度(P=0.012,0.037,0.045)是影响食管癌生存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 运用解剖系膜法清扫左喉返神经链旁淋巴结可明显降低食管癌手术后并发症,可有效提高食管癌术后无病生存率,解剖系膜法在左喉返神经链旁淋巴结清扫中具有较大应用价值。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支气管哮喘是常见的呼吸道疾病,发病机制尚未完全阐明。气道重塑作为哮喘的关键特征之一,在哮喘早期即可发生。气道平滑肌细胞是哮喘气道重塑的关键靶细胞,其表型从正常收缩型向增殖/合成型转化是气道重塑的重要特征之一。气道平滑肌具有可塑性,其表型可受多种因素调节,自噬作为真核细胞生物的一种防御性的保守生物过程,近年来被证实可通过调节气道平滑肌细胞的表型参与气道重塑。本文针对哮喘中自噬对气道平滑肌细胞表型的调控机制进行综述,以期对未来研究有所启发。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纤维化疾病由于其广泛性和复杂性带来了重大临床挑战,探究纤维化的发生机制并寻求更有效的治疗方法势在必行。脂肪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adipose-derived stem cells,ADSCs)是适用于再生医学的理想干细胞,可作为许多疾病的替代治疗方案。近年来研究表明,ADSCs有显著的抗纤维化潜力。本文就ADSCs抗组织纤维化过程中涉及的上皮-间充质转变、成纤维细胞活化、抗炎及免疫调节等潜在干预靶点进行综述,旨在为防治纤维化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间质性肺病(interstitial lung disease, ILD)患者肺癌发生率高,合并ILD的肺癌患者生存期短、死亡率高、治疗难度大。ILD及肺癌有共同的危险因素及相似的发病机制。肺癌治疗常可引起ILD及ILD急性加重。一些靶向两者相似发病机制的药物在肺癌合并ILD的治疗中展现出良好疗效。本文就ILD合并肺癌的发病机制、治疗风险及治疗进展进行综述,以期提高临床医师对该病的诊治水平。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慢性粒单核细胞白血病(chronic myelomonocytic leukemia, CMML)是一类以外周血单核细胞增多及骨髓异常增生为特征的克隆性造血干细胞疾病。CMML患者常合并自身免疫性疾病(autoimmune diseases, AIDs),AID与CMML合并发生的机制尚不明确,给此类患者治疗的选择带来了一定的挑战。已有研究提示合并AIDs对CMML患者的预后及治疗具有重要意义,本文就CMML患者中合并AIDs的类型、可能发病机制、预后及相关治疗进展进行文献复习及综述。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代谢再编程是肿瘤细胞的一个重要特征。肿瘤细胞通过重新编程代谢途径来满足快速增殖所需要的能量、材料和氧化还原力,葡萄糖代谢、谷氨酰胺代谢、脂质代谢、单碳代谢是肿瘤的重要代谢途径,靶向代谢途径可以有效抑制肿瘤生长。本综述总结了肺癌中葡萄糖、脂肪、氨基酸、核苷酸等代谢的异常变化,以及相关临床药物研究最新探索,旨在为肺癌的预防、早期诊断以及临床治疗用药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脑膜作为包绕中枢神经系统(central nervous system, CNS)的四层膜状结构,含有大量免疫细胞,是进入中枢神经系统的重要屏障和通道,但是其具体的免疫机制尚不明确。近年来,脑膜淋巴管的发现揭示了脑膜对于清除大脑代谢物、参与免疫监视与免疫反应等功能的作用。本文主要就脑膜免疫相关的研究进展以及脑膜免疫对相关疾病的影响进行综述,同时对脑膜免疫的未来研究方向提出展望。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回顾前交叉韧带重建术后正常移植物不同时期信号特点及并发症的磁共振影像学表现。方法:对299例因前交叉韧带重建复查而行磁共振检查的患者的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根据移植物并发症在磁共振上的不同表现进行分类,描述其在T1和T2上的信号表现,并与其临床症状相结合。结果:在299例患者中,可以观察到不同时期移植物T2上的高信号,其中在术后4-6个月信号最高,之后逐渐降低。有66人(22.10%)出现了移植后的并发症,其中有5人(1.67%)胫骨隧道前移,有1人(0.33%)的胫骨隧道位置稍偏后。有16人(5.35%)出现了Cyclops,10人(3.34%)发生了移植物的再次断裂,有1人(0.33%)出现了术后的感染。有33人(11.04%)在术后不同时间内出现移植物隧道内的囊性灶,其中单纯发生在股骨隧道者3人,单纯发生在胫骨隧道者27人,胫骨及股骨隧道都存在者2人(其中一人为双束重建)。胫股隧道内的囊性信号最早发生于术后的5个月。有1人于术后3年的T2WI上发现了股骨段的少许囊性灶,但在再次间隔一年后的MRI复查中发现股骨段囊性灶未见明显显示。在胫骨隧道前移的患者中有2人同时出现了移植物的再次断裂和Cyclops。结论:磁共振作为行前交叉韧带重建后患者术后复查的一种主要方式而一直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它能清晰的反映出移植物在不同阶段的变化,并评估移植物隧道位置是否恰当、是否出现关节内的纤维化、移植物是否发生再次断裂的不良事件、隧道内是否出现囊性灶以及术后是否发生了感染,起到早发现早提示的作用,以便于临床医生早期采取干预措施,提高患者的术后生活质量。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多序列MRI手工影像组学(hand-crafted radiomic,HCR)和深度迁移学习(deep transfer learning,DTL)特征的机器学习模型在术前预测脑胶质瘤分级的效能。方法:选取BraTS2019数据集中332例患者的影像数据[高级别胶质瘤(high-grade glioma,HGG):258例,低级别胶质瘤(low-grade glioma,LGG):74例],随机抽取30例HGG和8例LGG作为测试数据,其余294例作为训练集和验证集。从T1、T2 、T1c和Flair序列中提取病灶的HCR特征和DTL特征,并筛选出影响力前十的特征子集,基于HCR特征、DTL特征和两者组合的深度学习影像组学(deep learning radiomics,DLR)特征,分别建立7种的机器学习(machine learning,ML)模型,评估模型的预测效能。选择最佳模型后,使用SHAP法来对模型特征重要性进行量化及归因分析。结果:基于HCR和DTL组合的DLR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预测效能最高,当使用支持向量机的递归特征消除(SVM-recursive feature elimination,SVM-RFE)筛选特征后,使用T2+T1c+Flair序列组合的支持向量机(support vector machine,SVM)分类器的预测模型效果最佳。在验证集上,AUC达到0.996,约登指数(youden index,YI)、准确度(accuracy,ACC)、灵敏度(sensitivity,SEN)和特异性(specificity,SPE)分别为 0.920,0.976,0.988和0.932,在测试集上同样具有较高的分级预测效能。SHAP特征权重分析显示Flair序列的特征贡献较大,其次为T2及T1c序列,HCR和DTL特征均有重要贡献。结论:基于多序列MRI的DLR特征构建的机器学习模型可有效预测脑胶质瘤的肿瘤分级,其中经过SVM-RFE筛选后的T2+T1c+Flair序列组合的SVM分类器模型效能最佳。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研究迷迭香酸(rosmarinic acid,RA)和锌(zinc,Zn)离子络合后的结构、抗氧化性、抗菌性和生物相容性。方法:利用扫描电子显微镜、红外和紫外-可见光谱分析迷迭香酸锌(II)配合物的结构。通过细胞增殖实验比较迷迭香酸和迷迭香酸锌(II)配合物对成骨细胞增殖活性影响,通过铁离子还原抗氧化能力实验和2,2-联氮双(3-乙基苯并噻唑啉-6-磺酸)二铵盐(2,2'-azinobis (3-ethylbenzothiazoline-6-sulfonic acid) ammonium salt)自由基(ABTS+)清除实验分析两者的抗氧化性,最小抑菌浓度(MIC)法比较两者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抑制活性。结果:成功合成了迷迭香酸-锌(II)配合物(RA-Zn)。到第五天,RA-Zn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优于RA(P<0.05),200μmol/L RA-Zn比RA清除ABTS+阳离子自由基和还原Fe3+水平更高(P<0.05)。高于400μmol/L的RA抑制金黄色葡萄球菌活性(P<0.05),而RA-Zn从浓度25μmol/L开始,抑菌活性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迷迭香酸和锌离子络合后抗氧化性和抗菌性增强,具有促进成骨细胞增殖作用。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纳米药物是肿瘤治疗的有效方式,但传统的纳米药物系统存在稳定性差、血液循环时间短和免疫原性等问题,因此拥有良好稳定性和非特异性蛋白质抗性的纳米载体在药物递送过程中具有重要意义。方法:为了克服传统纳米载体的局限性,本文通过开环聚合和Michael加成后聚合修饰设计并合成一种可生物降解的羧酸甜菜碱型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共聚物(PAC(TCB)),采用溶剂交换法制备得到尺寸为160 nm的胶束。结果:细胞摄取和毒性实验结果表明,PAC(TCB)胶束具有肿瘤细胞摄取效率高、生物相容性好的优点;溶血和体内血液循环实验结果显示,PAC(TCB)胶束具有低免疫原性和长循环特性,且多次注射后不会产生抗体效应。结论:综上,可生物降解的两性离子功能化聚碳酸酯作为纳米载体在体内药物递送领域具巨大潜力。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评估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的有效性,并检测早期斑块中免疫清除相关蛋白的表达。方法:采用20只新西兰大白兔,随机分为假手术组,经典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假手术组予普通饮食,麻醉、切皮、分离股动脉加缝合,但不行球囊损伤。手术组予高脂饮食1周后,行腹主动脉球囊损伤术,其中经典手术组单向拉动球囊3次,改良手术组反复前后拉动球囊30~40次,术后继续高脂饮食4周。术后4周采用血管内超声检查腹主动脉内膜斑块情况,取腹主动脉损伤段行苏木素-伊红(hematoxylin-eosin,HE)染色和免疫组化检测。结果:术后4周,各组体重增加无显著差异。血管内超声显示改良手术组斑块增生显著,管腔狭窄。HE染色显示经典手术组和改良手术组均有不同程度的内膜增生,造模成功率均为100%。与经典手术组相比,改良手术组最大内膜厚度(481.5 ± 81.94μm vs. 174.69 ± 53.76μm,P < 0.05)、平均内膜厚度(262.63 ± 53.04μm vs. 77.49 ± 18.02μm,P < 0.05)、内膜中膜面积比(1.57 ± 0.30 vs. 0.39 ± 0.14,P < 0.05)和血管狭窄比例(52.13 ± 11.31% vs. 19.04 ± 5.90%,P < 0.05)均显著增加,免疫组化提示改良手术组较经典手术组巨噬细胞浸润更为显著。相较于假手术组,改良手术组增生内膜中抗吞噬蛋白CD47表达更为显著。结论:改良球囊损伤联合高脂饮食建立兔腹主动脉粥样硬化模型方法进一步加速了斑块进展,造模更稳定,可靠性更高,且在早期斑块中即可观察到显著的坏死细胞清除缺陷。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研究神经肽Y(Neuropeptide Y, NPY)/Y1受体信号转导在心肌细胞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C57BL/6J小鼠皮下异丙肾上腺素(Isoprenaline, ISO)构建心肌损伤模型,采用腹腔注射Y1受体特异性拮抗剂BIBO3304干预。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生理盐水)、ISO组(20 mg/kg/day ISO)、BIBO3304+ISO组(0.1 mg/kg/day BIBO3304+20 mg/kg/day ISO)、BIBO3304组(0.1 mg/kg/day BIBO3304),每组10只,连续给药14天。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小鼠心肌组织中NPY表达。HE染色和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小鼠心肌纤维结构变化和纤维化程度;定量PCR检测小鼠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 mRNA表达。采用Y1受体特异性激活剂[Leu31,Pro34]-NPY刺激H9C2细胞,检测心肌肥大基因ANP、β-MHC mRNA表达;CCK8检测心肌细胞活力。Western blot检测各组小鼠心肌组织和H9C2细胞active β-catenin、p-GSK3β、t-GSK3β蛋白表达。免疫荧光染色检测心肌细胞β-catenin入核情况。利用β-catenin特异性抑制剂ICG001处理细胞,检测[Leu31, 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心肌组织NPY mRNA和蛋白表达均显著增加(p<0.05),心肌纤维排列紊乱,心肌纤维化程度高,心肌肥大基因表达增加。与ISO组对比,BIBO3304+ISO组小鼠心肌损伤和纤维化得到有效缓解,心肌肥大基因表达下降(p<0.01)。与对照组相比,[Leu31,Pro34]-NPY增加H9C2细胞ANP、β-MHC mRNA表达、降低心肌细胞活力(p<0.01)。与对照组相比,ISO组小鼠心肌组织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明显上调,p-GSK3β/t-GSK3β增加;与ISO组相比,BIBO3304+ISO组心肌组织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降低(p<0.05)。与对照组相比,[Leu31,Pro34]-NPY显著增加心肌细胞active β-catenin、p-GSK3β表达(p<0.05)。与对照组相比,[Leu31, Pro34]-NPY促进细胞核β-catenin积累;与[Leu31, Pro34]-NPY组相比,BIBO3304抑制细胞核β-catenin表达。与[Leu31, Pro34]-NPY组相比,ICG001显著缓解[Leu31, Pro34]-NPY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和细胞活力下降(p<0.01)。结论:NPY通过Y1受体转导激活β-catenin信号通路介导心肌细胞损伤和心肌纤维化。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分析CCR8在卵巢癌肿瘤浸润性Treg中的表达,探讨CCR8对于Treg分化的作用。方法:构建C57BL/6小鼠卵巢癌细胞ID8荷瘤模型;流式细胞术检测小鼠肿瘤组织、脾脏和外周血中Treg上CCR8的表达比例,CCR8+Treg上PD-1、CTLA-4、ICOS、LAG-3的表达;流式细胞术检测CCR8变构抑制剂AZ084加入前后对于C57BL/6小鼠脾脏中Naive CD4+T细胞向Treg分化的比例的变化。结果:卵巢癌荷瘤小鼠的肿瘤中CCR8在Treg上的表达相较于脾脏、外周血中有显著增高;相较于CCR8-Treg, CCR8+Treg上免疫检查点表达也更高;AZ084有效抑制小鼠脾脏中Naive CD4+T细胞向Treg的分化。结论:CCR8+Treg在肿瘤浸润性Treg中占主要比例, CCR8作为卵巢癌浸润性Treg的主要标志物,变构CCR8蛋白可以抑制Treg的分化比例。提示靶向消除CCR8+Treg可以为改善卵巢癌微环境的免疫抑制状态提供新思路。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的丹酚酸B(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治疗糖尿病创面的体内生物相容性及疗效。 方法:按照SAB占海藻酸钠与明胶总重的百分比(wt%)制成0、0.5、1.0、1.5 wt%的生物墨水,采用生物3D打印技术制备不同规格的皮肤支架。扫描电镜观察微观结构,高效液相色谱测定SAB体外累积释放药物浓度。皮肤支架用于治疗2型糖尿病大鼠创面,于第7d、14d观察创面愈合、渗出情况,同时取创面组织进行HE、Masson、活性氧(ROS)染色,并检测超氧化物歧化酶(SOD)、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SH-PX)、过氧化氢酶(CAT)及丙二醛(MDA)水平。 结果:五组皮肤支架均呈网孔状立体结构,孔隙分布均匀。药物累积释放量随时间延长逐渐增加。大体观察:各组创面均愈合良好,1.0%SAB组创面修复优于其他各组。第7d及14d时,1.0%SAB组ROS水平均低于其他各组(P<0.05);第7d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均高于其他各组(P<0.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第14d时,1.0%SAB组SOD、GSH-PX及CAT水平高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及0%SAB组(P<0.005),MDA水平低于空白对照组、凡士林纱布组(P<0.05)。HE染色:各组创面皮肤均修复较好,1.0%SAB组新生组织较多。Masson染色:第7d及14d时,0.5、1.0、1.5%SAB组创面胶原蛋白沉积多于其他各组(P<0.05)。 结论:1.0%SAB-海藻酸钠-明胶皮肤支架不但可以抑制ROS的产生,并上调各种抗氧化酶的表达,从而抑制创面组织内氧化应激反应,还可以促进胶原的沉积,最终促进糖尿病溃疡创面的修复。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在下腰痛人群中对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应用价值。方法:前瞻性收集2022年1月至2023年8月因下腰痛行腰椎MRI检查的60例患者的影像及临床资料。研究组依据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序列的脂像和水像把整条棘间韧带分为A型、B型、C型、D型和混合型。混合型包括B-C、D-B、D-B-C、D-C四个亚型。对照组采用矢状位T1WI/T2WI序列把棘间韧带中间部分分为A型、B型、C型和D型。比较两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的差异。结果:两组分型方法结果的一致性分别为:研究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0.852-0.916]和观察者间[0.747-0.753],对照组kappa系数:观察者内部[0.801-0.823]和观察者间[0.689-0.703]。两组相匹配的122条棘间韧带中各型发生率存在统计学差异,其中研究组C型的发生率为54.1%,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新增的混合型在研究组中发生率为46.7%,以B-C型和D-C型多见。结论:基于磁共振冠状位T2-weighted Dixon成像的棘间韧带退变分型方法可靠且可重复,提高了棘间韧带的可识别率和C型的检出率,还可进一步区分混合型和亚型。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卵泡液是卵泡细胞生长发育的内环境,其中成分的变化与卵泡细胞的功能状态息息相关。近年来,人们发现在许多生物体液中都存在一种直径约为30-150nm的双层膜囊泡结构——外泌体(exosome),并揭示了它在众多生理病理过程中的媒介作用。研究者亦在卵泡液中鉴定出了外泌体成分,并发现它与卵泡细胞的生长发育有着密切的联系,并间接影响了卵母细胞状态,这对辅助生殖过程中部分评估卵母细胞质量有着重要意义。
    Available online:2024-02-27, DOI:
    摘要:
    目的:探讨伴FMS样酪氨酸激酶3受体(FMS like tyrosine kinase 3 receptor,FLT3)突变的初诊急性髓系白血病(acute myeloid leukemia,AML)患者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表达水平及其与血细胞计数、突变类型之间的相关性。方法:168例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纳入研究,进一步对FLT3突变类型进行分类,收集患者的治疗前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细胞因子数据及血细胞计数,分析其之间的相关性。结果: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与健康对照组相比,治疗前外周血CD4、IL-6、IL-10表达水平升高,CD8、CD16+CD56、IL-2、TNF、IFN-γ表达水平下降。按白细胞计数分组,CD3、CD4、CD8、CD19、IL-4、IL-10在组间分布具有差异性(P=0.0385、P=0.0235、P=0.0338、P=0.0084、P=0.0478、P=0.0241);按血小板计数分组,CD19、CD16+CD56在组间分布具有差异性(P=0.0298、P=0.0453)。按FLT3类型进行分组,分为FLT3-ITD+、FLT3-TKD+、FLT3-(ITD++TKD+)和FLT3-(ITD-+TKD-),CD3、CD8、CD19、IL-10、TNF在四组间分布具有差异性(P=0.0460、P=0.0484、P=0.0412、P=0.0415、P=0.0126)。结论:伴FLT3突变的AML患者,其淋巴细胞亚群及细胞因子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具有差异性;血细胞计数及FLT3突变类型对其表达水平,可能具有一定的影响。
    Available online:2024-02-26, DOI:
    摘要:
    目的:联合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 2D-STI)和实时三维超声心动图(real-time three-dimensional echocardiography, RT-3DE)评估肥胖对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影响。方法:根据体质量分数(body mass index, BMI),将2022年4月至2023年7月在南京市江宁医院确诊的132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及114例血压正常对照组分为六个亚组。利用2D-STI 联合RT-3DE技术获得左房纵向应变及机械功能指数,比较各组间左房功能差异。结果:与相同BMI分类的对照组相比,高血压组左房储备期应变(left artial strain in the reservoir phase,LASr)、左房导管期应变(left artial strain in the ductal phase ,LAScd)均下降(P<0.05);随肥胖进展,正常血压对照组与高血压组LASr、LAScd、左房总排空分数(left atrial total ejection fraction,LAEFt)、左房被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postive ejection fraction,LAEFp)、左房主动排空分数(left atrial active ejection fraction,LAEFa)均降低(P<0.05),而左房收缩期应变(left artial strain in the contraction phase,LASct)无明显差异(P>0.05)。多元线性回归显示BMI与高血压组LASr、LAScd、LAEFt、LAEFp、LAEFa均呈独立负相关(P<0.05),而收缩压与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均无明显相关(P>0.05)。结论:高血压与肥胖均可引起左房功能受损,肥胖会加重高血压患者左房功能损伤。
    Available online:2024-02-26, DOI:
    摘要:
    目的:抗神经节苷脂抗体(Antiganglioside antibodies,AGAs)在吉兰-巴雷综合征(Guillain–Barré syndrome,GBS)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本研究旨在探讨GBS患者抗甲状腺抗体与AGAs之间的关联。方法:我们选取了2018年7月至2023年2月南京鼓楼医院收治的同时检测了抗甲状腺抗体和AGAs水平的60例GBS患者,根据抗甲状腺抗体结果将患者分为正常组和异常组,比较两组患者的临床特征、甲状腺功能以及AGAs比例。结果:与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异常组中GBS患者出现明显升高的抗神经节苷酯GM1抗体(p<0.05)和GM2抗体(p<0.05),并伴有更严重的临床症状(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对于GBS患者而言,存在抗甲状腺抗体异常(OR=5.184, 95%CI [1.377,19.518],p=0.015)以及游离甲状腺素(FT4)水平升高 (OR=1.266, 95%CI [1.009,1.588],p=0.030),是导致抗GM1抗体阳性率增加的独立危险因素。ROC曲线分析发现TPO-Ab预测GM1阳性时最佳阈值为47.9 IU/mL,灵敏度为66 .7%,特异度为77 .8%。Tg-Ab预测GM1阳性时最佳阈值为20.0 IU/mL,灵敏度为73.3%,特异度为73 .3%。结论:合并抗甲状腺抗体异常的GBS患者更易出现抗GM1抗体阳性,这可能是合并甲状腺功能异常的GBS患者预后更差的可能机制。
    Available online:2024-02-26, DOI:
    摘要:
    目的:探讨携带核输出蛋白1(XPO1)基因突变的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的临床特征,为临床诊治提供线索。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月至2022年3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江苏省人民医院)血液科,且检测出XPO1基因突变的CLL患者临床资料,比较初诊未治(TN)和复发/难治(R/R)XPO1突变患者的临床数据、治疗反应及生存结局。结果:在543例CLL患者中,15例(2.8%)患者XPO1基因突变检测阳性, TN、R/R患者的突变率分别为2.5%(9例)及3.4%(6例),存在热点突变(E571K)。患者疾病分期多为Rai III/IV期,Binet B/C组,且免疫球蛋白重链可变区基因(IGHV)无突变。XPO1基因突变与NOTCH1、SF3B1、KMT2D、TP53等基因可同时出现,且与疾病状态无关,而TP53与XPO1基因突变同时发生多见于R/R组(TN:11.1%;R/R:50%)。XPO1突变患者中位至首次治疗时间(TTFT)为5.2(0~87.4)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0.3(22.4-45.9)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102.4(4.3~152.5)个月;XPO1无突变组患者中位首次治疗时间(TTFT)为8.1(0 ~162.3)个月,中位无进展生存期(PFS)为32.5(2~152.1)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OS)为49.8(0.4~284.4)个月。结论:XPO1突变在CLL/SLL中为低频突变且常伴随其他基因突变同时发生。R/R患者携带XPO1突变多于TN患者,且肿瘤负荷更高。XPO1突变组患者的TTFT、PFS较XPO1无突变组患者趋向于更短。
    Available online:2024-01-29, DOI:
    摘要:
    目的:应用二维斑点追踪技术评价长新冠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的应用价值。方法:在门诊连续入组2022年12月07日我国新冠疫情解封后新冠感染后患者59例作为观察组,选取新冠流行前门诊患者6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患者基本临床资料及心肌损伤标志物等化验指标,采用二维心超及二维斑点追踪技术(Two-Dimensional Speckle Tracking Imaging,2D-STI)评估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左室舒张功能E/A、E/e’,左心室整体纵向应变(Global Longitudinal Strain,GLS)及十八节段应变值,计算并比较各组间心率、LVEF、E/A、E/e’、GLS及十八节段应变值。结果:研究发现长新冠综合征患者的左室舒张功能E/A(1.14±0.34 vs 1.46±0.44, P<0.001)、E/e’(8.01±2.08 vs 7.21±1.53,P<0.05)及左室整体纵向应变GLS(-20.57%±2.15% vs -21.90%±1.73%, P<0.001)较未感染者显著下降。进一步行十八节段应变分析发现新冠组患者主要表现为前间隔基底部、前壁中间部、前间隔中间部、下侧壁中间部、前侧壁中间部、前壁心尖部、前间隔心尖部、下壁心尖部、下侧壁心尖部和前侧壁心尖部等十个节段的显著降低(P<0.05)。通过感染后时间的亚组分析发现,随着新冠康复时间延长,患者GLS呈现逐渐改善趋势。结论:新冠后患者常出现左室舒张功能及GLS的下降。而随着新冠康复时间的延长,上述指标呈现逐渐改善趋势。应用2D-STI可以定量评估长新冠患者早期亚临床心肌损害,可能为新冠患者的临床诊治提供一定的证据。
    Available online:2024-01-29, DOI:
    摘要:
    摘 要: 目的:本研究旨在研究负载仙茅苷的三维复合支架的理化特性,并评估其对人脐带静脉内皮细胞(HUVECs)和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MSCs)促进血管化和骨诱导方面的潜在作用。方法:①采用乳液/溶剂蒸发技术制备负载仙茅苷(Curculigoside,CUR)的聚己内酯微球(CUR-PMs),在借助3D生物打印技术成功构建了羟基磷灰石(Hydroxyapatite, HA)/明胶(gelatin, GEL)/海藻酸钠(Sodium alginate, SA)三维复合支架(HGS)的基础上,制备了负载仙茅苷的聚己内酯微球支架(HGSC)。通过扫描电镜、红外光谱、流变学、力学性能、药物释放和降解性等实验对支架进行了表征。②通过CCK-8法、EdU荧光染色、碱性磷酸酶染色(ALP)和 HUVECs细胞管形成等实验以验证支架的生物安全性以及对血管化和成骨调控的潜能进行测定。结果:①微球复合支架内部具有大小均匀的网格状结构,与未载微球的单纯支架(HGS)相比,具有适当的力学性能和降解性。②CCK-8和EdU荧光染色结果表明,HGSC支架具有良好的生物相容性。③HUVECs细胞管形成实验和BMSCs的碱性磷酸酶染色结果表明,HGSC支架表现出促进骨形成和血管化的潜能。结论:HGSC复合支架表现出良好的生物相容性,并且对BMSCs的骨诱导潜能和HUVECs的血管化具有明显的促进作用,这一结论可为传统中草药与骨组织工程相结合提供新范例,从而为骨缺损修复提供具有前景的治疗策略。
    Available online:2024-01-29, DOI:
    摘要:
    目的:探讨基于深度学习的ResNet+VST模型在超声心动图关键帧智能检测方面的可行性。方法:选取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超声医学科采集的663个动态图像(含心尖二腔、心尖三腔与心尖四腔3类临床检查常用切面)以及EchoNet-Dynamic公开数据集中280个超声心动图心尖四腔切面动态图像,分别建立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与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各类别图像按4:1方式划分为训练集和测试集,进行ResNet+VST模型的训练以及与多种关键帧检测模型的性能对比,验证ResNet+VST模型的先进性。结果:ResNet+VST模型能够更准确地检测心脏舒张末期与收缩末期图像帧。在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上,模型对心尖二腔、心尖三腔和心尖四腔切面数据的舒张末期预测帧差分别为1.52±1.09、1.62±1.43、1.27±1.17,收缩末期预测帧差分别为1.56±1.16、1.62±1.43、1.45±1.38;在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上,模型对心尖四腔切面数据的舒张末期预测帧差为1.62±1.26,收缩末期预测帧差为1.71±1.18,优于现有相关研究。此外,ResNet+VST模型有良好的实时性表现,在南京鼓楼医院数据集与EchoNet-Dynamic-Tiny数据集上,基于GTX 3090Ti GPU对16帧的超声序列片段推理的平均耗时分别为21ms与10ms,优于以长短期记忆单元进行时序建模的相关研究,基本满足临床即时处理的需求。结论:本研究提出的ResNet+VST模型在超声心动图关键帧检测的准确性、实时性方面,相较于现有研究有更出色的表现,该模型原则上可推广到任何超声切面,有着辅助超声医师提升诊断效率的潜力。
    全选反选导出
    显示模式:
    2020(8):1081-1084, DOI: 10.7655/NYDXBNS20200801
    [摘要] (16253) [HTML] (105) [PDF 395.29 K] (9751)
    摘要:
    法医DNA在刑事侦查中发挥不可替代的作用,面对日益复杂的作案方式,法医DNA面临多重挑战,寻找有效的新型法医DNA遗传标记具有重要的应用价值和科学意义。微单倍型(microhaplotype)是一种新型法医遗传标记,它是长度较短、包含2个以上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的多态性基因座,兼有短串联重复序列(short tandem repeat,STR)和SNP的优点,具备较高多态性和极低突变率。最新研究发现其在祖源推断、个人识别、亲权鉴定等方面具有独特优势,尤其是在混合DNA分析、降解或微量检材检测中具备巨大潜力。文章对微单倍型的概念、特点、研究进展、挑战及展望等进行介绍,希望其将来在法医学应用中发挥更大的作用。
    2013(9):1274-1276, DOI: 10.7655/NYDXBNS20130920
    [摘要] (14977) [HTML] (50) [PDF 183.14 K] (4280)
    摘要:
    目的:评估持续小剂量口服他达拉非联合按需口服小剂量西地那非治疗男性勃起功能障碍(ED)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7例ED患者随机分为2组:单独服用他达拉非组(57例,他达拉非5 mg每日1次口服)和他达拉非加服用西地那联合组(50例,他达拉非5 mg每日1次口服,西地那非50 mg按需口服)。分别治疗12周,记录两组患者国际勃起功能指数(IIEF-5)评分,并评估药物的安全性。结果:单用他达拉非和他达拉非联合按需服用西地那非均能明显改善ED患者勃起功能,两组间IIEF-5评分改变比较无差异(P > 0.05),其中联合用药对重度ED患者的IIEF-5评分改变两组间有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IIEF-5评分问题2(达到勃起能力即插入成功率)治疗前后两组评分改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每日5 mg他达拉非加按需50 mg西地那非联合服用更能够使患者较快达到满意勃起硬度,同时通过修复血管内皮功能达到从根本治疗ED的目的,尤其对重度ED患者能达到较好的疗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