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陈嘉琪(1997—),女,河北邯郸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

陈小嫦(1980—),女,广东湛江人,博士,教授,硕士生导师,研究方向为卫生事业管理,通信作者,jingandchang@126.com。

中图分类号:C913.6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4)02-143-007

DOI:10.7655/NYDXBSSS230412

参考文献 1
刘文,焦佩.国际视野中的积极老龄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167-180
参考文献 2
张锡杰.制造商与零售商间的纵向约束效应研究及反垄断法适用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参考文献 3
万海远,韩丽丽,申萌.中国老年人低就业率成因:与俄罗斯的跨国比较[J].统计研究,2020,37(4):87-100
参考文献 4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6):24-34
参考文献 5
陈嘉琪,陈小嫦.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广泛实施条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3):235-240
参考文献 6
STANNERS M N,BARTON C A,SHAKIB S,et al.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multimorbidity on G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Australia [J].Aging Ment Health,2012,16(8):1058-1064
参考文献 7
LAISSER R,WOODS R,BEDWELL C,et al.The tip⁃ ping point of antenatal engagement:a qualitative ground⁃ ed theory in Tanzania and Zambia[J].Sex Reprod Healthc,2022,31:100673
参考文献 8
VOGEL G,JOELSSON ⁃ ALM E,FORINDER U,et al.Stabilizing life:a grounded theory of surviving critical illness[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21,67:103096
参考文献 9
BRYANT A,CHARMAZ K.The SAGE handbook of grounded theory[M].Los Angeles:SAGE,2007:229-244
参考文献 10
NING X,CHEUNG C K,GUO S J.Using grounded theo⁃ ry to understand a cutting⁃edge issue:effects of integra⁃ tive tactics on Chinese gay men’s and lesbians’social well⁃being[J].Int J Qual Meth,2019,18:160940691988 834
参考文献 11
ELLIS C,STRAUSS A,CORBIN 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J].Contemp Sociol,1992,21(1):138
参考文献 12
GLASER B G,STRAUSS A L.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Routledge,2017:1-18
参考文献 13
RAKHMAWATI W.Understanding classic,straussian,and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es[J].Beli⁃ tung Nurs J,2019,5(3):111-115
参考文献 14
CORBIN J M,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research:procedures,canons,and evaluative criteria[J].Qual So⁃ ciol,1990,13(1):3-21
参考文献 15
BJURLING⁃SJÖBERG P,GÖRAS C,LOHELA⁃KARLS⁃ SON M,et al.Resilient performance in healthcare dur⁃ 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ResCOV):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level grounded theory study on adaptations,working conditions,ethics and patient safety[J].BMJ Open,2021,11(12):e051928
参考文献 16
COOKE R,SHEERAN P.Moderation of cognition⁃inten⁃ tion and cognition ⁃ behaviour relations:a meta ⁃ 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variable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 haviour[J].Br J Soc Psychol,2004,43(Pt 2):159-186
参考文献 17
吴镓斌,曲洪建.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意愿理论的仿冒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J].现代纺织技术,2022,30(4):230-240
参考文献 18
林盛华.农村居民参与垃圾治理——基于认知、态度、行为理论[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
参考文献 19
黄尧,马跃如.主观规范、认知态度对养老服务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嵌入理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4(5):122-129
参考文献 20
王安琪,程雁,杨春,等.我国城镇养老需求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597-603
参考文献 21
胡冬梅.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民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的调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参考文献 22
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6):111-120
目录contents

    摘要

    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被认为是我国低成本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东省为例,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惠州的老人关于时间银行进行深度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共访谈 50 人得到 60 个有效概念,从中合并出15个范畴,在此基础上再次抽象出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老年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老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银行认知、个人需求、情感价值、主观规范和参与机制五个方面,且认知—态度—需求—参与形成闭环,共同构成了时间银行参与机制模型。

    Abstract

    The time bank is considered to be an important operational mechanism for implementing low-cost strategy for the ageing population in China. Taking Guangdong Province as an example,this article conducted in- depth interviews on time banking among older adults in Shenzhen,Guangzhou,Dongguan,Foshan and Huizhou in Guangdong with the purpose sampling method. A total of 50 people were interviewed,and the interview text data were coded and analyzed with the grounded theory. Sixty valid concepts were obtained,from 50 interviews. From these concepts,15 categories are synthesized,and five core categories are abstracted to construct a model of the influence mechanism of older adults’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in time banking. It was found that the factors affecting the participation willingness of older adults mainly include time banking cognition,personal needs,emotional value,subjective norms,and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Moreover,a cognitive-attitude-demand- participation forms a closed loop,constituting time bank participation mechanism model.

  • 积极老龄化理论是 21 世纪人口老龄化的政策框架以及国际社会和各国应对老龄化问题的指导方针[1],为开发老年人的人力资源提供了理论基础[2]。我国正面对严峻的老龄化社会挑战。在退休年龄方面,我国平均退休年龄不足55岁,远低于其他老龄化社会国家。尽管我国大量退休的低龄老年人仍有旺盛的精力和充足的时间,但退休人口重返劳动力市场的全球新趋势尚未在我国显现。在多重因素影响下,我国老年人的就业率一直较低并持续下滑,远低于国际经合组织 (OECD)国家的平均水平[3]。因而,我国对老年人力资源的开发还需另辟蹊径。

  • 随着对老龄化带来的养老负担、养老人力资源短缺等问题的研究增多,在养老领域中发挥老年人力资源是适合我国国情的、低成本解决养老问题的重要途径[4-5]。时间银行作为一种互助养老模式,有利于开发低龄老人的人力资源,一定程度上降低国家、社会和家庭的养老成本。时间银行广义上指志愿者参加志愿活动并为自己以后享受志愿服务积累时长;狭义上指低龄老人为高龄老人提供服务,待自己年老时可享受他人同等时长的服务。对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服务意愿及其影响因素展开研究,是时间银行养老服务能够实现养老功能、发挥老年人力资源开发以及低成本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目标的前提。因此,对老年人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服务的意愿及影响因素展开研究具有必要性和重要性。

  • 一、 资料和方法

  • (一) 资料来源

  • 本研究的参与者主要来自广东省的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惠州。这5个城市是广东省经济和社会发展程度最好的城市,也是开放程度最高的城市。考虑到时间银行的主要参与主体为退休老人,中国法定退休年龄是男性满 60 周岁、女性干部满 55周岁、女性工人满50周岁,为照顾到不同人群,纳入访谈的对象为 50岁以上老年人。根据世界卫生组织对老年人划分的标准,60~74 岁属于年轻的老年人,超过 74 岁属于高龄的老年人,本研究以 74岁为分界把老年人划分为初老和高龄。确定受访者时尽可能涵盖各个年龄阶段以保障结果的全面性和代表性。本研究获得了所有受访者的知情同意。

  • 在研究开始前,选取了 6 位老人(初老 3 人,高龄3人)围绕参与时间银行这一主题进行了预访谈,在预访谈结果、文献阅读和小组讨论的基础上,拟定正式访谈提纲。访谈提纲包括老人基本信息、作为服务提供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意愿、作为被服务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意愿,以及对时间银行发展的看法和期待等。

  • 考虑到部分老人对时间银行知晓率低,本研究准备了时间银行介绍文本和视频,在正式访谈前先向老人对时间银行运作模式进行详细介绍。访谈持续30~60分钟,整个访谈过程在经过受访人同意后进行录音。当发现访谈中不再有新的、重要的信息出现时就认为达到了理论饱和,终止访谈[6-7]。最终访谈对象为50人,并得到一份8万字左右的原始访谈记录。

  • (二) 研究方法

  • 本研究选择了扎根理论的质性研究方法[8],扎根理论是由 Barney Glaser 和 Anselm Strauss 在 1960 年共同创立的一种质性研究方法,直接从调查资料中进行经验概括,最终提升为理论[9]。本研究的目的是探寻老人对时间银行参与意愿的影响因素并构建影响机制模型,扎根理论适合从数量庞大的基础资料中发现影响某一问题的几类因素,并探寻变量间因果关系[10],因而本研究采用此方法。数据收集从 2021 年 10 月持续到 2022 年 2 月。

  • 访谈录音在 24 小时内被转录,采用扎根理论进行编码。通过开放式编码、主轴编码和选择性编码三层编码对原始数据进行抽象化、概念化的分析[11],从中提炼出概念和范畴并在此基础上构建理论。

  • 二、 访谈分析

  • (一) 基本情况

  • 本次采访共访谈了50位老人,其中初老21位,高龄29位。访谈发现时间银行知晓率较低,50位老人中仅有7位听说过时间银行。时间银行的参与意愿较高,接受意愿高于提供意愿,受访者中 31 位 (62%)愿意提供服务,34 位(68%)愿意接受服务。70 %的受访者表示看好时间银行的发展(表1)。综合接受服务意愿、提供服务意愿以及对时间银行未来发展的看法,时间银行在老年人中推广具有可行性。

  • 表1 访谈对象基本信息统计

  • (二) 开放编码

  • 开放式编码是指对获取的原始资料中的语句和片段进行逐一的分析编码,再对初始概念进行归类实现范畴化提取[12]。本研究首先对收集的原始访谈文本逐字逐句地提取重要信息,进行概念化处理得到有效概念,在此基础上进一步建立了概念之间的关联,进行合并抽象构建范畴。通过对访谈文本扎根理论抽象分析共得到60个有效概念,从中合并出15个范畴,见表2。

  • 表2 开放编码过程

  • (三) 轴心编码

  • 轴心编码主要是建立编码之间的关联,需要对目前概括出的范畴之间的深层关系进行挖掘,建立范畴之间的范畴—子范畴、因果关系及时间先后关系等[13]。本研究在对范畴进行分析和串联的基础上注重逻辑和层次关系归纳了主范畴概念,为最终的选择性编码做好理论筛选。再次归纳总结了5个核心范畴:时间银行认知、情感价值、主观规范、个人需求和参与机制。这5个核心范畴可以完善地解释时间银行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作用过程,见表3。

  • 表3 轴心编码过程

  • (四) 选择性编码

  • 选择性编码需要挖掘核心类别,以“故事情节” 的形式描述核心范畴和主要范畴之间的关系,从而形成对研究问题的全面解释,即实现最终的理论构建[14]。在分析过程中,随着新数据的收集和理论化的进行,数据、概念和类别会在开放、轴心和选择性编码之间来回比较[15]。本研究在反复比较与提炼的基础上最终确定了核心范畴,并构建了影响机制模型。

  • (五) 理论饱和检验

  • 扎根理论中的理论饱和度检验是指在完成整个理论模型构建后无法获得额外数据以归纳新的范畴,确保不再有新的理论出现,即达到理论饱和。本研究在构建影响因素模型之后再次开展了深入访谈,收集了 5 份资料以进行理论饱和度检验,发现没有新的范畴及新的逻辑关系,因此可以认为本研究构建的模型具有适当的理论饱和度。

  • 三、 模型阐述

  • 本文在编码的基础上最终建立了时间银行参与意愿的影响机制模型。研究构建的影响因素模型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意愿理论逻辑,即个体对事物的认知将会决定态度,态度再进一步形成行为意愿[16]。首先,认知是指人类从外部事物中认识或信息加工的过程。其次,态度是人们基于自己的价值观和道德观而产生的判断和行为倾向[17]。最后,基于认知进而产生相应的态度,从而影响到行为。在此基础上由于时间银行参与的特殊性,本研究将个人需求也纳入了模型构建。即老人在时间银行参与的过程中经历了认知、产生态度、需求识别及参与四个阶段,每个阶段都会影响老人的参与意愿,且四个阶段相互连贯形成一个闭环,其影响过程如图1所示。

  • 图1 时间银行参与意愿模型

  • (一) “认知—态度”过程

  • 认知包括知晓度和了解度两个部分,由于认知的不同,老人会产生对时间银行不同的看法,进而形成态度[18]

  • 1 . 知晓度

  • 知晓是参与时间银行的首要前提,本次调查发现只有少数受访者知晓时间银行,且参与度很低。究其原因在于缺乏政府宣传和推广,仅靠部分社区推广影响力非常有限。由于时间银行的重要特点和优势之一,是基于社会交换理论而设计的回馈机制,因此时间银行的低知晓率还容易动摇受访者对这一回馈机制的信任。一位受访者拒绝参与。“我从来没有听说过时间银行,这意味着它还没有发展起来,如果记录我的服务时间的组织将来不能坚持下去,我的志愿服务时间就会变得毫无用处。”

  • 政府公信力对于时间银行发展具有重要作用。多数受访者期待政府推广,且表示对社工信任,这反映出近年来社工工作的成效。“我觉得对于社工、护工来说在这方面会更加细心体贴一点,服务会更加专业一点,毕竟他们是专门做志愿和护理的,我放心。”(n42,74岁,男)

  • 2 . 了解度

  • 了解度主要指老人对时间银行运营机制的了解程度及对其机制的看法。广东省最早在1999年就已出现了时间银行机构并开始了试点探索,2019 年广州公益时间银行平台上线,然而目前参与人数还非常有限,老人对其运作机制知之甚少,且对其运作模式易产生防备及不信任。在服务内容上,大多数老人愿意提供和接受的服务内容都比较简单,而对专业性的服务选择率很低。对于服务提供者来说,受访者担心自己不具备专业技能,容易引起不必要的纠纷;而对于服务接受者来说,购买专业服务更为放心,部分受访者表现出较为强烈的防备心理,不接受陌生人进入自己家。此外性别是大多数女性受访者考虑的重要因素,她们倾向于选择女性服务者,一方面是认为女性在提供服务方面更有经验,另一方面则是出于性别可能带来的便利性和安全性。男性受访者则不太关注性别。

  • (二) “态度—需求”过程

  • 对时间银行的态度包括情感价值和主观规范两部分。在形成不同的态度之后,老人会对是否要参与这项服务产生判断[19]

  • 1 . 情感价值

  • 情感价值指老人对时间银行运行机制的看法以及对社会发展趋势的分析。无论对于服务提供者还是接受者来说时间银行能带来的好处都是参与其中的主要促进因素,他们主要看重的就是时间银行能减轻自身和子女的养老压力,带来更多的养老选择,以及更完备的养老服务。此外,老人也十分关注参与时间银行过程中能够扩大自身的社会参与,以及从中获得的成就感。“当义工既能做好事消磨时间,又能积累时长,等以后我行动不便的时候有人能帮我。这种模式也可以调动起大家参与志愿的积极性。老人之间互帮互助,我觉得特别好。”(n14,69岁,男)

  • 对社会发展趋势的看法和国家政策的洞悉也是参与意愿的重要影响因素,受访者认为现在中国已经进入了老龄化社会,计划生育政策下家庭规模缩小,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养老问题凸显。时间银行用现在的服务时间换取以后的被服务时间,为老年人提供了一个新的养老保障渠道。

  • 但仍有部分老人对时间银行的通存通兑、安全保障、发展的可持续性和兑换服务的落实等持怀疑态度,潜在降低了老人的参与意愿。“它还没有发展壮大,现在我周围还没看到类似的组织,我担心我做了义工之后,时间币是不是真的能用,等我需要用时间币的时候,会不会没有义工服务我?”(n16, 51岁,男)

  • 2 . 主观规范

  • 主观规范包括人际交往规范和传统思想,在时间银行参与中人际交往对参与意愿造成了重要影响,包括人际相处的和谐性、与陌生人相处的尴尬等。服务中人际相处的和谐性是参与意愿的重要促进因素,部分老人由于人际交往中的不熟悉感而不愿意接受陌生人或老人的服务,觉得被陌生人服务会产生不适感等。“有需要的时候,我是比较偏向于自己的家庭的。对于别人的话,我也会偏向于比较熟悉的人来照顾我,如果是不熟的话可能不太好,因为我不愿意去跟陌生人沟通。” (n43,76岁,男)

  • 部分老人思想比较保守,面对时间银行这一新事物时他们更多持不能理解和抗拒的态度。比如认为让老人提供服务有违传统尊老思想。“让老年人去干活很不好啊,本来年纪就大了怎么能去给别人服务?”(n17,64岁,女)

  • 此外,由于中国对传统孝文化的看重,部分老人基于传统孝道思想认为子女应该承担起赡养父母的职责,被其他人照顾会受到他人的非议,更希望子女照顾,这些老人对时间银行的互助模式难以接受。

  • (三) “需求—参与”过程

  • 产生需求是采取行动的基础,只有具备相关需求,老人才会真正产生参与意愿[20]。影响老人对时间银行需求的因素包括个人因素、家庭因素及经济因素。

  • 老人在参与时间银行过程中受到个人需求的强烈影响,调查发现老人身体健康可以满足自我需求、能够从家庭获取养老支持或是经济富裕可以寻求更高质量服务时,参加时间银行的意愿较低。家庭因素也对受访者具有重要影响,与子女同住的受访者参与时间银行的意愿并不高,一方面在中国的家庭伦理下,老人一般要承担家务以及照料孙辈,因此没有时间参与时间银行,另一方面,与子女同住让他们能够从家庭中获取足够的养老保障。“我不会参加。一是要照顾孙子,没有时间参加。二是我没有养老的忧虑,不需要赚取时间币换服务。” (n15,60岁,男)即当老人可以通过其他渠道获取完善的养老保障时,老人不会把时间银行作为首要养老选择,更多是作为一种备选方案。时间银行养老模式更适合那些养老保障度低的老人,如失能老人、空巢老人、失独老人及高龄老人等。

  • 而作为服务提供者时,当老人养老保障水平低、身体健康状况好、子女表示支持时会更倾向于参与时间银行为自己存储养老服务时长。当子女表示担忧父母在提供服务或接受服务中出现意外情况不支持父母参加时,老人的参与意愿会减弱。 “我儿子估计也不同意我干这些,他在家的时候我要干点活他都不乐意,说怕我摔倒碰到哪的。” (n11,62岁,女)但这一结论并不绝对,部分老人虽然有完善的养老保障,但基于个人社会参与、自我实现等需求也乐于参与时间银行。

  • (四) “参与—认知”过程

  • 当老人具备需求并参与时间银行养老服务,也会进一步加深对其的认知,从而促进其推广和发展[21]。然而目前即使老人有参与需求也不一定能实现顺利参与,主要原因是参与渠道的不畅通。

  • 1 . 参与渠道与平台

  • 时间银行的可及性是影响参与度的重要因素,由于时间银行在我国还处于发展阶段,服务点少、公众认知度和了解度低、参与渠道不畅通是阻碍老人参与并提供服务的重要原因[22]。大部分地区时间银行主要采取线上线下相结合模式,而有的老人反映自己没有或不会使用智能手机,部分地区也并未设立相关服务点。这一问题潜在影响了老人的参与积极性,时间银行主要面对的对象是老人,而大多数老人并不擅长使用智能设备,因而如何畅通参与渠道是推广中需要考虑的重要问题。

  • 除此之外,时间银行参与的平台可信度也受到怀疑,由于时间银行发展规模小、存取时间间隔大等,服务提供者担心服务平台是否能够长期存在,服务接受者也表示对时间银行平台和人员的不信任。

  • 2 . 服务机制合理性

  • 虽然对时间银行的发展总体持看好态度,但老人也表达了自己的顾虑和担忧,他们担心时间银行的措施合理性和可持续发展,自己的权益无法得到有效保障。比如存储的时间币能否实现通存通兑和及时取出、存储服务的对等性、监督机制有效性等。这些顾虑主要基于时间银行是新生事物,在各方面了解度不深的情况下对其服务机制科学合理性的怀疑,因而如何完善其运营模式、保障参与双方的权益,对管理者来说至关重要。“我就有种顾虑,就是说你这种存储和使用它是不是对等的,比如说我现在提供的不是医疗方面的服务,那未来我需要的时候能不能享受医疗方面的服务?是不是必须对等?”(n26,69岁,男)

  • 四、 政策建议

  • (一) 宣传普及,提高公众认知度和了解度

  • 对时间银行的认知是产生参与意愿的首要前提和基础条件,因而要调动参与积极性,首先要提高公众的认知度。针对目前老人对时间银行认知度和了解度低的问题,不仅要通过官方推进、媒体宣传、社会传播等多种渠道加强宣传普及,还要使公众了解时间银行的运作过程。老人对政府具有更高的信任,因此可通过政府推进、政企合作等方式提高公信力,应选择老年人信任的主体进行宣传,有助于保障宣传效果;发挥基层社工的作用,社工和老人接触较为密切且易得到老人信任,通过对基层社工进行相关培训,使时间银行通过更加接地气的方式得到宣传普及,给更多老人发挥余热的机会,也使需要帮扶的老人得到相应的照料。

  • (二) 聚焦目标群体,提高有需求的老年人参与度

  • 由于时间银行更适合养老保障度低的老人,在时间银行发展及推广中应明确其定位,不应把它看作一种普适的养老方式,而应作为居家养老模式的补充。在发展中尤其要注重调动空巢老人、独居老人、失能老人等群体的参与积极性,针对这些目标群体的需求,发展多样化且具有特色的互助模式以吸引老人参与。如针对空巢和独居老人可推广结伴互助模式,使老人长期结为互助伙伴,有利于消除孤独感并解决彼此的养老问题;针对失能老人和高龄老人则可以调动其子女及亲友的积极性,以子女亲友积累的时长为老人换取服务时长。要真正考虑到不同群体的需求来灵活设计相应互助模式以调动有需求老人的参与度。

  • (三) 完善时间银行运营机制

  • 老人对时间银行的态度包括正面反馈和负面反馈,一方面老人认可时间银行带给自身的益处,另一方面也表示了对其机制保障性的担心。因而在之后的发展中应进一步完善运营机制,不仅要发展对老人有吸引力的地方,包括开展多种培训课程使老人学习技能、开设文娱互助活动丰富老人精神文化生活等,还要弥补体制机制中存在的问题以实现持续发展,包括引进区块链实现通存通兑、引进智能监督系统在保障隐私的基础上对服务者有效监督、加强信用系统建设以保障安全性、以政府为背书保证其权威性及可靠性等。

  • (四) 畅通参与渠道

  • 老人对时间银行的参与意愿受到主观因素和客观因素的影响,主观因素难以直接进行干预,只能通过外部条件调节;客观因素可以直接干预,在时间银行参与意愿影响因素中主要客观因素就是参与渠道,当老人感觉到渠道不畅通时,参与意愿会降低。畅通参与渠道,应以线上线下充分结合的模式展开,对于年轻且会使用智能设备的老人可推广线上方式,方便时长记录及省时省力;对于未接触智能手机的老人则主要推广线下方式以实现充分参与,同时对这些老人也应积极开展智能手机使用方法培训,增强其智能设备使用能力。针对目前部分地区未设立时间银行服务点的问题,不仅要依靠政府力量,也可利用当地养老机构、公益组织、社工组织等力量推进互助养老的开展以满足更多老人的参与需求。

  • 参考文献

    • [1] 刘文,焦佩.国际视野中的积极老龄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167-180

    • [2] 张锡杰.制造商与零售商间的纵向约束效应研究及反垄断法适用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 [3] 万海远,韩丽丽,申萌.中国老年人低就业率成因:与俄罗斯的跨国比较[J].统计研究,2020,37(4):87-100

    • [4]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6):24-34

    • [5] 陈嘉琪,陈小嫦.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广泛实施条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3):235-240

    • [6] STANNERS M N,BARTON C A,SHAKIB S,et al.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multimorbidity on G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Australia [J].Aging Ment Health,2012,16(8):1058-1064

    • [7] LAISSER R,WOODS R,BEDWELL C,et al.The tip⁃ ping point of antenatal engagement:a qualitative ground⁃ ed theory in Tanzania and Zambia[J].Sex Reprod Healthc,2022,31:100673

    • [8] VOGEL G,JOELSSON ⁃ ALM E,FORINDER U,et al.Stabilizing life:a grounded theory of surviving critical illness[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21,67:103096

    • [9] BRYANT A,CHARMAZ K.The SAGE handbook of grounded theory[M].Los Angeles:SAGE,2007:229-244

    • [10] NING X,CHEUNG C K,GUO S J.Using grounded theo⁃ ry to understand a cutting⁃edge issue:effects of integra⁃ tive tactics on Chinese gay men’s and lesbians’social well⁃being[J].Int J Qual Meth,2019,18:160940691988 834

    • [11] ELLIS C,STRAUSS A,CORBIN 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J].Contemp Sociol,1992,21(1):138

    • [12] GLASER B G,STRAUSS A L.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Routledge,2017:1-18

    • [13] RAKHMAWATI W.Understanding classic,straussian,and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es[J].Beli⁃ tung Nurs J,2019,5(3):111-115

    • [14] CORBIN J M,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research:procedures,canons,and evaluative criteria[J].Qual So⁃ ciol,1990,13(1):3-21

    • [15] BJURLING⁃SJÖBERG P,GÖRAS C,LOHELA⁃KARLS⁃ SON M,et al.Resilient performance in healthcare dur⁃ 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ResCOV):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level grounded theory study on adaptations,working conditions,ethics and patient safety[J].BMJ Open,2021,11(12):e051928

    • [16] COOKE R,SHEERAN P.Moderation of cognition⁃inten⁃ tion and cognition ⁃ behaviour relations:a meta ⁃ 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variable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 haviour[J].Br J Soc Psychol,2004,43(Pt 2):159-186

    • [17] 吴镓斌,曲洪建.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意愿理论的仿冒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J].现代纺织技术,2022,30(4):230-240

    • [18] 林盛华.农村居民参与垃圾治理——基于认知、态度、行为理论[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

    • [19] 黄尧,马跃如.主观规范、认知态度对养老服务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嵌入理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4(5):122-129

    • [20] 王安琪,程雁,杨春,等.我国城镇养老需求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597-603

    • [21] 胡冬梅.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民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的调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 [22] 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6):111-120

  • 参考文献

    • [1] 刘文,焦佩.国际视野中的积极老龄化研究[J].中山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5,55(1):167-180

    • [2] 张锡杰.制造商与零售商间的纵向约束效应研究及反垄断法适用分析[D].大连:东北财经大学,2015

    • [3] 万海远,韩丽丽,申萌.中国老年人低就业率成因:与俄罗斯的跨国比较[J].统计研究,2020,37(4):87-100

    • [4] 于学军.中国人口老化的经济学研究[J].中国人口科学,1995(6):24-34

    • [5] 陈嘉琪,陈小嫦.多源流理论视角下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广泛实施条件研究[J].中国卫生事业管理,2022,39(3):235-240

    • [6] STANNERS M N,BARTON C A,SHAKIB S,et al.A qualitative investigation of the impact of multimorbidity on GP diagnosis and treatment of depression in Australia [J].Aging Ment Health,2012,16(8):1058-1064

    • [7] LAISSER R,WOODS R,BEDWELL C,et al.The tip⁃ ping point of antenatal engagement:a qualitative ground⁃ ed theory in Tanzania and Zambia[J].Sex Reprod Healthc,2022,31:100673

    • [8] VOGEL G,JOELSSON ⁃ ALM E,FORINDER U,et al.Stabilizing life:a grounded theory of surviving critical illness[J].Intensive Crit Care Nurs,2021,67:103096

    • [9] BRYANT A,CHARMAZ K.The SAGE handbook of grounded theory[M].Los Angeles:SAGE,2007:229-244

    • [10] NING X,CHEUNG C K,GUO S J.Using grounded theo⁃ ry to understand a cutting⁃edge issue:effects of integra⁃ tive tactics on Chinese gay men’s and lesbians’social well⁃being[J].Int J Qual Meth,2019,18:160940691988 834

    • [11] ELLIS C,STRAUSS A,CORBIN J.Basics of qualitative research:grounded theory procedures and techniques [J].Contemp Sociol,1992,21(1):138

    • [12] GLASER B G,STRAUSS A L.Discovery of grounded theory:Strategies for qualitative research[M].New York:Routledge,2017:1-18

    • [13] RAKHMAWATI W.Understanding classic,straussian,and constructivist grounded theory approaches[J].Beli⁃ tung Nurs J,2019,5(3):111-115

    • [14] CORBIN J M,STRAUSS A.Grounded theory research:procedures,canons,and evaluative criteria[J].Qual So⁃ ciol,1990,13(1):3-21

    • [15] BJURLING⁃SJÖBERG P,GÖRAS C,LOHELA⁃KARLS⁃ SON M,et al.Resilient performance in healthcare dur⁃ ing the COVID ⁃19 pandemic(ResCOV):study protocol for a multilevel grounded theory study on adaptations,working conditions,ethics and patient safety[J].BMJ Open,2021,11(12):e051928

    • [16] COOKE R,SHEERAN P.Moderation of cognition⁃inten⁃ tion and cognition ⁃ behaviour relations:a meta ⁃ analysis of properties of variables from the theory of planned be⁃ haviour[J].Br J Soc Psychol,2004,43(Pt 2):159-186

    • [17] 吴镓斌,曲洪建.基于认知—态度—行为意愿理论的仿冒服装购买意愿的影响因素[J].现代纺织技术,2022,30(4):230-240

    • [18] 林盛华.农村居民参与垃圾治理——基于认知、态度、行为理论[D].广州:广东省社会科学院,2017

    • [19] 黄尧,马跃如.主观规范、认知态度对养老服务消费意愿的影响——基于社会嵌入理论[J].财经理论与实践,2023,44(5):122-129

    • [20] 王安琪,程雁,杨春,等.我国城镇养老需求与供给结构性矛盾及对策研究——以江苏省为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22,22(6):597-603

    • [21] 胡冬梅.医务工作者、医学生及民众对器官捐献的认知、态度及意愿的调查研究[D].广州:南方医科大学,2015

    • [22] 陈功,黄国桂.时间银行的本土化发展、实践与创新 ——兼论积极应对中国人口老龄化之新思路[J].北京大学学报(哲学社会科学版),2017,54(6):111-12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