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张凯月(1996—),女,山东东营人,硕士研究生在读,研究方向为中国近现代史基本问题。

中图分类号:R181.8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1)03-247-006

DOI:10.7655/NYDXBSS20210309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参考文献 2
江西省档案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398
参考文献 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共产党防治重大疫病的历史与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参考文献 4
高恩显.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54
参考文献 5
《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一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9-100
参考文献 6
邓铁涛.中国防疫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3
参考文献 7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全国防疫专业会议[N].健康报,1951-05-10(1)
参考文献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汇编编辑委员会.传染病管理办法 [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825
参考文献 9
一年来全国卫生建议迅速发展奠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基础[J].华东新闻汇编,1951(5):11
参考文献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89(1-6):16
参考文献 11
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年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5
参考文献 12
蔡景峰.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
参考文献 13
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4-29].http://www.gov.cn/guoqing/2020-04/29/content_5507528.htm
目录contents

    摘要

    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创立与发展具有鲜明的时代特征,在中国共产党的领导下卫生防疫历经革命根据地的起步、社会主义建设的发展、改革开放后的创新提高,逐步形成一套完整的体系。卫生防疫体系与人民的生命健康直接相关,为实现健康中国的目标,党和政府高度重视卫生防疫体系的发展。解读我国卫生防疫的发展历程,有益于从历史中总结经验,提高国家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的能力。文章从卫生防疫体系的发展历程入手,梳理自新民主主义以来卫生防疫体系的发展、总结各个时期的发展经验,为新时代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创新发展提供借鉴。

    Abstract

    The establishment and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have distinct characteristics of the times. Under the leadership of the Communist Party of China,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has gradually formed a complete system through the start of the revolutionary base area,the development of socialist construction,and the innovation and improvement after reform and opening up. The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s directly related to the lives and health of the people. In order to achieve the goal of Healthy China,the party and the government attach great importance to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nterpreting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my country’s health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is beneficial to summing up experience from history and improving the country’s ability to deal with major risks and challenges. The article starts with the development process of the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combs the development of the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since the new democracy,summarizes the development experience of various periods,and provides reference for the innovative development of my country’s sanitation and epidemic prevention system in the new era.

  • 习近平同志在十九大报告中提到“要增强忧患意识、必须防范重大风险与挑战”以及“坚持预防为主,深入开展爱国卫生运动,预防控制重大疾病”[1]。其在重大风险与挑战中便提及了2003年的非典疫情,因此梳理我国卫生防疫历程我国应对重大风险与挑战有重要的实践意义,更有利于我国公共卫生体系的完善以及国家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的不断提高。

  • 一、 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的历史演进

  • 中国共产党的卫生防疫史由来已久,早在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便开始了疫病防治工作,逐步建立卫生医疗机构。卫生防疫体系经过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艰难发展,以及改革开放后在实践中的不断检验。现如今,我国卫生防疫体系已经逐步发展成熟,在应对各大卫生事件中都发挥了不可忽视的作用。

  • (一) 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中国共产党防疫从无到有

  • 土地革命战争时期是中国共产党防疫工作的起步阶段。土地革命时期,党领导的革命根据地主要分布在边远地区,恶劣的自然环境和卫生环境导致了许多疾病的流行。据记载,“玉山的农民有十分之九生病;上饶有十分之八,死的人在五六千以上;余江病的约十分之五六······”[2] 由此可看出,革命根据地传染病的严重程度,不仅危害了农民的生命健康,也严重危害了革命的进程。因此自1931年,苏区开始建立卫生委员会、卫生医疗机构。1933年,苏区建立了从城市到乡村、从地方到中央、从机关到部队的各级卫生防疫委员会[3]。除此之外,中国共产党以及苏维埃政权特别重视从法律制度层面来建立卫生防疫体系。1932年,临时中央政府为防止疫情在革命根据地继续传播而颁布了《暂行防疫条例》,其中描述了多种防疫措施。中华苏维埃共和国人民委员会还颁布了《苏维埃区域暂行防疫条例》《卫生运动指导工作纲领》以及《关于加紧卫生防疫运动规定》等文件[4]。这一系列的条例、法规向人民普及了卫生防疫知识,有效地降低了疫情的发生。

  • 抗日战争时期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抗战时期,革命根据地的情况更加艰苦,一方面要抵御日军的战争侵袭,另一方面还要忍受地区疫情的流行,严重损害了我国军队的实力。为解决抗日革命根据地的疫病情况,中共中央在各个抗日革命根据地内建立各级卫生组织、颁布各级卫生条例。比如晋察冀根据地便从1937年到1944年,建立了19个医药研究会以及各种医药合作社[5]。卫生部颁布了《暂行卫生法规》《卫生部门暂行工作条例》,从个人卫生方面以及部门规范方面减少疾病的传播途径。除此之外,我国在各个根据地内还建有卫生防疫队,专门针对各类传染病进行防控、频繁开展卫生运动、举办了具有宣传作用的期刊等。在党和人民的努力下,革命根据地疫情问题得到一定的解决,卫生防疫工作得到了快速的发展。

  • 解放战争时期是卫生防疫工作的奠基阶段。解放战争时期,东北解放区内疫情形势日益严重,为此东北行政委员会采取了一系列措施控制传染病疫情的流行。其一,组织机构的建立。1948年,东北行政委员会颁布了《东北各级卫生组织机构暂行条例》,明确规定了卫生委员会的各个机构组成及其各自分管的职务[6]。此项条例的颁布细化了卫生委员会各部门的职责,为东北卫生防疫工作的开展提供了组织层面的保障。其二,培训医务人员。东北行政委员会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专门制定了专业医疗人员的培养计划,为东北防疫机构储备了大量的专业人才。其三,宣传鼠疫防疫知识。比如,东北卫生委员会在《东北日报》上专门设立了卫生专栏、问答专区解答人民疑惑、向人们讲解鼠疫的有关知识等,在增加人民知识的同时又达到了卫生防疫的效果。其四,建立封锁线、隔离区。1947年,东北防疫委员会专门颁布了《关于防疫戒严封锁暂行办法》,其详细规定了各个地区的封锁、隔离要求,为防疫提供了法律依据。东北解放区防治鼠疫的成功经验成为我国以后防治疫情的范本,其针对疫情防控所采取的系列措施也成为卫生防疫体系中的关键一部分。

  • (二) 社会主义革命建设时期: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的艰难发展

  • 其一,健全法律制度体系,促进卫生防疫制度化、规范化。1950年8月,第一届全国卫生会议的召开明确了我国未来卫生防疫的发展方向、短时间的发展任务。1951年4月,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了首次全国防疫专业会议,“会议经过反复研讨,制定了鼠疫、霍乱、天花、疟疾、麻风病等19种传染病的防治方案和法定传染病管理条例草案”[7],探讨了各类急性、慢性传染病疫情的防控问题。此后,我国先后颁布了《交通检疫暂行办法》《民用航空检疫暂行办法》等,从交通方面对我国疫情防控做了规范与补充。1955年,卫生部颁布了《传染病管理办法》,详细规定了“甲类传染病,在城市最迟不超过12小时,在农村最迟不超过24小时;乙类传染病,在城市不超过24小时,在农村不超过3日,应立即向卫生防疫机构做传染病报告。”[8 《] 传染病管理办法》 的颁布意味着我国传染病管理的精细化、法制化进一步加强,其明确规定了各类疾病的归属范围以及报告时间,给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 其二,中央到地方的卫生防疫体系的建立。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国内严重的疫病流行情况,我国首先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1950年,卫生部便成立了中央防疫总队,下设六个大队,共438名人员。这些人员经过专门的培训后,分别奔赴全国各地进行专门的疫情防治工作。为更好地配合全国各地卫生队的工作,全国第一届卫生会议通过了《关于健全和发展全国卫生基层组织的决定》,要求各级人民政府有步骤地建立全国各地基层卫生组织。自此党在各个会议中多次强调建立基层卫生组织以及专业卫生防疫组织。据统计, “到1950年底,全国县卫生院增加了12%;县卫生所增加了41%,全国81.4%的县有了卫生院、所。”[9] 除此之外,我国也相应增加了农村基层卫生组织,其形式主要以群众组织为主,设立赤脚医生与乡村卫生机构相结合的方式,方便人民及时就医、对传染病疫情及早发现。“一五”期间,我国先后建立了各个不同的研究所和防疫机构,如鼠疫防疫所、血吸虫病防治所、疟疾防治所等,这是中国卫生防疫机构的前身。专业防疫机构的建立,对我国疫情防控产生了显著的影响。

  • 其三,建立以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增强人民抵抗力。中华人民共和国建立初期,我国就确立了以预防为主的防疫方针。察北鼠疫暴发之际,我国采取的众多防疫手段中便有紧急注射鼠疫疫苗,保障大多数人不被传染。注射疫苗是我国防疫手段中最常用的方法之一,在预防天花期间,我国专门颁布了《种痘暂行办法》,要求所有公民接种疫苗。也正是疫苗的普及,天花成为中国消灭的第一种传染病。除此之外,党和政府特别重视卫生运动的开展。传染病疫情频发其中一个重要原因便是居民生活环境恶劣。为此,党和政府号召人民进行卫生运动,从1949年开始的三次爱国卫生运动让全国人民的居住环境得到了翻天覆地的变化,改变了过往的生活习惯,开始注重个人卫生情况,增强了抵抗力,从而减少了传染性疾病的发生。

  • (三) 改革开放后: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体系在改革中创新与提高

  • 首先,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促使卫生防疫体系的创新。改革开放后,国家的一切事物有待重新恢复与发展,卫生防疫体系亦然。1988年,上海暴发甲肝疫情,突发性传染病疫情的发生给人民造成了一定的恐慌,也给我国卫生防疫系统带来了警示。党和国家紧急成立领导小组,统筹全市资源,控制疫情蔓延。党和政府吸取经验教训,开始完善传染病防治相关法律法规。1978年,国务院将传染病管理办法修订为《急性传染病管理条例》。1989年2月,全国人大常委会通过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其将传染病划分为甲、乙、丙三类,同时对传染病的预防、疫情报告、公布等进行了明确规定[10]。2003年,非典疫情过后,我国重新更新了《传染病防治法》,颁布了《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与传染病疫情监测信息报告管理办法》等与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相关的法律文件,为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的应对提供了法律依据。与此同时,卫生部也颁布了一些有关疫病的法律条例,如《全国防疫站工作条例》《中华人民共和国食品卫生管理条例》《预防接种工作实施办法》等,为党和政府管理卫生防疫工作提供了法律依据。

  • 其次,建立全面的现代化公共卫生体系。改革开放初期,党和政府就致力于我国卫生体系的建立。据统计,“到1982年底,全国各级医疗卫生机构由1949年的3 670个增加到了193 438个,其中县级以及县级以上的有10 073个,农村卫生院有55 496个。各级卫生机构拥有卫生技术人员314万多人。”[11] 至此,我国的卫生医疗机构已经遍及全国各地,相比于初期我国卫生事业取得了巨大的进步。 2000年以后,我国继续完善医疗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增加专业人员与相应的机构。“各省各级卫生防疫站和各类专业防治机构共达5 888个,卫生防疫专业队伍26.6万人,卫生监测、传染病监测等专业人才达到了7万人。”[12] 2018年末,“全国医疗卫生机构总数达997 434个,其中医院33 009个、基层医疗卫生机构943 639个,专业公共卫生机构18 034个。”[13] 从这些数据的对比分析可以看出,我国医疗卫生体系的不断健全,特别是基层医疗卫生机构以及专业的公共卫生机构数量的扩充,是我国不断重视卫生防疫体系的显著成果,这些基层医疗机构方便了人民生活的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的生命健康。

  • 最后,加强国际合作与技术交流。随着我国开放程度的不断加深,国际间的交流合作越来越频繁,全球一体化的趋势逐步加强。自世界卫生组织成立以来,便主导协调国际间的卫生防疫事件。中国自1972年加入世界卫生组织以来,一直秉持互帮互助、互惠共享的原则,为防范各种疫情做出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及时向世界卫生组织报告疫情情况、为其他国家预防传染病疫情提供准确的信息;毫不保留地向世界各国介绍疫情应对的有效措施,共同应对世界性传染病疫情;在控制住国内疫情蔓延的情况下,我国派出医疗队伍、配备医疗物资进行国际援助,帮助世界其他国家控制疫情。不仅如此,我国还及时分享新冠病毒的最新研究成果、实现成果共享。在全球化的当下,传染病疫情也是不分国界、不分地区的,我国在实现自身发展的同时,也不断在与世界交流中吸收经验教训。

  • (四) 新时代: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体系的成熟

  • 进入新时代,我国基础医疗卫生体系更加完善、建立起了多层次的基本医疗保险,减少人民负担。为彻底完成“健康中国”的任务,我国不断更新医疗服务体系,提供更高质量、更高水平的医疗服务,保障人民及时就医、就地治病。不仅如此,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也不断升级、完善,利用科技成果完善传染病的监测、预防,不断加强疾病监督。2020年,我国经历了新冠肺炎疫情的侵袭,在此次疫情中,我国的卫生防疫体系经历了一次又一次的挑战。此次疫情我国依旧坚持“早发现、早治疗”的基本方针,疫情初期相关部门便发布了相关通知,告知人们注意防范。2020年2月,我国更新了《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把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列入了乙类传染病,丰富了我国传染病的预防体系;所有治疗费用由医疗保险承担、报销;颁布分区、分级做好新冠肺炎疫情防控;坚持全国一盘棋、坚持党的正确领导、调动全国卫生资源进行全国疫情防控成功遏制住疫情的蔓延。虽然此次疫情暴露了我国卫生防疫的一些不足之处,但党和政府因时而变、因势而改、及时进行修正、改进,进一步完善了我国的卫生防疫系统。

  • 二、 中国共产党百年卫生防疫的基本经验

  • 我国卫生防疫事业的建立经历了从起步、发展到成熟的过程,每个发展阶段都有其历史必然性。各阶段卫生防疫工作的目标和任务虽不同,但最终目标是一致的,即不断完善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保障人民群众的生命健康。卫生防疫体系在不断发展的过程中积累了无数的经验,总结历史经验对我国现今的卫生防疫发展具有现实意义。

  • (一) 从新民主主义革命到社会主义建设时期党卫生防疫的经验总结

  • 其一,建立卫生防疫机构、健全医疗卫生体系。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我国的卫生防疫体系处于起步阶段,在这一阶段我国建立了一些符合根据地条件的卫生所,为革命根据地的传染病防治提供了方便,也有效地遏制了当地传染病疫情的蔓延。革命战争时期,由于战争频繁、人民生活的不稳定,卫生防疫事业的发展也并没有一定的制度可遵循,只是建立了相对简单的卫生防疫机构,便于军队与人民的日常救治工作。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局势稳定,党和政府开始注重建立完善的卫生防疫机构来保障人民的健康。1949年10月,党和政府为应对察北鼠疫成立了中央防疫委员会,同年11月,我国便成立了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卫生部的成立意味着我国有了正式的卫生防疫机构,这是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开端。随后,卫生部成立了中央防疫总队,地方病委员会,鼠疫、霍乱等专病研究所,以及建立起从中央到地方的卫生所、基层农村卫生组织等机构,这些机构的建立是党和政府保障人民生命健康,防治传染病疫情的有效手段。

  • 其二,出台一系列法律法规,建立卫生防疫法律体系。法制是卫生防疫机构实施的依据,也是人民生命健康的保障。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以来,中国实行卫生防疫措施,在革命根据地颁布了《卫生运动指导员工作纲要》《苏区防疫暂行条例》等办法和条例,社会主义建设时期的《传染病预防及处理暂行办法》《传染病管理办法》《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境卫生检疫条例实施规则》等,这些条例、办法的颁布使我国的卫生运动有法可依、有章可循,保障了卫生运动的开展,也保障了卫生防疫体系的不断发展完善。

  • 其三,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人民群众的积极参与。卫生防疫体系的发展离不开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传染病疫情严重影响人民健康和革命进程。为此,党和政府开始建立卫生防疫机构,预防和控制传染病,并多次做出指示,表明必须消灭传染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便提出“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在此后召开的全国卫生会议上,毛泽东都为大会题词。在我国防治血吸虫病取得重大成效时,毛泽东则亲自作诗二首来庆祝我国卫生防疫所取得的成就。可以看到党和政府对卫生防疫事业的重视。只有得到党和政府的重视,卫生防疫体系才能以最快的速度发展,卫生运动才能如火如荼地开展。中国卫生防疫事业的成就离不开人民群众的支持,清除数以万计的垃圾、老鼠、蚊蝇,都离不开广大人民的参与。在人民齐心协力之下,我国卫生运动成功开展,鼠疫、天花、霍乱等传染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卫生运动的开展是党领导下的人民运动,这也是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发展中最重要的一个经验。

  • (二) 改革开放后党应对突发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基本经验

  • 其一,党中央的正确指挥,全国一盘棋。改革开放后,我国面临的卫生事件具有突发性、重大性等特点,如2003年的非典疫情、2020年的新冠肺炎疫情,面对重大卫生事件,党的集中领导是我国防范重大危险的一项重要举措,实行全国一盘棋是社会主义制度优势的集中体现。非典疫情期间,党和政府成立非典防治专项小组专门对疫情负责,调动一切组织、部门配合其工作,在统一指挥下,非典疫情得到了有效的控制。同样,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党中央坚持全国一盘棋,协调各省医疗资源一对一资助疫情严重地区,全国各大小企业全面停工、停产为控制疫情做出巨大牺牲,学校停课不停学,封城、停运等措施也让中国暂时按下了暂停键,这些举措为我国疫情防控赢得了宝贵的时间,为世界疫情控制提供了宝贵的经验。

  • 其二,信息公开制度的建立与科技创新的应用。充分、准确的信息是采取正确举措的关键,信息的公开与及时在疫情防控面前尤为重要。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采取信息全面公开制度,及时更新疫情信息,让大众全面了解防控疫情的最新消息。这一举措不仅平息了公众对疫情的恐慌情绪,也有助于党和政府掌握更多信息,及时、准确地做出决策,信息的正确性是决策的关键。此外,运用科学技术是我国改革开放后防疫工作的最大经验。科学技术的飞速发展,带来了新的技术和信息,也带来了新的防疫措施。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健康码成为公众出行的必备条件,利用信息跟踪技术可以对每一位潜在患者进行详细跟踪,为疫情防控带来极大便利,有效控制疫情蔓延。习近平曾强调,科学技术是人类战胜敌人的最大武器,人类战胜疾病离不开科技创新。科学技术的创新让我们在面对疾病时有更多的应对方式、更有效的防治措施,因此,新时代的卫生防疫体系也需要利用科技不断创新、不断完善。

  • 其三,群防群治、人民是卫生防疫的主力军。人民是历史的创造者,一个国家的富强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共同努力。中国卫生防疫始终坚持以人为本、服务人民,这也是中国卫生防疫体系自古以来的经验。防疫是人民战争,只有充分调动人民群众的积极性、参与性才能取得胜利。新冠肺炎疫情期间,人民群众积极配合党和政府的防疫措施,从中央到地方、从省市到乡镇、从社区到家庭,每个层面大众都严格执行党的指令,建立起严密的防控线。封城隔离期间,人民积极配合,听调配、听安排,全国上下一条心,为疫情防控做出了巨大贡献。群防群治是我国卫生防疫中至关重要的一项措施,新冠疫情中群防群治发挥了重大作用,只有每个人做好防控、全国才能做好防控,个人是社会的最小单元,更是疫情防控的基础。

  • 三、 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理论的继承与创新

  • 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体系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发展至今,经过不断的补充、完善已经与初期的卫生防疫体系不尽相同。但其理论渊源是相同的,是在实践中不断总结出来的经验。新时代背景下我国的卫生防疫理论在继承中发展,又在发展中创新。

  • (一) 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理论的一脉相承性

  • 卫生防疫理论发展至今离不开党的正确领导。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政府就高度重视卫生防疫体系的发展,不断颁布法律、条例来防治各地的传染性疾病。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面对积贫积弱的新中国,党更加注重人民的健康、重视地方疾病的防治,建立基层医疗机构解决人民的基本医疗需求。改革开放后,我国面对过多次传染病疫情,在党的正确领导和统一指挥下,我国不断战胜疫病,总结经验,丰富了我国的卫生防疫理论知识。在党的领导下,我国建立起先进的医疗卫生体系、全面的基层医疗组织以及全民医保等措施,保障人民的基本生命健康,使大众有病可医。

  • 卫生防疫理论发展至今离不开人民群众的参与和支持。人民是国家建设的参与者和享受者,是我国卫生防疫体系建设的直接受益者。自新民主主义时期,党和国家防治地方疾病时便开展宣传活动,采用一切有利的方式向人民宣传防疫知识、卫生知识,让大众参与到卫生防疫运动中来。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党和政府更加重视人民在卫生防疫中的重要作用。察北鼠疫期间,党和国家利用报纸、广播等形式向大众宣传防疫知识,大众也积极参与到察北鼠疫的防控中;非典期间,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进入大众视野,一些基层组织、单位都自发为非典疫情的控制做出贡献;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大众参与方式不断增加,大众积极参与到支援服务中,一些企业转而生产医疗物资,为医院提供了充足的医疗资源。疫情期间,人民大众为疫情控制做出了巨大的贡献,这也是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一直所坚持的,人人参与、人人防治才能得到最好的效果。

  • 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以及专业医疗机构的建立。专业人才的培养是我国卫生防疫体系的基础。卫生防疫体系的专业化是卫生防疫不断发展的前提,也是卫生防疫体系发挥其作用的关键,专业人才的培养有利于我国卫生防疫体系向专业化、高质量、高效率的方向发展。自新民主主义革命时期,党和政府就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抗日战争期间,我国各地相继建立了卫生所,大部分都是针对各地疾病的卫生机构,这是我国专业人才培养的雏形;解放战争期间,东北鼠疫促使东北成立了专门的鼠疫防疫队,防疫队的建立让我国有了专业的防疫人员;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我国成立卫生部,并开始注重专业人才的培养,建立医药大学专门培养医疗人才。至今,我国依旧重视专业人才特别是医护人员的培养,在新冠肺炎疫情发生后,我国扩大了医护学校的接收比例,强调重视专业人才的培养。在疫情防控方面,大量专业人才的涌现,是我国卫生防疫体系不断健全、不断发展的标志,也是防范疫情的最佳手段。

  • (二) 中国共产党卫生防疫体系在发展中创新

  • 卫生防疫手段的信息化、智能化。新时代背景下,信息运用越来越广泛,卫生防疫手段也在随着时代的更新变化而变化。过去,信息来源单一且滞后。信息是防疫决策的关键因素。只有确保信息的准确性和及时性,才能做出最有利的判断。在当前的信息社会,我国利用多种数据获取信息,既保证了信息的完整性和准确性,又减少了因信息过时而造成的错误,保证了信息传递的及时性。不仅如此,大数据、人工智能、云计算等信息通信技术的发展与应用,使得卫生防疫体系与交通、教育等各个机构建立了联系,方便与各个机构的信息沟通,使疫情防控更加高效、便捷。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迅速建立了全国信息监测系统,实时报道各省市的疫情最新状况,最大程度地保障了信息的及时性,有利于各省市防疫措施的部署。

  • 科学技术在卫生防疫体系中的应用。科技创新是防范重大风险的有效武器,是卫生防疫体系持续发展的动力。现代化、信息化提高了卫生防疫系统的信息获取能力,科学技术的应用也使卫生防疫系统不断更新完善。新时期,我国科学家在不到一周的时间内鉴定出了新型冠状病毒的基因序列,为新冠肺炎的治疗提供了有力帮助;研制了检测试剂,为疫情防控提供了可靠的手段;疫苗的研制、药物的筛选等措施为疫情控制提供了巨大的帮助。现如今,科学技术的应用使得防疫研究更加方便快捷、节约了时间成本,从单一的系统模式到多样化、网络化的模式,防疫体系跟随时代的进步不断地发展,逐步实现防疫日常化、常态化。

  • 中国特色应急体系的建立与网络化的应用。其一,建立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调配有度的应急管理系统。我国建立了分级管理的应急体系,各个体系各负其责又相互联系。在突发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时,应急体系坚持全国一盘棋,实行集中领导、统一指挥,这一点在非典疫情、新冠肺炎疫情期间都得到充分体现。其二,建立高效、及时的对口支援制度体系。突发性公共事件的发生往往造成资源紧张的局面,为充分利用有效资源、实现高效救治,我国建立了对口支援制度体系。在最短的时间内,充分利用各省市资源援助疫区,在新冠肺炎疫情期间,各省市的对口支援展现出强大的优势,高效解决了物资缺乏、医护人员短缺的情况,有效遏制了疫情发展。其三,充分利用网络系统、保障社会正常秩序。新冠肺炎疫情期间,我国应急体系充分利用网络系统及时公开疫情信息,确保大众了解疫情详情。在全城封闭的情况下,居民采取线上购物、无接触配送等方式维持基本生活需求,在做到疫情防控的同时也保障了人民的基本生活。建立和发展“一案三制”的应急管理体系,让我国的应急管理体系不断提高,更灵活、高效地应对突发性公共事件。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 [2] 江西省档案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398

    • [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共产党防治重大疫病的历史与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 [4] 高恩显.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54

    • [5] 《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一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9-100

    • [6] 邓铁涛.中国防疫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3

    • [7]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全国防疫专业会议[N].健康报,1951-05-10(1)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汇编编辑委员会.传染病管理办法 [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825

    • [9] 一年来全国卫生建议迅速发展奠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基础[J].华东新闻汇编,1951(5):11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89(1-6):16

    • [11] 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年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5

    • [12] 蔡景峰.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

    • [13] 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4-29].http://www.gov.cn/guoqing/2020-04/29/content_5507528.htm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决胜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夺取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伟大胜利[N].人民日报,2017-10-19(2)

    • [2] 江西省档案馆.闽浙赣革命根据地史料选编(上册)[M].南昌:江西人民出版社,1984:398

    • [3] 中共中央党校(国家行政学院)中共党史教研部.中国共产党防治重大疫病的历史与经验[M].北京:人民出版社,2020:21

    • [4] 高恩显.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资料选编(一)[M].北京:人民军医出版社,1986:54

    • [5] 《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编委会.新中国预防医学历史经验(第一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91:99-100

    • [6] 邓铁涛.中国防疫史[M].南宁:广西科学技术出版社,2006:523

    • [7] 中央人民政府卫生部召开全国防疫专业会议[N].健康报,1951-05-10(1)

    • [8] 中华人民共和国法汇编编辑委员会.传染病管理办法 [M].北京:法律出版社,1956:825

    • [9] 一年来全国卫生建议迅速发展奠定了为工农兵服务的基础[J].华东新闻汇编,1951(5):11

    • [10] 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办公厅.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J].中华人民共和国全国人民代表大会常务委员会公报,1989(1-6):16

    • [11] 编辑委员会.中国卫生年检[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1983:15

    • [12] 蔡景峰.中国医学通史——现代卷[M].北京:人民卫生出版社,2000:55

    • [13] 2018 年我国卫生健康事业发展统计公报[EB/OL].[2020-04-29].http://www.gov.cn/guoqing/2020-04/29/content_5507528.htm