en
×

分享给微信好友或者朋友圈

使用微信“扫一扫”功能。
作者简介:

顾曼丽(1991—),女,江苏盐城人,硕士,讲师,研究方向为医学人文,医学伦理;

张鸿来(1972—),男,江苏连云港人,硕士研究生,副研究员,研究方向为思想政治教育,通信作者,Honglaizhang@njmu.edu.cn。

中图分类号:G645

文献标识码:A

文章编号:1671-0479(2021)03-283-004

DOI:10.7655/NYDXBSS20210315

参考文献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2)
参考文献 2
王新生,张欣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20-25
参考文献 3
胡劲松,雷莉,王渊,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2):1 535-1 539
参考文献 4
苏玉菊.整体化、进阶性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108-111
参考文献 5
张荣.约纳斯责任伦理的定位及其意义——基于《技术、医学与伦理学》的分析[J].道德与文明,2019(1):90-97
参考文献 6
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参考文献 7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6
参考文献 8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11-414
参考文献 9
朱春艳,毛颖,高继明,等.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608-611
参考文献 10
邓海龙.德医交融:“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7):71-74
参考文献 11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98-104
参考文献 12
顾云湘,亓曙冬,樊民胜,等.美国医学伦理学课程教育及启示——以匹兹堡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01-105
目录contents

    摘要

    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重点是培养医学生以“医德”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思政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都是关于人的思想和信念的教育,两者是同向同行的。在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的过程中专业教师的素养是关键。文章在梳理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必要性的基础上,抓住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提出立足学校和教师两个主体,构建一种利用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外部引导力, 与外部引导力有效转化激发教师内驱力的内外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系,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专业教师素养的提升。

  • 习近平总书记在全国高校思想政治工作会议上的重要讲话中指出,高校思想政治工作关系高校培养什么样的人、如何培养人以及为谁培养人这个根本问题。要坚持把立德树人作为中心环节,将思想政治工作贯穿教育教学全过程[1]。在“生物—心理—社会”医学模式的需求背景下,以社会需求为导向,培养适应社会经济发展的医学人才是医学高校的人才培养目标。医学教育是“人”学教育,也是 “仁”学教育,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医学教育的重要组成部分,对引领医学生树立正确价值观具有重要作用。而以“立德树人”为中心环节的思想政治教育也将对医学生的价值引领作为重要组成部分,因此思想政治教育和医学人文教育统一于培养合格医学人才的教育要求与教学实践,两者同向同行[2]。如何科学、系统地开展医学人文教育,并将其与思想政治教育相融合,形成协同效应,提高医学人文教育效果,实现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是医学人文教育面临的重要课题。

  • 一、 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的关系

  • 人文思想自古有之,在中国,早于孔子之前的子产就曾在“天道远,人道迩”的论述中提出相较于天道等自然规律要更关注人的思想。《孝经·圣治》中,“天地之性,人为贵”明确了人在宇宙中的价值。老子的 “故‘道’大,天大,地大,人亦大。域中有四大,而人居其一焉”,也是强调人的重要性。人文思想从中国古代先哲发展至今一直是备受关注的思想领域。同时西方人文思想的发展也有一个非常鲜明的路径,从古希腊时期智者学派提出的“人是万物的尺度”,到苏格拉底的“认识你自己”,再到欧洲文艺复兴运动后更加强调人的价值与权利,不管是从“神”到“人”,还是对世界本原认知中人的重要性的探索,都体现了人文思想中以人为中心的重要内涵。

  • 伴随着人文思想的发展,医学人文也随之兴起。纵观医学发展史,从原始社会的医药卫生萌芽到医学革命与生物医学的奠基,再到现代医学的发展,医学发展过程中充满了人文思想的光芒。在原始社会,人类曾使用“钻孔术”利用燧石钻具在颅骨上钻孔排除脓液的方法来拯救同伴的生命,医学中的人文思想由此显现,许多伟大的医学家不仅对医学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而且对于医德有很深的见解,具有高尚的道德修养。随着医学模式的转变,现代医学不仅以人的疾病为动机和目的,同时也关注人的疾病心理、社会属性,比如以照护患者及家属为主要内容的临终关怀的发展,也凸显了医学人文思想[3]

  • 医学发展史中内含的人文思想呼唤着医学人文教育,我国医学人文教育从最初的20世纪50年代的人文与科技教育分离,到80年代医学院校陆续恢复开设人文素质课程,经过30多年的发展,医学人文教育的内涵及范围不断扩大,除了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之外,医学人文教育中还外延了医学文学、医学经济、医学心理等众多学科[4]

  • 思想政治教育的中心环节是立德树人,习近平总书记强调:“核心价值观,既是个人的德,也是一种大德,就是国家的德、社会的德。国无德不兴,人无德不立”。医学院校的立德树人就是培养认同且实践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的医学生。因此,思想政治教育是重点强调在德育基础上的价值引领与教育,医学人文教育重在培养学生以医德为核心的医学人文精神,两者都是对人的思想和信念的教育,都是引导医学生树立正确的价值观,由此可见,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

  • 二、 医学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

  • 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虽是同向同行的关系,但是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往往是两个不同的系统,医学人文教育作为只在医学类院校开设的以医学生人文精神为重点的教育板块,其主要价值导向是以人为中心,关心人的价值,尊重人的权利,而人的自由与权利与社会文明程度有着密切联系,医学人文教育中融合思政教育的必要性具体可以从医学人文教育中对人的价值关注的两个方面来探讨。

  • (一) 制度、道路自信与强调人的尊严与权利内在统一

  • 医学人文作为人文思想的一个分支,强调的是关心人、爱护人、重视人的价值与尊严,维护和保障人的基本权利。医学人文教育中,不管是医学伦理学、卫生法学还是医学心理学等都在强调人的尊严及自主权利。而这些是与社会制度息息相关的,一个国家的制度是否适合国家发展需要,一个国家坚持的道路是否得到人民的认可与支持,直接决定这个国家的人民享有的自由和权利的程度。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制度坚持人民当家作主,尊重人民的权利与尊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道路内含着促进人的全面发展,逐步实现全体人民共同富裕等重要内容。这与医学人文教育中强调人的尊严与权利具有内在统一性,因此完善制度自信、道路自信有利于医学人文教育目标的实现。

  • (二) 文化、理论自信与正确对待个人权利与社会实现内在统一

  • 医学人文教育中关心人就必然会面临一个问题:个人权利与社会实现之间的关系问题。通常来讲,一个社会的文明程度越高,那么他可能提供给我们满足权利的条件就越多,以此类推,公民实际享有的权利也就越多。同时个人的权利必须以社会的价值认同为基础,所以一个社会文明与否,直接决定个体在医学实践领域中是否能够正确对待权利与义务[5]。中国文化中内涵的“天下兴亡,匹夫有责”“国而忘家,公而忘私”“与人为善”等传统道德观,对医学生医学人文教育具有极其重要的引领作用。正如在新冠肺炎疫情肆虐之时,医务工作者们不顾个人安危奔赴抗疫一线,全国人民众志成城为抗击疫情贡献自己的力量,正是由于千百年来浸润在每个人心中的集体主义文化基因。同时中国特色社会主义理论坚持从实际出发,实事求是,与时俱进,在实践中认识、检验和发展真理,为公民正确对待自身权利与义务提供坚定理论基础。因此文化、理论与正确对待个人权利与社会实现具有内在统一性,坚定文化自信、理论自信有利于医学人文教育目标达成。

  • 三、 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专业教师素养提升路径探索

  • 习近平总书记在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时指出,要坚持教师主导与学生主体的统一,贯彻教师主导,教师必须首先做到讲政治并讲好政治。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同向同行,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也必须抓住医学人文教育专业教师的主导作用,因此专业教师的素养是实现医学人文教育课程思政效果的关键[6]。提升专业教师素养不仅是手段,也是目的,正如马克思·韦伯在其《经济与社会》一书中认为,工具理性是“通过对外界事物的情况和其他人的举止期待,并利用这种期待作为‘条件’或者作为‘手段’,以期实现自己合乎理性所争取和考虑的作为成果的目的”,价值理性是指“通过有意识地对一个特定的行为——伦理的、美学的、宗教的或做任何其他阐释的——无条件的固有价值的纯粹信仰,不管是否取得成就”[7]。要实现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有效融合,不仅要把提升专业教师素养看作是实现工具理性的手段,而且应该视作目的,同步实现价值理性,兼顾工具理性与价值理性的二重性。医学人文专业教师素养的提升成效取决于学校和专业教师两类主体的共同努力,学校通过外部引导力实现工具理性,外部引导力有效转化进而激发教师内部驱动力实现价值理性,立足学校和教师两个主体,遵循内外结合的原则,构建一种内外有机结合的综合体系,推进医学人文教育与思政教育融合中专业教师素养的提升[8]

  • (一) 科学的课程思政体系强化外部引导力

  • 1. 以党的领导为核心,推进医学人文课程思政体系建设

  • 医学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目的在于通过改变原有的教学方式,在学习中提高学生的思政素养,学校必须对各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路径做出科学合理的设计与规划,通过体系建设提升专业教师的素养。学校党委掌握着思想政治工作的主导权,在各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过程中应该担负起主体责任,按照党委统一领导、各部门协同合作的思路,全面推进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强化顶层设计,建立长效机制,全面推进各类课程与思政教育相融合的体系建设。同时要建立指导委员会,负责各类课程与思政融合教学工作的改革指导、咨询、督导、评价等。

  • 2. 以组织架构为基础,加强医学人文课程思政管理

  • 学校教学部门、教务部门、宣传部门的支持是提升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基础,也是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首先应该加大宣传力度,例如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提高教学人员将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的能力;其次建立和完善各类课程融合思政教育管理机制。医学院校可以通过建立直接的管理部门或者对各个管理部门的职能进一步细化的方式完善管理机制。比如建立直接的“课程思政”研究部门,或者对教务部门、宣传部门及教学部门的工作职责进行进一步细化。其中教务部门可以通过考核标准制定、学分统计等方法进行管理[9];宣传部门主要提供推广及推广方案策划;教学部门人员通过教学内容的融合、教学方法的改进等方式进行落实。

  • 3. 建立有效的激励机制,保障医学人文课程思政效果

  • 有效的激励机制是提升专业教师素养的重要保障,也是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保障。首先,有效的激励机制以科学的评价体系为前提,合理的教学评价能够引导教学活动的不断完善与进步;其次,在合理的评价体系基础上,建立有效激励机制是医学人文教育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保障。学校应该健全物质激励和精神嘉奖,大力奖励和表彰课程思政育人成绩的典型,并在评奖评优、职务职称晋升等方面给予优先考虑;同时明确在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过程中未达到预期效果且取得负面影响的行为处理办法,通过完善机制促使教师更好地投入到立德树人的事业中。

  • (二) 外部引导力有效转化,激发教师内驱力

  • 医学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过程中,单纯的外在引导力无法持续地提升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素养,可以通过对外部引导力的恰当运用,使之有效地转化为专业教师提升课程思政教学素养的内在驱动力,实现价值理性,兼顾价值理性与工具理性的二重性,构建一种内外结合的有机体系。专业教师的内在驱动力是指教师有强烈的意愿自觉主动地在医学人文教育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产生这种意愿的原因是多样的,根据其产生的原因可以划分为认知内驱力、自我提高内驱力、附属内驱力。

  • 1. 合理的体系建设提高认知内驱力

  • 认知驱动力是个体想要理解事物、掌握知识、系统阐述并解决问题的需要。往往表现为个体对事物的求知欲,在医学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主导专业教师身上表现为,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求知欲和探索欲,学校通过建设以党的领导为核心的课程思政体系促使教师重视课程思政建设,积极探索课程思政内涵,激发教师的认知内驱力[10]。教师通过加强自身的思政素养,包括教师自身的政治站位、对思政课程的认识、了解思想政治教育教学的规律、融合课程教学的思政目标等,加大对课程思政建设的求知欲,进而形成一种比较稳固的学习内驱力。由此可见,学校的课程思政体系建设作为一种外部驱动力可以有效提高专业教师的内在认知驱动力。

  • 2. 完善的组织架构促进自我提高内驱力

  • 自我提高驱动力是个体想要通过自己的能力去达到某种地位或获取尊严的强烈意愿。在医学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主导专业教师身上表现为,通过实现课程思政效果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的渴望。如何提升课程教学效果离不开高校完善的组织架构,学校教学部门、教务部门、宣传部门的支持不仅是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重要基础,而且在实践中能够促进专业教师提高内驱力。通过举办“课程思政”教学比赛、建设专门的研究部门等协助教师找准教学中的思政结合点,提升教学质量,获得教学成就感,满足渴望,促进自我提高内驱力[11]。以生命伦理学课程教学为例,教师可以通过教、学、讲、演、思、辩的教学方法:教即课堂讲授,学即学生学习,讲是学生演讲,演是医学伦理难题中的角色扮演,思是医学伦理问题的文献研究思考,辩是针对课堂问题道德主题辩论讨论[12]。在教学过程中融合思政教育找准结合点,如表1,实现课程思政效果,提升课程教学质量,提高自我提高内驱力。

  • 表1 “生命伦理学”课程融合思政教育融合点

  • 3. 有效的激励机制推动附属内驱力

  • 附属内驱力是个体想要从他人身上获取信任、表扬的渴望。在医学人文教育融合思政教育的主导专业教师身上表现为,通过实现课程思政效果获得学生、学校及社会认可的渴望。有效的激励机制不仅是医学人文教育能够有效融合思政教育的保障,而且通过健全的物质激励和精神嘉奖能够推动教师的附属内驱力。在教学前,针对不同专业、年级学生做好学情分析、教材分析、教学目标分析等; 在教学中,搜集广泛的思政教育材料,找准融合思政教育结合点并结合学情分析选择适合学生的教学方法融合思政教学,采用多样化教学手段提高学生学习兴趣,让思想政治教育以一种润物细无声的方式融合在课程学习中。专业教师通过这一系列的课程思政教学实践,在提升教学质量的同时获得学生肯定、同行认可、学校嘉奖、社会鼓励,极大地推动了专业教师的附属内驱力,提高了专业教师课程思政教学能力。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2)

    • [2] 王新生,张欣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20-25

    • [3] 胡劲松,雷莉,王渊,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2):1 535-1 539

    • [4] 苏玉菊.整体化、进阶性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108-111

    • [5] 张荣.约纳斯责任伦理的定位及其意义——基于《技术、医学与伦理学》的分析[J].道德与文明,2019(1):90-97

    • [6] 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 [7]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6

    • [8]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11-414

    • [9] 朱春艳,毛颖,高继明,等.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608-611

    • [10] 邓海龙.德医交融:“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7):71-74

    • [11]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98-104

    • [12] 顾云湘,亓曙冬,樊民胜,等.美国医学伦理学课程教育及启示——以匹兹堡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01-105

  • 参考文献

    • [1] 习近平主持召开学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师座谈会强调: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铸魂育人贯彻党的教育方针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N].人民日报,2019-03-19(2)

    • [2] 王新生,张欣然.用正确的价值观念引导学生收获真知——如何理解思政课改革创新价值性与知识性相统一[J].中国大学教学,2019(Z1):20-25

    • [3] 胡劲松,雷莉,王渊,等.课程思政融入医学专业课程教学的路径探索[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2):1 535-1 539

    • [4] 苏玉菊.整体化、进阶性医学人文教育体系构建研究 [J].中国医学伦理学,2020,33(1):108-111

    • [5] 张荣.约纳斯责任伦理的定位及其意义——基于《技术、医学与伦理学》的分析[J].道德与文明,2019(1):90-97

    • [6] 刘燕莉,李浩野,陆涛.“思政融通”——思政教育新模式研究与实践[J].研究生教育研究,2019(4):57-63

    • [7] 马克思·韦伯.经济与社会(上卷)[M].北京:商务印书馆,1998:56

    • [8] 张玥,张露青,王锦帆.医学院校专业课“课程思政”的逻辑解释与实现路径[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社会科学版),2019,19(5):411-414

    • [9] 朱春艳,毛颖,高继明,等.教学医院实施医学人文教育的实践与思考——以复旦大学附属华山医院为例 [J].医学教育研究与实践,2018(4):608-611

    • [10] 邓海龙.德医交融:“大思政”视域下医学生思想政治教育的新理念[J].山西高等学校社会科学学报,2018(7):71-74

    • [11] 杨涵.从“思政课程”到“课程思政”——论上海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改革的切入点[J].扬州大学学报(高教研究版),2018(2):98-104

    • [12] 顾云湘,亓曙冬,樊民胜,等.美国医学伦理学课程教育及启示——以匹兹堡大学为例[J].中国医学伦理学,2018,31(1):101-105