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2):101-104.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1
摘要:医疗共同决策是兼顾医生专业知识和患者医疗偏好的一种医疗决策模式。通过共同决策制定临床诊疗方案已经在国际和国内形成统一共识,但在国内实践较少,而在社区慢性病领域则更为少见。因此,文章在传统的医疗共同决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医—患”共同决策和“医—医”共同决策,论证在社区慢性病医疗服务领域进行共同决策的可行性及其价值,并论述在社区进行慢性病服务共同决策的具体实施做法。
2021(2):105-110.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2
摘要:医院作为预防新发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控制新发重大传染病持续扩散的重要中坚力量,如何提高其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疫情防控的难点与焦点。文章针对我国医院层面新发重大传染病应对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从预防职能、处理和控制职能、评估职能三个方面提出树立危机意识、完善医疗应急预案、建立协同调配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评估恢复机制等六项措施建议,以期为医院应对新发重大传染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2021(2):111-116.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3
摘要:目前,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特点之一的治理理论逐渐融入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中。文章基于社会系统工程理论范畴下的综合集成法第一步,以文献收集与分析为具体研究方法,围绕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主题,将相关的情报、资料、数据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分为“政策文件”“理论争鸣”和“治理实践”三类,归纳出公共卫生治理客体综合性和主体协同性、治理全方位和纵向连续性、治理专业性和决策科学性三大特点,并阐明人流、物流、货币流(资金流)、信息流与知识流、技术流五类治理要素的内容与关系,最终提出综合治理与分化治理结合、资源整合与要素协同并重、“平时常态治理”与“战时超常态治理”结合等治理建议。
2021(2):117-121.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4
摘要:精准医疗是国际社会公认的可以带来医学革新的一种新型医疗模式,但在实际推行和落实过程中仍存在不少阻碍。考虑到精准医疗由多元主体参与,所以文章基于复杂适应系统理论,分析精准医疗参与主体及其标识机制、积木块机制和内部模型机制,并以此构建出精准医疗运行机制,同时提出促进我国精准医疗服务发展的相关建议。
2021(2):122-127.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5
摘要:通过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应急措施的梳理,发现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方面存在的主要问题及潜在风险,分析疫情风险特征,及其对医疗保险提出的制度常态化、保障公平性、待遇公共品性、正外部性等特殊要求,亟待完善重大疾病医疗保险及医疗救助机制。研究从资金筹措机制、对象确认机制、费用支付机制、服务提供机制、费用结算机制、补充保障机制及保障协同机制七个方面进行改革和完善,为健全完善重大疾病的医疗保险和医疗救助制度提供对策建议,为提高医疗保障治理体系及治理能力现代化水平提供借鉴参考。
2021(2):128-132.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6
摘要:中国特色社会主义进入新时代,我国社会主要矛盾已经转化为人民日益增长的美好生活需要和不平衡不充分的发展之间的矛盾。社会主要矛盾的变化促使党中央决定实施健康中国的发展战略,这一发展战略的提出,对我国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新的要求。卫生健康发展规划的制定面临着一系列问题,如何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以需要为导向配置卫生资源、实现公平与效率的统一等,通过对这些问题进行深入研究,促使各地制定出符合新时代特征的卫生健康事业规划,助力我国新时代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
2021(2):133-138.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7
摘要: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发生后,社会心态的调适对于维护社会稳定、战胜疫情危机、有序恢复社会生产生活具有重要意义。社会心态调适不仅需要个人心理自我调适的“小处方”,更需要社会整体联动的“大处方”。基于社会心理服务体系建设的国家治理 “心”思路,提出从提升人民群众的获得感、增进人民群众的奋进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安全感、增强人民群众的公平感、提升人民群众的归属感五个方面构建社会心态调适的“心”路径。
2021(2):139-143.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8
摘要:疫情信息及时披露,对有效防控疫情具有重要意义。医务人员作为较早接触疫情的群体,法律以各种形式赋予其充分的疫情信息披露权,不受其他主体干涉与妨碍。法理上,确立医务人员疫情信息披露权是实现患者知情同意权的必然要求;事理上,医疗行为具有一定程度的开放性,疫情信息属特定领域中的公共信息资源,医务人员披露疫情信息是现代协作式医疗模式的客观要求;情理上,医务人员自身的社会性决定了他们可以自行决定在一定范围内进行疫情信息披露。法理、事理、情理相互支持、相互影响、相互渗透,是临床医学规律、社会生活人情常理使然。
2021(2):144-148.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9
摘要:在疫情防控过程中,为保障公共健康,行政执法过程中对公民的自由附加了更多的限制。为充分尊重公民人身自由、知情和救济等方面的需求,一方面可以通过细化公众参与制度、健全应急制度以及明确界定法律概念等完善法律条文,明确行政权的合法边界;另一方面可引入柔性执法方式,强化比例原则,建立跨区域协调合作机制保障行政权的合理行使。
2021(2):149-153.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0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治工作取得的显著成效,再次显示出中医防治疫病的价值以及中医药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所发挥的重要作用,但同时也暴露出中医药参与突发公共卫生事件还面临许多问题。因此,通过对中医药防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回顾,得到以下启示:高度重视中医药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中的作用,从制度上明确将中医药纳入其中,健全公共卫生应急管理体系;优化中医临床科研与诊疗的协同性,完善中医诊疗体系;加强宣传,理性看待中医药。
2021(2):154-158.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1
摘要:全国范围普种牛痘是消灭天花的有效措施。一些城市率先消灭天花,并创造了可复制的组织经验。文章通过《南方日报》有关广州市普种牛痘的连续报道,考察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之初这座华南最大城市防疫的历史,并借此了解政府决策、基层动员、民众响应及该市普种牛痘的显著成效等,为考察城市防疫提供独特的视角。
2021(2):159-164.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2
摘要:为全面分析“二孩”政策实施前后,剖宫产率以及剖宫产指征的变化趋势,研究选取江苏省某省级妇幼保健院全面“二孩”政策实施前后(2014年1月1日至2019年12月31日)34 528例住院孕产妇分娩临床资料,回顾性分析住院孕产妇剖宫产率、剖宫产指征构成比,及其变化趋势,并利用问卷调查了解政策实施前后孕产妇对分娩方式认知程度的变化,分析引起剖宫产率变化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实施全面“二孩”政策后,该院剖宫产率显著下降。剖宫产指征中瘢痕子宫、妊娠合并症和并发症、前置胎盘及前置血管比例明显上升;骨盆异常、头盆不称、胎儿窘迫、社会因素、巨大儿及其他指征比例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孕产妇对分娩方式的认知程度也呈上升趋势。根据剖宫产指征和剖宫产率变化趋势,分析科室和医院采取有效管理措施,为监测安全住院分娩数据、促进医院医疗质量提升、提高孕产妇健康管理水平、优化卫生政策提供循证依据。
2021(2):165-170.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3
摘要: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5年数据,确定我国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情况,并进一步采用χ2检验和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其影响因素及差异。研究结果显示,中老年人4周患病率为29.5%,4周就诊率为20.2%,中老年患者4周应就诊而未就诊比例为31.4%;中老年人年住院率为14.0%,年应住院而未住院比例为28.8%。不同慢性病患病情况、医疗保险类型、经济水平、自评健康状况和过去两年是否体检是中老年人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共同影响因素,性别和年龄是门诊和住院服务利用的相异影响因素。建议政府、社会和个人共同发力,形成有效的慢性病防治体系。完善分级诊疗制度,提高卫生服务可及性;在提高居民可支配收入的同时,提升医疗保险补偿水平,减轻中老年人医疗负担。此外,还应强化中老年人健康教育,增强其健康意识。
2021(2):171-175.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4
摘要:为了解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住院费用特点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描述分析和逐步回归分析方法,将湖北省黄石市中医医院2020年2月5日—3月25日出院的118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按照住院费用分成两组,比较其住院费用及影响因素,并采用灰色关联法分析影响费用变动的主要因素。结果表明,单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患者的年龄、是否重症、有基础疾病、并发症,治疗中是否使用激素、免疫调节剂、血液制品、抗生素、呼吸机等对住院费用影响较大。住院总费用中西药费占比最高。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住院费用受是否使用呼吸机、免疫调节剂、血液制品的影响。
2021(2):176-180.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5
摘要:在全球共同应对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背景下,各国在意识形态、社会思潮等方面出现了诸多矛盾与问题。通过开展中国共产党党史、新中国史、改革开放史、社会主义发展史的“四史”教育,树立大学生正确的历史观,有助于以历史科学为载体,知往鉴来,通过理论及史实对错误思想进行有力批判。作为肩负立德树人重任的思政工作者,要结合疫情背景,从培养大学生正确历史观的角度开展好“四史”教育,通过厘清历史观的概念、正误、分类及运用,将正确历史观传授给学生,解决他们的思想困惑,实现立德树人的教育目标。
2021(2):181-184.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6
摘要: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疫情肆虐全球,疫情严重时期,中国、美国等各大高等院校停止了面对面教学活动。在线网络教学在国内尚处于起步探索阶段,笔者通过在哈佛医学院访学期间的观察,总结美国高等医学院校网络课程的形式与内容,线上教学的方法与应用。思考中国高等医学院校如何应用多媒体丰富教育模式,延伸课堂教学内容,整合线上与线下教学资源。在线网络教学是一种转型,也是一个机遇,很可能打开远程医学教育的新格局,并促进中国医学教育全面开启线上教育模式。
2021(2):185-188.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7
摘要: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是我国基础研究体系的重要平台,文章基于2019年南京医科大学国家自然科学基金项目申报和资助情况,分析基金项目管理工作中遇到的瓶颈问题。目前竞争形势严峻,立项基金项目数量“滞涨”,申请书中原创内容偏少,平均质量不高,科学基金项目到了需要强化质量的关键时刻。科技管理部门应积极作为,提升申请书质量、减少无效申请;打造均衡的人才梯队,客观开展人才评价;进一步推动校内外科研合作,切实提升学科交叉研究水平,提升培育重大、重点类项目等,以期为基金项目管理工作提供有益借鉴。
2021(2):189-192.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8
摘要:加强我国医学教育人才的科研素养及其能力培养始终是医学生创新教育中的重要环节。文献阅读能力的培养在构建当下我国科技创新人才战略过程中至关重要。文章从南京医科大学多年引导学生阅读理解英文文献的实践探索出发,总结了当前适用于不同层次医学生英文文献导读的教育模式,通过对学生、教师、管理者因素进行过程性反思,达到提升医学生科学素养与科技创新能力的目的。
2021(2):193-196. DOI: 10.7655/NYDXBSS20210219
摘要:本研究尝试将基于小规模限制性在线课程(small private online course,SPOC)的翻转课堂与基于问题的学习(problem?based learning,PBL)教学模式相结合,以探究其在口腔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中的教学效果。选取南京医科大学口腔医学院2019级口腔医学研究生60人,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采用传统教学模式授课,实验组1采用SPOC翻转课堂教学模式,实验组2采用PBL教学模式,实验组3采用SPOC翻转课堂与PBL相结合的混合教学模式。各组在学习结束后进行理论、操作测试和问卷调查,以了解各组的教学效果。结果发现,实验组3的理论和操作成绩明显优于对照组(P<0.05)。相比于对照组,实验组3的操作结果更符合临床要求。问卷调查结果显示,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调动学习积极性,并且实验组3的学生愿意继续采用此种教学模式。然而,实验组1、2、3的学生表示学习压力相比于对照组增加,可能是由于SPOC、PBL课程额外占据课余时间。SPOC翻转课堂/PBL混合教学模式有助于学生灵活分配学习时间,从而充分利用教学资源,是一种适合口腔医学研究生临床技能培训特点的新型教学模式。
2021(2):197-200. DOI: 10.7655/NYDXBSS20210220
摘要:为进一步提升医学生临床思维和临床实践能力,推进医学教育改革和发展,文章探讨了医学模拟教学法的应用效果。选取2018—2020年“5+3”一体化培养的八年制临床医学本科大三学生,应用模拟教学法进行外科学基础实践教学,通过学生基本情况摸底、教师队伍构建、案例及情景设计、模拟教学实施、学生自我评价、带教老师总结及问卷调查评估模拟教学效果,对课程内容、教师表现、满意程度和学习效果进行反馈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模拟教学架起了学校教育走向临床实践的桥梁,调动了学生学习的积极性,提高了本科医学生对外科基本操作技术的掌握,同时提高了学生的医患沟通能力及人文关怀意识。模拟教学有助于提高本科医学生的外科临床实践决策能力,教学效果较为理想,获得了学生较高的评价,具有较好的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