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3年第0卷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3(3).

      摘要 (36) HTML (0) PDF 4.91 M (4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2023(3).

      摘要 (25) HTML (0) PDF 938.81 K (4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卫生政策
    • 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研究热点、特点与展望——基于2017年以来CSSCI期刊文献计量的可视化分析

      2023(3):199-204.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1

      摘要 (97) HTML (132) PDF 2.05 M (6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是近年来学界研究热点与前沿问题。文章利用文献计量软件CiteSpace,对党的十九大以来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来源期刊收录的1 074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结果发现,研究热点主要集中在其生成、意义、哲学意蕴以及理论武装等领域,具有问题导向明显、主题视域细化以及实践研究深入等特点。站在新征程的起点上,需要进一步拓展研究领域、回应现实关切、革新研究方法、开拓国际视野,以期为未来研究创新提供参考。

    • 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助推“医保患”三方共赢的政策机制研究

      2023(3):205-211.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2

      摘要 (92) HTML (235) PDF 916.16 K (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分析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助推“医保患”三方共赢的政策机制,提出未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文章通过系统检索2009—2022年我国国家层面的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文本,运用扎根理论研究方法对收集到的186份政策文本进行三级编码分析,识别和提炼出医保支付方式改革助推“医保患”三方共赢的政策机制分析框架。经过反复分析、比较和联系,从政策文本提炼出62个初始范畴、11个副范畴、5个主范畴。结果表明,各个概念和范畴相辅相成,相互促进,基金管理、费用控制、行为改变、资源配置、权益保障这五个主范畴,在改革中的不同方面,以不同方式共同助推“医保患”三方实现共赢。文章基于政策文本分析结果,同时结合目前我国在推进支付方式改革实践中遇到的现实问题,分别从以上五个方面为实现“医保患”三方共赢目标提出政策完善建议。

    • DRG改革背景下我国公立医院控费提质研究

      2023(3):212-216.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3

      摘要 (103) HTML (317) PDF 636.06 K (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医保支付方式深化改革的大背景下,疾病诊断相关分组(diagnosis related groups,DRG)作为医保改革的关键政策,在其推进落实的过程中如何体现出控费和提质的双重导向,公立医院如何解读与应对,已成为新时期医疗卫生领域的“必答题”。文章将多源流理论与标尺竞争理论有机结合,构建理论分析框架,定性推导出DRG控费提质双重导向在理论上的合理性和必要性,同时得到现阶段尚存在矛盾点的结论。通过医保、医管双视角,对DRG改革中控费和提质矛盾点产生的原因进行分析与细化,再提出对策建议,为进一步完善与落实DRG政策提供支持。

    • 长期护理保险对自付医疗费用的影响

      2023(3):217-222.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4

      摘要 (69) HTML (132) PDF 600.45 K (5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面对人口迈向中度老龄化与医疗费用攀升的现实难题,长期护理保险为破除这一困境提供契机。文章基于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2013、2015和2018年四期数据,运用双重差分法分析第一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政策对试点城市目标群体的自付医疗费用支出的影响。结果显示,长期护理保险显著降低中老年群体的自付医疗费用。上述实证结果通过了一系列稳健性检验。进一步的,长期护理保险对自付医疗费用的降低作用在城镇和西部地区更为显著。该实证研究结果对长期护理保险试点范围的推广和待遇设计的完善具有现实意义。

    • >医学人文
    • 农村隔代照顾对中老年人健康的影响

      2023(3):223-231.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5

      摘要 (124) HTML (230) PDF 663.16 K (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农村家庭中青壮年劳动力进城务工增多和“三孩”政策的影响,使农村隔代照顾越来越普遍。文章基于2018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CHARLS),运用最小二乘回归(OLS)和两阶段最小二乘法(2SLS)回归模型研究农村地区提供隔代照料对中老年人自评健康状况、日常活动能力障碍和心理健康状况三方面的影响。结果发现,提供隔代照顾对中老年人自评健康没有显著影响,在日常活动能力和心理健康状况两方面均产生了积极促进作用。异质性分析显示,隔代照顾对女性中老年人的影响比男性更为显著,年龄异质性主要表现在日常活动能力方面。因此,在家庭层面上,应合理发挥中老年人在家庭生活中的价值和作用,同时关注不同年龄段人群身心健康特点。在社会层面上,应完善医疗保险、养老保险等保障制度,并出台有关中老年人隔代照顾家庭的政策制度和经济补偿措施,发挥农村隔代照顾对中老年人健康更多的积极作用。

    • 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对老年人抑郁影响机制与调节效应研究

      2023(3):232-242.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6

      摘要 (104) HTML (219) PDF 877.43 K (6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人口老龄化日渐加剧,失能老年人成为社会养老体系中应重点关注的群体之一,而由失能所引发的老年人抑郁研究尚未深入。文章采用2018年中国家庭追踪调查数据,基于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评估失能对老年人抑郁的影响并分析其异质性,考察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的中介效应、社会支持及社会参与的调节效应。通过稳健性检验发现,工具性日常活动能力对老年人抑郁具有显著负向效应,且东部与西部、性别、受教育水平及年龄等因素存在显著的异质性,3种人格特质与数学推理能力有显著的中介效应。因此,建议完善失能与认知评估及监测机制,建立针对特定人格特质与认知能力等重点人群的心理健康预警机制,推进基层精神卫生服务体系的构建,从制度层面发挥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对失能老人心理健康的促进作用,大力推进智慧养老,增强老年人的社会参与感。

    • 国内外抑郁症疾病负担研究:文献计量分析

      2023(3):243-252.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7

      摘要 (192) HTML (794) PDF 6.71 M (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抑郁症是一个重大的全球健康挑战,影响着全世界数百万人。为了评估抑郁症疾病负担的研究现状,在Web of Science 核心库和中国知网上检索了2013—2022 年发表的文章,使用CiteSpace和VOSviewer分析了6 828篇英文文章和38篇中文文章,以研究该领域的趋势、地区、机构、作者、期刊、关键词和共同引用。结果显示,抑郁症疾病负担研究在中国仍处于起步阶段,但在其他国家,特别是在欧洲、美洲和亚洲,已经达到很高的成熟度。美国在该领域占主导地位,排名前十中80%的作者和40%的机构来自美国。美国的相关机构、专业研究人员和高影响力期刊的数量也是世界上最多的,使其成为这一研究领域的领先国家。关键词和共同引用分析显示,抑郁症疾病负担研究的热门话题包括筛查工具的开发和优化、心理困扰和抑郁症之间的关系、抑郁症和慢性病之间的联系,以及耐药抑郁症的治疗和管理。该研究为抑郁症疾病负担研究的当前趋势和热点提供了见解,可为未来的研究方向提供参考,以减少抑郁症的疾病负担。

    • 妊娠期压力和产前抑郁的关系:主观幸福感的中介作用

      2023(3):253-259.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8

      摘要 (74) HTML (232) PDF 621.66 K (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究妊娠期压力对产前抑郁的影响及主观幸福感在二者间的中介作用。采用便利抽样法,以在南通市某三级乙等综合医院产科门诊产检的妊娠期女性作为研究对象,调查研究对象的一般人口学特征,并通过妊娠期压力量表、爱丁堡产后抑郁量表、中国城市居民主观幸福感量表调查妊娠期女性心理状态。使用软件SPSS 27.0对数据进行描述分析及统计,并采用SPSS宏程序PROCESS进行中介效应分析。结果显示,653 名妊娠期女性中,抑郁发生率为34.0%,中重度产前抑郁率为9.2%;妊娠期压力越大,产前抑郁风险越高(β=0.262,P<0.001),主观幸福感越低(β=-0.284,P<0.001);主观幸福感越高,产前抑郁风险越低(β=-0.246,P<0.001);主观幸福感在妊娠期压力与产前抑郁关系中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26.21%。妊娠期压力显著正向预测产前抑郁,主观幸福感在妊娠期压力和产前抑郁间发挥不完全中介作用;要注重减轻妊娠期女性压力,不断提升主观幸福感,缓解产前抑郁情绪。

    • 健康素养、感知医患共情与患者依从性的关系

      2023(3):260-265. DOI: 10.7655/NYDXBSS20230309

      摘要 (61) HTML (166) PDF 604.58 K (6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探讨健康素养、感知医患共情对患者依从性的影响,以及患者信任在其中发挥的中介作用。运用改良版中国患者健康素养量表、诊疗关系共情量表、维克森医师信任量表和患者依从性量表,对安徽省某综合性三甲医院门诊患者进行现场调查。共收集有效问卷720份,相关性分析显示健康素养、感知医患共情、患者信任与患者依从性均具有相关性(r=0.230、0.419、0.380,P<0.01)。结构方程模型结果显示,患者信任在健康素养与患者依从性之间起完全中介作用;患者信任在感知医患共情与患者依从性之间起部分中介作用。提示应采取措施提高患者健康素养水平,重视医生诊疗共情能力提升,促进医患沟通交流,增进医患信任,进而达到提升患者依从性、维护患者健康的目的。

    • >医学社会
    • 长三角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3(3):266-272. DOI: 10.7655/NYDXBSS20230310

      摘要 (64) HTML (177) PDF 609.69 K (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健康中国的战略背景下,分析长三角地区政府医疗卫生支出效率及影响因素可为推动其卫生健康事业高质量发展提供参考意见。文章基于2016—2021年长三角地区41个城市面板数据,利用DEA-BCC模型和Malmquist指数从静态、动态两个维度分析长三角地区卫生支出效率,运用受限因变量Tobit模型分析其影响因素。分析表明,长三角地区支出效率较高但各地差异明显,大部分地区规模效率较低、技术进步下降成为制约支出效率的关键。人均GDP、城镇化率与支出效率显著正相关,而人口密度、医疗卫生支出占比、财政分权与支出效率显著负相关,每万人口普通高等在校学生数对支出效率有一定影响但不显著。在此基础上,提出优化长三角地区医疗卫生支出效率的建议。

    • 江苏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及影响因素

      2023(3):273-277. DOI: 10.7655/NYDXBSS20230311

      摘要 (94) HTML (116) PDF 565.76 K (6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了解江苏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情况,并分析其影响因素。利用2018年全国流动人口卫生计生动态监测调查(China Migrants Dynamic Survey,CMDS)中关于江苏省的流动人口动态监测数据,采用单因素分析和二分类Logistic回归进行统计分析。在流入江苏省且居住满6个月以上的7 161名被调查者中,2周患病率为2.47%,健康档案建档率为20.42%,至少接受过一次健康教育的比例为72.18%。流动人口建立健康档案的影响因素有性别、年龄、受教育程度、婚姻状态、家庭月均收入、居留意愿、医保参保类型、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流动人口接受健康教育的影响因素有受教育程度、就业身份、医保参保类型、是否签约家庭医生。江苏省不同特征流动人口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不均衡,需重点关注受教育水平低、年龄大、未参保或在其他地区参加医保、无业或散工的流动人群,提供针对性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

    • 老年志愿者参与社区健康治理与认知水平的关系

      2023(3):278-283. DOI: 10.7655/NYDXBSS20230312

      摘要 (105) HTML (176) PDF 598.14 K (5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老年志愿者是健康社区治理工作体系中的有生力量,参与社区健康志愿服务是实现老年人自身和社会价值的重要形式。该研究以积极老龄化视角,从社会人口学特征、家庭支持、社会适应等维度选取变量,调查江苏南通某城市社区老年人参与志愿活动和认知水平现况及其影响因素。结果显示,老年志愿者的认知水平总体高于社区一般老人;60~69岁老年人是社区健康志愿者的主要力量,文化程度越高和与子女或与配偶及子女同住的老年人其健康志愿参与更高,良好的社区交际及文体娱乐参与促进了老年人参与健康志愿服务,但尚未发现积极的社会参与可以有效降低老年人认知功能下降。应进一步提高老年人生活质量,从宏观保障、中观支持、微观激励三个维度推动老年人参与社区健康治理发展,为老年健康志愿服务提供良好的社区环境、法律保障和政策依据,以提高老年人社区健康志愿服务的参与程度,激发其参与社区健康治理。

    • 医学生网络社会支持、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研究

      2023(3):284-289. DOI: 10.7655/NYDXBSS20230313

      摘要 (81) HTML (98) PDF 575.89 K (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讨医学本科生网络社会支持、电子健康素养和健康促进生活方式的关系,采用网络社会支持量表、健康促进生活方式量表以及高校学生电子媒介健康素养量表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的2 350名大学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本科生的网络社会支持得分为(70.63±17.95)分,电子健康素养得分为(74.96±11.89)分,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得分为(117.38±21.03)分;网络社会支持与电子健康素养及健康促进生活方式均呈显著正相关(P<0.001),且电子健康素养在医学本科生的网络社会支持与健康促进生活方式之间发挥部分中介效应作用,中介效应量为33.19%。电子健康素养可以作为提升医学本科生健康促进方式的有效切入点,建议医学院校结合专业的特点,将干预重点放在教授学生有效的检索方法上;还可发挥同伴效应和榜样示范作用,提升医学生群体的电子健康素养水平,进而促进其建立积极的健康促进生活方式。

    • >医学教育
    • 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话语的基本功能与优化理路

      2023(3):290-294. DOI: 10.7655/NYDXBSS20230314

      摘要 (87) HTML (110) PDF 545.79 K (6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教学话语作为高校思想政治理论课教学的关键要素,是教育者和受教育者之间传递教育信息、进行有效沟通和实现教学目标的重要载体,发挥政治辩护、理论灌输、价值导向和教化育人的基本功能。新时代高校思政课教学话语在党中央高度重视、教育部门强力推进和广大思政课教师努力探索实践下取得了历史性的发展变革,但仍存在部分教师的教学话语政治性和思想性融合不充分、对学生吸引力不足、难以满足学生需要以及师生话语互动质量不高等问题。因此,需要通过加大教育培训的力度、搭建师生话语交往平台以及开展教学话语能力专项督导等有力措施来提升思政课教师话语的有效性,更好落实高校思想政治教育立德树人的根本任务。

    • 唯物辩证思维能力训练与法医人才培养

      2023(3):295-295. DOI: 10.7655/NYDXBSS20230315

      摘要 (135) HTML (120) PDF 533.89 K (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法医学属实践性学科,传统法医教学中缺乏专门的辩证思维能力训练,导致学生专业理论和操作强而思维分析和推理能力弱,在面对新问题、疑难复杂案例或科学难题的处理中表现为思维狭窄,不利于高素质综合型人才的培养。唯物辩证法是马克思主义哲学的核心部分,是关于事物的普遍联系和全面发展的科学,其对大学生的多种思维能力的发展、专业技能学习、综合素质提高均有指导作用。文章在系统性回顾法医人才唯物辩证思维能力培养现状的基础上,提出在法医教学中引入唯物辩证法元素,有助于学生早期形成唯物辩证思维方式,并为其在以心理素质、专业能力、科研能力、创新能力等为代表的综合素质发展中保驾护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