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4(2).

      摘要 (27) HTML (0) PDF 4.89 M (5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2024(2).

      摘要 (21) HTML (0) PDF 235.80 K (4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卫生政策
    • 卫生健康改革政策结构分析及其演变特征

      2024(2):109-119. DOI: 10.7655/NYDXBSSS240007

      摘要 (340) HTML (379) PDF 6.72 M (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 2009—2023 年国家层面颁布实施的 554 个与卫生健康改革密切相关的政策文本为研究对象,构建卫生健康政策二维分析框架,从政策结构及政策内容维度对卫生健康事业改革发展治理进行政策计量及内容分析。研究发现,卫生健康政策发文多部门协作网络逐渐完善,合作格局初步形成;以医疗为核心,医保、医药协同治理的趋势在卫生健康政策中得以体现,三医联动逐渐从各自内部治理到耦合协同,供给型政策工具为初期常用工具,而在改革深化和高质量发展阶段环境型政策工具运用较多。据此,从宏观层面、中观层面、微观层面进行反思,为今后政策制定提供参考。

    • 医共体模式下家庭医生签约服务的困境与进路探析

      2024(2):120-123. DOI: 10.7655/NYDXBSSS240004

      摘要 (23) HTML (107) PDF 1.12 M (5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结合安徽、福建、浙江等医共体先行省份的实践经验,发现医共体模式下家庭医生服务团队逐渐壮大,签约内容更加丰富,能获得更多医保支持以及县域内优质资源。然而,如何促进家庭医生签约服务走深走实,仍然面临着医共体内“人、财、物”利益协同方面的挑战。在持续推进医共体建设的过程中,应进一步为家庭医生团队提供资源保障,以医保为杠杆激发家庭医生的服务动力,同时注意防止“虹吸”。

    • >专题
    • 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抑郁的中介作用及年龄组差异

      2024(2):124-129. DOI: 10.7655/NYDXBSSS230454

      摘要 (707) HTML (62) PDF 1.13 M (5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 2018 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ina Health and Retirement Longitudinal Study,CHARLS)数据,使用线性回归模型、逐步回归法和系数乘积法分析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和抑郁的中介作用,同时进一步探讨作用机制的年龄组差异。研究发现,志愿活动参与对中老年人生活满意度有显著的正向影响(β=0.041,P<0.05),抑郁具有显著的中介作用,中介效应占总效应的 22.75%,且志愿活动参与对不同年龄组的影响系数及作用机制明显不同。研究结果对于预防和干预中老年抑郁,提高中老年人的心理健康和生活满意度,贯彻落实积极应对人口老龄化的国家战略均具有重要的参考意义。

    • 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影响及路径研究

      2024(2):130-135. DOI: 10.7655/NYDXBSSS230442

      摘要 (258) HTML (141) PDF 1.12 M (7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基于 2017 年中国综合社会调查(CGSS)数据,通过构建结构方程模型,考察老年人数字融入对主观幸福感的影响,以及社会参与在其中的中介作用。结果显示,数字融入对老年人主观幸福感具有积极作用(b=0.120,P<0.001),同时数字融入对社会参与有促进作用(b=0.509, P<0.001),社会参与对主观幸福感也有显著正向影响(b=0.166,P<0.001)。社会参与在数字融入与主观幸福感之间发挥部分中介作用,中介效应比例为 42.9%。应鼓励老年人主动学习数字技能、积极参与社交活动,并完善数字设施建设,以提高老年人数字素养,减少社交孤立,使其更好地融入数字化社会。

    • 老年认知症“污名化”与“去污名化”干预的研究进展

      2024(2):136-142. DOI: 10.7655/NYDXBSSS230448

      摘要 (398) HTML (92) PDF 1.13 M (5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人口老龄化的加剧,认知症疾病发病率呈上涨趋势,而疾病“污名化”对认知症患者带来的影响受到广泛关注。文章通过梳理认知症“污名化”的概念、类型和现状,归纳总结了认知症“污名化”从知识、态度、行为三个方面表现出的特征,认知症的“污名化”对老年人社会参与、就医行为和健康产生的影响,以及目前国际上关于认知症“去污名化”的干预措施、成效和存在的问题,提出建设认知友好社区开展“去污名化”干预时的注意事项,同时关注“污名化”产生的卫生服务利用和健康不公平,以及认知友好社区建设的文化包容问题。

    • 基于扎根理论的时间银行养老模式参与意愿的模型构建

      2024(2):143-149. DOI: 10.7655/NYDXBSSS230412

      摘要 (389) HTML (74) PDF 1.17 M (4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时间银行养老模式被认为是我国低成本战略应对人口老龄化的重要举措。文章以广东省为例,采用目的抽样法对广东省深圳、广州、东莞、佛山和惠州的老人关于时间银行进行深度访谈,使用扎根理论对访谈文本资料进行编码分析,共访谈 50 人得到 60 个有效概念,从中合并出15个范畴,在此基础上再次抽象出5个核心范畴并构建老年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影响机制模型。研究发现,影响老人时间银行参与意愿的因素主要包括时间银行认知、个人需求、情感价值、主观规范和参与机制五个方面,且认知—态度—需求—参与形成闭环,共同构成了时间银行参与机制模型。

    • 城市社区医养结合养老场所建设改造策略探讨

      2024(2):150-154. DOI: 10.7655/NYDXBSSS240016

      摘要 (363) HTML (15) PDF 1.15 M (5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以江苏省城市社区家庭为对象开展问卷调查,从居民感知视角,结合居民养老需求,了解城市地区养老场所建设短板,并探索相应的优化举措。结果显示,目前城市社区家庭内部的适老化改造意识欠缺,标准化养老社区建设成效甚微,针对老年人群的基础设施配置不足。家庭养老与社区居家养老模式在不同年龄段人群中均居于主流地位,居民的家庭适老化改造需求集中于医疗保健,并希望所在社区尽快建成全面规范的标准化养老社区。据此文章围绕医养结合养老场所的建设改造进行策略探讨。

    • >医学人文
    • 安宁疗护的立法基础与规制进路

      2024(2):155-161. DOI: 10.7655/NYDXBSSS230465

      摘要 (27) HTML (79) PDF 1.14 M (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医疗卫生事业中,安宁疗护日渐受到关注,而我国法律法规鲜有规定,有碍安宁疗护的现实实施。安宁疗护立法具有正当性基础,法理基础在于人的尊严属性,生命权、医疗自主权是安宁疗护的重要权源,宪法、民法典、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相关内容是安宁疗护的主要法律依据。考察安宁疗护立法的现实维度,一方面,预先医疗指示在知情同意规则下的适用可能产生权利冲突,需要完善相关规则以加强现实适用性;另一方面,协调安宁疗护多方主体,有助于解决安宁疗护的立法难题。安宁疗护的规制框架应包括规范的安宁疗护预先医疗指示制度、严格的审查制度以及双重监督机制。

    • 实质刑法观下非法行医罪的限缩适用

      2024(2):162-167. DOI: 10.7655/NYDXBSSS230434

      摘要 (29) HTML (30) PDF 1.09 M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医生执业资格是非法行医罪的违法阻却事由,对该资格身份的认定是非法行医罪适用的关键,仅考虑形式价值的“单证说”与“双证说”存在不当扩大非法行医罪适用的风险,应围绕法益展开,只有侵害公共卫生安全法益的个人才能构成非法行医罪。无医生执业资格者与有医生执业资格者共同开展医疗行为,行为人原则上不构成非法行医罪,只有具有医生执业资格者未对医疗行为进行指导监督的才可能构成非法行医罪。

    • 传染病防治中医务言论自由与患者隐私法益冲突解决

      2024(2):168-174. DOI: 10.7655/NYDXBSSS230370

      摘要 (17) HTML (13) PDF 1.10 M (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传染病信息披露涉及社会稳定和民生安定。医务人员作为一线接触病情的群体,负有义务向患者本人进行告知,也有权向特定范围内的不知情者披露相关信息。在诊疗活动中,医务人员同时也肩负着保护患者隐私和尊重患者人格的使命。如何在有序防治传染病的同时兼顾保护患者隐私安全仍有待深思。文章分析医务人员披露传染病相关信息的言论自由和患者隐私的法益冲突,从基本价值建构、原则遵循以及医务人员和患者应受的法益保护和克减方面进行义务设定,寻求二者矛盾之调和。

    • 传染病防治义务的公众认知现况及改进策略研究

      2024(2):175-180. DOI: 10.7655/NYDXBSSS230351

      摘要 (319) HTML (17) PDF 1.11 M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公众传染病防治相关义务认知水平的改进路径,促进公众参与传染病防治素养提升,文章基于《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编写问卷,对江苏省南京市居民开展随机抽样调查。结果发现,受访者总体认知情况良好,年龄、文化程度、收入水平和职业都是影响认知水平的主要因素;现代媒体是传染病防治法治宣传的重要平台,但宣传效果有待改进。应加强公共健康观念宣传,促进“为人民健康尽责”的公民意识形成;激发主动学习意识,调动公众参与传染病防治法治教育积极性;关注弱势群体,强化社区传染病防治宣传工作。

    • 论毛泽东关于公共卫生的重要论述及其时代价值(1949—1976)

      2024(2):181-188. DOI: 10.7655/NYDXBSSS230385

      摘要 (312) HTML (30) PDF 1.16 M (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后,毛泽东根据严峻的国际国内环境,在继承发展马克思主义健康观基础上,制定了一系列医疗工作制度和方针,形成了毛泽东关于公共卫生的重要论述。主要内容包括:高度重视公共卫生政策的重要性,把卫生、防疫和一般医疗工作看作一项重大的政治任务;坚持公共卫生政策的基本价值取向,即人民性和公益性;重视把公共卫生重心落实到农村基层,坚持中西医结合的方针,建立以公平为核心的公共卫生保障体系。毛泽东关于公共卫生的重要论述推动了当时医疗卫生事业的向前发展,对新时代中国特色的医疗卫生事业也具有重要的指导意义和时代价值。

    • >医学社会
    • 基于社会生态理论的跨省异地就医肿瘤患者住院费用影响因素研究

      2024(2):189-194. DOI: 10.7655/NYDXBSSS230408

      摘要 (22) HTML (27) PDF 1.14 M (4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社会生态理论框架,采用描述性统计和混合线性模型探讨影响跨省异地就医肿瘤患者住院费用的社会生态因素。结果表明,跨省异地就医消化器官恶性肿瘤患者占比最高(18.66%),动态未定或动态未知的肿瘤次均住院费用最高(45 535.24 元);住院费用受个人特征中的肿瘤类型、个人行为中的住院天数、环境层次中的就医距离、政策层次中的实际报销比例的影响(P<0.05)。需从跨省异地就医肿瘤患者个体及其所处生态环境层面分析住院费用的影响因素,以合理配置卫生资源、引导患者有序就医。

    • 医患共同决策在恶性肿瘤疾病中实施的影响因素模型构建

      2024(2):195-200. DOI: 10.7655/NYDXBSSS230466

      摘要 (25) HTML (45) PDF 1.11 M (5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索医患共同决策在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的应用现状及影响因素,构建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采用半结构访谈法对江苏省某三甲医院的医生和患者进行深度访谈,基于扎根理论,通过Nvivo20.0软件对访谈文本进行三级编码,最终归纳梳理出47个概念、20个子范畴和9 个主范畴。以“环境”“患者”“医生”“决策”作为 4 个核心范畴,外部环境、医疗体系、患者参与意愿、患者个人特征、决策成本、决策伦理、决策信息、医生态度、医生能力为 9 个主范畴,共同构成了医患共同决策在恶性肿瘤疾病治疗中影响因素的理论模型。医患共同决策的落实受多重因素影响,政府需要通过法律法规,营造良好的信息环境,医患之间需要有效沟通,逐步弥合信息不对等带来的差距,提升医疗满意度。

    • 低年级医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及教育启示

      2024(2):201-206. DOI: 10.7655/NYDXBSSS230426

      摘要 (318) HTML (13) PDF 1.04 M (5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低年级医学生对老年人的态度及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二年级医学本科生进行调查,调查内容包括人口学信息、对老年人的态度、医患沟通倾向、职业精神、对相关课程的评价等。结果显示,医学生对老年人态度量表的总评分为(3.32±0.43)分,态度量表的四个维度中为老年患者提供医疗服务得分最低。女性、以患者为中心的沟通倾向、良好的职业精神,均对老年人态度有正向影响,提示对医学生紧扣职业精神塑造、提高医患沟通技巧,将对老年人积极态度起到联动推动作用。医学院校应构建合理的课程体系,增强大健康人文类课程的吸引力,同时也应关注隐性课程的影响,提升医学生对老年人的积极态度,提高其从事老年医疗服务的意愿。

    • 基于扎根理论的医科院校学生婚育态度及婚育焦虑状况质性研究

      2024(2):207-214. DOI: 10.7655/NYDXBSSS230355

      摘要 (35) HTML (53) PDF 1.13 M (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学生婚育积极性及焦虑因素,为消除或缓解婚育焦虑提供依据,文章采用半结构化访谈法,对随机抽取的 12 名不同专业医科院校学生进行焦点小组式访谈,提取关键信息,遵循扎根理论研究方法的步骤,借助质性分析软件 NVivo11plus 对数据进行编码和分析,归纳出医科院校学生的婚姻态度、生育态度、婚姻焦虑、生育焦虑四大块核心范畴并分别进行讨论。研究发现,受访学生向往时机成熟、条件完备的美满婚育,但理想与现实间产生的矛盾形成阻力,成为婚育焦虑的源头,据此提出解决婚育焦虑的建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