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4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封面

      2024(3).

      摘要 (4) HTML (0) PDF 4.90 M (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目次

      2024(3).

      摘要 (5) HTML (0) PDF 312.61 K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卫生政策
    • 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耦合协调及时空特征分析

      2024(3):215-223. DOI: 10.7655/NYDXBSSS240032

      摘要 (13) HTML (3) PDF 7.59 M (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运用耦合协调度模型、探索性空间数据分析方法和地理探测器模型,分析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协同情况及其空间分异因素。结果表明,2018—2021年我国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发展之间耦合协调度呈现增长趋势,但水平仍较低,且地区差异显著,整体上呈现东高西低的空间分布格局;地区生产总值、基本医疗保险基金支出、一般财政预算收入、人口数量、收入分权度、医疗救助支出是影响两系统协调发展空间分异的主要驱动因子。据此提出相应的对策建议,为促进基本医疗保障与区域经济协调发展提供参考。

    • 多孩政策实施以来妇幼政策特征分析及展望

      2024(3):224-230. DOI: 10.7655/NYDXBSSS240111

      摘要 (9) HTML (2) PDF 2.65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政策工具和政策相关者的二维框架视角对妇幼政策文本进行深入分析和研究, 梳理多孩政策实施以来妇幼卫生相关政策,总结中国妇幼卫生政策发展规律。结果显示,中国妇幼政策领域存在政策工具使用比例失衡、子工具结构有待优化、政策相关者力量有待挖掘等问题。因此, 妇幼卫生政策的制定过程中应重视政策的外部特征因素、优化政策工具使用结构、充分发挥政策相关者的协同作用,最终为建立健全生育支持体系及多孩政策的顺利推行服务。

    • >专题
    • 智能养老技术风险及其伦理治理研究

      2024(3):231-235. DOI: 10.7655/NYDXBSSS240126

      摘要 (14) HTML (1) PDF 1.16 M (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工智能技术应用于养老领域,是养老服务朝着更加智能化、普适化、规范化方向发展的内在需要,也是有效破解传统养老服务模式并创新发展的客观要求。但智能养老技术的潜在风险严重制约智能养老技术的可持续发展,迫切需要解决个人信息安全保护受限、人工智能技术安全失控、人机交互伦理责任不明,以及服务对象的公平受益失衡等问题。防控与纾解智能养老技术风险需要汇聚相关责任主体合力,强化数据安全监管与隐私防护体系,推进人工智能的适老化改革,促进智能养老服务普惠式发展,完善公开透明的责任追究机制。

    • 合肥市农村老年人跌倒现状及影响因素分析

      2024(3):236-242. DOI: 10.7655/NYDXBSSS240044

      摘要 (11) HTML (1) PDF 1.13 M (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采用多阶段分层整群随机抽样的方法,对合肥市农村地区 950 名 60 岁及以上农村老年人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老年人过去 1 年的跌倒率为 26.84%,跌倒发生地点多数在室外(70.20%),以上午居多(53.72%)。多因素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女性、非独居、有抑郁症状、衰弱、患脑卒中的老年人具有高跌倒风险;80 岁及以上老年人跌倒风险更低。总体来看, 合肥市农村老年人跌倒率较高,老年人跌倒受多种因素影响,应针对重点人群,采取相应措施, 降低跌倒风险,提升农村老年人晚年生活质量和幸福感。

    • 我国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影响因素研究

      2024(3):243-248. DOI: 10.7655/NYDXBSSS240017

      摘要 (10) HTML (0) PDF 1.15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基于2020年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借鉴Anderson健康行为模型,研究我国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结果显示,14 491例居民中,2 285例(15.8%)过去一年利用过住院服务。二元Logistic 回归分析表明,性别、年龄、吸烟、饮酒、自评健康状况、慢性病患病情况和日常生活活动(ADL)能力是中老年居民住院服务利用的影响因素(P<0.05)。性别、吸烟、饮酒与住院服务利用存在一定的相关性(P<0.05)。总体而言,应重点关注 60 岁以上、男性、吸烟、 饮酒、自评健康差、慢病患病数量多和 ADL 受损群体,精准把握该群体的现实需求,提供安全有效、可靠高质的医疗卫生服务。

    • >医学人文
    • 何谓叙事医学的哲学基础——基于主体间性的审思

      2024(3):249-255. DOI: 10.7655/NYDXBSSS230390

      摘要 (5) HTML (1) PDF 1.10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风靡世界的叙事医学大有取代循证医学的态势,其哲学基础是学界急需探讨的重要议题。卡伦提出主体间性作为其哲学基础的核心内容会面临无法解决的三大难题:主体地位的不确定性、主体间性自身的悖论、医患个体的主体抽象化而曲解的医患关系。只有吸纳理性主义和非理性主义的生命间性,从马克思关于生命的自然属性和社会属性的辩证分析中完成对主体间性的超越,才是医患共情并共同决策的叙事医学之哲学基础的核心内容。

    • 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动员研究——以《人民日报》(1952—1953年)为中心的考察

      2024(3):256-262. DOI: 10.7655/NYDXBSSS240058

      摘要 (5) HTML (1) PDF 1.21 M (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 1952—1953 年爱国卫生运动中,《人民日报》保质保量地完成了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动员工作,为爱国卫生运动的胜利实施提供了有力的舆论支持。《人民日报》对爱国卫生运动的宣传动员伴随爱国卫生运动的任务转换和形势变化呈现起承转合的发展脉络。主要采取了强化典型宣传树立先锋楷模、造就仪式景观建构集体记忆、利用图像叙事深化群众认识、做好舆论监督坚持实事求是的方法,坚持宏大叙事与个体表达相结合、短期目标与长期功效相协调、 群众意识与家国情怀相统一的实践原则。启示新时代爱国卫生运动宣传动员工作必须坚持党的领导的根本保证,彰显人民至上的价值取向,融入时代新人的培育事业,构建立体多样的传播体系。

    • >医学社会
    • 严重精神障碍住院患者糖尿病患病情况及干预策略

      2024(3):263-267. DOI: 10.7655/NYDXBSSS240057

      摘要 (8) HTML (1) PDF 1.08 M (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我国对严重精神障碍管理取得了瞩目成就,但鲜有严重精神障碍合并糖尿病风险关注的研究报告。国外研究表明,糖尿病风险在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增加的比例最高,对这部分人群的血糖控制已成为新的工作和研究方向。研究发现,南京市江宁区第二人民医院住院的严重精神障碍患者中,糖尿病检出率为20.1%,精神疾病类型、年龄、病程、性别、婚姻状况等是共患糖尿病的重要因素。呼吁应尽快开展住院精神疾病患者的糖尿病筛查,探析可能的影响因素, 并及时开展循证研究,关注患者情绪,提高其运动水平,以控制血糖,降低糖尿病患病风险。

    • 门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3):268-273. DOI: 10.7655/NYDXBSSS240069

      摘要 (6) HTML (0) PDF 1.33 M (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了解门诊患者对医生的信任情况及其影响因素,采用方便样本法对安徽某省级三甲医院门诊离诊患者进行问卷调查。 结果显示,非首次就诊、感知到医疗服务过程尊重、对医生群体信任度高、系统整体信任度高对医生信任总分、仁爱、技术维度有正向影响;医疗环境得分高对医生信任总分、技术维度得分有正向影响;相较于认为医患关系是主动—被动模式的患者,认为医患关系应为指导—合作模式、共同参与模式的患者在仁爱维度得分更高。医疗机构层面应优化就医环境,注重对患者的隐私保护;社会层面应促进对医生群体的信任,提高对卫生系统的获得感。此外,要引导患者参与诊疗过程,正确认知医患关系。

    • 数智医疗时代临床医学类新生数字素养调查

      2024(3):274-281. DOI: 10.7655/NYDXBSSS240033

      摘要 (5) HTML (0) PDF 1.18 M (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以人工智能为代表的新一轮工业革命和科技革命推动医学实践和医学教育快速变革,对医学人才的数字适应力和胜任力提出严峻挑战,医学院校开展数字素养教育和提升工作迫在眉睫。文章旨在探究临床医学类新生数字素养表现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基于 728 个有效样本,临床医学类新生数字素养总体水平良好,但数字内容创造素养是其最大短板;不同个体背景(性别、独生子女、学生干部、拥有可上网设备的种类)和家庭背景(家庭所在地、经济状况、父母受教育水平)的新生数字素养表现具有差异性;学生干部、家庭所在地、拥有可上网设备的种类是影响新生数字素养水平的关键因素。研究结果为医学院校精准开展医学生数字素养教育和提升工作,培育数智医疗时代的高水平医学人才提供科学启示。

    • 医学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2024(3):282-288. DOI: 10.7655/NYDXBSSS240010

      摘要 (4) HTML (0) PDF 1.21 M (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为探究医学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对安徽省三所医学院校2 260名医学本科生进行问卷调查。结果显示,医学本科生的电子健康素养得分(73.26±10.82)分;回归分析显示,变量差异中是否接触健康促进相关课程、母亲受教育程度、年级、是否独生子女、性别,动机因素中健康自我管理能力、自评健康状态、对健康的态度,以及效能因素中网络自我效能感是医学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的影响因素;中介效应检测发现,网络效能感在健康自我管理能力与电子健康素养之间起着部分中介作用。在电子健康使用互动模型视角下,应充分发挥动机因素和效能因素的作用,提升医学本科生电子健康素养水平。

    • >医院管理
    • 我国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研究动态与发展趋势

      2024(3):289-297. DOI: 10.7655/NYDXBSSS240003

      摘要 (12) HTML (1) PDF 14.16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研究基于中国知网期刊数据库中2003—2023年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的616篇文献,采用科学文献计量方法追溯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研究的现状、热点及发展脉络。 结果发现,该领域研究文献数量总体增加,以新冠疫情暴发为分隔点形成低稳期和增长期,出现了一批有影响力的研究者和研究机构。应急管理、公立医院、突发事件、应急能力、应急救助与应急评价是该领域的热点研究主题。其中,公立医院的应急管理体系建设、应急能力评价、应急策略是研究焦点。未来需要拓展研究主题范畴,强化公立医院公共卫生应急管理理论体系和跨学科研究,丰富研究方法,加强合作。

    • 基于SPO理论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4(3):298-303. DOI: 10.7655/NYDXBSSS230415

      摘要 (7) HTML (0) PDF 1.14 M (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健康促进医院建设是一项系统性有机整体,以提升全人群健康素养和健康水平为目的,应用健康促进的理论、理念和策略,建立以病患需求和以人民健康为中心的医疗健康服务系统,为员工、患者、社区居民等提供一个良性互动、互相促进的健康组织。目前我国的健康促进医院建设仍处于探索完善阶段,文章以SPO理论为依据,将健康促进医院评价分为结构、过程和结果三个维度,运用层次分析法(AHP)构建包含 6 个一级指标和 21 个二级指标的评价指标体系,以期为健康促进医院建设的规范化、高质量发展提供科学、合理、可操作的评价指标体系,也为健康促进医院的管理和质量改进提供指导依据。

    • 高质量发展视域下三级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构建

      2024(3):304-309. DOI: 10.7655/NYDXBSSS240024

      摘要 (5) HTML (0) PDF 1.11 M (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文章综合运用定性和定量相结合的研究方法,通过文献研究初步拟定评价指标集后, 采用德尔菲法进行两轮专家咨询,并利用层次分析法计算各项指标权重,旨在构建安徽省三级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结果显示,两轮咨询的专家积极系数分别为 100%、90%,专家权威系数分别为0.825、0.831,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123、0.124(P<0.001),表明专家咨询的可信度高。最终构建的安徽省三级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评价指标体系包含6个一级指标、15个二级指标、50个三级指标,且具有较高的科学性和可靠性。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视域下,该指标体系可为三级公立医院重大传染病救治能力的考核评估与质量提升提供理论依据。

    • >医学教育
    • 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2024(3):310-315. DOI: 10.7655/NYDXBSSS230459

      摘要 (7) HTML (0) PDF 1.04 M (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的大思政课建设具有重要的现实意义,是落实立德树人根本任务的需要,是探索思政课教学改革创新的需要,也是探索大思政课教学模式创新的需要。然而,在具体的教学实践过程中,协同师资力量、解读教学内容、创新教学方式等方面仍然存在一些不足。因此,需要通过打造“大师资”、建设“大课堂”、搭建“大平台”、融入“大文化”等方式,实现党的二十大精神融入医学院校大思政课的教学模式创新。

    • 大学教师教学学术能力提升路径探析——以南京医科大学为例

      2024(3):316-320. DOI: 10.7655/NYDXBSSS240054

      摘要 (8) HTML (0) PDF 1.04 M (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高素质师资队伍建设是提升高等教育质量和人才培养质量,实现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的前提和基础。教学学术能力是高校教师专业发展的核心能力,是保障大学教学质量的关键因素。该研究通过组建教学学术共同体、进行教学学术的针对性培训和展开行动研究等举措, 激发了教师参与教学及研究的兴趣和热情,提升了教学水平和教学学术能力,取得了一定的教学学术成果。发展教学学术还需要高校从顶层设计为教师创造支持性环境氛围,引导教师更多投入教学,提高教学质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