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荐文章

  • 显示方式:
  • 简洁模式
  • 摘要模式
  • 1  我国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政策文本量化研究
    路晨晨,薛宇
    2023(1):14-20. DOI: 10.7655/NYDXBSS20230103
    [摘要](168) [HTML](3) [PDF 1.15 M](18)
    摘要:
    文章在政策工具和系统论视角下,统计分析2017年7月至2022年9月国家出台的现代医院管理制度有关政策文件,以了解国家层面政策工具使用特点,辅助政府优化政策。最终纳入文件 71篇,共编码831条,并将其与20个政策工具及8个系统条目拟合归类。结果发现政策类型、发文单位较为集中,能力建设、权威、内部子模工具体现频繁,内部构件欠衡,系统性欠缺。研究提示,政府应提高政策效力与合力,加强政策工具整体平衡性、内在均衡性、系统协调性
    2  基于老龄化导向的社区慢病管理实践现状及思考
    牛雨婷,赵允伍,王晓松,王珩
    2023(1):7-13. DOI: 10.7655/NYDXBSS20230102
    [摘要](123) [HTML](2) [PDF 1.14 M](20)
    摘要:
    在社会高质量发展的时代背景下,人口老龄化形势日益严峻,居民主动健康意识不断提升,各国针对老年人群日益增长的慢病服务需求提出不同形式的管理模式,但我国老龄慢病管理还处于初步探索阶段,建设经验尚且不足。基于此,文章以国外实践经验为参考,从多方面归纳分析老龄化背景下国内慢病管理服务现状,发现当前国内老龄慢病管理以社区工作为主,以医养护一体化、中西医结合、智慧健康养老三个方面为主要服务内容,在配套政策、社区健康服务能力与建设、人群主动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需要从医保医药、卫生人才建设、社区绩效考核机制、信息平台建设与健康教育等方面完善慢病服务体系,提升健康管理质量。
    3  再论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问题
    胡晓翔
    2023(1):1-6. DOI: 10.7655/NYDXBSS20230101
    [摘要](464) [HTML](10) [PDF 1.28 M](39)
    摘要:
    践行习近平总书记的健康中国、人类卫生健康共同体构想,就要在“十四五”卫生立法方面有质的跃升,而立足点非“医患关系的法律属性” 问题莫属。医患关系就是且只能是民事法律关系这个法律属性定位,对于主要提供国家保障性基本医疗卫生服务的公立医院的医患关系来讲显然是错误的。笔者于20世纪90年代初期提出“国家主体医疗卫生事业中法定业务领域的医患关系不是民事法律关系,而是行政法律关系,其侵权损害赔偿适用国家赔偿法律”的观点,即主导行政说,符合习近平总书记有关卫生健康的重要表述和现代卫生法学学术体系,应成为“十四五”卫生法治的基石。
    4  中国医疗卫生机构资源配置效率研究热点及前沿分析
    李志广,贾葵源
    2022, 22(6):577-584. DOI: 10.7655/NYDXBSS20220609
    [摘要](214) [HTML](41) [PDF 3.26 M](182)
    摘要:
    梳理中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研究现状和研究脉络,运用文献计量学及可视化软件 CiteSpace,对1992—2021年中国知网(CNKI)收录的1 370篇文献的机构、作者、关键词共现、热点主题、突变词等进行全景式动态可视化分析,文献来源于中文核心期刊要目总览(北大核心)期刊、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和中国科学引文数据库来源(CSCD)期刊。结果显示,近30年医疗卫生资源配置的年度发文量整体呈现增长趋势;高校科研院所是研究的主力军;除了发文量靠前的作者,其余作者之间的合作关系并不是十分密切。词频前三位的关键词是卫生资源配置、卫生资源、公平性;关键词的平均轮廓值均大于0.7,内部紧密程度良好。与发达国家相比,我国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总量以及人均医疗卫生资源配置水平仍存在较大差距。国家制度、政策变化对医疗卫生资源的影响以及如何改善医疗卫生资源配置将成为未来研究的热点之一。
    5  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孤独感现状及影响因素研究
    刘玺,刘石柱,陈羲
    2022, 22(6):558-564. DOI: 10.7655/NYDXBSS20220606
    [摘要](265) [HTML](38) [PDF 1.35 M](179)
    摘要:
    基于2018年中国老年健康影响因素跟踪调查项目,筛选出7 212名老年人作为研究对象。采用SPSS26.0进行描述性分析、卡方检验和二元Logistic回归分析探讨我国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孤独感现状及其影响因素。结果表明,我国老年慢性病人群孤独感的发生率为26.3%。自评健康一般及以下、日常活动能力受到限制、患病数量≥3种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孤独感的危险因素(P< 0.05);受教育程度为小学及以上、与家人同住、有配偶、生活富裕、信任周围人、平时有人聊天、进行健身锻炼、社区提供精神慰藉服务是老年慢性病人群孤独感的保护因素(P<0.05)。应强化老年慢性病人群的家庭支持,关注老人的心理健康;加强社区养老服务和设施建设,提高服务供给的精准度;引导老人转变生活态度,积极参与体育活动。
    6  基于三维政策工具分析框架的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量化分析
    李祥飞,张振
    2022, 22(6):535-545. DOI: 10.7655/NYDXBSS20220603
    [摘要](226) [HTML](68) [PDF 5.33 M](186)
    摘要:
    为全面剖析我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发布特征和内容,并提出未来深化改革的政策建议,文章通过系统检索,获取了2009—2021年我国国家层面的171份医保支付方式改革政策文本,运用统计学相关方法、社会网络分析法、内容分析法,在对政策条目进行历时分析和发布机构分析的基础上,构建基于“政策工具—政策目标—政策力度”的三维分析框架,进一步对政策内容进行多维量化分类和交叉对比分析。研究发现,在政策分析框架下,政策工具丰富多元,但内部分布不均衡;改革注重服务质量提升,但各个目标之间分布差异较大;力度大的专门文件数量较少, 总体调控能力偏低;各交叉维度分析分别呈现不同程度的错配和结构失衡。建议完善政策内部结构,增强政策工具运用的均衡性;发挥政策目标—力度协同效应,提高改革的契合度;破除制约政策体系完善的制度因素,从根本上推动改革发展。
    7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权利歧视及其悖论
    张爱军,吉璇
    2022, 22(6):528-534. DOI: 10.7655/NYDXBSS20220602
    [摘要](404) [HTML](26) [PDF 1.33 M](167)
    摘要:
    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下的权利歧视及其悖论,既有常态社会的普遍性,也有风险社会的特殊性。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利歧视主要包括生命权歧视、人格尊严权歧视、隐私权歧视、表达权歧视、医疗公共物品资源分配歧视,从而进一步产生歧视性悖论。“歧视者被歧视”是权利歧视悖论的实质与核心。权利歧视悖论是对权利歧视的理性反省与提升。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的权利歧视是政治发展、经济繁荣、社会进步、文化提升的阻力和障碍。不断加强经济建设, 强化生命伦理教育,完善公平正义的制度建设,加快信息流动体系建设,加强契约关系体系建设, 完善应急治理体系建设,是克服权利歧视的基本举措。
    8  主编学习二十大——以中国式现代化新理念引领健康江苏建设新跨越
    2022, 22(6):525-527. DOI: 10.7655/NYDXBSS20220601
    [摘要](47) [HTML](7) [PDF 1.80 M](188)
    摘要:
    9  多源流视角下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的实施条件分析
    刘婷,李俊华,宋宇
    2022, 22(5):443-448. DOI: 10.7655/NYDXBSS20220504
    [摘要](135) [HTML](37) [PDF 1.25 M](295)
    摘要:
    满足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的需求已经成为一项民生工程。文章在多源流理论的视角下从问题流、政策流和政治流展开分析,发现我国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政策之窗开启已具备的条件包括:3岁以下婴幼儿照护服务急需解决的问题流已经具备,政府“幼有所育”执政理念和国民情绪支持的政治流已经提上议程;尚未具备的条件为政策方案不够成熟完善。通过对相关政策文件分析发现,目前我国实施方案存在以下问题:政策保障机制尚不完善,政府宣传力度不足,服务内容单一。为打开“政策之窗”,提出应当强化政府核心理念、促进多方参与和完善政策保障的建议。
    10  我国公共卫生政策文本的量化分析
    刘鑫,徐艳晴
    2022, 22(5):430-437. DOI: 10.7655/NYDXBSS20220502
    [摘要](244) [HTML](211) [PDF 1.30 M](309)
    摘要:
    公共卫生是公共管理不可或缺的一部分,公共卫生对全面建成小康社会具有重要意义。 文章基于政策工具、政策规范和政策目标维度,利用内容分析法,结合NVivo 11分析软件,对235份公共卫生政策文本进行整理、统计和分析。研究表明,我国在公共卫生领域所使用的政策工具中,存在政策工具体系失衡的现象,供给型政策工具使用过于频繁,需求型工具使用存在着缺位现象,环境型工具使用相对不足;在政策规范维度,倡导性规范占据了主导地位,实现了禁止性规范向倡导性规范的转型;在政策目标维度,对公共卫生服务类目标和公共卫生安全类目标的关注相对均衡。基于以上结论,提出了相关的政策建议。
    11  维护心血管健康,防控心血管疾病
    陈琪
    2022, 22(5):426-429. DOI: 10.7655/NYDXBSS20220501
    [摘要](241) [HTML](76) [PDF 1.23 M](288)
    摘要:
    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是一种多因素引起的慢性非传染性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均居于各种疾病之首,不仅对人类健康构成严峻的挑战,还给个人、家庭乃至社会带来庞大的经济负担,是社会经济发展必须正视和解决的重大问题。在人口老龄化和代谢危险因素持续流行的双重压力下,我国心血管疾病的发病率持续上升,对其防治策略和包括医疗资源在内的各种资源配置提出了新要求。文章在系统性回顾心血管疾病过去20年对我国乃至世界范围内健康和社会经济影响的基础上,提出防控心血管疾病的针对性建议,包括维护心血管健康的具体举措,构建疾病防控新格局的主要策略,以及提升基层医疗机构慢性病管理能力的思路,以期在顶层设计和统一协调下开展全面行动,多个领域协同推进,形成合力,有效遏制并逆转心血管疾病发病率和死亡率增高的趋势。
    12  基于二维分析框架的我国互联网医疗政策量化分析
    邱林萍,宋国强,周田田,刘梦
    2022, 22(4):332-337. DOI: 10.7655/NYDXBSS20220403
    [摘要](63) [HTML](80) [PDF 1.12 M](362)
    摘要:
    为了解互联网医疗政策工具使用情况,以国家层面发布的政策文件作为分析样本,采用内容分析法,构建政策工具与发展过程的二维分析框架,对政策文本进行量化分析。研究发现,在政策工具维度,政策工具外部不均衡,内部组合尚欠合理性;在发展过程维度,三种政策工具在不同发展过程均有涉及,其内部结构的侧重皆有不同。建议进一步优化和调整政策工具的选择,平衡其在互联网医疗不同发展过程的使用。应加大资金投入和人才培养政策工具的使用;完善医保支付制度,增加公私合作和海外交流政策工具;健全法律法规体系,扩大政策的宣传推广力度。
    13  互联网建设对我国医疗资源服务效率的影响研究——以全局Super⁃SBM⁃PVAR为工具
    高嘉诚,刘钥,辛宇,段凌枫
    2022, 22(4):325-331. DOI: 10.7655/NYDXBSS20220402
    [摘要](204) [HTML](56) [PDF 1.37 M](367)
    摘要:
    为给我国互联网医疗基础设施建设提供针对性建议,文章基于2011—2018年我国31个省 (自治区、直辖市)医疗卫生行业的面板数据,采用全局非导向超效率SBM(Super?SBM)模型测度医疗资源服务效率,在此基础上构建面板向量自回归(PVAR)模型,实证分析互联网建设对我国医疗资源服务效率的影响,并通过效率分解的形式,考察互联网建设对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与规模效率的影响。研究发现,互联网建设整体上提升了我国医疗资源服务效率,这是因为互联网建设整体上对我国医疗资源利用效率的促进效应超过其对规模效率的抑制效应,但各项具体指标会产生差异性影响。据此提出,政府在加速互联网整体建设的同时,需要考察各项建设指标的具体影响,及时对各项指标的投资建设进行调整。
    14  电磁辐射对人体健康影响的多组学研究进展
    曹晨,沈艳,顾宁
    2022, 22(4):318-324. DOI: 10.7655/NYDXBSS20220401
    [摘要](304) [HTML](265) [PDF 1.13 M](388)
    摘要:
    现代通信技术的快速发展与广泛应用,使得人们日常生活中使用电子设备越来越多,进而引发对电磁辐射是否损害健康更加密切的关注。一方面,已有许多研究表明,电磁辐射暴露影响人类或其他生物的健康,如电磁辐射暴露已被发现与多种疾病的高发生率相关,射频电磁场也被列为2B类致癌物;另一方面,电磁辐射可以作为一些疾病的治疗手段,如癌症的放射治疗、热磁疗等。文章通过整理多组学分析的研究成果,从细胞生物信息学、基因组学、转录组学、蛋白质组学、代谢组学、微生物组学等六个方面分别总结了电磁辐射对不同组学的影响及其生物学机制。 这些研究结果可以帮助人们更好地认识电磁辐射,并对日常生活中电磁辐射可能造成的危害进行预防。
    15  流动子女代际支持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影响分析
    刘晨
    2022, 22(3):228-235. DOI: 10.7655/NYDXBSS20220304
    [摘要](205) [HTML](170) [PDF 1.23 M](812)
    摘要:
    在劳动力转移和老龄化的双重背景下,文章重点关注农村子女流动对农村空巢老人自评健康和慢性病状况的影响机制,比较经济支持和就近居住两种代际支持方式对农村空巢老人健康状况的不同影响。利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数据库2015年和2018年的数据,并采用倾向得分匹配法与双重差分法进行实证分析后发现,农村子女流向城市会显著恶化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并增加老人的慢性病患病概率。在对子女代际支持的两种模式进行比较后发现,经济支持效应可以改善空巢老人的自评健康,但对改善慢性病患病情况的影响微乎其微,忽视效应不利于空巢老人自评健康,但可以缓解部分慢性病的患病状况。以子女流动距离为门槛探究何种流动距离对空巢老人自评健康最有利,结果表明,当流动子女与空巢老人同县/区但不同村/社区时,空巢老人自评健康状况最佳。上述研究为有针对性地制定农村空巢老人照料政策提供了参考依据。
    16  医联体背景下慢病管理模式实践现状研究
    牛雨婷,赵允伍,王晓松,王珩
    2022, 22(3):215-220. DOI: 10.7655/NYDXBSS20220302
    [摘要](125) [HTML](313) [PDF 1.16 M](485)
    摘要:
    在当前我国慢性非传染性疾病(简称慢病)患病率不断上升的背景下,慢病管理与医联体建设协同作用,在医联体上下联动机制基础上全方位提高慢病管理能力,引导常见慢病分级诊疗,加快健康中国建设进度。文章基于医联体分级诊疗制度建设框架,从主体结构、特点做法、现存不足三个方面对厦门、上海、廊坊、北京及佛山五个典型地区的慢病管理模式进行总结分析,发现国内慢病管理在配套政策、医联体内部机制、居民健康意识等方面存在不足。建议应以医联体制度为平台,从体制政策、人才队伍以及薪酬考核等方面完善慢病管理模式,促进慢病管理高质量发展。
    17  建立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评审评价认证制度
    李少冬
    2022, 22(3):209-214. DOI: 10.7655/NYDXBSS20220301
    [摘要](93) [HTML](557) [PDF 1.16 M](434)
    摘要:
    医院评审评价认证是医院科学管理、医疗质量保证的重要工具。文章初步总结了我国医院评审评价工作取得的成绩,指出在六个方面存在的突出问题,归纳了国际上先进国家和地区在医院评审评价认证上值得学习和借鉴的十个方面的做法经验,对如何建立具有中国特色的医院评审、医院评价、医院认证制度,提出了必须坚持的原则、重构组织体系、明确各类组织职责、改革完善评审评价认证模式、建立科学规范的法律法规体系、大力发展人员队伍、建立完善科学的标准体系、理顺组织关系、建立科学合理的评审评价认证组织运行机制等九条设想。
    18  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治理研究综述
    臧 兵,何小菁,鲁 翔
    2022, 22(2):151-157. DOI: 10.7655/NYDXBSS20220209
    [摘要](1100) [HTML](444) [PDF 1.38 M](1026)
    摘要:
    基于中国知网(CNKI)期刊数据库,筛选出与“新冠”“谣言”“传言”“流言”“谎言”“舆情”相关的北大核心和中文社会科学引文索引(CSSCI)期刊163篇,梳理总结文献中的研究内容和主要观点。结果表明,国内关于新冠肺炎疫情谣言传播治理的研究已经取得丰硕成果,研究内容主要包括谣言传播基础理论、谣言传播模式及影响因素、谣言传播治理策略。但目前研究还存在学科分布不均、传播危害研究不足、治理对策与现实脱节等问题,下一步的研究要坚持以问题为导向,综合运用多学科、多专业理论视角,全面认识谣言产生和传播的内在逻辑;深化对谣言传播危害认识的研究,增强风险防范意识;基于互联网技术,研究建立快速有效、覆盖范围广、上下联动、左右协同的谣言识别和传播治理机制。
    19  家庭支持与孕产妇分娩前后抑郁风险:基于Oaxaca与Fairlie分解方法
    胡美丽
    2022, 22(2):144-150. DOI: 10.7655/NYDXBSS20220208
    [摘要](138) [HTML](146) [PDF 617.90 K](499)
    摘要:
    孕产妇抑郁风险是世界范围的健康挑战,家庭支持是影响孕产妇抑郁风险的重要因素,但其在分娩前后孕产妇抑郁波动中的作用和贡献却鲜有研究。文章基于调查数据,结合回归、分解等方法,分析家庭支持因素在孕产妇分娩前后抑郁状况波动中的贡献程度。结果显示,家庭支持状况显著影响孕产妇抑郁风险,孕妇在分娩后,其抑郁风险会显著下降,家庭支持、医疗状况因素合计贡献了下降幅度约50%,家庭支持因素贡献度较大(约30%),超过了医疗因素贡献度(约20%),照护状况、医护水平、公婆关系三个变量作用显著。家庭支持是孕产妇抑郁风险的重要防治因素,家庭支持系统建设应是全生命周期妇女健康发展战略的重要内容。
    20  2009—2020年我国医疗保障工作的重点与推进方向探究
    张 敏,郑楠暄,吴胤歆
    2022, 22(2):106-113. DOI: 10.7655/NYDXBSS20220202
    [摘要](731) [HTML](89) [PDF 603.47 K](508)
    摘要:
    为了解我国医疗保障制度的发展轨迹、施政重点与政策探索调整方向,文章基于扎根理论,借助NVivo12软件,采用定性与定量相结合的方法,以2018年5月国家医保局挂牌成立的时间为分界线,将2009—2020年国家各部门发布的医保相关政策文件分成前后两个阶段进行开放性编码。结果显示,经过三级开放性编码,2009年1月至2018年5月的政策文本提炼出91个概念、26个范畴,2018年6月至2020年12月的政策文本提炼出92个概念、29个范畴。对比两个阶段的开放性编码结果,分别从范畴层面和概念层面进行梳理与剖析可得到,国家医保局成立后年均政策发布数量是之前的3.2倍,主要在“医药服务供给侧改革”“医疗保障公共管理服务”和“待遇保障机制”三个领域较之前有较大幅度的调整。
    21  长江大保护政策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思考
    杨 坤
    2022, 22(2):101-105. DOI: 10.7655/NYDXBSS20220201
    [摘要](1011) [HTML](206) [PDF 603.25 K](525)
    摘要:
    长江是中华民族的母亲河,是我国重要的生态安全屏障。推动长江经济带发展是党中央作出的重大决策部署,是关系国家发展全局的重大战略。长江大保护是基于长江经济带战略而提出的急需完成的一项严峻任务,习近平总书记提出要“共抓大保护,不搞大开发”,走“生态优先、绿色发展”之路,实施长江生态环境修复,建设一个绿色生态廊道。长江流域为血吸虫病流行主要地区,如何在保护长江生态的同时,开展血吸虫病防治工作,对血吸虫病消除目标的实现至关重要。文章对长江大保护政策下血吸虫病防治工作的挑战与机遇进行了剖析,提出完善部门间联防联控机制,加快创新技术研发,加强野生动物监测和家畜管理,提高人群防护意识等建议。
    22  代际支持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
    姚 俊,张文静,王 浩,侯艳杰
    2022, 22(1):40-46. DOI: 10.7655/NYDXBSS20220109
    [摘要](405) [HTML](187) [PDF 611.45 K](694)
    摘要:
    以654名流动老年人为调查对象,通过问卷调查探讨不同的代际支持水平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的影响及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序列中介作用。结果表明,代际支持、生活满意度、自我效能、心理弹性四因素之间两两显著相关。自我效能感与心理弹性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均有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98和0.078,且两者在代际支持与生活满意度之间具有序列中介效应,中介效应值为0.107。结果提示,代际支持通过自我效能感和心理弹性的链式中介效应,对流动老年人生活满意度产生直接的正向预测作用。
    23  社会网络嵌入公共卫生服务的回顾和思考
    詹 祥,周 颖,许兴龙,夏仪沁,朱铁林
    2022, 22(1):11-14. DOI: 10.7655/NYDXBSS20220103
    [摘要](400) [HTML](201) [PDF 539.08 K](644)
    摘要:
    公共卫生体系对维护公共卫生与健康安全具有重要作用,但作为公共卫生体系运行核心的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其面临着“提质增效”困境。社会网络理论多年发展实践表明,社会学中涉及关系网络、信任、合作、互惠的社会网络正成为应对社区资源约束、服务动力缺失和社会参与度不足的有效方法。文章在回顾社会网络理论在卫生健康领域的相关研究基础上,尝试以社会网络嵌入公共卫生服务的新思路,找寻提升基本公共卫生服务利用效果的有效方法和途径,以期进一步完善我国公共卫生体系。
    24  加强医学教育与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第六届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侧记
    2022, 22(1):6-10. DOI: 10.7655/NYDXBSS20220102
    [摘要](321) [HTML](143) [PDF 545.54 K](705)
    摘要:
    深入贯彻新时代党的卫生与健康工作方针,加快医学教育高质量发展,深化卫生健康服务供给侧结构性改革,努力推进卫生健康治理体系和治理能力现代化,对建设健康中国具有重要意义。2021年12月16日,由南京医科大学健康江苏研究院和江苏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主办,南京医科大学医政学院、南京医科大学医学教育研究所和南京医科大学全球健康研究中心承办的第六届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暨江苏省医学会医学教育分会第二次学术年会在南京医科大学召开。会议紧扣医学教育与卫生健康高质量发展的主题,多位专家学者围绕数字化转型赋能医学发展、高等医学教育发展、医保制度高质量发展等内容发表主题演讲。
    25  罕见病保障机制:部分国家与地区的经验与启示
    朱 坤
    2022, 22(1):1-5. DOI: 10.7655/NYDXBSS20220101
    [摘要](821) [HTML](540) [PDF 545.21 K](1278)
    摘要:
    建立健全罕见病保障机制有助于加快我国全民健康覆盖和健康中国建设进程,也有助于推动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文章从罕见病的定义、药品供应保障和费用分担,以及对医药产业发展的促进等方面对部分国家和地区的做法进行梳理,总结其经验启示与建议。一是界定罕见病范围是建立罕见病保障机制的前提和基础,需要从多维度对罕见病进行界定,更好地推动罕见病保障机制的建设。二是改善药品可及是建立罕见病保障机制的重要内容,需要进一步加强对国内企业的支持力度,及时将国内企业涉及罕见病的相关产品纳入医保目录,更好地改善罕见病患者的药物可及性。三是普惠与特惠相结合的医疗保障制度是缓解罕见病患者就医负担的主要手段,应优先建立普惠性制度,让所有罕见病患者均能获得基本医疗保险制度的待遇保障。在此基础上,探索建立特惠性保障制度,缓解罕见病患者因病返贫、因病致贫问题。四是建立健全罕见病保障机制是实现我国生物医药产业转型升级的重要助推器。应加强医疗保障政策与医药产业政策的衔接,进一步完善我国罕见病保障机制,推动医药产业转型升级和高质量发展,更好地满足我国罕见病患者的药品保障需求。
    26  生育文化与医学风险:高龄三胎的孕产经验分析
    黄奕言,姜柏生
    2021(6):567-571. DOI: 10.7655/NYDXBSS20210609
    [摘要](497) [HTML](248) [PDF 548.59 K](692)
    摘要:
    近年来,中国的生育政策发生了巨大调整,导致高龄孕产妇数量呈增多趋势,成为当前妇幼保健领域面临的新挑战。基于风险文化理论,通过对高龄三胎孕产妇进行深入和补充访谈,结果发现,受生育文化和医学文化的双重影响,高龄孕产妇的生育风险意识逐渐消减,愿意冒生物医学的风险生育三胎。因此,风险文化理论有利于厘清高龄孕产妇生育风险背后的文化原因,探寻影响该人群风险认知的主客观因素,以更好地为这一群体进行医疗保健服务。
    27  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风险沟通研究热点探究
    谭港锐,王建明,王锦帆
    2021(6):553-559. DOI: 10.7655/NYDXBSS20210607
    [摘要](591) [HTML](1092) [PDF 1.59 M](750)
    摘要:
    为了解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风险沟通领域研究现状以及热点研究方向,利用CiteSpace对经过筛选后的290篇文献进行可视化分析。分析发现,公共卫生事件下的健康风险沟通是近年来备受关注且持续上升的研究热点。通过对文献进一步梳理阅读,绘制公共卫生事件下健康风险沟通主体关系图。研究发现,现阶段健康风险沟通已从单方向的公众健康教育模式向注重多主体间的互动沟通模式转变,信任与互动是影响沟通过程的关键因素。研究热点方向为公众、媒体等主体如何参与健康风险沟通,以及如何在沟通过程中发挥作用,各主体间关系的衡量以及在沟通过程中所占的权重仍是待研究的问题。
    28  基于米特—霍恩模型的紧密型县域医共体运行困境研究
    光心慧,王 珩,薛俊军,李念念,王存慧
    2021(6):533-537. DOI: 10.7655/NYDXBSS20210603
    [摘要](570) [HTML](195) [PDF 631.26 K](685)
    摘要:
    目前我国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运行面临困境,为深度剖析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运行中存在的困境,以米特—霍恩模型的六大因素:政策目标与标准、政策资源、组织沟通与运行活动、运行机构特征、运行环境以及运行者价值取向为框架进行分析,得出政策运行的困境包括:政策目标涉及范围较广,政策标准落实时间较长,卫生资源配置效率较低,医保支付指挥棒作用弱,分级诊疗上下转诊不畅,信息化建设契合度不高,基层医疗机构能力不足,“三医”联动协调程度低等。为解决紧密型县域医共体政策运行困境,提出建议:制定具体可行政策,优化配置医疗资源,实现信息互通共享,提高基层医疗能力,加强医保改革力度,从而推进紧密型县域医共体稳固建设与长效发展。
    29  人际健康传播与公共卫生运动:国际进展与启示
    严 静,季 婧,程 静
    2021(6):521-528. DOI: 10.7655/NYDXBSS20210601
    [摘要](702) [HTML](311) [PDF 678.51 K](752)
    摘要:
    脱离了人际网络的卫生运动无法真正实现健康促进,人际间传播行为对卫生运动目标的实现具有积极影响。文章在收集国外关于人际健康传播与卫生运动相关研究的基础上,从时间跨度、国家分布、卫生运动主题分布三方面,采用知识图谱方法展示该领域的研究概貌;利用内容分析法,从人际传播的理论渊源、传播行为分类、触发因素和对卫生运动后续影响四个方面归纳研究体系,并尝试构建人际传播对促进卫生运动的作用机制框架。研究结果表明,国外卫生运动情境下的人际健康传播研究成果丰富,但对人际传播的作用规律以及在我国卫生运动实践中的运用仍存在较大的探索空间。
    30  我国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构建策略探讨
    江 刚,赵允伍,王晓松,钱 晨,王 珩
    2021(5):413-417. DOI: 10.7655/NYDXBSS20210501
    [摘要](812) [HTML](498) [PDF 582.07 K](1036)
    摘要:
    构建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是国际医疗卫生服务体系发展的趋势,也是缓解我国“看病难”问题、推动分级诊疗、提高医疗卫生服务整体效率的关键举措。文章在梳理国内外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研究的基础上,阐述了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的概念与内涵,并结合我国在整合医疗方面的探索,尤其是对医共体的研究,分析了我国整合医疗卫生服务建设中存在的主要问题,从财政投入、协同机制、医保支付方式改革、薪酬制度改革和信息化建设等方面提出了完善整合型医疗卫生服务体系的政策建议。
    31  突发传染病疫情信息披露机制的立法完善
    谢彦琛
    2021(4):327-333. DOI: 10.7655/NYDXBSS20210404
    [摘要](685) [HTML](291) [PDF 634.46 K](850)
    摘要:
    在突发传染病的应急管理中,疫情信息披露机制对疫情防控的效果起着极其重要的作用。疫情信息披露的理想机制应符合准确性、及时性、必要性的要求。然而通过现行法律法规的梳理,发现我国疫情信息披露机制存在着不明疫情信息披露缺乏可操作性规定、疫情信息披露主体规定不一、疫情信息披露内容亟须细化、疫情信息披露时限不明的弊病。另外,我国采取层级化的上报机制,同时,对传染病形成科学认识需要一个过程,这些都导致疫情信息披露机制受阻。《传染病防治法》(修订草案征求意见稿)对上述问题作出了一定回应,但仍有改进的空间。因此,应当构建层级化的疫情信息披露机制,分类疫情信息、明确披露内容和时限,建立疫情信息披露的社会参与机制,更好地为传染病疫情防控提供信息保障。
    32  我国医疗责任保险制度优化研究
    朱姝尧,杨 芳
    2021(4):321-326. DOI: 10.7655/NYDXBSS20210403
    [摘要](845) [HTML](170) [PDF 579.89 K](938)
    摘要:
    为解决医患矛盾、分散医疗机构赔偿风险、构建和谐医患关系,我国在借鉴各国经验的基础上,推行医疗责任保险制度。该制度虽已取得一定成效,但因医疗责任保险推行时间较短,且缺乏相应法律规范及配套政策激励,发展现状不尽人意。在智慧医疗时代,我国应当完善相关立法,通过行政手段确保其有效实施,推动保险公司介入医患纠纷调解,构建多层次医疗风险分担机制,从根本上克服医疗责任保险市场发展不足、产品设计缺乏科学性等问题,促进我国医疗卫生事业健康发展。
    33  世卫组织流感病毒获取及惠益共享框架的完善探讨
    王振谦
    2021(4):313-320. DOI: 10.7655/NYDXBSS20210402
    [摘要](838) [HTML](136) [PDF 650.18 K](959)
    摘要:
    《共享流感病毒以及获得疫苗和其他利益的大流行性流感防范框架》旨在促进世界卫生组织(简称世卫组织)成员国间对流感病毒毒株的获取与流感病毒惠益的共享。当前框架的运行存在以下问题:流感病毒毒株获取延迟、可获取的流感病毒惠益不足、对流感病毒基因序列数据的规制有疏漏、与其他法律文件间存在重叠冲突适用等问题。对此,世卫组织应发挥在全球卫生治理中协调和组织的重要作用,促进发挥其治理流感病毒的实效:一方面,完善框架文件的文本内容,协调世卫组织成员国的国内立法治理;另一方面,加强与其他国际组织的交流合作,以推进框架和《生物多样性公约关于获取遗传资源和公正公平分享其利用所产生惠益的名古屋议定书》的协调适用问题的解决。
    34  江苏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建设
    姚国章,薛新成,沈洪洲
    2021(4):305-312. DOI: 10.7655/NYDXBSS20210401
    [摘要](1169) [HTML](159) [PDF 2.83 M](1239)
    摘要:
    新冠肺炎疫情的肆虐暴露出我国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对方面的诸多问题,包括疫情应急响应机制不够健全、疫情监测预警体系几近瘫痪、疫情应急信息系统缺失、防疫应急物资储备不足与管理滞后以及“平战结合”的医疗应急演练匮乏等。结合江苏省的实际发现,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指挥协调联动机制需要进一步加强,疫情监测预警机制需要不断完善,疫情应急信息共享机制需要取得零的突破,疫情应急物资管理供应保障机制亟须完善,以及疫情应急演练机制需要率先建立。为此提出建议如下:提高认识,加快形成提升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能力共识;从应急管理全过程健全全省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机制;建设江苏疫情监测预警系统,完善运行机制;建设江苏疫情应急信息系统,促进信息共享;部署建设重大疫情应急物资管理供应保障与信息系统;建立健全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演练的运行机制;拓宽思路创新卫生应急人才培养模式。
    35  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医师执业权利立法修法研究
    杨 芳,朱 慧,姜柏生
    2021(3):223-229. DOI: 10.7655/NYDXBSS20210305
    [摘要](803) [HTML](128) [PDF 612.77 K](888)
    摘要:
    医师法是调整医疗服务关系和规范医师执业活动的基本法。医师法的修订应当突出问题意识,强化价值导向,以医师执业权利保护为基本立足点,明确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修法的现实意义、理论基础、实践目标和具体路径,切实把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融入立法修法全过程,使医师法成为推动社会主义核心价值观全面融入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卫生法律体系的典范。
    36  我国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的多种实践形式与推进障碍
    郭轩荧,杨 帆
    2021(3):201-206. DOI: 10.7655/NYDXBSS20210301
    [摘要](3753) [HTML](168) [PDF 582.21 K](3915)
    摘要:
    破除“医”“防”之间的隔阂,实现医防融合成为慢性病综合防控的关键举措。各典型地区以高血压、糖尿病等慢性病为突破口,推进基层医防融合的实践工作。文章总结了各典型地区的疾控指导+“市—县区—社区”联合体、行政统筹—科室负责—家医履约、整合型慢性病防控小组的三种实践形式,并且认为缺乏全环节整套医防融合政策供给、“医”“防”各方机构职能分散重叠、现行医保支付方式、医防融合运行的绩效评价尚未建立、卫生信息资源联结不足等阻碍了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在上述基础上进一步提出促进基层慢性病医防融合的相应策略。
    37  社会系统工程视角下新时代公共卫生治理的特点和要素分析
    吴 悦,杨 青,金其林,宋耀君,程雪艳
    2021(2):111-116.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3
    [摘要](991) [HTML](124) [PDF 612.41 K](1028)
    摘要:
    目前,以多元主体共同参与为特点之一的治理理论逐渐融入卫生和健康事业的发展中。文章基于社会系统工程理论范畴下的综合集成法第一步,以文献收集与分析为具体研究方法,围绕公共卫生治理研究主题,将相关的情报、资料、数据和相关领域专家的实践经验分为“政策文件”“理论争鸣”和“治理实践”三类,归纳出公共卫生治理客体综合性和主体协同性、治理全方位和纵向连续性、治理专业性和决策科学性三大特点,并阐明人流、物流、货币流(资金流)、信息流与知识流、技术流五类治理要素的内容与关系,最终提出综合治理与分化治理结合、资源整合与要素协同并重、“平时常态治理”与“战时超常态治理”结合等治理建议。
    38  危机管理视角下医院新发重大传染病应对能力体系构建思考
    薛俊军,王 珩,王存慧,冀艳虎,李念念
    2021(2):105-110.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2
    [摘要](881) [HTML](115) [PDF 582.96 K](1031)
    摘要:
    医院作为预防新发重大传染病发生和控制新发重大传染病持续扩散的重要中坚力量,如何提高其危机管理能力,有效应对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是疫情防控的难点与焦点。文章针对我国医院层面新发重大传染病应对体系的现状和存在问题,结合“4R”危机管理理论,从预防职能、处理和控制职能、评估职能三个方面提出树立危机意识、完善医疗应急预案、建立协同调配机制、加强应急队伍建设、加强信息系统建设、建立评估恢复机制等六项措施建议,以期为医院应对新发重大传染病提供借鉴和参考。
    39  医疗共同决策的内涵与外延:社区慢性病服务应用研究
    陈鸣声
    2021(2):101-104. DOI: 10.7655/NYDXBSS20210201
    [摘要](1820) [HTML](120) [PDF 522.81 K](1499)
    摘要:
    医疗共同决策是兼顾医生专业知识和患者医疗偏好的一种医疗决策模式。通过共同决策制定临床诊疗方案已经在国际和国内形成统一共识,但在国内实践较少,而在社区慢性病领域则更为少见。因此,文章在传统的医疗共同决策内涵的基础上,进一步扩展了“医—患”共同决策和“医—医”共同决策,论证在社区慢性病医疗服务领域进行共同决策的可行性及其价值,并论述在社区进行慢性病服务共同决策的具体实施做法。
    40  从防疫健康码谈公民个人信息的利用与保护
    邓健雅,,顾加栋
    2021(1):42-46. DOI: 10.7655/NYDXBSS20210109
    [摘要](1179) [HTML](406) [PDF 572.89 K](1380)
    摘要:
    防疫健康码在加强疫情管理、实现精准防控中发挥了重要作用。与此同时,应当加强公民个人信息的保护。防疫健康码对公民个人信息的收集、使用应当遵循合法原则、必要原则、目的限制原则、知情同意原则、利益平衡原则以及信息保护原则。防疫健康码在使用个人信息时存在信息泄露以及超出目的使用等风险,应主动积极地加以防范,侵害公民个人信息权应当承担法律责任。
    41  浅析灾疫救治中医务人员道德创伤的发生与治疗
    王璐颖,黄 强,蒋 訸
    2021(1):20-23. DOI: 10.7655/NYDXBSS20210105
    [摘要](3151) [HTML](117) [PDF 591.18 K](1876)
    摘要:
    道德创伤是反道德行为和事件与个体或群体持守的道德准则发生背离,由此产生的心理、生理等创伤症状。由于它是一个复合型概念,涉及了伦理学、文化学、社会学等多学科。在灾疫情境中,医务人员面对疫情多变、感染率高、病患多等复杂局面,内心遵循的伦理观与外在道德实践很容易发生冲突,由此陷入道德两难。在此境遇中所做出的道德选择,一旦触发不可预料的后果,极易对个体造成道德创伤。基于此,应增强医务人员战胜疫情的信心,摒弃错误的道德认知,增强道德韧性,保持良好的道德心理。
    42  定点扶贫县健康扶贫患病人群医疗费用负担研究
    张思思,刘 平,魏嘉诚,王振邦
    2020(6):504-509. DOI: 10.7655/NYDXBSS20200602
    [摘要](1319) [HTML](111) [PDF 574.38 K](1118)
    摘要:
    了解健康扶贫政策实施以来,国家定点扶贫县贫困患病人群的医疗费用负担,探究健康扶贫政策实施效果及不足。通过比较2016—2018年4个国家定点扶贫县贫困患病人群医疗费用情况、医疗费用分担构成以及住院和门诊费用差异,发现健康扶贫政策在减贫控费上取得成效,贫困患者不同年份、不同地域医疗费用都存在明显差异,医疗总费用呈上升趋势,而个人自费费用负担并未加重。医疗费用补偿以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简称新农合)为主,医保资金压力大,其他补偿作用不明显;慢性病患者增多,慢性病费用占总医疗费用的64.66%,加重了医疗负担。建议继续加强健康扶贫政策作用,提高贫困患者医疗保障政策的精准化、公平性,减轻患者疾病负担,提高贫困患者获得感。加强与慈善组织的合作,稳定筹资渠道,健全大病保障机制,提高分类救治效果,增强农村地区慢性病健康管理,完善基层医疗服务体系建设。
    43  以绩效考核为抓手 推动公立医院高质量发展——“公立医院加强经济管理,促进优质高效”研讨会侧记
    2020(6):501-503. DOI: 10.7655/NYDXBSS20200601
    [摘要](3031) [HTML](107) [PDF 494.18 K](2538)
    摘要:
    44  《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的核心价值初探
    胡晓翔
    2020(5):397-401. DOI: 10.7655/NYDXBSS20200501
    [摘要](2690) [HTML](85) [PDF 800.87 K](2065)
    摘要:
    权利、约定和尊严,是《中华人民共和国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以下简称《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最核心的价值取向,其首要的立法主旨即为具化宪法有关公民基本权利的规定。公民基本权利,首要的是人权。生存权是最重要的人权,生存权不仅指生命权本身,还包括维持生命健康的各种必须的条件,因此,生存权必然导出生命健康权,也就必然要求政府确保公民的“基本医疗卫生服务保障权”。在此共识性基点上的社会“约定”,即立法予以明确国家的义务。《基本医疗卫生与健康促进法》建基于人权的最重要组成部分健康权,定位于积极人权属性,据以配置国家和各级政府的职责,以及保障机制和措施,辅之以监督与制裁规制,由此推进健康中国战略,奠定小康社会的本底。
    45  1957年大流感暴发与防控的历史回顾
    夏媛媛
    2020(4):317-320. DOI: 10.7655/NYDXBSS20200404
    [摘要](2520) [HTML](135) [PDF 525.87 K](1502)
    摘要:
    文章回顾了1957年大流感于我国暴发后在全球及国内的流行与传播情况,分析了全球防控措施,包括全球监控、疫苗接种、药物与隔离等,以及我国的综合性防控手段,并对1957年大流感流行和防控的相关情况进行了评价与反思,认为仍需要加强以下三方面的工作,一是加强全球合作,二是及时了解并控制疫情,三是做好综合防控等。
    46  日本医疗体制变革的历史回顾
    王 峥
    2020(4):313-316. DOI: 10.7655/NYDXBSS20200403
    [摘要](2327) [HTML](91) [PDF 616.56 K](2043)
    摘要:
    日本在医学发展和医疗体制变迁过程中受到了欧美国家的极大影响,但明治维新时期的“西化”并未进行到底,二战后的“美化”也并未全面贯彻。日本的医疗体制在发展中既吸收了先进的西方经验,又保留了自己的特色,这对我国的医疗改革有一定的借鉴作用。文章追溯了日本不同时代的医疗体制变革情况,归纳总结了三个特征,即西化过程中保留了医疗传统,未影响百姓生活的前提下实现平稳过渡和医疗主体在多样性中寻求着利益平衡。
    47  关于完善疫情防控体制机制的思考
    钱东福,王建明,胡志斌,沈洪兵,王长青
    2020(3):220-224. DOI: 10.7655/NYDXBSS20200304
    [摘要](2308) [HTML](104) [PDF 551.15 K](1482)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中国经济与社会带来了巨大冲击。文章对我国疫情防控体制机制进行了思考分析,为提升我国公共卫生治理能力提出对策建议:健全相关法规制度、改革疫情防控组织体系、完善疫情防控业务能力建设机制、建立医疗卫生机构疫情防控的快速应对机制、健全疫情防控预警与应急执行机制等。
    48  社会组织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防控中的作用探讨
    朱 莹,唐 玲,刘 梦,张星曦,陈 任
    2020(3):205-209. DOI: 10.7655/NYDXBSS20200301
    [摘要](2397) [HTML](102) [PDF 591.23 K](1726)
    摘要:
    2019年12月以来,湖北省武汉市发生的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VID?19)疫情进展迅速,社会组织作为政府的补充力量,在此次疫情防控中发挥着重要作用。文章在阐述社会组织优势的基础上分析其参与疫情防控的具体途径,并提出社会组织参与突发疫情防控要完善制度保障体系、规范协作联动机制、提高官方社会组织效率、加强组织社会宣传、优化信息共享平台、提升组织自身能力等建议,为社会组织参与突发事件应急管理的理论和实践提供参考。
    49  传染病疫情“吹哨人”制度构建研究
    曹 凯,,姜柏生
    2020(2):123-126. DOI: 10.7655/NYDXBSS20200205
    [摘要](1887) [HTML](94) [PDF 510.28 K](1400)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暴发,凸显出构建传染病疫情“吹哨人”制度的迫切。构建该制度具有重要意义,有利于完善卫生防控法治体系,有利于传染病早期防控和保护吹哨人权利。构建制度应考虑吹哨人的道德风险、权利和义务,以及现有法律制度的衔接与协调,文章以此提出具体制度规则。
    50  国外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措施及启示
    秦邦辉,,孙艳君,,何 源
    2020(2):116-122. DOI: 10.7655/NYDXBSS20200204
    [摘要](2470) [HTML](79) [PDF 617.65 K](1472)
    摘要:
    2020年初,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给患者、医护工作者乃至普通民众带来了严重的心理危机。我国逐渐成熟的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在疫情期间取得成效,但同时也反映出心理危机干预系统建设存在欠缺。文章介绍了美国、以色列等发达国家处置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的机构设置、管理系统、治疗手段、信息沟通系统等干预措施,为加强我国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心理危机干预体系建设提供了科学依据和建议。
    51  江苏省核医学科关于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的意见和建议
    江苏省医学会核医学分会
    2020(2):106-111. DOI: 10.7655/NYDXBSS20200202
    [摘要](2211) [HTML](127) [PDF 889.78 K](1282)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暴发已成为全球最具挑战性的公共卫生突发事件。在我国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被纳入传染病防治法规定的乙类传染病,采取甲类传染病管理。核医学科作为多个临床科室的“桥梁”,在实验室检查、临床影像检查及核素治疗中扮演重要角色,是科学防控的关键部门。为切实做好疫情防控工作,保证医疗质量和医疗安全,现根据核医学学科特点和性质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流行病学和传播特点,制定江苏省核医学科防控意见和建议。
    52  从新冠肺炎疫情防控看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的预防和应对策略
    陈家应,胡 丹
    2020(2):101-105. DOI: 10.7655/NYDXBSS20200201
    [摘要](2595) [HTML](115) [PDF 577.67 K](1865)
    摘要: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工作开展以来,国家在疫情应对过程中总结了很多成功经验,为其他国家和地区开展疫情防控提供了有益参考。同时,也存在很多问题需要在今后的工作中改进和提高。文章从重大突发公共卫生事件有效预防和应对的视角,梳理了疫情防控工作中的有力举措和存在问题,为进一步完善我国重大公共卫生事件应急管理体系建设提供参考依据。
    53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防控居家隔离技术规范
    2020(2). DOI: 10.7655/NYDXBSS202002001
    [摘要](1989) [HTML](110) [PDF 386.92 K](1882)
    摘要:
    54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期间大型综合性医院管理实践
    马旺 宋宁宏 刘云 赵俊 唐金海
    2020(1):14-18. DOI: 10.7655/NYDXBSS20200104
    [摘要](3505) [HTML](113) [PDF 616.69 K](1741)
    摘要:
    自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在湖北武汉爆发,目前肺炎疫情已经进入防控关键时期。医院作为疾病诊治重要组成单位,在疫情期间合理应对和开展医院防控工作对控制病毒传播 具有重大意义。文章分析了疫情期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对疫情的措施、管理方法、经 验和思考,为各医疗机构战胜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提供参考。
    55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下医疗保障危机管理实践研究
    王 雷 黄凤明 穆冬冬
    2020(1):10-13. DOI: 10.7655/NYDXBSS20200103
    [摘要](2707) [HTML](83) [PDF 555.66 K](1670)
    摘要:
    2019 年 12 月,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暴发,文章从医疗保障的角度出发,结合疾病的流 行病学特点和 PPRR 危机管理理论,总结并分享医疗保障部门抗击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疫情的实践 经验。对实践工作中暴露的问题进行思考和探索,提出建议对策,旨在进一步完善医疗保障危机 管理制度,为患者提供安全、有效、持续的医疗保障。
    56  医务人员的疫情信息披露权
    曾日红 曾日东
    2020(1):5-9. DOI: 10.7655/NYDXBSS20200102
    [摘要](2379) [HTML](95) [PDF 534.99 K](1695)
    摘要:
    疫情披露,关乎民众安危与社会稳定。医务人员作为较早接触疫情的群体,须向公权力部门 履行疫情信息报告义务、向患方及其他医务人员履行告知义务,同时还享有向一定范围内不知情者披露 疫情信息的权利。无论基于法定义务的驱动,还是基于法定权利的享有,医务人员均享有一定的疫情信 息披露权。该披露权,不仅是法律父爱主义的体现,也是医疗父爱主义在法律父爱主义中获得尊重的一 种体现。医务人员疫情信息披露权的行使,具有充分的法律依据。
    57  浅议传染病疫情预警和信息发布机制
    胡晓翔
    2020(1):1-4. DOI: 10.7655/NYDXBSS20200101
    [摘要](4105) [HTML](113) [PDF 549.84 K](2028)
    摘要:
    《中华人民共和国传染病防治法》(以下简称《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 例》均无授权哪个部门制定传染病疫情信息公布国家制度的授权条款,而《卫生部关于法定传染病疫情 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信息发布方案》只是以“卫办发[2006]79 号”的文件形式颁发,存在一定的合法性 隐患。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该由“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民政府”发布相应级别的警报,必须对社会、对各 有关部门做出事件的基本描述,并重点提出注意和警醒的信息,对于重大传染病疫情事件来说,也就必 然涉及到疫情信息的披露,故不能认为“地级市政府不是法定的发布疫情信息的义务主体”。《中华人民 共和国突发事件应对法》《传染病防治法》和《突发公共卫生事件应急条例》及有关配套文件,就疫情事件 的信息披露、预警信息发布的规定,概念不清、互不协调、授权混乱。应统一授权“县级以上地方各级人 民政府”为传染病暴发、流行时的“传染病疫情信息“”突发(公共卫生)事件预警”,以及“传染病预警“”相 应级别的(突发事件)警报”的发布主体。
    58  苏粤妇女保健体系激励机制覆盖程度分析
    张琪明 林振平 李程跃 陈 任 石金楼
    2019(6):429-433. DOI: 10.7655/NYDXBSS20190601
    [摘要](1822) [HTML](89) [PDF 612.36 K](1289)
    摘要:
    为比较苏粤两地妇女保健领域激励机制覆盖程度,验证综合量化评价激励机制的可行性,文章从公开渠道系统收集所有和妇女保健相关的政策文件,摘录并综合量化激励机制覆盖程度,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激励机制覆盖程度与孕产妇死亡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地激励机制覆盖程度从2000年到2017年稳步上升,江苏省从34.60%上升至70.47%,广东省从23.79%上升至64.75%,与孕产妇死亡率呈高度负相关(江苏r=-0.834,广东r=-0.915)。苏粤两地激励机制覆盖程度逐年提升,已实现基本覆盖,但仍有较大提升空间,应进一步完善对业务主管部门和基层医疗机构的有效激励机制。
    59  浙沪两地传染病工作把握健康需要程度研究
    刘雪琼 陈 任 李程跃 郝 模 胡 志
    2019(4):277-280. DOI: 10.7655/NYDXBSS20190405
    [摘要](1516) [HTML](84) [PDF 599.79 K](1351)
    摘要:
    系统收集浙沪两地政府等机构公开发布的传染病三级预防敏感指标,使用描述性方法分析浙沪两地把握公众健康需要程度的变化情况,并运用Spearman相关及回归分析等方法分析把握公众健康需要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显示,两地把握公众健康需要的程度:浙江省由2004年的3.9%上升至2017年的34.8%,上海市从35.1%上升至49.8%;浙沪两地把握公众健康需要的程度对传染病发病率的相关系数分别为-0.867和-0.851,都存在负向影响关系(P<0.01),说明适宜的传染病卫生体系应能够准确把握公众健康需要;上海市把握公众健康需要对健康结果的作用优于浙江省,但两地把握需要的程度仍有不足。
    60  浙沪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分析
    汪 娟 陈 任 李程跃 郝 模 胡 志
    2019(4):272-276. DOI: 10.7655/NYDXBSS20190404
    [摘要](1438) [HTML](69) [PDF 626.64 K](1239)
    摘要:
    通过系统收集浙沪两地所有涉及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法律文件,根据法律责任条款覆盖主要部门(机构)和其明确情况,综合计算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并运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等分析其与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浙沪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不断加强,浙江省从2000年的58.5%到2017年的76.8%,上海市从2000年的68.0%到2017年的71.6%;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支撑程度与传染病发病率呈负相关(P<0.05)。浙沪两地法律对传染病防治体系的支撑程度有所改善且效果初现,上海市法律对传染病支撑程度的改善作用优于浙江省,两地均有提升空间,本研究对法律支撑程度的量化方法科学可行。
    61  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适宜程度分析
    邵天泰 陈 任 郝 模 李程跃 胡 志
    2019(4):267-271. DOI: 10.7655/NYDXBSS20190403
    [摘要](1525) [HTML](81) [PDF 831.25 K](1333)
    摘要:
    探索浙沪两地法定传染病发病率及其差异的可信度,检验从研究者视角评价工作效果的可行性并探索准确评价工作效果的重要意义。收集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的相关文献,摘录其中关于工作效果的表述,并用“五分度评分法”进行赋值。采用Spearman相关、线性回归分析工作效果适宜程度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间的关系。结果显示,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适宜程度均呈现上升趋势,上海市从2000年的51.8%上升至2017年的64.7%,浙江省从34.4%上升至57.5%。且浙沪两地工作效果适宜程度与法定传染病发病率间均呈负相关,相关系数分别为-0.691和-0.625。研究结果提示,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得到改善,但仍有待提升;浙沪两地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适宜程度的提升对改善健康结果有重要影响;基于研究者视角量化评价传染病防控工作效果是可行的。
    62  浙沪两地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分析
    杨振阳 陈 任 郝 模 李程跃 胡 志
    2019(4):262-266. DOI: 10.7655/NYDXBSS20190402
    [摘要](1590) [HTML](84) [PDF 686.75 K](1190)
    摘要:
    为探索评价浙沪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并验证其量化方法的可行性,收集浙沪两地2000—2017年政府各部门公开发布的传染病防治的相关文件,从中提取并量化相关字段,综合形成量化指标“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对比两地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的时序变化和异同,及其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之间的关系。结果发现,2000—2017年浙沪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健全程度逐年增加,并与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呈现显著负相关关系(P<0.01)。截至2017年底,浙沪两地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得到初步完善,但两地机制仍存在评价指标覆盖程度较低和可落实性较弱的问题,通过提出相应的政策建议,以期进一步完善两地传染病计划与评价机制。
    63  浙沪两地传染病领域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分析
    廖胜东 陈 任 郝 模 李程跃 胡 志
    2019(4):257-261. DOI: 10.7655/NYDXBSS20190401
    [摘要](1997) [HTML](82) [PDF 675.42 K](1400)
    摘要:
    分析浙沪两地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对传染病的防控影响,结果发现,2001—2017年,浙沪两地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逐年增加。到2017年浙沪两地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占比分别达到45.3%和62.0%。两地的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与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之间呈负相关。因此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体系应建立投入适宜、保障有力并稳定增长的投入与补偿机制。两地财力资源配置对降低传染病发病率有一定贡献,其中上海市的表现程度更明显;量化财力资源配置适宜程度的方法具有可行性。
    64  新时代中国大学文化建设的内涵和进路
    沈瑞林 张彦会
    2019(3):231-234. DOI: 10.7655/NYDXBSS20190314
    [摘要](2304) [HTML](82) [PDF 518.89 K](1602)
    摘要:
    大学文化是大学的精气神,是大学内在的秉性和气质。面对新时代中国社会主要矛盾的新变化以及社会主义大学的历史使命,大学文化建设要在适应新时代新要求的前提下,丰富新内涵,寻求新路径,以全新的理念加强文化建设,增强文化自信和文化竞争力,推动高等教育内涵式发展。
    65  健康江苏视阈下Web of Science中安宁疗护主题文献分析
    何小菁 钱东福 林振平 蒋佩雯
    2019(3):179-184. DOI: 10.7655/NYDXBSS20190302
    [摘要](1660) [HTML](102) [PDF 715.83 K](1506)
    摘要:
    基于Web of Science核心合集数据库,以2008—2017年数据库中收录的16 782篇安宁疗护研究文献为样本,将数据导入到CiteSpace这一可视化研究软件中进行引文和共被引分析,从核心作者、重要机构、高产国家等角度找出安宁疗护研究领域的主体,利用高影响力作者、高被引文献、核心期刊等分析识别其学科发展基础。研究表明,美国、英国、加拿大等国在此研究领域中最为活跃,J Clin Oncol被引频次最多,研究主要集中在安宁疗护对象、过程和结果等方面。江苏省应结合研究结果,有针对性地开展安宁疗护工作。
    66  慧话能力建设 助力健康江苏——第四届健康江苏建设与发展高峰论坛会议侧记
    2019(3):173-178. DOI: 10.7655/NYDXBSS20190301
    [摘要](1616) [HTML](100) [PDF 554.59 K](1556)
    摘要:
    67  江苏省医药卫生遗迹分布初探
    夏媛媛 姜海婷 邢 烨 张 玥
    2019(1):24-27.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7
    [摘要](1312) [HTML](83) [PDF 611.66 K](1169)
    摘要:
    以自古迄1949年为界,将江苏省境内历代各市县遗留下来的医药卫生遗迹作为考察对象,赴全省十三市,对现存的文物遗迹进行考察与整理。找到并确认保存下来的遗迹计199处,其中与医药相关的寺庙22处,建筑87处,医药相关名人故居67处,墓葬9处,碑刻7处,雕像2处,其他5处。考察发现,与医药相关的寺庙类遗迹以药王庙、华佗庙为最常见,但寺庙类遗迹损毁比较严重。建筑类遗迹以清末民国时期为多。故居类遗迹保存至今的不多,多数已作为民居或他用。江苏境内留存的与医药相关的墓葬类遗迹不多,共9处,苏州独占3处,且保存较为完整,其他市的墓葬遗迹保存情况则不容乐观。碑刻及雕像类遗迹留存较少。总体来看,对医药相关遗迹进行保护,并研究其蕴含的医学历史信息,是目前刻不容缓的任务。
    68  构筑综合监管保障体系,强化疫苗安全治理
    王萱萱 石 仿 黄石平 陈家应
    2019(1):21-23.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6
    [摘要](1414) [HTML](94) [PDF 575.49 K](1042)
    摘要:
    疫苗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关乎公众健康和国家安全,不仅是实现“健康中国2030”建设目标的基石,更是衡量现代国家治理能力的重要指标,具有重大战略意义。近年来全国各地发生的疫苗事件,均暴露了我国在疫苗安全管理方面存在着严重漏洞。为此,项目组组织了相关专家,就江苏省疫苗安全问题的根源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就疫苗安全问题治理的可持续策略,提出四点建议:① 加大人力资源配置,构筑全链条监管体系;② 明确政府和企业各方责任,完善法律监管体系建设;③ 完善疫苗安全保险,为供需双方提供风险保护;④ 健全疫苗效果评价机制,提升疫苗监管技术。
    69  药品损害诉讼侵权事实证明的几个问题
    顾加栋 邓健雅
    2019(1):17-20.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5
    [摘要](1442) [HTML](86) [PDF 466.86 K](1148)
    摘要:
    药品损害责任诉讼中需要证明的事实包括人身或财产受到损害、损害后果与药品使用间的因果关系、药品缺陷及产生缺陷原因、药品使用行为正当性等事实。其中,损害后果和因果关系的证明责任一般由患者承担,药品是否存在缺陷的问题则由生产者等责任主体承担。认定药品使用与损害后果因果关系的理论包括必然因果关系理论、相当因果关系理论、疫学因果关系理论等。在证明药品不存在缺陷时需证明其生产过程、销售过程完全合法合规,且质量检测合格。
    70  从长春长生疫苗事件谈我国假劣药法律界定之完善
    李 歆 王 莹 孙晓娈
    2019(1):13-16.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4
    [摘要](3705) [HTML](75) [PDF 509.53 K](3169)
    摘要:
    文章通过分析长春长生疫苗事件中不合格疫苗的法律定性,揭示我国现行药品法在假劣药界定中存在的不科学、不合理问题,并结合我国《刑法》对生产销售假劣药行为的刑事责任的具体规定,阐述长生疫苗事件中不合格疫苗在定性和刑事责任判定上面临的困境。围绕长生疫苗案件中的焦点问题,借鉴美国药事法律对不合格药品的划分,提出应科学界定假药的概念、将是否遵守《药品生产质量管理规范》作为判定假药的标准之一,并加大对违法制售假疫苗行为的刑事处罚力度。
    71  艳阳与乌云——疫苗规制的思考
    胡晓翔
    2019(1):10-12.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3
    [摘要](1362) [HTML](93) [PDF 468.32 K](1026)
    摘要:
    免疫接种,是无可置疑的有效预防疾病的高性价比公共卫生措施,必须坚持。出现涉及疫苗的舆情事件,需要科学理性应对。对疫苗的全程监管工作,尚有待进一步深入讨论和完善。
    72  大力发展基层卫生 推进分级诊疗制度建设
    陈家应 朱 亚 王萱萱
    2019(1):5-9.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2
    [摘要](3632) [HTML](88) [PDF 568.80 K](1647)
    摘要:
    文章从我国分级诊疗制度建设需要出发,结合文献研究,对基层卫生服务能力要求进行初步的梳理和界定;同时,对国际上几个典型国家的分级诊疗实现方式进行综述和点评。并基于国际经验,结合我国各地分级诊疗推进工作的成效和问题,对我国加强基层卫生服务能力建设、提高家庭医生的素质提出建议,包括完善家庭医生队伍、提升基层卫生服务能力、提高基层卫生人员待遇和开展医院与社区的协同服务。
    73  新时代的“健康江苏”建设
    王咏红
    2019(1):1-4. DOI: 10.7655/NYDXBSS20190101
    [摘要](1816) [HTML](85) [PDF 544.90 K](1424)
    摘要:
    随着健康中国战略成为国家优先发展战略,健康事业和产业迎来了飞速发展的历史机遇期。文章通过阐述新时代下风生水起的健康医疗大数据、潜力无限的大健康、影响深远的大变革和志在未来的“健康江苏”建设,为推进新时代下“健康江苏”建设提供理论依据和实践策略。
    74  建设新时代中国特色健康事业
    朱 亚 陈家应
    2018(5):335-338. DOI: 10.7655/NYDXBSS20180501
    [摘要](1994) [HTML](80) [PDF 499.43 K](1638)
    摘要:
    党的十九大确立了习近平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思想作为党的指导思想,明确了以人民为中心的发展理念,是马克思列宁主义、毛泽东思想在新时代的继承和发扬。在新时代中国特色社会主义建设历程中,人民健康受到高度重视,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文章在分析新时代中国特色健康事业特点的基础上,对健康事业所面临的挑战进行了深入剖析,并就推进新时代中国特色健康事业的发展,提出了四点政策建议:①转变观念,真正将健康融入所有政策;②强化保基本目标,落实政府的健康责任;③有效推进多元化发展,满足多层次需要;④完善社会保障网,促进健康公平。
    75  社会信任模式变迁视阈下的医患信任困境及出路
    任学丽
    2018(3):176-181. DOI: 10.7655/NYDXBSS20180303
    [摘要](1937) [HTML](76) [PDF 698.83 K](1509)
    摘要:
    1949年前,“家本位—人际信任”模式在我国长期盛行,医患信任得以自然建立并世代传递。中华人民共和国成立初期,在“国本位—系统信任”模式逐步成为社会主导信任模式的条件下,医患信任尽管有所变化,但基本保持历史延续和平稳重构状态。改革开放以来,由于“家本位—人际信任”模式继续衰落,“国本位—系统信任”模式丧失主导,同时适应形势发展需求的“社会本位—制度信任”模式又尚未完全形成,医患信任日益遭遇严重困境。新时期,必须促进社会信任模式实现双重过渡,即从情感信任过渡到制度信任,再从制度信任过渡到文化信任,以刚性制度约束和柔性文化滋养之合力破解医患信任困境。
    76  健康养老模式研究现状与创新思考
    朱 亚 丁园园 王长青
    2018(2):103-106. DOI: 10.7655/NYDXBSS20180205
    [摘要](2333) [HTML](74) [PDF 649.75 K](1738)
    摘要:
    国内学者对于健康养老的研究较少,目前我国已初步形成“居家养老为基础、社区养老为依托、机构养老为支撑”的养老模式格局,三大模式各有优劣势,但现实发展过程中,三大模式存在各自为政的现象,融合度较低。从美、英、日、澳四国的经验中,可见在健康预警、专项服务、基本保障、知识教育宣传等方面,具有本国特色的老年人健康养老服务模式已建立。文章系统剖析了我国养老模式存在的问题,以提高老年人生命质量,提供行之有效的养老服务为考量核心,提出智慧养老创新养老服务的可行性。
    77  改善健康服务,推进新时代“健康江苏”建设
    陈家应 胡 丹
    2018(2):99-102. DOI: 10.7655/NYDXBSS20180204
    [摘要](1736) [HTML](62) [PDF 679.49 K](1440)
    摘要:
    “健康中国”建设已经成为国家战略,健康被放在了我国经济社会发展优先地位,受到党和政府的高度重视。江苏省委、省政府也制定了《“健康江苏”2030规划纲要》,大力推进“健康江苏”建设。文章以“健康江苏”建设为目标,对全省卫生健康事业的发展现状与问题进行了全面系统的分析,提出了“健康江苏”建设策略应该是以实现居民全方位、全生命周期的健康为目标,统筹规划、政策先行、突出重点、分步实施,重点解决好四个方面的问题,即完善医疗保障制度,促进制度公平;强化基层卫生机构,优化卫生服务体系;充分发挥资源优势,发展健康服务业;完善社会化养老服务体系,应对人口老龄化。
    78  以文化自觉引领和推动高水平医科大学建设
    王长青
    2018(2):85-88. DOI: 10.7655/NYDXBSS20180201
    [摘要](1830) [HTML](76) [PDF 658.54 K](1864)
    摘要:
    文化是民族的血脉,是人民的精神家园。传承创新优秀文化是高水平大学建设的重要任务,大学文化自觉自信是适应建设发展新常态的关键。大学文化建设的基本任务是培育崇德向善的精神文化、务实有效的制度文化、知行合一的行为文化和有序和谐的环境文化。只有坚持树立文化自信、增强文化自觉、实现文化自强,统筹规划,合理布局,才能将高水平医科大学文化建设落到实处。
    79  医学科研论文的译前改写
    吕 桂 梁 平
    2017(4):323-328. DOI: 10.7655/NYDXBSS20170416
    [摘要](1892) [HTML](56) [PDF 930.00 K](1655)
    摘要:
    我国相当部分科研人员的英文论文撰写习惯往往是先写汉语, 然后再基于汉语进行机械对等英译。事实上许多汉语原文的语言和结构在一般汉语读者的认可范围之内,但如果直接对译成英文则不能被英文读者接受。文章通过医学领域实例,从英汉思维语言差异和国际通行的科研论文篇章结构惯例两个层面,阐述了对部分中国科研人员医学论文进行译前改写的必要性;介绍了译前改写的基本策略要点,为国内医学乃至其他领域的科研论文译前改写实践活动提供操作依据;为科研论文翻译与写作课提供新的教学内容和思路。
    80  认知行为理论下失独家庭情感困境分析及帮扶对策
    焦孟琳
    2017(4):309-311. DOI: 10.7655/NYDXBSS20170412
    [摘要](1785) [HTML](58) [PDF 496.70 K](1532)
    摘要:
    我国于20世纪80年代开始实施计划生育政策,人口增长速度得到了有效控制,然而因此引发的失独家庭问题及其带来的一系列附加问题越来越得到社会各界广泛关注。文章尝试从认知行为理论视角对失独家庭的情感困境进行分析,并给出相应建议。一是运用理性情绪疗法,纠正失独家庭的非理性观念;二是运用认知疗法,通过认知和行为技术改变其不良认知,进一步改变他们的情绪和行为,使失独家庭走出情感阴霾,回归正常生活。
    81  宋代医药卫生法制中的人文关怀思想
    窦红阳 刘 燕
    2017(4):305-308. DOI: 10.7655/NYDXBSS20170411
    [摘要](1511) [HTML](57) [PDF 662.27 K](1452)
    摘要:
    宋代,我国医药卫生法制得到了长足发展,统治者高度重视医药卫生的发展,诸如颁布专门的医药卫生律令、诏令;广纳贤人,整理医学古籍;兴办医学教育等,反映了统治者对百姓生命健康的重视。同时,关注弱势群体,兴办社会福利事业,给予了他们应有的尊重,保障了其生存与发展。这些措施不仅使得医生和医学的地位得以提高,促进了医药卫生事业的发展和医学知识的传播,同时也是统治者“急行仁政”的表现,具有一定的人文关怀思想。
    82  “互联网+”视角下健康医疗大数据研究
    陈晋阳
    2017(4):269-272. DOI: 10.7655/NYDXBSS20170403
    [摘要](1967) [HTML](52) [PDF 556.59 K](1573)
    摘要:
    “互联网+医疗”是以互联网为主的信息技术与传统行业深度融合的行业新业态。健康医疗大数据是指所有与人口健康、医疗服务及公共卫生相关的数据集合,二者紧密联系,相辅相成。在“互联网+医疗”时代,健康医疗大数据为医疗模式精准化、健康管理定量化及卫生管理科学化带来新机遇,但其自身发展也面临健康医疗领域治理机制转型和政策、技术制约等挑战。要正确认识健康医疗大数据带来的机遇和挑战,助力“十三五”医药卫生体制改革和“健康中国”建设。
    83  东莞市城乡医疗救助政策研究
    任 玙
    2017(4):264-268. DOI: 10.7655/NYDXBSS20170402
    [摘要](1655) [HTML](49) [PDF 1.03 M](1467)
    摘要:
    医疗救助是我国多层次社会保障体系中的重要组成部分。对贫困人群的医疗救助,是新时期实现和谐社会的途径之一。东莞市的医疗救助工作为贫困民众提供了较为完善的医疗保障。东莞市医疗救助分为三类:低保基本医疗救助、困难家庭重大疾病救助、疾病应急救助。当前东莞市医疗救助工作存在两大问题:辖区镇级救助政策制定不完善和流动人口医疗救助工作薄弱。通过建立外来务工人员(新莞人)医疗救助专项基金、取消起付线、提高救助比例和封顶线、加快制度化和诚信体系建设等措施,可以进一步完善东莞市的城乡医疗救助工作。
    84  医疗保险有助于家庭创业吗?
    杨 勇 王露涵 王 波
    2017(4):259-263. DOI: 10.7655/NYDXBSS20170401
    [摘要](3029) [HTML](58) [PDF 557.82 K](4345)
    摘要:
    目的:探究医疗保险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方法:运用“中国健康与养老追踪调查”(CHARLS)2011年数据,在控制家庭受教育程度、人口规模、财富、年收入和所在地区市场化程度等因素后,实证分析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和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家庭创业选择的影响。结果:医疗保险的参保率越高, 城市家庭创业的倾向越低;城镇职工医疗保险对城镇家庭和农村家庭的创业选择均起抑制作用;新型农村合作医疗对城市家庭和农村家庭创业选择具有不同的作用方向,参加新型农村合作医疗的农村家庭倾向于创业,而城市家庭却相反。结论:政府可通过扩大普惠式的医疗保险激励家庭创业。
    85  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剖析
    马小川 王建光
    2017(3):218-222. DOI: 10.7655/NYDXBSS20170311
    [摘要](1777) [HTML](51) [PDF 722.65 K](1711)
    摘要:
    从人类胚胎基因编辑技术的伦理争议入手,搜集、鉴别、整理论文、文献、专著来研究伦理争议背后的深层次原因,寻求解决争议的办法。结果发现,利用这类基因技术治疗各种遗传性疾病,是可以得到伦理辩护的,但是在促进新技术发展的同时应当把技术对人类带来的反作用降到最低限度。面对这一新兴技术,需要倡导平等对话。通过对话的方式达成道德共识,并在道德共识的基础上制定相关法律政策。人类胚胎基因编辑的研究应该在法律政策的指引下积极开展。
    86  医学实习生“准医生”法律地位的确定
    费金玉
    2017(3):212-217. DOI: 10.7655/NYDXBSS20170310
    [摘要](2242) [HTML](57) [PDF 762.55 K](1615)
    摘要:
    如今,医学实习生在医疗活动中占据重要角色,但相关法律对医学实习生法律地位的规定非常模糊,甚至基本处于空白。因此,文章从探索医学实习生实践中的困境入手,分析现有规定的不足,从实践案例和法理角度厘清医学实习生的医疗行为,提出“准医师”的概念,并从立法、引用行政处罚的方法以及从成立实习生基金等方面对如何确定医学生“准医生”的法律地位进行了研究。
    87  交易费用视角下的慢性病医疗服务协作
    苗豫东 张 亮 钱东福
    2017(3):186-189. DOI: 10.7655/NYDXBSS20170304
    [摘要](1757) [HTML](61) [PDF 647.73 K](1501)
    摘要:
    医院—社区卫生服务机构通过服务协作,为慢性病患者提供长期的初级保健服务和一定的专科服务,是卫生服务体系应对慢性病挑战的主要策略。由医院—社区慢性病医疗服务协作制度建立而产生的一系列“额外成本”,成为协作关系维持和健康发展所必须关注的问题。交易费用理论为审视新制度的成本问题提供了清晰的分析框架。文章在指出当前医院—社区慢性病医疗服务协作面临困境的基础上,回顾了交易费用理论的发展及其在卫生领域的应用进展,进而从卫生行政部门、医疗服务提供方和患者三个维度,提出了交易费用的一种测量方法,以期优化医院—社区慢性病医疗服务协作制度。
    88  健康中国与健康类专业发展趋向分析
    曹月柱
    2017(2):157-160. DOI: 10.7655/NYDXBSS20170218
    [摘要](1441) [HTML](68) [PDF 590.56 K](1467)
    摘要:
    党的十八届五中全会明确提出推进健康中国建设,从“五位一体”总体布局和“四个全面”战略布局出发,对当前和今后一个时期更好保障人民健康作出了制度性安排。随着国家和社会对健康问题的重视,健康类专业人才的培养已成为高校必须认真思考的问题。文章着力厘清健康的基本内涵,明确健康相关类专业基本特性,梳理与分析与健康相关的政策演进和我国相关专业设置现况,探讨我国健康类专业设置的可行性与发展前景。
    89  中日母婴保健法律制度比较研究及启示
    蒋 娟 马青连
    2017(2):119-124. DOI: 10.7655/NYDXBSS20170209
    [摘要](1666) [HTML](57) [PDF 888.91 K](2142)
    摘要:
    作为妇幼健康服务的一项重要内容,母婴保健关乎国家的人口素质和健康存量。我国的母婴保健工作正处于战略机遇期。虽然在机构建设和服务资源等方面,已取得一定成效,但现有母婴保健法律制度和保障体系并不完善。通过对我国和日本的《母婴保健法》等相关法律法规在法律框架、法定范畴、实施机制、监督管理、保障措施、法律责任等方面的详实解读,在对两国的立法背景、法律文本和实施效果进行比较研究的基础上,提出完善我国母婴保健制度的立法建议,推进母婴保健事业在新时期的深化发展。
    90  江苏省卫生资源发展状况与对策研究
    范 洁 黄晓光 胡万进
    2017(2):90-93. DOI: 10.7655/NYDXBSS20170202
    [摘要](1832) [HTML](61) [PDF 521.50 K](1465)
    摘要:
    基于江苏省卫生统计信息,对江苏省2011—2014年卫生机构、床位、人员等资源状况进行统计描述,以掌握江苏省卫生资源的发展现状,分析在资源配置和利用等方面存在的问题和影响因素,探讨优化卫生资源配置的路径,为制定江苏省卫生资源配置方案提供参考。结果显示,江苏省卫生资源状况为民营医疗机构发展较快;优质医疗资源主要集中在医院,加重医院医师工作负担;基层医疗资源短缺;资源配置效率低。应鼓励社会资本办医;加大基层医疗机构的建设投入,提高基层资源利用率和服务水平;因地制宜调整结构和规模,合理配置资源。
    91  江苏农村医疗服务纵向协作的利益相关者分析
    魏明杰 刘雪仪 钱东福
    2017(2):85-89. DOI: 10.7655/NYDXBSS20170201
    [摘要](1762) [HTML](62) [PDF 687.69 K](1331)
    摘要:
    目的:明确农村医疗服务纵向协作中利益相关者的立场、影响力及其政策损益,分析其利益诉求,研究理顺各利益相关者的关系并形成利益协调机制,为农村医疗服务纵向协作提出政策建议。方法:主要通过对卫生行政部门、三级医疗机构等相关部门的管理者和医护人员的定量调查,结合定性访谈和文献进行研究。结果: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对协作的立场、影响力及其政策损益有所差别,不同的利益相关者其利益诉求有所差异。结论:充分考虑利益相关者的诉求,建立和优化利益协调机制,对于推动农村医疗服务纵向协作有重要理论和现实意义。
    92  基于知识图谱的医学人文研究热点分析
    谢华鑫 何小菁
    2017(1):47-51. DOI: 10.7655/NYDXBSS20170111
    [摘要](1718) [HTML](57) [PDF 918.10 K](1517)
    摘要:
    以中国知网核心期刊数据库收录的843篇医学与人文领域相关研究文献为样本,利用知识图谱工具(CiteSpace Ⅲ)对检索数据进行主题、作者和机构等要素的共现分析和聚类分析,绘制了医学与人文领域前沿的知识图谱,客观反映出医学与人文领域的重要文献、学者和机构,展现了医学与人文的知识结构关系与演进。
    93  生物疗法监管问题及路径探索——以“魏则西事件”为视角
    王廷梅
    2017(1):26-30. DOI: 10.7655/NYDXBSS20170106
    [摘要](1449) [HTML](57) [PDF 778.35 K](1696)
    摘要:
    生物免疫疗法作为当前医学科研热门,其监管问题随着“魏则西事件”进入公众视野。从最初的审批制到目前的备案制,生物疗法实际上一直处于“零”监管状态,从科研到临床应用的决定权基本掌握在医院手中,引发了大量的社会问题。良好的监管状态有利于科学的进步,尤其在涉及到公民生命健康权利的医学领域,更是十分关键。文章结合国内外立法现状及经验,以研析更适于目前国内的生物疗法监管路径。
    94  国外长期护理模式对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模式的启示
    王 林 法若冰 王长青
    2017(1):17-21. DOI: 10.7655/NYDXBSS20170104
    [摘要](3980) [HTML](65) [PDF 721.03 K](3386)
    摘要:
    通过对以美国和加拿大为代表的发达市场经济国家的长期护理模式进行探索分析,联系我国医养结合养老服务的现状,总结出医养结合模式的服务路径,并提出倡导社区养老的医养结合模式,设置单一入口点,组建多学科团队,健全长期护理保险体系,完善信息系统和客户分类系统,保持利益相关者多赢状态等建议。
    95  国内外“两癌”筛查服务利用与提供的研究进展
    何 源 沙子墨 朱禹萱 杨沁兰 李 歆
    2017(1):1-6. DOI: 10.7655/NYDXBSS20170101
    [摘要](2280) [HTML](66) [PDF 808.55 K](1796)
    摘要:
    文章利用PubMed、CNKI等国内外数据库,检索宫颈癌与乳腺癌筛查服务与利用方面的相关文献,整理归纳与比较分析发现,国外研究以社会心理学、行为学等健康信念理论为研究框架,强调社会心理、行为因素、社会资本对供需双方“两癌”筛查服务利用与提供的影响,并以此设计相应的干预策略,但是以供方视角分析筛查服务提供影响因素的研究偏少。国内的研究以需方参与筛查服务的影响因素分析为主,但是大部分研究缺少必要的理论基础,缺少对供方组织和个体层面的系统研究。国内研究者应加强对供方“两癌”筛查服务提供意愿与行为的影响因素分析,建立适合我国城乡妇女“两癌”筛查依从行为解释和干预的理论模型,积极开发提高城乡妇女参与“两癌”筛查依从行为的综合干预方案。
    96  近二十年国际医学伦理研究概况——基于SSCI与A&HCI科学知识图谱可视化分析
    许 至 张晓东
    2016(6):467-473. DOI: 10.7655/NYDXBSS20160613
    [摘要](1563) [HTML](45) [PDF 4.80 M](1620)
    摘要:
    近二十年来,由于新的医疗技术和医疗方法的出现与迅猛发展,更多新的医学伦理问题出现,并得到研究者的重视?为更清晰?更直观地了解国外(际)医学伦理研究整体发展情况,以科学引文数据库为主要信息来源,利用文献计量学和知识图谱分析方法,首先对其二十年来的年度文献?学科类别?国家?研究机构等分布情况作简要分析,然后对国家?机构?学者之间的合作情况作图谱分析,最后对共被引文献?文献关键词作可视化分析,以厘清其研究的整体发展脉络,了解基础知识和主题,把握研究热点与前沿,为我国医学伦理研究和实践提供有利的借鉴与参考?
    97  李廷安劳工卫生思想的内容与实践
    李永宸
    2016(6):459-463. DOI: 10.7655/NYDXBSS20160611
    [摘要](1620) [HTML](49) [PDF 367.21 K](1740)
    摘要:
    近代工业化进程加快,是李廷安劳工卫生思想形成的社会历史背景?李廷安早在20世纪20年代即关注劳工卫生,认为劳工卫生是民生问题,并就劳工卫生的内涵?实施劳工卫生的意义与具体做法,提出了具有前瞻性的观点?探讨李廷安劳工卫生思想的主要内容与实践,可为做好劳工卫生与职业病防治提供回顾性资料?
    98  青春期睡眠不良的研究进展
    王乐朋 王开颜 尚 丽
    2016(6):446-449. DOI: 10.7655/NYDXBSS20160607
    [摘要](1516) [HTML](56) [PDF 229.24 K](1876)
    摘要:
    睡眠不足?睡眠障碍以及觉醒时间推迟目前已成为青少年的常见问题?文章旨在总结近几年青春期睡眠不良的研究进展?研究发现消极的家庭环境?夜间灯光?长时间玩电子产品?摄入咖啡因?吸烟等均可影响睡眠?而良好的睡眠习惯?适当的体育锻炼?推迟晨起上学时间等则有利于睡眠?
    99  深化医教协同服务区域发展——2016首届全国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综述
    沈瑞林 沈洪兵 陈 琪
    2016(5):398-401. DOI: 10.7655/NYDXBSS20160514
    [摘要](1516) [HTML](62) [PDF 244.59 K](1889)
    摘要:
    首届全国部委省共建医学院校改革与发展研讨会于2016年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举行,会议研讨主题为“‘5+3’医学人才培养模式改革”?“住院医师规范化培训基地建设”?“地方医学院校服务经济社会发展”等?首批10所共建医学院校?第二批即将共建的5所医学院校主要负责同志出席会议,10所省内外医学院校或综合性大学医学院领导列席研讨会?会议围绕主题交流了各校的特色做法及建议,形成了南京会议共识,决定成立部委省共建高校协作组,作为部委省共建高校今后交流合作的平台?
    100  合肥市基层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制度调查
    方勤勤 金 秋 江启成 汤质如 王丽丹
    2016(5):350-354. DOI: 10.7655/NYDXBSS20160503
    [摘要](1813) [HTML](71) [PDF 288.76 K](1875)
    摘要:
    目的:以合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患者为研究对象,了解其对国家基本药物制度的认知?态度及满意度情况,并探讨满意度的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自行设计的自填式问卷,随机抽取合肥市社区卫生服务中心和乡镇卫生院的664例门诊患者进行匿名调查?采用χ2检验和多元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数据分析?结果:45.6%的门诊患者表示完全不了解基本药物制度;65.5%的门诊患者表示支持或特别支持实施基本药物制度;门诊患者对基本药物制度的综合满意度为74.1%,满意度得分为71.24分;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不同参保类型门诊患者的满意度得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合肥市基层医疗卫生机构门诊患者基本药物制度认知度?满意度均处于较低水平,参保类型为门诊患者满意度的影响因素?建议加强基本药物制度的宣传和培训,完善基本药物的招标采购制度,加快推进城乡居民医保整合?