目的:探讨肾脏疾病患者血液低凝状态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 633例肾脏疾病患者凝血4项指标:凝血酶原时间 (PT)、活化的部分凝血活酶时间 (APTT)、纤维蛋白原含量测定(FIB) 和凝血酶时间(TT),对其中指标异常者增加检测了纤溶酶原(PLG)、DIII二聚体(DIIID)、抗凝血酶--Ⅲ(AT-Ⅲ)、血管性假性血友病因子(vWF) 、肾功能的尿素氮(BUN)和肌酐(Cr)。结果:633例患者中,39例患者(6.2%)的上述指标均有不同程度的延长或增加,即呈现低凝状态, 其中蛋白尿5例(0.8%)、慢性肾功能衰竭17例(2.7%)、急性肾功能衰竭4例(0.6%)和肾病综合征13例(2.1%)。结论:有约6.2%肾脏疾病患者处于低凝状态,建议在临床常规治疗前增加检测抗凝指标和纤溶指标,避免这类患者出现出血现象或使出血的症状意外加重。
陆 琳,刘 健,徐以南,钱 敏.肾脏疾病患者血液低凝状态及其临床意义[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1):1112-1114