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的临床意义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苏州市科教兴卫青年科技基金(SQW21)资助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 探讨心型脂肪酸结合蛋白(H-FABP)在急性脑梗死(ACI)发病过程中的动态变化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ELISA检测95例ACI患者发病1天内、第7天和第14天的血清H-FABP含量,分析其与梗死部位、大小及病情的关系。结果:95例急性脑梗死患者第1、7天血清H-FABP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5),H-FABP敏感性达70.5%(67/95);皮质 + 皮质下梗死组血清中H-FABP含量明显高于其余3组(P < 0.001);皮质下梗死组高于其余2组(P < 0.001,P < 0.01);梗死面积大其血清H-FABP含量明显高于梗死面积小者(P < 0.005);重型患者血清中H-FABP含量明显高于中型和轻型组(P < 0.001)。结论:ACI血清中H-FABP含量变化与梗死部位、大小和病情严重程度有关,高敏感性可作为早期诊断脑梗死的一个潜在、快速的生物学指标,从而指导临床的诊治。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赵 中,邱晨红,黄开梅,高炳忠,王 锋,裘建明.急性脑梗死患者H-FABP检测的临床意义[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06,(12):1242-124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06-05-15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