腹盆腔巨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DOI:
作者:
作者单位:

作者简介:

通讯作者:

中图分类号:

基金项目:


Author:
Affiliation:

Fund Project:

  • 摘要
  • |
  • 图/表
  • |
  • 访问统计
  • |
  • 参考文献
  • |
  • 相似文献
  • |
  • 引证文献
  • |
  • 资源附件
  • |
  • 文章评论
    摘要:

    目的:探讨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腹盆腔RMS患者的CT-MR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有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CT平扫3例均见腹盆腔内巨大混合密度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MRI检查示盆腔内巨大的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镜下所见肿块由弥漫异型细胞构成,呈圆形或梭形,疏密不均,核深染,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原调节蛋白(MYOD)-CD99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细胞角蛋白(AE1/AE3)均阴性-病理诊断:胚胎性RMS-结论:RMS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腹盆腔少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要依据病理和免疫组化-

    Abstract:

    参考文献
    相似文献
    引证文献
引用本文

潘青华,吴立源,顾洪炳,汤群峰,翟晓东,陈 寅.腹盆腔巨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1,(7):1082-1084

复制
分享
文章指标
  • 点击次数:
  • 下载次数:
  • HTML阅读次数:
  • 引用次数:
历史
  • 收稿日期:2011-01-02
  • 最后修改日期:
  • 录用日期:
  • 在线发布日期:
  • 出版日期: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