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手足口病是由多种肠道病毒引起的急性传染病,常在托幼机构和小学低年级中呈聚集性发病,是我国分布最广泛、流行强度最高的儿童传染病[1-2]。南京市监测显示,自2017年开始检测柯萨奇病毒A6型(coxsackievirus A6,CV⁃A6)以来,CV⁃A6已几乎取代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与CV⁃A16共同成为优势毒株[3]。
-
2018年5月14日11时,南京市某幼儿园向所在辖区疾控中心电话报告,该园近几日出现10多例手足口病患儿。为进一步核实诊断,查明波及的范围,控制疫情进一步传播,市、区疾控中心专业人员组成联合调查组,对本起疫情开展了流行病学调查和处置工作。采集的患儿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 poly⁃ 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显示CV⁃A6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这是南京市首次报告由CV⁃A6型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为进一步了解该病毒隐性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调查组采集了罹患率较高的两个班级所有儿童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开展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研究。
-
1 对象和方法
-
1.1 对象
-
本次调查的对象为南京市某幼儿园全体儿童和教职工。参照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印发的《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4],结合现场调查,制定本次暴发的病例定义。可能病例:2018年5月1—27日,手、足、口腔任一部位出现皮疹(疱疹、斑丘疹)者。确诊病例:可能病例的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经RT⁃PCR检测CV⁃A6病毒核酸阳性者。隐性感染者:2018年5月1—27日,无任何临床症状出现,但咽拭子或肛拭子标本经RT⁃PCR检测CV⁃A6病毒核酸阳性者。
-
1.2 方法
-
1.2.1 病例搜索和调查
-
通过浏览“传染病报告信息管理系统”,查看该园儿童健康监测和因病缺课记录,访谈该园保健老师、班级管理人员等方式开展病例搜索。利用病例一览表,通过电话访谈患儿家长,收集患儿基本信息、发病时间、临床特征、既往手足口病史和EV⁃71疫苗接种情况等信息。
-
1.2.2 实验室检测
-
经过知情同意,采集所有病例和罹患率较高的小1班、中2班全体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利用肠道病毒通用引物,通过RT⁃PCR方法开展肠道病毒核酸检测,阳性标本再分别检测EV⁃71、 CV⁃A6和CV⁃A16型肠道病毒核酸。对于检测阳性的儿童,每间隔1周再次采集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检测CV⁃A6病毒核酸,直至连续两次都为阴性时终止采样。
-
1.3 统计学方法
-
使用Microsoft Excel 2007建立病例调查数据库,使用R3.5.2开展数据分析,连续性变量如年龄、体温、病程等使用中位数(最小值~最大值)进行描述,罹患率或比的比较采用卡方检验;利用survival、 survminer包开展数据统计分析,使用Kaplan⁃Meier法估算排毒时长及95%可信区间(confidence inter⁃ val,CI),利用Log⁃rank检验比较不同性别、不同排毒途径、病例与隐性感染者排毒时长的差异,统计检验水准α=0.05。
-
2 结果
-
2.1 基本情况
-
该园为私立幼儿园,位于某小区内。有6个班级,小、中、大班各2个班级,共有教职工25人,在园儿童208人,其中小1班35人,中2班38人。教学楼分为两层,一楼是小班和大1班3个班级,二楼是中班和大2班3个班级。
-
截至2018年5月27日,共搜索到病例17例,均为确诊病例,全园儿童罹患率为8.2%(17/208),另发现隐性感染者17例。
-
2.2 临床特征
-
病例都有发热(100%)和皮疹(100%)症状,体温中位数为38.6℃(38.0~39.8℃),皮疹主要出现在手(100%)、足(82%)和口腔(71%)部位,均为轻症病例,无脑膜炎症状出现,病程中位数为6d(3~10d)。
-
2.3 流行特征
-
2.3.1 时间分布
-
首例病例为小1班儿童,5月9日发病,末例病例发病日期为5月17日,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8d,发病日期中位数为5月11日。其中小1班和中2班流行曲线都呈现单峰分布,小1班发病高峰出现在5月10日,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7d;中2班发病高峰比小1班晚2d(5月12日),首末病例发病时间间隔6d。结合手足口病的潜伏期(2~10d,多为3~5d [4])判断,符合点源暴露模式,但5月15—17日发病的3例病例也有可能全部或部分是病例引起的二代病例(图1)。
-
图1 2018年南京市某幼儿园一起由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流行曲线
-
2.3.2 空间分布
-
6个班级中有3个班级有病例报告,小1班罹患率为29%(10/35),中2班罹患率为16%(6/38),小2班罹患率为3%(1/31),3个班级罹患率不完全相同(χ2=7.74,P< 0.05),而且小1班罹患率与中2班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74,P> 0.05,图2)。
-
图2 2018年南京市某幼儿园一起由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病例班级分布
-
2.3.3 人群分布
-
教职工中无病例报告。男童罹患率为7.2%(8/111),女童罹患率为9.3%(9/97),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0,P> 0.05)。病例年龄中位数为4岁(3~6岁)。
-
2.4 卫生学调查
-
饮水情况:该园供水为市政管网自来水,无二次供水,无桶装水。儿童饮水为开水器烧的开水。
-
饮食情况:该园设置有一个食堂,食堂仅提供午餐,食物由食堂工作人员分好后送至各班级,各班级食物相同,儿童与教职工食用相同的午餐。
-
该园卫生环境较好,卫生间配有儿童洗手设施。平时各班级之间并无儿童混班情况,但在5月10日该园组织全园儿童健康体检,所有儿童曾以班级为单位聚集在一楼大厅。病例均无既往手足口病史,且均未接种过EV71疫苗。
-
2.5 实验室资料
-
5月14日采集搜索到的17例可能病例的咽拭子、肛拭子各17份,检测显示,100%(17/17)CV⁃A6病毒核酸阳性。5月16日采集小1班和中2班其他57名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检测显示30%(17/57)CV⁃A6病毒核酸阳性。
-
2.6 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间调查
-
2.6.1 感染情况
-
小1班和中2班总感染率为45%(33/73),无症状者中隐性感染比例为30%(17/57),检测阳性者中隐性感染比例为52%(17/33)。小1班感染率(71%, 25/35)、无症状者中隐性感染比例(60%,15/25)高于中2班的感染率(21%,8/38)、无症状者中隐性感染比例(6%,2/32),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P< 0.001);小1班检测阳性者中隐性感染比例(60%, 15/25)高于中2班(25%,2/8),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0.05)。
-
2.6.2 排毒时长
-
随着时间推移,检测阳性者阳性率逐渐降低,排毒时长最短为1周内(4d),最长为5.5周(39d),阳性率由第2.5周的79%下降至第3.5周的38%。排毒时长中位数为18d(95%CI:16~25d),Log⁃rank检验显示病例与隐性感染者、男性与女性、咽部与肠道排毒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表1、图3)。
-
图3 2018年南京市某幼儿园一起由CV⁃A6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排毒时间曲线
-
2.7 防控措施
-
全园停课10d(5月14—24日);所有病例和隐性感染者每周开展病原检测1次,连续2次阴性者方可返园;开展终末消毒,地面、桌面、门把手、楼梯扶手、厕所等,使用含氯消毒剂消毒,书籍、被褥等采用暴晒消毒,玩具等耐腐蚀物品使用消毒液浸泡消毒,教室加强开窗通风,儿童返校后做好日常消毒;开展肠道病毒病防治知识宣传,做好舆情监测和风险沟通等。
-
3 讨论
-
2018年5月,南京市首次报告一起由CV⁃A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发生场所为某幼儿园,病例临床症状较为典型,均有发热,且体温均 ≥38.0℃。经过回顾性病例搜索,首例病例发病向前推一个最长潜伏期未搜索到符合病例定义的病例,推测其传染来源可能为隐性感染者。本次暴发涉及3个班级,其中小1班和中2班罹患率最高,这两个班级流行曲线显示都为单峰分布,提示为点源暴露模式,且中2班高峰比小1班晚2d,提示可能先在小1班传播,然后传播至中2班。卫生学调查排除食源和水源传播,传播方式可能为人人接触或间接接触传播。
-
肠道病毒感染谱中存在隐性感染者,袁伟、 Meng等[5-6] 研究显示,在健康儿童的标本中检出一定比例的肠道病毒核酸阳性,在发生手足口病疫情的班级中阳性率更高[7]。朱海城等[8] 在一起CV⁃A6导致的手足口病暴发中发现阳性率达45%。本研究中,CV⁃A6肠道病毒的感染率极高,两个罹患率较高班级的感染率达45%,可能由于受到疫情发现、处置及时性和暴露比例、风险的影响,两个班级的感染率和无症状者中隐性感染比例存在统计学差异,但是阳性检测者中隐性感染占比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本研究中该指标为52%,孙景異等[9] 的研究中发现隐性感染与显性感染比例为1.4∶1,提示CV⁃A6肠道病毒的致病力较低,在集体单位(班级)中发现手足口病病例时,该指标或可以用来评估潜在的隐性感染者数量。CV⁃A6肠道病毒排毒时间较长,排毒时长中位数为18d(95%CI:16~25d),最长排毒时间约5周,与赵仕勇等[10]研究结果一致,与CV⁃A16排毒时长接近[11-13],排毒时长短于EV⁃71肠道病毒[14-15]。病例与隐性感染者、男性与女性、咽部与肠道的排毒时长相比无统计学差异,既往研究多是以病例作为研究对象,极少研究隐性感染者的排毒时长,本研究发现,隐性感染者与病例排毒时长并无显著差异,提示潜在的隐性感染者以及咽部和肠道的排毒,可能增加疾病传播的风险。
-
引起手足口病的肠道病毒有多种,常见的优势毒株为EV⁃71和CV⁃A16[16-18]。近年来,CV⁃A6所占比例升高并逐渐成为优势毒株[1,19-21],肠道病毒传染性强,有研究分析CV⁃A6的基本再生数为5.04,高于EV⁃71和CV⁃A16[22],对CV⁃A6肠道病毒开展研究具有重大的公共卫生意义。本研究为指导CV⁃A6疫情防控提供了科学依据,CV⁃A6隐性感染比例高,排毒时间长,发生疫情后如防控措施落实不及时、不到位,可能会导致疫情迁延出现。建议提高托幼机构、学校等集体单位手足口病监测的敏感性,发现手足口病病例后应密切关注疫情进展,达到手足口病聚集性或暴发标准的,应及时进行信息报告,按照国家有关方案(指南)的要求,严格落实停课(10d)、病例隔离(至症状消失后7d)、环境消毒、晨午检等防控措施,病例和隐性感染者排毒时间长,病例解除隔离返园(校)、班级复课后仍存在排毒可能,应开展持续的健康监测和防控措施,预防疫情再次发生。
-
本研究仍存在一定的局限性:①未采集幼儿园教职工的标本开展检测;②未开展病毒载量检测,以确定随时间推移病毒载量是否减少以及减少程度变化;③病例以发病日期作为开始排毒时间,隐性感染者开始排毒时间无法准确确定,本研究中隐性感染者的排毒时间使用的是病例发病日期中位数。
-
参考文献
-
[1] LI Y,CHANG Z R,WU P,et al.Emerging enteroviruses causing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China,2010-2016 [J].Emerg Infect Dis,2018,24(10):1902-1906
-
[2] 李鹏,葛淼,王聪霞,等.2008RLINK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规律[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8,38(3):380-385
-
[3] 孙红敏,马涛,丰罗菊,等.2008—2017 年南京市手足口病流行特征及病原学分析[J].现代预防医学,2019,46(16):3037-3041
-
[4] 中华人民共和国国家卫生健康委员会.关于印发手足口病诊疗指南(2018年版)的通知[EB/OL].[2021-10-08].http://www.nhc.gov.cn/yzygj/s3594q/201805/5db274 d8697a41ea84e88eedd8bf8f63.shtml
-
[5] 袁伟,程秀伟,刘雅琼,等.健康儿童手足口病隐性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J].预防医学情报杂志,2018,34(8):1062-1065
-
[6] MENG J J,GAO C,TANG C L,et al.Prevalence of hypo⁃ chondriac symptoms among health science students in China:a systematic review and meta ⁃ analysis[J].PLoS One,2019,14(9):e0222663
-
[7] 颜玉炳,郑惠能,苏成豪.幼托机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后儿童隐性感染情况[J].中国学校卫生,2016,37(2):250-252
-
[8] 朱海城,古素芬,张秀莲,等.河源市1起柯萨奇病毒A6型手足口病暴发疫情的调查分析[J].华南预防医学,2015,41(4):397-398
-
[9] 孙景異,崔海洋,曲倩倩.北京西城区托幼机构手足口病密切接触者感染状况及危险因素分析[J].中国学校卫生,2015,36(6):939-941
-
[10] 赵仕勇,王娟,滕淑,等.柯萨奇病毒A组6型所致手足口病患儿肠道排毒时间的观察研究[J].中华儿科杂志,2017,55(5):369-372
-
[11] 常树丽,张矗,杨寅秋.深圳市450例手足口病患儿患病后排毒情况及排毒时间生存分析[J].中华预防医学杂志,2014,48(12):1110-1111
-
[12] 滕淑,赵仕勇,韦翊,等.手足口病患儿大便中病毒核酸检出时间观察[J].中华儿科杂志,2013,51(10):787-792
-
[13] 陈健明,陈胜棣,黄绮云,等.手足口病患儿的肠道病毒核酸转阴时间探讨[J].新医学,2018,49(9):651-655
-
[14] 黎梅花,黄延风,朱朝敏,等.感染肠道病毒71型手足口病患儿粪便排毒时间及病毒载量的相关因素研究 [J].重庆医科大学学报,2015,40(12):1582-1586
-
[15] 赵仕勇,林先耀,滕淑,等.肠道病毒71型感染手足口病患儿的肠道排毒时间及传播机制的初步探讨[J].疾病监测,2015,30(1):23-26
-
[16] 单军,夏瑜,付建光,等.2014—2015 年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 VP1 基因特征分析[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17,37(7):895-898
-
[17] 练维,魏叶,韩颖颖,等.差分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在南通市手足口病疫情预测中的应用[J].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2021,41(1):59-64
-
[18] ZHAO T S,DU J,SUN D P,et al.A review and meta⁃anal⁃ ysis of the epidemiology and clinical presentation of cox⁃ sackievirus A6 causing hand⁃foot⁃mouth disease in China and global implications[J].Rev Med Virol,2020,30(2):e2087
-
[19] 张婉雪,刘珏.柯萨奇病毒A组6型手足口病的流行病学研究进展[J].中华疾病控制杂志,2021,25(5):605-611
-
[20] ZENG H R,LU J,YANG F,et al.The increasing epidem⁃ ic of hand,foot,and mouth disease caused by coxsackievi⁃ rus ⁃A6,Guangdong,China,2017[J].J Infect,2018,76(2):220-223
-
[21] XIAO K L,DUAN L,PENG Y,et al.Epidemiologic fea⁃ tures of enterovirus associated with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2013 and 2014 in Shenzhen,China[J].Sci Rep,2019,9(1):3856
-
[22] LIM C T K,JIANG L,MA S,et al.Basic reproduction number of coxsackievirus type A6 and A16 and enterovi⁃ rus 71:estimates from outbreaks of hand,foot and mouth disease in Singapore,a tropical city ⁃state[J].Epidemiol Infect,2016,144(5):1028-1034
-
摘要
目的:了解柯萨奇病毒A6(coxsackievirus A6,CV⁃A6)感染情况和排毒时长,指导科学制定防控策略和措施。方法: 制定病例定义,搜索病例。经过知情同意,采集某幼儿园所有病例和罹患率较高的小1班、中2班全体儿童的咽拭子和肛拭子标本,RT⁃PCR检测肠道病毒核酸,对检测阳性的儿童,每间隔1周再次采集标本开展检测,直至连续两次均为阴性时终止采样。结果:儿童罹患率为8.2%(17/208),发现隐性感染者17例。小1班和中2班流行曲线都呈现单峰分布,卫生学调查排除饮食和饮水传播。病原检测显示为CV⁃A6型肠道病毒核酸阳性。检测阳性者中隐性感染比例为52%(95%CI:34%~69%)。排毒时长中位数为18 d(95%CI:16~25 d),最短为1周内(4 d),最长为5.5周(39 d),Log⁃rank检验显示病例与隐性感染者、男性与女性、咽部与肠道排毒时长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此轮由CV⁃A6肠道病毒引起的手足口病暴发疫情中,CV⁃A6隐性感染比例高,排毒时间长。建议提高监测敏感性,病例解除隔离返园(校)、班级复课后应开展持续的健康监测和防控措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