赵红 , 汪承亚 , 段宇 , P.H.Steenbergh , J.S.Sussenbach , 陈家伟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高效表达成熟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Ⅱ(IGF-Ⅱ)。方法:首先构建含IGF-Ⅱ cDNA的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1,然后重组pFastBac1所含的转位元件mini-Tn7,在感受态细胞DH10Bac内转位到粘粒上的连接位点mini-attTn7构成重组粘粒,重组粘粒转染昆虫细胞Sf9产生重组杆状病毒,重组杆状病毒进行感染Sf9细胞。结果:琼脂糖凝胶分析显示重组供体质粒pFastBac1的成功构建;琼脂糖凝胶分析重组粘粒的PCR产物表明已获得重组粘粒;十二烷基磺酸钠(SDS)-PAGE和Western Blotting显示7KD左右蛋白质条带的出现。结论:利用Bac-to-Bac表达系统成功表达具有免疫学活性的IGF-Ⅱ,可用于临床疾病的诊治。
王连生 , 黄峻 , 马根山 , 杨志健 , 曹克将 , 冷静 , 彭韬 , 冯振卿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评价血管内放射抑制猪髂动脉球囊损伤后狭窄形成的可行性、有效性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小型家猪13头,分为对照组7头及实验组6头。对照组左侧髂动脉先行造影及血管内超声检查,随后行球囊扩张成形术,最后置入置源管。实验组在上述处理基础上,通过置源管送入192Ir高剂量后装源取20 Gy对受损髂动脉行放射治疗。术后第3天、第10天及第28天各处死2头猪,取损伤的髂动脉分别行苏木精-伊红及Masson染色,计算机图像分析系统分析形态学及组织学变化。结果:对经球囊损伤后的猪髂动脉进行血管内放射在技术上是可行的,未见并发症发生。实验组在不同时间点与对照组相比较均可见新生内膜面积及厚度减少、血管腔面积及外弹力膜包绕面积增加现象;新生内膜中胶原含量有增生受抑现象。结论:在球囊扩张成形术后即刻应用血管内192Ir 20 Gy放射治疗,第3天起明显抑制新生内膜形成,第10天时新生内膜抑制达到高峰,血管发生有意义的正性重塑,到28天时血管正性重塑更加明显,从而达到有效抑制动脉损伤后狭窄形成的效果。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制备、纯化重组腺辅助病毒(rAAV)载体的有效方法。方法:以质粒PDG和含有人apoAIcDNA的AAV载体共转染293T细胞,继以Iodixanol密度梯度离心结合肝素亲和层析法分离、纯化,斑点杂交鉴定rAAV病毒颗粒数;并以含人apoAIcDNA的rAAV感染C2C12细胞。结果:rAAV颗粒数为7×1010/ml;rAAV成功介导了人apoAIcDNA在C2C12细胞中的表达并持续了30天,在分化为肌管细胞后仍有此表达能力。结论:本实验采取的制备、纯化rAAV的方法简便、高效,rAAV成功介导apoAI基因在肌源性细胞C2C12中的表达。
龚海霞 , 郭锡熔 , 陈荣华 , 费莉 , 刘倩琦 , 李晓南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禁食对大鼠体重及外周脂肪湿重的影响,探讨禁食减脂减重与脂肪细胞凋亡的关系。方法:禁食48 h,用DNA提取物凝胶电泳证实脂肪细胞凋亡的存在,逆转录(RT)-PCR探讨Bcl-2与Bax基因的表达。结果:①禁食能明显降低大鼠体重,组间比较具有显著的统计学意义(P<0.001);②禁食能减少外周脂肪组织湿重,但统计学意义不显著(P>0.05);③DNA提取物凝胶电泳结果证实脂肪细胞发生了凋亡;④外周脂肪组织中Bcl-2基因表达减少,Bax表达增加;⑤生殖器周脂肪组织对细胞凋亡的敏感性高于腹膜后。结论:降低Bcl-2与Bax的比值,诱导脂肪细胞凋亡可能是禁食减脂减重的重要机制。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adw和adr亚型HBV PreS2+S核酸疫苗单一或联合HBcAg核酸疫苗诱导的小鼠体液免疫反应。方法:C57BL/6小鼠23只随机分为4组:pJW4303组(P组)、pJW4303/S2+S(adw亚型)组(W组)、pJW4303/S2+S(adr亚型)组(R组)、pJW4303/S2+S(adr)+pJW4303/HBc组(R+C组)。免疫方法为每只小鼠每次肌注相应质粒DNA 100 μg(100 μl)。免疫程序为0、2、4周。于第0、2、4、6、8周采集小鼠血清,用ELISA法检测血清抗-HBs和抗-HBc。结果:于第3次免疫后4周W组、R组、R+C组小鼠血清全部检出抗-HBs,抗体含量随免疫次数增多而增加,抗-HBs浓度最高达22 329 IU/L,与P组(对照质粒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1),但各核酸疫苗组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0.5)。抗-HBc在第1次免疫后2周即在R+C组全部出现,抗-HBs和抗-HBc在P组始终未检出。结论:adw和adr亚型HBV PreS2+S核酸疫苗和HBc核酸疫苗能诱导H-2b小鼠产生较强的体液免疫反应,联合HBc核酸疫苗有助于抗-HBs的早期产生。
丁桂霞 , 陈荣华 , 张爱华 , 黄松明 , 吴元俊 , 郭梅 , 蔡毅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系膜增殖性肾炎(MsPGN)患儿肾组织中核因子-κB(NF-κB)的活化及其与系膜基质扩大的关系,明确NF-κB在MsPGN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方法:应用免疫组化及真彩色医学图像分析系统观察MsPGN患儿肾活检组织中NF-κB的活化,并分析其与MsPGN病理改变的关系。结果:MsPGN患儿肾小球及肾小管中NF-κB的活性显著增加,且与MsPGN病变程度及肾间质中单核细胞浸润密切相关。肾小球中NF-κB的活化与系膜基质扩大呈直线相关。结论:NF-κB的活化在MsPGN发病机制中发挥着重要作用,阻断NF-κB的活化将可能为防治MsPGN的发生和进展提供新的思路。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动脉内皮细胞的培养,研究高浓度氧化低密度脂蛋白(ox-LDL)和葡萄糖在糖尿病(DM)大血管并发症发生中的作用。方法:采用3H-TdR标记法,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MTT)法和锥虫蓝染色法。结果:①高浓度ox-LDL和高浓度葡萄糖抑制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内皮细胞死亡,并且呈浓度依赖性;②高浓度葡萄糖增强ox-LDL对内皮细胞的增殖抑制及促进其死亡的作用。结论:在高浓度葡萄糖情况下ox-LDL致血管内皮细胞损伤的作用加强,提示DM高血糖促进了脂质异常对血管内皮的损伤,促进DM大血管病变的发生、发展。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适宜游泳应激对衰老小鼠行为和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在正常对照组、D-半乳糖(腹腔内注射D-半乳糖0.12 mg/g)致衰老组基础上,分别都予以游泳应激(于水温18℃,水深15 cm的水中游泳15 min)。8周后,对各组小鼠进行Y-迷宫、被动回避、平衡耐力等行为学测试,测定胸腺指数,并取脾脏用3H-TdR掺入法观察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有丝分裂刺激原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结果:衰老组小鼠的学习记忆能力、平衡耐力、免疫功能与正常组小鼠相比明显降低,但经过8周游泳应激后,正常组、衰老组小鼠学习记忆能力、平衡耐力都明显提高,胸腺指数增加,脾淋巴细胞对不同有丝分裂刺激原ConA和LPS的增殖反应能力明显提高。结论:适宜游泳应激可改善衰老小鼠行为表现和免疫功能以延缓衰老进程。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紫外线辐射对小鼠血清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水平和脾细胞TNFα mRNA表达的影响,从而探讨紫外线辐射所致免疫抑制的作用机制。方法: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检测小鼠血清中TNFα含量。一步法提取脾细胞RNA,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其TNFα mRNA表达。结果:一定剂量的紫外线辐射不能使小鼠血清中出现可检测的TNFα(P>0.05)。但可使诱生的TNFα水平下降(P<0.01),辐射剂量与TNFα的浓度呈直线负相关(P<0.01)。脾细胞TNFα mRNA表达被抑制(P<0.001)。结论:紫外线辐射可能是通过抑制具有分泌TNFα功能的淋巴细胞和(或)单核巨噬细胞的TNFα mRNA转录,进而抑制TNFα的分泌,调节机体的免疫反应。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丙泊酚对心内传导系统的影响。方法:病人20例,随机分为两组(n=10),A组:丙泊酚1.5 mg*kg-1诱导,3.0 mg*kg-1*h-1持续泵注;B组:丙泊酚2.0 mg*kg-1诱导,4.0 mg*kg-1*h-1持续泵注。分别在麻醉前、后测定心率(HR)、窦房传导时间(SACT)、最大窦房结恢复时间(SNRTMAX)、校正窦房结恢复时间(CSNRT)、窦房结恢复时间指数(SNRTI)、文氏A-V传导频率(WB)、P-R间期、QRS波。结果:两组丙泊酚均使SACT明显延长(P<0.01),丙泊酚2.0 mg*kg-1诱导组,WB明显提前(P<0.05),其他参数无明显改变。结论:丙泊酚对窦房传导有抑制作用,并随剂量增加而加强,使WB明显提前。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二磷酸盐类药物——阿可达(帕米磷酸钠)对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影响。方法:随机选择准备行人工关节置换术患者17例。采集外周血,分离单核细胞,每例标本分成5份;A组:仅单核细胞,为对照组;B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C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5 μg/ml);D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10 μg/ml);E组: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20 μg/ml)。培养48 h后,放免法测定细胞上清中肿瘤坏死因子(TNF)含量。结果: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的TNF含量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阿可达组的TNF含量明显低于单核细胞+骨水泥微粒组(P<0.01)。而不同浓度阿可达组之间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骨水泥微粒可刺激单核细胞分泌TNF,而阿可达能有效地抑制单核细胞的这种分泌。二磷酸盐能防治人工关节置换术后由TNF等溶骨性因子引起的人工关节周围的骨溶解,由此二磷酸盐有望成为防治人工关节松动的有效药物。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双功彩色多普勒血流显像(CDFI)和99mTc-亚甲基二磷酸盐(MDP)结合用于乳腺癌诊断的价值。方法:用双功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152例159个乳腺肿块,定量分析其彩色象素平均密度、峰值血流速度、阻力指数(RI)值和血管数目;其中,32例乳腺肿块用99mTc-MDP检测。结果:乳腺癌彩色象素平均密度为(6.100±0.002)%,高于良性肿块(1.500±0.001)%(P<0.01);收缩期峰值血流速度为(23.55±1.23) cm/s,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5.73±0.39) cm/s(P<0.001);RI为0.71±0.011,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0.51±0.012(P<0.01);血管数目为1.67±0.063,明显高于良性肿块的0.86±0.093(P<0.001);99mTc-MDP乳房显像为阳性。CDFI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88%、特异性82%、准确性89%;99mTc-MDP诊断乳腺癌的敏感性90%、特异性80%、准确性87%。结论:CDFI、脉冲多普勒(PD)和99mTc-MDP联合应用对乳腺癌的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扫描参数对胰腺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增强的影响,以得出合适的扫描方案。方法:①预试验10例,按1.5 ml/kg,3 ml/s注射造影剂(Omnipaque 300 mg I/ml)行胰腺薄层三期扫描,动脉期、胰腺期及门脉期的延迟时间各为18 s、40 s,70 s,分别测量平均胰腺CT增强值并作比较。②将40例患者按不同剂量和注射速度随机分成4组,Ⅰ组(1.5 ml/kg,3.0 ml/s),Ⅱ组(1.5 ml/kg,2.5 ml/s),Ⅲ组(1.0 ml/kg,3.0 ml/s),Ⅳ组(1.0 ml/kg,2.5 ml/s)每组各10例,分别行胰腺期、门脉期扫描,分别测量平均胰腺CT增强值并作比较。结果:预试验中发现平均胰腺CT增强值,胰腺期[(69.56±10.6) Hu]比动脉期[(24.81±14.98) Hu]高(P<0.05),胰腺期[(69.56±10.6) Hu]比门脉期[(54.38±10.34) Hu]高(P<0.05)。40例对照研究中,胰腺期平均胰腺CT增强值:Ⅰ组为(71.05±9.64) Hu,Ⅱ组为(62.27±12.29) Hu,Ⅲ组为(42.3±11.75) Hu,Ⅳ组为(44.16±11.27) Hu、Ⅰ组与Ⅲ组相比(P<0.05)、Ⅱ组与Ⅳ组相比(P<0.05)。Ⅰ组与Ⅱ组、Ⅲ组与Ⅳ组相比无明显差异。结论:平均胰腺实质增强胰腺期比动脉期、门脉期好,以1.5 ml/kg剂量,2.5~3.0 ml/s的注射速度是比较合适的注射参数。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大鼠下丘脑各核团内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的形态及分布特征。方法:用黄递酶组织化学染色方法观测NOS神经元在大鼠下丘脑各核团中的分布。结果:视上核、室旁核内密集的NOS阳性神经元为大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其他核团内的阳性神经元主要为小细胞型神经分泌神经元,其中弓状核最密集,视前内侧核、Broca斜带核水平支次之,视前室周核、视前腹前核和视前外侧区内的密度最低。第三脑室室管膜上皮下见一些NOS阳性“触液神经元”,其胞体或突起伸向室管膜上皮,甚至嵌入其中。在弓状核、视前内侧束内有密集的NOS阳性神经纤维。结论:下丘脑各核团内NOS神经元的分布有差异,NO在下丘脑神经内分泌调节系统中起重要作用。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新生儿畸变产物耳声发射(DPOAEs)的基本特征。方法:应用Celesta503型耳声发射分析仪对81例正常新生儿(162耳)在出生后1~3天进行DPOAEs测试。结果:正常新生儿DPOAEs幅值和信噪比较高,检出率在f0等于0.75 kHz时最低,频率增高时检出率增高,f0≥3.0 kHz时,检出率为100%;新生儿的本底噪声在低频区较高。DP听力图有两个反应峰。结论:正常新生儿的DPOAEs反应容易识别,适合用于新生儿听力筛查;筛查时宜选用1.5 kHz及以上频率。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闪光视觉诱发电位(F-VEP)与胆红素神经毒性的关系,为早期发现胆红素神经毒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给72只生后7天的大鼠腹腔注射不同剂量的胆红素,制成高胆红素血症动物模型,观察其神经行为,检测F-VEP。F-VEP检测后断头取脑,作冰冻切片,抽提脑组织胆红素。结果:随着腹腔注射胆红素量的增加血清总胆红素浓度、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逐渐增加,F-VEP主波潜伏期逐渐延长,除T1组外余各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显著性;各实验组血清总胆红素浓度4 h、8 h之间无差异,但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F-VEP主波潜伏期除T1组外余各实验组4 h、8 h之间相比有显著差异;血清总胆红素浓度与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无相关关系,脑组织内胆红素含量与F-VEP潜伏期呈正相关;F-VEP反应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大鼠的胆红素神经毒性有较高的准确性。结论:F-VEP可早期并较灵敏地反映胆红素的神经毒性。
王林农 , 戴怡康 , 蒋红兵 , 马建宁 , 万遂人 , 赵兴群 , 马天河 , 王开志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制一种符合视力检测标准,功能齐全,并适用于临床的计算机辅助智能视力检测系统。原理:被检者通过手持遥控器来判断视标开口方向,系统自动检测并判别其正误。测试范围从3.0~5.3,方式有自动及手动。并具有自动监督检测距离功能。结果:检测126例,252眼,两种工作方式结果与传统视力检测结果对照,相关系数分别为0.969(P<0.000 5)和0.975(P<0.000 5)。结论:智能视力检测系统结果准确,检测范围广,同时能减轻医生的工作强度。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维库溴铵、阿曲库铵对气管平滑肌的直接影响。方法:用电刺激兔离体气管平滑肌张力的直接影响。结果:发现略高于临床浓度的维库溴铵(3×10-6 mol/L)和阿曲库铵(10-5 mol/L)对气管平滑肌张力无显著影响(P>0.05);更高浓度的维库溴铵(3×10-4 mol/L)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持续增加(P<0.05);而高浓度的阿曲库铵(10-3 mol/L)可使气管平滑肌收缩力先一过性增加,随后降低(P<0.05或P<0.01)。结论:在离体条件下,临床剂量范围内维库溴铵、阿曲库铵不增加气管平滑肌张力,但应避免大剂量快速使用。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浓度的紫杉醇对食管癌细胞Eca109的影响。方法: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实验、细胞形态学观察及流式细胞仪等方法对人食管癌细胞Eca109进行检测和观察。结果:MTT实验显示紫杉醇可抑制食管癌细胞增殖;光镜及电镜可发现药物作用组细胞核固缩、解聚以及凋亡小体,流式细胞仪检测显示G1峰前有明显的凋亡峰。细胞周期分析提示紫杉醇可将Eca109细胞阻滞于 G2-M期,且与浓度相关。结论:紫杉醇对人食管癌细胞系Eca109细胞的生长有明显的抑制作用,使细胞分裂阻滞于G2-M期,并诱导肿瘤细胞凋亡。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氨氯地平(AM)对高血压(HT)及高血压合并糖尿病(EHCD)患者心、肾功能的保护作用。方法:自身对照的临床试验法。结果:19例EHCD和20例HT伴有左室肥厚(LVH)的患者进行超声左室结构和功能检测表明,AM治疗后EHCD组左室重量指数(LVMI)下降(30.35±10.94) g/m2,室间隔厚度(IVSD)和左室后壁厚度(LVPWT)分别减少(0.16±0.09) cm和(0.12±0.07) cm;HT组则分别下降了(27.45±18.99) g/m2,(0.21±0.13) cm和(0.15±0.11)cm(P<0.0 0 1),两组心输出量(CO)和心脏指数(CI)增加(P<0.05),峰值速度A(PA)下降,PA∶峰值速度E(PE)小于1,舒张晚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Ai)/舒张早期血流速度-时间积分(Ei)下降(P<0.05);AM降压治疗后,两组肾动脉内径均增大,搏动指数(PI)和阻力指数(RI)减小。结论:AM对EHCD和HT患者均可通过消退室间隔、左室后壁肥厚而显著减轻左室重量;改善左心室舒张功能;并可降低肾动脉阻力,减轻肾脏损伤。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PB)对瓣膜替换患者围术期血小板、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心脏瓣膜替换患者12例,用ELISA法检测血小板α颗粒膜蛋白(GMP- 140)、D-二聚体含量,结合血小板计数等指标,比较瓣膜替换不同时点血小板与纤溶系统的活化程度。结果:CPB过程中及CPB后早期血浆GMP-140、D-二聚体明显升高,血小板计数在CPB中明显下降,CPB后短期内回升至正常范围,血浆GMP-140比血小板计数的恢复明显滞后。结论:CPB后早期机体处于低凝状态,血小板功能的恢复要晚于数量的恢复。临床应重视血小板计数正常的术后早期出血。
邵永丰 , 朱秉智 , 陈广明 , 陈亦江 , 陈亮 , 周元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瓣膜置换手术围术期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变化规律,并初步探讨其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连续随机地选取15例瓣膜置换病人,于体外循环(CPB)前、CPB开始后15 min、CPB结束、CPB结束后1 h及术后第1天晨5个时段抽取外周静脉血,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法检测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1(sICAM-1)、可溶性血管细胞粘附分子-1(sVCAM-1) 及可溶性P选择素(sP-selectin)的血浆浓度。结果:本组病人外周血可溶性细胞粘附分子浓度在CPB前在正常范围,CPB 结束后显著增高(P<0.05)。术后第1天晨,sICAM-1浓度下降至CPB前的基础水平,而s VCAM-1及sP-selectin仍维持较高水平(P<0.05)。结论:CPB可引起血浆多种粘附分子浓度增高,这可能与CPB导致的全身炎症反应有关,并成为CPB术后再灌注损伤及术后心肺功能损害的重要原因。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呼气相电子计算机体层扫描(CT)在诊断慢性气道疾病方面的应用价值。方法:对25例临床确诊为慢性气道疾病的患者(病例组)及12例健康志愿者 (对照组),使用螺旋CT分别进行吸气末和呼气末的胸部CT扫描,测量和计算横断面积衰减分数(CLARS),肺密度衰减值(LDAV),象素指数(PI)。对两组结果进行了比较。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的横断面积衰减分数分别为25和48,肺密度衰减值分别为79 HU和186 HU,呼气末病例组和正常对照组的PI值分别为11.36%和0.13%,两组结果有显著统计学差异。结论:呼气相CT对慢性气道疾病的诊断和定量有较大的帮助,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反映气道的功能,是一种有发展前途的检查方法。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炎性胸膜腔积液(简称胸液)的动物模型。方法:选择40只豚鼠分为8组,第1~7组为试验组,第8组为对照组,试验组每只右胸膜腔内注入1%角叉菜胶(carrageenan)0.8~1.0 ml,分批处死观察。结果:胸液于1天内已经出现,2~3天积液量最多,胸液中中性粒细胞计数及病理切片中胸膜、肺的炎性改变亦达高峰,以后胸液逐渐吸收,第7天开始出现胸膜纤维化与粘连,第10天时明显,14天呈现胸膜包裹。结论:角叉菜胶是一比较理想的胸膜腔致炎剂;该动物模型的建立,为胸液的进一步研究提供了有用的工具。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双J支架管在治疗急性肾后性梗阻性肾衰中的价值。方法:总结27例应用双J管治疗的急性上尿路梗阻性无尿患者,并对逆行插管方法和术后并发症作了分析。结果:27例患者梗阻迅速解除,肾功能恢复良好,无并发症发生。结论:逆行插置输尿管支架管不仅是作为上尿路梗阻无尿的术前检查确诊依据,更重要的是作为急诊解除梗阻的重要方法。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的采集、分离、冻存及干细胞活性的检测。方法:用封闭式动脉采血法采集10例脐血,经Ficoll溶液分离获得干细胞,分成3组,分别用10%二甲亚矾(DMSO)、自配的5%DMSO+6%羟乙基淀粉(HES) +4%人体白蛋白及CP-1 3种不同的冷冻保存液冻存于 196℃的液氮和[ CD*2/3〗80℃的低温冰箱中,对冷冻后的样本进行单个核细胞(MNC)计数。锥虫蓝拒染试验及流式细胞仪CD+ 34细胞计数。结果:采集的血量平均数为(72.2±17.3)ml,3种不同冷冻保存液对造血干细胞的保存效果在1、3、6个月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着冷冻时间的延长,特别是6个月后,流式细胞仪对CD+34细胞检测的相对数逐渐增高。在6个月内,80℃低温冰箱中的冻存与196℃液氮内的冻存相比,对造血干细胞的影响差异无显著性(P>0.05)。结论:自配的冷冻保存液效果良好,短期造血干细胞的冻存可以在80℃低温冰箱内进行,冷冻保存造血干细胞1、3、6个月对细胞的活性影响不大。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发病的相关因素。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354例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患者和同一地区的269例健康对照进行系统问卷调查,所获资料用EpiInfo6.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被调查的患者中95例有银屑病家族史,其暴露比率为26.84%。病情比较显示:有家族史患者呈中、重度发病的比例(18.95%和23.16%)高于无家族史患者(12.74%和 16 .60%);再发患者该比例(38.29%和33.71%)高于首发患者(34.12%和24.71%)。若干环境诱因的单因素分析表明,受潮、感染、精神紧张及食鱼虾等与其发病相关。结论:皖籍女性寻常型银屑病具有一定的遗传背景,环境诱因在其发病中起着重要作用。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Graves病患者的血清可溶性白介素2受体(SIL -2R)在治疗前后的变化。方法:应用放射免疫法(RIA)对89例Graves病患者治疗前后的血清SIL-2R和各种甲状腺激素水平进行检测,比较并逐步回归。结果:治疗后Graves病患者除促甲状腺激素(TSH)外,各种甲状腺激素水平显著降低( P<0.05),并与SIL-2R的上升、下降显著相关。结论:SIL-2R水平能反映淋巴细胞的活化状态,可作为Graves病患者免疫活化的一项有用指标。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构建生物人工肾小管(RAD)的方法和RAD重吸收钠离子(Na+)、肌酐(Cr)、葡萄糖(Glu)的功能鉴定。方法:采用猪肾近曲小管上皮细胞株(LLC-PK1)体外培养,然后植入FH66血液滤过器内腔继续培养,体外制作模拟血液滤过加肾小管细胞的系统,即RAD。测定本系统对Na+、Cr、Glu的重吸收功能,并与未植入LLC-PK1的滤过系统做对照。同时观察哇巴因、根皮苷对重吸收的特异性抑制作用。结果:实验组C r重吸收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5.9%∶84.8%,P<0.001),Na+、Glu重吸收率大于85%,且明显受哇巴因及根皮苷抑制(重吸收率<10%),祛除药物抑制因素后,重吸收率又能恢复,与阴性对照组比较有明显差异。结论:本实验在体外成功构建RAD,并且具有选择性重吸收功能。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01, 21(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