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3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76) HTML (42)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中的表达模式对发育和再生神经轴突的导向作用.方法:制备地高辛标记的RNA探针,应用原位杂交技术检测Slit基因mRNA在鸡胚不同发育期脊髓中的表达情况.结果:Slit基因mRNA的表达在中线结构区呈现优势.结论: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在鸡胚脊髓发育期轴突投射和神经通路形成中起重要作用.

    • 应用噬菌体展示技术筛选缺氧诱导因子-1α相关肽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11) HTML (53)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噬菌体展示12肽库筛选低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相关肽.方法:以抗HIF-1α单克隆抗体(HIF-1αmAb)为配基,采用亲和免疫法从随机12肽库中筛选与抗体特异结合的噬菌体.在筛选过程中,逐轮提高HIF-1α mAb的稀释度并增强洗脱强度.3轮筛选后,随机挑取10个克隆测序.通过膜斑点印迹(Dot-ELISA)进行特异性结合鉴定.结果:经过3轮筛选后,特异性结合的噬菌体得到有效的富集,并且Dot-EL[SA反应阳性逐轮增强.测序后发现有4个克隆的序列完全相同,其12肽氨基酸序列为GPHHYWYHLRLP.结论:噬菌体展示肽库技术可以用于筛选HIF-1相关肽,并为后续的活性鉴定打下基础.

    • 猪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合并急性肾衰竭模型的制作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65) HTML (52) PDF 0.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ODS)合并急性肾衰竭(ARF)的动物模型.方法:12只健康杂交家猪随机分成实验组(E组)和假手术对照组(C组).E组行盲肠结扎加穿孔(CLP),并加做双侧输尿管结扎术(UL)制作成MODS合并ARF的动物模型,C组行盲肠和双侧输尿管探查术.两组动物均予24 h静脉输液,观察6天中动物的生命体征及主要器官功能改变.结果:E组动物在CLP+UL后4 h直肠温度升高;术后72 h血清肌酐(Cr)、尿素氮(BUN)、K+、丙氨酸转氨酶(ALT)、天冬氨酸转氨酶(AST)水平分别从术前的(91.40±10.85)μmol/L、(4.08±0.93)mmol/L、(3.81±0.57)mmol/L、(62.40±8.20)U/L、(53.00±14.85)U/L升高至(995.25±125.28)μmol/L、(48.80±1.41)mmol/L、(7.37±0.66)mmol/L、(115.75±33.42)U/L、(278.00±96.20)U/L,动脉血二氧化碳分压(PaCO2)从术前的(37.68±3.10)mmHg(1mmHg=0.133 kPa)升高至(51.98±4.51)mmHg(P均<0.01);pH值分别从术前的7.38±0.04下降至7.25±0.05(P<0.05);平均动脉压(MAP)从术后0 h的(160.20±18.58)mmHg降至术后72 h的(105.75±13.96)mmHg(P<0.01),6天内动物全部死亡,平均生存时间(74.96±23.00)h.C组全部存活,且上述指标基本正常.结论:盲肠结扎加穿孔造成严重腹腔感染致明显的多器官功能障碍,加输尿管结扎术造成梗阻少尿型ARF,证明按本法制作MODS合并ARF模型成功、稳定.

    • 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钠/碘转运体抗体的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76) HTML (42)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血清钠/碘转运体自身抗体(NIS-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的关系.方法:选择门诊初发的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患者54例,分为格雷夫斯甲状腺功能亢进(GD)和桥本甲状腺功能减退(HT)两组,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血清中NIS-Ab水平.结果:GD组患者血清中NIS-Ab含量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和HT组;HT组与正常对照组比较血清NIS-Ab量差异无显著性.NIS-Ab在GD和HT患者中的阳性率分别为32%和20%,NIS-Ab水平与促甲状腺激素受体抗体(TRAb)无统计学相关关系.结论:NIS-Ab与自身免疫性甲状腺疾病密切关联,可能在GD和HT的发病机制中扮演重要角色.

    • 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南京分离株YY5单克隆抗体的制备与鉴定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297) HTML (75) PDF 0.00 Byte (1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抗人类疱疹病毒7型(HHV-7)单克隆抗体,应用于临床与科研.方法:用纯化的HHV-7南京株YY5免疫Balb/c小鼠,取其脾细胞与骨髓瘤细胞SP2/0融合,经间接ELISA法筛选.间接免疫荧光、免疫印迹试验等方法鉴定单抗.结果:获得了3株分泌抗(HHV-7)单克隆抗体的杂交瘤细胞系,分别命名为6H9、6C11、4D5.单克隆抗体亚类鉴定表明:6H9为IgG1类,6C11、4D5为IgM类.用间接ELISA方法检测单抗腹水滴度分别为:1:6.40×104,1:1.28×105,1:1.00×103.免疫印迹试验结果表明:6C11能与分子质量约70 ku大小的病毒蛋白结合.结论:成功制备并鉴定3株抗HHV-7单克隆抗体,为进一步研究HHV-7的特性及为临床快速诊断提供可能.

    • 酒精对大鼠背侧纹状体长时程突触抑制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47) HTML (41) PDF 0.00 Byte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大鼠背侧纹状体长时程突触抑制(LTD)的诱导方法,并观察60 mmol/L酒精对大鼠背侧纹状体LTD诱导的影响,初步探讨酒精的作用机制.方法:制备纹状体冠状切面脑片,双极钨丝电极刺激皮层-纹状体传入通路,在大鼠背侧纹状体部位记录诱发的群峰电位(population spike,PS).预先灌流60 mmol/L酒精及N-甲基-D-天冬氨酸(NMDA)受体阻断剂MK-801,再给予强直刺激.结果:对照组给予强直刺激后诱导出明显的LTD,PS幅值减小到原先的20%左右,并持续60 min以上;灌流酒精10 min再给予强直刺激,PS幅值出现先减小而后增加的变化,60 min时已经恢复到强直刺激前的80%;灌流MK-801后给予强直刺激阻断LTD的诱导.结论:强直刺激皮层-纹状体兴奋性传入通路可在背侧纹状体诱导明显的LTD,灌流酒精不影响LTD的产生,然而会影响LTD的保持,NMDA受体参与纹状体LTD的诱导.

    • 帕米膦酸钠对聚乙烯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743) HTML (47)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帕米膦酸钠对聚乙烯微粒刺激破骨细胞功能的影响,间接探讨帕米膦酸钠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的可能性.方法:分离新生新西兰兔长骨中的破骨细胞,与骨片共同培养2、4、6天,试验分3组:对照组、109/ml聚乙烯微粒组、109/ml聚乙烯微粒和10μg/ml帕米膦酸钠共培养组,观察帕米膦酸钠对破骨细胞骨吸收功能的作用.结果:聚乙烯微粒与破骨细胞共同培养6天可以增强其骨吸收功能,帕米膦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作用.结论:帕米膦酸钠可以抑制聚乙烯微粒对破骨细胞的刺激作用,可用来防治人工关节无菌性松动.

    • 氯胺酮雾化吸入对气道反应性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50) HTML (43)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雾化吸入氯胺酮对气道反应性及肺和小气道病理改变的影响.方法:用整体引喘法分别测定雾化吸入1%~5%氯胺酮5 min后和3%氯胺酮雾化吸入3、5、10、15、30 min后对豚鼠气道反应性的变化.每天豚鼠雾化吸入5%氯胺酮2 h,连续6天后观察肺部的病理变化.测定雾化吸入3%或5%氯胺酮30 min后小鼠的痛阈改变.结果:2%~5%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后有明显的气道舒张作用(P<0.05).3%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以上均有舒张气道的效应(P<0.05),且各时点之间无明显区别(P>0.05).3%和5%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小鼠的痛阈无影响(P>0.05).连续6天雾化吸入5%氯胺酮后未见气道与肺明显的病理变化.结论:3%~5%氯胺酮雾化吸入5 min以上有良好的平喘作用.氯胺酮雾化吸入对外周痛阈不产生明显影响.氯胺酮雾化吸入对肺和小气道不产生病理影响.

    • 不同麻醉方法对胸科手术病人红细胞内糖代谢及血浆脂质过氧化物、谷胱甘肽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43) HTML (49) PDF 0.00 Byte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麻醉方法对开胸手术病人红细胞葡萄糖-6磷酸脱氢酶(G-6PD)、磷酸果糖激酶(PFK)活性、血浆脂质过氧化物(MDA)及谷胱甘肽(GSH)的影响.方法:28例胸科手术病人随机分为A、B两组,A组单纯吸入1.5~2.0最低肺泡吸入有效浓度(MAC)的异氟醚全麻,B组为1.0 MAC异氟醚复合连续硬膜外麻醉.于麻醉前、手术60 min、术后1 h、术后第1天和术后第2天分别取静脉血,测定红细胞G-6PD、PFK活性及血浆MDA、GSH浓度.结果:与麻醉前值相比A组病人术后第1天红细胞G-6PD活性明显上升,PFK活性显著下降(P<0.05);同时血浆MDA浓度显著上升,GSH浓度显著下降(P<0.05).B组上述指标变化程度均显著低于A组(P<0.05).结论:开胸手术后红细胞糖代谢向抗氧化应激方向重新调定,异氟醚全麻复合硬膜外阻滞可减缓此变化.

    • 大鼠同种异体在体异位节段小肠移植模型的建立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48) HTML (44)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研究抗小肠移植排斥治疗提供良好的动物实验模型.方法:选用大鼠进行同种异体异位节段性小肠移植.结果:共施行96只移植手术,模型稳定后的56只小肠移植5天成活率为85.71%.结论:本模型制作成功率较高,适合小肠移植排斥研究.

    • 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的技术改进及肝再生的初步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95) HTML (47)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稳定的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并初步观察移植后肝脏再生的情况.方法:雄性SD大鼠,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减体积肝移植模型,无肝期(17.0±3.5)min.分别称取供、受体肝脏重量及供肝重量.术后1、4、7天处死大鼠,称取肝脏重量并取肝组织行组织学检查.结果:术后1周存活率85%.术后7天时受体肝脏重量已恢复至术前水平.组织学检查术后4、7天的肝组织可见二倍体及多倍体的肝细胞.结论:通过技术改进,提高了该模型建立的稳定性.大鼠减体积肝移植后供肝仍具有较强的再生能力.

    • 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对残肝再生和肝细胞生长因子,转化生长因子α、β表达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35) HTML (46)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残肝再生和肝细胞生长因子(HGF)、转化生长因子α(TGF-α)和β(TGF-β)的表达.方法:30只SD大鼠随机分为2组:①组1为大部(68%)肝切除组,15只;②组2为大部(68%)肝叶切除加部分(50%)胰腺切除加近端十二指肠切除组,15只.每组3只大鼠,于术后12、24、48、72和168 h分别处死并采集肝脏样本,计算肝再生率.切除的肝脏组织用RT-PCR技术检测HGF、TGF-α及TGF-β在不同时间点的表达,并与免疫组化法检测的肝细胞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进行对比研究.结果:组1残肝再生率逐步增加,至术后第7天达最高水平;PCNA峰值在术后24 h,随后逐步下降.HGF和TGF-α的表达在术后12 h逐渐增强,24 h达到高峰,随后逐渐下降,168 h时达最低水平,而TGF-β的表达在48 h时达高峰,然后下降.与组1相比,组2可显著减低残肝再生及PCNA峰值,并可显著减少肝细胞HGF、TGF-α及TGF-β的表达.结论:肝胰十二指肠联合切除可减低残肝再生反应,除了肝细胞自身分泌的HGF及TGF-α等细胞因子外,起源于胰腺和十二指肠的其他细胞因子亦可对肝细胞的增殖起调节作用.

    • 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介入治疗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22) HTML (51) PDF 0.00 Byte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成人继发孔房间隔缺损(ASDⅡ)的Amplatzer间隔封闭器(ASO)介入治疗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对接受ASO治疗的49例成人ASDⅡ患者的疗效、安全性进行研究.结果:全组患者技术成功率为95.6%(47/49例);ASDⅡ平均大小(28.2±5.3)mm,ASO平均大小(31.1±6.5)mm;术前平均肺动脉收缩压(39.3±13.4)mmHg(1 mmHg=0.133 kPa),肺动脉血流量/主动脉血流量(Qp/Qs)平均为2.4±1.1,ASD的成功封闭率即刻为91.5%(43/47例),术后24 h为100%;手术并发症发生率4.3%(2/47例);平均随访(11.7±3.6)个月,无ASO移位或破损.结论:成人ASDⅡ的ASO治疗疗效和安全性均好,在有适应证的范围内可替代外科手术.

    • 系统性红斑狼疮患者淋巴细胞亚群早期凋亡的初步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72) HTML (55) PDF 0.00 Byte (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不同细胞亚群发生凋亡的情况,并初步分析其在SLE发病机制中的意义.方法:取28例SLE患者和性别年龄与之相匹配的20个正常对照者.采用淋巴细胞亚群标志、An-nexin-V及碘化丙啶三色荧光标记、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的早期凋亡.结果:SLE患者体内CD3+T细胞、CD4+T细胞和CD8+T细胞的凋亡百分率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5).同时,SLE患者T淋巴细胞的死亡百分率也高于正常人.经激素治疗一定时间后,这些细胞亚群的凋亡率会进一步升高(P<0.01),但CD4/CD8比值恢复至接近正常人.SLE患者体内CD19+B淋巴细胞的凋亡或死亡百分率和正常对照组相比均无明显差别,激素治疗对B细胞凋亡和死亡的影响亦不显著.结论:在SLE患者体内主要是T淋巴细胞凋亡增加,但SLE患者淋巴细胞数目减少不仅仅是因为细胞凋亡所致,死亡细胞数目明显升高也是其中一个重要原因.激素治疗可诱导SLE患者T淋巴细胞进一步发生凋亡,并使T细胞亚群比例有所改善.

    • 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动物模型的改良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288) HTML (45)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取并纯化正常人脑脊髓的髓磷脂碱性蛋白(MBP),鉴定其活性,并用其诱导实验性自身免疫性脑脊髓炎(EAE)大鼠模型.方法:以人脑脊髓为原料,通过去脂、酸溶解、CM-52柱层析等步骤提取人MBP,鉴定其纯度后在Wistar大鼠诱导EAE.结果:所提取的MBP具有纯度高、免疫活性好的特点,与抗MBP抗体能特异性结合,并可成功地诱导出EAE动物模型,病理学证实发病大鼠的脑脊髓具有典型的脱髓鞘改变和胶质结节形成.结论:用人MBP在不加百日咳杆菌的条件下,同样可以诱导出EAE,这种动物模型体内的病理学改变与人类的多发性硬化症(MS)更具有相似性,适用于对MS的研究.

    • 姜黄素对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的影响及其意义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27) HTML (40) PDF 0.00 Byte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姜黄素对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MC)增殖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姜黄素处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应用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测定系膜细胞活性(A值),并与地塞米松进行比较.结果:当姜黄素浓度≥6.25 μmol/L时,系膜细胞增殖明显受到抑制,且表现为浓度依赖性;当姜黄素浓度≥50 μmol/L时,姜黄素抑制系膜细胞增殖的作用明显强于地塞米松(P<0.05).结论:姜黄素能抑制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且作用强于地塞米松.

    • 转化生长因子βⅡ受体在大鼠胰腺发育后期的表达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61) HTML (57) PDF 0.00 Byte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TGF)-βⅡ受体在SD大鼠胰腺发育后期的表达及意义.方法:使用RT-PCR方法分别检测交配后18.5天、新生及成年SD大鼠胰腺TGF-βⅡ受体mRNA表达;使用Western blot方法分别对上述不同时期SD大鼠胰腺TGF-βⅡ受体表达进行蛋白质水平的检测.结果:新生鼠胰腺TGF-βⅡ受体表达在核酸与蛋白质水平上均明显高于18.5天胎鼠与成年鼠胰腺,差异有显著性(P<0.05).结论:TGF-βⅡ受体表达在新生鼠阶段有明显上调.

    • 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前脑缺血保护作用的病理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01) HTML (47)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氯化锂预处理对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模型的神经元保护作用.方法:夹闭沙土鼠双侧颈总动脉5 min,制备前脑缺血性脑损伤模型.48只沙土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A组,n=24)和对照组(B组,n=24),A组手术前连续5天给予氯化锂腹腔注射,B组以生理盐水代替氯化锂.每组又分为两个亚组:假手术组(Ash,Bsh,n均为12)和缺血组(Ais,Bis,n均为12),分别于术后3天(Ash3,Ais3,Bsh3,Bis3,n均为6)和7天(Ash7,Ais7,Bah7,Bis7,n均为6)断头取脑,制成石蜡切片,光镜下观察.结果:海马CA1区锥体细胞数目(每0.04mm2中含有的细胞数)分别为:Ais3组15.8±3.31、Ais7组13.54±5.22、Bis3组11.81±4.58、Bis7组1.48±1.55、Ash3组28.17±4.02、Ash7组28.11±4.14、Bsh3组29.64±5.99、Bsh7组30.21±2.95.Ais3组、Ais7组显著多于相应的Bis3组、Bis7组(P<0.01),Ais3组、Bis3组显著多于相应的Ais7组、Bis7组(P<0.01).结论:氯化锂预处理能明显减少沙土鼠脑缺血再灌注后海马CA1区延迟性神经元死亡.

    • 蛋白激酶B(Akt)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中的表达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784) HTML (44) PDF 0.00 Byte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与CA1区蛋白激酶B(Akt)表达及锥体神经元凋亡之间的关系.方法:沙土鼠16只,随机分为A(2 min缺血组)、B(5 min缺血组)、C(2 min缺血+5 min缺血组)、D(假手术组)4组,每组4只.免疫组化(SP法)检测海马CA1区Akt表达,末端转移酶介导的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锥体细胞凋亡.结果:A、C两组表达的Akt阳性细胞数明显多于B组,D组无明显Akt表达;B组锥体细胞凋亡较A、C两组显著,D组未见明显凋亡细胞.结论:Akt可能通过抑制锥体细胞的凋亡参与介导沙土鼠海马缺血耐受.

    • 支气管激发试验中呼吸音分析的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275) HTML (50) PDF 0.00 Byte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肺音图能否作为支气管激发试验的监测指标.方法:选取肺通气功能正常的缓解期支气管哮喘患者18例、健康对照者6例,进行组胺支气管激发试验;对支气管激发试验用药前、后肺音图参数即肺音强度(LSI)、最大峰值处的频率(PF)、功率谱曲线下面积划成4等份处的频率(Q25、Q50、Q75);进行自身对照研究,并比较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结果:支气管哮喘组激发后PF、Q50(分别为186.4±120.5,296.5±210.5,P<0.05和221.1±105.5,332.7±210.2,P<0.02)均有显著性增高.健康对照组组胺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均无明显差异(P<0.05).支气管哮喘组与健康对照组激发前、后肺音图参数的变异率△PF%、△Q50%在吸气相两组差异有显著性.结论:肺音图参数能灵敏地反映气道炎症所致的气道形态改变对呼吸音的产生与传导的影响,是敏感、有效的支气管激发试验监测指标.

    • 硒对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730) HTML (50)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抗氧化剂亚硒酸钠(Se)对肿瘤坏死因子(TNF)-α诱导的大鼠血管平滑肌细胞(VSMC)细胞间黏附分子(ICAM)-1表达的影响,以探讨TNF-α介导单核细胞与VSMC黏附,致动脉粥样硬化及硒抗动脉粥样硬化的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大鼠VSMC,分别加TNF-α(20 ng/ml)及TNF-α(20 ng/ml)+Se(0.5~2.0μmol/L),孵育24 h,采用细胞黏附实验、流式细胞术和RT-PCR测定ICAM-1蛋白及mRNA水平表达.结果:TNF-α可诱导VSMC ICAM-1表达增强;而硒可降低TNF-α诱导的ICAM-1 mRNA水平及蛋白表达,且呈浓度依赖性.结论:抗氧化剂硒可抑制TNF-α诱导的VSMC中ICAM-1的表达,减少单核细胞与VSMC黏附,这可能对延缓动脉粥样硬化的发生发展起一定作用.

    • 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的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39) HTML (50)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不同年龄健康人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关系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按美国明尼苏达大学方案将200名受试者分为4个年龄组:15~30岁;31~45岁;46~60岁和61~80岁.每组男女各25名,使用美国产HDI-2000动脉测试仪同步记录血压和动脉顺应性(大动脉弹性为C1,小动脉弹性为C2).结果:男性组: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均随年龄增加而升高,同时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但脉压差(PP)无统计学差异(P>0.05);C1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最好(r=-0.640,P<0.01);C2与SBP和DB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DBP相关性最好(r=-0.544,P<0.01),与PP无相关.女性组:SBP、DBP和PP随年龄增加而升高,C1和C2顺应性下降,有统计学差异(P均<0.01).C1和C2均与SBP、DBP和PP呈显著负相关,其中与SBP相关性最好(r=-0.660,P<0.01;r=-0.704,P<0.01).结论:男性和女性随着年龄的增加,大、小动脉顺应性均下降.SBP是影响其大、小动脉顺应性的最主要因素.

    • 二亚乙基三胺预处理对低温保存后同种异体心脏移植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73) HTML (46)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二亚乙基三胺(DETA)迟发预处理反应(DPR)对低温保存的心脏移植供体的保护作用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32只青紫兰兔随机分成2组.一组作为移植受体组(n=16);另一组作为移植供体组,随机分成A、B 2个亚组(n=8),A组为预处理组,B组为对照组.A、B两组获取心脏后低温保存供体4 h,再移植到受体组建立心脏腹腔异位移植模型.检测受体组移植后心功能的恢复情况;心肌活性氧(ROS)、丙二醛(MDA)含量、Na+-K+-ATP酶活性;冠状动脉回血中的肌酸激酶(CK)、乳酸脱氨酶(LDH)、乳酸(LD)含量.结果:和B组相比DETA预处理组(A组)的供体有较好的心功能恢复,较少的CK、LDH的漏出,较高的Na+-K+-ATP酶活性,较少ROS、MDA、LD的生成.结论:DETA诱导的DPR,在心脏的获取-低温保存-移植后再灌注过程中,对心肌细胞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肾癌组织中微血管密度、DNA含量检测的临床意义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32) HTML (40) PDF 0.00 Byte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癌组织内微血管密度(IMD)、DNA含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LSAB法)方法及图像分析技术对76例肾癌患者手术切除的标本进行IMD和DNA含量测定,并分析其与预后间的关系.结果:不同肾癌细胞类型、病理分级之间IMD值比较差异无显著性(P>0.05);随临床分期的升高,IMD增高(P<0.05),转移组IMD值明显高于非转移组(P<0.01);随访5年内死亡者IMD、DNA含量均高于存活5年以上者(P<0.05).Spearman相关分析研究表明:IMD与DNA蛋白含量具正相关性.结论:IMD值的变化与肾癌恶性程度相关,较高的IMD和DNA含量常提示患者预后较差.

    • 自体骨骼肌卫星细胞移植改善心功能的实验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79) HTML (49)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移植骨骼肌卫星细胞(satellite cell,SC)治疗心肌梗死,改善心功能的机制.方法:雄性苏中幼猪10头,随机分成实验组与对照组.实验组采用改良Dorfman法培养SC.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对角支制作急性心肌梗死模型.实验组心肌内注射种植体外扩增的自体SC,对照组注射等量细胞培养液.单电子发射断层扫描(SPECT)行心血池显像检查评估治疗前后的心功能变化.结果:①SC贴壁生长,延迟分瓶或降低培养液中胎牛血清(FBS)浓度,SC相互融合形成肌管.②实验组梗死区室壁厚度大于对照组,内见新生的带横纹的肌纤维,细胞间无闰盘.③实验组术后4周左室射血分数(EF)、1/3射血分数(1/3EF)、1/3充盈分数(1/3FF)优于对照组.结论:SC易于获取和体外扩增培养,移植于自体心脏可存活,通过提供具有收缩功能的细胞、阻断心室重构过程,改善心脏顺应性提高心功能.

    • 原发性附睾腺癌的诊断和治疗(附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74) HTML (43)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对原发性附睾腺癌的诊断和治疗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1例57岁右侧附睾肿块病人,结合症状、体征、诊断性治疗以及瘤标,诊断为右侧附睾肿瘤,并进行文献复习.结果:行"右睾丸附睾切除术",病理结果为右附睾腺癌Ⅱ~Ⅲ级,精索切缘阳性.PSA免疫组化染色为阴性.后再行"右精索高位切除+盆腔淋巴结活检术".术中探查腹腔内见转移灶.术后病理为右精索纤维组织内见转移性或浸润性腺癌,血管内未见癌转移.术后未作进一步治疗.随诊半年后死亡.结论:附睾腺癌易被误诊为附睾结核、慢性附睾炎等,恶性程度高,预后极为不良,常在短期内死亡.

    • 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治疗多发性骨髓瘤4例临床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01) HTML (41) PDF 0.00 Byte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自体外周血造血干细胞移植(APBSCT)治疗多发性骨髓瘤(MM)干细胞采集时机,观察其疗效和安全性.方法:4例MM,化疗2~7次后动员.1例复发型,1例并发甲亢,另2例肾小球滤过率减低.动员方案为环磷酰胺(CTX)加重组人粒系集落刺激因子(G-CSF),CTX 2.0 g每日1次,用2天,G-CSF 5~10μg/kg,每日1次,WBC≥4.0×109/L时开始采集.单个核细胞(MNC)平均为4.09×108/kg,CD+34细胞平均为3.48×106/kg.造血干细胞冻存采用-80℃低温冰箱直接冻存法.预处理方案为美法仑180 mg/m2分次口服.结果:移植后WBC和血小板计数(BPC)低谷时间平均分别为+7.0天和+8.5天,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ANC)>0.5×109/L和BPC>20×109/L,平均为+10.75天.除3例发生呼吸道感染以外,无其他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移植后骨髓原幼浆细胞、M蛋白、β2-微球蛋白(MG)和C反应蛋白(CRP)多有改善,仅复发型的1例M蛋白反而增高.结论:MM病程早期及避免用美法仑是提高采集效果的重要因素.移植前疾病的状态影响移植效果,病情进展期移植可能疗效差.APBSCT造血重建快,疗效好,无严重的移植相关并发症,MM伴肾损者并非禁忌证.

    • 胃癌前病变及胃癌组织中抑癌基因P16、Rb及周期素D1蛋白表达的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88) HTML (104)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抑癌基因P16、周期素D1(Cyclin D1)、视网膜母细胞瘤(Rb)蛋白在胃癌前病变(不典型增生和肠化)及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0例正常胃黏膜,15例胃不典型增生,15例胃黏膜肠化生,30例胃癌组织中P16、Cyclin D1、Rb蛋白的表达,并结合胃癌临床资料进行分析.结果:P16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90%,不典型增生86.67%,肠化86.67%,胃癌36.67%,胃癌组与正常对照组及胃癌前病变组(不典型增生及肠化)间差异均有极显著意义(P<0.01).Cyclin D1蛋白阳性表达,正常胃黏膜10%,不典型增生20%,肠化20%,胃癌53.33%,胃癌组阳性率与其他3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Rb蛋白在正常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不典型增生及胃癌组织中阳性率分别为90%、80%、80%、50%,其中胃癌组阳性率与正常胃黏膜组相比差异有显著性(P<0.05).P16、Cyclin D1蛋白与胃癌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与否、远处转移与否呈一定的相关性.结论:P16、Cyclin D1、Rb基因在胃癌的发生中起一定的作用;P16、Cyclin D1、Rb蛋白的检测在胃癌的早期诊断中具有一定的价值,并有助于胃癌的预后判断.

    • 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疗效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14) HTML (49)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氟尿嘧啶、亚叶酸钙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进行开放性的临床研究,奥沙利铂85 mg/m2静滴2 h,第1天,亚叶酸钙(CF)200mg/m2静滴2 h,第1~2天,氟尿嘧啶(FU)400mg/m2静推,第1天,后以2 400mg/m2持续46 h泵入.每2周重复1次,治疗2个周期进行疗效评价.结果:共治疗30例患者,其中部分缓解(PR)14例,稳定(SD)10例,进展(PD)6例,总有效率46.7%.不良反应主要为感觉性神经毒性和骨髓抑制.结论:本方案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的近期疗效与国外报道相近,不良反应轻,有较好的耐受性,是治疗结直肠癌肝转移理想的联合化疗方案.

    • 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临床分析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25) HTML (46)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的发病特点及其对降糖降脂治疗的反应.方法:对374例糖尿病患者血脂情况进行分析.根据年龄和性别不同分别观察50岁前、后男女糖尿病患者的血脂谱,并按治疗情况分成糖尿病未经任何药物治疗组、单纯降糖治疗组、降糖降脂联合治疗组,分别观察各组血脂基值和变化情况.结果:374例患者中接受血脂检查者占68.3%,其中血脂异常者55.4%,服用降脂药者12.8%.1型糖尿病患者高血脂比例为18.3%,2型糖尿病患者为58.4%.<50岁的女性糖尿病患者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高于男性,而≥50岁后这种差异消失,反而出现甘油三酯(TG)、胆固醇(CHOL)和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于男性的现象.单纯降糖治疗可使血糖和血脂降低,但不能使后者降至正常范围,降糖同时加用调脂药物,则有望使血脂达到理想水平.结论:糖尿病患者常伴有脂代谢紊乱,以血TG增高最明显.年龄性别不同,血脂谱有所差别.而调脂治疗对纠正糖尿病患者血脂异常有重要作用.

    • 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心外膜旁路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049) HTML (42)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冠状静脉窦标测和消融左侧心外膜旁路的方法学、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3例左侧旁路患者,先经左侧心内膜标测和消融失败,后改经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心动过速时记录到提前的逆行心房电位后行射频消融.结果:3例患者经冠状静脉径路消融全部成功,其中1例位于左后间隔,2例位于左侧壁.无1例发生并发症.随访6~17个月,无心动过速复发.结论:经心内膜仔细标测和消融失败的旁路可能为心外膜旁路,行冠状静脉窦内标测和射频消融可有效阻断旁路.

    • 脉络宁治疗缺血性脑血管病283例疗效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766) HTML (37)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体外循环中除颤复跳治疗心房颤动的临床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42) HTML (56) PDF 0.00 Byte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强直性脊柱炎98例误诊分析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23) HTML (45)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鼻气道正压通气对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血栓高危因子的影响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59) HTML (49) PDF 0.00 Byte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C反应蛋白对冠心病的辅助诊断及与冠心病心脏事件的关系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60) HTML (44)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肾小管性酸中毒68例分析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818) HTML (43)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CD44v6蛋白及增殖细胞抗原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83) HTML (98)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外膜下剥脱术治疗9例颈动脉体瘤的体会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799) HTML (40)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50例冠心病患者冠状动脉造影及颈动脉B超检查对比分析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2168) HTML (76)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胰岛素治疗对1型糖尿病儿童血清瘦素水平影响的研究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703) HTML (57)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泰索帝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37例临床分析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88) HTML (34)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颞肌筋膜瓣整复口腔颌面部缺损远期疗效观察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12) HTML (54)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皮扩张气管造口术56例体会

      2003, 23(3). DOI: 10.7655

      摘要 (1975) HTML (51)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英文版)
    • 雪腐镰刀菌烯醇对培养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及硒的保护作用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472) HTML (38)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雪腐镰刀菌烯醇(NIV)对培养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及硒的保护作用.方法:应用生物化学方法检测NIV对培养的单层软骨细胞代谢的影响,软骨细胞单层培养、应用琼脂糖电泳和碱性单细胞微量凝胶电泳检测培养的单层软骨细胞DNA的损伤.结果:在实验设定的NIV浓度范围内(0.000 5~0.020 0 mg/L),随NIV浓度增加,软骨细胞基质蛋白多糖代谢明显降低、蛋白质合成减少、DNA含量减少、DNA受损细胞增多、DNA损伤加重,同浓度NIV加硒组损伤情况较未加硒组轻.在设定3个NIV浓度下,NIV并不影响软骨细胞的脂质过氧化,但加硒可使脂质过氧化物含量明显减低.结论:在实验设定的NIV浓度范围内,NIV对培养软骨细胞有明显损伤作用,加硒有保护作用,但不能阻止损伤.

    • 脑脊液中β-淀粉样蛋白检测与阿尔茨海默病的早期诊断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729) HTML (88) PDF 0.00 Byte (1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β-淀粉样蛋白(β-amyloid protein,Aβ)两种主要成分Aβi-40和Aβ1-42在阿尔茨海默病(Alzheier's Disease,AD)脑脊液中的变化,并探讨其对AD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敏感的双抗体夹心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54例AD患者脑脊液中Aβ的浓度,并与30例正常对照者(normal controls,NC)脑脊液中的相应成分进行对比.结果:①AD患者脑脊液中Aβ1-42浓度低于正常对照组,而Aβ1-40/Aβ1-42比值高于对照组;②以脑脊液中Aβ比值及Aβ1-42浓度检测诊断AD的敏感性分别为54.51%、90.00%,特异性为84.25%、84.38%.结论:临床上同时检测脑脊液中Aβ1-42浓度及Aβ比值可作为早期诊断AD的辅助指标,具有一定的临床应用价值.

    • 经食管超声在经导管Amplatzer间隔封堵器修补房间隔缺损中的应用价值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411) HTML (53) PDF 0.00 Byte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旨在评价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EE)在行Amplatzer间隔封堵器(ASO)经导管修补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术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择继发孔型房间隔缺损患者62例,年龄10~55岁.超声检查用于①术前筛选;②术中采用经食管超声心动图进行封堵术中引导和监测;③术后复查,观察封堵器的位置、周围结构的关系、有无残余分流等.结果:本组患者采用TTE、TEE和球囊X线影像(房间隔缺损最大伸展径)3种测量方法.其结果显示:TTE测值(19.1±5.8)mm与术中球囊测值(25.1±6.4)mm之间存在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01);TEE测值(23.5±6.2)mm与术中球囊测值之间不存在统计学差异(P>0.05).62例患者均在TEE引导和监测下成功地完成ASD封堵.CDFI显示其中61例,封堵器释放后即无左向右分流;1例上腔静脉型ASD患者,靠上腔静脉端有2 mm残余分流.术后即刻、24 h、1个月、3个月、6个月、1年行TTE或TEE检查,62例患者封堵器位置稳定、无移位,未影响周围瓣膜的功能及静脉的回流.1例上腔静脉型ASD患者,1年后靠上腔静脉端仍有2 mm的残余分流;余61例无左向右分流.结论:在经导管Amplatzer间隔封堵器修补ASD术中,TEE可准确地引导和监测封堵器的放置,评估手术疗效.同时,TEE在ASD封堵术中的应用是安全、可行、患者完全可以耐受的.

    • Studies on the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Extract of Stachytarpheta angustifolia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541) HTML (48)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Objective : To investigate the scientific bases for the traditional use of Stachytarpheta angustifolia. Methods: In vitro antibacterial activity of the aqueous and ethanol extract of the plant was investigated using the agar cup plate diffusion method. Results: The ethanol extract of the plant shoued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 Streptococcus faecalis , Shigella dysenteri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 S. Aureus ), Salmonella sp. , Pseudomonas aeruginosa and Neisseria gonorrhoeae, while the water extract was active against Escherichia coli, Streptococcus faecalis, Shigella dysenteriae, Staphylococcus aureus and. Pseudomonas aeruginosa. The ethanol extract exhibited higher antibacterial activity than the water extract. The minimum inhibitory concentration (MIC) and minimum bacterwidal concentration ( M BC ) of the ethanol extract were 0.65 mg / ml and 0.85 mg / ml , respectively, against S. Aureus. Treatment of the extract at higher temperature, 60 ℃ increased the sensitivity of the test organisms to the plant extract. Phytochemical analysis indicated that the plant possesses tannins, saponins as well as phenols. Conclusion: A scientific basis exists that the plant possesses antibacterial activity and it could be a probable source of therapeutic agent.

    • 肺癌组织Fas和FasL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725) HTML (49) PDF 0.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肺癌组织中Fas和FasL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对46例肺癌组织和30例癌旁肺组织进行Fas和FasL表达检测.结果:在肺癌组织中,Fas表达下调,FasL表达明显上调.Fas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显著低于癌旁肺组织(P<0.01),且与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呈负相关(P<0.05).分化程度低、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而FasL在鳞癌、腺癌和小细胞肺癌中表达水平显著高于癌旁肺组织(P<0.05),且与肺癌的病理分级、临床分期及转移呈正相关(P<0.05).分化程度低、临床分期晚及已发生转移的肺癌FasL表达水平明显上调(P<0.05).Fas和FasL表达水平间呈负相关(P<0.05).结论:肿瘤通过下调Fas、上调FasL这种表达异常在肺癌发生、发展及转移过程中可能起协同作用.Fas和FasL可能成为早期诊断肺癌的标志物之一,联合检测对判断肺癌恶性程度及预测预后有较大参考价值.

    • 胃癌患者血清中可溶性CD44v6含量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研究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228) HTML (49)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可溶性CD44v6(sCD44v6)含量/CD44v6蛋白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参数之间的关系.方法:应用定量ELISA方法检测胃癌患者(术前和术后)及健康对照组血清中sCD44v6含量,并以(S-P)免疫组化法测定相应组织中CD44v6蛋白的表达.结果:70例胃癌患者血清中sCD44v6含量(2.15±0.78 ng/ml)明显高于16例正常对照组(1.18±0.43 ng/ml),14例根治性手术后血清中sCD44v6含量(1.21±0.39 ng/ml)比术前(2.67±0.83 ng/ml)明显下降(P<0.01),而6例非根治性手术后(3.29±0.41 ng/ml)比术前(3.61±0.49 ng/m1)下降不明显(P>0.05).而胃癌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在肠型和弥漫型中有显著差异,不同的浸润深度、有无淋巴结及远处转移也有显著差异.结论:胃癌患者外周血清中sCD44v6含量及组织中CD44v6蛋白表达的变化与转移、临床分期、病理分期有关,sCD44v6含量升高可作为胃癌患者淋巴结转移(尤其是早期转移)的监测指标.

    • 肾上腺性性征异常的诊断与治疗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372) HTML (44)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性性征异常的诊断、鉴别诊断和治疗,特别是分泌性激素的肾上腺肿瘤的良恶性鉴别诊断和各种先天性肾上腺增生疾病的治疗原则.方法:报告1986年~1996年8例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和5例分泌性激素的肾上腺肿瘤的诊治经验.结果: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中有3例17-α羟化酶缺乏症,肿瘤患者包括2例女性男性化、3例男性女性化肾上腺肿瘤.分泌性激素肾上腺肿瘤均经手术切除.结论:分泌性激素的肾上腺皮质肿瘤的重量、直径(DHEA)、尿17酮和血性激素水平、CT表现和肿瘤浸润及转移可作为判断肿瘤良恶性的参考指标.对大体积肾上腺肿瘤首选改良肋缘下切口.先天性肾上腺皮质增生应根据疾病类型而选用不同皮质激素进行治疗,对于17-α羟化酶缺乏的病例.儿童期至青春期不宜应用性激素治疗.

    • 两种不同结构探头在骨肿瘤微波热疗中电磁场及单位质量电磁能量吸收率分布的比较

      2003, 17(3). DOI: 10.7655

      摘要 (2566) HTML (53) PDF 0.00 Byte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针对临床骨肿瘤微波热疗模型,对不同结构的微波热疗探头在骨组织中产生的电磁场分布及单位质量电磁能量吸收率(SAR)进行模拟计算.方法:采用有限元数值分析方法,治疗模型为圆柱型分层骨肿瘤组织,对两种不同结构的插入探头进行数值,一种是目前在唐都医院骨肿瘤微波热疗中临床使用的简单同轴探头,采用同轴线玻掉外导体构成,另一种为微波插入热疗中广泛使用的同轴缝隙探头.结果:数值模拟结果显示:目前临床使用的简单同轴探头产生的电磁能量主要分布在治疗区域外,且在治疗组织中分布很不均;缝隙探头则能较好地把能量传输到组织内部,能量主要集中在探头缝隙附近,可通过调整缝隙位置方便地调整控制治疗部位;对离体牛腿骨的实验结果与模拟的结果相吻合.结论:简单同轴探头的计算结果与临床治疗中存在的治疗效率低、治疗时间长、组织加热严重不均等问题相吻合.该模拟结果将为微波骨肿瘤临床治疗的改进提供理论依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