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5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甘氨酸在细胞ATP耗竭性损伤中的保护作用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11) HTML (45) PDF 0.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甘氨酸(Gly)对ATP耗竭的犬近曲小管上皮细胞(MDCK细胞)的保护作用,探讨其对复能时细胞损伤、增殖及代谢情况的影响.方法:通过正置显微镜观察、四甲基噻唑蓝(MTT)实验、3H-TdR掺入实验、乳酸脱氢酶(LDH)释放、台盼蓝活细胞计数,观察ATP耗竭时加入Gly对MDCK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后细胞复能时对细胞损伤、增殖及代谢情况的影响.结果:ATP耗竭2 h后,Gly处理组细胞台盼蓝染色率较耗竭组降低约50%,LDH释放率明显减少,而3H-TdR掺入量为耗竭组细胞的3倍以上.复能不同时相,光镜下Gly处理组细胞损伤程度明显减轻,台盼蓝染色率及LDH释放率均显著低于耗竭组,而MTT D值和3H-TdR掺入量明显高于耗竭组.结论:甘氨酸对ATP耗竭的MDCK细胞具有保护作用,可增加复能后细胞存活的机会,防止细胞膜通透性增加,提高受损细胞的增殖活性和代谢潜能.

    • 血管生成素与绿色荧光蛋白融合蛋白的表达及纯化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87) HTML (46)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表达并纯化血管生成素(ANG)与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融合蛋白,以进一步探讨血管生成素的生物学功能.方法:PCR扩增人ANG基因,将其与EGFP基因融合后克隆到高表达载体pMFHT,构建了原核表达质粒pHIS-ANG-EGFP.该质粒转化大肠杆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并用金属螯合亲和层析纯化目的蛋白.激光共聚焦显微镜和Westernblot鉴定融合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重组蛋白在大肠杆菌中得到高效表达,并从破菌上清中一步纯化目的蛋白,纯度可达95%以上.Western blot分析表明表达产物具有良好的抗原性和特异性.诱导表达的菌体在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可发射明亮的绿色荧光.结论:成功的表达并纯化了ANG-EGFP融合蛋白,利用EGFP的荧光示踪作用,该融合蛋白可用于血管生成素核转位和胞内共定位蛋白质研究.

    • 定量PCR检测体外扩增脐带血造血干细胞HOXB4基因的表达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282) HTML (42)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HOXB4基因表达,评价体外扩增的脐带血干细胞(CBSC)自我更新的能力.方法:CBSC在含造血细胞因子(TPO+SCF+FL+G-CSF)的无血清培养基体外扩增7天和14天,抽提细胞总RNA,采用定量PCR检测HOXB4基因的表达.结果:CBSC体外培养后,细胞总数可以增加近100倍,但HOXB4的表达较扩增前下降.培养7天HOXB4的水平为扩增前 的18%,培养14天,HOXB4表达仅为扩增前的3%左右.结论:CBSC体外扩增细胞数量增加的同时,自我更新能力逐渐下降,甚至消失.

    • 用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蚊溴氰菊酯抗性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304) HTML (44)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蚊对菊酯类杀虫剂抗性的PCR检测方法.方法:应用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经SSH结合cDNA芯片分离鉴定的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相关基因NYD-Tr在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中的表达水平.结果:经荧光半定量RT-PCR检测,NYD-Tr进入指数期的循环数抗性品系早于敏感品系,抗性品系组比敏感品系组先进入指数增长期.结论:以NYD-Tr作为靶基因,荧光半定量RT-PCR可区分淡色库蚊对溴氰菊酯抗性品系与敏感品系,亦即可检测淡色库蚊溴氰菊酯抗性.

    • 脂氧素A4受体样蛋白基因的克隆与转染及其在Hela细胞的表达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52) HTML (39)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脂氧素A4受体样蛋白(LRLP)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克隆后转染Hela细胞,观察LRLP基因在Hela细胞中的表达.方法:应用PCR方法,以小鼠睾丸cDNA为模板,扩增出LRLP基因片段,插入质粒pGEM-T中,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扩增阳性重组质粒,经酶切后纯化并测序鉴定目的片段.构建含绿色荧光蛋白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LRLP,转化入大肠杆菌JM109扩增,酶切后再测序鉴定目的片段,抽提质粒后瞬时转染Hela细胞,置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照像.结果:测序鉴定表明,克隆的LRLP序列与GenBank中LRLP原序列100%符合,激光共聚焦显微镜下见Hela细胞中LRLP基因表达.结论:成功地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LRLP,并转染了Hela细胞.

    • 人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基因克隆及序列分析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62) HTML (42) PDF 0.00 Byte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迷走神经刺激对大鼠丘脑室旁核及下丘脑室旁核星形胶质细胞的影响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80) HTML (45)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迷走神经刺激(VNS)后丘脑室旁核(PV)、下丘脑室旁核(PVN)星形胶质细胞数量和形态的改变,阐明星形胶质细胞在VNS治疗癫癎中的机制.方法:利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VNS前后PV、PVN胶原纤维酸性蛋白(GFAP)的表达变化.结果:VNS后,PV、PVN GFAP阳性纤维数量增多,染色加深,部分细胞胞体增大,突起增多,变粗变长.结论:VNS可以改变星形胶质细胞的活性.提示PV、PVN星形胶质细胞形态功能的改变可能在VNS抑制癫癎过程中起了重要作用.

    • 国人颅骨卵圆孔的形态观察及测量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471) HTML (43) PDF 0.00 Byte (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探究国人卵圆孔的准确径值提供依据.方法:观测78例颅骨,156侧(男104侧,女52侧)卵圆孔的形态和径值.结果:国人的卵圆孔可分为5种类型:卵圆形、圆形、梨形、长条形、肾形;长径均值为7.54 mm,宽径均值为3.66 mm.结论:卵圆孔在性别、侧别上存在差异,有显著性意义(P<0.05).

    • 茶多酚对高糖时内皮细胞产生NO、NOS和ICAM-1的影响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78) HTML (43) PDF 0.00 Byte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高糖环境下人脐静脉内皮细胞(ECV304)产生一氧化氮(NO)量及其合酶和表达细胞间黏附分子1(intercellular adhesion molecule 1,ICAM-1)的变化,以及茶多酚(tea polyphenols,TPs)的干预作用.方法:培养ECV304,加入不同培养液,分为正常对照组、高糖组、茶多酚组、茶多酚干预组,以硝酸还原酶法测定培养液中NO的代谢产物NO2/NO3-(NOX-)含量,用分光光度法检测培养液中NOS活性,用逆转录-多聚酶链反应(RT-PCR)和细胞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观察ICAM-1的基因和细胞表面蛋白的表达.结果:高糖组NO含量、NOS活性、I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增加,且ICAM-1的蛋白表达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茶多酚干预组显著抑制高糖时NO含量、NOS活性以及ICAM-1的基因和蛋白表达的上调.结论:高糖时内皮细胞NOS的激活、NO的大量释放以及ICAM-1 mRNA和蛋白的表达上调,对糖尿病早期进展起一定作用,茶多酚对这种损伤具有明显的保护作用.

    • 胰高糖素样肽1对大鼠胰岛功能影响的研究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893) HTML (39)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胰高糖素样肽-1(GLP-1)对大鼠胰岛功能的影响,探讨GLP-1在糖尿病治疗中的作用.方法:①GLP-1(10 nmol/L)与原代培养的大鼠胰岛共孵育1天、3天和5天后,分别行葡萄糖刺激下的胰岛素分泌试验(GSIS),在试验的0、10、20及60 min依次收集细胞培养上清液,放免法检测胰岛素水平的变化.或与GLP-1共育1天、3天、5天后分别收集各组胰岛细胞,RT-PCR法检测各组胰岛素基因表达的变化.②分别予不同浓度的GLP-1(0、1、10、102和103nmol/L)与大鼠胰岛细胞瘤细胞RINm5f共育24h,及GLP-1(10 nmol/L)与RINm5f共育24h、48 h及72 h,MTT法检测各组A值变化.结果:①与GLP-1共育后,大鼠胰岛基础胰岛素分泌量增加(P<0.05),GSIS试验中各时间点胰岛素分泌量均升高(P<0.05),胰岛素基因的表达量呈时间依赖性升高,即予GLP-1刺激5天后,胰岛素基因表达量最高;②与GLP-1共育后,随GLP-1浓度的增高及刺激时间的延长,RINm5f细胞MTT法中A值呈剂量及时间依赖性的增加.结论:GLP-1可促进大鼠胰岛细胞胰岛素基因的表达和蛋白的分泌,对大鼠胰岛细胞亦有明显的促增殖作用.

    • 重组腺相关病毒介导的TIMP-1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37) HTML (52)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及鉴定载入金属蛋白酶组织抑制因子1(TIMP-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载体.方法:应用基因重组的方法构建含全长TIMP-1的重组腺相关病毒骨架质粒(pAAV-TIMP-1),利用磷酸钙沉淀法将腺相关病毒载体质粒共转染入HEK293细胞中,分别装配成rAAV-TIMP-1和rAAV-hrGFP,将rAAV-hrGFP转导HT1080细胞测定重组病毒的滴度,Western blot方法检测rAAV-TIMP-1在HT1080细胞中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rAAV-TIMP-1,病毒滴度达到109TU/ml,转导细胞后,转导组TIMP-1的表达水平高于对照组.结论:构建的rAAV-TIMP-1,为基因修饰胰岛移植提供了新的手段.

    • 重组人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rhIGF-Ⅰ)对大鼠成骨细胞增殖和功能的影响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54) HTML (38)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对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的增殖、碱性磷酸酶(ALP)的合成和钙化结节形成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IGF-Ⅰ分别刺激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增殖能力;采用对硝基酚磷酸盐法测定细胞裂解液中ALP活性;Von Kossa染色测定钙化结节数目.结果:一定浓度IGF-Ⅰ能明显增加大鼠成骨细胞数量(P<0.05),在0.1~100.0 ng/ml这种作用与IGF-Ⅰ的浓度呈正相关;经IGF-Ⅰ刺激,大鼠成骨细胞ALP合成明显高于对照组(P<0.05);经IGF-Ⅰ刺激,大鼠成骨细胞钙化结节数目明显高于对照组(P<0.001).结论:IGF-Ⅰ能增加体外培养的大鼠成骨细胞数量,促进成骨细胞ALP合成和钙化,提示IGF-Ⅰ可能直接促进骨形成.

    • 肝细胞癌MAGE-A9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特性鉴定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097) HTML (45)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扩增和克隆人黑色素瘤抗原MAGE-A9(melanoma antigen A9)cDNA,构建原核表达载体,制备抗MAGE-A9单抗,观察其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方法:从人肝癌组织提取总RNA,用RT-PCR从中扩增出MAGE-A9 cDNA,插入载体pMD18-T中,测序正确后,构建重组表达载体pBAD/gⅢ-MAGE-A9,转化大肠杆菌TOP10株进行表达.重组蛋白经L-Arabinose诱导表达纯化后,制备抗MAGE-A9单抗,免疫组化检测MAGE-A9在肝细胞癌中的表达和定位.结果:获得MAGE-A9cDNA,测序结果与GenBank一致.成功构建表达载体,表达可溶重组蛋白,SDS-PAGE分析其相对分子质量为35kD.获得抗MAGE-A9单抗,MAGE-A9在肝细胞癌中的阳性表达率为21%(8/39),主要表达于胞浆,未见肿瘤异质性,统计学分析MAGE-A9的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结论:有相当部分肝癌患者的肿瘤表达MAGE-A9抗原,且其表达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没有相关性,MAGE-A9可能成为肝癌特异性免疫治疗的靶点.

    • 全人源抗肝癌重组免疫毒素的制备及其对肝癌细胞的杀伤作用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50) HTML (41) PDF 0.00 Byte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及表达全人源抗肝癌MAGE-A1单链抗体(A3)与相思子毒素A链(Abrin-A)的原核表达载体,并检测其对人BEL7402肝癌细胞系的杀伤作用.方法:应用PCR方法体外扩增A3基因,经测序后重组入原核表达载体pBAD/gⅢ-AbrinA相应位点上,将构建正确的pBAD/gⅢ-A3/Abrin-A表达质粒转化E.coli TOP10,左旋阿拉伯糖诱导表达.表达产物经蛋白纯化及活性鉴定,采用MTT法检测其对BEL7402细胞的体外杀伤作用.结果:构建的重组免疫毒素表达载体pBAD/gⅢ-A3/Abrin-A,诱导表达产物主要以包涵体形式存在,分子量约60 kD;纯化的pBAD/gⅢ-A3/Abrin-A对BEL7402细胞的最大杀伤率为70.17%,IC50为3.12μg/ml.结论:构建、表达的全人源抗肝癌A3/Abrin-A融合免疫毒素对肝癌细胞有较明显的杀伤作用.

    • 全人源抗MAGE-A1单链抗体的筛选及免疫活性鉴定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37) HTML (48)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从全人源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抗MAGE-A1特异性单链抗体并进行免疫活性鉴定.方法:以纯化MAGE-A1为抗原,经过五轮吸附-洗脱-扩增,从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特异性抗MAGE-A1噬菌体抗体,ELISA、Dot Blotting检测其抗原结合能力,并对特异性较强的克隆提取质粒,表达可溶性抗体.Western Blotting、Dot Blotting、免疫细胞化学检测其抗原结合活性,非竞争ELISA法检测其亲和常数.结果:从单链噬菌体抗体库中筛选出噬菌体抗体并进行富集,经鉴定为抗MAGE-A1的特异性噬菌体抗体.抗MAGE-A1可溶性抗体分子量约为30 kD,与MAGE-A1特异性结合,其亲和常数约为1.432×106 L/mol.结论:所得全人源抗MAGE-A1单链抗体保留完整抗体分子结合抗原的特异性,免疫原性弱,是肿瘤导向治疗的理想载体.

    • 兔大腿VX2软组织肿瘤模型的建立与MR成像研究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372) HTML (41) PDF 0.00 Byte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恶性软组织肿瘤动物模型并研究MR成像在软组织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15只新西兰大白兔,一侧大腿近段注射VX2肿瘤组织悬液0.1ml,分别于肿瘤组织接种后第7、14、21、28天行MR平扫和增强扫描,观察肿瘤生长情况并测量其体积大小.随后处死模型兔,取出肿瘤测量其体积大小并与MRI测量的肿瘤体积比较;然后将肿瘤组织行病理学检查,观察其组织结构特点及与MR信号之间的关系.结果:所有兔大腿VX2肿瘤的MRI体积测量值近似于实际标本值.结论:MR成像是一种准确且相对简捷的定量、动态评估软组织肿瘤性病变的成像方法.

    • 结肠肿瘤中KAI1基因表达的临床意义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77) HTML (44) PDF 0.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肠肿瘤中KAI1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109例结肠癌原发病灶、13例肝脏转移灶、46例良性结肠肿瘤和28例正常结肠黏膜中KAI1的表达,并与临床病理资料比较分析.结果:28例正常结肠黏膜均表达KAI1.x2检验表明,随着结肠肿瘤病变的发展,在结肠原发病灶、肝脏转移灶和结肠良性病变中KAI1的表达存在明显差异(P<0.001).并且在早期结肠癌(Ⅰ/Ⅱ期)与晚期结肠癌(Ⅲ/Ⅳ期)中,KAI1的表达也有明显差异(P<0.01).结论:在Ⅲ、Ⅳ期以及发生肝脏转移的患者中,KAI1的表达明显下降.结肠癌中KAI1表达与其病变发展呈负相关,KAI1表达的降低可能是结肠癌病人预后不良的标志之一.

    • 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多态性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838) HTML (49)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血管生成是恶性肿瘤形成与发展中的重要事件,缺氧诱导因子1及其调节的VEGF的表达对食管鳞癌的血管生成和临床病理学特征具有重要的意义.该研究旨在研究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对食管鳞癌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用PCR-RFLP法研究95例食管鳞癌、104例正常对照的缺氧诱导因子1α的常见多态性C1772T的基因型(突变者经直接测序确认);免疫组化法测定不同基因型肿瘤组织中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内皮源性生长因子VEGF、微血管密度MVD;比较不同基因型肿瘤的HIF-1α、VEGF、CD34(用以标记MVD)的表达差异.结果:在病例和对照中,只发现C/C和C/Y两种基因型,食管鳞癌组C1772T的突变率为11.58%(11/95),正常对照组为10.58%(11/104),两组相比没有统计学差异;C/T组和C/C组肿瘤组织相比,HIF-1α表达无差异,VEGF的表达上调,MVD明显增加.结论:HIF-1α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C1772T与食管鳞癌的VEGF高表达和增强的血管生成有关.

    • 脾脏肿瘤9例的诊断和治疗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913) HTML (42)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对脾肿瘤这一少见病的认识,减少对其误诊、误治.方法:结合9例脾肿瘤病历并复习文献对其诊断、鉴别诊断、病理类型和治疗进行讨论.结果:9例中良性肿瘤6例,恶性肿瘤3例,均行手术治疗.8例行脾脏切除,1例因广泛转移仅行淋巴结切除送病检.结论:脾肿瘤的病史和体征无诊断特异性,影像学检查和细针穿刺细胞学检查是其术前明确诊断的重要手段.

    • 吉西他滨联合顺铂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临床观察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29) HTML (42)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吉西他滨联合顺铂(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的临床疗效和不良反应.方法:吉西他滨1000~1250 mg/m2,30 min内滴完,第1、8天给药,顺铂70 mg/m2,静滴,第8天吉西他滨后给药,21天为1周期.分别化疗2~6周期后按WHO标准评价疗效和不良反应.结果:入组30例均可评价疗效,部分缓解(PR)13例,稳定(SD)14例,进展(PD)3例,近期有效率43.3%,中位疾病进展时间(TTP)为6.2个月.1年生存率60.0%,中位生存期(MST)13.5个月.主要不良反应为骨髓抑制及恶心呕吐.结论:GP方案治疗晚期非小细胞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轻,多数患者耐受良好,值得推广应用.

    • 年轻妇女宫颈癌的临床特征和预后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874) HTML (42)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年轻宫颈癌(≤35岁)的发病趋势、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并与中老年宫颈癌(>35岁)进行比较.方法:对126例年轻宫颈癌(研究组)以及随机选择的同期200例中老年宫颈癌(对照组)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两组临床病理特征和5年生存率.结果:年轻宫颈癌新增病例所占比例呈逐年递增趋势,由1997年的7.8%至2002年的10.9%,研究组以接触性阴道出血为主要症状,占57.1%(72/126),对照组仅18.5%(37/200)(P<0.01),腺癌所占比例研究组为21.4%(27/126),对照组为12%(24/200)(P<0.05);盆腔淋巴结转移率两组分别为31.7%(13/41)、11.3%(7/62)(P<0.05),卵巢转移率为0,Ⅰ、Ⅱ、Ⅲ期5年生存率研究组为75.0%、61.2%、32.7%,对照组为88.1%、81.3%、68.7%,两组对照Ⅰ期无统计学意义而Ⅱ、Ⅲ期差异显著(P<0.05).结论:年轻宫颈癌发病呈上升趋势,其原因可能与性传播有关,年轻宫颈鳞癌患者手术时保留卵巢是安全可行的,年轻宫颈癌患者预后差与腺癌比例增高,淋巴结转移率高有关.

    • 硫酸吗啡控释片治疗癌痛晚期患者的调查与分析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491) HTML (43) PDF 0.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硫酸吗啡控释片的使用情况,按照WHO建议的三阶梯止痛治疗原则,评价临床应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合理性.方法:对深圳市第二人民医院2003~2004年住院患者使用硫酸吗啡控释片的处方进行调查,并对其中的病历进行分析.结果:药物利用指数(DUI)<1.镇痛总有效率97.3%.结论:硫酸吗啡控释片的DUI偏低.

    • 癌胚抗原、糖类抗原CA19-9在肠癌中应用价值探讨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758) HTML (42)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癌胚抗原(CEA)、糖类抗原CA19-9在肠癌中应用价值.方法:化学发光技术对65例肠癌患者进行术前、术后跟踪检测.结果:CEA、CA19-9能反映病情的发展、手术的效果.结论:CEA、CA19-9与病情发展密切相关,可作肠癌手术随诊指标.

    • 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的影像分析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238) HTML (42)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局灶结节性增生(FNH)的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了经病理证实的12例14个病灶的FNH的CT和磁共振成像(MRI)表现,并与病理对照,探讨FNH的影像特点.结果:12例14个病灶,CT平扫低密度11个,等密度3个;增强动脉期扫描所有病灶均有明显强化,4个病灶中心见疤痕,门脉期扫描9个病灶为等密度,5个为稍高密度,延迟期1例病灶中心疤痕有延迟强化;有7例FNH行MRI检查,T1WI呈等低信号,T2WI呈等高信号.结论:螺旋CT多期扫描或MRI检查可充分反映FNH的病理特征,具有很高的诊断价值.

    • 即时髓腔造影在椎间盘探查阴性患者术中的应用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1803) HTML (49) PDF 0.00 Byte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腰麻阻滞平面与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关系的探讨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481) HTML (46)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腰麻阻滞平面与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的关系.方法:203例腰麻下行阑尾切除术患者,按阻滞平面的不同分为A组:高于T5;B组:等于T5;C组:等于T6;D组:低于T6.牵拉反应分Ⅰ~Ⅲ级,记录每组中牵拉反应情况.结果:A、B、C组中Ⅰ级的发生率明显多于D组(P<0.01),而A、B组中Ⅰ级的发生率与C组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0.01).A、B两组Ⅰ级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在腰麻阻滞平面等于或高于T5时能较好地抑制阑尾切除术中牵拉反应;阑尾、阑尾系膜的感觉纤维是经T5或T6及以下某些节段的脊神经进入脊髓的.

    • 1972~2001年启东市肺癌发病趋势的时间序列分析及预测模型探讨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286) HTML (47)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不同的预测模型拟合江苏省启东市1972~2001年肺癌发病资料,并预测其到2015年的发展趋势,为启东市制订肺癌防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利用启东市肿瘤登记处积累的1972~2001年肺癌登记资料,采用时间序列分析方法中的趋势外推法、指数平滑法、ARIMA模型(Box-Jenkins法)等,分析该地肺癌发病率的变化趋势.比较各方法预测精度,赋予不同权重,建立组合预测模型.结果:各种分析、预测方法显示:肺癌的发病率呈现上升趋势;保守预测估计至2010年肺癌发病率将突破50/10万,2015年肺癌发病率将达到60/10万,接近周边大城市肺癌发病率水平.其中男性肺癌发病率到2010年接近85/10万,2015年将达到90/10万以上:女性肺癌发病率到2010年接近30/10万,2015年将超过35/10万.到2010年启东市男女肺癌发病率将在2001年基础上分别增长38.85%和25.91%.结论:启东市30年(1972~2001)肺癌发病率呈现持续增长趋势,应对该地居民肺癌发生影响因素及变动情况作进一步的探讨:探索比较了多种预测模型的拟合优度,在此基础上建立组合模型,可以达到综合预测的目的.

    • 神经生长导向因子Slit及其受体Roundabout在人胚胎脊髓的表达

      2005, 25(7). DOI: 10.7655

      摘要 (2154) HTML (39)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