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6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编码IL-6基因的分离克隆及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研究

      2006, 26(10):881-886. DOI: 10.7655

      摘要 (2029) HTML (47) PDF 0.00 Byte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克隆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编码IL-6基因(vIL-6),并导入NIH3T3细胞中进行真核表达.方法:根据KSHV编码IL-6基因核苷酸序列设计一对引物,在引物的5'端分别引入BamH Ⅰ、HindⅢ酶切位点,以原发性渗出性淋巴瘤(PEL)细胞系BCBL-1细胞总DNA为模板,PCR扩增vIL-6基因,PCR产物经双酶切克隆进真核载体pcDNA3.1(+).进一步在原有的下游引物5'端加上一段flag序列,以经过序列测定正确的重组质粒为模板,PCR扩增vIL-6-flag融合基因,构建含vIL-6-flag的重组质粒.将该质粒转染NIH3T3细胞,经G418筛选获细胞抗性克隆.最后用抗flag M2单克隆抗体进行Western blot检测vIL-6在NIH3T3细胞中的表达.结果:获得vIL-6-flag融合基因,全长671 bp,其中vIL-6基因核苷酸序列与GenBank中所登记的KSHV vIL-6基因呈现100﹪同源性.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在约25 ku位置有目的条带,与预期的重组vIL-6-flag融合蛋白大小一致.结论:KSHV vIL-6编码基因在NIH3T3细胞中初步获得表达.

    • CXCR4-siRNA逆转录病毒载体体外靶向抑制hTERT+中瘤细胞CXCR4基因的表达

      2006, 26(10):887-892. DOI: 10.7655

      摘要 (2038) HTML (48)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人端粒酶逆转录酶(hTERT)启动子调控的趋化因子受体4(CXCR4)的RNA干扰逆转录病毒载体,并研究其在hTERT+前列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方法:用PCR扩增CXCR4特异性小干扰RNA(small interfering RNA,siRNA),转入带有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和启动子U6的Pgensil-1质粒,以hTERT启动子代替U6启动子,再将重组基因片段导入到逆转录病毒真核表达载体PLXSN中,行限制性酶切鉴定.转染PA317病毒包装细胞,收获病毒上清分别转染前列腺癌细胞PC-3m、LNCaP及人胚肺成纤维细胞MRC5和人乳腺癌细胞MCF7,RT-PCR检测CXCR4 mRNA表达.结果:限制性酶切鉴定该重组质粒,成功构建了PLXSN/EGFP-hTERT-siCXCR4.与空载体组比较,PC-3m、LNCaP、MCF7细胞中CXCR4-siRNA对CXCR4 mRNA的48 h抑制率分别为(87.02±10.34)﹪、(61.70±9.77)﹪、(88.31±9.20)﹪.MRC5细胞中PLXSN-hTERT-siCXCR4对CXCR4 mRNA不抑制.结论:该逆转录病毒系统中hTERT启动子调控的下游RNA干扰序列可选择性地在hTERT+前列腺癌细胞、乳腺癌细胞中表达,在hTERTMRC5细胞不表达,具有显著的靶向性.

    • IGF-Ⅰ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06, 26(10):893-897. DOI: 10.7655

      摘要 (2212) HTML (47)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岛素样生长因子-Ⅰ(IGF-Ⅰ)在人肾小管上皮细胞转分化中的作用.方法:将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HK2)分为对照组和IGF-Ⅰ组:培养液中加入IGF-Ⅰ,终浓度分别为25、50、100、200 ng/ml.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变化.用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技术测定HK2细胞E-钙黏蛋白、角蛋白、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波形蛋白和纤连蛋白(FN)mRNA水平的变化.结果:IGF-Ⅰ刺激使HK2细胞形态由椭圆变为梭形.不同浓度的IGF-Ⅰ作用于HK2细胞48 h后E-钙黏蛋白和角蛋白mRNA的表达显著下降(P<0.05),α-SMA、波形蛋白和FN mRNA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呈剂量依赖性.结论:IGF-Ⅰ在体外能刺激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MyoF)转分化,并促进其合成细胞外基质(ECM).

    • 大鼠坐骨神经损害c-fos基因表达及Ca2+阻滞剂的保护作用

      2006, 26(10):898-901. DOI: 10.7655

      摘要 (1976) HTML (44)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因的表达及Ca2+通道阻滞剂(CCB)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保护作用的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按体重随机分层分组制作坐骨神经嵌压性损害的动物模型,取嵌压后第1、4周的大鼠坐骨神经,采用免疫组织化学结合电生理学的方法测定c-fos基因的表达及坐骨神经传导速度,并将两者结果进行对比,运用正常对照组、模型组、CCB高剂量和CCB低剂量组进行对照统计.结果:嵌压大鼠坐骨神经后,大鼠坐骨神经c-fos基因的表达第1周时显著增加(P<0.01),第4周时趋于正常;CCB可减少1周时大鼠背根神经节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高剂量组尤为显著(P<0.01);第4周时CCB组坐骨神经的传导速度虽较正常对照组及假手术组慢(P<0.01),但较模型组快,高剂量组显著(P<0.05).结论: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早期c-fos基因表达增加,并使神经功能受损;CCB则可通过阻断Ca2+内流过程而减少早期神经细胞c-fos基因的表达,从而对周围神经嵌压性损害具有保护作用.

    • IFN-γ转基因治疗结肠癌小鼠肝转移的抑制效应

      2006, 26(10):902-905. DOI: 10.7655

      摘要 (1998) HTML (46) PDF 0.00 Byte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IFN-γ转基因方法与肿瘤内注射重组IFN-γ对荷瘤小鼠肝转移的抑制作用.方法:手术显露脾脏后,经脾注入1×107/ml浓度的小鼠结肠癌细胞株CT26单细胞悬液0.1ml,建立小鼠结肠癌肝转移模型;小鼠分成4组(每组12只),术后第2日起分别进行不同的干预.结果:与生理盐水和空载质粒对照组比较,转基因治疗组和外源IFN-γ给药组对抑制肝转移结节的效应明显(P<0.05);转基因治疗组和外源IFN-γ给药组荷瘤小鼠平均生存期分别为(39.5±5.6)天和(40.8±4.7)天,明显长于生理盐水组(29.0±3.5)天和空载质粒组(31.1±4.7)天.结论:IFN-γ转基因治疗对荷瘤小鼠的肝转移有抑制效应,转基因治疗组能够与重组IFN-γ每日给药组取得相似的抑瘤效果.

    • 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ecA基因检测分析

      2006, 26(10):906-908. DOI: 10.7655

      摘要 (2798) HTML (50)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MRCNS)耐药现状,分析其耐药表型与基因型的关系,为临床合理选用抗菌药物提供依据.方法:收集临床分离的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采用头孢西丁纸片法检测耐药表型、聚合酶链反应(PCR)检测mecA基因,并将两种结果进行对比分析.结果:86株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中头孢西丁纸片法阳性64株,检出率为74.4﹪;mecA基因阳性58株,阳性率为67.4﹪;其中有1株头孢西丁纸片法阴性而mecA基因阳性,7株头孢西丁纸片法阳性而mecA基因阴性.结论:本地区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耐药状况严重;头孢西丁纸片法与PCR检测mecA基因一致率90.7﹪;PCR检测mecA基因可快速准确判定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

    • COX-2和VEGF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关系的研究

      2006, 26(10):909-912. DOI: 10.7655

      摘要 (2083) HTML (64)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环氧化酶-2(COX-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在前列腺癌(PCa)中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方法:30例前列腺癌组织,按Gleason评分,将≥7分者列为高Gleason评分组(n=16);<7分者列为低Gleason评分组(n=14).良性前列腺增生(BPH)20例,BPH并高级前列腺上皮内瘤(PIN)12例.正常前列腺组织(NP)10例.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各组织中COX-2、VEGF的表达水平及其微血管密度(MVD).结果:PCa、PIN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及MVD值高于BPH及NP(P均<0.05),高Gleason评分组中COX-2、VEGF的阳性表达率(81.3﹪、93.8﹪)及MVD值(63.4±1.80)高于低Gleason评分组(阳性表达率为42.9﹪、64.3﹪,MVD值为51.7±1.56,P均<0.05).COX-2与VEGF之间呈正相关(r=0.630,P<0.05),COX-2阳性组及VEGF阳性组MVD值(69.3±3.91、72.6±3.63)均高于COX-2阴性组及VEGF阴性组(43.9±2.51、40.6±2.84,P<0.05).结论:COX-2、VEGF在前列腺癌中均为高表达,且与肿瘤的Gleason评分密切相关,COX-2与VEGF的表达可能有协同作用,共同促进肿瘤血管生成,增加微血管密度.

    • 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来源的树突状细胞体外培养体系的优化

      2006, 26(10):913-917. DOI: 10.7655

      摘要 (2046) HTML (46) PDF 0.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优化脐血CD34+造血干细胞(HPC)来源的树突状细胞(DCs)诱导培养方法,为体外研究CD34+HPC诱导产生功能性树突状细胞(DCs)的影响因素奠定基础.方法:淋巴细胞分离液(Ficoll)分离获得脐血单个核细胞,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并用流式细胞术鉴定CD34+HPC纯度;比较GT(GM-CSF+TNF-α)方案和GTI(GM-CSF+TNF-α+IL-4)方案及GTI方案中TNF-αt和IL-4不同时段加入对诱导培养产生的DCs成熟的影响;通过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分析细胞表型及3H-TdR检测DCs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果:免疫磁珠阳性分选CD34+HPC纯度可达90﹪以上;将CD34+HPC按GT方案和GTI方案进行培养,均可诱导产生DCs,但经GT方案诱导的DCs CD14表达较高,CD80、CD86、CD83、CD1a表达不如经GTI方案诱导的高;而GTI方案中,以TNF-α0 h加入、IL-4 48 h加入诱导培养的DCs各表型表达相对较佳,并具有激发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结论:CD34+HPC经过合适的培养体系能够诱导分化为功能性DCs,以GM-CSF与TNF-α 0h加入、IL-4 48 h加入的GM-CSF+TNF-α+IL-4方案更为可取.

    • 脊髓横断后下丘脑室旁核和视上核Fos表达的观察

      2006, 26(10):918-920. DOI: 10.7655

      摘要 (1862) HTML (42) PDF 0.00 Byte (1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节段脊髓横断后引起下丘脑室旁核(PVN)、视上核(SON)Fos表达,以初步探讨急性脊髓损伤引起脑内心血管调节核团反应的机制.方法:脊髓C4、T4、T12横断术后3 h,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观察PVN、SON内Fos表达.结果:PVN内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在C4组最高,T4组次之,T12组最低;SON内,各组间Fos阳性神经元数目差异无显著性.结论:急性脊髓损伤可引起PVN、SON神经元产生特异性反应,但两者发生反应的机制不同.

    • 胸腺肽α1对THP-1细胞Toll样受体2和MyD88以及TNF-α表达的影响

      2006, 26(10):921-924. DOI: 10.7655

      摘要 (2221) HTML (49)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人THP-1细胞与胸腺肽α1(Tα1)孵育后,予细菌脂蛋白(BLP)刺激后,Toll样受体2(TLR2)、髓系分化因子88(MyD88)蛋白的表达及细胞因子TNF-α的变化.方法:实验采用人THP-1细胞系进行细胞培养,分为4组:对照组为THP-1细胞不加任何刺激;BLP组以1 000 ng/ml BLP刺激2 h;Tα1组为THP-1细胞加1 000 ng/ml Tα1孵育24 h,不加BLP刺激;Tα1+BLP组为THP-1细胞加1 000 ng/ml Tα1孵育24 h后再加1 000 ng/ml BLP刺激2 h.以Western blot分析TLR2、MyD88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TNF-α.结果:与对照组相比,BLP组和Tα1+BLP组的TNF-α均显著增加,而Tα1组无显著改变;在TLR2和MyD88的表达上,Tα1组和Tα1+BLP组均高于对照组和BLP组.结论:胸腺肽α1可增加THP-1细胞TLR2、MyD88蛋白的表达,其对免疫细胞的影响与BLP诱发炎症反应的途径不完全一致.

    • 参赤提取物对BSA致大鼠实验性肝纤维化的作用研究

      2006, 26(10):925-928. DOI: 10.7655

      摘要 (2085) HTML (53)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参赤提取物对牛血清白蛋白(BSA)致大鼠肝纤维化的治疗作用,为临床应用参赤提取物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静脉注射BSA免疫性诱导大鼠肝纤维化模型.造模后,给予大鼠胃饲参赤提取物.检测大鼠血清肝功能及与肝纤维化相关的部分指标、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HYP),并对肝组织进行病理学观察.结果:参赤提取物可使BSA免疫性诱导的肝组织纤维增生、变性和坏死明显减轻.参赤提取物各组大鼠血清ALT、AST、HA、LN、PC-Ⅲ、Ⅳ-C及肝组织羟脯氨酸含量与模型组比较均显著降低;除低剂量组外,其余各给药组大鼠血清ALB较模型组显著升高.结论:参赤提取物具有保护肝细胞,维护肝功能,抗肝纤维化的作用,其作用机理与胶原代谢有直接的关系.

    • 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性及耐药基因型分析

      2006, 26(10):929-932. DOI: 10.7655

      摘要 (2205) HTML (47) PDF 0.00 Byte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特点及分析碳青霉烯酶、金属β-内酰胺酶基因型.方法:K-B法测定临床分离的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的耐药性;PCR检测碳青霉烯酶(OXA)、金属β-内酰胺酶(IMP和VIM)耐药基因,并对OXA基因进行测序.结果:73株鲍曼不动杆菌对亚胺培南、美洛培南耐药率均为10.9﹪;8株耐药菌中3株是IMP型,2株是VIM型,4株是OXA型,其中有1株菌含有OXA及IMP两种基因型.4例0XA型标本经测序,在Genbank中进行同源性比对,均为OXA-23亚型.结论:目前南京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性与其携带OXA-23、IMP和VIM基因相关.

    • 头孢哌酮、哌拉西林与β内酰胺酶抑制剂对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的药效动力学探讨

      2006, 26(10):933-936. DOI: 10.7655

      摘要 (1981) HTML (46)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头孢哌酮和哌拉西林与克拉维酸、舒巴坦、三唑巴坦3种β内酰胺酶抑制剂的复合制剂的最小抑菌浓度(MIC)、杀菌曲线.方法:以肉汤稀释法测定抗菌药的MIC.以菌落数的对数为纵坐标,以培养时间为横坐标绘出杀菌曲线.结果:不同比例复合制剂对产β内酰胺酶菌株的MIC比单药有不同程度的降低,降低2~256倍.从杀菌曲线分析,绝大多数复合制剂为时间依赖性,而头孢哌酮/克拉维酸(1/1)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有浓度依赖趋势.结论:头孢哌酮/克拉维酸(1/1)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有浓度依赖趋势,可以推测在临床用药上,增加头孢哌酮/克拉维酸(1/1)的用药量可以提高该药对产ESBL的肺炎克雷伯菌的抗菌活性.

    • 促红细胞生成素对新生鼠缺氧缺血脑损伤保护作用

      2006, 26(10):937-940. DOI: 10.7655

      摘要 (1914) HTML (53)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组人促红细胞生成素(rh-EPO)对缺氧缺血性脑损伤(HIBD)海马神经细胞凋亡及学习、记忆能力的保护作用.方法:将7日龄SD大鼠分成HIBD模型组(n=11)、rh-EPO治疗组(n=11)、假手术对照组(n=10).用电镜观察缺氧缺血后24 h三组海马神经细胞凋亡特征;比较缺氧缺血后0、6、12、24 h模型组和治疗组动物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发生率;利用跳台试验观察三组大鼠生后75天学习、记忆潜伏期和错误次数.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电镜观察结果显示大量海马神经细胞凋亡,治疗组较模型组凋亡细胞明显减少.缺氧后0 h,两组动物均出现自发左旋、夹尾左旋、夹尾尖叫现象(治疗组10/10,模型组9/9),缺氧后24 h治疗组与模型组比较,上述现象发生率明显降低(治疗组1/10、模型组6/9,P=0.0198).跳台试验发现模型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受损;学习潜伏期与对照组相比明显延长,错误次数明显增多(P均<0.01),记忆潜伏期与对照组比较明显缩短,错误次数显著增加(P均<0.01),治疗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均较模型组明显改善(P<0.01),与对照组比较均无显著性差异(P>0.05).结论:rh-EPO可抑制HIBD神经细胞凋亡,减轻脑损伤,改善动物学习、记忆能力;rh-EPO有望成为新生儿缺氧缺血性脑病一种新的治疗方法.

    • 油酸-内毒素序贯致新生大鼠急性肺损伤IL-18水平的变化

      2006, 26(10):941-943. DOI: 10.7655

      摘要 (1824) HTML (50) PDF 0.00 Byte (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油酸-内毒素序贯致伤新生大鼠的IL-18水平,在急性肺损伤中的作用.方法:采用油酸加内毒素脂多糖腹腔注射新生大鼠致肺损伤模型,在油酸致伤后4 h实施内毒素第2次致伤,收集血浆检测IL-18水平,同时设立单剂量内毒素致伤组和生理盐水为对照组,每组12只.结果:油酸-内毒素致伤新生大鼠血浆IL-18水平均显著高于单剂量内毒素致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P<0.01).结论:油酸-内毒素组IL-18水平显著高于单剂量内毒素致伤组和生理盐水对照组,提示致炎因子IL-18可能在急性肺损伤的发生和发展中起重要的作用.

    • 腐食酪螨种群消长及空间分布型研究

      2006, 26(10):944-947. DOI: 10.7655

      摘要 (1885) HTML (46)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仓储害螨优势种腐食酪螨(Tyrophagus putrescentiae)的种群数量消长情况及其在仓储小麦中的空间分布型进行研究.方法:每月5、15、25号定点采集螨样本,并进行腐食酪螨的鉴定及计数.采用扩散指标、Taylor幂法则及Iwao m*--x回归分析法对数据进行分析.结果:腐食酪螨种群数量高峰期出现在6月下旬和9月中旬,各扩散型指标值为I>0,CA>0,m*/-x>1;Taylor幂法则回归方程为:lg S2=0.124 5+1.422 0lg -x;Iwao m*--x的回归式为:m*=3.503 6+1.047 8 -x.结论:腐食酪螨在仓储小麦中种群消长曲线呈双峰型,其空间格局是以个体群为基本成份呈聚集分布,且密度越高,聚集度越大.

    • 宫颈黏膜细胞线粒体DNA核内整合及其与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

      2006, 26(10):948-951. DOI: 10.7655

      摘要 (1870) HTML (45)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黏膜细胞核内线粒体DNA(mtDNA)整合与c-myc基因表达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IHC)检测c-myc基因表达;采用原位杂交方法对宫颈黏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进行检测.结果:宫颈癌黏膜细胞核内mtDNA序列的检出率为27.5﹪、不典型增生为13.3﹪、正常宫颈黏膜细胞未发现有mtDNA序列整合.宫颈黏膜细胞c-myc基因表达率在mtDNA序列检出组为67﹪,显著高于mtDNA序列未检出组(36﹪).结论:宫颈黏膜细胞mtDNA序列核内整合可能参与了宫颈癌的发生;c-myc基因表达可能与宫颈黏膜mtDNA序列整合有关.

    • 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及其组织抑制物1水平与妊娠高血压疾病关系的研究

      2006, 26(10):952-955. DOI: 10.7655

      摘要 (1913) HTML (43)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晚期孕妇血浆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及其组织抑制物1(TIMP1)水平与妊娠期高血压疾病发生的相关性.方法:采用ELISA法检测31例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及30例健康孕妇血浆MMP9和TIMP1水平.结果: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MMP9水平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血浆TIMP1水平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妊娠高血压疾病患者血浆MMP9/TIMP1比值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P<0.05).结论:孕妇血浆MMP9及TIMP1水平变化在妊娠高血压疾病的发病机制中有重要作用.

    • 肺癌组织p53V、p16基因表达与DNA倍体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

      2006, 26(10):956-959. DOI: 10.7655

      摘要 (1818) HTML (48)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癌组织细胞肿瘤相关基因p53V、p16基因的表达与DNA倍体类型的相关性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对63例非小细胞肺癌患者瘤组织p53V+、p16+细胞表达率和DNA含量进行了检测,并分析了p53V、p16基因表达与肿瘤细胞DNA倍体类型、S期细胞比例(SPF)、凋亡指数(AI)及肿瘤是否转移的关系.结果:肺癌组织细胞的p53v细胞检出率、DNA指数(DI)及SPF均显著高于正常对照组(P<0.01),肿瘤转移者也显著高于未转移者(P<0.01),而A1分别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及未转移者(P<0.01);随着DNA倍体从D→ND→T→AN→M,p53V+细胞检出率逐渐增高.肺癌患者瘤组织p16+细胞检出率的变化规律与p53V的变化恰好相反.二者相关性分析显示,p53V+细胞与p16+细胞表达率呈显著负相关(r=-0.712,P<0.05).结论:肺癌患者瘤组织细胞p53V和p16基因编码蛋白的表达水平与肿瘤细胞生物学特性关系密切,不仅可用于肺癌发生的分子机制研究,而且还可以为肺癌恶性度、转移、预后判断提供可靠的客观依据.

    • 苯那普利及其合用缬沙坦治疗心力衰竭患者半年及2年的临床观察

      2006, 26(10):960-963. DOI: 10.7655

      摘要 (2104) HTML (47)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苯那普利及其合用缬沙坦治疗半年及2年对血浆去甲肾上腺素(NE)、血管紧张素Ⅱ(AngⅡ)、醛固酮(ALD),心功能状态和住院率的影响,探讨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在心力衰竭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61例慢性心力衰竭患者随机分为苯那普利治疗组和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组,用同位素放射免疫测定法和酶联免疫吸附法分别测定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及2年后血浆AngⅡ、ALD和NE水平,用心脏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仪测量两组患者治疗前、治疗半年及2年后左室射血分数(LVEF),同时观察2年内两组患者的再住院率.结果:苯那普利治疗后血浆NE水平明显降低(P<0.01),LVEF明显增高(P<0.01),而血浆AngⅡ、ALD水平改变不大;苯那普利加缬沙坦治疗后血浆NE、ALD水平明显降低(P<0.01),LVEF明显增高,而血浆AngⅡ水平改变不大;组间对比发现,苯那普利合用缬沙坦能更有效地降低血中NE、AngⅡ和ALD的水平(P<0.01),提高左室射血分数,改善心功能,治疗半年与2年后的结果相比无明显改变.联合用药组与苯那普利治疗组相比,再住院率明显减少(P<0.05).结论:苯那普利治疗明显降低血浆NE水平、对AngⅡ和ALD水平的影响不大;苯那普利和缬沙坦联合治疗明显降低血浆NE和ALD水平,对AngⅡ水平的影响不大.两种治疗方法都能提高CHF患者的LVEF,改善心功能;联合用药组在降低NE、AngⅡ、ALD水平及住院率方面明显优于单用苯那普利组.

    • 儿童白血病体外药物敏感实验的临床意义

      2006, 26(10):964-967. DOI: 10.7655

      摘要 (1986) HTML (44) PDF 0.00 Byte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血病患儿体外药物敏感性,观察初治患儿白血病细胞体外对多种化疗药物的原发耐药情况,为小儿白血病的实验研究和临床治疗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MTT法测定22例白血病患儿外周血或骨髓白血病细胞对阿糖胞苷(Ara-C)、地塞米松(DEX)、多柔比星(ADM)、柔红霉素(DNR)、长春新碱(VCR)、依托泊甙(VP-16)等化疗药物的敏感性.结果:22例患者中S/S 15例,R/2例,S/R3例,R/S 2例,体外药敏与体内疗效总符合率77.3﹪,阳性符合率83.3﹪,阴性符合率33.3﹪,敏感度78.9﹪,特异度40.0﹪.结论:MTT法是简便、快速、客观的肿瘤细胞敏感实验方法,可用于指导临床合理选用化疗药物.

    • 心肌损伤患儿动态心电图监测Q-T间期离散度的变化

      2006, 26(10):968-970. DOI: 10.7655

      摘要 (2068) HTML (42) PDF 0.00 Byte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心肌钙蛋白(cTnI)阳性和cTnI阴性患儿的24 h平均QT间期离散度(QTcd)的变化,探索用QTcd辅助诊断儿童早期心肌损伤的可能性.方法:以54例cTnI阳性患儿为研究对象,依据24 h动态心电图(Holter)的结果分为心律失常组和非心律失常组,利用Holtet自带的心电分析系统自动计算每小时的QTcmax、QTcmin值,人机对话算出每小时QTcd/h(QTcd/h=QTcmax-QTcmin)及24h平均QTcd值.结果:cTnI阳性组QTcd明显增大,较病例对照组,正常对照组差异有显著性,cTnI阴性的病例对照组QTcd亦增大,但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无差异性.结论:24h平均QTcd值增大可作为诊断儿童早期心肌损伤的心电指标之一,为早期治疗提供依据.

    • 肌电图对面神经麻痹判断预后价值的研究

      2006, 26(10):971-973. DOI: 10.7655

      摘要 (2214) HTML (45)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Bell's面神经麻痹患者神经电生理变化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对44例面神经麻痹患者进行患侧与健侧肌电图(EMG)及运动神经传导速度(MCV)检查.结果:36例中,无自发电位及少量自发电位均为4例,而2个月时完全恢复和部分恢复,分别为3例(75﹪)和2例(25﹪).多量自发电位28例中,3个月时完全恢复4例(14.3﹪),部分恢复19例(67.9﹪),未恢复5例(17.9﹪),经统计学处理差异有显著性(P<0.01).EMG出现运动单位电位患者39例中,在1个月内完全恢复6例(15.4﹪),部分恢复5例(12.8﹪);2个月内完全恢复11例(28.2﹪),部分恢复22例(56.4﹪);3个月时完全恢复16例(41.0﹪),部分恢复23例(59.0﹪).总有效率达100﹪.结论:纤颤电位的出现提示面肌恢复不良.运动单位电位的出现显示预后较好,纤颤电位、运动单位电位出现的数量是判断病损面肌预后转归有效、直观的先决指标.

    • LASEK对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

      2006, 26(10):974-977. DOI: 10.7655

      摘要 (1895) HTML (48) PDF 0.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准分子激光上皮瓣下角膜磨镶术(LASEK)对中央角膜内皮细胞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配戴接触镜史的-6.00~-19.00 D[(-9.56±3.44)D]高度近视患者49例(90只眼)进行LASEK治疗,按照角膜切削面距离角膜内皮层厚度分为两组,组1:35眼为275~300 μm,组2:55眼为300 μm以上,各组患眼于术前和术后1、4、12周观察和分析中央角膜内皮的细胞密度(CCD)、变异系数和六角型细胞百分比.结果:LASEK手术前后角膜内皮细胞密度,变异系数差异均无显著性意义(P>0.05),上述两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深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LASEK术后六角型细胞百分比显著下降(P<0.05),其下降程度与角膜切削深度呈现显著正相关(P<0.001);上述三项指标的变化与切削面距离内皮层厚度不存在统计学的相关性.结论:LASEK术后早期对中央部角膜内皮细胞产生可观察到的影响,表现为细胞形态的改变,其对角膜内皮细胞的远期影响有待进一步的观察.

    • 眼眶爆裂性骨折多层螺旋CT测量眼眶容积的实验研究

      2006, 26(10):978-980. DOI: 10.7655

      摘要 (1975) HTML (46) PDF 0.00 Byte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眼眶爆裂性骨折时多层螺旋CT(MSCT)测量眼眶容积的方法.方法:利用MSCT的二维CT(2D-CT)及三维CT(3D-CT)测量15具成人颅骨标本30只眼眶的径线和容积并与标本直接测量值进行比较,制作成人颅骨标本眼眶爆裂性骨折模型30只,进行眼眶容积的MSCT测量与直接测量对照.结果:MSCT对眼眶径线和容积的测量与直接测量结果差异无显著性(P>0.05),两种测量技术的结果具有高度的相关性(P<0.01),MSCT测量能真实反应眼眶的径线和容积以及爆裂性骨折眼眶的容积改变.结论:眼眶爆裂性骨折MSCT测量方法的结果准确,能为临床眼眶外伤的整复提供量化依据.

    • 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并围手术期处理26例报告

      2006, 26(10):981-982. DOI: 10.7655

      摘要 (2026) HTML (43)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补片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及其围手术期处理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26例巨大腹壁切口疝患者资料,修补术所用补片材料为Bard Composix复合补片,术后腹部加压包扎,预防性使用抗生素并放置引流,随访1~3年统计患者的并发症和复发率.结果:患者中位年龄62.4岁,术前21例有明显导致腹内压增高的合并症,术后2~3周左右患者均痊愈出院.17例患者获得随访,1例(3.8﹪)复发,经再次修补后治愈.结论:采用补片无张力修补巨大腹壁切口疝效果良好,手术损伤小,术后恢复快,围术期妥善处理即可避免引起术后并发症.

    • HIV感染合并下尿路疾病患者的腔内手术10例报告

      2006, 26(10):983-984. DOI: 10.7655

      摘要 (1922) HTML (47)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下尿路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腔内手术治疗问题.方法:回顾笔者于1996年4月至2004年5月间在援外医疗队期间收治的10例下尿路疾病患者的腔内手术处理的过程及经验.结果:10患者均术前接受了高效抗逆转录病毒疗法(HAART),术后分别随访6~24个月.10例患者均恢复良好,无明显术后并发症发生.术后复查CD4细胞数在400~800/mm3之间.讨论:下尿路疾病合并HIV感染患者手术首选腔内手术,该手术不仅可以减少患者身体的损伤,同时对于医务人员也有很好的保护作用.

    • 线性消融治疗常规消融方法困难的房室结折返性心动过速21例临床报告

      2006, 26(10):985-987. DOI: 10.7655

      摘要 (2020) HTML (47)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单肺移植治疗特发性肺间质纤维化1例报告

      2006, 26(10):987-989. DOI: 10.7655

      摘要 (1869) HTML (47)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电子喉镜与支撑喉镜下声带息肉129例手术前后嗓音分析与比较

      2006, 26(10):989-990. DOI: 10.7655

      摘要 (1916) HTML (48) PDF 0.00 Byte (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老年人全肺切除术47例围手术期处理体会

      2006, 26(10):991-992. DOI: 10.7655

      摘要 (1709) HTML (46)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23例手术治疗回顾性分析

      2006, 26(10):992-994. DOI: 10.7655

      摘要 (1805) HTML (48)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月经性气胸1例诊治分析

      2006, 26(10):994-995. DOI: 10.7655

      摘要 (1784) HTML (45)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多瑞吉治疗晚期癌痛的临床护理

      2006, 26(10):995-996. DOI: 10.7655

      摘要 (1799) HTML (45)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