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前列腺素E2受体EP3-Ⅲ对胆管上皮癌细胞生长的影响

      2007(11):1201-1204. DOI: 10.7655

      摘要 (1977) HTML (49)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受体EP3-Ⅲ对胆管上皮癌细胞生长的影响。方法:采用常规培养的人胆管上皮癌细胞株HuccT1,分别给予不同浓度的EP3受体激动剂sulprostone(0、1、5、10 μmol/L)作用24 h,用WST-8法检测细胞的活性。用RT-PCR方法检测HuccT1细胞表面EP3-Ⅲ mRNA水平的表达。用细胞瞬时转染方法使HEK293细胞表达EP3-Ⅲ蛋白,并用WST-8法检测PGE2对转染HEK293细胞生长的影响。结果:WST-8检测发现,随着sulprostone作用浓度的升高,HuccT1的细胞活性呈浓度梯度依赖性增加。RT-PCR检测发现,HuccT1细胞有EP3-Ⅲ mRNA表达。HEK293细胞瞬时转染EP3-Ⅲ后,WST-8检测发现转染细胞在PGE2 10 μmol/L作用下细胞活性明显增加。结论:人胆管上皮癌细胞株HuccT1表面有前列腺素E2受体EP3-Ⅲ表达,EP3-Ⅲ对细胞生长有显著的促进作用。

    • NMDA受体对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强直刺激后c-fos表达的影响

      2007(11):1205-1208. DOI: 10.7655

      摘要 (2633) HTML (56)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NMDA受体对强直刺激后纹状体长时程增强和c-fos 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纹状体离体脑片细胞外记录电生理技术和免疫组化技术。结果:NMDA受体的拮抗剂MK-801(20 μmol/L)完全抑制了长时程增强的产生以及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结论:NMDA受体参与了纹状体长时程增强的过程和强直刺激后c-fos的表达。

    • 乙型肝炎病毒表面抗原中蛋白去糖基化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

      2007(11):1209-1212. DOI: 10.7655

      摘要 (2362) HTML (55)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乙型肝炎病毒(HBV)表面抗原中蛋白(MHBs)中去糖基化对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方法:在MHBs核酸疫苗(pSW3891/MHBs/adr)基础上,通过PCR扩增基因修饰法,使MHBs上编码第4、59、146位氨基酸密码子基因由AAT/AAC突变为CAG,从而使AAT/AAC编码的天冬酰胺Asn(N)突变为CAG编码的谷氨酰胺Gln(Q),使得N-糖基化位点NXS、NXT突变为QXS、QXT。构建3株去糖基化核酸疫苗(dG1,去除Asn4处糖基化位点,位于preS2上;dG23,去除Asn59、Asn146处糖基化位点,均位于HBs上;dG123,去除Asn4、Asn59及Asn146位糖基化位点)。脂质体法转染293T细胞,Western blot检测,观察它们在293T细胞中瞬时表达的差异;肌肉注射法免疫BALB/c小鼠,观察MHBs去糖基化对小鼠体液免疫应答的影响。结果:adr、dG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及上清液中均检测到HBsAg;dG1、dG123转染293T细胞后,在细胞内检测到HBsAg,但是上清液中未测到。adr、dG1及dG23免疫BALB/c小鼠后均产生抗-HBs抗体,最高滴度均达到1:102 400;dG123几乎无抗体反应(< 1∶200)。结论:Asn4去糖基化导致MHBs向细胞外的分泌障碍,但是对小鼠抗-HBs的产生无影响。Asn59、Asn146两处同时去糖基化对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影响轻微。Asn4、Asn59及Asn 146三处同时去糖基化明显影响MHBs的分泌和小鼠抗-HBs的产生 。

    • 羟基喜树碱和丝裂霉素C预防椎板切除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研究

      2007(11):1213-1216. DOI: 10.7655

      摘要 (2214) HTML (56)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局部应用羟基喜树碱(hydroxycamptothecin,HCPT)和丝裂霉素C(mitomycin C,MMC)预防腰椎板切除手术后硬膜外瘢痕粘连的效果。方法:30只SD大鼠制作L1椎板切除模型。随机分成3组,HCPT组以棉片浸透0.1 g/LHCPT,MMC组以棉片浸透0.1 g/L MMC,对照组以棉片浸透生理盐水置于裸露的硬脊膜后5 min,检测用药前后体感诱发电位(SEP)的变化。术后4周分别行大体标本观察、组织病理染色和MRI检查,采用计算机图像分析进行成纤维细胞计数和硬膜外瘢痕面积测量。结果: HCPT组存在轻度粘连,MMC组无明显粘连,对照组形成紧密的硬膜外瘢痕粘连。用药前后各组SEP检测无显著性差异,HCPT组和MMC组成纤维细胞计数和硬膜外瘢痕面积均较对照组明显降低。结论:局部短时应用HCPT可减少椎板切除术后瘢痕形成,有效预防硬膜外粘连,但MMC较HCPT有更好的效果。

    • 辛伐他汀对去卵巢骨质疏松大鼠骨组织BMP-2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影响

      2007(11):1217-1220. DOI: 10.7655

      摘要 (2358) HTML (41) PDF 0.00 Byte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辛伐他汀对去卵巢(OVX)骨质疏松大鼠骨形成蛋白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的调节,探讨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在骨质疏松发病机制中的作用机制及辛伐他汀对其调节作用。方法:54只3个月龄雌性SD大鼠,随机分成3组,实验组、对照组、模型组,每组18只。适应性喂养1周后进行手术,术后8周开始给药,实验组给予辛伐他汀5 mg/(kg·d)灌胃,其余2组用等量生理盐水灌胃。用药后第4周每组随机处死半数大鼠,12周后处死剩余大鼠,分离胫骨,免疫组化检测胫骨干骺端BMP-2及其信号转导蛋白Smad1/5的表达。结果:①用药4周,大鼠胫骨干骺端BMP-2表达:实验组、对照组较模型组增加(P < 0.05或P < 0.01);②用药12周,大鼠胫骨干骺端BMP-2表达、Smad1/5表达:实验组、对照组较模型组增加(P < 0.05或P < 0.01);③用药12周较4周,实验组Smad1/5表达明显增加(P < 0.01)。结论:BMP-2及信号转导蛋白Smad1/5表达水平的下调可能是原发性骨质疏松发生的重要机制,辛伐他汀能上调BMP-2的表达,长期用药能促进信号转导蛋白Smads1/5的表达,可能与其防治绝经后骨质疏松症的作用机制有关。

    • 应用SAS软件分析CagA蛋白序列可变区的多态性

      2007(11):1221-1227. DOI: 10.7655

      摘要 (2539) HTML (56) PDF 0.00 Byte (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SAS软件进行数据挖掘,系统阐明幽门螺杆菌(H.pylori)CagA序列多态性及其特性。方法:采用SAS软件数据加工整理技术与生物信息学软件序列分析比对相结合的方法,对NCBI、swiss_prot/tremble、DDBJ三大蛋白数据库有关CagA 蛋白序列数据进行整理,建立含97条完整序列及268条3’端部分序列的数据仓库,并对其进行多态性分析。结果:通过SAS程序对数据的整理加工后观察、统计分析,明确了可变区的位置及长度,准确地得出了EPIYA基序的重复频率、多态性及概率分布,EPIYA基序间隔序列的种类、特征及频度。CagA蛋白氨基酸序列长短不等主要是由于可变区的变化引起,可变区平均长度115.76 ± 27.38aa。365例H.pylori菌株CagA可变区内EPIYA基序平均重复3.28 ± 0.72次,最少1次,最多7次。EPIYA有9种突变型,占总数的7.18%。2个EPIYA基序之间的间隔序列,主要有7种,其中 R3C、R4C中“FPLKRHDKVDELIKVG”及“TIDDLGGP”是西方株的特征基序,R3D中的“KIASAGKGVGGFSGAG”,R4D中的“FPLRRSAAVNDLSKVG”及“TIDFDEAN”则是东亚株特征序列。EPIYA及其间隔序列不同组合构成CagA可变区17种不同的类型。在东亚株中EPIYA基序重复次数及EPIYA-D位点数明显少于西方株,EPIYA-A、EPIYA-B位点则多于西方株。结论:应用SAS软件可有效地对CagA蛋白可变区的多态性分析,从整体上把握了CagA可变区的序列特征,较以往的描述更详细、系统、合理。由于CagA序列可变区多态性的特点及与细胞毒性的关系,在此基础上进一步的研究可能揭示更多的分子生物学机制。

    • 共刺激分子B7-2基因转染抑制乳腺癌生长和转移的实验研究

      2007(11):1228-1232. DOI: 10.7655

      摘要 (2098) HTML (50) PDF 0.00 Byte (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B7-2基因转染乳腺癌细胞对人乳腺癌肺转移的影响。方法:设计B7-2内引物,在内引物的5′端引入XbaⅠ、KpnⅠ酶切位点;在基因组B7-2编码基因两端设计外引物。分离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孵育成簇后提取总RNA,通过RT得到DNA,分别以外引物和内引物PCR扩增出B7-2基因,PCR产物经双酶切装入真核载体pcDNA3.1(+)构建成重组质粒B7-2pcDNA3.1,对重组质粒进行扩增。将重组质粒和空载体转染MD-MBA-231细胞,用FITC anti-human B7-2 antibody标记两组转染细胞和原细胞,流式细胞检测B7-2表达。将B7-2基因转染乳腺癌MD-MBA-231细胞,将MD-MBA-231/B7-2、MD-MBA-231/pcDNA3.1和MD-MBA-231分别接种于BALB/c小鼠皮下,观察B7-2基因转染对肺转移的影响。结果:获得B7-2重组基因,重组基因转染组的B7-2表达阳性率比空载体组和原细胞组分别高出36.77%和51.88%,种植MD-MBA-231/B7细胞株的BALB/c小鼠成瘤率及肺转移率显著低于对照组,HE染色发现淋巴细胞广泛浸润于MD-MBA-231/B7种植的肿瘤及其肺转移灶。结论:B7-2基因通过提高免疫原性抑制乳腺癌的生长及肺转移。

    • 亚甲蓝作为前哨淋巴结活检示踪剂的临床和实验研究

      2007(11):1233-1235. DOI: 10.7655

      摘要 (3153) HTML (51)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与1%异硫蓝(1% isosulfan blue,IB)比较,探讨亚甲蓝(methylene blue,MB)作为示踪剂行乳腺癌前哨淋巴结活检(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价值。方法:206例T1、T2乳腺癌患者,随机分为IB组和MB组。分别利用1%IB和MB染色寻找着色的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然后行SLNB,再行乳腺癌改良根治术,全部标本送病理检查。8只雌性成年大耳白家兔随机分IB组和MB组,利用不同染料观察腋窝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枚数以及退色的时间。结果:206例中,IB组102例检出SLN 94例(92.16%),SLNB的灵敏度为93.94%(31/33),准确率为90.2%(92/102),假阴性率为6.06%(2/33),假阳性率为0。MB组104例检出SLN 97例(93.27%),灵敏度为93.75%(30/32),准确率为91.35%(95/104),假阴性率为6.25%(2/32),假阳性率为0。2组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所有患者未发现与IB和MB相关的不良反应。实验部分:注射IB和MB后腋窝淋巴结染色的平均时间分别为8.75 s和13.13 s,前者淋巴结染色的时间明显短于MB组(P = 0.000)。IB组可观察到的淋巴结26枚,染色25枚;MB组27枚,染色11枚,IB组染色的淋巴结枚数明显多于MB组(P = 0.000)。淋巴结退色时间,IB组55.00 min,MB组108.75 min,IB组淋巴结退色的时间明显快于MB组(P = 0.000)。结论:选择MB行乳腺癌SLNB的临床价值与1%IB基本一致,且MB费用低廉,易于购买。MB可以作为IB的替代。

    • 水通道蛋白4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

      2007(11):1236-1239. DOI: 10.7655

      摘要 (2105) HTML (73) PDF 0.00 Byte (1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水通道蛋白4在人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并分析其临床意义。方法:分别采用逆转录PCR、免疫印迹方法检测水通道蛋白4在人大肠癌组织和癌旁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收集临床资料,分析其与临床病理资料关系。结果:正常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蛋白质、基因水平)低表达或不表达,而肿瘤组织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增加,半定量显示癌组织中水通道蛋白4在蛋白、基因表达水平分别是癌旁组织的(4.09 ± 1.49)倍和(4.54 ± 2.46)倍(P < 0.05);水通道蛋白4在肿瘤组织中表达与肿瘤病理分级、淋巴结转移相关(P < 0.05),而与肿瘤病理类型无关。结论:水通道蛋白4在正常组织中低表达,而在肿瘤组织中表达增加;水通道蛋白4可能与人大肠癌肿瘤细胞浸润、转移有关。

    • 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基因超甲基化与大肠癌的研究

      2007(11):1240-1243. DOI: 10.7655

      摘要 (2409) HTML (67) PDF 0.00 Byte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分泌型卷曲相关蛋白2(SFRP2)基因启动子超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关系。方法:用甲基化荧光定量PCR(MethyLight)技术检测44例散发型大肠癌和20例癌旁组织中SFRP2基因的启动子甲基化状况,20例健康志愿者大肠组织作为对照组。同时分析SFRP2基因超甲基化与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44例大肠癌组织中检出SFRP2基因超甲基化36例(36/44,81.8%),20例大肠癌旁组织中检出SFRP2基因超甲基化8例(8/20,40%),20例正常大肠黏膜组织中没有显示SFRP2基因任何甲基化条带。大肠癌中SFRP2基因甲基化较正常黏膜和邻近的正常黏膜更频繁。并且SFRP2基因超甲基化与任何包括性别、年龄、肿瘤分期、位置、组织学分级等临床病理特征之间没有显著的关联。结论:SFRP2基因超甲基化与大肠癌的发生有关,SFRP2基因超甲基化可以作为大肠癌筛检的高潜力标记。

    • 由Egr-1调控TK基因灭活胰腺癌细胞的实验研究

      2007(11):1244-1247. DOI: 10.7655

      摘要 (2263) HTML (45)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对放射敏感的早期生长反应基因-1(early growth response-1,Egr-l)启动子调控单纯疱疹病毒胸苷激酶(herpes simplex virus thymidine kinase,TK)基因是否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有增敏效应。方法:以细菌内同源重组法构建含 TK基因的腺病毒载体pAdEgr-1-TK,转染人胰腺癌细胞株PC-3,60Co-γ射线照射后,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 RT-PCR)半定量分析各不同照射剂量组TK基因的mRNA的表达。加入前药丙氧鸟苷(ganciclovir,GCV),MTT法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经60Co-γ射线照射后,与对照组胰腺癌细胞(0.86 ± 0.11)相比,前药GCV可明显提高对转染pAdEgr-1-TK胰腺癌细胞的杀伤效率(0.08 ± 0.03)(P < 0.001)。结论: 由Egr-l启动子调控的TK自杀基因在γ射线作用下可以显著提高杀伤胰腺癌细胞的能力。

    • Lipo-PGE1对肠道瘀血再灌注微循环的干预作用

      2007(11):1248-1251. DOI: 10.7655

      摘要 (2218) HTML (55)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Lipo-PGE1对肠道瘀血后再灌注微循环的干预作用。方法:30只大鼠随机分为3组:瘀血再灌注组、Lipo-PGE1组和假手术组。通过阻断门静脉45 min、再灌注60 min制作小肠瘀血再灌注模型。Lipo-PGE1组在门静脉夹闭前10 min、夹闭后即刻和开放后10 min静脉注入Lipo-PGE1 0.2 μg,瘀血再灌注组以生理盐水代替,假手术组不夹闭门静脉。再灌注后60 min观察回肠肠系膜微循环开放情况和出血灶数,取回肠段作病理检查。结果:急性瘀血再灌注后,瘀血再灌注组肠系膜微循环开放率较假手术组明显下降、毛细血管周围出血灶数明显增多,Lipo-PGE1治疗组较瘀血再灌注组开放率明显升高,但毛细血管周围出血灶数两组间无显著差异。病理检查示瘀血再灌注组Chiu分级较假手术组明显升高,而用Lipo-PGE1组Chiu分级较瘀血再灌注组显著降低。结论:Lipo-PGE1的干预可以明显改善肠道瘀血再灌注后微循环血流状况,减轻肠道组织的损伤。

    • 乙型肝炎病毒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及慢性乙型肝炎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情况的对照研究

      2007(11):1252-1256. DOI: 10.7655

      摘要 (2525) HTML (60) PDF 0.00 Byte (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染色体制备和生物素原位杂交技术,研究乙型肝炎病毒X(HBx)基因在肝细胞肝癌(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并与慢性乙型肝炎(CHB)进行对比分析,了解HBx基因在肝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与HCC发生的相关性。同时探讨在HCC与CHB患者中乙肝血清标志物差异及HBx整合与乙肝血清标志物之间的相关性。方法:HCC患者19例,CHB患者14例,分别获取手术或肝穿刺标本并制备成染色体载玻片,以生物素标记的HBx基因探针进行原位杂交,同时统计分析其乙肝血清标志物资料。结果:①19例HCC中有13例患者的肝细胞分裂期染色体上可观察到杂交信号,占68.24%,明显高于CHB组,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字2 = 5.12,P < 0.05),肝癌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HBx整合位点数为3.80 ± 1.36,而CHB患者肝细胞染色体上整合位点数为1.30 ± 0.36,二者差别具有极显著性(t = 3.5,P < 0.01)。②乙型肝炎e抗原(HBeAg)在CHB患者中阳性率为80.0%,明显高于HCC组(10.53%),差别有统计学意义(-字2 = 6.33,P < 0.01)。③HCC及CHB患者HBx整合与否与患者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相关性。结论:①HBx基因在HCC细胞染色体上的整合明显高于CHB;②CHB患者乙肝病毒复制较HCC患者活跃;③HBx基因整合与否与HCC及CHB乙肝血清标志物未见明显关系。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患者血清淀粉样蛋白A水平的研究

      2007(11):1257-1260. DOI: 10.7655

      摘要 (1951) HTML (57)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SAS)患者中与常见心脑并发症可能相关的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水平的变化。方法:根据睡眠期多导睡眠监测中的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结果,将62例仅患OSAS的患者分为轻度OSAS组(n = 16),中度OSAS组(n = 18)和重度OSAS组(n = 18)。另选18例健康者作为对照组。以SAA特异性单克隆ELISA法测定和比较各组间上午6:00时的SAA浓度。此外,对OSAS患者作SAA分别与睡眠期AHI和最低脉氧饱和度(miniSpO2)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正常对照组SAA浓度(9.19 ± 3.87 μg/ml)相比,轻度OSAS组即明显增高(13.49 ± 3.08 μg/ml,P < 0.05),中度及重度OSAS组增高非常显著(18.73 ± 5.29 μg/ml和38.56 ± 10.11 μg/ml,均为P < 0.01)。且OSAS各组间均相差显著,SAA浓度随OSAS程度加重而增高。相关性分析显示OSAS患者SAA浓度与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间呈显著正相关(r = 0.796,P < 0.001),与miniSpO2之间呈显著负相关(r = -0.631,P < 0.001)。结论:OSAS患者SAA浓度显著增高且与OSAS的严重程度相关。SAA浓度升高可能与OSAS患者心血管和神经元功能异常的高危状态有关。

    • 脂多糖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和细胞因子表达的影响

      2007(11):1261-12631277. DOI: 10.7655

      摘要 (3189) HTML (62) PDF 0.00 Byte (1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脂多糖(LPS)对人肾小管上皮细胞株(HK-2)增殖及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的人肾小管上皮细胞分为两组:阴性对照组和LPS刺激组(1.0 ng/ml)。应用MTT法检测LPS对HK-2增殖的影响;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学的变化;间接免疫荧光方法检测白细胞介素-1(IL-1)、白细胞介素-10(IL-10)、肿瘤坏死因子(TNF)的表达;采用ELESA方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IL-1、IL-10、TNF的含量。结果: LPS组能促进HK-2细胞的增殖,促进细胞表达IL-1、IL-10、TNF。结论:LPS在体外促进HK-2增殖,可分泌促纤维化因子抗纤维化的因子。

    • 摔跤及柔道运动员的心率变异性特征

      2007(11):1264-1266. DOI: 10.7655

      摘要 (2297) HTML (54)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和非运动训练人群比较,了解摔跤及柔道运动员心率变异性的特征。方法:选取男性摔跤及柔道运动员32名,设为实验组,高校男生32名,设为对照组。在静息状态下,对其常规5 min体表心电图进行时域、频域及非线性分析,获得心率变异性各相关指标数据。结果:实验组时域法各项指标(SDNN、RMSSD、SDSD、PNN50)均高于对照组,两组间有统计学差异;频域法显示TP、LF、VLF显著高于对照组,其他指标略高于对照组,但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和非运动训练人群相比,摔跤及柔道运动员具有较大的心率变异性和更高的迷走神经和交感神经张力。

    • TNF-α和IL-6在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作用

      2007(11):1267-1270. DOI: 10.7655

      摘要 (1955) HTML (45)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肝再生相关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NF-α)和白介素-6(IL-6)在大鼠移植肝内的表达及其与肝脏再生的关系。方法:建立稳定的冷缺血45 min和10 h 50%大鼠部分肝移植模型,50%肝切除为对照组。术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各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TNF-α、IL-6的表达,RT-PCR检测术后2 h TNF-α、IL-6 mRNA的表达,并探讨TNF-α和IL-6的变化规律及其对大鼠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的影响。结果:冷缺血10 h肝移植组PCNA表达明显下降。与对照组相比,冷缺血45 min组大鼠移植肝内细胞因子TNF-α、IL-6表达明显增加,高于对照组和冷缺血10 h组(P < 0.05),持续的时间也延长到移植后24 h以上。结论:与大鼠肝切除后诱导肝再生的机制相似,TNF-α、IL-6等细胞因子在移植后肝脏再生的早期启动过程中非常重要。短暂冷缺血促进大鼠肝移植后的肝脏再生,较长时间冷缺血降低部分肝移植术后肝再生。

    • 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在大鼠肝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探讨

      2007(11):1271-12731289. DOI: 10.7655

      摘要 (2015) HTML (48) PDF 0.00 Byte (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γ(PPARγ) 激动剂罗格列酮在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建立70%的大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模型,SD大鼠随机分为6组,对照组(control,C),假手术组(sham,S),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reperfusion,IR)组,罗格列酮(rosiglitazone ,Ros)预处理组,GW9662预处理组,以及Ros+GW9662预处理组。再灌注后,取静脉血检测肝血清酶(ALT、AST)水平,取肝脏组织TUNEL法检测缺血肝脏细胞凋亡指数(apoptotic index,AI),免疫组化检测Bcl-2,Bax,Caspase-3表达。结果:IR组和Ros组与假手术组相比肝脏细胞凋亡指数、Bax、Bcl-2及Caspase-3均升高。Ros处理组与IR组相比肝脏细胞凋亡指数、Bax及Caspase-3表达降低,Bcl-2表达升高,GW9662能阻断Ros的保护作用。单独应用GW9662时肝脏细胞凋亡指数、Caspase-3以及Bax表达比IR组升高,而Bcl-2降低。结论:PPARγ激动剂罗格列酮对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有保护作用,它可能是通过上调Bcl-2 表达,下调Bax和Caspase-3表达,抑制肝脏细胞凋亡而起作用的。

    • HGF质粒尾静脉注射促使体内高表达

      2007(11):1274-1277. DOI: 10.7655

      摘要 (3413) HTML (41) PDF 0.00 Byte (1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质粒尾静脉快速输注以获得肝细胞生长因子(HGF)小鼠体内高表达。方法:扩增HGF质粒,并酶切鉴定。将不同剂量的HGF质粒通过尾静脉快速注入6~8周龄的非肥胖糖尿病/重症联合免疫缺陷(NOD/SCID)小鼠体内,ELISA法检测外周血中HGF水平,同时Western法检测小鼠肝组织内HGF蛋白含量。结果:快速注入HGF质粒后,体内HGF水平明显上升,以20 -滋g/1.6 ml剂量组最高。注射后4 h即可见到HGF水平明显上升,12 h达到顶峰,然后逐渐下降,但6天后仍可测到较高水平的HGF。Western结果显示注射后肝组织中HGF表达量迅速上升,峰值在第8 h左右出现,而后逐步下降。结论:HGF质粒尾静脉快速注射可使小鼠体内HGF高表达。

    • FasL基因修饰骨髓树突状细胞诱导小鼠心脏移植免疫耐受的实验研究

      2007(11):1278-1280. DOI: 10.7655

      摘要 (1981) HTML (60) PDF 0.00 Byte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 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术前免疫受者在诱导同种小鼠心脏移植耐受中的作用。方法: 采用腺病毒载体将FasL基因转染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将基因修饰的DC经尾静脉输入预处理BALB/c受者小鼠,观察移植心脏的存活时间,通过混合淋巴细胞反应(MLR)检测抗原特异性T淋巴细胞的低反应性。结果:AdFasL-DC组移植心脏存活期为21.5 ± 2.5天,Day-7-DC和LacZ-DC处理组移植心脏存活时间为9.5 ± 1.5天和10.0 ± 2.0天,FasL-DC术前免疫受者可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明显延长(P < 0.05);MLR结果显示 FasL-DC处理组与对照组相比显著地抑制了T淋巴细胞的增埴(P < 0.05)。结论:FasL基因转染DC能够诱导同种反应性T淋巴细胞凋亡,术前免疫受者能使同种移植物存活时间得到延长。

    • 呼吸机依赖受体肺移植术后撤机策略探讨(附6例报告)

      2007(11):1281-1283. DOI: 10.7655

      摘要 (2245) HTML (57)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呼吸机依赖的终末期肺病受体肺移植术后机械通气撤离的条件、时机、技术方案。方法:通过回顾2002年9月~2006年6月间共6例呼吸机依赖受体的临床资料,并结合有关文献进行分析。结果:6例呼吸机依赖受体肺移植术后平均13.5天成功撤机,术后随访时间1~4年,平均生存期(21.33 ± 3.48)个月。结论:控制感染、气道管理、强化营养、前列腺素E1应用、呼吸肌锻炼、序贯通气、心理护理等是提高撤机成功率的重要保证。

    • 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附4例报告)

      2007(11):1284-1286. DOI: 10.7655

      摘要 (2145) HTML (85) PDF 0.00 Byte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肺移植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手术方法、早期临床结果及围手术期处理方法。方法:2006年6月至2007年1 月,为4 例终末期肺疾病患者施行了单肺移植手术,均为右侧单肺移植。其中第1和第2例为同1天完成。结果:第1 例术后合并顽固的铜绿假单孢杆菌和不动杆菌感染,几乎对所有的抗生素耐药,于术后第33天死于严重感染所致的多脏器衰竭。其余3例均顺利出院,目前生活质量明显改善,SaO2和FEV1 均显著提高。结论:单肺移植是治疗终末期肺病的有效方法,但术后感染及排异发生率高,加强围手术期处理非常重要。

    • 肝肾联合移植后移植肝对肾的免疫保护初探

      2007(11):1287-1289. DOI: 10.7655

      摘要 (2507) HTML (54) PDF 0.00 Byte (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肝肾联合移植大鼠模型,并初步探讨移植肝是否对移植肾具有免疫保护作用。方法:门静脉和腹主动脉对供肝和供肾进行原位灌注,供肝肝上下腔静脉用显微外科技术缝合,双袖套法吻合肾下下腔静脉及门静脉,带瓣左肾动脉与受体腹主动脉吻合;用支架管重建胆道和输尿管。通过单独肾移植、肝移植和肝肾联合移植生存时间、肾功能及移植肾病理比较研究,探讨其免疫保护作用。结果:用此法建立肝肾联合移植大鼠模型手术无肝期短,手术成功率高。术后肝肾联合移植组较肾移植组生存时间长(P < 0.05),与肝移植组相比,差异无显著性(P > 0.05)。肝肾联合移植组血尿素氮及肌酐明显低于肾移植组(P < 0.05),移植肾排斥反应明显减轻。结论:用该方法建立一期大鼠肝肾联合移植模型方便可行且成功率高;肝肾联合移植时移植肝对移植肾具有免疫保护作用。

    • 超声造影在肝脏恶性肿瘤射频或微波治疗后近期疗效应用评价

      2007(11):1290-1293. DOI: 10.7655

      摘要 (2362) HTML (53)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肝脏恶性肿瘤靶区局部射频或微波治疗前后超声造影的观察,探讨超声造影方法评估局部治疗近期疗效的可行性。方法:56个(病灶)肝脏恶性肿瘤患者均经增强CT或超声造影、活检证实,局部治疗疗程结束后行超声造影观察局部治疗区域,以治疗后治疗区造影各时相无造影增强,血清学指标正常作为局部治疗彻底的标准,动脉期治疗区残存增强病灶,门脉期及延迟期病灶造影清退,类似于治疗前造影特点为治疗不彻底,作为下次治疗的靶目标区,直至达到彻底治疗标准。结果:超声造影可以动态显示局部治疗区域的微循环特点及残存病灶的各种形态。结论:超声造影可以显示出局部治疗的治疗区域形态以及残存肿瘤表现,并确定将此作为靶治疗区域,为再次补充治疗提供导向作用。

    • HBME-1和CK19、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表达及诊断价值

      2007(11):1294-1297. DOI: 10.7655

      摘要 (3147) HTML (74) PDF 0.00 Byte (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HBME-1、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状态,并探讨这3种抗体所构成的不同组合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55例甲状腺乳头状癌、24例甲状腺腺瘤、20例结节性甲状腺肿和10例桥本甲状腺炎中HBME-1、CK19和Galectin-3的表达。结果:HBME-1、CK19和Galectin-3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96.4%、98.2%、94.5%;在甲状腺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20.4%、20.4%、22.2%;3种抗体在甲状腺乳头状癌和良性病变中的阳性表达均存在统计学差异。HBME-1联合CK19、Galectin-3检测在鉴别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时的敏感性、特异性、诊断正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100%、96.9%、98.8%、98%、100%。结论:HBME-1联合CK19、Galectin-3所构成的免疫组化组合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与良性病变的鉴别诊断中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

    • 胃肠道间质瘤47例临床分析

      2007(11):1298-1300. DOI: 10.7655

      摘要 (1899) HTML (52)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肠道间质瘤(GIST)的临床特点及其诊断与治疗。方法:回顾分析2002~2005年收治并经病理证实的47例GIST的临床资料。结果:50岁以后为GIST的高发年龄,好发部位为胃,其次是小肠。本病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异性,主要为消化道出血、腹部包块和腹痛、腹部不适等症状。胃镜、超声胃镜、结肠镜、消化道造影、B超、CT等影像学检查可以发现肿瘤,通过病理组织学及免疫组织化学检查可明确诊断。转移情况以肝脏和腹腔转移最为常见,其中肝脏转移7例,腹腔转移4例。手术为治疗的首选。术后6个月至5年随访的30例患者中,8例死亡,7例复发或转移。结论:GIST的临床表现缺乏特征性,术前确诊率低,其确诊依赖免疫病理结果。GIST的治疗以手术切除为主,对病变复发或发生远处转移者应积极手术并结合应用分子靶向药物以延长生存期。

    • 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的临床研究

      2007(11):1301-13031306. DOI: 10.7655

      摘要 (2084) HTML (65)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复发鼻咽癌调强放疗(IMRT)的临床结果。方法:30例复发鼻咽癌患者接受全程IMRT再程放疗,其中7例同时伴有颈淋巴结转移。根据1992年福州分期标准进行再分期,Ⅰ、Ⅱ、Ⅲ、Ⅳ期分别为7、7、4、12例。局部复发中位时间为32个月(6~336个月)。鼻咽部肿瘤体积(GTV)处方剂量为58.80~78.76 Gy,分次剂量2.00~2.92 Gy。7例患者接受1~4个疗程以DDP为基础方案的同步 ± 辅助化疗。结果: 治疗计划GTV的中位体积为37.46 cm3(14.30~227.52 cm3),覆盖鼻咽GTVD95的平均剂量为62.56Gy,GTVV95的平均体积为98.69%;靶区内GTV、CTV1和CTV2的平均剂量分别为65.82 Gy、54.02 Gy和50.20 Gy;GTV的平均分割剂量为2.28 Gy(2.00~2.92 Gy)。本组中位随访期为10个月(2~37个月),1年局部无进展生存率96%,1年无远处转移率90.95%,1年无瘤生存率87.16%,1年总生存率78.57%。急性反应以1~2级为主,均可耐受。结论:IMRT能较好覆盖肿瘤靶区同时降低邻近敏感器官剂量,对复发鼻咽癌可获较理想的局部控制,是其再程放疗的一种有效方法,远期结果需进一步观察。

    • 保留脾脏的远端胰腺切除术体会

      2007(11):1304-1306. DOI: 10.7655

      摘要 (1814) HTML (65)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探讨胰体尾肿瘤进行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的可行性与安全性-方法:分析本院1996年1月~2007年3月行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10例临床资料-其中,无功能性胰岛细胞瘤4例,胰腺囊腺瘤3例,慢性胰腺炎-胰腺癌和胰腺外伤各1例-结果: 10例患者均成功完成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手术-手术时间平均为4.2 h-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0 ml-术后复查血小板在79×109/L~270×109/L-术后住院时间平均为13天-术后胰漏3例,引流量10~50 ml/d-结论: 保留脾脏和脾动静脉的胰体尾切除术难度大,但是是可行的-安全的,对于胰腺体尾部良性和交界性肿瘤的切除应是最佳的选择-

    • 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附50例报告)

      2007(11):1307-1309. DOI: 10.7655

      摘要 (1908) HTML (54)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分析50例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施行的手术治疗,其中13例急诊手术,37例择期手术。包括二尖瓣置换术15例,主动脉瓣置换术13例,二尖瓣、主动脉瓣联合置换术12例,三尖瓣成形术5例,同期处理房间隔缺损1例,室间隔缺损5例,室间隔缺损合并主动脉窦瘤破裂3例,室间隔缺损合并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主动脉窦瘤破裂1例,动脉导管未闭5例,升主动脉缩窄1例,肺动脉瓣及右室流出道狭窄1例,法洛四联症1例。结果:治愈48例(96%),术后早期死亡2例(4%)。结论:外科手术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的优选方法,手术的时机以及加强围术期的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

    • 后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附56例报告)

      2007(11):1310-1311. DOI: 10.7655

      摘要 (2137) HTML (57)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腹腔镜手术治疗肾盂输尿管连接部狭窄(ureteropelvic junction obstruc tion,UPJO)的疗效。方法:采用腹膜外路径对 56例 UPJO 行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 。打开肾周筋膜,以肾下极为标志游离出肾盂输尿管连接部,切除狭窄部分,端端吻合肾盂输尿管并留置双 J 管。结果:56例手术全部成功,手术时间70 ~180 min,平均120 min。术中出血量50~100 ml,平均80 ml,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住院 6~14 天平均 8.5 天。56例随访3~15个月,平均6个月,肾积水均不同程度好转,40例静脉尿路造影(intrarenous urography,IVU)无吻合口狭窄。结论:腹腔镜下离断式肾盂输尿管成形术治疗UPJO有效、可行,可以替代开放手术。

    • 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127例报告

      2007(11):1312-1313. DOI: 10.7655

      摘要 (2385) HTML (53) PDF 0.00 Byte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的适应证、治疗效果及体会。方法:采用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治疗肾囊肿127例。结果:127例均获成功,手术时间20~70 min,平均为35 min;术中出血5~15 ml,平均为12 ml;术后3~7天出院;平均随访1年无复发。结论:后腹腔镜下肾囊肿去顶减压术具有疗效确切、创伤小、恢复快的特点,可作为肾囊肿外科治疗的首选术式。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附62例报告)

      2007(11):1314-1315. DOI: 10.7655

      摘要 (2041) HTML (54)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的方法、可行性和效果。方法:62例胃癌患者行腹腔镜辅助下根治性胃切除术。其中远端胃大部切除术41例,近端胃大部切除术13例,全胃切除术6例,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术2例。结果:62例患者均顺利完成腹腔镜手术,无中转开腹。手术用时:全胃切除(327 ± 33)min;近端胃切除(243 ± 38)min;近端胃切除联合脾脏切除(295 ± 39)min;远端胃切除(265 ± 42)min。术中出血量:全胃切除(248 ± 183)ml;近端胃切除(145 ± 92)ml;近端胃联合脾脏切除(326 ± 107)ml;远端胃切除(127 ± 76)ml。清扫淋巴结(18.6 ± 12.3)枚/例。术后患者平均第1次排气时间(3.7 ± 1.2)天,下床活动时间(3.4 ± 1.0)天,进流质时间(4.5 ± 1.5)天。术后近期疗效良好。结论:腹腔镜胃癌根治术技术可行、安全,且创伤小、术后恢复快。

    • 食管癌手术后持续输注盐酸奈福泮对吗啡用量的影响

      2007(11):1316-13171325. DOI: 10.7655

      摘要 (2029) HTML (59)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癌手术后持续输注盐酸奈福泮对吗啡用量的影响。方法: ASAⅠ、Ⅱ级 60例择期食管癌手术患者,随机分为奈福泮组(A组,n=30) 和空白对照组(B组,n=30)。A组:奈福泮160 mg以生理盐水稀释至100 ml; B组:生理盐水100 ml。术毕前20 min均给予吗啡 0.1 mg/kg静注作为负荷量,分别连接微量输注泵和吗啡PCIA泵进行自控镇痛。定时行视觉模拟镇痛评分(VAS)和舒适度评分(BCS)。记录吗啡用量以及不良反应的发生情况。结果: 2组VAS、BCS评分无明显差异,A组吗啡用药量约为B组吗啡用量的50%(P < 0.01),A组恶心、呕吐的发生率明显低于于 B组(P < 0.05)。结论:术后持续静脉输注奈福泮可减少吗啡的用量,明显降低恶心、呕吐的发生率。

    • 尿毒症患者应用头孢菌素致药物性脑病18例临床分析

      2007(11):1318-1319. DOI: 10.7655

      摘要 (2196) HTML (47)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尿毒症患者应用头孢菌素后并发脑病的临床表现,探讨其发生机制。方法:分析18例尿毒症患者使用头孢菌素后出现脑病的情况及其治疗方法。结果: 第1,2,3,4代头孢菌素均可导致药物性脑病,并且特点不同,与其药代动力学存在差异有关,停药或充分透析后多能缓解。结论: 尿毒症患者应用头孢菌素需要根据药代动力学调整剂量,并对不良反应进行监测。必要时进行血药浓度或游离血药浓度监测。并发脑病后要及时停药及透析治疗。

    • 测定踝肱指数诊断2型糖尿病下肢动脉病变

      2007(11):1320-1321. DOI: 10.7655

      摘要 (1967) HTML (57)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测定2型糖尿病及其伴下肢动脉病变(PAD)患者踝肱动脉血压指数(ABI),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多普勒血流探测仪测定糖尿病患者的足背动脉、胫后动脉与肱动脉的比值,以比值小于0.9为异常。结果:本组128例患者中检出ABI<0.9者27例,占21.1%。下肢动脉病变组与非下肢动脉病变组比较,前者的年龄大、病程长、餐后血糖、TG、LDL-C、脉压差、合并冠心病率明显增高,HbA1c达标率明显降低。结论:采用ABI早期诊断并治疗PAD对预防糖尿病其他心血管并发症可能具有一定的临床意义。

    • 经瞳孔温热疗法治疗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临床观察

      2007(11):1322-1323. DOI: 10.7655

      摘要 (1944) HTML (54)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经瞳孔温热疗法(TTT)对于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SC)的治疗效果。方法:将40例经眼底血管荧光造影确诊为CSC患者中的20例20只眼采用TTT作为治疗组,20例20只眼中药治疗作为对照组。观察两组治疗后在视物变形、视力、中心视野、光学相干断层扫描(OCT)、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FA)等变化及与疗程的关系,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 TTT治疗后能够全面改善CSC引起的各项主、客观指标,大多数病例在治疗后2周时已有明显改善,在8周的观察期内各项指标基本恢复正常,最为重要的视网膜荧光素渗漏和视网膜神经上皮脱离两项指标恢复尤其理想。未发现视力、视野损害、继发性新生血管等可能的并发症。而且TTT在进一步缩短病程方面明显优于口服健脾利水中药。结论:结果证明了TTT治疗CSC的有效性和安全性,完全可以替代传统的视网膜激光光凝术用于CSC的治疗。

    • 尿液的预处理对尿液游离轻链测定的影响

      2007(11):1324-1325. DOI: 10.7655

      摘要 (2127) HTML (77)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响尿液游离轻链测定的因素。方法:用散射比浊法分别测定3组不同处置后的尿液中的游离轻链的含量,分别为未离心组、低速离心组和高速离心组。结果:离心的转速和时间对尿液标本中的轻链的含量的测定有着十分明显的影响,存在统计学的差异(P < 0.01)。标本的放置时间对测定的结果亦有影响,但不存在着统计学的差异。结论: 尿液游离轻链的测定,标本必须经过严格的前处理,才能得到准确的结果。

    • 注射用蚓激酶临床药效观察

      2007(11):1326. DOI: 10.7655

      摘要 (2497) HTML (83) PDF 0.00 Byte (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高蚓激酶的生物利用度和临床疗效观察。方法: 采用健康志愿者进行Ⅰ期临床试验,研究注射用蚓激酶对人体的出凝血指标的变化情况。结果: 该注射用蚓激酶具有降纤和抑制血小板聚集的作用,且可同时作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使部分凝血活酶活化时间(APTT)延长。结论:在4~6万U时作用最佳且维持时间较长,适合临床急症使用,且可同时作用于内源性凝血系统,使APTT延长,短时间内就能起到溶栓作用。

    • 血清GPI抗原测定对类风湿关节炎诊断的临床价值

      2007(11):1328. DOI: 10.7655

      摘要 (2808) HTML (64) PDF 0.00 Byte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类风湿性关节炎(RA)患者血清中6-磷酸葡萄糖异构酶(GPI)抗原水平,探讨其在RA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RA 118例,非RA 106例,正常对照组60例。对上述人群血清进行GPI抗原、抗环瓜氨酸肽(CCP)抗体及类风湿因子(IgM-RF)检测,分析GPI抗原的水平及与CCP抗体、IgM-RF的相关性。结果:GPI抗原的阳性率在RA中为84.74%,非RA中为5.66%,正常人全部为阴性。GPI抗原、CCP抗体及IgM-RF对RA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GPI 84.74%、96.39%,CCP 60.17%、95.18%,IgM-RF 80.51%、79.52%。GPI抗原与CCP抗体在RA患者血清中的阳性率之间差异非常显著(P < 0.01),与IgM-RF差异不显著(P > 0.05)。相关分析显示3种方法的检测结果间存在相关性。结论: 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GPI抗原简便、结果可靠,对RA诊断具有高度的灵敏度和特异性,可作为RA患者一个新的诊断指标。

    • 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合并腹主动脉扭曲植入下腔静脉滤器1例报告

      2007(11):1330-1332. DOI: 10.7655

      摘要 (1877) HTML (51)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腔内修复术治疗Stanford B型主动脉夹层(附12例报告)

      2007(11):1332-1334. DOI: 10.7655

      摘要 (1822) HTML (47) PDF 0.00 Byte (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无张力疝修补术后补片感染的临床分析(附16例报告)

      2007(11):1334-1336. DOI: 10.7655

      摘要 (1758) HTML (45)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腹腔镜结直肠切除术临床分析(附36例报告)

      2007(11):1336-1337. DOI: 10.7655

      摘要 (1799) HTML (43) PDF 0.00 Byte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改良腔镜下甲状腺手术

      2007(11):1338-1339. DOI: 10.7655

      摘要 (2058) HTML (48)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原发性肝癌自发破裂出血的临床分析(附42例报告)

      2007(11):1339-1340. DOI: 10.7655

      摘要 (1778) HTML (52) PDF 0.00 Byte (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国产Amplatzer封堵器介入治疗左向右分流先天性心脏病疗效观察

      2007(11):1341-1342. DOI: 10.7655

      摘要 (1925) HTML (52) PDF 0.00 Byte (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高胆红素血症对新生儿听力影响初探

      2007(11):1343-1344. DOI: 10.7655

      摘要 (1748) HTML (57)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MSCT冠状动脉成像对心肌桥-壁冠状动脉的诊断价值

      2007(11):1344-1346. DOI: 10.7655

      摘要 (1736) HTML (53) PDF 0.00 Byte (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峰值跟踪法颈部CTA扫描成像技术探讨

      2007(11):1346-1348. DOI: 10.7655

      摘要 (1927) HTML (60) PDF 0.00 Byte (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双链AAV载体的构建及其转导效率的检测

      2007(11):1348-1348. DOI: 10.7655

      摘要 (2341) HTML (105)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