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7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PADRE/MUC4 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诱导特异性CTL体外杀伤作用研究

      2007(12):1349-135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559) HTML (79)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PADRE/MUC4 重组腺病毒转染树突状细胞(DC)诱导特异性细胞毒性T细胞(CTL)及体外特异性杀伤作用-方法:pAd-CMV-PADRE/MUC4转染HLA-A2健康志愿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来源的未成熟DC,TNF-α诱导成熟后与自体PBMC混合培养刺激3周,Cr51和Elispot实验检测CTL体外杀伤活性-结果:Cr51和Elispot检测结果显示PADRE/MUC4转染DC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而pAd-CMV- GFP组和空白对照组不能产生有效特异性CTL-结论:腺病毒载体介导多表位嵌合基因(PADRE/MUC4)转染未成熟DC,在体外可以诱导产生特异性CTL,对表达MUC4肿瘤细胞具有杀伤效应-

    • 肿瘤抗原MUC4 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的体外免疫效应研究

      2007(12):1353-1357. DOI: 10.7655 CSTR:

      摘要 (3100) HTML (74)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抗原MUC4 HLA-A*0201限制性细胞毒性T淋巴细胞(CTL)表位肽负载树突状细胞诱导CTL的体外免疫效应-方法:从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诱导树突状细胞(DC)-用之前表位预测法预测并合成的五种肽分子分别脉冲成熟的DC,并刺激HLA-A*0201+健康人自体CD8+T细胞成为CTL-用酶联免疫斑点法(ELISPOT),检测CTL IFN-γ的分泌-同时用乳酸脱氢酶(LDH)释放法检测其对靶细胞的杀伤作用-结果:人PBMC可在多种细胞因子的作用下被诱导称为DC-肽P01204诱导的CTL,在不同的效靶比可特异性杀伤P01204脉冲的T2细胞[5 ∶ 1时为(9.03 ± 0.24)%,10 ∶ 1时为(19.62 ± 0.44)%,20 ∶ 1时为(27.93 ± 2.22)%]和MUC4+-HLA-A2+的HCT-116细胞[5 ∶ 1时为(7.26 ± 0.18)%,10 ∶ 1时为(16.83 ± 0.40)%,20 ∶ 1时为(25.23 ± 1.35)%],均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5),能够产生IFN-γ的细胞数(130.33 ± 6.58)明显高于阴性对照组(P < 0.05)-结论:肿瘤相关抗原MUC4的HLA-A*0201限制性CTL表位P01204,能诱导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的CTL反应,该活化的CTL能分泌免疫活性物质诱导特异性靶细胞的凋亡-

    • 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腺病毒载体的构建及其在COS-7细胞的表达

      2007(12):1358-136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653) HTML (71)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含有胰腺癌MUC4抗原多表位嵌合基因的腺病毒载体,并转染真核细胞COS-7-方法:多参数分析预测MUC4抗原HLA-A1-HLA-A2限制性 CD8+T细胞表位kozac序列-引导序列以及通用Th表位PARDE和多表位基因串连后合成嵌合全基因-嵌合基因克隆到腺病毒穿梭载体pAdshuttle-CMV获得重组质粒pAdshuttle-CMV-PE-酶切鉴定后,将正确的重组质粒转化含有腺病毒骨架载体的BJ5183菌进行同源重组-PacⅠ酶切和测序鉴定正确的重组子,脂质体介导转染Ad293细胞,通过观测绿色荧光蛋白(GFP)的表达和PCR扩增目的基因的方法鉴定重组腺病毒(rAd-PE)-Ad293细胞反复感染冻融扩增病毒,流式细胞仪和TCID50检测病毒滴度-病毒颗粒感染COS-7细胞,荧光显微镜观测绿色荧光蛋白的表达以及SDS-Page分析多表位嵌合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了含有胰腺癌MUC4的多表位嵌合基因重组腺病毒,病毒滴度为1×1010 pfu/ml-SDS-Page发现在16 kD处有一符合预期大小的蛋白表达-结论:该重组腺病毒成功构建并能够在真核细胞COS-7中表达,为下一步胰腺癌的肿瘤疫苗研究奠定相应的基础-

    • 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蛋白质二维电泳图谱分析

      2007(12):1363-1365.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741) HTML (55) PDF 0.00 Byte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二维电泳技术在尿道下裂大鼠与正常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研究中的应用-方法:孕SD大鼠10只,随机分为2组,妊娠12~19天,实验组和对照组分别予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BP)500mg/(kg·d) -大豆油5 ml/d灌胃,第21天取出仔鼠睾丸,提取总蛋白,进行二维凝胶电泳分离和图像分析-结果:按照5倍的表达量计算,发现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点9个,5个点在尿道下裂大鼠睾丸中高表达,而在正常大鼠睾丸为低表达;相反,在正常大鼠睾丸中高表达的4个点,在尿道下裂者为低表达-结论:初步建立了正常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的二维电泳图谱,并发现两者之间存在一些差异表达蛋白,为进一步进行尿道下裂大鼠睾丸差异表达蛋白的分离及鉴定奠定了良好基础-

    • 葡萄糖调节蛋白75基因对H2O2诱导的C6胶质瘤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2007(12):1366-136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473) HTML (49) PDF 0.00 Byte (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葡萄糖调节蛋白75(grp75)基因对H2O2诱导的C6胶质瘤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保护作用-方法:以grp75基因瞬时转染C6胶质瘤细胞,以H2O2作为氧化应激刺激物,建立细胞损伤模型,运用MTT-LDH-苔盼兰拒染-细胞周期流式细胞术(FCM)和凋亡小体方法观察grp75对H2O2引起的C6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的影响-结果: grp75转染组C6细胞在H2O2(0.1 mmol/L,24 h)刺激后MTT增加-LDH活性降低,细胞凋亡明显抑制,与空载体转染组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grp75基因对H2O2引起的C6细胞氧化应激性损伤有保护作用-

    • 凝聚态Aβ1-40海马内注射致AD大鼠在体神经毒性作用

      2007(12):1373-137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512) HTML (54)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凝聚态β-淀粉样蛋白(Aβ1-40)诱导的模拟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的动物模型,观察其学习记忆及病理性改变-方法:将凝聚态Aβ1-40注射入大鼠双侧海马,大鼠跳台和Morris水迷宫试验检测大鼠的学习记忆能力,HE和银染检测病理变化-结果:海马内注射凝聚态Aβ1-40可引起大鼠学习记忆能力下降,海马注射区可见神经元丢失-胶质细胞增生及神经原纤维缠结-结论:凝聚态Aβ1-40海马内注射具有明确的在体神经毒性作用,可以模拟AD的学习记忆障碍-神经元损伤等行为学和病理学方面的特征-

    • Kiss-1基因在双酚A诱导的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的表达

      2007(12):1377-137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177) HTML (95) PDF 0.00 Byte (1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Kiss-1基因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诱导的雌性性早熟大鼠下丘脑中mRNA的表达-方法:正常21日龄清洁级SD雌性大鼠30只,随机分为3组:正常青春前期组(组1)-正常青春期组(组2)-双酚A组(组3)-每天双酚A 400 mg/kg灌胃-RT-PCR法检测组1-组2和组3的Kiss-1 mRNA的表达-结果:与组1相比,组3下丘脑Kiss-1 mRNA水平增加了2.35倍,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5)-组3与组2的Kiss-1 mRNA的表达差异无显著性(P > 0.05)-结论: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双酚A可导致雌性大鼠的性早熟,Kiss-1与双酚A诱发的性早熟中可能有关-

    • 杜仲提取液抗紫外线损伤的实验研究

      2007(12):1380-138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329) HTML (51) PDF 0.00 Byte (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紫外损伤的细胞模型并探讨中药杜仲抗紫外线损伤的效果-方法:DMEM液培养的胚鼠细胞经紫外线照射处理建立细胞损伤模型,比较不同浓度杜仲提取液预处理后细胞存活率;比较对照组-UC组(紫外照射30 min)-UE组(杜仲培养并紫外照射30 min)细胞形态学的不同,用噻唑蓝(MTT)法测细胞存活率,用流式细胞仪测定细胞线粒体跨膜电位,用化学发光法测定细胞线粒体ATP含量-结果:紫外照射30 min是建立细胞损伤模型的最佳时间,杜仲浓度在0.4 mg/ml时能够最大程度地保护细胞;电镜观察发现紫外照射30 min后细胞发生凋亡;线粒体跨膜电位检测结果显示UE组比UC组下降的幅度要小;ATP含量由高至低排列依次为:UC组,UE组和对照组-结论:成功构建了紫外损伤细胞模型,紫外照射30 min为适宜时间;0.4 mg/ml杜仲提取液预处理能够有效地抗紫外损伤-

    • 大鼠颈神经根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Ⅰ型在脊髓及背根神经节中的变化

      2007(12):1384-138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253) HTML (87) PDF 0.00 Byte (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观察大鼠颈神经受压后一氧化氮合酶(NOS)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背根神经节(DRG)及脊髓中的分布变化,探讨颈神经受压后致颈肩痛发生的可能机制-方法: 选用12只Wistar大鼠,随机分为2组:实验组,选用直径1 mm硅胶管,纵形切开,于接近背根神经节远端套入颈6脊神经根,以丝线在硅胶管外结扎;对照组,不作任何处理-4周后取双侧颈4~7背根神经节及相应节段脊髓,用免疫组化ABC法观察一氧化氮(NO)阳性神经元的形态特点,并应用图像分析,分析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在颈部背根神经节及颈髓中的分布,比较两组NOS1阳性细胞数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结果:大鼠颈神经受压4周后,实验组背根神经节中NOS1阳性神经元明显增多,脊髓背角NOS1阳性神经元及神经末梢明显增多,细胞以中-小神经元为主,实验组阳性细胞数-阳性神经末梢的平均面积和及平均光密度始终多于对照组-结论:NO参与外周及中枢水平的痛觉调制,可能与大鼠颈神经受压致颈肩痛的产生有关-

    • 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2007(12):1387-138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468) HTML (60)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心肌细胞培养微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的影响-方法:取SD大鼠骨髓,通过贴壁法进行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培养,经多次传代后获得较纯的MSCs-用5-氮胞苷(5-aza)进行诱导分化,实验组为在玻片上的5-aza干预的MSCs移入到心肌细胞培养环境中;对照组为5-aza干预的MSCs-显微镜下观察两组形态变化,并通过免疫组化鉴别心肌心肌特异蛋白Desmin和肌钙蛋白I(cTnI)表达及其出现时间的早晚-结果:对照组MSCs诱导后10天可见细胞由原来扁平多角形变成长梭形,15天后部分细胞体明显增粗,可见到有些细胞间有融合样情况发生,20天左右类似肌管样细胞出现-而实验组在17天左右可以看到类似心肌管样细胞-免疫组化表明实验组的阳性结果出现的时间比对照组要早-结论:心肌细胞培养环境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定向分化成心肌样细胞有促进作用-

    • 血浆生物活性分子内皮素1浓度的检测可作为评价介入封堵先天性心脏病房间隔缺损患者疗效的指标

      2007(12):1390-139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715) HTML (54) PDF 0.00 Byte (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封堵房间隔缺损(ASD)前后患者血浆内皮素1(ET-1)浓度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检测40例成功接受介入封堵治疗的ASD患者的术前-术后30 min和术后3天血浆ET-1浓度-结果:无论ASD患者的肺动脉压是否升高,其血浆ET-1的浓度均明显高于正常对照组;术前ASD患者血浆ET-1浓度与PASP-Qp/Qs和ASD最大伸展径呈正相关,r分别为0.868-0.746-0.670(P均 < 0.01);ASD患者术后30 min和术后3天的血浆ET-1浓度较术前明显下降,术后3天的血浆ET-1浓度较术后30 min进一步下降-结论:介入封堵ASD后,患者的肺血管内皮功能得到改善,血浆ET-1浓度的检测可以作为评价介入封堵ASD疗效的指标-

    • 左旋和混旋氨氯地平缩短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时程

      2007(12):1394-1397.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976) HTML (56) PDF 0.00 Byte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旋体氨氯地平(Aml)对Spraque-Dawley大鼠心室肌细胞动作电位(AP)的影响-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大鼠耐钙心室肌细胞,以全细胞膜片钳技术分别记录加入0.1-0.5-1.0-5.0和10.0 -滋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大鼠心室肌细胞AP的变化-结果:① 加入0.1-0.5-1.0-5.0和10.0 -滋mol/L左旋-右旋和混旋Aml后,AP最大上升速率-AP幅度和超射无明显变化(P > 0.05);②加入0.1-0.5-1.0-5.0和10.0 -滋mol/L左旋后,50%的AP时程(APD50)分别为(36.2 ± 8.2)-(33.9 ± 7.7)-(30.2 ± 6.8)-(22.6 ± 5.1)和(15.1 ± 3.4)ms(P < 0.05);加入混旋Aml后,APD50分别为(39.2 ± 9.2)-(36.7 ± 7.9)-(33.8 ± 7.2)-(25.4 ± 5.9)和(21.7 ± 5.2)ms(P < 0.05);加入右旋Aml后,APD50分别为(45.1 ± 11.3)-(46.2 ± 10.8)-(44.9 ± 7.3)-(44.8 ± 8.2)和(45.7 ± 9.4)ms(P > 0.05)-结论:加入左旋和混旋Aml后,随着浓度增加,APD逐渐缩短,左旋和混旋Aml可能是通过阻滞L-型钙离子流影响APD;而右旋Aml对APD无影响,右旋Aml可能对L-型钙离子流无影响-

    • 增加β1-肾上腺素受体表达对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影响

      2007(12):1398-140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573) HTML (56) PDF 0.00 Byte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在心力衰竭细胞上增加β1肾上腺素受体(β1-AR)表达对收缩功能的影响-方法:首先用异丙肾上腺素制作大鼠心力衰竭模型,然后分离-培养心肌细胞,转入含人β1-AR基因的腺病毒,24 h后Westernblot检测细胞中β1-AR的含量,并进行单个心肌细胞收缩功能的分析-结果:心衰细胞上β1-AR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0.56 ± 0.19)倍(P < 0.01),心力衰竭+转基因组β1-AR的含量为正常对照组的(5.68 ± 0.36)倍(P < 0.01);心力衰竭组心肌细胞对异丙肾上腺素刺激引起的收缩幅度较正常对照组明显降低(P < 0.01),转入β1-AR基因后,可明显改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选择性β1-AR拮抗剂CGP20712A可以完全阻断转入β1-AR后的效应,选择性β2-AR拮抗剂ICI118,551可以部分降低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衰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幅度-结论:在心力衰竭后的大鼠心肌细胞上增加β1-AR的表达,可改善细胞的收缩功能,这种作用可能是直接通过β1-AR实现的-β2-AR也参与了心力衰竭大鼠和β1-AR表达增加的心力衰竭大鼠心肌细胞的收缩功能-

    • 组织多普勒对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收缩功能的评价

      2007(12):1403-140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213) HTML (53) PDF 0.00 Byte (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评价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室间隔及左室侧壁各节段收缩功能的异常-方法:采集肥厚型心肌病患者83例(其中室间隔肥厚52例,心尖肥厚16例及对称性肥厚15例)和正常对照者30例的动态组织多普勒图像后,分别测量各组室间隔和侧壁的基底段-中段-心尖段的收缩期峰值速度(Vs)-峰值应变(ε)-位移(S)-达峰值应变的时间(Tε),各组结果分别与对照组进行分析比较-结果:ε与相应节段心肌肥厚的部位相关,如心尖肥厚组心尖部应变值降低;对称性肥厚组室间隔-侧壁均降低;室间隔肥厚组室间隔应变显著降低-ε与心肌肥厚的程度有相关性-Vs-S与心肌肥厚的部位和程度没有相关性-各种不同类型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室长轴各节段的Tε没有显著性差异-结论:组织多普勒成像技术可评定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局部心肌收缩功能的异常-

    • 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心内直视术患者具脑保护的作用

      2007(12):1407-1410.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93) HTML (50) PDF 0.00 Byte (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围麻醉期乌司他丁对体外循环(CPB)下行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及脑部炎性反应的影响及其脑保护作用-方法:择期心脏瓣膜置换患者24例,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U组)和对照组(C组)-U组患者在麻醉后和转机时分别静脉泵注乌司他丁,泵注时间均为1 h-C组患者则给予等量容积的生理盐水代替-分别于麻醉后手术前(T1)-体外循环开始后30 min(T2)-体外循环结束后1 h(T3)-4 h(T4)和20 h(T5)同时抽取动脉血和颈静脉球血-采用ELISA法测定动静脉血浆中TNF-α-IL-6及颈静脉球血S100B蛋白的浓度,并计算同一时点颈静脉球血和动脉血之差△TNF-α-△IL-6值-结果:与各自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TNF-α-IL-6-△TNF-α-△IL-6的浓度在T2-T3-T4-T5明显升高(P < 0.01或P < 0.05)且C组升高的幅度明显大于U组(P < 0.01或P < 0.05)-与T1相比,两组患者血浆S100B蛋白水平在体外循环开始后明显升高(P < 0.01),T3达到高峰,T4 开始下降,T5明显下降-U组T2-T3-T4-T5的S100B蛋白浓度升高的水平明显低于C组(P < 0.01)-结论:乌司他丁可减轻CPB心脏手术患者全身和脑局部炎性反应,可降低颈静脉球血浆中S100B蛋白水平升高的幅度,具有一定的脑保护作用-

    • 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患者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的关系

      2007(12):1411-141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3397) HTML (57) PDF 0.00 Byte (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结合冠状动脉造影(CAG)探讨下壁导联ST变化和左前降支(LAD)形态和梗死位置的关系-方法:78例急性前壁心梗患者,根据入院时心电图下壁导联ST段改变分为2组:A组为下壁导联(Ⅱ-Ⅲ-AVF )ST段抬高组;B组为下壁导联ST段压低组-比较二组临床特点和梗死相关血管(IRCA)-结果: IRCA部位A组90.63%为LAD远端,B组80.43%为LAD近端;LAD折返在A组占81.25%,B组中占0%-结论: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下壁导联ST段压低提示LAD近端梗死,此组患者急诊PCI术成功率高-急性前壁心肌梗死时ST段抬高提示LAD远端梗死且大部分存在LAD返折-

    • 高龄?低龄患者不停跳搭桥术后近中期结果的对比分析

      2007(12):1414-1418.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162) HTML (55)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两组不同年龄阶段的患者不停跳搭桥术后近中期结果进行对比分析-方法:连续收治的145例接受不停跳搭桥患者依据年龄被分为两组,相对高龄组(≥70岁)68例;相对低龄组(<70岁)77例-采用多次信访-电话随访以及门诊复查相结合的方式对两组患者手术后近中期的结果进行对比分析-其中近期是指术后1个月,中期是指术后12~24个月,平均(18.3 ± 8.8)个月-结果:两组均未发生住院死亡-高龄组在术后平均气管插管时间-血制品的输注及房颤发生率明显高于低龄组,而术后平均ICU观察时间-住院时间-主要心脏事件发生率等方面两组之间并无显著性差别-结论:与低龄组患者相比,对于高龄组患者,不停跳搭桥同样能带来满意的临床近中期结果-

    • 国产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32例临床观察

      2007(12):1419-1421.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514) HTML (48) PDF 0.00 Byte (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介入治疗动脉导管未闭(PDA)的临床观察及其疗效分析-方法:32例PDA患者于主动脉弓降部造影,测量动脉导管大小,在透视下经传送装置将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置入动脉导管内,使之在动脉导管最窄处固定,即刻造影,术后行超声心动图(UCG)检查-结果:全组技术成功率100%;主动脉弓造影即刻无分流26例;5例存在微量或少量残余分流,经UCG复查,其中4例术后48h分流消失,1例术后3个月分流消失;封堵后即刻肺动脉平均压由封堵前(40.0 ± 15.3)mmHg下降至(33.0 ± 14.1)mmHg(P < 0.05);术后3个月左-右心室舒张末期容积均较术前缩小(92.0 ± 29.4)ml vs (110.0 ± 30.2)ml,(54.0 ± 11.3)ml vs(63.0 ± 15.0)ml,P < 0.05-结论:应用国产蘑菇伞型封堵器治疗动脉导管未闭操作方法简便,治疗范围广,成功率高,不失为很有前途的代替进口封堵器的介入性治疗方法-

    • 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与恶性程度分析

      2007(12):1422-1424. DOI: 10.7655 CSTR:

      摘要 (4105) HTML (61) PDF 0.00 Byte (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的临床病理意义-方法:应用光镜和免疫组化EnVision法观察83例结直肠癌组织中肿瘤出芽的情况-结果:83例结直肠癌中有46例肿瘤发生了出芽(55.4%)-肿瘤出芽的发生率在有淋巴结转移者明显高于无淋巴结转移者(P < 0.01);有淋巴管侵犯者肿瘤出芽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无淋巴管侵犯者(P < 0.01),pTNM分期中,Ⅲ期结直肠癌中肿瘤出芽的检出率明显高于Ⅱ期(P < 0.01)-肿瘤出芽与患者年龄-性别-肿瘤部位-大小-分化程度和血管侵犯均无关(P > 0.05)-结论:肿瘤出芽是提示侵袭性或浸润性生长的组织学特征,应用CKpan进行免疫标记可提高肿瘤出芽的检出率-

    • T抗原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07(12):1425-142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11) HTML (63)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T抗原在胃癌组织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指标的关系-方法:应用免疫组化Envision法检测T抗原在胃癌中的表达情况-结果:106例胃癌组织中T抗原的阳性率为56.6%,而36例良性溃疡组织中T抗原表达均为阴性;Ⅱ-Ⅲ-Ⅳ期T抗原阳性率比Ⅰ期明显增高,有显著性差异(P < 0.05);高分化-中分化-低分化胃癌组织中T抗原阳性率呈逐渐升高的趋势,中分化-低分化与高分化相比有显著差异(P < 0.05);胃癌中伴有淋巴结转移-肝转移-腹膜转移者T抗原阳性率较无转移者明显升高(P < 0.01);胃癌Ⅲ期或者Ⅳ期T抗原阳性比T抗原阴性的术后5年生存率要差-结论:T抗原在胃癌中高表达而在良性溃疡中无表达,T抗原的表达与胃癌的分期-分化及有无转移相关,T抗原表达的胃癌患者术后生存率差-T抗原可能成为胃癌预后判断的一个较好指标-

    • 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中的意义

      2007(12):1427-142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455) HTML (60)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survivin基因的表达在小儿急性白血病发病过程中的意义-方法:用RT-鄄PCR测定小儿急性白血病初诊患者survivin基因的表达,并结合临床特征-初步治疗反应进行比较-共研究了54例小儿白血病患儿并以36例非恶性血液病为对照,根据survivin 基因的阳性和阴性分为2组,分析其临床特征和早期的治疗反应-结果:Survivin基因在非恶性血液病组中无1例被检出,白血病组中共41例被测出,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01)-survivin基因阳性组的早期治疗反应好的病例数明显低于阴性病例组(P < 0.01)-结论:测定survivin基因对诊断-判断预后-残留白血病的检测意义较大-

    • 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探讨

      2007(12):1430-143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731) HTML (53) PDF 0.00 Byte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较传统通气治疗新生儿急性肺损伤的优越性及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 62例因急性肺损伤需用机械通气治疗的新生儿,32例用同步间歇指令通气(SIMV);30例用间歇正压通气(IPPV)-将两组患儿的呼吸机参数氧浓度(FiO2)-吸气峰压(PIP)和肺氧合功能指标在0-2-6-12-24 h进行组内比较,并比较两组患儿平均上机时间以及并发症的多少-结果:SIMV组在上机后6 h FiO2-PIP有显著下降(P < 0.05)-而IPPV组在上机12 h FiO2开始下降-上机24 h PIP才有显著下降(P < 0.05)-上机2 h SIMV组肺氧合功能指标较上机前明显改善,差异显著(P < 0.05),而IPPV组在上机后6 h出现显著改变-SIMV组平均上机时间明显缩短(P < 0.05),机械通气并发症也较IPPV组明显减少(P < 0.05)-结论:需用机械通气的新生儿,SIMV通气方式能更快地降低FiO2和PIP,改善通气和氧合,缩短上机时间,减少并发症的发生率-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血管内皮生长因子?IL-6水平的观察

      2007(12):1433-1435.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730) HTML (46)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IL-6的含量与其临床分期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测试(ELISA)法,分别检测30例多发性骨髓瘤患者血清中VEGF及IL-6含量,并观察其与MM的临床分期-肿瘤量分级的关系,及对病情预后判断的预测意义-结果: MM患者血清中的VEGF及IL-6含量较正常对照组均明显升高(P < 0.001)-Ⅰ期-Ⅱ期MM患者的血清VEGF水平明显低于Ⅲ期患者(P < 0.001),Ⅰ期与Ⅱ期患者间血清VEGF含量亦呈显著性差异(P < 0.001);随着临床分期增加,MM患者血清IL-6水平呈递增趋势,各期间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1)-IL-6及VEGF水平在临床参数Hb-β2-MG异常组高于其正常组(P < 0.05),提示与瘤细胞负荷相关-结论:血管生成的调控因子VEGF和骨髓基质细胞分泌的IL-6可能与MM的疾病进程有关,其水平升高是MM的预后不良因素-

    • 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现象的研究

      2007(12):1436-143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515) HTML (78)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凋亡特征,探讨滋养细胞凋亡现象与子痫前期病因及病理生理学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电镜扫描-原位细胞凋亡标记(TUNEL)及流式细胞仪技术,以正常妊娠妇女胎盘滋养细胞为对照,检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的滋养细胞凋亡-结果:①电镜下,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超微结构均存在细胞核形态不规则-核膜固缩-异染色质异常分布-细胞质内线粒体基质变深-嵴模糊或排列紊乱-滋养细胞空泡化等凋亡形态学变化;②TUNEL法检测发现,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组织中存在较多凋亡滋养细胞,而正常胎盘组织中少见凋亡滋养细胞;③正常胎盘滋养细胞流式细胞检测图中凋亡细胞峰(Apo峰)不明显,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滋养细胞的流式细胞检测图中均存在较明显的亚二倍体DNA含量细胞峰(Apo峰)-结论:重度子痫前期患者胎盘存在滋养细胞凋亡特征,可能与子痫前期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 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相关性研究

      2007(12):1440-144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193) HTML (48) PDF 0.00 Byte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水平与妊娠糖尿病(GDM)的相关性-方法:选取305名孕妇于孕24~28周做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空腹血样的检测指标包括血浆脂联素-血糖-胰岛素-游离脂肪酸(FFA)及血脂水平,OGTT 1 h-2 h血样检测指标包括血糖-胰岛素水平-结果:GDM孕妇孕中期血浆脂联素浓度明显低于糖耐量正常组(P = 0.014);多元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在排除了血浆脂联素和FFA影响因素外,母亲孕前体重指数(BMI)和GDM仍保留着明显的相关性(P = 0.017);肥胖妇女孕中期的脂联素水平明显低于非肥胖组;在正常糖耐量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空腹胰岛素浓度-甘油三酯浓度-OGTT 1 h血糖水平-BMI(孕中期和分娩时)呈显著负相关,而与高密度脂蛋白和胆固醇浓度呈显著正相关;在 GDM组,血浆脂联素水平与低密度脂蛋白浓度和新生儿出生体重显著负相关-结论:孕中期低脂联素水平与GDM高风险相关-

    • 改良viscocanalostomy术中新型植入物的实验研究

      2007(12):1444-144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647) HTML (54) PDF 0.00 Byte (1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新型植入物可吸收牛心包补片-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在改良viscocanalostomy(VCO)中应用的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将18只新西兰白兔随机分为A-B两个实验组和C对照组,每组6只-在A-B组白兔改良VCO的巩膜腔隙中分别植入不可吸收牛心包补片-可吸收牛心包补片,C组不植入任何植入物-观察术后不同时间巩膜腔隙存留情况及周围组织反应情况-结果:A-B组术后滤过泡形成及存留时间均优于对照组-手术区域周围组织反应轻微,可吸收牛心包补片组反应更为轻微-巩膜滤过空腔的保持与植入物有关,术后12周时A-B组眼巩膜腔隙仍维持较好,C组眼手术区域瘢痕形成明显-结论:植入物有助于改良VCO术后引流道的抗瘢痕化;两种植入物都是安全的,可吸收牛心包组反应更为轻微,远期抗瘢痕化效果可能更好-

    • 间歇性外斜视术后立体视觉的重建

      2007(12):1447-144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3068) HTML (64) PDF 0.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后立体视觉的重建及其影响因素-方法:56例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前和术后6个月用《颜少明立体视觉检查图》检测近立体视锐度,用同视机检查远距离双眼视觉-结果: 间歇性外斜视患者术前远距离立体视丧失比例高于近距离立体视-术后近距离立体视改善不明显,远距离立体视改善明显-术前有无融合功能对术后双眼视功能恢复非常重要-≤9岁组术后立体视觉恢复率明显高于>9岁组-结论:间歇性外斜视手术可明显提高远距离立体视-应早期手术治疗,以利于双眼视功能的恢复,达到功能性治愈-

    • 环扎垫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142例临床分析

      2007(12):1450-1451.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195) HTML (58)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环扎垫压术治疗原发性孔源性视网膜脱离的疗效-方法:142例(142眼)应用环扎垫压术治疗视网膜脱离-术后随访-观察视网膜复位的情况,视力-眼压及并发症-结果:视网膜复位131眼(92.3%),失败11眼(7.7%),术后视力提高118眼(83.1%),不变13眼(9.2%)-术后最佳矫正视力≥0.1者106眼(74.6%),与术前的47眼(33.1%)相比,差异具有非常显著性(P < 0.01)-眼压升高4眼(2.9%),用药后恢复正常-结论:环扎垫压术治疗原发性视网膜脱离简单可靠,应用间接检眼镜直视下手术可大大提高手术成功率-

    • 水通道蛋白4在人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分布及临床意义

      2007(12):1452-1454.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963) HTML (51) PDF 0.00 Byte (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水通道蛋白4(AQP4)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和分布,探讨其在胃癌发生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临床取胃癌组织标本应用RT-PCR-Western-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的方法检测AQP4在胃癌及正常组织中的表达及分布-结果:AQP4主要分布在正常胃底及胃体的壁细胞及主细胞的基底侧,细胞浆中表达较低,而在肿瘤细胞中表达则表达缺失-结论:AQP4在胃黏膜上皮细胞表达较高,而在胃癌组织中表达缺失-

    • 宫颈鳞癌中MK蛋白的表达与肿瘤血管新生的相关性研究

      2007(12):1455-1457.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310) HTML (86)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血管新生的关系,为宫颈鳞癌的化学防治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58例宫颈鳞癌和10例正常宫颈上皮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并对其微血管 (CD34标记)计数-结果:宫颈鳞癌组织中MK蛋白的表达及微血管密度(MVD)均明显高于正常宫颈上皮组织(P < 0.01),MK蛋白的高表达与宫颈鳞癌病灶的大小及临床分期相关性显著(P = 0.045;P = 0.002),与患者年龄-肿瘤分化程度及淋巴结转移无明显相关; MK蛋白表达阳性者微血管密度明显高于阴性者,二者正相关(P = 0.043)-结论:MK蛋白过表达可能参与了宫颈鳞癌的发生发展,并与宫颈鳞癌的血管新生密切相关,可作为宫颈鳞癌化学防治的一个新靶点-

    • 胃癌组织环氧合酶-2?三叶因子-1?上皮型钙粘蛋白的表达

      2007(12):1458-145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60) HTML (50) PDF 0.00 Byte (1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环氧合酶-2(COX-2)与三叶因子(TFF-1)-上皮型钙粘蛋白(E-cad)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了解其表达状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0例胃癌及癌旁对照组织中COX-2-TFF-1-E-cad的表达情况-结果:胃癌组织中COX-2的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P < 0.05),TFF-1-E-cad的表达明显低于对照组织(P < 0.05)-COX-2的表达强度与二者均成负相关(P < 0.05)-结论:胃癌组织中COX-2高表达与TFF-1-E-cad的低表达相关-三者表达异常可能在胃癌发病中起一定作用-

    • 多发伤患者早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动态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关系

      2007(12):1460-1461.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389) HTML (38)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发伤患者早期N末端脑利钠肽前体(NT-proBNP)动态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之间的关系-方法:多发伤住院患者15例按照APACH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重创组(≥15分)7例与一般伤害组(<15分)8例-分别于入院后第1-3-5-7天进行NT-proBNP与hs-CRP动态检测-结果:多发伤患者第1天血浆NT-proBNP与hs-CRP呈正相关(r = 0.556,P < 0.001),且重创组两指标较一般伤害组升高更为显著(P < 0.01);两组患者血浆NT-proBNP-hs-CRP浓度均值第1天即有升高;其中一般伤害组血浆NT-proBNP与hs-CRP浓度高峰均出现在第3天,然后持续下降;重创组血浆NT-proBNP浓度均值持续升高,第7天仍然呈升高趋势,而hs-CRP浓度呈现双峰(第3天出现第1峰后于第7天再次升高)-结论:多发伤患者早期NT-proBNP动态变化与全身炎症反应有关,重创患者动态变化趋势可能存在更多影响因素-

    • 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60例报告

      2007(12):1462-146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201) HTML (49) PDF 0.00 Byte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的方法及疗效-方法:采用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下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处理肾和输尿管结石60例- 结果:60例均成功施行一期碎石术,其中1 次取石47例,2 次取石13 例,5例有小碎石残留,配合体外冲击波碎石术(ESWL)治疗成功-结石总取净率91%,平均单侧手术时间约80 min,平均出血量60 ml,术后平均住院时间8天,所有病例均无明显并发症发生-结论:经皮肾穿刺微造瘘输尿管镜气压弹道联合超声碎石治疗上尿路结石具有创伤小-并发症少-疗效好-恢复快-可反复进行-结石清除率高等优点,值得推广应用-

    • 颈前路ZEPHIR钢板联合自体/钛网植骨治疗颈椎病26例报告

      2007(12):1464-1465.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102) HTML (42)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治疗26例颈椎病的疗效-方法:采用前路减压手术,单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减压-自体髂骨植骨;多节段行椎间盘切除加椎体次全切除减压-钛网植骨-均结合ZEPHIR钢板固定治疗颈椎病26例-结果:23例获3~24个月随访,平均16个月-按JOA评分标准评分,各型术后评分均有显著提高-全部患者融合节段获骨性融合,内固定物无松脱-断裂-下沉,颈椎生理曲度和高度无丢失-结论:颈前路减压ZEPHIR钢板内固定联合自体或钛网植骨是治疗单节段或多节段颈椎病变安全-有效的方法-

    • 心脏瓣膜病伴巨大左心室的外科治疗和随访附17例报告

      2007(12):1466-1468.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970) HTML (48) PDF 0.00 Byte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对17 例巨大左心室(EDD > 80 mm)瓣膜替换术后患者进行回顾性研究,总结围术期的处理及手术治疗,评估其远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17 例施行瓣膜替换术的巨大左心室患者,术前平均EDD 96.1 mm ,ESD 86.1 mm,EF0.38,FS0.20;心功能Ⅲ级9例,Ⅳ级8例-MVR 8例,AVR 5例, AVR+MVR 4例-结果:无围术期死亡,术后早期发生肺-肝-肾等重要器官并发症3例,出现精神异常3例,室性心律失常5例,室上性心律失常6例,1例出现心动过缓,1例患者出现低心排-术后3个月~3年随访超声心动图-1例患者术后3年死亡-目前生存的16 例患者心功能Ⅰ级7例,Ⅱ级7例,Ⅲ级1例,Ⅳ级1例;其中12例1年后患者左心室EDD-ESD 均较术前有显著缩小,EF和FS显著增高至正常范围;4例患者左心室EDD-ESD 虽较术前有所缩小, EF和FS提高,但未达到正常范围,3例患者一般体力活动无不适,1例患者术后3年又出现左心衰竭,一般体力活动受限-结论:合理选择患者-围术期处理是手术成功的关键,术后加强左心功能的保护和支持对中远期存活率的提高有重要意义-

    • 眶距增宽症的鼻额成形术6例报告

      2007(12):1469-1470.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844) HTML (50) PDF 0.00 Byte (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39例新生儿肠旋转不良的临床分析

      2007(12):1471-147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828) HTML (60) PDF 0.00 Byte (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脂代谢异常与胆囊结石发生的关系研究(附63例报告)

      2007(12):1472-1474.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833) HTML (62)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气管隆突切除成形术治疗隆突部或侵犯隆突的恶性肿瘤4例体会

      2007(12):1474-1475.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773) HTML (41)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比较瑞芬太尼与芬太尼对声带息肉手术患者术后清醒程度的影响

      2007(12):1476-1477.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717) HTML (46) PDF 0.00 Byte (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腺样体肥大和分泌性中耳炎手术治疗82例报告

      2007(12):1477-147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853) HTML (89) PDF 0.00 Byte (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鼻部术后凡士林纱条填塞辅加硅胶管的应用(附213例报告)

      2007(12):1479-1481.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138) HTML (48)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上颌窦及鼻腔出血坏死性息肉57例临床分析

      2007(12):1481-148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811) HTML (53) PDF 0.00 Byte (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18F-FDG符合线路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应用价值

      2007(12):1483-148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622) HTML (47)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8F-FDG符合线路(DHC)显像对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手术和131I治疗后复发转移的临床随访价值-方法:对28例临床经手术和131I清甲治疗后的DTC患者行18F-FDG DHC显像及131I全身显像,计算其诊断复发转移灶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并与甲状腺球蛋白检查结果相比较-结果:28例患者中DHC显像真阳性8例,真阴性13例,假阳性1例,假阴性6例,其诊断甲状腺癌复发转移的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阳性预测值-阴性预测值分别为57.1%-92.8%-75.0%-88.9%-68.4%-当HTg≥10 ng/ml, DHC显像探测复发转移灶以颈淋巴结-骨灵敏度较高-结论:18F-FDG DHC显像对术后和131I清甲治疗后的DTC复发转移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兔颅脑螺旋CT扫描吸收剂量与图像质量的关系

      2007(12):1487-1490.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785) HTML (83) PDF 0.00 Byte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螺旋CT在兔颅脑进行低剂量扫描的可能性和合理性, 为新生儿颅脑低剂量螺旋CT扫描的临床研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在水体模的同一层面,用120 kV,分别作1.0和1.5两种螺距,3 mm层厚的200-110-70 mAs扫描-在每幅图像的相同位置测5个兴趣区,作CT值的均匀性和噪声水平比较;选用15只健康成年兔,用扫描参数120 kV-3 mm层厚-FOV 115,1.0和1.5两种螺距在同一范围作200-110-70 mAs三种不同剂量的螺旋扫描-由4名CT医生盲法评价兔脑CT图像,按优-良-差三个等级评判每一幅图像-结果:CT图像的均匀性随CT扫描剂量减少而变差,图像噪声水平随CT扫描剂量减少而增高-对螺距1.0,200-110-70 mAs及螺距1.5,200-110 mAs五组扫描图像质量比较,差异无显著意义(P > 0.05)-结论:对兔颅脑进行低剂量螺旋CT扫描,既能保证图像质量,又能降低兔在接受颅脑CT检查时的放射辐射-

    • 270例下肢肿胀患者能量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的对照研究

      2007(12):1491-149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59) HTML (105) PDF 0.00 Byte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能量多普勒超声对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价值-方法: 对270例患者,进行能量多普勒超声和静脉造影检查,对检查结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全肢型血栓64例,占30.92%,髂股静脉血栓86例,占41.55%,股浅静脉血栓12例,占5.80%,腘静脉血栓18例,占8.70%,腓肠肌静脉丛血栓27例,占13.04%-能量多普勒超声与金标准静脉造影的结果显示差异无显著(P > 0.05)-结论:能量多普勒超声为下肢深静脉血栓形成提供了无创和具有高敏感-特异性的检查方法,可以作为早期诊断-预后判断和随访的首选方法-

    • 磁共振胰胆管成像诊断胆囊管解剖变异(附500例报告)

      2007(12):1494-149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440) HTML (70) PDF 0.00 Byte (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磁共振胰胆管成像(MRCP)技术探讨胆囊管解剖变异类型及其临床价值-方法:收集临床胆石症病史拟行胆囊切除术患者500例,采用口服胃肠道阴性造影剂,单次激发快速自旋回波序列扫描行MRCP检查-结果:MRCP胆囊管清晰显示的442例(占88.4%)病例中,胆囊管正常开口于肝总管右侧壁为268例(占60.6%),胆囊管先天变异的174例(占39.4%),其中低位汇入的变异最为常见-结论:MRCP可以显示胆囊管正常解剖结构及变异类型,为腹腔镜胆囊切除术或开腹胆囊切除术提供帮助-

    • 超声检查在女孩特发性中枢性性早熟治疗中的应用

      2007(12):1496-1497.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769) HTML (43) PDF 0.00 Byte (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自动移床3D CE-MRA在腹部?盆腔及双下肢血管病变诊断中的应用(附18例报告)

      2007(12):1498-1499.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877) HTML (60) PDF 0.00 Byte (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彩色多普勒超声对96例急性附睾炎诊断报告

      2007(12):1499-1500.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959) HTML (55)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13例外生性肝癌的临床特点和CT表现分析

      2007(12):1501-1503. DOI: 10.7655 CSTR:

      摘要 (1936) HTML (56) PDF 0.00 Byte (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BARD1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发病风险的关联研究

      2007(12):1504-1508.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866) HTML (52)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抑制基因BARD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乳腺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运用聚合酶链反应(PCR)和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RFLP)分析的方法检测422 例中国汉族女性乳腺癌患者和476名正常女性对照者BARD1基因Pro24Ser(rs1048108)和Arg378Ser(rs2229571)位点的基因型,以 SAS9.1.3软件进行数据处理-结果:Pro24Ser(rs1048108)和Arg378Ser(rs2229571)多态性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病例对照组间存在显著差异-与野生型(24CC,378GG)相比,Pro24Ser位点突变基因型(CT/TT)和Arg378Ser位点的杂合型(GC)均能够显著降低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调整OR和95%CI分别为0.64,0.49~0.84;0.54,0.3~0.86)-并且位点间还存在协同作用,携带一个以上保护等位基因者与携带0-1个者相比,乳腺癌的发病风险显著降低(调整OR=0.67,95% CI=0.51~0.87)-分层分析表明,Pro24Ser位点的保护作用在52岁以下年龄组-绝经前妇女-无肿瘤家族史者和Arg378Ser位点发生突变者中更强-结论:BARD1基因Pro24Ser(rs1048108)和Arg378Ser(rs2229571)单核苷酸多态性改变能够显著降低中国人群乳腺癌的发病风险,这一结论有待进一步大样本-不同种族人群的关联研究以及功能学研究的证实-

    • 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用于江苏省168株结核分枝杆菌菌株的基因分型研究

      2007(12):1509-1512.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730) HTML (50) PDF 0.00 Byte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了解江苏省结核分枝杆菌临床分离菌株的数目可变串联重复序列(Variable number of tandem repeats,VNTR)的基因型及VNTR基因分布特征-方法:在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13个结核病定点诊疗单位收集临床分离菌株-选取结核分枝杆菌基因组中11个具有明显多态性特征的VNTR位点,通过PCR扩增,2%琼脂糖凝胶电泳和Bio Numerics(Version 3.0)软件进行结核菌株VNTR的多态性和聚类分析-结果:共收集到168株结核分枝杆菌-不同的菌株在同一位点上具有多态性-共分为10个基因型(Ⅰ,Ⅱ~Ⅹ型),其中以Ⅷ型为主要基因型,占75.0%-其次为Ⅱ型5.4%-Ⅳ型4.2%-Ⅶ型9.5%-不同地区之间,苏南-苏中-苏北三个地区也都以Ⅷ型为主要基因型,分别占各地区的83.5%,57.1%,76.6%;但是苏南-苏中-苏北三地的Ⅱ-Ⅲ-Ⅳ-Ⅶ型菌株分布在各地菌株中的比例有差异显著性(-字2 = 54.710, P < 0.0001),Ⅱ型以苏中为主(11.9%)-Ⅲ型以苏南为主(3.8%)-Ⅳ型以苏南-苏北为主(5.1%与6.4%)-Ⅶ型以苏中为主(31.0%)-结论:江苏省的结核分枝杆菌具有明显的多态性,以Ⅷ型为主要流行型,不同地区间同样以Ⅷ型为主要流行型,但菌型分布存在一定的差异-

    • 女性外阴营养不良患病相关因素的研究

      2007(12):1513-1516. DOI: 10.7655 CSTR:

      摘要 (2076) HTML (40) PDF 0.00 Byte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女性外阴营养不良发生的相关因素-方法:应用非条件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分析女性外阴营养不良与工作生活环境-饮食习惯-卫生习惯-既往与现患疾病情况-妇女月经史及生育史等因素的关系-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过敏体质(OR =3.606),情绪上好生气(OR =2.731),饮食习惯中偏咸(OR= 2.506)-偏辣(OR =2.203)-偏热(OR =3.123),生活习惯中喜久坐(OR= 2.584)-洗衣粉洗涤内裤(OR= 4.299)-共用浴盆(OR= 2.574)及白带色黄(OR =2.096)等因素与外阴营养不良发生联系显著(P < 0.05),而饮食偏素和喜食猪肝为其发生的保护因素-结论: 过敏体质-情绪上好生气-不合理饮食习惯-卫生生活习惯及反复阴道炎等与女性外阴营养不良的发生关系较大-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