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8年第28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HIV-I编码病毒蛋白R基因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及其表达蛋白对KSHV溶解性周期复制的影响

      2008, 28(9):1089-1094. DOI: 10.7655

      摘要 (2951) HTML (48) PDF 0.00 Byte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含人类免疫缺陷病毒1型(HIV-1)编码病毒蛋白R(Vpr)基因的重组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探索Vpr基因编码蛋白对卡波济肉瘤相关疱疹病毒(KSHV)溶解性周期复制的影响-方法:构建pVpr-Flag重组质粒并进行酶切鉴定和序列测定;将pVpr-Flag重组质粒临时转染BCBL-1和NIH3T3细胞,采用RT-PCR-IFA和Western blot分别从mRNA和蛋白水平检测Vpr基因的表达情况;提取临时转染pVpr-Flag重组质粒的BCBL-1细胞总RNA,进行RT-PCR检测KSHV次要衣壳蛋白编码基因ORF26(仅在病毒裂解期表达)mRNA转录水平,初步探索HIV-1 Vpr基因编码蛋白对KSHV复制的影响-结果:克隆的Vpr基因序列与GenBank中已登记的Vpr序列100%同源-RT-PCR-IFA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Vpr基因mRNA及其编码蛋白在真核细胞中得到了转录和表达-RT-PCR结果进一步显示,Vpr基因编码蛋白能够降低KSHV ORF26 mRNA转录水平-结论:成功构建含Vpr基因序列的重组质粒并在真核细胞中获得正确表达;初步探索表明Vpr蛋白能够抑制KSHV溶解性周期复制-

    • 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后氧化-抗氧化状态的变化

      2008, 28(9):1095-1098. DOI: 10.7655

      摘要 (2578) HTML (63) PDF 0.00 Byte (2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后氧化-抗氧化分子的变化,并探讨其对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缺糖氧复氧损伤模型,实验分为正常对照组,缺糖氧复氧不同时间组(3-6-12及24 h组),检测各组细胞上清液乳酸脱氢酶(LDH)-一氧化氮(NO)含量及一氧化氮合酶(NOS)活性;观察神经元谷胱甘肽(GSH)含量及谷胱甘肽过氧化物酶(GPx)活性变化;Hochest33258核染色观察皮层神经元凋亡情况-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缺糖氧复氧后神经元LDH释放量及NO含量明显增多-GPx活性持续下降(P < 0.05);于缺糖氧复氧3 h及6 h时,NOS活性增高-GSH含量减少(P < 0.05),而于24 h时二者变化无显著差异(P > 0.05);神经元于缺糖氧复氧3 h时出现凋亡,且随复氧时间的延长,凋亡持续增多(P < 0.05)-结论:随着缺糖氧复氧时间的持续,氧化及抗氧化平衡的破坏,可能是致体外培养皮层神经元凋亡的原因之一-

    • 基因重组人葡萄糖激酶及其激活剂体外筛选方法的建立

      2008, 28(9):1099-1103. DOI: 10.7655

      摘要 (2893) HTML (51) PDF 0.00 Byte (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真核表达系统所获得的重组葡萄糖激酶蛋白建立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体外筛选方法-方法:将人源肝脏葡萄糖激酶基因插入到真核表达载体pPIC9K中,重组质粒经酶切和测序鉴定无误后转化毕赤酵母,用甲醇诱导表达-表达的蛋白进行SDS-PAGE鉴定,并对表达的蛋白进行活性测定,建立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体外筛选方法-利用该方法对大量化合物进行了筛选,并发现一先导化合物-结果:利用体外重组技术得到具有活性的葡萄糖激酶蛋白,并用于体外激活剂筛选方法的建立-结论:成功建立了葡萄糖激酶激活剂体外筛选方法-

    • 密码子优化的中国HIV-1流行亚型gp120共识序列核酸疫苗的构建及其免疫原性的初步研究

      2008, 28(9):1104-1108. DOI: 10.7655

      摘要 (3266) HTML (42) PDF 0.00 Byte (2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能表达密码子优化的中国HIV-1流行亚型AE-BC和B’gp120共识序列的核酸疫苗,并研究其免疫原性-方法:根据HIV-1的分子流行病学资料和包膜糖蛋白的氨基酸序列分析,设计了针对中国流行的AE,BC和B’(ThB)亚型的gp120共识序列-按哺乳动物细胞偏好的密码子对AE,BC和ThB 3个亚型的gp120共识序列分别进行密码子优化,合成优化基因-将密码子优化的gp120基因克隆到核酸疫苗载体pSW3891,构建重组质粒核酸疫苗-将重组质粒转染293T 细胞,并以重组质粒疫苗免疫新西兰兔-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法检测转染细胞中gp120蛋白的表达-ELISA方法检测免疫后兔血清中gp120特异性抗体的产生-结果:3个密码子优化的gp120核酸疫苗,均能正确表达gp120-这些gp120核酸疫苗免疫家兔后,能产生HIV-1包膜糖蛋白特异性的抗体-结论:成功构建3个密码子优化的-表达HIV-1中国流行亚型AE,BC和ThB 的共识序列的gp120核酸疫苗,能诱导HIV-1 包膜蛋白特异的免疫反应-

    • 一氧化氮对糖尿病小鼠近端结肠动力有抑制作用

      2008, 28(9):1109-1112. DOI: 10.7655

      摘要 (2891) HTML (55) PDF 0.00 Byte (2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一氧化氮(NO)对糖尿病小鼠近端结肠收缩功能的作用-方法:制备C57小鼠糖尿病(DM)模型,用硝酸还原酶法检测近端结肠组织NO水平;用免疫印迹法分析近端结肠组织nNOS和iNOS的含量;用免疫荧光染色观察近端结肠中nNOS的分布;用MD-2000生物信号采集分析系统观察NO前体L-精氨酸(L-Arg)-nNOS的抑制剂7-硝基吲唑(7-NI)-iNOS的抑制剂氨基胍(AG)对糖尿病小鼠近端结肠离体肌条肌张力的影响-结果:nNOS主要分布在近端结肠肌层和黏膜下层,DM组nNOS蛋白和NO水平与正常组比较显著升高,未发现有iNOS蛋白表达-DM组小鼠近端结肠肌张力较正常组降低,但收缩频率无改变-L-Arg可显著抑制正常组和DM组小鼠近端结肠肌的张力,7-NI可显著增强正常组和DM组小鼠近端结肠的肌张力,而加入AG前后结肠张力均无显著变化-所有药物对结肠收缩频率无影响-结论:NO抑制结肠平滑肌收缩能力可能是糖尿病结肠动力功能障碍的重要原因,其作用与nNOS在近端结肠表达增多相关-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MPZ基因序列分析

      2008, 28(9):1113. DOI: 10.7655

      摘要 (2736) HTML (99) PDF 0.00 Byte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MPZ基因是否与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中国家系的发病相关-方法:选择1个现存3代9人的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为研究对象,用基因组DNA抽提试剂盒提取外周血DNA-首先,对所有家系成员DNA进行MPZ基因第3外显子的PCR扩增,扩增产物经纯化后直接测序;然后,采用相同方法对1名家系听神经病患者进行MPZ基因全部6个外显子的PCR扩增和测序分析-测序结果与标准序列对照进行突变检测-结果:所有研究对象的基因区域均扩增成功,序列分析在MPZ基因第3外显子上未检测到Thr124Met和Tyr145Ser 2个已知的突变,整个MPZ基因编码区也未见新的致聋突变-结论:该家系成员MPZ基因上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提示新基因参与家系耳聋的发生-

    • 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的评价

      2008, 28(9):1116-1119. DOI: 10.7655

      摘要 (6662) HTML (57) PDF 0.00 Byte (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窦性心动过缓人群的心脏变时性功能;比较运动试验与动态心电图对心脏变时性功能检测的价值-方法:选择窦性心动过缓患者(窦缓组)67例和窦性心律-心率正常者(对照组)47例,进行运动平板试验和动态心电图检测,观察运动试验中的最大心率和动态心电图的最大心率-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标准:运动试验以运动后最大心率未达85%年龄预测心率,动态心电图以最大心率不超过100次/min-结果:①采用运动试验诊断标准:窦缓组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16例(23.88%),对照组4例(8.51%),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②窦缓组中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率为23.88%,显著高于动态心电图的7.46%(P < 0.05)-结论:窦性心动过缓人群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发生率明显高于正常心率者,运动试验对心脏变时性功能不全的诊断价值优于动态心电图-

    • 丹参多酚酸盐对猪急性心肌梗死后心功能及侧枝循环形成有促进作用

      2008, 28(9):1120-1123. DOI: 10.7655

      摘要 (2989) HTML (51) PDF 0.00 Byte (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丹参多酚酸盐(salvianolate)对猪急性心肌梗死的治疗作用-方法:苏中幼猪21只,随机分为高剂量-低剂量组和对照组,3组均经开胸结扎冠状动脉左前降支制作心肌梗死模型,造模成功后,两组治疗组(高剂量组:250 ml 5%GS + 400 mg 丹参多酚酸盐;低剂量组:250 ml 5%GS + 200 mg丹参多酚酸盐)结扎后当天开始经静脉途径静滴,对照组经静脉途径应用250 ml 5%GS静滴,均为1次/天,疗程7天-结扎后4周行冠状动脉造影-门控心肌显像评价侧支循环和心功能,然后处死动物,取心脏标本,行免疫组化检查-结果:①冠状动脉造影显示:治疗组梗死区侧枝循环明显优于对照组,尤以高剂量组更为显著;②门控心肌显像:两治疗组的左室射血分数(LVEF)都高于对照组;③免疫组化结果显示:两治疗组的毛细血管密度明显大于对照组,但高剂量组与低剂量组之间无显著差异-两治疗组的功能血管密度也明显大于对照组,且高剂量组明显优于低剂量组(P < 0.05)-结论:静脉应用丹参多酚酸盐能够促进梗死心脏心功能改善和促进血管再生,能促进侧支血管的生成-

    • 应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生理性和病理性左室肥厚

      2008, 28(9):1124-1127. DOI: 10.7655

      摘要 (3124) HTML (57) PDF 0.00 Byte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评定和区分病理性和生理性左室肥大-方法:20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训练组,8只SD大鼠完成8周大强度游泳训练;2K1C组,6只SD大鼠建立“两肾一夹”高血压动物模型;对照组,6只SD大鼠做假手术组-8周后,应用常规和组织多普勒超声心动图检测所有大鼠-结果:超声心动图结果显示2K1C组和训练组心脏重量左室室间隔以及左室后壁厚度均增加,左室质量分别增加36%和41%-二尖瓣瓣口血流速度显示训练组舒张晚期血流速度降低,从而导致舒张早期血流速度/舒张晚期血流速度(E/A)比值增加-但是2K1C组二尖瓣瓣口血流速度显示舒张晚期血流速度增加,从而导致E/A 比值降低-训练组显著增加二尖瓣瓣环基底部和侧壁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a)和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Ea/Aa)比值增加,但2K1C 组二尖瓣瓣环基底部和测壁瓣环舒张晚期运动速度(Aa)显著增加,从而导致舒张早期运动速度/舒张晚期运动速度(Ea/Aa)比值降低-结论:左室舒张功能多普勒超声心动图参数对于区分病理性和生理性左室肥大具有重要诊断意义-

    • 不同颜色饰面瓷对CAD/CAM氧化铝渗透陶瓷颜色的影响

      2008, 28(9):1128. DOI: 10.7655

      摘要 (2737) HTML (52) PDF 0.00 Byte (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颜色Vita Alpha饰面瓷对CAD/CAM(计算机辅助设计和计算机辅助制造)氧化铝渗透陶瓷颜色的影响,并与对应的金瓷修复体相比较,为临床选色-配色提供依据-方法:将4组CAD/CAM氧化铝渗透后瓷片(ALC瓷)和10个烤瓷Ni-Cr合金试件(随机分为2组),按照常规步骤分层堆加A2/A3不透明牙本质瓷-牙本质瓷和牙釉质瓷,测量并计算各组的颜色差异-结果:实验组4组氧化铝陶瓷试件完成前后的颜色空间-对照组2组金瓷试件的颜色以及实验组与对照组之间的颜色均显示有显著性差异(P < 0.01)-结论:自制玻璃料渗透氧化铝陶瓷颜色空间均在中国人牙的色度范围内,与金瓷相比,其明亮度较高,b*轴偏黄,符合中国人牙色特点-

    • 改良植块法培养原代成骨细胞

      2008, 28(9):1132-1134. DOI: 10.7655

      摘要 (3051) HTML (67) PDF 0.00 Byte (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改良植块法体外培养大鼠颅骨成骨细胞-方法:将1~3天的新生SD大鼠的颅骨剪碎-接种于培养瓶底,当成骨细胞从组织块中爬出-融合成单层,消化收集成骨细胞,组织块则继续进行培养-将分批次得到的成骨细胞进行MTT,ALP活性以及钙结节计数分析-结果:利用该方法连续分次培养出的成骨细胞,经形态学及ALP鉴定符合成骨细胞的生物学特性,MTT,ALP活性以及钙结节计数无统计学差异-结论:连续植块法培养成骨细胞,操作简便,成功率高,能持续提供细胞,满足实验需求-

    • 液质联用技术鉴定蛋白的方法建立

      2008, 28(9):1135-1138. DOI: 10.7655

      摘要 (2801) HTML (74) PDF 0.00 Byte (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液质联用鉴定蛋白的方法-方法:通过与目前最常用质谱(MALDI-TOF/TOF-MS)鉴定蛋白对比,判断液相色谱与质谱联用鉴定蛋白技术——增加色谱(CapLC)分离,用质谱鉴定蛋白是否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结果:直接使用MALDI-TOF/TOF-MS鉴定出酶切产物中的17种肽段,覆盖率:31.5%检索的得分为130;CapLC联合使用MALDI-TOF/TOF-MS共鉴定出35种肽段,覆盖率为59.35%,检索的得分为2 976-结论:CapLC联合使用MALDI-TOF/TOF-MS对酶切产物进行鉴定的方法,是一种可行的实验方法,并且该技术路线与MALDI-TOF/TOF-MS相比,是更加准确有效的蛋白鉴定方法-

    • 大鼠CD4+CD25+T细胞MACS双阳性分选方法的建立

      2008, 28(9):1139-1141. DOI: 10.7655

      摘要 (3239) HTML (53) PDF 0.00 Byte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大鼠CD4+CD25+T调节细胞快速高效分选的方法-方法:采用免疫磁珠两步法分离大鼠淋巴组织和外周血内的CD4+CD25+调节性T细胞,首先采用Anti-rat CD4-APC和Anti-APC MultiSort MicroBeads阳性分选出CD4+细胞,再用Anti-rat CD25-PE和Anti-PE MicroBead阳性分选获得CD4+CD25+T细胞-分离后的细胞经流式细胞仪检测分离纯度和细胞活性-结果:双阳性分选后获得的CD4+CD25+T细胞纯度为92.2% ± 1.1%(87%~95%),细胞存活率93.8% ± 3.4%(93%~95%)-结论:采用MACS系统双阳性分选可以高效-快速的获得理想纯度的大鼠CD4+CD25+调节性T细胞-

    • KAI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 28(9):1142-1145. DOI: 10.7655

      摘要 (2506) HTML (69) PDF 0.00 Byte (2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转移抑制基因KAI1在甲状腺乳头状癌(PTC)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的表达有无差异;KAI1在PTC中表达情况的临床意义-方法: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KAI1蛋白在30例PTC原发灶标本-7例淋巴结转移灶标本-13例癌旁组织标本和13例良性病变标本细胞膜和细胞浆中的表达;KAI1在30例PTC原发灶中总蛋白表达情况-结果:KAI1蛋白在PTC标本胞膜上表达明显低于胞浆中;而在癌旁组织-淋巴结转移标本和良性病变中表达无差异-KAI1蛋白在PTC中的表达阳性率与有无淋巴结转移有明显相关,无淋巴结转移者阳转移性率明显高于有淋巴结转移者;而KAI1表达阳性率与肿瘤原发灶大小及患者年龄无关-与TNM分期负相关-结论:KAI1蛋白在肿瘤组织中表达没有定位于细胞膜可能是其失去对肿瘤进展和转移抑制的原因-KAI1蛋白的低表达对PTC的临床进程明显相关,可作为判断临床演进-淋巴转移的指标和潜在的治疗靶向-

    • 食管鳞癌组织中 CTGF 和VEGF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8, 28(9):1146-1149. DOI: 10.7655

      摘要 (2026) HTML (59) PDF 0.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食管鳞癌及其癌旁组织中结缔组织生长因子(CTGF)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表达水平并探讨两者的相互关系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49例食管鳞癌和41例癌旁组织手术切除标本常规制作石蜡包埋切片,CTGF和VEGF染色方法为 SP免疫组织化学法-结果:49例食管鳞癌 CTGF阳性表达23例(46.9%),VEGF 表达阳性率均为39例(79.6%),其评分值分别为 2.21 ± 1.14 和 3.69 ± 1.46,41例癌旁组织CTGF阳性34例(82.9%)和VEGF阳性8例(19.5%),其评分值分别为 4.45 ± 1.37和1.12 ± 0.74,癌组织 CTGF阳性率及评分明显低于癌旁组织(χ2 = 5.39,P < 0.05;t = 24.23,P < 0.01),但VEGF则相反(χ2 = 11.39,P < 0.01;t = 6.19,P < 0.01)-无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T1病例CTGF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高于淋巴结转移和临床分型 T3病例(P < 0.01);无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 T1及组织学分级Ⅰ级病例VEGF 表达阳性率及其评分明显低于有淋巴结转移-临床分型T3及组织学分级Ⅲ级病例(P < 0.01);CTGF表达评分与VEGF表达评分呈密切负相关(r = -0.54,P < 0.01)-结论:CTGF和VEGF可能是反映食管鳞癌进展-生物学行为-转移发生及预后的重要生物学标记物-

    • 膜转运蛋白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及预后意义

      2008, 28(9):1150-1154. DOI: 10.7655

      摘要 (2334) HTML (56) PDF 0.00 Byte (1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膜转运蛋白MRP1-LRP和BCRPmRNA在非小细胞肺癌(NSCLC)中的表达及临床预后意义-方法:用RT-PCR法检测60例NSCLC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MRP1-LRP和BCRPmRNA的表达-用t检验-方差分析-秩相关分析-Kaplan-Meier生存曲线和COX多因素回归分析进行统计分析-结果:MRP1和LRPmRNA在NSCLC中的表达量高于癌旁组织(P = 0.02和P = 0.000),癌组织中两者表达呈正相关(rs = 0.530,P = 0.000),BCRPmRNA在癌组织中表达量低于癌旁组织(P = 0.042)-不同组织类型中,肺腺癌LRPmRNA表达量高于鳞癌(P = 0.02);不同临床分期癌组织中MRP1-LRP和BCRPmRNA表达均无差异-预后分析显示MRP1mRNA低表达组患者生存期明显长于高表达组(P = 0.023),MRP1mRNA高表达是影响NSCLC患者预后的独立因素-结论:MRP1-LRP和BCRPmRNA在NSCLC组织中有不同程度的表达-MRP1mRNA表达水平与患者生存期相关,可作为判断NSCLC患者预后的一项指标-

    • 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的应用

      2008, 28(9):1155-1157. DOI: 10.7655

      摘要 (2681) HTML (56) PDF 0.00 Byte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应用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对比采用超声刀技术和未采用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临床效果差异-结果:采用超声刀技术的肝部分切除术患者组与未采用超声刀技术组的患者相比术中出血量-术后24 h引流量明显减少,术后1周天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明显降低-结论:超声刀技术在肝肿瘤切除术及活体肝移植术中是一种安全-有效的工具,可进一步推广及运用-

    • 硬膜外麻醉可减轻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应激反应

      2008, 28(9):1158-1161. DOI: 10.7655

      摘要 (2540) HTML (58) PDF 0.00 Byte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在不同麻醉方法下行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对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及TNF-α的影响-方法:选择38例择期行妇科腹腔镜手术,并根据美国麻醉医师协会(ASA)标准确定为Ⅰ~Ⅱ级的患者,随机分成2组,每组19例-Ⅰ组,于静脉全麻下行无气腹腹腔镜手术;Ⅱ组,于硬膜外麻醉下行无气腹腹腔镜手术-监测2组患者麻醉前(T1)-气腹或悬吊建立后30 min(T2)-气腹或悬吊撤除后10 min(T3)和术后第2天晨8时(T4)4个时点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TNF-α浓度-结果:麻醉前患者的血糖-胰岛素-皮质醇和TNF-α水平无明显差别(P > 0.05),术后各水平均逐渐升高-组间比较,Ⅰ组在T3时点的血糖-胰岛素水平和TNF-α高于Ⅱ组(P < 0.05);Ⅰ组的血皮质醇水平在T3和T4时点均高于Ⅱ组(P < 0.01和P < 0.05)-结论:与全麻比较,硬膜外麻醉可减弱无气腹腹腔镜妇科手术的应激反应-

    • 非静脉-静脉转流肝移植术中酸碱及电解质的变化

      2008, 28(9):1162-1165. DOI: 10.7655

      摘要 (2505) HTML (55) PDF 0.00 Byte (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非静脉-静脉转流肝移植手术患者术中酸碱及电解质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46例终末期肝病患者在静吸复合身麻醉下行背驮式肝移植术,分别在无肝前期(切皮后20 min)-无肝期10-20-30-60 min及新肝期10-20-30-60 min时间点,采集外周动脉血检测pH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碳酸氢根(HCO3-)和血钠(Na+)-血钾(K+)-血钙(Ca2+)-血糖(BG)-结果:新肝期的10-20和30 min时间点pH值显著降低(分别为P < 0.001,P < 0.001和P < 0.05);PCO2在无肝期的60 min(P < 0.05)及新肝期各时间点均增高(分别为P < 0.001,P < 0.001,P < 0.001和P < 0.05);HCO3-在无肝期的20 min(P < 0.001)-30 min(P < 0.01)-60 min(P < 0.01)及新肝期的10 min(P < 0.001)-20 min(P < 0. 01)-30 min(P < 0.01)均增高-新肝期10 min K+和Na+浓度均显著降低(分别为P < 0.001,P < 0.01)-Ca2+浓度在围手术期无统计学差异-BG在无肝期10 min(P < 0.05)-20 min(P < 0.05)时间点和新肝期的10 min(P < 0.001)-20 min(P < 0.001)-30 min(P < 0.01)时间点均增高-结论:新肝期早期阶段易出现复合型酸碱失衡-

    • 异机融合99Tcm-MIBI SPECT/CT对肺癌诊断的临床价值

      2008, 28(9):1166-1169. DOI: 10.7655

      摘要 (3042) HTML (51) PDF 0.00 Byte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99Tcm-MIBI SPECT/CT异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选择65例肺部占位性病变患者行99Tcm-MIBI SPECT/CT异机融合断层显像,分析显像结果,计算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的摄取比值(UR);依据病理诊断将患者分成肺癌组和良性病变组,以良性病变组UR的x + 1s为诊断阈值,评价其对肺癌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肺癌患者SPECT断层融合显像的UR为2.56 ± 0.53;20例肺部良性病灶患者UR为1.47 ± 0.4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99Tcm-MIBI SPECT/CT异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诊断的灵敏度-特异度和准确度分别为86.67%-85.00%-86.15%;假阳性率和假阴性率分别为15.00%和13.33%;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92.86%和73.91%-结论:99Tcm-MIBI SPECT/CT异机融合断层显像对肺癌诊断有较高的临床价值,为制定治疗方案提供重要依据-

    • 胰岛素泵换用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的临床研究

      2008, 28(9):1170-1173. DOI: 10.7655

      摘要 (3314) HTML (76) PDF 0.00 Byte (3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胰岛素泵(CSII)强化治疗后转换为甘精胰岛素联合口服降糖药(OAD)时胰岛素用量之间关系,总结甘精胰岛素临床应用经验-方法:129例2型糖尿病患者开始应用CSII治疗2周后,改为甘精胰岛素联合OAD,比较其疗效及甘精胰岛素与CSII所用胰岛素剂量,分析其相关关系-结果:应用甘精胰岛素联合OAD与应用CSII时血糖无明显变化,两者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应用CSII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为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结论:甘精胰岛素与CSII均能有效控制血糖,其治疗剂量为应用CSII时每天胰岛素总量的39.0%-基础量的87.6%,与两者呈正相关系-

    • 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及预后管理新探讨

      2008, 28(9):1174-1176. DOI: 10.7655

      摘要 (2210) HTML (50) PDF 0.00 Byte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3种妊娠期糖尿病(GDM)的诊断标准及结局进行比较,并予以临床评价-方法:对21 023例孕妇进行50 g葡萄糖筛查试验,阳性者进行75 g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按Meltzer资料组-美国糖尿病学会(ADA)和国内董志光等的标准对孕妇进行GDM诊断分组,分析3组母儿的妊娠结局-结果:OGTT试验达到国内董志光标准-ADA-Meltzer资料组分别为3.6%(754/21 023)-4.4%(934/21 023)-5.1%(1078/21 023)-各GDM组间在子痫前期-产后出血-剖宫产率-巨大儿-新生儿病率的发生率方面均存在统计学意义(根据比值比和95%CI)-结论:3种诊断标准围产期结局有显著性差异,GDM的诊断有必要遵循诊断从宽-管理从严,以改善母婴预后-本文推荐的GDM诊断采用ADA标准,可降低巨大儿-子痫前期-产后出血的发生率,降低剖宫产率-

    • 雄激素治疗对PADAM男子红细胞生成的影响

      2008, 28(9):1177-1179. DOI: 10.7655

      摘要 (2314) HTML (62) PDF 0.00 Byte (2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中老年男子部分雄激素缺乏(PADAM)采用睾酮补充治疗时,外周血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血红蛋白-平均红细胞体积(MCV)-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量(MCH)和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CHC)的变化,进一步观察雄激素补充治疗对促红细胞生成素(EPO)的影响,探讨雄激素促进PADAM男子红细胞和血红蛋白生成增加的机制,对临床上中老年男子使用雄激素治疗有指导意义-方法:27例PADAM男子(54.6 + 3.2岁),采用口服十一酸睾酮(TU)80 mg/d治疗,治疗1-3和6个月随访,治疗前后观察血清性激素水平的变化,查血常规-血球压积-计算MCV-MCH和MCHC,酶免疫方法测定血清EPO-结果:TU治疗3月后,患者PADAM症状改善;治疗1个月后血睾酮水平显著升高,第6个月维持较高的雄激素水平(P < 0.05)-TU治疗3个月,血红细胞计数-血球压积和血红蛋白含量的均数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但个体差异较大,统计学上差异不显著(P > 0.05)-与治疗前相比,TU治疗1个月时血EPO水平显著升高(P < 0.01或0.05),治疗第6个月EPO水平仍然升高(P < 0.05),但较治疗1个月时下降-结论:雄激素补充治疗升高PADAM男子血清睾酮水平,改善PADAM症状-雄激素治疗后EPO水平升高,是红细胞生成增加的机制之一,提示老年男子长期使用雄激素补充治疗时应注意对血液系统和血粘度的影响-

    • 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45例临床观察

      2008, 28(9):1180-1182. DOI: 10.7655

      摘要 (2419) HTML (58) PDF 0.00 Byte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治疗晚期乳腺癌的疗效及不良反应-方法:晚期乳腺癌患者45例,予多西紫杉醇联合顺铂方案化疗:多西紫杉醇40 mg/m2,静脉点滴,1 h以上,第1天-第8天;顺铂25 mg/m2,静脉点滴, 第1~3天,并予适当水化-每3周为1个周期-2周期后评价疗效,有效者化疗4周期以上-结果:45例中完全缓解7例,部分缓解19例,稳定13例,疾病进展6例,总有效率为57.7%(26/45)-不良反应主要为骨髓抑制-脱发-消化道反应,但均可耐受,无化疗相关死亡-结论:多西紫杉醇为主的联合化疗方案治疗晚期乳腺癌疗效较好,不良反应可耐受-

    • X线诊断全髋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局限性的实验研究

      2008, 28(9):1183. DOI: 10.7655

      摘要 (2107) HTML (71)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X线检查对不同类型髋臼骨缺损的诊断价值-方法:成人骨盆尸体标本6具,按照美国骨科协会(AAOS)髋臼骨缺损分型法制作不同部位的节段型和腔隙型缺损模型-分别进行包括前后位-髂骨位和闭孔位X线检查-结果:即使综合3个不同投照位的X片,尚不能显示所有类型的骨缺损-结论:对全髋置换术后髋臼骨缺损必须进行3个不同投照位的摄片-所有病例应该接受CT扫描检查,才能对所有骨缺损类型进行准确评估,为手术提供翔实的参考-

    • 泪点栓治疗15例水液缺乏型干眼症疗效分析

      2008, 28(9):1185-1186. DOI: 10.7655

      摘要 (2398) HTML (50) PDF 0.00 Byte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Smart PLUG 泪点栓在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治疗中的临床疗效-方法:应用Smart PLUG 泪点栓治疗15例(30眼)水液缺乏型干眼症患者,在治疗前及治疗后10天分别对泪膜破裂时间-泪液分泌量-荧光素染色(Fl)进行检查并记录,观察临床疗效-结果:治疗前后泪膜破裂时间(BUT)及泪液分泌量(SchirmerⅠ试验)均有不同程度改善,荧光素染色评分下降,与治疗前相比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期间未观察到炎症,感染等并发症发生-结论:短期内观察Smart PLUG泪点栓治疗水液缺乏型干眼具有明确的临床疗效,简单,安全,可逆-

    • LASIK?PTK联合角膜移植治疗角膜斑翳3例报告

      2008, 28(9):1187-1189. DOI: 10.7655

      摘要 (2192) HTML (53) PDF 0.00 Byte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提上睑肌缩短术治疗重度先天性上睑下垂

      2008, 28(9):1189-1190. DOI: 10.7655

      摘要 (1984) HTML (46) PDF 0.00 Byte (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Von Hippel-Lindau病15例影像学分析

      2008, 28(9):1191-1194. DOI: 10.7655

      摘要 (2076) HTML (54)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病临床和影像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日本横滨市立大学附属医院2001~2006年间经手术和病理确诊的15例Von Hippel-Lindau disease(VHL)病的临床和影像学资料并且复习相关文献-结果:本病好发男性青壮年,47%(7/15)可追溯到家族史,所有病例有血管母细胞瘤,绝大多数发生在小脑(13/15),为实性小结节或者囊实性结节,部分见于脊髓;视网膜血管瘤占40%(6/15);绝大多数合并内脏囊肿,包括肝脏-胰腺和肾脏,占87%(13/15);肾癌占60%(9/15),可单侧或者双侧;嗜铬细胞瘤占13%(2/15)-结论:VHL病是家族遗传性多系统肿瘤综合征,熟悉其临床和影像学表现有助于正确的诊断-

    • 食管癌放疗或手术后吞咽障碍的咽部X线动态造影研究

      2008, 28(9):1195-1197. DOI: 10.7655

      摘要 (2489) HTML (62) PDF 0.00 Byte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咽部X线动态造影检查探讨食管癌治疗方法的选择与吞咽障碍后钡剂误吸的关系-方法:3组吞咽障碍患者中食管癌常规放疗组59例,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组40例,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组72例和正常吞咽对照组299例,分别记录各组受试者吞钡过程中咽通过时间,并评价口-咽功能,记录有无舌肌运动减弱,梨状窝或会厌溪内有无钡剂残留,是否有钡剂误吸入气管-结果:①3组食管癌吞咽障碍患者吞咽时的咽通过时间均较正常吞咽对照组延长,经统计学处理有显著性差异;②食管癌吞咽障碍患者常规放疗组钡剂误吸发生率最高,食管癌单纯手术切除组钡剂误吸发生率较低,食管癌三维适形放疗组钡剂误吸发生率最低-结论:①咽部X线动态造影检查可以对吞咽全过程特别是咽时相的病理征象进行更详细地观察,是食管癌常规放疗后吞咽障碍检查的有效方法;②食管癌的放射治疗应选择三维适形放疗,以减少常规放疗后出现的吞咽功能障碍所致的钡剂误吸和吸入性肺炎的发生-

    • 肝外胆管癌与胆道良性狭窄的MRCP表现分析

      2008, 28(9):1198-1200. DOI: 10.7655

      摘要 (2174) HTML (45) PDF 0.00 Byte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12例成人门静脉海绵样变性的多层螺旋CT影像分析

      2008, 28(9):1200-1203. DOI: 10.7655

      摘要 (2266) HTML (55) PDF 0.00 Byte (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先天性巨结肠根治术后再次拖出手术

      2008, 28(9):1203-1205. DOI: 10.7655

      摘要 (2172) HTML (46) PDF 0.00 Byte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儿童术后肠套叠5例报告

      2008, 28(9):1205-1206. DOI: 10.7655

      摘要 (2123) HTML (54)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改良胰肠吻合法在胰十二指肠术中的应用(附17例报告)

      2008, 28(9):1207-1208. DOI: 10.7655

      摘要 (2003) HTML (43) PDF 0.00 Byte (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急性百草枯中毒23例临床分析

      2008, 28(9):1208-1210. DOI: 10.7655

      摘要 (1918) HTML (77) PDF 0.00 Byte (1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未足月胎膜早破185例临床分析

      2008, 28(9):1211-1213. DOI: 10.7655

      摘要 (1973) HTML (43) PDF 0.00 Byte (1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护人员吸烟?饮酒行为与心理健康状况关系的调查

      2008, 28(9):1214-1217. DOI: 10.7655

      摘要 (2957) HTML (58) PDF 0.00 Byte (3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部分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吸烟-饮酒行为状况及与心理健康状况的关系-方法:采用“医务人员健康状况调查表”(自填表)和90项症状自评量表(SCL-90),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等7家综合性三级甲等医院的医务人员进行调查-采用EpiData3.02双轨录入调查表数据,SPSS 13.0软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共发放问卷1 447份,收回合格问卷1 418份,有效应答率98.0%-调查对象中,男性占30.5%,女性占69.5%,平均年龄(35.6 ± 11.1)岁-总吸烟率为10.0%,男性吸烟率为31.2%,女性为0.8%,按照2000年第五次全国人口普查年龄构成进行标化,标化后总吸烟率为11.7%,男性吸烟率为26.6%,女性吸烟率为1.3%;男性吸烟率显著高于女性,以医技人员(25.8%)为主-总饮酒率为14.0%,男性饮酒率为40.4%,女性饮酒率为2.6%,标化后的总饮酒率为16.3%,男性饮酒率为37.0%,女性饮酒率为1.4%;男性饮酒率显著高于女性,以医技人员(28.9%)为主-除敌对-偏执-精神病性3个因子无显著性差异外,其他因子(躯体化-强迫-人际关系-抑郁-焦虑-恐怖)在吸烟与不吸烟医务人员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除躯体化-恐怖2个因子在饮酒与不饮酒两组医务人员间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外,其他因子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结论:三级甲等医院医务人员总吸烟率和总饮酒率均低于我国人群水平,但吸烟医务人员的心理健康水平较低-

    • 左颊部转移性肾癌1例报告

      2008, 28(9):1218-1218. DOI: 10.7655

      摘要 (2067) HTML (50) PDF 0.00 Byte (1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射频消融治疗心房颤动围手术期并发症的护理

      2008, 28(9):1219-1220. DOI: 10.7655

      摘要 (2133) HTML (53) PDF 0.00 Byte (2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