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9卷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大鼠睾丸间质细胞中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调控睾酮合成的机制

      2009, 29(10):1337-1341. DOI: 10.7655

      摘要 (2514) HTML (51) PDF 0.00 Byte (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GnRH)激动剂(GnRHa)对大鼠睾丸间质细胞睾酮合成的调控机制-方法:原代培养大鼠睾丸间质细胞,GnRHa (10-7 mol/L)分别处理间质细胞6-12-24-36-48 h后,Western blot方法分析3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3β-HSD)蛋白的变化;MEK1/2抑制剂PD98059 (50 μmol/L) 和GnRHa共作用于间质细胞后,分析3β-HSD蛋白表达和睾酮水平的变化-结果:GnRHa处理间质细胞不同时间后,结果显示3β-HSD蛋白的表达对GnRHa的刺激具有时间依赖性-GnRHa处理12 h后,3β-HSD蛋白表达与对照组相比显著上升45% (P < 0.05),24 h达到最高水平,升高1.0倍(P < 0.05);48 h后3β-HSD恢复至正常水平-加入PD98059后,显著抑制了GnRHa对3β-HSD的刺激作用,3β-HSD水平下降了61% (与GnRHa组相比,P < 0.05),睾酮水平也随之显著下降45% (与GnRHa组相比,P < 0.05)-结论:GnRHa可能通过细胞外信号调节激酶(ERK1/2)途径调控大鼠睾丸间质细胞3β-HSD的表达,进而促进睾酮的合成-

    • 甲状旁腺素和不同钙磷饮食对活性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

      2009, 29(10):1342-1346. DOI: 10.7655

      摘要 (2879) HTML (46) PDF 0.00 Byte (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甲状旁腺素(PTH)和不同钙磷饮食对活性维生素D合成的影响-方法:使用正常-高钙低磷或低钙低磷饮食喂养2月龄野生型(WT)和PTH基因敲除纯合子(PTH-/-)小鼠4周,测定血清钙-磷-PTH和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并利用RT-PCR方法检测肾1α-羟化酶[1α(OH)ase]基因表达水平-结果:正常饮食PTH-/-小鼠表现为低钙血症-高磷血症,肾1α(OH)ase基因表达上调,而血清1,25(OH)2D3水平则降低-与正常饮食相同基因型小鼠相比,高钙低磷饮食WT和PTH-/-小鼠血清PTH和1,25(OH)2D3水平降低,肾1α(OH)ase基因表达下调-高钙低磷饮食矫正了PTH-/-小鼠的低钙和高磷血症,肾1α(OH)ase基因表达仍高于WT小鼠,而血清1,25(OH)2D3水平与WT小鼠无差异-与正常饮食相同基因型小鼠相比,低钙低磷饮食WT和PTH-/-小鼠血清PTH和1,25(OH)2D3水平明显升高,肾1α(OH)ase基因表达明显上调-低钙低磷饮食PTH-/-小鼠血清钙严重降低,血清磷仍然较高,肾1α(OH)ase基因表达和血清1,25(OH)2D3水平均较WT小鼠为低-结论:钙磷饮食能够通过PTH依赖性和PTH非依赖性的方式调节活性维生素D的合成-

    • Resveratrol对糖尿病大鼠肾皮质4E-BP1和S6磷酸化表达的影响

      2009, 29(10):1347-1351. DOI: 10.7655

      摘要 (2310) HTML (44) PDF 0.00 Byte (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Resveratrol对糖尿病(DM)大鼠早期肾脏肥大的影响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雄性SD大鼠13只,应用链脲佐菌素诱导建立DM大鼠模型,6只正常SD大鼠作为对照(NC)-DM大鼠于第11周随机分为DM组7只和Resveratrol(DR)组6只,DR组给予Resveratrol 10 mg/(kg·d)灌胃,共4周-第14周收集3组大鼠24 h尿测尿微量白蛋白-处死大鼠,心脏取血测血肌酐-取肾组织,制石蜡切片做HE染色,免疫组化观察肾皮质4E-BP1磷酸化蛋白表达量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肾皮质S6磷酸化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NC组相比,DR和DM组大鼠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和血肌酐明显升高,而体重明显降低(P均 < 0.01),而用Resveratrol干预后DR组大鼠血糖-24 h尿微量白蛋白及血肌酐比DM组明显好转(P < 0.05)-肾脏HE染色结果显示,DM组大鼠肾小球系膜基质中度增生,系膜细胞增生,系膜区明显扩大,肾小球体积增大-DR组肾小球系膜细胞和基质增生及肾小球系膜区扩张较DM组明显减轻-肾皮质免疫组化结果显示,4E-BP1磷酸化蛋白在DM组表达呈强阳性,在DR组表达呈弱阳性-DM和DR组大鼠血管组织中S6磷酸化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NC组(P < 0.01),而DR组明显低于DM组(P < 0.01)-结论:DM大鼠早期存在肾脏肥大和mTOR信号通路下游的4E-BP1和S6磷酸化蛋白表达增高-Resveratrol可能通过抑制4E-BP1和S6的磷酸化来减轻DM大鼠早期肾脏肥大,延缓糖尿病肾病的发展-

    • HLA-A等位基因与急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遗传易感性关系的研究

      2009, 29(10):1352-1355. DOI: 10.7655

      摘要 (2432) HTML (47)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江苏地区HLA-A基因型与急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的相关性-方法:选取江苏地区64例自发酮症急性起病-依赖胰岛素治疗的糖尿病患者,从外周血中提取细胞基因组DNA,利用聚合酶链反应-寡核苷酸探针序列特异性引物(PCR-SSO)技术,进行HLA-A的分型,以直接计数法计算等位基因频率-结果:在64例1型糖尿病患者中检出的HLA-A等位基因种类与健康对照组HLA-A基因种类无显著差别(P > 0.05),部分等位基因频率存在显著差异:糖尿病组与健康对照组相比,HLA-A*03(7.82% vs 2.43%,P < 0.05);A*24(26.04% vs 16.78%,P < 0.05);A*01(1.72 % vs 3.07%,P < 0.05);A*11(15.67% vs 21.7%,P < 0.05);HLA-A*31(0.1% vs 3.7%,P < 0.05)-结论:HLA-A*03和A*24在急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患者中均呈现有统计学意义的升高,可能对急发型自身免疫性糖尿病存在易感性;HLA-A*01-A*11和A*31呈现有统计学意义的降低,可能存在保护作用-

    • 大鼠小体积肝移植肝动脉重建的意义探讨

      2009, 29(10):1356-1359. DOI: 10.7655

      摘要 (2121) HTML (50) PDF 0.00 Byte (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动脉重建在大鼠小体积肝移植中的意义-方法:采用改良二袖套法建立大鼠40%小体积肝移植模型,实验分动脉重建组和动脉未重建组,观察1周生存率,并于术后1-2-4-7天检测肝功能-移植肝组织学变化和免疫组化法检测肝细胞的增殖细胞核抗原(PCNA)-结果:动脉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66.7%,动脉未重建组1周生存率为50.0% (P > 0.05)-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总胆红素(TB)术后第1天即开始明显增高,第2天达高峰,以后逐渐降低,动脉未重建组和动脉重建组各时间点相比较,TB第2-7天高于动脉重建组,ALT第2-4天高于动脉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动脉重建组术后中央静脉及肝窦扩张程度相对较轻,可见较多二倍体和多倍体肝细胞-PCNA表达于术后第2天最高,动脉重建组术后第1天的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高于动脉未重建组,而术后第7天移植肝细胞PCNA阳性表达率低于动脉未重建组,差异有显著性(P < 0.05)-结论:肝动脉重建可明显改善大鼠小体积移植肝的功能,促进移植肝的再生,有效地保护移植肝的组织学结构,减轻术后移植肝的组织学改变,动脉化模型术后早期增殖较静脉化模型活跃-

    • 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诱导分化的成骨细胞转染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基因后复合生物衍生骨的研究

      2009, 29(10):1360. DOI: 10.7655

      摘要 (2515) HTML (47) PDF 0.00 Byte (1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绿色荧光蛋白(GFP)基因转染本身是否可以改变细胞复合材料的生物学特性,从而影响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方法:将增强型绿色荧光蛋白(EGFP)转基因技术成功标记人源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再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同时设立未转染EGFP基因的骨髓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直接与人源生物衍生骨复合培养作为对照,通过倒置显微镜-荧光显微镜-扫描电镜对比观察-结果:发现转染EGFP基因的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能够成功地复合于人源生物衍生骨上,且生长状态较好-与未转染组细胞复合材料的情况相比,转染组与其没有明显差异-结论:EGFP基因转染技术没有对MSCs诱导分化的成骨样细胞复合衍生骨的能力以及增殖生长活性造成明显损害,从而不会影响对于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正确评价-

    • 黏附分子CD44s?CD44v6的表达与大肠癌生物学特性的关系

      2009, 29(10):1365-1369. DOI: 10.7655

      摘要 (2148) HTML (44) PDF 0.00 Byte (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D44s-CD44v6蛋白在大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相关临床意义-方法:应用Envision TM 免疫组化法,回顾性分析57例大肠癌组织中CD44s-CD44v6的表达情况-结果:CD44s-CD44v6在大肠癌中的表达阳性率分别为66.7%-63.2%-CD44s-CD44v6的表达率与肿瘤细胞分化程度-肿瘤分期密切相关(P < 0.05),CD44v6的表达率还与淋巴结转移呈显著相关(P < 0.01)-Kaplan-Meier生存曲线,Log-rank检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显示,CD44s阴性-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78.95%-55.26%,两者之间差异无显著性(P = 0.062 5);CD44v6阴性-阳性患者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80.95%-52.78%,两者之间差异存在显著性(P = 0.014 6)-COX回归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44v6对生存有影响(P < 0.05)-结论:CD44s-CD44v6蛋白在大肠癌浸润转移中起重要作用,可以作为一种辅助生物学指标来判断大肠癌浸润转移的潜能,CD44v6可以作为大肠癌独立的预后指标-

    • 肝癌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的影响

      2009, 29(10):1370-1373. DOI: 10.7655

      摘要 (2205) HTML (46) PDF 0.00 Byte (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切除术对肝癌患者外周血CD4+CD25+T调节细胞(Treg)的影响及临床意义-方法:42例原发性肝癌患者均行肝癌切除术,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手术前及术后1个月外周血中Treg占单个核细胞(PBM)的比例,同样的方法检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Treg占单个核细胞的比例;采用ELISA检测肝癌组织和正常肝组织中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白介素-10(IL-10)的水平-结果:肝癌患者外周血及肝癌组织中Treg比例明显高于对照组 (13.98±3.03)% vs (8.23±2.15)%,(17.74±4.12)% vs (6.98±2.36)%,P均 < 0.05,且Ⅲ~Ⅳ期患者外周血中Treg比例显著高于Ⅰ~Ⅱ期患者-肝癌切除术后1个月外周血Treg较术前明显减少(13.98±3.03)% vs (9.87±2.78)%,P < 0.05-肿瘤组织中TGF-β-IL-10的水平明显高于正常肝组织(P < 0.05)-结论:肝癌患者外周血Treg水平明显升高,且与TNM分期呈正相关-肝癌切除术能明显降低外周血Treg比例,这可能与手术切除肿瘤微环境中高水平Treg-TGF-β-IL-10有关-

    • HepPar1等免疫标记在血清甲胎蛋白阴性肝细胞肝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09, 29(10):1374-1379. DOI: 10.7655

      摘要 (3032) HTML (74) PDF 0.00 Byte (1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HepPar1-甲胎蛋白(AFP)-CD34-CD10-癌胚抗原(CEA)等免疫标记在血清AFP阴性肝细胞肝癌(HCC)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对100例血清AFP阴性的HCC分别进行HepPar1-AFP-CD34-CD10-CEA免疫组化标记-结果:HepPar1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86%,其表达与肿瘤的分化程度-结构类型-细胞学亚型及癌周淋巴细胞的多少有关;AFP及CD34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分别为18%和87%,这2个标记均与核分裂的多少-细胞学亚型有关;CD10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41%,其表达与细胞学亚型及性别有关;CEA在血清AFP阴性HCC中表达率为71%,其表达与各临床病理参数无关-结论:血清AFP阴性HCC有其独特的免疫组化表达-

    • 西维因致男性工人精子DNA损伤的机制初探

      2009, 29(10):1380. DOI: 10.7655

      摘要 (2452) HTML (6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西维因农药暴露与男性工人精子DNA损伤的关系,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选择某农药厂西维因生产男工31名为暴露组;该厂行政区男性员工36名为内对照组;同地区男性行政人员22名为外对照组-检测3组人群精子DNA损伤-精浆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及精子活性氧(ROS)含量-选用培养的小鼠精母细胞(GC2-spd细胞)进行体外功能学验证,在不同浓度西维因染毒条件下,分析细胞存活率-凋亡及SOD活性,ROS含量的变化-结果:与内-外对照组相比,暴露组男性精子DNA断裂损伤显著增加(P < 0.05)-精浆SOD活性降低及精子ROS增加(P < 0.05)-相关性分析的结果显示,精子DNA损伤与精浆SOD的活性负相关(r=-0.53,P < 0.001),与精子ROS水平呈正相关(r=0.32,P=0.002)-小鼠精母细胞随西维因染毒剂量增加细胞存活率显著下降,凋亡增多并且细胞SOD减少及ROS增加(P < 0.05)-结论:西维因可影响男性精液质量,其可能的机制是通过氧化应激导致精子DNA的损伤-

    • 江苏省涂阳肺结核患者治疗依从性现状调查及影响因素分析

      2009, 29(10):1384-1388. DOI: 10.7655

      摘要 (2621) HTML (47) PDF 0.00 Byte (2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结核病治疗依从性现状并分析其影响因素,为制订有针对性的干预措施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随机抽取13个样本点,各样本点连续性收集2006年1月1日起登记报告的60例涂阳肺结核患者为研究对象,由经过培训的调查员采用结构式调查表进行问卷调查,并分析依从性现状及不规则治疗的影响因素-结果:670名结核病患者在治疗过程中有82人存在不规则服药现象,不规则治疗比例12.2%-不规则服药的主要原因是药物不良反应(37.8%)-患者的文化程度及服药方式是影响依从性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依从性是当前结核病控制工作的一个重要课题,应当关注重点人群,采取以规范督导为主的综合干预措施降低不规则治疗的风险,提高治愈率-

    • 江苏省2008年新型毒品“冰毒”滥用监测资料分析

      2009, 29(10):1389-1394. DOI: 10.7655

      摘要 (2983) HTML (51) PDF 0.00 Byte (1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2008年新型毒品“冰毒”的滥用流行情况-方法:采用国家药物滥用监测中心编制的《药物滥用监测调查表》,对2008年江苏省戒毒机构收治的和缉毒部门查获的“冰毒”滥用者进行问卷调查-结果:在1 029例“冰毒”滥用者中,男性占82.70%,女性占17.30%-平均年龄(29.73±7.32)岁,其中男性年龄(30.81±7.10)岁,女性(24.55±6.03)岁;男-女不同性别组的25岁以下年龄者分别占25.14%-65.73%,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药物滥用者中初中及高中(中专/技校)文化程度者占79.01%,未婚者占52.58%,无业者占72.79%;男-女不同性别组娱乐场所从业人员分别占1.76%-16.85%,差异具有显著性(P < 0.01)-“满足好奇感”(64.92%)是滥用药物的主要原因-“同伴提供”(65.60%)和“娱乐场所”(30.81%)是获得“冰毒”的主要渠道,“暂住地/宾馆/租住房”(51.41%)是滥用药物的主要场所-52.28%的被调查者的平均月耗费在2 000~8 000元-64.33% “冰毒”滥用者为单一滥用者,滥用药物方式主要为烫吸(85.23%)-结论:本地区“冰毒”滥用者具有较为明显的人口学特征和药物滥用行为特征-针对“冰毒”滥用现状,需要加强对青少年(尤其女性)的预防教育工作,加强对“暂住地-宾馆-租住房”和“娱乐场所”的管理-

    • 集合HIV-1 RNA RT-PCR方法在男男性行为人群艾滋病窗口期检测中的应用

      2009, 29(10):1395-1398. DOI: 10.7655

      摘要 (3385) HTML (39) PDF 0.00 Byte (2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出男男性行为人群中的艾滋病病毒(HIV)窗口期感染者并初步估计发病率-方法:采用20∶1-5∶1-1∶1三级集合HIV-1 RNA RT-PCR方法进行试验-结果:检测948份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抗体阴性血浆,发现HIV-1 RNA阳性4例,追踪随访,HIV-1抗体阳转;初步估计HIV-1年发病率约为5.55%(95%CI,3.50%~7.59%)-结论:集合HIV-1 RNA RT-PCR方法具有良好的实验效果,可以用于HIV高危人群窗口期感染者的检测-

    • 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流行病学分析及防治策略研究

      2009, 29(10):1399-1402. DOI: 10.7655

      摘要 (2279) HTML (47) PDF 0.00 Byte (2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2004~2008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以后制定梅毒及其他性传播疾病的防治策略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收集全省各省辖市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近5年来,江苏省梅毒发病率快速增长,年发病率从2004年的10.59/10万增长到2008年的28.76/10万,年平均增长速度为28.42%;报告病例数的年平均增长速度是28.68%;在上报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69.75%,各期梅毒报告病例数均逐年增加,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极显著差异(P < 0.000 1)-男女性别比为1.11∶1,各年度梅毒病例性别之间差异有显著性;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占51.55%;全省报告梅毒病例数集中在经济较为发达的苏南地区-结论:江苏省梅毒发病率正处于快速增长阶段,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从而控制梅毒的快速流行-

    • 2005~2007年江苏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网络运行状况及分析

      2009, 29(10):1403-1406. DOI: 10.7655

      摘要 (2269) HTML (48)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艾滋病自愿咨询检测(VCT)网络建设和工作现状,为国家“四免一关怀”政策的有效落实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2005~2007年全省各级医疗机构设立的VCT点的分布及咨询检测情况进行分析-结果:2005~2007年VCT门诊点由80家发展到307家,检测人数依次为5 402人次-53 149人次-49 012人次-求询者中,以异性性途径的求询者所占比例最高,同性性行为-静脉吸毒的求询者所占比例较低-检测初筛阳性者以异性性途径者-同性性行为者和静脉吸毒者3种类型为主-与哨点监测和公安司法筛查系统发现感染者相比,VCT每年的投入经费最少,而阳性检出率与哨点监测接近,远高于公安司法大筛查-结论:VCT门诊点数量已经满足国家要求,网络建立发挥的工作成效日益显现,是一项成本低,效果较好的防控措施-

    • 吸毒人群中丙型肝炎病毒感染状况调查分析

      2009, 29(10):1407. DOI: 10.7655

      摘要 (2505) HTML (53)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吸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CV)感染情况及其高危因素,为此特殊人群提出针对性防控措施提供依据-方法:2005~2008年在江苏省部分戒毒所-劳教所按照随机原则设立7个监测哨点,并按照监测哨点的监测要求对每年4~6月新关押的2 811例吸毒人员进行整群抽样,对调查对象进行问卷调查,并采集静脉血液标本,用ELISA法检测抗-HCV抗体-调查数据经复核后录入计算机,应用SPSS11.5统计软件进行汇总与分析-结果:2 811例调查对象共检测出抗-HCV抗体阳性957例,感染率为34.0%-其中男性HCV感染率为35.1%,女性感染率为29.2%,男性HCV感染率明显高于女性( χ2=6.32,P < 0.05)-调查人群年龄范围为18~74岁,不同年龄组抗-HCV抗体阳性率总体呈现两头低-中间高,最高年龄组为30~39岁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χ2=65.31,P < 0.01)-本省籍与外省籍以及不同婚姻状况之间HCV感染率差异不显著-通过注射方式吸毒-通过钱或毒品交易与他人发生过性行为-性行为时不使用安全套等为HCV感染的危险因素-结论:吸毒人群中抗-HCV抗体阳性率远远超过自然人群的感染率,说明该人群存在着丙肝传播与流行的危险因素,是丙肝防治的重点人群-对吸毒人群的高危行为应实施更有针对性的健康教育和行为干预综合防治措施-

    • 某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状况调查

      2009, 29(10):1410-1414. DOI: 10.7655

      摘要 (2425) HTML (61) PDF 0.00 Byte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某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状况及其影响因素,以便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咨询和疏导工作,为进行心理健康教育提供依据-方法:采用SCL-90症状自评量表-艾森克人格问卷(EPQ),对某军校600名一年级学生进行测试,与各种常模进行比较,并进行不同类别间的组间差异比较和相关分析-结果:阳性标准≥160的人数为45人,占8.8%-不同生源军校大一新生其心理健康水平有显著性差异-军校大学生SCL-90的各项因子分均低于全国正常人常模-中国军人常模和全国大学生常模-军校大学生的心理问题排在前5位的因子是:强迫-人际关系-躯体化因子-焦虑和抑郁-军校大学生的心理健康与其人格特征中的内外向和神经质有显著性相关-结论:军校大学生心理健康总体状况是比较好的,它受家庭和社会等多方面的影响,与大学生的人格特征有显著的相关性,学校应根据学生及学校的实际情况有针对性的开展心理健康教育,以提高军校大学生的综合素质-

    • 南通市开发区卤菜卫生质量监测结果分析

      2009, 29(10):1415-1416. DOI: 10.7655

      摘要 (1933) HTML (48)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解南通市开发区卤菜卫生质量-方法:采集开发区饭店-农贸市场卤菜店共计38家的卤菜样品76份,进行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食品添加剂检测-菌落总数-大肠菌群-致病菌按《熟肉制品卫生标准》GB2726-2005进行评价,食品添加剂按《食品添加剂使用卫生标准》GB2760-2007进行评价-结果:76份样品,总合格率为42.11%(32/76),微生物指标合格率为56.58%(43/76),食品添加剂指标合格率为65.79%(50/76)-菌落总数在11项单项检测指标中合格率最低为(77.63%)(59/76)-结论:开发区卤菜制品总体合格率较低,应加强对卤菜业的卫生管理-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的变化及意义

      2009, 29(10):1417. DOI: 10.7655

      摘要 (2612) HTML (50) PDF 0.00 Byte (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2型糖尿病患者与正常人之间血清1,25-二羟基维生素D3[1,25(OH)2D3]水平的差异,分析维生素D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患者110例为病例组,同期本院健康体检者105例为对照组-用ELISA法测定血清1,25(OH)2D3水平,同时进行问卷调查并检测相关临床及生化指标,统计分析-结果:血清1,25(OH)2D3在病例组和对照组中的差异明显(P < 0.01),血清1,25(OH)2D3与空腹血糖呈显著负相关(rs=-0.696,P < 0.01)-结论:血清1,25(OH)2D3在2型糖尿患者中明显低于正常人-空腹血糖越高,血清1,25(OH)2D3越低-

    • 非酒精性脂肪肝血清铁蛋白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相关性分析

      2009, 29(10):1420. DOI: 10.7655

      摘要 (2787) HTML (43) PDF 0.00 Byte (2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非酒精性脂肪肝-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血清铁蛋白水平及其与胰岛素抵抗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41例,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76例,健康体检60例为研究对象-测定体质指数(BMI),检测空腹血糖(FBG)-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LDL)-糖化血红蛋白(HbA1C)-尿微量白蛋白/尿肌酐(UAlb/UCr)等生化指标并行肝脏B超检查-放射免疫法测定空腹胰岛素(FINS),计算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 IR)-同时测定血清铁(SI)-铁蛋白(SF)-转铁蛋白(TRF),并分析铁代谢指标与胰岛素抵抗指标的相关性-结果: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组BMI-ALT-AST-TC-LDL-FBG-FINS-HOMA IR-HbA1C-UAlb/UCr-SF均高于对照组;与单纯非酒精性脂肪肝比较,非酒精性脂肪肝合并2型糖尿病组胰岛素抵抗及铁代谢异常程度更重;相关性研究表明FBG-HOMA IR-HbA1C与SF呈正相关,HbA1C与TRF呈负相关-结论: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存在明显的胰岛素抵抗及高血清铁蛋白血症,且两者具有一定的相关性-降低胰岛素抵抗联合纠正铁代谢紊乱对防止非酒精性脂肪肝的发生发展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

      2009, 29(10):1423-1426. DOI: 10.7655

      摘要 (2053) HTML (44) PDF 0.00 Byte (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强化他汀治疗对急性冠脉综合征(ACS)患者炎症因子和预后的影响-方法:70例ACS患者随机分为常规他汀治疗组(A组)和强化他汀治疗组(B组),分别使用10 mg和40 mg阿托伐他汀进行治疗,检测治疗前和治疗1周时高敏C反应蛋白(hs-CRP)-血清淀粉样蛋白A(SAA)-基质金属蛋白酶 9(MMP-9)-纤维蛋白原(Fib)和血脂水平,随访两组60天心血管事件和不良反应-结果:两组治疗前后血脂水平无显著性变化(P > 0.05);A组hs-CRP-SAA-MMP-9水平有显著性下降(P < 0.05),B组4种炎症因子均有显著性下降(P < 0.05),且比A组下降得更低(P < 0.05);B组总心血管事件发生率较A组低(P < 0.05),两组均未发现明显不良反应-结论:早期强化他汀治疗能够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少心血管事件,具有很好的疗效和安全性-

    • 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患者呼出气冷凝液中8-异前列腺素的检测及其临床意义

      2009, 29(10):1427-1431. DOI: 10.7655

      摘要 (2087) HTML (46)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综合征(OSAHS)患者8-异前列腺素(8-isoPG)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收集40例OSAHS患者和30例健康对照者睡前和晨起的呼出气冷凝液(EBC)以及晨起的血清,应用ELISA法测定EBC和血清中的8-isoPG浓度,其中20例OSAHS患者经治疗3个月后,复查EBC和血清中的8-isoPG浓度-结果:① OSHAS组EBC中8-isoPG测定值睡前为(13.08 ± 1.42)pg/ml,晨起为(14.93 ± 1.39)pg/ml,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对照组睡前为(11.06 + 0.72)pg/ml,晨起为(10.97 ± 0.70)pg/ml,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2组晨起与睡前8-isoPG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血清中8-isoPG测定值OSHAS组晨起为(36.59 ± 14.89)pg/ml,对照组晨起为(19.91 ± 7.76)pg/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③OSAHS组患者晨起EBC与血清中8-isoPG水平成正相关(r=0.69,P < 0.01);④20例OSAHS患者经治疗(其中11例使用经鼻持续气道正压通气治疗,9例进行腭垂软腭咽成形术)3个月后,EBC中8-isoPG睡前为(12.13±1.39)pg/ml,晨起为(12.02 ± 1.36)pg/ml,晨起血清为(23.00 ± 9.54)pg/ml,分别与治疗前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⑤OSAHS患者晨起EBC中8-isoPG浓度与睡眠呼吸暂停低通气指数(AHI)-颈围和腰围正相关(r值分别为0.65-0.43-0.34,P均< 0.05),与晨起血氧分压(PaO2)负相关(r=-0.31,P < 0.05)-结论:EBC中8-isoPG是反映OSAHS患者氧化应激反应的较好指标,对研究OSAHS发生机制-判断严重程度和评估治疗效果具有重要的临床意义-

    • 干扰素诱导蛋白10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

      2009, 29(10):1432-1434. DOI: 10.7655

      摘要 (2388) HTML (50) PDF 0.00 Byte (2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胸水中干扰素诱导蛋白10(interferon-inducible protein 10,IP-10)水平对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价值-方法:用ELISA 检测 43 例结核性胸膜炎和33例恶性胸腔积液患者胸水中IP-10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 曲线)确定其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并评价其敏感性-特异性和诊断效能-结果:结核性胸膜炎组胸水中 IP-10 含量为(1 095.67 ± 556.29) pg/ml,显著高于恶性胸腔积液组(121.39±61.21) pg/ml,P < 0.01-IP-10 诊断结核性胸膜炎的临界值为194.5 pg/ml,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3.7%和97.0%;IP-10的诊断效能与γ-干扰素(IFN-γ)相近-结论:胸水中IP-10水平测定有助于结核性胸膜炎的诊断-

    • 罗红霉素氨溴索分散片在健康人体的药代动力学

      2009, 29(10):1435-1439. DOI: 10.7655

      摘要 (3367) HTML (45) PDF 0.00 Byte (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同时测定人血浆中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的液相色谱-串联质谱联用法(LC-MS/MS),研究健康受试者口服罗红霉素盐酸氨溴索分散片(每片含罗红霉素150 mg-盐酸氨溴索30 mg)后的人体药代动力学-方法:12名健康受试者单剂量口服罗红霉素盐酸氨溴索分散片后72 h内间隔取血,用LC-MS/MS测定血浆样品药时过程,用DAS数据处理软件计算主要药代动力学参数-结果:罗红霉素的主要药动学参数Cmax,Tmax,t1/2z,MRT,AUC0-τ,CLz/F和Vz/F分别为(6.99±1.55)μg/ml,(2.04±0.94)h,(13.30±2.56)h,(14.31±2.51)h,(84.56±26.20)h·μg/ml,(1.88± 0.51)L/h和(35.06±8.68)L;盐酸氨溴索的分别为(53.91±22.41)ng/ml,(1.96±0.66)h,(8.24±2.01)h,(7.96±0.47)h,(447.98.±138.95)h·ng/ml,(61.85±14.79)L/h和(724.42±214.86)L-结论:血浆样品中罗红霉素和盐酸氨溴索同时测定LC-MS/MS法专属性强,灵敏度适宜-适用于罗红霉素盐酸氨溴索分散片药代动力学研究-

    • 铸造桩冠修复上前牙桩的力学分析

      2009, 29(10):1440-1443. DOI: 10.7655

      摘要 (2611) HTML (41) PDF 0.00 Byte (1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三维有限元方法研究铸造镍铬合金核桩冠在修复上颌中切牙时桩的受力情况-方法:螺旋CT机扫描正常人上颌中切牙,处理数据确定牙外周轮廓,获得边界坐标数据-将数据导入ANSYS中得到牙体的三维有限元模型-进行模型整体网格划分,在加载区域施加100 MPa外部静荷载,固定桩长,设定桩顶端直径为3.0-2.0-1.5和1.2 mm,分别计算桩近-远中方向Von Mise应力并分析其变化趋势-结果:桩尖端-距离桩尖2.0 mm-4.0 mm截面处,其所受Von Mise应力均较小,距离桩尖6.0 mm截面处,桩受力值明显增加,顶部唇-腭侧受力随直径增加,增大变化趋势更加明显,顶部近-远中受力变化虽然具有相似趋势,但其绝对值明显小于唇-腭-结论:铸造金属桩冠修复中,桩顶端外形设计成柱形,并尽可能减小桩尖端直径-

    • 中药控制扁平苔藓患者白色念珠菌检出率及分离株毒力的临床研究

      2009, 29(10):1444. DOI: 10.7655

      摘要 (2392) HTML (49) PDF 0.00 Byte (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明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与白色念珠菌(candida albicans,CA)关系的同时,研究自制中药含漱液在控制OLP患者CA检出率的作用,及对CA分离株毒力的控制-方法:选取糜烂型OLP患者-非糜烂型 OLP 患者及健康对照组各100例-用药前和用药7天后分别采用浓缩含漱液沙堡平皿培养法,并结合应用芽管试验-厚膜孢子形成试验及温度试验常规培养等方法分离-鉴定各组中念珠菌菌种-将分离-纯化的CA,接种于血琼脂平板上,厌氧培养,检测其溶血活性-结果:用药前糜烂型 OLP 患者念珠菌培养阳性率和阳性样本的菌落数显著高于非糜烂型OLP患者和对照组(均为P < 0.01);3组之间CA检出率比较,糜烂型 OLP(66%)显著高于非糜烂型 OLP(26%)和健康对照组(12%)(P < 0.01)-采用两种不同药物含漱7天后,CA检出率显著降低,中药组较口泰组减少更为显著,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用药前所有CA在接种于血琼脂平板培养48 h后均产生了溶血,用药后溶血活性均显著降低,中药组较口泰组降低更为显著(P < 0.01)-结论:糜烂型 OLP真菌培养阳性率较高,菌落数也较多,尤其是致病性CA分离阳性率高,提示OLP糜烂型的发生发展与CA感染有关-中药能有效控制OLP患者CA检出率,减少OLP患者口腔内CA含量,并能抑制CA毒力,提示中药含漱液对OLP患者有一定的抗真菌治疗作用-

    • 血清乙肝病毒cccDNA检测的临床分析

      2009, 29(10):1448-1450. DOI: 10.7655

      摘要 (2218) HTML (53) PDF 0.00 Byte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HBV)共价闭合环状DNA(cccDNA)全序列的PCR检测与HBV复制及肝细胞损伤的临床相关性-方法:用长链PCR方法对乙型肝炎患者血清进行HBV cccDNA全序列直接扩增,同时检测血清中乙型肝炎病毒前S1(PreS1)抗原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活性-结果:cccDNA和PreS1抗原在乙型肝炎病毒e抗原(HBeAg)阳性血清中检出率分别为43.94%(29/66)和83.33%(55/66),在HBeAg阴性血清中的检出率分别为13.33%(4/30)和30.00%(9/30);cccDNA阳性血清的PreS1抗原阳性率和ALT活性升高分别为90.91%(30/33)和93.94%(31/33),cccDNA阴性血清的PreS1抗原阳性率和ALT活性升高分别为53.97%(34/63)和41.27%(26/63)-结论:血清中cccDNA的检出与PreS1抗原-HBeAg的表达以及肝细胞损伤呈高度相关性-

    • Osteoset硫酸钙结合内固定治疗塌陷性跟骨骨折的疗效分析

      2009, 29(10):1451-1453. DOI: 10.7655

      摘要 (2204) HTML (39) PDF 0.00 Byte (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Osteoset硫酸钙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塌陷性跟骨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对31例塌陷性跟骨骨折患者进行Osteoset硫酸钙颗粒或自体髂骨植骨结合内固定治疗,并对其临床疗效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术后患者经过6~36个月(平均15个月)的随访,骨折均获骨性愈合,骨折愈合时间平均为3个月-功能评价:硫酸钙组,优11 例,良5例,中1例,差1例,优良率88.9%;自骨组优9例,良3例,中1例,差0例,优良例92.3%-结论:硫酸钙对跟骨骨折植骨的临床疗效,与自体髂骨相比未见明显差异;其具有骨传导性-在体内能完全降解吸收并被新骨替代;其具有一定的力学性能,早期对复位的骨折块起支撑作用,远期随着材料降解-新骨替代仍能维持较满意的稳定性-因此,临床上具有广阔的应用前景-

    • 23例胸骨后甲状腺肿的外科治疗

      2009, 29(10):1454. DOI: 10.7655

      摘要 (1861) HTML (46) PDF 0.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皮肝穿刺胆道引流术结合支架植入治疗17例高位胆道恶性阻塞性黄疸

      2009, 29(10):1456-1457. DOI: 10.7655

      摘要 (1738) HTML (48) PDF 0.00 Byte (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乌司他丁使用的临床观察

      2009, 29(10):1458-1459. DOI: 10.7655

      摘要 (1952) HTML (39) PDF 0.00 Byte (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心脏直视手术患者围手术期血清皮质醇浓度变化及乌司他丁的使用-方法:28例择期瓣膜置换术患者随机分为乌司他丁组(Ⅰ组,n=14)和对照组(Ⅱ组,n=14)-分别测定中心静脉开放后(T1)-体外循环前即刻(T2)-主动脉开放1 h(T3)-18 h(T4)4个时点血清皮质醇-结果:两组T4与T1时间点相比,皮质醇明显升高(P < 0.05),其余各时点比较无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提示心脏直视手术患者手术后慎用激素类药物,乌司他丁不影响皮质醇浓度变化-

    • 倍他乐克治疗扩张型心肌病160例临床观察

      2009, 29(10):1460-1461. DOI: 10.7655

      摘要 (1855) HTML (47) PDF 0.00 Byte (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在颌面部外伤诊断中的应用

      2009, 29(10):1462. DOI: 10.7655

      摘要 (2036) HTML (49)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技术在颌面部外伤中对临床治疗的指导价值-方法:对60例颌面部骨折患者采用多层螺旋CT常规扫描后进行三维重建显示骨折情况-结果:表面遮盖法(surface shaded display,SSD)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立体效果较好,应用SSD切割程序,可很好地显示骨折情况-容积再现技术(volume rendeing technique,VRT)虽然立体效果稍逊于SSD,但能显示骨折细微结构-结论:多层螺旋CT三维重建后形成的影像图像,能较好地显示颌面部骨折的程度与骨折的移位情况,有利于治疗方案的设计与实施-

    • 儿童良性癫■伴中央颞区棘波合并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的临床和脑电图随访研究

      2009, 29(10):1464-1466. DOI: 10.7655

      摘要 (2233) HTML (37) PDF 0.00 Byte (1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儿童良性癫■伴中央颞区棘波(BECT)合并睡眠中癫■性电持续状态(ESES)的临床和脑电图特点及治疗转归-方法:对2006年1月~2008年8月收治的25例BECT合并ESES患儿临床-脑电图-神经心理损伤及治疗转归进行随访观察-结果:20例发作控制,4例仍有发作,1例失访,治疗前20例有不同程度认知和语言功能损害,发作控制-ESES消失后认知和语言功能恢复明显,激素对消除电持续状态效果明显-结论:BECT合并ESES时临床发作常不易控制,并伴有认知和语言功能的损害,非快速眼动(NREM)睡眠期持续放电是其主要原因,消除电持续状态是控制发作,改善认知功能的关键-

    • 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介入治疗

      2009, 29(10):1467-1468. DOI: 10.7655

      摘要 (2190) HTML (66) PDF 0.00 Byte (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部分性脾栓塞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介入治疗中的意义-方法:5例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患儿,男2例,女3例,年龄9~14岁,平均11岁,病程4~10年,均经实验室检查证实-采用改良Seldinger技术,将导管插至脾动脉主干的下一级分支注入明胶海绵颗粒,栓塞体积达60%~80%,术后观察外周血细胞情况-结果:术后第2天外周血细胞开始上升,呈渐进性,1个月后外周血细胞基本恢复或接近正常水平,贫血症状得到缓解或消失,1例术后6个月血红蛋白出现下降-部分性脾栓塞术后机体反应(发热-腹痛)均有出现,并发症少,仅有1例出现少量胸腔积液-结论:在儿童遗传性球形红细胞增多症的治疗中,部分性脾栓塞术是一种创伤小-并发症少-安全有效的治疗方法-

    • 新生儿感染性疾病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09, 29(10):1469-1470. DOI: 10.7655

      摘要 (2266) HTML (34)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分子表达水平及其在新生儿细菌感染性疾病中的临床意义-方法:对住院的细菌性感染新生儿病例,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分子表达水平,并同时检测C-反应蛋白(CRP)-血培养;根据血培养阳性与否,将感染病例分为2组,血培养阳性组(23例)和血培养阴性组(30例);并与非感染对照组(23例)分别进行比较-结果:血培养阳性及血培养阴性的细菌感染组CD64表达水平显著高于非感染组(P < 0.05),而血培养阳性感染组与血培养阴性感染组之间无显著性差异(P > 0.05)-CD64和CRP间呈正相关(P < 0.000 1)-结论:检测外周血中性粒细胞表面CD64分子表达水平可作为新生儿细菌感染的重要指标-

    • 侵袭性血管黏液瘤2例报告及国内文献复习

      2009, 29(10):1471-1472. DOI: 10.7655

      摘要 (1830) HTML (38) PDF 0.00 Byte (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侵袭性血管黏液瘤(AAM)的临床特征,探讨其诊治方案-方法:报告本院诊治的2例AAM,同时检索中文数据库有关AAM的相关文章,统计并分析其临床各项指标-结果:本院诊治2例AAM皆为女性,手术后病理确诊,随访至今未见复发-检索到AAM相关文献44篇,总病例数93例,其中男11例,女82例,男女数之比1∶7.45;女性发病高峰年龄35~40岁;发病部位以会阴最多,其次为盆腔和阴道;临床多表现为无痛性肿块,少数出现压迫症状或受侵犯脏器损伤的症状;病史时间(33.62±48.66)个月;85.07%肿瘤无或具有不完整包膜;免疫组化提示AAM高表达结蛋白(DES)-平滑肌动蛋白(SMA)-波形蛋白(VIM)和CD34;术后复发率31.82%,平均复发时间为术后(13.07±10.16)个月,无远处转移的报道-结论:本病临床少见,好发于女性,临床症状隐匿,手术不易彻底,术后易复发-

    • 播散型组织胞浆菌病1例

      2009, 29(10):1473-1474. DOI: 10.7655

      摘要 (1729) HTML (45) PDF 0.00 Byte (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肝移植术后谵妄的评估和干预

      2009, 29(10):1475-1476. DOI: 10.7655

      摘要 (2968) HTML (76) PDF 0.00 Byte (1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007年1月~2009年4月入住ICU的肝移植患者术后发生谵妄的病因-影响因素,运用ICU患者意识模糊评估法(CAM-ICU)进行评估及干预-方法:采用CAM-ICU对58例肝移植术后患者进行谵妄的评估,筛查出谵妄患者,并根据其临床症状和病因给予非药物和药物的干预,并记录其症状缓解时间-确定与肝移植患者谵妄发生相关的危险因素-结果:本组患者共发生谵妄12例,占20.7%,根据结果进行原因分析,采取非药物和药物性的干预措施-结论:ICU医护人员工作在临床第一线,常是第一时间发现患者生理及心理变化;CAM-ICU作为一套快速-有效的评估工具可供ICU监护人员在工作中早期诊断出患者的认知改变及谵妄,早期给予医疗干预并提供有效的护理措施,降低各种并发症的发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