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09年第29卷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Tat-pdx1蛋白诱导的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治疗nod/scid鼠糖尿病

      2009, 29(9):1199-1203. DOI: 10.7655

      摘要 (3071) HTML (56) PDF 0.00 Byte (3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在tat-pdx1蛋白的作用下体外分化为胰岛β细胞的能力以及治疗nod/scid鼠糖尿病的效果-方法:体外分离纯化获得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用tat-pdx1蛋白体外诱导分化为胰岛β细胞,制作nod/scid鼠糖尿病模型,并将诱导后的细胞移植到糖尿病鼠肾包膜下,观察各组小鼠血糖变化并行ipgtt试验-结果:用tat-pdx1蛋白体外诱导分化的细胞稳定表达胰岛素,移植到糖尿病鼠肾包膜下,能快速降低血糖水平,取出移植物,血糖水平再次升高-结论:tat-pdx1蛋白诱导的人胎肝间充质干细胞能有效降低糖尿病鼠血糖,有望成为糖尿病细胞治疗的种子细胞-

    • 脂质体介导的cbp基因对肺腺癌spc-a1细胞生长侵袭的抑制作用

      2009, 29(9):1204. DOI: 10.7655

      摘要 (2902) HTML (64) PDF 0.00 Byte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外源性csk结合蛋白(cbp)基因转染对人肺腺癌spc-a1细胞体外生长的影响-方法:构建cbp基因的真核表达质粒pcdna3.0-cbp,应用重组质粒pcdna3.0-cbp和空载体质粒pcdna3.0(-),以脂质体转染法转染体外培养的人肺腺癌细胞株spc-a1,用g418(800 mg/l)筛选出抗性克隆-Western blot检测转染前后cbp蛋白水平的变化,mtt法分析细胞生长抑制作用,transwell体外侵袭实验和wound-healing实验观察细胞的侵袭和迁移能力-结果:稳定转染cbp基因的细胞株有外源目的基因的整合和相应蛋白的高表达-Mtt检测表明,pcdna3.0-cbp转染组活细胞数低于未转染组和pcdna3.0(-)空载体质粒细胞转染组(p < 0.01)-细胞侵袭-迁移实验表明转染pcdna3.0-cbp的瘤细胞侵袭与迁移能力均明显下降(p < 0.01)-结论:外源性cbp基因稳定转染可抑制人肺腺癌spc-a1细胞增殖-侵袭的恶性表型-

    • 妊娠不同时期胎盘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树突样细胞刺激t细胞作用的比较

      2009, 29(9):1208-1214. DOI: 10.7655

      摘要 (3244) HTML (54) PDF 0.00 Byte (3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妊娠阶段胎盘源性树突样细胞刺激t细胞活化增殖特点的差异,为分析胎盘免疫细胞在妊娠耐受和分娩发动中的可能作用提供线索-方法:机械分离中-晚期胎盘中的单核-巨噬细胞,以内皮逆穿越系统诱导其分化为树突状细胞(dc)-将不同妊娠阶段胎盘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dc样细胞与同种异体t细胞共育,以cck-8法检测其激发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能力及其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所产生的胞内细胞因子,并用流式细胞仪分析dc样细胞表型-结果:足月胎盘来源的单核-巨噬细胞经过内皮单层正逆双向穿越诱导培养后,细胞出现树突状形态改变,并高表达与树突状细胞免疫激活有关的细胞表面标志物cd80-cd86- hla-dr-足月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来源dc样细胞具有较强的刺激同种异体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同种异体淋巴细胞活化时细胞内ifn-γ+亚型的表达十分明显,但几乎不出现il-10+ 亚型-但相比之下,中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dc样细胞刺激同种异体t细胞增殖的能力却很弱(p < 0.05),被刺激的同种异体t细胞中cd8-(即cd4+)亚群ifn-γ+细胞显著减少(p < 0.05),而cd8-和cd8+亚群中il-10+ 细胞亚群却显著增多-对细胞的表型分析结果显示,中期妊娠胎盘单核-巨噬细胞来源的dc样细胞cd80-cd86及hla-dr的表达均显著低下(p < 0.05)-结论:不同妊娠时期胎盘单核-巨噬细胞分化形成具有免疫激活作用的树突状细胞的能力不同,提示其生物学特性有所不同,其可能与妊娠耐受和分娩发动有关-

    • 4’-甲醚-黄芩素逆转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相关机制研究

      2009, 29(9):1215-1219. DOI: 10.7655

      摘要 (2579) HTML (53) PDF 0.00 Byte (2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4’-甲醚-黄芩素(4’-m-s)逆转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jar/vp16多药耐药性的可能机制-方法:采用流式细胞术测定4’-m-s作用前后耐药细胞内罗丹明(rh123)潴留量的变化,以检测4’-m-s对p-糖蛋白(p-gp)功能的影响;用半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多药耐药基因mdr1 mrna的表达,并进一步采用western blot及免疫组织化学法测定mdr1基因产物p-gp的表达-结果:流式细胞术结果表明,20 μg/ml 4’-m-s可明显增加耐药细胞内潴留的rh123浓度;rt-pcr及western blot结果显示,4’-m-s可抑制耐药细胞中mdr1 mrna和p-gp的表达;免疫组化实验显示,4’-m-s 处理后,耐药细胞中p-gp的表达下降,表现为细胞膜上阳性颗粒数量减少-着色变浅-结论:4’-m-s对人绒毛膜癌耐药细胞株多药耐药性的逆转,与抑制mdr1 mrna及其产物p-gp的表达-增加细胞内化疗药物的浓度有关-

    • 人外周血γδt细胞对肺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2009, 29(9):1220-1223. DOI: 10.7655

      摘要 (2781) HTML (53) PDF 0.00 Byte (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外周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肺腺癌细胞a549的杀伤作用-方法:取健康人外周血分离单个核细胞,置于rpmi1640培养基(含100 ml/l小牛血清,50 ml/l人ab型血清,ipp 2 μg/l,il-2 105 iu/l)中培养扩增 γδt细胞,用流式细胞仪检测γδt细胞的纯度-用扩增后的γδt细胞与肺腺癌细胞a549按不同效靶比例孵育,用乳酸脱氢酶释放法进行细胞毒活性测定-结果:人外周血单个核细胞经过培养扩增γδt细胞可以达到较高的纯度-人外周血γδt细胞对人肺腺癌细胞a549有较强的杀伤活性,其杀伤活性与效靶比和效应细胞的纯度呈正相关-人外周血γδt细胞对靶细胞的杀伤活性要高于cik细胞-结论:人外周血扩增的γδt细胞对肺腺癌细胞a549有较强的杀伤作用-

    • 肝细胞癌中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的差异表达

      2009, 29(9):1224-1228. DOI: 10.7655

      摘要 (2806) HTML (56) PDF 0.00 Byte (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肝癌细胞系的基因表达概况,筛选表达差异的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探索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及肝细胞癌治疗的新靶点-方法:通过基因芯片技术检测肝癌细胞系bel-7402-hep-3b与胎儿肝细胞的全基因组序列,筛选表达差异的抑制细胞凋亡相关基因,采用rt-pcr-免疫组化对部分差异表达基因进行了验证-结果:在检测的54 614个探针组中,bel-7402-hep-3b两株肝癌细胞与胎儿肝脏细胞相比表达共同上调2倍及2倍以上的有1 452个基因;表达下调2倍及2倍以上的有2 054个基因-与抑制细胞凋亡相关表达上调的基因有12个,选取2个基因进行rt-pcr-免疫组化验证,结果与基因芯片结论基本一致-结论:肝细胞癌中有众多的抑制细胞凋亡基因表达增高,通过影响tnf通路-bcl-2蛋白等多种方式共同抑制细胞凋亡,促进肿瘤细胞增殖-对这些基因的研究有助于阐明肝细胞癌发生发展机制,为肝细胞癌的治疗提供新的靶点-

    • 大肠癌肝转移灶及其周围正常肝组织中mmp2表达的比较

      2009, 29(9):1229-1231. DOI: 10.7655

      摘要 (3087) HTML (52) PDF 0.00 Byte (2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mp2基因在大肠癌肝脏转移中的意义-方法:收集手术切除21例大肠癌合并肝脏转移患者的原发病灶-癌旁正常黏膜组织-肝转移病灶及其周边正常肝组织的新鲜组织标本,用实时定量rt-pcr法测定各标本的mmp2 mrna表达,并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其蛋白表达-结果:在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周边正常肝组织-大肠癌原发灶和正常大肠黏膜之间,全部病例的mmp2 mrna表达均有明显差异,但以肝转移灶表达最高,正常大肠粘膜表达最低-其中18例在正常大肠黏膜中的mmp2蛋白表达低于肝转移灶-肝转移灶周边正常肝组织和原发灶-而所有病例原发灶与肝转移灶中的mmp2蛋白表达无差异,并且这二者的mmp2蛋白表达均高于肝转移灶周边正常肝组织-结论:mmp2在肝转移灶和原发灶中表达增强,有利于肿瘤细胞对基质的降解及其迁移-Mmp2基因上调使得肝转移病灶中mmp2 mrna的表达高于大肠癌原发病灶,可能是肝转移的分子机制之一-而肝转移灶周边正常肝组织中mmp2表达增强,可能与肝脏再转移有关-

    • 犬胰腺迷走神经切断对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影响

      2009, 29(9):1232. DOI: 10.7655

      摘要 (2900) HTML (59) PDF 0.00 Byte (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迷走神经在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调节中的作用-方法:健康毕格犬5只,麻醉后开腹切断迷走神经腹腔干的前干和后干,在手术前和手术后行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和持续颈动脉葡萄糖注入试验,分别于葡萄糖输注前空腹和输注后1-2-4-6-10 min各从静脉取血样检测血糖-胰岛素-结果:手术后静脉葡萄糖耐量试验引起的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较手术前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血糖较手术前无明显变化-小剂量葡萄糖持续颈动脉注入未引起体循环血糖变化,但可引起胰岛素分泌增加,2~4 min达高峰;手术后胰岛素分泌降低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中枢神经系统可能参与胰岛素分泌第一时相的调节,其可能是通过迷走神经途径-

    • 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影响

      2009, 29(9):1237-1241. DOI: 10.7655

      摘要 (2487) HTML (53) PDF 0.00 Byte (2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通心络胶囊对载脂蛋白e基因敲除小鼠[apoe (-/-)]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的干预变化,探究其治疗冠心病(chd)动脉粥样硬化(as)的疗效机制-方法:将40只apoe (-/-)小鼠作为实验组,建立冠状as模型,随机分为模型组和辛伐他汀组等4组,后者分别给予辛伐他汀及高-中-低剂量的通心络胶囊进行干预8周;另选8只同系的小鼠作为正常对照组-通过观察各组小鼠冠状动脉斑块和心肌病理组织学等指标的变化,探讨通心络胶囊对apoe (-/-)小鼠as的调节作用和机制-结果:模型组小鼠冠状动脉病变主要位于心肌内的小分支-心肌细胞-心肌间质,均分为6.63±1.48;辛伐他汀组和通心络胶囊各剂量组冠状动脉及心肌病变较模型组均减轻,其中辛伐他汀组均分为2.62±2.25,通心络胶囊低剂量组均分为4.5±1.71,中剂量组均分为3.12±1.81,高剂量组均分为2.38±2.34-通心络胶囊低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05;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与模型组比较,均为p < 0.01;辛伐他汀组与模型组比较,p < 0.01;通心络胶囊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比较,p > 0.05-结论:通心络胶囊对冠状as的形成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各剂量组作用强度依次为高-中-低剂量组,其中中-高剂量组与辛伐他汀组作用相当-

    • Toll样受体3单核苷酸多态性与中国东南方汉族人群哮喘关系的研究

      2009, 29(9):1242-1246. DOI: 10.7655

      摘要 (2638) HTML (59) PDF 0.00 Byte (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lr3 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中国东南方汉族人群哮喘发病危险性和哮喘相关表型的关系-方法:挑选位于tlr3第4外显子区的非同义snps rs3775291-连续性招募哮喘患者318人,正常对照352人-采用多重pcr结合标签阵列单碱基延伸技术进行基因分型-通过病例-对照研究分析该位点与哮喘及哮喘表型的关系-结果:rs3775291在整体上与哮喘发病危险度无相关性,但是与过敏性哮喘独立相关,ga+aa基因型降低过敏性哮喘发病危险性31%(校正or=0.69,95%ci=0.49-0.97)-携带ga或aa基因型的哮喘患者比gg基因型者发生夜间哮喘的机会少,但与哮喘患者的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血浆总ige-哮喘严重度分级无相关性-结论:tlr3 snps与哮喘密切相关,这对筛选哮喘高危人群和哮喘的预防有重要意义-

    • C反应蛋白基因多态性c+1444t与uap相关性研究

      2009, 29(9):1247-1250. DOI: 10.7655

      摘要 (2598) HTML (52) PDF 0.00 Byte (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c反应蛋白(c-reaction protein,crp)基因c+1444t多态性与不稳定性心绞痛(unstable angina pectoris,uap)的相关性-方法:以142例uap 患者和307例非冠心病者(对照组)作为研究对象,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方法检测crp基因c+1444t多态性-结果:cc-ct和tt基因型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的分布无统计学差异(p值分别为0.117-0.061和0.131)-C等位基因频率在uap组和对照组分别为90.5%和92.86%,2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221)-结论:在中国苏皖地区汉族人群中,crp基因+1444c/t多态性与uap的发病无明显相关-

    • 抗病毒口服液中单味中药定性定量方法的研究

      2009, 29(9):1251-1256. DOI: 10.7655

      摘要 (2771) HTML (57) PDF 0.00 Byte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抗病毒口服液中单味中药定性定量方法,提高抗病毒口服液的质量控制标准-方法:在定性研究方面,采用薄层层析法对连翘-知母-石菖蒲进行鉴别,并探讨了广藿香和地黄等药材的薄层鉴别方法;在含量研究方面,建立了 hplc法测定抗病毒口服液中连翘苷含量的方法-结果:知母-石菖蒲和连翘的薄层色谱鉴别专属性强,阴性对照无干扰-翘苷平均回收率为99.42%,rsd=1.75%-结论:本法简便-准确,专属性强,可对该药品进行有效的质量控制-

    • 消癌解毒方对中晚期恶性肿瘤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

      2009, 29(9):1257-1259. DOI: 10.7655

      摘要 (2615) HTML (64) PDF 0.00 Byte (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周仲瑛教授“癌毒”理论指导下经长期临床实践的有效抗癌方药——消癌解毒方对恶性肿瘤化疗患者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198例Ⅲ~Ⅳ期恶性肿瘤患者分为:化疗+中药组(联合治疗组)120例,单纯化疗组(化疗组)78例-联合治疗组在第1周期化疗同时开始服用消癌解毒中药汤剂,并连续服用2~3个月-结果:联合治疗组的cd3+-cd4+-cd4+/cd8+数量及nk活性明显高于化疗组(p < 0.01)-结论:消癌解毒中药配合化疗对提高肿瘤患者机体抗肿瘤免疫能力有一定的疗效-

    • 旋复代赭汤加味联合化疗治疗45例晚期肺癌的临床观察

      2009, 29(9):1260-1261. DOI: 10.7655

      摘要 (2249) HTML (55) PDF 0.00 Byte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旋复代赭汤加味联合长春瑞宾(nvb)-顺铂(ddp)方案治疗晚期肺癌化疗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方法:采用随机分组的方法将45例晚期肺癌患者分为用旋复代赭汤加味联合nvb+ddp方案组(联合用药组)24例与nvb+ddp方案组(化疗组)21例,观察2组临床疗效和患者的耐受性-结果:联合用药组对化疗有效率54.25%(13/24),化疗组有效率42.9%(9/21),联合用药组有效率高于化疗组,但2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用药组的疾病控制率为83.3%(20/24),化疗组为52.4(11/21),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联合用药组kps评分的改善率为75%,化疗组kps评分改善率为42.9%,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单用化疗相比,旋复代赭汤加味联合化疗方案能增加晚期肺癌患者的疾病控制情况,同时改善生存质量,疗效是否更优有待于进一步扩大样本量进行临床随机对照研究-

    • 乳腺浸润性导管癌x线表现与er?pr及c-erbb-2表达的关系

      2009, 29(9):1262-1264. DOI: 10.7655

      摘要 (2778) HTML (57) PDF 0.00 Byte (3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钼靶x线征象与激素受体er-pr和癌基因c-erbb-2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68例经乳腺钼靶x线摄影-手术及病理证实的乳腺浸润性导管癌的x线表现-术后标本应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测定乳腺癌原发灶癌细胞er-pr和c-erbb-2表达情况,并分析其与钼靶x线征象之间的关系-结果:68例乳腺浸润性导管癌中,肿块54例,占79.4%,出现毛刺征31例,占45.6%,有钙化者27例,占39.4%,结构紊乱和密度增高者6例,占8.8%-乳腺癌x线征象钙化与癌细胞er及pr阳性表达之间呈负相关性(p < 0.05);c-erbb-2阳性表达水平与钙化的癌细胞之间呈正相关性(p < 0.05)-结论:乳腺癌钼靶x表现与激素受体er-pr及癌基因c-erbb-2之间存在一定的相关性-通过乳腺癌的钼靶x线表现可以预测er-pr及c-erbb-2的表达,从一定程度上反映了癌细胞的生物学行为和预后,为临床内分泌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客观依据-

    • 唇腭裂患者的贫血状况研究

      2009, 29(9):1265-1269. DOI: 10.7655

      摘要 (2677) HTML (67) PDF 0.00 Byte (1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唇腭裂患者的贫血状况,分析影响其贫血率的因素,为采取有效措施预防其发生贫血提供依据-方法:对2007年1月至2008年11月期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治疗的346例唇腭裂患者进行调查统计分析,同时跟踪调查唇腭裂各项修复均在该院进行的12例患者修复前后红细胞(rbc)和血红蛋白(hgb)的变化-结果:将346例患者按畸型及治疗程度分为唇腭裂组(a)-单纯唇裂组(b)-腭裂组(c)和唇腭裂修复后组(d),各组的贫血率分别为43.6%-40.5%-19.7%和17.0%,其中a-b组贫血率均高于d组,但c组与d组贫血率无统计学差别-进行性别和城乡构成比标化后,除d组外,其它各组贫血率均高于该组段平均年龄对应的中国居民贫血率-未完全修复的唇腭裂患者的贫血率与性别和城乡差别之间无明显依存关系-在所有患者中,贫血81例,属小细胞低色素贫血的患者有44例,占54.3%-12例跟踪调查的唇腭裂患者,完全修复后hgb有显著性提高,rbc平均值修复前后均在正常范围内-结论:唇腭裂患者贫血的可能性增加,且贫血的主要类型为小细胞低色素贫血-应该对唇腭裂患者,尤其是较小年龄患者的家庭进行科学喂养的广泛宣传,并让他们注重含铁物质的摄入-

    • 一期完成两段式种植体手术的临床体会

      2009, 29(9):1270-1272. DOI: 10.7655

      摘要 (2332) HTML (66) PDF 0.00 Byte (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一次法完成两段式种植体植入手术的可行性及优点-方法:选择 15 例患者,共植入xive两段式种植体22 枚-其中 20枚常规种植,2枚即刻种植-20枚常规种植采用牙槽嵴顶切口,常规翻瓣,扩孔,植入种植体,选择合适高度的成龈基台,即刻旋紧,缝合创口-使成龈基台高于牙龈1~2 mm并保持无咬合接触-2例即刻种植在无创拔牙后植入种植体,在种植体颈部与种植窝骨壁间填入骨粉,胶原膜覆盖,其余同常规种植-结果:22枚种植体无松动,形成健康的龈袖口,完成种植修复-结论:两段式种植体手术一期完成,不需再进行二期手术,缩短种植周期,有助于牙龈乳头的重建,成功率高,值得临床推广-

    • 胃供血动脉多层螺旋ct成像的临床应用研究

      2009, 29(9):1273. DOI: 10.7655

      摘要 (2547) HTML (54) PDF 0.00 Byte (2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多层螺旋ct血管成像(mscta)不同成像方法显示胃供血动脉的价值-方法:80例无腹部手术-无胃部疾病患者行16层ct进行腹部增强扫描和动脉期血管成像-统计容积再现(vr)-最大密度投影(mip)及薄层最大密度投影(tsmip)对胃供血动脉的显示率及显示状况-用配对χ2检验观察显示率的差异,用配对秩和检验观察显示状况的差异-结果:3种重组技术对胃左动脉及胃网膜右动脉的显示率均为100%-Vr-mip-tsmip对胃右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50.00%-70.00%-90.00%;对胃网膜左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30.00%-60.00%-77.50%;对胃后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6.25%-16.25% 25.00%;对胃短动脉的显示率分别为10.00%-25.00%-40.00% -Vr与tsmip对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动脉-胃短动脉的显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30.47-28.92-10.67-19.20,p值均<0.05);vr与mip对胃右动脉-胃网膜左动脉-胃后动脉-胃短动脉的显示率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6.67-14.54-4.01-6.23,p值均<0.05);tsmip与mip对胃右动脉-胃短动脉的显示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值分别为10.00- 4.10,p值均<0.05)-Vr与mip-vr与tsmip-mip与tsmip对胃供血动脉显示状况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z值分别为4.62-8.31-3.76,p值均<0.05)-结论:tsmip显示胃供血动脉优于mip及vr,vr显示胃供血动脉空间立体感强,tsmip与vr结合可以较好的显示胃供血动脉的解剖结构-

    • 11~14周胎儿超声筛查临床价值

      2009, 29(9):1277-1281. DOI: 10.7655

      摘要 (2653) HTML (63) PDF 0.00 Byte (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1~14周超声筛查的临床价值-方法:于孕11~14 周对胎儿进行颈项透明层厚度测量(nuchal translucency thickness,nt)及胎儿结构筛查-结果:共检测到nt增厚病例20例,6例进行了染色体检查,其中4例染色体核型异常,2例核型正常的病例至中孕期超声检查胎儿结构异常-筛查发现胎儿结构异常11例-结论:11~14周超声筛查能够有效检出染色体核型异常的高危胎儿及早期排除胎儿的结构异常-

    • 气相色谱-质谱技术在遗传代谢病患儿中的应用

      2009, 29(9):1282-1284. DOI: 10.7655

      摘要 (2195) HTML (52) PDF 0.00 Byte (2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机械通气早产儿与足月儿疾病转归影响因素的研究

      2009, 29(9):1285-1288. DOI: 10.7655

      摘要 (2133) HTML (50) PDF 0.00 Byte (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危重新生儿的机械通气治疗,分析围生期因素和相关干预措施等对疾病转归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妇幼保健院2007年1月至2008年12月有完整资料且以simv模式机械通气的86例早产儿与足月儿临床资料,按疾病转归分为治愈组和未愈组-比较早产儿与足月儿疾病转归影响因素的差异-结果:胎龄-出生体重-宫内窘迫-apgar 1分钟评分-呼吸机参数最高pip及合并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固尔苏应用等是影响早产儿治愈率的重要因素;呼吸机参数初调及最高rr-颅内出血和惊厥等是影响足月儿治愈率的重要因素;静脉营养天数和沐舒坦的应用对早产儿和足月儿的治愈率均有显著的影响-结论:加强围生期高危因素的预防,及时防治并发症,合理使用呼吸机,同时辅以应用静脉营养等新技术可提高危重患儿的存活率和生存质量-

    • 不同麻醉方法对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

      2009, 29(9):1289-1292. DOI: 10.7655

      摘要 (2837) HTML (52) PDF 0.00 Byte (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麻醉方式对新生儿巨结肠根治术围术期应激反应的影响-方法:40 例asaⅠ~Ⅱ级择期行巨结肠根治术的新生儿,随机分为全麻组(ga组,n = 20)和骶管阻滞复合全麻组(cb组,n = 20)-两组均采用芬太尼-咪唑安定和罗库溴铵静脉诱导,七氟醚吸入维持麻醉,cb组于诱导后行单次骶管阻滞-分别于麻醉前(t1)-手术开始(t2)和开始后30 min(t3)-手术结束后30 min(t4)和24 h(t5),采中心静脉血测定血清皮质醇(cortisol)和il-6浓度,记录心率(hr)-收缩压(sbp)和舒张压(dbp)-结果:与t1比较,ga组t4时sbp-dbp和hr升高(p < 0.05),且分别高于同时点的cb组(p < 0.05)-与t1比较,ga组血清cortisol浓度于t4,5时升高(p < 0.05),且高于cb组t4,5时(p < 0.05)-与t1时点相比,ga组和cb组血清il-6水平在t3-5均升高(p < 0.05),与cb组相比,ga组血清il-6水平在t4,5时点明显高于cb组(p < 0.05)-结论:新生儿围术期具有较强的应激反应,骶管阻滞复合全麻在调节围术期应激反应方面优于单纯全麻-

    • 剖宫产腰麻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因素分析

      2009, 29(9):1293-1295. DOI: 10.7655

      摘要 (2682) HTML (46) PDF 0.00 Byte (3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布比卡因腰麻中年龄-体重-身高-腹围-宫高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关系-方法:63 例择期剖宫产产妇,麻醉前记录年龄-测量体重-身高-腹围和宫高,l2-3行脊麻穿刺,成功后针口向上30 s内匀速注入0.5%布比卡因重比重液2 ml,平卧后用针刺法测定痛觉阻滞的绝对平面,记录平面固定后痛觉阻滞平面的上界-分析年龄-体重-身高-宫高-腹围和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相关关系-行多元逐步回归分析,建立回归方程-结果:平面固定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数值大小与宫高大小有中度负相关关系(r = -0.503,p < 0.01),与腹围大小有低度负相关关系(r = -0.355,p < 0.01);年龄-体重-身高与痛觉阻滞平面上界之间无相关关系(p > 0.05);回归方程:痛觉阻滞平面上界= -0.297×宫高+16.19(p < 0.01)-结论:剖宫产布比卡因腰麻痛觉阻滞平面上界的高低和患者的宫高-腹围有一定的关联-该回归方程对剖宫产手术行布比卡因腰麻后阻滞平面上界的预测,具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 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观察

      2009, 29(9):1296. DOI: 10.7655

      摘要 (3139) HTML (59) PDF 0.00 Byte (3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科学评价术前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于 2007年 1月至 2008年12月在镇江市第二人民医院施行无痛人流术的孕妇 300例,分为 3组,a组 (100例),术前60 min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术中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注射;b组 (100例),丙泊酚配伍芬太尼静脉注射;c组 (100例),异丙酚静脉注射-比较 3种镇痛方式对孕妇收缩压 (sbp)-舒张压 (dbp)-心率 (hr)和氧饱和度 (spo2)变化,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 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异丙酚的总用量-手术时间和苏醒时间-结果:3种镇痛方式中,a组孕妇扩宫时sbp-dbp-hr-spo2变化,镇痛效果,宫颈扩张程度,术中出血量,术后恶心-呕吐等不良反应,异丙酚的总用量,手术时间优于 b组-c组-C组苏醒时间短于a组- b组-结论:术前60 min舌下含服米索前列醇用于无痛人流扩宫满意度高-手术时间短-异丙酚的用量少-安全-有效-可靠-

    • 子宫内膜异位症160例临床分析

      2009, 29(9):1299-1301. DOI: 10.7655

      摘要 (2249) HTML (55) PDF 0.00 Byte (2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异位症3种类型发病年龄-临床分期及特点-误诊及临床治疗情况-方法:选取160例子宫内膜异位症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种内异症发病年龄-临床分期无显著差异,临床症状发生率有显著差异-结论:子宫内膜异位症好发于育龄妇女,按病灶发生部位及程度不同,临床症状各有差异-其手术方式取决于病变的程度及年龄生育情况等,临床医师应加强对此病的认识,减少误诊率-

    • 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32例临床分析

      2009, 29(9):1302. DOI: 10.7655

      摘要 (2114) HTML (63) PDF 0.00 Byte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40岁以上妇女妊娠滋养细胞疾病的临床特点-诊断治疗及预后-方法:对南京妇幼保健院8年间收治的32例40岁以上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和总结-结果:患者年龄40~56岁,平均47.15岁,主要临床表现为阴道不规则流血-本组32例患者中,葡萄胎8例(25%),侵袭性葡萄胎14例(43.7%),绒毛膜癌10例(31.3%),其中误诊6例(18.75%)-8例葡萄胎患者中,3例行清宫术后化疗,2例预防性化疗后行子宫切除术,另3例直接行子宫切除术,均治愈,随访未发生恶变-24例妊娠滋养细胞肿瘤患者均行化疗及手术治疗,完全缓解率为87.51%-结论:对于40岁以上妇女出现阴道不规则流血,应排查妊娠滋养细胞疾病可能,尽早诊治,可明显降低妊娠滋养细胞疾病恶变率-改善预后-

    • 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3例临床病理分析

      2009, 29(9):1304-1306. DOI: 10.7655

      摘要 (6854) HTML (68) PDF 0.00 Byte (3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atypical polypoid adenomyoma,apa)的临床病理特征-方法:收集3例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分析其临床资料-病理形态学特征-免疫组化标记特点及随访资料-结果:患者2例为绝经前女性,1例60岁-肿瘤2例位于子宫体,1例位于宫体下段-2例行息肉切除术,1例行子宫切除术-组织学表现为腺上皮呈不同程度增生,并伴有一定异型性,3例均出现鳞状上皮化生灶;肿瘤间质主要为增生的平滑肌组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所有病例间质细胞均显示sma和desmin阳性,腺体显示er和pr阳性-随访10~54个月,患者均无瘤健在-结论:子宫非典型性息肉样腺肌瘤具有特征性组织结构:平滑肌纤维间质中出现具有细胞学异型性的复杂增生的腺体,需与子宫内膜样腺癌相鉴别-典型的病例临床过程良好,部分病例具有低度恶性潜能,病变可复发-

    • 艾普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临床研究

      2009, 29(9):1307-1308. DOI: 10.7655

      摘要 (3026) HTML (60) PDF 0.00 Byte (2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艾普拉唑治疗幽门螺杆菌(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89例经内镜证实的十二指肠溃疡hp阳性患者随机分成艾普拉唑组49例和奥美拉唑组40例,艾普拉唑组:第1周予艾普拉唑5 mg-阿莫西林l g-克拉霉素0.5 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艾普拉唑5 mg;奥美拉唑组:第1周以奥美拉唑20 mg-阿莫西林l g-克拉霉素0.5 g,口服,每日2次,以后每日顿服奥美拉唑20 mg,两组疗程均为4周,停药后复查内镜观察溃疡愈合情况,记录症状改善及不良反应情况-结果:治疗后,艾普拉唑组的疼痛消失时间为(1.34 ± 0.5)天,奥美拉唑组为(2.3 ± 1.3)天,两组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治疗后 2周末与4周末两组的症状消失率-4周溃疡愈合率-总有效率比较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 );艾普拉唑组的hp根除率稍高于奥拉唑组,但无统计学差异,艾普拉唑的不良反应发生率为2.04%,奥美拉唑组为5.00%- 结论:艾普拉唑对hp阳性十二指肠溃疡有较高的治愈率和症状改善率,疗效与奥美拉唑相当,用药后患者疼痛消失时间短于奥美拉唑,艾普拉唑抗hp活性与奥美拉唑相似,不良反应发生率较奥美拉唑少-

    • 原位回肠新膀胱手术的临床研究

      2009, 29(9):1309. DOI: 10.7655

      摘要 (2827) HTML (69) PDF 0.00 Byte (1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治疗浸润性膀胱肿瘤的临床疗效及术后并发症的预防-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泌尿外科2005年1月~2008年3月21例膀胱肿瘤行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的临床资料-结果:所有病人均得到满意随访,本组患者除2例外均无瘤存活-手术时间为 5.5~7.5 h,平均5.9 h;术中出血量为150~1 200 ml,平均为 450 ml;所有患者术后均能自控排尿,无上尿路积水,代膀胱残余尿量20~80 ml,功能状态良好-结论:全膀胱切除原位回肠代膀胱术具有术后代膀胱容量大-内压低-可控性能好等优点,是一种较理想膀胱全切术后的膀胱替代术式-

    • Ct 导向下肾盂造瘘术21例

      2009, 29(9):1312-1314. DOI: 10.7655

      摘要 (2441) HTML (54) PDF 0.00 Byte (3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t导向下肾盂造瘘术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21例输尿管梗阻而ct 导向下行肾盂造瘘的病例,通过带有金属针鞘和穿刺针的引流管直接穿刺扩张的肾盂行肾盂造瘘-结果:21 例患者,单侧置管造瘘19例,双侧置管造瘘2例,共置管23根,肾盂扩张>2.5 cm 的为20个,≤2.5 cm 为3个,1次性穿刺成功为19根,均为扩张肾盂>2.5 cm,1 次穿刺成功率为86.9%-2次穿刺成功3根,1 根为扩张肾盂>2.5 cm-3 次穿刺成功1根,扩张肾盂≤2.5 cm-引流管其侧孔均位于肾盂内,其并发症肾包膜下出血2 例-术后随访3个月,19 例单侧置管造瘘中引流管通畅的为15例,2例于1个月后滑落,2例阻塞-2例双侧引流3根引流管通畅,1根引流管阻塞-结论:ct 导向下肾盂造瘘术安全,有效,对于结石-炎症-肿瘤-后腹膜纤维化-创伤所引起的肾盂扩张可起到姑息性治疗作用-

    • J型导引钢丝在锁骨下静脉置管中的应用体会

      2009, 29(9):1315-1317. DOI: 10.7655

      摘要 (2335) HTML (55) PDF 0.00 Byte (2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深静脉置管导引钢丝j型头方向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的影响-方法:行锁骨下静脉置管危重患者432例,按照导引钢丝j型头预先设置方向分为a(头侧)-b(脚侧)两组,每组216例-观察两组患者锁骨下静脉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结果:a-b两组选择左右两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的比例无显著差异(p > 0.05)-A组有100例误入同侧颈内静脉,其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组异位率为55%,左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率为28%,两侧相比右侧异位率明显高于左侧(p < 0.05)-B组中右侧锁骨下静脉异位率也高于左侧(p < 0.05)-A组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其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置管组误入颈内静脉发生率明显高于b组中右侧锁骨下静脉组;与b组相比,a组中左侧锁骨下静脉误入左颈内静脉也明显高于右侧,a组左侧锁骨下静脉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也明显高于b组(p < 0.05)-结论:导引钢丝j型头预先方向对锁骨下静脉置管误入颈内静脉的发生率有明显影响,预先将j型头方向朝向脚侧可显著降低导管误入同侧颈内静脉的发生率-

    • 腹腔镜阑尾切除手术技巧探讨

      2009, 29(9):1318-1319. DOI: 10.7655

      摘要 (2314) HTML (66) PDF 0.00 Byte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经引流管i125粒子植入治疗恶性胆管狭窄的初步经验

      2009, 29(9):1320-1321. DOI: 10.7655

      摘要 (2595) HTML (54) PDF 0.00 Byte (2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i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的效果-方法:恶性胆管狭窄31例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i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观察时间为12个月-结果:所有病例在生存期内均未再发生阻塞性黄疸,平均缓解时间5.4个月,所有病例平均生存时间5.4个月-23例出现wbc下降低于正常;未发生急性肝肾功能损害;术后7例患者发生不同程度的胆管炎-结论:从胆道外引流管向胆管狭窄病变处植入i125粒子对恶性疾病引起的胆管狭窄进行腔内近距离放疗是有效和安全的-

    • 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外科治疗及预后(附6例报告)

      2009, 29(9):1322-1324. DOI: 10.7655

      摘要 (2454) HTML (63) PDF 0.00 Byte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颅内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的临床特征-手术治疗及预后-方法:本文回顾性分析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0~2008年间收治的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病例共6例,通过分析每个病例的临床资料,对该病的临床特点-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进行了总结-结果:6例均行手术治疗,全切5例,次全切除1例,术后病理明确诊断均为幕上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术后有5例经随访1年显示,术后3个月影像学复发4例,1例未复发,死亡1例,6个月死亡2例,余全部复发;1年死亡4例,1例未死亡-结论:原始神经外胚叶肿瘤在影像学上有一定特征,但特异性不大,最终确诊需依靠病理检查,手术作为首选治疗可一定程度延长患者存活时间,该病预后极差,即便行手术治疗生存期一般不超过1年-

    • 腰椎滑脱导航下椎弓根螺钉植入的手术时间比较

      2009, 29(9):1325-1328. DOI: 10.7655

      摘要 (2297) HTML (57) PDF 0.00 Byte (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腰椎滑脱患者于计算机辅助ct影像导航下植入椎弓根螺钉对手术时间的影响-方法:58例腰5骶1滑脱需行后路椎弓根螺钉固定及椎间融合术的患者,随机分为两组,分别采用计算机导航辅助下植钉及采用解剖定位+c臂机辅助下植钉,比较两组的植钉准确率和手术时间-射线暴露时间的差异-结果:术后经ct扫描比较两组椎弓根钉位置,导航植钉组准确率显著高于传统植钉组(p = 0.038 < 0.05),自2006年10月至2008年5月,统计两组手术植钉时间,导航植钉组手术时间(79.04 ± 13.74)min少于传统方法植钉组(85.93 ± 12.86)min,但无统计学意义p = 0.053-但自2007年4月后,两组手术时间分别为(72.95 ± 10.70)min和(87.14 ± 11.23)min,有统计学差异p = 0.000-计算机辅助导航植钉组的射线暴露时间较传统植钉组平均减少6.6 s,p = 0.000-结论:随着操作熟练度的提高,采用ct影像导航下植入腰椎滑脱患者的椎弓根螺钉能提高植钉准确率,同时不增加手术时间,减少了患者创伤-

    • 关节镜技术治疗膝关节游离体22例

      2009, 29(9):1329-1330. DOI: 10.7655

      摘要 (2315) HTML (59) PDF 0.00 Byte (2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膝关节游离体的关节镜诊断及镜下摘除技巧-方法:22 例中,x 线片诊断游离体者10例,骨性关节炎8 例,膝关节结构紊乱4 例,均经关节镜确诊为游离体并行镜下摘除-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 3 个月~2 年,平均1.1年-所有患者复查x线未见有新的游离体形成-结论:关节镜诊治膝关节游离体是一种直观准确-创伤小-恢复快的方法,只要注意操作技巧,多能获得良好效果-

    • 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16例诊治体会

      2009, 29(9):1331-1332. DOI: 10.7655

      摘要 (2350) HTML (59) PDF 0.00 Byte (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诊治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0~2008年收治的经手术证实的上腹部顶击致十二指肠破裂的16例患者-结果:本组合并创伤性胰腺炎16例,脾破裂2例,胃穿孔1例,横结肠周围血肿及系膜断裂1例,均经治疗后好转,无1例死亡-结论:十二指肠破裂的早期诊断和治疗值得临床研究-

    • 腹腔镜辅助下胃癌根治术(附57例报道)

      2009, 29(9):1333-1334. DOI: 10.7655

      摘要 (2375) HTML (59) PDF 0.00 Byte (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近期临床疗效,探讨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术的可行性-方法:2008年5月~2009年5月,行腹腔镜下胃癌根治性切除术57例,其中根治性远端胃癌根治术37例,根治性近端胃癌根治术10例,根治性全胃切除术10例-结果:57例均在腹腔镜辅助下完成手术,d1淋巴结清扫6例,d2淋巴结清扫51例-平均手术时间273 min(155~450 min)-镜下术中出血量平均为35 ml(l0~60 ml)-术中无脏器损伤-清扫淋巴结平均数为16枚(4~23枚)-本组无手术死亡-术后胃肠功能恢复时间的平均数3天(2~5天)-术后无出血-吻合口漏及肺部感染等并发症-结论:用腹腔镜进行胃癌根治术是安全的,也是可行的-

    • 睾丸扭转5例诊治体会

      2009, 29(9):1335-1336. DOI: 10.7655

      摘要 (2306) HTML (48) PDF 0.00 Byte (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