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稳定表达GFP-C-Daam1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的建立

      2011(7):925-929. DOI: 10.7655

      摘要 (2580) HTML (58)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稳定表达GFP和GFP-C-Daam1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以便进一步研究Daam1对乳腺癌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构建表达GFP和GFP-C-Daam1的慢病毒载体,通过慢病毒感染获取稳定表达目的基因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用嘌呤霉素筛选稳定表达的细胞系,Western blot确定重组蛋白表达,并用Boyden chamber小室实验检测细胞运动能力的改变-结果:通过慢病毒感染,建立了稳定表达GFP-C-Daam1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该细胞系具备更强的内在运动能力,表明目的基因的表达产物功能正常-结论:用慢病毒载体可以构建稳定表达GFP-C-Daam1的MDA-MB-231人乳腺癌细胞系,从而得到研究活化的Daam1的可靠细胞膜型-

    • EP1受体介导PGE2对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MMP2表达和活性的影响

      2011(7):930-934. DOI: 10.7655

      摘要 (2431) HTML (51)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素E2(PGE2)对人胆管细胞癌HuCCT1细胞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的表达与酶活性的影响及与EP1受体的关系-方法:分别用PGE2-EP1受体激动剂或抑制剂-蛋白激酶C(PKC)抑制剂和钙离子螯合剂处理HuCCT1细胞,通过RT-PCR-明胶酶谱法检测MMP2 的mRNA水平以及MMP2酶活性-结果:5 μmol/L PGE2和5 μmol/L EP1受体激动剂17-PT-PGE2处理组MMP2 mRNA的表达水平与对照组相比分别上升了89.14%(P < 0.01)和163.89%(P < 0.01);MMP2酶活性与对照组相比分别增强了69.11%(P < 0.05)和117.65%(P < 0.01);10 μmol/L EP1受体抑制剂sc-51322处理后,MMP2 mRNA水平以及MMP2酶活性较PGE2处理组分别下降了47.74%(P < 0.05)-84.58%(P < 0.01);5 μmol/L PGE2或5 μmol/L 17-PT-PGE2处理稳定转染EP1R-pcDNA3的人胚肾细胞株HEK293细胞,MMP2的酶活性较对照组分别增强了36.07%(P < 0.05)-61.59%(P < 0.05)-5 μmol/L PKC抑制剂BIS-1-10 μmol/L钙离子螯合剂BAPTA-AM处理后,MMP2 mRNA水平较17-PT-PGE2处理组分别下降了44.17%(P < 0.05)-34.42%(P < 0.05);MMP2酶活性较17-PT-PGE2处理组分别下降了70.95%(P < 0.05)-71.82%(P < 0.05)-结论:PGE2 可以通过EP1受体上调胆管细胞癌HuCCT细胞MMP2 mRNA的表达以及MMP2的酶活性,此调节作用可能与Ca2+/PKC信号转导通路有关-

    • 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的培养

      2011(7):935-939. DOI: 10.7655

      摘要 (2420) HTML (50) PDF 0.00 Byte (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离-纯化-培养及鉴定,获得人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方法:采用酶消化法获得原代细胞,再通过酶消化+反复贴壁法,传代获得第4代纯化细胞,并绘制细胞生长曲线,通过形态学观察和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对所得细胞进行鉴定-结果:获得典型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形态学上,细胞呈长梭形,胞核不明显,细胞大小不一致-其生长潜伏期较肿瘤细胞长,生长相对缓慢-免疫细胞化学上,肿瘤相关成纤维细胞中,成纤维细胞特性蛋白-1-波形蛋白-结蛋白及α-平滑肌动蛋白均表达阳性,而血管内皮细胞-间充质细胞标志均表达阴性-细胞角蛋白在较早传代的细胞中少量表达,通过纯化后基本消失-结论:本方法可获得典型上皮性卵巢癌相关成纤维细胞,为进一步研究该细胞自身生物学特性及其与卵巢癌间的相互作用提供了必要的细胞学基础-

    • 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对肺腺癌抑制作用的实验研究

      2011(7):940-944. DOI: 10.7655

      摘要 (2134) HTML (55)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抗人非小细胞肺癌单克隆抗体(单抗)NJ488-1对肺腺癌的体内外抑制作用- 方法:将人肺腺癌细胞SPC-A1分别与不同浓度(0-200-400-800-1 600-2 000 μg/ml)的单抗NJ488-1在双层琼脂中共同培养2周,计算克隆形成率-抑制率;建立人肺癌移植瘤动物模型,腹腔注射不同剂量(200-400-800 μg)单抗或生理盐水,作为单抗组和对照组,测量肿瘤体积,3周后处死小鼠,称量肿瘤湿重,计算抑瘤率;400 μg/ml 单抗与SPC-A1细胞作用24-48 h后,观察细胞形态,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率- 结果:软琼脂克隆形成试验中,200 μg/ml单抗作用SPC-A1细胞2周后克隆抑制率为23.4%,400 μg/ml达62.5%,800 μg /ml 及以上浓度抑制率达100%;裸鼠移植瘤实验,400-800 μg单抗组平均肿瘤体积显著小于对照组(P = 0.004,P = 0.003);4组小鼠平均瘤重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44),其中400-800 μg单抗组平均瘤重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32,P = 0.015),200 μg 和800 μg单抗组间也存在显著差异(P = 0.048),200-400-800 μg单抗组抑瘤率分别为10.44%-37.29%和44.04%;400 μg/ml单抗作用于SPC-A1细胞24-48 h后,细胞逐渐出现凋亡改变,单抗组与对照组相比,总凋亡率显著增高(P 均 < 0.001),且呈现一定的时间依赖性-结论:单克隆抗体NJ488-1能抑制肺腺癌细胞SPC-A1在软琼脂上的克隆形成,并能抑制裸鼠体内移植瘤的生长,具有显著的抗肺腺癌活性,诱导细胞凋亡可能是其抑瘤功能发挥的机制之一-

    • 瘦素干扰他莫昔芬抑制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作用的机制

      2011(7):945-950. DOI: 10.7655

      摘要 (2531) HTML (54)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乳腺癌细胞株MCF-7中瘦素受体(leptin receptor)的表达,并探讨瘦素(leptin,LEP)对他莫昔芬(tamoxifen,TAM)抑制MCF-7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用免疫荧光及Western blot法检测MCF-7细胞中瘦素受体的表达-以100 ng/ml的LEP及1 000 nmol/L的TAM同时处理MCF-7细胞,用MTT法检测LEP及TAM对细胞增殖的影响,并用Western blot及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作用前后雌激素受体(ERα)表达水平的变化-合成人雌激素反应元件(estrogen response element,ERE)的核心片段,并将其插入pGL3-promoter载体的多克隆位点,构建成含有ERE报告基因的质粒pERE-LUC,用脂质体转染的方法将该质粒瞬转到MCF-7细胞中,用LEP及TAM处理后检测荧光素酶的表达,以探讨其对ERα转录的影响-结果:MCF-7细胞呈瘦素受体的阳性表达-100 ng/ml的LEP能够削弱TAM对MCF-7细胞的增殖抑制作用,并能够通过上调ERα的转录及表达水平来干扰TAM对细胞增殖的抑制作用-结论:LEP能够干扰TAM抑制乳腺癌细胞增殖的作用,LEP与乳腺癌患者TAM治疗的疗效可能存在着一定的关系-

    • 5-氟尿嘧啶-Fe/Fe3O4磁性脂质体的制备及其表征

      2011(7):951-955. DOI: 10.7655

      摘要 (2490) HTML (65) PDF 0.00 Byte (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以Fe/Fe3O4核壳结构纳米颗粒(Fe/Fe3O4 core-shell structural magnetic nanoparticles,FCSN)为磁介质的5-氟尿嘧啶(5-FU)磁性脂质体,并检测其表征-方法:使用Fe3O4纳米颗粒通过还原氧化法制备FCSN,用透射电镜(TEM)-X射线衍射仪(XRD)及振动样品磁强计(VSM)检测其形态-结构和磁性-采用逆向蒸发法制备5-FU-FCSN磁性脂质体,通过L9(34)正交表试验得出5-FU-FCSN磁性脂质体最佳配方-用激光粒度分析仪(PCS)-TEM检测5-FU-FCSN磁性脂质体表征,并用凝胶层析法测定包封率-结果:FCSN粒径平均为70 nm,呈类圆形-XRD和TEM结果显示FCSN结构:外壳为Fe3O4,内核为Fe,磁饱和强度为107.54 emu/g-5-FU-FCSN磁性脂质体在TEM下观察为类圆形,平均粒径为202.5 nm,包封率为33.5%-放置在4℃冰箱中,1个月后包封率较为稳定,瓶底无磁性脂质体沉淀-结论:成功制备了5-FU-FCSN磁性脂质体,制备方法简单易行,制备的磁性脂质体在4℃冰箱中可以长期储存-

    • 小鼠生发泡期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转录沉默机制的探讨

      2011(7):956-961. DOI: 10.7655

      摘要 (3704) HTML (78)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鼠生发泡卵母细胞成熟过程中发生大规模转录沉默的机制-方法:选用4~6周龄ICR雌性小鼠,分离生发泡(germinal vesicle, GV)期卵母细胞,运用RNA聚合酶Ⅱ抗体(anti-RNA PolⅡCTD, clone 4H8)及其羧基末端结构域(CTD)基团第2位丝氨酸磷酸化的抗体(anti-RNA PolⅡCTD Ser2-P, clone H5)-组蛋白H3K4/H3K9三甲基化的抗体(anti-H3K4me3-anti-H3K9me3)进行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伴随GV期小鼠卵母细胞染色质构型由非包围核仁(non-surround nucleolus,NSN)型转变为包围核仁(surround nucleolus, SN)型的过程,这两对标记物的表达及分布变化-结果:在NSN型的GV期卵母细胞中,RNA PolⅡCTD Ser2-P于核浆中呈特征性斑块状分布,同时H3K4me3在核浆中也显示强阳性信号;但在SN型卵母细胞中,RNA PolⅡCTD Ser2-P失去特征性分布,转变为核浆中弥漫性分布,H3K4me3的核浆中阳性信号也消失-结论:RNA聚合酶Ⅱ的活性降低及组蛋白修饰状态的改变在小鼠GV期卵母细胞成熟过程的大规模转录沉默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乳酸杆菌对LPS诱导的THP-1细胞炎症性细胞因子释放的调节作用

      2011(7):962-969. DOI: 10.7655

      摘要 (4167) HTML (59) PDF 0.00 Byte (1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副干酪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paracasei,L.para)与嗜酸性乳酸杆菌(Lactobacillus acidophilus,L.acid)对脂多糖(LPS)诱导THP-1细胞分泌肿瘤坏死因子(TNF)-α-白细胞介素(IL)-12 p40-转化生长因子(TGF)-β的调节作用-方法:先将THP-1细胞在佛波酯(PMA)的刺激作用下活化-分化为巨噬细胞样细胞,再进行LPS诱生炎性细胞因子实验,实验分为空白对照组-LPS处理组-单独L.para处理组-L.para与LPS共处理组-单独L.acid处理组及L.acid与LPS共处理组-以RT-PCR法检测THP-1细胞TNF-α mRNA水平的表达;以ELISA法检测细胞培养上清中TNF-α-IL-12 p40和TGF-β水平的变化;以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胞内未磷酸化及磷酸化IκB-α蛋白水平的表达;细胞免疫荧光技术观察NF-κB p65的亚细胞定位,TransAM核蛋白定量分析法检测THP-1细胞核内NF-κB(p65/p50)的水平-结果:① LPS能显著刺激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分泌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2 p40和TGF-β;乳酸杆菌L.para及L.acid单独作用时也能诱导细胞因子TNF-α和IL-12 p40的产生,但L.para诱导的水平较低,而L.acid诱导的水平与LPS相似,两种乳酸杆菌对TGF-β的诱导作用则均显著高于LPS;而当两菌分别与LPS共同作用于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时,都能显著抑制LPS刺激细胞诱生的TNF-α和IL-12 p40,并以L.para的抑制作用更明显,但两种细菌均对TGF-β没有抑制作用,反而进一步促进其分泌-②与结果①相平行,LPS-L.para及L.acid单独作用时,均能使PMA诱导分化的THP-1细胞胞核内磷酸化IκB-α的水平增高-非磷酸化IκB-α水平降低,核内NF-κB(p65/p50)的水平增高,但L.para的作用相对较弱;而当L.para或L.acid与LPS共同作用时则显著抑制LPS刺激所诱导的IκB-α的磷酸化及NF-κB的核转位作用-结论:乳酸杆菌L.para-L.acid分别与LPS共同作用时,均能通过抑制LPS刺激细胞所诱生的炎性细胞因子TNF-α-IL-12 p40的水平而发挥炎症调节作用,这一抑制作用的机制涉及抑制 NF-κB信号通路-而且,乳酸杆菌的这一作用在不同菌种之间存在明显差异-

    • 人类疱疹病毒6A对神经细胞的嗜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

      2011(7):970-975. DOI: 10.7655

      摘要 (2287) HTML (54)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类疱疹病毒6A对神经细胞嗜性及细胞周期的影响-方法:HHV-6A GS株感染神经细胞,倒置显微镜观察细胞病变-PCR法鉴定神经细胞中HHV-6A U2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测定神经细胞中HHV-6A U22基因的相对含量-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检测神经细胞中HHV-6A糖蛋白gB的表达-神经细胞感染HHV-6A后MTT法测定细胞增殖的改变,流式细胞仪检测神经细胞周期的改变-结果:HHV-6A GS株感染5天后,U373细胞形态无明显变化,SK-N-SH和SHG44细胞聚集,折光性降低,细胞发生明显病变-PCR法检测到U373-SK-N-SH和SHG44细胞中均含有HHV-6A U22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发现随着感染天数的增加,HHV-6A DNA在细胞中含量逐渐降低-免疫细胞化学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病毒糖蛋白gB在细胞中表达,其中在U373细胞和SHG44细胞中的表达量高于SK-N-SH细胞-MTT法显示HHV-6A促进U373细胞和SHG44细胞的增殖,抑制SK-N-SH细胞的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结果显示U373和SHG44细胞感染组与对照组相比,G1期细胞百分数减少,S和G2期细胞百分数增多;SK-N-SH细胞G1期细胞百分数增多,而S和G2期细胞百分数减少-结论:HHV-6A感染神经细胞,对神经胶质细胞的嗜性强于神经元细胞-HHV-6A通过改变神经细胞周期进程,促进神经胶质细胞增殖,而抑制神经元细胞增殖-

    • 17β-雌二醇对体外机械牵张诱导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

      2011(7):976-980. DOI: 10.7655

      摘要 (2370) HTML (48) PDF 0.00 Byte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17β-雌二醇(17β-estradiol, E2)对体外机械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方法:以机械牵张刺激体外培养的新生大鼠心肌细胞,建立心肌细胞肥大模型,采用免疫荧光方法分析心肌细胞表面积-Western blot方法检测肥大指标之一β-MHC的表达,以观察E2对机械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的影响,并采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心肌细胞整合素β1(integrin β1)表达的变化-结果:与对照组相比,机械牵张24 h后,心肌细胞表面积-心肌细胞胎儿型蛋白β-MHC表达增加,表明机械牵张24 h可诱导心肌细胞肥大-同时,机械牵张24 h心肌细胞整合素 β1水平亦显著增加-100 nmol/L E2预处理30 min可明显减轻机械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表面积和β-MHC蛋白水平的增加,降低机械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整合素 β1增加,该效应可被雌激素受体非特异性拮抗剂ICI182780逆转-结论:一定水平的E2可改善机械牵张诱导的心肌细胞肥大反应,并且能降低机械牵张诱导的integrin β1表达的增加-

    • 原花青素抑制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及气道高反应性

      2011(7):981-985. DOI: 10.7655

      摘要 (2589) HTML (57)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籽提取物原花青素对急性哮喘模型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的作用及其机制-方法:选择32只8周龄SPF级BALB/c雌性小鼠,随机平均分成4组:对照组-哮喘组-布地奈德组和原花青素组-卵白蛋白(OVA)致敏和激发制作哮喘模型-小鼠末次激发24 h后,检测小鼠气道阻力;苏木精-伊红(HE)染色观察气道炎性细胞浸润;过碘酸雪夫(PAS)染色观察杯状细胞增生-气道黏液分泌;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血清总IgE和支气管肺泡灌洗液(BALF)中白细胞介素(IL)-4和干扰素(INF)-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测定肺组织中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结果:与正常组相比,哮喘组气道阻力-气道炎症-BALF中细胞计数和嗜酸性粒细胞分类计数-IL-4-血清总IgE以及肺内iNOS蛋白表达明显增高(P < 0.01),而BALF中INF-γ明显降低(P < 0.01);与哮喘组相比,除INF-γ升高外,原花青素治疗组和布地奈德组各项指标均降低(P < 0.05)-结论:原花青素通过减少肺内iNOS的表达而减轻哮喘小鼠气道炎症和气道高反应性,具有潜在的临床应用前景-

    • 狂犬病毒G蛋白基因的克隆?表达及生物学活性鉴定

      2011(7):986-990. DOI: 10.7655

      摘要 (2944) HTML (51) PDF 0.00 Byte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将狂犬病毒G蛋白(rabies virus G protein, RVG)基因片段克隆到原核表达载体中,表达并纯化GST融合G蛋白,为研制狂犬病新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提供诊断抗原-方法:根据GenBank发表的狂犬病病毒CVS-11株G蛋白结构基因序列设计引物,利用RT-PCR扩增出RVG基因片段,并定向克隆于pGEX-6P-1载体中,构建原核表达载体pGEX-RVG-阳性重组质粒转化宿主菌BL21(DE3),IPTG诱导表达,通过对表达条件的优化,确定可溶性表达的最佳条件-利用谷胱甘肽转移酶(GST)亲和层析法获得纯化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对表达的蛋白进行鉴定-结果:构建了原核表达载体pGEX-RVG,经IPTG诱导后可表达分子量约36 000融合蛋白,经纯化获得高纯度的目的蛋白-Western blot检测表明重组的融合蛋白有较好的生物学活性-结论:成功表达并纯化狂犬病毒G蛋白,为进一步研制狂犬病新型ELISA抗体检测试剂盒提供抗原-

    • 大鼠脂肪干细胞源性神经球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

      2011(7):991-995. DOI: 10.7655

      摘要 (2439) HTML (66) PDF 0.00 Byte (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体外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为雪旺细胞样细胞-方法:分离-培养和鉴定大鼠脂肪干细胞;表皮生长因子(epidermal growth factor, EGF)和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诱导大鼠脂肪干细胞为神经球,并对神经球进行鉴定;视黄酸-forskolin-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platelet-derived growth factor, PDGF)及heregulin等诱导神经球为雪旺细胞样细胞,并对雪旺细胞样细胞的形态和表面标志物进行鉴定-结果:大鼠脂肪干细胞为成纤维细胞样单层贴壁细胞,表达间质细胞标志物fibronectin,不表达神经干细胞标志物nestin,并能进行成脂和成骨分化-大鼠脂肪干细胞能被诱导为悬浮生长的神经球;神经球表达nestin,不表达fibronectin,并能进一步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雪旺细胞样细胞呈双极或三极,并表达雪旺细胞经典标志物胶质原纤维酸性蛋白(glial fibrillary acidic protein, GFAP)-S100和p75-结论:大鼠脂肪干细胞能在体外分化为雪旺细胞样细胞-这种雪旺细胞样细胞对于治疗神经系统疾病具有重要意义-

    • 代森锰锌对小鼠生精细胞T型Ca2+通道的作用

      2011(7):996-1001. DOI: 10.7655

      摘要 (2348) HTML (52) PDF 0.00 Byte (1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农药代森锰锌(mancozeb)对小鼠生精细胞T型钙电流(ICaT)的影响-方法:采用膜片钳全细胞记录技术观察代森锰锌对急性机械分离的小鼠生精细胞ICaT 的影响-结果:Mancozeb(10-20-40-80-120 μmol/L)呈浓度-电压依赖性抑制小鼠生精细胞钙电流,抑制率分别为(9.93±0.90)%-(20.93±2.50)%-(25.92±2.80)%-(42.64±3.10)%-(56.80±3.20)% (n=6,P<0.05)-Mancozeb 对T型钙通道的半数最大抑制浓度(K50)为35.60 μmol/L-120 μmol/L mancozeb显著改变T型Ca2+通道的激活和失活特性:半数激活电压(V1/2a)和激活斜率因子(κa)分别从(-47.09±1.05)mV和(8.67±0.78) mV变为(-51.46±0.84)mV和(10.56±0.619)mV (n=5, P < 0.05);而半数失活电压(V1/2i)和失活斜率因子(κi)分别从(-62.96±3.36)mV和(9.93±1.41)mV变为 (-64.11±5.55)mV和(13.64±1.95)mV (n=5,P < 0.05)-结论:Mancozeb对生精细胞T型钙通道有抑制作用,且呈浓度依赖性-

    • 持续性压力促进成骨细胞分泌VEGF的机制

      2011(7):1002-1006. DOI: 10.7655

      摘要 (2360) HTML (59) PDF 0.00 Byte (1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压力促进成骨细胞分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机制-方法:取1~2日龄SD大鼠颅盖骨进行成骨细胞原代培养,检测并鉴定成骨细胞-细胞培养至第3代,分为加压组和不加压组,每组再分成PD98059不预处理组和预处理组-加压组在密闭容器内采用压缩空气施以100 kPa的静压力,分别加压0.5-2.0-6.0 h,ELISA法检测培养液中VEGF浓度,RT-PCR检测VEGF mRNA的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各组成骨细胞内磷酸化ERK1/2(pERK1/2)的水平-结果:持续性压力促进成骨细胞VEGF mRNA的表达和蛋白的分泌,同时也明显增加ERK1/2的磷酸化水平;而ERK1/2总蛋白的量却无明显变化-PD98059在显著抑制持续性加压所诱导的成骨细内ERK1/2磷酸化水平的同时,抑制了VEGF的表达及分泌-结论:持续性压力通过ERK1/2的激活调节成骨细胞VEGF的分泌-

    • 江苏省耐药结核病抽样调查研究

      2011(7):1007-1010. DOI: 10.7655

      摘要 (2324) HTML (50) PDF 0.00 Byte (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耐药结核病流行状况,为江苏省结核病防治规划修订和完善提供科学依据-方法:按WHO/IUATLD《结核病耐药监测指南》要求进行抽样和药物敏感性检测-结果:①江苏省肺结核患者总耐药率为40.96%,初始耐药率为32.80%,获得性耐药率为55.90%;总耐多药率16.61%,初始耐多药率7.63%,获得性耐多药率33.07%;②不同年龄组-不同学历-不同地区和是否有中断史的肺结核患者的耐药分布有差异-结论:江苏省肺结核患者的耐药情况不容乐观,需要引起重视-耐药主要发生在经济欠发达地区,以中年和文化程度低者为主,有中断治疗史患者发生耐药危险较高-

    • 江苏省72例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的调查分析

      2011(7):1011-1014. DOI: 10.7655

      摘要 (2369) HTML (59) PDF 0.00 Byte (1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的现状,探讨职业暴露的预防及暴露后应急处置的影响因素-方法:对江苏省2003~2009年报告的艾滋病病毒职业暴露个案进行调查并统计分析-结果:72例职业暴露个案中针刺或切割伤41例,抓咬伤或划伤10例,皮肤伤口暴露15例,黏膜暴露6例;其中56例发生在医疗保健机构,2例发生在疾病预防控制中心,9例发生在公安司法系统,1例发生在采供血机构,4起属其他;暴露后61例立即进行紧急局部处理,42例采用了基本用药程序,14例采用了强化用药程序,16例因评估或本人意愿未采用预防用药-72例随访检测结果均为阴性-结论:HIV职业暴露后感染的危险度较低,但要加强防范,以防各类血液传播疾病的发生-

    • 南通市某医院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接种情况分析

      2011(7):1015-1016. DOI: 10.7655

      摘要 (2454) HTML (79) PDF 0.00 Byte (1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医院产科新生儿首针乙肝疫苗的接种情况,进一步提高新生儿乙肝疫苗首针及时接种率-方法:对南通市某三级医院2006~2008年出生的共1 616例新生儿首针及时接种情况进行调查,对未及时接种原因进行分析-结果:该医院2006~2008年出生1 616例新生儿,乙肝疫苗及时接种1 558例,及时接种率96.4%,乙肝疫苗未及时接种的原因主要是新生儿健康因素,占未及时接种总数79.4%,其中早产儿占19.0%-足月低体重儿占15.5%;健康新生儿未及时接种及“二联单”填写项目齐全无法判断接种时间的各占10.3%-结论:提高医院产科医务人员对乙肝首针及时接种重要性的了解,规范接种流程,正确掌握禁忌证,可提高乙肝首针及时接种率-

    • 胃癌患者血清IL-6?CRP水平的变化及其与肿瘤血管生成的关系

      2011(7):1017-1020. DOI: 10.7655

      摘要 (2469) HTML (55) PDF 0.00 Byte (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胃癌患者血清白细胞介素-6(IL-6)-C-反应蛋白(CRP)的水平变化,同时研究胃癌组织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CD31的表达及其与血清IL-6水平的关系-方法:应用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LISA)测定IL-6的水平,采用Beckman蛋白测定系统检测CRP,应用免疫组化技术检测VEGF-CD31在胃癌中的表达-结果:胃癌患者血清IL-6水平较对照组明显升高(P < 0.001),并与肿瘤病理分期有关,肿瘤切除后血清IL-6水平明显降低(P < 0.001);VEGF的阳性细胞百分数和CD31抗体标记的微血管密度(MVD)均随病理分期增高而升高,且均与血清IL-6水平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L-6-VEGF-CD31的检测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并提示病情及预后-

    • XRCC1?PARP1和APE1多态性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铂类药物化疗敏感性的关系

      2011(7):1021-1026. DOI: 10.7655

      摘要 (2747) HTML (53)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碱基切除修复系统(BER) 3个重要基因——X线修复互补基因(XRCC1)-多(ADP核糖)聚合酶(PARP1)及脱嘌呤/脱嘧啶核酸内切酶(APE1)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NPs)与晚期非小细胞肺癌(NSCLC)患者铂类药物化疗疗效的相关性-方法:对151例接受以铂类药物为基础化疗的晚期NSCLC患者进行临床疗效评价-采用TaqMan 探针法对XRCC1 G28152A(Arg399Gln)-XRCC1 C26304T (Arg194Trp)-PARP1 T2444C (Val762Ala)及APE1 T1349G (Asp148Glu)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型分析-比较不同基因型与铂类药物化疗效果之间的关系-结果:XRCC1 G28152A多态性与铂类化疗敏感性密切相关,GA杂合型患者临床受益率明显高于野生型,其化疗有效率为GG野生型的2.85倍(调整的OR=2.85, 95%CI:1.291~6.277, P < 0.05);至少携带1个变异等位基因A的患者(GA/AA)临床受益率为GG野生型携带者的2.48倍 (调整的OR=2.48, 95%CI:1.330~6.075, P < 0.05)-XRCC1 26304位点及PARP1 2444位点的突变纯合基因型携带者,其化疗有效率都明显下降,XRCC1 26304的TT基因型有效率是CT/CC基因型的0.36倍(调整的OR=0.36, 95%CI:0.040~3.298),PARP1 2444 CC基因型有效率是CT/TT基因型的0.37倍(调整的OR=0.37, 95%CI:0.118~1.170),但均未见有统计学差异-未发现APE1 T1349G多态性与铂类化疗疗效之间存在关联-结论:BER修复通路XRCC1 G28152A多态性与晚期NSCLC 患者铂类药物化疗临床受益相关,XRCC1 28152位点基因型检测有可能作为晚期NSCLC铂类化疗敏感性的预测指标-

    • 完全胸腔镜与开放性肺叶切除术治疗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围手术期IGFBP-3?VEGF?IL-6水平的比较

      2011(7):1027-1031. DOI: 10.7655

      摘要 (2016) HTML (50) PDF 0.00 Byte (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测定因非小细胞肺癌(NSCLC)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或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血清中白细胞介素-6(IL-6)-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IGFBP-3)-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含量,比较两种手术方式对NSCLC患者术后免疫功能及预后的影响-方法:选取NSCLC患者40例,分别行完全胸腔镜肺叶切除术(tVATS组)及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TOS组),每组20例-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两组患者术前-术后第1-3-5天外周血中IL-6-IGFBP-3-VEGF的含量,同时收集其他临床资料,并进行比较-结果:行胸腔镜肺叶切除术的患者与行传统开放肺叶切除术的患者相比,术前血清中的IL-6-IGFBP-3-VEGF的含量无统计学差异(P = 0.328,0.788,0.458);术后第1-3-5天的IL-6及VEGF水平tVATS组均低于TOS组;IGFBP-3水平术后3个时间点tVATS组均高于TOS组-两组无死亡病例,均未出现术后并发症,tVATS组无中转开胸-两组的手术时间-清扫淋巴结站数及个数-术后引流时间-引流量无显著性差异(P > 0.05)-tVATS组的术中失血量-术后疼痛评分-术后下床活动日-术后住院天数明显低于TOS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胸腔镜肺叶切除较开放肺叶切除术对患者手术创伤小-免疫功能影响轻,对于术后肿瘤转移-复发的影响较小,可以改善患者的预后,为后续治疗提供有利条件-

    • 手术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的多因素预后分析

      2011(7):1032-1035. DOI: 10.7655

      摘要 (2162) HTML (42)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在局限期小细胞肺癌(SCLC)治疗中的作用,并分析影响其预后的因素,为小细胞肺癌手术治疗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对本院1985年1月~2005年12月间收治的,且组织学病理以及影像学明确诊断为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70例手术患者进行生存时间的分析,经Kaplan-Meier生存分析-Cox回归分析等方法,探讨影响小细胞肺癌手术疗效的相关预后因素- 结果:本组SCLC手术患者Ⅰ期-Ⅱ期以及Ⅲ期的5年生存率分别为63.8%-40.1%-33.2%-Cox单因素以及多因素分析表明:TNM分期-是否行化疗-手术方式和KPS评分是影响SCLC患者手术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以手术为主的治疗能使局限期SCLC患者受益,且TNM分期-是否行化疗-患者KPS评分是影响其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

      2011(7):1036-1039. DOI: 10.7655

      摘要 (2198) HTML (58) PDF 0.00 Byte (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地佐辛对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躁动的影响-方法:选择拟行腹腔镜子宫全切除术的患者80例,ASAⅠ~Ⅱ级,年龄46~65岁,随机分为实验组(n=40)和对照组(n=40)-实验组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地佐辛5 mg静脉注射,对照组手术结束前20 min给予生理盐水1 ml静脉注射-记录患者手术结束时-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的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拔管时的躁动评分-拔管后5 min的镇静评分(Ramsay)及从手术结束至拔管的时间-结果:两组患者在手术结束时HR和MAP无明显差异(P > 0.05);C组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的HR-MAP较手术结束前显著升高(P < 0.05);E组拔管时的HR-MAP较手术结束前显著升高(P < 0.05),拔管后5 min的HR-MAP较手术结束时无显著差异(P > 0.05),E组患者HR-MAP在拔管时和拔管后5 min均高于C组(P < 0.05)-E组拔管时的躁动评分低于C组(P < 0.05),拔管后5 min的镇静评分高于C组(P < 0.05)-术后拔管时间两组患者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地佐辛可以有效抑制瑞芬太尼复合七氟醚麻醉苏醒期的拔管反应和躁动-

    • 中国汉族人群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风险的meta分析

      2011(7):1040-1044. DOI: 10.7655

      摘要 (3039) HTML (50)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中国人群四氢叶酸还原酶(MTHFR)基因C677T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AD)的关系-方法:对符合条件的研究进行meta分析,分别以1 048例AD患者和1 220例对照人群等位基因和基因型频率分布的OR值为统计量,采用固定或随机效应模型进行合并分析,并进行偏倚评估-结果:9篇文献符合条件纳入研究,入选文献无明显发表偏倚-数据合并结果显示:T等位基因-TT+TC基因型合并的OR值(95%CI)分别为1.21(1.07~1.37)和1.44(1.07~1.93)-结论:MTHFR C677T基因多态性与阿尔茨海默病发病具有相关性-

    • Gitelman综合征14例临床特征分析

      2011(7):1045-1049. DOI: 10.7655

      摘要 (2772) HTML (56)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Gitelman综合征(GS)的临床特征,以提高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 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近5年住院诊治的14例GS病例资料-结果:患者发病年龄13~54(32.9 ± 12.0)岁,男5例,女9例-病程最短为1个月,最长为15年-体质指数(BMI):(21.0 ± 2.9) kg/m2,收缩压:(109.6 ± 10.8) mmHg,舒张压(69.6 ± 6.7) mmHg-临床上以双下肢无力-发作性四肢软瘫-多饮-多尿-夜尿增加-手足抽搐等为主要表现-实验室检查均表现为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高尿钾-代谢性碱中毒-卧立位试验结果显示:卧位及立位血浆肾素活性(PRA)-血管紧张素Ⅱ和醛固酮有不同程度升高-肾脏穿刺病理提示球旁器增生(3/4)-补钾补镁-联合安体舒通等药物治疗后症状缓解,但血钾(11/14)-血镁(10/14)未升至正常水平-结论: GS的临床特征包括:低血钾-低血镁-低尿钙-正常偏低血压以及高PRA-高血管紧张素Ⅱ-高醛固酮和高血气pH值,可以总结为“四低四高”-本病治疗以补钾补镁为主,可以联合应用醛固酮拮抗剂,一般预后良好-

    • 2型糖尿病和高血压对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的影响

      2011(7):1050-1052. DOI: 10.7655

      摘要 (2293) HTML (49) PDF 0.00 Byte (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2型糖尿病-高血压和血清前列腺特异抗原(PSA)之间的关系-方法:将2005~2010年在门诊和住院患者中大于40岁的男性分为糖尿病组(n=71)-高血压组(n=163)和对照组(n=378),分别填写调查表并进行血清PSA检测,对统计结果进行分析-结果:糖尿病组血清PSA水平低于对照组血清PSA,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血压组血清PSA水平略高于对照组血清PS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糖尿病患者血清PSA水平低于正常人群,应防止低PSA导致前列腺癌漏诊的发生-

    • 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临床分析

      2011(7):1053-1055. DOI: 10.7655

      摘要 (2078) HTML (50)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ARF)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月~2009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NICU中收治的13例ARF的新生儿的临床特点-实验室检查-治疗及预后-结果:新生儿急性肾功能衰竭的发病率为2.2‰;发病原因:败血症8例(61.5%)-新生儿窒息3例(23.1%)-泌尿系畸形2例(15.4%)-临床表现不典型,少尿者多见,而高血压-浮肿-肉眼血尿少见-治疗为综合性治疗,13例患者中12例中途放弃治疗,但其中5例出院时肾功能已经恢复正常,1例治愈出院-平均住院时间5.38天-结论:新生儿败血症和新生儿窒息是NICU中ARF的发病主要原因-加强尿量和肾功能受损早期的指标监测有助于早期诊断-综合治疗,减轻肾负荷,保护残存肾单位的功能,有助于改善预后-

    • 气相色谱-质谱法对南京地区288例高危婴幼儿遗传代谢疾病筛查的研究

      2011(7):1056-1058. DOI: 10.7655

      摘要 (2373) HTML (58)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高危婴幼儿遗传性代谢疾病的发病率,并对患儿的临床特点进行分析-方法:对288例疑似遗传代谢病高危婴幼儿,采用气相色谱-质谱方法(GC/MS)进行尿液化学分析-结果:288例患儿中尿液异常者32例(11.1%),其中Citrin缺陷病15例,甲基丙二酸血症4例,酪氨酸血症3例,丙酸血症3例,尿素循环异常2例,原发性甘油酸尿症-乙酰乙酰辅酶A硫解酶缺乏症-脂肪酸代谢异常-苯丙酮尿症-果糖-1,6-二磷酸酶缺乏症各1例-临床主要表现为肝脾肿大22例,黄疸20例,精神运动发育落后14例,肌张力异常10例,惊厥或间断性抽搐8例,昏迷4例-实验室检查为肝功能异常21例,血氨升高21例,代谢性酸中毒20例,空腹低血糖10例,头颅CT或MR显示异常11例-结论:对临床表现和实验室检查不能明确病因的患儿应进行遗传性代谢疾病的筛查,GC/MS是诊断遗传代谢病的有效方法-

    • 辅助性治疗手套对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

      2011(7):1059-1061. DOI: 10.7655

      摘要 (2415) HTML (50) PDF 0.00 Byte (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对外伤后手功能障碍患者日常生活活动能力的影响-方法:40例患者被随机分成治疗组与对照组-两组患者均接受每周5天,每天1次康复治疗,治疗组患者每次另增加配戴辅助性治疗手套15 min-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后的次日,选用简易上肢机能检查箱(STEF)中的搬运70 mm大球-木方项目-Milliken手康复中心日常生活活动(ADL)评定表中的10项活动-以及在孔板上插直径为2 mm的细金属棒活动,重点对患者的患侧手功能和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进行评定-结果:经治疗,两组患者各项评定指标均得到改善-除开饮料瓶项外,治疗组的其他项评定指标的改善均明显优于对照组,比较结果呈现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自制辅助性治疗手套可以改善手外伤功能障碍患者的ADL能力-

    • 矫治扭转后牙带环装置的设计及临床应用

      2011(7):1062-1063. DOI: 10.7655

      摘要 (1985) HTML (63)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一种双焊钩带环在临床上矫治扭转后牙的疗效-方法:制作双焊钩带环,粘结在扭转后牙上-在带环颊舌(腭)侧的焊钩上分别挂橡皮链或弹力线,形成1对方向相反-力量相等的力偶作用于扭转牙上,达到解除扭转的矫治目的-临床选择10例病例,观察矫治效果-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约3~4个月后,扭转后牙都得以排齐-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双焊钩带环装置矫治后牙扭转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16层螺旋CT测量兔肝脏体积的实验研究

      2011(7):1064-1066. DOI: 10.7655

      摘要 (2129) HTML (50)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Volume软件容积测量法在多层螺旋CT(MSCT)测量兔肝脏体积的应用及其在肝移植中价值-方法:10只新西兰兔以16层螺旋CT行肝脏平扫及三期扫描,用手动勾勒法-机器携带Volume软件容积测量法以及术后即刻排水法测量肝脏体积(LV)-结果:手动勾勒法测得LV(61.00±8.95)cm3,显著低于排水法测得LV(P < 0.01);容积测量法测得LV(73.30±10.88)cm3,与排水法测得LV无显著差异(P > 0.05)-结论:MSCT所携带Volume软件容积测量肝脏体积优于手动勾勒法-

    • 256层MSCT支气管动脉CTA的扫描技术探讨

      2011(7):1067-1070. DOI: 10.7655

      摘要 (3094) HTML (49)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56层CT显示支气管动脉较佳的扫描参数-方法:依据注射条件的不同,将80例行支气管动脉CT血管成像(CTA)检查的患者随机分成4组,第1-2-3组分别采用4-5-6 ml/s的对比剂注射速率,均采用阈值触发技术扫描,触发阈值均设为300 HU,对比剂总量采用1.5 ml/kg体重-第4组采用6 ml/s注射速率,触发阈值设为120 HU,对比剂总量采用1.0 ml/kg体重-扫描结束后,测量各组患者肺动脉-上腔静脉-主动脉及支气管动脉增强扫描增加的CT值,并统计各组支气管动脉显示的优良率-结果:各组肺动脉和上腔静脉增强后增加的CT值间均无统计学差异-增强扫描后主动脉增加的CT值在第4组和1-2-3组之间均有统计学差异;支气管动脉增加CT值在第4组和第1-2组间均有统计学差异,其余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1~4组支气管动脉显示的优良率分别为:50%-55%-65%和80%-结论:采用6 ml/s注射速率-120 HU的触发阈值-1.0ml/kg体重对比剂总量及高浓度对比剂(350mgI/ml),利用MPR-MIP和VR技术是支气管动脉CTA较理想的条件-

    • 胰腺囊腺瘤的多层螺旋CT诊断与鉴别诊断

      2011(7):1071-1074. DOI: 10.7655

      摘要 (2265) HTML (49)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胰腺浆液性囊腺瘤-黏液性囊腺瘤与黏液性囊腺癌的CT表现及特征-方法: 回顾性分析26 例经手术病理证实的胰腺囊腺肿瘤患者的临床和CT检查资料,总结其CT表现-结果: 浆液性囊腺瘤13例,多为圆形或分叶状囊性或囊实性肿块影,7例见纤维分隔,5例中央可见点状钙化,门脉期囊壁及分隔强化较明显-黏液性囊腺瘤8例,呈圆形或不规则形低密度影,单囊2例,多囊6例,囊壁厚薄不均,2例囊壁及分隔可见钙化-黏液性囊腺癌5例,壁结节较大,位于胰头者1例伴胰管扩张和 CA-199增高,内见钙化者1例,胰周脂肪间隙欠清晰者2例-结论: CT能较好显示胰腺囊腺肿瘤的大小-形态,内部特征及与周围组织的关系,为临床诊断与治疗提供重要信息-

    • 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非典型宫外孕的临床诊断价值

      2011(7):1075-1078. DOI: 10.7655

      摘要 (2403) HTML (50) PDF 0.00 Byte (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阴道彩色多普勒超声检查对非典型宫外孕的的临床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年来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2例非典型宫外孕患者的阴道彩超二维图像-血流分布及频谱特征-结果:经阴道彩超清晰显示非典型宫外孕病灶,其声像图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包块20例(62.5%),附件区实性包块9例(28.1%),仅见输卵管局部增粗膨大3例(9.4%);宫内“假孕囊”征4例(1.3%);子宫内膜增厚25例(78.1%),子宫内膜不增厚7例(21.9%);全部病例有腹盆腔积液征象;可检测到滋养血流信号29例(90.6%),脉冲多普勒频谱呈增宽的高速低阻力的血流频谱,测量阻力指数(RI)为0.40±0.07,未探及到血流信号3例(9.4%)-彩超诊断正确率为81.3%(26/32)-结论:经阴道彩超图像清晰-操作简单快速-无需充盈膀胱;通过非典型宫外孕的声像图及血流频谱表现特征进行早期诊断的正确率较高,应作为临床首选检查方法-

    • 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诊断和随访中的应用价值

      2011(7):1079-1081. DOI: 10.7655

      摘要 (2077) HTML (53) PDF 0.00 Byte (1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诊断及随访价值-方法: 回顾性分析2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超声图像特征,包括肿瘤的大小-形态-回声-包膜及内部彩色多普勒血流信号-结果: 本组23例肾上腺髓样脂肪瘤,共24个病灶,右侧16个,左侧8个,双侧1例-肿瘤直径最大14.0 cm,最小1.5 cm,平均5. 34 cm-肿瘤呈类圆形7个,卵圆形11个,三角形或欠规则形6个-24个病灶内部回声均为高至强回声,7例内部回声均匀,其余17例回声欠均匀,显示为小片状和条带状稍低回声区-10个病灶超声显示有完整包膜样回声,14个病灶超声显示部分包膜样回声-所有24个病灶彩色多普勒检查均未显示明确血流信号-结论: 超声可以作为肾上腺髓样脂肪瘤的首选检查方法,具有临床诊断及随访价值-

    • 腹盆腔巨大胚胎型横纹肌肉瘤影像诊断及临床病理分析

      2011(7):1082-1084. DOI: 10.7655

      摘要 (2423) HTML (73)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腹盆腔横纹肌肉瘤(RMS)的影像学特征及临床病理学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例腹盆腔RMS患者的CT-MR表现及临床资料,并结合文献进行总结-结果:临床表现有腹部肿块-腹痛等症状;CT平扫3例均见腹盆腔内巨大混合密度肿块,周围组织器官受压移位;MRI检查示盆腔内巨大的团块状异常信号影,信号不均;增强后不均匀轻中度强化,以周边明显,动脉期病灶内可见较多增粗-扭曲的供血动脉影,延迟期斑片状持续性强化-镜下所见肿块由弥漫异型细胞构成,呈圆形或梭形,疏密不均,核深染,易见核分裂;免疫组化平滑肌肌动蛋白(SMA)-肌原调节蛋白(MYOD)-CD99均阳性,神经元特异性烯醇化酶(NSE)-白细胞共同抗原(LCA)-细胞角蛋白(AE1/AE3)均阴性-病理诊断:胚胎性RMS-结论:RMS是一种好发于儿童的间充质源性恶性肿瘤,腹盆腔少见,影像学表现有一定特征性,确诊需要依据病理和免疫组化-

    • 宫内宫外同时妊娠2例报道

      2011(7):1085-1086. DOI: 10.7655

      摘要 (1911) HTML (53)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