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1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REEP6在人睾丸和精子中的表达及定位

      2011(8):1087-1091. DOI: 10.7655

      摘要 (2989) HTML (52) PDF 0.00 Byte (1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人受体相关蛋白(receptor accessory protein 6,REEP6)在睾丸和精子中表达研究来探讨REEP6蛋白在雄性生殖中潜在的功能-方法:Western blot检测REEP6在人睾丸及精子中的表达;免疫组化及组织免疫荧光方法对REEP6在人睾丸组织中的定位进行研究;人精子免疫荧光对REEP6在精子顶体反应前后的定位进行研究-结果:REEP6在人睾丸及精子中均有表达,在睾丸组织中REEP6定位于各级生精细胞的细胞膜,在精子中则定位于核后区附近,并且在顶体反应前后,REEP6在人精子的定位及表达量不发生改变-结论:REEP6在人睾丸和精子中均有表达,其表达定位具有细胞特异性和区域特异性,提示其可能在人睾丸精子发生和(或)精卵融合过程中发挥作用-

    • 血管紧张素Ⅱ预处理提高间充质干细胞耐缺氧能力

      2011(8):1092-1096. DOI: 10.7655

      摘要 (2365) HTML (63) PDF 0.00 Byte (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预处理对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耐缺氧能力的影响-方法:分离培养大鼠MSCs,应用CD29-CD11b/c抗体进行细胞鉴定-对细胞以不同浓度AngⅡ预处理3 h,采用缺氧联合无血清(hypoxia/SD)的方法诱导缺氧损伤模型;应用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T1)拮抗剂氯沙坦(losartan)-血管紧张素2型受体(AT2)拮抗剂PD123319进行干预-应用MTT和CCK-8法测定细胞活力以确定最佳刺激浓度,采用台盼蓝染色,CCK-8检测和流式细胞术测定各组细胞活力和凋亡率-结果:①MSCs表面抗原CD29阳性率>97%,CD11b/c阳性率<1%;②AngⅡ预处理显著提高MSCs的活力,减少细胞凋亡率;③AngⅡ对MSCs的预适应保护作用呈现一定的浓度依赖性,最佳浓度为10 nmol/L;④氯沙坦可抑制AngⅡ的预适应细胞保护作用,而PD123319无此效应-结论:AngⅡ通过AT1受体发挥对MSCs的预适应保护作用-

    • 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置换动物实验

      2011(8):1097-1100. DOI: 10.7655

      摘要 (2640) HTML (62)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经导管人工生物主动脉瓣膜置换动物实验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将自膨胀镍钛支架三叶式猪心包瓣膜装配入18F导管输送系统,在X线和超声引导下,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放置到8只健康的实验用绵羊主动脉瓣膜位置-植入前-后即刻进行主动脉根部及左心室造影-超声心动图检查评估植入支架瓣膜的功能及对冠脉血流灌注及二尖瓣功能等的影响-结果:6只实验动物植入支架瓣膜成形良好,无移位,冠脉血流未受影响,可见微量瓣周漏-因瓣膜位置放置不良导致2只实验动物术中死亡,其中1例因为瓣膜植入位置过深,影响到二尖瓣开放与闭合,引起急性心功能不全;另1例因为瓣膜植入位置偏高,影响到冠状动脉血流,导致急性心肌梗死和恶性心律失常-结论:经颈总动脉逆行性植入支架式主动脉生物瓣膜动物实验取得初步成功,即刻效果满意-

    • 两种测定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梗死面积方法的比较

      2011(8):1101-1105. DOI: 10.7655

      摘要 (3226) HTML (48)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一种在体测定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后心肌梗死面积的方法,并与传统的离体染色方法进行了比较,确定其可行性-方法:结扎雄性成年Sprague-Dawley大鼠冠状动脉前降支,给予缺血30 min,再灌注6 h,用超声心动图评价大鼠的心功能,用生化分析仪测定血清中的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活性-再灌注24 h后,用离体和在体两种方法进行TTC(triphenyltetrazolium chloride,2,3,5-氯化三苯基四氮唑)-Evans blue双染,比较两种方法的成功率-心梗面积/缺血区面积(infarct area/risk area,IA/RA)与血清CK活性的相关性-结果:在体染色法的IA/RA与离体染色法没有显著性差异,但成功率高-其IA/RA与血清CK活性的相关性高于离体染色法-结论:在体染色法与离体染色法相比,操作简易,能更准确地反映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的程度-

    • JNK抑制剂及NAC对氧糖剥离后复氧复糖所致脊髓神经元损伤的保护作用

      2011(8):1106-1109. DOI: 10.7655

      摘要 (2652) HTML (61) PDF 0.00 Byte (1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JNK(The c-Jun NH-terminal kinase)抑制剂及N-乙酰半胱氨酸(N-acetylcysteine,NAC)对脊髓神经细胞氧糖剥夺复糖复氧的保护作用-方法:离体脊髓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损伤(oxggen-glucose deprivation/regain,OGD/R)模型建立-随机分组:A组对照组(n = 6);B组JNK抑制剂组(n = 6);C组NAC处理组(n = 6)-分别于脊髓神经元氧糖剥夺(oxygen-glucose deprivation,OGD)4 h后,再复氧复糖4-12-24 h,应用MTT法检测细胞凋亡-结果:成功建立OGD/R模型;脊髓神经元OGD/R后,B组和C组MTT各时间点吸光值均高于A组,但B组和C组间差异不显著-结论:JNK抑制剂及NAC能有效抑制体外培养的脊髓神经元氧糖剥夺复糖复氧所引起的凋亡-

    • 探讨Abba1的C端序列对COS7细胞产生ruffling的影响

      2011(8):1110-1114. DOI: 10.7655

      摘要 (2140) HTML (51) PDF 0.00 Byte (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Abba1在体外实验中能介导细胞产生ruffling,其N端的IMD区域中13个赖氨酸为重要的功能氨基酸位点,但Abba1单独的IMD却不足以介导细胞产生ruffling,本研究旨在初步探讨Abba1的C端序列影响细胞产生ruffling的分子机制-方法:先构建Abba1基因重组表达质粒,分别瞬时转染COS7细胞,通过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形态改变,并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应GTP-Rac1的蛋白水平变化-结果:过表达全长Abba1的COS7细胞形成ruffling,与对照组相比,细胞中GTP-Rac1蛋白水平升高(P < 0.05);过表达Abba1-IMD和Abba1-del-357-722aa-WH2的COS7细胞不形成ruffling,与对照组相比,相应细胞中GTP-Rac1蛋白水平降低(P < 0.05)-结论:Abba1的357-722aa这段区域参与介导细胞产生ruffling,而且这种影响与GTP-Rac1蛋白水平的降低有关-

    • 模拟微重力下三维培养对人肝干细胞增殖和分化的影响

      2011(8):1115-1122. DOI: 10.7655

      摘要 (2296) HTML (59)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重力环境对肝干细胞增殖及分化的影响-方法:从人肝组织中分离-培养肝干细胞,进行肝干细胞鉴定后,分别进行平面培养-微载体培养-模拟微重力下三维培养-利用倒置相差显微镜-扫描电镜观察不同培养条件下细胞形态学变化;检测上清液中葡萄糖消耗量和乳酸脱氢酶含量以比较细胞增殖和活性情况;荧光定量PCR法检测细胞ALB-EpCAM-CK19-AFP-HNF6-CYP3A4 -CYP3A7 mRNA表达变化-结果:模拟微重力环境下,肝干细胞以微载体球面为基底呈三维立体结构生长,形成大小不等细胞团;扫描电镜下见细胞团表面有丰富的细胞外基质及微绒毛;从9 d开始葡萄糖消耗量明显增加,至17 d达高峰,而LDH含量始终保持低水平;培养至21 d细胞仍高表达EpCAM-ALB-CK19-HNF6-CYP3A7,不表达AFP-CYP3A4,符合肝干细胞表型特征,与微载体培养结果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模拟微重力环境能促进肝干细胞呈三维立体结构生长,有利于细胞快速增殖并维持细胞活性和表型-

    • 氟伐他汀及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人足细胞VEGF表达的影响

      2011(8):1123-1127. DOI: 10.7655

      摘要 (2367) HTML (53) PDF 0.00 Byte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氟伐他汀及氯沙坦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刺激人足细胞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表达的影响-方法:采用不同浓度的(10-9~10-5 mol/L) AngⅡ刺激人足细胞24 h以确定最适干预浓度;选择最适干预浓度(10-7 mol/L )的AngⅡ刺激0-6-12-24 h以确定最适干预时间;AngⅡ(10-7 mol/L )和不同浓度的(10-7~10-5 mol/L)氟伐他汀共同干预足细胞24 h以确定氟伐他汀最适干预浓度;AngⅡ(10-7 mol/L )和不同浓度的(10-6~10-4 mol/L)氯沙坦共同干预足细胞24 h以确定氯沙坦最适干预浓度;氟伐他汀和氯沙坦(均为10-6 mol/L)共同干预足细胞24 h-Western blot检测人足细胞VEGF的表达-结果:①10-7 mol/L AngⅡ刺激人足细胞24 h后表达VEGF增加最明显;②氟伐他汀干预组与AngⅡ刺激组比较,VEGF表达明显下降,浓度10-5 mol/L下降最明显-氯沙坦干预组与AngⅡ刺激组比较,VEGF表达明显下降,浓度10-4 mol/L下降最明显;③10-6 mol/L氟伐他汀和10-6 mol/L氯沙坦共同干预人足细胞后,VEGF表达下降比氟伐他汀-氯沙坦单药干预组更明显(P < 0.01)-结论:AngⅡ促进人足细胞表达VEGF,具有一定的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氟伐他汀和氯沙坦均可抑制此作用,且二者具有协同抑制效应-

    • 小鼠骨髓来源树突状细胞培养鉴定和诱导T淋巴细胞增殖

      2011(8):1128-1133. DOI: 10.7655

      摘要 (2452) HTML (66) PDF 0.00 Byte (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一种体外诱导培养小鼠树突状细胞(DCs) 的方法,并观察其不同生长阶段生物学形态及刺激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方法:联合应用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GM-CSF)-白细胞介素-4(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单个核细胞向DCs分化,并从形态学-表型及功能方面对其加以检测-结果:用GM-CSF和IL-4诱导培养小鼠骨髓来源的单核细胞,3 d后可见细胞形态改变,并呈集簇生长,培养至5 d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突起,体外诱导培养8 d后获得大量成熟的DCs,扫描电镜可见典型的树突状细胞形态,高表达骨髓来源DCs特异性标记CD11c和共刺激分子CD40-CD80-CD86和MHC-Ⅱ,成熟DC具有很强的刺激同基因型和同种异基因型T淋巴细胞增殖的能力-结论:小鼠骨髓来源的单个核细胞体外诱导培养可生成大量成熟的DCs,为进一步抗肿瘤疫苗的实验研究奠定了基础-

    • 超声经皮促渗技术联合复方骨肽促进骨折愈合的实验研究

      2011(8):1134-1137. DOI: 10.7655

      摘要 (2226) HTML (55) PDF 0.00 Byte (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局部应用超声经皮促渗技术联合复方骨肽局部对于骨折愈合的影响- 方法:制备40只成年健康新西兰兔双侧桡骨骨折模型,分为超声电导局部给药组及对照组(不给药组)两组,右侧肢体为局部给药实验组,左侧为对照组-术后在4个时间组(按第 2-4-6-8周,每组为10只)通过X线片,光镜下观察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评价骨折愈合情况- 结果:X线片半定量,光镜下组织学观察以及骨组织形态计量学分析表明通过超声电导药物局部透入后,实验组骨折愈合较对照组明显提前,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声经皮促渗技术联合复方骨肽对于骨折愈合全过程有肯定的促进作用-

    • 短暂性脑缺血后TrkB与NO产生的关系

      2011(8):1138-1141. DOI: 10.7655

      摘要 (2191) HTML (68) PDF 0.00 Byte (1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实验研究大鼠前脑缺血10 min后脑源性神经营养因子(brain-derived neurophic factor,BDNF)的高亲和力受体酪氨酸激酶B(tyrosine kinase B,TrkB)的抗体对海马内一氧化氮(nitric oxide,NO)产生的影响-方法:NO测定电极直接检测海马内NO浓度,海马内血流量使用激光多普勒血流测定仪监测-脑缺血前20 min通过微泵以0.08 μl/min的速度向海马内持续输注相应液体-结果:脑缺血前对照组-生理盐水组及实验组间NO浓度-海马区血流量没有明显差异,脑缺血过程中3组在NO浓度-海马区血流量也没有显著差异,脑缺血再灌注后,实验组NO的浓度较对照组与生理盐水组产生显著减少-结论:受体TrkB抗体在脑缺血后显著降低海马内NO的产生-

    • SIRT1在胃癌组织中表达及对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1(8):1142-1147. DOI: 10.7655

      摘要 (2434) HTML (57)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和癌旁组织中SIRT1的表达及其对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收集1990年1月至1995年12月142例胃癌单纯手术治疗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术后生存随访资料,将癌组织与相对应癌旁组织制作组织芯片,通过免疫组化的方法,分别获得SIRT1在其中的表达评分-分析SIRT1表达与患者临床病理指标及预后之间的关系-结果:本研究最终获得113例患者的有效信息,SIRT1在113例胃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低于癌旁组织,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癌组织中SIRT1低表达患者癌体浸润深度-淋巴结转移比例-远处转移比例均显著高于高表达患者(P < 0.05),pTNM分期晚期比例也高于高表达患者(P < 0.05)-胃癌组织中SIRT1表达越高患者预后越好 (HR = 0.211,95%CI:0.124~0.360,P < 0.001)-结论:胃癌组织中SIRT1表达水平与恶性表型呈负性关系,可作为预测手术治疗患者预后的生物标志物-

    • FISH检测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中的扩增及意义

      2011(8):1148-1151. DOI: 10.7655

      摘要 (2374) HTML (51) PDF 0.00 Byte (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人端粒酶RNA(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中的扩增以及在宫颈腺癌诊断和预后评估中的价值-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妇幼保健院2006年1月~2009年12月诊断为宫颈腺癌的石蜡标本38例,并随机抽取同时期诊断为宫颈鳞状上皮内瘤变而腺体正常的37例标本作为对照,采用荧光原位杂交(FISH)方法检测hTERC基因在腺癌及对照组宫颈腺体中的扩增-结果:腺癌组hTERC基因扩增阳性率为84.21%(32/38),对照组阳性率为0%(0/37),两组差异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1)-hTERC基因扩增检测的灵敏度为84.21%(32/38),特异度为100%(37/37),阳性预测值为100%(32/32),阴性预测值为86.05%(37/43)-FISH检测结果显示,不同亚型的宫颈腺癌阳性检出率各不相同,高分化和中-低分化的宮颈腺癌hTERC基因扩增程度存在差异(P < 0.05)-对照组杂交信号多为2∶2,而腺癌组异常扩增类型有2∶3-2∶4-2∶5-3∶3-4∶4及N∶N-不同hTERC基因扩增程度的腺癌预后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hTERC基因在宫颈腺癌中扩增,病理分化程度不同hTERC基因扩增有差异,可作为宫颈腺癌的病理诊断辅助指标,尚未发现hTERC基因扩增程度与宫颈腺癌的不良预后有相关性-

    • MET4和C-28检测胰腺癌MET蛋白表达的对比研究

      2011(8):1152-1156. DOI: 10.7655

      摘要 (2066) HTML (86)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兔多抗C-28和鼠单抗MET4在胰腺癌组织中检测MET蛋白表达的差异性和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间接法研究C-28和MET4检测67例胰腺癌组织中MET表达情况,定量图像分析MET4和C-28的检测效能-结果:MET4和C-28检测胰腺癌的阳性率分别为70.1%和71.6%-两种抗体检测MET阳性率无显著差异( -字2=0.980,P=0.387)-相关分析显示两者无显著相关性(r=-0.127,P=0.307),在C-28未检出的病例中有84.2%(16/19)MET4检出,在MET4未检出的病例中有85.0%(17/20)C-28检出-在无MET蛋白表达的胰岛和正常胰腺上皮中,C-28有染色,而MET4无染色-结论:相对C-28抗体,MET4用于检测胰腺癌MET蛋白表达具有较高的特异性-

    • 肿瘤远处转移与血浆DNA水平相关性研究

      2011(8):1157-1160. DOI: 10.7655

      摘要 (2216) HTML (54) PDF 0.00 Byte (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转移与血浆DNA水平之间的关系,评价早期诊断肿瘤转移的方法-方法:将人肺腺癌SPC-A1细胞接种到BALB/c小鼠腹腔,每周定期检测血浆DNA水平,7周后处死小鼠,观察肿瘤形成及转移情况-结果:小鼠血浆DNA水平呈升高趋势的占75.6%(34/45只);其中接种后第3周起血浆DNA水平均比接种后第1周显著升高(P﹤0.05)-血浆DNA水平升高及持续升高组小鼠中有肺转移瘤形成的占73.5%(25/34只)-无升高组小鼠中有肺转移瘤形成的占27.3%(3/11只)-血浆DNA水平升高组及持续升高组均显著高于无升高组(P﹤0.05)-血浆DNA水平与肿瘤负荷正相关(R2 = 0.8703)-结论:形成肺转移瘤的BALB/c小鼠血浆DNA水平在早期即显著升高,血浆DNA水平可用于肿瘤转移的早期监测-

    • CpG寡核苷酸促进Toll样受体9的表达增强乳腺癌细胞侵袭

      2011(8):1161-1163. DOI: 10.7655

      摘要 (2190) HTML (58) PDF 0.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oll样受体9(Toll-like receptor 9,TLR9)在乳腺癌细胞中的表达对其侵袭能力的影响-方法:应用Western blot检测乳腺癌细胞系TLR9的表达状况,以CpG寡核苷酸刺激不同乳腺癌细胞株后,检测TLR9表达的变化-体外侵袭能力的变化以及细胞活性的影响-结果:人乳腺癌细胞株MDA-MB-231表达TLR9而MCF-7不表达-CpG寡核苷酸处理后MDA-MB-231的TLR9表达增高,且侵袭能力进一步增强;MCF-7的该受体表达情况和侵袭能力均无明显变化-侵袭能力的增加不是源自于细胞活性的增强-结论:TLR9在高侵袭的乳腺癌细胞系中表达,其表达的增加可以促进乳腺癌细胞的侵袭能力-

    • 2-DG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

      2011(8):1164-1168. DOI: 10.7655

      摘要 (2359) HTML (58)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2-脱氧葡萄糖(2-Deoxy-D-glucose,2-DG)对体外培养人食管癌Eca109细胞周期及凋亡的影响-方法:建立体外低氧模型,实验分常氧组和低氧组,利用体外细胞培养及流式细胞分析术等方法,测定不同浓度的2-DG对Eca109细胞周期-凋亡和增殖指数(PI)的影响-结果:常氧条件下2-DG浓度为0 mmol/L-80 mmol/L作用食管癌细胞24 h后,G1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44.87 ± 0.99)%-(64.60 ± 2.17)%,凋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90 ± 1.61)%-(7.23 ± 1.43)%;低氧条件下G1期细胞的比例分别为(54.23 ± 1.42)%-(87.74 ± 2.19)%,凋亡细胞的比例分别为(38.02 ± 1.42)%-(68.72 ± 1.47)%,两组间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2-DG能剂量依赖性地导致细胞周期阻滞及细胞凋亡,使G1期细胞增多,同时伴有S期-G2/M期细胞比例的相应减少,且在低氧条件下作用更加明显-

    • 1H-MRS动态监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

      2011(8):1169-1172. DOI: 10.7655

      摘要 (2149) HTML (46)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监测乳腺癌患者化疗后的肝脏脂肪含量变化的可行性及脂肪含量的变化规律-方法:在GE1.5T磁共振仪上使用单体素点分辨波谱序列加呼吸门控技术,对30例乳腺癌术后行化疗的患者,分别于化疗前,化疗第3-6个疗程结束后进行肝脏磁共振氢质子波谱成像,采用 jMRUI软件包测定水峰和脂质峰峰下面积,计算肝细胞内相对脂肪含量-结果:30例患者中,26例随着疗程的进展,肝脏的脂肪含量增加,其中21例化疗前即出现脂峰,肝脏平均脂肪含量在化疗前为(5.59 ± 4.86)%,3个疗程结束后为(8.79 ± 6.02)%,6个疗程结束后为(15.81 ± 10.73)%,两两比较有统计学差异;另外5例化疗前无脂峰出现,随疗程的进展出现脂峰-有4例在整个化疗过程中肝脏的脂肪含量无变化(无明显脂峰的出现,仅有水峰出现)-结论:乳腺癌患者化疗过程中脂肪含量逐渐增加-磁共振氢质子波谱分析可以无创动态监测肝脏脂肪含量的变化,发现化疗相关的肝脏损害-

    • 血浆miR-191和miR-27a在胃癌诊断中的价值

      2011(8):1173-1178. DOI: 10.7655

      摘要 (2597) HTML (46)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胃癌患者和健康者血浆中miRNA的表达差异,为胃癌提供新的早期miRNA诊断标志物-方法:分别收集既往未行放化疗的初治胃癌患者和健康者外周血浆-采用商品化的试剂盒提取血浆中的RNA,用反转录及实时定量PCR的方法检测7种miRNA(miR-21--27a--191--379--658--433--383)的含量-结果:miR-191和miR-27a在胃癌患者血浆中的表达较健康者升高(P < 0.001),miR-191的AUC(ROC曲线下面积)为0.939,区分胃癌患者和健康者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6.1%和100%-miR-27a的AUC为0.881,其敏感性和特异性为83.33%和86.67%-结论:外周血浆中miR-191和miR-27a有作为胃癌早期诊断的标志物的潜力-

    • STAT3在皮肤黑素瘤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1(8):1179-1182. DOI: 10.7655

      摘要 (2334) HTML (55)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活化的STAT3(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在皮肤黑素瘤和色素痣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应用免疫组织化学S-P法检测90例皮肤黑素瘤和43例皮肤色素痣组织pSTAT3,原位分子杂交技术检测同一批组织STAT3 mRNA的表达情况,分析它们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结果:皮肤黑素瘤组织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表达阳性率分别为56.7%和47.8%,显著高于色素痣的阳性率20.9%和23.3%(均P < 0.01); 黑素瘤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表达均与肿瘤的厚度-浸润深度和淋巴结转移呈正相关(均P < 0.05);pSTAT3蛋白和STAT3 mRNA的表达呈显著正相关(r = 0.311,P < 0.01)-结论:皮肤恶性黑素瘤STAT3表达状况与肿瘤生长-侵袭和转移呈密切相关,提示STAT3可能在黑素瘤发生发展过程中发挥了重要作用-

    • 非小细胞肺癌VEGFR-2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8):1183-1187. DOI: 10.7655

      摘要 (2432) HTML (58) PDF 0.00 Byte (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VEGFR-2)在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VEGFR-2在217例非小细胞肺癌中的表达情况,并结合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单因素生存分析-结果:VEGFR-2在NSCLC中高表达,阳性率为63.1%,且该基因的表达与肿瘤分化程度-TNM分期-淋巴结转移-神经侵袭有显著相关性(P < 0.05)-VEGFR-2的表达与NSCLC的预后相关,阳性表达该基因的患者的平均中位生存期比阴性表达的患者长12个月(P=0.049)-结论:VEGFR-2基因在非小细胞肺癌的发生-发展过程及预后具有重要作用-

    • CTSD基因表遗传学修饰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

      2011(8):1188-1191. DOI: 10.7655

      摘要 (2542) HTML (55) PDF 0.00 Byte (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乳腺癌组织CTSD基因增强子区遗传和表遗传学改变,探讨其与乳腺癌转移的关系-方法:取152例乳腺癌标本及对应的癌旁组织,采用PCR扩增技术对CTSD基因增强子区进行扩增,产物进行基因测序-应用甲基化特异性限制性内切酶酶切联合PCR扩增技术,观察乳腺癌组织CTSD基因增强子区去甲基化状态-结果:遗传学改变研究表明,CTSD基因增强子区基因片段测序结果显示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表遗传研究表明,转移乳腺癌组织中增强子区去甲基化发生率为85.3%,癌旁组织为0,两者差别有显著统计学意义(P < 0.05)-未转移乳腺癌去甲基化发生率为 51.9%,相较于癌旁组织,差别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转移和未转移乳腺癌去甲基化发生率相比,差别也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SD基因增强子区的功能调控不受遗传学突变的影响,其去甲基化率与乳腺癌的转移有关,有望成为乳腺癌的一个预后指标-

    • 白藜芦醇对胃腺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

      2011(8):1192-1195. DOI: 10.7655

      摘要 (2063) HTML (75) PDF 0.00 Byte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株增殖和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白藜芦醇(0~150 μmol/L)作用人胃腺癌细胞株BGC823(低分化)和SGC7901(中分化),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凋亡,免疫印迹检测凋亡相关蛋白survivin的表达-结果:白藜芦醇对胃癌细胞株增殖能力呈时间和浓度依赖性抑制,150 μmol/L白藜芦醇作用人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 72 h后,早期和晚期凋亡细胞比率均明显增加,而survivin蛋白表达均明显下降(P < 0.05)-结论:白藜芦醇以浓度和时间依赖性模式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能力和活性,诱导胃癌细胞株BGC823和SGC7901发生凋亡,其机制可能与下调survivin蛋白的表达有关-

    • HER4在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8):1196-1199. DOI: 10.7655

      摘要 (3204) HTML (45) PDF 0.00 Byte (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患者HER4与HER2-ER-PR之间的关系及其对乳腺癌预后的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05例乳腺癌组织中HER4-HER2-ER-PR蛋白的表达-对患者随访,随访终点为无病生存时间(disease free survival,DFS)-结果:HER2-HER4-ER-PR在105例乳腺癌患者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37.14%-20.00%-40.00%-28.27%;HER4与年龄-淋巴结转移-分期-肿瘤类型以及是否化疗的差异性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HER4可刺激ER-PR产生(P = 0.030,P = 0.028);HER4阳性与阴性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9);HER4(+)HER2(-)组乳腺癌患者较其他组无病生存时间明显延长(P = 0.000)-结论:HER4可作为独立的临床预后因子,HER4可延长乳腺癌患者无病生存时间并可刺激ER-PR的产生-

    • 运用时间序列模型对麻疹流行趋势的预测与分析

      2011(8):1200-1203. DOI: 10.7655

      摘要 (2442) HTML (57)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时间序列模型对江苏省麻疹疫情进行预测分析,并探讨提高预测实用性的思路-方法:以1980年~2005年江苏省麻疹发病资料建立时间序列分析模型,以2006年的发病资料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考核样本-先采用差分方法对序列资料进行平稳化,然后进行定阶并估计参数,建立ARIMA模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分析,并利用模型对2009年强化免疫效果进行简单评价,探讨对疫情进行预警的方法和思路-结果:江苏省麻疹的发病趋势自2005年明显上升之后保持平稳,但有小幅波动,这与实际情况吻合-结论:用时间序列模型对传染病发病情况的拟合结果满意,预测效果良好,可为麻疹的防治提供一定的科学依据-

    • TGFB1基因T869C位点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易感性的Meta分析

      2011(8):1204-1207. DOI: 10.7655

      摘要 (2122) HTML (38) PDF 0.00 Byte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茁1(TGFB1)基因T869C位点多态性与类风湿性关节炎(RA)易感性的关系-方法:检索PubMed-中国医学文献数据库,得到TGFB1基因T869C与RA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并用Meta分析方法合并T869C与RA易感性关系的OR值-然后进行异质性分析-亚组分析和发表偏倚检验-结果:纳入符合标准的文献有7篇,共包括1 122例病例和1 132例对照,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发现,在任何模型下,T869C与RA的易感性无关-而种族分层分析发现,在亚洲人群中,T869C多态性位点在共显性模型和显性模型下能够增加罹患RA的危险性-结论:TGFB1基因T869C位点在亚洲人群中是RA的危险因素-

    • 强化胰岛素治疗后1型糖尿病儿童生长发育情况调查

      2011(8):1208-1211. DOI: 10.7655

      摘要 (2478) HTML (69) PDF 0.00 Byte (1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接受胰岛素治疗-血糖控制良好的1型糖尿病患儿的生长发育与一般人群是否存在差异-方法:选取自1993年1月~2003年1月于本院首次确诊的1型糖尿病患儿57例(男26例,女31例,起病年龄6~10岁)-记录并进行回顾分析其自起病至成年的身高-体重以及青春启动年龄和女性患儿的初潮年龄-结果:患儿起病时身高稍高于同年龄同性别儿童,终身高略低于一般人群,但均无统计学差异-男孩青春启动的中位年龄12.02(95%CI 11.54~12.50)岁较一般人群延迟,女孩青春启动的中位年龄11.13(95%CI 10.80~11.46)岁和初潮的中位年龄14.15(95%CI 13.64~14.65)岁均较一般人群推迟-患儿起病初,体重均较同龄儿低[男孩BMI:(14.45 ± 1.35) kg/m2;女孩BMI:(13.50 ± 1.87) kg/m2],达到终身高时,体重明显增加,在女孩中尤其明显[男孩BMI(21.43 ± 1.62) kg/m2;女孩BMI(23.95 ± 2.37) kg/m2]-结论:1型糖尿病患儿即使在予胰岛素治疗后血糖控制达标的情况下,对患儿的青春发育仍有负面影响,但是对身高的影响不显著,患儿普遍有体重增加的现象,在女性中尤其明显-

    • 糖代谢异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影响的超声评估

      2011(8):1212-1215. DOI: 10.7655

      摘要 (2132) HTML (48) PDF 0.00 Byte (1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超声心动图分析老年冠心病合并糖代谢异常患者左心功能-方法:选取经冠脉造影确诊但未发生心肌梗死的老年冠心病患者87例,依据糖尿病诊断标准,分为糖尿病(DM)组-糖调节受损(IGR)组和正常(NGT)组-各组患者的血压值没有统计学差异-应用二维超声测量左室射血分数(LVEF)与左房容积指数(LAVI),彩色M型测量舒张期左室内血流传播速度(Vp),脉冲多普勒记录二尖瓣及主动脉瓣口血流频谱-测量二尖瓣口舒张早期与晚期血流峰值的比值(E/A),组织多普勒(DTI)测量二尖瓣环舒张早期运动速度(Em),计算E/Em及左室Tei指数以评估患者的左心功能-结果:与NGT组比较,DM组及IGR组患者的左室Tei指数(LV-tTei)[(0.59 ± 0.09),(0.57 ± 0.07) vs (0.52 ± 0.06)]-E/Em比值[(12.61 ± 1.41),(11.22 ± 1.94) vs (9.85 ± 1.93)]及LAVI[(29.22 ± 3.41),(29.22 ± 3.41) vs (27.24 ± 3.35)]增大,Vp减小,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且上述4个超声指标有较好的相关性-结论:E/Em- LAVI-LV-tTei及Vp较传统测量的EF及E/A更早地反映了糖代谢异常对老年冠心病患者左心功能的影响-

    • 153Gd衰减校正对门控心肌断层显像测定左室心功能参数的影响

      2011(8):1216-1219. DOI: 10.7655

      摘要 (2310) HTML (60) PDF 0.00 Byte (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53Gd衰减校正(AC)处理对99mTc-甲氧基异丁基异腈(MIBI)门控心肌断层显像(G-SPECT)测定左室心功能参数的影响-方法:69例疑为冠心病患者,均行99mTc-MIBI静息G-SPECT,分别用AC和非衰减校正(NC)处理,测得舒张末期容量(EDV)-收缩末期容量(ESV)-左室射血分数(LVEF),所有患者在1~4周内行二维超声心动图(2-DE)检查测定LVEF,比较AC-NC和2-DE测得LVEF的相关性-结果:①NC和AC测得EDV-ESV分别为(79.6 ± 33.4)ml-(33.8 ± 29.9)ml和(87.4 ± 34.8)ml-(36.7 ± 31.9)ml,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EDV=0.99,y = 1.04x + 4.73;rESV=0.99,y = 1.06x + 0.79;P均 < 0.01),但AC测得的EDV-ESV均> NC(P均 < 0.01);②NC和AC测得LVEF分别为(60.3 ± 9.2)%-(60.8 ± 9.9)%,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 = 0.98,y = 1.02x-1.04,P < 0.01),且两者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 > 0.05);③2-DE测得的LVEF为(54.6 ± 8.9)%,< NC-AC测得的LVEF(P均 < 0.01),但它们之间的相关性良好(rNC = 0.88,y = 0.91x + 10.81;rESV = 0.81,y = 0.87x + 13.10;P均 < 0.01)-结论:AC处理99mTc-MIBI G-SPECT测得的LVEF准确-可靠,和NC-2-DE测得的LVEF相关性良好-

    • 2型糖尿病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患者IGF-1与胰岛素抵抗关系

      2011(8):1220-1223. DOI: 10.7655

      摘要 (2295) HTML (63) PDF 0.00 Byte (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2型糖尿病(T2DM)合并非酒精性脂肪性肝病(NAFLD)患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GF-1)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采用化学发光分析法测定46例T2DM合并NAFLD患者-45例T2DM患者-42例健康对照者血清IGF-I-生长激素(GH)水平,同时测定所有对象的空腹血糖(FPG)-空腹胰岛素(FINS)-胆固醇(CH)-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和-酌-谷氨酰转肽酶(GGT)的水平,并同时行肝脏B超检查-用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评价胰岛素抵抗情况-结果:T2DM合并NAFLD组IGF-1[(83.49 ± 43.50)ng/ml],明显低于T2DM组[(130.34 ± 57.21) ng/ml]及对照组[(182.20 ± 57.15) ng/ml,P均 < 0.05];T2DM合并NAFLD组的HOMA-IR(5.70 ± 2.80)高于T2DM组(2.82 ± 1.53)及对照组(1.24 ± 0.45,P均 < 0.05);T2DM合并NAFLD组的ALT-AST-GGT-TG-CH-LDL-C高于T2DM组及对照组(P均 < 0.05);T2DM合并NAFLD组和T2DM组的TG-CH-LDL-C均高于对照组(P均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IGF-1与HOMA-IR呈负相关(r值为-0.387,P < 0.05)-结论:T2DM合并NAFLD患者血清IGF-1水平显著下降,与胰岛素抵抗呈负相关,可能在疾病的发生发展中具有重要作用-

    • 内镜下大肠黏膜微细结构改变中BRCA1蛋白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1(8):1224-1226. DOI: 10.7655

      摘要 (2317) HTML (53) PDF 0.00 Byte (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BRCA1蛋白在大肠黏膜微细结构改变中的表达,探讨BRCA1蛋白在不同大肠黏膜病变腺管开口分型中表达的临床意义-方法:根据Kudo分型方法,染色放大内镜下大肠黏膜病变腺管开口分为Ⅰ~Ⅴ型;其中Ⅰ~Ⅱ型为非肿瘤性病变,ⅢL~Ⅳ型为腺瘤,Ⅴ型为癌性病变,所有病变诊断结果均由病理学证实-应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活检组织BRCA1蛋白的表达-结果:染色放大内镜下检出Ⅰ~Ⅴ型息肉样病变256枚,其中非肿瘤性病变(73例),肿瘤性病变(183例);随着大肠腺管分型序数的递增,BRCA1蛋白的阳性表达率逐渐增加,各腺管分型之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0 1);癌性病变BRCA1蛋白的阳性率明显高于腺瘤性病变和非肿瘤性病变(P < 0.000 1)-结论:随着大肠腺管分型序数的递增,BRCA1蛋白的阳性率逐渐增加,尤其在内镜诊断的大肠癌性病变中有着较高的表达率-因此,染色放大内镜下观察大肠黏膜微细结构改变的同时联合检测BRCA1蛋白的表达有助于大肠癌的早期发现-

    • 不同年龄人群腰段脊柱超声成像的差异

      2011(8):1227-1230. DOI: 10.7655

      摘要 (2354) HTML (65) PDF 0.00 Byte (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不同年龄人群腰段脊柱的超声图像,探讨不同年龄人群腰段脊柱相关结构超声成像特点-方法:122例被检者根据年龄分为4组,分别为青少年组(Ⅰ组,12~18岁)-青年组(Ⅱ组,19~39岁)-中年组(Ⅲ组,40~59岁)和老年组(Ⅳ组,≥60岁)- 采用旁正中法纵切面采集腰3-4椎间隙-硬膜外间隙-韧带-马尾等相关解剖结构超声图像,并对图像进行分级评分-结果:总超声评分:Ⅰ组(24.8 ± 1.6)分;Ⅱ组(18.5 ± 4.8)分;Ⅲ组(14.0 ± 2.8)分;Ⅳ组(10.3 ± 2.9)分,随年龄增长,成像评分明显下降,各组间有显著差异(P < 0.01)-具体解剖结构超声评分:青少年组-青年组与中年组和老年组各解剖结构超声成像评分差异显著(P < 0.01);中年组与老年组椎板-黄韧带-椎间隙-后硬脑膜-硬膜外间隙和马尾搏动超声成像评分无差异(P > 0.05),而鞘膜腔-马尾和前硬脑膜及后纵韧带复合体老年组评分低于中年组(P < 0.05)-结论:不同年龄人群腰段脊柱超声成像差异明显,随年龄增长超声成像质量明显下降;中年组与老年组超声成像质量差异较小,部分结构无差别-

    • 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置钉失误分析

      2011(8):1231-1234. DOI: 10.7655

      摘要 (2248) HTML (57)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螺钉置钉失误率-失误的原因及预防措施-方法:回顾性分析2008~2010年262例患者行胸腰椎椎弓根内固定置入1 207枚螺钉术后的临床表现-CT-X线结果,包括螺钉在椎弓根内的位置-角度和损伤或穿破椎弓根骨皮质的情况-并根据其穿出骨皮质的距离分为4度,即:Ⅰ度0~2 mm,Ⅱ度2~4 mm,Ⅲ度4~6 mm,Ⅳ度6~8 mm-结果:41枚螺钉(3.40%)突破了椎弓根皮质,其中Ⅰ度24枚,Ⅱ度12枚,Ⅲ度5枚,并发神经根损伤3例(1.15%)-结论:经椎弓根固定安全路径狭小,术前要认真阅读分析影像资料,术中透视确认,仔细探查,选用合适规格螺钉,可以有效地减少胸腰椎椎弓根螺钉的置钉失误-

    • 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的临床应用

      2011(8):1235-1237. DOI: 10.7655

      摘要 (2487) HTML (51) PDF 0.00 Byte (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性产后出血治疗中的临床价值-方法:2005年11月~2010年12月,15例产后胎盘植入患者行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治疗,年龄20~37岁,平均 27.3 岁-15例产妇均为经阴道生产,13例合并产后急性大出血,2例为持续少量阴道出血-15例均采用5F的Roberts子宫动脉导管(RUC导管)超选择性双侧子宫动脉栓塞,栓塞剂均采用明胶海绵,1例患者联合使用海藻酸钠微球,15例中3例于栓塞前联合使用了氨甲喋呤(MTX)60 mg 双侧子宫动脉灌注-栓塞后根据阴道出血情况以及B超检查结果,于栓塞后7~10 d行清宫术-结果:15例患者共行16次双侧子宫动脉栓塞,RUC导管均能很好地超选择性进入双侧子宫动脉,均无异位栓塞发生-15例中,1例于栓塞后7 d娩出植入性胎盘,其余14例均配合了清宫手术,顺利清除植入性胎盘-其中有1例胎盘植入合并急性大出血的产妇,于栓塞后仍有持续的少量阴道出血,于栓塞后25 d行第2次双侧子宫动脉明胶海绵+海藻酸钠微球栓塞后,阴道出血停止-15例患者均保留了子宫获得痊愈,没有出现宫腔感染等其他并发症-结论:介入方法在胎盘植入产后出血的治疗中,可以有效地控制产后出血,并且可作为预防清宫手术中大出血措施,是一种安全有效的辅助治疗方法-

    • 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的影响

      2011(8):1238-1239. DOI: 10.7655

      摘要 (2093) HTML (47) PDF 0.00 Byte (1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他汀类降脂药物对冠心病患者颈动脉内膜中层厚度(intimal medial thickness,IMT)和动脉反射波增强指数(augmentation index,AIx)的影响-方法:选取2009年3月~2010年3月经冠脉造影或冠脉CT血管重建明确诊断为冠心病同时伴高胆固醇血症,且入选前未服用降脂药物或曾服用但已停用血胆固醇再次升高的患者57例,口服阿托伐他汀20 mg-所有研究对象分别于入选后1周内-治疗后3-6个月测定IMT-AIx以及其他生化指标-结果:他汀类药物治疗后3-6个月时都能有效地改善血脂水平,但是IMT的变化不明显(均P > 0.05),而AIx治疗前后有明显的统计学差异(均P < 0.01),治疗前后以AIx为因变量,以IMT-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为自变量进行多元回归分析结果,TC(治疗前r = 0.55,t = 4.32,P < 0.01;治疗后r = 0.69,t = 4.96,P < 0.01)和LDL-C(治疗前r = 0.42,t = 3.03,P < 0.01;治疗后r = 0.51,t = 2.63,P < 0.01)进入方程,统计分析表明TC-LDL-C和AIx呈正相关关系-结论:AIX较IMT能够更好地反映降脂治疗改善动脉硬化的效果-

    • 持续性血液净化治疗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

      2011(8):1240-1242. DOI: 10.7655

      摘要 (2066) HTML (50) PDF 0.00 Byte (1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持续性血液净化(continuous blood purification,CBP)对瓣膜置换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的治疗效果-方法:2008年1月~2010年2月,共14例患者在瓣膜置换手术后由于严重心功能衰竭接受CBP治疗,其中男4例,女10例;年龄33~67岁,平均(44.79 ± 19.48)岁-均为风湿性瓣膜病患者-8例患者行二尖瓣置换,6例患者行二尖瓣 + 主动脉瓣置换,其中4例同时行冠脉搭桥手术,4例同时行双极房颤射频消融术-14例患者在术后出现严重心功能衰竭,当应用常规方法(扩容-纠酸,使用多种正性肌力药物)处理后左房压(LAP) > 15 mmHg-平均动脉压(MAP) < 55 mmHg- 左室射血分数(LVEF) < 40%,进行CBP治疗-记录CBP前后的LAP-MAP-LVEF等数据-结果:1例于术后8 d时死于多脏器功能衰竭,1例于术后10 d时放弃治疗,其余12例患者顺利康复出院-CBP治疗后24 h尿素氮(BUN)-肌酐(Cr)明显下降,48h后 LAP明显下降,72 h后心脏超声(UCG)显示心脏由过度充盈-收缩乏力逐渐转变为收缩有力,LVEF明显提高-结论:应用CBP降低心脏负荷,减少心脏做功,为治疗瓣膜置换手术后严重心功能衰竭提供了新的方法-

    • 弱视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的初步研究

      2011(8):1243-1245. DOI: 10.7655

      摘要 (2011) HTML (47) PDF 0.00 Byte (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弱视患者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改变及特征,为临床弱视的诊断及治疗提供指导依据- 方法:对弱视患者进行双眼PVEP检测,并将弱视眼与非弱视眼进行比较和研究-结果:弱视眼的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100潜伏期明显延长(P < 0.01),波幅显著降低(P < 0.01),并有明显波型畸变-结论:PVEP的检测对弱视的诊断和治疗具有一定的应用价值-

    • 运动意念疗法对卒中后抑郁疗效的影响

      2011(8):1246-1247. DOI: 10.7655

      摘要 (1828) HTML (50) PDF 0.00 Byte (1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运动意念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疗效的影响-方法:对60例脑卒中后抑郁患者,随机分为研究组即运动意念疗法组和对照组,每组30例-分别于治疗开始前和治疗结束时,应用HAMD抑郁自评量表及日常生活活动能力评价(ADL)的Barthel指数评分进行测评,比较两组的治疗效果-结果:治疗6周后运动意念疗法组患者各项评分的改善明显好于对照组(P < 0.01)-结论:运动意念疗法对脑卒中后抑郁症状有显著改善作用,同时能提高患者生活质量-

    • 超声诊断肾素瘤(附2例报告及文献复习)

      2011(8):1248-1249. DOI: 10.7655

      摘要 (1922) HTML (43) PDF 0.00 Byte (1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肾素瘤的超声声像图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手术病理证实的2例肾素瘤的超声表现,包括肿瘤的位置-大小-内部回声-边界以及血供的特点-结果:肾素瘤超声表现为肾实质内低回声球形肿块,内部回声均匀,边界清晰,包膜完整,与肾脏组织分界明显,周边有弱回声声晕,彩色多普勒示肿块周围有不完整的细条状彩色血流环绕及内部细条分支状动脉血供-结论:肾素瘤为罕见的肾实质良性肿瘤,具有特征性超声声像图表现,结合患者临床资料,对多数病灶可于术前明确诊断-

    • 隐匿性脑脊液鼻漏的显像诊断及鼻内镜下手术修补

      2011(8):1250-1251. DOI: 10.7655

      摘要 (2450) HTML (70) PDF 0.00 Byte (1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核素脑池显像结合CT或者MR定位漏口后经鼻内镜下修补治疗隐匿性脑脊液鼻漏的临床意义-方法:采用核素对18例隐匿性脑脊液鼻漏患者进行脑池显像,结合CT或者MR明确脑脊液鼻漏的漏口后,在鼻内镜下行手术修补-结果:18例患者鼻道核素均显示阳性,结合CT或者MR确诊后经鼻内镜下修补,全部成功修补,痊愈出院-结论:核素脑池显像可作为诊断隐匿性脑脊液鼻漏的一种灵敏-简便-准确的检查手段,结合CT或者MR可明确定位漏口,在鼻内镜下手术修补脑脊液鼻漏创伤小,封堵准确,成功率高-

    • 酷似肝脏肿瘤的成人朗格罕斯细胞组织细胞增生症1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1(8):1252-1254. DOI: 10.7655

      摘要 (2013) HTML (49) PDF 0.00 Byte (1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