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2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脏及肝脏中HIF-1、VEGF的表达

      2012(8):1047-1051. DOI: 10.7655

      摘要 (1975) HTML (59) PDF 496.21 K (19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后不同时间点心脏和肝脏中缺氧诱导因子-1(hypoxia-inducible factor 1,HIF-1)及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的变化-方法:结扎雄性成年SD大鼠冠状动脉左前降支,缺血30 min,再灌注6 h(I30minR6h)或24 h(I30minR24h),real-time PCR法检测心肌组织中HIF-1α和VEGF的mRNA水平,Western blot法检测心肌以及肝脏组织中HIF-1α-HIF-1β 和VEGF蛋白表达的改变-结果:与假手术组相比,I30minR6h组心肌中 HIF-1α和VEGF mRNA和蛋白水平明显增加,但I30minR24h组无明显变化-心肌组织中HIF-1β蛋白水平及肝脏中HIF-1α-HIF-1β 和VEGF蛋白水平在不同再灌注时间点无明显改变-结论:心肌缺血再灌注影响心肌HIF-1和VEGF的表达,但对肝脏中HIF-1和VEGF的表达无影响,且其对心肌HIF-1和VEGF表达的影响与再灌注时间相关-

    • 人疱疹病毒6型感染与神经胶质瘤关系的初步研究

      2012(8):1052-1056. DOI: 10.7655

      摘要 (2528) HTML (56) PDF 507.83 K (20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疱疹病毒6型(human herpesvirus-6,HHV-6)感染与神经胶质瘤的关系-方法:巢式PCR法检测40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13例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人巨细胞病毒(human cytomegalovirus,HCMV)-HHV-7 DNA序列-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HHV-6-HCMV-HHV-7抗原的表达-结果:巢式PCR法检测结果显示,神经胶质瘤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42.5%,正常脑组织HHV-6 DNA阳性率为7.7%(P = 0.020),神经胶质瘤组织HCMV-HHV-7 DNA阳性率分别为20.0%和5.0%,正常脑组织未检测到HCMV和HHV-7 DNA(P值分别为0.087和0.566)-进一步用免疫组化染色法检测HHV-6早期抗原p41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27.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030)-同时检测HHV-6晚期抗原gp116/64/54的表达,神经胶质瘤组织阳性率为3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014)-用HCMV pp65抗体进行免疫组化染色后发现其在神经胶质瘤中阳性率为12.5%,正常脑组织未见阳性表达(P = 0.229)-HHV-7 pp85抗原在神经胶质瘤样本和正常脑组织样本中均未检出阳性表达-结论:根据PCR和免疫组化的检测结果,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和正常脑组织中具有显著性差异,HHV-6感染在神经胶质瘤的病因和发展过程中起了一定作用-

    • 室间隔缺损膜部瘤组织内细胞增殖和生存能力分析

      2012(8):1057-1060. DOI: 10.7655

      摘要 (2180) HTML (75) PDF 822.80 K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室间隔缺损合并的膜部瘤组织内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组织学分析,了解膜部瘤这一特殊组织的病理学特性-方法:采用HE染色对假性和真性膜部瘤组织进行组织结构分析,采用Ki67和磷酸化Akt(pAkt)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对膜部瘤组织细胞的增殖和存活能力进行分析-结果:HE染色表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细胞数量显著多于真性膜部瘤,但细胞外基质较少,结构比较疏松-Ki67染色结果提示假性膜部瘤细胞增殖能力强于真性膜部瘤,而磷酸化的Akt表达仅见于假性膜部瘤组织内部分细胞,真性膜部瘤组织无表达-结论:假性膜部瘤组织具有较强的细胞增殖和存活能力,是一种处于活跃状态的组织-

    • 胃癌组织中Notch1、Jagged1及NF-κB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2(8):1061-1065. DOI: 10.7655

      摘要 (1933) HTML (71) PDF 684.00 K (1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Notch1-Jagged1和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状况,探讨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及幽门螺旋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的关系-方法:采用组织芯片技术和免疫组化法检测60例胃癌-60例癌旁及20例正常胃黏膜组织中Notch1-Jagged1和NF-κB的表达,用Warthin-Starry银染法检测各组织中Hp的感染状况-结果:Notch1和Jagged1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40.0%-70.0%)显著低于其癌旁(81.7%-96.7%)和正常组织(85.0%-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66.7%)显著高于其癌旁(36.7%)和正常组织(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Hp在胃癌-癌旁及正常胃黏膜组织中的阳性感染率分别为76.7%-93.3%和10.0%,组间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Notch1-Jagged1表达及Hp感染均与胃癌的临床病理特征无关(P > 0.05),NF-κB表达与胃癌的分化程度和TNM分期有关(P < 0.05)-Notch1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与Jagged1呈正相关(r = 0.460,P < 0.05),与NF-κB呈负相关(r = -0.361,P < 0.05)-Notch1-Jagged1及NF-κB在胃癌组织中的表达均与Hp感染无关(r = -0.032,r = 0.155,r = 0.028,均P > 0.05)-结论:胃癌中存在Notch1-Jagged1和NF-κB的异常表达,但均与Hp感染无关,Notch1与Jagged1低表达可能诱导NF-κB高表达,进而导致胃癌的发生-

    • 应用组织芯片技术检测结直肠癌中MRP1/CD9的表达

      2012(8):1066-1069. DOI: 10.7655

      摘要 (2457) HTML (67) PDF 412.73 K (18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结直肠癌组织中运动相关蛋白-1(MRP1/CD9)的表达及其与肿瘤转移的关系-方法:应用组织芯片和免疫组织化学技术检测244例结直肠癌组织中MRP1/CD9的蛋白表达-结果: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阳性率为77.9%,其表达与患者的性别-年龄-浸润深度无关,而与肿瘤的分化程度-Dukes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其中高-中分化组表达高于低分化组;Dukes A+B期表达高于C+D组;无淋巴结转移组表达高于有淋巴转移组,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二元Logistic回归前进法显示:分化程度最先进入方程,是影响MRP1/CD9表达最显著因素-MRP1/CD9表达在单因素时和Dukes分期负相关,但在多因素时被掩盖-结论:MRP1/CD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缺失与肿瘤的转移密切相关,有望成为判断结直肠癌预后的新标志-

    • MTHFR基因多态性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的相关性分析

      2012(8):1070-1074. DOI: 10.7655

      摘要 (2124) HTML (77) PDF 371.59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症(osteoporosis,OP)发生情况,探讨亚甲基四氢叶酸还原酶(methylenetetrahydrofolate reductase,MTHFR)的两个多态性位点677C>T和1298A>C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从苏州市城区随机抽取45~70岁的绝经后妇女261例,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身高-体重-腰围-臀围等一般资料,用骨定量超声分析仪测定桡骨远端骨密度,利用荧光定量PCR技术(TaqMan)进行基因分型,对骨质疏松组和对照组(骨量减少和骨量正常)的MTHFR 677C>T和和1298A>C两个多态性位点与绝经后骨质疏松易感性的关系进行研究-应用STATA 11.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的统计分析-结果:261例中,骨质疏松92例(35.25%),骨量减少117例(44.83%),骨量正常52例(19.92%)-骨质疏松组 MTHFR 677位点的T等位基因频率(43.48%)比对照组(34.02%)明显增高(P = 0.039),MTHFR 677位点的T/T纯合突变型可显著增加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病风险(调整OR=2.37;95%CI=1.15~4.87),该作用在年龄≤60 岁和中心性肥胖(腰臀比≥0.80)的女性中更为明显-MTHFR 1298A>C的多态性位点对绝经后骨质疏松的发生没有显著影响(P = 0.787)-结论:MTHFR 677C>T基因变异与苏州地区绝经后妇女骨质疏松易感性明显相关-

    • 热休克蛋白70-hom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的相关性

      2012(8):1075-1078. DOI: 10.7655

      摘要 (2167) HTML (61) PDF 351.81 K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热休克蛋白70-hom(heat shock protein 70-hom,HSP70-hom)基因多态性与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相关性-方法: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方法检测131例过敏性紫癜患儿和66例正常儿童的HSP70-hom基因的+2437位核苷酸的Nco Ⅰ限制性内切酶位点的多态性-结果:HSP70-hom各基因型频率在过敏性紫癜组中分别为1.5%(TT)-34.4%(TC)和64.1%(CC),在对照组中分别为19.7%(TT)-19.7%(TC)和60.6%(CC),两组之间基因型分布频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22.318,P < 0.05);T和C等位基因频率在过敏性紫癜组中分别为18.7%(T)和81.3%(C),在对照组中为29.5%(T)和70.5%(C),差别亦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5.949,P < 0.05)-与携带TT基因型者比较,携带至少1个C等位基因(即TC和CC基因型)的个体患过敏性紫癜的风险增加18.83倍(95%CI:3.95~89.75)-过敏性紫癜非肾脏损害组与肾损害组TT-TC-CC基因型频率分别为2.4%-32.1%-65.5%和0%-38.3%-61.7%,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χ2 = 0.379,P > 0.05)-结论:HSP70-hom +2437T/C基因多态性是儿童过敏性紫癜发病的遗传易感因素,但与肾脏损害发生无显著相关性-

    • 厄贝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NF-κB和IκBα的影响

      2012(8):1079-1082. DOI: 10.7655

      摘要 (1715) HTML (57) PDF 367.12 K (1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厄贝沙坦对大鼠脑缺血再灌注后缺血区炎症因子的影响-方法:将健康的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3组,即假手术组-缺血再灌注(I/R)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厄贝沙坦预处理组在制备模型前给予厄贝沙坦30 mg/(kg·d)干预3周,采用线栓法制备大鼠大脑中动脉缺血再灌注模型-脑缺血90 min再灌注24-72 h后用Longa标准进行神经功能评分,用Western blot法测大鼠脑缺血组织内NF-κB p65-IκBα的表达水平-结果:①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组神经功能缺损程度评分明显改善(P < 0.05);②脑缺血再灌注后24及72 h,I/R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高于假手术组(P < 0.01),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NF-κB p65的表达明显降低(P < 0.05);③脑缺血再灌注后24 h,I/R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高于假手术组(P < 0.05),与I/R组相比较,厄贝沙坦预干预组缺血区IκBα的表达明显增高(P < 0.05)-结论:厄贝沙坦可通过提高IκBα的表达,抑制NF-κB的表达,改善大鼠局灶性脑缺血再灌注后神经功能缺损,对脑缺血再灌注起保护作用-

    • 水飞蓟素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IL-1β、IL-6、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

      2012(8):1083-1086. DOI: 10.7655

      摘要 (2095) HTML (58) PDF 370.02 K (1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水飞蓟素(silymarin,SIL)对急性肺损伤小鼠肺组织中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趋化因子fractalkine表达的影响与意义-方法:利用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气管内滴入制备小鼠急性肺损伤的模型;设立SIL治疗组(S组)-LPS组(L组)-生理盐水对照组(N组),S组在气管内滴入LPS前6-4-2 h以200 mg/kg水飞蓟素灌胃,分别在LPS处理后6-12-24 h取肺组织匀浆,用ELISA法分别测定各组IL-1β-IL-6-fractalkine蛋白水平-结果:在各时间点,S组肺组织中IL-1β-IL-6-fractalkine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L组-结论:SIL能有效抑制小鼠急性肺损伤时肺组织中IL-1β-IL-6-趋化因子fractalkine的表达-

    • 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血管紧张素Ⅱ和皮质醇与动态血压的变化

      2012(8):1087-1090. DOI: 10.7655

      摘要 (1992) HTML (74) PDF 360.68 K (19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高血压伴抑郁患者动态血压-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的变化及其与高血压-抑郁症的关系-方法:以来自南京市市级机关医院老年科高血压住院患者180例为研究对象,分为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90例)和老年高血压组(90例),测量诊室血压和动态血压,采用放射免疫分析法测定血浆肾素活性-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结果:老年高血压组和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24 h动态血压监测和诊室血压均显示以收缩压升高为主的单纯收缩期高血压-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水平明显高于老年高血压组(P < 0.01)-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组血管紧张素Ⅱ(r = 0.351,P < 0.01)-皮质醇(r = 0.316,P < 0.01)均与汉密尔顿抑郁量表(HAMD)总分存在正相关关系-结论:血管紧张素Ⅱ-皮质醇参与了老年高血压伴抑郁的病理生理过程-

    • 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血流动力学的影响

      2012(8):1091-1094. DOI: 10.7655

      摘要 (1857) HTML (61) PDF 348.87 K (1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肾脏血流动力学及肾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56例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随机给予常规治疗(对照组)及常规+阿托伐他汀治疗(阿托伐他汀组),治疗前和治疗1-6个月时查诊室血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肌酸激酶(CK)-血肌酐-24 h尿蛋白定量,并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GFR);治疗前和治疗6个月时采用彩色多普勒超声测定治疗前后肾血流动力学的变化-结果:阿托伐他汀组患者LDL-C水平1个月及6个月时均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与对照组间差异显著(P < 0.01);24 h尿蛋白定量1个月时无明显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与对照组较治疗前均明显降低(P < 0.05),阿托伐他汀组降低更加明显,两组间差异显著(P < 0.05);血肌酐及eGFR 1个月时无变化,6个月时阿托伐他汀组较治疗前血肌酐有所降低,eGFR有所升高,但差异无显著性(P > 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两组治疗前后双侧肾动脉(RA)-段动脉(SRA)-叶间动脉(IRA)的收缩期最大流速(PSV)无显著变化,6个月时治疗组各级动脉舒张末期最低流速(EDV)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阻力指数(RI)较治疗前明显降低(P < 0.05),治疗前后差值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显著(P < 0.05),RA的EDV差异特别显著(P < 0.01)-结论:阿托伐他汀对老年高血压肾病患者有肾脏保护作用,降低肾动脉血管阻力,改善肾血管结构,可能是其肾保护机制之一-

    • 婴幼儿喘息疾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压及右心功能改变临床研究

      2012(8):1095-1098. DOI: 10.7655

      摘要 (2285) HTML (75) PDF 396.35 K (18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婴幼儿喘息疾病急性发作期肺动脉压力与右心功能的改变-方法:选择2009年10月至2012年1月收治的婴幼儿喘息性疾病急性发作期病例为研究组(n = 100),其中分重症组(n = 23)和轻症组(n = 77),选择同期健康体检的婴幼儿为对照组(n = 100),超声心动图测定肺动脉压(PAP)-右室射血分数(RVEF)-肺血管阻力(PVR)-右室射血时间(RVET)-肺动脉瓣血流加速时间(AT)以及Tei指数,同时进行血气分析-研究组在常规平喘-吸氧治疗基础上予以降低肺动脉压及强心-利尿及钙离子拮抗剂等治疗-结果:100例研究组中肺动脉高压患者34例(34%),其中重症组23例,轻症组11例,无肺动脉高压患者66例(66%);100例健康对照组中肺动脉高压2例(2%),无肺动脉高压者98例(98%),研究组与对照组比较-重症组与轻症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气分析显示,肺动脉高压患者动脉氧分压(PaO2)-血氧饱和度明显低于无肺动脉高压患者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研究组较对照组RVET-AT值减小,PAP-PV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重症组较轻症组RVET-AT值减小,PAP-PVR升高,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婴幼儿喘息疾病急性发作期有肺动脉高压和右心舒张功能下降,且随着病情进展,变化显著-

    • 南京地区100例呼吸道感染患儿博卡病毒感染状况初步研究

      2012(8):1099-1102. DOI: 10.7655

      摘要 (2303) HTML (71) PDF 371.07 K (18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人博卡病毒(human bocavirus,HBoV)在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的致病情况-方法:选取2009年11月~2010年6月因呼吸道感染住院的患儿鼻咽吸取物标本共100份,采用聚合酶链反应(PCR)方法检测HBoV的NP1基因片段,并对阳性产物进行测序,利用多功能分析软件DNAstar进行同源性分析,MEGA软件绘制遗传进化树-分析感染患儿的临床资料-结果:在100例鼻咽吸取物标本中共检测到5例阳性,阳性率为5%-DNAStar分析发现5例阳性标本之间核苷酸同源性达99.7%~100.0%,与其他国家HBoV的株同源性为99.4%~100.0%-临床资料显示这5例患儿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喘息-发热等,临床诊断为肺炎2例-毛细支气管炎1例-支气管炎1例及喘息性支气管炎1例-患儿经常规治疗后均痊愈出院-结论:南京地区呼吸道感染患儿中有HBoV的流行-

    • 2型糖尿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与牙周病的关系

      2012(8):1103-1105. DOI: 10.7655

      摘要 (2008) HTML (52) PDF 298.07 K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2型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病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plasma fibrinogen,Fbg)水平变化,探讨2型糖尿病患者Fbg与重度牙周病的关系-方法:选择2型糖尿病伴重度牙周病患者24例-糖尿病无牙周病患者20例-健康对照组16例,测定Fbg的同时,测定体质指数-血脂-糖化血红蛋白(HbA1c)等临床-生化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伴牙周病组血浆Fbg水平显著高于2型糖尿病无牙周病组及健康对照组,糖尿病无牙周病组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5);血浆Fbg与HbA1c-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呈正相关-结论:牙周病可能导致2型糖尿病患者Fbg水平升高,这种炎性介质可能进一步加重糖-脂代谢异常,加重胰岛素抵抗-

    • 单侧肺循环阻断术在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中的应用

      2012(8):1106-1109. DOI: 10.7655

      摘要 (2051) HTML (99) PDF 340.03 K (17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侧肺循环阻断术治疗局部晚期非小细胞肺癌(LANSCLC)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30例行单侧肺循环阻断术的LANSCLC患者作为治疗组,随机选择行单纯肺动脉阻断术的患者30例作为对照组,比较2种手术方法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动脉阻断时间-术后并发症方面的差异-结果:治疗组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时间明显短于对照组,治疗组术中出血量亦明显少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2组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治疗组(6.7%)低于对照组(23.3%),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侧肺循环阻断术为治疗晚期LANSCLC的一种手术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降低了出血量-减少了术后并发症,值得临床进一步推广研究-

    • 重度二尖瓣狭窄患者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后妊娠的随访

      2012(8):1110-1112. DOI: 10.7655

      摘要 (2150) HTML (77) PDF 304.70 K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经皮球囊二尖瓣成形术(percutaneous balloon mitral valvuloplasty,PBMV)在育龄期风湿性心脏病-二尖瓣狭窄患者中的安全性-可行性及术后妊娠对心功能-手术效果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自2000年1月~2011年12月9例行PBMV的育龄期风湿性心脏病-重度二尖瓣狭窄女性患者,观察术前-术后及孕期血流动力学变化,出院后随访2.5~7.0年-结果:手术前后左心房压力-二尖瓣跨瓣压差及二尖瓣瓣口平均面积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9例患者无1例手术操作相关并发症-术后所有患者均正常妊娠,孕期随访患者心功能-二尖瓣瓣口面积无明显变化-孕前及产后二尖瓣跨瓣压差-瓣口平均面积无显著差异-所有患者均自然分娩,胎儿Apgar评分9~10分-结论:PBMV术在重度二尖瓣狭窄的育龄期青年女性中具有良好的耐受性-安全性及可行性-

    • 用视觉诱发电位随访球后视神经炎治疗的初步研究

      2012(8):1113-1115. DOI: 10.7655

      摘要 (1827) HTML (55) PDF 347.35 K (30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前后图形视觉诱发电位(pattern visual evoked potential,PVEP)的特征改变并进行随访-方法:对32例正常视力的被试者和39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进行双眼PVEP及图形视网膜电图(pattern electroretinogram,PERG)检测和比较,并在部分球后视神经炎患者治疗后进行PVEP随访研究-结果:39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眼部的电生理主要表现为3个类型:9例PERG大致正常或略低平,PVEP的P100波形也大致正常,但波幅降低-潜时明显延长,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1);20例PERG降低,P100宽大畸变;10例PERG低平或消失,PVEP也低平甚至消失-10例球后视神经炎患者经临床正规治疗后进行PVEP随访检测发现,经治疗后P100的幅值明显增大,潜时缩短,视力明显提高-结论:PVEP对球后视神经炎的随访和疗效考核是一个很敏感的指标并对治疗有一定的指导意义-

    • 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的外科治疗

      2012(8):1116-1119. DOI: 10.7655

      摘要 (1694) HTML (46) PDF 335.75 K (19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right-sided infective endocarditis,RIE)的临床特征和外科治疗经验-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近年手术治疗的22例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患者资料,总结病理特征-临床表现-体征-手术治疗方案-结果:22例因右心系统感染性心内膜炎进行手术治疗患者的病理基础包括先天性心脏病18例,风湿性心脏病3例,内科起搏导线-电极感染1例-临床特征主要表现为反复不规则发热和肺部感染症状-超声心动图检出右心系统赘生物15例(68.18%)-择期手术18例,急诊手术4例-手术彻底清除感染病灶,重建损毁的心内结构,同时矫治伴发的心血管畸形-手术过程顺利,术后早期死亡1例,病死率4.5%-术后早期并发低心排综合征4例,急性肾功能不全1例,室上性心律失常3例,经药物治疗后痊愈-1例动脉导管未闭缝合术后并发永久性声音嘶哑-结论:先天性心脏病仍是目前国人RIE的主要病理基础,但后天获得性疾病所致RIE呈现增多趋势-外科手术是治疗RIE的重要手段-

    • 外科治疗静脉药瘾者感染性心内膜炎21例报告

      2012(8):1120-1121. DOI: 10.7655

      摘要 (1619) HTML (46) PDF 343.86 K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前后妇女泌尿系统及肠功能的影响

      2012(8):1122-1124. DOI: 10.7655

      摘要 (1892) HTML (50) PDF 293.05 K (20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子宫切除术对绝经前后妇女泌尿系统及肠功能的影响-方法:将全子宫切除术的患者分3组,绝经前组-绝经早期组-绝经晚期组;比较3组患者术后肛门恢复排气-排便时间-尿管留置时间;比较3组患者术后1个月-1年膀胱及肠功能情况-结果:绝经前组患者术后恢复肛门排气-排便的时间最早,尿管留置的时间最短[分别为(37.46 ± 3.55) h,(65.72 ± 5.51) h,(28.92 ± 3.04) h],绝经早期组次之[分别为(43.30 ± 4.50) h,(74.34 ± 8.25) h,(35.67 ± 3.15) h],绝经晚期组最长[分别为(49.23 ± 4.34) h,(80.04 ± 6.43) h,(37.38 ± 3.46) h];两两比较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访术后1个月和1年尿频-排尿等待-便秘的发生率,绝经前组[尿频(6.4%-0),排尿等待(8.0%-0),便秘(14.5%-5.4%)]低于绝经早期组[尿频(21.1%-10.2%),排尿等待(21.1%-8.1%),便秘(30.7%-18.3%)](P < 0.05),亦低于绝经晚期组[尿频(36.1%-23.5%),排尿等待(38.8%-23.5%),便秘(47.2%-32.3%)](P < 0.01);术后1个月-1年尿失禁的发生率绝经前组最低,绝经晚期组最高,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全子宫切除术对妇女的泌尿系统及肠功能均有一定的影响,尤其是对绝经后的妇女影响更甚-

    • 经皮经肝胆囊引流:重症胆囊炎患者通往腹腔镜胆囊切除之桥

      2012(8):1125-1126. DOI: 10.7655

      摘要 (1890) HTML (73) PDF 274.27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胆囊炎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引流及二期腹腔镜胆囊切除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重症胆囊炎患者包括入院时胆囊三角炎症极重而难以一期切除胆囊者以及因全身情况差而难以耐受胆囊切除的胆囊炎患者-2007~2011年对这两类共18例患者行经皮经肝穿刺胆囊置管引流术及二期气腹或免气腹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果:全组患者成功行经皮经肝胆囊引流术,无明显腹腔出血-胆瘘等并发症;除1例患者引流后失访,其余17例患者均成功行腹腔镜胆囊切除术-结论:对难以一期切除胆囊的重症胆囊炎患者,经皮经肝胆囊引流能在有效缓解急性期症状的基础上有利于二期微创切除胆囊,减少了手术创伤并规避了胆囊炎急性期强行切除胆囊的风险-

    • 经食管超声心动图在小儿二尖瓣双孔成形术中的应用价值

      2012(8):1127-1130. DOI: 10.7655

      摘要 (2390) HTML (80) PDF 529.58 K (18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术中经食管超声心动图(transesophageal echocardiography,TEE)在小儿二尖瓣关闭不全瓣膜双孔成形术中的作用- 方法:2006年2月~2009年7月共进行22例二尖瓣双孔成形术,术前所有患儿均行常规经胸超声心动图(transthoracic echocardiography,TTE)检查,术中TEE全程监测整个手术过程,开胸前观察二尖瓣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程度;瓣膜成形完毕,心脏复跳后,再次观察成形瓣膜及其附属结构的形态-功能及反流情况-结果:本组22例患者中,21例1次性手术成功,1例术中监测发现中量以上反流后,再次行成形术,最终获成功-所有患儿双孔成形瓣膜活动良好,无瓣口狭窄,跨瓣压差均≤5 mmHg,瓣膜反流均在少量以下-结论:术中TEE的应用在小儿二尖瓣双孔成形术中具有非常重要的临床价值,有助于提高瓣膜成形术的成功率,减少手术并发症,避免再次手术-

    • 实时组织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实性结节的价值

      2012(8):1131-1135. DOI: 10.7655

      摘要 (1975) HTML (69) PDF 506.22 K (1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在甲状腺实性结节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对25例(35个结节)甲状腺结节患者术前进行常规超声及实时组织弹性成像检查,结果与术后病理对照分析- 结果:常规超声鉴别诊断甲状腺良恶性结节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71.43%(10/14)-95.24%(20/21)-85.71%(30/35)-超声弹性成像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良恶性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64.28%(9/14)-71.43%(15/21)-68.57%(24/35)-两者结合的灵敏度-特异度-准确度分别为85.71%(12/14)-71.43%(15/21)-77.14%(27/35)-结论:实时组织弹性成像对甲状腺实性结节具有一定的鉴别诊断价值,其与常规超声结合能提高对甲状腺良恶性结节诊断的灵敏度,且方法简便-经济-无创,值得在临床应用推广-

    • 乳腺导管扩张症(浆细胞性乳腺炎)的超声图像及临床特征分析

      2012(8):1136-1139. DOI: 10.7655

      摘要 (2634) HTML (79) PDF 580.39 K (2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乳腺导管扩张症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52例患者的超声及临床表现,总结其特征-结果:①超声表现分为4型,Ⅰ型:导管扩张型,乳晕处大导管扩张,1例(2%);Ⅱ型:与导管关系密切的囊-实性团块回声,27例(51.9%);Ⅲ型:周边有弱回声带的稍高或不均匀回声包块,10例(19.2%);Ⅳ型:部分或者完全液化的脓肿样回声部分伴有瘘管形成,14例(26.9%);②两个发病年龄高峰30~40岁及50~60岁,84.6%(44/52)病灶位于乳晕处,乳头凹陷者34.6%(18/52),53.8%(28/52)者大导管扩张;③术前诊断为炎性包块者46例,占88.5%,其中急性-亚急性诊断符合率95%-结论:导管扩张症超声表现不一,仅靠超声图像容易误诊,结合临床病史-体征能提高诊断准确率,急性-亚急性者较容易诊断,慢性者较难诊断-

    • 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对冠心病的诊断价值及其安全性观察

      2012(8):1140-1143. DOI: 10.7655

      摘要 (2614) HTML (51) PDF 397.67 K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腺苷负荷核素心肌灌注显像(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及其安全性-方法:对85例临床确诊或疑似冠心病患者行99m 锝-甲氧基异丁基异腈(99mTc-MIBI)腺苷负荷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腺苷注射过程中进行心电监测,观察并记录患者的症状-血压和心率;于注射腺苷1 h后进行MPI,次日常规行静息心肌灌注显像-其中67例患者在进行MPI后1个月内接受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检查-以CAG结果为金标准,3条主要血管至少有1支血管管径狭窄≥50%为阳性标准进行分析-结果:① 67例CAG检查患者中,获得阳性结果者52例,其中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阳性46例;而CAG检查无明显狭窄的15例中,11例核素心肌灌注显像阴性-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88.5%和73.3%-② 85例心肌灌注显像患者中,91.7% (78/85)出现各种不良反应,其中胸部不适83.3%(65/78),其次为潮热23.1%(18/78)-头昏20.5%(16/78)-心悸12.8%(10/78)-气短7.7%(6/78)-出汗7.7%(6/78),偶有恶心3.8%(3/78)-低血压3.8%(3/78)-呕吐1.3%(1/78)等-在停止注射腺苷5 min后,患者不良反应消失,心率-血压恢复至基础水平-结论:腺苷负荷MPI对于冠心病诊断的敏感性-特异性较高,不良反应较轻微,且终止试验后不良反应迅速消失,安全性较高-

    • 双源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中的应用价值

      2012(8):1144-1148. DOI: 10.7655

      摘要 (1968) HTML (88) PDF 476.33 K (20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源CT(dual-source CT,DSCT)适应性序列扫描技术在低剂量冠状动脉成像(CTCA)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85例疑诊冠心病患者,将心率> 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随机分成实验组(145例)和对照组(140例),实验组行前瞻性门控适应性序列扫描,对照组行常规回顾性心电门控螺旋扫描,实验组和对照组中分别有33例-32例2周内行常规冠状动脉造影(CCA)-用-字2检验比较两组CTCA对冠状动脉的可评价率,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冠脉图像质量评分及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用Kappa检验评价两组CTCA与CCA检查对冠状动脉狭窄度评估的一致性,应用两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两组患者有效辐射剂量-结果:实验组和对照组参与评价的冠状动脉节段可评价率分别为98.4%(1 787/1 816)-98.1%(1 717/1 75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字2 = 0.14,P = 0.706);两组图像质量评分分别为(4.42 ± 0.64)分-(4.41 ± 0.65)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 = 0.38,P = 0.710);两组CTCA与CCA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检验结果分别是Kappa = 0.829和0.845,两组对诊断冠状动脉狭窄度的一致性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实验组和对照组患者接受的有效辐射剂量分别是(4.60 ± 0.98)和(12.60 ± 1.90)mSv,两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44.8,P = 0.000)-结论:心率> 70次/min且心律规整者采用适应性序列扫描,既能保证诊断所需的图像质量,对冠状动脉狭窄度具有较高的诊断正确性,又能显著降低辐射剂量-

    • 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血管成像诊断

      2012(8):1149-1153. DOI: 10.7655

      摘要 (1667) HTML (52) PDF 765.12 K (22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冠状动脉瘘的双源CT(DSCT)血管成像表现,并与冠状动脉血管造影(CAG)比较,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经CAG确诊为冠状动脉瘘的患者,均行DSCT冠状动脉血管成像,其中10例进行了手术治疗-分析每例患者的DSCT表现,并与CAG及术后结果进行对照-结果:13例冠状动脉瘘DSCT血管成像均获得正确诊断,并可以清楚显示异常冠状动脉的起源-走行-汇入心腔或心外的准确解剖位置以及瘘口的大小和数量-DSCT诊断3例患者合并其他心脏畸形,1例并发感染性心内膜炎引起肺动脉栓塞-患者的DSCT有效辐射剂量(ED)为(2.9 ± 1.1)mSv-结论:DSCT血管成像对先天性冠状动脉瘘有较高的诊断价值,并可发现伴随的其他病变,是无创性诊断本病的可靠方法-

    • MSCTA评价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底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

      2012(8):1154-1157. DOI: 10.7655

      摘要 (1756) HTML (64) PDF 459.90 K (25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多排螺旋CT血管造影(multislice spiral CT angiography,MSCTA)对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的侧支循环进行评价-方法:对20例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者(梗死组8例,无梗死组12例)行头颈部MSCTA检查-结果:20例椎-基底动脉各段狭窄程度≥70%的患者中,8例梗死组中2例有侧支循环,占25%,6例无侧支循环,占75%-12例无梗死组中9例有侧支循环,占66.7%,3例无侧支循环,占33.3%-前循环的侧支循环有1例参与血供,6例通过软脑膜支吻合代偿-结论:MSCTA评估后循环缺血的椎-基动脉重度狭窄或闭塞患者侧支循环建立情况,可以为本病的预防和治疗制订方案提供可靠的依据-

    • 2011年江苏盛泽医院病原菌分布及耐药性监测

      2012(8):1158-1163. DOI: 10.7655

      摘要 (1899) HTML (81) PDF 386.17 K (1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盛泽医院2011年各科室培养阳性标本病原菌分布和耐药性规律-方法:收集培养标本共2 224例,利用API系统进行细菌及真菌鉴定采用,细菌药物敏感性测定采用纸片扩散法;WHONET5.5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检出阳性标本648例,阳性率为29.1%;阳性标本主要分布在神经内科(26.7%),呼吸内科(23.8%),重症监护病房(17.6%)等;检出革兰氏阳性菌128株,占19.8%;革兰氏阴性菌431株,占66.5%;真菌89株,占13.7%;其中检出率最高的病原菌是大肠埃希菌,占阳性标本的16.4%,其次是铜绿假单胞菌(16.0%)和肺炎克雷伯菌(13.6%);耐药性分析结果显示,肠杆菌科细菌中大肠埃希菌和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β lactamases,ESBLs)的检出率分别为67.0%-62.5%;产ESBLs菌株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高于非产ESBLs菌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抗菌药物高度敏感(94.0%~100.0%);非发酵菌属对抗菌药物的耐药率均显著高于肠杆菌科细菌;葡萄球菌属中甲氧西林耐药株对抗菌药物的耐药性显著高于甲氧西林敏感株,且未发现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的耐药株;肠球菌和链球菌对青霉素和红霉素耐药率较高,均在65%以上,未发现对万古霉素和替考拉宁耐药的菌株-结论:本院常见病原菌的耐药情况较为严重,进行细菌耐药性监测有助于了解病原菌耐药性的变迁指导临床应合理使用抗菌药物,减缓新耐药株的产生-

    • 淮南地区结核分支杆菌耐药性分析及5年耐药率变迁

      2012(8):1164-1167. DOI: 10.7655

      摘要 (1636) HTML (54) PDF 354.86 K (18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淮南地区结核分枝杆菌耐药性特点,为临床用药提供参考-方法:收集2009年1月~2011年9月本院培养分离的166株结核分支杆菌的药敏结果和患者信息,采用绝对浓度法对培养阳性的结核分枝杆菌进行5种抗结核药物利福平(RFP,50-250 mg/L)-异烟肼(INH,1-10 mg/L)-链霉素(SM,10-100 mg/L)-乙胺丁醇(EMB,5-50 mg/L)和吡嗪酰胺(PZA,25-100 mg/L)的耐药性测定-并与2005年6月~2008年5月本院细菌室分离出的273株结核分枝杆菌的药敏结果比较-结果:2009年1月~2011年9月分离的166株结核分支杆菌总耐药率50.6%(84株),耐多药率18.1%(30株),5种药物耐药情况为PZA﹥RFP﹥SM﹥INH﹥EMB,耐药率分别是40.9%-22.9%-20.5%-15.7%-9.6%;初始耐药率45.5%,耐多药率9.1%;获得性耐药率54.0%,耐多药率24.0%-与本地2005年6月~2008年5月比较,INH-EMB-SM的耐药率明显降低(P﹤0.05)-结论:本地结核菌单药耐药率逐渐降低,总耐药率和耐多药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应加强抗结核药物的耐药性监测,根据药敏结果选择有效化疗方案,防止耐药菌的传播-

    • 免疫荧光法在阴道加德纳菌检测中的临床应用

      2012(8):1168-1170. DOI: 10.7655

      摘要 (3181) HTML (64) PDF 376.39 K (25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快速检测阴道加德纳菌(Gardnerella vaginalis,GV)的方法,了解妊娠妇女加德纳菌的感染状况-方法:对本院住院治疗的928例妊娠妇女(其中稽留流产组441例-先兆流产组60例-不全流产组50例-难免流产组38例,同时选取339例正常妊娠者为对照组)的阴道分泌物标本采用直接免疫荧光技术进行观察测定-结果:各不良妊娠组加德纳菌的阳性率依次为:稽留流产组36.96%,先兆流产组41.67%,不全流产组30.00%,难免流产组31.58%,各组分别与对照组的阳性率(41.30%)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不同年龄组中,GV感染以18~25岁和26~30岁阶段最多,分别占41.69%和30.42%;但比较各年龄组的GV阳性率并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免疫荧光技术可用于快速检测阴道加德纳菌,各不同妊娠状况的孕妇均有较高的阴道加德纳菌感染率,且与年龄无明显相关性,在临床诊疗中应重视及早诊断和治疗-

    • 粪转铁蛋白检测的临床应用

      2012(8):1171-1173. DOI: 10.7655

      摘要 (3955) HTML (62) PDF 325.33 K (3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免疫法测粪转铁蛋白和粪血红蛋白的临床应用价值,为临床正确诊断消化道出血提供较为便捷-准确的方法-方法:对148例本院消化科和胃肠外科经内窥镜确诊为消化道出血患者的粪便标本分别使用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和单克隆转铁蛋白法进行隐血试验,并对结果进行分析-结果: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的阳性率为60.8%,单克隆转铁蛋白法的阳性率为64.9%;在上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的阳性率低于单克隆转铁蛋白法,在下消化道出血的患者中,单克隆血红蛋白法的阳性率高于单克隆转铁蛋白法-结论:单克隆血红蛋白法和单克隆转铁蛋白法的特异性均较好,但均有一定的假阴性;且单克隆转铁蛋白法更有助于上消化道出血的诊断-二者联合使用更有助于协助临床诊断消化道出血-

    • 新生儿血型抗体产生情况分析及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的结合应用

      2012(8):1174-1176. DOI: 10.7655

      摘要 (1893) HTML (49) PDF 268.22 K (21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与盐水试管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正反定型中的结合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血型鉴定,结合盐水试管法进行血型反定型-结果: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由于血型抗体未产生或效价较低而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比例分别为:0~6个月:73%(84/115);6个月~1岁:14.5%(18/124);1岁以上:3.0%(5/169);正反定型不一致者血型构成比分别为:A型41.1%(44/107);B型19.6%(21/107);O型39.3%(42/107);23例正反定型不一致者经盐水试管法离心3次后,其反定型结果与正定型相符-结论:血型抗体6个月以后基本产生,但仍有正反定型不一致现象;婴幼儿血型不一致者A型和O型较多,B抗体(-)是造成正反定型不一致的主要因素,B抗体可能产生较晚;婴幼儿血型鉴定时,采用微柱凝胶法结合盐水试管法更有利于准确判定血型-

    • 应重视全血细胞质控物瓶间差异导致的假失控

      2012(8):1177-1178. DOI: 10.7655

      摘要 (1843) HTML (62) PDF 295.68 K (23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血细胞质控物的均匀性对室内质控的影响-方法:取1支中值质控物,根据20次测定结果求得均值(x)及标准差(s)以确定Levey-Jennings质控图的中心线及控制线-另取3支质控物分别连续检测20次,计算每支质控物的x-s-变异系数(CV)-将4支白细胞(WBC)质控物的前7个检测结果共28个数据绘制质控图-结果:除第1-4支WBC的检测结果间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外(P < 0.05),其余所有结果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WBC质控图上的后3支的检测结果偏于一侧且有数个结果违背13s规则-结论:室内质控物瓶间差异可直接导致室内质量控制的假失控-

    • 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的Meta分析

      2012(8):1179-1184. DOI: 10.7655

      摘要 (2267) HTML (70) PDF 769.68 K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于可以手术的小肝癌患者射频消融和手术切除哪种治疗更适合,一直没有统一的定论,为此本文对两者进行Meta分析-方法:对2000年1月~2009年12月在PubMed-Medline和CNKI上收录的关于小肝癌射频消融与手术切除疗效比较的文献数据进行系统回顾和Meta分析,利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计算优势比(OR)和95%可信区间(95%Cl)-结果:共选取6篇随机对照研究(RCT)和9篇非随机对照研究(NRCT),这些研究总共包括了2 284例肝癌患者,其中1 213例行射频消融治疗,1 071例行肝切除治疗-射频消融组和肝切除组在1年生存率-1年复发率-3年复发率上没有显著差异(P > 0.05),3年生存率手术组明显高于射频组(P < 0.05)-结论:小肝癌的治疗中射频消融与肝切除相比1年累计生存率及复发率无明显差别,但是就远期生存情况来看,肝切除仍优于射频消融-

    • 胆囊切除术后短期内出现硬化性胆管炎1例报道及分析

      2012(8):1185-1186. DOI: 10.7655

      摘要 (1721) HTML (45) PDF 516.62 K (19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