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3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南京医科大学学报(自然科学版)
    • 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出生小鼠对高温环境的应激能力评估

      2013(11):1485-1492.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1

      摘要 (2527) HTML (72) PDF 434.16 K (20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胚胎植入前遗传学诊断(PGD)出生小鼠对高温环境的应激能力。方法:构建小鼠模型,分别为实验组PGD小鼠和对照组Normal小鼠。在5周龄时,将两组小鼠置于45℃高温环境,分析比较它们对热应激的反应调节能力。结果:45℃高温应激下,PGD小鼠平均耐受至死亡时间为59.31 min,显著低于Normal组平均死亡时间79.63 min(P < 0.001)。在45℃ 30 min应激下,两组小鼠应激激素水平相似;中枢应激器官——蓝斑和下丘脑室旁核的组织结构及神经元活性在两组小鼠间无明显差异;外周应激器官——肾上腺皮质和髓质的组织结构,以及皮质合成分泌皮质酮的功能-髓质合成分泌肾上腺素的能力在两组小鼠间均无差异。结论:PGD小鼠对45℃高温环境的反应调节能力与Normal小鼠存在差异,这一异常可能不是由蓝斑-下丘脑以及肾上腺的功能差异直接造成的,而与它们所分泌激素的进一步作用有关。需要对应激激素的靶器官进行全面的结构-功能评估。

    • MiRNA-106a参与β-淀粉样蛋白致AD的相关研究

      2013(11):1493-1496, 1507.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2

      摘要 (2391) HTML (71) PDF 279.52 K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06a参与老年性痴呆(Alzheimer’s disease,AD)的发生及可能机制。方法:应用β淀粉样蛋白(amyloid beta protein,Aβ)处理小鼠原代海马神经元及大鼠嗜铬细胞系(PC12细胞)建立AD细胞模型,分别采用RT- PCR及Western blot检测AD细胞模型中miR-106a-STAT3-JAK2 mRNA及STAT3-p-STAT3-JAK2蛋白水平的表达情况。结果:miR-106a在2种AD细胞模型中的表达量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同时miR-106a的靶基因STAT3 mRNA和蛋白水平表达量均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而JAK2 mRNA和蛋白水平与对照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miR-106a负性调节STAT3表达而参与AD的发生。

    • 抗炭疽毒素保护性抗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功能分析

      2013(11):1497-1501.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3

      摘要 (2095) HTML (66) PDF 261.88 K (1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原核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10蛋白,制备单克隆抗体,并进行功能分析。方法:人工合成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10编码基因并克隆入pUC57载体,酶切鉴定后,将PA10编码基因插入原核表达载体pColdⅡ中,测序验证正确后转化至大肠杆菌BL21(DE3),在IPTG和低温条件下诱导蛋白表达,SDS-PAGE验证产物;用HiTrap IMAC HP柱纯化重组蛋白,Western blot进一步验证。以纯化获得PA10重组蛋白为抗原,常规程序免疫BALB/c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并检测所制备抗体的中和活性。结果:获得的PA10重组蛋白免疫小鼠制备单克隆抗体,最终获得了4株特异性的单克隆抗体(分别命名为2G8-5A8-7B3- 9C9)。经体外炭疽毒素保护试验证实,其中1株单抗(7B3)具有较强的中和活性,其保护率可高达96%。结论:本文成功构建并表达炭疽杆菌保护性抗原PA10,制备了具有中和活性的抗PA单克隆抗体,为构建人源化的抗PA中和抗体奠定基础,从而有望用于炭疽病的治疗。

    • 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对B细胞的活化作用及其机制的初步研究

      2013(11):1502-1507.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4

      摘要 (2236) HTML (64) PDF 313.11 K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日本血吸虫可溶性虫卵抗原(SEA)是否能够诱导小鼠B细胞活化及其机制。方法:SEA和脂多糖(LPS)分别体外刺激小鼠脾脏CD19+B细胞,72 h后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B细胞表面CD80-CD86及CD40的表达和B细胞细胞周期的改变;用荧光染料CFSE分裂法检测B细胞增殖;用ELISA法检测培养上清中白介素(IL-)10-IL-6-γ干扰素(IFN-γ)和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的水平。同时利用ERK-JNK-p38MAPK和NF-κB信号转导抑制剂检测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水平的变化。结果:SEA与LPS组可以活化小鼠脾脏CD19+B细胞,使其表面高表达CD80-CD86和CD40;同时诱导S/G2期的B细胞比例显著增加,SEA可以诱导B细胞增殖。SEA与LPS能刺激脾脏CD19+B细胞分泌高水平的IL-10-IL-6。分别阻断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后可以抑制B细胞IL-10和IL-6的分泌。结论:SEA可以上调小鼠脾脏B细胞表面共刺激分子表达-促进其增殖。同时,SEA可以通过NF-κB-ERK-JNK和p38MAPK信号转导通路刺激小鼠B细胞分泌细胞因子。

    • 褪黑素抑制缺氧引起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

      2013(11):1508-1513.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5

      摘要 (2191) HTML (44) PDF 324.42 K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对缺氧引起的SGC-7901人胃癌细胞上皮-间充质转化(EMT)的作用,并初步揭示其分子机制。方法:在建立缺氧诱导SGC-7901人胃癌细胞发生EMT的基础上,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蛋白表达水平-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蛋白在细胞中的分布和表达,研究褪黑素对EMT过程的作用。结果:缺氧使SGC-7901人胃癌细胞发生EMT,表现为形态发生改变,上皮标志物表达量减少-间充质标志物表达增加,褪黑素可抑制缺氧条件下活性氧簇(ROS)的产生和缺氧诱导因子1α(HIF-1α)的表达及EMT。结论:在缺氧条件下SGC-7901人胃癌细胞可发生EMT,褪黑素可抑制该过程。这些结果揭示了褪黑素在缺氧引起的肿瘤细胞EMT过程中发挥的抑制作用,为褪黑素的临床应用提供了重要的理论依据。

    • SLC26A4基因编码区功能特征及分子进化分析

      2013(11):1514-1520.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6

      摘要 (2515) HTML (74) PDF 345.75 K (18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溶质转运家族26,成员4 (SLC26A4)基因编码区的功能特征及其突变与遗传性非综合征型耳聋(NSHL)发生的关联性。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方法对37个物种的SLC26A4基因编码蛋白(Pendrin)的序列进行系统发育分析,并用滑窗法进一步预测保守区,同时利用在线软件对其编码产物进行结构预测和同源建模。结果:SLC26A4基因在哺乳动物中尤其是灵长目动物中高度保守,通过滑窗法预测得到了12个保守区。二维结构预测提示Pendrin的N末端和C末端可能存在卷曲螺旋结构,同源建模预测显示STAS结构域中的插入序列(IVS)存在物种间差异性。结论:SLC26A4基因突变在NSHL发生中发挥重要作用,发生在保守区的错义突变将导致蛋白结构和功能的改变,从而产生相应的表型。C末端的STAS结构域内的插入序列可能在人类中有独特的作用。

    • 缺氧缺血性脑病新生大鼠海马EphA5受体mRNA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

      2013(11):1521-1523, 1528.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7

      摘要 (1906) HTML (76) PDF 228.52 K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缺血性脑病(HIE)新生大鼠海马EphA5受体mRNA表达与神经元凋亡的关系。方法:7日龄SD大鼠制备HIE经典模型。分为HIE组-HIE+ EphA5-Fc组和对照组。采用qRT-PCR法测定各组新生大鼠海马EphA5受体mRNA表达,原位缺口末端标记(TUNEL)法检测其凋亡的神经元。结果:①HIE组海马EphA5受体mRNA表达上调,在12 h达高峰,48 h仍高于对照组(P < 0.05);与HIE组比较,HIE+ EphA5-Fc组海马EphA5受体mRNA表达下调(P < 0.05),已恢复至对照组水平(P > 0.05);②HIE组海马神经元凋亡6 h开始升高,24 h达高峰;HIE+EphA5-Fc组海马神经元凋亡较HIE组显著下降(P < 0.05)。结论:阻断EphA5受体可抑制HIE新生大鼠海马EphA5受体mRNA表达上调及海马神经元凋亡,表明EphA5受体活化是缺氧缺血致脑损伤的机制之一。

    • 细胞免疫荧光检测人胰腺癌干细胞Oct4、Nanog基因的表达

      2013(11):1524-1528.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8

      摘要 (2621) HTML (65) PDF 284.34 K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胚胎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和Nanog在人胰腺癌肿瘤干细胞和普通肿瘤细胞中表达的差异。方法:用流式细胞仪在人胰腺癌Panc-1细胞系中分选肿瘤干细胞,细胞免疫荧光法检测2种肿瘤干细胞和Panc-1细胞中Oct4-Nanog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Oct4及Nanog基因在2种分选出的细胞中表达均高于未分选细胞。结论:干细胞相关基因Oct4-Nanog在胰腺癌Panc-1肿瘤干细胞中的表达高于普通胰腺癌细胞。

    • 甲状腺乳头状癌伴神经内分泌分化的免疫组化、超微结构及免疫金标记研究

      2013(11):1529-1536. DOI: 10.7655/NYDXBNS20131109

      摘要 (2190) HTML (57) PDF 365.44 K (19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乳头状癌(papillary thyroid carcinoma,PTC)的神经内分泌(NE)分化与临床病理形态学特征及预后因素的关系。方法:手术切除PTC 103例,行HE染色后光镜下观察-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后光镜及透射电镜检查-免疫金标记后电镜观察PTC临床病理形态学-光镜及电镜下NE标记(NSE-CgA-Syn)表达及电镜CgA 标记的致密核心颗粒表达;分析上述NE标记表达与临床病理参数及预后因素的关系。结果:PTC表达NSE 64例(62.14%),与肿瘤直径呈正相关(P < 0.05);表达CgA25例(24.27%),与肿瘤分化程度呈负相关,与核内包涵体呈正相关(P < 0.05);Syn 均呈阴性;NSE及CgA共同表达23例(22.33%)。透射电镜PTC致密颗粒检出率为18.2%(12/66);PTC细胞分化程度-肿瘤直径与NE分化有关(P < 0.05);免疫金标记电镜观察CgA免疫金颗粒3例(2.91%)。CgA定位于PTC癌细胞胞浆内的NE颗粒边缘呈散在分布。结论:PTC中NE分化细胞可能来源于滤泡上皮细胞;NE分化与PTC瘤体直径-细胞核形态改变及癌细胞分化程度有关,与预后无关。

    • 无创正压通气治疗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疗效观察

      2013(11):1537-1540.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0

      摘要 (2158) HTML (71) PDF 202.00 K (1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无创正压通气(NIPPV)对重症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的治疗效果。方法:86例COPD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患者分为治疗组43例和对照组43例,对照组给予常规治疗,治疗组给予双水平气道正压通气(BiPAP) + 常规治疗。治疗组进行经鼻(面)罩BiPAP,第1~2天给予持续通气,第3天后每日通气8~20 h不等,病情稳定后逐步撤机。监测治疗前与治疗后2 h-24 h-48 h-7 d时心率(HR)-血气分析及临床症状变化情况(包括呼吸困难-意识状态-肺部啰音等)。治疗前与治疗后7 d时进行心脏超声心动图测定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治疗前与治疗后48 h-7 d时测定血浆NT-proBNP浓度。结果:治疗组患者在治疗前与治疗后2 h-24 h-48 h-7 d时,其HR-pH-PaO2-PaCO2均较对照组明显好转(P < 0.05);治疗组7 d时LVEF值较对照组明显改善(P < 0.05);治疗组48 h-7 d时NT-proBNP值较对照组均明显下降(P < 0.05)。 结论:BiPAP治疗重症COPD所致Ⅱ型呼吸衰竭合并急性左心功能不全具有较好的疗效。

    • 乳酸及D-二聚体测定对高龄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分析

      2013(11):1541-1543.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1

      摘要 (2784) HTML (84) PDF 191.55 K (18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动态观察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对75岁以上高龄重症患者预后的评估价值。方法:分析126例75岁以上老年重症患者,分为病情改善的存活组与预后不良的死亡组,动态监测并比较患者入室1周内血乳酸及D-二聚体水平。结果:存活组55例,入室时急性生理与慢性健康状况(APACHEⅡ)评分平均(18.8 ± 4.5)分,血乳酸平均(1.7 ± 1.3)mmol/L,D-二聚体(2.03 ± 1.55)mg/L;死亡组71例,入室时APACHEⅡ评分平均(25.3 ± 6.8)分,血乳酸水平(2.4 ± 1.6)mmol/L,D-二聚体(2.36 ± 1.07)mg/L,入室时仅APACHEⅡ评分组间有显著差异;但入室1周时存活组血乳酸平均值(1.2 ± 0.6)mmol/L,D-二聚体(2.05 ± 0.81)mg/L;死亡组血乳酸平均值(5.6 ± 4.4)mmol/L,D-二聚体(3.19 ± 1.68)mg/L,均较存活组明显升高。结论:对老年重症患者动态监测血乳酸与D-二聚体水平对其预后有重要评估价值,1周内乳酸与D-二聚体水平持续下降者预后相对较好。

    • 清道夫受体A基因的表达与肠癌侵袭转移密切相关

      2013(11):1544-1546.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2

      摘要 (2021) HTML (45) PDF 171.75 K (17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清道夫受体A(SR-A)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与结直肠癌侵袭-转移之间的关系。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法,检测SR-A基因在33例结直肠癌组织和相应切缘正常组织中的表达。结果:SR-A基因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切缘组织。SR-A基因的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的性别-肿瘤大小-浸润深度以及TNM分期有关(均P < 0.05),而与患者的年龄-肠癌的部位-分化程度-淋巴结转移及病理组织学类型无关(均P > 0.05)。结论:SR-A基因的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明显相关。

    • 肺动脉收缩压对诊断肺栓塞价值的评价

      2013(11):1547-1549.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3

      摘要 (1833) HTML (56) PDF 233.52 K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动脉收缩压对肺栓塞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可疑肺栓塞患者110例,其中确诊肺栓塞59例,应用受试者曲线(ROC曲线)确定肺栓塞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最佳临界值。 结果:肺栓塞组肺动脉收缩压值[(60.25 ± 15.03)mmHg]明显高于非栓塞组肺动脉收缩压值[(38.10 ± 10.02)mmH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 = 8.728,P < 0.05)。应用ROC曲线确定肺栓塞患者肺动脉收缩压的最佳临界值51.5 mmHg,其灵敏度为69.5%,特异度为90.2%。结论:肺动脉收缩压可以作为疑诊肺栓塞的重要检测指标,对肺栓塞临床诊断有较高的参考价值。

    • 人卵泡液中重金属铅对女性生殖毒性的研究

      2013(11):1550-1552.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4

      摘要 (2415) HTML (50) PDF 206.67 K (2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重金属铅对女性生殖系统的影响,分析铅含量与获卵率-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妊娠率的相关性。方法:测定36例行体外受精(IVF)治疗的患者卵泡液中铅的浓度,并观察这些患者的卵泡数-获卵率-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及发育情况。 结果:获卵率-卵子成熟率-正常受精率-正常卵裂率-可移植胚胎率-优质胚胎率和卵泡液中铅的检出均无显著差异,但随着铅含量浓度的逐渐增高,卵子成熟率-正常卵裂率-优质胚胎率均有下降趋势。结论:重金属铅对女性生殖系统是有毒性损害的,但由于本研究的样本量较少,两者之间无显著性关联,应再加大样本量继续研究。

    • 手术治疗对阴茎Paget病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

      2013(11):1553-1555.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5

      摘要 (1812) HTML (64) PDF 188.04 K (18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阴茎Paget病对患者性生活质量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及江苏省省级机关医院自2008年至今手术治疗10例阴茎Paget病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10例均行局部扩大切除术及自身皮瓣修补术。术前3例无性生活,7例在术后2个月左右恢复性生活。总体患者术后3及6个月时的性生活质量比术前明显好转。结论:手术是治疗阴茎Paget病的一种有效的方法,可以改善患者的性生活质量,并且这种改善效果在术后3个月时最明显。

    • 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的疗效观察

      2013(11):1556-1558.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6

      摘要 (2696) HTML (55) PDF 191.09 K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老年胃癌患者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62例老年胃癌患者,实验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治疗,对照组应用奥沙利铂联合5-氟尿嘧啶(5-Fu)治疗。按照RECIST标准和WHO不良反应分级标准,评价疗效及不良反应。同时综合评估临床受益反应指标:疼痛-体力状况及体重变化。结果: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组近期客观有效率为46.6%,奥沙利铂联合5-Fu组近期客观有效率为43.8%。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组阳性 + 稳定率为86.6%,奥沙利铂联合5-Fu组阳性 + 稳定率为59.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化疗的不良反应主要有白细胞减少-消化道反应-口腔黏膜炎-周围神经炎以及手足综合征,不良反应程度多数在Ⅰ~Ⅱ级。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组白细胞减少-恶心呕吐-周围神经炎的发生比例更低(P < 0. 05)。结论:对老年胃癌患者应用奥沙利铂联合替吉奥胶囊方案化疗安全有效,可以进一步改善患者生存质量-降低化疗不良反应。

    • 多发性骨髓瘤伴髓外浸润临床分析(附21例报告)

      2013(11):1559-1562.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7

      摘要 (2715) HTML (55) PDF 202.55 K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多发性骨髓瘤(MM)患者初诊或诊治病程中并发髓外病变(EMD)的临床特征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12月~2012年11月在本院住院治疗的213例MM患者中并发EMD的临床特征-生存率以及预后因素。结果:213例MM患者中,21例(9.9%)并发EMD,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初诊时12例(5.6%)合并EMD(A组),病程中有9例(4.2%)合并EMD(B组)。中位随访20个月,中位总生存(OS)时间为30个月;A-B两组中位OS时间分别为24个月和30个月,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88);A组中位缓解持续时间(DOR)为12个月,B组患者出现髓外复发后,再次缓解率仅为44.4%(4/9),获得缓解患者中位DOR为7个月,髓外复发后中位OS仅为7个月。结论:MM合并EMD并不少见,最常见受累部位为软组织。MM患者病程中出现髓外复发后临床缺乏有效的治疗手段,预后差。

    • 内镜治疗食管尖锐异物临床分析(附358例报告)

      2013(11):1563-1565.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8

      摘要 (1849) HTML (59) PDF 186.17 K (18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内镜治疗食管尖锐异物的经验,探讨食管尖锐异物内镜诊治流程。方法:回顾性分析本科自2008年1月1日~2012年6月30日诊治的358例食管尖锐异物的临床资料。患者年龄7~86岁,平均49.5岁,男176例(49.2%),女182例(50.8%)。结果:经内镜成功取出异物326例,推入胃内21例,手术治疗11例,内镜治疗成功率96.9%。异物最常见滞留于颈段食管(44.7%)。内镜治疗前215例行食管薄层CT检查,检出异物210例,CT检出率达97.7%。18例患者证实食管穿孔,其中CT检出15例,内镜超声检出3例。结论:食管尖锐异物内镜治疗前应常规行食管薄层CT扫描,评估内镜治疗风险。异物滞留时间长合并食管穿孔-纵膈感染等并发症,但未损伤血管,经胸外科会诊后,可在手术室先行全麻下经胃镜试取,试取失败或已损伤血管者需尽早手术治疗。

    • 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附20例报告)

      2013(11):1566-1568. DOI: 10.7655/NYDXBNS20131119

      摘要 (2377) HTML (60) PDF 234.97 K (21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食管肉瘤样癌的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方法:通过对20例食管肉瘤样癌进行常规病理-免疫组织化学及电镜超微结构观察,进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分析。结果:食管肉瘤样癌呈息肉样生长,部分发生于溃疡型肿块旁,肿瘤可位于整段食管,但以中段食管最为常见。镜下,肿瘤以肉瘤样成分为主,并可见分化不等的鳞状细胞癌,且两者之间有移行过渡,部分病例仅见肉瘤样成分。肉瘤样成分Vimentin弥漫表达,CK(p)-CK5/6部分表达,α-SMA部分表达,偶尔表达S-100。电镜下,发现有些肉瘤样细胞保留了上皮的标志,可以观察到桥粒连接和张力原纤维,其他多数细胞具有纤维母细胞-肌纤维母细胞或其他间叶细胞的表现,如胶原纤维-中间连接,胞质中可见粗面内质网-高尔基复合体等。1-3年生存率分别为100%-82.4%,预后较好。结论:食管肉瘤样癌是一种少见的-具有特殊临床病理特征的恶性肿瘤。

    • 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体会(附28例报告)

      2013(11):1569-1571.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0

      摘要 (2149) HTML (75) PDF 206.73 K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28例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的手术治疗疗效。方法:2006年1月~2012年10月采用手术治疗儿童陈旧性孟氏骨折28例。切开复位时23例同时行尺骨近端截骨逆行弹性髓内针内固定,17例行环状韧带重建手术,19例以细克氏针固定肱桡关节。随访采用Broberg-Morry标准进行评定。结果:术后随访3个月1周~3年2个月,按Broberg-Morry标准评定,术后优良率达92.86%,疗效满意。结论:陈旧性孟氏骨折对儿童肘关节功能-外观均有较大影响。切开复位时,桡骨头能否顺利复位决定尺骨是否需要行截骨矫形。肱桡关节克氏针固定-环状韧带重建能够维持桡骨头复位的稳定。桡骨头脱位时间和患儿年龄是影响治疗效果的重要因素。

    • miR-518d在正常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及血清中的表达研究

      2013(11):1572-1575.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1

      摘要 (2357) HTML (69) PDF 239.49 K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正常妊娠及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及血清中microRNA518d(miR-518d)的表达,探讨其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及诊断中的作用。方法:选择无妊娠并发症和合并症的足月剖宫产分娩产妇20例及妊娠期糖尿病足月剖宫产分娩产妇20例。分别收集两组的新鲜胎盘组织及母体血清,用Taqman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检测两组miRNAs的变化。结果:miR-518d在妊娠期糖尿病胎盘中的表达(4.35 ± 0.88)显著高于对照组(1.04 ± 0.73)(P < 0.01),而其在妊娠期糖尿病血清中的表达水平(2.43 ± 1.07)也明显高于对照组(0.96 ± 0.88)(P < 0.05),生物信息学预测过氧化物酶体增殖物激活受体α(PPARα)3′UTR区含有miR-518d的结合位点,且胎盘miR-518d表达水平和血清雌二醇水平呈正相关(R2 = 0.759,r = 0.871)。结论:miR-518d可能通过调控PPARα基因参与妊娠期糖尿病的发病,有望成为妊娠期糖尿病的潜在诊断指标。

    • 妊娠期糖尿病的两种不同诊断标准对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

      2013(11):1576-1579.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2

      摘要 (2132) HTML (55) PDF 210.68 K (1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不同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诊断标准对GDM检出率和围产期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在南京市妇幼保健院进行糖筛查及分娩的孕产妇为研究对象,将其分为两组。分别按照我国第7 版《妇产科学》GDM诊断标准及国际糖尿病与妊娠研究组(International Association of Diabetes and Pregnancy Study Groups,IADPSG)制定的GDM诊断标准进行诊断,比较两组孕妇GDM检出率-分娩方式-常见妊娠期并发症及新生儿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IADPSG诊断标准组GDM检出率明显高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组(P < 0.05);IADPSG诊断标准组有指征剖宫产率显著低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组(P < 0.05);IADPSG诊断标准组羊水过多-胎膜早破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组(P < 0.05),而妊娠期高血压疾病-糖尿病酮症酸中毒-胎儿窘迫及产后出血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P > 0.05);IADPSG诊断标准组新生儿发生巨大儿-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并发症的发病率显著低于《妇产科学》诊断标准组(P < 0.05),而早产-低体重儿-新生儿窒息-新生儿黄疸-新生儿高胆红素血症-新生儿发育畸形等发生率两组无显著差异( P > 0.05)。结论:应用IADPSG标准可以有效提高GDM检出率,显著降低羊水过多-胎膜早破-巨大儿等妊娠并发症的产生,从而降低剖宫产率,并显著降低了新生儿低血糖-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等风险的发生,改善母婴结局。

    • 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与血脂的关系

      2013(11):1580-1583.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3

      摘要 (2689) HTML (72) PDF 187.76 K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老年人群血清25羟-维生素D(25-OH VitD)与血脂各成分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社区724例中老年人,采空腹静脉血并检测血清25-OH VitD及生化指标。根据血清25-OH VitD水平三分位分为低-中-高3组(T1-T2-T3)。采用单因素方差分析比较3组间血脂水平差别,多重线性回归分析校正混杂因素后25-OH VitD与血脂间的相关性。结果:甘油三酯(TG)水平在不同组间差异有显著性,各组间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5-OH VitD与TG间存在负性回归关系(回归系数 -0.013,P < 0.001),在整体人群及女性人群中校正了年龄-体质指数(BMI)-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等代谢性因素后,回归系数仍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随着血清25-OH VitD的降低,中老年人群的血清TG水平显著升高,25-OH VitD与TG水平存在显著负相关性,这种关系在女性人群中更密切,而25-OH VitD与胆固醇代谢关系不密切。

    • 老年COPD患者肺功能与骨密度及维生素D关系

      2013(11):1584-1586, 1590.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4

      摘要 (2342) HTML (70) PDF 232.73 K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肺功能与骨密度及维生素D之间的关系。方法:COPD患者104例(男61例,女43例),对照组100例为同时期同年龄阶段同性别比例住院非COPD老年患者,检测肺功能-测定腰椎1~4-股骨颈骨密度-血清维生素D,比较不同肺功能组患者骨密度-维生素D水平的关系。结果:老年患者存在维生素D不足及骨量减少,COPD组患者维生素D缺乏症及骨质疏松症高于对照组(37.5% vs 16.0%,38.5% vs 20.0%,P < 0.05),肺功能恶化伴随股骨颈骨量减少及维生素D缺乏(P < 0.05)。相关性分析表明骨密度及维生素D与FEV1成线性正相关(P < 0.05)。结论:老年COPD患者易合并维生素D缺乏症及骨质疏松症,随着肺功能恶化,患病率增加;骨密度值及维生素D与肺功能呈正相关性。

    • 降糖康复操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的影响

      2013(11):1587-1590.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5

      摘要 (2062) HTML (50) PDF 251.39 K (1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降糖康复操对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血糖及体质的影响。方法:选取中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40例,随机分为运动实验组和对照组各20例,所有患者保持原有治疗方案不变,运动实验组患者接受12周的降糖康复操运动干预,实验前后受试者均进行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血压-体重-腰围等的检测,实验组患者检测运动前后血糖。结果:经过12周降糖康复操训练,患者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腰围和血压明显下降(P < 0.05)。而对照组血糖-腰围等指标没有明显改变(P > 0.05)。结论:本套降糖康复操可以降低中老年糖尿病患者的血糖水平,而且可以调整体质指数,减少腰围,是中老年糖尿病患者运动治疗的理想选择。

    • 尿酸与空腹血糖及2型糖尿病的关联分析

      2013(11):1591-1593.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6

      摘要 (2079) HTML (59) PDF 171.03 K (1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探讨尿酸水平与空腹血糖及2型糖尿病的关系。方法:采用分层整群抽样的方法,选取某乡镇35岁以上农村居民1 897例为研究对象;采用统一的流行病学调查表收集基本人口学资料-生活习惯-环境因素暴露史和个人疾病史等相关信息,同时测量血压-身高-体重-腰围和臀围,检测血糖-尿酸等生化指标并分析尿酸与2型糖尿病的关系。结果:单因素分析显示,糖尿病家族史-体质指数(BMI)偏高-腰围异常是2型糖尿病的危险因素;校正年龄性别后,对尿酸与空腹血糖进行相关分析,关联无统计学意义(P = 0.250);进一步排除既往患糖尿病者分析结果显示,校正协变量后,尿酸与空腹血糖存在统计学关联(P = 0.009);进一步进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校正年龄-性别-BMI-吸烟-饮酒-腰围和糖尿病家族史及既往糖尿病史后,高尿酸血症(HUA)与空腹血糖受损(IFG)和糖尿病具有显著关联,OR(95%CI)分别为1.727(1.254~2.379)和1.649(0.966~2.816)。结论:尿酸与空腹血糖之间存在线性关系,且HUA与空腹血糖受损和2型糖尿病都有显著关联。

    • 不同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的影响

      2013(11):1594-1596.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7

      摘要 (1881) HTML (57) PDF 188.75 K (17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胰岛素治疗和口服降糖药物治疗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方法:101例2型糖尿病患者,分为A-B两组,A组(56例)每日皮下注射胰岛素,B组(45例)口服降糖药物,两组患者已维持各自降糖方案时间≥3年。比较两种治疗方法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代谢生化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结果:胰岛素治疗组Ⅰ型前胶原氨基端延长肽(TP1NP)低于口服药物组(P < 0.05);转子内区(inter)-Ward三角以及髋部总体(TH)的骨密度值高于口服药物组(P < 0.05)。结论:胰岛素治疗可以改善骨代谢,保护2型糖尿病患者的骨密度。

    • 吸烟指数与新发2型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相关因素的研究

      2013(11):1597-1599.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8

      摘要 (2032) HTML (63) PDF 208.79 K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吸烟指数与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内分泌科2011年1月~ 2012年12 月收治的326例新发的2型糖尿病住院患者,按照吸烟与否分为吸烟组(148例)和非吸烟组(178例),比较两组的血压-空腹及餐后血糖-血脂和颈动脉内膜厚度(IMT)等各项生化指标,并将吸烟指数与上述指标作相关性分析。结果:吸烟组较非吸烟组在收缩压-总胆固醇(TC)-IMT指标明显升高(P < 0.05)。吸烟指数与IMT-TC-SBP呈明显正相关(r = 0.698,0.491,0.659;P < 0.05),与IMT< 1.0 mm组相比较,IMT≥1.0 mm组的吸烟指数(支-年)明显升高[(226 ± 122)vs(415 ± 139),t = -8.066,P < 0.001)]。结论:在新发的2型糖尿病患者中,吸烟是糖尿病动脉粥样硬化发生发展的重要因素,吸烟指数与IMT密切相关。

    • 钛合金植入物在1.5T场强下不同序列参数伪影大小探讨

      2013(11):1600-1603. DOI: 10.7655/NYDXBNS20131129

      摘要 (2275) HTML (66) PDF 232.94 K (19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扫描序列导致钛合金植入物伪影的差别;优化扫描参数以期达到高质量扫描图像。方法:制作钛合金水模,进行常规序列扫描以及在sagT2-FSE序列下改变扫描视野-回波链长-带宽等参数观察伪影变化。结果:扫描序列不同,产生的伪影大小不同;扫描视野减小-回波链长缩短以及带宽增加,伪影减小。结论:改变扫描序列-扫描参数可以减少金属植入物带来的伪影,提高图像质量,有助临床诊断。

    • 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在脑小血管病变的应用初步研究

      2013(11):1604-1607.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0

      摘要 (2463) HTML (79) PDF 280.61 K (19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磁共振弥散张量成像(diffusion tensor imaging,DTI)技术对于脑小血管病变(cerebral small vessel disease,SVD)的影像评估的价值。方法:对于43例SVD患者进行磁共振常规序列和DTI序列检查,测量病灶及健侧-双侧内囊后肢和双侧大脑脚的平均弥散系数(average diffusion coefficient,DCavg)和纤维束各向异性系数(fractional anisotropy,FA)值,进行统计学分析,并利用DTT技术获得每位患者的皮质脊髓束(cortical spinal tracts,CST)图像。结果:在43例患者51个SVD病灶中,CST表现为纤维束走行自然-形态完整(41/51),纤维束受压-推移(9/51)和纤维束截然中断(1/51)3类情况。比较患侧与健侧的DCavg值和FA值,均具有统计学差异(P < 0.05),并且二者呈负相关(P < 0.05);比较慢性腔隙性梗死灶与慢性缺血灶的FA值,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SVD病灶的DCavg值和FA值具有一定的变化规律,DTT图像对于了解SVD对CST的影响具有重要的临床参考价值。

    • 131I-WBS与131I-SPECT/CT对分化型甲状腺癌诊治价值比较研究

      2013(11):1608-1612.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1

      摘要 (2405) HTML (74) PDF 254.90 K (18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31I全身显像(131I-WBS) 与131I单光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显像/计算机体层摄影术(131I-SPECT/CT)同机融合显像对于分化型甲状腺癌(DTC)术后131I治疗患者的诊治价值。方法:选择术后经病理证实并接受131I治疗的DTC 48例,3~5 d后同期行131I-WBS和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将131I-WBS与131I-SPECT/CT断层融合图像进行对比分析,探讨各自显像特点与临床价值。结果:48例DTC患者共行131I-WBS 48次,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60次。在131I-WBS发现的总计145处摄碘灶中,甲状腺床占34.3%,恶性病灶占60.5%,非甲状腺生理性和良性病变摄取以及污染占5.2%。131I-SPECT/CT融合显像比131I-WBS多发现23处转移灶。在131I-WBS无法确诊的20例65处摄碘灶中,通过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获得准确定位和定性诊断的分别占100%和94%。共使18例(37.5%,18/48)患者获得了更多的增益价值,且其中8例(44.4%,8/18)患者治疗方案发生了改变。结论:131I-WBS应常规应用于DTC术后131I治疗患者。当131I-WBS诊断不明确或者与临床表现不符时,加做 131I-SPECT/CT断层融合显像在提高DTC诊断正确率-制定和调整治疗方案上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附15例报告)

      2013(11):1613-1616.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2

      摘要 (2224) HTML (53) PDF 269.44 K (2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检查方法下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与特征,旨在提高对其影像诊断及鉴别诊断的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15例经手术及病理证实的肺硬化性血管瘤的影像学表现,包括CT平扫-CT增强扫描及PET/CT扫描。结果:本组15例患者平均年龄为51.2岁,其中女性占93.3%(14/15),均为单侧-单发肺实性病灶,两肺各叶均可发生,平均直径约23.9 mm;大部分为圆形或类圆形,边界清晰,密度较均匀,少数病灶可见囊性变-钙化灶-分叶征及周围见渗出影,部分病灶有跨膜生长倾向,仅1例可见胸膜牵拉凹陷表现,符合偏良性肺肿瘤的影像学表现。7例增强扫描CT图像均可见贴边血管征有助于本病诊断。5例PET/CT扫描患者的诊断准确率为40.0%,肺硬化性血管瘤对FDG摄取无特异性。结论:CT平扫结合增强CT对于肺硬化性血管瘤具有较好的诊断价值。18F-FDG PET/CT对病灶转移情况以及细胞异形性有一定的提示作用。

    • 声触诊组织成像在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初步研究

      2013(11):1617-1619.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3

      摘要 (2058) HTML (57) PDF 191.93 K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声脉冲辐射力弹性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ARFI)声触诊组织成像(virtual touch tissue imaging,VTI)技术在甲状腺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97例患者共121个甲状腺结节行常规超声和声触诊组织成像检查,并进行硬度分级,计算病灶VTI弹性图与二维声图像面积比(AR),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or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确定AR预测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最佳界点,分别计算VTI分级法及AR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及特异性。结果:VTI分级法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4.0%-特异性91.5%,甲状腺恶性结节的AR大于良性结节(P < 0.001),依据ROC曲线以AR 1.61为界点诊断甲状腺恶性结节的敏感性为89.58%,特异性为91.78%。结论:超声弹性成像VTI分级法能判断甲状腺结节的相对硬度,结合结节VTI弹性图与二维声像图面积比有助于鉴别诊断甲状腺结节的良恶性。

    • Kikuchi-Fujimoto病高频超声诊断研究

      2013(11):1620-1622.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4

      摘要 (1800) HTML (56) PDF 193.52 K (18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Kikuchi-Fujimoto病(KFD)高频超声表现及超声诊断的临床应用价值,提高超声对KFD的诊断及鉴别诊断能力。方法:回顾性分析800例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为KFD的125例患者受累淋巴结的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资料。结果:125例KFD中,经高频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KFD者102例,准确率93.6%,灵敏性81.6%,特异性95.8%。结论:KFD病变淋巴结超声表现具有一定的特点,通过分析颈部肿大淋巴结超声特征可提高KFD超声诊断准确率,为临床治疗提供诊断依据,同时高频超声引导有助于活检淋巴结的筛选。

    • 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下咽修复中的应用

      2013(11):1623-1626.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5

      摘要 (2198) HTML (66) PDF 245.81 K (1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在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修复中的应用。方法:梨状窝鳞状细胞癌患者5例,均为男性,年龄49~70岁,平均年龄61.2岁。其中4例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完整切除肿瘤并保留部分喉功能,将设计好的颏下动脉带蒂皮瓣向下拉至下咽缺损部位进行修复。另1例为梨状窝癌手术后吻合口狭窄的患者,裂开狭窄部位后,利用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进行修复。皮瓣大小从7 cm × 3 cm~8 cm × 5 cm。结果:5例患者手术均获成功,颏下皮瓣成活,供区切口Ⅰ期愈合,术后7~36 d顺利拔除气管套管及胃管。随访10~28个月,患者咽部皮瓣生长良好,言语及吞咽功能满意,颈部瘢痕隐蔽。结论:颏下动脉带蒂皮瓣血供好,易取材,成活率高,是修复下咽恶性肿瘤切除术后缺损的有用材料。

    • 前锯肌瓣在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

      2013(11):1627-1630.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6

      摘要 (2379) HTML (67) PDF 228.17 K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前锯肌瓣在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术中的应用及其临床意义。方法:47例乳腺癌改良根治术或单纯乳腺切除患者(共47侧乳房)采用软组织扩张器并假体置入方式分期乳房再造,即扩张后假体置入乳房再造术(以下简称扩张乳房再造术),术式中均采用前锯肌瓣作为扩张器或假体外侧覆盖,观察一期及二期术后包膜挛缩-血清肿-血肿-切口裂开及感染等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所有观察病例中,一期扩张器置入术后(47例)无血肿发生,无感染,无切口或皮瓣坏死,2例(2侧)切口裂开;二期假体更换后(46例),无血肿发生,无感染,无切口或皮瓣坏死,无切口裂开,平均随访(465.0 ± 2.5)d,随访期间未见包膜挛缩病例。结论:扩张后假体乳房再造术中运用前锯肌瓣能较好地固定扩张器及假体,减少并发症,防止假体移位,获得好的乳房形态。

    • 经皮肾镜微创技术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

      2013(11):1631-1634.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7

      摘要 (2443) HTML (52) PDF 258.90 K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介绍一种微创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方法:对2例重症胰腺炎患者实施了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在经原有引流窦道实施该手术前,其中1例患者接受了1次经皮穿刺引流术,而另1例患者则接受了3次经皮穿刺引流术以及1次开腹清创手术。结果:2例患者均仅进行了1次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感染症状迅速得到控制。没有手术相关的死亡及并发症。结论:在合理选择患者的情况下,经皮肾镜坏死组织清除术是一种微创-安全且有效的治疗坏死感染性胰腺炎的方法。

    • 胰腺中段切除术在治疗胰腺颈体部神经内分泌肿瘤中的临床应用

      2013(11):1635-1637.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8

      摘要 (1982) HTML (61) PDF 180.70 K (20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胰腺中段切除术在胰腺颈体部神经内分泌肿瘤治疗中的作用。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4年12月~2013年2月实施的16例胰腺中段切除术治疗胰腺神经内分泌肿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本组16例,其中男女各8例,平均年龄48.3岁。16例均施行胰腺中段切除术,其中1例联合胆囊切除术,1例联合胰腺钩突肿瘤切除术。术后病理:无功能胰岛细胞瘤11例,胰岛素瘤3例,胰腺类癌-VIP瘤各1例,切缘均阴性。肿瘤总计21枚,直径1.0~6.0 cm,平均2.8 cm。术后并发症:胰瘘6例次(37.5%),腹腔出血-腹腔积液-继发糖尿病各1例次(6.3%)。无围手术期死亡及再手术病例。所有患者均获得随访,随访1~98个月,均无肿瘤复发和转移。结论:对于胰腺颈体部的神经内分泌肿瘤,胰腺中段切除是一种安全可行的手术方式,可有效保留胰腺的内外分泌功能。

    • FAT4基因功能性单核苷酸多态性和中国江苏人群胃癌易感性相关

      2013(11):1638-1642. DOI: 10.7655/NYDXBNS20131139

      摘要 (2520) HTML (74) PDF 213.92 K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F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与江苏人群胃癌遗传易感性的关系。方法:采用人群为基础的病例对照研究对来自江苏的783例经组织病理学确诊的胃癌新发病例和按照性别年龄匹配的855例健康对照,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方法对FAT4基因上非同义氨基酸多态性位点进行基因分型,比较各位点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系。结果: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在相加模型中进行了分析的结果显示,在调整性别-年龄-吸烟和饮酒等因素后,携带rs1039808 A等位基因的个体胃癌发病风险显著低于携带野生纯合子(GG)的个体(OR = 0.74,95%CI:0.62~0.88,P = 0.001)。分层分析显示,在各亚组间rs1039808不同基因型与胃癌发病风险的关联强度没有显著差异。结论:FAT4基因单核苷酸多态性rs1039808 A等位基因能显著降低胃癌发病风险。

    • 江苏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梅毒知识知晓情况的现况调查

      2013(11):1643-1646. DOI: 10.7655/NYDXBNS20131140

      摘要 (1911) HTML (50) PDF 256.81 K (18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农村地区育龄妇女梅毒知晓总体情况,为预防梅毒母婴传播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分层随机抽样方法,对全省6个省辖市的6个县(市)1 907例农村育龄妇女进行了梅毒知识知晓情况的调查,对于调查问卷采用评分的方法定量分析。结果:调查者中,得分在60分以上者占37.86%。苏中地区知晓率最高(57.0%),试点地区知晓率44.7%,非试点地区33.1%。大专以上学历者知晓率最高,达到54.6%。结论:不同地区农村育龄妇女梅毒防治知识知晓情况存在差异(P < 0.001),梅毒防治不同知识之间的知晓也存在差异(P < 0.001)。学历-职业-生育情况是影响知晓情况的重要因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