郑 帅 , 王晓东 , 崔 岱 , 许馨予 , 杨 涛 , 郑旭琴
2014(12):1627-1631.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甲状腺未分化癌耐药和转移中肿瘤干细胞(cancer stem cells,CSCs)和上皮细胞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的作用-方法:以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SW1736为研究对象,采用流式荧光激活分选技术从SW1736细胞株中分选出具有干细胞特性的侧群(side population,SP)细胞-用阿霉素诱导非侧群(non-SP)细胞耐药-在SP-non-SP及non-SP耐药细胞中,采用体外克隆形成试验检测克隆形成能力;四甲基偶氮唑蓝(MTT)法检测阿霉素对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比较干细胞标志nestin-ABCG2,肿瘤耐药基因MDR1,EMT标记物E-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slug-N-cadherin表达情况- 结果:SW1736细胞中存在0.8%左右的SP细胞,SP细胞克隆形成率明显高于non-SP细胞-non-SP耐药细胞的半数抑制浓度明显高于non-SP细胞,且non-SP耐药细胞流式分选不能获得SP细胞,只能得到non-SP细胞-real-time PCR结果显示,SP较non-SP细胞高表达nestin-ABCG2-MDR1-N-cadherin-β-catenin-vimentin及slug;non-SP耐药细胞较non-SP细胞MDR1-slug表达上调;均未检出E-cadherin-结论:阿霉素诱导耐药不能将非肿瘤干细胞(non-SP细胞)转化为获得性肿瘤干细胞(SP细胞),但可导致 EMT的异常激活-SP细胞可能是肿瘤耐药-复发-转移的根源-
2014(12):1632-163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2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磷脂酰肌醇3-激酶(phosphoinositide 3-kinases,PI3K)信号通路及其中重要组分糖原合酶激酶-3β(glycogen synthase kinase-3β,GSK-3β)对蛋白磷酸酯酶2A(protein phosphotase 2A,PP2A)甲基化修饰的调节-方法:用分子生物学及药物学手段改变HepG2和HEK-293T细胞中PI3K信号通路及此通路中重要分子GSK-3β的活性,用Western blots分析PI3K信号通路及GSK-3β活性改变对PP2A的催化亚基-C亚基(catalytic subunit C, PP2A-C)甲基化修饰的影响-采用GST-pull down探讨PP2A-C特异性的亮氨酸甲基转移酶(leucine carboxyl methyltransferase-1, LCMT-1)与GSK-3β之间是否存在相互作用-结果:用LY294002下调细胞的PI3K信号通路,促进PP2A-C的甲基化-用GSK-3β抑制剂AR-A014418处理细胞抑制PP2A-C的甲基化-GSK-3β的GST融合蛋白GST-GSK-3β可以pull down LCMT-1-结论:PI3K信号通路参与PP2A催化亚基甲基化的调节,抑制GSK-3β减少PP2A-C的甲基化修饰-GSK-3β与LCMT-1存在相互作用,GSK-3β可能通过LCMT-1,调节PP2A-C的甲基化修饰,进而影响PP2A的活性-
徐 娟 , 王 芳 , 娄鉴芳 , 史新惠 , 黄 蕾 , 张淑平 , 柯 星 , 孙瑞红 , 彭启松
2014(12):1638-164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TLR1(Toll-like receptors 1)-TLR2和TLR6在卵巢癌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亚群中的表达水平,初步探索TLR1-TLR2和TLR6在卵巢癌发生发展中的作用机制-方法:收集13例卵巢癌患者-13例女性妇科良性疾病患者及13例同期健康体检女性EDTA抗凝外周全血,采用流式细胞仪分别检测3组单核细胞-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B淋巴细胞中TLR1-TLR2和TLR6表达水平;TLR1-TLR2和TLR6相应配体(Pam3CSK4-HKLM-FSL-1)分别刺激3组PBMC,采用real-time PCR检测PBMC中前炎症细胞因子IL-1β-IL-6-IL-8-TNF-α mRNA水平-结果:3组细胞亚群中TLR1-TLR2和TLR6均有表达,且主要表达于单核细胞;卵巢癌组单核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分别为69.13%-59.43%-52.99%,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34.34%-25.32%-15.21%)和健康对照组(36.31%-26.63%-16.43%),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CD4+ T淋巴细胞-CD8+ T淋巴细胞及B淋巴细胞中TLR1-TLR2-TLR6的表达率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2的配体HKLM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1β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 = 2.05,P < 0.05;F = 2.19,P < 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卵巢癌组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 = 1.40,P < 0.05;F = 1.99,P < 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无显著差异;3组间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3组经TLR6配体FSL-1刺激24 h后,卵巢癌组IL-6 mRNA表达水平显著高于良性疾病组和健康对照组(F = 1.30,P < 0.05;F = 1.69,P < 0.05),良性疾病组与健康对照组间无显著性差异;3组间IL-1β-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性差异-TLR1配体Pam3CSK4刺激 24 h后,3组间IL-1β-IL-6-IL-8及TNF-α mRNA表达水平无显著差异-结论:卵巢癌患者单核细胞中高表达的TLR1-TLR2-TLR6介导的前炎症细胞因子的上调,在卵巢癌炎症微环境的形成和维持中发挥重要作用-
2014(12):1644-1648.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4 CSTR:
摘要:目的:研究褪黑素对人胃癌细胞SGC-7901黏附和迁移能力的影响及探索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用不同浓度的褪黑素孵育人胃癌细胞SGC-7901 24 h,通过免疫印迹方法检测F-actin和G-actin蛋白表达水平,通过免疫荧光法检测细胞骨架结构的改变,通过细胞黏附实验观察胃癌细胞对血管内皮细胞黏附能力的变化,通过划痕实验检测褪黑素对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褪黑素使人胃癌细胞SGC-7901 F-actin量明显降低,同时细胞骨架结构发生重组,应力纤维出现断裂;褪黑素可抑制胃癌细胞的迁移及对血管内皮细胞的黏附能力-结论:褪黑素可能通过破坏细胞内应力纤维结构的稳定,最终导致了胃癌细胞的黏附和迁移能力的降低-
2014(12):1649-165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5 CSTR:
摘要:目的:明确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AGEs)诱导小鼠关节软骨细胞凋亡情况和影响细胞外基质变化-方法:体外分离培养小鼠软骨关节细胞,给予不同浓度AGEs共培养后,分别于24 h和48 h时间点观察细胞凋亡情况;通过Western blot方法检测Ⅰ型胶原-MMP-3-MMP-9以及p53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AGEs处理软骨细胞24 h后,与对照组比较,细胞凋亡率出现升高(P < 0.05,n=3);与BSA组比较,200 mg/L浓度的AGEs组细胞凋亡率明显升高(P < 0.05,n=3),并且随着AGEs浓度和培养时间增加,软骨细胞的凋亡率也增加-200 mg/L的浓度AGEs处理软骨细胞48 h后,Ⅰ型胶原蛋白的表达显著下降(P < 0.05,n=3);另外,50-100-200 mg/L的浓度AGEs处理软骨细胞48 h后,p53-MMP-3-MMP-9的表达显著高于对照组和BSA组(P < 0.05,n=3)-结论:AGEs能诱导小鼠软骨细胞凋亡,并刺激软骨细胞p53-MMP-3-MMP-9表达增多,降低Ⅰ型胶原蛋白表达-
殷 刚 , 钱文杰 , 管小军 , 杨 雷 , 刘海峰 , 赵小强 , 朱建国
2014(12):1654-165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6 CSTR:
摘要:目的:研究正常青年人在膝关节不同屈伸状态下髂胫束(iliotibial band,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变化及ITB长轴与股骨干长轴的夹角关系-方法: 男女青年志愿者各50人,通过体格检查和B超分别测量ITB宽度-厚度;并在膝关节伸直位-屈曲30°-屈曲90°及屈曲135°位时测量ITB与股骨外上髁的距离及ITB长轴骨长轴的夹角-结果:方差分析均显示,男女两组志愿者不同膝关节屈伸程度时ITB与股骨外上髁的平均距离不等(P < 0.01),随着膝关节屈曲程度增大,股骨外侧髁水平的ITB中心点逐渐由股骨外侧髁前方向后方移动-两组志愿者不同膝关节屈伸体位时ITB长轴与股骨长轴的平均夹角角度不等,且存在统计学差异-当膝关节由伸直位向屈曲位变化过程中,ITB长轴逐渐由股骨长轴后方向前方偏转-男性组的ITB平均宽度大于女性组(P < 0.01),ITB平均宽度-厚度大于女性组(P < 0.01)-结论:健康男女青年当膝关节屈曲时,ITB均由股骨外侧髁前方向其后方滑动,屈曲30°时与股骨外侧髁摩擦最为明显这可能是导致髂胫束综合征的病因之一-
程江霞 , 彭晓红 , 李 霞 , 秦 汉 , 杨春梅 , 罗高平 , 焦晶晶
2014(12):1658-166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7 CSTR:
摘要:目的:比较右美托咪定预先给药对罗哌卡因静脉注射所致的大鼠神经毒性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将80只SD大鼠随机法分为4组:对照组(C组)-罗哌卡因组(R组)-咪唑安定组(M)-右美托咪定组(D组)-C组和R组静脉缓推生理盐水10 ml/kg,10 min静脉泵注完毕;D组右美托咪定10 μg/kg,容量为10 ml/kg,10 min静脉泵注完毕;M组咪唑安定0.8 mg/kg,容量为10 ml/kg,10 min静脉泵注完毕-10 min后,R组-M组和D组静脉注射1%罗哌卡因1 ml/h-以出现肢体抽搐为惊厥标准-于大鼠惊厥发作时采集血液测血浆罗哌卡因浓度,记录从罗哌卡因泵注开始到惊厥发作时间;测定脑组织谷氨酸(Glu)-天门冬氨酸(Asp)-甘氨酸(Gly)和γ-氨基丁酸(GABA)的含量-结果:与R组相比,D组及M组发生中枢神经毒性所需罗哌卡因剂量-毒性发生所需时间及血药浓度增加(P < 0.05)-与C组相比,其余3组Glu- Asp -Gly -GABA的含量均增高(P < 0.05);与R组比较,M组和D组Glu-Asp -Gly -GABA的含量均降低(P < 0.05);与M组比较,D组的Glu的含量降低(P < 0.05)-结论:预先给予右美托咪定有预防罗哌卡因所致的中枢神经毒性的作用,其机制可能为降低了中枢神经系统的兴奋性氨基酸Glu的水平-
陶 俊 , 吴 边 , 韩志坚 , 汪 俊 , 李永军 , 刘绪忠 , 鲁 佩 , 黄正楷 , 殷长军 , 谭若芸 , 顾 民
2014(12):1661-166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8 CSTR:
摘要:目的:评估与比较5种以血清肌酐(Scr)为基础的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估算公式在中国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肾功能评估中的效用-方法:选取39例在本院行亲属活体肾移植且肾功能稳定的肾移植受体,以99mTc-DTPA肾功能动态显像技术(ECT)测定的GFR(reference GFR,rGFR)作为基准,比较5种以血清肌酐(Scr)为基础GFR估算公式在亲属活体肾移植受体肾功能评估中的偏倚(bias)-精度(precision)和基准试验结果30%及50%的精确度(accuracy)-结果:以日本肾脏病协会-慢性肾脏病组织公式(Japanese Society of Nephrology-Chronic Kidney Disease Initiatives,JSN-CKDI)具有最高的精确度(30%精确度:71.8 %),仅有-0.7 ml/(min-1.73m2)的偏倚,而精度为12.0 ml/(min-1.73m2)-结论:在中国亲属活体肾移植受者术后长期随访中,以血清肌酐(Scr)为基础的JSN-CKDI公式可能是评估及监测移植肾GFR的最佳选择-
张于芝 , 吕颖钺 , 陈欢欢 , 崔 岱 , 刘晓云 , 王知笑 , 段 宇 , 杨 涛 , 武晓泓
2014(12):1667-167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09 CSTR:
摘要:目的:比较不同取样和提取方法对甲状腺结节细针穿刺(fine needle aspiration,FNA)标本提取RNA检测目的基因结果的影响-方法:以单独穿刺与穿刺针冲洗液2种方式收取FNA标本,以TRIzol法和Qiagen法2种方法提取RNA,利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检测甲状腺细胞相关基因,比较不同方法对RNA质与量及RT-PCR结果的影响-结果:102例FNA标本均提取了RNA,RT-PCR结果显示,GAPDH的检出率达97.06%,TG为93.14%,其余依次为TPO-TSHr-NIS-在单独穿刺样本中,TRIzol法提取的RNA浓度及总量均大于Qiagen法,但差异未达统计学意义 (P > 0.05)-2种方法所提取RNA的吸光度值及PCR成功率也无统计学差异 (P > 0.05)-在冲洗液标本中亦未发现Qiagen法与TRIzol法在RNA浓度-总量-吸光度值及PCR成功率之间有显著差异(P > 0.05)-在TRIzol组中,单独穿刺与穿刺针冲洗液2种取样方式对其RNA浓度-RNA总量-吸光度值以及PCR成功率的影响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在Qiagen组中,不同取样方式对其RNA浓度-RNA总量-OD值以及PCR成功率的影响亦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结论:FNA标本可以成功提取RNA并进行基因检测-单独穿刺-穿刺针冲洗液2种取样方式以及TRIzol法-Qiagen法2种RNA提取方法均可用于FNA标本RNA的提取-
王立峰 , 胡 静 , 李茹恬 , 孟 谊 , 禹立霞 , 钱晓萍 , 刘宝瑞
2014(12):1671-167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0 CSTR:
摘要:目的:探索恶性胸腹水上清中游离胸苷酸合成酶(TS)-β-tubulin Ⅲ mRNA的表达,以及游离TS-β-tubulin Ⅲ表达和患者5-氟尿嘧啶(5-FU)-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的关系-方法:收集43例进展期肿瘤患者的恶性胸/腹水,分离-提取游离核酸,分离肿瘤细胞-实时荧光定量RT-PCR分别检测游离上清和肿瘤细胞中TS和β-tubulin Ⅲ mRNA表达;ATP-TCA方法检测肿瘤细胞5-FU-多西紫杉醇的敏感性-结果:TS和β-tubulin Ⅲ mRNA在恶性胸/腹水游离上清中的检出率为98%-与配对的肿瘤细胞相比,游离上清中TS mRNA表达水平高(P = 0.02)-在胃肠肿瘤患者中,游离上清中TS mRNA表达水平与5-FU药物敏感性相关(P = 0.002)-尽管观察到游离上清中β-tubulin Ⅲ mRNA 高表达者多西紫杉醇药物敏感性高的趋势,但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晚期肿瘤患者恶性胸腹水游离上清中可检测到游离TS-β-tubulin III mRNA的表达-在胃肠肿瘤患者中,游离上清TS mRNA表达水平与5-FU药物敏感相关-
张淑花 , 徐 可 , 徐 蕾 , 李济民 , 朱 辉 , 陈 俊 , 贾恩志 , 贾庆哲 , 张定国 , 杨志健 , 李春坚
2014(12):1677-168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心肌梗死患者主动脉球囊反搏(IABP)治疗后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其对临床预后的影响-方法:连续入选接受急诊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CI)和IABP治疗的急性心肌梗死(AMI)患者25例,并在同期接受急诊PCI-但未植入IABP的402例AMI患者中随机入选25例患者作为对照,分析两组患者住院期间血小板数量的变化及临床预后情况-结果:IABP组患者平均球囊反搏时间(118.7 ± 75.2)h,所有患者在植入IABP后血小板计数均有不同程度下降,均值在第4天降至最低,拔除IABP后3 d恢复至接近术前水平;对照组住院期间血小板计数均值无显著变化-IABP组有13例血小板计数减少至<100 × 109/L,对照组有2例血小板减少至<100 × 109/L,组间差异显著(52.0% vs. 8.0%,P = 0.001)-两组出血发生率无显著差异(32% vs 24%,P = 0.754)- IABP组血小板显著减少者死亡率显著高于血小板未减少者(46.2% vs. 8.3%,P = 0.046);IABP组死亡患者血小板下降至<100 × 109/L者比例显著高于存活者(85.7% vs 38.9%,P = 0.000)-结论:IABP治疗可导致患者血小板数量减少,约50.0%患者血小板计数可降至小于100 × 109/L;重度血小板减少可能与出血直接相关;血小板减少患者死亡率高-
刘武新 , 张杨杨 , 何雨新 , 张蔚然 , 张 新 , 徐骁晗 , 魏 磊 , 王晓伟
2014(12):1681-168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 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在高龄患者中的临床应用特点和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554例择期OPCABG住院患者,根据年龄分为高龄组(EG组)189例和对照组(CG)365例,应用统计学方法分析比较围手术期及术后随访资料-结果:与CG组相比,EG组SinoSCORE评分较高[(5.83 ± 2.16)分 vs (2.20 ± 3.62)分,P < 0.001],中-高危患者构成比较高(48.1% vs 36.1%,51.9% vs 13.4%,P < 0.001),桥血管数较少[(3.15 ± 0.87)个 vs (3.59 ± 1.03)个,P < 0.001],术中3种血制品用量均较多,术后机械通气时间延长[(1 321.20 ± 2 054.07)min vs (1 009.57 ± 1 082.09)min,P < 0.001],ICU时间延长[(3 773.19 ± 4 050.50)min vs (1 908.62 ± 1 684.42)min,P < 0.001],术后住院时间延长[(17.86 ± 14.18)d vs (14.95 ± 6.40)d,P = 0.047],术后随访期EG组病死率15.97%,其中心源性死亡发生率5.88%-结论:75岁以上患者OPCABG手术预测风险较高,术后机械通气时间-ICU滞留时间及术后住院时间延长,需要临床多学科协作个性化治疗-
黄 进 , 张岩松 , 周志敏 , 吴德权 , 孙 骏 , 张晓路 , 程 超 , 姜 晨 , 王 诚 , 吴志峰 , 戴敏超 , 邵君飞
2014(12):1684-168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多模态神经导航融合技术与电生理技术在颅底肿瘤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1例颅底肿瘤患者进行术前CT-MRI-MRA等影像多模态融合,对病灶进行三维重建,术中实时导航指导手术切除范围;15例颅底附近贴附5个MARK,分别在开骨瓣前及切除病灶后检查是否发生移位,探讨术中持续导航的精确性;对后组颅神经进行全程电生理监测,保护相关颅神经-结果:神经导航具有良好的持续精确性,肿瘤及其周围结构定位准确,在综合的电生理监测下,手术全切除16例(76.2%);次全切3例(14.3%),大部分切除2例(9.5%),术后所有病例全部获得随访,时间6~32个月,远期生活质量KPS评分80~100分,2例复发-结论:颅底肿瘤与颅底组织结构位置相对固定,术中脑移位不明显,对于导航的定位精确性影响较小;术中联合电生理监测技术,及时反馈肿瘤的切除深度,增加手术的安全性的同时加快手术进程,避免脑重要结构的副损伤,两者的联合应用在颅底肿瘤手术中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汤 郁 , 雷 芳 , 宋东明 , 裘影影 , 芮金兵 , 费小明 , 李 晶
2014(12):1687-1689.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脐带间充质干细胞(UC-MSC)治疗结缔组织病的安全性-方法:80例次接受UC-MSC静脉输注治疗的结缔组织病患者作为研究对象,按不同病种-一次及多次治疗-血沉-补体进行分组,统计分析各种不良反应的发生率,并对不良反应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判断具有独立作用的危险因素-结果:发生不良反应36例次,发生率为45.0%(36/80);其中发热最多,占总体不良反应的58.3%(21/36),其余分别为头痛-头昏-乏力-恶心-胸闷-潮红-口干和肌肉酸痛-系统性红斑狼疮(SLE)患者中发热占42.9%,非SLE组患者中发热占17.3%,SLE组发热概率明显高于非SLE组(χ2=6.137,P=0.013)-一次治疗组有反应的例次22例(61.1%),多次治疗组有反应的例次15例(34.1%),一次治疗组不良反应发生率高于多次治疗组,两组之间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815,P=0.016);不同年龄-性别-血沉下降和血沉正常-低补体和正常补体组别之间不良反应无明显差别- Logistic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一次输注(β=1.944,OR=6.985)-SLE是不良反应的独立危险因素(β=1.352,OR=3.863)-结论:UC-MSC静脉输注治疗结缔组织病的的不良反应主要为发热,SLE和一次输注是不良反应的高危因素-
史京萍 , 葛小静 , 夏添松 , 周文斌 , 侯祚琼 , 刘晓安 , 査小明 , 凌立君 , 肇 毅 , 陈 琳 , 王 水 , 章宏伟
2014(12):1690-1691.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5 CSTR:
摘要:目的:介绍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扩张器应用于乳腺癌患者即刻乳房重建的临床经验-方法:回顾本院2013~2014年10例行保留皮肤或保留乳头乳晕乳腺癌切除术后,应用背阔肌肌瓣或肌皮瓣联合扩张器进行即刻乳房重建病例,术后分次注水扩张,维持6个月以上,二期手术将扩张器更换为硅凝胶假体,完成乳房重建-结果:10例乳房再造手术均获成功,未发生扩张器或假体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1年,外观效果满意-结论:背阔肌肌皮瓣联合扩张器的即刻乳房重建手术对乳腺癌患者安全可行,手术效果好-
2014(12):1692-1694.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刀在大肝癌(直径≥ 5 cm)手术切除中的安全性及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分析76例大肝癌患者,术中以微波刀预处理肝脏切缘(观察组),与同期以传统方法手术切除的大肝癌患者32例(对照组)比较-结果:两组患者一般情况-肿瘤直径-术前肝功能情况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微波刀辅助切除的方法缩短了手术时间-减少了术中的出血量-缩短了术中肝门阻断的时间(P < 0.01)-从而减少了术后并发症,提高了患者的近期预后-结论:微波刀在大肝癌的手术切除过程中,可以减少手术创伤,缩短术后恢复时间-
2014(12):1695-169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的可行性-安全性和临床价值及实施时机,并与肠外营养作一合理比较-方法:60例胃癌患者术后随机分为肠外营养 (PN组)- 早期肠内营养 (EEN组),并分别在手术前1 d-术后3-7 d分别测定血浆白蛋白(ALB)-血红蛋白(HB)-前白蛋白(PA)-淋巴细胞计数(TLC)-血清胆碱酯酶(CHE),临床观察生命体征-胃肠道功能恢复情况及各种不良反应-结果:2组病例在研究期间无死亡无严重并发症-2组间TLC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EEN组术后第3天-第7天PA-CHE高于PN组,术后第7天HB-ALB高于PN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临床观察EEN组肛门恢复排气时间较PN和对照组显著缩短(P < 0.05)-结论:胃癌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治疗可明显改善机体的营养状况,维护肠黏膜屏障结构和功能的完整性,加快胆碱酯酶的升高,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缩短住院时间-
2014(12):1697-1699.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胸腹腔镜(TLE)与Ivor Lewis(ILE)手术治疗食管癌在围手术期的安全性及可行性-方法:符合入组条件的食管癌患者随机分为TLE组和常规ILE组-比较两组总的淋巴结清扫数目-淋巴结转移率-手术时长-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术后并发症-结果:2011年5月至2014年5月,共招募150例患者,其中TLE组75例,ILE组75例,TLE和ILE手术组在手术时长-术中出血量-术后胸腔引流量-术后住院天数等方面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并发症-淋巴结清扫数目和转移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虽然手术时间较长,但并发症及淋巴结清扫相似,且TLE 减少了出血量-胸腔引流量及住院天数,这些结果显示TLE 是安全可行的-
2014(12):1700-1701. DOI: 10.7655/NYDXBNS2014121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肺真菌病外科微创手术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10例肺真菌病外科微创手术治疗的临床资料,评估手术治疗效果及预后-结果:本组共10例肺真菌病,9例完成胸腔镜下手术,1例因胸腔广泛粘连中转开胸手术,无手术并发症,无术后复发-结论:全胸腔镜下微创手术治疗肺真菌病,并发症少,效果及预后良好,是治疗本病的一种较有效的方法-
邵 弘 , 徐 刚 , 钟小军 , 杜洪宇 , 冷 亮 , 汤维力 , 郭均胜 , 史建芸
2014(12):1702-170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0 CSTR:
摘要:目的:重型颅脑损伤术后行腰大池持续引流防治外伤性脑积水-方法:回顾分析60例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治疗过程,术后是否使用腰大池持续引流,比较引流后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率,观察腰大池引流对防治外伤性脑积水的效果-结果:30例重型颅脑损伤术后未使用腰大池引流患者中出现外伤性脑积水8例(占26.67%),相同条件下术后使用腰大池引流患者出现外伤性脑积水1例(占3.33%),两者有显著差异-结论:重型颅脑损伤患者手术治疗后腰大池持续引流对减少外伤性脑积水的发生有一定作用-
2014(12):1704-1705.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paroscopic appendectomy,LA)与开腹阑尾切除术(open appendectomy,OA)对于老年患者的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2006年1月~2013年12月期间45例老年阑尾炎行腹腔镜阑尾切除术(LA 组)与 48 例行开腹阑尾切除术(OA 组)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患者相关参数方面的差异-结果:性别-年龄以及术前存在的基础疾病-手术时间-病理类型,两组间没有显著差异-LA 组与OA组比较在术后排气时间[(20.8 ± 7.6)h vs. (35.2 ± 5.9)h,P = 0.001]-住院时间[(3.7 ± 1.9)d vs.(7.5 ± 2.2)d,P = 0.001]-术后镇痛剂使用率(5/45 vs.14/48,P= 0.001)-并发症发生率(4/45 vs.17/45,P = 0.0167)和伤口感染(1/45 vs.8/48,P = 0.031)均显著降低-结论:腹腔镜阑尾切除术是老年患者一种安全-有效的方法,可以有效的减少并发症-
龚泽刚 , 蒋国军 , 冯俊成 , 朱江涛 , 史国振 , 王洪敏 , 谈志刚 , 周 健
2014(12):1706-170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单孔法全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的可行性及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治疗ⅠA期周围型非小细胞肺癌,肿瘤直径(1.31 ± 0.45)cm,所有手术操作均在胸腔镜下完成-结果:全部患者手术过程顺利,无中转开胸-平均手术时间(197.50 ± 45.12)min,术中出血(160.00 ± 82.50)ml;清扫淋巴结(11.40 ± 3.27)枚;胸腔引流管拔出时间(3.0 ± 1.2)d;全部患者术后恢复顺利,无围手术期死亡-结论:单孔胸腔镜肺段切除及淋巴结清扫术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
2014(12):1708-171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3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帕瑞昔布复合布托啡诺对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的影响-方法:择期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手术患者60例,随机均分为3组(n = 20):P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PB1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PB2组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布托啡诺20 μg/kg-记录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苏醒时间-拔管时间-不良反应和患者满意度-观察术后2 h(T1)-6 h(T2)-12 h(T3)-24 h(T4)静态-动态视觉模拟疼痛评分(VAS)和Ramsay镇静评分-结果:3组患者丙泊酚用量-瑞芬太尼用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P-PB1组比较,PB2组苏醒时间-拔管时间延长,不良反应多-与P- PB2组比较,PB1组患者满意度增加(P < 0.05)-与P组比较,PB1-PB2组T1~T3时静态VAS评分降低,T1~T4时动态VAS评分降低(P < 0.05)-与P组比较,PB1 -PB2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与PB1组比较,PB2组T1~T2时Ramsay镇静评分升高(P < 0.05)-结论:术前30 min静注帕瑞昔布40 mg和手术结束前30 min静注布托啡诺10 μg/kg减轻腹腔镜全子宫切除术后疼痛,安全舒适,提高患者满意度-
曾 鸣 , 许贤荣 , 俞香宝 , 朱亚梅 , 葛益飞 , 孙 彬 , 毛慧娟 , 邢昌赢
2014(12):1711-1712.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4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双重血浆置换(DFPP)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行DFPP的12例系统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资料,观察DFPP前后生化-免疫指标及改良Rodnan皮肤评分的变化-结果:除1例在首次DFPP后出现体位性低血压外,无其他不良反应-DFPP后,患者免疫球蛋白IgG-IgM-血沉-球蛋白较置换前有明显下降,血浆置换后抗SCL-70抗体及抗着丝点抗体(ACA)-抗U1核糖核蛋白抗体(抗U1RNP抗体)无明显变化,但改良Rodnan皮肤评分明显好转(17.2 ± 7.7 vs 23.6 ± 9.3,P = 0.007)-结论:DFPP能够改善免疫反应,改善皮肤症状,是治疗系统性硬化症的一个安全有效的方法-
2014(12):1713-1714.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效果-方法:将52例ICU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患者随机分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26例)和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26例),观察两组治疗后临床疗效和细菌学疗效的差异-结果: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治疗组在治疗有效率-细菌学清除率等方面均显著优于亚胺培南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对照组(均P < 0.05)-结论:替加环素联合头孢哌酮舒巴坦方案可作为治疗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肺炎的新有效选择之一-
2014(12):1715-171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CD4+CD25+FOXP3+调节性T细胞(Treg)在成人免疫性血小板减少症(ITP)发病及发展中的意义-方法:采集26例成人ITP患者和20例正常对照者外周血标本,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正常对照组及ITP患者治疗前后的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并将正常对照组与ITP组及ITP组治疗前后的Treg细胞进行比较-结果:ITP组(治疗前)较对照组CD4+CD25+FOXP3+ Treg细胞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ITP组经治疗后18例有效,8例无效,有效组治疗后CD4+CD25+FOXP3+ Treg细胞明显上调(P < 0.05);治疗无效组治疗后Treg细胞的比值较前无明显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TP的发病可能与CD4+CD25+FOXP3+ Treg细胞的比例下调相关,治疗有效后Treg细胞的失调会得到改善,改善Treg细胞的功能并增加其数量可能是一个新的治疗方法-
2014(12):1717-1719.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7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女性血栓性血小板减少性紫癜(thrombotic thrombocytopenic purpura,TTP)的临床特征-方法:泰州市人民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4例女性TTP患者的病因-诱因-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治疗方法及治疗效果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女性TTP患者病因主要为特发性,临床表现主要为皮肤黏膜瘀斑,月经增多,神经系统症状,微血管溶血性贫血,血小板及血红蛋白降低,间接胆红素-血肌酐部分升高;凝血功能正常;血浆置换和皮质类固醇治疗有效-结论:TTP是一种少见的微血管血栓-出血综合征,女性多发,正确认识女性TTP的特点,做到早期诊断-早期治疗,能很大程度提高疗效,降低病死率-
2014(12):1719-172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8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对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进行PEG-J肠内营养管道的建立,探讨该术式对患者呼吸机相关性肺炎发生率的影响-方法:61例患者系通过随机数字表分成两组-治疗组在常规治疗同时48 h内进行床旁PEG-J的管道留置以实施肠内营养治疗;对照组在常规治疗的同时肠内营养途径选择为鼻胃管,若患者出现胃排空障碍时则选用鼻肠管-结果:治疗组患者的VAP发病率均显著低于对照组,两组之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应用PEG-J管道在重型颅脑外伤患者中进行肠内营养治疗是可靠-安全的,同时也是降低呼吸机相关性肺炎的发生率-改善患者预后的重要措施之一-
2014(12):1721-1722. DOI: 10.7655/NYDXBNS2014122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OPD)患者血D-二聚体(D-D)及胆红素检测的临床意义-方法: 选取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79例-缓解期患者88例及76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检测血D-D及胆红素水平,分析D-D水平与胆红素的相关性-结果:COPD缓解期及急性加重期患者D-D水平均高于正常对照组,总胆红素(TBIL)-直接胆红素(DBIL)及间接胆红素(IBIL)水平均低于正常对照组(P < 0.05或P < 0.01);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D-D水平高于缓解期患者,TBIL-DBIL及IBIL水平则低于缓解期患者(P < 0.05或P < 0.01)-COPD患者D-D水平与TBIL(r=-0.474,P < 0.01)及IBIL(r=-0.365,P < 0.05)呈负相关-结论:血D-D水平增高及胆红素水平降低与COPD的急性加重有关,动态监测D-D及胆红素水平变化对判断COPD病情发展有一定指导意义-
2014(12):1723-1724.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肋骨接骨板进胸治疗多发性骨折的临床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了本院2011年4月~2014年5月间,进胸肋骨接骨板外科手术治疗的35例肋骨骨折及27例非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两组间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分析,从手术与非手术疼痛-镇痛药物用量-手术组与非手术组治疗效果等方面进行临床比较-结果:手术组与非手术组均全部治愈,手术组比非手术组疼痛减轻,镇痛药用量减少,治疗效果有显著提高,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进胸行肋骨接骨板治疗肋骨骨折安全-有效,特别是多发性肋骨骨折合并血气胸-呼吸功能衰竭-循环不稳定的患者-进胸行肋骨接骨板内固定术后疼痛明显缓解,镇痛药用量减少,可以同时处理合并症,手术效果良好-
2014(12):1725-172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ngle closure glaucoma,PACG)与慢性PACG的临床特征-方法:对进行手术的PACG患者共50例(55眼)进行回顾分析-其中急性PACG患者24例(24眼),慢性PACG患者26例(31眼)-评价急性和慢性PACG的临床表现-手术效果以及术后并发症的发病情况-结果:随访时间平均(24.1 ± 7.2)个月,急性PACG和慢性PACG患者术前平均眼压分别为(43.19 ± 14.73)mmHg-(31.55 ± 14.97)mmHg,最后一次随访眼压分别为(12.78 ± 6.37)mmHg-(13.13 ± 4.56)mmHg,两组术后眼压下降均有统计学意义;术后共发生浅前房11眼(20.00%),两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恶性青光眼发生6眼(10.9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30)-结论:慢性PACG患者与急性PACG患者有着明显不同的临床特征,施行小梁切除术后,慢性PACG患者较急性PACG患者有更高的恶性青光眼发生率-
2014(12):1728-1729.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2 CSTR:
摘要:目的:耳石复位治疗良性阵发性位置性眩晕(benign paroxysmal positional vertigo,BPPV)的疗效分析-方法:回顾分析2009 年11月~2013 年11月期间诊治的45例BPPV患者的临床资料-诊断依据典型发病史及变位试验,并排除其他疾病,应用改良Epley手法和Barbecue 360°体位翻滚法行耳石复位治疗,并分别于复位后1周及3个月随访-结果:无论是后半规管BPPV;还是外半规管BPPV; 前半规管BPPV及混合型BPPV都取得明显的效果-结论:手法复位治疗BPPV具有较好的疗效-可反复操作-不需要特殊设备,有较好的应用价值-
2014(12):1730-1732.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3 CSTR:
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继发癫痫的儿童临床表现-影像学及脑电图(electroencephalogram,EEG)等特点,提高对该病的诊治水平-方法:收集2008年 5 月~2014 年2 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诊断为TSC患儿的临床资料,包括性别-年龄-家族史-癫痫发作形式,皮肤损害,头颅CT-MRI-EEG和疗效等-结果:48例患儿中因癫痫发作首次就诊38例(79.17%),部分性发作多见,皮肤损害以色素脱失斑最多见,头颅CT-MRI检查阳性率100%,3例有家族史,治疗相对困难-结论:该病的诊断主要依靠癫痫发作-皮肤损害和影像学检查,癫痫为TSC患儿首次就诊的主要原因,发作控制困难,应长期随访-
赵 纯 , 刘晓光 , 李秀玲 , 苏 雁 , 张 娟 , 凌秀凤
2014(12):1733-173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多囊卵巢综合征(PCOS)患者进行体外受精-胚胎移植(IVF-ET)长方案超促排卵(COH)治疗过程中卵巢高反应的临床预测指标-方法:对163例PCOS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分为正常反应组(115例)及高反应组(48例),两组患者均使用黄体期长方案行IVF-ET治疗-采用化学免疫发光法检测患者基础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睾酮(T)及降调节后FSH-LH-E2-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E2,同时超声测量降调节后双侧卵巢内窦状卵泡数-比较两组患者的不孕类型及原因-治疗过程及治疗结局-结果:与正常反应组相比,高反应组体质指数(BMI)-促性腺激素(Gn)天数及Gn总量均明显降低,而基础LH-基础LH/FSH-降调节后LH/FSH-降调节后窦卵泡数-HCG日E2-获卵数-优胚数-全胚冷冻率-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HSS)发生率及累积妊娠率均明显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基础LH-基础LH/FSH-降调节后LH/FSH-降调节后窦卵泡数是PCOS患者COH卵巢高反应的潜在预测指标,卵巢高反应组的优胚数及累积临床妊娠率明显升高,但OHSS发生率及取消移植率也随之增加-
2014(12):1737-174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5 CSTR:
摘要:目的:探究体外受精-胚胎移植/单精子卵泡浆内注射-胚胎移植(IVF/ICSI)中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HCG)注射日血清孕酮(P)水平对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选取2007年1月~2013年10月本中心实施IVF/ICSI长方案助孕治疗4 385例患者,按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将其分为3组:低孕酮组(< 0.5 ng/ml)-中孕酮组(0.5~1.5 ng/ml)-高孕酮组(>1.5 ng/ml),比较3组间的促排卵情况及临床妊娠结局-结果:高孕酮组促性腺素(Gn)天数-Gn用量-HCG注射日雌二醇(E2)水平-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增加,但临床妊娠率-活产率减少;低孕酮组获卵数-优质胚胎数均减少,但临床妊娠率-活产率与中孕酮组无统计学差异-结论:HCG注射日血清孕酮水平过高会降低临床妊娠率及活产率,但低孕酮水平不会降低IVF妊娠率及活产率-
2014(12):1741-174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18F-脱氧葡萄糖(FDG) PET/CT 最大标准摄取值(SUVmax)在预测宫颈癌组织类型及分化差异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59例未经任何治疗的宫颈癌患者18F-FDG PET/CT显像资料,所有患者均经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其中鳞癌患者49例,腺癌患者10例,且高分化9例,中分化32例,低分化18例,并对所有宫颈癌原位病灶SUVmax进行分析,探讨SUVmax与宫颈癌组织类型-分化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59例宫颈癌患者宫颈原发病变的SUVmax为10.95 ± 4.96,腺癌组SUVmax为5.98 ± 3.12,鳞癌组SUVmax为12.32 ± 5.12,2组SUVmax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分化组SUVmax为6.21 ± 4.12,中分化组SUVmax为10.15 ± 5.72,低分化组SUVmax为16.12 ± 6.11,3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SUVmax与宫颈癌组织类型及分化程度存在一定的关系,SUVmax能一定程度上提示宫颈癌预后-
2014(12):1744-174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7 CSTR:
摘要:目的:检测正常子宫内膜-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中雌激素受体β(estrogen receptor β,ERβ)基因启动子区CpG岛甲基化状态,及以上组织中Survivin-Ki-67的表达,探讨其中ERβ启动子甲基化与Survivin-Ki-67表达的关系,分析其中的联系,探讨子宫内膜息肉组织的增生和细胞凋亡机制-方法:运用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检测40例正常子宫内膜-40例子宫内膜息肉组织及26例子宫内膜癌组织ERβ甲基化情况,同时采用免疫组化ELIVISONTM二步法检测以上组织中Survivin-Ki-67基因蛋白的表达-结果: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显著降低(P < 0.05)-正常子宫内膜组织中Survivin表达较子宫内膜息肉组织与子宫内膜癌组织的Survivin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 < 0.05)-正常子宫内膜及子宫内膜息肉中Ki67表达较子宫内膜癌组织中明显降低(P < 0.05)-子宫内膜息肉及子宫内膜癌组织中Survivin及Ki67阳性表达与ERβ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均呈正相关-结论:ERβ基因甲基化是子宫内膜息肉发生的影响因素之一,子宫内膜组织中ERβ基因甲基化可能与子宫内膜息肉的产生-细胞增殖-复发和进一步发展及预后密切相关-
2014(12):1748-175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ⅠB2-ⅡA2期宫颈癌术前辅助治疗联合腹腔镜手术近期临床疗效-方法:2009年1月~2013年12月治疗的45例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术前辅助治疗组(观察组)和直接手术组(对照组)-观察组术前采用导入静脉化疗1疗程,用药后第3天行腔内后装放疗,放疗后1周根据WHO制定的近期疗效评价标准,采用妇检-B超或CT对肿瘤病灶评估,决定是否行第2次腔内后装放疗或化疗,术前辅助治疗结束后2周手术-两组手术方式均采用腹腔镜宫颈癌根治术-统计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两组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手术标本宫颈阴道旁组织切缘距肿瘤病灶的宽度-术后病理资料-结果:观察组肿瘤病灶完全消失3例,部分缓解16例,总临床有效率86.36%-观察组的手术时间-手术标本宫颈阴道旁组织切缘距肿瘤病灶的宽度优于对照组(P < 0.05),术中出血量两组无明显差异(P > 0.05)-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拔尿管时间两组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18.18%,脉管癌栓阳性率22.73%,对照组盆腔淋巴结转移率47.82%,脉管癌栓阳性率52.1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ⅠB2-ⅡA2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辅助治疗可有效缩小病灶,改善宫旁条件,有利于宫颈旁及阴道旁组织的广泛切除,降低术后病理情况,联合腹腔镜手术安全可行,并具有一定的优越性-
2014(12):1751-1752. DOI: 10.7655/NYDXBNS2014123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保留神经广泛子宫切除术治疗早期宫颈癌的安全性和可行性,并评价术后膀胱功能恢复效果-方法:将2010年6月~2013年10月间80例早期宫颈癌患者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研究组(40例)行腹腔镜下保留盆腔自主神经的广泛子宫切除术(LNSRH),对照组(40例)行腹腔镜下广泛子宫切除术(LRH)-对比分析两组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宫旁组织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术后膀胱功能恢复等-结果:LNSRH平均手术时间大于LRH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中出血-宫旁组织切除长度-阴道切除长度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拔除尿管平均时间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结论:LNSRH治疗早期宫颈癌在技术上是安全-可行的,其手术治疗效果与LRH相当,且明显缩短了术后保留尿管时间,提高了患者术后生存质量-
2014(12):1753-175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0 CSTR:
摘要:目的:比较3.0 TMR动态增强扫描 (dynamic contrast-enhanced MRI,DCE-MR)和弥散加权成像 (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诊断子宫内膜癌患者肌层浸润深度和术前分期的准确性-方法:收集2012年7月~2014年5月74例病理证实为子宫内膜癌患者的术前MR资料,包括T1WI和T2WI-DCE和DWI序列(b = 0-700-1 400-2 100),双盲法分析DCE-DWI联合常规MR序列诊断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和术前分期,对照术后病理结果,计算子宫内膜癌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性-敏感性-特异性;通过SPSS19.0统计软件,采用McNemar配对卡方检验统计两者准确率的差异性-采用Fisher’s精确概率法分析两种成像方式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影响因素-结果:DCE和DWI结合常规MRI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的准确率分别为70.1%和89.6%,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DCE和DWI诊断术前分期的准确率分别为63.5%和82.4%,两者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DCE和DWI评价肌层浸润深度时均不受混杂因素的影响(P > 0.05)-结论:多b值DWI联合常规MR序列判断肌层浸润深度和术前分期准确性均优于DCE序列,应成为子宫内膜癌患者术前MR的常规扫描序列-
2014(12):1757-1760.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1 CSTR:
摘要:目的:分析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多排螺旋CT及MR表现,提高对本病的认识及影像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3例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的临床资料-螺旋CT及MR表现-患者均行CT平扫及双期增强扫描,其中3例同时行1.5T MR平扫及多期增强扫描-结果:13例均为女性,10例为单发,3例为多发-10例单发病灶分别位于肝右叶7例,肝左叶2例,尾状叶1例-肿瘤境界清楚,椭圆形或类圆形,少数呈不规则形或浅分叶状;单发者直径约2.0~9.5 cm,多发者直径约1.0~5.3 cm-9例可见瘤体内含有脂肪成分,4例未见明显脂肪成分-CT平扫呈等低密度,脂肪组织轻中度强化,除脂肪外实质成分增强后动静脉期呈明显持续强化,瘤体内见迂曲血管影,延迟后肿瘤呈稍低密度-MR平扫肿瘤呈稍长T1稍长T2信号,DWI高信号,增强特征较CT类似-结论:含脂肪及血管结构的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有一定的特征性CT影像表现;未见明显脂肪成分的肝脏血管周上皮样细胞瘤缺乏特征性影像学表现,确诊依赖组织病理学-
2014(12):1761-176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MR检查中常见的生理性胸腔积液量的正常值范围及左右两侧发生率-方法:回顾本院2012年654例行乳腺MR检查患者的资料,对其中符合条件的469例患者的MR图像进行分析-于平扫T2-tirm序列图像测量胸壁前缘生理性胸腔积液厚度的最大值,厚度即代表胸腔积液的定量-对左右两侧生理性胸腔积液的厚度及发生率进行Wilcoxon符号秩和检验及McNemar检验- 结果:469例患者中,300例(63%)发现生理性胸腔积液,182例(38.8%)单侧发生,118例(25.2%)双侧-右侧胸腔积液厚度为(3.63 ± 1.63)mm,范围(1.1~11.4)mm,左侧(2.91 ± 1.60)mm,范围(1.1~11.2)mm,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0.001);右侧发生率为62.7%(294/469)高于左侧26.4%(124/46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生理性胸腔积液在乳腺MR检查中较为常见,T2-tirm序列图像易于观察,右侧发生率较左侧高-如为生理性不需要做进一步检查及处理-
2014(12):1764-1765.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3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多排螺旋CT在成人肠套叠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本院经手术证实的肠套叠患者19例,8例行平扫加增强检查,11例行平扫检查,分析肠套叠类型-套叠原因及套叠表现-结果:19例中共24处肠套叠,其中,1例4处肠套叠,2例2处肠套叠-小肠-小肠套叠10处,回-结型套叠8处,结-结型套叠6处;19例均为继发性肠套叠,淋巴瘤1例,错构瘤2例,多发息肉3例,单发息肉1例,腺癌6例,间质瘤2例,腺瘤2例,纤维瘤2例;CT表现为靶征20处,彗星尾征12处,“8”字形征9处,继发性肠梗阻4例-结论:多排螺旋CT能很好地显示肠套叠,是成人肠套叠首选检查方法-
2014(12):1766-176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4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球形肺炎的CT表现特征,以提高对本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了35例经手术-穿刺活检-临床治疗随访证实的球形肺炎的CT影像资料,对球形肺炎的CT表现进行归纳总结-结果:球形肺炎的主要CT表现为:①病灶内小囊状透光区,囊内壁光整;②病灶中央密度较高,边缘模糊磨玻璃样改变的“晕征”;③病灶两侧缘呈垂直于胸膜的刀切样平直边缘,与胸膜相连,胸膜下脂肪线清晰;④肺门及纵隔无淋巴结肿大;⑤抗生素治疗后吸收缩小-结论:球形肺炎有一定的CT表现特征,多个征象综合分析,结合临床随访观察,可以提高对球形肺炎的诊断-
谢春凤 , 李小婷 , 朱剑云 , 黄 聪 , 梁照锋 , 谢 玮 , 朱明明 , 朱维维 , 吴 睿 , 武洁姝 , 耿珊珊 , 钟才云
2014(12):1768-1773.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双酚A(bisphenol A,BPA)对人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和miR-19表达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BPA处理人前列腺癌PC-3细胞,以雌二醇(E2)作为阳性对照,6 d后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MTT)法和Hoechst 33258荧光染色法测定BPA对PC-3细胞增殖的影响,real-time PCR检测 miR-19a和miR-9b表达水平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miR-19的靶基因PTEN及细胞增殖相关基因p-AKT-AKT-PCNA和CyclinD1的蛋白表达变化-结果:5 × 10-6~5 × 10-5 mol/L BPA显著促进PC-3细胞增殖,增加PC-3细胞中miR 19a和miR 19b的表达水平,降低PTEN表达并上调p-AKT-PCNA和CyclinD1表达水平-结论:BPA可促进前列腺癌PC-3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BPA引起miR-19表达上调有关-
2014(12):1774-1778.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Oatp3在PFOS诱导的支持细胞毒性中的作用-方法:体外分离纯化原代大鼠支持细胞,通过细胞毒性实验,观察PFOS对原代支持细胞生长的影响;利用Oatp3 siRNA构建Oatp3基因敲减模型,观察Oatp3在PFOS诱导的支持细胞毒性中的作用,并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FOS对Oatp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0~30 μmol/L 剂量的PFOS对大鼠支持细胞生长无明显影响(P > 0.05);当PFOS剂量增至40 μmol/L时,对支持细胞毒性作用明显(P < 0.01),PFOS毒作用的IC50值约为45.6 μmol/L- 40 μmol/L的PFOS可明显诱导Oatp3蛋白的表达(P < 0.01),联合Oatp3 siRNA处理后,其诱导作用明显抑制(P < 0.01)-与转染试剂对照组(Mock)相比,加入40 μmol/L的PFOS后,支持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P < 0.01),联合Oatp3 siRNA处理后,PFOS诱导的支持细胞毒性明显被抑制(P < 0.05或P < 0.01)-结论:Oatp3很可能参与PFOS诱导支持细胞损伤-
张 旭 , 张秋明 , 刘耀珍 , 陈建琳 , 李 贇 , 朱立国 , 朱凤才 , 翟祥军
2014(12):1779-1782.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7 CSTR:
摘要:目的:评价近期淮安市淮安区新生儿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策略实施效果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采用血清流行病学调查方法,调查7~12月龄幼儿的乙肝疫苗接种史,检测HBsAg-抗-HBs和抗-HBs-对新生儿的乙肝疫苗免疫效果及其影响因素进行分析评价-结果:共对2 320名幼儿开展了调查-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及时接种率高达99.6%,均全程接种了疫苗-监测对象的HBsAg阳性率0.13%,核心抗体阳性率为2.1%,估计乙肝疫苗保护率在93.4%,母婴阻断成功率为91.6%,幼儿HBsAg阳性的原因为母婴阻断失败,所有母婴阻断失败幼儿的母亲为HBeAg阳性感染者-接种5 g苗的幼儿抗体低-无应答率为26.3%,高于计划免疫中接种10 g疫苗的地区-出生低体重幼儿的低-无应答率高于出生正常体重幼儿-结论:目前乙肝疫苗计划免疫的规范接种率高,幼儿HBV慢性感染率低,幼儿的慢性HBV感染主要归因于母婴阻断失败-应提高乙肝疫苗计免免疫中的接种剂量-
何 敏 , 石利民 , 王 燕 , 王 璇 , 乔梦凯 , 丁 洁
2014(12):1783-1788.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8 CSTR:
摘要:目的:调查2013年南京地区新型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NA)基因的分子特征,了解NA基因的变异情况,分析NA基因进化特征-方法:提取18株新型H1N1流感病毒基因组RNA,RT-PCR扩增NA基因,测序并分析其遗传进化特征和重要功能位点- 结果:2013年南京分离株与国内外推荐疫苗株NA基因高度同源,序列相似性达98.2%以上-18株分离株在进化树上分为2支,与国内疫苗株接近,与国际疫苗株存在一定的遗传距离;与国内外疫苗株相比,多个位点氨基酸发生变异;1株分离株的酶活性位点119位发生了变异;部分分离株糖基化位点也出现了增加和缺失的现象-结论:南京市2013年流行株与国内外疫苗株NA基因同源性仍然较高,疫苗依然有效-2013年后期的甲型H1N1流感病毒神经氨酸酶基因累积了更多的变异,需加强监测-
陈海燕 , 来亦超 , 边 晨 , 冯佩蓉 , 丁 萍 , 还锡萍
2014(12):1789-1792. DOI: 10.7655/NYDXBNS20141249 CSTR: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市秦淮区2004~2012年梅毒的流行病学特征,为制定梅毒及性病预防控制策略提供依据-方法:收集全区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报告的梅毒疫情资料,使用Excel 2003-SPSS16.0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2004~2012年,秦淮区共报告梅毒1 310例,发病数从2004年开始不断增高,2010年开始下降,年均报告病例增长率为4.00%,年均报告发病率增长率为3.22%-在报告的梅毒病例中,以早期显性(一-二期)梅毒为主,占71.53%,从历年梅毒病例报告构成比来看,一期梅毒在持续下降,而隐性梅毒比例不断升高,各年度梅毒病例分期之间有显著差异(P < 0.05)-梅毒男女性别比为0.91∶1.00,除2005年外其他各年梅毒病例性别之间差异无显著性-梅毒的发病年龄集中在20~39岁年龄组,共676例,占51.60%-结论:秦淮区梅毒发病率从2004年开始逐年升高,2010年后开始下降,但显性梅毒所占比例很大,提示秦淮区梅毒疫情上升的风险仍然很高,所以应进一步加强性病艾滋病综合防治措施,规范梅毒诊治,控制梅毒流行,从而控制性病艾滋病的快速传播-
2014(12):1793-1796. DOI: 10.7655/NYDXBNS20141250 CSTR:
摘要:目的:了解农村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情况-方法:采用自设问卷调查了江苏省1 907名农村育龄妇女,分析方法主要用χ2检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农村育龄妇女预防艾滋病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为67%,项目县和非项目县的知晓率分别为72.6%和61.3%,苏南-苏中和苏北的知晓率分别为76.6%-68.6%和56.3%-有75.2%的人认为电视新闻是获取该知识最主要途径-教育程度-家庭收入与知晓率都呈现正相关-结论:项目实施明显提高了育龄妇女艾滋病知识知晓率,不同地区的知晓率存在差异,知晓率受教育程度-职业-收入-婚姻状况的影响-
2014(12):1797-1799. DOI: 10.7655/NYDXBNS2014125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南通地区矮身材儿童的运动及膳食不良习惯,以及与发病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以来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儿科诊断为矮身材的患儿108例的临床资料,采用病例对照研究,对其和114例正常儿童进行运动-膳食习惯的问卷调查-应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探究儿童矮身材的营养及运动情况-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激烈运动(P < 0.001,OR=6.606)为矮身材发病的危险因素;膳食不良习惯的各因素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均无意义-结论:激烈运动是矮身材儿童的发病因素,适当的体育锻炼有利于儿童矮身材的治疗,膳食不良习惯与儿童矮身材的发病无关-
2014(12):1800-1807. DOI: 10.7655/NYDXBNS20141252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国内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计算机检索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期刊全文数据库-万方数据库及维普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收集2000年1月~2014年6月莫西沙星与左氧氟沙星治疗耐多药结核病的随机对照试验(RCT)文献,对纳入研究进行方法学质量评价,并采用RevMan 5.3.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36个RCT-Meta分析结果显示,莫西沙星组与左氧氟沙星组相比,莫西沙星可提高服药后3个月痰菌转阴率(OR=2.25,95%CI:1.87~2.70)-疗程结束时痰菌转阴率(OR=3.70,95%CI:2.97~4.62)-病灶吸收率(OR=2.45,95%CI:1.90~3.17)-空洞闭合率(OR=1.82,95%CI:1.45~2.29)以及临床总有效率(OR=5.08,95%CI:3.58~7.22)-两组不良反应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4)-结论:目前国内证据表明,莫西沙星可有效治疗耐多药结核病,其疗效优于左氧氟沙星,不良反应发生率与其相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