俞 敏 , 陈梦星 , 徐志鹏 , 许 磊 , 陈晓军 , 周 莎 , 朱继峰 , 李 薇 , 金 鑫 , 宋 娴 , 李亚琳 , 张 阳 , 刘 丰 , 苏 川
2015(11):1497-1503.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1 CSTR:
摘要:目的:研究CD8+T细胞中Tc1(CD3+CD8+ IFN-γ+)-Tc2(CD3+CD8+IL-4+)和调节性CD8+T细胞(CD8+CD28-)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导致的小鼠肝脏免疫病理发生发展中可能的作用。方法:取正常小鼠及日本血吸虫感染8周的小鼠脾脏淋巴细胞,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Tc1-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分别占T淋巴细胞的比例及绝对数量,并分析感染血吸虫不同时期的CD8+T细胞亚群与血吸虫感染小鼠肝脏肉芽肿和肝纤维化指标的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小鼠比较,日本血吸虫感染后小鼠脾脏的单个核细胞绝对数显著增加(P < 0.001);日本血吸虫感染小鼠脾细胞中T细胞(CD3+)和CD8+T细胞(CD3+CD8+)的比例及绝对数均显著增加(P均 < 0.05);此外,感染小鼠脾淋巴细胞中Tc1-Tc2-调节性CD8+T比例均显著增加(P均 < 0.001);与正常小鼠相比,感染小鼠Tc2/Tc1比率显著增加(P < 0.001)。此外,多元线性逐步回归分析显示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是影响血吸虫感染所致肝脏免疫病理的主要影响因素。结论:CD8+T细胞及其Tc1-Tc2-调节性CD8+T细胞亚群在日本血吸虫感染宿主的肝脏肉芽肿和纤维化发生发展中可能发挥重要作用。其中,Tc2和调节性CD8+T细胞可能分别促进/抑制血吸虫感染所致的肝脏免疫病理。
顾 军 , 殷 建 , 殷照阳 , 江 涛 , 杨海源 , 黄 瑶 , 恽 波 , 凡 进
2015(11):1504-1510.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缺血预处理保护脊髓神经的具体机制。方法:50只成年SD大鼠随机分为假手术组(A组5只)-缺血再灌注组(B组20只)-缺血预处理组(C组5只)-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D组20只)。A组动物麻醉后仅切开腹腔后关腹;B组和D组采用左肾下方0.5 cm处腹主动脉夹闭法夹闭0.5 h后松开,再灌注3-6-12-24 h,其中D组在缺血再灌注损伤前行缺血5 min-再灌注5 min缺血预处理,共3次;C组仅行3次缺血预处理。造模成功后,利用HE染色和免疫组化评估各组神经元的存活率,透射电镜观察自噬活性,免疫组化和蛋白印迹分析自噬标志物LC3-Ⅱ和自噬相关蛋白Beclin-1的表达情况。结果: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在再灌注3 h后显著升高达到峰值后明显下降,24 h后几乎无表达;Beclin-1蛋白于再灌注后3 h开始升高且在24 h达到峰值;再灌注24 h后实验动物表现出明显的脊髓损伤症状,脊髓神经细胞存活率明显降低。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中,LC3-Ⅱ蛋白表达从再灌注3 h开始升高并持续至再灌注24 h;Beclin-1蛋白在再灌注24 h后才开始升高;与缺血再灌注组相比,缺血预处理+缺血再灌注组脊髓神经元死亡率明显降低。结论:缺血预处理通过维持缺血再灌注后神经细胞自噬水平并抑制自噬性细胞死亡从而保护脊髓神经细胞。
2015(11):1511-1516.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神经干细胞(neural stem cells,NSCs)移植联合PEP-1-SOD1对颅脑损伤后大鼠神经功能恢复的影响。方法:SD雄性大鼠80只,建立颅脑损伤模型后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损伤处注入生理盐水)-NSCs移植组(损伤处注入NSCs悬液)-SOD1组(损伤处注入PEP-1-SOD1蛋白)及NSCs+SOD1组(损伤处注入NSCs 悬液+PEP-1-SOD1蛋白)。4 d后采用定量PCR及Western blot法分别检测小鼠脑组织中AQP4基因表达及蛋白合成变化;分别于损伤后1-3 d和1-2-3-4周行Bederson评分,损伤后23~28 d行Morris水迷宫试验对大鼠运动神经功能进行评价;伤后第4周取材行病理切片BrdU 免疫组织化学染色。结果:脑损伤后4 d,对照组脑损伤周围组织AQP4及其mRNA的表达高于NSCs移植组及SOD1组,NSCs移植组及SOD1组均高于NSCs+SOD1组(P < 0.05)。分别于损伤后1-3 d及1-2-3-4周行Bederson评分显示4周时各组大鼠Bederson评分均低于24 h,并且4周时Bederson评分NSCs+SOD1组低于对照组(P < 0.05)。Morris 水迷宫试验结果显示NSCs+SOD1组神经功能改善较对照组明显(P <0.05)。免疫组化染色结果显示NSCs+SOD1组大鼠损伤灶脑组织中的BrdU 阳性细胞数高于NSCs移植组-SOD1组和对照组(P <0.05)。结论:神经干细胞移植可明显改善重型颅脑损伤后大鼠的神经学功能,联合应用PEP-1-SOD1有协同效果。
2015(11):1517-1521.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4 CSTR:
摘要:目的:研究内源性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是否通过Notch信号通路调控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方法:取8周龄PTH野生型(PTH+/+)和PTH基因敲除型(PTH-/-)小鼠各6只,分离培养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并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分别在诱导后的3-7-10-14 d,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Notch信号通路受体和配体的表达。在诱导后的3-7 d,检测细胞中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e,ALP)活性,用Western blot方法检测成骨指标runt相关转录因子2(runt-related transcription factor 2,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的表达。结果:在野生型组和PTH基因敲除组的小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Notch信号通路的受体和配体以及各成骨指标上调。PTH基因敲除组中Notch信号通路配体Jagged1和受体Notch1表达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PTH基因敲除组中各成骨指标Runx2-OCN蛋白表达和ALP活性均低于野生型组。结论:内源性PTH缺失可能通过下调Notch信号通路Jagged1配体和Notch1受体的表达来抑制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向成骨细胞分化。
李大千 , 吴 蕾 , 荆俊鹏 , 龚 雪 , 谢而付 , 陈欢欢 , 王 加 , 凌 芸 , 徐 建 , 王 芳 , 张洁心 , 孙瑞红 , 黄珮珺 , 潘世扬
2015(11):1522-1527.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生物发光成像早期监测裸鼠肺部转移瘤及定量评估肿瘤大小的价值。方法:利用生物发光成像检测含荧光素酶报告基因的人肺腺癌SPC-A1-luc细胞在体内外的生物发光活性。经尾静脉注射SPC-A1-luc细胞建立裸鼠肺部转移瘤模型,应用生物发光成像实时监测肺部转移瘤的生长状态并定量评估肺部肿瘤大小,同时用micro-CT检测肺部转移瘤。结果:SPC-A1-luc细胞能高水平并稳定表达荧光素酶,生物发光光子数与细胞量呈良好的线性相关(R2=0.996 6),且与皮下肿瘤体积呈良好的直线相关(R2=0.984 9)。生物发光成像监测裸鼠肺部转移瘤,在第1周即可检测到肺部弥漫分布的肿瘤细胞,第3周肺部生物发光信号降至最低,定量分析表明此时肺部约有600个肿瘤细胞。而第3周micro-CT未能检测到肺部肿瘤,直到第6周micro-CT才检测到肺部肿瘤。结论:利用生物发光成像能早期监测肺部转移瘤的生长并定量分析肿瘤大小,其灵敏度高于micro-CT成像。
周 青 , 胡静雯 , 许有涛 , 王 洁 , 尹 荣 , 许 林
2015(11):1528-1532.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6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磷脂酰肌醇蛋白聚糖-5(glypican 5,GPC5)基因对人肺腺癌A549肿瘤起始细胞(cancer-initiating cells,CICs)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前期构建的过表达GPC5慢病毒载体稳定转染的细胞株GPC5-A549,无血清培养方法富集A549细胞中的CICs微球,通过定量分析检测微球大小,流式细胞术检测CD133阳性细胞比率,Matrigel和Tanswell小室检测细胞侵袭迁移能力,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质化相关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GPC5后A549细胞中CICs微球形成数目明显减少,体积变小,CD133阳性率明显下降(P < 0.05);细胞侵袭-迁移能力显著降低(P < 0.05);E-cadherin的蛋白表达明显上调,Vimentin-N-cadherin的表达显著被抑制(P < 0.05)。结论:GPC5过表达能够抑制肺腺癌细胞株A549中CICs的发生-侵袭和迁移,调控上皮细胞间质化相关蛋白表达。
2015(11):1533-1537.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7 CSTR:
摘要:目的:通过人原代子宫内膜细胞实验研究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对子宫内膜异位症发生-发展的作用和意义。方法:利用慢病毒载体分别在人原代子宫内膜细胞中过表达和静默PTEN基因的表达;流式细胞仪检测慢病毒感染之后不同PTEN表达组的细胞周期及凋亡变化情况。结果:PTEN过表达组人原代子宫内膜细胞G0/G1期比例增加,与对照组比较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G2/M期比例逐渐减少,细胞周期阻滞在G0/G1期;空白对照组-PTEN过表达组-PTEN静默组的细胞凋亡率分别是(11.70 ± 0.03)%-(15.80 ± 0.14)%-(5.33 ± 0.08)%。结论:PTEN可显著增加人原代子宫内膜细胞凋亡,抑制细胞周期,对子宫内膜异位症的发生发展有一定抑制作用。
2015(11):1538-1541.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YKL-40蛋白的表达与小细胞肺癌(small cell lung cancer,SCLC)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Envision法检测105例SCLC组织和40例癌旁组织YKL-40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YKL-40 在SCLC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2.4%和2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YKL-40的表达与患者性别-年龄和吸烟情况无显著相关,而与临床分期-淋巴结转移有关,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105例SCLC患者的中位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为16.3个月;YKL-40阳性表达者中位OS为12.4个月,明显短于阴性表达者的中位OS 25.6个月,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单因素分析显示,临床分期和YKL-40表达与预后相关;多因素分析显示YKL-40的表达可以作为SCLC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YKL-40蛋白可以作为一个预测SCLC患者术后复发-转移及预后的分子标记物。
2015(11):1542-1546. DOI: 10.7655/NYDXBNS20151109 CSTR:
摘要:目的:检测环状RNA(circularRNA,circRNA)在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谱变化。方法:应用高通量circRNA芯片技术筛选6例人结直肠癌组织及对应癌旁组织中circRNA表达谱差异,经过对原始数据进行预处理-归一化后,筛选出差异表达的circRNA,并对其进行聚类分析。结果:结直肠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之间存在892种circRNA的差异表达,其中在肿瘤组织中高表达的有412条,低表达的有480条(变化>2倍且P < 0.05)。结论:结直肠癌组织与对应癌旁组织比较,circRNA表达谱发生了显著变化,提示这些差异表达的circRNA可能与结直肠癌的发生发展密切相关。
2015(11):1547-1551.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对小鼠原代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功能的影响,研究白藜芦醇调控白色脂肪棕色化功能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从C57BL/5J小鼠的腹股沟处分离皮下前脂肪细胞,诱导分化后使用不同浓度的白藜芦醇(0~50 μmol/L)刺激48 h,运用RT-PCR检测棕色标志因子基因及相关的miR-27b表达情况。为了验证miR-27b的作用,在细胞内过表达miR-27b,同时予白藜芦醇刺激,运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相关重要转录因子的基因及蛋白表达。结果:白藜芦醇促进了小鼠原代白色脂肪细胞棕色化功能基因的表达,抑制了原代白色脂肪细胞miR-27b表达,并呈剂量效应。过表达miR-27b显著抑制了白藜芦醇增强棕色化标志基因mRNA表达的作用。在蛋白水平上,过表达miR-27b同样抑制了白藜芦醇增强其靶基因PRDM16和棕色标记基因UCP1蛋白表达的作用。结论:白藜芦醇通过抑制miR-27b表达增强了白色脂肪细胞的棕色化功能,从而为临床有效改善机体能量代谢-防治代谢综合征提供了新策略。
2015(11):1552-1556.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1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姜黄素对大鼠心肌梗死(myocardial infarction,MI)后炎症反应的抑制作用及相应机制。方法:采用Wistar 大鼠,通过结扎冠状动脉建立MI模型,观察姜黄素对于梗死后不同时间心肌组织中炎症反应和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探讨其相关的分子生物学机制。结果:与对照组比较,姜黄素的使用明显改善MI后28 d的心脏功能,并降低MI后梗死区1-7-14及28 d的炎症细胞浸润;进一步研究显示姜黄素降低了大鼠MI后不同时段肿瘤坏死因子α-白细胞介素1β和白细胞介素6的表达,并抑制NF-κB和JAK-1/SATA3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姜黄素可通过抑制MI后炎症相关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减少梗死区炎症细胞的浸润和炎症因子的分泌,减缓炎症反应,从而起到改善血流动力学-减轻心室重构和维护心功能的保护作用。
黄 荣 , 潘 闽 , 蔡星星 , 顾周山 , 苏亚民 , 朱健华
2015(11):1557-1560.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 t,IL)-6基因启动子-634C/G多态性与冠心病的相关性。方法:纳入86 例冠心病及91例对照组患者,检测相关生化指标,应用聚合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段长度多态性(PCR-RFLP)技术检测两组患者IL-6基因型,酶联免疫吸附(ELISA)法检测IL-6血清水平。比较两组间基因型-等位基因频率以及不同基因型对血清IL-6 水平的影响。结果:冠心病组与对照组间年龄-性别-吸烟史-高血压病史及相关生化指标未见统计学差异(P > 0.05),冠心病组外周血IL-6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26.57 ± 6.68)ng/L vs. (6.89 ± 2.32)ng/L,P < 0.05],IL-6基因启动子-634C/G 3种基因型(CC-CG-GG)在冠心病组中的频率为57%-29%-14%,在对照组中的频率为65.9%-31.9%-2.2%,两组间基因型频率存在统计学差异(P < 0.05)。冠心病组中IL-6基因启动子位点G等位基因携带者(GG-CG基因型)血清IL-6水平高于不携带者[(34.575 ± 6.618)ng/L vs. (16.758 ± 5.182)ng/L,P < 0.05]。结论:IL-6基因启动子634C/G基因多态性与冠心病相关,其中G等位基因携带者外周血IL-6 水平显著增高。
2015(11):1561-1563.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3 CSTR:
摘要:目的:研究蓬乱蛋白(dishevelled,DVL)-1-DVL-3在正常和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的表达,探讨其在尿道下裂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的作用。方法:收集拟行尿道下裂尿道修复术患儿术中切除的包皮组织(24例)和门诊包皮环切术中切除的包皮(24例),采用免疫组化和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PCR)方法检测两组包皮中DVL-1-DVL-3 mRNA和蛋白质的表达情况。结果: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中DVL-1-DVL-3 mRNA表达较正常水平有显著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DVL-1-DVL-3蛋白主要表达在包皮皮下间充质细胞层,其中DVL-1-DVL-3蛋白在尿道下裂患儿包皮组织的表达较正常对照有明显增强趋势。结论:DVL-1-DVL-3的表达异常与尿道下裂发生有关,其介导的调控异常可能是导致尿道下裂发生的主要机制之一。
王慎骄 , 王笑辰 , 朱小娟 , 郭喜玲 , 付建光 , 祁 贤 , 朱叶飞 , 朱凤才
2015(11):1564-1571. DOI: 0.7655/NYDXBNS20151114 CSTR:
摘要:目的:从分子水平分析2009—2013年江苏省分离汉坦病毒(Hantavirus,HV)的型别及变化,为疾病的预防控制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采集2009—2013年江苏省肾综合征出血热(hemorrhagic fever with renal syndrome,HFRS)急性期患者血清及监测点鼠肺标本。采用胶体金法检测血清样本中汉坦病毒的IgM-IgG抗体,采用免疫荧光检测鼠肺样本中汉坦病毒抗原,并用VERO E6细胞分离病毒,RT-PCR检测标本培养物中病毒M片段以鉴定HV病毒,采用高通量测序技术对分离株进行全基因组测序,MEGA6.0软件对其进行序列比对和进化分析。结果:分离到的11株病毒与陕西分离株LR1-四川分离株S85-46以及汉坦病毒原型株76-118遗传距离最为接近,属于汉滩(Hantean,HTN)型病毒。分离株与2002年分离的江苏(A9-HTN型)株以及浙江株-安徽株处于不同的进化分支上,表明遗传关系较远。结论:江苏的汉坦病毒优势株发生了变化,而且发生了宿主转换。目前疫苗仍具有保护效力,但需加强监测。
2015(11):1572-1579.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5 CSTR:
摘要:目的:了解心房重构与纤维蛋白血清标记物的相关性,从而筛选出能够反映心房重构的敏感血液标志物。方法:收集90例瓣膜置换手术患者的左右心房标本。患者被分为窦性节律(n=30)-阵发性房颤(n=30)和持续性房颤(n=30)3组,检测心房组织中钙-整合素结合蛋白(calcium and integrin binding protein,CIB1)-钙调神经磷酸酶A(calcineurinA)-钙调神经磷酸酶B(calcineurinB)-核内活化T细胞核因子3(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3,NF-AT3)-核内活化T细胞核因子4(nuclear factor of activated T4,NF-AT4)-Ⅰ型纤维蛋白-Ⅲ型纤维蛋白表达情况。同时使用ELISA法检测了血清中的Ⅰ型前纤维羧基端肽(carboxy-terminal peptide of procollagen type Ⅰ,PICP)-Ⅲ型前纤维氨基端前肽和Ⅰ型前纤维氨基端前肽以及TGF-β1的水平。另取10例窦性心律先天性心脏病手术患者作为对照。结果:房颤组的CIB1-calcineurinA-calcineurinB-核内NF-AT3 -核内NF-AT4-Ⅰ型纤维蛋白-Ⅲ型纤维蛋白的表达明显增高,特别是左心房中。持续性房颤组calcineurin系统各蛋白的表达明显高于窦性心律组。房颤患者核内NF-AT3 -核内NF-AT4的表达水平与心房中的Ⅰ-Ⅲ型纤维蛋白水平明显相关。血液中的PICP和TGF-β1的水平可作为反映心房重构的重要指标。结论:calcineurin系统参与了心房的结构重构特别是纤维化的过程,PICP和TGF-β1可作为评估房颤过程中心房重构的敏感血清生物标志物。
杜 静 , 孙 洁 , 强德仁 , 周义红 , 马红霞 , 胡志斌 , 沈洪兵 , 靳光付
2015(11):1580-1584.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6 CSTR:
摘要:目的:以大样本人群队列为基础,探讨常州农村地区人群高血压发病的相关危险因素,为高血压的早期防治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巢式病例对照研究,选取常州市武进区慢性病队列中经两次随访新发高血压患者作为病例组(3 400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频数匹配(1∶1),随机选取3 400例基线和两次随访均未患高血压的正常样本为对照,高血压的相关影响因素分析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单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饮酒-体重指数-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与高血压的发病相关;进一步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饮酒-超重-肥胖-总胆固醇和甘油三酯异常可增加高血压的发病风险,而低体重为高血压的保护因素。结论:饮酒-超重或肥胖-血脂异常可能是影响常州农村地区高血压发病的危险因素,应当针对重点人群进行早期干预,降低高血压发病风险。
2015(11):1585-1589.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7 CSTR:
摘要:目的:评价莫达非尼治疗阻塞性睡眠呼吸暂停综合征(obstructive sleep apnea syndrome,OSAS)经有效持续气道正压通气(continuous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CPAP)治疗后仍残余嗜睡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随机选取自2014年7月—12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睡眠呼吸障碍中心,患有中重度OSAS且经有效CPAP治疗仍残余白天嗜睡的32例男性患者,Epworth 嗜睡量表(Epworth sleepiness scale,ESS)评分>10分。研究包括3个阶段:T1阶段行基线检测并将受试者随机分配至莫达非尼组和安慰剂组;T2阶段口服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每日1次,剂量为100 mg,共7 d;T3阶段口服莫达非尼或安慰剂,每日1次,剂量为200 mg,共28 d,T3阶段的最后1 d行最终评价。T1-T3阶段的检测指标包括:血常规-血生化-尿常规-心电图检测,夜间多导睡眠监测-多发小睡实验,此外在T1-T2-T3阶段持续检测ESS。结果:药物治疗前后所有受试者呼吸暂停指数-CPAP每晚使用时间无明显变化。药物治疗后,与安慰剂组比较,莫达非尼治疗组平均入睡潜伏期延长-ESS评分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5);此外,在莫达非尼治疗组中,T3(200 mg剂量)较T2(100 mg剂量),ESS下降更加显著(F=0.719,P=0.015);莫达非尼治疗组有62.5%患者出现口干-恶心-头痛等不良反应,所有不良反应均介于轻中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41)。结论:莫达非尼可以改善中重度OSAS患者经有效CPAP治疗仍残余的白天嗜睡,患者对该药具有良好的耐受性。
2015(11):1590-1593.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利拉鲁肽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后血清miR-375表达水平的变化,并分析其与胰岛素抵抗和胰岛β细胞功能变化的相关性。方法:30例初诊2型糖尿病受试者使用利拉鲁肽治疗12周,分别测定治疗前后患者的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胰岛素-C肽-糖化血红蛋白(HbA1c)-体重-腰围-血压和血清miR-375表达水平。采用配对t检验及Wilcoxon配对符号秩检验进行数据分析。结果:利拉鲁肽治疗前后,患者血清中的miR-375表达量和HbA1c显著降低(P < 0.05),胰岛素0~30 min曲线下面积-胰岛素0~120 min曲线下面积明显增加(P < 0.05)。结论:利拉鲁肽治疗初诊断2型糖尿病后,胰岛β细胞功能的改善可能与血清中miR-375表达下调有关。
2015(11):1594-1596. DOI: 10.7655/NYDXBNS2015111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miR-203的表达水平与疾病活动度-肾脏受累情况等临床表现之间的关系,初步探讨miR-203在SLE中的临床意义。方法:收集31例SLE患者-16例健康志愿者外周血标本,根据肾脏受累分为狼疮肾炎21例和SLE无肾脏受累10例。采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real-time fluorescence quota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中miR-203表达,比较各组间miR-203表达水平的差异,并分析其与SLE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结果:SLE患者miR-203表达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狼疮肾炎组患者miR-203表达低于SLE无肾脏受累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SLE患者miR-203表达水平与24 h尿蛋白-肾脏急性指数呈明显负相关(P < 0.01)。结论:SLE患者PBMCs中miR-203的表达水平降低,表明miR-203在SLE发病机制中可能发挥一定作用;狼疮肾炎患者miR-203的表达降低,提示miR-203可能参与了狼疮肾炎的发病。
2015(11):1597-1601.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0 CSTR:
摘要:目的:从家族史-神经系统软体征和脑影像学改变探讨神经发育异常在精神分裂症中的地位。方法:选取符合DSM-Ⅳ首发精神分裂症诊断标准的住院患者101例为研究对象,入院首天评估阳性与阴性症状量表(positive and negative syndrome scale,PANSS)量表,详细的家谱调查,神经系统软体征检查,按规定序列作头颅核磁共振扫描。并根据Murry所提出的分类标准,分为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组。结果:①家族性组与散发性组的神经系统软体征比较,发现构音-左-右定向两项两组有显著性差异(P < 0.05),散发性组构音分值较高,家族性组左-右定向分值较高;②家族性与散发性两组的MRI测量数值比较,显示家族性和散发性两组在胼胝体至额极距离-胼胝体压部厚度两项上有显著差异(P < 0.05),散发性组额叶体积比家族性组小,家族性组胼胝体体积比散发性组小;③神经系统软体征总分与偏执因子-阳性因子-阴性因子-一般精神病理-思维解体-PANSS总分存在正相关。结论:①散发性组的胼胝体压部增厚-额叶体积减小,提示额叶的发育易受环境因素影响,胼胝体异常与临床症状如思维紊乱-情感倒错一致;②神经系统软体征受遗传因素的影响较小,和精神分裂症状都是大脑非特异性损害的结果,只是表现形式不同。
2015(11):1602-1604.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1 CSTR:
摘要:目的:分析某高校教职工2012-2014年健康体检结果,探讨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及肝功能相关指标的关系。方法:根据肝脏彩超检查结果,将2012-2014年连续参加某高校体检的1 155例教职工分为脂肪肝组(2012年351例,2014年306例)和非脂肪肝组(2012年804例,2014年849例);再根据两次检查结果变化情况分转阴组(2014年不再为脂肪肝,101例)和转阳组(2014年新检出脂肪肝,56例)。各组均测量身高-体重-血压-血脂-空腹血糖-转氨酶,做腹部B超检查,统计分析各项结果。结果:2012-2014年脂肪肝总检出率分别为30.4%和26.5%;男性脂肪肝检出率分别为45.2%-37.8%,明显高于女性(分别为18.9%和17.7%,P均<0.001);女性检出率随年龄增大而增高,男性检出率在达高峰前也与年龄呈正相关。脂肪肝组超重肥胖-高甘油三酯-低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高血压-高血糖-高丙氨酸氨基转移酶-高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高γ-谷氨酰转肽酶检出率均明显高于非脂肪肝组(P < 0.001)。与2012年比较,2014年脂肪肝和高脂血症检出率有所下降。转阴组两年间超重肥胖和高脂血症检出率分别由67.3%-64.3%下降至53.5%-35.6%(P均<0.05),但转阴组与转阳组两年肝功能体检指标异常检出率均无明显变化。结论:该高校教职工脂肪肝检出率与年龄相关,男性明显高于女性;脂肪肝与代谢综合征关系密切,与肝功能异常关系尚待确定。
2015(11):1605-1607.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2 CSTR: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原发性胆囊管癌与胆囊底体部癌的诊疗不同之处。方法:将46例胆囊癌分为胆囊底体部和胆囊管部两组,进行回顾性分析,对手术方式-术后情况-中位生存期-淋巴结转移率等指标进行统计。结果:胆囊底体部癌和胆囊管癌的发生发展规律-手术方式等皆有不同,胆囊管癌的淋巴结转移率较高,误诊率高。结论:胆囊管癌在临床表现及处理方法方面有其特殊性,针对胆囊管癌可采取更为积极的手术方式。
2015(11):1608-1610.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腹腔镜下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与开腹手术相比较,在疗效上的优势。方法:回顾性分析黄山市人民医院2006年1月—2014年8月收治符合研究设定纳入标准的100例直肠癌手术患者,比较腹腔镜与开腹手术在手术持续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肛门排气时间-术后住院天数-保肛率以及术后并发症等方面的差异。结果:腹腔镜组手术持续时间(170.5 ± 29.9)min相对于传统开腹手术组(151.9 ± 23.6)min较长(t=3.458,P=0.001);术中出血量(81.5 ± 27.0)mL较传统开腹手术组(101.4 ± 23.7)mL少(t=3.917,P < 0.001);术后肛门排气时间(47.0 ± 12.6)h比开腹手术(55.4 ± 14.7)h短(t=3.084,P=0.003);术后住院天数(11.0 ± 4.6)d比开腹手术组(13.4 ± 4.1)d短(t=2.734,P=0.007);腹腔镜手术组在保肛率方面(74%,34/50)与传统开腹手术(64%,32/50)相比较无明显统计学差异(χ2=1.169,P=0.280);术后腹腔镜手术组患者未发生吻合口瘘-肺部感染以及切口感染,开腹手术组患者术后出现吻合口瘘4例-肺部感染3例-切口感染3例,但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相对于开腹手术,腹腔镜下TME具有一定优势。
2015(11):1611-1614.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4 CSTR:
摘要:目的:分析评价激光腔内闭塞联合泡沫硬化杂交手术治疗下肢静脉曲张的临床并发症。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4月—2013年4月收治的240 例原发性大隐静脉曲张患者296条患肢,根据手术方式不同分为2组。A组114 例(共121条肢体)均行单纯静脉腔内激光,B组126 例(共175 条肢体)行静脉腔内激光结合小腿泡沫硬化杂交手术,对比观察疗效并分析术后并发症。结果:全部患者都成功耐受手术,随访率 99.16%(238/240)。A组住院天数(5.8 ± 1.2)d,平均随访(12.26 ± 2.45)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1.5个月,并发症有隐神经损伤19例-小腿皮肤灼伤 15例-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45例-水肿26例-皮下血肿28例-术后复发8例;B组住院天数(4.2 ± 1.8)d,平均随访(10.56 ± 1.38)个月,中位随访时间10.8个月。并发症有隐神经损伤5例,小腿皮肤灼伤11例,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32例,水肿16例,皮下血肿10例,术后复发6例。两组均未见深静脉血栓形成并发症。激光腔内闭塞联合泡沫硬化杂交手术和单纯激光闭塞术式相比,隐神经损伤-皮下血肿及局部条索状斑块状硬结等并发症发生率降低,具有显著性差异;软组织感染-小腿皮肤灼伤-水肿并发症明显减少。结论:与激光治疗相比,激光联合硬化杂交治疗下肢静脉曲张明显减少并发症,能更安全有效地处理合并静脉性溃疡的曲张静脉,创伤更小和恢复更快。
秦婷婷 , 康海全 , 邓丽华 , 徐银海 , 顾 兵 , 马 萍
2015(11):1615-1619.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5 CSTR:
摘要:目的:了解徐州医学院附属医院2012—2014年鲍曼不动杆菌的标本来源-科室分布情况及3年间的耐药性变迁。方法:采用美国BD公司Phoenix 100全自动微生物分析系统进行菌株鉴定,采用纸片扩散(K-B)法测定菌株对抗菌药物的敏感性,以WHONET5.6软件分析数据。结果:2012—2014年分别分离鲍曼不动杆菌1 213-1 492-1 712株,各占非发酵革兰阴性杆菌的53.5%-44.4%和39.9%;其中标本来源以痰液为主,达89.2%;急诊ICU的感染率最高,达37.5%。除了左氧氟沙星-阿米卡星-多粘菌素和复方新诺明4种抗菌药物外,3年中鲍曼不动杆菌对头孢类-碳青霉烯类-喹诺酮类-氨基糖苷类等临床常用药耐药率均达80.0%以上。其中亚胺培南的耐药率从2012年的83.1%上升至2013年的87.1%,2014年下降至82.8%;与之类似,鲍曼不动杆菌对美洛培南的耐药率在2012-2013-2014年分别为84.9%-87.7%-85.1%;对多粘菌素的耐药率最低,为1.5%~2.9%。结论:与2012年相比,2013年鲍曼不动杆菌的耐药率明显升高,2014年有所下降,但仍非常严重,需高度警惕,加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监测和规范临床合理用药。
徐 峰 , 王咏梅 , 庄 蕾 , 王雪琴 , 乔海风 , 苏建彬 , 王晓华
2015(11):1620-1623.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6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先证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的正常糖耐量妇女的血糖波动变化特点。方法:南通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就诊的GDM妇女在产后1年内进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选择61例正常糖耐量妇女(空腹血糖<5.6 mmol/L,糖负荷2 h<7.8 mmol/L)纳入研究组(PGDM组)。同时选择61例年龄匹配的无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为对照组(NC组)。所有对象均进行连续72 h动态血糖监测,并计算血糖波动参数,包括血糖标准差-平均血糖-平均血糖绝对差-平均血糖波动幅度-餐后血糖面积。结果: PGDM组血糖波动指标血糖标准差[(1.1 ± 0.3)mmol/L vs. (0.9 ± 0.2)mmol/L,P < 0.05]-平均血糖[(6.4 ± 0.9)mmol/L vs. (5.8 ± 1.0)mmol/L,P < 0.05]-平均血糖绝对差[(1.3 ± 0.4)mmol/L vs. (1.1 ± 0.4)mmol/L,P < 0.05]-平均血糖波动幅度[(2.5 ± 0.4)mmol/L vs. (1.9 ± 0.5)mmol/L,P < 0.05]-餐后血糖波动面积[(22.5 ± 3.2)mmol/(L·h) vs. (19.8 ± 3.5)mmol/(L·h),P < 0.05]均明显高于NC组。结论: 先证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血糖波动指标明显高于无GDM病史的正常糖耐量妇女。
王根菊 , 韩国荣 , 江红秀 , 王翠敏 , 丁 祎 , 和沁园
2015(11):1624-1627.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孕母梅毒快速血浆反应试验(rapid plasma regain,RPR)滴度与新生儿RPR阳性率及围生结局关系。方法:对2009年1月1日—2014年2月1日经RPR和梅毒螺旋体颗粒凝集试验筛查,192例妊娠合并梅毒孕母分娩前及其部分新生儿出生时及6月龄时外周血检测,比较孕母RPR 滴度与新生儿RPR阳性率-阴转率及不良围生结局的关系。结果:新生儿RPR滴度与孕母呈正相关,孕母RPR滴度1∶1时,新生儿RPR阳性率68.4%;孕母RPR滴度1∶2时,新生儿RPR阳性率87.0%;当孕母RPR滴度≥1∶8时,新生儿RPR阳性率100.0%;孕母RPR滴度≥1∶8与≤1∶4比较,新生儿RPR阳性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孕母RPR滴度≥1∶8时,婴儿6月龄RPR阴转率下降,与RPR滴度≤1∶4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随着孕母RPR滴度的升高,畸形-死胎及新生儿死亡-早产及先天性梅毒的风险升高,婴儿不良结局风险升高。当孕母RPR滴度≥1∶8时,与孕母RPR滴度≤1∶4比较,新生儿畸形-早产-先天性梅毒增多,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随着孕母RPR滴度的升高,新生儿RPR阳性率升高,当RPR滴度≥1∶8时,新生儿RPR阳性率为100%,6月龄阴转率下降,胎儿畸形-早产-先天性梅毒发生率显著升高。
丁晓军 , 邱 憬 , 汤春波 , 周储伟 , 孙玉林 , 苏峰梅
2015(11):1628-1631.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8 CSTR: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上颌无牙颌All-on-Four远中种植体在不同角度和不同长度模型中的应力分布。方法:选择1例上颌无牙颌女性患者,采集数据,三维重建,构建上颌无牙颌“All-on-Four”种植修复的三维有限元模型。按照远中种植体角度和长度不同分为4组:A组30° 11.5 mm,B组30° 13.0 mm,C组45° 11.5 mm,D组45° 13.0 mm。100 N垂直静载荷分别加载于第一-二前磨牙及第一磨牙上模拟咀嚼受力,应用ABAQUS软件测算种植体在上颌无牙颌模型上的等效应力值。结果:垂直载荷下,应力集中在种植体颈部周围骨皮质区;远中种植体长度增加,各区域应力缓慢下降;远中种植体倾斜角度增加,应力分布分散,种植体颈部和根尖区应力明显减小。结论:远中种植体长度增加对应力分布和大小的改变并不显著,远中种植体倾斜45°比倾斜30°更有利于应力分散。
2015(11):1632-1636. DOI: 10.7655/NYDXBNS20151129 CSTR:
摘要:目的:研究不同厚度对于椅旁计算机辅助设计与制作(computer aided design/compnter aided manufacturing,CAD/CAM)全瓷材料断裂强度的影响。方法:制备50颗离体牙试件,随机分为5组,分别与厚度为1.0-1.5-2.0-2.5-3.0 mm的椅旁CAD/CAM全瓷材料——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用panavia f树脂粘结剂粘固。粘固1 h后水浴24 h,测试其静态断裂强度值,并观察其断口形貌。结果:随着厚度增加,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试件的断裂强度也逐步增加。在1.0~2.0 mm厚度组,Vita enamic瓷块和Vitablocs MarkⅡ瓷块试件的断裂强度值相近;在2.5~ 3.0 mm厚度组,Vita enamic瓷块的断裂载荷值较Vitablocs MarkⅡ瓷块显著增加。结论:Vita enamic瓷块具有与Vitablocs MarkⅡ瓷块相似的断裂强度。在厚度大于2.5 mm时,Vita enamic瓷块表现出更为优越的机械学强度。
王颖彦 , 宣 杨 , 张炽敏 , 李 嘉 , 王莉娜 , 李 岭 , 王 玲 , 史进军 , 高亚琴
2015(11):1637-1642.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0 CSTR:
摘要:目的:运用Meta分析评价自动乳腺全容积成像系统(automated breast volume scanning,ABVS)与手持探头超声(hand-held ultrasound,HHUS)对乳腺良-恶性肿瘤的诊断价值。方法:采用计算机自动配合手工检索COCHRANE-WEB OF SCIENCE-PUBMED-EMBASE-中文科技期刊全文数据库-中国生物医学文献数据库-中国知网(CNKI)-万方数字化期刊全文数据库(检索时间:建库至2015年3月7日),搜集并筛选出HHUS与ABVS鉴别诊断女性良恶性乳腺肿瘤的文献,应用STATA12.0软件对入选文献的试验数据进行分析。结果:17篇文献符合纳入标准。ABVS 和 HHUS合并诊断比值比分别为95.21(53.85~168.36)- 28.88(16.15~51.66),合并特异度分别为0.90(0.86~0.93)-0.84(0.78~0.89),合并敏感度分别为0.91(0.88~0.93)-0.84(0.79~0.88)。结论:ABVS在乳腺良-恶性肿瘤鉴别诊断方面较HHUS具有更高的临床价值。
2015(11):1643-1648.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1 CSTR:
摘要:目的:测定早产儿25羟维生素D含量,探讨影响早产儿25羟维生素D含量的主要因素。方法:选取2012年5月—2013年9月在无锡市妇幼保健院和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出生-住院的新生儿,早产儿组50例,足月儿组50例,记录出生时的基本情况,根据不同目的将研究对象分为不同组别。采用酶联免疫法测定早产儿和足月儿25羟维生素D含量,用常规生化法测定钙-磷-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值,定量超声技术测定骨密度(bone mineral density,BMD)值。结果:①出生时早产儿组25羟维生素D含量低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②按胎龄分组,A组(28周≤胎龄≤32周)新生儿血25羟维生素D含量均低于B组(32周<胎龄<37周)-C组(37周≤胎龄<39周)-D组(39周≤胎龄≤42周)(P均<0.01);按出生时体重分组,各体重组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均<0.01)。③早产儿组按孕母是否规律性补充维生素D或钙剂分成规律补充-不规律补充和未补充3组,3组之间血25羟维生素D水平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④早产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与胎龄-出生体重呈正相关(P < 0.05);足月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与胎龄-性别-出生体重及出生方式均无显著相关(P >0.05)。⑤早产儿和足月儿出生时血钙-磷-ALP值均无显著性差异(P > 0.05);早产儿组25羟维生素D与ALP呈显著性负相关(P < 0.01);足月儿组25羟维生素D与ALP-钙-磷值均无显著性相关(P > 0.05)。⑥早产儿和足月儿BMD有显著差异(P < 0.01);早产儿组BMD与胎龄-出生体重-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 < 0.05),与ALP呈负相关(P < 0.05);足月儿组BMD与胎龄-25羟维生素D呈正相关(P < 0.05)。结论:①早产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明显低于足月儿;②早产儿出生时的胎龄-体重以及孕母在整个孕期中是否规律性补充维生素D制剂或钙剂是影响早产儿出生时25羟维生素D含量的主要因素。
2015(11):1649-1651.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2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嗜酸性粒细胞和IgE之间的相关性。方法:以25例健康儿童为对照,酶联免疫法测定41例过敏性胃肠病患儿血清25羟维生素D3[25(OH)D3]水平,用化学荧光法和免疫印迹法分别测定总IgE和过敏原特异性IgE(sIgE)。结果:过敏性胃肠病患儿外周血25(OH)D3水平与对照组无差别(P > 0.05),但维生素D不足[(25(OH)D3<75 nmol/L]的比率高(P < 0.05)。虽然维生素D不足和维生素D水平正常[25(OH)D3≥75 nmol/L]的患儿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在过敏食物回避前无显著差别(P > 0.05),维生素D正常患儿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和绝对计数在过敏食物回避1周后显著下降(P < 0.05),而维生素D不足患儿过敏食物回避后嗜酸性粒细胞比率和绝对计数与回避前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并且维生素D不足患儿血清总IgE水平-总IgE>180 U/L比率和sIgE阳性率均高于维生素D正常组。结论:维生素D水平状态与过敏性胃肠病患儿嗜酸性粒细胞和IgE升高有关。
2015(11):1652-1653.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3 CSTR: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年龄婴幼儿血型抗体的产生情况及微柱凝胶法在婴幼儿血型鉴定中的应用。方法:应用微柱凝胶卡进行婴幼儿血型鉴定并比较其抗体产生情况。结果:18个月以内婴幼儿ABO血型正反定型符合率为73.05%,其中0~1个月->1~3个月->3~6个月->6~18个月正反定型一致率分别为47.81%-37.78%-58.24%-96.21%;A型-B型-O型正反定型一致率分别为66.39%-75.17%-77.69%。结论:血型抗体6个月以后基本产生,应进行正反定型;抗B抗体产生比抗A抗体晚。
梁 凯 , 邵国强 , 赵美丽 , 崔 璨 , 贾瑞鹏 , 王 峰
2015(11):1654-1658.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4 CSTR: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在肾脏单发占位性病变诊断和治疗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0年1月—2015年1月61例肾脏占位患者,多数接受增强CT和B超检查,所有患者接受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和血生化检查,半定量评价肾脏占位-灌注指数(perfusion index,PI)和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32例肾脏恶性肿瘤和2例良性肿瘤患者在术后6个月再次行99mTc-DTPA肾脏动态显像。结果: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诊断肾脏恶性肿瘤的灵敏度-准确性分别为37.5%-63.9%,明显低于增强CT;对长径大于4 cm者,肾脏动态显像诊断灵敏度-特异性和准确性分别为66.7%-85.7%和75.0%,如果以占位与健侧肾PI比值(T1/K1)≤1-功能相占位病灶与对侧(或邻近)对称肾组织GFR之比(T2/K2)接近0作为肾恶性肿瘤的诊断标准,其诊断灵敏度提高到83.3%。肾脏动态显像占位对侧肾中重度受损时,结合患肾情况选择保守手术,术后6个月肾PI降低,GFR增加,否则多在术后出现肾功能不全,部分患者需要透析治疗。结论:99Tcm-DTPA肾脏动态显像提供肾脏占位PI和单肾PI-GFR,对肾恶性肿瘤的诊断-手术方式选择和预后评价提供了重要数据支持。
邵国强 , 崔 璨 , 罗 瑞 , 孟庆乐 , 杨 瑞 , 梁 凯 , 赵 骏 , 王 峰 , 王自正
2015(11):1659-1663.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99Tcm-HYNIC-PEG4-E[PEG4-c(RGDfk)]2(99Tcm-3P4-RGD2)显像探测肺癌骨骼转移灶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7月—2013年9月45例经病理证实的肺癌患者,所有患者均接受99Tcm-3P4-RGD2显像(RGD显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显像)-99Tcm-MDP显像(MDP显像,包括平面和断层显像),同时行SPECT-CT融合显像。所有病灶均以病史-病理检查或6个月以上的影像学随访为最终诊断结果。探讨RGD显像对肺癌骨骼转移病变的诊断效能。结果:45例肺癌并发骨骼病灶122处,成骨性转移病灶102处,溶骨性病灶20处 (其中5处尚未出现明显骨质密度改变),良性骨病变51处。溶骨性转移灶对99Tcm-3P4-RGD2摄取(T/NT:6.90 ± 2.31)显著高于99Tcm-MDP(1.18 ± 1.24,P=0.010),RGD显像对溶骨性-成骨性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84.8%和55.9%)分别与MDP显像(25.0%和91.2%)差异显著(P均<0.05),融合CT显像后,两种显像方法对骨转移的诊断特异性无统计学差异,但MDP融合显像对骨转移灶的探测灵敏度(92.6%)和准确性(93.4%)均高于RGD融合显像(78.7%,P=0.008;80.3%,P=0.010)。另外,RGD融合显像可对骨骼病变原发肺癌灶和其他转移灶进行有效探测。结论:99Tcm-3P4-RGD2靶向结合肿瘤细胞-破骨细胞的整合素αvβ3受体,在肺癌溶骨性骨转移的早期发现中具有一定优势,是常规骨显像的有效补充。
周锋盛 , 贺 轶 , 陈 俊 , 蒋 骁 , 项霞青 , 彭 雁 , 吴鹏西
2015(11):1664-1667.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6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常规超声结合超声弹性成像在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72个甲状腺结节术前均行常规超声及超声弹性成像检查,将常规超声及弹性成像结果与病理结果进行比较。结果:常规超声诊断甲状腺结节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87.10%-82.93%-84.72%。超声弹性成像图中良性病变以0~Ⅱ级多见,而恶性病变以Ⅲ~Ⅳ级多见,以Ⅲ级以上(含Ⅲ级)作为判断恶性的标准,其诊断的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0.32%-90.24%-90.28%。超声弹性成像诊断的准确率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没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常规超声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则其敏感度-特异度-准确率分别为93.55%-97.56%-95.83%,其准确率与常规超声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常规超声检查联合超声弹性成像,可以提高良恶性甲状腺结节鉴别诊断的敏感性,降低漏诊率。
2015(11):1668-1670.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7 CSTR:
摘要:目的:了解南京地区定量CT(quantitative computed tomography,QCT)测定健康人群腰椎骨密度值(bone mineral density,BMD)的变化规律,确定正常腰椎BMD参考值。方法: 应用CT扫描机,采用固体体模QCT 法对527 例健康体检者进行腰椎骨密度测定,对受检者BMD值与年龄-性别-身高-体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相关性进行分析。男女各按10 岁一个年龄段进行分组,观察各组BMD平均值变化规律。结果: 腰椎BMD与年龄(r=-0.531,P < 0.01)-体重(r=-0.098,P < 0.05)-BMI(r=-0.142,P < 0.01)呈负相关;但回归分析表明只有年龄是BMD值的影响因素(r=-1.836,P < 0.001),而体重(P > 0.05)和BMI(P > 0.05)不是腰椎BMD的影响因素。男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21~30岁年龄组,峰值为(186.50 ± 23.96)mg/cm3;女性腰椎BMD峰值出现在>30~40岁年龄组,峰值为(194.77 ± 31.77)mg/cm3。女性在40岁后腰椎骨质密度呈现明显下降趋势,在50岁以后,骨密度平均值小于男性。结论:腰椎BMD值与年龄密切相关;女性40岁后(绝经后)骨质流失明显增加,需要监测腰椎骨质密度,防止骨质疏松性骨折的发生;同时也需要重视老年男性的骨质疏松。
2015(11):1671-1674. DOI: 10.7655/NYDXBNS20151138 CSTR:
摘要:目的:对照关节镜分析膝关节交叉韧带囊肿的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评价MRI对交叉韧带囊肿的诊断价值。方法:收集经关节镜手术治疗的23例交叉韧带囊肿患者的MRI影像资料,总结比较交叉韧带囊肿的MRI影像与关节镜表现。结果:交叉韧带囊肿多发生在前交叉韧带(anterior cruciate ligament,ACL)与后交叉韧带(posterior cruciate ligament,PCL)之间。以关节镜最终手术结果为金标准对照分析MRI诊断及关节镜下所见,两者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MRI对韧带内及PCL囊肿的诊断有优势,横断位和冠状位可弥补矢状位不足,清晰显示囊肿的位置。结论:MRI能够显示囊肿的大小-形态-部位-与周围结构的关系,有重要的临床应用价值。