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5年第0卷第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转录因子MZF1对大鼠RGC32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及可能的结合部位

      2015(2):143-148.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1 CSTR:

      摘要 (3631) HTML (70) PDF 319.65 K (2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大鼠补体应答基因32(response gene to complement,RGC32)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人胚肾细胞(HEK293)过表达髓锌指基因1(myeloid zinc finger gene1,MZF1)对大鼠RGC32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MZF1结合位点。方法:将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686~-1 nt)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获得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RGC32-FL)后,再将pGL3-RGC32-FL与本课题组前期构建的大鼠野生型MZF1表达质粒(pIRES2-EGFP-MZF1)共转染HEK293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以确定MZF1对RGC32基因的启动作用。另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RGC32基因启动子上转录因子MZF1潜在的结合位点,并据此构建3个RGC32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RGC32-1-pGL3-RGC32-2和pGL3-RGC32-3)。将上述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与MZF1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细胞,再行荧光素酶活性测定,以筛选MZF1的结合位点。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大鼠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均构建成功。将pGL3-RGC32-FL和pIRES2-EGFP-MZF1共转染HEK293细胞发现,RGC32基因启动子活性显著增加。而将pGL3-RGC32-FL-pGL3-RGC32-1-pGL3-RGC32-2和pGL3-RGC32-3分别与pIRES2-EGFP-MZF1共转染HEK293细胞后显示,pGL3-RGC32-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RGC32-FL-pGL3-RGC32-1和pGL3-RGC32-2。提示MZF1可能结合在RGC32基因启动子的-286~-86 nt区域。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RGC32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证实过表达MZF1可促进RGC32基因的启动,并初步筛查出转录因子MZF1在RGC32基因启动子上可能的结合区域。

    • 雌二醇对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高血压心肌肥厚小鼠T淋巴细胞的影响

      2015(2):149-154.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2 CSTR:

      摘要 (1964) HTML (57) PDF 669.43 K (21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雌二醇(estradiol,E2)对血管紧张素Ⅱ (angiotensinⅡ,AngⅡ)诱导的心肌肥厚小鼠T淋巴细胞的影响。方法:C57BL/6小鼠行卵巢切除术后被随机分为实验组(E2+AngⅡ)和对照组(Placebo+AngⅡ)。首先,实验组植入E2缓释片(0.25 mg/60 d),同时对照组植入对照剂。4周后两组均植入含有AngⅡ[1 000 ng/(kg-min),4 周]的渗透压泵诱导心肌肥厚。实验期间,分别在0-2-4-6-8周末测量小鼠血压,在4-8周末超声心动图测量小鼠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内径-左室后壁厚度,计算射血分数(%EF)及短轴分数(%FS)。流式细胞技术分析T淋巴细胞变化。8周末通过HE染色观察心脏病理改变。结果:E2+AngⅡ组6-8周末血压水平及8周末心室舒张期室间隔厚度-左室后壁厚度均显著低于Placebo+AngⅡ组(P < 0.05)。给予AngⅡ前,两组总T淋巴细胞-CD4+T淋巴细胞-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无统计学差异。给予AngⅡ 4周后,组间比较显示E2+AngⅡ组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均显著低于Placebo+AngⅡ组(P < 0.05),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均显著高于Placebo+AngⅡ组(P < 0.05)。结论:E2能够改善长期AngⅡ灌注所致的心肌肥厚。在AngⅡ诱导心肌肥厚的过程中,E2能够导致总T淋巴细胞百分比-CD8+T淋巴细胞百分比显著降低,CD4+T淋巴细胞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显著升高。由此可见E2可能通过影响T淋巴细胞减轻AngⅡ所致的心肌肥厚。

    • β-catenin在SD大鼠骨关节炎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5(2):155-159.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3 CSTR:

      摘要 (2428) HTML (72) PDF 867.77 K (21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并探讨β连环蛋白(β-catenin)在不同时期SD大鼠骨关节炎(osteoarthritis,OA)滑膜组织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实验组及对照组各随机选取45只SD大鼠,实验组行前交叉韧带切断(ACLT)造模,对照组行假手术处理,两组分别于术后4-8-12 周各处死15只,并获取滑膜组织,分别为4-8-12周实验组及对照组;通过免疫组化及半定量RT-PCR技术检测不同时期实验组和对照组滑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及基因表达水平。结果:免疫组化:β-catenin蛋白在实验组均有表达,且实验组4-8-12周两两相比,β-catenin蛋白表达随周龄增大而依次增高,均具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对照组4周-8周滑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无明显表达,而部分12周滑膜组织中β-catenin蛋白呈阳性表达。半定量RT-PCR:β-catenin从基因水平在实验组滑膜组织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且随着时间的延长,其表达量依次增高,4-8-12周两两比较均有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β-catenin在OA滑膜组织中高表达,且表达量随着时间的延长呈现增高趋势,说明β-catenin与OA的发生及病情进展有关。

    • 羧甲基茯苓多糖抑制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凋亡的体外研究

      2015(2):164-164.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5 CSTR:

      摘要 (1995) HTML (73) PDF 665.38 K (22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羧甲基茯苓多糖(carboxymethytl pachymaram,CMP)对人外周血源性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凋亡的影响。方法:人外周血单核细胞经rhGM-CSF和IL-4诱导分化为不成熟DC。LPS诱导成熟的基础上分别加入不同浓度的CMP(终浓度为10-50-100 mg/L),以不加CMP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和趋化因子受体CCR7表达情况,Q-PCR检测CCR7基因表达情况,Western blot检测磷酸化Akt-Akt 蛋白表达情况。结果:经CMP处理后DC凋亡率低于对照组,而CCR7的表达高于对照组,磷酸化Akt 蛋白表达亦增高,且呈剂量依赖趋势。100 mg/L CMP处理组细胞凋亡率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50 mg/L和100 mg/L CMP处理组CCR7的表达和磷酸化Akt 蛋白均显著高于对照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MP能抑制成熟DC的凋亡,其机制可能是通过上调CCR7的表达,经PI3K/ Akt 信号通路发挥作用。

    • 小鼠BTLA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的构建及鉴定

      2015(2):173-17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7 CSTR:

      摘要 (2260) HTML (60) PDF 600.83 K (21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小鼠B-T淋巴细胞衰减子(BTLA) 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探讨BTLA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增殖及活化的影响。方法:以小鼠脾脏组织总RNA为模板,逆转录为cDNA,通过PCR技术扩增BTLA基因,构建pWPTS-mBTLA慢病毒载体,磷酸钙法感染人胚肾上皮细胞株293T 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法检测BTLA mRNA和BTLA蛋白表达,50%组织培养感梁剂量(TCID50)法检测重组慢病毒滴度。通过感染pWPTS-mBTLA及pWPTS-GFP慢病毒载体的293T细胞与小鼠脾脏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初步研究BTLA基因过表达对小鼠脾T淋巴细胞活化与增殖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小鼠pWPTS-mBTLA慢病毒载体,并制备高滴度病毒颗粒(1.3 × 108 pfu/ml)。通过对比实验组与对照组小鼠脾T淋巴细胞的增殖结果,发现 4 d及8 d T细胞的增殖效应均明显受抑制,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这种抑制作用在0~8 d内具有时间依赖性。结论:过表达BTLA基因的293T细胞与小鼠脾T淋巴细胞混合培养后对其增殖及活化有抑制作用,提示成功构建具有生物学效应的小鼠BTLA基因重组慢病毒载体。

    • 肿瘤坏死因子预处理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对骨髓瘤细胞株H929集落形成能力及miRNA-15a/16等相关基因表达的影响

      2015(2):178-178.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8 CSTR:

      摘要 (2343) HTML (64) PDF 457.55 K (23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表现有骨破坏和骨髓微环境的异常。近来发现MM患者的骨髓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MSC)有多种异常。既往研究发现经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预处理的骨髓MSC成骨分化潜能增强。本实验进一步研究TNF-α预处理的骨髓与骨髓瘤细胞株H929共培养后,对H929的影响。 方法:骨髓MSC经TNF-α单次(T+1组)或多次预处理(T+7组)后,与H929直接共培养3 d后,收集H929细胞分别检测其集落形成能力,定量RT-PCR检测POU5F1-SOX2和NANOG基因,以及微小RAN(miRNA)-15a/16的表达水平,并与对照组比较。结果:各组H929细胞均有POU5F1-SOX2-NANOG和miRNA-15a/16的检出。与对照组和T+1组相比较,T+7组的POU5F1和SOX2基因的表达水平下降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miRNA-15a/16表达水平均上升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CFU数减少且有统计学意义(P < 0.05)。 结论:经TNF-α多次预处理的骨髓MSC与MM细胞相互作用后,抑制MM细胞作用更加明显,具体机制有待进一步研究。

    • Alk-SMase基因敲除小鼠的饲养繁殖及鉴定

      2015(2):183-18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9 CSTR:

      摘要 (2940) HTML (71) PDF 782.42 K (23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为了繁育和鉴定碱性鞘磷脂酶(Alkaline sphingomyelinase,alk-SMase)基因敲除小鼠,将引进的基因敲除小鼠进行饲养繁殖,杂合子-纯合子用于继续保种。方法:对其幼鼠剪尾提取基因组DNA,采用PCR方法进行基因型鉴定;取alk-SMase表达组织做HE染色进行形态学比较。结果:对引进小鼠已成功饲养和繁殖,并得到纯合alk-SMase基因缺失型小鼠。结论:正确的饲养-繁殖及基因鉴定方法对于基因敲除小鼠的获得和保种具有重要的意义。

    • 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肾素-血管紧张素影响的研究

      2015(2):188-191.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0 CSTR:

      摘要 (2070) HTML (61) PDF 544.41 K (23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脓毒症小鼠急性肺损伤(acute Lung injury,ALI)的保护作用,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动物随机分为手术组-假手术组-姜黄素组-卡托普利组和正常对照组,盲肠结扎穿孔术(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动物模型,利用光镜观察肺部组织形态学变化,称重法计算湿/干比(W /D),ELISA法检测血清中细胞因子TNF-α-IL-1β-IL-6水平,RIA法测定肺组织和血中AngⅡ的量。结果:与手术组比较,卡托普利(ACE拮抗剂)和姜黄素均可以使ALI/ARDS小鼠的氧合指数(259.5 ± 24.2-268.8 ± 21.5 vs 194.3 ± 23.9)和W/D(5.35 ± 0.25-5.13 ± 0.59 vs 6.08 ± 0.64)得到改善,都能不同程度地抑制体内AngⅡ的生成(肺:1.58 ± 0.16-1.65 ± 0.21 vs 2.38 ± 0.41;血:178.04 ± 17.87-153.74 ± 10.24 vs 213.38 ± 25.44),降低炎症因子水平,减轻肺组织病理学损伤。结论:姜黄素对脓毒症ALI具有保护作用,至少通过抑制炎症和抑制RAS两个重要机制发挥肺保护作用。

    • rhGM-CSF、纳米银外用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研究

      2015(2):192-195.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1 CSTR:

      摘要 (2169) HTML (59) PDF 1.20 M (20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外用重组人粒细胞-巨噬细胞集落刺激因子(rhGM-CSF)和纳米银,对深Ⅱ°烫伤创面愈合的影响。方法:用Wistar大鼠建立深Ⅱ°烫伤模型,分为A-B-C 3组,A组(30例):凡士林纱布覆盖;B组(30例):纳米银覆盖;C组(30例):rhGM-CSF涂抹创面;伤后第1-4-7-10-14-21天,观察创面愈合情况,计算愈合率,按照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血清中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及表皮生长因子(EGF)水平。结果:A-B-C 3组均在伤后第10天出现血管化和上皮化;创面愈合率C组>B组>A组,第10天各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14-21天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VEGF水平,A组-B组-C组分别在第21-14天达峰值,伤后第1天各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4-7-10-14天各组间及第21天A组和C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EGF水平,各组均在第21天达峰值,第1-4天各组间及第7天A组与B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第7天C组与A组-B组之间及第10-14-21天各组间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rhGM-CSF-纳米银外用,均加速深Ⅱ°烫伤创面愈合,并且rhGM-CSF效果优于纳米银。

    • 间苯三酚对肝缺血再灌注损伤的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5(2):196-200.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2 CSTR:

      摘要 (2276) HTML (70) PDF 459.85 K (20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间苯三酚(phloroglucinol,Phlo)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ischemia reperfusion injury,IRI)中的作用。方法:将4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假手术(sham)组-IR组-IR+Phlo组-IR+磷酸缓冲盐(phosphate buffer saline,PBS)组4组,每组10只。Sham组仅分离暴露门静脉,不夹闭。另3组建立小鼠部分肝缺血再灌注模型(70%)。利用小鼠正常巨噬细胞系RAW264.7,进行体外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建立体外模型。通过血清丙氨酸转氨酶(alanine transaminase,ALT)-天门冬氨酸转氨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的水平和组织病理学评价肝脏损伤,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肝内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变化,细胞培养上清液IL-1β和TNF-α的水平由ELISA检测,RAW264.7细胞内p-p65蛋白表达情况经Western blot进行测定。结果:IR+Phlo组小鼠肝损伤情况明显低于IR组与IR+PBS组(P < 0.01),肝内IL-1β和TNF-α的mRNA水平均降低(P < 0.05)。体外试验证实间苯三酚与RAW264.7共培养时,可减少其分泌的IL-1β和TNF-α(P < 0.05),细胞中NF-κB的活性也明显下降。结论:间苯三酚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部分是通过间苯三酚抑制巨噬细胞内NF-κB的活性实现。

    • 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疗效比较

      2015(2):201-206.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3 CSTR:

      摘要 (2002) HTML (68) PDF 1.19 M (24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两种颈椎后路不同术式治疗发育性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临床疗效,为临床两种术式选择提供理论支持。方法:本文回顾了73例采用颈椎后路两种不同术式(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内固定术或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治疗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临床资料,其中单开门椎管扩大成形术35例,全椎板切除减压内固定术38例。统计两组患者年龄-性别-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病情程度-C5神经根麻痹症-JOA评分-VAS评分,比较两种术式差异。结果:本研究中患者术后症状及体征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两组患者在手术时间-出血量-术后1周JOA评分及其改善率-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指标上存在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余指标两组间未见显著性差异(P > 0.05)。结论:虽然颈椎后路全椎板减压术可以早期较好地减轻发育性颈椎管狭窄并颈椎间盘突出症患者神经症状,两种术式末次随访疗效相近,但是颈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C5神经根麻痹症状发生率低等优势。

    • 肥胖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研究

      2015(2):207-210.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4 CSTR:

      摘要 (2657) HTML (62) PDF 164.85 K (19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肥胖和乳腺癌密切相关,但其与腋窝淋巴结状态的关系尚不清楚。本文探讨了肥胖与乳腺癌患者腋窝淋巴结状态的相关性。方法:入组306例乳腺癌患者,根据体质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分组,回顾性分析患者BMI与肿瘤病理特征,尤其与腋窝淋巴结状态之间的关系。结果:患者平均年龄48岁(范围21~81岁),平均BMI 25.1,在确诊乳腺癌时54.4%(n = 166)的患者BMI正常,45.6%(n = 140)的患者BMI ≥ 25。入组患者中,59.6%无腋窝淋巴结转移,40.4%有腋窝淋巴结转移。肥胖组(BMI ≥ 25)腋窝淋巴结切除数量大于正常体重组(BMI<25.0),分别为(20.4 ± 11.4)个和(18.1 ± 10.5)个,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1)。腋窝淋巴结转移的数量在正常体重组-肥胖组分别为(3.15 ± 6.1)-(3.7 ± 6.4)个(P > 0.05)。正常体重组中有-无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分别是39.2%和60.8%;肥胖组中分别为41.4%和58.6%(P > 0.05),有-无淋巴结转移与BMI没有相关性。结论:肥胖乳腺癌患者中切除的腋窝淋巴结数量较正常体重者多,但是发生淋巴结转移的患者比例-淋巴结转移数量与BMI之间均没有相关性。

    • 腋窝逆行淋巴显影联合术中细针穿刺活检预防腋窝淋巴清扫术后上肢淋巴水肿

      2015(2):211-213.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5 CSTR:

      摘要 (2644) HTML (65) PDF 490.84 K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腺癌腋窝淋巴清扫术 (axillary lymph node dissection,ALND) 中腋窝逆行淋巴显影 (axillary reverse mapping,ARM)联合细针穿刺活检(fine needle aspiration cytology,FNAC)预防术后上肢淋巴水肿的作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12月乳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与选择组,均行ARM与FNAC。对照组切除ARM淋巴结;选择组ARM淋巴结如为阳性-可疑或无法确定则予以切除,阴性则予以保留。结果:入组乳腺癌72例,对照组35例,选择组37例,均在腋区成功显影ARM淋巴结。对照组细针穿刺ARM淋巴结阳性1例(2.9%),可疑3例(8.6%),无法确定6例(17.1%),术后组织病理示阳性2例(5.7%);选择组细针穿刺阳性2例(8.1%),可疑2例(5.4%),无法确定9例(24.3%),术后组织病理阳性3例(8.1%)。术后2周内上肢淋巴水肿发生率对照组88.6%(31/35)-选择组中切除者84.6%(11/13)-选择组中保留者12.5%(3/24);完成6个月随访后水肿发生率对照组31.4%(11/35)-选择组中切除者30.8%(4/13),选择组中保留者未发现上肢淋巴水肿。结论:ARM联合FNAC可安全有效地鉴别上肢淋巴引流,可用于预防ALND后上肢淋巴水肿的发生。

    • 食管鳞癌组织中PHLPP1及PHLPP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5(2):214-21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6 CSTR:

      摘要 (2681) HTML (64) PDF 287.94 K (2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HLPP1及PHLPP2在食管上皮内瘤变及食管鳞癌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qRT-PCR方法检测40对食管上皮内瘤变及其正常对照组织和63对食管鳞癌及其正常对照组织中PHLPP1及PHLPP2 mRNA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表达量与临床病理资料的关系。结果:食管鳞癌组织中PHLPP1和PHLPP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正常对照组织及上皮内瘤变组织(P < 0.05)。食管上皮内瘤变组织中PHLPP1和PHLPP2 mRNA的表达水平与正常对照组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病理分级Ⅲ级的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PHLPP1和PHLPP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Ⅰ~Ⅱ级患者(P < 0.01),TNM分期Ⅲ期的食管鳞癌患者组织中PHLPP1和PHLPP2 mRNA的表达水平均明显低于Ⅰ~Ⅱ期患者(P < 0.01)。结论:PHLPP1及PHLPP2表达水平与食管鳞癌发生发展与恶性程度密切相关,有望成为食管鳞癌诊断的新靶点。

    • 肌松剂在危重症哮喘机械通气中的疗效观察

      2015(2):218-221.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7 CSTR:

      摘要 (2612) HTML (60) PDF 270.75 K (19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肌松剂对危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疗效的影响。方法:41例危重症哮喘患者分为肌松组19例,无肌松组2例,肌松组给予肌松剂+常规治疗,无肌松剂组给予常规治疗。观察2组患者气管插管机械通气后2 h血气分析及气道压变化-拔管时间-住院时间;观察肌松剂使用时间<48 h和>48 h的哮喘患者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结果:肌松组在使用肌松剂2 h的pH值-PaCO2较无肌松组明显好转(P < 0.05),气道峰值压力较无肌松组明显下降(P < 0.05),2组PaO2无明显差异(P > 0.05)。肌松组拔管时间与无肌松组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肌松组住院时间较无肌松组显著延长(P < 0.05)。肌松剂使用>48 h与<48 h相比,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均显著延长(P < 0.05)。结论:肌松剂能迅速改善危重症哮喘患者机械通气后的pH值-PaCO2,明显降低气道峰值压力,但肌松剂使用>48 h会延长拔管时间及住院时间。

    • 抵抗素在哮喘儿童血清表达差异及其对肥大细胞TNF-α分泌的影响

      2015(2):222-224.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8 CSTR:

      摘要 (2273) HTML (48) PDF 218.88 K (2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抵抗素(resistin)在哮喘儿童血清中的表达差异,检测其对肥大细胞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分泌的影响。方法:收集同期健康体检儿童(对照组)-哮喘急性发作期(急性发作组)和缓解期(缓解组)患儿血清,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其血清中抵抗素的水平。细胞实验分为对照组-抵抗素组-脂多糖(LPS)组和抵抗素+LPS组,分别用抵抗素-LPS及二者共同干预小鼠肥大细胞株(P815)后收集上清,上清用ELISA 检测TNF-α的水平。结果:哮喘急性发作组血清抵抗素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缓解组血清抵抗素水平较急性发作组下降(P < 0.01),但仍高于对照组(P < 0.05)。在细胞水平的研究发现,对照组-抵抗素组-LPS组-抵抗素+LPS组P815培养上清的TNF-α分泌依次升高,且每两组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1)。结论:哮喘儿童血清抵抗素水平能反映哮喘气道炎症活动情况及严重程度。抵抗素可刺激肥大细胞分泌TNF-α,可能在哮喘的发生中起促进作用。

    • Dynesys动态内固定与腰椎融合手术的对比分析

      2015(2):225-22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19 CSTR:

      摘要 (2480) HTML (70) PDF 231.69 K (18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与传统融合术的治疗效果。方法:选取在2006~2008年间行Dynesys腰椎手术(Dynesys组)和传统融合术(融合组)的患者各28例,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的腰疼-腿疼视觉评估模拟量表(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情况,以及对手术的满意度(非常满意-满意和不满意-极不满意)。通过相关性分析研究VAS评分-ODI评分的改善与年龄之间的关系。结果:54例患者全部安全度过围手术期获得随访,随访时间42~72个月,平均48个月。Dynesys组与融合组术后VAS评分与ODI评分都显著改善(P < 0.05),融合组改善更明显,VAS腰部疼痛评分尤为显著(P = 0.013)。更多的融合组患者比非融合组患者表示满意或者非常满意(82.1% vs 67.9%,P < 0.05)。Dynesys组的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年龄与VAS评分及ODI评分的改善之间呈正相关。而在融合组却没有发现这一相关。结论:Dynesys动态稳定系统的临床效果还有待于进一步探讨,老年患者较满意的原因可能是对生活水平的低要求。

    • 新疆少数民族地区先天性心脏病核心家系标本库的建立和应用

      2015(2):228-230.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0 CSTR:

      摘要 (1973) HTML (52) PDF 222.55 K (21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新疆伊犁少数民族地区建立多民族先天性心脏病(congenital heart disease,CHD)核心家系标本库,样本的采集-保存和质量控制,为各民族CHD遗传学研究提供实验标本和研究资料。方法:超声诊断明确并进行手术治疗的CHD先证者及其血缘父母进行调查和填写调查表,采集人群的血液学标本和组织标本按分子生物学实验要求分装处理,深低温冷冻保存。结果:收集多民族CHD核心家系患者200余例,存储标本700余份。具备完整的血样标本-心肌标本和相关临床资料。包括哈萨克族-维吾尔族-汉族-回族-蒙古族-锡伯族等。调查中发现2例CHD家系患者。通过标本库的建立和应用,摸索积累与患者及家属交流-争取配合-采样-保存和信息管理的经验。结论:建立规范的多民族CHD核心家系标本库是进行CHD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之一,完善的标本及相关资料为后续研究提供了保证,标本库的建立有利于合理有效地利用资源

    • 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危险因素研究及其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

      2015(2):231-233.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1 CSTR:

      摘要 (2709) HTML (50) PDF 182.94 K (20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述肠化发生率-好发部位及其发生的危险因素,揭示胃黏膜肠上皮化生与肠型胃癌密切关系。方法:通过对2007~2012年宜兴市人民医院内镜中心67 895例内镜病例进行回顾性研究,统计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及好发部位,并探讨其发生的危险因素及其对胃癌早期诊断的意义。结果:肠上皮化生的发生率为31.18%(16 333/36 050)。胃角的肠上皮化生发生率最高,为58.63%(5 789/9 874)。肠化的发生与年龄(P < 0.01),性别(P < 0.01,OR=1.42,95%CI=1.37~1.47),幽门螺杆菌(Hp)感染(P < 0.01,OR=1.97,95%CI=1.90~2.04),胆汁反流(P < 0.01,OR=0.73,95%CI=0.68~0.78)及胃癌家族史(P < 0.01,OR=2.58,95%CI=2.33~2.85)五个方面相关。结论:通过研究与分析,揭示了宜兴地区肠上皮化生的现状。危险因素包括年龄-性别-Hp感染-胃癌家族史。保护性因素为胆汁反流。肠上皮化生易发于胃角,这一结果也许可以指导内镜医师对可疑肠化的患者在上述部位多取活检,以增加检出率,有助于胃癌的早期诊断与治疗。

    • 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胸部CT表现对预后的评估

      2015(2):234-236.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2 CSTR:

      摘要 (2074) HTML (78) PDF 633.72 K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百草枯(paraquat,PQ)中毒患者的早期胸部CT表现对预后的评估。方法:回顾性分析74例具有完整临床资料的急性百草枯中毒患者的早期(≤7 d)胸部CT图像。通过自建半定量评分表对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胸部CT的磨玻璃密度影-实变影-纤维化-胸腔积液-纵隔气肿进行评分,绘制受试者特征(ROC)曲线评估胸部CT半定量评分的预测性能和最佳诊断界值。结果:生存组40例,平均(2.35 ± 1.81)分,死亡组34例,平均(8.74 ± 3.70)分,两组评分有差异(P ≤ 0.001)。ROC曲线下面积0.930,以得分≥分6为界点,则诊断敏感度-特异度分别为76.5%-97.5%。结论:胸部CT半定量评分综合分析百草枯中毒患者早期肺损伤的影像学特征,对预后生存及死亡有较好的评估价值。

    • 脉搏灌注变异指数评估老年脓毒症患者容量复苏的临床研究

      2015(2):237-239.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3 CSTR:

      摘要 (2141) HTML (49) PDF 319.49 K (20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脓毒症患者脉搏灌注变异指数(PVI)和中心静脉压(CVP)-平均动脉压(MAP)及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的相关性。方法:选择老年脓毒症患者29例,行中心静脉置管,测CVP,留取中心静脉血测ScvO2,测无创动脉血压,计算MAP=舒张压+1/3(收缩压-舒张压),同步采用Masimo Radical 7脉搏血氧仪测量PVI及脉搏氧灌注指数(PI)。结果:PVI与CVP-PVI与ScvO2均呈显著负相关(分别为r=-0.622,P < 0.01和r=-0.784,P < 0.01),PVI与MAP呈轻度负相关(r=-0.299,P < 0.05)。结论:PVI在老年脓毒症患者的容量复苏评价中与CVP-ScvO2及MAP有良好的相关性。

    • 内皮脂肪酶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的相关性

      2015(2):240-243.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4 CSTR:

      摘要 (2272) HTML (56) PDF 203.66 K (19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皮脂肪酶(endothelial lipase,EL) 基因584C/T多态性与老年急性冠脉综合征(acute coronary syndromes,ACS)的相关性。方法:采用多聚酶链反应-限制性片断长度多态性分析(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estriction fragment length polymorphism,PCR-RFLP)检测195例老年ACS患者和159例对照者EL 584C/T基因型。结果:老年ACS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 112(57.4%)-76(39.0%)-7(3.6%),对照组CC-CT-TT基因型频率分别为81(50.9%)-71(44.7%)-7(4.4%),两组基因型频率分布无明显差异 ;两组T等位基因频率分别为90(23.1%)-85(26.7%),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经Logistic回归分析,在校正传统ACS的危险因素后,结果仍显示EL 584C/T基因多态性与ACS的发病无关。结论:EL 584C/T基因多态性与常州地区老年ACS发病无关。

    • 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形成相关危险因素探讨

      2015(2):243-245.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5 CSTR:

      摘要 (1894) HTML (51) PDF 189.06 K (21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多个危险因素与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关系,为临床预防与治疗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明确诊断的193例颅脑外伤患者,并分别对其GCS评分-脑挫裂伤-开颅去骨瓣减压-蛛网膜下腔出血-脑室出血-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与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之间的关系,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的Logistic分析。结果:35例(18.1%)颅脑外伤患者发生了迟发性脑积水,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GCS评分-脑室出血-去骨瓣减压-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影响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发生的相关因素(P < 0.05),其中腰穿/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为其保护因素(P = 0.024)。结论:外伤后昏迷程度-脑室出血-去骨瓣减压是外伤后迟发性脑积水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早期进行腰穿或腰大池持续脑脊液外引流可明显减少脑积水的发生。

    • 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基质金属蛋白酶2和9及其抑制因子的水平研究

      2015(2):246-248.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6 CSTR:

      摘要 (1957) HTML (58) PDF 162.27 K (19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的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MMP)-2和MMP-9及其抑制因子(tissue inhibitors of matrix metalloproteinases,TIMP)2与TIMP1的表达水平。方法:选取88例妊娠妇女,其中25例妊娠高血压-18例子痫前期轻度患者-15例子痫前期重度患者及30例正常妊娠者,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的MMP-2-MMP-9-TIMP1及TIMP2的表达水平,并计算MMP-2净含量(MMP-2/TIMP2)和MMP-9净含量(MMP-9/TIMP1)。结果: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MMP-2含量显著增高。子痫前期重度组含量达(2.58 ± 0.33)ng/ml,该组MMP-2含量及净含量(MMP-2/TIMP2)较其他各组均显著增加(P < 0.05)。相反,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MMP-9含量明显降低,而正常妊娠组MMP-9含量为(0.79 ± 0.20)ng/ml,其MMP-9含量及净含量(MMP-9/TIMP1)较其他各组均增高(P < 0.05)。结论:子痫前期患者血清中MMP-2表达增加,MMP-2可能是妊娠高血压疾病的主要相关因子。

    • 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根管外细菌的分布和活性

      2015(2):249-253.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7 CSTR:

      摘要 (3206) HTML (72) PDF 664.48 K (26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慢性根尖周炎患牙根尖区根管外细菌的分布范围和活性。方法:临床采集10例需拔除的伴有慢性根尖周炎的单根牙 (实验组) 和5例因正畸需要拔除的健康单根牙 (对照组)。所有样本首先经LIVE/DEAD■ BacLightTM死活菌染色试剂盒染色,各样本包埋后由根尖向冠方切取5张1 mm厚的切片。每张切片上随机选择3个视野,用激光共聚焦扫描显微镜观察每张切片上根管外细菌的分布情况和细菌的活性。结果:对照组中,牙骨质有较弱的荧光信号,通过设定观察条件,以对照组切片上无荧光信号为基线进行观察。实验组10例样本中,8例样本的根尖区切片的牙根外表面可观察到由显示绿色荧光信号的活菌和显示红色荧光信号的死菌共同构成的根管外生物膜。根管外细菌主要分布于距根尖2~3 mm范围内的根面牙骨质上。在68%的被观察视野中,活菌的绿色荧光的强度强于死菌的红色荧光。结论:根管外生物膜由活菌和死菌共同构成,分布于部分慢性根尖周炎患牙的根尖区牙骨质外表面上。

    • 两种牙科金属材料细胞毒性及对L929细胞Bax和Bcl-2表达的比较

      2015(2):254-25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8 CSTR:

      摘要 (1954) HTML (57) PDF 724.69 K (19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牙科常用金合金及镍铬合金的细胞毒性及两种金属材料浸提液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相关蛋白Bax和Bcl-2表达的影响,来研究金属离子与L929细胞凋亡的关系,探讨在分子水平上评价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方法。方法:应用金合金(A组)及镍铬合金(B组)的浸提液培养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以含10%胎牛血清的RPMI1640培养基做为阴性对照(C组),采用四甲基偶氮唑盐微量酶反应比色法(MTT法) 评价2种金属材料的细胞毒性,采用免疫组化法及 ELISA法(酶联免疫吸附实验)检测2种金属材料对L929细胞Bax和Bcl-2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2种材料的细胞毒性均为0级;镍铬合金组Bax / Bcl-2表达的比值高于阴性对照组及金合金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镍铬合金浸提液可引起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凋亡相关蛋白Bax表达及Bax / Bcl-2比值增高,这一结果可能为将来在分子水平上建立评价生物材料生物相容性的方法提供新的思路。

    • 不同方法对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的比较研究

      2015(2):258-260. DOI: 10.7655/NYDXBNS20150229 CSTR:

      摘要 (2278) HTML (84) PDF 461.73 K (24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数字化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锥形束CT(CBCT)法-先锋锉探查法观察下颌恒切牙根管形态,比较3种方法对根管形态研究的差异,为临床治疗提供实验依据。方法:选取根尖发育完全-牙根完整-未进行过牙体牙髓治疗的下颌恒切牙259颗牙,先后进行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CBCT扫描法及先锋锉探查法,以Vertucci根管分型为标准对下颌恒切牙根管进行分型,并对得到的结果进行统计学检验。结果:数字化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和先锋锉探查法差异无统计学意义,CBCT法与X线近远中向投照法,CBCT法与先锋锉探查法,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CBCT能较准确反映下颌恒切牙根管类型,是一种较准确的诊断根管形态的方法。

    • 早期舌癌行颈淋巴结清扫术的探讨

      2015(2):261-262.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0 CSTR:

      摘要 (3104) HTML (64) PDF 139.21 K (24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舌癌尚无区域性淋巴结转移的患者实施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的必要性。方法:对本院1985年6月~2007年6月所收治的146例T1-2,且N0的舌活动部位鳞状细胞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146例均采用手术治疗,其中57例行单纯舌部分切除术,占39.0%;89例行原发肿瘤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占60.9%,除7例为全颈淋巴结清扫术(Ⅰ~Ⅴ区颈淋巴结清扫)外,其余82例均为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Ⅰ~Ⅲ区颈淋巴结清扫)。病例随访5年。 结果:单纯舌部分切除术患者肿瘤3年和5年复发率(包括舌体局部复发和(或)同侧颈淋巴结转移)为11/57(19.3%)和24/57(42.1%);而行原发肿瘤切除加颈淋巴结清扫术患者肿瘤3年和5年复发率为7/89(7.9%)和15/89(16.9%),差异有显著性(P ﹤ 0.05),而且行颈淋巴结清扫的患者总体生存亦显著高于仅作单纯舌部分切除的患者(P ﹤ 0.05)。 结论:早期舌癌患者应行选择性颈淋巴结清扫术,不但可预防颈部肿瘤的复发,而且能够提高患者总体的生存率。

    • 甘草素通过调控miRNA抑制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的侵袭转移

      2015(2):263-269.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1 CSTR:

      摘要 (2342) HTML (71) PDF 1.52 M (22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甘草素对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侵袭转移的抑制作用及与miRNA相关调控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甘草素处理24 h后,采用噻唑蓝(MTT)法测定细胞存活情况,确定甘草素对细胞无毒作用剂量;通过划痕试验和Transwell小室迁移-侵袭试验分别观察细胞的非定向迁移力和定向迁移侵袭力;miRNA芯片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qPCR方法验证hsa-miR-4534和hsa-miR-4487的下调表达;Western blot检测PTEN-p-AKT-AKT-MMP2和TIMP2蛋白表达。结果:10~100 μmol/L剂量甘草素处理A375细胞24 h对细胞无明显损伤作用,划痕试验-Transwell小室迁移试验-侵袭试验显示甘草素能抑制A375细胞侵袭转移;甘草素可下调hsa-miR-4534和hsa-miR-4487的表达,上调PTEN-TIMP2表达水平,降低p-AKT-MMP2的表达水平。结论:甘草素通过下调hsa-miR-4534和hsa-miR-4487表达,进而上调PTEN和TIMP2靶基因的表达水平,阻碍p-AKT信号通路并降低MMP2蛋白表达,从而发挥抑制人黑色素瘤A375细胞侵袭和转移的作用。

    • 江苏省乙型肝炎病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调查分析

      2015(2):270-274.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2 CSTR:

      摘要 (2615) HTML (68) PDF 256.34 K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分析2012年江苏省乙肝病例实验室诊断符合情况。方法:采用分层随机抽样的方法,在江苏省南-中-北部三地区各抽2~3地市,再分别抽取省-市-县级医疗机构。结果:本次共调查23家县级及以上医疗机构,收回有效调查病例287例,实验室诊断符合率为75.26%。省级医疗机构诊断符合率最低;临床医生乙肝实验室诊断标准知晓率为23.68%,诊断与报告类型知晓率为36.52%,县级医疗机构临床医生两者知晓率均最高。结论:江苏省乙肝实验室诊断符合率相对较高,但临床医生乙肝相关知识知晓率亟待提高。需进一步加强培训与沟通,完善乙肝监测网络。

    • 状态空间模型及其在传染病发病率预测中的应用

      2015(2):275-278.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3 CSTR:

      摘要 (2955) HTML (62) PDF 212.13 K (2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状态空间模型的建立及其在传染病发病预测中的应用,并探讨提高模型准确性和实用性的途径。方法:以2005年1月~2010年12月我国肺结核发病资料建立模型,以2011年的发病资料作为模型预测效果的考核样本。首先采用移动平均比率法和HP滤波对资料进行初步分析,然后根据分析的结果进行定阶-初始化并估计参数,建立状态空间模型,最后对预测结果进行检验和分析。结果:状态空间模型可以将发病率变化过程中的各种特征成分分解出来,其年内逐月发病率的预测精度在90%以上。结论:状态空间模型对我国肺结核发病情况的拟合度较高,预测效果良好。

    • 2011~2012年江苏省部分地区伤害综合监测结果及思考

      2015(2):279-283.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4 CSTR:

      摘要 (1894) HTML (70) PDF 205.96 K (20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开展伤害综合监测工作,发现-了解运行现状,解决存在的问题,为伤害防制工作的开展提供坚实的信息基础。方法:收集南京市浦口区和张家港市2011~2012年期间的伤害门急诊患者信息-伤害住院病例的信息及伤害死亡信息,分析监测地区伤害的流行情况-住院费用的特点以及伤害谱等指标,描述监测工作的开展情况及存在问题。结果:伤害死亡分析中,2011年两监测地区常住人口数为1 971 633人,伤害死亡率为50.46/10万,2012年两监测地区常住人口数为1 985 232人,伤害死亡率为51.28/10万,2011~2012年间两监测地区男性伤害死亡率均高于女性伤害死亡率,两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伤害患者住院费用分析表明两监测地区伤害患者住院总费用为2.08亿,平均住院总费用为10 751.02元,其中意外跌倒平均住院总费用最高,其次是道路交通事故,浦口区分别为19 803.42元和17 061.04元,张家港为13 387.77元和 12 728.26元;门急诊伤害患者分析中两监测地区在基本特征构成上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两个监测地区死亡-住院和门急诊就诊的前两位伤害原因均是道路交通事故和意外跌倒。结论:道路交通事故和意外跌倒两种伤害是导致伤害死亡-住院以及门急诊就诊的最主要原因,因此应该加强对这两种伤害的综合防制,降低伤害带来的损失。伤害综合监测信息收集方面仍存在一些问题,信息利用率很低,应该提高监测数据的质量。

    • 南京市零售生鲜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调查

      2015(2):284-28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5 CSTR:

      摘要 (2421) HTML (61) PDF 342.57 K (23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南京市零售市场上鸡类食品中的沙门氏菌进行定性-定量检测,以了解其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方法:选取超市和农贸市场作为采样点,分别采用PCR方法和最可能数(most probable number,MPN)定量法对样品进行检测;运用@risk风险评估软件,用Cumulative分布拟合阴性和阳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用Discrete分布拟合所有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结果:288份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阳性率高达14.9%,6种不同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阳性率无差异,农贸市场零售鸡类食品沙门氏菌的阳性率高于超市;在8个抽检月份中,6-7月份阳性率较高,分别为27.5%和20.0%。阴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为0.009 MPN/g,阳性样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水平为1.080 MPN/g,所有检测样品中沙门氏菌的平均污染水平为0.018 MPN/g。 结论:南京市零售鸡类食品中沙门氏菌的污染状况不容忽视,未来应加强对沙门氏菌污染的定量监测。

    • 尿道途径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

      2015(2):288-291.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6 CSTR:

      摘要 (2149) HTML (61) PDF 832.36 K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经尿道途径辅助下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术的可行性及其优势。方法:2014年10~12月,2例男性膀胱癌患者采用多通道套管,在经尿道途径辅助下,行经脐单孔腹腔镜根治性全膀胱切除-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及单乳头双输尿管一侧腹壁造口术。操作全部在单孔腹腔镜下进行。收集围手术期及术后资料进行分析。结果:2例手术均顺利完成,无中转常规腹腔镜或开放手术。单孔平均手术时间为4.15 h。术中平均出血量为150 ml,平均术后住院时间为15 d。围手术期内无严重并发症发生。术后病理示2例手术标本切缘均为阴性,平均清扫淋巴结16.5个,前者3/15阳性,后者0/18阳性。结论:经尿道辅助的经脐单孔腹腔镜行全膀胱根治性切除术安全可行。该术式减少了腹腔镜与操作器械之间的相互干扰,降低了手术难度和风险,手术并发症发生率低。

    • 自体内界膜填塞治疗先天性视盘小凹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

      2015(2):292-294.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7 CSTR:

      摘要 (2319) HTML (56) PDF 1.15 M (2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自体内界膜填塞治疗先天性视盘小凹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安全性和有效性。 方法:对2012年7月~2014年7月在我院接受治疗的9例(9眼)先天性视盘小凹合并黄斑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采用23G微创玻璃体切割术联合自体内界膜填塞手术进行治疗,其中6例做以视盘为基底的自体内界膜瓣反转填塞覆盖封闭视盘小凹,另3例采用游离自体内界膜填塞覆盖视盘小凹。术后随访6~12个月,观察手术前后视力-眼压-眼底照相-FFA-视盘和黄斑OCT变化。结果:术后6~12个月时患者的矫正视力为0.05-0.3不等,眼压14~18 mmHg,所有患者均视网膜复位,OCT显示视盘小凹处在呈无组织反射的筛板组织缺失暗区表面有一层中高反射带覆盖(即为填塞覆盖的自体内界膜),视网膜贴附良好;随访6~12个月无1例发生视网膜脱离复发。 结论:微创玻璃体切割联合自体内界膜填塞法,不仅可以解除视网膜和视盘处的玻璃体牵引,而且从解剖上封闭了视盘小凹,阻止了玻璃体腔的液体通过视盘小凹进入视网膜下的可能,是一种更为安全有效的治疗先天性视盘小凹伴浆液性视网膜脱离的新方法。

    • 孕晚期胎儿胸腔积液出生后行胸腔穿刺术2例

      2015(2):295-29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8 CSTR:

      摘要 (2180) HTML (64) PDF 217.50 K (28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黑斑息肉综合征合并宫颈腺癌1例

      2015(2):298-299. DOI: 10.7655/NYDXBNS20150239 CSTR:

      摘要 (1965) HTML (60) PDF 111.35 K (2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microRNA-145抑制骨肉瘤生长以及血管形成的动物实验研究

      2015(2):160-163-168.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4 CSTR:

      摘要 (2205) HTML (107) PDF 1.17 M (22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microRNA-145(miRNA-145)对于裸鼠体内骨肉瘤细胞生长和微血管形成的影响。方法:Balb/c裸鼠16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8只,对照组用未转染的MG63细胞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实验组用转染miRNA-145模拟物的MG63细胞建立骨肉瘤动物模型。荷瘤裸鼠饲养4周,比较两组成瘤率-瘤体大小-瘤体重量,用免疫组织化学检测两组裸鼠瘤体Ⅷ因子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EGF)的表达,并计算微血管密度。结果:对照组裸鼠成瘤率87.5%,实验组裸鼠成瘤率37.5%,实验组裸鼠肿瘤大小-重量明显低于对照组,实验组肿瘤VEGF的表达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微血管密度计数明显降低,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miRNA-145可以降低荷瘤裸鼠的成瘤率,抑制肿瘤的体内生长和肿瘤血管的形成。

    • 贝前列素对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5(2):169-172-187. DOI: 10.7655/NYDXBNS20150206 CSTR:

      摘要 (2417) HTML (71) PDF 261.19 K (20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贝前列素对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新生大鼠心肌成纤维细胞,给予贝前列素预处理后,AngⅡ(100 nmol/L)再刺激24 h,测定细胞培养基中胶原含量和交联程度,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法测定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LOX) mRNA和蛋白表达。结果:贝前列素可剂量依赖性地抑制Ang 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其中10 μmol/L作用最强。贝前列素(10 μmol/L)预处理4 h后再给予AngⅡ刺激,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分泌明显减少,交联胶原水平下降,交联与非交联胶原比例变低;LOX mRNA和蛋白表达亦明显下降。结论:贝前列素抑制Ang Ⅱ刺激下心肌成纤维细胞胶原交联,机制可能与下调LOX表达有关。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