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6年第9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HMGB1通过RAGE促进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的机制研究

      2016(9):1025-1030.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1

      摘要 (2371) HTML (76) PDF 5.46 M (20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高迁徙率族蛋白1(high mobility group protein 1,HMGB1)及其受体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products,RAGE)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探讨HMGB1/RAGE对肝内胆管癌细胞增殖及上皮-间质细胞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中的作用。方法:免疫组化分析未转移和已转移胆管癌患者标本中HMGB1及RAGE的表达;ELISA法检测胆管癌及胆管结石患者胆汁中HMGB1的含量;CCK8-Transwell检测HMGB1及RAGE抑制剂(FFP-ZM1)对胆管癌细胞增殖-侵袭作用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胆管癌及癌旁组织中p-ERK的表达。结果:HMGB1和RAGE在已转移的胆管癌患者组织标本中高表达,HMGB1可促进胆管癌细胞的EMT过程及胆管癌细胞的生长和侵袭。结论:HMGB1可参与胆管癌细胞的增殖与EMT过程。

    • KL1在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的作用及其相关机制研究

      2016(9):1031-1035.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2

      摘要 (2040) HTML (68) PDF 1.59 M (17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非小细胞肺癌A549细胞中Klotho基因表达的KL1蛋白的相关功能及其机制。方法:分别用表达KL1蛋白和表达KL蛋白(Klotho基因表达的另一种同源蛋白)的质粒转染非小细胞肺癌细胞株A549后,通过Western blot验证转染结果;MTT法检测细胞的生长情况;平板细胞克隆形成实验检测细胞增殖活性;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细胞转染后对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信号通路的中下游靶位点蛋白ERK1/2磷酸化水平的影响。结果:转染48 h后细胞显著表达外源性KL(P < 0.01)-KL1蛋白(P < 0.01)。KL1基因过表达后可以抑制A549细胞生长(P < 0.01);同时显著抑制细胞增殖(P < 0.01),促进细胞凋亡(P < 0.01);KL1过表达能够明显降低bFGF通路中ERK1/2的磷酸化水平(P < 0.01);过表达KL1与过表达KL比较,两者在影响细胞生长-增殖-凋亡和对bFGF信号通路的激活中并无明显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KL1与KL蛋白均能够抑制肿瘤细胞生长增殖,促进肿瘤细胞凋亡,作用效果相当。KL1能够抑制bFGF信号转导通路,可能是KL中发挥抑制肿瘤作用的主要功能片段。

    • GIT1通过Notch信号通路促进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2016(9):1036-1040.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3

      摘要 (2365) HTML (77) PDF 4.08 M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G蛋白偶联受体激酶结合蛋白1(G-protein coupled receptor kinase-interacting protein 1,GIT1)是否通过Notch信号通路影响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方法:取8周龄GIT1野生型(GIT1+/+)和GIT1基因敲除(GIT1-/-)小鼠各8只,分离培养小鼠骨髓细胞并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分别在诱导后的4-7 d,检测细胞中抗酒石酸酸性磷酸酶(tartrate-resistant acid phosphatase,TRAP)活性。在诱导后4-7 d,用real-time RT-PCR检测破骨细胞相关基因组织蛋白酶K(cathepsin K,CTSK)-降钙素受体(calcitonin receptor,CTR)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atalloproteinase,MMP-9)的表达,同时检测Notch信号通路受体-配体和目的基因的表达。结果:小鼠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诱导分化过程中,基因敲除组破骨细胞的大小-数量-密度均低于野生型组;基因敲除组破骨细胞CTSK-CTR和MMP-9的表达均明显低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基因敲除组Notch信号通路配体Jagged1-受体Notch2和目的基因Hes1的表达明显高于野生型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GIT1缺失可能通过上调Notch信号通路的表达来抑制骨髓细胞向破骨细胞分化。

    • 转化生长因子TGF-β诱导成骨细胞自噬活性的实验研究

      2016(9):1041-1045.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4

      摘要 (2204) HTML (66) PDF 3.20 M (18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转化生长因子-β (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TGF-β)对成骨细胞自噬活性的调控作用。方法:应用TGF-β 处理成骨细胞系hFOB1.19细胞,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及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别检测hFOB1.19细胞自噬相关基因Beclin 1及微管相关蛋白轻链3(microtubule-associated protein light chain 3,LC3)在mRNA及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e,TEM)观察TGF-β 处理后成骨细胞自噬小体的形成;SPSS19.0统计软件进行数据分析。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处理hFOB1.19细胞3 h后,Beclin 1 mRNA的表达开始下调(P < 0.05),同时LC3 mRNA开始升高,在6 h达到最高(P < 0.05),随后依作用时间的延长不断下降;在TGF-β 作用后3 h,Beclin 1蛋白的表达水平升高,随后6-12-24 h表达量下降(P < 0.05),而LC3-Ⅱ的蛋白表达自TGF-β作用后6 h开始升高,12 h蛋白表达达到最高(P < 0.01);TGF-β 作用后12 h,TEM可观察到细胞中自噬小体形成。结论:TGF-β 能够上调成骨细胞hFOB1.19的自噬活性。

    • 内质网应激调节肝星状细胞HGF表达的作用机制

      2016(9):1046-1051.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5

      摘要 (2386) HTML (64) PDF 5.18 M (20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内质网应激对肝星状细胞分泌肝细胞生长因子(hypatocyte growth factor,HGF)的影响及其可能机制。方法: 通过在培养的大鼠肝星状细胞T6中分别加入5.0 -滋g/mL衣霉素或0.2 -滋mol/L毒胡萝卜素建立肝星状细胞内质网应激模型,4.0 mmol/L 4-苯基丁酸钠(4-phenylbutyrate,4-PBA)和200.0 -滋mol/L salubrinal作为内质网应激抑制剂对T6细胞进行预处理,重组慢病毒LV-eIf2α-shRNA-GFP敲减T6细胞中的 eIf2α mRNA表达,并提取mRNA和全蛋白进行RT-PCR和Western blot实验检测HGF-分子伴侣重链结合蛋白(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真核翻译起始因子2α(eukaryotic translation initiation factor 2α,eIf2α)-磷酸化eIf2α-激活转录因子4(activating transcription factor 4,ATF4)以及凋亡信号分子C/EBP同源蛋白(C/EBP homologous protein,CHOP)。结果:衣霉素-毒胡萝卜素可诱导T6细胞GRP78升高,激活内质网应激状态的同时抑制HGF表达,4-PBA和salubrinal可阻止内质网应激引起的HGF降低,但对ATF4和CHOP的表达作用不同。慢病毒转染T6降低细胞eIf2α表达的同时成比例降低HGF表达。结论:ERS激活后可通过影响eIf2α表达从而抑制HGF表达。

    • 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可能与DNA甲基化修饰调控有关

      2016(9):1052-1056.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6

      摘要 (2021) HTML (67) PDF 1.85 M (19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 β1,TGF-β1)体外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探讨其中DNA甲基化的调控作用。方法:分离培养SD大鼠心脏成纤维细胞并行免疫细胞化学鉴定。取P1代细胞,分别以TGF-β1-DNA甲基转移酶(DNA methyltransferases,DNMT)抑制剂5-氮杂-2-脱氧胞苷(5-aza-2′-deoxycytidine,5-aza-dC)及TGF-β中和抗体进行干预。Western blot及细胞免疫荧光检测α平滑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的表达,实时定量PCR检测α-SMA以及DNMT1-DNMT3a-DNMT3b的基因表达,并进行DNMT活性测定。结果:与对照组相比,TGF-β1与5-aza-dC一样均可诱导心脏成纤维细胞表达α-SMA,且TGF-β1可显著抑制总DNMT的活性(P < 0.05),并可抑制DNMT1及DNMT3a的表达(P < 0.01),但对DNMT3b的表达无明显影响(P > 0.05)。结论:心脏成纤维细胞分化可能与DNA甲基化修饰调控有关,本研究从表观遗传学角度为心肌纤维化防治研究提供了新的治疗靶点。

    • COL6A2基因3′-UTR区域功能单核苷酸多态性位点rs1044598参与miR-4252调节中国汉族人群先天性房间隔缺损

      2016(9):1057-1062.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7

      摘要 (2196) HTML (77) PDF 293.42 K (16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OL6A2基因3′非翻译区(3′-UTR)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对先天性房间隔缺损(congenital atrial septal defect,ASD)发病风险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搜索PubMed及Hapmap数据库获得COL6A2基因3′-UTR区域中国汉族人群最小等位基因频率>0.05的SNP位点,随后通过miRNA-SNP功能网站预测SNP位点的功能情况并与本课题组前期ASD全基因组关联研究数据库比对,研究SNP位点与ASD的发病关联,最后对可能的功能位点进行功能学研究。结果:rs1044598位点AA基因型较野生TT基因型显著减少了36%的患病风险。HEK293T细胞-H9C2细胞以及SD乳鼠原代心肌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转染实验证实,miR-4252与COL6A2基因rs1044598不同基因型表达质粒共转染后,荧光强度在3个细胞系中均有显著差异 (P < 0.05)。结论:COL6A2基因rs1044598位点的变异可能与ASD的发病风险相关。miR-4252可通过与COL6A2的3′-UTR区域发生有效结合而下调基因的表达,而rs1044598位点的变异参与这一机制并减少ASD的发生。

    • 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对调节性T细胞体外诱导的影响

      2016(9):1063-1067.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8

      摘要 (2099) HTML (66) PDF 1.53 M (19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亚型的腹腔巨噬细胞对调节性T细胞(regulatory T cell,Treg)体外诱导过程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按Treg的不同诱导条件,分为不加巨噬细胞的正常Treg诱导组(noM组)-原代巨噬细胞影响组(M0组)-M1型巨噬细胞影响组(M1组)-M2型巨噬细胞影响组(M2组)。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不同诱导条件下Foxp3表达以及效应性T细胞增殖情况,HE染色检测不同条件诱导的Treg处理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小鼠的肝脏病理,全自动生化分析仪分析各组小鼠血清ALT水平。结果:与noM组相比,M0组与M2组诱导Foxp3表达明显降低(P < 0.01),而M1组对Fxop3诱导无明显影响。此外,M0与M2组Treg体外抑制功能以及体内保护功能明显低于noM和M1组(P < 0.01),而这种作用的实现依赖细胞之间的接触性作用(P < 0.05)。结论:腹腔巨噬细胞能够影响Treg的体外诱导,不同亚型腹腔巨噬细胞对Treg影响不同,共同为机体免疫平衡发挥着关键性作用。

    • 大鼠上橄榄复合体中枢听觉信息处理相关蛋白的研究

      2016(9):1068-1071. DOI: 10.7655/NYDXBNS20160909

      摘要 (1758) HTML (40) PDF 439.00 K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同位素相对标记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分析大鼠上橄榄复合体(superior olivary complex,SOC)胞膜差异蛋白。方法:从 P60健康的雄性Sprague Dawley(SD)大鼠的脑组织中,分离出耳蜗核(cochlear nuclear complex,CN)-SOC和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用iTRAQ技术检测SOC区域胞膜蛋白并分析其差异表达的蛋白质。以剩余脑组织(Rest)作为对照。结果:质谱分析共鉴定到1 937种膜蛋白质,核团间两两比较,确定SOC有14种区域特异蛋白。Gene ontology(GO)功能分析提示丙氨酸-tRNA连接酶(alanyl-tRNA synthetase,Aars)-双官能谷氨酰-脯氨酸-tRNA合成酶(glutamyl-prolyl-tRNA synthetase,Eprs)-α-内连蛋白(α-internexin,Ina)和溶质载体44A1(solute carrier 44A1,Slc44A1)等蛋白主要参与神经系统发育-神经传递和突触可塑性,其余蛋白与能量代谢有关。结论:iTRAQ技术分析SOC胞膜差异蛋白,鉴定到Aars-Eprs-Ina-Slc44A1等蛋白参与中枢听觉信息处理,为进一步研究中枢听觉处理障碍提供了理论依据。

    • 基于CRISPR/Cas9技术建立敲除OSBPL2基因的HeLa细胞株

      2016(9):1072-1078.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0

      摘要 (2466) HTML (79) PDF 3.03 M (2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OSBPL2基因敲除的稳定HeLa细胞株。方法:设计3个单导向RNA(single-guide RNA,sgRNA),分别靶向OSBPL2基因的第2-3和5外显子,以PGK1.1为载体,构建出3个重组真核表达载体。分别转染HeLa细胞后,使用嘌呤霉素进行阳性细胞筛选,CruiserTM敲除检测实验和测序共同检验载体靶向效率。选出靶向效率最高的质粒转染HeLa细胞,进行单克隆细胞培养,最后用Western blot 鉴定敲除效果。结果:sgRNA正确插入到PGK1.1载体,靶向第2外显子的重组载体转染HeLa细胞并筛选单克隆后,细胞未检测出OSBPL2蛋白的表达。结论:敲除OSBPL2基因的稳定HeLa细胞株构建成功。

    • 益生菌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对大鼠结肠炎的预防作用

      2016(9):1079-1084.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1

      摘要 (2589) HTML (62) PDF 7.95 M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益生菌 Faecalibacterium prausnitzii(F. 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防治炎症性肠病的疗效及作用机制。方法:将50只Sprague-Dawley大鼠随机分为5组:正常组-模型组-F.prausnitzii组-溃克灵组-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组。造模前各组灌胃1周(正常组和模型组予生理盐水,其余3组给予相应的F.prausnitzii和溃克灵处理)。采用2,4,6-三硝基苯磺酸(2,4,6-trinitrobenzene sulfonic acid,TNBS)法(80 mg/kg TNBS联合等体积无水乙醇)灌肠复制出结肠炎大鼠模型,3 d后全部处死,观察结肠组织损伤情况,行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ELISA 法测定各组大鼠血浆白介素(interleukin,IL)-10-IL-12-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干扰素(interferon,IFN)-γ水平,计算IL-10/IL-12比值;免疫组化检测肠黏膜IL-10及TNF-α的表达。结果: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组与模型组相比,结肠组织损伤明显改善,组织病理学评分显著降低(P < 0.05),血浆IL-10-IL-10/IL-12比值显著升高(P均 < 0.05),血浆IL-12-IFN-γ显著下降(P < 0.05,P < 0.001),血浆TNF-α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肠黏膜IL-10表达明显升高(P < 0.01),肠黏膜TNF-α表达明显降低(P < 0.05)。与F.prausnitzii组-溃克灵组相比,F.prausnitzii联合溃克灵组大鼠结肠组织病理学评分降低,IL-10/IL-12比值及血浆IL-10-肠黏膜IL-10表达升高,血浆IL-12-IFN-γ-TNF-α及肠黏膜TNF-α表达下降,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益生菌F.prausnitzii联合中药溃克灵对结肠炎大鼠肠黏膜的预防保护作用,可能与促进外周血及肠黏膜IL-10分泌从而抑制外周血IL-12-TNF-α-IFN-γ产生-降低肠黏膜TNF-α表达等免疫调节机制有关。

    • 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的治疗方案选择

      2016(9):1085-1088.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2

      摘要 (1830) HTML (57) PDF 229.70 K (16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换用双倍剂量氯吡格雷和替格瑞洛治疗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选取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血小板抑制率<30%)患者188例,随机分为氯吡格雷常规剂量组(A组,64例)-氯吡格雷双倍剂量组(B组,61例)-替格瑞洛组(C组,63例),术后7 d分别检测二磷酸腺苷(adenonisine disphosphate,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术后1 d及7 d检测超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ity C reactive protein,hsCRP),观察术后1个月及6个月时主要心脏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结果:术后7 d检测ADP通道的血小板抑制率,B组及C组血小板抑制率明显升高,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血小板抑制率高于B组(P < 0.05)。术后1 d检测hsCRP,3组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7 d检测hsCRP,B组及C组均明显降低,和A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比B组,C组hsCRP降低更明显(P < 0.05)。随访至术后1个月,3组之间MACE及轻度出血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随访至术后6个月时,B组及C组MACE发生率均显著低于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C组MACE发生率低于B组(P < 0.05),但3组之间轻度出血发生率差异仍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CI术后出现氯吡格雷抵抗患者,选用替格瑞洛治疗具有更好的有效性,且不增加不良反应。

    • 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关系

      2016(9):1089-1094.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3

      摘要 (1902) HTML (65) PDF 2.91 M (1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DNA结合分化抑制蛋白1(inhibitors of DNA binding-1,Id-1)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结直肠腺癌中,分析Id-1和MMP-9与结直肠腺癌进展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d-1和MMP-9在50例结直肠癌患者癌组织及50例正常组织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各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结果: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72.00%(36/50)和78.00%(39/50),而在正常结直肠组织中的阳性率为24.00%(12/50)和22.00%(11/5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1)。Id-1和MMP-9在癌组织中的表达呈正相关(r=0.422,P=0.002)。Id-1和MMP-9的表达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深度-TNM分期-肝转移-淋巴结转移和脉管浸润具有相关性(P 均 < 0.05),而与患者的性别-年龄-肿瘤大小和分化程度无关(P均 > 0.05)。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生存分析显示Id-1和MMP-9表达与结直肠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Id-1和MMP-9高表达提示预后不良。结论:Id-1和MMP-9在结直肠癌中高表达,其表达水平与结直肠腺癌的浸润-转移具有高度相关性,二者联合检测对判断结直肠癌的侵袭-转移及预后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CRYAB在喉癌中的表达变化及临床意义

      2016(9):1095-1100.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4

      摘要 (2041) HTML (75) PDF 3.74 M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晶状体蛋白-αB(crystallin-alpha B,CRYAB)在人喉癌中的表达情况,同时研究CRYAB表达与喉癌重要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在10例新鲜喉癌及癌旁组织上进行一步法定量逆转录PCR(quantitative 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在组织芯片上(80例喉癌标本及20例癌旁对照标本)进行免疫组化检测,使用Cox回归法及Kaplan-Meier生存分析法进行喉癌患者的预后评估。结果:qPCR及免疫组化结果均显示喉癌组织中的CRYAB表达明显高于癌旁对照组织中CRYAB的表达(P 均 < 0.05)。CRYAB的表达与喉癌患者的肿瘤分化程度(P = 0.022)-TNM分期(P = 0.013)-淋巴结转移(P = 0.026)及生存情况(P = 0.001)有重要关联。生存分析显示CRYAB表达(P = 0.036)与喉癌患者预后关系密切,CRYAB高表达提示患者预后不良。结论:CRYAB在喉癌组织中异常高表达,且与喉癌患者的数种恶性表型相关,可作为喉癌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原发性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21例临床分析

      2016(9):1101-1103.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5

      摘要 (2385) HTML (49) PDF 158.44 K (17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食管小细胞神经内分泌癌(small cell neuroedocrine carcinoma,SCNEC)的生物学特征-临床表现-治疗及其预后。方法:回顾分析本院2011年1月—2014年12月间经手术病理证实为食管SCNEC的21例患者临床资料及预后。结果:21例食管SCNEC患者占同期收治食管癌病例的2.41%(21/871),其中,男18例,女3例,年龄49~75岁,平均(62.8 ± 6.8)岁。21例食管SCNEC患者行根治术并辅以综合治疗,随访7.5~30.0个月,死亡17例,存活4例,中位生存期21.1个月。结论:食管SCNEC肿瘤恶性程度高,易广泛转移,预后差;根治性手术后综合治疗(手术+放化疗)有望延长患者生存期。

    • Th17及其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感染者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6(9):1104-1106.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6

      摘要 (1569) HTML (62) PDF 172.07 K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h17细胞及其相关细胞因子在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pylori,HP)感染的胃部疾病患者外周血中的变化及意义。方法:选取48例胃部疾病患者。 根据消化内窥镜检查结果分成3组:消化性溃疡组24例,胃炎组12例,以及未感染HP组12例。采用流式细胞术检测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的百分率-酶联免疫吸附法(ELISA)检测患者外周血中Th17细胞相关细胞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7A-IL-21-IL-23-转化生长因子(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TGF)-β的表达。结果: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显著高于未感染HP患者(P < 0.05);消化性溃疡和胃炎患者外周血中细胞因子(IL-17A-IL-23和TGF-β)显著高于未感染HP患者(P < 0.05)。结论:Th17细胞及其细胞因子的变化可能在幽门螺杆菌感染的胃部疾病发病中起重要作用。

    • 颈前路带插片的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

      2016(9):1107-1110.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7

      摘要 (2081) HTML (83) PDF 1.27 M (18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前路带插片的融合器治疗颈椎病的早期疗效分析。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5年1月于本院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减压带插片融合器(ROI-C型和MC+型)固定融合手术的47例颈椎病患者的早期疗效。ROI-C型融合器治疗23例,MC+融合器治疗24例。观察术前-术后3 d-术后3个月-末次随访时日本骨科协会(Japanese Orthopedic Association,JOA)评分-颈椎生理曲度-平均椎间高度-吞咽困难情况-3个月植骨融合率-出血量-手术时间-手术费用-住院时间。 结果:所有患者手术顺利,平均随访时间(11.3 ± 4.5)个月,一般情况良好,术后3个月和末次随访时JOA评分均较术前明显提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种融合器术后颈椎生理曲度明显恢复,术后各时间点颈椎生理曲度较术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但两种融合器之间并未观察到统计学差异。术后各时间点平均椎间高度较术前明显增高。内植物下沉主要发生在早期,晚期也存在内植物下沉,但下沉距离小于早期下沉。术后有4例出现吞咽困难,术后7 d吞咽困难症状完全消失,随访时未再出现吞咽困难症状。术后3 d椎前软组织影厚度较术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术后3个月差异已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带插片的颈椎融合器操作简便-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临床疗效满意,是用于颈椎前路手术治疗颈椎病的一种理想方法。

    • 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曲度运动规律及与正常人重力线的比较

      2016(9):1111-1115.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8

      摘要 (1920) HTML (67) PDF 872.09 K (19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矢状位上颈椎曲度和重力线的改变,为临床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提供参考。方法:对60例颈椎后凸畸形患者颈椎侧位片-过伸过屈片进行测量,测量A-B-C角,并计算3个角在屈伸运动中的变化值。选取60例颈椎正常人计算颈椎弧形的顶点和D值,比较他们和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区别和联系。结果:中立位时,A角平均值为正值,自C2~C7该值逐渐增大;过伸位时,A角平均值减少,减少的幅度逐渐减少;过屈位时,A角平均值增加,增加的幅度仍逐渐减少。B角变化规律和A角相似,但其平均值大于A角。在屈伸运动中,上位椎体A角变化(D角)基本等于下位椎体A角变化和此两椎体之间C角的变化之和(E角)。颈椎后凸畸形患者在屈伸运动变化的过程中,弧度的顶点上下移动在C4~C5,与正常人一致。但颈椎后凸畸形患者的C值和齿突后缘到C7椎体后缘的间距(D值)与正常人相比,有显著差异。结论:在颈椎屈伸的变化过程中,后凸畸形患者与正常人具有相同的规律,颈椎曲度的变化是以顶椎为中心,在矢状面上的旋转和位移造成的。本研究揭示了颈椎后凸畸形椎体在动态运动中的变化和规律,为颈椎后凸畸形的矫形奠定了理论基础。

    • 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短期疗效分析

      2016(9):1116-1119. DOI: 10.7655/NYDXBNS20160919

      摘要 (1532) HTML (61) PDF 3.16 M (17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采用微创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1月—2015年7月,采用Quadrant微创系统经椎间孔椎体间融合手术治疗的12例同节段同侧腰椎间盘突出术后复发伴Modic Ⅱ型改变的患者临床资料。记录患者术前-术后-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术前-术后3个月-术后半年的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及术前-术后3个月的8条简明量表(SF-8)评分,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12例患者均获随访3~6个月。术后随访所有患者症状较术前均有明显改善。术前ODI评分为(53.11 ± 13.10)分,术后3个月为(13.11 ± 5.97)分,术后半年为(5.00 ± 4.07)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半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前VAS评分为(6.30 ± 2.00)分,术后为(2.10 ± 0.88)分,术后3个月为(1.10 ± 0.74)分,术后半年为(1.13 ± 0.83)分,术前与术后-术前与术后3个月-术前与术后半年比较均有统计学差异(P < 0.05);术前SF-8评分为(26.15 ± 11.49)分,术后3个月为(61.61 ± 14.44)分,术前与术后3个月比较有统计学差异(P < 0.05)。结论:采用Quadrant通道系统经椎间孔入路椎体间融合术治疗伴ModicⅡ型改变的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具有术中-术后出血少,显著减少软组织损伤,术后疼痛轻-恢复快,术后并发症较少等优势,术后症状缓解明显,随访疗效满意。

    • 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初步体会

      2016(9):1120-1124.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0

      摘要 (1620) HTML (53) PDF 5.76 M (19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早期支架辅助弹簧圈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5年3月收治的91例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患者的93个动脉瘤,48 h内行支架辅助治疗,分析患者基本资料-动脉瘤特征-治疗结果及造影随访情况。预后随访结果利用改良Rankin评分(modified Rankin scale,mRS)进行评价。术后3-6-15个月复查脑血管造影评价疗效。结果:所有患者支架释放满意。术后即刻见动脉瘤完全填塞66例,次全填塞22例,部分填塞5例。2例术中出血,1例术后再出血后死亡。在访的79例患者中71例预后良好(mRS 0~2分)。3个月及后期造影随访69例患者,60例未见复发或进展。结论:Enterprise支架及LVIS支架辅助治疗颅内宽颈破裂动脉瘤安全有效,但仍需更多中心的前瞻性研究。

    • 肠腔分流:优化“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的新技术

      2016(9):1125-1128.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1

      摘要 (1932) HTML (57) PDF 6.08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先行肠腔分流(mesocaval shunt,MCS)辅助的联合血管切除的胰十二指肠切除术(pancreaticoduodenectomy with venous reconstruction,PDVR)(MCS-PDVR)的优势及可行性。方法:对本中心2014年5月—2016年5月期间实施MCS-PDVR的7例胰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作回顾性分析。结果:本组患者均成功实施MCS-PDVR,血管切除长度为4.0~7.0 cm,门静脉阻断时间为60~80 min,均无小肠淤血坏死,术后患者肝功能基本恢复正常,无肝性脑病发生,仅1例出现A级胰瘘,均无严重胰瘘-腹腔出血及血栓形成等严重并发症;2例术后7个月因肿瘤复发死亡,5例随访中,随访时间6~14个月,无复发迹象。结论:MCS-PDVR作为严重侵犯肠系膜上静脉和(或)门静脉的晚期胰腺癌的一种手术方式不仅安全可行,而且可以提高手术切除率,达到 R0切除,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小切口下内窥镜与光导拉钩联合辅助应用于扩张器置入术的疗效观察

      2016(9):1129-1131.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2

      摘要 (1577) HTML (58) PDF 199.42 K (1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切口下内窥镜与光导拉钩在扩张器置入术中的应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整形烧伤外科2013年6月—2015年5月需行扩张器置入术的患者70例,选取年龄-性别匹配的小切口组和常规切口组各35例。小切口组均联合应用内窥镜和光导拉钩,小切口内窥镜直视下行扩张器置入术。常规切口组采用传统术式,不借助内窥镜及光导拉钩。比较两组手术情况-引流量-首次注水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的差异。结果:与常规切口组相比,小切口组扩张器植入时间缩短[(41.9 ± 4.3)min vs.(54.5 ± 6.2)min,P < 0.001],首次注水扩张时间提前[(8.7 ± 1.0)d vs.(13.2 ± 1.3)d,P < 0.001],小切口组术后引流量明显减少(P < 0.001),并且小切口组血肿发生率低于常规切口组(0% vs. 22.8%,P=0.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切口下内窥镜与光导拉钩联合应用于扩张器置入术,能减少组织创伤,缩短手术时间,减少引流量和血肿等并发症发生风险,有较好的临床推广价值。

    • 表面分析法对直接印模及石膏模型扫描获得数字模型的一致性分析

      2016(9):1132-1135.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3

      摘要 (1848) HTML (62) PDF 2.10 M (17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表面分析方法对三维激光扫描仪分别扫描石膏模型和印模获得的数字模型的准确性和一致性进行比较。方法:对20个病例分别采用两种方法采集上颌和下颌数字模型。将同一病例的两种数字模型输入RapidForm软件以最佳配对算法进行叠加,并采用表面分析方法对叠加结果加以分析。测量两模型上各点的线性距离,在容差设定为0.05-0.10-0.25-0.50-0.75-1.00 mm的情况下,确定相关模型之间的重叠百分率。此外,对6个预定的线性测量指标也进行测量和分析。结果:平均上颌模型的线性距离是0.097~0.191 mm,而下颌模型的平均线性距离是0.092~0.257 mm。在0.50 mm 容差值水平,可以得到超过94%的表面相关性。组内相关系数 (intraclass correlation coefficients,ICCs)统计表明两种方法获得的数字模型间有很好的一致性(0.972≤ICCs≤0.998)。结论:两种方法生成的数字模型在软件中有很好的重叠,经表面分析方法分析统计两者一致性较好,表明直接从印模获取数字模型是可行的。

    • 手术前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变化

      2016(9):1136-1139.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4

      摘要 (1654) HTML (58) PDF 213.57 K (18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手术治疗前后不同类型青光眼患者情绪及生存质量变化。方法:选择原发性青光眼患者120例,其中原发性开角型青光眼(primary open-angle glaucoma,POAG)患者40例,原发性急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acute angle-closure glaucoma,PACG)40例,原发性慢性闭角型青光眼(primary chronic angle-closure glaucoma,PCCG)40例。白内障患者40例作为对照组。所有患者术前采用家庭支持量表-汉米尔顿焦虑量表(Hamilton anxiety scale,HAMA)-汉米尔顿抑郁量表(Hamilton depression rating scale,HAMD)进行测评,术后3 d-术后1个月复测HAMA-HAMD。所有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及术后1个月采用低视力者生活质量量表(the low vision quality-of-life questionnaire,LVQOL)进行测试。结果:原发性青光眼患者术前-术后3 d-术后1个月的焦虑-抑郁水平高于白内障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个月,白内障及POAG患者HAMA总分-HAMD总分较术后3 d下降(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ACG患者HAMA总分与术后3 d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53),HAMD总分较术后3 d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PCCG患者术后1个月HAMA总分-HAMD总分与术后3 d类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 > 0.05)。术后1个月,POAG及PACG患者LVQOL总分较术前升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 (P < 0.05);PCCG患者LVQOL总分与术前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CCG患者手术前后情绪及生存质量的变化与POAG及PACG患者不同,临床医生应在术前及手术后加强对原发性青光眼患者特别是PCCG患者的疾病宣教和心理干预。

    • 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玻璃体手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疗效

      2016(9):1140-1142.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5

      摘要 (1951) HTML (59) PDF 209.76 K (2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23 G微创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的临床疗效。方法:临床确诊的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患者29例(29眼)纳入研究。患者入院后先行玻璃体腔内注射0.8 mL C3F8,3 d后行经结膜无缝合玻璃体切除及硅油填充术。观察玻璃体手术前后视力-眼压变化情况,以及手术后视网膜复位率及并发症等情况。结果:玻璃体腔注射C3F8后29眼眼压均得到不同程度回升,眼前节炎症减轻,注气后3 d内共有23眼脉络膜复位。行玻璃体切除联合硅油填充后,视网膜复位25眼,占86.2%,3眼通过二次手术达到视网膜复位。术前-术后1个月-术后3个月平均LogMAR视力为2.14 ± 0.39-1.58 ± 0.57-1.23 ± 0.59,与手术前视力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玻璃体腔注射C3F8联合玻璃体切除术治疗脉络膜脱离型视网膜脱离安全有效。

    • 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减量长效及短效长方案疗效的比较

      2016(9):1143-1146.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6

      摘要 (2098) HTML (71) PDF 214.60 K (16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减量长效及短效促性腺激素释放激素激动剂(gonadotrophin releasing hormone analogue,GnRH-a)在卵巢储备功能下降患者中的应用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符合卵巢储备功能下降且采用减量长方案的565例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intracytoplasmic sperm injection,ICSI)周期,根据使用GnRH-a类型,分为长效组(A组)及短效组(B组)。比较两组基本情况-促排过程-鲜胚及冻胚妊娠结局。结果:与B组相比,A组患者一般情况及助孕方式无显著性差异。A组取卵周期促性腺激素(gonadotripin,Gn)用量及促排天数明显多于B组,两组取卵数及有效胚胎数-鲜胚周期临床妊娠率-流产率及分娩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B组冻胚移植周期临床妊娠率-着床率及分娩率-累计临床妊娠率及分娩率均明显高于A组。结论:对于卵巢储备功能下降的患者仍可以使用减量长方案得到较多的可用胚胎和鲜胚移植机会,其临床妊娠率仍较高。长效GnRH-a增加了Gn用量,且冻胚移植周期妊娠率降低,因而建议这些患者使用减量短效GnRH-a长方案。

    • 学龄期儿童静息态功能磁共振度中心度的脑网络发育研究

      2016(9):1147-1149.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7

      摘要 (1690) HTML (61) PDF 1.72 M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静息态功能磁共振(resting-state functional 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rs-fMRI)的分析方法,从神经影像学的角度研究正常学龄期儿童脑网络发育的特征。方法:3组学龄期儿童(7~8岁16例-9~10岁18例-11~12岁15例)分别进行rs-fMRI扫描,采用度中心度(degree centrality,DC)作为测量指标。结果:差异明显的脑区包括左侧颞下回(F=77.309,P < 0.001)-左侧中扣带回(F=10.821,P < 0.001);两脑区7~8岁组DC值低于9~10岁组和11~12岁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9~10岁组和11~12岁组DC值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随着年龄增长,学龄期儿童三维空间相关的脑网络发育逐渐完善;9~10岁可能是学龄期儿童三维空间相关脑网络发育的关键期。

    • 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6(9):1150-1152. DOI: 10.7655/NYDXBNS20160928

      摘要 (1682) HTML (64) PDF 7.16 M (1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中枢神经系统肠源性囊肿(enterogenous cyst,EC)的MRI及病理学特点,以提高该病的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3例经手术证实的中枢神经系统EC患者的资料。结果:3例患者均行MRI平扫加增强检查。2例EC位于颈段硬脊膜下脊髓腹侧,1例EC位于左侧脑室三角区。其中2例信号均匀,1例混杂信号影,并有液平面。增强后显示3例病灶均无强化。显微镜下见囊壁由单层或复层柱状上皮细胞构成。结论:中枢神经系统EC有其特征性的MRI表现,MRI检查对其诊断具有重要价值,最终确诊依据病理检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