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整合高拷贝数猪源转录因子的猪胎儿成纤维细胞系的建立

      2017(11):1377-138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1

      摘要 (1999) HTML (74) PDF 2.74 M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猪primed胚胎干细胞、囊胚内细胞团(inner cell mass, ICM)和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embryonic fibroblasts, PEF)转录组比较分析,在筛选出ICM中表达水平上调的5个转录因子(OCT4、TBX3、REX1、LIN28及DPPA5)的前期研究基础上,尝试构建具有2A肽(2A peptide)基因序列的转录因子重组表达载体,并与pEF1a-Tet3G质粒共转染PEF细胞,以期获得同时转入5个转录因子的单克隆细胞系,为讨论利用Tet-On 3G诱导表达系统并通过添加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clate,DOX)激活转录因子表达,高效诱导形成猪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s, iPS)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以PEF细胞cDNA为模板,利用PCR方法扩增获得猪源REX1、LIN28、DPPA5 3个转录因子,并将3个转录因子以E2A和T2A序列连接成三因子片段(RLD),最终将三因子片段及商业合成的OCT4和TBX3连接到改造后的诱导表达载体pTRE3G-Zs中,获得3个重组表达载体;利用核转染的方法,将3个重组诱导表达载体与表达反式激活蛋白的pEF1a-Tet3G质粒共转染PEF细胞,并通过药物筛选和鉴定获得单克隆转基因细胞系。结果:扩增获得带有2A肽序列的猪源转录本片段REX1(975bp)、LIN28(727bp)和DPPA5(408bp),并获得2A肽序列连接成的三因子片段RLD,最终构建了3个表达载体(pTRE3G-Zs-OCT4、pTRE3G-Zs-TBX3、pTRE3G-Zs-RLD),且经酶切鉴定证明载体连接正确;3个表达载体与pEF1a-Tet3G质粒核共转染PEF细胞后,经过药物筛选和外源基因鉴定,共获得同时转入五因子的单克隆细胞系70个,其中29个细胞系外源基因拷贝数较高。结论:成功建立了具有高拷贝数猪源OCT4、TBX3、REX1、LIN28、DPPA5 5个转录因子的单克隆转基因细胞系。

    • 芹菜素逆转肺癌A549/DDP细胞耐药及机制

      2017(11):1385-1388,139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2

      摘要 (1665) HTML (71) PDF 1.95 M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芹菜素对肺癌A549/DDP细胞的作用,探讨芹菜素逆转肺癌耐药的作用及机制。方法:体外培养肿瘤细胞,以不同浓度芹菜素作用为实验组,用MTT法检测A549/DDP细胞增殖和分析药物敏感性,用Rhodamine-123潴留实验检测A549/DDP细胞内药物外排情况,用Western blot法检测肿瘤细胞内P-糖蛋白(P-glycoprotein,P-gp)和肺耐药蛋白(lung resistance-related protein,LRP)表达情况,用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内多药耐药基因(multidrug resistance gene l,MDR1)mRNA和LRP mRNA的转录情况。结果:与DDP组相比,20、40、80 μmol/L的芹菜素明显抑制了A549/DDP细胞生长增殖(P<0.05)。DDP对A549/DDP细胞的IC50为(14.33±0.41) μg/mL,在芹菜素作用下其IC50降为(5.76±0.36) μg/mL,逆转倍数为2.48,两者相比有统计学差异(P<0.05)。芹菜素作用下,A549/DDP细胞内的Rhodamine-123蓄积增加,细胞内P-gp表达减弱,MDR1 mRNA转录水平下降,对LRP表达及LRP mRNA转录无明显改变。结论:芹菜素对A549/DDP细胞生长有抑制作用;芹菜素还具有逆转A549/DDP细胞肿瘤耐药的功能,其机制与降低MDR1 mRNA转录和下调P-gp介导的药物外转功能有关。

    • FoxO3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对替莫唑胺耐药性的影响

      2017(11):1389-139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3

      摘要 (1608) HTML (61) PDF 1.54 M (21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抑癌基因FoxO3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及其在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耐药中的潜在作用机制。方法:通过基因芯片分析、qPCR和Western blot检测FoxO3在原发和复发胶质母细胞瘤中的表达,并检测其在替莫唑胺耐药细胞株中的表达。通过FoxO3过表达芯片筛选其下游靶基因,并进一步探讨FoxO3在胶质母细胞瘤替莫唑胺耐药中的作用机制。结果:FoxO3 mRNA及蛋白的表达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及耐替莫唑胺细胞系中明显减低。过表达FoxO3可通过抑制跨损伤修复蛋白REV3L的表达来增加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敏感性。结论:FoxO3在复发胶质母细胞瘤组织中表达减低。FoxO3表达减低与胶质母细胞瘤化疗耐药密切相关。FoxO3可能通过抑制REV3L基因表达增加胶质母细胞瘤细胞对替莫唑胺的化疗敏感性。

    • Sox2、Pten、Stat3、Vegf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中表达的相关性研究

      2017(11):1395-1397.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4

      摘要 (1512) HTML (71) PDF 381.59 K (15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SOX区域Y相关高迁移率族蛋白基因2(sry-related high-mobility box-2,Sox2)、人第10号染色体缺失的磷酸酶及张力蛋白同源基因(phosphatase and tensin homolog deleted on chromosome ten,Pten)、信号转导子与转录激活子3(signal transducers and activators of transcription,Stat3)、血管内皮细胞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基因在皮肤恶性黑色素瘤(cutaneous malignant melanoma,CMM)中表达的联系。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方法检测27例CMM蜡块中Sox2、Pten、Stat3和Vegf的表达。SPSS17.0软件处理实验数据,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结果:在CMM中,Sox2、Stat3和Vegf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Sox2、Pten、Stat3的表达两两之间呈正相关;Pten与Vegf之间的表达无相关性。结论:在CMM的发生及演变中,Sox2、Stat3和Vegf之间或Pten、Sox2、Stat3之间可能存在单向信号调控或环状调控通路,可能在CMM的发生中存在作用。

    • 食管鳞状细胞癌中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7(11):1398-1401.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5

      摘要 (2055) HTML (65) PDF 486.95 K (1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生成素样蛋白2(angiopoietin-like protein2, ANGPTL2)在食管鳞状细胞癌(esophageal squamous cell cancer,ESCC)组织中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检测ESCC 组织中ANGPTL2的表达水平;通过酶联免疫吸附法检测食管癌患者和健康对照人群血清中ANGPTL2浓度。结果:与癌旁组织相比,ESCC 组织中ANGPTL2的表达明显升高(P<0.001);与健康对照人群相比,食管癌患者血清中ANGPTL2浓度明显升高。通过分析临床数据发现高表达的ANGPTL2 与肿瘤体积、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紧密相关。血清ANGPTL2浓度也与淋巴结转移、TNM分期等呈正相关。结论:ANGPTL2在ESCC的增殖和侵袭过程中有重要作用。血清ANGPTL2可以作为诊断ESCC潜在有效的血清标志物。

    • 葡萄籽原花青素辅助治疗哮喘的临床研究

      2017(11):1402-1405,1413.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6

      摘要 (2319) HTML (67) PDF 723.27 K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葡萄籽原花青素(oligomeric proanthocyanidins,OPC)辅助治疗哮喘的临床价值。方法:60例以布地奈德福莫特罗吸入剂作为常规治疗的非急性发作期哮喘患者,随机分为安慰剂组及OPC高、中、低剂量干预组,药物干预持续8周;分别于受试前、干预第4周末、第8周末行哮喘控制测试(asthma control test,ACT)、外周血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s,EOS)计数及肺功能检测。结果:OPC干预4周后,仅高剂量组外周血EOS数量显著下降(P<0.05);持续干预至8周后,高剂量组ACT评分显著升高(P<0.05),中、高剂量组外周血EOS数量显著下降(P<0.05),中、高剂量组第1秒用力呼气容积占预计值百分比(FEV1%)显著升高、组间差异显著(P<0.05)。剂量及干预时间两个因素分别与ACT评分及FEV1%呈正相关(P<0.05),与外周血EOS数量呈负相关(P<0.05)。结论:OPC可有效抑制气道炎症、改善通气功能、提高哮喘患者的生活质量,是极具潜力的哮喘辅助治疗候选药物。

    • QRS-VHIS和QRS-VRVA间期在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中的价值

      2017(11):1406-1409.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7

      摘要 (1811) HTML (59) PDF 1.75 M (15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QRS-VHIS和QRS-VRVA间期在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部位中的价值。方法:连续入选2016年6月—12月行导管射频消融治疗流出道室性早搏的16例患者,术中放置标测导管于希氏束(HIS)区域及右室心尖部(right ventricular apex,RVA),在电解剖标测系统和影像指引下行流出道多个部位起搏,同步记录体表12导联心电图、HIS和RVA腔内电图,分别测量QRS-VHIS和QRS-VRVA间期。结果:16例患者共获得139个起搏点,分为右室流出道(right ventricular outflow tract ,RVOT)组94个和主动脉窦(aortic sinus cusp,ASC)组45个,RVOT组QRS-VHIS间期显著大于ASC组[(42.98±14.83)ms vs. (19.66±16.14)ms,P<0.001],而两组QRS-VRVA间期则无显著性差异。ROC曲线显示QRS-VHIS间期的曲线下面积(AUC=0.860)显著大于QRS-VRVA间期(AUC=0.626),QRS-VHIS间期≤36.4 ms预测ASC起源的敏感性为67.1%、特异性为85.0%,QRS-VRVA间期≥57.4 ms预测ASC起源的敏感性为54.3%、特异性为72.0%。结论: QRS-VHIS间期可作为一种鉴别流出道室性早搏起源的新方法。

    • 孤立性房颤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变化的临床研究

      2017(11):1410-1413.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8

      摘要 (1628) HTML (64) PDF 462.94 K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孤立性房颤(lone atrial fibrillation,LAF)患者不对称二甲精氨酸水平(asymmetric dimethylarginine,ADMA)的变化,探讨其内皮功能损害的特点。方法:选取在2014年12月—2017年1月80例符合入组条件的LAF病例为LAF组,选择同期体检的窦性心律志愿者80例为对照组。所有病例均以酶联免疫吸附双抗体夹心法(ELISA)检测ADMA水平。结果:两组在年龄、性别等临床资料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P>0.05),LAF组静息心率、体重指数、左房内径、ADMA大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对于所有研究对象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心率、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对于LAF组病例多因素回归分析提示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预测ADMA升高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或0.01)。结论:LAF同样可以引起全身血管内皮损害;房颤持续时间、吸烟、胆固醇值是房颤患者内皮功能受损程度的重要预测因子。

    • 血、尿IL-18和KIM-1联合检测对冠心病患者行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的早期诊断意义

      2017(11):1414-1418. DOI: 10.7655/NYDXBNS20171109

      摘要 (1526) HTML (59) PDF 699.43 K (14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分析血、尿白细胞介素-18(interleukin 18 ,IL-18)和肾损伤分子-1(kidney injury molecule 1,KIM-1)联合检测在冠心病介入术后急性肾损伤( acute kidney injury,AKI) 早期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河南省平顶山市第二人民医院心内科收治的诊断为冠心病并行介入术治疗的患者243例,分为AKI组48例,非AKI组195例;收集所有患者术后0、2、4、6、8、10、12、24、48、72 h血液及尿液样本,检测各时间点血液样本的血清肌酐(serum creatinine,SCr)、IL-18和KIM-1,尿液样本的IL-18和KIM-1水平。结果:AKI组患者术后12、24、48、72 h SCr值均明显高于0 h基线值(P均<0.05);AKI组术后各时间点血、尿IL-18和KIM-1水平均高于0 h基线值,IL-18在2 h(血)或4 h(尿)时达到峰值,KIM-1在6 h(血)或8 h(尿)时达到峰值(P均<0.05);Pearson相关分析显示,AKI组术后血(2 h)、尿(4 h)IL-18和血(6 h)、尿(8 h)KIM-1水平均与术后24 h SCr呈正相关(P均<0.05);ROC曲线分析显示,血(2 h)、尿(4 h)IL-18和血(6 h)、尿(8 h)KIM-1 ROC曲线下面积(AUC)对AKI的诊断均具有较好的诊断效能;血(2 h)、尿(4 h)IL-8和血(6 h)、尿(8 h)KIM-1联合检测诊断AKI的AUC均大于两者的单独检测。结论:对冠心病患者进行介入术后的2 h血IL-18、4 h尿IL-18、6 h血KIM-1、8 h尿KIM-1的联合检测,对早期诊断AKI具有良好的诊断效能,有一定的诊断价值,其或可成为早期诊断AKI的重要参考依据。

    • 胸腔镜微创手术与传统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对比研究

      2017(11):1419-1422.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0

      摘要 (1887) HTML (55) PDF 532.66 K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研究全胸腔镜微创心脏手术与传统正中开胸心脏手术在先天性心脏病治疗中的疗效差异。方法:选取2013年4月—2016年12月接受治疗的67例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随机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其中观察组34例,对照组33例,观察组采用全胸腔镜“三孔法”的微创手术方式,对照组采用传统开胸的普通手术方式。观察组中1例患者因术中发现为复杂先天性心脏病而中转常规开胸治疗。对比观察两组患者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手术总时间、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术后入住重症监护病房 (intensive care unit, 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并发症发生率情况的差异,同时在术后1周时通过欧洲癌症治疗研究组织(European Organization for Research on Treatment of Cancer, EORTC)生命质量测定量表QLQ-C30(V3.0)中文版对比两组患者的生命质量差异。结果:观察组患者术后呼吸机辅助时间、术后24 h胸液引流量、术后ICU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术后1周生命质量评定均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在体外循环时间、升主动脉阻断时间上长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在手术总时间、并发症发生率上两组无明显差异。所有入组病例均恢复顺利,无严重并发症,无死亡。随访3~24个月,无远期死亡,无房室缺再通。结论:对于简单先天性心脏病患者采用全腔镜“三孔法”的微创手术方式安全有效,较传统手术方法具有胸廓破坏小、创伤小、出血少、恢复快、术后早期生命质量高、对美观影响小等优点。

    • EuroSCOREⅡ和STS评分在感染性心内膜炎手术治疗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1423-1428.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1

      摘要 (4813) HTML (75) PDF 645.56 K (22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欧洲心脏手术风险评估系统(European system for cardiac operative risk evaluation, EuroSCORE)Ⅱ和美国胸外科医师协会(Society of Thoracic Surgeons, STS)评分预测感染性心内膜炎(infective endocarditis, IE)患者手术风险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7月—2016年3月厦门大学附属心血管病医院成人IE手术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EuroSCOREⅡ和 STS评分,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ROC)和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评价两种评分对预后判断的分辨度和校准度,并根据EuroSCOREⅡ评分将患者分为低危(<3%)、中危(3%~6%)及高危(≥6%)组,比较各组间的预后差异。结果:80例IE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3例(3.75%),远期随访共死亡6例(7.50%)。EuroSCOREⅡ、STS及联合评分对远期总死亡预测的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 AUC)分别为0.836、0.833、0.846,对住院期间死亡预测的AUC分别为0.946、0.980、0.980,Hosmer-Lemeshow拟合优度检验P值均>0.05,提示分辨度和校准度均良好。住院期间高危组预期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接近(11.8% vs. 10.3%,P=0.358),在低危组和中危组被高估(P<0.01);中危组预期远期总死亡率与实际死亡率接近(4.1% vs. 4.2%,P=0.718),在高危组被低估(11.8% vs. 17.2%,P<0.05),在低危组被高估(1.9% vs. 0,P<0.01)。结论:EuroSCOREⅡ和STS评分对于预测IE手术患者住院期间死亡及远期死亡具有一定价值。

    • 下腔静脉超声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

      2017(11):1429-1432.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2

      摘要 (1653) HTML (44) PDF 531.87 K (1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下腔静脉超声监测下目标导向液体治疗(goal-directed fluid therapy,GDFT)对重症胰腺炎患者预后的影响。方法:将重症监护病房(intensive care unit,ICU)收治的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120例(男82例,女38例)随机分为两组:A组采用下腔静脉超声监测的GDFT 72 h,B组采用重症急性胰腺炎常规液体治疗72 h,比较两组患者生命体征、血流动力学参数和实验室检查等。结果:A组和B组患者72 h复苏液体总量分别为(14 500±920)mL、(12 500±815)mL,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A组液体复苏后下腔静脉呼吸变异度[(19.00±4.75)%]明显小于治疗前[(60.66±10.10)%,P<0.01];治疗后A组腹内压较B组明显降低(P<0.01);A组的APACHEⅡ评分低于B组(P<0.05); A组血乳酸、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C-反应蛋白较B组均低(P<0.05);A组患者ICU住院日、需要手术减压率均低于B组(P<0.05)。但两组患者ICU病死率、28 d生存率无明显差异。结论:对重症急性胰腺炎患者进行下腔静脉超声监测下GDFT能达到较好的液体复苏效果,改善患者的循环状态、减轻炎症反应,降低腹腔内高压发生率。

    • B型利钠肽含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容量负荷的评估价值

      2017(11):1433-1436.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3

      摘要 (2020) HTML (68) PDF 501.17 K (140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B型利钠肽(B 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容量负荷的预测价值,从而更好地找出反映容量负荷的相关标志物,辅助判断ICU感染性休克患者容量状态。方法: 选取入住ICU感染性休克患者60例,给予早期目标导向治疗(early goal-directed therapy,EGDT),利用脉搏指示连续心输出量监测系统记录早期液体复苏前后胸腔内血容量指数(intrathoracic blood volume index,ITBVI)、全心舒张末容积指数(global end diastolic volume index,GEDVI)、血管外肺水指数(extravascular lung water index, EVLWI)等血流动力学指标,并监测相应时间点全血BNP含量,通过与相应血流动力学指标进行相关性分析探讨两者相关性。结果:经过EGDT后,所有患者ITBVI、GEDVI、BNP均有显著升高,EVLWI未见明显升高;60例患者液体复苏0、6 h,BNP含量与对应的 ITBVI、GEDVI、EVLWI均无显著相关性。液体复苏前后ΔBNP(前后时间点BNP差值)与对应的 ΔITBVI、ΔGEDVI(前后时间点 ITBVI 、GEDVI差值)存在相关性,与ΔEVLWI(前后时间点 EVLWI差值)无相关性。结论: BNP含量对感染性休克患者早期液体复苏容量负荷的评估价值尚不确定。

    • 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治疗Bell面瘫的回顾性研究

      2017(11):1437-1440,145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4

      摘要 (2108) HTML (64) PDF 565.59 K (15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单唾液酸四己糖神经节苷脂钠(monosialotetrahexosylganglioside,GM1)联合鼠神经生长因子(nerve growth factor,NGF)在早期治疗Bell面瘫的临床疗效和短期预后。方法:回顾比较分析2009年1月—2015年9月219例Bell面瘫病例,其中GM1联合NGF组58例,GM1组55例,NGF组51例,未用特殊营养神经药物的基础组55例。所有病例基础治疗相同。通过比较治疗前及治疗后1、2、4周House-Brackmann分级、SunnyBrook综合评分,评价面神经功能的恢复程度。结果:GM1联合NGF组在治疗后2、4周的House-Brackmann分级及SunnyBrook评分均明显优于其他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GM1联合NGF组在治疗后4周的痊愈率(91.4%)明显高于GM1组(74.5%)、NGF组(78.4%)及基础组(50.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结论:GM1联合NGF早期治疗Bell面瘫,在面神经功能的早期恢复和改善短期预后方面具有优势。

    • 肌萎缩侧索硬化患者血浆中趋化因子 FKN表达降低及其意义

      2017(11):1441-144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5

      摘要 (1425) HTML (52) PDF 569.62 K (13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肌萎缩侧索硬化(amyotrophic lateral sclerosis,ALS)疾病进展过程中,趋化因子(fractalkine,FKN)对受损的运动神经元可能起保护作用,但有关ALS患者血浆FKN表达的研究还未见报道,本文对FKN在ALS患者病程中的免疫炎症机制做初步研究,探索该指标是否可以成为潜在的血浆生物学标志,尝试寻找治疗ALS的新方法。方法:采用MILLIPLEX MAP液相芯片技术,检测51例ALS患者与60例正常对照的血浆FKN水平,按性别、病程、起病部位、疾病严重程度分组,研究患者与正常对照组血浆FKN水平。结果:患者的血浆FKN水平比正常对照低(P<0.05),分析表明:各亚组患者血浆FKN水平均比正常对照低(P均<0.05);病程>12个月患者的FKN水平比病程≤12个月的患者高(P<0.05),其余亚组之间FKN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均>0.05);另外,患者的血浆FKN水平与病程无统计相关性(P>0.05)。结论:患者的血浆FKN水平比正常对照低,提示其与ALS可能有一定关联,具体作用机制还有待今后深入探索。

    • 脑卒中偏瘫患者屈肘肌群表面肌电前驱研究

      2017(11):1445-1447.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6

      摘要 (1611) HTML (61) PDF 646.07 K (15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脑卒中患者最大等长收缩(maximum isometric voluntary contraction,MIVC)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桡肌表面肌电特征,为脑卒中上肢康复治疗提供电生理学依据。方法:选取脑卒中后偏瘫患者15例,通过表面肌电采集患侧和健侧MIVC运动中肱二头肌和肱桡肌的表面肌电均方根值(root mean square,RMS),并对患侧和健侧肱二头肌和肱桡肌间的RMS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分别进行对比分析。结果:患侧肱二头肌和肱桡肌MIVC运动中测得的RMS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低于健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患侧和健侧MIVC运动中肱二头肌的RMS值平均值和最大值均明显高于肱桡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结论:脑卒中可导致其患侧MIVC时运动单位募集能力下降。肱二头肌在屈肘肌MIVC运动中发挥主导作用。

    • D-二聚体与脑梗死发病时间及溶栓前后NIHSS评分的关系

      2017(11):1448-1450.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7

      摘要 (2058) HTML (55) PDF 374.37 K (17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急性脑梗死患者溶栓前D-二聚体浓度与脑梗死发病至就诊时间、脑梗死症状严重程度、症状改善情况之间的关系。方法:研究纳入了117例患者,依据入院时D-二聚体浓度,将患者分为D-二聚体<0.55 mg/L组(正常组)与D-二聚体≥0.55 mg/L组(异常组),比较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溶栓前美国国立卫生研究院卒中量表(National Institutes of Health Stroke Scale, NIHSS)评分、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之间的差异。结果:两组在发病至就诊时间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22.4±57.5)min vs.(116.6±59.4)min,P>0.05],正常组溶栓前NIHSS评分明显低于异常组[(9.6±6.8)分vs.(17.4±9.2)分,P<0.05],两组在溶栓后NIHSS评分改善程度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3.6±5.4)分 vs.(5.0±7.6)分,P>0.05]。结论:不同D-二聚体浓度与发病至就诊时间无明显关系,D-二聚体异常组入院时NIHSS评分显著高于正常组,两组在溶栓后NIHSS评分的改善程度上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 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与维生素B12水平的相关性

      2017(11):1451-145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8

      摘要 (1859) HTML (47) PDF 532.87 K (1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病变程度及维生素B12水平,探讨神经病变及体位平衡的相关性。方法:随机选取50例帕金森病患者及50例年龄性别相当的健康对照者使用肌电图进行神经功能评估,检测血清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并通过临床Tinetti量表评估平衡功能。结果:帕金森病患者外周神经功能较对照组明显下降,叶酸及维生素B12水平低于对照组,维生素B12浓度与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损害程度呈负相关,帕金森病患者临床平衡能力与外周神经传导速度呈正相关。结论:帕金森病患者周围神经功能损伤较健康同龄人显著增多,其原因主要为帕金森病患者体内叶酸、维生素B12的缺乏。而外周神经功能病变可导致帕金森病患者体位平衡能力的进一步下降。

    • 不同b值弥散加权成像技术在肺部肿瘤MRI中的应用价值

      2017(11):1455-1459. DOI: 10.7655/NYDXBNS20171119

      摘要 (1837) HTML (79) PDF 5.56 M (18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不同b值下病变的弥散加权成像技术(diffusion-weighted imaging,DWI)信号特点及其表面扩张系数(apparent diffusion coefficient,ADC),探讨其在肺部肿瘤MRI中的应用价值。方法:收集37例CT发现并经病理或临床随访证实肺部肿块,行肺部常规MRI序列以及不同b值(500、800、1 000 s/mm2)DWI。在病灶最大径层面上,分别测量各b值下病变的DWI信号强度、ADC值;通过受试者操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 curve,ROC),分析最佳b值及ADC值对肺部肿块的鉴别诊断作用;分析病灶DWI信号大小、ADC值与病理类型的关系。结果:①肺部良性肿块DWI呈等低信号或低信号,大多数恶性肿块DWI呈现等信号或高信号。②良性肿块在b值为500、800、1 0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2.142±0.560)×10-3、 (1.746±0.499)×10-3、(1.457±0.374)×10-3 mm2/s ;恶性肿块在b值为500、800、1 000 s/mm2时,ADC值分别为(1.499±0.298)×10-3、(1.274±0.230)×10-3、(1.179±0.176)×10-3 mm2/s。③3种b值对良恶性肿块的ADC值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t=4.637,P<0.001;t=3.695,P<0.001;t=3.097,P<0.004)。④3组b值ROC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869、0.794和0.765,AUC>0.5,可以作为良恶性肿块鉴别诊断的有效指标,其中以500 s/mm2时所测ADC值的曲线下面积最大,ADC值良恶性鉴别阈值取1.475×10-3 mm2/s时,诊断作用最高,敏感性为0.833、特异性为0.773、约登指数0.606。结论:DWI信号强度及ADC值大小对肺部肿块鉴别诊断有较高价值,肺良性和恶性病变组ADC值均随b值增加而逐渐变小。

    • 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

      2017(11):1460-1462.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0

      摘要 (1807) HTML (57) PDF 1.65 M (16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结合免疫组化及基因学检测在肺周围型占位病变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 分析2014年3月—2016年12月入组的89例初诊为肺周围型占位病变患者的资料,并按照病灶大小进行分组,分析超声引导下肺肿块粗针活检对肺占位良恶性诊断准确率、分型(分类)诊断准确率、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诊断阳性率。结果: 89例中确诊腺癌37例、鳞癌31例、肉瘤样癌4例、神经内分泌癌4例、腺鳞癌1例、未分化肉瘤1例、B细胞型淋巴瘤1例、小细胞癌1例、炎症5例、2例结合基因学检测分别诊断为转移性滑膜肉瘤和结外黏膜相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2例未能分型,其中1例诊断为非小细胞癌,1例诊断为低分化癌。有2例炎症病例经临床随访后因高度怀疑肺癌而行二次穿刺活检后分别诊断为腺癌和腺鳞癌。31例肺癌患者活检小标本行EGFR基因突变检测,检测到EGFR基因突变11例。5例肺癌患者活检小标本行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基因异位检测,均为阴性。良恶性诊断准确率为97.75%(87/89)、分型(分类)诊断准确率为95.35%(82/86)、EGFR诊断阳性率为34.38%(11/31),各组之间没有统计学差异(P>0.05)。89例患者仅有2例发生少量咳血症状,并发症发生率2.2%。结论:对于周围型肺占位,超声引导下粗针活检术具有简便、安全、易推广的优势,结合免疫组化及基因学检测对病变的诊断及指导治疗有较高的临床价值。

    • 外周全血细胞计数在儿童神经母细胞瘤预后中的意义

      2017(11):1463-1467.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1

      摘要 (1860) HTML (60) PDF 570.09 K (14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神经母细胞瘤(neuroblastma,NB)化学治疗前血常规结果与预后生存,探索其中能提示和判断疾病预后的敏感指标。方法:本院初次确诊NB的63例患儿,同时结合入院化疗前首次血常规结果中的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淋巴细胞绝对值(lymphocyte,LYMPH)、中性粒细胞绝对值(neutrophilic granulocyte,NEUT)、红细胞(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GB)、血小板(platelet,PLT),并行生存情况随访,进行Kaplan-Meier生存分析和COX比例风险模型回归分析。结果:PLT≤200×109/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PLT>200×109/L患儿(P<0.05),RBC≤4.0×1012/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RBC>4.0×1012/L患儿(P<0.05),HGB≤110 g/L患儿总体生存率低于HGB>110 g/L患儿(P<0.05)。而WBC、LYMPH、NEUT对预后风险评估意义不明显(P>0.05)。K-M生存分析:PLT≤200×109/L、RBC≤4.0×1012/L、HGB≤110 g/L是独立评价NB患儿预后不良的指标(P<0.05)。而WBC、LYMPH和NEUT对NB患儿预后生存的判断意义不明显(P>0.05)。结论:血常规检测简便易行,化疗前血细胞分析结果对NB患儿初步预后判断有一定意义,结合血常规结果制定化疗方案,对预后改善有一定意义。

    • 红细胞参数及形态学检查结合铁染色和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临床应用

      2017(11):1468-1472.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2

      摘要 (2141) HTML (67) PDF 2.13 M (17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缺铁性贫血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对388例缺铁性贫血(iron deficiency anemia,IDA)患儿进行了异常红细胞形态检验并进行血清铁蛋白(serum ferritin,SF) 含量检测,还对其骨髓涂片进行铁染色检查。选取388例IDA及255例慢性病性贫血(chronic diseases anemia,ACD)患者进行平均红细胞体积(mean corpuscular volume,MCV)、平均红细胞血红蛋白量(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MCH)、红细胞平均血红蛋白浓度(mean corpuscular hemoglobin concentration,MCHC)、红细胞分布宽度(red blood cell distribution width,RDW)和SF的检测,并与203例健康对照比较,对结果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388例IDA患儿异常形态红细胞占56.25%~92.34%,骨髓细胞铁染色随血清铁蛋白检测指标的增高而增高。与ACD组比较,IDA组MCV、MCH、SF均明显降低,RDW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对照组比较,IDA组MCV、SF明显降低,ACD组MCV无明显变化,SF明显增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MCV、RDW和SF三项联合诊断IDA的敏感性最高,达99.9%。MCV、RDW和SF联合应用可在IDA诊断与鉴别诊断中发挥更大作用。结论:异常红细胞形态学和红细胞参数检查结合骨髓铁染色及血清铁蛋白在儿童IDA鉴别诊断中有临床参考价值。

    • 68例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临床及预后分析

      2017(11):1473-1476.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3

      摘要 (1945) HTML (58) PDF 521.90 K (21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青少年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临床特征、预后因素、化疗方案及疗效。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9月—2015年12月收治的68例NHL患者,收集临床资料,总体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事件生存(event free survival,EFS)统计分析用Kaplan-Meier方法,组间生存情况比较用Log-rank检验。结果:68例NHL患者中,男45例,女23例,中位年龄17岁(2~20岁);包括成熟B-NHL 33例,NK/T-NHL 22例,淋巴母细胞淋巴瘤13例。58例化疗患者进行了生存分析,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80.7%、70.5%和70.5%,EFS率分别为61.1%、56.3%和56.3%。 29例成熟B-NHL接受利妥昔单抗组与未接受利妥昔单抗治疗组5年OS率分别为93.3%和66.7%(P=0.038);造血干细胞移植(hematopoietic stem cell transplantation,HSCT)组与非HSCT组5年EFS率分别为80.0%和46.8%(P=0.050)。患者疾病分期、疾病免疫分型、白蛋白水平与OS有关(P=0.050)。结论:儿童、青少年NHL多见于男性,Ⅲ、Ⅳ期比例高,利妥昔单抗靶向治疗、HSCT可提高OS和EFS,预后与疾病分期、免疫分型和白蛋白水平相关。

    • 侵袭性垂体腺瘤的诊断和治疗

      2017(11):1477-1480.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4

      摘要 (1970) HTML (54) PDF 2.05 M (15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侵袭性垂体腺瘤(invasive pituitary adenoma, IPA)的诊断与治疗方法。方法:回顾77例影像学诊断为IPA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其中75例经鼻蝶手术治疗病例的影像资料、术中所见、病理结果及治疗效果。结果:Hardy-Wilson分级、分期:Ⅲ级15例,Ⅳ级7例,C期3例,D期1例,E期73例;Knosp分级:2级4例,3级67例,4级6例。2例Knosp 4级病例为泌乳素(prolactin,PRL)腺瘤,予药物治疗,余75例行经鼻蝶手术治疗。术中发现Knosp 3级患者中,12例为单纯压迫海绵窦;4例Knosp 4级患者均为侵袭海绵窦。病理检查Ki67增殖指数>3%者59例。肿瘤全切除56例,次全切除17例,部分切除2例。术后伽马刀治疗13例(次全切除者11例,部分切除者2例)。术后随访6~36个月,复发13例。再次手术:全切除2例,次全切除9例(3例曾行伽马刀治疗),部分切除2例。结论:IPA的诊断,应综合影像学检查、术中所见和病理学结果判定;其手术全切率偏低,术后复发率较高;治疗应采取手术切除,结合放射治疗和药物治疗,严密随访。

    • 207例带状疱疹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分析

      2017(11):1481-148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5

      摘要 (1785) HTML (45) PDF 519.76 K (1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带状疱疹的临床特征及预后因素。方法:收集2008年1月—2015年12月住院确诊的207例带状疱疹患者的临床资料,对其发病年龄、性别、基础疾病、发病诱因、数字分级量表(numerical rating scale,NRS)评分、皮损分布与严重程度、实验室检查、治疗与预后进行回顾性分析,进一步利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对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进行分析。结果:207例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平均发病年龄(63.1±16.0)岁,发病无明显性别差异,17.4%患者合并2种以上基础疾病,51.2%患者发病前有明确诱因,60.4%患者具有前驱期疼痛,21.7%患者病程中伴有发热、皮损,以累及三叉神经眼支者最多,占36.7%;入院时NRS评分和皮损严重程度评分为中度或重度的患者占90%以上。治疗后19例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1例遗留右上肢运动性麻痹。与同期门诊诊治的252例带状疱疹患者相比,住院带状疱疹患者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发生率明显高于门诊患者(χ2=9.224,P<0.01)。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皮损累及胸神经分布区、NRS评分高是发生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临床上应加强识别带状疱疹后遗神经痛的危险因素,早期进行规范与合理治疗。

    • 神经梅毒治疗后血清RPR替代脑脊液检查的可行性

      2017(11):1485-1486.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6

      摘要 (1527) HTML (65) PDF 247.55 K (25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神经梅毒治疗后快速血浆反应素试验(rapid plasma reagin test,RPR)滴度变化替代脑脊液检测预测疗效的可行性。方法:治疗47例符合条件的神经梅毒患者后,记录6个月的血清RPR滴度及脑脊液异常,并分析治疗前不同血清RPR滴度下有效预测值的差异。结果:治疗后6个月,26例(55.3%)患者血清RPR治疗有效,37例(78.7%)患者脑脊液异常治疗有效,治疗前血清RPR≥1∶16的患者组血清RPR滴度变化更能预测脑脊液异常的变化。结论:在高血清滴度的患者中,血清RPR可以替代脑脊液检查预测神经梅毒患者的疗效,避免过多腰椎穿刺检查。

    • 凶险型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探讨

      2017(11):1487-1489.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7

      摘要 (1652) HTML (59) PDF 462.52 K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的疗效。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6 年9—12月南京某院收治的 12例凶险型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手术方式及处理流程。结果: 12例术中出血600~4 000 mL,术中平均失血(2 325.00 ±1 453.81) mL。输注红细胞悬液0~15 U, 平均(7.38±5.13) U。输注血浆0~1 000 mL, 平均(518.75±304.65) mL。产后24 h出血量670~4 230 mL,平均出血量(2 413.75 ±1 460.50) mL。所有患者均未发生弥散性血管内凝血,无穿刺部位血肿形成。术后1周下肢动脉B超未见明显异常,术后1周血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13.71~5 382.00 mU/mL,平均(797.68±1 532.07) mU/mL。新生儿出生体重1 500~3 600g,平均(2 556.25±660.86)g,50%新生儿因低体重、呼吸窘迫综合征等原因转儿科治疗。出生后1个月随访新生儿发育无明显异常。结论: 剖宫产术中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联合子宫胎盘植入部位切除及修补术能有效减少术中出血,降低子宫切除率,是一种安全、有效、可施行的综合治疗新方法。

    • 勃起功能障碍患者人格特征及心理状况的调查与分析

      2017(11):1490-149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8

      摘要 (1770) HTML (52) PDF 709.32 K (23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通过对勃起功能障碍(erectile dysfunction,ED)患者人格特点及患病后心理状况调查分析,根据ED患者不同的人格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提高患者的依从性,改善负性心理,达到临床康复,提高生活质量。方法: 选择2016年3月—2017年3月至南京大学医学院附属鼓楼医院男科就诊并入院诊疗的ED患者105例,年龄26~64(33.26±9.04)岁,明确诊断后采用问卷调查方式,使用艾森克人格问卷简式量表中国版(Eysenck personality questionnaire,EPQ)、症状自评量表(symptom checklist 90,SCL-90)评估患者人格特征及心理健康状况,采用国际勃起功能指数问卷5(international index of erectile function 5,IIEF-5)评定患者勃起功能。 结果: ED患者EPQ量表中内外向、精神病性、神经质与常模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CL-90量表中除人际关系外,其余各项因子检验分均高于全国常模(P均<0.05);SCL-90与EPQ测验结果之间相关显著,EPQ的精神病性、神经质与SCL-90中多数因子呈正相关,EPQ中的外倾向与SCL-90中的人际关系呈负相关(P<0.05)。 结论: ED患者人格特征与常人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并存在明显心理问题,应根据ED患者不同的人格特点及心理状态进行心理疏导,帮助提高患者依从性,改善负性心理,达到临床康复及提高生存质量。本研究为临床ED患者的心理治疗提供理论基础。

    • 盐城市2006—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流行特征分析

      2017(11):1495-1498. DOI: 10.7655/NYDXBNS20171129

      摘要 (1477) HTML (61) PDF 2.01 M (2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盐城市2006—2015年法定报告传染病的流行趋势及特点,为传染病防控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通过中国疾病预防控制信息系统,收集2006—2015年盐城市法定报告传染病资料,包括甲、乙、丙类,其中甲、乙类合并进行数据处理,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进行统计分析。 结果:该地区2006—2015年共报告甲乙类传染病81 091例,平均发病率为104.29/10万,丙类传染病69 817例,平均发病率为92.57/10万。时间上,甲乙类传染病发病率一直相对稳定,丙类传染病2006—2014年呈逐步上升趋势,2015年下降明显,在发病月份上呈现明显的波动性,流行高峰4~7月份。亭湖区为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高发地区。人群分布上,甲乙类以10~79岁人群为主要发病人群(占71.03%),丙类以0~9岁为主要发病人群(占71.03%);男性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患者均明显多于女性,性别比为1.98∶1和1.71∶1;甲乙类传染病患者以农民为主(占63.68%),丙类传染病以散居儿童为主(占56.61%)。 结论:盐城市法定报告甲乙类传染病总体上相对稳定,丙类传染病呈上升趋势且存在季节性变化,甲乙类和丙类传染病均存在明显地区、人群分布特点,应进一步针对重点地区、重点人群进行防控。

    • 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手术方式探讨

      2017(11):1499-1500.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0

      摘要 (1806) HTML (60) PDF 356.69 K (16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收集在南通市某院治疗的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30例30眼,实行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观察术后眼压、视力及并发症情况。随访时间6~12个月。结果:术后患者视力提高,眼压控制良好,术后无严重并发症。结论:同一切口白内障超声乳化人工晶体植入联合小梁切除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具有眼压控制良好、视力恢复达预期、眼部损伤小等特点,是治疗原发性闭角型青光眼合并白内障适宜的手术方式。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评定慢性乙肝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价值

      2017(11):1501-1503.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1

      摘要 (1547) HTML (58) PDF 386.29 K (20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声辐射力脉冲成像(acoustic radiation force impulse imaging,ARFI)声触诊组织定量(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技术评价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程度的应用价值。方法:应用ARFI弹性成像VTQ技术定量检测66例乙型肝炎患者的肝脏组织硬度,以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 表示,其结果与肝脏穿刺活检病理结果的纤维化分期对照。结果:慢性乙型肝炎患者中S0期的SWV平均值为(1.22±0.35)m/s,S1期的SWV平均值为(1.41±0.25)m/s,S2期的SWV平均值为(2.18±0.21)m/s,S3期的SWV平均值为(2.46±0.22)m/s,S4期的SWV平均值为(2.96±0.44)m/s,除了S0期与S1期SWV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其余各期之间两两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结论:ARFI弹性成像VTQ技术能定量反映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肝纤维化分期情况,是一种能有效评估肝纤维化分期的新方法。

    • 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脾脏弹性指数及门静脉内径的影响

      2017(11):1504-1506.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2

      摘要 (1414) HTML (50) PDF 419.57 K (19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对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脾脏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的影响。方法: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患者64例,治疗组36例,对照组28例。治疗组恩替卡韦联合复方鳖甲软肝片治疗,对照组恩替卡韦治疗。每3个月查肝功能、甲胎蛋白、HBV DNA、两对半、血常规,上腹部B超检测肝脏和脾脏的弹性指数、门静脉内径,共4次。结果: 治疗3个月,两组HBV DNA均已转阴,肝功能、甲胎蛋白、血常规基本正常,肝、脾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与基线比无差异;治疗6、9个月,两组血清学检测结果同3个月,但肝、脾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与治疗3个月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治疗组治疗6、9个月与基线及治疗3个月比较,肝、脾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肝、脾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与治疗3个月及基线比较无统计学差异; 治疗12个月两组肝、脾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 对HBV DNA阳性慢性乙型肝炎肝纤维化患者进行抗病毒联合抗纤维化治疗后,肝、脾弹性指数和门静脉内径改善的疗效优于单纯抗病毒治疗。

    • 乙肝孕妇服用替比夫定对新生儿阻断效果及外周血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影响

      2017(11):1507-1509.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3

      摘要 (1370) HTML (49) PDF 411.58 K (16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乙肝表面抗原(HBsAg)阳性孕妇孕期服用替比夫定后母婴阻断的效果,及其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变化。方法:选取40例HBsAg阳性孕妇,HBV-DNA载量≥1×106 U/mL,自愿在24~28周服用替比夫定为服药组,另选取40例孕期没有服用替比夫定的HBsAg阳性患者作为对照组,两组新生儿出生即刻抽取外周血检测HBV-DNA、T细胞亚群及补体。比较两组新生儿母婴阻断效果及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和补体的变化。结果:服药组新生儿外周血中T细胞亚群及补体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服药组新生儿阻断成功率100.0%,对照组阻断失败率7.5%。但是两组统计学差异不显著。结论:HbsAg阳性孕妇服用替比夫定对其新生儿T细胞亚群及补体水平无明显影响

    • 单钉近嵴顶固定颏部骨块移植术在上前牙骨增量种植中的应用

      2017(11):1510-1514.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4

      摘要 (1798) HTML (77) PDF 2.89 M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单钉近嵴顶固定颏部骨块移植术在上前牙区骨增量种植中的临床应用和疗效。方法:2013年1—6月收集上前牙区牙槽嵴严重吸收患者5 例,年龄19~24岁,平均21.6岁,其中单牙缺失3例,多牙缺失2例。取患者颏部块状骨,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自体骨块移植,术后定期随访。种植体植入术前拍摄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CBCT),观察移植骨愈合情况,并测量牙槽嵴宽度和钛钉距牙槽嵴顶距离。参考CBCT检查结果,常规完成种植体植入术,待种植体骨结合形成后完成种植修复。结果:5 例自体骨块移植术全部成功,无1 例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上前牙区骨量充足,固定钛钉顶端接近牙槽嵴顶。结论:采用单钉近嵴顶固定法行颏部自体骨块移植能有效改善上前牙区的骨量严重不足,临床疗效良好。

    • 兔下颌前牙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的构建

      2017(11):1515-1518,1523.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5

      摘要 (2012) HTML (74) PDF 4.05 M (1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兔下颌前牙即刻种植后种植体周围炎动物模型。方法:选取12只健康雄性新西兰大白兔,麻醉后拔除兔下颌左侧前牙,在拔牙窝中即刻植入锥柱状纯钛种植体。待种植体植入8周后,随机选择3只实验兔处死,采用Micro-CT观察种植体骨结合状况。剩余实验兔随机分为3组:空白组不加刺激,对照组种植体周围注射磷酸盐缓冲溶液,实验组注射细菌内毒素溶液。加刺激2周后处死实验动物,取含种植体的下颌骨标本,采用Micro-CT观测骨量;取种植体周围牙龈标本,采用HE染色,观察牙龈组织病理学改变。结果:即刻种植8周后,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牙龈健康。加刺激2周后,空白组和对照组牙龈健康呈粉红色,质地坚韧,种植体骨结合良好,种植体顶部骨组织无明显吸收,牙龈组织中见散在炎症细胞;实验组牙龈红肿,质地软,种植体顶部牙槽骨明显吸收,骨密度和骨体积分数显著降低,牙龈组织中见大量炎症细胞弥散性浸润。结论:种植体周围局部注射细菌内毒素可快速构建兔种植体周围炎原位动物模型。

    • 后牙区Bicon短种植体种植修复的临床观察

      2017(11):1519-1523.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6

      摘要 (1598) HTML (66) PDF 1.43 M (187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Bicon短种植体在上下颌后牙区的种植修复情况进行临床观察及效果评价。方法:选择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第四门诊部接受上下颌后牙区Bicon短种植体种植成功并完成修复的患者28例,共37枚种植体。采用Wheeler存留标准评估短种植体存留率。按解剖冠种植体比(C/I)≤1和1<C/I≤2,分为2组,在修复后6、18、30个月,分别观察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水平变化情况、牙龈指数、牙石指数、牙龈探诊深度和患者满意度。对边缘骨水平变化进行单因素方差分析。结果:观察期间未发现种植体松动、断裂及种植部位出现疼痛不适等情况,种植体愈合良好。修复后30个月28例37枚短种植体存留率100%,修复后30个月37枚短种植体近、远中边缘骨吸收量分别为(0.48±0.28)mm和(0.46±0.25)mm,2组近、远中边缘骨高度变化无显著差异,种植体周围软组织健康,患者对短种植体的修复满意。结论:Bicon短种植体短期存留率高,在一定程度上能解决牙槽骨高度不足的问题,从而避免复杂外科手术,减少创伤。

    • 全口义齿牙合型对不同种类食物咀嚼能力影响的初步研究

      2017(11):1524-1526.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7

      摘要 (1836) HTML (68) PDF 1.78 M (1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问卷调查的方式,评价舌侧集中牙合及解剖式牙合两种牙合型全口义齿对不同种类食物咀嚼能力的影响。方法: 选择32例牙槽嵴条件较差(Atwood分类Ⅲ、Ⅳ类)的牙列缺失的患者,随机分为2组,舌侧集中牙合组和解剖式牙合组。在戴用3个月时进行问卷调查,让患者对不同种类食物的咀嚼情况进行评分,评分越低,咀嚼能力越好。结果:舌侧集中牙合组更容易接受红烧肉、生胡萝卜、花生米等食物,其评分显著低于解剖式牙合组;对咀嚼米饭、馒头、烧饼、苹果等食物的评分略低于解剖式牙合 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舌侧集中牙合全口义齿对较硬较韧食物具有较高的咀嚼能力,能提高牙槽嵴条件较差的无牙颌患者的咀嚼能力,丰富其进食种类,提高生活质量

    • 关于各测量指标评价垂直生长型的研究分析

      2017(11):1527-1528.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8

      摘要 (2179) HTML (56) PDF 375.03 K (1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判定面部生长型各指标之间的相关性及其意义。方法:选择常熟玉蕙口腔医院收治的安氏Ⅱ类1分类错牙合畸形患者179例为研究对象,年龄18~35岁(其中男80例,女99例)。每个研究对象摄取正中咬牙合位头颅定位X线侧位片,对包括前颅底平面-下颌下缘最低部切线连线角(SN-GoGn)、前颅底平面-下颌平面角(SN-MP)、眶耳平面-下颌平面角(FMA)在内的9个指标进行测量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除下面高/全面高(LAFH/TAFH)和后面高/前面高(N-Go/N-Me)指标外,其余各垂直向相关指标间均有中等或强相关性(P<0.01);除LAFH/TAFH、前颅底平面-牙合平面角(SN-OP)和眶耳平面-牙合平面角(FH-OP)外,N-Go/N-Me与各指标均有较明显负相关性(P<0.01);LAFH/TAFH仅与上颌平面-下颌平面角(PP-MP)显示中等强度相关性(P<0.01)。结论:SN-GoGn、SN-MP、FMA、PP-MP、Y轴-眶耳平面角(Y轴角)、SN-OP和FH-OP的相关性结果表明这些指标具有可替代性,而对每位患者都进行LAFH/TAFH和 N-Go/N-Me数据测量分析极其必要。

    • 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肾动脉分支阻断术前评估:C.L.A.M.P.评分系统

      2017(11):1529-1533. DOI: 10.7655/NYDXBNS20171139

      摘要 (1876) HTML (59) PDF 2.35 M (1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提出1个标准化的评分系统来评价肿瘤营养血管的解剖特征,并评价该评分系统对于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中肾动脉分支阻断(segmental renal artery clamping,SRAC)术前评估的效果。方法:该评分系统包括5个参数。每个分数的权重(coefficient,C),肿瘤营养靶血管的阻断位置以及靶血管进入肾窦的位置(location,L),包括前半部分(anterior boundary,A)、跨区域(multi-boundary,M)以及后半部分(posterior boundary,P)。综合每个首字母组成本评分系统C.L.A.M.P.评分系统。回顾性研究106例接受SRAC患者的临床资料,并根据C.L.A.M.P.不同分值将患者分成低难度、中难度、高难度3组。结果:各组转至肾动脉主干阻断的比例以及阻断成功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然而术中失血、热缺血时间以及术后住院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C.L.A.M.P.评分系统能够区别不同难度的SRAC,并且在识别适合行SRAC的患者方面有良好的预测能力。

    • 微波消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治疗大于4 cm肾错构瘤的初步体会

      2017(11):1534-1536. DOI: 10.7655/NYDXBNS20171140

      摘要 (2024) HTML (47) PDF 415.49 K (16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微波消融辅助腹腔镜下肾部分切除术(microwave ablation assisted laparoscopic partial nephrectomy, MWA-LPN)治疗肾错构瘤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5月—2016年5月收治的经MWA-LPN治疗的49例直径>4 cm肾错构瘤患者的临床资料。男23例,女26例。年龄26~78岁,平均52.4岁。肿瘤最大直径5.0~13.0 cm,平均8.2 cm。术前患肾平均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 GFR)为(43±16) mL/(min·1.73 m2)。所有患者都采用经后腹腔途径,应用KY-2000可控温杆微波消融仪,输出功率为80 W,每个周期消融时间1~3 min,共消融2~4个周期。消融结束后,沿肿瘤边缘锐性切除肿瘤。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住院时间及近期局部疗效。结果:49例手术顺利,无中转开放手术。平均手术时间(105.5±10.2) min,平均出血量(103.6±40.2) mL,1例患者术中输血,无术后出血病例。术后尿瘘2例。围手术期并发症发生率为6.1%。术后平均住院天数为(3.7±0.8)d。术后随访9~46个月,平均23.5个月。术后1个月复查GFR,平均 (40±18) mL/(min·1.73 m2),与术前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后1个月和6个月复查CT,均未发现局部复发。 结论:MWA-LPN治疗大于4 cm肾错构瘤安全有效,可以作为肾错构瘤的治疗方式之一,但远期效果尚需进一步随访观察。

    • IGF1和IGFBP3基因变异与中国人群肾癌易感性的相关性

      2017(11):1537-1540. DOI: 10.7655/NYDXBNS20171141

      摘要 (2007) HTML (57) PDF 502.87 K (16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和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3 (IGF binding protein 3,IGFBP3)在肾细胞癌的发生发展中起重要作用。本研究旨在探索位于IGF1和IGFBP3基因功能区具有潜在功能学的基因遗传多态性与中国人群肾癌易感性的关系。方法 :采用病例-对照研究方法,对 1 027例肾癌患者和1 094例健康对照,应用 TaqMan 探针分型法对位于IGF1和IGFBP3基因功能区9个基因遗传多态性位点进行分型。控制混杂因素,应用非条件逻辑回归,评价基因多态性与肾癌易感性之间的关系。结果:在9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中,通过校正后的多因素分析发现位于IGF1 3′-UTR区域的rs5742714多态性和中国人群肾癌发病风险明显相关。与携带IGF1 rs5742714 GG基因型的个体相比,IGF1 rs5742714 GC/CC基因型携带者的肾癌发病风险明显增高(OR=0.82; 95% CI=0.68~0.98, P=0.002)。此外,IGF1 rs5742714 GC/CC基因型癌旁组织中IGF1 mRNA含量明显降低。结论:位于IGF1 3′-UTR区域的rs5742714多态性可能通过调控IGF1基因的表达而影响中国人群肾癌发病易感性。

    • 胆道镜下钬激光碎石术治疗复杂肝内胆管结石麻醉误吸1例

      2017(11):1541-1542. DOI: 10.7655/NYDXBNS20171142

      摘要 (1291) HTML (48) PDF 355.59 K (13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