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缺氧微环境中胰腺星状细胞通过CCL7/CCR5轴促进胰腺癌侵袭

      2017(5):521-525,54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1 CSTR:

      摘要 (3183) HTML (89) PDF 6.46 M (28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缺氧状态下胰腺星状细胞的单核细胞趋化因子7(C-C motif chemokine ligand 7,CCL7)表达情况及其对胰腺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组织块外植法获得人肿瘤相关胰腺星状细胞(pancreatic stellate cells,PSCs),于常氧(20% O2)、缺氧(1% O2)下培养,并通过人趋化因子抗体芯片技术分析其上清液中多种趋化因子的表达差异;通过加入不同浓度外源性人重组蛋白CCL7(0、1、10/100 ng/mL)研究趋化因子CCL7与胰腺癌细胞侵袭之间的浓度依赖关系;使用慢病毒转染、Transwell等技术着重分析缺氧PSCs过表达的CCL7促胰腺癌侵袭的作用。结果:相较于常氧培养PSCs,缺氧培养PSCs的条件培养基可显著增强胰腺癌侵袭能力(P<0.05);缺氧培养下PSCs上清液中CCL7相较于常氧培养显著高表达(fold change=2.38);外源性重组CCL7蛋白(0、1、10/100 ng/mL)可显著增加胰腺癌细胞(Miapaca-2、Colo357)侵袭能力,且呈浓度依赖关系。流式细胞术检测CCL7受体(CCR1、CCR2、CCR3、CCR5)表达,显示胰腺癌细胞(Miapaca-2、Colo357)仅有CCR5高表达。Western blot印迹显示,缺氧诱导PSCs高表达CCL7并促胰腺癌侵袭的过程中存在EMT改变,即E-cadherin表达下降,Vimentin、N-cadherin表达上升。结论:缺氧可诱导PSCs高表达CCL7,并通过CCL7/CCR5轴促进胰腺癌细胞迁移和侵袭,其机制可能与诱导胰腺癌上皮间质化有关。

    • 真武汤对2型心肾综合征模型大鼠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

      2017(5):526-531,55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2 CSTR:

      摘要 (2753) HTML (73) PDF 19.49 M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真武汤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脏和肾脏的保护作用。方法: 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前降支联合肾大部分切除手术构建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模型。32只SD大鼠随机分成真武汤低、中、高浓度干预组和对照组。干预组分别给予不同生药量的真武汤灌胃,对照组给予等剂量蒸馏水灌胃。干预结束后比较大鼠的生化指标、心脏超声检测和免疫组化结果。结果: 高浓度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尿硫酸吲哚酚较对照组明显升高,且高浓度组血尿素氮较低浓度组明显降低(P<0.05)。中浓度组血尿素氮、血肌酐较对照组明显降低(P<0.05)。低、中、高浓度组左室后壁(收缩期)、心排量、每搏输出量较对照组明显增加(P<0.05)。另外高浓度组较对照组左室内径(舒张)和左室容积(收缩)明显增加(P<0.05)。Masson染色、CollagenⅠ免疫荧光染色、TGF-β 免疫荧光染色均表明低、中、高浓度组的心脏和肾脏组织纤维化较对照组减轻。结论: 真武汤对2型心肾综合征大鼠心脏和肾脏具有一定的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增加尿毒素排出和减轻组织纤维化来实现。

    • 血管内皮特异性过表达microRNA-155对大鼠妊娠过程的影响

      2017(5):532-53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3 CSTR:

      摘要 (2441) HTML (74) PDF 7.03 M (2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血管内皮特异过表达microRNA-155(miR-155)转基因大鼠模型并观察其血压、蛋白尿等表型及妊娠负荷施加后的变化。方法:把外源miR-155基因插入血管内皮细胞特异表达VE-cadherin启动子下游,构建转基因表达载体,将所得载体线性化后,通过受精卵显微注射技术,构建miR-155转基因大鼠,并利用特异引物PCR法鉴定转基因大鼠基因型。通过尾套法、生化检测、组织学检查对未孕和妊娠雌性转基因大鼠的表型进行初步分析。结果:血管内皮特异性过表达miR-155转基因大鼠在胸主动脉、腹主动脉、肾脏、心脏组织miR-155表达较野生型鼠增高2.3、3.3、2.9、3.3倍。未妊娠时miR-155转基因雌性大鼠血压、尿蛋白、血管壁和肾脏结构与非转基因型大鼠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但妊娠后miR-155转基因雌性大鼠血压轻度增高、蛋白尿增加、胎儿生长受限发生率增加,胸/腹主动脉的血管壁结构紊乱和肾小管上皮空泡样变等。结论:血管内皮特异性miR-155转基因大鼠妊娠负荷增加后,表现出子痫前期表型。

    • 线粒体乳酸穿梭对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术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

      2017(5):539-54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4 CSTR:

      摘要 (2190) HTML (76) PDF 1.01 M (2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单羧酸转运蛋白1(monocarboxylate transporter 1,MCT1)介导的线粒体乳酸穿梭对小鼠主动脉弓缩窄术(transverse aortic coarctation,TAC)后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本实验采用雄性C57BL/6小鼠,实验分为4组:①假手术组;②TAC 2周组;③TAC 4周组;④TAC 8周组。TAC术建立小鼠动物模型,分别于术后第2周末、第4周末和第8周末使用心脏超声检测小鼠心功能,比色法测定心肌组织内乳酸及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浓度,Western blot检测心肌胞质cleaved-caspase 3和线粒体MCT1蛋白的表达。结果:小鼠心超结果显示TAC术后2周出现明显心肌肥厚,TAC术后4周出现心力衰竭,TAC术后8周出现严重心力衰竭。假手术组、心肌肥厚的TAC 2周组及心力衰竭的TAC 4周、8周组心肌组织中乳酸和MDA浓度以及cleaved-caspase 3和MCT1蛋白表达逐渐升高。与假手术组和TAC 2周组相比,TAC 4周和8周组心肌组织中乳酸和MDA浓度、cleaved-caspase 3和MCT1蛋白的表达均明显升高。结论:MCT1介导的线粒体乳酸穿梭在心室重构和心力衰竭发生发展过程中起着重要的作用,其机制可能包括诱导氧化应激和活化线粒体凋亡通路。

    • 游离脂肪酸对小鼠骨骼肌干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

      2017(5):544-54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5 CSTR:

      摘要 (1940) HTML (71) PDF 2.49 M (2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对小鼠骨骼肌干细胞分化及功能的影响,为治疗衰老相关的肌少症寻找新思路。方法:对小鼠骨骼肌干细胞诱导分化后,同时予PA(100 μmol/L)干预,用荧光染色法、荧光定量PCR测定成肌基因肌球蛋白重链(myosin heavy chains,MyHC)表达;用seahorse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的氧耗增加率,荧光定量PCR 检测线粒体融合基因线粒体融合素基因1(mitofusin1,Mfn1)、视神经萎缩症蛋白基因(opticatrophy 1,Opa1)和裂解基因发动相关因子基因(dynamin 1-like,Drp1)、线粒体分裂素基因1(fission 1,Fis1)的相对表达量。结果:PA刺激后,MyHC荧光表达量下降,肌小管融合率减低,同时seahorse能量代谢仪检测细胞的氧耗增加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降低(P<0.05);线粒体融合基因无明显异常,但裂解基因表达增加,融合/裂解比值下降(P<0.05)。结论:游离脂肪酸抑制骨骼肌干细胞分化、影响线粒体氧耗功能,这可能是通过影响线粒体Drp1基因,增加线粒体裂解实现的。

    • S100A16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与鉴定

      2017(5):549-55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6 CSTR:

      摘要 (2844) HTML (81) PDF 2.71 M (3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S100A16在肥胖以及多种恶性肿瘤发生发展中发挥了重要作用,本研究拟构建S100A16基因敲除小鼠模型。方法:利用基因表达调控系统(即Cre/lox P系统)构建全身敲除小鼠。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CR)鉴定小鼠的基因型,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Western blot方法验证其转录及翻译水平的表达。结果:成功建立了S100A16全身敲除小鼠模型,基因敲除杂合子小鼠成功饲养繁殖,目前为止未出现纯合子小鼠。S100A16敲除小鼠主要代谢器官,如脂肪、肌肉、肝脏中S100A16蛋白表达量显著下降。结论:S100A16 基因敲除小鼠模型的构建为研究肥胖及胰岛素抵抗中的作用及机制提供了动物模型。

    • 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转移的影响及机制研究

      2017(5):554-55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7 CSTR:

      摘要 (2059) HTML (59) PDF 5.92 M (2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对甲状腺未分化癌侵袭转移能力的影响,初步探讨其作用机制。方法:以不同浓度的二甲双胍处理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株SW1736,分别通过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对比观察二甲双胍组与对照组SW1736细胞的侵袭转移能力,real-time PCR方法检测细胞中与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过程密切相关的分子,包括波形蛋白(vimentin)、E-钙黏素(E-cadherin)、转录因子Snail1及Slug mRNA表达变化。结果:琼脂滴法及Transwell侵袭迁移实验均发现二甲双胍可降低SW1736细胞体外侵袭迁移能力,且随二甲双胍浓度的增高,其抑制作用增强;二甲双胍可显著下调甲状腺未分化癌细胞中vimentin及转录因子Slug和Snail1表达,促进上皮细胞表型E-cadherin表达。结论:二甲双胍可通过下调Snail1和Slug的表达促进E-cadherin 的表达,从而抑制EMT过程,降低甲状腺癌细胞侵袭迁移能力,为甲状腺癌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FOXP2调控PI3K/Akt信号通路抑制胶质瘤的侵袭

      2017(5):559-56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8 CSTR:

      摘要 (2278) HTML (74) PDF 4.98 M (2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叉头框P2基因(FOXP2)对胶质细胞瘤细胞侵袭的影响。方法:采用荧光定量PCR技术与Western blot分别检测FOXP2在正常星型胶质细胞与胶质瘤细胞中的核糖核酸与蛋白表达水平。用携带FOXP2基因慢病毒质粒转染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细胞系,通过划痕实验、Transwell侵袭实验和Western blot观察其对胶质瘤细胞侵袭性以及PI3K、Akt蛋白的影响。结果:FOXP2的表达在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中明显低于正常星型胶质细胞。上调FOXP2后,胶质瘤细胞U87和U251细胞侵袭性明显降低,Akt与PI3K表达明显降低。结论:FOXP2通过调控PI3K/Akt通路可以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胶质瘤细胞的侵袭能力,从而延缓胶质瘤的发生发展。

    • 转录因子FOXC1促进胶质瘤细胞系U87的侵袭能力

      2017(5):564-56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09 CSTR:

      摘要 (2639) HTML (103) PDF 3.41 M (2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FOXC1对人脑胶质瘤细胞系U87侵袭的促进作用。方法:qPCR、Western blot检测胶质瘤细胞系U87、U251及正常星型胶质细胞中FOXC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将FOXC1-siRNA转染至U87细胞中,分别用qPCR、Western blot检测FOXC1-siRNA的转染效率。细胞划痕实验和Transwell实验检测U87细胞转染FOXC1-siRNA后对细胞侵袭能力的影响,利用 Western blot检测U87细胞上皮间质化相关通路蛋白(Snail1、β-catenin、Twist1)、标记蛋白(N-cadherin、Vimentin、E-cadherin)表达水平。结果:U87细胞下调FOXC1表达后侵袭能力明显减弱,上皮间质化相关通路蛋白(Snail1、β-catenin、Twist1)表达水平下降,上皮细胞标记蛋白表达水平E-cadherin表达水平升高、间质细胞标记蛋白N-cadherin、Vimentin表达水平降低。结论:转录因子FOXC1通过上皮间质化促进胶质瘤细胞的侵袭。

    • 羟基积雪草苷对氧化应激条件下黑素细胞的保护作用及其诱导自噬机制的研究

      2017(5):569-574,606.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0 CSTR:

      摘要 (2814) HTML (69) PDF 6.08 M (2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积雪草是一种传统中医药物,具有很多医学作用,如创伤愈合和抗氧化。中医也发现它可用于白癜风复色和炎症后色素沉着。本研究评估羟基积雪草苷对氧化应激下人黑素细胞作用效果及机制。方法:正常的人黑素细胞予 0.01 mmol/L 过氧化氢处理,再予不同浓度的羟基积雪草苷(0、10、50、100 μg/mL)。评估人黑素细胞树突的回缩速率,流式细胞术及细胞内游离钙浓度([Ca2+]i)检测线粒体膜电位(MMP),透射电子显微镜(TEM)观察线粒体超微结构,吖啶橙染色检测自噬,蛋白质印迹检测自噬体形成的指标LC3-Ⅱ/LC3-Ⅰ 的比值。结果:在过氧化氢引发的氧化应激条件中,羟基积雪草苷在一定浓度下抑制了黑素细胞树突的回缩,提高了膜电位并减少了 [Ca2+]i的积累,减弱了线粒体的损伤,增强了自噬活动。结论:人黑素细胞遭受氧化应激损伤时,羟基积雪草苷可通过自噬激活起到抗氧化作用。因此,羟基积雪草苷可成为氧化应激引起的白癜风的有效治疗手段。

    • Gal-1,ANXA2 和 PRPH 在SD大鼠耳蜗核的表达

      2017(5):575-579.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1 CSTR:

      摘要 (3242) HTML (62) PDF 1.23 M (21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同位素相对标记和绝对定量(isobaric tags for relative and absolute quantitation,iTRAQ)技术分析耳蜗核(cochlear nucleus,CN)区域特异性膜蛋白。方法:出生60 d的雄性SD大鼠分为4组,分别是CN、下丘(inferior colliculus,IC)、上橄榄核(superior oliver complex,SOC)、大脑其余部位(Rest)。提取这4个部位组织的细胞膜蛋白,再采用iTRAQ技术检测出CN区域特异性蛋白。通过Uniprot检索这些蛋白的功能和参与的生物代谢过程。结果:本实验最终得到17种CN区域特异性膜蛋白。对CN区域蛋白进行基因本体(gene ontology,GO)分析发现,这些蛋白主要参与生物调节与发育。UNIPROT检索发现3种蛋白与神经系统功能相关,即半乳糖凝集素-1(galectin-1,Gal-1)、膜联蛋白A2(annexin-A2,AXNA2)和外周蛋白(peripherin,PRPH)。Gal-1与神经生长发育相关;AXNA2参与多种生物调节过程;PRPH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相关。其中,Gal-1可促进轴突生长、调节突触可塑性且具有神经保护作用;AXNA2可能参与了神经递质释放过程,且有神经营养作用;PRPH在高表达时具有神经毒性,和神经丝蛋白共同参与神经退行性病变。结论:Gal-1、ANXA2 和PRPH在耳蜗核中高度表达,可能与中枢信息处理相关,这为进一步研究中枢听觉处理障碍发病机制提供了一定的理论基础。

    • NF-κ B和MMP-9在亚临床甲减孕鼠胎盘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5):580-58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2 CSTR:

      摘要 (1902) HTML (67) PDF 2.49 M (20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核转录因子-κB (Nuclear Kappa B,NF-κB)和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9,MMP-9)在亚临床甲减孕鼠胎盘组织中的变化,分析亚临床甲减孕鼠早期先兆流产的发生机制。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Western blot检测NF-κB和MMP-9在亚临床甲减孕鼠胎盘组织中(E10)和正常组中的表达情况,分析二者与亚临床甲减孕鼠早期先兆流产的相关性。结果:NF-κB和MMP-9在亚临床甲减孕鼠胎盘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分别为16.7%和50.0%,而在正常组胎盘组织中的阳性率分别为83.3%和10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免疫组织化学检测结果基本一致。结论:NF-κB和MMP-9在亚临床甲减孕鼠胎盘组织中低表达,导致滋养细胞侵袭力下降,对判断妊娠期亚临床甲减早期先兆流产发生机制具有重要指导意义。

    • 阻断白介素-17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

      2017(5):584-587,624.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3 CSTR:

      摘要 (2054) HTML (59) PDF 5.74 M (2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阻断白介素-17(interleukin-17,IL-17)对博来霉素(bleomycin,BLM)诱导小鼠肺纤维化、细胞凋亡和肺组织Fas/FasL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分别为假手术组(SG)、BLM组(BG)、中和抗体组(NG)和抗体对照组(IG),经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BLM诱导肺纤维化的形成,假手术组则给予等量生理盐水。NG和IG小鼠分别从造模前1天每隔3 d通过尾静脉给予抗鼠IL-17单克隆中和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SG和BG则给予等量PBS。于造模后28 d,处死各组小鼠,取肺组织,通过Masson染色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评价各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组织化学法分别检测肺组织细胞凋亡和Fas/FasL的表达情况。结果:与BG和IG相比,NG小鼠肺纤维化程度明显减弱(P<0.01),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0.01),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亦显著降低(P<0.01)。结论:内源性IL-17被阻断后,能显著改善BLM诱导的肺纤维化,降低细胞凋亡率和Fas/FasL表达,表明阻断IL-17对BLM诱导的小鼠纤维化改善与Fas/FasL凋亡通路有关。

    • 肾移植受者BK病毒感染及其危险因素的单中心研究

      2017(5):588-592.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4 CSTR:

      摘要 (2450) HTML (67) PDF 1.36 M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肾移植受者术后BK病毒感染发生率并分析肾移植术后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方法: 回顾性分析2014年12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同种异体肾移植术的157例受者资料,根据受者血清和尿液中BKV-DNA 拷贝数量的不同将研究对象分为正常组、BK病毒血症组、BK病毒尿症组,统计各组对象的年龄、性别、肾脏原发病、透析类型、免疫抑制方案、移植肾功能延迟恢复(delayed graft function , DGF)、HLA错配、群体反应性抗体(panel reactive antibody , PRA)、急性排斥反应、免疫诱导方案、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和术后肺部感染等相关资料,利用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BKV感染的相关危险因素。 结果:157例肾移植受者中,BK病毒血症发生率为11.46%(18例),BK病毒尿症发生率为35.03%(55例)。另外,确诊1例BK病毒相关性肾病(BK virus associated nephropathy , BKAVN),发生率为0.63%。单因素分析结果示免疫抑制方案 (P=0.031)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P=0.037)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相关,而多因素分析结果亦显示免疫抑制方案(P=0.041,OR=2.146)及术后皮质类固醇用量总量(P=0.042,OR=1.739)与BK病毒尿症的发生具有相关性。结论:本中心研究结果显示BK病毒尿症较BK病毒血症发生率高,但确诊为BKVAN仅为1例。术后应用以他克莫司为主的免疫抑制剂方案和术后3个月内皮质类固醇用量是肾移植术后受者BK病毒尿症发生的相关危险因素。

    • 低分子肝素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观察

      2017(5):593-596,631.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5 CSTR:

      摘要 (2323) HTML (90) PDF 567.80 K (21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低分子肝素在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预防静脉血栓形成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将105例行原发性肝癌切除治疗的患者随机分为抗凝组48例,术后第2~7天每天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5 000 U;非抗凝组57例,术后未行皮下注射低分子肝素治疗。统计两组患者术后静脉血栓(venous thromboemolism,VET)形成发生率、腹腔出血发生率、切口渗血及切口周围皮肤瘀斑发生率,监测术后第1天和第6天血红蛋白量变化及术后第6天凝血功能,统计术后腹腔引流液总量,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抗凝组术后未见VTE发生(0/48);非抗凝组术后发生5例VTE,发生率8.87%(5/57);抗凝组VTE术后发生率较非抗凝组显著降低(P=0.043)。抗凝组和非抗凝组术后腹腔活动性出血发生率、血红蛋白变化量、腹腔引流总量、凝血功能、出现切口渗血及切口周围皮肤瘀斑等指标之间无显著性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易伴发VTE,低分子肝素预防原发性肝癌切除术后VTE疗效确切且安全。

    • 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及其影响因素的临床研究

      2017(5):597-600.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6 CSTR:

      摘要 (1983) HTML (69) PDF 486.68 K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水平及其影响因素。方法:选取2010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住院治疗的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105例,测糖化血红蛋白、胰岛自身抗体及HLA-A和-DR位点,控制血糖<10 mmol/L后行混合餐试验,测血糖、胰岛素及C肽,计算峰值C肽≥0.2 nmol/L的比例,并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的因素。结果:89.5%的患者初诊时峰值C肽≥0.2 nmol/L。初诊年龄≤18岁(OR=0.08,95%CI:0.01~0.90),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OR=0.08,95%CI:0.01~0.83),携带高危HLA-A-DRB1基因单倍型(OR=0.07,95% CI: 0.01~0.61),胰岛自身抗体阳性数>2(OR=0.10,95%CI:0.01~0.87)者峰值C肽≥0.2 nmol/L率更低。结论:1型糖尿病患者初诊时仍有部分胰岛功能。因此,胰岛功能不能作为鉴别诊断1型或2型糖尿病的唯一依据。新诊断1型糖尿病患者胰岛功能与初诊年龄、酮症或酮症酸中毒起病、HLA-A-DRB1基因单倍型及胰岛自身抗体有关。

    • 老龄人群甲状腺功能与身体成分的相关性分析

      2017(5):601-606.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7 CSTR:

      摘要 (1847) HTML (48) PDF 1.18 M (2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老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与肌肉及脂肪等身体成分的内在联系。方法:74例年龄≥60岁的甲状腺功能正常的健康体检者,平均年龄(74.6±7.7)岁,测定其体重、甲状腺功能及身体成分等。结果:游离三碘甲状腺原氨酸(free triiodothyronine,FT3)与四肢肌肉质量(appendicular muscle mass , ASM)呈正相关(P=0.003),校正年龄、性别及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后二者间仍存在正相关性(P=0.011);FT3与总肌肉量(去除头部)呈正相关(P=0.024),校正年龄、性别及BMI后仅发现女性入组者中二者仍呈正相关,而男性中未见明显相关;促甲状腺激素(thyroid stimulating hormone, TSH)与四肢脂肪含量、总脂肪量(去除头部)呈负相关(P=0.039;P=0.038),校正混杂因素后并未发现明显相关性。结论:甲状腺功能正常的老龄人群中甲状腺激素水平影响身体成分。

    • 不同性别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促甲状腺素与代谢综合征的相关性分析

      2017(5):607-610.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8 CSTR:

      摘要 (2469) HTML (57) PDF 549.52 K (29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性别甲状腺功能正常人群促甲状腺素(TSH)与代谢综合征(MS)的关系,为防治提供临床依据。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选取甲状腺功能正常者10 842例,男7 250例,女3 592例,测量身高、体重、血糖、收缩压(SBP)、舒张压(DBP)、总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尿酸(UA)、尿素氮(BUN)、肌酐(SCr)及甲状腺功能,计算体重指数(BMI)及预估肾小球滤过率(eGFR),分析TSH与MS 的关系。结果:男、女MS患病率分别为20.1%、9.4%,MS组TSH水平均显著高于非MS组(男P=0.049,女P=0.009)。不同性别人群的TSH按四分位数分组,随着TSH的增加,MS的患病率升高,且符合MS诊断标准的项目数也显著增加(男P=0.05,女P<0.01)。在男性TSH,与年龄、SBP、UA、TG、SCr呈正相关,与HDL-C、eGFR呈负相关;在女性,TSH与年龄、SBP、DBP、UA、TG、LDL-C、TC、SCr、BMI呈正相关,与HDL-C、eGFR呈负相关。Logistic回归分析,校正年龄、尿酸、血糖、血脂后,男性TSH是MS的独立危险因素(P=0.043)。结论:在甲状腺功能正常的人群,尤其是男性人群中,TSH水平升高可能增加MS的患病风险,进而增加心血管疾病的发生风险

    • 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中的预后价值

      2017(5):611-614,646. DOI: 10.7655/NYDXBNS20170519 CSTR:

      摘要 (3570) HTML (93) PDF 702.23 K (27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外周血自然杀伤(NK)细胞绝对值在慢性淋巴细胞白血病(CLL)患者中的分布、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5—2014年126例初诊CLL患者的临床资料。Mann-Whitney U检验及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NK细胞绝对值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生存分析采用Kaplan-Meier法,预后因素分析采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结果:126例初诊CLL患者外周血NK细胞绝对值的中位值为0.54×109 个/L(0.01×109~4.11×109个/L),将NK细胞绝对值0.20×109 个/L作为预测CLL患者预后的分界值。126例患者中位随访44.5个月,NK细胞绝对值≥0.2×109 个/L组与<0.2×109 个/L组的5年总生存率(OS)分别为71.9%和48.4%(P=0.031)。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外周血低NK细胞绝对值(<0.20×109 个/L)与较短的OS相关(P=0.019);多因素生存分析发现NK细胞绝对值对CLL的OS具有独立预后意义(P=0.005)。结论:初诊CLL患者外周血NK细胞数量可能反映自身免疫水平,NK细胞数量减低提示预后不良。

    • 嗜神经侵袭对早期子宫颈癌预后的临床意义

      2017(5):615-619.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0 CSTR:

      摘要 (2130) HTML (71) PDF 4.93 M (2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子宫颈癌嗜神经侵袭(perineural invasion,PNI)对预后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自2008年1月—2015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接受根治性子宫颈癌手术的306例早期(ⅠA2~ⅡA2期)子宫颈癌患者的临床及随诊资料。结果:①早期子宫颈癌中PNI的发生率为10.5%(32/306);②PNI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相关(P<0.05);③PNI阳性组的无瘤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明显低于PNI阴性组;④单因素分析显示肿瘤直径、PNI及临床分期与子宫颈癌总生存时间有关(P<0.05),肿瘤直径与无瘤生存时间有关(P=0.002);⑤多因素分析显示PNI并非是影响子宫颈癌总生存时间的独立危险因素(P=0.154)。结论:PNI与肿瘤直径、浸润深度、淋巴脉管间隙浸润和淋巴结转移均具有相关性,PNI影响子宫颈癌患者的预后,但并非独立危险因素。

    • 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中差异表达miRNAs的筛选及鉴定

      2017(5):620-624.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1 CSTR:

      摘要 (1894) HTML (58) PDF 615.37 K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鉴定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特异性miRNAs。方法:收集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的血液,通过miRNA芯片技术分析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和正常人血液淋巴细胞中miRNAs的表达谱变化,通过RT-PCR方法验证芯片检测结果的准确性,确认与肺炎支原体肺炎相关的特异性miRNAs。利用靶基因软件预测各自可能的靶基因,利用RT-PCT验证mRNA表达差异。结果: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淋巴细胞中筛选出表达上调的miRNA 105个,表达下调的133个。其中上调(大于5倍)的30个,上调(大于10倍)的10个,下调(小于0.5倍)的133个(P<0.05)。选取表达差异显著的miR-20a-3p、miR-100-5p、miR-93-5p以及let-7b-5进行后续RT-PCR的验证,结果与芯片一致;Bcl-2、IGF-1R、PTEN、TGFβR1 mRNA表达有不同程度的降低。结论:miRNAs在肺炎支原体肺炎患儿血液淋巴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而这些差异表达的miRNAs及其潜在靶基因可能参与肺炎支原体导致的感染与免疫反应。

    • 环京津地区妇女乳腺恶性肿瘤风险分析的初步研究

      2017(5):625-62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2 CSTR:

      摘要 (2220) HTML (101) PDF 944.23 K (2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尝试建立初步评价模型,预测环京津地区妇女乳腺恶性肿瘤风险。方法:通过对该地区乳腺恶性肿瘤危险因素的调查及筛选,得到乳腺恶性肿瘤风险评价模型,利用ROC曲线比较该模型和Gail模型在该地区针对危险度评价的效果。结果:环京津地区女性患乳腺恶性肿瘤的可能危险因素中影响最突出的是:年龄、体重指数>25 kg/m2、一级亲属患乳腺恶性肿瘤、因不良生活事件或情绪调节能力差导致长期不良情绪、睡眠质量差、终生未妊娠、吸烟指数>400、致密型乳腺。本研究建立的模型预测环京津地区妇女乳腺恶性肿瘤准确性高于Gail模型。结论:针对危险因素,建立初步模型,有可能更好地预测患者罹患乳腺恶性肿瘤的风险。

    • 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术治疗复杂肾肿瘤

      2017(5):629-631.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3 CSTR:

      摘要 (1841) HTML (65) PDF 340.88 K (1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技术治疗复杂性肾肿瘤的安全性和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2016年采用该法处理复杂性肾肿瘤共5例。结果:除1例von Hippel-Lindau(VHL)病合并巨大肾错构瘤患者因发现肾脏肿瘤广泛放弃行自体肾移植手术外。其他4例均完整挖除肿瘤并行成功自体肾移植手术。并随访6个月以上,未见有明显肿瘤复发或者移植肾功能失功情况。结论:离体肾部分切除联合自体肾移植术,在根治肿瘤的同时最大程度保护肾单位,是治疗复杂肾肿瘤的一种可选手术方式。

    • 乳晕切口瘤体分段切除法在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手术中的应用

      2017(5):632-63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4 CSTR:

      摘要 (1655) HTML (52) PDF 292.52 K (22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乳晕切口瘤体分段切除法应用于巨大乳腺纤维腺瘤的临床效果。方法:收集2013—2015年诊治的巨大乳腺纤维腺瘤患者共18例的临床资料,均采用乳晕切口,完整剥离肿瘤并分段取出的方法。结果:本组18例均顺利完成手术,痊愈出院。随访12~36个月肿瘤无局部复发,切口瘢痕不明显,乳房外形满意。结论:应用乳晕切口瘤体分段切除的方法可以完整切除乳腺巨大纤维瘤,并且乳管和腺体损伤小,美容效果好。

    • 核心肌群稳定性对脑卒中患者跌倒风险作用的研究

      2017(5):634-636.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5 CSTR:

      摘要 (2313) HTML (62) PDF 445.22 K (2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核心肌群训练对卒中患者平衡、步行功能的影响,分析卒中患者规避跌倒风险发生的作用。方法:选取脑卒中患者60例,随机分为对照组和实验组,每组30例。2组患者均采用常规康复治疗方案,实验组同时辅以核心肌群训练,于治疗前和治疗2周后对患者进行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相关量表评定,并使用Zebris平衡测试仪分析足底压力,椭圆中心轨迹等参数。结果:治疗后,2组患者躯干控制能力、平衡能力、步行能力明显改善(P<0.05),上述指标均以实验组的改善幅度显著,与对照组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核心肌群训练对脑卒中患者平衡和步行功能具有积极影响,可以显著降低跌倒风险。

    • 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RT1表达与氧化应激的相关性研究

      2017(5):637-63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6 CSTR:

      摘要 (1846) HTML (79) PDF 260.02 K (2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BMC)中沉默信息调节因子2相关酶1(SIRT1)蛋白表达和血清丙二醛(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水平,探讨SIRT-1和氧化应激的相关性。方法:选择稳定性心绞痛患者25例,并与20名健康者(对照组)做比较。采用Western blot法检测PBMC中SIRT1蛋白表达和血清MDA、SOD水平,分析SIRT1蛋白表达和氧化应激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相比,稳定性心绞痛患者PBMC中SIRT1蛋白表达显著降低(P<0.05);血清MDA升高,SOD降低(P均<0.05);Pearson直线相关法分析稳定性心绞痛患者的SIRT1蛋白表达水平与血清MDA呈显著负相关(r=-0.539,P<0.05),与SOD呈正相关(r=0.630,P<0.05)。结论:冠心病稳定性心绞痛患者SIRT1蛋白表达水平降低,与血清MDA呈负相关,与SOD呈正相关,提示SIRT1与稳定性心绞痛患者机体内氧化应激关系密切。

    • 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患者营养综合评估及相关分析

      2017(5):639-641.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7 CSTR:

      摘要 (1793) HTML (68) PDF 535.13 K (2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持续非卧床腹膜透析(continuous ambulatory peritoneal dialysis,CAPD)患者综合营养情况,并进行相关影响因素分析。方法: 56例 CAPD患者按透析龄分为透析龄 <36 个月组和透析龄≥36 个月两组,比较各营养代谢指标的差异,并进行相关分析。行半定量主观综合营养评分(subjective global assessment,SGA);生化指标包括:血清白蛋白(AlB)、前白蛋白(Pre-A)、转铁蛋白(Tf)、血红蛋白( Hb) 、胆固醇(TC)、甘油三酯(TG)、C反应蛋白(CRP)、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腹透液和尿液中的尿素氮和肌酐等,计算尿素清除指数(Kt/V)、残余肾功能(residual renal function,RRF)。结果: 长透析龄组的SGA评分高于短透析龄组、血清营养指标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RRF、Kt/V低于短透析龄组(P<0.05),CRP高于短透析龄组(P<0.05)。透析时间与白蛋白、前白蛋白、转铁蛋白、血红蛋白、Kt/V、RRF呈负相关,与CRP、SGA评分呈正相关。结论: 随着透析龄的延长,残余肾功能逐步衰退,透析充分性降低,助长炎症反应,加重营养不良。

    • CysC与宫颈癌早期病变的相关性研究

      2017(5):642-643.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8 CSTR:

      摘要 (1909) HTML (67) PDF 264.67 K (2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胱抑素C(Cystatin C,CysC)与宫颈上皮内瘤变(cervical infraepithelial neoplasia,CIN)及早期宫颈癌的相关性,并评价其在宫颈癌早期诊断中可能的价值。方法:以本院100例CIN患者和103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作为实验组,同时收集本院150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作为对照组;用全自动生化分析仪测定实验组及对照组血清CysC的浓度,并对各实验组与对照组的结果采用方差分析、t检验进行比较。结果:CIN组以及早期宫颈癌组中血清CysC的浓度明显高于对照组(P<0.01),而CIN组血清CysC的浓度与早期宫颈癌组相比无显著性差异(P=0.18);CysC的浓度在CIN不同阶段无显著性差异(P=0.12)。结论:CysC在CIN与早期宫颈癌患者血清中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与CIN病变程度无关,提示血清中CysC的检测在CIN患者和宫颈癌早期筛查中具有一定的临床价值。

    • 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附3例报告并文献复习)

      2017(5):644-646. DOI: 10.7655/NYDXBNS20170529 CSTR:

      摘要 (1784) HTML (76) PDF 2.58 M (21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临床特点、治疗和预后。方法:回顾性分析近10年来收治的3例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的新生儿病例的临床资料。结果:3例就诊年龄72~157 h,例1仅表现为腹胀;另2例有胆汁性呕吐,并分别伴有发热、腹胀。腹部立位平片均见胃泡影增大,肠腔充气少或密实,未见腹腔游离气体。上消化道造影无胃部造影剂外溢,胃蠕动缓慢:例1胃大弯下缘见一囊状空腔;例2十二指肠远端呈“鼠尾征”,空肠近段位于中下腹;例3十二指肠水平段偏脊柱右侧通过不畅,近端空肠位于右侧腹。手术见病变胃壁均菲薄呈膜状:例1胃大弯与左下腹壁及肠管粘连,胃大弯侧胃壁广泛病变并坏死破溃;例2胃前壁至贲门病变约6 cm×4 cm,未见穿孔;例3胃大弯被网膜包裹,游离后见胃前壁坏死穿孔最大径6 cm;例2和例3中肠分别顺时针扭转180°和360°,复位后盲肠分别位于左上腹和右上腹。3例均行病变胃壁切除胃修补术,例2和例3同时行Ladd’s术。病理检查证实病变胃壁未见肌层。3例术后均痊愈出院。结论:新生儿无气腹胃壁肌层缺损均于生后7 d内就诊,临床表现无特异性,X线见胃泡影增大,造影常见胃腔扩大和胃蠕动缓慢,或伴不规则胃形改变和十二指肠不全性梗阻。肠旋转不良伴中肠扭转是其常见合并症,术中明确胃壁肌层缺损者需常规探查小肠。手术需彻底切除病变胃壁组织并矫治合并畸形, 预后满意。

    • 阴囊镜治疗附睾囊肿症1例报道

      2017(5):647-648. DOI: 10.7655/NYDXBNS20170530 CSTR:

      摘要 (2091) HTML (61) PDF 1.50 M (22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基于ARIMA模型的江苏省梅毒疫情预测

      2017(5):649-652. DOI: 10.7655/NYDXBNS20170531 CSTR:

      摘要 (1712) HTML (80) PDF 983.48 K (21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梅毒的流行病学特点,构建预测江苏省梅毒月发病率的自回归移动平均模型(autoregressive integrated moving average model,ARIMA),为梅毒预防控制工作提供参考依据。方法:利用江苏省1995—2009年梅毒月发病率资料建立ARIMA预测模型,并进行模型评价。结果:拟合ARIMA(1,1,0),(2,1,0)模型为预测江苏省梅毒月发病率的最佳模型,模型周期性、季节性一阶、二阶系数分别为-0.579、-0.245、-0.357,t检验统计量分别为8.777,2.881,4.766,相应的P值分别为<0.001、0.005、<0.001,表明该模型具有较高的预测精度,预测值与实际值较为接近,且实际值均在预测值的95%置信区间范围内,预测效果较好。结论:ARIMA模型能较好地预测梅毒发病率的变化趋势,为梅毒预防控制措施的制定提供重要依据。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