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0卷第6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靶向Trop-2 CAR-T细胞的制备及其体外对卵巢癌细胞杀伤作用的研究

      2017(6):653-658.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1 CSTR:

      摘要 (3240) HTML (76) PDF 1.09 M (24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靶向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human trophoblast cell surface antigen 2 , Trop-2)的嵌合抗原受体T细胞(chimeric antigen receptor T cell , CAR-T),观察Trop-2 CAR-T细胞在体外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方法:运用分子克隆及基因重组技术构建Trop-2 CAR;采用Western blot检测Trop-2 CAR在293T细胞中的表达;CCK-8法检测Trop-2 CAR-T细胞对卵巢癌细胞增殖的影响;ELISA检测细胞因子分泌的变化。结果:酶切鉴定及测序分析结果表明,Trop-2 CAR各基因片段连接正确;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该质粒能够在293T细胞中有效表达;CCK-8结果显示,制备的Trop-2 CAR-T细胞在体外能明显抑制表达Trop-2的卵巢癌细胞的增殖(P<0.05);ELISA检测结果表明Trop-2 CAR-T细胞与表达Trop-2的卵巢癌细胞共培养后,干扰素(interferon-γ,IFN-γ)、白介素(interleukin-2,IL-2)细胞因子分泌增加(P<0.01)。结论:该研究成功制备了Trop-2 CAR-T细胞,可有效抑制Trop-2表达阳性的卵巢癌细胞的增殖。

    • HER-2靶向光敏免疫脂质体增强乳腺癌化疗效果的实验研究

      2017(6):659-664.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2 CSTR:

      摘要 (2255) HTML (67) PDF 3.73 M (21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对紫外线反应的靶向人类表皮生长因子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 2, HER-2)的免疫脂质体,提高化疗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杀伤效果。方法:薄膜分散法制备脂质体,表面修饰上抗HER-2抗体(曲妥珠单抗)的Fab片段,并将脂质体用紫外线进行交联,制备光敏免疫脂质体。透射电镜观察脂质体的形态,动态光散射测定脂质体的粒径和血液学稳定性,倒置荧光显微镜和流式细胞术检测乳腺癌细胞MCF-7对脂质体药物的摄取能力,CCK-8试剂盒测定并比较脂质体与游离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外杀伤效应,皮下肿瘤抑制实验比较脂质体药物与游离药物对乳腺癌细胞的体内杀伤效应。结果:本研究制备出的对紫外线敏感的HER-2靶向脂质体具有规整的球状结构、合适的粒径大小和较强的稳定性。乳腺癌细胞MCF-7对免疫脂质体的摄取能力较非靶向脂质体和游离DOX显著增强(P均<0.05)。进一步研究显示,光敏免疫脂质体药物对MCF-7细胞的体外杀伤能力明显优于非靶向脂质体药物和游离药物(P均<0.05)。体内研究结果显示,与非靶向脂质体药物和游离药物相比,免疫脂质体药物能够显著降低荷瘤小鼠的皮下肿瘤负荷(P均<0.05)。结论:本研究制备的靶向HER-2的光敏免疫脂质体拥有较好的稳定性和极强的肿瘤杀伤效果,具有广阔的临床应用前景。

    • Osterix通过上调LOX的表达促进人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017(6):665-668,680.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3 CSTR:

      摘要 (1870) HTML (58) PDF 1.87 M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Osterix(Osx)对乳腺癌细胞MDA-MB-231迁移和侵袭能力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及Western blot技术检测Osx过表达及敲低稳转细胞(231-OE6、231-OEC、231-KD2、231-KDC)中赖氨酰氧化酶(lysyl oxidase, LOX)的表达水平;转染LOX siRNA及其对照至Osx过表达稳转细胞(231-OE6)中,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同时转染LOX过表达质粒及其对照至Osx敲低稳转细胞(231-KD2)中,Transwell检测细胞的迁移及侵袭能力。结果:与各自对照相比,LOX在231-OE6中表达显著升高,在231-KD2中表达显著降低(P<0.05);降低LOX的表达能够显著削弱231-OE6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增加LOX的表达能够显著提高231-KD2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在乳腺癌细胞中Osx能够上调LOX的表达,且Osx通过上调LOX的表达而促进乳腺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长链非编码RNA PCAT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

      2017(6):669-673,702.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4 CSTR:

      摘要 (1944) HTML (60) PDF 3.37 M (23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前列腺癌相关转录因子4(prostate cancer associated transcript 4,PCAT4)在前列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采用real-time PCR(RT-PCR)分别检测48例前列腺癌组织及其对应癌旁组织、人前列腺癌细胞PC3、22RV1和前列腺正常肌成纤维基质细胞WPMY-1中PCAT4的相对表达量;分析前列腺组织PCAT4的表达水平与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RNA干扰技术、CCK-8法和迁移实验检测PCAT4对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及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癌组织与癌旁组织PCAT4的相对表达量分别为6.15±1.58和1.77±0.65,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前列腺癌PC3、22RV1细胞PCAT4的相对表达量均高于前列腺正常肌成纤维基质细胞WPMY-1,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前列腺癌组织中PCAT4 高表达30例,低表达18 例。前列腺癌组织PCAT4表达水平与患者Gleason 评分、T分期相关(P均<0.05),与年龄、肿瘤大小、淋巴结转移和多发病灶等均无相关性(P均>0.05)。前列腺癌22RV1细胞转染PCAT4小干扰siRNA后,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明显减弱(P均<0.05)。结论:PCAT4在前列腺癌中呈相对高表达,可能通过影响前列腺癌细胞增殖和迁移促进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可作为潜在的前列腺癌诊断新指标和治疗新靶点。

    • 人原代肺动脉内皮-平滑肌接触式共培养方法的技术改进

      2017(6):674-680.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5 CSTR:

      摘要 (2238) HTML (62) PDF 4.60 M (24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改进人肺动脉内皮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endothelial cells,HPAECs)-人肺动脉平滑肌细胞(human pulmonary artery smooth muscle cells,HPASMCs)接触式共培养方法,为更好模拟体内两种细胞间相互作用提供研究平台。方法:采用微孔聚碳酸酯膜为载体,将HPAECs和HPASMCs接种于微孔膜两侧,建立HPAECs-HPASMCs联合培养模型以模拟正常血管壁两种细胞的结构关系,通过调整细胞种植密度、培养时间、培养液体系、培养基种类、血清浓度等,倒置相差显微镜、Hoechst染色及流式细胞术比较不同条件下接触式共培养模型中细胞贴壁、生长和凋亡的差异,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优化共培养条件后细胞标记物的表达变化。结果:①明胶预包被Transwell膜可促进内皮细胞的黏附和生长;②渗透压升高增加内皮细胞凋亡;③内皮细胞培养基较DMEM、RPMI1640更有利于接触式共培养模型的建立;④内皮细胞生长因子为1%、胎牛血清为2%时两种细胞生长稳定;⑤优化共培养条件对两种细胞的自身特性无显著影响。结论:当培养体系为内皮细胞培养基、维持1%内皮细胞生长因子及2%胎牛血清组分条件,可建立稳定的HPAECs-HPASMCs接触式共培养模型,为体外模拟人肺动脉血管壁结构功能和研究两种细胞间相互作用构建了良好平台。

    • PFOS对BV-2细胞的炎性损伤及机制研究

      2017(6):681-685.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6 CSTR:

      摘要 (2125) HTML (58) PDF 820.51 K (2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环境内分泌干扰物全氟辛磺酸(perfluorooctane suifonate,PFOS)对小鼠小胶质瘤细胞BV-2的损伤作用及其炎性反应。方法:利用体外培养的小胶质细胞,给予不同浓度和作用时间的PFOS进行染毒,通过MTT法检测BV-2细胞活力;实时定量PCR的方法观察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esis,iNOS)、白介素(interleukin,IL)-6 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 mRNA的表达。ELISA法检测炎性因子IL-6,免疫蛋白印迹法检测核转录因子kappa B(nuclear factor-kappa B,NF-κB)等信号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不同浓度PFOS对BV-2细胞染毒12、24 h后,细胞活力下降,引起明显的细胞损伤。ELISA结果显示, PFOS作用BV-2 24 h后,细胞炎性因子IL-6分泌增加。此外,PFOS还可引起iNOS、IL-6基因表达上调,而TNF-α表达有下降趋势。PFOS与细胞孵育后,炎性通路NF-κB明显激活,表现为磷酸化程度升高。且随染毒浓度的增加,p-NF-κB的表达有上升趋势;此外,随染毒时间的增加,p-NF-κB的表达亦有上升趋势。结论:PFOS可引起BV-2细胞活力降低,激活NF-κB通路,促进炎性因子的释放,该途径可为阐明PFOS引起的神经系统损伤的分子机制提供理论依据。

    • 烟碱对帕金森病模型小鼠多巴胺释放的影响及机制探讨

      2017(6):686-690.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7 CSTR:

      摘要 (2400) HTML (62) PDF 1.53 M (21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烟碱对帕金森病(Parkinson’s disease,PD)模型小鼠不同脑区多巴胺(dopamine,DA)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应用1-甲基-4-苯基-1,2,3,6-四氢吡啶(1-methyl-4-phenyl-1,2,3,6-tetrahydropyridine,MPTP)制备PD小鼠模型,应用爬杆实验检测小鼠运动功能,应用酪氨酸羟化酶免疫组化观察小鼠中脑黑质致密部(substantia nigra pars compacta, 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数目,应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小鼠不同脑区(纹状体、海马、皮质)DA的含量,应用蛋白质免疫印迹检测小鼠纹状体多巴胺转运体(dopamine transporter,DAT)的变化。结果:①烟碱可显著改善MPTP导致的野生型小鼠运动功能障碍;②烟碱可显著改善MPTP诱导的野生型小鼠中脑SNpc多巴胺能神经元的丢失;③烟碱可显著减轻MPTP所致的野生型小鼠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烟碱对α7-烟碱型乙酰胆碱受体(nicotinic acetylcholine receptors,nAChRs)敲除型(knockout,KO)小鼠MPTP模型中纹状体DA含量的减少无明显恢复作用,烟碱对野生型小鼠或α7-nAChRs KO小鼠MPTP模型中海马和皮质中的DA含量无明显影响。④烟碱可显著增加野生型小鼠MPTP模型中纹状体DAT的含量,烟碱对α7-nAChRs KO小鼠MPTP模型中的纹状体DAT的减少无逆转作用。结论:烟碱可以激活α7-nAChRs抑制PD模型小鼠SNpc区多巴胺能神经元的死亡,提高纹状体DAT水平;促进纹状体DA含量增加,从而在PD模型小鼠中发挥神经保护作用。

    • 吡咯喹啉醌对Bmi-1基因缺失引起小鼠皮肤早衰的保护作用

      2017(6):691-696.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8 CSTR:

      摘要 (2670) HTML (80) PDF 5.32 M (23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吡咯喹啉醌(pyrroloquinoline quinone,PQQ)是否通过抑制氧化应激发挥对Bmi-1缺失小鼠引起皮肤早衰的治疗作用。方法:将同窝的Bmi-1杂合子(Bmi-1+/-)雌雄小鼠进行配对,取7周龄正常饮食野生型(wild type,WT)小鼠10只,正常饮食Bmi-1基因敲除(Bmi-1 knock out,BKO)小鼠10只,以及正常饮食添加PQQ 的BKO小鼠(PQQ+BKO)10只,利用HE染色、组织化学、免疫组织化学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等方法进行相关实验。结果:与BKO组小鼠比较,PQQ+BKO组小鼠整体表型部分纠正,毛色光滑,体重增加,生存期明显延长;PQQ+BKO组小鼠皮肤厚度[(142.65±0.25)μm]与BKO组小鼠[(78.45±0.35)μm]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Q+BKO组小鼠皮肤总胶原阳性面积百分比[(25.64±0.28)%]与BKO组小鼠[(14.87±0.47)%]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Q+BKO组小鼠皮肤PCNA阳性细胞百分比[(18.54±0.37)%]与BKO组小鼠[(5.85±0.64)%]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PQQ+BKO组小鼠皮肤纤维化阳性面积百分比[(48.64±0.28)%]与BKO组小鼠[(87.64±0.46)%]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PQQ+BKO组小鼠皮肤的ROS水平(298.17±0.25)较BKO组小鼠(427.80±0.63)显著下降(P<0.01)。结论:PQQ通过增加皮肤胶原蛋白、促进皮肤细胞增殖、减少皮肤组织纤维化、清除氧自由基ROS水平等对Bmi-1缺失所致皮肤早衰发挥保护作用。

    • 不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对冠状动脉支架植入后氯吡格雷低反应患者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研究

      2017(6):697-702. DOI: 10.7655/NYDXBNS20170609 CSTR:

      摘要 (1832) HTML (56) PDF 673.57 K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经皮冠状动脉介入治疗术(percutaneous coronary intervention, PCI)后氯吡格雷低反应(clopidogrel low response, CLR)患者接受不同强化抗血小板治疗方案的近期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光学血小板聚集仪(light transmittance aggregometer, LTA)筛选PCI术后CLR住院患者150例。将入选者随机分为3组:①常规治疗(A)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及氯吡格雷(75 mg,每天1次)持续1年;②强化治疗(B)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及氯吡格雷(150 mg,每天1次)强化1个月后改为上述常规治疗持续1年;③强化治疗(C)组:服用阿司匹林(100 mg,每天1次)及替格瑞洛(90 mg,每天2次)强化1个月后改为常规治疗持续1年;于术后1个月复查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DP)和花生四烯酸诱导的血小板聚集率(arachidonic acid induced platelet aggregation,PLAA),并随访临床事件发生情况。结果:3组临床资料及理化指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3组患者治疗前PLADP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53),PLAA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P=0.352);治疗1个月后B组、C组PLADP均显著低于同组基线值(P均 <0.001),C组PLADP显著低于A、B两组(P均 <0.001);3组PLA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治疗1个月后随访,A、B、C组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以及心源性再入院的总发生率分别为20%、10%、4%(P=0.039),微小出血发生率分别为10%、14%、28%(P=0.044),C组呼吸困难的发生率为6%,显著高于A、B两组(P=0.01)。结论:氯吡格雷强化治疗、替格瑞洛抗血小板治疗均能改善CLR患者的血小板反应性;替格瑞洛强化治疗增加了微小出血与呼吸困难的发生,同时减少了术后1个月支架内血栓、靶血管重建及心源性再入院的总发生率。

    • 术前血清sRANKL/OPG对瓣膜病合并房颤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预测价值

      2017(6):703-708.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0 CSTR:

      摘要 (1612) HTML (65) PDF 723.52 K (2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护骨素(osteoprotegerin,OPG)、可溶性核因子κB受体活化因子配体(soluble receptor activator of nuclear factor-κB ligand,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能否预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风险。方法:选取瓣膜病合并持续性房颤行改良迷宫术患者共114例,以术后3个月内房颤是否复发分为房颤组和窦性心律组。术前采集患者的桡动脉血,采用ELISA法检测血清中OPG和sRANKL的水平。结果:① 房颤组术前血清中OPG、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均显著高于窦性心律组;②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除左房内径外,术前血清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也能独立预测改良迷宫术后房颤的复发;③ROC曲线评价血清sRANKL水平与sRANKL/OPG比值用来预测改良迷宫术后房颤复发的最佳截断点分别为6.75 pmol/L和0.87,最佳截断点上血清sRANKL(>6.75 pmol/L)预测术后房颤复发的敏感性、特异性和正确率分别为89.7%、89.3%、89.5%,而sRANKL/OPG比值(>0.87)分别为92.3%、98.7%、92.1%。结论:术前血清sRANKL水平和sRANKL/OPG比值能独立预测瓣膜病合并房颤患者行改良迷宫术后房颤的复发,因此可用来筛选术中是否适合行改良迷宫手术的患者,或用作术前术后尽早干预的靶点以减少房颤的复发。

    • CDK4和Gemin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与预后的关系

      2017(6):709-713.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1 CSTR:

      摘要 (1937) HTML (61) PDF 4.94 M (1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细胞周期依赖性激酶4(cyclin-dependent kinase 4,CDK4)和Geminin在胶质瘤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方法,检测70例胶质瘤中CDK4和Geminin的表达,分析CDK4和Geminin的表达和其相关性,以及二者与胶质瘤临床病理因素及生存时间的关系。 结果:CDK4、Geminin在胶质瘤中的总阳性率分别为70.0%(49/70)、75.7%(53/70);Ⅱ、Ⅲ、Ⅳ级胶质瘤中CDK4阳性率分别为52.8%(19/36)、84.6%(22/26)、100.0%(8/8),Geminin阳性率分别为58.3%(21/36)、92.3%(24/26)、100.0%(8/8),CDK4和Geminin在不同级别胶质瘤中的表达有显著差异(P<0.05)。且二者表达呈正相关;CDK4、Geminin阳性表达与肿瘤大小及细胞核分裂像多少有关(P<0.05),与患者年龄、性别以及肿瘤组织有无坏死无关(P>0.05);Kaplan-Meier单因素统计分析结果显示 CDK4、Geminin阳性表达组的患者术后生存时间明显短于CDK4、Geminin阴性表达组(P<0.001)。结论:CDK4和Geminin表达与胶质瘤的分级、预后有关,联合检测CDK4和Geminin有助于判断胶质瘤恶性程度及评估预后。

    • cTNM-Ⅰ期非小细胞肺癌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规律的探讨

      2017(6):714-718,736.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2 CSTR:

      摘要 (2048) HTML (71) PDF 581.74 K (21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目前对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cell lung cancer,NSCLC)纵隔淋巴结转移模式的研究尚少。本研究旨在了解这些患者的不同临床特征是否会引起肺叶特异性淋巴结转移率和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的不同变化,从而推测在早期NSCLC患者中行单纯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清扫的临床适应证。方法:调查了609例肺叶切除术和系统纵隔淋巴结清扫的cTNM-Ⅰ期的NSCLC患者。从临床资料包括肿瘤大小、肿瘤的组织学类型、性别和年龄等方面来分析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率和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的转移率。结果:符合以下特点的Ⅰ期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大部分被限制在了肺叶特异性纵隔淋巴结:①男性,年龄>60岁,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5 cm;②男性,年龄≤60岁,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3 cm;③女性,鳞状细胞癌,肿瘤最大径≤3 cm;④腺癌,肿瘤最大径≤2 cm。结论:符合以上条件的术前cTNM-Ⅰ的NSCLC患者的纵隔淋巴结转移大部分局限于肺叶特异性淋巴结,对于这些患者,单纯清扫其肺叶特异性淋巴结是足够的;而其他患者出现肺叶非特异性纵隔淋巴结转移的风险将会明显升高,对于这类患者,系统的淋巴结清扫仍是最为有效的方法。

    • 肺支原体肺炎与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的相关性研究

      2017(6):719-722.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3 CSTR:

      摘要 (1961) HTML (72) PDF 528.27 K (21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表面活性物质相关蛋白A(surfactant protein-A,SP-A)在肺炎支原体肺炎{Mycoplasma pneumoniae pneu- monia,MPP)中的作用及临床意义。方法:收集2014年1月1 —2015年12月31日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住院的肺炎患儿共51例:其中MPP患儿41例,分别为MPP组15例,MPP伴肺不张组26例,同时设立同期入院非支原体感染的普通肺炎 10例为对照组,采用ELISA法检测各组患儿血清和肺泡灌洗(bronchoalveolar lavage flUid,BALF)中SP-A含量,逆转录聚合酶 链反应方法(RT-PCR)检测血清SP-A mRNA相对表达情况。结果:①MPP组、MPP伴肺不张组血清*BALF中SP-A蛋白水平均低 于对照组, 学意义(1<0.05),但MPP组、MPP伴肺不张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1>0.05)。②MPP组及MPP伴肺不张组血清SP-A含量及mRNA水平与BALF中SP-A蛋白含量均呈正相关(2=0.42,1=0.01-2=0.41,1=0.04)。③MPP伴肺不张组血清、 BALF中SP-A含量及血清SP-A mRNA水平与肺复张时间无明显相关性(1值均>0.05)。结论:MPP患儿血清、BALF中SP-A蛋白 含量明显下降,MPP中可能存在肺泡n型细胞损伤,SP-A的替代治疗或促进SP-A生成的治疗对MPP的恢复将有一定意义

    • 感染后肝功能损害患儿维生素D水平及其与丙氨酸氨基转移酶的相关性分析

      2017(6):723-727.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4 CSTR:

      摘要 (1759) HTML (66) PDF 629.59 K (22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体外循环对机体铁稳态的影响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

      2017(6):728-732.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5 CSTR:

      摘要 (1584) HTML (58) PDF 1.84 M (23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体外循环(cardio pulmonary bypass,CPB)对机体铁稳态的影响及与心肌损伤的关系。方法:选取6例因心 脏手术进行CPB的患者,对其CPB前(T0)"CPB 30 min(T1)、CPB结束时(T2)和结束后1 h(T3)的红细胞数(red blood cell, RBC)、血红蛋白(hemoglobin,Hb)、铁蛋白(ferritin,Fer)等指标进行检測构建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取假手术组以及缺血 30 min分别再灌注& J、* J、4 J后各组大鼠的心肌组织PC法检测心肌组织中铁稳态调节激素(-./01出3)、膜铁转 运蛋白1(ferroportinl,Fpn1)和转铁蛋白受体1 (transferrin receptor l,TfR1)的mRNA水平变化。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上述3种 基因的蛋白水平变化。HE染色方法检测心肌组织的炎症状态。结果:随着CPB进行,RBC、Hb逐渐下降,Fer逐步升高。在模拟 体外循环过程的大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中,与假手术组相比,缺血30 min再灌注2 h、3 h、4 h组心肌中Hepcidin的mRNA 和蛋白水平明显降低,但Fpn1和TfR1的mRNA和蛋白水平均有不同程度的增加。并且随着再灌注时间的推移,增加幅度逐渐 减小。并且,与假 比,缺血再灌注对大鼠的心肌组织造成了一定程度的炎症损伤。结论:心肌缺血 过影响心肌组织中铁代谢相关基因Hepoidin、Fpn1和TfR1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从而影响血清铁状态,对心肌造成炎症损伤。

    • 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对冠状动脉移植术后急性肾损伤的影响

      2017(6):733-736.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6 CSTR:

      摘要 (1875) HTML (59) PDF 420.83 K (17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探讨体外循环及非体外循环两种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式对术后急性肾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的影响。方法:收集2008年1月一2012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医院心脏外科进行体外循环下及 非体外循环 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资料,应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分析两组患者术后AKI的发生率及其影响因素。采 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术后AKI发生的危险因素。结果:共有770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患者符合纳入标准,根据手 术方式分为体外循环组568例,非体外循环组202例。在倾向性评分匹配之前,体外循环组与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间(如射血分数、机械通气时间)差异均存在统计学意义。通过使用倾向性评分匹配方法,202例体外循环组和202例非体外循环组配对成 功,体外循环组和非体外循环组各变量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倾向性评分匹配后的队列分析显示,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72例(占 35.64%),非体外循环组发生AKI 46例(占22.77%),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8.092,P=0.004);非体外循环组住院时间较体 外循环组短,差异有统计学意义(x2=2.757,P<0.05);体外循环和非体外循环 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2=0,P=1.000);两组患者肾脏 的发生率 义。结论:非体外循环手术方式可降低术后AKI的发生率。

    • 全髋与股骨头置换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比较

      2017(6):737-739,744.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7 CSTR:

      摘要 (1673) HTML (70) PDF 586.93 K (20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人工全髋关节置换( total hip arthroplasty,THA)与人工股骨头置换 (hemiarthroplasty,HA)对高龄股骨颈骨折的疗效。方法:2007—2013年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接受HA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385例,其中年龄80~85岁、骨折分型为Garden Ⅲ、Ⅳ型并获得随访的患者共82例。同期行THA的高龄股骨颈骨折患者共679例,根据患者骨折分型、性别、年龄、身高、体重进行配对,选取同期82例THA患者进行对比研究。记录患者术前察尔森合并症指数(Charlson comorbidity index,CCI)、手术时间、切口长度、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末次随访髋关节Harris评分(Harris hip score, HHS)、住院时间和住院费用。结果:所有患者均获随访,平均4.7年。两组患者末次随访时HHS及术后并发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HA组在显性失血量、隐性失血量、切口长度、手术时间、住院时间、住院费用方面优于THA组(P<0.05),两组患者术前CCI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HA具有疗效可靠、手术创伤小、住院时间短及住院费用低的优点,是高龄股骨颈骨折的一种良好治疗方式。

    • 食管癌lvor-Lewis术中两种鼻肠管放置方法的比较

      2017(6):741-744.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8 CSTR:

      摘要 (1942) HTML (76) PDF 795.82 K (20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食管癌行Ivor-Lewis手术中,采用顺行法及逆行法置入鼻肠管的成功率及相关并发症。方法:2015年6月一 2016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因中下段食管癌行Ivor-Lewis手术60例,术中均尝试置入鼻肠管。比较顺行法 及逆行法的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对循环系统影响,以及两组术后并发症发率及营养状况。结果:60例患者手术 均顺利完成,其中顺行法置管35例,逆行法置管25例。逆行置管组在置管时间、置管成功率及置管过程对循环影响方面显著优 于顺行置管组(!<0.05 (。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及营养状况无明显差异(P>0.05)。结论:食管癌行Ivor-Lewis手术中,采用 逆行法置入鼻肠管较 更便捷、有效,具有广泛的临床应用价值。

    • 围手术期口服度他雄胺对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电切术中出血的影响

      2017(6):745-747. DOI: 10.7655/NYDXBNS20170619 CSTR:

      摘要 (1955) HTML (60) PDF 352.88 K (18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8周口服常规剂量度他雄胺对行经尿道前列腺等离子切除术的术中出血量的影响。方法:本研究将确诊的60例前列腺增生患者随机分为A、B两组。A组术前未给予任何抗雄激素药物;B组术前口服度他雄胺8周,每日1次,每次0.5 mg。在前列腺等离子电切前后分别检测外周血中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和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T)。结果:B组术后48 h外周血Hb和HT均高于A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围手术期口服度他雄胺可以减少前列腺增生患者的术中出血。

    • 超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治疗老年难治性膀胱癌出血

      2017(6):748-750.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0 CSTR:

      摘要 (2023) HTML (65) PDF 802.55 K (19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治疗老年难治性膀胱癌出血的临床价值。方法:使用介入治疗技术, 对52例膀胱癌出血患者进行超选择性膀胱动脉栓塞。结果:22例在超选择性栓塞术后24 h均可见尿液颜色变浅,29例在48 h后出血停止;1例出血减少,经止血、持续膀胱冲洗后,血尿症状明显改善。结论:对于膀胱癌并发出血保守治疗无效的患者,超选择性介入栓塞治疗是一种安全、可靠、有效的方法。

    • 后组脑神经间隙入路在显微血管减压术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合并面肌痉挛中的应用

      2017(6):751-754.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1 CSTR:

      摘要 (1713) HTML (62) PDF 1.96 M (22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通过后组神经间隙入路显微血管减压术(microvascular decompression,MVD)治疗椎-基底动脉扩张延长症(vertebrobasilar dolichoectasia ,VBD)相关性面肌痉挛患者的疗效及并发症情况。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6年7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杭州医院治疗的166例面肌痉挛患者,按照Ubogu和Zaidat的标准,42例患者符合VBD诊断标准,为VBD组,其余124例患者为常规组, 手术方法及术者无差异。结果:VBD组与常规组在年龄及性别方面无明显差异(P>0.05)。VBD组整体治愈率90.5%,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迟发面瘫1例,听力下降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1.9%。常规组整体治愈率92.7%,术后并发症包括手术同侧面瘫2例,听力下降3例,耳鸣2例,饮水呛咳1例,无菌性脑膜炎1例,术后延迟缓解率1.61%。两组在治愈率方面疗效相似(P=0.638);并发症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575);但VBD组延迟缓解率较常规组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结论:VBD导致桥小脑角空间狭小,使得手术难度显著增加。MVD从后组颅神经间隙进入进行架桥式操作,可以降低椎动脉对面神经的张力,进而抬起椎动脉,寻找真正责任血管,有效避免小血管的遗漏和分支的损伤。术后并发症及手术效果与常规组相仿。VBD合并面肌痉挛患者术后有一定的延迟缓解率。

    • 脑电双频指数在儿童机械通气镇静监测中的相关性研究

      2017(6):755-757.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2 CSTR:

      摘要 (1887) HTML (64) PDF 447.83 K (17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脑电双频指数(bispectral index,BIS)监测与镇静评分的相关性,研究其评估机械通气患儿镇静深度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7月—2015年6月入住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重症监护病房(pediatric intensive care unit, PICU)并接受机械通气的52例患儿,治疗期间均静脉咪达唑仑维持镇静,每4 h镇静唤醒1次,分别在达到镇静目标时、1 h、2 h、4 h、6 h、8 h、10 h、12 h记录BIS值、Ramsay评分、Riker镇静-躁动评分(sedation-agitation scale,SAS),就BIS值与镇静评分间进行相关分析。结果:BIS值与主观评分间相关性良好,BIS值与Ramsay评分呈负相关(r=-0.611,P<0.01),与SAS评分呈正相关(r=0.599,P<0.01)。结论:BIS监测可以连续、客观、实时地反映机械通气患儿的镇静状态,并能指导镇静,保证机械通气治疗安全、有效。

    • 个体化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的临床探讨

      2017(6):758-761.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3 CSTR:

      摘要 (1755) HTML (62) PDF 525.08 K (19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妊娠(caesarean scar pregnancy,CSP)的个体化治疗方法及其疗效。方法:选择2012年1月—2016年12月安徽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收治的62例确诊为CSP的患者,根据临床类型分为2组,结合发病特点及患者意愿分别采用个体化的治疗方案。第1组(内生型)包括:方法1(5例):保守治疗,即米非司酮+氨甲喋呤或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方法2(26例):经宫腔镜病灶清除术(术中超声或腹腔镜监视);方法3(11例):超声监视下清宫术;第2组(外生型)包括:方法4(6例):经腹腔镜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方法5(11例)经阴道病灶切除术+子宫瘢痕修补术;方法6(4例)经腹病灶切除+子宫瘢痕修补术(其中1例为经腹腔镜手术后并发盆腔血肿急诊转开腹手术)。术前对β-人绒毛膜促性腺激素(β-human chorionic gonadotrophin,β-HCG)>3 000 U/mL 的患者予药物治疗或子宫动脉栓塞术。结果:6种治疗方法均有效。在第1组中,与方法2、3比较,方法1组住院时间、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月经复潮时间均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方法2、3之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均>0.05); 3种治疗方法中均有月经量减少病例出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术中出血方面,和方法2比,方法3术中出血明显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在第2组中,方法5术中出血明显减少,与其他两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1),而在住院时间、手术时间、β-HCG 恢复正常的时间方面,3种方法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 (P>0.05)。结论:根据不同临床类型及发病特点选择不同方法治疗剖宫产术后子宫瘢痕处妊娠均取得预期效果,其中手术清除病灶周期短、术后恢复快、血β-HCG恢复正常的时间短,疗效确切。对于β-HCG较低、病灶较小且不愿手术的患者,保守治疗亦能够取得较好疗效。

    • 下颌前牙根管形态的锥形束CT分析

      2017(6):762-766.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4 CSTR:

      摘要 (1638) HTML (58) PDF 3.34 M (11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锥形束CT(cone beam computed tomography, CBCT)分析下颌前牙的根管形态,以期为根管治疗提供依据。方法:随机抽取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影像科2015年6月—2016年6月拍摄CBCT的1 022例患者的影像资料,根据牙位、性别和年龄分组,参照Vertucci分类法观察牙根和根管数目、根管构型。结果:共6 032颗下颌前牙被纳入研究。所有下颌中切牙和侧切牙均为单根牙,0.9%(18/2 042)的尖牙为双根牙。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和尖牙多根管率分别为10.6%(211/1 990)、18.0%(360/2 000)和5.4%(111/2 042),且下颌前牙双根管多为Type Ⅲ。多根管对称发生的比例分别为中切牙89.9%(98/109)、侧切牙87.3%(165/199)、尖牙48.0%(36/75)。各年龄组中下颌中切牙、侧切牙、尖牙多根管发生率最高的分别为>30~40岁组(14.6%,57/397)、>40~50岁组(21.1%,62/294)、>50~60岁组(8.4%,27/320),多根管发生率各年龄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女性与男性下颌前牙多根管的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 (11.15% vs. 11.53%, P>0.05)。结论:下颌前牙根管治疗时注意多根管的发生,多根管发生率和年龄有一定相关性。

    • 磷酸酯单体化学调节牙科氧化锆陶瓷的红外光谱分析和模拟

      2017(6):767-770.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5 CSTR:

      摘要 (2047) HTML (54) PDF 814.47 K (2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磷酸酯单体10-甲基丙烯酰氧癸二氢磷酸酯(10-methacryloxy decyldihydrogen phosphate,MDP)与氧化钇稳定四方相氧化锆陶瓷块(Yttria-stabilized tetragonal zirconia polycrystals,Y-TZP)之间可能发生的化学反应。方法:采用傅里叶转换红外光谱分析(Fourier transform infrared spectroscopy,FTIR)研究MDP与Y-TZP接触后的化学键特征峰的变化。利用密度泛函理论方法,对MDP和MDP/四方相氧化锆晶体进行几何结构优化和红外光谱计算,得到稳定结构及振动模式,与FTIR结果进行对比。结果:FTIR结果与量子化学方法模拟的红外光谱结果均发现,MDP接触氧化锆后MDP分子中的P—O键发生变化,且都向着波数降低的方向移动。结论:MDP与Y-TZP之间发生的化学反应是基于MDP分子的PO32-基团的作用。

    • 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后江苏省注射吸毒艾滋病病毒感染者现况研究

      2017(6):771-775.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6 CSTR:

      摘要 (1745) HTML (63) PDF 653.76 K (1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针对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开展美沙酮维持治疗(methadone maintenance treatment, MMT)10年后注射吸毒的人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 HIV)感染者现状。方法:从艾滋病网络直报系统中下载历年报告的HIV感染者以及参加MMT的患者信息,分析感染者接受MMT门诊服务现状。结果:江苏省医疗机构报告的HIV感染者中有430例尚未接受过MMT服务。截至2015年12月底,累计收治9 382例阿片类物质成瘾者,其中190例为注射吸毒的HIV感染者,目前31.58%仍在治疗。与未被门诊收治的感染者相比,MMT门诊收治感染者的平均年龄较大(P<0.001),HIV感染状态持续时间较长(P<0.001),汉族患者比例较高(P<0.001),初中及以上文化程度者比例较高(P<0.001)。结论:MMT门诊的覆盖面需进一步扩大,从而吸纳注射吸毒的HIV感染者接受治疗,门诊配套的综合干预服务措施亟待加强。

    • 一种HIV抗体口腔分泌物快速检测试剂的临床评价

      2017(6):776-778.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7 CSTR:

      摘要 (1694) HTML (73) PDF 403.43 K (2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一种HIV-1/2抗体口腔分泌物快速检测试剂的敏感性和特异性,及其与血液HIV-1/2抗体检测试剂的一致性,为扩大检测提供便捷的检测手段。方法:采集同一受试者的口腔分泌物和血液样本,用评估试剂检测口腔分泌物、用参比试剂检测血液样本,评估试剂与参比试剂检测结果不符时,用第三方试剂(确证试剂)进行确证实验。将评估试剂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进行比较分析,评价评估试剂的敏感性、特异性、功效率等指标。结果:该临床试验共获得有效样本402例,评估试剂与参比试剂检测结果一致的有399例,其中238例阴性样本结果均一致,164例阳性样本中161例结果一致, 3例样本评估试剂检测为阴性、参比试剂检测为阳性,确证试剂检测均为阳性;评估试剂假阴性3例,假阳性0例。评估试剂与参比试剂的阳性符合率为98.17%,阴性符合率为100.00%,总符合率为99.26%;评估试剂对口腔分泌物样本的主要检测指标为:敏感性98.17%,特异性100.00%,功效率99.26%。结论:该评估试剂已达到较好的应用性能,与参比试剂的检测结果具有高度一致性,可以为特殊场所、特殊人群提供一种低风险而便捷的检测手段。

    • 鞘内注射甲氨蝶呤与地塞米松联合口服激素治疗神经精神性狼疮的系统评价

      2017(6):779-784. DOI: 10.7655/NYDXBNS20170628 CSTR:

      摘要 (2422) HTML (81) PDF 903.03 K (2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鞘内注射甲氨蝶呤(methotrexate,MTX)与地塞米松(dexamethasone,DXM)联合口服激素在神经精神性狼疮(neuropsychiatric 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NPSLE)治疗中的效果。方法:全面检索1996年1月—2016年12月关于鞘内注射MTX与DXM治疗NPSLE的临床试验文献,采用激素或激素联合环磷酰胺治疗作为对照组,鞘内注射MTX与DXM联合口服激素治疗作为治疗组的随机对照试验进行meta分析。结果:纳入6项研究,256例NPSLE,对照组和试验组的例数分别为126例和130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治疗组在降低系统性红斑狼疮疾病活动度评分(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 disease activity index,SLEDAI)方面均优于对照组(P<0.01);并且脑脊液压力、脑脊液蛋白、血沉等相关指标,治疗组均低于对照组(P<0.01)。结论:鞘内注射MTX与DXM联合口服激素的效果优于单纯口服激素;但是由于文献的方法学质量较低,仍需要高质量、大样本、多中心的随机临床试验加以验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