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7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ETS1/2对非洲爪蛙胰腺发育的影响

      2017(7):785-791.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1

      摘要 (1877) HTML (61) PDF 6.89 M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ETS1/2对非洲爪蛙胚胎胰腺发育的影响。方法:设计并合成特异性抑制ETS1/2表达的反义吗啉代寡核苷酸(morpholino oligonueleitide,MO),通过显微注射的方法将MO转入爪蛙胚胎,利用整胚原位杂交和定量RT-PCR检测标志性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单独敲降ETS1或ETS2对爪蛙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共同敲降ETS1/2后会使爪蛙胚胎发育异常,胰腺标志基因表达上升,肠道标志基因表达下降,肝脏和胃标志基因无明显变化;胰腺标志基因ngn3、igf1、foxa1的启动子区存在ETS1/2的结合位点。结论:单独敲降ETS1或ETS2对爪蛙胚胎发育无明显影响,敲降ETS1/2促进爪蛙胚胎胰腺发育,抑制肠道发育,对肝脏和胃的发育无明显影响。

    • 丝氨酸通过甘氨酸受体缓解血管紧张素Ⅱ诱导的心肌纤维化

      2017(7):792-798.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2

      摘要 (2327) HTML (69) PDF 2.46 M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丝氨酸是否对心肌纤维化具有保护作用及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通过微渗透泵持续给予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28 d建立小鼠心肌纤维化模型,观察丝氨酸对小鼠心肌纤维化的效应。乳大鼠原代心脏成纤维细胞单独培养或与原代心肌细胞共培养,分别用Ang Ⅱ和丝氨酸处理,检测心脏成纤维细胞胶原Ⅰ和胶原Ⅲ的表达;并检测丝氨酸对Ang Ⅱ诱导的原代心肌细胞炎症因子表达有无影响。应用siRNA技术干扰心肌细胞甘氨酸受体(glycine receptor, GlyR),并检测丝氨酸抑制心肌纤维化是否依赖GlyR。结果:Masson染色提示,预防性使用丝氨酸可以减轻小鼠心肌纤维化;定量PCR结果提示丝氨酸可以抑制受损心脏组织中胶原Ⅰ和Ⅲ增多。虽然丝氨酸能直接抑制受损心肌细胞转化生长因子β和内皮素-1释放,但它并不能直接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合成胶原增多,只有与心肌细胞共培养时,丝氨酸才能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的胶原Ⅰ和Ⅲ产生增多。此外,当心肌细胞的GlyR表达降低后,丝氨酸抑制胶原生成的保护效应随之消失。结论:丝氨酸可通过激活心肌细胞甘氨酸受体,减少心肌细胞炎症反应,间接抑制心脏成纤维细胞产生胶原,进而改善心肌纤维化。

    • 帕夫林通过抑制NLRP3形成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

      2017(7):799-803.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3

      摘要 (1823) HTML (54) PDF 2.22 M (1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帕夫林(paeoniflorin,PA)对博莱霉素(bleomycin,BLM)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的影响及其作用机制。方法:将60只SPF级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为4组:对照组(sham operation,SH)、对照组+帕夫林组(SH+PA)、模型组(BLM)、模型组+帕夫林(BLM+PA);气管内滴注博莱霉素(2 mg/kg)建立小鼠肺纤维化模型,对照组气管内滴注生理盐水,从造模当天开始,SH+PA、BLM+PA组小鼠每日给予50 mg/kg帕夫林灌胃,SH、BLM组小鼠每日给予等量生理盐水灌胃;在造模第14天处死小鼠,留取小鼠肺组织。记录各组小鼠体重变化;统计各组小鼠生存率;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程度;肺组织匀浆羟脯氨酸定量评估肺组织胶原蛋白含量;ELISA法测定肺组织匀浆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18、IL-1β含量;Western blot法检测肺组织匀浆中NLRP3、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表达水平。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帕夫林可显著提高小鼠生存率;经帕夫林治疗14 d后,小鼠肺组织纤维化病变较模型组减轻;小鼠肺组织胶原蛋白含量显著降低(P<0.05);小鼠外周血及肺组织中IL-18、IL-1β含量较模型组相比明显减少(P<0.05);与模型组相比,NLRP3蛋白水平以及TGF-β1蛋白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0.05)。结论:帕夫林可减轻博莱霉素诱导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其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NLRP3炎症小体的形成发挥的。

    • ABCA6缺失对生酮饮食喂养的小鼠代谢的影响

      2017(7):804-808.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4

      摘要 (2126) HTML (52) PDF 804.69 K (19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ATP转运蛋白6(ATP binding cassette transporter A6,ABCA6)基因缺失对生酮饮食喂养的小鼠代谢的影响。方法:给予小鼠生酮饮食(ketogenic diet,KD)或普通饮食(normal diet,ND)2周,通过Western blot检测肝脏ABCA6的表达水平;给予ABCA6敲除(KO)小鼠或对照(WT)小鼠KD 或ND 2周,检测小鼠的体重、血糖、血清甘油三酯(TG)、胆固醇(TCH)、游离脂肪酸(FFA)、酮体(β-HB)和转氨酶(AST、ALT)等指标,测定肝脏TG和TCH含量,并通过real-time PCR 检测代谢相关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生酮饮食诱导小鼠肝脏ABCA6的表达;在普通饮食条件下,ABCA6 KO小鼠与对照小鼠在体重、血糖及血清TG、TCH、FFA、β-HB等代谢相关指标、肝脂质含量和代谢相关基因表达水平等方面无明显差别;在生酮饮食条件下,和WT小鼠相比,ABCA6 KO小鼠的血糖、FFA和TCH降低,肝脏TG蓄积更显著,肝脏FAS、DGAT2、PCK1和HMGCS2 mRNA显著增加。结论:ABCA6缺失引起小鼠对生酮饮食的代谢障碍,ABCA6可能参与肝脏的脂质代谢过程。

    • 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子代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

      2017(7):809-813.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5

      摘要 (1661) HTML (60) PDF 652.13 K (18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母体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对子代代谢相关激素的影响。方法:雌性Wistar大鼠交配成功后(F0代),随机分为3组:ProⅠ组、ProⅡ组、ProⅢ组,分别喂以不同蛋白含量的等热卡纯化饲料:DietⅠ(蛋白质:14%;碳水化合物:69.3%,E/E)、DietⅡ(蛋白质:24%;碳水化合物:59.3%;E/E)、DietⅢ(蛋白质:34%;碳水化合物:49.3%,E/E),相应饮食贯穿孕期和哺乳期。子代(F1代)出生后3 d(P3)剔除雌性并小窝喂养,于P21断乳后均以正常标准饲料喂养至实验结束(P77)。期间采集子代P21、P49、P77血样,并检测其代谢相关激素的水平。结果:P21时点,ProⅠ组F1代血清胰岛素样生长因子(IGF-1)水平低于ProⅡ组(P<0.01);至P49时点,ProⅡ组、ProⅢ组IGF-1水平均高于ProⅠ组(P<0.01);至P77时点,ProⅢ组IGF-1水平为3组中最高(P<0.01)。P21时点,ProⅡ组F1代血清瘦素(Leptin)水平为3组中最高(P<0.01);P49和P77时点,ProⅠ组Leptin水平持续低于ProⅡ组和ProⅢ组(P<0.05)。ProⅢ组F1代P49时点血浆神经肽Y(NPY)水平低于ProⅠ组(P<0.01),P77时点各组无差异(P>0.05)。ProⅢ组P77时点胃促生长素(Ghrelin)水平高于ProⅠ组和ProⅡ组(P<0.01),P49时点各组无差异(P>0.05)。结论:大鼠孕期和哺乳期高蛋白饮食可引起其子代外周血中Leptin、Ghrelin、IGF-1水平升高,对外周血中NPY浓度影响较小。

    • 蛇床子素抑制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株Caco2的炎症反应

      2017(7):814-817.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6

      摘要 (3227) HTML (67) PDF 958.04 K (21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蛇床子素(osthole)对内毒素(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肠上皮细胞Caco2中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及机制。方法:培养Caco2细胞,用LPS诱导炎症反应。在LPS刺激前给予细胞不同浓度的蛇床子素处理,通过real-time PCR检测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的表达情况。分别用PKA抑制剂H89和KT5720处理细胞,观察cAMP/PKA信号通路对蛇床子素效应的影响;用Western blot检测细胞中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结果:LPS刺激可以显著增加Caco2细胞中炎症因子IL-1β、IL-6和TNF-α的表达。蛇床子素预处理对LPS诱导的炎症反应有明显抑制作用,PKA抑制剂H89和KT5720不能逆转蛇床子素的抑制作用。LPS刺激后,Caco2细胞中p38、Erk和JNK的磷酸化水平明显增加,蛇床子素可部分抑制它们的磷酸化。结论:蛇床子素具有抑制肠上皮细胞株Caco2炎症反应的效应,该效应不依赖于cAMP/PKA,可能与抑制Erk、JNK和p38的磷酸化有关。

    • Marf1基因的克隆及其在真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7(7):818-822.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7

      摘要 (1915) HTML (39) PDF 5.64 M (21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克隆小鼠的Marf1基因并使其在真核细胞HEK293T中异位表达,以研究MARF1蛋白在细胞中的表达和定位。方法:运用反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everse transcription-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RT-PCR)扩增并获得Marf1基因编码序列,再利用新型分子克隆体系In-Fusion将该目的片段克隆至pCMV6-AC-3DDK和pCMV6-AN-mKate两个真核表达载体中,由此所得融合质粒经限制性内切酶酶切电泳和测序筛选鉴定,将所得到的阳性质粒转染到HEK293T 细胞中进行表达,然后利用DDK和mKate标签抗体通过Western blot或免疫荧光的方法检测目的蛋白MARF1的表达和定位。结果:DNA测序鉴定证明Marf1基因克隆成功;Western blot 检测到MARF1-3DDK 和MARF1-mKate 融合蛋白在转染的HEK293T细胞内的表达;免疫荧光显示融合蛋白在转染后的HEK293T细胞质呈颗粒状分布,并与纺锤体共定位。结论:成功克隆了小鼠Marf1基因并实现了其在真核细胞HEK293T中的稳定表达,为进一步研究其功能和作用机制奠定了基础。

    • microRNAs在恶性黑色素瘤B16F0和B16F10细胞中的差异表达

      2017(7):823-829.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8

      摘要 (2346) HTML (60) PDF 2.24 M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及分析黑色素瘤细胞B16F0和B16F10中microRNAs(miRNAs)表达差异性,筛选与恶性黑色素瘤增殖、迁移和侵袭相关的miRNAs。方法:通过体内和体外实验分别验证B16F0和B16F10细胞的差异,并通过RiboArrayTMmiDETECTTMMouse Array分析小鼠黑色素瘤B16F0和B16F10细胞中miRNAs表达的差异性,筛选出与恶性黑色素瘤相关的miRNAs,并应用real-time PCR验证筛选结果的可信性。结果:B16F10细胞比B16F0具有更强的迁移和增殖能力,芯片结果显示,与黑色素瘤B16F0细胞相比,在B16F10细胞中有38个miRNAs存在表达差异,其中15个miRNAs表达上调,23个miRNAs表达下调,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Real-time PCR对部分miRNAs进行验证,结果与芯片分析一致,其中miR-26a-1-3p、miR-28b、miR-29b-3p、miR-24-2-5p表达显著上调,而miR-763、miR-431-5p、miR-205-5p、let-7c-2-3p表达显著下调。结论:差异表达的miRNAs与恶性黑色素瘤的发生、发展可能存在密切相关,可能为恶性黑色素瘤的早期诊断及治疗提供有力的靶向依据。

    • microRNA-10b与胰腺癌吉西他滨耐药的相关性及机制研究

      2017(7):830-835. DOI: 10.7655/NYDXBNS20170709

      摘要 (1873) HTML (75) PDF 1.40 M (2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10b(miR-10b)与胰腺癌细胞吉西他滨(gemcitabine,GEM)化疗耐药的相关性及可能机制。方法:RT-qPCR检测吉西他滨相对耐药的胰腺癌细胞株PANC-1及吉西他滨相对敏感的CFPAC-1中miR-10b的表达情况;用不同浓度的吉西他滨作用于上述细胞,RT-qPCR检测二者miR-10b的表达变化;CFPAC-1细胞转染miR-10b mimics上调miR-10b表达量,CCK-8法及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对吉西他滨药物敏感性的变化,Western blot检测抗凋亡相关蛋白(如PI3K、p-Akt、Bcl-2、Survivin)的表达,RT-qPCR检测PTEN基因的表达变化。结果:PANC-1细胞中miR-10b的表达显著高于CFPAC-1细胞,且上述两种细胞中miR-10b的表达量与吉西他滨呈浓度梯度依赖;高表达miR-10b后CFPAC-1细胞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下降,PI3K、p-Akt、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升高,PTEN mRNA的表达水平降低。结论:miR-10b可能通过负性调控PTEN的表达水平,从而增加PI3K、p-Akt、Bcl-2、Survivin蛋白的表达,减少凋亡来降低CFPAC-1对吉西他滨的敏感性,最终导致胰腺癌细胞对吉西他滨化疗耐受。

    • PTC-209靶向抑制Bmi1对人舌鳞癌细胞的体外抗癌作用

      2017(7):836-841.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0

      摘要 (1653) HTML (70) PDF 2.20 M (20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Bmi1(B lymphoma Mo-MLV insertion region 1)小分子化学抑制剂PTC-209对人舌鳞癌细胞中Bmi1表达的抑制作用,并探讨其对体外人舌鳞癌细胞生物表型的影响。方法:对人舌鳞癌细胞系Cal27予以PTC-209处理,通过蛋白质免疫印迹、实时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PTC-209干预后细胞内Bmi1的表达变化;通过MTT、Transwell、划痕试验等分析PTC-209处理对人舌鳞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应用克隆形成、肿瘤球培养、流式分选等实验分析PTC-209对人舌鳞癌细胞系中肿瘤干细胞亚群的影响。结果:PTC-209能显著下调人舌鳞癌细胞中Bmi1的表达,并具有浓度和时间依赖效应(P<0.05);PTC-209体外干预可明显抑制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增强细胞对顺铂和5-FU的药物敏感性;PTC-209能显著降低细胞克隆形成率、肿瘤球形成以及ALDH+亚群细胞比例。结论:PTC-209能在体外抑制人舌鳞癌细胞中Bmi1的表达,具有抑制细胞增殖、侵袭迁移和降低肿瘤干细胞亚群比例等抗肿瘤效应。

    • 三氧化二砷通过FoxO3a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的体外实验

      2017(7):842-846.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1

      摘要 (1540) HTML (52) PDF 2.64 M (19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三氧化二砷(As2O3)对乳腺癌肿瘤血管生成的影响,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以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为实验对象,制备肿瘤条件培养基模拟肿瘤微环境培养细胞。使用不同浓度的As2O3(0、4、8 μmol/L)处理HUVECs细胞后,通过划痕试验检测内皮细胞迁移能力,Matrigel试验检测内皮细胞体外小管形成情况,CCK-8法检测细胞的增殖情况,Annexin V染色检测细胞凋亡,Western blot检测蛋白表达。结果:与对照组相比,As2O3处理组细胞的迁移及小管形成能力明显下降;细胞增殖活性降低,凋亡增加;细胞中FoxO3a蛋白及其下游Fas-L、p27Kip1蛋白的表达增多。结论:As2O3可以通过上调FoxO3a的蛋白表达水平,激活其下游通路,抑制血管内皮细胞的增殖,促进其凋亡,并降低其体外血管形成能力,提示As2O3可能在抑制乳腺癌血管生成中起重要作用。

    • 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

      2017(7):847-851.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2

      摘要 (1802) HTML (76) PDF 11.77 M (1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富含亮氨酸的三角状五肽重复结构蛋白(LRPPRC)和抗凋亡蛋白Bcl-2在前列腺癌组织的表达及LRPPRC对前列腺癌细胞凋亡的影响。方法:应用免疫组化法检测198例前列腺癌组织中LRPPRC和Bcl-2的表达;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的相关性;分析LRPPRC和Bcl-2表达与预后的关系;应用siRNA LRPPRC转染前列腺癌细胞下调LRPPRC水平,观察对细胞增殖、凋亡和Bcl-2、Bax、caspase-3蛋白表达的影响。结果:前列腺癌和前列腺增生组织LRPPRC的表达率分别为61.6%(122/198)和18.0%(18/100)(P<0.001);Bcl-2的表达率分别为49.5%(98/198)和45.0%(45/100)(P=0.539)。LRPPRC和Bcl-2的表达有显著正相关性(r=0.179,P=0.012)。LRPPRC和Bcl-2同时高表达的患者无疾病进展生存和总生存期均显著降低(P<0.001)。下调LRPPRC表达可抑制前列腺癌细胞增殖,促进前列腺癌细胞凋亡,降低Bcl-2蛋白的表达,使caspase-3活化增多,对Bax表达无显著影响。结论:前列腺癌组织LRPPRC表达显著增高;LRPPRC与抑制凋亡有关;LRPPRC在前列腺癌中的作用机制与抗凋亡蛋白Bcl-2有关。

    • EZH2对人喉鳞状细胞癌HEP-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17(7):852-856.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3

      摘要 (1819) HTML (60) PDF 1.75 M (23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Zeste基因增强子同源物2(EZH2)在人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HEP-2、SCC10A细胞中的表达及其对人喉鳞状细胞癌细胞HEP-2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收集宣城中心医院30例喉鳞状细胞癌和10例癌旁正常喉黏膜组织标本,qRT-PCR检测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以及喉鳞状细胞癌细胞HEP-2、SCC10A中EZH2的表达。采用Lipofectamine2000将EZH2 shRNA质粒转染至HEP-2细胞中,通过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EZH2 shRNA的转染效率,并通过Western blot检测EZH2下游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水平。CCK8实验检测HEP-2细胞的增殖,划痕实验和 Transwell侵袭实验检测细胞的迁移、侵袭能力。运用裸鼠体内成瘤实验检测EZH2对HEP-2细胞体内成瘤能力的影响。结果:EZH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及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0.01)。EZH2 shRNA质粒转染后可抑制细胞的增殖能力,细胞的迁移和侵袭也均受到明显抑制。裸鼠体内成瘤实验结果显示,EZH2 shRNA组的HEP-2细胞肿瘤形成能力明显减弱。结论:EZH2在喉鳞状细胞癌组织和细胞中高表达;EZH2 shRNA能够在体外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HEP-2的增殖、迁移和侵袭,并抑制RAF1-ERK信号通路的活化;EZH2能够在体内抑制喉鳞状细胞癌细胞HEP-2的成瘤能力。

    • 心脏死亡供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原因探讨和诊疗经验

      2017(7):857-860.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4

      摘要 (2014) HTML (82) PDF 555.63 K (16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探讨心脏死亡供体(donation after cardiac death,DCD)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因素、诊断要点和治疗方法。方法: 对2015年1月—2016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肝移植中心实施的87例DCD供肝肝移植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87例中29例行经典原位肝移植,58例行改良背驮式肝移植,胆管重建方式均为胆总管端端吻合,无1例放置T管。结果: 87例肝移植患者中9例通过胆道造影确诊为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 8例治愈, 1例好转, 无死亡。胆道并发症发生率10.1%(9/87)。结论: DCD供体原位肝移植术后胆道并发症的发生与供肝缺血时间、DCD供肝质量、胆管吻合技术及供肝修剪技术等因素有关,术后胆道造影有助于及时诊断胆道并发症。介入技术是胆道并发症的主要治疗手段。

    • 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儿童先心病合并肺动脉高压的临床研究

      2017(7):861-864.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5

      摘要 (1678) HTML (49) PDF 575.32 K (26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治疗儿童先天性心脏病(congentinal heart disease,CHD)手术前后合并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ial hypertension,PAH)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有服药指征的CHD合并PAH患儿共50例,随机分为A组和B组,A组患儿给予西地那非治疗,B组患儿口服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用药后定期随访,评估两组治疗前后临床效果、药物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等。结果:A组共30例,男17例,女13例。B组共20例,男8例,女12例。①A、B两组治疗前后心功能均得到明显改善,B组心功能分级改善程度优于A组(P<0.05);②A、B两组治疗后3、6个月心超提示肺动脉压力均较前降低,B组降低更显著(P<0.05);③A、B两组治疗前后检验结果、机械通气时间、监护停留时间及体外循环时间均无明显差别(P>0.05),所有患儿均良好耐受,未出现明显不良反应及并发症。结论:西地那非能够降低儿童CHD手术前后合并PAH的肺动脉压力,而西地那非联合波生坦片治疗儿童CHD 术后PAH 疗效更显著,且具有较好的安全性。

    • 右美托咪定对非体外循环下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患者谵妄的影响

      2017(7):865-868.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6

      摘要 (1517) HTML (57) PDF 455.48 K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右美托咪定较丙泊酚是否可以减少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鄄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OPCABG)后谵妄的发生。方法:行OPCABG的患者300例按随机数字法分为2组,入监护室清醒后,分别给予镇静药物右美托咪定[0.4 μg/kg缓慢静推,然后以0.2~0.7 μg/(kg·h)泵入]和丙泊酚[25~50 μg/(kg·min)泵入]。分别使用CAM-ICU和CAM量表评估患者在监护室和普通病房的谵妄情况。研究主要终点为术后5 d谵妄发生率,次要终点为脱机时间、入住ICU时间和总住院时间。结果:右美托咪定组和丙泊酚组谵妄发生率分别为17/150(11.3%)和31/150(20.7%)(P=0.027),谵妄始发时间分别为第2(1~5)天和第1(1~4)天(P=0.031),持续时间分别为1(1~3)d和2(1~4)d(P=0.04)。谵妄患者拔管时间分别为7.6(5.5~15.3)h和9.4(6.2~52.3)h(P=0.002),ICU入住时间分别为61.2(23~161)h和76.5(21~183)h(P=0.035),总住院时间分别为11(6~31)d和14(7~57)d(P=0.08)。结论:以右美托咪定为基础的镇静较以丙泊酚为基础的镇静方案可以减少OPCABG患者术后谵妄发生率、延迟谵妄始发时间、缩短谵妄持续时间和心脏ICU住院时间。

    • 早期经阴道穿刺放腹水治疗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7(7):869-871.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7

      摘要 (1640) HTML (63) PDF 412.94 K (18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经阴道穿刺放腹水治疗中重度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4 年1—9月在本院生殖医学中心行体外受精/卵胞浆内单精子注射-胚胎移植 (IVF/ICSI-鄄ET) 术后出现中、重度OHSS的96例门诊患者临床资料。根据OHSS 发生的时间分为早发型和晚发型。根据经阴道穿刺放腹水处理治疗的时间早晚,又进一步分为早处理组和晚处理组。结果:①中、重度 OHSS 患者早处理和晚处理组年龄、体重指数(BMI)、基础卵泡刺激素(FSH) 等基本临床资料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其受精率、获卵数、流产率等指标差异也无统计学意义。②在两种OHSS分型患者中,早处理和晚处理组经阴道穿刺放腹水量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对于门诊管理的OHSS患者,无论是早发型还是晚发型,建议及早经阴道穿刺放腹水治疗,该治疗手段不增加流产率,降低了治疗后住院率,安全经济有效。

    • 肠液回输对新生儿小肠造瘘术后的加速康复作用

      2017(7):872-875.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8

      摘要 (2065) HTML (73) PDF 1.48 M (18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肠液回输对新生儿肠造瘘术后加速康复的意义。方法:回顾分析76例小肠造瘘的新生儿的临床资料,据术后有无进行肠液回输分为研究组和对照组,观察两组患者术后3个月的体重变化、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首次再住院时间和远端肠管形态。结果:术后2周高、中、低位造瘘各组比较,研究组和对照组的体重及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水平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术后3个月高位造瘘研究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1.2±0.3) vs. (0.8±0.4),P=0.03],高位造瘘研究组总蛋白、白蛋白比对照组稍增加[(57.1±7.6) vs. (54.3±9.3),P=0.71;(8.2±8.5) vs. (36.3±6.2),P=0.65],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比对照组显著增高[(92.0±23.1) vs. (81.2±21.7),P<0.05;(21.6±8.1) vs. (16.5±5.5),P<0.05);术后3个月中位造瘘研究组体重增长明显优于对照组[(1.7±0.4 vs. 1.3±0.6,P=0.04),总蛋白、白蛋白比对照组稍增加[(60.3±10.3) vs. 58.1±9.0,P=0.78;40.5±9.9 vs. 39.4±7.8,P=0.86],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比对照组显著增高[(110.3±25.3) vs. 92.0±21.2,P<0.05;23.8±11.0 vs. 18.3±8.9,P<0.05];术后3个月低位造瘘研究组体重、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视黄醇结合蛋白均比对照组增加,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中高位造瘘研究组首次再住院时间比对照组明显延迟[(18.6±7.9) vs. 14.2±5.2,P<0.05;11.2±4.1 vs. 7.1±3.8,P<0.05],灌肠造影显示肠液回输后远端肠管形态明显优于对照组。结论:肠液回输能改善中高位肠造瘘术后新生儿的营养状况和远端肠管形态,加速患儿康复。

    • IL-27联合PCT对成人脓毒症诊断、预测预后的价值

      2017(7):876-879. DOI: 10.7655/NYDXBNS20170719

      摘要 (1613) HTML (56) PDF 558.24 K (17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7(IL-27)在脓毒症的早期诊断、判断严重程度及预测预后上的价值。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5年7月入住江苏大学附属宜兴市人民医院重症监护室(ICU)的全身炎症反应综合征(SRIS)患者,经感染筛查(血、痰、尿液培养和X胸片),参照2012年国际脓毒症定义指南标准诊断为脓毒症并归为脓毒症组,其余归为SIRS组。根据诊断标准,再将脓毒症患者分为脓毒症、严重脓毒症和脓毒性休克。在第1、3、7天采集血液样本测定其中IL-27和降钙素原(PCT)水平,分析两组间的IL-27和PCT差别,绘制ROC曲线并计算曲线下面积(AUC)来判断其诊断价值。采用Pearson相关系数计算两指标与APACHEⅡ的相关性来评估其对判断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价值。脓毒症组随访28 d调查预后。结果:共有118例,其中脓毒症组75例,SRIS组43例。脓毒症组中包含脓毒症53例、严重脓毒症14例,脓毒性休克8例。脓毒症组第1、3、7天IL-27和PCT水平均明显高于SIRS组(P<0.05),其中第1天升高最明显。IL-27的AUC为0.745,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66%和72%,PCT的AUC为0.836,敏感性和特异性分别为78%和75%。IL-27联合PCT检测的AUC为0.884,敏感性、特异性分别为83%,88%。IL-27和PCT水平在脓毒性休克组明显高于脓毒症组和严重脓毒症组(P<0.05),并与APACHEⅡ有着较高的相关性,R2分别为0.659和0.827。28 d随访存活45例,死亡30例,死亡组IL-27和PCT水平明显高于存活组(P<0.05),两者均为影响脓毒症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P<0.01)。结论:IL-27对脓毒症的早期诊断,严重程度的判断和预测预后均有一定帮助,但与PCT相比存在差距,联合检测IL-27和PCT对早期诊断脓毒症可以取得更好的效果。

    • 25例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的临床和脑脊液随访

      2017(7):880-882.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0

      摘要 (1606) HTML (58) PDF 419.85 K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社区获得性急性细菌性脑膜炎(community acquired acute purulent meningitis, 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特点,探讨治疗后无症状仅脑脊液异常的CA-APM是否可以停药及停药条件。方法:回顾性分析25例停药时脑脊液仍异常的CA-APM的临床和脑脊液随访资料,所有患儿随访6个月了解预后。结果:25例患儿均符合CA-APM诊断标准,抗菌药物治疗后体温已平稳(7~14 d),无神经系统阳性症状、体征,外周血白细胞及C-反应蛋白正常,血液和脑脊液培养阴性,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增多,无其他发现,但脑脊液仍异常,表现为白细胞(30~200)×106个/L,中性粒细胞1.8%~18.0%,糖1.51~4.12 mmol/L,蛋白 0.12~1.80 g/L;予以停药并随访6个月,生长发育正常,硬膜下积液吸收,其中17例分别在停药后(14~50 d)复查脑脊液逐渐恢复正常。结论:部分CA-APM治疗后无症状、体征,达到推荐疗程,且热退7 d以上,外周血炎症指标正常,血及脑脊液培养阴性,脑脊液蛋白水平下降及脑脊液葡萄糖>1.51 mmol/L,头颅影像正常或脑萎缩或硬膜下积液2次检查无明显增多,无其他发现,可以尝试停药,减少抗菌药物应用。

    • 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在评估老年患者气管插管前容量状态中的价值

      2017(7):883-885.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1

      摘要 (6819) HTML (50) PDF 451.30 K (24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需要气管插管的老年患者在麻醉诱导前按照血压常规输液,或在经胸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IVC-CI)指导下行液体治疗,比较两组在低血压、氧代谢障碍发生率方面的差异。方法:气管插管机械通气的老年患者60例,随机分为两组,每组30例。插管诱导前均记录心率(HR)、平均动脉压(MAP)、中心静脉压(CVP)、氧合指数(P/F)、中心静脉氧饱和度(ScvO2)、中心静脉-动脉二氧化碳分压差(Pcv-aCO2)。对照组在MAP<65 mmHg时给予500 mL平衡盐溶液15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在MAP≥65 mmHg时不给予液体输注。实验组彩超测量下腔静脉直径(dIVC),根据公式计算IVC-CI,在IVC-CI≥50%给予500 mL平衡盐溶液15 min内快速静脉滴注;IVC-CI<50%,不给予液体输注。麻醉诱导后均再次记录HR、MAP、CVP、P/F、ScvO2、Pcv-aCO2。结果:实验组患者血压在诱导前后没有明显变化(P>0.05),但是患者的心率降低,CVP、P/F、ScvO2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对照组患者诱导后血压降低、P/F增高(P<0.05),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HR、CVP、ScvO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不论是实验组还是对照组,Pcv-aCO2虽然都有下降,但均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超声监测下腔静脉塌陷率评估容量相对于传统的容量评估方法,具有快速、准确、不增加患者风险的优点。

    • 孕早期血红蛋白在妊娠期糖尿病发病中的重要性

      2017(7):886-889.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2

      摘要 (1540) HTML (59) PDF 440.20 K (2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孕早期血红蛋白(hemoglobin,Hb)与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发生的相关性。方法:单胎妊娠孕妇872例在孕12~14周检测Hb含量,24~28周行75 g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筛查GDM,进行GDM患者Hb水平与GDM发生的相关性分析,建立GDM预测模型等。结果:经过独立样本t检验,年龄、孕期体重增加量、孕期体重指数(BMI)增加量、Hb、血小板计数(PLT)、红细胞计数(RBC)、红细胞压积(HCT)可能为GDM的影响因素(P<0.05)。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孕期BMI增加量、妊娠14周前Hb、RBC、HCT为妊娠晚期GDM发生的独立影响因素(P<0.05)。进一步行受试者工作特征 (ROC) 曲线分析显示,可将孕早期Hb 126.5 g/L作为预测GDM的临界值。结论:孕早期Hb水平与妊娠糖尿病呈现正相关关系,并且早期应该控制Hb水平在126.5 g/L以下,降低GDM发生风险。

    • 江苏省部分孕妇血清维生素D水平分析

      2017(7):890-894.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3

      摘要 (1812) HTML (63) PDF 608.91 K (21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江苏省部分孕期妇女不同季节血清维生素D水平,了解其维生素D营养状况。方法:于2013年1月—2015年12月间在江苏省8个地区不同医院的围产营养门诊采集18 478名健康孕妇的空腹血样,采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C-MS/MS)法测量血清25-羟基维生素D3[25(OH)D3]和25-羟基维生素D2[25(OH)D2]的浓度。25(OH)D2和25(OH)D3总和为25-羟基维生素D[25(OH)D],以25(OH)D为体内维生素D水平的指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全部18 478名孕妇的血清25(OH)D浓度平均为(19.2±9.4) ng/mL,维生素D缺乏率[25(OH)D<20 ng/mL]为59.7%,严重缺乏率[25(OH)D<12 ng/mL]为24.9%,充足率[25(OH)D>30 ng/mL]为13.7%。2013、2014、2015年孕妇的平均血清25(OH)D浓度分别为(17.3±8.5)、(18.2±9.0)、(20.5±9.7) ng/mL,其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9.4%、63.6%、54.4%。不同年份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江苏省苏南、苏中、苏北地区的孕妇血清25(OH)D浓度平均分别为(19.2±9.5)、(19.6±9.0)、(18.4±8.7) ng/mL,维生素D缺乏率分别为60.0%、57.9%、62.8%,不同地区间孕妇25(OH)D水平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1)。孕妇血清25(OH)D浓度与年龄呈正相关(r=0.8,P<0.01)。孕妇维生素D的水平与检测血清25(OH)D浓度的季节有关,夏秋季高于春冬季,其血清25(OH)D浓度依次为 (22.7±9.2)、 (22.2±9.3)、 (15.3±7.3)、 (12.3±6.4) ng/mL。结论:孕妇维生素D缺乏率高,应加强对孕妇维生素D水平的监测,及时指导维生素D缺乏的孕妇合理补充维生素D。

    • 2014—2015年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VP1基因特征分析

      2017(7):895-898.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4

      摘要 (1478) HTML (54) PDF 579.95 K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014—2015年江苏省肠道病毒71型(enterovirus 71,EV71)分离株的病毒基因特征。方法:用RD细胞对RT-鄄PCR初筛EV71阳性的标本进行病毒分离,成功分离到的EV71分离株进行VP1区的序列测定和分析。序列分析结果用DNA Star和MEGA 6.0软件进行分析,并与各型参考株进行比较。结果:共分离到35株EV71型毒株,分离阳性率为29.17%。35株EV71分离株VP1区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3.3%~100.0%和96.6%~100.0%,与EV71的C4a亚型代表株安徽阜阳株的核苷酸和氨基酸序列同源性分别为95.6%~97.9%和97.9%~100.0%;在系统进化树上与C4a亚型代表株相聚在一起,并且存在2个进化分支。结论:2014—2015年江苏省分离的35株EV71毒株均属于C4a亚型;江苏省EV71流行株可能与国内其他省市流行的病毒有着共同的祖先,再各自进化。

    • 血管活性肠态受体2(VIPR2)基因多态性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关联研究

      2017(7):899-901.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5

      摘要 (1858) HTML (70) PDF 320.92 K (1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管活性肠态受体2(VIPR2)基因rs3812311多态性位点与精神分裂症临床症状的遗传关联。方法:233例中国汉族精神分裂症患者在入院1周内采用阳性和阴性症状量表(PANSS)评估临床症状,利用连接酶检测-聚合酶链反应(LDR-鄄PCR)方法对VIPR2基因多态性位点rs3812311进行基因分型,分析PANSS因子分与VIPR2基因rs3812311多态性位点的关联。结果:在PANSS量表的5因子分中,携带VIPR2基因rs3812311多态性位点CC基因型患者和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的阳性因子分[(28.91±5.77)分vs.(26.44±6.32)分]、阴性因子分[(22.35±3.98)分vs.(23.16±4.06)分]、兴奋因子分[(12.13±2.90)分vs.(12.12±2.78)分]和抑郁因子分[(5.04±1.69)分vs.(4.88±1.83)分]并无显著差异(P>0.05),但携带CC基因型患者认知损害因子分显著高于携带(CT+TT)基因型患者[(13.96±2.85)分vs.(12.44±3.38)分,P=0.040]。此外,分层分析结果显示各因子分在男性和女性患者间并无显著差异(P>0.05)。结论:在中国汉族人群中,VIPR2基因多态位点rs3812311可能与精神分裂症的认知功能关联。

    • 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体质状况与伤害关系初探

      2017(7):902-905.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6

      摘要 (1654) HTML (68) PDF 525.07 K (16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体质状况对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的影响,为制定不同体质状况儿童伤害预防策略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多阶段整群随机抽样方法,抽取中小学生2 865人进行问卷调查,收集其体质状况、伤害情况等,采用单、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分析肥胖等对伤害的影响。结果:调查人群共386人发生伤害,伤害发生率为17.23%,其中消瘦、超重、肥胖儿童发生伤害人数分别为129、29和22人,发生率消瘦(21.43%)、超重(21.48%)、肥胖(24.44%),均高于正常儿童(14.59 %),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且伤害发生有随BMI分类增高而升高的趋势。消瘦(P=0.019)、超重与肥 胖(P=0.003)在跌落伤、其他类型伤害发生率均高于正常儿童。多因素分析显示年龄(OR=0.83)是伤害的保护性因素,超重及肥胖(OR=1.59)是伤害发生的危险因素。结论:遵义市农村学龄儿童伤害发生率较高,超重及肥胖儿童是伤害发生的高危人群,应加强合理饮食及积极体育锻炼,控制体重,以降低伤害发生率。

    • 高灵敏性表面增强拉曼散射传感器的构建及其用于人体尿液中痕量甲醛的快速检测

      2017(7):906-911.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7

      摘要 (2254) HTML (52) PDF 1.69 M (20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响应快速、灵敏度高的表面增强拉曼散射(surface-enhanced Raman scattering,SERS)传感器,实现对人体尿液中痕量甲醛的快速检测。方法:以对-氨基苯硫酚(p-ATP)为探针分子,通过表面自组装技术在银纳米粒子表面修饰具有SERS信号响应的单分子层,滴加甲醛后,甲醛通过醛基与p-ATP发生特异性缩合反应,p-ATP原有拉曼信号强度猝灭,进而实现对甲醛的间接检测。结果:甲醛在1.0×10-8~1.0×10-7 mol/L范围内呈现良好的线性,相关系数为0.991 7,检测限为6.5×10-9 mol/L,回收率为97.5%~106.0%。结论:本方法可用于人体尿液中痕量甲醛的检测,具有耗时少、简便和灵敏度高等优点。

    • 肾门部肾脏神经鞘瘤初步诊治体会(附2例报告)

      2017(7):912-914. DOI: 10.7655/NYDXBNS20170728

      摘要 (1656) HTML (57) PDF 4.57 M (18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