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7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猪naive-like诱导性多能干细胞系的建立及红色荧光蛋白标记

      2017(8):915-925.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1

      摘要 (2593) HTML (59) PDF 14.10 M (25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猪naive-like诱导性多能干(induced pluripotent stem,iPS)细胞系,并对其进行红色荧光标记,为通过示踪猪naive iPS细胞发育和分化的相关研究奠定基础。方法:首先利用核转染技术向巴马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embryonic fibroblast,PEF)中转入鼠源OCT4、SOX2、KLF4和c-MYC转录因子表达载体TetO-FUW-OSKM,并同时转入激活表达载体FUW-M2rtTA,采用白血病抑制因子(leukemia inhibitory factor,LIF)结合碱性成纤维细胞生长因子(basic fibroblast growth factor,bFGF)的培养体系进行培养,通过在培养液中添加盐酸多西环素(doxycycline hyclate,DOX) 进行诱导,建立起猪iPS细胞系,并对细胞系的多能性进行鉴定。在此基础上,向iPS细胞系转入红色荧光蛋白表达载体,对其进行标记,并鉴定被红色荧光标记后的细胞是否仍然具有多能性。结果:所建立的iPS细胞系克隆呈三维立体生长,可以进行单细胞传代培养至30代以上,核型正常,碱性磷酸酶染色呈阳性,表达多种干细胞多能因子,利用LIF/STAT3信号通路维持其增殖,体外可分化形成表达三胚层相关基因的类胚体,为猪naive-like iPS细胞系。成功对所建立的iPS细胞系进行红色荧光标记,碱性磷酸酶染色和免疫荧光染色结果显示被红色荧光标记的iPS细胞的多能性依然存在。结论:成功建立了稳定表达红色荧光蛋白的猪naive-like iPS细胞系。

    • SP-141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凋亡

      2017(8):926-931.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2

      摘要 (2112) HTML (67) PDF 4.12 M (24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DM2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SP-141对胃癌细胞株MGC803和BGC823增殖、凋亡以及迁移的影响。方法:胃癌细胞经SP-141处理后,采用CCK-8法、克隆形成实验、流式细胞术、Hoechst染色法和划痕实验分别检测细胞存活率、细胞增殖、周期分布、凋亡以及迁移能力改变。Western blot检测相关分子蛋白质表达水平。结果:TCGA数据库中32对胃癌组织中的MDM2 mRNA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P<0.01);5种胃癌细胞株均检出MDM2,表达水平差异不大;SP-141抑制MGC803和BGC823的细胞存活率以及克隆形成,诱导其细胞周期阻滞在G2/M期;SP-141增加细胞凋亡发生率,并下调Bcl-2同时上调Bax、Caspase-3剪切体、PARP剪切体的蛋白表达;SP-141抑制细胞迁移并伴有FAK蛋白表达量的下降。结论:MDM2的新型小分子抑制剂SP-141可有效抑制胃癌细胞增殖、迁移并促进细胞凋亡。

    • PAR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生物学功能研究

      2017(8):932-937.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3

      摘要 (2297) HTML (55) PDF 3.34 M (21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PARP14在胰腺癌中的表达及意义,并探讨其对胰腺癌细胞生物学功能的影响。方法:利用人类肿瘤相关的基因表达汇编(gene expression omnibus, GEO)和癌症基因组图谱(the cancer genome atlas, TCGA)中的胰腺癌基因表达谱数据,分析PARP14在胰腺癌及癌旁中的表达差异,并进一步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PARP14表达量与总体生存期和无病生存期的关系(Kaplan-Meier法和Log-rank检验)。在人胰腺癌细胞株BXPC-3和CFPAC-1中干扰PARP14后,分别通过CCK8增殖实验和集落形成实验检测其对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结果:GEO数据显示PARP14在胰腺癌组织中的表达显著高于其在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TCGA数据表明胰腺癌中高表达PARP14组患者的总体生存期显著低于低表达组的患者(P<0.05)。体外实验表明,干扰PARP14后,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明显降低(P<0.05)。结论:PARP14在胰腺癌中高表达并与预后负相关,且其高表达与胰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相关,PARP14可能成为胰腺癌预后预测及治疗的靶点。

    • RNPC1通过抑制Snail表达影响乳腺癌转移

      2017(8):938-942.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4

      摘要 (2055) HTML (58) PDF 2.46 M (19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乳腺癌细胞BT474中RNPC1对Snail表达的调控,及其与乳腺癌淋巴结转移等生物学行为的关系。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42例伴有淋巴结转移及39例无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RNPC1蛋白的表达,并计算差值;通过TCGA数据库分析伴有或不伴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中RNPC1基因表达差异;采用慢病毒转染法干扰或过表达RNPC1基因,实时荧光定量PCR (qRT-PCR) 和Western blot法检测BT474细胞中Snail的表达量;以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证实RNPC1与靶基因Snail的结合。结果:与有淋巴结转移的乳腺癌组织相比,RNPC1的表达量在无淋巴结转移的组织中相对较高;干扰RNPC1能够明显增加BT474细胞中Snail的表达,过表达RNPC1可以显著降低Snail的表达;RNPC1通过结合Snail 3′-非编码区(3′-UTR)降低其表达水平。结论:RNPC1可以通过降低Snail的表达,影响乳腺癌的转移能力。

    • 尼可地尔抑制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

      2017(8):943-948.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5

      摘要 (2285) HTML (76) PDF 4.83 M (27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ATP敏感性钾离子通道开放剂尼可地尔对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小鼠肺血管重构的影响。方法:CD1雄性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野百合碱模型组、野百合碱+尼可地尔治疗组,每组6只,后2组给予野百合碱(400 mg/kg)皮下注射,每周1次,连续8周,制备肺动脉高压模型,治疗组每日给予尼可地尔(10.5 mg/kg)灌胃。8周后通过直接经膈肌右心室穿刺法测定右心室收缩压;称重法计算右心肥厚指数;HE染色观察右室心肌细胞形态;弹力纤维染色测定肺小动脉中膜厚度;免疫组化检测肺动脉平滑肌细胞α-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表达并计算肺小动脉肌化程度。结果:尼可地尔(10.5 mg/kg)能显著降低野百合碱诱导的小鼠右心室收缩压升高(P<0.01)和右心肥厚(P<0.05),减轻肺小动脉中膜增厚(P<0.01),抑制肺小动脉完全肌化(P<0.01),减轻右心心肌细胞损伤。结论:尼可地尔能通过抑制肺血管重构减轻野百合碱诱导的肺动脉高压,其可能是一种能有效防治肺动脉高压的药物。

    • 黄芪甲苷改善过氧化氢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氧化应激损伤的研究

      2017(8):949-954.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6

      摘要 (2355) HTML (63) PDF 2.27 M (2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的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氧化应激损伤的改善作用。方法:体外培养的HAECs经饥饿处理后分为对照组、H2O2损伤组及AS-Ⅳ治疗组。H2O2损伤组细胞经H2O2(400 μmol/L)持续损伤36 h,AS-Ⅳ治疗组细胞经H2O2损伤12 h后加入含50 μg/mL AS-Ⅳ的培养基继续干预处理24 h。观察AS-Ⅳ对H2O2诱导的HAECs氧化应激损伤及线粒体功能损伤的修复作用。结果:H2O2损伤后HAECs 丙二醛(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活性氧(ROS)水平显著增加,超氧化物歧化酶(SOD)和锰超氧化物歧化酶(Mn-SOD)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降低;H2O2损伤的HAECs 经AS-IV治疗后,HAECs的MDA含量、NADPH氧化酶活性及线粒体ROS含量明显降低,SOD和Mn-SOD活性及线粒体膜电位显著增高。结论:AS-Ⅳ对H2O2诱导的HAECs氧化应激损伤具有保护作用,提高线粒体的抗氧化功能是其可能的机制之一

    • 同时测定小鼠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浓度的LC-MS/MS法及其药代动力学研究

      2017(8):955-960.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7

      摘要 (2758) HTML (65) PDF 1.58 M (25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并验证小鼠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代谢物的LC-MS/MS检测方法,研究氯吡格雷在小鼠体内的药代动力学特征。方法:以吡罗昔康为内标,经乙腈沉淀蛋白后,采用电喷雾离子源(ESI)正离子扫描模式多反应监测(multiple reaction monitoring,MRM)方式检测氯吡格雷及其活性代谢物、羧酸代谢物和葡萄糖醛酸代谢物的血药浓度。色谱柱为安捷伦Poroshell 120 SB-C18柱(100 mm×2.1 mm,2.7 μm);流动相为水(含0.1%甲酸)和乙腈(含0.1%甲酸)并按梯度洗脱。小鼠单次灌胃给予氯吡格雷10 mg/kg,测定氯吡格雷及其3种主要代谢物的血药浓度,并研究其药代动力学特征。结果: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在一定测定范围内均呈现良好的线性关系(r > 0.99),提取回收率均大于80%,未见明显基质效应,其日内、日间精密度均较好(RSD <15%),准确度相对误差(RE)为-2.40%~5.00%,稳定性较好。在小鼠的药代动力学研究中,该方法能达到预期的实验要求。结论:所建立的LC-MS/MS分析方法能快速、准确地测定小鼠血浆中氯吡格雷及其代谢产物浓度,其专属性、回收率、基质效应、稳定性、精密度和准确度等均符合生物样品测定要求。

    • miR-199a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

      2017(8):961-965.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8

      摘要 (1989) HTML (63) PDF 1.17 M (19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99a对肝癌HepG2细胞增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使用DNA重组技术,将含有miR-199a的基因片段克隆人带有EGFP的慢病毒载体pLV-GFP-puro,DNA测序鉴定阳性克降,并用脂质体介导法将慢病毒包装系统和带miR-199a的质粒共转染293T细胞包装病毒,纯化后感染肝癌HepG2细胞。用荧光显微镜观察感染效率;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活性;Westernblot检测HepG2细胞miR-199a和NF-kB相关抗凋亡基因(TRAF2、cIAP2、Bfl-1和cFLIP)的表达情况。结果:成功构建了miR-199a重组慢病毒载体,并对其包装、纯化及浓缩后测定病毒滴度为1.08×108TU/mL;感染后HepG2细胞高表达miR-199a,抑制HepG2细胞增殖,并证实过表达miR-199a有效稳定IkBa表达,抑制NF-kB活性,进一步抑制NF-kB相关抗凋亡基因TRAF2、cIAP2\Bfl-1和cFLIP表达。结论:miR-199a重组慢病毒过表达载体有效感染HepG2细胞,并抑制HepG2细胞增殖,其机制可能与miR-199a抑制NF-kB活性及其相关抗凋亡基因表达有关。

    • 皮质醇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影响及机制

      2017(8):966-970. DOI: 10.7655/NYDXBNS20170809

      摘要 (2567) HTML (74) PDF 1.97 M (22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皮质醇对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MCF-7增殖、迁移的影响及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不同浓度皮质醇处理激素依赖型人乳腺癌细胞株MCF-7。采用MTS法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增殖的影响;细胞划痕试验检测不同浓度皮质醇对细胞迁移的影响;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磷酸化 mTOR (p-mTOR)以及迁移相关蛋白MMP-9、MMP-2蛋白表达变化情况。结果:MCF-7细胞在皮质醇剂量为10 nmol/L时增殖显著(P<0.05)、迁移增加(P<0.01)。并且在皮质醇剂量10 nmol/L时,MCF-7细胞表达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mTOR(P<0.05),及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9(P<0.05)、MMP-2(P<0.01)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小剂量(10 nmol/L)皮质醇可以导致激素依赖型乳腺癌细胞增殖、迁移增加,其机制可能是通过激活经典mTOR通路诱导细胞增殖及上调MMP-9、MMP-9蛋白表达实现。

    • let-7f-5p在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绒毛组织中的表达及其功能研究

      2017(8):971-975.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0

      摘要 (2203) HTML (66) PDF 1.23 M (22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与不明原因复发性流产(unexplained recurrent spontaneous abortion, URSA)相关的微小RNA(miRNA),探讨其在URSA发生中的作用及其可能机制。方法:通过对URSA绒毛组织进行miRNAs测序,初步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s;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验证筛选所得miRNAs表达水平;利用DAVID软件对靶基因进行Pathway分析;利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p53通路中靶基因及其下游基因的表达水平。结果:let-7f-5p在URSA绒毛组织中表达水平显著上升;let-7f-5p的靶基因富集于p53通路,通路中靶基因MDM-X和其下游靶标促生长基因MDM2水平显著下降,促凋亡基因p53表达水平显著上升。结论:let-7f-5p可能调控p53信号通路中MDM-X/MDM2/p53基因,促进细胞凋亡,最终导致URSA发生发展。

    • 瘦素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表型转化的影响

      2017(8):976-979.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1

      摘要 (2163) HTML (59) PDF 845.86 K (18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瘦素对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valvular interstitial cells,VICs)表型转化的影响,揭示瘦素在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calcific aortic value disease,CAVD)发生发展中所扮演的角色。方法:胶原酶消化法分离并培养猪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采用含不同浓度的瘦素分别刺激细胞24 h,检测细胞裂解液碱性磷酸酶(ALP)活性,并确定最佳刺激浓度。用最佳刺激浓度的瘦素刺激细胞24 h,提取细胞RNA以及蛋白,通过RT-PCR以及Western blot分别测定肌动蛋白(α-SMA)、骨桥蛋白(OPN)的表达情况。结果:瘦素刺激导致ALP表达上调且最大刺激浓度为100 ng/mL。相较于对照组,瘦素刺激组 OPN mRNA及蛋白表达增高,而α-SMA表达无明显变化。结论:瘦素能够诱导VICs向成骨细胞分化,从而促进VICs钙化。

    • 去泛素化酶抑制剂PR-619抑制单纯疱疹病毒复制机制的研究

      2017(8):980-984.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2

      摘要 (2077) HTML (63) PDF 2.17 M (1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去泛素化酶抑制剂PR-619对人类单纯疱疹病毒(herpes simplex virus,HSV)复制的影响。方法:通过In-cell Western和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病毒复制及蛋白表达,同时利用real-time PCR检测相关病毒基因的表达水平。着重考察广谱去泛素化酶抑制剂PR-619对病毒mRNA转录和病毒相关蛋白合成的作用。结果:在细胞感染体系中,PR-619可以抑制HSV极早期及晚期蛋白(ICP0、ICP4和gD)的表达,从而有效阻断病毒的复制;进一步研究发现,PR-619可以增加细胞内泛素连接蛋白含量,从而抑制细胞内泛素循环,这可能是PR-619抑制病毒复制的机制。结论:HSV的复制依赖于功能化泛素的存在,而抑制细胞去泛素化酶(DUBs)活性可以阻断细胞内正常的泛素循环,从而抑制HSV复制;该研究为寻找抗HSV治疗药物或生殖道杀微生物剂新靶点提供了新方向。

    • IQGAP1在调节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中的作用

      2017(8):985-989.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3

      摘要 (2134) HTML (58) PDF 3.56 M (22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IQ 结 构 域 GTP 酶 活 化 蛋 白 1(IQ domain GTPase-activating protein 1, IQGAP1)对足细胞细胞骨架重组的调节作用。方法:嘌呤霉素(PAN)刺激小鼠足细胞后,运用实时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印迹法分别检测细胞内IQGA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激光共聚焦显微镜观察足细胞骨架F-actin的分布,F-actin肌动蛋白评分系统(CFS)对骨架重组进行分析,并进一步观察上调和下调足细胞IQGAP1表达对PAN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组的影响。结果:①与对照组相比,PAN刺激组足细胞内IQGAP1 mRNA和蛋白表达明显下降(P<0.05),足细胞F-actin排列紊乱,CFS明显升高;②IQGAP1 siRNA进一步抑制IQGAP1表达后,PAN引起的上述足细胞F-actin重组更加明显(P<0.05);③转染pCantag-myc-IQGAP1质粒促进IQGAP1表达后,PAN诱导的足细胞F-actin排列紊乱显著减轻,CFS明显下降(P<0.05)。结论:IQGAP1能抑制嘌呤霉素诱导的足细胞骨架重组,对维持足细胞正常骨架结构起着重要作用。

    • NF-κB水平在大鼠血液高凝态下的变化

      2017(8):990-993.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4

      摘要 (1718) HTML (55) PDF 694.21 K (21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核因子κB(NF-κB)水平在大鼠血液高凝态下的变化,为血栓疾病的防治探索新靶点。方法:大鼠80只随机分为模型组与生理盐水组,模型组以预实验确定的最适剂量盐酸肾上腺素造模,于12、18、24、48、96 h各组随机取8只大鼠颈动脉取血测凝血酶原时间(PT)、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PTT)、全血黏度,并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NF-κB水平。结果:0.7 mg/kg肾上腺素造模组模型复制成功率高,大鼠死亡率低,为最佳造模剂量。生理盐水组PT、APTT、全血黏度及NF-κB水平在各时间点无统计学差异;模型组PT、APTT较生理盐水组缩短(P<0.05),但随时间缓慢延长,全血黏度及NF-κB水平较生理盐水组增大(P<0.05),但随时间缓慢降低,且在12、18 h时PT、APTT同生理盐水组比较有显著差异(P<0.05),24 h内全血黏度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增大(P<0.05),48 h内NF-κB水平较生理盐水组显著升高(P<0.05)。结论:高凝态大鼠血液中NF-κB水平显著升高,并随着高凝态的消退而降低,说明大鼠血液高凝态的发生、发展可能与NF-κB信号通路表达上调有关。

    • 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瓣膜置换术患者平均血小板体积与术后异常引流的相关分析

      2017(8):994-999.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5

      摘要 (1709) HTML (61) PDF 923.06 K (21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瓣膜置换术患者的平均血小板体积(mean platelet volume,MPV)水平与术后抗凝治疗所致异常引流的关系,为术后抗凝治疗方案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需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瓣膜置换术患者共72例,收集临床资料,根据术后5 d内总引流量的P75及抗凝相关出血事件将患者分为2组。结果:术前MPV和术前血小板计数呈负相关(r=-0.511,P<0.001),与术后引流量呈正相关(r=0.300,P=0.013)。组2中患者的年龄、饮酒史、生物瓣膜使用率、术后血小板使用量均高于组1,术前MPV水平高于组1,术后血小板计数低于组1(均P<0.05)。年龄、合并饮酒史、术前MPV是患者术后异常引流的独立危险因素。术前MPV水平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曲线下面积(AUC)为0.691,(95%CI 0.553~0.829,P=0.012),最佳截点10.75 fl,敏感性0.714,特异性0.617。结论:同期行冠状动脉搭桥术合并瓣膜置换术的患者,术前MPV水平与术后抗凝治疗导致的异常引流具有明显相关性,且具很好的独立预测价值。对于术前MPV大于10.75 fl、高龄、合并饮酒史、置换生物瓣的患者,术后抗凝治疗应该谨慎,并注意凝血功能的监测。

    • 克罗恩病患者外周血Th17/Treg细胞比例、血清炎性活动指标改变 及其临床意义

      2017(8):1000-1004.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6

      摘要 (2155) HTML (59) PDF 1.79 M (22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克罗恩病(Crohn’s disease, CD)患者外周血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细胞比例及血清炎性活动生物学指标血沉(ESR)、血清C-反应蛋白(CRP)水平、血小板(PLT)计数、平均血小板体积(MPV)、血小板分布宽度(PDW)的改变,并探讨其与CD疾病活动的关系及临床意义。方法:纳入CD患者46例,其中缓解期CD 31例,活动期15例。纳入同期病房收治的8例消化道息肉治疗后复查者作为对照组。采用克罗恩病疾病活动指数(CDAI)评估CD患者疾病活动严重程度。流式细胞仪检测CD患者外周血Treg、Th17细胞比例;血细胞仪检测PLT计数、MPV和PDW;魏氏法检测ESR;免疫比浊法检测CRP水平。结果:轻度和中度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Treg细胞占CD4+细胞比例较缓解期CD患者及对照组显著降低(P<0.05);活动期CD患者外周血Th17细胞比例高于缓解期CD(P< 0.05);CD患者外周血中Treg细胞比例与ESR、血清CRP水平、CDAI评分呈负相关,而与患者MPV呈正相关(均P < 0.05)。结论:外周血Th17细胞和Treg细胞比例改变异常以及Treg细胞比例减低与反映CD疾病活动的炎性指标ESR、血清CRP水平呈负相关,提示Th17/Treg细胞失衡与CD肠道炎症形成有关。

    • ⅠA期肺腺癌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预后分析

      2017(8):1005-1009.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7

      摘要 (2262) HTML (55) PDF 1.03 M (3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比胸腔镜肺叶切除与肺段切除在病理ⅠA期(T1aN0M0)肺腺癌中的肿瘤学疗效,同时寻找影响此类患者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2年12月—2014年1月连续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的159例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及生存状况。采用Kaplan-Meier法比较两种术式患者的短期疗效,Cox回归分析寻找影响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胸腔镜肺叶切除术3年总体生存率及无进展生存率为88%和85%,肺段切除为97%和96%(P<0.05)。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肿瘤大小、病理亚型均是肿瘤复发(RR=18.219,95%CI:2.484~133.652,P=0.004;RR=2.107,95%CI:1.403~3.163,P<0.001)和患者死亡(RR=12.765,95%CI:1.332~122.37,P=0.027;RR=2.223,95%CI:1.376~3.499,P=0.001)的独立危险因素。贴壁型、腺泡型、乳头型、微乳头及实性型肺腺癌患者3年总体生存率和3年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8%和97%、88%和88%、78%和78%、75%和58%(P<0.05)。结论:肿瘤大小及病理亚型对ⅠA期肺腺癌患者的预后有显著影响,在严格掌握手术适应证的前提下接受肺段切除手术的ⅠA期肺腺癌患者预后不亚于接受肺叶切除术者。

    • 术前血清CA19-9阳性和AFP阳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研究

      2017(8):1010-1014.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8

      摘要 (2257) HTML (60) PDF 577.19 K (2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术前血清糖链抗原19-9(CA19-9)阳性和(或)甲胎蛋白(AFP)阳性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及两者联合分析与胃癌的临床病理之间的联系。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900例术前检测血清CA19-9和AFP水平的胃癌患者临床病理资料。结果:与CA19-9阴性者相比,CA19-9阳性患者T分期更晚(T4期,94.2% vs. 65.5%),临床分期更晚(Ⅲ+Ⅳ期,89.2% vs. 61.5%),淋巴结转移率更高(80% vs. 61.3%),脉管和神经侵犯比例更高(32.5% vs. 23.3%;42.5% vs. 27.1%),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AFP阴性者相比,AFP阳性患者临床分期更晚(Ⅲ+Ⅳ期,88.9% vs. 60.6%),淋巴结转移率更高(81.5% vs. 59.1%),更容易发生神经侵犯(44.4% vs. 27.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CA19-9和AFP均阴性的患者相比,一种或两种肿瘤指标阳性的患者T分期更晚,临床分期更晚,淋巴结转移率更高,更容易出现脉管和神经侵犯(P<0.05)。二元Logistic回归多变量分析显示CA19-9阳性是影响胃癌侵犯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与CA19-9(-)-AFP(-)比较,CA19-9(+)-AFP(+)是影响胃癌脉管浸润的独立危险因素,CA19-9(+)-AFP(-)是影响胃癌侵犯深度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术前血清CA19-9和AFP水平与胃癌临床病理密切相关,术前检测其水平有助于为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提供信息。

    • ADAM1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7(8):1015-1018. DOI: 10.7655/NYDXBNS20170819

      摘要 (2348) HTML (85) PDF 882.95 K (22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 研究ADAM1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参数和预后的关系。方法: 收集50例手术切除的结直肠癌及相应的癌旁组织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标本中ADAM12基因的表达水平,并分析ADAM12基因表达与结直肠癌临床病理特征及预后的关系。同时运用Western blot检测其中5对结直肠癌组织及配对的癌旁组织中ADAM12蛋白的表达情况。结果: ADAM12基因在结直肠癌中mRNA和蛋白水平的表达都显著高于相应的癌旁组织。ADAM12基因在 76.0 %(38/50)的病例中表现为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结直肠癌的淋巴结转移(P=0.005)、TNM分期 (P=0.002)密切相关。高表达ADAM12基因与结直肠癌的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结论:ADAM12基因的表达在结直肠癌中明显上调,且其表达上调与结直肠癌的转移潜能及进展相关,提示ADAM12是结直肠癌的一个潜在分子指标物。ADAM12的高表达与患者的3年生存率显著相关,可作为判断预后的一个重要指标。

    • 肿瘤异常蛋白及血清肿瘤标记物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效果的意义

      2017(8):1019-1022.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0

      摘要 (2274) HTML (69) PDF 468.50 K (17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肿瘤异常蛋白(tumor abnormal protein,TAP)及血清肿瘤标记物包括胚胎型抗原标记物CEA、黏蛋白抗原类标记物CA15-3和CA125在局部晚期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的疗效评价上是否有意义。方法:对接受新辅助化疗(部分患者接受靶向治疗)的68例局部晚期乳腺癌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按照化疗效果将其分为病理完全缓解(pCR)、部分缓解(PR)、病灶稳定(SD)和疾病进展(PD),其中pCR+PR定义为反应组,SD+PD为无反应组。所有患者在化疗前及手术前均进行了TAP、CEA、CA125及CA15-3的检测,比较其在反应组和无反应组的数值差异及数值变化是否具有统计学意义。结果:对化疗前后反应组和无反应组中各肿瘤标记物数值进行比较,除TAP在化疗后有统计学意义外(P<0.05),其余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对化疗前后两组中各标记物升降变化情况进行比较,TAP及CA15-3的变化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CEA及CA125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TAP及CA15-3在评估乳腺癌新辅助化疗疗效方面可能存在一定意义。

    • 163例盆腔CTA的髂内动脉解剖分析

      2017(8):1023-1028.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1

      摘要 (2745) HTML (67) PDF 8.58 M (26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CT血管成像(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TA)观察成人髂内动脉分型及闭孔动脉、子宫动脉和前列腺动脉的起源。方法:回顾性分析163例因肾移植术前评估而行盆腔CTA检查的患者,以横轴位图像为基础结合多种重建图像评估髂内动脉分型,研究闭孔动脉、子宫动脉及前列腺动脉的起源。结果:CTA显示髂内动脉分型:A型(髂内动脉分为臀上动脉及臀下阴部干)占70.2%,B型(髂内动脉分为臀干及阴部内动脉)占28.3%,C型(髂内动脉以三叉的形式同时发出臀上动脉、臀下动脉及阴部内动脉)占1.5%。闭孔动脉起源以臀下阴部干最为常见,占27.6%,前列腺动脉及子宫动脉起源均以阴部内动脉最为常见,分别占38.5%、44.8%。结论:盆腔CTA能准确直观地显示髂内动脉分型及闭孔动脉、子宫动脉和前列腺动脉的起源。

    • 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听神经病家系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

      2017(8):1029-10,321,050.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2

      摘要 (2414) HTML (62) PDF 1.09 M (24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多年围绕1个常染色体显性遗传性非综合征型听神经病家系开展系统分子遗传学研究的基础上,进一步探讨该家系耳聋的致病机制,以期发现新的听神经病致病基因和突变位点。方法:对3例耳聋患者和1例配偶进行全外显子组测序,初步筛选出与家系耳聋相关的候选致病基因。采用PCR-Sanger测序法,检测上述候选基因变异是否与家系表型共分离。最后,以50例与研究家系无关的听力正常人为对照,检测候选致病突变在正常群体中的突变频率和SNPs遗传多态性。结果:全外显子测序分析得到41个候选致病基因突变;用PCR-Sanger测序法对核心家系的9名成员和2名家系外听力正常人进行验证,仅发现1个基因突变(ALOX15B 7942797 C>T)与家系耳聋表型共分离。选取50例家系外正常对照的DNA样本对ALOX15B基因进行PCR扩增和序列分析,结果显示有2例听力正常人也检测到该基因的同一变异,提示该变异为SNPs遗传多态性。结论:对核心家系成员的全外显子组测序分析和Sanger测序法验证未发现有意义的突变位点,排除了该家系耳聋由基因编码区突变及Indels致病的可能性。

    • 老年术后患者脱机困难的原因分析

      2017(8):1033-1035.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3

      摘要 (1687) HTML (52) PDF 415.39 K (2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老年术后患者脱机困难的相关因素。方法:收集92例术后入住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老年ICU的患者,均在达到撤机标准后进行撤机,根据48 h内撤机成功与否分为成功组与失败组。采用回顾性方法分析相关信息,筛选出影响撤机的相关因素,应用多因素非条件Logistic回归进行回归分析。结果:92例术后呼吸机辅助呼吸的老年患者中,24例48 h内撤机失败,发生率26.1%。失败组患者APACHE-Ⅱ评分、吸气压、氧分压、吸氧浓度均高于成功组,氧合指数低于成功组,行急诊手术、脑外科术后、住院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与成功组比较差异显著(P<0.05)。脑外科术后、住院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APACHE-Ⅱ评分高、吸气压高是撤机失败的独立危险因素(P<0.05)。结论:脑外科术后、住院期间多重耐药菌感染、APACHE-Ⅱ评分高、吸气压高是老年术后患者撤机困难的独立危险因素。

    • 高危OPCAB患者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的效果分析

      2017(8):1036-1038.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4

      摘要 (1751) HTML (56) PDF 406.61 K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中国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手术风险评估系统(SinoSCORE)评分高危患者(SinoSCORE≥6分)在行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PCAB)术前预防性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ABP)的临床效果。方法:纳入本中心行OPCAB术且SinoSCORE≥6分置入IABP的患者30例,其中术前预置入IABP患者15例(A组),术中及术后紧急置入IABP患者15例(B组);分析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临床指标、住院30 d病死率。两组患者随访时间均>3个月并比较其预后。结果:与B组比较,A组术后IABP使用时间[(78.66±28.83)h vs. (207.80±132.92)h]、呼吸机辅助时间[(36.86±35.13)h vs. (144.13±180.25)h]、正性肌力药物辅助时间[(119.86±42.73)h vs. (296.66±191.84)h]、ICU监护时间[(69.06±42.90)h vs. (250.93±232.84)h]、术后住院时间[(10.73±2.49)d vs. (20.40±17.26)d]均短,住院总费用较少[(201 321.29±37 240.54)元] vs. (271 071.89±105 901.14)元],术后并发症发生率较低[(13.3% vs. 60.0%)],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而两组搭桥支数[(3.86±0.91)支 vs. (4.26±0.96)支]、术后引流量[(1 141.33±448.12)mL vs. (1 433.33±802.70)mL]无差别,住院30d病死率无明显差异(6.7% vs. 20.0%)。结论:SinoSCORE评分高危患者行OPCAB术前预防性置入IABP获益更多。

    • 数字化微笑设计(DSD)在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中的应用

      2017(8):1039-1042.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5

      摘要 (2506) HTML (62) PDF 4.84 M (2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数字化微笑设计(DSD)技术对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指导作用。方法:对15例拟行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的患者进行术前影像采集,获取患者口内前牙与周围软组织以及面部的美学信息,包括微笑时牙齿的切缘位置、龈缘位置与唇缘的关系等,利用DSD 专业设计软件(ezDSD5.3)对病例进行美学修复设计,从而指导技师制作最终修复体。结果:完成15例DSD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临床美学修复效果良好。结论:将DSD技术应用于前牙瓷贴面微创美学修复,有助于医师、技师、患者三者之间的沟通,并制作美观、符合个性特征的修复体。

    • 改良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在皮肤软组织缺损修复中的应用

      2017(8):1043-1046.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6

      摘要 (2114) HTML (87) PDF 4.82 M (2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按照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原则,修复皮肤软组织肿瘤切除后的继发创面。探讨该皮瓣的成活机制以及形成、移转方法的改良策略。方法:2015年1月—2016年8月,应用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修复皮肤肿瘤切除后继发创面11例,其中缺损面积最小为5.0 cm×3.5 cm,最大为15.0 cm×10.0 cm,皮瓣切取面积最小为9.0 cm×4.0 cm,最大为20.0 cm×10.0 cm。创面旁设计拱顶石形状皮瓣,皮瓣与缺损同宽,与创缘相邻顶角成直角,皮瓣两端V-Y切口设计。改良策略:皮瓣长轴可垂直于人体纵轴;可减少皮瓣皮肤切口;皮瓣与基底面可适当分离,但须保证主要穿支血管勿损。结果:本组患者,皮瓣均成活良好。术后随访3~9个月,皮瓣色泽和形态恢复良好,瘢痕生长不明显,无明显功能活动障碍。结论:与传统的随意或轴型皮瓣相比,拱顶石穿支岛状皮瓣设计简单,安全可靠,能满足身体广泛区域的缺损修复需要。

    • 抗苗勒管激素对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的预测价值

      2017(8):1047-1050.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7

      摘要 (1898) HTML (59) PDF 624.95 K (232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抗苗勒管激素(anti-Müllerian hormone,AMH)对行体外受精(in vitro fertilization,IVF)-胚胎移植(embryo transfer,ET)治疗的患者并发卵巢过度刺激综合征(ovarian hyperstimulation syndrome,OHSS)的预测价值。方法:372例行IVF治疗的患者,60例发生OHSS,选择60例年龄匹配未发生OHSS的患者进行比较,分成OHSS组和非OHSS组。经期第2~4天测定血清促卵泡刺激素(FSH)、促黄体生成素(LH)、雌二醇(E2)和AMH水平,超声测定窦卵泡数(antral follicle counts,AFC)。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曲线)评价各指标对OHSS 发生的预测价值。结果:OHSS组血清FSH值较非OHSS组低,AFC较非OHSS组高,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体重指数(BMI)在两组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OHSS组血清AMH值与非OHSS组间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 ROC曲线结果显示AMH的曲线下面积(AUC)为0.716,cut-off值取3.52 ng/mL时,灵敏度为0.933,特异度为0.533。结论:血清AMH可以用来预测OHSS的发生。

    • 动脉二氧化碳分压的极值波动对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影响

      2017(8):1051-1054.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8

      摘要 (1722) HTML (59) PDF 786.01 K (19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早产儿动脉二氧化碳分压(PaCO2)极值及差值与严重脑室内出血的关系进行探究,以期寻求早产儿PaCO2的安全范围。方法:收集2010年1月—2013年1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NICU住院的152例早产儿资料,判断PaCO2与颅内出血的关系。结果:①152例早产儿中,严重脑室内出血组54例,无严重脑室内出血组98例。②严重脑室内出血患儿较非严重脑室内出血者,PaCO2峰值更大(65.00 mmHg vs. 52.00 mmHg)、差值更大(35.60 mmHg vs. 16.35 mmHg),而PaCO2谷值更小(30.30 mmHg vs. 36.00 mmHg),P均<0.05。③与没有使用通气支持的患儿相比,应用机械通气(MV)或持续正压气道通气(CPAP)模式的患儿PaCO2 的波动范围更大。④ROC分析示PaCO2在31.60~62.00 mmHg范围内的患儿(n=85,55.92%),严重脑室内出血发生率仅为15.29%。⑤Logistic 回归分析显示:影响早产儿严重脑室内出血的独立危险因素为PaCO2 峰值>62.20 mmHg、PaCO2谷值<31.60mmHg及PaCO2差值>26.15 mmHg(OR值分别为3.25、2.15和3.31,P均<0.05)。结论:早产儿由于自身脑发育及脑血流调节的特点,动态监测PaCO2、界定PaCO2 的“安全”范围显得尤为重要。

    • GFR联合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评估单侧肾积水的临床意义

      2017(8):1055-1057. DOI: 10.7655/NYDXBNS20170829

      摘要 (2604) HTML (66) PDF 1.32 M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联合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对单侧肾积水的临床意义。方法:,对176例单侧肾积水患者和22例肾移植供体行放射性核素99Tcm-DTPA肾动态显像检查进行GFR功能的测定,用Gate’s法测得分肾GFR值;采用分光光度法检测血清肌酐、尿素氮和尿酸。结果: 在176例单侧肾积水患者中,经B超检查诊断轻度、中度和重度单侧肾积水患者分别为21、33和122例。与肾移植供体单侧肾GFR值为(50.69±4.54) mL/min相比:轻度积水患者单病肾GFR值(48.33±12.12) mL/min未见明显下降(P>0.05);中度肾积水单病肾GFR值(29.32±9.00) mL/min和重度肾积水单病肾GFR值(13.61±14.38 mL/min)均明显下降(P<0.01)。所有病肾对侧健康肾脏的分肾GFR值均高于肾移植供体的单侧肾GFR值,有显著性差异(P<0.01)。随单侧肾积水程度从轻度、中度加重到重度积水的过程中,病肾GFR值越来越低,血清尿酸水平逐渐增高;而血清的肌酐、尿素氮未见明显变化。结论: 高尿酸血症可能是单侧肾积水的致病原因之一,Gate’s法测得的分肾GFR值可直观评估单侧肾积水分肾功能受损情况,为后继治疗方案的选择提供了直接的依据。而肌酐、尿素氮因对侧健肾强大的代偿功能,故对评估单侧肾积水肾功能的价值有限。

    • MRI征象在涎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7(8):1058-1061. DOI: 10.7655/NYDXBNS20170830

      摘要 (1844) HTML (64) PDF 4.37 M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RI征象在涎腺肿瘤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证实的108例涎腺肿瘤116个瘤灶的MRI表现,116个瘤灶中良性肿瘤98个,恶性肿瘤18个。观察病灶的部位、形态、边界、MR信号、强化类型、均匀性、邻近组织的浸润及颈部淋巴结情况,并与病理结果进行对照,分析不同类型涎腺肿瘤间MR征象的差异。结果:涎腺良性肿瘤的MRI表现:形态规则(71/98)、边界清楚(66/98)。所有52个多形性腺瘤T2WI表现为高信号并呈延迟强化,32个腺淋巴瘤增强后均呈中度强化,其中18个病灶T2WI表现为等信号。涎腺恶性肿瘤的MRI表现:5个黏液表皮样癌中,3个中、低度恶性者呈囊实性,边界较清晰,2个中、高度恶性者呈实性,边界不清;3个腺样囊性癌中,2个以侵犯范围广泛为特征;4个腺泡细胞癌中,1个低度恶性者与良性肿瘤较难区分,1个肿瘤直径>3 cm,表现出明显浸润性生长特点;2个淋巴上皮癌呈实性,增强后中度强化;恶性多形性腺瘤(1个)表现为同时具有良性和恶性肿瘤的特点;鳞癌(1个)表现为形态不规则、蟹足样浸润;淋巴瘤(1个)和淋巴结转移瘤(1个)表现为腮腺结节合并颈部多发淋巴结肿大,结节信号与颈部肿大淋巴结一致。结论:常见涎腺良、恶性肿瘤MRI表现各有特点,对大多数病例进行鉴别诊断是可行的。

    • 黄葵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的研究

      2017(8):1062-1064. DOI: 10.7655/NYDXBNS20170831

      摘要 (1947) HTML (60) PDF 383.63 K (17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关注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标志物,探讨黄葵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尿白蛋白(ALB)、白蛋白/肌酐(ALB/Cr)、肾损伤分子-1(KIM-1)的变化。方法:选择2015年5月—2016年5月来院就诊的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患儿60例,其中30例使用黄葵佐治(黄葵和盐酸贝那普利治疗),另外30例使用盐酸贝那普利治疗,2周后观察其尿ALB、ALB/Cr、KIM-1的变化。选择儿科门诊正常体检的儿童30例作为对照组。结果:黄葵组与盐酸贝那普利组治疗后尿ALB、ALB/Cr、KIM-1较治疗前显著下降(P<0.01),两组治疗后比较,前者降低尿ALB、ALB/Cr、AKM-1更加明显(P<0.01)。结论:黄葵佐治儿童过敏性紫癜早期肾损伤疗效好,前景广阔。

    • 帕金森患者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研究

      2017(8):1064-1065. DOI: 10.7655/NYDXBNS20170832

      摘要 (1943) HTML (63) PDF 231.28 K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帕金森患者尿酸与血脂水平的变化及其相关性。方法:选取帕金森病患者91例为病例组,同期年龄、性别与帕金森组相匹配的健康人97例为对照组。检测两组的尿酸与血脂水平并比较组间差异,观察帕金森组尿酸与血脂的相关性。结果:帕金森组高密度脂蛋白低于对照组(P<0.05),总胆固醇、低密度脂蛋白及尿酸显著低于对照组(P<0.01)。帕金森患者的尿酸除与甘油三酯呈正相关外,与总胆固醇、高密度脂蛋白、低密度脂蛋白均无显著相关。结论:帕金森患者的尿酸及血脂的关系与普通代谢综合征存在差异。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