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C225偶联磁性白蛋白纳米球的制备、表征及联合磁流体热疗体外靶向抗肺癌的研究

      2018(11):1487-1493,1505.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1

      摘要 (2174) HTML (67) PDF 9.50 M (24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抗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theli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单抗西妥昔(C225)偶联的磁性白蛋白纳米球,对其表征并联合磁流体热疗观察其体外抑制肺癌细胞的效果。方法:化学共沉淀法制备Fe3O4磁性纳米粒,去溶剂化-交联法制备磁性白蛋白纳米球(magnetic albumin nanospheres,MANs),然后用双功能交联剂N-琥珀酰亚胺-3-(2-吡啶二硫代)丙酸酯[N-succinimidyl-3-(2-pyridyldithio)propionate,SPDP]将C225偶联其上制备C225-MANs。纳米球的形态、平均粒径、zeta电位、抗体结合率、含铁量、细胞靶向性及磁热动力学均被表征。最后采用CCK-8及流式细胞(flow cytometry,FCM)分析检测C225-MANs介导的体外双靶向磁流体热治疗肺腺癌细胞GLC-82的效果。结果:透射电镜显示制备的C225-MANs为球形,Fe3O4纳米粒被封装其内,Fe含量约2.0 mg/mL;平均水合粒径约为140 nm,带负电;在输出电流20 A、输出频率200 kHz的交变磁场作用下,不同Fe含量的C225-MANs能在 60 min内升温到39.3 ℃~52.0 ℃,且加热30 min后温度能保持恒定。FCM荧光检测显示抗体结合率为79.74%。免疫荧光实验和细胞MRI成像证实C225-MANs能够靶向GLC-82细胞。CCK-8与FCM分析显示双靶向联合治疗组的细胞增殖率明显低于其他治疗组,而凋亡率明显高于其他治疗组(P < 0.05)。结论:C225-MANs对肺腺癌细胞GLC-82具有良好的靶向效应,且双靶向磁流体热疗联合分子靶向治疗在体外能有效抑制肺癌细胞。

    • 金黄色葡萄球菌富丝氨酸重复蛋白SraPL⁃Lectin特异性抗体的制备及其功能分析

      2018(11):1494-1498.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2

      摘要 (1976) HTML (60) PDF 7.34 M (21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金黄色葡萄球菌富丝氨酸重复蛋白SraPL-Lectin单克隆抗体,并分析其体外功能。方法:以USA300基因组为模板,PCR扩增SraPL-Lectin基因序列,克隆到pET28a表达载体中,0.1 mmol/L IPTG 25 ℃诱导6 h,镍柱亲和层析纯化SraPL-Lectin-His蛋白。以纯化的SraPL-Lectin-His重组蛋白为抗原免疫Balb/c小鼠,采用常规融合技术制备杂交瘤细胞,间接ELISA法、Western blot法筛选和鉴定阳性杂交瘤细胞株。扩大培养阳性细胞株后注射小鼠腹腔,收集腹水,经Protein G柱纯化anti-SraPL-Lectin单克隆抗体。以不同终浓度的单克隆抗体预先孵育A549细胞和注射小鼠腹腔,涂板计数单克隆抗体阻断细菌黏附、侵入和感染的能力。结果:成功构建了SraPL-Lectin-pET28a重组表达载体,经镍柱纯化后获得高纯度的重组蛋白,获得稳定分泌单克隆抗体的细胞株,小鼠腹水经Protein G柱纯化后获得纯度高达95%以上的特异性抗体,效价1∶32万。终浓度100 ng/mL单克隆抗体预先孵育A549细胞2 h,能够显著降低金黄色葡萄球菌对A549细胞的黏附和侵入。提前1 d向小鼠腹腔注射1 μg anti-SraPL-Lectin单克隆抗体,能够显著降低小鼠血液中的金黄色葡萄球菌数量。结论:本研究制备的anti-SraPL-Lectin单克隆抗体能够阻断金黄色葡萄球菌对宿主细胞的黏附和侵入,为将SraPL-Lectin作为防控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药物靶点的研发奠定了基础。

    • SP1基因在sublytic C5b⁃9促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增殖中的作用

      2018(11):1499-1505.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3

      摘要 (2231) HTML (47) PDF 14.94 M (1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查特异性蛋白1(specificity protein 1,SP1)在Thy-1肾炎(Thy-1 nephritis,Thy-1N)大鼠肾组织中和亚溶解型C5b-9(sublytic C5b-9)刺激的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angial cells,GMCs)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SP1表达上调对sublytic C5b-9促大鼠GMCs增殖的作用。方法:复制大鼠Thy-1N模型,同时用sublytic C5b-9刺激体外培养的大鼠GMCs,分别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查Thy-1N大鼠肾组织(体内)和sublytic C5b-9刺激的大鼠GMCs(体外)中SP1基因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及其表达时相。与此同时,构建SP1基因的表达质粒(pEGFP-N1/SP1-His)和发夹状小干扰RNA质粒(SP1 shRNA,shSP1)。将上述质粒分别转染大鼠GMCs(同时设对照质粒转染组),再给予或不给予sublytic C5b-9刺激。用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查SP1表达量,并行CCK-8实验检查GMCs的增殖情况。结果:在Thy-1N大鼠肾组织和sublytic C5b-9刺激的大鼠GMCs中,SP1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均显著上调,且其体内外表达时相较为一致。体外过表达SP1可显著促进GMCs增殖,而沉默SP1可明显抑制sublytic C5b-9诱导的GMCs增殖反应。结论: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s后能通过上调SP1表达促进GMCs增殖。

    • Liguzinediol对普罗帕酮诱导的急性心衰大鼠心功能的影响

      2018(11):1506-1511,1524.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4

      摘要 (1741) HTML (61) PDF 20.17 M (16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川芎嗪衍生物(Liguzinediol)对普罗帕酮诱导的急性心力衰竭大鼠心脏的保护作用及机制。方法:静脉注射普罗帕酮复制大鼠急性心力衰竭模型,给予不同剂量的Liguzinediol(5.0、10.0、20.0 mg/kg)及阳性药西地兰(Digilanid C 0.045 mg/kg),用RM6240多道生理信号采集处理系统记录给药0、5、10、20、40、60、90、120 min时左心室内压最大上升/下降速率(±dp/dtmax)、左心室收缩压(lef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LVSP)、平均收缩压(mean systolic pressure,MSP)、平均舒张压(mean diastolic pressure,MDP)和心率(heart rate,HR)的变化;Western blot、q-PCR检测钙离子(Ca2+)转运相关蛋白表达并探索其作用机制。结果:Liguzinediol 5.0、10.0和20.0 mg/kg均能有效升高模型大鼠+dp/dtmax、-dp/dtmax、LVSP、MSP、MDP和HR。Western blot和q-PCR结果显示Liguzinediol可增加钙调素依赖蛋白激酶Ⅱ(Ca2+/calmodulin-dependent protein kinaseⅡ,CAMKⅡ)及其磷酸化蛋白P- CAMKⅡ、肌浆网Ca2+-ATP酶(sarcoplasmic reticulum Ca2+-ATPase2a,SERCA2a)和磷酸化受磷蛋白(P-phospholamban,P-PLN)的表达,而兰尼碱受体2(ryanodine receptor 2,RyR2)和FK506结合蛋白12.6(FK506 binding protein 12.6,FKBP12.6)表达无显著差异。结论:Liguzinediol可明显改善急性心衰大鼠的血流动力学指标,其作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CAMKⅡ改变细胞内Ca2+浓度来增强心肌收缩力,改善心衰。

    • 乌司他丁对宫内窘迫致胎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

      2018(11):1512-1516.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5

      摘要 (1507) HTML (54) PDF 6.51 M (15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乌司他丁对宫内窘迫致胎鼠急性肺损伤的影响,以期为临床上治疗宫内窘迫致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提供新的治疗方案。方法:健康孕20 d的SD大鼠16只,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4组,每只孕大鼠取5只活胎鼠(n=20),分为对照组(C组)、乌司他丁对照组(S组)、宫内窘迫组(A组)、乌司他丁治疗组(U组)。C组与S组为假手术组,A组和U组建立宫内窘迫模型,S组和U组在手术前30 min经孕大鼠股静脉注射乌司他丁50 000 U/kg。取胎鼠收集外周血行血气分析,测定胎鼠肺湿/干质量比值(W/D),HE染色观察胎鼠肺组织病理改变;Western blot方法测定肺组织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ELISA方法测定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及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6含量。结果:C组与S组胎鼠血气分析、W/D值、肺组织形态、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TNF-α及IL-6含量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与C组相比,A组CO2分压(PCO2)、乳酸(Lac)含量明显增高,pH、氧分压(PO2)降低,W/D值增大,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增高,TNF-α及IL-6含量增多(P<0.05),肺组织明显水肿充血;与A组相比,U组PCO2、Lac含量明显降低,pH、PO2增高,W/D值、NF-κB p65蛋白表达水平、TNF-α及IL-6含量降低(P<0.05),肺组织水肿充血情况明显好转。结论:乌司他丁可降低胎鼠肺组织中NF-κB的细胞信号转导,减少TNF-α和IL-6等炎症因子的合成,抑制炎症反应,提高胎鼠血氧分压,减轻宫内窘迫造成的胎鼠急性肺损伤。

    • 嗜酸细胞性胃肠炎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数量和脱颗粒变化

      2018(11):1517-1519.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6

      摘要 (1573) HTML (53) PDF 10.43 M (1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嗜酸细胞性胃肠炎(eosinophilic gastroenteritis,EG)小鼠胃黏膜肥大细胞(mast cell,MC)数量、脱颗粒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用卵清蛋白(ovalbumin,OVA)诱导的Balb/c小鼠制备EG模型12只为OVA-EG组,同时选用同龄SPF级Balb/c小鼠12只作为正常对照组。两组均计算胃黏膜嗜酸性粒细胞(eosinophil,EOS)、MC数量,qPCR检测胃黏膜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5 mRNA表达,电镜观察胃黏膜MC脱颗粒变化。结果:OVA-EG组小鼠胃黏膜组织中EOS数量、MC数量及IL-5 mRNA表达高于正常对照组(P < 0.05),电镜观察OVA-EG组小鼠胃黏膜MC有脱颗粒改变。结论:OVA-EG组小鼠胃黏膜组织MC数量增加,分泌IL-5增多,并出现MC脱颗粒改变,提示胃黏膜MC数量和部分功能变化可能与EG有关。

    • 长链非编码基因PRNCR1遗传多态性与胃癌的易感性

      2018(11):1520-1524.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7

      摘要 (1827) HTML (62) PDF 471.65 K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LncRNA PRNCR1(prostate cancer non-coding RNA 1)相关的4个基因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风险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方法:研究纳入300例经病理确诊的胃癌患者和300例健康者进行病例对照研究;基因分型采用Mass-array基因分析平台完成;采用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检测幽门螺杆菌(H. pylori)感染状态。结果:LncRNA PRNCR1 rs16901946位点的基因型分布在对照组及病例组中有显著性差异(P=0.018)。与野生型AA基因型相比,rs16901946位点AG基因型(AG vs. AA:校正后OR=1.41,95%CI:1.00~1.98,P=0.048)、GG基因型(GG vs. AA:校正后OR=2.57,95%CI:1.15~5.75,P=0.022)及AG/GG基因型(AG/GG vs. AA:校正后OR=1.51,95%CI:1.09~2.09,P=0.014)的胃癌相对发病风险较高。亚组分析显示,该位点在男性(AG/GG vs. AA:校正后OR=1.82,95%CI:1.23~2.69,P=0.003)、在H. pylori感染人群(AG/GG vs. AA:校正后OR=1.83,95%CI:1.16~2.89,P=0.009)发病风险相对较高。对肿瘤病理特征进行亚组分析显示,该位点与贲门癌的发病风险相关(AG/GG vs. AA:校正后OR=1.58,95%CI:1.10~2.28,P=0.011)、早期胃癌风险相关(AG/GG vs. AA:校正后OR=1.88,95%CI:1.18~2.98,P=0.008)。结论:lncRNA PRNCR1 rs16901946的遗传多态性位点与胃癌发病风险相关,在男性及H. pylori感染阳性人群中的相对风险高。

    • Pol ι表达水平对行食管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影响

      2018(11):1525-1527,1544.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8

      摘要 (1581) HTML (61) PDF 1.73 M (1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DNA 聚合酶 ι(DNA polymerase ι,Pol ι)表达水平对行食管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的生存影响。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97例行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组织中Pol ι的表达情况,分析Pol ι表达水平对这些患者生存的影响。结果:20例食管癌患者组织中Pol ι呈低表达,77例食管癌患者组织中Pol ι呈高表达;生存曲线显示Pol ι表达水平与行术后辅助放疗的食管癌患者生存呈负相关;COX回归分析显示Pol ι表达水平是影响食管癌根治术后辅助放疗患者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Pol ι可能是判断行食管癌术后辅助放疗患者预后的潜在分子标志物。

    • MicroRNA⁃145在上皮性卵巢癌及细胞株中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8(11):1528-1532. DOI: 10.7655/NYDXBNS20181109

      摘要 (1613) HTML (56) PDF 452.24 K (1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microRNA-145(miRNA-145)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及血清中的表达情况,并探讨其作为肿瘤标记物在上皮性卵巢癌诊断和预后分析中的价值。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检测4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和45例正常人血清标本中miR-145的表达,以及45例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组织及8例正常卵巢组织中miR-145的表达。结果:miR-145在上皮性卵巢癌患者血清中相对表达量显著低于正常对照(P<0.01);miR-145在上皮性卵巢癌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卵巢组织(P < 0.01);miR-145表达水平随上皮性卵巢癌临床分期的进展呈下降趋势(P<0.05),与年龄、组织分级、病理类型、淋巴结转移和CA125的升高无关(P>0.05);ROC曲线显示血清miR-145可作为上皮性卵巢癌的分子诊断靶点;Kaplan-Meier 生存曲线显示血清miR-145的表达水平与上皮性卵巢癌患者的无进展生存率及总生存率有关(P<0.05)。结论:miR-145在上皮性卵巢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作用,可能成为诊断和预后评价的生物标志物。

    • 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短期和中期有效性的Meta分析

      2018(11):1533-1539.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0

      摘要 (1690) HTML (57) PDF 1.25 M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循证医学的方法,对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短期和中期有效性进行Meta分析。方法:收集 2017年6月30日以前 CNKI、CBM、维普、万方、PubMed 数据库针刺疗法治疗乳腺癌术后潮热的临床试验资料,用 Cochrane 系统评价方法对文章进行质量评分,利用Revman5.3软件对多个研究结果的总体效应进行Meta分析,并进行异质性评价。结果:共纳入6篇文献,Meta分析结果示治疗3个月(SMD:-0.36,95%CI:-0.61~-0.10)和6个月(SMD:-0.41,95%CI :-0.64~-0.18)的随访结果都表明针刺组患者的潮热症状改善优于对照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6,P=0.000 5)。结论:在研究设计较完善的临床研究中,针刺对于乳腺癌术后潮热症状改善的短期和中期效果优于对照组。

    • 新诊断2型糖尿病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11):1540-1544.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1

      摘要 (1712) HTML (48) PDF 455.14 K (20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诊断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合并高尿酸血症(hyperuricemia,HUA)的危险因素。方法:纳入2010年3月—2017年3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内分泌科新诊断的T2DM患者735例,收集患者的一般临床资料和生化指标,分析影响血尿酸水平的相关因素。结果:合并高尿酸血症(T2DM+HUA)的患者110例(合并HUA组),不合并HUA的T2DM患者625例(无HUA组)。合并HUA组患者的年龄、脂蛋白a和估算肾小球滤过率(estimated 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eGFR)明显低于无HUA组(P<0.05),而合并HUA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ic transaminase,AST)、谷氨酰转肽酶(gamma-glutamyltransferase,GGT)、甘油三酯(triglyceride,TG)、肌酐(creatinine,Cr)以及视黄醇结合蛋白(retinol binding protein,RBP)明显高于无HUA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Logistic回归分析发现男性、较低年龄、高BMI、高TG、低eGFR是新诊断T2DM合并HUA的危险因素。结论:新诊断T2DM患者中,相对年轻、超重、伴高TG血症、低eGFR的男性更要关注HUA的综合管理。

    • 脓毒症心肌病患者循环miR⁃155诊断价值的研究

      2018(11):1545-1547.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2

      摘要 (1470) HTML (65) PDF 377.32 K (17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脓毒症心肌病(sepsis-induced cardiomyopathy,SIC)早期血浆miR-155水平的变化,与血浆B型利钠肽(B-type natriuretic peptide,BNP)、肌钙蛋白T(cardiac troponin T,cTnT)的相关性,评估miR-155是否可作为早期诊断SIC的新型生物标记物。方法:收集31例江阴市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救治SIC患者入院即刻血浆样本及24例健康对照者血浆样本。逆转录实时定量PCR(qRT-PCR)检测样本miR-155的表达水平,并与cTnT和BNP进行相关性分析。qRT-PCR检测SIC患者血浆miR-155表达水平,绘制ROC曲线评估诊断价值。结果:循环miR-155在SIC患者血浆中含量较对照组增高(P=0.004)。相关性分析表明血浆miR-155含量与BNP、cTnI呈正相关;ROC曲线分析发现miR-155对SIC的诊断效能AUC为0.905。结论:SIC早期血浆中miR-155的变化水平与血浆BNP、cTnT的相关性好,有望成为SIC的早期诊断生物标记物。

    • 苏州地区1 018例急性胰腺炎病因分析及与年龄性别的关系

      2018(11):1548-1550.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3

      摘要 (1547) HTML (53) PDF 1.65 M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研究苏州地区急性胰腺炎(acute pancreatitis,AP)的病因及其与年龄、性别之间的关系。方法:回顾分析2013年1月—2017年12月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收治的AP患者资料。共有1 018例AP患者纳入研究。AP的诊断参照《中国急性胰腺炎诊治指南》。AP病因按胆源性、高脂血症性、酒精性、暴饮暴食、内镜逆行胰胆管造影术(endoscopic retrograde cholangio pancreatography,ERCP)相关、恶性肿瘤梗阻、特发性和其他病因等进行分类。结果:纳入病例中胆源性AP共674例(66.21%)、高脂血症性AP 69例(6.78%)、酒精性AP 28例(2.75%)、ERCP相关AP 10例(0.98%)、暴饮暴食导致的AP 16例(1.57%)、恶性肿瘤梗阻导致的AP 12例(1.18%)、其他原因导致的AP 12例(1.18%)和特发性AP 197例(19.35%)。≥60岁患者的胆源性AP比例(79.30%)明显高于<60岁患者(55.46%)。胆源性AP随年龄增长发病比例逐渐增加。高脂血症和酒精性AP在30~<40岁年龄段最为常见。女性胆源性AP比例(72.69%)高于男性(58.85%),而男性患者中特发性、高脂血症、酒精性和暴饮暴食导致的AP比例明显高于女性。结论:AP的主要病因仍以胆源性为主。年龄和性别不同,AP的病因构成有差别。明确病因对AP的治疗和预防复发有重要意义。

    • 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意义

      2018(11):1551-1553.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4

      摘要 (1613) HTML (43) PDF 365.03 K (16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淋巴细胞亚群变化在预测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中的意义。方法:采集120例急性胰腺炎患者的外周血标本,将其分为轻症型急性胰腺炎(mild acute pancreatitis,MAP)组、中度急性胰腺炎(moderately 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MSAP)和重度急性胰腺炎(severe acute pancreatitis,SAP)组。分别于治疗前、治疗后采用流式细胞仪检测各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8+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两者比值,评估其与急性胰腺炎严重程度之间的关系。结果:治疗前,与MAP组相比,SAP组与MSAP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22.87 ± 3.13)%、(34.74 ± 3.25)% vs.(42.45 ± 4.23)%]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0.88 ± 0.21、1.38 ± 0.35 vs. 1.86 ± 0.37)均明显降低(P < 0.05);与MSAP组相比,SAP组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22.87 ± 3.13)% vs. (34.74 ± 3.25)%]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0.88 ± 0.21 vs.1.38 ± 0.35)均明显降低(P < 0.05)。治疗后,SAP组、MSAP组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42.87 ± 5.13)%、(44.74 ± 6.53)%]及CD4+/CD8+淋巴细胞比值(2.14 ± 0.56、2.20 ± 0.57)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P < 0.05)。结论:SAP、MSAP患者CD4+淋巴细胞亚群百分比及CD4+/CD8+比值明显下降,经治疗病情好转后,上述指标较治疗前明显升高,CD4+淋巴细胞亚群及CD4+/CD8+比值变化在判断急性胰腺炎的严重程度方面有一定价值。

    • 江苏地区药物性肝损伤回顾性分析

      2018(11):1554-1557.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5

      摘要 (1731) HTML (47) PDF 1.82 M (18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考察我国药物性肝损伤(drug-induced liver injury,DILI)文献数据的质量和存在问题,为规范DILI的诊治和改进DILI临床研究提供依据。方法:以2008—2017年间江苏省DILI文献为切入点,在万方、中国知网(CNKI)和PubMed数据库中使用“药物性肝损伤”和“drug-induced liver injury”及相关诊断名词检索和筛查江苏省发表的DILI文献,对文献类型、诊断方法和标准的异同、可疑伤肝药物等进行评估分析,考察数据质量,分析存在的问题。结果:共纳入符合分析条件的文献89篇,涉及5 289例患者。19篇文章采用R值进行临床分型,仅4篇使用了正确的R值计算方法。肝损伤药物涉及抗结核药物、中药、抗肿瘤药物、抗感染药物、精神类药物、解热镇痛药和心血管系统药物等,但多缺乏药物与肝损伤之间相关性的精准分析。结论:江苏省引起DILI的药物种类复杂,DILI文献循证医学级别总体较低,诊断方法和标准存在较大差异,亟需在规范统一的方法和标准下进行DILI临床研究。

    • 双源CT“双低”冠状动脉成像技术中对比剂用量的优化选择

      2018(11):1558-1662.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6

      摘要 (1815) HTML (72) PDF 10.48 M (15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降低双源 CT低管电压、低对比剂浓度(双低)冠状动脉 CT成像技术(coronary artery CT angiography,CC- TA)中对比剂用量的优化选择研究。方法:92例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25 kg/m2疑有冠状动脉疾病的患者行 CCTA 检查,按数字表法和不同条件分成A组(270 mgI/mL-80 kV-0.6 mL/kg-4.0 mL/s)、B组(270 mgI/mL-80 kV-0.7 mL/kg-4.0 mL/s)、C组(270 mgI/mL-80 kV-0.7 mL/kg-4.5 mL/s)、D组(350 mgI/mL-120 kV-1 mL/kg-5 mL/s),每组 23例,A~C组为实验组,D组为对照组。A、B、C组采用迭代重建(Sinogram affirmed iterative reconstruction,SAFIRE)技术及 270 mgI/mL的威视派克,D组采用滤波反投影技术及 350 mgI/mL的碘海醇。各组均使用自适应前瞻性心电门控序列扫描技术。对每位患者的剂量长度乘积、有效辐射剂量(effective dose,E)、体型特异性剂量评估(size specific dose estimates,SSDE)、图像噪声、冠状动脉CT值、信噪比(signal to-noise ratio,SNR)和对比噪声比(contrast-to-noise ratio,CNR)、碘总量及碘注入率进行评估。结果:A、B、C组E值分别较D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A、B、C组E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F=0.23,P=0.65)。A组SSDE值较D组明显降低,降低幅度约66.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t=-13.032,P < 0.05)。A、B、C组总碘量分别较D组减少53.81%、46.00%、46.00%,A、B、C组的碘注入率分别较 D组减少 38.29%、38.29%、30.29%。A组平均 SNR、平均 CNR及平均 CT值高于 D组,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B、C组以上数据高于D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4组间主观图像质量评分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05)。结论:与常规双源 CT冠状动脉成像方案相比,“双低”扫描方案在大幅降低辐射剂量的同时,可以大大降低对比剂用量,并且所获得的冠脉图像仍能满足临床诊断需要。

    • 低剂量迭代模型重建CT结肠成像对结肠占位的临床价值

      2018(11):1563-1566.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7

      摘要 (1674) HTML (66) PDF 4.52 M (20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低剂量扫描联合迭代模型重建(iterative model reconstruction,IMR)条件下,CT结肠成像(CT colonogra- phy,CTC)在结肠占位中的临床价值。方法:收集本院30例经肠镜证实为结肠癌或结肠息肉的患者,均予生理盐水灌肠后采用 80 kV低辐射剂量行双期增强扫描,所得原始图像采用IMR及多平面重组(multiplanar reconstruction,MPR),根据所显示病变的 影像特征评价该方法在结肠占位筛查中的可行性。结果:30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扫描。19例结肠癌 CT表现为不规则管壁增 厚、管腔狭窄、肠腔内软组织密度肿块影,双期增强后病灶表现为明显强化,图像可以清楚地显示结肠占位的部位、大小及形 态,同时可显示肠管外侵犯程度;11例结肠息肉,直径约0.4~4.0 cm,双期增强后病灶均表现为明显强化。所有患者的CT诊断 均得到了手术病理确诊。结论:低剂量 IMR结肠 CTC能显著降低患者接受的辐射剂量,且能满足临床发现与诊断病灶的要 求,是结肠镜的一种很好的补充检查手段,可用于结肠占位性病变的筛查及术前检查。

    • 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后院内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18(11):1567-1571.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8

      摘要 (1484) HTML (53) PDF 483.90 K (1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心脏手术相关急性肾损伤(cardiac surgery-associated acute kidney injury,CS-AKI)行连续性肾脏替代治疗(continuous renal replacement therapy,CRRT)患者院内死亡的危险因素,为进一步实施围术期肾脏保护和降低住院死亡率提供依据。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7年8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心胸外科发生CS-AKI且接受CRRT患者共36例,按出院结果分为存活组和死亡组,采集两组患者的围术期相关资料,对比分析CRRT前和CRRT 24 h后相关指标变化,并对院内死亡的相关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分析,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的变量进一步纳入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本研究36例中男24例,女12例,存活组25例,死亡组11例,院内死亡30.56%。死亡组和存活组CS-AKI患者行CRRT 24 h后肌酐、尿素氮、乳酸和血管活性肌力药物评分(vasoactive-inotropic score,VIS)较CRRT前明显下降,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仅在存活组CRRT 24 h后有明显下降。单因素分析结果:术前LVEF和NYHA Ⅲ-Ⅳ级患者比例,术后第1天的白细胞计数、MODS评分、VIS,CRRT前MODS评分、VIS,CRRT 24 h后MODS评分、VIS,术后合并出血、感染、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的比例,以及AKI到CRRT间隔时间,死亡组与存活组之间有显著差异。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CRRT前VIS高、CRRT 24 h后MODS评分高、合并出血、以及AKI至CRRT时间长是CS-AKI行CRRT患者发生院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对于CS-AKI,CRTT治疗确切有效,应尽早上机,尤其建议应在MODS发生之前开始实施。重视高危患者,术后积极处理出血、MODS等并发症,及时调整治疗方案,有助于提高救治成功率、改善预后。

    • 传统钛板加Cage与ROI⁃C治疗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

      2018(11):1572-1575. DOI: 10.7655/NYDXBNS20181119

      摘要 (1914) HTML (47) PDF 7.01 M (19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颈前路传统钛板加Cage与前路颈椎桥形锁定融合器ROI-C治疗单节段颈椎病术后矢状位参数的变化。方法:回顾分析2015年1月—2017年9月在苏州大学附属张家港医院行颈前路椎间盘切除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治疗的76例单节段颈椎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应用钛板+Cage(A组)36例,ROI-C融合器(B组)40例。测量患者术前、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颈椎侧位X线片的矢状位参数,包括手术节段椎间隙高度(height of operation segment,HOS)、C2-C7 Cobb角、C2-C7矢状位轴向距离(C2-C7 saittal vertical axis,C2-C7 SVA)和 T1倾斜角(T1 slope,T1S)。运用独立样本t检验比较同时间点不同组间各影像学参数是否有差异;使用配对样本t检验比较同组内不同时间点各参数是否有差异。结果:术后随访(12.7 ± 6.3)个月,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两组HOS、 C2-C7 Cobb角及 T1S和术前相比,均有所增加(P < 0.05),C2-C7 SVA值减少(P < 0.05)。两组术后3 d及末次随访时C2-C7 Cobb角、C2-C7 SVA及 T1S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A组HOS高于B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末次随访时HOS低于术后3 d,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单节段颈椎病均可恢复手术节段椎间隙的高度及颈椎曲度,但钛钢板+Cage对维持椎间隙高度更具有优势。

    • 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救治体会

      2018(11):1576-1578.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0

      摘要 (1457) HTML (57) PDF 347.51 K (16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医源性因素所致心脏大血管损伤的早期诊断和救治原则。方法:对14例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进行回顾性分析。其中男9例,女5例,平均年龄50.2岁。床边心包穿刺引流4例,外科手术治疗13例。结果:1例左心室破裂抢救无效死亡,余13例均治愈出院。结论:对医源性心脏大血管损伤患者应高度警惕,早期诊断及正确救治是抢救成功的关键。

    • 腹部大手术后早期和延期去除敷料的随机对照研究

      2018(11):1579-1581.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1

      摘要 (1410) HTML (50) PDF 390.22 K (15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本研究分析腹部大手术切口部位早期去除敷料(术后24 h)和延期去除敷料(常规敷料覆盖至拆线日)对手术切口感染率、工作量和患者满意度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随机对照研究,手术切口一期缝合的腹部大手术患者100例随机纳入两组,实验组于手术后早期去除敷料暴露切口,对照组延期去除敷料,比较两组患者住院期间的切口感染率、换药次数、费用以及患者满意度。两组患者均采用全身麻醉,切口均为Ⅱ类切口,均无腹腔液渗出。结果:两组患者在性别、年龄和抗生素使用天数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住院期间,实验组切口感染率10%(5/50),换药次数为(1.24 ± 1.19)次,换药费用为(45.18 ± 42.94)元;对照组切口感染率为16%(8/50),换药次数为(4.28 ± 0.99)次,换药费用为(587.78 ± 165.26)元。根据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切口感染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换药次数、换药费用及患者满意度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腹部大手术后,早期去除敷料对降低切口感染率无明显影响,并不增加切口感染率,但明显减少换药次数,减少医护人员工作量,显著降低了医疗成本,同时提高了患者满意度。

    • 2011—2016年南通市流感监测结果分析

      2018(11):1582-1585.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2

      摘要 (1364) HTML (57) PDF 7.84 M (15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南通市2011—2016年流感样病例报告情况和病原学分型特征,为流感防治提供科学依据。方法:采用描述性流行病学方法对3家国家级流感哨点医院2011—2016年流感样病例报告信息进行统计分析,对3 d内未服用抗病毒药的流感样病例的病原检测结果进行分类统计。 结果:6年共监测流感样病例69 783例,占门急诊总数的2.64%,年度流感样病例(influenza like illness,ILI)门急诊总数比例(ILI%)有显著上升趋势(χ2=3 025.21,P<0.05)。流感样病例0~<5岁组发病率最高(2.53%),5~<15岁组次之,且两个年龄组报告发病率有逐年升高趋势(χ2=4 344.22,P<0.05)。6年来ILI%最高峰出现在2012年第30周,周ILI%达到7.64%,最低是2015年第52周,周ILI%为1.04%。本市流感发病高峰存在冬春季和夏季两个高峰,以甲型流感为主,优势亚型主要为H3亚型和B型。结论:南通市应重点针对H3亚型和B型流感病毒,同时多关注新甲型H1N1的流行动态,推荐每年9~10月加强<15岁年龄组人群的流感疫苗接种。

    • 全基因组染色体芯片在流产绒毛及死胎遗传学诊断中的应用

      2018(11):1586-1592.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3

      摘要 (1872) HTML (48) PDF 15.20 M (16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chromosomal microarray analysis,CMA)在自然流产及死胎组织遗传学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分析临床流产与染色体异常的相关性,为流产夫妇的遗传咨询和临床诊治提供指导。方法:利用Affymetrix Cytoscan 750K芯片对91例流产样本进行遗传学检测,利用ChAS 3.0软件进行判读分析,并参考DGV、DECIPHER、OMIM、ISCA、UCSC、ClinVar等国际公共病理性数据库,同时与既往文献进行比对,分析拷贝数变异的病理性。结果:91例流产绒毛和死胎样本均获得芯片结果,检测成功率为100%,共检出61例(67.03%)异常样本,除40例(65.57%)染色体非整倍体异常(30例三体、10例单体)外,CMA还检测出了10例(16.39%)染色体结构异常、2例(3.28%)多倍体、5例(8.20%)嵌合体、4例(6.56%)杂合性缺失/单亲二倍体。10例染色体结构异常涉及1p36.33p31.1、4p16.3、7q36.2q36.3、22q11.21等区带,其中4例为两条染色体间长短臂末端同时出现缺失和(或)重复,高度提示父母一方为相互易位携带者。结论:全基因组染色体微阵列芯片无需细胞培养,具有高通量、高分辨率、准确率高、报告周期短等优点,可为流产遗传学检测提供更全面的信息,为患者的病因诊断和再生育风险评估提供科学理论指导,可作为流产物遗传学诊断的主要检测技术。

    • 细胞学检测与HPV检测在宫颈疾病筛查中的应用

      2018(11):1593-1597.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4

      摘要 (1879) HTML (65) PDF 426.15 K (20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宫颈癌筛查方案在宫颈癌及癌前病变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3年1月—2016年6月在蚌埠医学院第一附属医院妇科门诊接受宫颈癌筛查的1 281例资料,受试者均进行液基细胞学检查(liquid-based thinlayer cytology test,TCT)、高危型人类乳头状瘤病毒(human papilloma virus,HPV)分型检测,均转诊阴道镜并行宫颈组织活检。以宫颈组织活检的病理结果为金标准,评价TCT、HPV分型检测、HPV初筛TCT分流、TCT初筛HPV分流以及二者联合筛查在宫颈癌筛查中的诊断价值。结果:1 281例中TCT≥意义不明的不典型鳞状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rtermined significance,ASC-US)718例,占56.05%,TCT筛查的诊断符合率59.95%,TCT筛查对于病理结果≥低度鳞状上皮内病变(low-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s,LSIL)的灵敏度68.14%、特异度53.49%、假阴性率31.86%、假阳性率46.51%、阳性预测值53.62%、阴性预测值68.03%。HPV分型筛查的诊断符合率74.79%,HPV分型筛查对于病理结果≥LSIL的灵敏度78.41%、特异度71.93%、假阴性率21.59%、假阳性率28.07%、阳性预测值68.79%、阴性预测值80.85%。TCT+HPV联合筛查中的诊断符合率61.98%,其诊断灵敏度92.92%、特异度37.57%、假阴性率7.08%、假阳性率62.43%、阳性预测值54.01%、阴性预测值87.06%。HPV初筛TCT分流方案的诊断符合率76.35%、灵敏度66.02%、特异度84.50%、假阴性率33.98%、假阳性率15.50%、阳性预测值77.07%、阴性预测值75.91%。TCT初筛HPV分流筛查方案的诊断符合率73.69%、灵敏度57.52%、特异度86.45%、假阴性率42.48%、假阳性率13.55%、阳性预测值77.01%、阴性预测值72.06%。5种筛查方案的曲线下面积由高到低依次为:AUCHPV初筛0.753>AUCHPV单筛0.752>AUCTCT初筛0.720>AUCHPV+TCT联合 0.652>AUCTCT单筛0.608。结论:HPV初筛TCT分流的筛查方案诊断准确性较高。单独TCT筛查的诊断准确性较差,TCT+HPV联合筛查灵敏度最高,因此宫颈癌筛查方案中,HPV初筛TCT分流方案可成为首选方案。

    • 不同BMI的缺铁性贫血孕妇补铁治疗效果的比较

      2018(11):1598-1600.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5

      摘要 (1804) HTML (56) PDF 425.87 K (18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不同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的孕妇在孕20周血清铁蛋白(ferritin,SF)、血红蛋白(hemoglobin,Hb)水平调查及基于SF、Hb水平补铁治疗结果的分析,评价不同BMI孕妇常规补铁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在南京鼓楼医院建围产保健卡的1 770例孕妇。孕20周诊断为缺铁性贫血(iron-deficiency anemia,IDA)的孕妇273例分两组,A组:18.5 kg/m2 ≤ BMI ≤ 23.9 kg/m2、SF<30 μg/L、Hb<110 g/L;B组:BMI≥24 kg/m2、SF<30 μg/L、Hb<110 g/L。所有IDA孕妇均予补铁治疗,比较孕32周及38周Hb值、红细胞压积(hematocrit,HCT)值、IDA治愈率及妊娠结局的差异。结果:①A、B组比较:孕20周两组Hb、HCT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至孕38周,B组Hb、HCT水平均低于A组(P < 0.05),A组IDA的治愈率较B组高(P < 0.05)。②妊娠结局:B组孕妇分娩新生儿胎龄小(P < 0.05),早产及新生儿转重症病房发生率高(P < 0.05),未发现新生儿Apgar评分、体重、身长等方面有显著差异(P > 0.05)。结论:孕中、晚期IDA患病率较高,超重肥胖人群孕晚期发生IDA的风险更大,且常规补铁治疗效果欠佳。

    • 重度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

      2018(11):1601-1602.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6

      摘要 (1910) HTML (62) PDF 2.11 M (17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妊娠期肝内胆汁淤积症(intrahepatic cholestasis of pregnancy,ICP)会造成围产期严重母儿并发症,近期有研究发现ICP与子痫前期相关,本研究旨在验证ICP是否是子痫前期发病的高危因素。方法:采用前瞻性队列研究方法,选取100例ICP孕妇作为试验组,100例普通孕妇为对照组,随访至分娩。结果:与对照组相比,ICP组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升高(12% vs. 3%,P < 0.05)。重度ICP患者子痫前期发病率明显高于轻度ICP患者(33.33% vs. 5.26%,P < 0.05)。结论:ICP,特别是重度ICP是子痫前期发病的一个高危因素。提示临床医生对于ICP患者,特别是重度ICP,在治疗ICP过程中应常规监测血压及尿蛋白,以尽早发现及治疗子痫前期,改善母儿预后,降低围产期母儿发病率和病死率。

    • 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危产妇自由体位执行率对分娩结局的影响

      2018(11):1604-1606.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7

      摘要 (1689) HTML (75) PDF 425.40 K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品管圈活动提高低危产妇自由体位执行率从而改善分娩结局。方法:选择2016年11月—2017年4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并分娩的314例低危产妇为对照组,2017年5—10月住院并分娩的306例低危产妇为观察组。对照组产妇实施传统仰卧位卧床方法的自由体位,观察组通过品管圈活动实施自由体位,品管圈活动11名圈员依据计划—实施—检查—处理循环来实施品管圈步骤。对两组产程时间、分娩方式、催产素使用、宫颈水肿进行比较,并纵向评价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能力。结果:观察组低危产妇自由体位执行率提高至90%,超过了预计目标值,与对照组相比产程缩短,催产素使用率、宫颈水肿比例、剖宫产率均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且品管圈圈员各项能力均有明显提高。结论:品管圈活动可改善自由体位分娩结局及提高品管圈圈员的各项能力,提升产科质量。

    • 胎儿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征及临床结局

      2018(11):1607-1610.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8

      摘要 (1738) HTML (61) PDF 12.97 M (16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3例胎儿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诊断特征及临床结局。方法:回顾性分析13例胎儿心脏肿瘤的超声心动图特征并搜集相关的影像学检查结果,随访结果。结果:10例产前诊断为横纹肌瘤(76.9%),其中单发2例,多发8例。引产6例,其中病理证实3例(2例单发,1例多发);1例宫内死亡;1例新生儿死亡;2例存活。其中2例产前诊断为纤维瘤(15.4%),1例宫内死亡,1例引产,均病理证实。其中1例产前诊断为心包内畸胎瘤(7.7%),产后超声和CT均提示为纵膈内畸胎瘤。结论:胎儿超声心动图是诊断胎儿心脏肿瘤的可靠方法,能多切面评价瘤体的形态、大小、数目、部位及血流动力学改变。胎儿心脏肿瘤对心室腔、血管、肺结构的进展性压迫,会引起胎儿水肿、心律失常,甚至心功能障碍。

    • 小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及耐药率分析

      2018(11):1611-1614. DOI: 10.7655/NYDXBNS20181129

      摘要 (1599) HTML (51) PDF 444.71 K (1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小儿血流感染肺炎克雷伯菌的临床特点及其对常用抗菌药物的耐药率。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6年12月经血培养确诊为肺炎克雷伯菌感染87例患儿临床资料。结果:出生1个月以内的患儿占31.03%,49例发热,大部分患儿外周白细胞总数和C反应蛋白升高,42.52%发生严重脓毒症,64.37%存在基础性疾病,其中以先天性心脏病和血液病常见;体外药敏试验,肺炎克雷伯菌对氨苄西林完全耐药,对阿米卡星(1.15%)和庆大霉素(5.75%)耐药率低;影响患儿预后的不良因素为耐亚胺培南菌感染、严重脓毒症,而耐亚胺培南菌感染易发生严重脓毒症。临床治愈好转71例,死亡16例。结论:新生儿及存在基础病如先天性心脏病、血液病等患儿的肺炎克雷伯菌血流感染发病率高,病情重且病死率高,耐亚胺培南菌感染及严重脓毒症患儿预后差。

    • 枸橼酸局部抗凝在尿毒症儿童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

      2018(11):1615-1618.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0

      摘要 (1854) HTML (59) PDF 479.14 K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枸橼酸局部抗凝在尿毒症儿童维持性血液透析中的应用。方法:本研究为前瞻性自身交叉对照试验。将11例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长期行维持性血液透析的尿毒症患儿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A组和B组。A组采用枸橼酸局部抗凝,B组采用普通肝素抗凝,治疗2周后交叉,再治疗2周,洗脱期采用低分子肝素钙抗凝,时间2周。记录患儿透析前后血清尿素氮(blood urea nitrogen,BUN)及肌酐(creatinin,Cr)水平、分别计算枸橼酸抗凝组及肝素抗凝组尿素清除指数,观察透析器及静脉壶凝血情况,监测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前后体内及滤器后血清游离钙水平(iCa2+)、活化凝血时间(activated coagulation time,ACT)及部分凝血活酶时间(activated partial thromboplastin time,APTT),透析前后体内血清电解质Na+、总Ca2+、血气分析pH值及HCO3-水平,观察枸橼酸抗凝过程中患儿是否出现口唇、四肢麻木。结果:11例患儿共行枸橼酸局部抗凝66例次、普通肝素抗凝66例次,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器凝血程度0~1级者明显高于肝素抗凝组,而2~3级者明显低于肝素抗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两组透析前后尿素清除指数差异无统计学意义。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前后体内AC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但透析后滤器后ACT较基础值明显延长,差异有统计学意义。枸橼酸抗凝组透析前后体内APTT差异无统计学意义,透析后滤器后APTT与基础值相比差异亦无统计学意义。枸橼酸抗凝组患儿未出现明显钙代谢紊乱、代谢性酸碱失衡及高钠血症。结论:枸橼酸局部抗凝在尿毒症儿童维持性血液透析中应用是安全有效的。

    • 不同电凝功率对婴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组织结构影响的研究

      2018(11):1619-1621.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1

      摘要 (1505) HTML (55) PDF 382.61 K (1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电凝功率对婴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组织结构的影响。方法:将切除后的皮肤海绵状血管瘤标本164例,随机分为甲、乙、丙、丁4组,高频电刀输出功率分别为15、20、25、30W,肉眼观察血管瘤组织电凝后组织变化情况,光学显微镜下观察组织变性、坏死、缺损情况。结果:电凝皮肤血管瘤后组织效应的感官判断,4个组凝血效果佳的比例分别为34.15%、63.41%、56.10%、0,损伤发生率分别为2.44%、4.88%、39.02%、100.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65.64,P < 0.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凝血效果佳的比例乙组>丙组>甲组>丁组。电凝组织效应的病理学检查结果表明,4个组的热传导效果都到达皮下组织,且<2 mm 的比例分别为17.07%、58.54%、34.15%、0,各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76.91,P<0.001),两两比较结果表明,乙组>丙组>甲组>丁组。结论:婴儿皮肤海绵状血管瘤切除术手术部位涉及皮肤和皮下组织时,建议高频电刀初始设置输出功率宜为20 W,如果出现效果不佳时,逐步向大调节,但一般不要超过25 W的输出功率。

    • 房间隔缺损新生儿脑体积的MRI研究

      2018(11):1622-1624.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2

      摘要 (1614) HTML (50) PDF 5.63 M (21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磁共振成像技术评估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生儿脑体积的发育。方法:选择经临床确诊未手术的先天性房间隔缺损新生儿55例作为先心病组,选择头皮血肿新生儿40例作为对照组。调阅两组新生儿头颅磁共振图像,利用医学影像分析软件(MRIcron)对两组图像大脑及小脑解剖轮廓进行分层勾绘,并生成容积文件voi,依据voi文件统计大脑、小脑区域内的体素数(a),获得感兴趣区内每个体素的空间分辨率(b),区域脑体积(V)估算通过V=a×b获得。运用独立双样本t检验比较组间差异。结果:先心病组全脑体积[(385 ± 45)cm3]较对照组[(412 ± 44)cm3]显著减小(t=-2.217,P < 0.05),大脑体积[(360 ± 42)cm3]较对照组[(385 ± 42)cm3]显著减小(t=-2.155,P < 0.05),小脑体积[(24 ± 4)cm3]较对照组[(26 ± 3)cm3]亦显著减小(t=-2.112,P < 0.05)。结论:房间隔缺损新生儿在全脑,包括大脑及小脑体积生长发育上较正常新生儿迟缓,可能为该类先心病患儿脑功能发育不良的一个影响因素。

    • 龋病对儿童生长和营养状况影响的调查研究

      2018(11):1625-1629.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3

      摘要 (1647) HTML (57) PDF 428.27 K (16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龋病儿童的营养状况和患龋的影响因素,提高对儿童龋病危害的认识。方法:调查龋病儿童的家庭状况、喂养行为、刷牙习惯并进行体格测量,膳食分析营养状况和评估口腔咀嚼功能。 结果:龋病组儿童母乳喂养持续时间、喂夜奶持续时间、零食频次均高于对照组儿童。是否睡前刷牙和是否监督刷牙两组之间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龋病组儿童的身高、体重、体重指数、蛋白质成分、体脂含量,膳食摄入的能量、蛋白质、脂肪、碳水化合物,钙、铁、锌,维生素A、B1、B2、C,烟酸、胆固醇、叶酸均低于正常对照组儿童,而在体成分中的无机盐含量、骨骼肌含量、维生素E、血液维生素D水平两组之间无差异。在咀嚼不同食物的评估中,龋病组儿童咀嚼能力均明显低于对照组。结论:龋病儿童由于龋齿引起牙体硬组织的缺损和崩解,影响儿童的口腔咀嚼功能,长期能量和营养素摄入不足使得龋病儿童生长发育落后。预防和控制乳牙龋病对儿童的生长发育有重要意义

    • 1 541例48~60月龄儿童前房深度、晶状体厚度及眼轴长度的分布

      2018(11):1630-1633.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4

      摘要 (2548) HTML (46) PDF 397.24 K (25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48~60月龄儿童前房深度(anterior chamber depth,ACD)、晶状体厚度(lens thickness,LT)及眼轴长度(axial length,AL)的分布,并探讨其与月龄、体格参数的关系。方法:2 300例48~60月龄儿童,测量并记录其身高、体重。 测量ACD、LT及AL。使用双变量相关分析及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分析ACD、LT及AL与月龄、体格参数的关系。结果:1 986例同意接受眼科检查(86.4%),1 541例有完整的ACD、LT及AL测量结果。ACD、LT及AL分别为(2.71 ± 0.25)mm、(3.81 ± 0.23)mm、(22.26 ± 0.67)mm,均呈近似正态分布。其中,男童ACD、LT及AL分别为(2.77 ± 0.24)mm、(3.81 ± 0.23)mm、(22.51 ± 0.62)mm,女童ACD、LT及AL分别为(2.64 ± 0.25)mm、(3.84 ± 0.24)mm、(21.96 ± 0.60)mm。不同性别ACD、LT及AL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 < 0.01)。ACD与月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r=0.079、0.176、0.156,P均 < 0.01);LT与月龄、身高呈负相关(r=-0.118、-0.123,P均 < 0.001),与体重无关(P=0.077),AL与月龄、身高、体重呈正相关(r=0.108、0.282、0.255,P均 < 0.001)。多元线性回归模型发现,身高每增加1 cm,ACD增加0.007 mm,LT减少0.007 mm,AL增加0.034 mm(P均< 0.001),体重变化与ACD、LT及AL都无关(P均 > 0.05)。结论:48~60月龄儿童,男童较女童前房更深,晶状体更薄,眼轴更长。随月龄增加,前房加深,晶状体变薄,眼轴增长。儿童越高,前房越深,晶状体越薄,眼轴越长。

    • 儿童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手术的疗效观察

      2018(11):1634-1636.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5

      摘要 (1846) HTML (64) PDF 382.91 K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儿童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的手术方法、安全性以及效果。方法: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患儿20例(40只眼),晶状体脱离范围均超过180°,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吸出,并将其余晶状体囊袋全部撕除,最后睫状沟缝线固定适宜的悬吊式人工晶状(intraocular len,IOL),后行前段玻璃体部分切除。术后随访12~18个月,观察术后并发症、IOL位置以及视力。结果:术后40只眼IOL位置均居中,未发生眼内炎、黄斑水肿、视网膜脱离、眼压过高或角膜内皮失代偿等并发症。术后12个月32只眼(80.0%)最佳矫正视力0.2~0.6,8只眼(20.0%)≥0.8,较术前视力(眼前指数≤0.2)相比有显著提高(F=34.7,P<0.001)。结论:对马凡综合征晶状体不全脱位患儿,术中连续环形撕囊后先行晶状体超声乳化,再行睫状沟缝线固定IOL是一种安全且有效的手术方式

    • 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法对血流感染患者血清中相关元素的研究

      2018(11):1637-1642.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6

      摘要 (1712) HTML (55) PDF 5.82 M (18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以大肠杆菌血流感染者为例,基于电感耦合等离子体质谱(inductively coupled plasma mass spectrometry,ICP-MS)方法建立血流感染患者血清中金属元素谱,并筛选关键金属元素,为早期诊断及治疗血流感染提供依据。方法:以6Li、89Y、45Sc、115In、159Tb和209Bi做内标,采用ICP-MS法测定199例正常人血清中68种金属元素,建立元素谱;同时基于金属组学对大肠杆菌感染者和健康对照者做进一步研究,运用主成分分析和偏最小二乘判别分析等进行多元统计分析,筛选出差异性元素。结果:基于ICP-MS建立了血流感染患者及健康人群血清中的金属元素谱,筛选出大肠杆菌血流感染者与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差异性元素Zn、Ce、Pd、Cu、Sn、Se、Ba、Au和Fe。结论:采用ICP-MS可以快速高通量地检测并建立人血清中的金属元素谱;筛选出大肠杆菌血流感染患者和健康对照者血清中的差异性元素,为从金属组学角度诊断、预防和治疗血流细菌感染提供研究基础。

    • 门诊患者总胆固醇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非必要性分析

      2018(11):1643-1647.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7

      摘要 (1583) HTML (57) PDF 5.68 M (19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是否需要同步检测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以实现医学检验的分级检测,减少医学检验人员的劳动量和降低医疗费用。方法:回顾性分析,以近4年同步检测总胆固醇(total cholesterol,CHO)、甘油三酯(triglycerides,TG)、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HDLC)和LDLC的门诊患者作为研究对象。非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non-high-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nonHDLC)=CHO-HDLC。指标间相关性采用spearman相关分析。利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预测LDLC异常与否。结果:LDLC与CHO、nonHDLC相关系数分别为0.843、0.862。CHO和nonHDLC预测升高的LDLC(>3.4 mmol/L和>4.1 mmol/L)的ROC曲线下面积分别为0.941和0.948、0.967和0.970,两者预测性能有显著性差异(P<0.001)。以LDLC>3.4 mmol/L和>4.1 mmol/L为阳性时,最佳阈值nonHDLC分别为3.85 mmol/L和4.33 mmol/L时,启动LDLC检测,nonHDLC预测LDLC阳性结果的敏感性为91.1%和97.6%,特异性为85.4%和87.3%。节约LDLC测试为66.3%和80.6%,LDLC阳性漏检测率为3.33%和0.16%。结论:门诊患者首次检测血脂时,不必检测LDLC。估计65%以上的LDLC不用检测。以nonHDLC预测LDLC阳性优于CHO。

    • rDNA⁃ITS序列分析鉴定皮肤癣菌的应用评价

      2018(11):1648-1650.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8

      摘要 (1339) HTML (57) PDF 591.20 K (22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对核糖体RNA(ribosomal RNA,rDNA)内转录间隔区(internal transcribed space,ITS)的基因扩增测序技术在皮肤癣菌鉴定中的应用价值。方法:从39株临床收集的皮肤癣菌临床标本和经培养后的标本中分别提取DNA,应用通用引物ITS1和ITS4进行PCR扩增和基因测序,测序结果在NCBI的基因库中查询,通过BLAST工具比对分析进行rDNA-ITS序列分析分子鉴定。同时根据形态特征、生长特性以及生理生化指标对经培养后的标本进行表型鉴定,并与分子鉴定结果相比较。结果:两组标本均成功扩增到ITS靶基因,经测序分析,临床标本和经培养后标本rDNA-ITS序列分析结果一致,与表型鉴定结果相吻合。结论:直接从临床标本中提取致病菌DNA并进行ITS基因序列扩增和测序分析可快速、有效鉴定皮肤癣菌。

    • 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清中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的应用

      2018(11):1651-1653. DOI: 10.7655/NYDXBNS20181139

      摘要 (1710) HTML (51) PDF 367.85 K (17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使用阿莫西林药物致敏红细胞检测血液样本中的阿莫西林药物抗体。方法:采用药物致敏红细胞与微柱凝胶间接抗人球蛋白试验对465例血液样本进行血型不规则抗体及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筛查。结果:465例血液样本中,血型不规则抗体筛查结果均为阴性;阿莫西林药物抗体阳性例数为25例,阳性率为5.376%(25/465),抗体效价为2~128。结论:药物致敏红细胞与微柱凝胶检测法相结合,建立了针对阿莫西林药物抗体的检测方法,可有效检测出人体血液样本中的药物抗体。

    • 优化晕厥处理流程 ——2018欧洲心脏病学会晕厥诊断与管理指南解读

      2018(11):1654-1658. DOI: 10.7655/NYDXBNS20181140

      摘要 (1719) HTML (71) PDF 508.66 K (2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2018年欧洲心脏病学会颁布了新的晕厥诊断和管理指南,新指南强调以患者为导向,核心目标是减少晕厥再发和危及生命的后果,重点是如何管理和治疗,由此提出需要由多个学科共同制订晕厥的诊断和临床处理策略。新指南提出晕厥患者从急诊科开始的处理路径,将晕厥急诊评估的危险因素分为低危因素和高危因素,从是否存在导致晕厥的严重疾病、出现严重后果的风险程度以及是否应该住院等方面进行评估,倡导临床建立晕厥门诊,以达到减少住院,减少漏诊和误诊,高度关注路径和机构问题,达到优化晕厥诊断流程的目标。

    • 儿童支原体肺炎并脑栓塞3例临床分析

      2018(11):1659-1662. DOI: 10.7655/NYDXBNS20181141

      摘要 (1570) HTML (58) PDF 2.16 M (24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亚历山大病Ⅰ型2例并文献复习

      2018(11):1663-1666. DOI: 10.7655/NYDXBNS20181142

      摘要 (1676) HTML (58) PDF 5.37 M (20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