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3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pCAG⁃3×flag⁃PP2A Cα转基因小鼠构建及高表达系的筛选

      2018(3):283-287.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1

      摘要 (2133) HTML (65) PDF 1.06 M (31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过表达pCAG-3×flag-PP2A Cα转基因小鼠,筛选高表达稳定遗传系,建立PP2A Cα基因相关功能研究模型动物。方法:将Flag蛋白标签序列与鼠源PP2A Cα cDNA 转录本设计成融合基因,插入CAG启动子下游,构建过表达载体pCAG-3×flag-PP2A Cα。通过原核显微注射技术,将线性化pCAG-3×flag-PP2A Cα质粒注射入受精卵雄原核,构建pCAG-3×flag-PP2A Cα过表达模型小鼠,PCR筛选阳性过表达小鼠。提取阳性过表达小鼠组织总蛋白,在蛋白质水平分析转基因小鼠3×flag-PP2A Cα的表达。结果:PCR 鉴定及测序结果证实,pCAG-3×flag-PP2A Cα 转基因载体及过表达pCAG-3×flag-PP2A Cα 转基因小鼠模型构建成功。Western blot筛选转基因高表达系小鼠。结论:筛选得到pCAG-3×flag-PP2A Cα高表达稳定遗传系小鼠。

    • 人神经菌毛素1 b结构域单克隆抗体的制备及其抑制血管生成作用

      2018(3):288-293.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2

      摘要 (2272) HTML (68) PDF 27.07 M (166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制备抗人神经菌毛素1(human neuropilin 1,HuNRP1)b结构域单克隆抗体(monoclonal antibodies,mAb),为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生物材料。方法:运用杂交瘤技术,将HuNRP 1 b结构域重组蛋白(TF-HuNRP1b)免疫BALB/c鼠,共免疫3次,取免疫鼠的脾脏细胞与sp2/0细胞进行融合,采用间接免疫荧光法(immunofluorescent assay,IFA)筛选稳定分泌抗HuNRP1b mA,以Western blot、IFA、流式细胞术分析mAb的特异性。以MTT法及小室迁移实验分析mAb抑制血管生成的能力。结果:获得1株稳定分泌抗HuNRP1b mAb的细胞株4F11。Western blot结果表明,本研究所获得的mAb 4F11只与重组HuNRP1b发生反应,与对照蛋白不发生反应;IFA及流式细胞分析结果表明,所获得的mAb能够识别肿瘤细胞MDA-MB-231、HepG2以及人脐静脉内皮细胞表达的天然HuNRP1蛋白;MTT法及小室迁移实验表明,所获得的mAb 4F11具有抑制人脐静脉内皮细胞增殖、迁移的能力。结论:成功制备出抗HuNRP1b的mAb,该mAb的获得将为进一步研究HuNRP1的功能及靶向抑制肿瘤血管生成提供生物材料。

    • 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的分离、原代培养与鉴定

      2018(3):294-298,342.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3

      摘要 (2089) HTML (58) PDF 22.92 M (18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培养方法。方法:收集80例3~5岁儿童手术切除的扁桃体组织,分别采用组织块贴壁法和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提取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并比较两种方法的提取效果;应用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进行细胞纯化及原代培养;用相差显微镜观察细胞形态和生长特点、免疫细胞化学染色及免疫荧光技术鉴定细胞来源。结果: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消化法在分离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成功率、细胞密度以及细胞融合时间方面均高于组织块贴壁法(P < 0.05),细胞接种后第2天开始贴壁,外观呈现多边形,岛状生长,培养12 d左右,细胞连成单层,呈现铺路石样生长。免疫细胞化学染色显示广谱角蛋白表达阳性,波形蛋白阴性;免疫荧光鉴定角蛋白8/18染色阳性。结论:应用Ⅱ型中性蛋白酶联合0.25%胰蛋白酶-EDTA消化法以及无血清角化细胞培养基可建立高效稳定的人扁桃体隐窝上皮细胞原代分离方法和体外培养体系。

    • 高氧肺损伤新生大鼠肺组织中SPOCK2基因表达的研究

      2018(3):299-304.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4

      摘要 (1977) HTML (52) PDF 16.50 M (21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 SPOCK2 基因在高氧肺损伤新生儿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大鼠模型中的表达意义。方法:利用高氧肺损伤诱导 BPD 动物模型,将新生 SD 大鼠随机分成空气对照组、高氧模型组。HE 染色观察肺组织病理改变,qPCR 法检测肺组织中 SPOCK2 mRNA 的表达水平,免疫组化法测定肺 SPOCK2 蛋白的表达。同时在体外利用高氧刺激 A549 人肺上皮细胞,qPCR 法检测细胞 SPOCK2 mRNA 的表达水平。结果:成功构建 BPD 新生大鼠模型。HE 染色显示高氧模型组肺组织均产生类似 BPD 的病理损伤,并且生后10、14 d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辐射状肺泡计数(pulmonary radical alveolar counts,RAC)值较空气对照组显著减少,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免疫组化显示空气对照组 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蛋白表达量高于高氧模型组,生后10、14 d空气对照组肺组织SPOCK2 蛋白表达呈阳性。qPCR结果示空气对照组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mRNA 表达量随时间递增,于生后18 d时表达量最高,生后24 d时仍处于高值(P < 0.05),成年时下降;与空气对照组比较,高氧模型组大鼠肺组织中SPOCK2 mRNA 表达量降低,生后10、14 d时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高氧模型组 A549细胞SPOCK2 mRNA 表达量高于空气对照组(P < 0.05),且有先上升后下降的趋势。结论:SPOCK2 基因可能参与肺发育过程,并可能在高氧刺激时对肺组织起保护作用。

    • 硫化氢对异丙肾上腺素诱导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研究

      2018(3):305-309.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5

      摘要 (1828) HTML (64) PDF 10.32 M (2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硫化氢(hydrogen sulfide,H2S)对异丙肾上腺素(isoproterenol,ISO)诱导小鼠急性心肌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12周龄C57BL/6小鼠,腹腔注射H2S供体硫氢化钠(NaHS)10 μmol/(kg·d)2周,然后再联合给予大剂量ISO[150 mg/(kg·d)]皮下注射2 d,观察心肌组织病理结构,检测血浆肌酸激酶(creatine kinase,CK)、乳酸脱氢酶(lactate dehydrogenase,LDH)活性,评估心肌组织活性氧、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总抗氧化能力(total antioxidant capacity,T-AOC)及超氧化物岐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活性与表达。结果:NaHS预处理改善大剂量ISO诱导的小鼠心肌组织病理结构紊乱,降低血浆CK和LDH活性,降低心肌活性氧和MDA水平,提高心肌T-AOC,增强心肌SOD活性和表达。结论:H2S减轻ISO诱导小鼠急性心肌损伤,机制可能与提高SOD表达与活力、减轻氧化应激有关。

    • 前列环素衍生物对慢性肾衰大鼠肾脏局部RAS系统关键因子表达的影响

      2018(3):310-316.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6

      摘要 (1528) HTML (73) PDF 19.35 M (17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慢性肾衰竭(chronic renal failure,CRF)大鼠模型,研究前列环素(prostacyclin,PGI2)衍生物对CRF大鼠肾脏局部肾素—血管紧张素系统(renin angiotensin system,RAS)关键因子血管紧张素Ⅱ(angiotensin Ⅱ,Ang Ⅱ)、血管紧张素(1-7)[angiotensin(1-7),Ang-(1-7)]、血管紧张素转化酶2(angiotensin converting enzyme 2,ACE2)、血管紧张素1型受体(angiotensin Ⅱ type 1 receptor,AT1R)表达的影响,探索PGI2衍生物对大鼠CRF的可能保护机制。方法:清洁级雄性大鼠30只,按1∶2分为假手术组及手术组。手术组行5/6肾切除术后,第5周通过生化及病理检查确定造模成功,再将手术组按1∶1随机分成模型组及治疗组。自术后第5周,治疗组予PGI2衍生物贝前列素钠片(beraprost sodium,BPS)0.6 mg/(kg·d),分2次灌胃,模型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给予等量蒸馏水。治疗4周后检测大鼠血清肌酐、尿素氮,收集24 h尿液测24 h尿蛋白量(24 hUPE)。随后处死大鼠,HE及Masson染色观察各组大鼠肾脏病理改变,采用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RT-PCR)、Western blot、免疫荧光检测肾组织ACE2、AT1R表达,ELISA检测肾组织中Ang Ⅱ、Ang(1-7)浓度及血清中ACE2、AngⅡ、Ang(1-7)、AT1R的浓度变化。结果:术后5周和9周时手术组尿蛋白、血清肌酐、尿素氮均高于假手术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与术后5周时相比,术后9周时治疗组血清肌酐、尿素氮不同于模型组的明显下降,而仅仅是轻度下降,且高于模型组术后9周水平,蛋白尿的变化则相反。肾脏病理可见手术组出现系膜细胞增生、基质增生,肾间质炎性细胞浸润,间质纤维化,肾小球硬化等改变,而治疗组上述变化有所改善。手术组肾脏局部AngⅡ、AT1R较假手术组上调,而Ang(1-7)、ACE2则下调;与模型组相比,给予PGI2后,治疗组这4种RAS系统因子的变化趋势均减弱,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血清中这4种RAS系统因子的变化与肾脏局部不同。结论:PGI2衍生物能减少CRF大鼠模型24 h尿蛋白定量,减轻肾脏慢性纤维化,可能延缓慢性肾脏病进展,其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CRF大鼠模型肾脏局部RAS系统关键因子AngⅡ、ACE2、Ang(1-7)、AT1R来实现的。

    • 阻断白介素⁃17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及肺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

      2018(3):317-321.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7

      摘要 (1959) HTML (68) PDF 14.79 M (20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阻断白介素(interleukin,IL)-17对博来霉素诱导小鼠肺纤维化和肺组织Bax/Bcl-2表达的影响。方法:80只C57BL/6小鼠随机分为模型组、抗IL-17处理组、同型IgG处理组和PBS处理组。小鼠气管内一次性注入博来霉素诱导肺纤维化形成,PBS处理组给予等量生理盐水。4组小鼠分别从造模前1 d每隔3 d通过尾静脉给予抗鼠IL-17单克隆中和抗体或同型对照抗体或PBS。在造模后28 d,取各组小鼠肺组织,利用Masson染色及羟脯氨酸含量测定检测各组小鼠肺纤维化程度,通过流式细胞术测定肺组织细胞凋亡情况,采用免疫组织化学法检测肺组织Bax和Bcl-2的表达。结果:阻断IL-17后,小鼠肺纤维化程度明显降低(P < 0.01),羟脯氨酸含量显著下降(P < 0.01),细胞凋亡率明显降低(P < 0.01),Bax表达明显减弱(P < 0.01),Bcl-2表达虽无明显变化,但Bax/Bcl-2比值显著下降(P < 0.01)。结论:阻断内源性IL-17后,能显著降低博来霉素诱导的肺纤维化,显著降低肺组织细胞凋亡率和Bax/Bcl-2比值,这些数据提示阻断内源性IL-17活性改善博来霉素诱导的小鼠纤维化程度,可能与Bax/Bcl-2介导的线粒体细胞凋亡通路有关。

    • microRNA⁃122作为新药肝毒性早期评价标志物的相关分析

      2018(3):322-327.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8

      摘要 (1843) HTML (58) PDF 720.79 K (24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122(miR-122)在新药肝细胞毒性早期评价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建立对乙酰氨基酚诱导的小鼠原代肝脏细胞损伤模型,对细胞培养上清中miR-122含量以及传统细胞毒性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含量分别进行测定,对二者进行平行比对和相关性分析,初步探讨miR-122在新药肝细胞毒性早期评价中的作用;采用多种潜在肝脏毒性物质诱发的小鼠原代肝脏细胞损伤模型,进一步验证miR-122在肝细胞毒性早期评价中的应用价值。结果:在对肝细胞毒性早期评价中,miR-122和LDH呈现良好相关性(r>0.9);与LDH相比,miR-122具有更高的灵敏性。结论:miR-122作为新药肝细胞毒性早期评价标志物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南京市羊种布鲁氏菌分离鉴定及rpob基因分析

      2018(3):328-330. DOI: 10.7655/NYDXBNS20180309

      摘要 (1675) HTML (77) PDF 1.32 M (23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离鉴定及分子快速诊断方法确诊布鲁氏菌病,并对2011—2016年间南京地区分离到的布鲁氏菌rpob基因进行特征分析。方法:对疑似布鲁氏菌病患者全血进行分离培养,并通过生化鉴定、Real-time PCR对分离到的布鲁氏菌进行bcsp31基因特异性分析及IS-711插入序列分型。利用PCR方法对rpob基因进行扩增,产物测序并分析。结果:2011—2016年共收集到7株布鲁氏菌,经Real-time PCR方法检测,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通过测序分析发现7株羊种布鲁氏菌bpob基因仅出现1个碱基差异。结论:南京地区发现的布鲁氏菌病患者全部为羊种布鲁氏菌感染,羊种布鲁氏菌bpob基因高度同源,在种间水平上显示出良好的多态性。城市地区布鲁氏菌病的传播途径及危险因素更为复杂。

    • 用于五大洲际人群区分的SNP体系研究

      2018(3):331-337.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0

      摘要 (2358) HTML (65) PDF 16.75 M (2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针对五大洲际人群(东亚、欧洲、非洲、大洋洲和美洲)的常染色体SNP复合检测体系,验证评价其人群区分效能。方法:从The Global AIMs Nano set中筛选出28个SNP位点进行复合检测体系的构建,用该体系检测来自16个人群的712份样本,检测结果和千人基因组中的20个人群和CEPH库中的2个人群合并共计2 804份个体的分型数据,采用聚类分析方法和主成分分析方法进行体系效能评价。选取祖先成分大于90%的样本构建参考人群分型库,对140份个体样本进行群体匹配概率、个体主成分分析等人群来源推断,评估该体系在实际样本的人群来源区分能力。 结果:该体系不仅能对五大洲际人群进行区分,而且对混合人群也有一定区分能力,对已知来源样本的祖先成分和人群匹配分析结果显示与其来源信息一致。结论:该体系能够实现对欧洲、东亚、非洲、美洲、大洋洲以及混合人群的区分,并能够推断个体祖先来源成分组成,在实际检案中可以进行推广应用。

    • 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的相关性研究

      2018(3):338-342.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1

      摘要 (1978) HTML (59) PDF 677.83 K (1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ipoprotein-associated phospholipase A2,LP-PLA2)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二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患者共119例纳入试验,其中冠脉造影显示有冠脉病变的83例纳入冠脉病变组,无冠脉病变的36例纳入冠脉造影阴性组。采用酶动力学方法检测LP-PLA2,酶联免疫吸附试验(enzyme linked immunosorbent assay,ELISA)法检测高敏C反应蛋白(high sensitive C-reaction protein,hs-CRP),免疫比浊法检测D-二聚体水平。将患者根据冠脉病变支数分为1支病变、2支或2支+左主干病变、3支或3支+左主干病变3组,并使用Gensini评分对冠脉病变程度进行评分。结果:冠脉病变组血清LP-PLA2、hs-CRP及D-二聚体水平较冠脉造影阴性组明显升高(P<0.05)。不同冠脉病变程度患者之间LP-PLA2和hs-CRP具有显著差异(P<0.05)。进一步的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LP-PLA2和hs-CRP与冠脉病变Gensini评分具有较低相关度的正相关关系(r=0.418,r=0.365,P<0.05)。结论:血清LP-PLA2、hs-CRP及D-二聚体水平与冠状动脉粥样硬化具有相关性。对于冠脉病变患者,血清LP-PLA2和hs-CRP水平在评估冠脉病变程度上仅能提供有限的参考价值。

    • 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的相关性研究

      2018(3):343-347.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2

      摘要 (1817) HTML (64) PDF 679.22 K (21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使用超声检查探讨原发性高血压患者肝前脂肪层厚度(prehepatic fat thickness,LFT)与颈动脉内-中膜厚度(intima-media thickness,IMT)的关系。方法:选取231例在本院做冠脉双源CT检查的231例原发性高血压患者,根据是否合并脂肪肝分为2组,即高血压不合并脂肪肝组105例,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126例。超声检测LFT、IMT、颈动脉斑块大小和数目,并获取腰围、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igh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ferol,LDL-C)及糖化血红蛋白(glycated hemoglobin,GHB)的水平。结果:相关性分析结果显示:LFT与年龄(r=0.322)、高血压病程(r=0.252)、BMI(r=0.210)、腰围(r=0.376)、甘油三酯(r=0.285)、总胆固醇(r=0.291)、LDL-C(r=0.298)呈正相关,与HDL-C呈负相关(r=-0.2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均<0.05),LFT与GHB不相关(r=0.079,P > 0.05)。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LFT、IMT、腰围、BMI、总胆固醇、甘油三酯,AST、ALT、LDL-C水平均高于不合并脂肪肝组,而HDL-C低于不合并脂肪肝组(P均<0.05)。合并脂肪肝组冠状动脉粥样硬化人数比例,冠状动脉斑块个数、斑块大小、斑块负荷,冠状动脉双支以上病变人数比例均大于不合并脂肪肝组,而冠状动脉单支血管病变人数比例小于不合并脂肪肝组。合并脂肪肝组颈动脉IMT、颈动脉患斑块人数比例、斑块数目及斑块大小均大于不合并脂肪肝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元回归分析结果显示,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颈动脉IMT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β=0.085)、高血压病程(β=0.336)、BMI(β=0.323)、总胆固醇(β=0.332)、LDL-C(β=0.404)、LFT(β=0.687);高血压合并脂肪肝组冠状动脉斑块的影响因素包括:年龄(β=0.175)、高血压病程(β=0.358)、BMI(β=0.298)、总胆固醇(β=0.323)、LDL-C(β=0.352)、LFT(β=0.745)、IMT(β=0.786)、颈动脉斑块(β=0.712),且呈正相关。结论:原发性高血压合并脂肪肝患者LFT 与IMT具有相关性。

    • 二尖瓣成形术在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外科治疗中的应用

      2018(3):348-350.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3

      摘要 (1320) HTML (52) PDF 507.72 K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的临床疗效。方法:2004年9月—2014年7月,共21例感染性心内膜炎二尖瓣关闭不全患者接受二尖瓣成形术,其中男13例,女8例,年龄19~81(37.3 ± 16.1)岁,二尖瓣中度关闭不全6例,重度关闭不全15例。二尖瓣前叶穿孔心包修补2例,人工腱索4例,后叶楔形切除9例,矩形切除5例,交界区折叠3例,瓣叶削薄、交界切开行风湿性二尖瓣成形2例,全部患者使用人工瓣环。同期行主动脉瓣置换2例,行三尖瓣成形17例,行冠脉搭桥术2例,行房颤射频消融2例。结果:21例成功行二尖瓣成形术,未有改行二尖瓣置换术者,无术后早期死亡。出院前复查超声心动图示二尖瓣无反流5例,轻度反流13例,轻-中度反流3例,无中度以上反流。17 例随访11~32 个月(随访率80.9%),体温、血常规均正常,无复发,无再次手术。出院6个月后复查超声心动图心功能明显提高,心腔明显缩小。结论:二尖瓣成形术治疗感染性心内膜炎合并二尖瓣关闭不全有较好疗效。

    • 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刀片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分析

      2018(3):351-355,379.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4

      摘要 (1682) HTML (77) PDF 10.02 M (20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防旋股骨近端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发生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1年4月—2016年3月在江苏大学附属医院行PFNA内固定治疗且有完整随访资料的163例股骨转子间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男84例,女79例,年龄50~99岁(平均69.9岁)。测量并收集其影像学指标,包括:股骨近端外侧壁是否破损、小转子是否移位、术后尖顶距(tip-apex distance,TAD)、术后股骨距尖顶距(calcar referenced tip-apex distance,Cal-TAD)、术后即时以及末次随访螺旋刀片相对于主钉中心外露部分长度、断端支撑模式。同时记录患者的Singh指数、AO/OTA分型。建立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螺旋刀片过度滑移的危险因素。结果:163例患者中18例出现螺旋刀片过度滑移。单因素分析显示:AO/OTA分型、小转子是否移位和断端支撑情况与螺旋刀片过度滑移有关(P<0.05),而Singh指数、复位等级、外侧壁是否破损、TAD、Cal-TAD、性别、年龄与过度滑移无关(P>0.05)。Logistic回归分析提示:骨折稳定性和断端支撑情况是刀片过度滑移的危险因素(P<0.05)。结论:不稳定性骨折和阴性支撑是PFNA治疗股骨转子间骨折术后螺旋刀片过度侧方滑移的危险因素,使用时需注意延迟下地负重时间。

    • 脾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治疗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临床观察

      2018(3):356-359.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5

      摘要 (1511) HTML (49) PDF 578.15 K (17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脾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的疗效及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3年1月—2017年1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肿瘤医院住院治疗的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患者76例为研究对象,依据治疗方法差异分为对照组38例与观察组38例。对照组仅采用EP方案联合同期放疗治疗,观察组在同期放化疗基础上联合使用脾多肽注射液治疗。比较两组临床疗效、不良反应及治疗过程中T淋巴细胞亚群百分率的变化。结果:①观察组患者治疗后Karnofsky评分(karnofsky performance score,KPS)较治疗前及对照组改善明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近期有效率(完全缓解+部分缓解)为84.2%,对照组为89.5%,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白细胞计数减少发生率为60.5%,低于对照组的84.2%(χ2=5.33,P=0.04)。②与治疗前比较,治疗后观察组患者CD3+、CD4+及CD4+/CD8+水平均显著升高(P < 0.05),而对照组免疫学指标治疗前后无显著变化。③观察组无进展生存时间较对照组长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而两组总生存时间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22)。结论:脾多肽联合同步放化疗通过纠正机体免疫功能紊乱,改善并促进细胞免疫功能恢复,延长了患者无进展生存时间,但不能延长患者的总生存时间,对局限期小细胞肺癌有一定辅助治疗作用。

    • 术前应用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肾癌患者的临床分析

      2018(3):360-362.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6

      摘要 (1653) HTML (47) PDF 611.71 K (24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对局部晚期肾癌患者围手术期参数的影响。方法:2008年3月—2013年3月复旦大学附属肿瘤医院泌尿外科采用索拉非尼或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 T3b期)肾细胞癌患者23例,男19例,女4例,中位年龄63岁。索拉非尼治疗12例,舒尼替尼治疗11例。结果:12例索拉非尼治疗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10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11例舒尼替尼治疗患者中1例部分缓解,9例疾病稳定,1例疾病进展。两种靶向药物使肾脏肿瘤最大径分别缩小14.3%和11.8%。11例合并下腔静脉癌栓的病例,8例治疗后癌栓退缩,2例癌栓降级,其中7例接受手术治疗。12例T4期病例中7例肾肿瘤缩小,1例达到部分缓解并降期,其中5例接受手术治疗。术前停药时间6~19 d,手术时间120~250 min,术中出血量120~1 600 mL,术后引流量170~560 mL,术后住院6~14 d。术后并发症Clavien分级,1级3例,2级6例,无3级及以上并发症。随访至2017年3月,15例患者出现肿瘤复发或转移,中位无疾病进展生存期为22个月(3~102个月),中位总生存时间为51个月(11~102个月)。结论:术前索拉非尼/舒尼替尼治疗局部晚期肾癌可使大部分患者的肾脏肿瘤缩小,且相对安全可行,并未显著增加围手术期并发症。

    • 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

      2018(3):363-366.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7

      摘要 (1740) HTML (46) PDF 2.82 M (24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研究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治疗转移性肾癌的临床疗效。 方法:回顾性分析淮安市金湖县中医院2015年10月—2017年4月收治的8例肾癌伴远处转移患者的临床资料,男5例,女3例,年龄30~63岁,平均52岁,肿瘤位于左肾4例,右肾4例。8例转移性肾癌患者中,伴肺部转移4例,胸壁转移2例,腹膜后转移1例,腰大肌转移1例,脊柱转移4例。 所有患者入院后均先行根治性肾切除术,出院后口服酪氨酸激酶抑制剂继续治疗,定期复查CT以观察转移灶变化。4例口服舒尼替尼 50 mg 1次/d,服药4周停2周;4例口服索拉菲尼 400 mg 2次/d,持续用药。4例胸壁、腹膜后和腰大肌等软组织转移患者接受局部碘粒子植入治疗,另4例脊柱转移者接受局部病灶手术治疗。随访评估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用转移灶局部治疗的临床效果。 结果:随访3~20个月,平均9个月。 在病灶接受碘粒子植入治疗后,行胸部CT复查评价疗效,其中3例患者转移灶萎缩变小,1例较植入前无明显变化。4例脊柱转移患者行手术治疗后,疼痛较术前均有不同程度减轻,神经功能得到改善和恢复。结论:转移性肾癌患者的预后较差,运用酪氨酸激酶抑制剂联合局部病灶处理可提高患者的生存时间,显著减轻患者疼痛,改善患者生存质量。

    • 宫颈癌螺旋断层放疗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靶区的影响

      2018(3):367-372.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8

      摘要 (1715) HTML (55) PDF 6.01 M (26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测量膀胱体积变化,评估宫颈癌调强放疗过程中膀胱变化对自身及临床靶区(clinical target volume,CTV)的影响。方法:20例国际妇产科协会(FIGO)分期在Ⅱ~Ⅲ期行单纯性放疗的宫颈癌患者参与该研究,利用螺旋断层放疗自带的图像引导放疗技术(image guided radiation therapy,IGRT),以每5次为单位,得到各单位中第1、3次治疗前长扫的兆伏级CT图像(mega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MVCT)。将图像上传至MIM形变软件,并重新勾画靶区及危及器官(organ at risk,OAR),利用形变软件得到该分次治疗过程中靶区及OAR的大小、位移及剂量参数,并与计划时所用的千伏级CT图像(kilovoltage computed tomography,KVCT)进行比较。结果:当膀胱体积变化超过300 mL,或相对变化超过40%时,靶区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位移增加,最小剂量降低,漏照体积增加(P < 0.05)。当膀胱体积变化超过400 mL,或相对体积变化超过60%时,膀胱在前后及上下方向位移增大,膀胱最小剂量及V50升高,膀胱过照明显(P < 0.05)。结论:尽管治疗过程中膀胱一致性较差,但似乎并未造成严重的靶区漏照及膀胱过照。只有当膀胱与定位时变化过大,超过300 mL(相对变化>40%)时,会使靶区漏照,超过400 mL(相对变化>60%)时,会使膀胱过照。所以与其刻意憋尿,不如遵从适度原则,在不影响OAR及靶区剂量参数的情况下,应以患者主观感到舒适为宜。

    • 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轻度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

      2018(3):373-375. DOI: 10.7655/NYDXBNS20180319

      摘要 (1499) HTML (58) PDF 1.46 M (24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的影响。方法:收集15例轻度Ⅲ类错[牙][合],使用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测量治疗前后X线头颅侧位片的上气道大小和牙颌角度,并作统计学分析。结果:上气道数据在治疗前后变化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多曲方丝弓技术矫治Ⅲ类错[牙][合]对上气道没有影响。

    • 硅凝胶敷料和积雪苷霜软膏预防面部色素痣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研究

      2018(3):376-379.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0

      摘要 (2483) HTML (62) PDF 12.63 M (22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硅凝胶敷料和积雪苷霜软膏预防面部色素痣术后不良反应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采用前瞻性研究,将94例面部色素痣术后患者随机分成3组,硅凝胶敷料组32例,积雪苷霜软膏组30例,对照组32例,分别在术后4周及12周,根据温哥华瘢痕评估量表对切口部位的色素沉着、红斑、质地及高度评分,并对有无缝合痕迹进行评估。结果:术后4周,硅凝胶敷料组红斑、质地及高度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硅凝胶敷料组红斑及高度评分明显低于积雪苷霜软膏组(P < 0.05)。3组间色素沉着评分及缝合痕迹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12周,硅凝胶敷料组和积雪苷霜软膏组色素沉着、红斑及质地评分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硅凝胶敷料组质地评分明显低于积雪苷霜软膏组(P < 0.05)。硅凝胶敷料组缝合痕迹发生率明显低于积雪苷霜软膏组和对照组(P < 0.05),而积雪苷霜软膏组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面部色素痣术后应用硅凝胶敷料和积雪苷霜软膏均能够有效减轻红斑及色素沉着,硅凝胶敷料在软化瘢痕质地及改善缝合痕迹方面明显优于积雪苷霜软膏。

    • 2008—2014年中国大陆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规律

      2018(3):380-385.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1

      摘要 (2024) HTML (43) PDF 162.50 M (18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我国2008—2014年各省手足口病的时空变化趋势,为疾病预防和控制提供依据。方法:收集我国23个省份、5个自治区、4个直辖市,2008—2014年每月的手足口病发病人数和发病率,采用流行病学描述性方法和标准差椭圆、中位数中心以及热点分析等地统计学方法对手足口病数据进行分析。结果:①2008—2014年,手足口病报告11 814 830例,平均总和增长率125.55/10万,发病率较高;②在月份变化上,4—7月是手足口病爆发的第1高峰,9—11月是爆发的第2高峰,但不同地理区域内存在差异;③东南部地区手足口病发病率较高并且呈双峰型趋势,而西北和东北地区手足口病的发病率较低且呈单峰型趋势;④我国南部地区手足口病发病有增长趋势,应该加强防控。结论:我国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和集中区域存在差异性,不同省区应根据各自手足口病的发病时间采取预防和控制措施,降低疾病的发生率和病死率。

    • 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联合形态学分析在直肠癌转移/非转移淋巴结鉴别诊断中的价值

      2018(3):386-370.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2

      摘要 (2289) HTML (65) PDF 37.46 M (22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时间-信号曲线联合形态学分析在直肠癌转移/非转移淋巴结中的鉴别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81例经病理确诊为直肠腺癌患者的247枚淋巴结(病理确诊76枚为转移淋巴结,171枚为非转移淋巴结)。首次评估,经验丰富的影像科医师根据T2加权图像记录淋巴结的短径、形状、边界以及内部信号等形态学特征,对淋巴结是否转移进行判断;再次评估,用后处理软件绘制每个淋巴结的磁共振动态增强时间-信号曲线(分为上升型、平台型以及下降型3种),影像科医师联合时间-信号曲线和形态学特征再次判断每个淋巴结的良恶性。运用t检验、卡方检验和ROC曲线等方法进行统计。结果:上升型的时间-信号曲线多为转移淋巴结,而下降型多为非转移淋巴结;时间-信号曲线联合形态学特征可以提高对转移淋巴结判断的敏感性和准确性(敏感性从70.76%提高至84.21%,准确性从64.77%提高至79.76%)。结论:联合动态增强MRI时间-信号曲线辅助形态学特征诊断直肠癌转移或非转移淋巴结有积极意义。

    • 排尿性磁共振尿道成像在外伤性尿道损伤诊治中的价值

      2018(3):391-394.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3

      摘要 (2046) HTML (50) PDF 2.57 M (24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排尿性磁共振尿道成像对外伤性尿道损伤的诊断价值。方法:运用磁共振扫描仪,对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2015年2月—2016年9月因外伤出现尿道损伤来就诊的24例患者进行排尿性磁共振尿道成像检查。检查前经尿道外口缓慢注入生理盐水,检查时嘱患者进行排尿,同时进行磁共振横断位Flash-2D-FS T1WI序列、横断位、矢状位、冠状位TSE T2WI序列及增强Flash-2D-FS T1WI序列扫描。所有患者均行X线尿道造影,并进行手术治疗。结果:排尿性磁共振尿道成像对尿道损伤的定位与X线造影及术中所见结果一致,对尿道损伤程度及长度、尿道错位方向及距离、周围组织结构状况的显示与术中所见一致,明显优于X线尿道造影。结论:排尿性磁共振尿道成像可以准确显示尿道及周围组织的损伤状况,指导临床手术方式的选择。

    • 探讨含金属节育环患者腰椎MR检查最佳脂肪抑制技术

      2018(3):395-398.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4

      摘要 (1594) HTML (63) PDF 7.11 M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频率选择法(frequency-selective fat saturation,FS)和优化短时间反转恢复法(short TI inversion recovery,STIR)两种脂肪抑制技术在含有金属节育环腰椎MR检查中图像质量的差别。方法:选取20例体内植入金属节育环的女性患者,做常规序列检查及加FS和优化STIR序列检查。对所得图像分别进行信噪比和对比噪声比测量,记录数据结果并做统计学分析;应用主观法对脂肪抑制均匀性、金属伪影大小进行评价。结果:FS 和优化STIR 两种脂肪抑制方法图像信噪比分别为:68.3 ± 7.5、28.9 ± 1.7(t=-23.9,P < 0.01);图像对比噪声比分别为:112.1 ± 9.3、128.1 ± 10.9(t=-5.4,P < 0.01);脂肪抑制均匀性评分分别为:3.0 ± 0.7、3.5 ± 0.5(t=4.8,P < 0.01);图像金属伪影评分分别为:2.9 ± 0.7、3.7 ± 0.6(t=6.8,P < 0.01)。结论:对于带有金属节育环的患者,两种脂肪抑制技术成像对比发现,优化STIR脂肪抑制技术虽然信噪比有所下降,但其对比噪声比和脂肪抑制均匀性均优于FS脂肪抑制技术,并且还可以显著减少金属伪影,更有利于病灶检出及临床诊断。

    • 高龄患者体外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术后房颤、脑卒中以及病死率比较的meta分析

      2018(3):399-403,410.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5

      摘要 (1526) HTML (56) PDF 1.74 M (21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高龄(年龄≥80岁)患者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n-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CCAB)与非体外循环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off-pump coronary artery bypass surgery,OPCAB)术后房颤、脑卒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方法:利用计算机检索MEDLINE、EMBASE、Cochrane Library,并辅助以手动检索会议记录或灰色文献,收集研究高龄患者CCAB与OPCAB术后房颤、脑卒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对比的英文文献资料。采用Review Manager 5.3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15篇文献进入meta分析,均为观察性研究,未检索到随机对照研究(randomized controlled studie,RCT)。共纳入3 271例患者,其中CCAB组1 573例(48%)。meta分析结果表明:OPCAB能显著降低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率(OR=2.77,95%CI:1.65~4.64,P < 0.001)以及病死率(OR=2.08,95%CI:1.52~2.85,P < 0.001),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房颤发生率的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OR=1.01,95%CI:0.84~1.22,P=0.91)。结论:与CCAB比,OPCAB能明显减低高龄患者术后脑卒中发生率以及病死率,但仍有待于更多更大的随机对照试验以进一步验证。

    • 中国育龄妇女预防AIDS母婴传播健康教育效果的meta分析

      2018(3):404-410.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6

      摘要 (1534) HTML (57) PDF 2.29 M (20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评价我国育龄妇女预防获得性免疫缺陷综合征(acquired immune deficiency sydrome,AIDS)母婴传播健康教育干预效果。方法:计算机检索国内外全文数据库,收集2010年1月1日—2015年12月31日公开发表的关于我国育龄妇女预防AIDS母婴传播健康教育相关文献,并应用Rev Man 5.0.23软件和meta分析方法对纳入的19项研究进行综合定量分析。结果:经健康教育干预后,我国育龄妇女预防AIDS母婴传播知识总知晓率提高了41%(Z=7.84,P < 0.001),正确态度持有率提高了22%(Z=4.08,P=0.008),正向行为改变率提高了27%(Z=5.12,P < 0.001)。亚组分析显示,低基线率的健康教育效果好于高基线率(χ2=68.31,P < 0.001),积极健康教育效果好于一般健康教育(χ2=40.96,P < 0.001),高质量研究与低质量研究的健康教育效果相似(χ2=0.29,P=0.840)。结论:健康教育干预对提高我国育龄妇女预防AIDS母婴传播知识知晓率、正确态度持有率和行为改变率均有显著效果。

    • 8例新生儿肾上腺肿块的诊断与治疗

      2018(3):411-413.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7

      摘要 (1687) HTML (59) PDF 1.55 M (27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1例西妥昔单抗致3级痤疮样皮疹合并金葡菌感染的循证并文献复习

      2018(3):414-417.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8

      摘要 (2013) HTML (60) PDF 5.52 M (29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神经系统副肿瘤综合征迟诊1例并文献复习

      2018(3):418-420. DOI: 10.7655/NYDXBNS20180329

      摘要 (1730) HTML (59) PDF 535.30 K (25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右半结肠癌脾转移1例报告及文献回顾

      2018(3):421-422. DOI: 10.7655/NYDXBNS20180330

      摘要 (1709) HTML (62) PDF 4.20 M (27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