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8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沉默大鼠KAT7 基因对亚溶解型 C5b⁃9 刺激 GMC 诱导趋化因子 MCP⁃1 生成的影响

      2018(4):423-428.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1 CSTR:

      摘要 (2085) HTML (71) PDF 2.48 M (27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沉默大鼠赖氨酸乙酰基转移酶7(lysine acetyltransferase 7,KAT7)基因对亚溶解型(sublytic)C5b-9复合物刺激大鼠肾小球系膜细胞(glomerular messangial cell,GMC)诱导单核趋化蛋白-1(monocyte chemotactic protein-l,MCP-1)生成的影响。方法:针对KAT7 基因不同位点,用DNA 重组技术设计4 个小发夹RNA(short hairpin RNA,shRNA),分别克隆到真核表达载体pGCsi-U6/Neo/GFP/shRNA中。之后,用NeonTM电转仪将上述质粒转染至体外培养的GMC中,再给予sublytic C5b-9 刺激。行Western blot实验检查筛选出针对KAT7基因且有最佳沉默效率的shRNA。此外,用real-time PCR和ELISA法分别检测GMC行不同分组处理后MCP-1的mRNA和蛋白水平。结果:核酸测序表明,重组的shKAT7质粒构建成功。Western blot显示,shKAT7-2 是具备最佳沉默效率的shRNA。用shKAT7 转染GMC后,由sublytic C5b-9 刺激GMC诱导的 MCP-1 基因表达水平显著下降。结论:成功构建了大鼠KAT7 shRNA真核表达质粒,并初步证实KAT7基因的表达能够促进sublytic C5b-9刺激大鼠GMC诱导趋化因子MCP-1的合成与分泌。

    • Sufu的突变位点对Sonic Hedgehog信号通路调控机制的研究

      2018(4):429-434.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2 CSTR:

      摘要 (2021) HTML (70) PDF 9.98 M (2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髓母细胞瘤患者中发现的Supressor of Fused(Sufu)的突变位点与Sonic Hedgehog(Shh)信号通路异常激活之间的联系,从而揭示其与肿瘤生长发展之间的关系。方法:构建Sufu突变位点的表达质粒,通过定量PCR、蛋白免疫印迹实验检测Sufu突变体对Sufu-/-细胞内源性Gli1表达水平的影响;通过免疫共沉淀检测Sufu突变体蛋白与Gli1的结合情况;通过MTT实验检测Sufu突变体对人髓母细胞瘤细胞(DAOY)生长增殖的影响。结果:定量PCR和蛋白免疫印迹实验发现,过表达Sufu的错义突变体(突变位点H87R)的Sufu-/-细胞中内源性Gli1表达水平接近于过表达野生型Sufu的Sufu-/-细胞,而过表达3个截短突变体(突变位点R146X、R299X、W430X)Sufu-/-细胞中内源性Gli1表达水平相比于野生型明显增高。正常情况下野生型Sufu可以和Gli1蛋白结合,免疫共沉淀实验发现Sufu的突变体都不同程度地破坏了与Gli1蛋白的结合;蛋白周转速率实验发现Sufu的突变体可以通过蛋白酶体途径降解;MTT实验发现Sufu突变体失去了抑制DAOY细胞生长增殖的能力。结论:髓母细胞瘤患者身上观测到的Sufu突变位点可以驱动肿瘤的形成和生长,并通过细胞功能实验证实了Sufu通过结合Gli蛋白从而抑制其功能。

    • 长链非编码RNA MALAT1在肿瘤细胞中调控IRF3的表达

      2018(4):435-438.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3 CSTR:

      摘要 (2429) HTML (59) PDF 691.11 K (2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验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与干扰素调节因子3(interferon regulation factor 3,IRF3)的靶向调控关系。方法:将人IRF3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pGL3-56与敲降MALAT1的siRNA(siMALAT1-1、siMALAT1-2)或阴性对照物(siNC)瞬时共转染A549细胞,检测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同样使用siNC或siMALAT1-1、siMALAT1-2瞬时共转染A549细胞,反转录-实时荧光定量PCR检测IRF3 mRNA表达水平,Western blot 检测IRF3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siNC组比较,siMALAT1-1组和siMALAT1-2组荧光素酶活性均有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比较,siMALAT1-1组和siMALAT1-2组MALAT1 mRNA和IRF3 mRNA相对表达量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与siNC组比较,siMALAT1-1组和siMALAT1-2组的IRF3蛋白表达水平均有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IRF3是MALAT1的靶基因,MALAT1通过调控IRF3启动子区来影响IRF3的转录与表达。

    • 雄性大鼠生殖结节中相关lncRNA和mRNA可能参与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的尿道下裂形成过程

      2018(4):439-445.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4 CSTR:

      摘要 (1517) HTML (61) PDF 19.86 M (193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雄性大鼠生殖结节中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和mRNA在邻苯二甲酸二丁酯(di-n-butyl phthalate,DBP)诱导雄性大鼠尿道下裂形成中的可能作用。方法:在孕鼠孕13~18 d时每天按体重800 mg/kg DBP溶于1 mL玉米油灌胃,对照组每天给予1 mL玉米油。于孕19 d时取出胎鼠,分别取下灌药组发生尿道下裂胎鼠和对照组雄性胎鼠的生殖结节,提取RNA,构建RNA测序文库测序。对测序结果的lncRNA进行筛选、差异分析和功能预测,再随机筛选8条lncRNA用qRT-PCR验证其表达量。结果:与对照组相比,尿道下裂组生殖结节中有598个差异mRNA,427个差异lncRNA,qRT-PCR结果与测序结果一致。在生物过程、细胞组成、分子功能方面,差异表达mRNA富集程度最高的分别是红细胞生长、血红蛋白合成、结合珠蛋白结合。分布最多的的信号通路为病毒性心肌炎通路。差异lncRNA功能最多分布在生长激素释放激素受体的结合;分布最多的信号通路为金葡菌感染通路。结论:邻苯二甲酸二丁酯诱导的尿道下裂雄性大鼠与正常雄性大鼠相比,其生殖结节中lncRNA和mRNA的差异表达显著,lncRNA可能通过与mRNA相互作用参与尿道下裂的形成过程。

    • miR⁃29c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

      2018(4):446-452.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5 CSTR:

      摘要 (1736) HTML (70) PDF 15.59 M (20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croRNA-29c(miR-29c)过表达对P19细胞增殖、凋亡和分化的影响及机制。方法:体外传代培养P19细胞,利用细胞转染技术构建miR-29c过表达细胞(mimic组)。CCK-8试剂盒检测细胞增殖,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周期;Hoechst染色结合流式细胞技术检测细胞凋亡情况,定量PCR和蛋白质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检测凋亡相关因子Bax/Bcl-2表达情况;二甲亚砜(DMSO)诱导P19细胞分化,定量PCR检测心肌特异性标志基因肌球蛋白重链(α-myosin heavy chain,αMHC),转录因子GATA4和心肌增强因子2c(myocyte enhancer factor 2c,Mef2c)表达情况,明确miR-29c过表达对P19细胞分化的影响;生物信息学分析结合荧光素酶报告实验和Western blot明确miR-29c的靶基因。结果:与对照组相比,miR-29c过表达组细胞增殖速率较慢,细胞周期S期比例降低;miR-29c过表达组细胞凋亡率增高,Bax表达水平增高,而Bcl-2表达无明显差异;P19细胞分化第6天和第8天miR-29c过表达组αMHC、GATA4和Mef2c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Akt3被证实为miR-29c的靶基因。结论:miR-29c过表达可能是通过调控Akt3来抑制P19细胞增殖、促进P19细胞的凋亡和分化。

    • 成熟树突状细胞在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

      2018(4):453-457.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6 CSTR:

      摘要 (1705) HTML (71) PDF 3.79 M (22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成熟树突状细胞(dendritic cells,DCs)在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收集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bone marrow dendritic cells,BMDCs),经过不同处理(正常肝细胞培养上清或缺氧再氧合原代肝细胞培养上清培养24 h)后,在细胞流式仪上检测细胞成熟相关指标(CD40、CD80、CD86、MHCⅡ);然后将20只健康雄性C57BL/6小鼠随机分成缺血再灌注组(IR)、未经刺激的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NEG-BMDCs)、正常肝细胞上清刺激的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CON-BMDCs)、经缺氧再氧合的原代肝细胞上清刺激成熟骨髓源性树突状细胞处理组(IR+H/R-BMDCs),各组5只。采用70%肝脏缺血再灌注模型(缺血1 h,再灌注6 h)。各组分别于术前1 h给予PBS、NEG-BMDCs、CON-BMDCs、H/R-BMDCs尾静脉注射。酶联免疫吸附实验(ELISA法)分别测定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白介素-10(IL-10)、白介素-17(IL-17)水平。通过光镜观察组织HE染色改变。反转录酶-聚合酶链式反应(RT-PCR)检测肝组织转化生长因子β(TGF-β)、叉头框蛋白P3(FOXP3)、IL-10、IL-17水平。结果:H/R-BMDCs处理组肝酶水平明显低于其他3组(P < 0.05),形态学分析及Suzuki评分明显优于其他3组。H/R-BMDCs处理组血清及肝组织中IL-10、肝组织中TGF-β、FOXP3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其他组,IL-17低于其他组(P < 0.05)。结论:H/R-BMDCs预处理可以通过调节调节性T细胞(Treg)和辅助性T细胞17(Th17)的平衡来减轻小鼠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高脂饮食诱导脂肪肝小鼠骨微结构改变的研究

      2018(4):458-463.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7 CSTR:

      摘要 (1898) HTML (75) PDF 28.95 M (20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高脂饮食诱导的脂肪肝小鼠骨组织微结构的改变及可能机制。方法:20只4周龄C57雄性小鼠随机分成2组,标准饮食组(control,n=9)喂食标准饮食,高脂饮食组(HFD,n=11)喂食高脂食物诱导小鼠脂肪肝模型。12周实验结束后采集小鼠的血液、肝脏、股骨、胫骨样本。检测血浆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T)和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T)浓度;肝脏组织经HE和油红O染色,测定肝脏的甘油三酯(TG)及总胆固醇(TC)含量;采用micro-CT高分辨率扫描模式对两组骨样本数据进行比较,数据包括:骨总体积(TV)、骨量(BV)、骨体积分数(BV/TV)、连接密度(Conn.D)、结构模型指数(SMI)、骨小梁数目(Tb.N)、骨小梁厚度(Tb.Th)、骨小梁间距(Tb.Sp)、表观密度(Ap.Dens)、实质密度(Mat.Dens)及各向异性程度(DA),部分股骨HE染色测量骨髓脂肪含量。结果:高脂饮食组小鼠均成功建立脂肪肝模型;与标准饮食组比较,高脂饮食组小鼠的股骨具有低TV[(2.128 ± 0.591)mm3 vs.(3.570 ± 0.330)mm3,P < 0.001]、Tb.N[(1.769 ± 0.218)/mm vs.(2.284 ± 0.726)/mm,P=0.030]、SMI(2.950 ± 0.242 vs. 3.820 ± 0.729,P=0.004)以及较高的Tb.Sp[(0.595 ± 0.083)mm vs.(0.472 ± 0.116)mm,P=0.013];高脂饮食组胫骨TV[(1.127 ± 0.338)mm3 vs.(1.741 ± 0.683)mm3,P=0.017]和 SMI(2.431 ± 0.501 vs. 3.188 ± 0.465,P=0.003)也低于标准饮食组。骨髓组织形态分析后发现高脂饮食组小鼠骨髓中每mm2脂肪滴的数目(AD)显著高于标准饮食组(5.5 ± 2.2 vs. 2.6 ± 0.5,P=0.042),AD的多少与TV显著相关(股骨:r=-0.756,P=0.030;胫骨:r=-0.771,P=0.025)。结论:脂肪肝对小鼠的骨微结构有着不良影响,而骨髓的脂化可能是导致这一病理现象的潜在原因。

    • 11β/HSD1与糖脂代谢异常的相关关系研究

      2018(4):464-469.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8 CSTR:

      摘要 (2496) HTML (67) PDF 26.39 M (2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11β-羟基类固醇脱氢酶1(11β-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对机体糖脂代谢异常的影响及其在肥胖和胰岛素抵抗发生发展过程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首先构建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11β/HSD1(Fabp-11β/HSD1-/-)小鼠。然后选择5周龄Fabp-11β/HSD1-/-小鼠和正常C57BL/6小鼠各5只,建立高脂饮食诱导的肥胖(DIO)小鼠模型,分别在喂食5周和6周时进行腹腔葡萄糖耐量试验(IPGTT)和胰岛素耐量试验(ITT),喂食12周后处死并称量皮下及内脏脂肪重量,采用HE染色方法观察脂肪组织内脂肪空泡改变程度,取血检测血糖、甘油三酯、胆固醇、尿素、肌酐等血清生化指标,同时应用Western blot与QRT-PCR方法检测脂肪组织中11β/HSD1表达和糖脂代谢相关转录因子的蛋白表达情况。结果:脂肪组织特异性敲除11β/HSD1小鼠构建成功。高脂喂养12周后两组小鼠体重、内脏脂肪湿重没有明显差异。Fabp-11β/HSD1-/-组小鼠血清空腹血糖明显低于正常组,其他生化指标没有明显改变,但Fabp-11β/HSD1-/-组小鼠脂肪组织HE染色可见脂肪空泡比正常组小,且糖耐量和胰岛素敏感性明显高于对照组,Western blot与QRT-PCR结果显示Fabp-11β/HSD1-/-小鼠脂肪组织中11β/HSD1、PPAR-γ、C/EPB-α的蛋白表达量明显低于正常组。结论:在高脂饮食下脂肪组织内11β/HSD1表达的下调可减少脂肪细胞内脂滴的沉积,一定程度上改善机体对胰岛素敏感性的下降。

    • IL⁃1β和TNF⁃α通过骨髓MSCs降低多西环素对骨髓瘤细胞株H929的细胞毒性作用

      2018(4):470-475. DOI: 10.7655/NYDXBNS20180409 CSTR:

      摘要 (1866) HTML (66) PDF 11.83 M (27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骨髓来源的间充质干细胞(mesenchymal stem cells,MSCs)在骨髓微环境中参与骨髓瘤细胞的耐药性。本研究旨在通过体外实验,研究经细胞因子预处理的骨髓MSCs在与人骨髓瘤细胞株H929共培养条件下,是否影响多西环素(doxycycline,DOX)对骨髓瘤细胞株的细胞毒性作用,并初步探讨其可能的作用机制。方法:经白细胞介素(interleudin,IL)-1β或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ɑ预处理的人骨髓MSCs,与H929细胞共培养,并以DOX处理细胞,分别采用CCK8法和流式细胞术(FCM),检测DOX对H929细胞增殖和凋亡的影响;采用FCM和实时荧光定量PCR(RT-qPCR)法检测IL-1β或TNF-α处理后,骨髓MSCs中血管细胞黏附分子(VCAM-1)表达;Western blot法检测在DOX存在时,不同处理的骨髓MSCs作为共培养饲养层细胞的条件下,H929细胞p-Erk1/2的变化。结果:DOX可抑制骨髓瘤细胞株H929的增殖并诱导其凋亡。人骨髓MSCs与H929共培养可以减少DOX对H929的细胞毒性作用,而经IL-1β或TNF-α预处理的人骨髓MSCs再与H929共培养,则可以进一步降低DOX的细胞毒性作用。人骨髓MSCs经IL-1β或TNF-α处理后,其VCAM-1 mRNA转录水平和蛋白表达水平均升高。经预处理的骨髓MSCs与H929共培养后,可以降低DOX对骨髓瘤细胞株p-Erk1/2的下调作用。结论:DOX在体外对骨髓瘤细胞株表现出剂量和时间依赖性的细胞毒性作用;而IL-1β和TNF-α可通过骨髓MSCs来间接拮抗DOX对H929的细胞毒性作用;IL-1β和TNF-α的这一作用机制可能与上调骨髓MSCs的VCAM-1表达与上调p-Erk1/2有关。

    • T1DM患者外周血记忆性T细胞表面PD⁃1表达水平与其疾病发生发展的初步研究

      2018(4):476-481.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0 CSTR:

      摘要 (1968) HTML (61) PDF 5.15 M (26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1型糖尿病(type 1 diabetes mellitus,T1DM)、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以及健康对照外周血T细胞亚群免疫负调控分子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mRNA相对表达水平和记忆性T细胞(memory T cells,Tm)表面PD-1表达情况,从分子生物学、细胞免疫学等多种角度研究记忆性T细胞PD-1表达异常与以胰岛β细胞破坏为主要机制的T1DM发生发展的相关性。方法:分离T1DM、T2DM患者以及健康对照组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s);从PBMCs中分离出CD4+T细胞和CD8+T细胞,使用荧光定量PCR分别检测其细胞内P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将PBMCs分别标记荧光抗体CD4-FITC、CD45RO-PE、CCR7-APC、CD8-FITC、PD-1-PerCp,应用流式细胞术分别检测CD4+CD45RO+CCR7+Tcm细胞、CD4+CD45RO+CCR7-Tem细胞、CD8+CD45RO+CCR7+Tcm细胞、CD8+CD45RO+CCR7-Tem细胞表面免疫负调控分子PD-1的表达水平。结果:①T1DM组患者外周血中CD4+T细胞内P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低于T2DM组和正常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②T1DM组患者外周血中CD8+T细胞内PD-1 mRNA相对表达水平未见明显异常;③T1DM组患者外周血中CD4+CD45RO+CCR7-Tem细胞亚群与CD4+CD45RO+CCR7+Tcm细胞亚群PD-1表达水平均显著低于正常对照组和T2DM组患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④T1DM组患者外周血中CD8+CD45RO+CCR7-Tem细胞亚群与CD8+CD45RO+CCR7+Tcm细胞亚群PD-1表达水平均无明显异常。结论:胰岛β细胞可通过细胞表面PD-L1与CD4+Tm细胞表面PD-1结合从而负调节后者细胞免疫作用,因此当CD4+Tm细胞PD-1表达异常而失去负调控作用时,细胞效应则会进一步增强,最终可能通过破坏胰岛β细胞而导致T1DM的发生发展。

    • 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中血清甲状旁腺素水平的变化、影响因素及与左心室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

      2018(4):482-487.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1 CSTR:

      摘要 (1785) HTML (59) PDF 734.53 K (23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性醛固酮增多症(primary aldosteronism,PA)患者中血清甲状旁腺激素(parathyroid hormone,PTH)水平的变化,影响因素及与左心室结构参数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近5年诊断的PA患者(59例)及原发性高血压患者(148例)临床资料,比较PA患者中血清PTH、血钙等生化指标以及心脏超声中相关参数的变化。采用线性回归分析探讨影响PTH水平变化的独立影响因素,并进行PTH水平与左心室结构参数间的相关性分析。结果:与原发性高血压相比,PA患者中血清PTH水平升高,血钙水平下降,且低钙及高PTH血症患者比例显著增加(P < 0.05)。进一步多元逐步回归分析显示血钙(B=-11.313,P=0.008)、血钾(B=-4.577,P =0.003)及基础PRA(B=-9.229,P=0.030)是血清PTH水平的独立影响因素;PA患者中左心室肥厚所占比例明显高于原发性高血压患者(P < 0.05),血清PTH水平与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SD)及左心房内径(LAD)正相关,且独立于高血压及血浆醛固酮水平。结论:高血清PTH水平、低血钙是PA患者的重要生化特征。其中高PTH水平可能与PA患者心血管风险增加有关。

    • 甲状腺激素与乳腺癌关系探讨

      2018(4):488-492.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2 CSTR:

      摘要 (2398) HTML (63) PDF 601.01 K (23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甲状腺激素与乳腺癌有无相关性。方法:收集本院2016年4—9月114例乳腺癌患者(乳癌组)和137例健康人群(对照组)的外周血,比较甲状腺激素[游离三碘甲腺原氨酸(FT3)、游离甲状腺素(FT4)、三碘甲腺原氨酸(TT3)、甲状腺素(TT4)、促甲状腺素(TSH)]水平差异。结果:体重指数(BMI)、TT3、FT3、FT4在乳癌组与对照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乳癌组较肥胖(OR=1.112,95%CI:1.021~1.211,P=0.014)且FT4水平较高(OR=1.066,95%CI:1.008~1.126,P=0.025)。淋巴结转移者FT3、FT4、TSH水平与无淋巴结转移者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淋巴结转移者FT3水平较高(OR=1.440,95%CI=1.030~2.012,P=0.033)。结论:乳腺癌患者甲状腺激素水平较高,特别是肥胖、淋巴结转移者。

    • 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转换指标及骨密度的影响

      2018(4):493-496.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3 CSTR:

      摘要 (1826) HTML (65) PDF 608.71 K (21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胆红素具有很强的抗氧化及抗炎作用,但其对骨代谢的影响尚不清楚,且目前尚无针对2型糖尿病患者的研究,本研究拟观察血清总胆红素对2型糖尿病患者骨密度和骨转换指标的影响。方法:检测2型糖尿病患者的生化指标、骨密度及骨转换指标。结果:2型糖尿病患者体重指数<25 kg/m2时,血清总胆红素水平在正常范围内升高可使股骨颈、Wards三角及腰椎骨密度增加;体重指数≥25 kg/m2时,血清总胆红素在正常范围内升高可使全髋、股骨颈及Wards三角骨密度降低。结论:胆红素是2型糖尿病骨密度的影响因素,这种影响根据患者体重的不同而呈现出两面性。

    • 食管癌中TAZ蛋白的表达及其临床意义

      2018(4):497-499.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4 CSTR:

      摘要 (2182) HTML (74) PDF 5.25 M (2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食管癌及癌旁组织中PDZ结合域的转录共刺激因子(transcriptional co-activator with PDZ-binding motif,TAZ)蛋白的表达,并探讨其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免疫组化SP法检测123例食管癌及对应癌旁组织中TAZ蛋白的表达,并对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作相关统计分析。结果:TAZ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的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对应癌旁组织(60.2% vs. 18.7%,P < 0.001),且其阳性表达与患者临床分期晚、肿瘤分化程度低、总生存期短相关(P均< 0.05);COX比例多因素风险模型分析显示,TAZ阳性表达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P=0.031)。结论:TAZ蛋白在食管癌组织中表达升高,是食管癌预后的独立影响因子,TAZ蛋白有望成为食管癌诊断和预后判断的一个新指标。

    • 全弓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患者住院死亡危险因素分析

      2018(4):500-504.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5 CSTR:

      摘要 (1713) HTML (62) PDF 654.70 K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全弓置换术后并发急性肾功能损伤(acute kidney injury,AKI)患者的住院期间死亡危险因素,为患者住院期间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07年3月—2017年3月广州军区广州总医院行全弓置换的258例患者中术后并发AKI的123例患者,其中术后住院期间死亡23例,将其纳入死亡组,余100例患者均顺利出院,纳入存活组,分析其术前、术中、术后资料,将单因素分析有意义结果纳入多因素COX回归分析,将患者根据AKI分级行Kaplan-Meier曲线分析。结果:生存患者平均住院时间为37.89 d,多因素分析结果得术前肌酐(HR=1.013)、糖尿病(HR=4.291)、二次开胸(HR=4.412)、术后低氧血症(HR=5.634)为全弓置换术后AKI患者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Kaplan-Meier曲线分析得AKI 3级患者相较于AKI 1级病死率明显升高(P < 0.05)。结论:术前肌酐、糖尿病、二次开胸、术后低氧血症为全弓置换并发AKI患者术后死亡的独立危险因素,且AKI 3级患者死亡风险更高。

    • FTS理念下早期肠内营养在结直肠癌手术患者治疗中的临床观察

      2018(4):505-508,513.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6 CSTR:

      摘要 (1994) HTML (62) PDF 688.82 K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加速康复外科(fast track surgery,FTS)理论,探讨对结直肠癌患者进行早期肠内营养的疗效。方法:将62例结直肠癌患者随机分为早期肠内营养组(EEN组,n=31)和肠外营养组(PN组,n=31)。EEN组术前7 d开始给予肠内营养支持,术后早期肠内营养支持,PN组术前不干预,术后常规肠外营养支持。比较两组患者术前7 d、术前1 d和术后7 d的营养指标、炎性指标、免疫指标和术后患者排气排便时间及并发症发生情况。结果:术前1 d,EEN组患者血清白蛋白、前白蛋白、白介素-6、CD8+、CD4+/CD8+指标趋势皆优于PN组(P < 0.05);术后7 d,EEN组患者血清总蛋白、白蛋白、前白蛋白、C反应蛋白、白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CD3+、CD4+、CD8+、CD4+/ CD8+指标趋势皆优于PN组(P < 0.05),并且EEN组患者术后排气排便时间明显短于PN组(P < 0.05),两组间并发症发生情况无显著差异。结论:早期肠内营养能够改善结直肠癌患者的营养状况、抑制炎症、提高免疫功能和促进胃肠功能恢复,是结直肠癌围手术期快速康复的有效方法之一。

    • 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科手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

      2018(4):509-513.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7 CSTR:

      摘要 (1668) HTML (62) PDF 749.02 K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对胸腔镜下肺癌根治术患者氧化应激反应及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影响。方法:选择ASAⅠ~Ⅱ级择期行胸腔镜下右肺癌根治术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传统通气模式组(C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组(P组)、右美托咪定组(D组)、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组(P-D组),每组20例。各组于麻醉诱导前(T0)、单肺通气前即刻(T1)、单肺通气30 min(T2)、单肺通气1 h(T3)、单肺通气2 h(T4)、恢复双肺通气15 min(T5)行血气分析,并计算氧合指数(oxygenation index,OI);于T0、T1、T3、T4、术后2 h(T6)、术后24 h (T7)测定血清丙二醛(malondialdehyde,MDA)、超氧化物歧化酶(superoxide dismutase,SOD)的含量;并记录各组术后肺部并发症的发生率。结果:与C组比较,D组患者于T5时间点OI显著升高(P < 0.05),P-D组患者OI于T1~T5均显著升高(P < 0.05或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则于T1~T5 OI均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C组比较,P组患者于T4、T6、T7,D组和P-D组患者于T3、T4、T6、T7升高MDA水平显著降低(P < 0.05或 P < 0.01),P组患者于T6、T7,D组患者于T4、T6、T7,P-D组患者于T3、T4、T6、T7 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与P组比较,P-D组患者于T3、T4、T6、T7 MDA水平显著降低,SOD水平显著升高(P < 0.05或 P < 0.01)。结论:肺保护性通气策略联合右美托咪定可以进一步提高氧合,显著减轻机体氧化应激反应。

    • 急性心肌梗死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的随访研究

      2018(4):514-517.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8 CSTR:

      摘要 (1722) HTML (65) PDF 633.01 K (20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急性心肌梗死(acute myocardial infarction,AMI)合并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术后近期与远期主要不良心血管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情况。方法:纳入2011年9月—2015年6月在苏州市立医院北区行直接经皮冠脉介入治疗的AMI患者230例,按照是否合并T2DM分为AMI+T2DM组103例、单纯AMI组127例。比较两组患者的手术成功率、术后30 d和3年的MACE(包括心源性死亡、心力衰竭、靶血管血运重建、支架内血栓)。结果:AMI+T2DM组和单纯AMI组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97.6%和99.0%,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30 d,AMI+T2DM组心力衰竭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MI组(10.67% vs. 3.14%,P=0.03);支架内血栓和靶血管血运重建事件两组间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1.94% vs. 0.79%,4.85% vs. 3.15%,P均> 0.05)。术后3年,AMI+T2DM组的心源性死亡、靶血管血运重建、心力衰竭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单纯AMI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8.93% vs. 2.36%,P=0.032;6.79% vs. 0.79%,P=0.024;14.56% vs. 4.72%,P=0.012)。结论:AMI合并T2DM患者,远期靶血管血运重建率明显高于不合并T2DM的患者;心力衰竭的发生率不论近期还是远期均明显高于不合并T2DM的患者。

    • 植入式心脏起搏器囊袋切口缝合方式对比研究

      2018(4):518-520. DOI: 10.7655/NYDXBNS20180419 CSTR:

      摘要 (2111) HTML (84) PDF 1.60 M (32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起搏器植入术中2种不同切口缝合方法对患者术后恢复的影响。方法:2011年1月—2016年1月于苏北人民医院心血管内科接受首次埋藏式心脏起搏器治疗的822例患者,按拟行切口缝合方式不同随机分为2组:A 组412例采用医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包括单腔起搏器86例,双腔起搏器268例,植入型心律转复除颤器(ICD)19 例,心脏再同步化治疗起搏器/除颤器(CRT/D)39例;B组410例,使用连续皮内缝合,包括单腔起搏器82例,双腔起搏器271例,ICD 22例,CRT/D 35例。结果:两组患者性别、年龄、伴随疾病(高血压、冠心病、糖尿病等)及抗凝/抗血小板药物使用差异无统计学意义。A 组缝合时间明显短于B 组[(3.6 ± 1.5)min vs.(5.1 ± 1.8)min,P < 0.001];A组术后住院时间明显短于B组[(5.16 ± 0.56)d vs.(6.18 ± 0.39)d,P < 0.001)];A组术后囊袋压迫时间明显短于B组[(6.5 ± 1.8)h vs.(8.7 ± 2.0)h,P < 0.001)];所有患者术后共有31例囊袋血肿,A 组明显少于B 组(2.42% vs. 5.12%,P < 0.05);所有患者均Ⅰ期甲级愈合,55例患者切口瘢痕较大,A 组明显少于B 组(4.37% vs. 9.02%,P < 0.05)。结论:采用皮肤表面缝合器拉合法明显缩短切口缝合时间和患者住院时间,降低囊袋血肿和切口瘢痕的发生率,适合临床上推广。

    • 基层医院非瓣膜病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的抗凝治疗现状调查

      2018(4):521-524.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0 CSTR:

      摘要 (1744) HTML (63) PDF 602.45 K (22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基层医院非瓣膜性心房颤动住院患者数据的分析,揭示本地非瓣膜病性房颤患者抗栓治疗的现状,以期更好指导临床抗凝治疗,减少房颤导致的卒中事件。方法:采用回顾性病例分析,纳入2016年1—12月共628例昆山市3家医院心血管内科的非瓣膜性房颤患者,分析患者的一般特征、临床特征及抗栓治疗,并计算 CHA2DS2-VASc 评分,评分≥ 2 分为卒中高危;计算 HAS-BLED 评分,评分≥ 3 分为出血高危。结果:628例患者中接受抗凝的有161例(25.6%),其中接受华法林151例(93.8%),接受新型口服抗凝药物10例(6.2%),新型抗凝药物应用远远少于华法林。患者平均 CHA2DS2-VASc 评分为(4.04 ± 1.84)分,CHA2DS2-VASc≥2分者565例(90.0%),其中138例(24.4%)接受抗凝治疗;平均 HAS-BLED 评分为(1.96 ± 1.13)分,HAS-BLED 评分≥ 3 分者190例(28.0%),其中70例(36.8%)接受抗凝治疗。年龄≥75岁患者中CHA2DS2-VASc≥2分共323例(100%),其中61例(18.9%)接受抗凝治疗;HAS-BLED 评分≥ 3 分的患者有126例(39.0%),其中36例(28.6%)接受抗凝治疗。医师未告知、患者依从性差和阿司匹林当作抗凝药是影响抗凝药物使用的主要原因。结论:昆山市非瓣膜病性房颤住院患者具有较高的卒中风险,90.0%的患者CHA2DS2-VASc 评分≥ 2 分,仅24.4%的患者接受了抗凝治疗。抗凝治疗率低,且多使用华法林抗凝,新型口服抗凝药物尚未广泛应用。

    • 不同靶心率运动促进脑卒中痉挛下肢功能的研究

      2018(4):525-527.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1 CSTR:

      摘要 (1647) HTML (67) PDF 636.02 K (22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靶心率智能踏车训练对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痉挛下肢功能的影响。方法:选取2012—2015年在康复科住院的120例老年脑卒中恢复期且下肢痉挛的患者,随机分为治疗组(90例)和对照组(30例),各组均采用常规康复训练方法,治疗组加用智能踏车训练并根据不同靶心率(60%、70%、80%最大心率)分为3个亚组(每组30例)。于治疗前、治疗后3周末、治疗后6周末行偏瘫侧下肢伸肌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Fugl-Meyer运动功能评定(FMA)及Barthel指数评分(BI),训练过程中实时监测患者的心率和血压。结果:80%最大心率组因不能耐受试验被随机分配至60%最大心率组及70%最大心率组,经治疗后70%最大心率组的下肢改良Ashworth量表评级及FMA均较治疗前及60%最大心率组有改善(P < 0.05)。结论:当靶心率为70%最大心率时可较好地改善老年脑卒中恢复期患者的下肢痉挛及运动功能。

    • 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对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影响效果研究

      2018(4):528-531.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2 CSTR:

      摘要 (1958) HTML (70) PDF 635.86 K (24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对非酒精性脂肪肝(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患者进行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干预,比较两种运动方式对患者血脂和腹部脂肪的影响效果。方法:选取110例非酒精性脂肪肝患者,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有氧运动组37例,抗阻运动组37例和对照组36例。通过不同的运动方式对NAFLD患者进行为期4个月的运动干预后,观察并比较3组NAFLD患者体重指数(BMI)、腰臀比、肌肉量、血脂和腹部脂肪面积的变化。结果:与干预前相比,有氧运动可有效改善BMI(P=0.040)和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P=0.046)水平,降低腰臀比(P=0.049)、甘油三酯(TG,P=0.043)水平,腹部总脂肪(P < 0.001)与皮下脂肪量(P=0.003)显著减少,内脏脂肪量减少(P=0.031);抗阻运动可有效提高HDL-C水平(P=0.03),肌肉量明显增加(P < 0.001),腹部总脂肪含量(P < 0.001)和内脏脂肪含量(P < 0.001)明显减少。4个月后,有氧、抗阻运动组较对照组均可明显提高HDL-C水平(P=0.006),减少内脏脂肪(P=0.002)和腹部总脂肪含量(P=0.005),两种运动方式之间无差异,但抗阻运动组肌肉量增加明显高于有氧运动组和对照组(P=0.036)。结论:有氧运动与抗阻运动均能显著提高HDL-C的水平、减少腹部总脂肪含量及内脏脂肪含量,但抗阻运动增加肌肉量的效果更加明显。

    • 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治疗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临床疗效

      2018(4):532-534.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3 CSTR:

      摘要 (1467) HTML (61) PDF 660.46 K (22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术对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的治疗效果。方法:对28例单节段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患者行显微镜下椎间融合术,术后规律随访至术后2年,随访时采用ODI(the 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评分及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对比手术疗效。结果:28例平均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前ODI评分(82.22 ± 17.02)分,术后3个月ODI评分(23.37 ± 17.42)分;术前JOA评分(13.32 ± 4.09)分,术后3个月JOA评分(23.20 ± 2.43)分。结论:显微镜下椎间减压融合手术治疗复发性腰椎间盘突出症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

    • 超声引导下C4~C6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应用

      2018(4):535-537.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4 CSTR:

      摘要 (1987) HTML (61) PDF 7.11 M (23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引导下C4~C6神经根阻滞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80例择期行锁骨骨折内固定术的患者,ASAⅠ~Ⅱ级。随机分为超声引导组(U组)和传统方法定位组(C组),各40例。U组为高频超声引导下分别行C4~C6神经根阻滞。C组为臂丛(肌间沟入路)联合颈浅丛神经阻滞。观察两组麻醉操作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感觉恢复时间,同时评估麻醉效果和记录不良反应以及患者对麻醉效果的满意度。结果:U组麻醉完成时间、感觉阻滞起效时间明显短于C组(P<0.05),U组麻醉恢复时间比C组长(P<0.05),麻醉效果明显优于C组(P<0.05)。结论:在锁骨骨折内固定术中,与传统麻醉相比,超声引导下C4~C6神经根阻滞可缩短麻醉操作完成时间,延长麻醉作用时间,具有良好的麻醉效果,减少并发症的发生。

    • 生物补片法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近期疗效初探

      2018(4):538-540.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5 CSTR:

      摘要 (1908) HTML (71) PDF 418.18 K (281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生物补片法人工阴道成形术治疗先天性无阴道的安全性及有效性,以探讨其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4年7月至2017年6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应用生物材料(Cook生物膜)人工阴道成形的先天性无阴道患者 10 例,分析其围手术期情况(术中和术后并发症、术中出血量、手术时间、术后更换玻璃模具时间、住院时长)及手术效果(阴道深度、阴道宽度、性生活满意度)。结果:10例患者围手术期均无膀胱、尿道或直肠损伤、盆腔血肿等并发症出现;术中出血10~100 mL,平均出血(31 ± 25)mL;手术时间 50~120 min,平均手术时间(82 ± 30)min;术后7~13 d拔除尿管、放置玻璃模具,平均术后(10 ± 2)d;住院时间 14~21 d,平均(18 ± 2)d;随访期间未开始性生活者坚持放置阴道模具,随访时间6~41个月,平均随访时间(21 ± 11)个月;术后 8 周人工阴道即完全黏膜化,弹性佳,阴道壁柔软、红润,无异味;成形阴道深度 8~9 cm;宽度可容2~3 指;解剖学符合率 100%;术后3个月可正常性生活,有性生活患者(4例)性生活满意。结论:生物补片法人工阴道成形术术式简便安全,能有效帮助先天性无阴道患者重塑一个接近正常解剖及功能的人工阴道,为患者解决性生活问题,并克服患者的心理障碍,增强患者自信心,值得在临床上推广和应用。

    • 基于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产时会阴切开评估工具

      2018(4):541-545.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6 CSTR:

      摘要 (2075) HTML (74) PDF 771.62 K (28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运用德尔菲法和层次分析法构建一套科学的产时会阴切开评估工具,为临床会阴切开提供衡量尺度。方法:通过运用团体焦点访谈法及德尔菲(Delphi)专家咨询法初步确立会阴切开评估工具,利用层次分析法确定各条目权重。结果:经两轮专家咨询最终构建了产时会阴切开评估工具的主要框架,包括一级条目3项,二级条目12 项,评分标准34 项。结论:两轮专家咨询积极性都为100%,权威系数为0.935,2轮专家函询的肯德尔和谐系数分别为0.457 和0.510。指标筛选较为全面、合理,为临床会阴切开提供有效依据。

    • 极早期和早期早产儿预后评估

      2018(4):546-549.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7 CSTR:

      摘要 (2411) HTML (67) PDF 566.59 K (3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孕周对早产儿出生状况、并发症、近期生长预后的影响。方法:199例极早期和早期早产儿按分娩孕周分3组:<28孕周组(A组)78例、28~29+6孕周组(B组)43例、30~31+6孕周组(C组)78例,对早产儿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比较不同孕周早产儿的出生状况、并发症、预后情况、随访结果。结果:①极早期早产儿治愈好转率为60.26%(47/78),极早期和早期早产儿总存活率78.39%(156/199)。②A组和B组早产儿新生儿呼吸窘迫综合征(neonatal 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NRDS)、新生儿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onatal 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发病率高于C组早产儿(P < 0.05);A组早产儿动脉导管未闭(patent ductusarteriosus,PDA)、新生儿肺炎的发病率高于B组、C组(P < 0.05);随着孕周增大,早产儿败血症发病率降低(P < 0.05)。③总体失访率3.21%,3组早产儿均进行积极随访及干预,家长对早产儿的总体预后满意率为90.38%(141/156),3组间预后满意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孕周与早产儿出生状况和并发症情况密切相关。孕30周后出生的早产儿NRDS、NEC、ROP、PDA、新生儿肺炎、败血症发病率显著降低,因此孕期在积极治疗前提下,尽可能延长至孕30周以优化早产儿结局。产后定期随访、早期干预可以提高极早期和早期早产儿生存质量。

    • 彩色多普勒超声诊断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8(4):550-552.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8 CSTR:

      摘要 (1597) HTML (59) PDF 4.87 M (2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与手术结果对比,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DUS)在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congenital intestinal malrotation,CIM)诊断中的临床价值。方法:将本院临床疑诊为肠旋转不良的患儿156例超声数据与手术结果对比,分析CDUS的敏感性和特异性等。结果:156例疑诊先天性肠旋转不良患儿中,超声显示肠系膜上静脉(SMV)围绕肠系膜上动脉(SMA)盘旋形成漩涡征107例;SMV与SMA仅表现为位置异常21例;胃、十二指肠扩张及下消化道呈塌瘪状共75例;SMV扩张86例。超声诊断与手术结果对比,敏感度为97.14%,特异度为81.25%,阳性预测值为97.84%,阴性预测值为76.47%,Kappa=0.78,P < 0.01,其结果与传统诊断方法上消化道造影(UGI)的敏感度、阳性预测值基本一致。结论:超声对儿童先天性肠旋转不良的诊断较敏感,准确率较高,无明显不良反应,可作为该病的首选筛查方法。

    • 以头痛为主要症状的囊尾蚴病8例临床分析

      2018(4):553-555. DOI: 10.7655/NYDXBNS20180429 CSTR:

      摘要 (1755) HTML (66) PDF 536.28 K (18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囊尾蚴病的流行病学和临床特征,加强临床工作者对囊尾蚴病的认识,提高临床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5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住院治疗的8例以头痛为主要症状并确诊为囊尾蚴病患者的流行病学资料、临床表现、辅助检查结果、诊断、治疗与转归等。结果:8例囊虫病患者中,男5例、女3例,年龄23~54岁,平均年龄40岁;汉族7例,侗族1例;3例有喜食生肉、涮火锅等爱好,其余5例无明确流行病学史。临床表现方面,7例为脑囊尾蚴病,1例为混合型囊尾蚴病(脑型合并皮下及肌肉型);5例以头痛伴或不伴恶心、呕吐为首发症状,2例以头痛伴癫痫为首发症状,1例以头痛伴上肢不利为首发症状。3例患者白细胞轻度升高,2例轻度贫血,嗜酸性粒细胞计数均在正常范围内。5例患者行脑脊液检查,3例蛋白含量升高,2例细胞数轻至中度升高,且以淋巴细胞增多为主。7例患者行血清囊尾蚴特异性抗体检测,有4例阳性。5例患者行头颅CT,仅1例影像学初步诊断时考虑脑囊虫病可能;8例患者均行头颅MRI,有4例影像学初步诊断时考虑寄生虫或囊虫病可能。3例患者予以吡喹酮,1例予以口服吡喹酮及槟榔南瓜子,2例予以阿苯达唑抗虫治疗,2例行脑室—腹腔分流术并予以吡喹酮抗虫治疗。结论:非流行区医务工作者对于无法用常见病解释的头痛、癫痫患者应警惕囊尾蚴病可能。

    • 长链非编码RNA遗传多态性作为肿瘤标志物的研究进展

      2018(4):556-561. DOI: 10.7655/NYDXBNS20180430 CSTR:

      摘要 (2022) HTML (73) PDF 778.18 K (27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是一类长度超过200个核苷酸残基,能够调控基因表达并在机体生理和病理过程中发挥重要作用的非编码RNA,差异表达的lncRNA与肿瘤的发生发展显著相关。研究表明lncRNA的遗传多态性可以改变基因结构从而产生广泛的基因多态性,大多数lncRNA基因多态性与肿瘤的发生、转移和预后密切相关,有望成为新型肿瘤标志物和肿瘤治疗的靶点。本文结合国内外最新报道,综述lncRNA遗传多态性作为肿瘤标志物,对恶性肿瘤的风险评估、疗效预测和预后判断有着极其重要的意义。

    • 微小RNA在心血管疾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8(4):562-568. DOI: 10.7655/NYDXBNS20180431 CSTR:

      摘要 (2099) HTML (65) PDF 828.43 K (28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微小RNA(microRNA,miRNA)是一类长18~24个核苷酸的高度保守的小分子非编码RNA,可调节转录后基因的表达。自miRNA发现以来,大量研究显示miRNA参与多种心血管疾病的调节,包括心肌肥厚、心律失常、高血压、动脉粥样硬化、急性冠脉综合征及心肌梗死、心力衰竭、肺动脉高压等;此外,在心血管领域,循环miRNA被作为新的生物标志物被深入研究;miRNA的多种调控功能预示miRNA在心血管疾病治疗方面具有广泛的应用前景。然而,在miRNA作为心血管疾病诊断和预后分析的生物标志物及靶向治疗策略应用于临床之前,还有许多问题尚未解决,仍需进行大量深入和系统的研究。

    • 乳腺癌术后背部皮下转移1例

      2018(4):569-570. DOI: 10.7655/NYDXBNS20180432 CSTR:

      摘要 (1534) HTML (68) PDF 447.68 K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