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9种不同心血管风险的临床药物对hERG钾通道的作用

      2019(1):1-9.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1

      摘要 (4596) HTML (57) PDF 38.88 M (2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GLP实验室评估膜片钳检测临床用药物对hERG(human ether-à-go-go related gene)钾通道作用的差异性和重复性,研究9种致尖端扭转型室速(TdP)风险的临床用药物(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中风险临床用药物:昂丹司琼、西沙比利、特非那定;低风险临床用药物: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对hERG钾通道的阻断作用。方法:采用全细胞膜片钳技术记录不同浓度的苄普地尔、奎尼丁、索他洛尔、昂丹司琼、西沙比利、特非那定、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作用于外源稳定转染表达hERG钾通道的HEK293细胞(hERG-HEK293稳态细胞)后hERG电流(IKr)的变化,研究上述临床用药物对IKr作用的浓度依赖性及半数抑制浓度(IC50)。结果:9种临床用药物对hERG-HEK293细胞上IKr作用具有浓度依赖性,且高风险临床用药物苄普地尔和奎尼丁的IC50值分别为98.32 nmol/L和1.95 μmol/L,索他洛尔的IC50值大于300 μmol/L;中风险临床用药物昂丹司琼、西沙比利和特非那定的IC50值分别为0.94 μmol/L、39.10 nmol/L和128.58 nmol/L;低风险临床用药物雷诺嗪、维拉帕米和美西律的IC50值分别为9.94 μmol/L、235.49 nmol/L和65.56 μmol/L。本实验所得临床用药物IC50值基本与文献相符。结论:临床用药物致TdP风险与hERG通道的阻滞作用密切相关,但hERG通道阻断不等同于TdP风险,还与心脏上表达的多种离子通道有关,某些临床用药物可以通过阻断钠通道和钙通道而降低风险。本研究结果提示本方法所得数据可靠,为国内GLP实验室进行hERG钾通道评价研究提供了参考依据,可用于药物心脏毒性评价。

    • 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质粒的构建及其IRF⁃8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2019(1):10-15.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2

      摘要 (2545) HTML (52) PDF 3.51 M (25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大鼠巨噬细胞炎性蛋白-1α(macrophage inflammatory protein-1α,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观察在人胚肾细胞(HEK-293T)中过表达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对MIP-1α基因启动活性的影响,同时筛选其可能的IRF-8结合元件。方法:采用PCR技术,扩增出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序列,将MIP-1α基因启动子插入到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构建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FL)。将上述pGL3-MIP-1α-FL和本课题组已构建的大鼠IRF-8过表达质粒(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细胞,检测细胞内荧光素酶活性,确定IRF-8对MIP-1α基因的启动作用。同时,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pGL3-MIP-1α-1~3)。将上述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和各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和IRF-8过表达质粒共转染HEK-293T细胞,再测定荧光素酶活性,初步确定IRF-8的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核酸测序证实,上述pGL3-MIP-1α-FL(-1 400~+94 nt)质粒构建成功。将pGL3-MIP-1α-FL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过表达IRF-8可显著增加MIP-1α基因启动子活性。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发现MIP-1α基因启动子上IRF-8的结合元件(-1 157~-1 144nt、-740~-734 nt、-683~-670 nt、-365~-359 nt、-249~-236 nt),并据此构建3个MIP-1α基因启动子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MIP-1α-1(-453~+94 nt)、pGL3-MIP-1α-2(-352~+94 nt)和pGL3-MIP-1α-3(-3~+94 nt)。将pGL3-MIP-1α-FL、pGL3-MIP-1α-1~3和pIRES2-IRF-8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GL3-MIP-1α-3的启动活性显著低于pGL3-MIP-1α-FL、pGL3-MIP-1α-1和pGL3-MIP-1α-2。提示IRF-8可能结合在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的-352~-3 nt区域的IRF-8结合元件(-249~-236 nt)上。结论:本实验成功构建了大鼠MIP-1α基因启动子全长及截短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并初步筛查出IRF-8在MIP-1α基因启动子上的可能结合元件,为后续研究奠定了基础。

    • AGAP2⁃AS1调控Ras/MAPK信号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2019(1):16-20.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3

      摘要 (2641) HTML (58) PDF 6.92 M (27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AGAP2-AS1对结直肠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采用 qRT-PCR 检测 50 例结直肠癌组织和正常肠黏膜组织中 AGAP2-AS1 的表达水平;采用 siRNA-AGAP2-AS1 小干扰序列转染至人结直肠癌细胞系 DLD-1和HT29 细胞中,qRT-PCR 检测细胞转染效率,CCK8 实验和平板克隆形成实验检测 AGAP2-AS1 对细胞增殖能力的影响;流式细胞仪检测细胞周期分布的变化;Western blot 检测 MAPK 通路相关蛋白(Ras、Raf-1、MEK、ERK)的表达。结果:与正常肠黏膜上皮组织相比,AGAP2-AS1 的 mRNA 表达水平在结直肠癌中明显上调;下调 AGAP2-AS1 表达后,DLD-1 和 HT29 细胞增殖能力降低,细胞周期阻滞于G0/G1期,Ras、p-Raf-1、p-MEK 和p-ERK 蛋白表达水平明显降低。结论:AGAP2-AS1 通过调控 Ras/MAPK 通路促进结直肠癌细胞的增殖。

    • Max二聚化蛋白1(Mad1)真核表达载体的构建及其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

      2019(1):21-25.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4

      摘要 (2101) HTML (55) PDF 42.31 M (20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Max二聚化蛋白1(Max dimerization protein 1,Mad1)的真核表达载体,研究Mad1对胃癌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利用DNA重组技术将Mad1基因克隆至pEGFP-N1载体,构建重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ad1。经酶切和测序鉴定后,采用脂质体转染技术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人胃癌AGS细胞,RT-PCR及Western blot检测Mad1基因和蛋白的表达。荧光显微镜观察Mad1在AGS细胞内的定位情况。CCK-8和Transwell实验研究Mad1对胃癌AGS细胞增殖和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成功构建携带Mad1基因的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ad1。将重组质粒瞬时转染AGS细胞后,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到Mad1 基因和蛋白的表达。Mad1基因表达产物定位于AGS细胞核中。CCK-8和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转染Mad1的AGS细胞与转染空载体的AGS细胞及正常AGS细胞相比,细胞增殖活力和迁移能力明显降低。结论:成功构建了真核表达载体pEGFP-N1-Mad1,研究表明Mad1可以抑制胃癌AGS细胞的增殖和迁移。

    • ANLN在肝内胆管癌中的表达及对胆管癌细胞增殖的影响

      2019(1):26-31.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5

      摘要 (1807) HTML (63) PDF 8.66 M (29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ANLN基因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的表达情况以及在胆管癌细胞增殖中的作用及机制。方法:收集手术切除的 40例肝内胆管癌患者癌组织及癌旁组织,采用RT-PCR、Western blot以及免疫组化的方法检测组织中ANLN 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比较ANLN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与癌旁组织中的表达差异,分析其与肿瘤分期及肿瘤大小的关系。使用小干扰RNA建立ANLN低表达HUCCT1细胞系,行CCK8、平板克隆以及流式细胞检测观察ANLN对胆管癌细胞体外增殖能力的影响。行String软件预测与ANLN相关的蛋白,行RT-PCR、Western blot方法检测两者间的相关性以及周期蛋白CyclinD1表达差异。结果:Western blot 和RT-PCR显示 ANLN在肝内胆管癌组织中高表达。临床数据分析显示ANLN的表达与肝内胆管癌患者的肿瘤大小及TNM分期密切相关,并且ANLN表达高的患者预后较差。利用小干扰RNA(siRNA)下调 ANLN能有效抑制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Western blot实验证明下调ANLN导致周期蛋白 Cyclin D1、Cyclin A表达明显减少。String预测ANLN与TPX2相关,经Western blot和RT-PCR得到验证。结论:ANLN可能通过TPX2调节肝内胆管癌细胞的增殖能力,促进肝内胆管癌的发展,这可为肝内胆管癌的治疗提供新靶点。

    • 毛蕊花苷通过上调Max蛋白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2019(1):32-36.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6

      摘要 (1642) HTML (55) PDF 19.71 M (18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毛蕊花苷对口腔鳞癌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质谱分析空白对照组及毛蕊花苷处理组口腔鳞癌细胞HN4中蛋白的表达谱,筛选毛蕊花苷处理后丰度高且表达显著增加的蛋白,用Western blot验证质谱分析的结果,并在HN4细胞中运用shRNA干扰关键蛋白的表达,分析毛蕊花苷处理对HN4细胞迁移和侵袭的影响。结果:质谱分析结果显示经毛蕊花苷处理后,HN4细胞中Max、TMPRSS11F、ROBO4和AP4E1等18种蛋白表达显著升高(变化倍数>1.5),对其中改变最明显的Max蛋白进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与质谱芯片结果一致;shRNA干扰HN4细胞中Max的表达,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发现HN4细胞中Max的表达明显下调,运用毛蕊花苷刺激HN4细胞,发现毛蕊花苷可显著抑制HN4细胞的迁移和侵袭。然而,当敲减Max蛋白后,毛蕊花苷抑制HN4细胞迁移和侵袭的能力显著减弱。结论:毛蕊花苷可能通过增强口腔鳞癌细胞中Max的表达抑制口腔鳞癌细胞的迁移和侵袭。

    • 乙型丙型肝炎病毒合并感染细胞模型的建立

      2019(1):37-42.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7

      摘要 (2038) HTML (49) PDF 10.90 M (23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慢病毒载体在可感染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Huh7.5.1细胞中过表达人肝细胞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受体钠离子牛磺胆酸共转运蛋白(sodium taurocholate cotransporting polypeptide,NTCP)编码基因,建立Huh7.5.1-hNTCP细胞模型,使其可以被HBV、HCV共同感染。方法:使用携带人NTCP编码基因、绿色荧光蛋白(green fluorescent protein,GFP)基因、嘌呤霉素抗性基因的GV358重组慢病毒载体,以感染复数(MOI)50感染Huh7.5.1细胞。经过嘌呤霉素筛选获得稳定表达人NTCP基因的Huh7.5.1-hNTCP细胞株,并通过Western blot验证NTCP蛋白的表达。使用HepAD38细胞来源的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通过ELISA及qPCR等方法检测HBV感染后不同时间点乙肝病毒表面抗原(HBsAg)、e抗原(HBeAg)的表达以及HBV DNA的复制。HBV感染后24 h予以HCV-JFH1感染,检测合并感染状态下HBV DNA以及HCV RNA的复制。结果:Western blot结果表明Huh7.5.1-hNTCP细胞株可稳定表达HBV受体NTCP。HBV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ELISA、qPCR结果显示,HBsAg、HBeAg、HBV DNA合成逐渐增加,并在第9天达峰。HBV/HCV合并感染Huh7.5.1-hNTCP细胞后,qPCR检测结果显示不同时间点HBV DNA、HCV RNA复制逐渐增加。结论:建立了Huh7.5.1-hNTCP细胞模型,该模型可被HBV/HCV合并感染。

    • 双膦酸盐纳米乳在大鼠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中的应用

      2019(1):43-49.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8

      摘要 (1648) HTML (55) PDF 11.11 M (1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膦酸盐(bisphosphonate nanoemulsion,BP)纳米乳对实验性自身免疫性神经炎(experimental autoimmune neuritis,EAN)的治疗作用。方法:BP纳米乳体外处理巨噬细胞系RAW264.7,实时定量PCR(real-time PCR,RT-PCR)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6、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ducible nitric oxide synthase,iNOS)及抑炎因子IL-10、巨噬细胞M2型标记物CD206的表达。构建EAN大鼠模型,给予BP纳米乳处理,测大鼠体重,分析机械疼痛阈值及临床评分,劳克坚牢蓝(luxol fast blue,LFB)染色检测坐骨神经髓鞘病变,免疫组化观察其炎性细胞浸润及病理改变;RT-PCR检测EAN大鼠坐骨神经IL-1β、IL-17、iNOS及基质金属蛋白酶9(matrix metalloproteinase 9,MMP-9)等炎症因子表达。结果:BP与BP纳米乳体外处理巨噬细胞,均可降低IL-1β、iNOS,同时提高IL-10和CD206的表达,促进M1型巨噬细胞向M2型转化。BP纳米乳干预的EAN大鼠体重下降减轻、临床评分降低,机械性疼痛程度缓解,病程明显缩短。同时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及髓鞘病变显著减轻,IL-1β、IL-17、iNOS、MMP-9表达降低。结论:BP纳米乳可能通过减轻大鼠坐骨神经炎性细胞浸润及抑制促炎因子表达,来缓解EAN的临床病理变化,提示BP纳米乳可作为神经炎性病变的潜在治疗药物。

    • 黄芩苷对脂多糖诱导牙周膜成纤维细胞表达炎症因子的影响

      2019(1):50-53. DOI: 10.7655/NYDXBNS20190109

      摘要 (1668) HTML (54) PDF 424.07 K (18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黄芩苷对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促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炎症因子表达的影响。方法:培养后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用不同浓度的黄芩苷干预,CCK8实验观察黄芩苷对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的细胞增殖毒性。培养后的人牙周膜成纤维细胞分为空白对照组、黄芩苷组、LPS组和LPS+黄芩苷组。空白对照组仅加入2%胎牛血清的培养液;黄芩苷组分别加入黄芩苷200、500 ng/mL;LPS组加入100 μg/mL LPS;LPS+黄芩苷组加入100 μg/mL LPS,同时分别加入黄芩苷 200、500 ng/mL。24 h收集细胞,real-time PCR检测各组白介素(interleukin,IL)-6、IL-8、IL-1β mRNA表达的变化。结果:CCK8实验结果显示,500 ng/mL浓度以下黄芩苷对细胞没有明显的增殖毒性。和空白对照组比较,黄芩苷组(200 ng/mL和500 ng/mL)IL-6、IL-8、IL-1β的mRNA表达均无明显变化(P>0.05),LPS组IL-6、IL-8、IL-1β mRNA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比LPS组,LPS+黄芩苷(200 ng/mL)组IL-6、IL-8、IL-1β mRNA表达明显下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LPS+黄芩苷(500 ng/mL)组IL-6、IL-1β mRNA表达明显上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黄芩苷在低浓度时显示有抑炎作用,而在浓度增加达到500 ng/mL时显示有促炎作用。

    • 仪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碳青霉烯类抗菌药耐药相关酶表型和基因型分析

      2019(1):54-61.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0

      摘要 (1828) HTML (49) PDF 7.34 M (21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江苏省仪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耐药相关酶表型和基因型的分布情况,探讨该地区广泛耐药鲍曼不动杆菌对碳青霉烯类耐药的主要机制。方法:根据常规药敏试验结果将鲍曼不动杆菌临床分离株分为广泛耐药组和普通组,分别选取25株和23株用改良EDTA纸片增效法检测金属β-内酰胺酶;用碳青霉烯失活法检测碳青霉烯酶;用双纸片协同试验法和三维试验法分别检测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用PCR方法检测耐药基因blaOXA-23、blaOXA-24、blaTEM、blaAmpC、blaVIM、blaNDM-1,对部分阳性产物进行测序比对。结果: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组和普通组分别占62.5%和37.5%。广泛耐药组中金属β-内酰胺酶阳性1株、碳青霉烯酶阳性4株、染色体和质粒介导的AmpC酶阳性分别为1株和23株;普通组中均未检出上述酶表型。广泛耐药组全部检出耐药基因blaOXA-23、blaTEM、blaAmpC,均未检出blaOXA-24、blaVIM、blaNDM-1;普通组中blaOXA-23、blaOXA-24、blaTEM、blaAmpC分别检出4、5、22、12株,未检出blaVIM、blaNDM-1。两组比较,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blaOXA-23、blaAmpC基因携带率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分别为40.627、34.183、15.511,P < 0.001)。基因测序结果发现部分菌株的序列存在碱基插入或置换的改变。结论:鲍曼不动杆菌耐药性严重,产质粒介导的AmpC酶和blaOXA-23、blaAmpC基因介导的耐药机制是仪征地区鲍曼不动杆菌广泛耐药的主要机制。

    • MALDI⁃TOF MS在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流行病学分析中的应用

      2019(1):62-66.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1

      摘要 (1548) HTML (50) PDF 798.41 K (17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基质辅助激光解吸电离飞行时间质谱(matrix-assisted laser desorption/ionization-time of flight mass spectrometry,MALDI-TOF MS)检测碳青霉烯耐药的肺炎克雷伯菌(carbapenem-resistant Klebsiella pneumoniae,CRKp)同源性,并与脉冲场凝胶电泳(pulsed-field gel electrophoresis,PFGE)和多位点序列分型(multilocus sequence typing,MLST)两种检测方法进行对比,探讨质谱在日常工作中的应用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0—12月从河南科技大学第一附属医院院患者分离的以及ICU环境采集的碳青霉烯耐药肺炎克雷伯菌10株,检测8种耐药基因:blaTEM、blaSHV、blaCTX-M、blaKPC、blaIMP、blaNDM、blaVIM、blaOXA。采用PFGE、MLST和MALDI-TOF MS 3种方法对这些菌株进行同源性分析。结果:PFGE证实10株CRKp均为同一克隆株的传播,ST型同属于ST11。MALDI-TOF MS经过对细菌进行聚类分析和主成分分析可以区分不同型别肺炎克雷伯菌,对同型肺炎克雷伯菌(Klebsiella pneumonia,Kp)的同源性检测在80%左右。结论:MALDI-TOF MS在肺炎克雷伯菌的同源性检测方面可以应用于院内爆发局部感染的监测,与PFGE和MLST两种方法检测结果一致,但需要尽快建立规范的判断标准。

    • 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在卵巢癌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

      2019(1):67-71.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2

      摘要 (1887) HTML (51) PDF 5.96 M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代谢重组中糖代谢基因丙酮酸脱氢酶激酶1(pyruvate dehydrogenase kinase 1,PDK1)在卵巢癌(ovarian cancer,OC)组织中的表达水平及其与临床病理特征和患者预后的关系。方法:实时荧光定量PCR法分别检测PDK1在卵巢癌细胞系SKOV3、人卵巢上皮细胞系HOSEpiC、卵巢良性肿瘤(benign ovarian tumor,BOT)和OC组织中mRNA表达水平;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检测PDK1在BOT及OC组织中蛋白表达水平,并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s回归分析PDK1表达与OC患者临床病理特征的关系;采用Kaplan-Meier法进行生存分析。结果:PDK1 mRNA在SKOV3细胞中平均表达水平较人HOSEpiC显著升高(t=38.60,P<0.001);OC组织中PDK1 mRNA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OT组织(t=2.411,P=0.022);免疫组织化学染色法示OC组织切片中PDK1平均表达水平显著高于BOT组织(χ2=33.874,P<0.001);PDK1高表达与淋巴结转移明显相关,与患者年龄、肿瘤大小、肿瘤分化程度、单双侧发病、包膜是否完整无明显相关,且淋巴结转移是影响PDK1在卵巢癌组织中表达的独立危险因素。进一步生存分析示高表达PDK1的患者具有较差的预后(χ2=4.455,P=0.035)。结论:PDK1在卵巢癌组织中高表达,其作为糖代谢关键酶丙酮酸脱氢酶(pyruvate dehydrogenase,PDH)抑制酶,参与肿瘤细胞代谢重组的过程,在卵巢癌进展中可能发挥促进作用,可作为判断OC不良预后的参考指标。

    • 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AX5启动子甲基化的临床意义

      2019(1):72-76.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3

      摘要 (1569) HTML (59) PDF 562.80 K (17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相关基因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作为前列腺癌生物标志物的临床价值。方法:采用实时定量RT-PCR(qRT-PCR)检测正常前列腺细胞系(RWPE-1)和前列腺癌细胞系(LNCaP、PC-3、DU145)中PAX5 mRNA的表达,甲基化特异性PCR(MSP)法分析4株前列腺细胞的甲基化状态;去甲基化药物处理后,qRT-PCR法检测肿瘤细胞PAX5基因mRNA表达;实时定量MSP法检测64例前列腺癌患者、22例前列腺增生患者与47例健康体检者血清中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并统计分析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与临床病理参数的相关性;运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分析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在前列腺癌诊断中的价值。结果:qRT-PCR结果显示,与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相比,PAX5 mRNA在3株前列腺癌细胞中均表达下调,而且均可检测到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而正常前列腺上皮细胞RWPE-1不存在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去甲基化药物可恢复PAX5基因mRNA表达;实时定量MSP结果显示,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水平显著高于前列腺增生患者和健康体检者;前列腺癌患者的血清PAX5基因启动子甲基化率与Gleason评分和TNM分期有关;ROC结果显示PAX5基因的诊断价值优于前列腺特异抗原PSA。结论:本研究结果提示启动子甲基化是前列腺癌细胞中PAX5基因表达下调的主要原因,血清PAX5启动子甲基化是一种潜在的前列腺癌诊断标志物。

    • 肠内营养对质子泵抑制剂导致的胃肠道不良反应的保护作用

      2019(1):77-83.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4

      摘要 (1450) HTML (60) PDF 514.71 K (22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肠内营养对危重患者质子泵抑制剂(proton pump inhibitors,PPIs)相关的消化道不良反应的作用。方法:采用横断面研究,对全国100家医院ICU内2017年4月25日住院的所有患者(不包括当天新入院患者)进行问卷调查。所用问卷包括自行设计问卷和标准化问卷,了解患者一般情况、使用的药物和治疗、营养实施情况、喂养耐受性评估、实验室检查结果、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急性胃肠损伤(acute gastrointestinal injury,AGI)分级、SOFA(sepsis-related organ failure)评分、急性生理功能和慢性健康状况评分系统Ⅱ(acute physiology and chronic health evaluation Ⅱ,APACHE-Ⅱ)评分等。采用单因素分析使用PPIs是否对胃肠功能有所影响,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考察肠内营养是否为患者发生AGI的影响因素。结果:①未给予肠内营养的508例患者中,使用PPIs的401例(78.9%),未使用PPIs的107例(21.1%)。使用PPIs组的AGI 2~3级和AGI 4级的患者比例(17.0%和3.8%)明显高于非PPIs组(9.3%和1.9%),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7);②1 138例使用过PPIs的患者中,已开始肠内营养的724例(63.6%)患者AGI分级评分(AGI 2~3级为10.5%,AGI 4级为0.7%)优于未开始肠内营养的401例(35.2%)患者(AGI 2~3级为17.0%,4级为3.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01)。但两组在28 d转归方面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显示,肠内营养为AGI评分的独立保护因素(OR=0.353,95%CI:0.242~0.513,P<0.001)。结论:肠内营养与保护PPIs所导致的ICU患者胃肠功能损伤存在关联性,但未发现其与患者死亡率降低有关。

    • IPAH患者血浆IL⁃8水平表达变化与病情严重程度相关性研究

      2019(1):84-87.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5

      摘要 (1571) HTML (46) PDF 420.23 K (18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特发性肺动脉高压(idiopathic PAH,IPAH)患者血浆中白介素-8(interleukin-8,IL-8)的表达水平及其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的关系。方法:入选2014年5月—2016年3月在南京市第一医院确诊为IPAH的患者63例,20例健康志愿者作为正常对照。采集IPAH患者和健康志愿者的血浆,检测血浆IL-8的表达水平。同时收集患者人口学特征、血流动力学、超声心动图指标、常规实验室检查指标等基线数据,并且进行电话或门诊随访,随访终点为全因死亡。结果:IPAH患者血浆中IL-8浓度较正常对照组显著升高[(7.9 ± 4.3)pg/mL vs.(4.6 ± 1.8)pg/mL,P=0.001]。以IL-8浓度7.44 pg/mL作为界值,将患者分为两组:高IL-8组(IL-8>7.44 pg/mL,n=31)和低IL-8组(IL-8≤7.44 pg/mL,n=32),高IL-8组患者病情严重程度更高,表现为心指数和混合静脉氧饱和度更低,而血浆尿酸更高。Pearson相关性分析显示,血浆IL-8水平与IPAH患者肌酐(r=0.311,P=0.013)、N末端脑钠肽前体(N-terminal pro-brain natriuretic peptide,NT-ProBNP)(r=0.294,P=0.020)、尿酸(r=0.296,P=0.019)和右心室舒张末径(r=0.329,P=0.008)呈正相关。相反,IL-8与混合静脉氧饱和度(r=-0.453,P<0.001)和心指数(r=-0.371,P=0.003)呈负相关。按照目前肺血管扩张试验阳性标准,63例中10例为阳性,其余53例为阴性,所有阳性患者接受钙离子拮抗剂治疗。10例阳性患者血浆IL-8浓度为(7.5 ± 4.0)pg/mL,而阴性患者为(8.0 ± 4.4)pg/mL,两者没有统计学差异。结论:肺动脉高压患者血浆IL-8表达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病情严重程度密切相关。

    • 非小细胞肺癌患者呼出气一氧化氮水平分析

      2019(1):88-89.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6

      摘要 (1474) HTML (59) PDF 388.76 K (17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呼出气一氧化氮(fractional exhaled nitric oxide,FeNO)值在非小细胞肺癌患者中的变化及其意义。方法:选择2015年3月—2018年1月在江阴市人民医院首次确诊的非小细胞肺癌患者130例,对他们的FeNO水平进行分析。结果:肺鳞癌患者FeNO水平明显高于肺腺癌患者,差异存在统计学意义(P<0.05)。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提示22.5 ppb是在非小细胞肺癌中鉴别鳞癌的最佳诊断界值,以此诊断肺鳞癌的灵敏度为45.83%,特异度为68.87%,阳性预测值为25.00%,阴性预测值为84.88%。结论:FeNO检测对于非小细胞肺癌的分类诊断具有一定的提示意义。

    • 类风湿性关节炎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的相关性研究

      2019(1):90-93.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7

      摘要 (1960) HTML (66) PDF 17.33 M (18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类风湿性关节炎(rheumatoid arthritis,RA)的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相关性。方法:对83例RA患者病情活动性进行DAS-28评分,应用高频超声对DAS-28评分对应关节的滑膜增生、滑膜炎能量多普勒(power Doppler,PD)及骨侵蚀情况进行超声评分,各受累关节的评分相加为超声最终得分;常规检测患者类风湿因子(RF)、血沉(ESR)、C反应蛋白(CRP)、抗环瓜氨酸肽抗体(A-CCP),分析超声总评分与DAS-28评分及实验室指标的相关性。结果:超声总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r=0.434,P < 0.01),超声总评分、DAS-28评分与ESR呈正相关(P均< 0.05);DAS-28评分与滑膜增生、滑膜炎PD评分及骨侵蚀评分均有相关性:与滑膜增生及滑膜炎PD评分的相关性高于骨侵蚀。滑膜增生、滑膜炎PD评分与ESR、CRP有相关性,骨侵蚀评分与ESR、CRP无相关性,其中滑膜炎PD评分与ESR相关性最高(r=0.303,P < 0.01);滑膜增生、滑膜炎PD及骨侵蚀评分与RFA-CCP均无相关性。结论:超声评分与DAS-28评分呈正相关,超声评分法可以客观评估类风湿关节炎的活动性,联合应用DAS-28评分及超声评分可较为客观地反映RA的临床活动性。

    • 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治疗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的临床疗效分析

      2019(1):94-98.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8

      摘要 (1299) HTML (46) PDF 4.32 M (19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治疗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2年9月—2015年9月,23例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的患者行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术后3个月、6个月、2年规律随访,随访时复查颈椎正侧位平片、颈椎CT、MRI,并采用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评价颈髓功能。结果:23例患者平均获随访至术后2年,所有病例在术中术后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术后症状缓解满意,术后随访各时间点未见内固定失效、骨性椎管再狭窄,术后3个月MRI见脊髓T2W高信号改变较术前明显减轻,术后6个月MRI见脊髓T2W高信号改变较术后3个月减轻、术后2年MRI检查见脊髓T2W高信号改变基本消失;术前JOA评分(7.67 ± 1.16)分,术后3个月、6个月、2年的JOA评分分别为(10.87 ± 0.82)分、(13.09 ± 0.73)分、(13.48 ± 0.67)分,JOA评分改善率分别为(34.91 ± 8.64)%、(58.55 ± 7.40)%、(62.70 ± 6.46)%;术后JOA评分均高于术前(P<0.05);术后6个月、术后2年JOA评分均高于术后3个月(P<0.05);术后2年JOA评分与术后6个月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显微镜下蛛网膜下腔减压、灌洗术治疗脊髓型颈椎临近节段退变病可获得满意的临床疗效。疗效主要与显微镜下松解脊髓各被膜间的粘连、解除硬脊膜内外的压迫及灌洗降低部位炎症因子水平相关。

    • 单、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比较

      2019(1):99-103. DOI: 10.7655/NYDXBNS20190119

      摘要 (1640) HTML (57) PDF 8.54 M (21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侧椎弓根入路经皮椎体成形术(percutaneous vertebroplasty,PVP)与双侧椎弓根入路PVP治疗单节段骨质疏松性椎体压缩骨折(osteoporotic vertebral compression fracture,OVCF)的临床效果。方法:选取本院2014年1月—2016年8月OVCF 72例,均为单发椎体压缩骨折,随机分为单侧椎弓根入路的观察组(36例)和双侧椎弓根入路的对照组(36例)。对两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伤椎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视觉疼痛模拟评分(visual analogue scale,VAS)、Oswestry功能障碍指数(Oswestry disability index,ODI)等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所有患者均获得完整随访,平均随访时间15.2个月(12~21个月)。两组年龄、性别、伤椎节段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手术时间、术中透视次数、骨水泥注入量、骨水泥渗漏率均少于对照组(P < 0.05)。两组椎体高度压缩率、椎体后凸 Cobb 角与术前比较,均显著改善(P < 0.05),而两组间椎体高度恢复率、椎体后凸Cobb角恢复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内患者各时间节点的VAS、ODI评分较前均有显著改善(P < 0.05),观察组术后3 d VAS评分高于对照组(P < 0.05),而其他时间节点两组间VAS评分及ODI评分比较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两种手术治疗OVCF临床疗效相似,而单侧椎弓根入路PVP具有手术时间短、术中透视次数少、骨水泥渗漏发生率低的优点,单侧椎弓根入路手术近期止痛效果可能不及双侧入路手术,但远期效果一致。单侧椎弓根入路PVP能够作为OVCF的治疗方案。

    • 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解剖型锁定钢板、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疗效比较

      2019(1):104-108.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0

      摘要 (1712) HTML (55) PDF 1.90 M (251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股骨近端防旋髓内钉(proximal femoral nail anti-rotation,PFNA)、解剖型锁定钢板(PF-LCP)、人工股骨头置换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84例老年人粗隆间骨折,按手术方法分成PFNA组(27例)、PF-LCP组(30例)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27例)。对比各组患者手术时长、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总输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住院天数,比较PFNA组和PF-LCP组术后骨折愈合时间。结果: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术后完全负重时间、术后骨折愈合时间明显小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FNA组手术切口长度、术中失血量明显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FNA组和人工股骨头置换组术后髋关节Harris评分及评分优良率明显高于PF-LCP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PFNA组和PF-LCP组总输血量小于人工股骨头置换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PFNA和人工股骨头置换是治疗老年人股骨粗隆间骨折更好的手术方法,均可获得良好的髋关节功能,但需要谨慎注意手术适应证,选择适合的手术方案。

    • 超声刀与传统电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中的对比研究

      2019(1):109-110.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1

      摘要 (1874) HTML (57) PDF 393.34 K (17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超声刀与传统电刀对腮腺浅叶切除手术过程及术后反应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自2016年1月—2017年6月于苏州大学附属第一医院行腮腺浅叶切除术的患者176例,随机分为超声刀组92例,电刀组84例,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结果:超声刀组在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48 h引流量及术后住院天数方面均优于电力组,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超声刀在腮腺浅叶切除手术中能够明显缩短手术时间,降低术中出血量及术后引流量及减少住院时间,值得加强临床推广与实践。

    • 结直肠不同部位1~3 cm大小息肉内镜下切除不同术式的临床疗效观察

      2019(1):111-114.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2

      摘要 (2324) HTML (62) PDF 431.38 K (16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内镜黏膜下剥离术(endoscopic submucosal dissection,ESD)与环周预切开的内镜黏膜切除术(endoscopic mucosal resection with circumferential incision,EMR-CI)在结直肠早期病变中的疗效与安全性。方法:纳入我院2013年7月—2017年8月收治的结直肠早期病变患者91例,根据息肉部位及治疗方式分为结肠息肉ESD组、结肠息肉EMR-CI组、直肠息肉ESD组、直肠息肉EMR-CI组,共4组。比较不同治疗组的手术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及术后复发率,评估临床疗效及手术安全性。结果:结肠息肉ESD组与EMR-CI组比较,操作时间明显延长[(77.93 ± 56.78)min vs.(57.79 ± 34.04)min,P < 0.0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而在直肠中,操作时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61.07 ± 44.08)min vs.(47.86 ± 23.07)min,P > 0.05]。结肠和直肠两类息肉在术后并发症的发生率及息肉复发率上均无显著差异。结论:在结肠1~3 cm的息肉可以优先选择行EMR-CI手术。但是ESD可能仍是>3.0 cm大小的结直肠息肉的首选方法,而当进行ESD操作困难时,EMR-CI可作为二线治疗的选择。

    • 老年人群口服氯吡格雷后血小板聚集率与血尿酸水平相关性分析

      2019(1):115-118.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3

      摘要 (1829) HTML (69) PDF 414.38 K (19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老年基本健康人群口服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后,二磷酸腺苷诱导的血小板最大聚集率(adenosine diphosphate induced 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ADP-MAR)与血尿酸(uric acid,UA)的关系。方法:选取35例口服氯吡格雷达稳态者为实验组,35例未服用氯吡格雷者为对照组,以二磷酸腺苷(adenosine diphosphate,ADP)为诱聚剂检测血小板最大聚集率(platelet maximum aggregation rate,MAR)、UA等生化指标和CYP2C19*2、*3基因多态性。单因素及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影响ADP-MAR的因素。结果:线性回归分析显示实验组UA水平对ADP-MAR的回归系数为0.071(95%CI:0.019~0.122,P=0.009),多因素调整后,回归系数为0.063(95%CI:0.004~0.122,P=0.037)。对照组中UA对ADP-MAR的单因素和多因素线性回归分析回归系数分别为0.028(95%CI:-0.033~0.089,P=0.362)和0.015(95%CI:-0.057~0.086,P=0.676)。结论:氯吡格雷抗血小板聚集效果可能与UA水平相关,UA每增加1 mmol/L,ADP-MAR将升高0.071%,提示老年口服氯吡格雷人群可监测UA水平,以评估抗血小板聚集效果。

    • 凶险性前置胎盘妊娠结局临床分析

      2019(1):119-122.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4

      摘要 (2023) HTML (84) PDF 416.62 K (20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凶险性前置胎盘的临床特点及母儿妊娠结局,寻找凶险性前置胎盘的高危因素,提高凶险性前置胎盘早期诊断和诊治的水平。方法:对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院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的临床资料和母儿妊娠结局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凶险性前置胎盘的发病率为2.03‰,其中胎盘植入18例,发病率为0.47‰,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年龄(32.56 ± 4.62)岁,孕周(35.20 ± 2.55)周,既往孕次(4.02 ± 1.67)次,既往产次(2.15 ± 0.39)次。距前次剖宫产时间间隔(7.16 ± 3.64)年,术中出血量(1 161.28 ± 1 178.21)mL。新生儿胎龄(35.20 ± 2.55)周,体重(2 691.08 ± 576.37)g,Apgar评分(8.87 ± 1.92)分。78例凶险性前置胎盘患者切除子宫8例,9例行宫腔球囊压迫,7例行子宫病损切除术和2例行子宫动脉上行支结扎和B-lynch缝合术者均保留子宫。相关性分析显示孕周和出生体重及胎儿评分呈正相关(r=0.621,P < 0.01;r=0.585,P < 0.01),术中出血量和ICU入住时间呈正相关(r=0.613,P < 0.01),ICU入住时间和孕周,胎盘的附着位置呈负相关(r=-0.277,P < 0.05;r=-0.268,P < 0.05)。结论:凶险性前置胎盘是可以早期诊断和发现的,在期待治疗过程中应注意患者的宫缩及阴道出血情况、胎盘位置,一旦发生孕晚期出血,应立即诊断和处理,充分备血的情况下急诊剖宫产终止妊娠。

    • 地佐辛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

      2019(1):123-125.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5

      摘要 (1313) HTML (58) PDF 442.22 K (16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地佐辛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患者自控静脉镇痛(patient controlled intravenous analgesia,PCIA)时对机体细胞免疫功能的影响。方法:选择2016年1—3月湖北省宜昌市妇幼保健院和宜昌市第一人民医院择期脊椎-硬膜外麻醉下行剖宫产术的足月、单胎产妇200例,将产妇随机分为地佐辛混合舒芬太尼组(DS组,n=100)和舒芬太尼组(S组,n=100),两组术后均行PCIA,DS组给予地佐辛0.3 mg/kg+舒芬太尼1.5 μg/kg,S组给予舒芬太尼2.5 μg/kg。分别于术后2、6、12、24、48 h进行疼痛视觉模拟评分(VAS),分别于麻醉前(T0)、术后2 h(T1)、12 h(T2)、24 h(T3)、48 h(T4)、72 h(T5)采集患者外周静脉血样,测定外周血中CD3+、CD4+、CD8+淋巴细胞亚群及自然杀伤细胞(NK细胞)水平,计算CD4+/CD8+比值;并记录两组不良反应发生情况。结果:术后2~48 h各个时点DS组患者的VAS评分均明显低于S组患者(P < 0.05)。与麻醉前(T0)相比,DS组术后T1、T2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术后T3时点CD3+和NK细胞水平明显下降(P < 0.05);S组术后T1~T3时点CD3+、CD4+、CD4+/CD8+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下降(P < 0.05),术后T4时点CD3+水平明显下降(P < 0.05)。组间比较:术后T2时点DS组CD3+、CD4+及NK细胞水平均明显高于S组(P < 0.05),术后T3时点DS组CD3+和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S组(P < 0.05),术后T4时点DS组CD3+水平明显高于S组(P < 0.05)。结论:地佐辛混合舒芬太尼用于剖宫产术后镇痛效果更好,可降低不良反应发生率,改善患者细胞免疫功能。

    • 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34~35周缺氧缺血性脑病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研究

      2019(1):126-130.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6

      摘要 (1535) HTML (56) PDF 469.35 K (18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比较亚低温对34~35周缺氧缺血性脑病(hypoxic-ischemic encephalopathy,HIE)患儿的有效性及安全性。方法:本中心既往3年来31例行选择性头部亚低温治疗的HIE患儿为亚低温组,30例同胎龄HIE患儿为对照组,所有患儿入院后收集临床资料(出生体重、胎龄、入院日龄、性别、Apgar评分、羊水情况,亚低温开始前及亚低温时心率、呼吸、氧饱和度、血压及并发症等情况)及外周血样白细胞数、中性粒细胞数、血糖、血气等检测,并行随访。结果:①亚低温组与对照组间在出生体重、胎龄等一般资料以及亚低温开始前心率、呼吸等基线资料均无明显差异;②入组时两组在辅助检查方面无显著差异;亚低温结束时两组间除神经元烯醇化酶(neuron specific enolase,NSE)外也无明显差异;出院前两组头颅MRI检查均示异常,但新生儿神经行为评定(neonatal behavioral neurological assessment,NBNA)评分亚低温组要好于对照组;③两组间除喂养不耐受外在其他并发症方面无显著差别;④亚低温组婴幼儿智能发育量表评分(children’s developmental center of China,CDCC)持续改善、好于对照组;头颅MRI在3、6个月随访时改善率好于对照组。对于重症HIE患儿,最终脑瘫发生率两组间无明显差异。结论:本研究提示选择性头部亚低温对于34~35周患儿有较高的脑保护价值和较好的安全性,但尚需进一步多中心的研究。

    • 7.0T心脏MR成像在肺动脉高压大鼠模型右心功能评估中的作用

      2019(1):131-135.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7

      摘要 (1576) HTML (59) PDF 3.23 M (22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基于7.0T心脏磁共振成像(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CMR)观察肺动脉高压(pulmonary artery hypertension,PAH)大鼠肺动脉径线和心脏功能的变化。方法:选用36只雄性SD大鼠(随机分为6组,每组6只)采用低氧建立PAH大鼠模型。于未缺氧时(基线)及缺氧后第1、2、3、4、5周利用MR(Bruker BioSpec 7.0T)进行心脏成像,分别测量主肺动脉(main pulmonary artery,MPA)、右肺动脉(right pulmonary artery,RPA)、左肺动脉(left pulmonary artery,LPA)直径,并计算其与同层面升主动脉(ascending aorta,AA)直径之比(MPA/AA、RPA/AA、LPA/AA);四腔心位右室舒张末期最大径线(righ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ximum diameter,dRVmax)与左室舒张末期最大径线(left ventricular end-diastolic maximum diameter,dLVmax)之比(dRVmax/dLVmax),右室舒张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diastolic volume,RVEDV),右室收缩末容积(right ventricular end systolic volume,RVESV),进而计算右室射血分数(righ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RVEF);每只大鼠均行右心导管术获取右室收缩压(right ventricular systolic pressure,RVSP)。采用SPSS 24.0统计软件,应用独立样本t检验及ANOVA分析比较不同时间点上述各参数的差异,采用Pearson相关性分析评价各参数与RVSP的相关性。结果:造模后第1周大鼠RVSP即较基线升高[(29.92 ± 1.94)mmHg vs.(41.55 ± 3.14)mmHg,P<0.01],后每周逐步升高,MPA、dRVmax/dLVmax及RVESV、RVEDV逐渐增大(P<0.01),RVEF在缺氧第2周显著降低(P<0.01)。MPA/AA、dRVmax/dLVmax、RVEF与RVSP具有较好的相关性(r分别为0.573、0.700、-0.760,P均<0.01)。结论:7.0T CMR可敏感地观察到PAH大鼠病程进展中肺动脉及右心形态功能的改变,为研究PAH的演变机制打下基础。

    • 心脏CT左房参数在预测房颤患者卒中发生中的价值

      2019(1):136-140.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8

      摘要 (1787) HTML (48) PDF 2.55 M (25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心脏CT评估房颤患者左心房、左心耳结构以及功能状况,探讨其与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221例房颤患者心脏CT资料,根据病程中患者有无发生卒中分成卒中组和非卒中组。以图像后处理软件测量左心房和左心耳最大、最小容积,计算左心房及心耳的射血分数。根据心耳形态将其分成鸡翅型和非鸡翅型,并观察心耳内是否存在血栓或血栓前状态。对左房各项参数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统计学分析。结果:221例中47例发生了卒中事件。卒中组患者的左心房最大容积、最小容积均较非卒中组增大(P < 0.05),卒中组左心房射血分数较非卒中组下降(P < 0.05)。卒中组左心耳非鸡翅型的比例更高(P=0.006);卒中组左房内存在血栓或血栓前状态的比例高于非卒中组(P=0.01)。左心房容积、左心耳分叶结构及左心耳血流动力学状态是房颤患者卒中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心脏CT获得的左房参数对房颤患者卒中发生具有一定预测价值。

    • T2 mapping眼外肌定量测量在甲状腺相关眼病诊断和分期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41-144. DOI: 10.7655/NYDXBNS20190129

      摘要 (1784) HTML (58) PDF 2.87 M (21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T2 mapping眼外肌定量测量在甲状腺相关眼病(thyroid-associated ophthalmopathy,TAO)诊断和分期中的价值。方法:对36例TAO患者及28例健康志愿者行眼眶T2 mapping检查,测量眼外肌的T2弛豫时间(T2 relaxation time,T2RT)值。比较病例组与正常对照组、活动期组与非活动期组眼外肌T2RT值的差异。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曲线)法评估其判断TAO活动性的诊断价值。结果:病例组眼外肌的T2RT值明显大于正常对照组(P<0.001)。活动期组眼外肌的T2RT值明显大于非活动期组(P<0.001)。ROC结果显示以眼外肌T2RT值≥116.5 ms判断TAO处于活动期的诊断效能最优(曲线下面积0.863,敏感度75.0%,特异度93.8%)。结论:基于T2 mapping的眼外肌定量测量可辅助TAO的诊断和分期。

    • 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的超声诊断价值要点及漏误诊分析

      2019(1):145-148. DOI: 10.7655/NYDXBNS20190130

      摘要 (1599) HTML (57) PDF 14.52 M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超声心动图对心下型完全性肺静脉异位连接(infracardiac total anomalous pulmonary venous connection,ITAPVC)的诊断价值,分析超声心动图漏误诊原因,旨在提高超声对ITAPVC诊断的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53例经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证实为ITAPVC的临床资料,将术前超声检查的声像图表现与手术、多排螺旋CT或心导管造影结果对比分析,对超声漏、误诊及诊断不明确的声像图进行深入研究与探讨,并总结该病的超声心动图诊断要点。结果:53例病例中,29例在外院初筛,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10例,疑似2例,漏诊15例,误诊2例,2例均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漏误诊率58.6%;本院超声心动图正确诊断44例,疑似3例,所有正确诊断的病例中均显示左房壁回声完整,4根肺静脉均未与左房连接,可见共同肺静脉干连接垂直静脉,并穿过膈肌同腹主动脉及下腔静脉并行走行进入肝脏,与肝静脉、门静脉或下腔静脉连接。本组检查漏诊5例,误诊1例,漏误诊率11.3%,3例漏诊为房间隔缺损合并重度肺动脉高压,2例因同时合并完全性房室间隔缺损、右房异构而漏诊,1例误诊为完全性心内型肺静脉异位连接。结论:ITAPVC易于漏诊,当出现右房室明显增大、左房室偏小、房水平右向左分流时,应常规探查肺静脉的走行情况。若剑突下扫查发现门静脉、肝静脉或下腔静脉扩张则需高度怀疑ITAPVC,且同时进行心导管或CT血管造影检查,以便早期做出正确诊断,尽早手术,改善患儿的生存率,降低病死率。

    • 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与心血管疾病关系的研究进展

      2019(1):149-152. DOI: 10.7655/NYDXBNS20190131

      摘要 (1957) HTML (60) PDF 449.40 K (31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心血管疾病(cardiovascular disease,CVD)中具有重要作用。肠道菌群的组成变化及其代谢产物与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高血压的发生、发展相关。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对CVD影响的机制已有报道。本文将综述肠道菌群及其代谢产物在动脉粥样硬化、心肌梗死、心衰心功能不全、高血压的发生、发展中的作用和机制,以及在CVD防治方面的潜在价值,为CVD的防治提供新思路。

    • 晚期肾癌免疫检查点治疗新进展

      2019(1):153-157. DOI: 10.7655/NYDXBNS20190132

      摘要 (1783) HTML (50) PDF 442.97 K (2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肾癌是我国泌尿系统最常见的恶性肿瘤之一。目前早期肾癌仍主张手术治疗,但晚期肾癌患者则以药物治疗为主。随着血管内皮生长因子(vascular endothelial growth factor,VEGF)抑制剂和mTOR抑制剂等靶向药物接连获批应用于晚期肾癌患者,极大地改善了患者预后,但临床上靶向药物的耐药性问题也日益凸显。近年来免疫治疗快速发展,尤其是程序性死亡受体(programmed cell death-1,PD-1)及其配体(programmed cell death-ligand 1,PD-L1)抑制剂与细胞毒T淋巴细胞相关性抗原-4(cytotoxic T lymphocyte-associated antigen-4,CTLA-4)抑制剂等免疫检查点抑制剂在相关临床试验中的良好表现,进一步改善了患者预后。本文就免疫检查点抑制剂治疗晚期肾癌的最新研究进展作一综述。

    • 伴有t(4;16)(q11;p12)非朗格汉细胞组织细胞增多症1例报道并文献复习

      2019(1):158-161. DOI: 10.7655/NYDXBNS20190133

      摘要 (1510) HTML (50) PDF 82.24 M (21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IL2RG基因突变致X⁃连锁重症联合免疫缺陷病1例及家系突变分析

      2019(1):162-164. DOI: 10.7655/NYDXBNS20190134

      摘要 (2070) HTML (62) PDF 7.01 M (28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