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10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组蛋白去甲基酶KDM3A介导小鼠骨骼肌细胞中活性氧诱导的E2F1表达

      2019(10):1409-1414.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1

      摘要 (2040) HTML (67) PDF 10.14 M (19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在小鼠骨骼肌细胞凋亡过程中E2F1表达上调的表观遗传机制。方法:利用H2O2处理C2C12细胞,利用干扰RNA和瞬时转染相关因子,用实时定量PCR(real-time quantitative PCR,RT-qPCR)与Western blot检测E2F1基因表达水平,染色质免疫沉淀(chromatin immunoprecipitation,ChIP)检测蛋白质与DNA的结合。结果:E2F1表达水平上调,同时伴随E2F1基因启动子上H3K9甲基化水平的下降。进一步研究发现,活性氧促进H3K9去甲基酶KDM3A结合到E2F1启动子上促进E2F1转录。相反,使用干扰RNA敲减KDM3A显著减弱活性氧引起的E2F1表达上调。KDM3A干扰同时降低了E2F1启动子上乙酰化H3与H3K4甲基化水平并恢复了H3K9甲基化水平。结论:KDM3A可能通过改变组蛋白修饰参与活性氧诱导的E2F1转录激活。

    • 全人源双特异性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的优化、制备及生物学特性鉴定

      2019(10):1415-1420.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2

      摘要 (1777) HTML (65) PDF 28.99 M (17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优化设计、构建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探究重轻链不同组合形式对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与肿瘤抗原结合的亲和性和特异性的影响。方法:使用生物信息学分析、基因工程抗体技术设计、优化及制备重轻链不同组合的双特异性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CP1、CP2、PC1、PC2;生物分子相互作用分析仪BLItz分析融合蛋白对重组c-Met蛋白和PD-L1蛋白的亲和力,ELISA法分析其抗原结合特异性。结果:成功制备双特异性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融合蛋白CP1与重组c-Met蛋白和PD-L1蛋白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特异性均优于CP2、PC1和PC2。结论:重轻链不同组合形式会影响c-Met/PD-L1 scFv-Fc融合蛋白与c-Met和PD-L1蛋白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融合蛋白CP1的亲和力和抗原结合的特异性最高,其对应的重轻链组合形式可用于c-Met/PD-L1 CAR表达载体的构建。

    • 肝再生增强因子调控线粒体功能稳态在棕榈酸诱导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的作用

      2019(10):1421-1425.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3

      摘要 (2252) HTML (72) PDF 23.10 M (18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肝细胞脂毒性细胞模型中线粒体内肝再生增强因子(augmenter of liver regeneration,ALR)与线粒体功能障碍之间的关系。方法:以无脂肪酸的10%牛血清蛋白(bull serum albumin,BSA)处理L-O2细胞为对照(BSA组),0.2 mmol/L棕榈酸(palmitic acid,PA)处理L-O2细胞为脂毒性细胞模型(PA组),并在构建ALR过表达(ALR-OE组)及对照(Vector组)细胞后,分别接受BSA和PA处理,CCK-8法检测细胞活力、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检测试剂盒检测脂毒性、JC-1染色分析线粒体膜电位、流式凋亡检测分析细胞凋亡,Western bolt检测ALR、Bax、Bcl-2、细胞色素C等蛋白表达水平。结果:与BSA组相比,PA组细胞内脂滴增多、细胞活力下降50%、LDH释放增加13倍,线粒体内ALR表达则明显降低。BSA处理下Vector组和ALR-OE组无明显差异,而PA刺激后ALR-OE组相较于Vector组,细胞活力增加约16%,LDH释放减少约40%,线粒体膜电位增加约18%,细胞色素C释放减少,细胞凋亡减少。结论:ALR参与肝细胞脂毒性的发生,靶向调控ALR可在一定程度上抑制脂毒性的发生。

    • 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胞饮和噬菌功能双向调节作用的初步观察

      2019(10):1426-1429.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4

      摘要 (1995) HTML (57) PDF 2.92 M (21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栀子苷对巨噬细胞系RAW264.7细胞活性和内吞功能的影响。方法:采用CCK-8法判定在不同浓度、不同时间下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增殖的影响;根据CCK-8检测结果,挑选适宜浓度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24 h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中性红溶液的胞饮活性;进一步以2 mg/mL栀子苷与RAW264.7细胞共孵育后,检测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活性及胞内细菌存活情况。结果:栀子苷的细胞毒性小,在0~8 mg/mL浓度内对RAW264.7细胞的增殖无明显影响;2 mg/mL的栀子苷与细胞共孵育24 h后可明显促进静息状态下RAW264.7细胞的胞饮活性;2 mg/mL的栀子苷抑制RAW264.7细胞对铜绿假单胞菌的吞噬及胞内杀菌作用。结论:栀子苷对RAW264.7细胞的胞饮和噬菌功能具有双向调节作用。

    • IL⁃18诱导的单核细胞THP⁃1对肺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

      2019(10):1430-1436.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5

      摘要 (2373) HTML (67) PDF 33.44 M (20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源性白介素18(interleukin 18,IL-18)对单核细胞THP-1的活化作用以及IL-18激活诱导的THP-1对肺癌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影响。方法:通过IL-18体外诱导THP-1模拟激活体内肿瘤微环境中的肿瘤相关巨噬细胞(tumor associated macrophage,TAM)的作用。Transwell法检测IL-18对单核细胞THP-1的趋化作用;外源性IL-18刺激THP-1细胞后流式细胞术检测M1、M2型TAM的比例;IL-18激活诱导的THP-1和肺癌细胞A549共培养,分别以克隆形成实验、细胞划痕实验、细胞侵袭实验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的变化;扫描电镜观察共培养后A549细胞形态的变化;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共培养后A549细胞上皮间质转化(epithelial 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标志蛋白E-cadherin和N-cadherin、Snail以及Slug的表达。结果:IL-18对THP-1细胞具有显著的趋化作用;外源性IL-18刺激THP-1细胞表型向M2 TAM方向分化;IL-18诱导THP-1促进了A549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能力;扫描电镜结果显示IL-18诱导THP-1促进A549细胞伪足生长;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结果显示经IL-18诱导的THP-1抑制A549细胞E-cadherin的表达,促进N-cadherin、Snail以及Slug的表达,说明IL-18诱导THP-1激活A549细胞发生EMT。结论:IL-18可以诱导THP-1并促进其活化,活化后的THP-1通过激活EMT机制促进肺癌A549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

    • 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心功能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1437-1441.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6

      摘要 (2221) HTML (60) PDF 524.38 K (14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浓度变化情况及其与心肌梗死后心功能的相关性。方法:连续入选急性心肌梗死患者90例,测定患者入院即刻(T0)、入院次日(T1)、入院第3天(T2)和入院第7天(T3)血浆Lp-PLA2及心梗后1个月(T4)N端前体脑钠肽(NT-proBNP)水平,并采用二维心脏超声测定T1和T4患者左室射血分数(LVEF),Pearson相关分析Lp-PLA2与LVEF及NT-proBNP的相关性。以43例同期入院稳定性心绞痛患者和48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结果:急性心肌梗死患者血浆Lp-PLA2水平呈动态改变,心梗发作时显著增高,而入院第7天后基本降至对照组水平[(61.42±36.99)mg/L vs.(49.83±27.17)mg/L,P > 0.05]。相关性分析显示入院即刻(T0)血浆Lp-PLA2水平与C反应蛋白水平(r=0.06,P > 0.05)及血浆肌钙蛋白T水平(r=-0.07,P > 0.05)均无显著相关性。进一步研究发现入院时(T0)血浆Lp-PLA2水平与T4血浆NT-proBNP水平(P=0.16,P > 0.05)、左室射血分数(LVEF)(r=-0.09,P > 0.05)及T4与T1 LVEF差值(ΔLVEF)(r=0.04,P > 0.05)均无显著相关性。结论:血浆Lp-PLA2水平反映了急性心肌梗死动脉斑块不稳定状态,但与急性心肌梗死患者梗死后心功能恢复情况无关。

    • 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对预后的影响

      2019(10):1442-1448.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7

      摘要 (1773) HTML (58) PDF 13.52 M (15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linc00460在胃癌中的表达及其与胃癌患者临床病理特征和预后的关系。方法:通过癌症基因组图谱(TCGA)胃癌数据集系统评估linc00460的差异表达,并采用实时定量PCR(qRT-PCR)在88例接受胃癌手术的患者中验证TCGA结果。采用qRT-PCR检测胃癌细胞株和正常人胃上皮细胞中linc00460的表达情况。采用基因集富集分析(gene set enrichment analysis,GSEA)法预测linc00460的调控基因。将AGS细胞分别转染linc00460过表达质粒(pcDNA-linc00460)和阴性对照序列(pcDNA3.1),分别采用Western blot检测相关蛋白表达和CCK-8法检测两组细胞的增殖情况。结果:我们发现并证实linc00460在胃癌组织和细胞中显著高表达(P < 0.05);高linc00460表达与患者M分期相关;linc00460表达与胃癌患者总生存期之间存在显著负相关(P < 0.05);且Cox比例风险模型的单变量和多变量分析证实其为胃癌相关独立生存预测因子(P < 0.05)。linc00460相对高表达样本富集到P53类介质对DNA损伤反应信号转导的调控(P=0.002)、P53类介质对信号转导的正向调节作用(P < 0.001)、细胞分裂的正向调节(P < 0.001)、核分裂的正向调节(P=0.002)等基因集。AGS细胞过表达质粒pcDNA-linc00460转染组中linc00460表达水平显著高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Western blot检测结果表明linc00460可下调P53蛋白表达,上调Bcl-2和Cyclin B1表达。CCK-8结果表明pcDNA- linc00460组AGS细胞增殖指数均高于pcDNA3.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linc00460在胃癌组织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的患者预后较差,linc00460可能通过上调P53信号通路促进胃癌细胞生长,linc00460可能参与了胃癌的恶性进展。

    • 儿童STING基因启动子区序列多态性分析

      2019(10):1449-1452.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8

      摘要 (1834) HTML (60) PDF 1.37 M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儿童外周血干扰素基因刺激因子(stimulator of interferon genes,STING)启动子-436~+267区域序列变化。方法:采用PCR产物直接测序的方法,对48例儿童的STING基因启动子区进行序列分析,构建重组报告质粒pGL-3/STING(TT)和pGL-3/STING(CC),转染人类胚胎肾(human embryonic kidney,HEK)293T细胞,检测其荧光素酶活性,计算相对活性单位(the relative luciferase activity unit,RLU)。结果:发现STING基因启动子区的1个新的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位点(-401)T/C;该位点TT、TC、CC这3种基因型的频率分布分别为45.8%、37.5%、16.7%;经酶切、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含有该位点的STING启动子序列(-436~+267)的表达质粒pGL-3/STING(TT)和pGL-3/STING(CC)。与pGL-3/STING(TT)质粒比较,pGL-3/STING(CC)启动子的RLU明显降低。结论:STING基因(-401)T/C是一个新的SNP,该SNP可降低STING基因启动子的活性,进而可能影响基因的转录调控,影响机体对疾病的易感性。

    • TROP2和VEGFR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的相关性研究

      2019(10):1453-1458. DOI: 10.7655/NYDXBNS20191009

      摘要 (2438) HTML (99) PDF 4.68 M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人滋养层细胞表面抗原2(TROP2)和血管内皮生长因子受体2(VEGFR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与临床病理因素和预后的相关性。方法:应用免疫组化(两步法)检测151例三阴性乳腺癌、137例非三阴性乳腺癌、48例乳腺良性肿瘤以及48例正常乳腺组织中TROP2和 VEGFR2的蛋白表达情况,结合临床病理资料综合分析其临床意义和预后价值。结果:TROP2和VEGFR2分别在乳腺癌细胞的细胞膜和细胞质表达。TROP2和VEGFR2蛋白在三阴性乳腺癌中高表达,阳性率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乳腺良性肿瘤和正常乳腺组织,并且TROP2和VEGFR2共同在三阴性乳腺癌高表达,高于非三阴性乳腺癌,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三阴性乳腺癌组织中TROP2阳性表达、VEGFR2阳性表达,以及TROP2和VEGFR 2在三阴性乳腺癌中的共同高表达与患者的组织学分级、临床分期、远处转移有相关性。TROP2和VEGFR2蛋白共同高表达是三阴性乳腺癌的独立预后指标。结论:TROP2和VEGFR2可以作为三阴性乳腺癌新的分子靶点,有望用于三阴性乳腺癌的预后评价和免疫靶向治疗。

    • p16/Ki⁃67在ASCUS合并HPV阳性患者中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的检测意义

      2019(10):1459-1463.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0

      摘要 (2136) HTML (77) PDF 5.75 M (24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在不能明确意义的非典型鳞状上皮细胞(atypical squamous cell of undetermined significance/high risk human papillomavirus,ASCUS)合并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者中对宫颈高级别鳞状上皮内病变(high-grade squamous intraepithelial lesion,HSIL)的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9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科就诊的283例ASCUS合并高危型HPV阳性者阴道镜下的宫颈活检组织病理结果,探讨HSIL的危险因素,比较p16/Ki-67双染检测和HPV分型检测的诊断效能。结果:283例患者中88例被诊断为HSIL。单因素分析显示,不同HPV型别、p16/Ki-67双染检测结果间HSIL发生率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不同年龄患者HSIL发生率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HPV16/18阳性、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HSIL的高危因素(P<0.001)。p16/Ki-67双染检测较HPV分型检测有更高的灵敏度(62.03% vs. 51.14%)、阴性预测值(81.6% vs. 78.9%)及受试者工作特征(ROC)曲线下面积(0.794 vs. 0.669,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ASCUS合并HPV阳性者中发现HSIL的预警因素,其筛查效能优于HPV分型检测,为宫颈病变初筛提供了一种新选择。

    • 江苏省某戒毒所丙型肝炎病毒感染情况及影响因素分析

      2019(10):1464-1467.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1

      摘要 (1594) HTML (58) PDF 486.42 K (1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江苏省某地区强制戒毒人员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C virus,HCV)的感染情况并探讨其危险因素,为该人群的行为干预和疾病病因探索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现况研究的方法,于2018年7月对江苏省某地区强制戒毒所内790例接受强制戒毒的人员进行问卷调查,收集该人群的一般人口学和行为学资料,并采集静脉血对HCV抗体等相关指标进行检测。结果:790例强制戒毒人员中HCV抗体阳性率为20.0%(158/790),其中HCV RNA的阳性率为58.2%(92/158),注射吸毒者的HCV抗体阳性率为72.9%(114/136)。HCV慢性感染者中以HCV 3b亚型(41%)和HCV 6a亚型(22%)多见。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年龄较大(OR=1.81,95%CI:1.21~2.70)和具有注射吸毒行为(OR=60.28,95%CI:29.65~122.58)是该人群感染HCV的主要危险因素。结论:该吸毒人群的HCV感染情况依然较为严峻,尤其是既往有注射吸毒行为的吸毒人群,应重点监测;该吸毒人员HCV感染率高,与注射吸毒和年龄增长有关。

    • 2017—2018年南京市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病原学结果分析

      2019(10):1468-1471.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2

      摘要 (1794) HTML (77) PDF 448.40 K (20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2017—2018年南京地区发热伴呼吸道症候群(febrile respiratory syndrome,FRS)的病原谱构成及优势病原流行特点。方法:于南京市鼓楼医院和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收集FRS门诊患者咽拭子标本,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方法对可疑标本进行11种常见呼吸道病原的核酸检测,分析南京地区FRS的病原构成、季节变化规律、易感人群。结果:共收检标本206例,阳性检出率为68.93%(142/206)。11种病原均有检出,病原谱前3位是肺炎链球菌(74/206)、流感嗜血杆菌(53/206)、人流感病毒(30/206)。不同的病原体表现出各自的季节性。混合感染66例,最常见为肺炎链球菌合并其他病原感染。儿童发病率高于成人,为易感人群。结论:南京市FRS病原谱构成复杂,肺炎链球菌、流感嗜血杆菌、人流感病毒是优势病原;不同季节的呼吸道病原谱不一致。今后需对FRS进行持续的监测和进一步深入研究。

    • GNB1基因突变致神经发育障碍患儿的临床及基因突变分析

      2019(10):1472-1475.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3

      摘要 (3939) HTML (62) PDF 10.05 M (21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whole exome sequencing,WES)对患有语言运动发育迟缓及严重智力障碍的患儿及其父母进行分析,探讨基因水平的遗传学病因并明确临床诊断,进一步指导妊娠。方法:提取患儿及其父母外周血DNA,采用外显子捕获结合高通量测序技术进行检测。根据美国医学遗传学与基因组学学会标准对患儿及父母检测出的变异进行致病性判定,结合患儿表型寻找致病基因及位点。利用Sanger测序法对致病位点进行验证。结果:患儿GNB1基因第7号外显子c.346 G>A(p.G116S)位点杂合错义突变为致病位点,患儿父母该位点均为野生型,此变异为患儿的新发突变。Sanger测序验证结果与外显子捕获测序结果一致。患儿为常染色体显性智力低下42型(autosomal dominant mental retardation-42,MRD42)患者。结论:应用全外显子测序技术对语言运动发育迟缓伴严重智力低下的患儿进行诊断,可明确患儿的致病原因,有助于家系的遗传咨询并为再生育提供指导。

    • 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与脑白质疏松相关

      2019(10):1476-1479.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4

      摘要 (1841) HTML (81) PDF 438.54 K (21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脑白质疏松(leukoaraiosis,LA)的相关危险因素。方法:回顾性收集110例住院患者临床资料,所有患者均接受核磁共振检查,应用液体衰减恢复序列检查LA,根据Fazekas量表评估其严重程度,采用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确定LA的危险因素。结果:110例患者中59例患者表现为无~轻度LA,51例表现为中~重度LA。多因素回归分析示年龄(OR=1.07,95%CI:1.02~1.12,P=0.003)、高血压(OR=2.51,95%CI:1.03~6.14,P=0.043)、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OR=1.34,95%CI:1.02~1.76,P=0.039)和中性粒细胞计数(P=0.010)与LA相关。结论:年龄、高血压、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和中性粒细胞计数是LA的独立危险因素。

    • 危重症患者限制性输血策略的临床效果分析

      2019(10):1480-1482.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5

      摘要 (1611) HTML (67) PDF 443.68 K (17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危重症患者限制性输血与开放性输血的临床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昌大学第二附属医院ICU 2017年8月—2018年7月进行红细胞输血治疗的危重症患者共101例,比较两种输血策略的临床治疗效果。结果:限制性输血组输血前血红蛋白(hemoglobin,Hb)值、输血后Hb值及红细胞输注量均明显低于开放性输血组水平(P < 0.05);限制性输血组的多器官功能障碍综合征(multiple organ dysfunction syndrome,MODS)评分、≥3个衰竭器官数及肺水肿发生率、心力衰竭发生率均低于开放性输血组(P < 0.05);临床转归方面,两组病死率和重症感染发生率的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ICU贫血患者限制性输血策略的临床效果优于开放性输血策略。

    • 儿童难治性肾病诊疗体会

      2019(10):1483-1485.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6

      摘要 (1459) HTML (87) PDF 381.80 K (1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儿童难治性肾病的诊疗技术,以提高难治性肾病的诊治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1月—2019年6月南通大学附属医院就诊的儿童难治性肾病30例患者资料,包括临床检测指标、治疗经过和预后情况。结果:30例难治性肾病患儿均口服泼尼松治疗,其中耐药25例,复发5例。经甲泼尼龙、盐酸贝那普利及百灵、黄葵等中药治疗后,17例尿蛋白转阴,另外13例尿蛋白未转阴,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使用甲泼尼龙治疗尿蛋白转阴患儿临床及病理类型比加用其他免疫抑制剂患儿复杂。甲泼尼龙主要不良反应有高血压、窦性心动过速或过缓以及感染,他克莫司等免疫抑制剂主要不良反应有感染、高血糖、个别高尿酸血症。结论:难治性肾病应及早进行肾活检,积极治疗。目前主张使用激素或者联合其他免疫抑制剂多靶点治疗,辅助百灵、黄葵、血管紧张素转换酶抑制剂或血管紧张素转换酶受体抑制剂可取得较好效果。

    • PDHA1基因突变致少年型Leigh综合征1例并文献复习

      2019(10):1484-1486. DOI: 10.7655/NYDXBNS20181035

      摘要 (1379) HTML (66) PDF 13.16 M (18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小脑扁桃体切除术与后颅窝减压及硬膜重建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临床疗效对比

      2019(10):1486-1490.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7

      摘要 (1456) HTML (61) PDF 462.36 K (20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与后颅窝减压及硬膜重建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的手术效果及预后,为临床治疗提供参考。方法:回顾性分析2012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上海市第十人民医院接受治疗的135例Chiari Ⅰ型畸形患者的临床资料,其中69例小脑扁桃体下疝切除术患者为观察组,66例后颅窝减压及硬脑膜重建术患者为对照组,记录两组住院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并发症、术后随访资料等。结果:观察组平均住院时间短于对照组(P < 0.05);观察组发生不良反应事件率低于对照组(4.3% vs. 18.2%,P < 0.05);观察组症状改善率(87.0%)及脊髓空洞改善率(94.4%)优于对照组的症状改善率(66.7%)及脊髓空洞改善率(81.2%,P < 0.05)。结论:小脑扁桃体切除术治疗Chiari Ⅰ型畸形症状改善率优于硬膜扩大修补术,且术后不良反应率、住院时长低于硬膜扩大修补术。

    • 无创三维重建在肺部亚厘米结节定位中应用

      2019(10):1491-1493.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8

      摘要 (2133) HTML (70) PDF 4.84 M (21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影像三维重建技术在亚厘米肺部结节术前规划及术中定位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利用Osirix软件对40例肺部亚厘米结节患者胸部增强CT扫描的DICOM格式数据进行三维重建,通过三维模型来实现术前制定手术方式和术中无创定位肺结节。结果:40例患者共46枚结节,术中均成功定位找到结节,结节手术切除率为100%。行单孔胸腔镜下肺段切除14例,楔形切除26例。CT影像测量结节距胸膜表面深度为(12.1 ± 5.8)mm(0~55 mm)。楔形切除平均术中定位结节时间为(5.2 ± 3.0)min(2~20 min),平均住院时间为(2.4 ± 1.6)d。本组患者术中、术后均未出现相关并发症,术后随访3个月均恢复良好。结论:Osirix重建软件可为肺部亚厘米结节术前制定手术方案提供依据;无肺穿刺定位相关并发症,术中定位准确性高,为肺结节定位提供了一种新方法,具有临床推广价值。

    • 经腹直肠癌根治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临床研究

      2019(10):1494-1497. DOI: 10.7655/NYDXBNS20191019

      摘要 (2419) HTML (57) PDF 441.94 K (15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的可行性及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4年1月—2016年10月0~Ⅲ期直肠恶性肿瘤218例,其中保留左结肠动脉70例作为观察组,另外148例未保留左结肠动脉作为对照组,比较分析两组病例年龄、性别、体重、影响吻合口血供的基础疾病(动脉硬化、高血压、糖尿病等)、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目、肿瘤距肛门的距离、T分期、病理分期、术后住院时间、预防性造口以及吻合口瘘发生情况。结果:两组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其中年龄、性别、体重、影响吻合口血供的基础疾病、术中出血量、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数目及阳性数目、肿瘤距肛门的距离、T分期、病理分期等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观察组手术时间[(106.83±24.84)min]和术后住院时间[(11.87±4.64)d]均短于对照组[(150.32±59.03)min,(13.46±7.12)d,P < 0.05];观察组预防性造口[2例(2.86%)]以及吻合口瘘[2例(2.86%)]发生率均低于对照组[39例(26.35%),15例(10.14%),P < 0.05]。结论:直肠恶性肿瘤前切除术中保留左结肠动脉不影响肠系膜下动脉行径周围淋巴结清扫,且能有效保证吻合口血供,从而降低了吻合口瘘的发生率,减少了保护性回肠造口,是有效可行的。

    • 控制性食管旷置与食管切除术治疗胸段食管穿孔的对比研究

      2019(10):1498-1500.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0

      摘要 (1591) HTML (57) PDF 384.05 K (1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控制性食管旷置与食管切除术对胸段食管穿孔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淮安第一医院胸外科2008年1月—2018年1月治疗的共28例食管穿孔食管破裂的临床资料,其中接受控制性食管旷置治疗的患者11例,接受食管切除治疗的患者17例。分析比较两组患者手术时间、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两组患者术前特点无明显差异。食管旷置组手术时间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同时用食管反流量表(reflux diagnostic questionnaire,RDQ)对比两组术后情况,发现食管旷置组患者术后3个月后反流程度较食管切除组明显降低,RDQ评分降低有统计学差异(P<0.05)。结论:控制性食管旷置是治疗胸段食管穿孔的有效手术手段,且其较食管切除术创伤更小,手术时间更短,术后反流情况更轻,更易被患者接受。

    • 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

      2019(10):1501-1504.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1

      摘要 (1765) HTML (63) PDF 435.49 K (16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富血小板血浆(platelet-rich plasma,PRP)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的临床疗效。方法:以2017—2019年南通大学附属医院烧伤整形科收治的年龄18~70周岁难愈性创面患者24例作为研究对象,随机分为对照组(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及观察组(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每组12例。所有患者入院后积极术前准备,在全身状况稳定的情况下对难愈性创面进行彻底清创、止血,观察组行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支架移植覆盖清创后的肌腱、骨骼外露创面,对照组仅行人工真皮支架移植。2周后行自体超薄皮片移植手术,术后定期换药直至创面愈合。比较两组创面愈合时间和创面愈合后1个月、3个月创面温哥华瘢痕评分(Vancouver scar scale,VSS)情况。结果:观察组创面愈合时间[术后(11.50±0.58)d]相比对照组[术后(13.25±0.58)d]缩短(P<0.05)。创面愈合后1个月,观察组相比对照组VSS评分明显降低[(5.33±0.33)分vs.(7.75±0.48)分,P<0.01];创愈后3个月随访,观察组VSS评分明显低于对照组[(1.83±0.37)分vs.(4.58±0.29)分,P<0.01]。结论:富血小板血浆联合人工真皮/自体超薄皮片治疗难愈性创面能促进创面愈合、减少色素及瘢痕形成、提高创面愈合质量。

    • 持续套囊内压监测器在机械通气患者中的应用

      2019(10):1505-1507.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2

      摘要 (1251) HTML (47) PDF 389.42 K (17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机械通气患者应用持续性套囊内压监测器的效果。方法:选择主动脉夹层术后建立经口气管插管行机械通气并入住ICU的患者42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为观察组和对照组。观察组采用持续套囊内压监测器监测囊内压,而对照组采用传统的气囊压力监测方法,对两组患者机械通气期间呼吸机相关性肺炎(ventilator-associated pneumonia,VAP)、呛咳及误吸等不良事件的发生率进行统计分析。结果:两组套囊内压监测结果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观察组患者1周内VAP、呛咳、误吸的发生率及隐血试验阳性率均低于对照组,每天声门下分泌物吸引量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对ICU人工气道患者应用持续套囊内压监测方法可以有效减少因管路漏气、患者体位变化造成的套囊内压不可预知变化造成的不良影响,可减少套囊内压骤升/骤降带来的恶性刺激。

    • 术中胃肠减压对双管喉罩正压通气患者术后恶心呕吐的影响

      2019(10):1508-1510.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3

      摘要 (1522) HTML (81) PDF 397.98 K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使用胃管引流型双管喉罩正压通气时,术中通过胃管插入口置入胃管并间断吸引,对于全麻患者术后胃胀气、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等不良反应的影响。方法:采用前瞻性对比研究,选取80例成年全麻喉罩正压通气下行膝关节清理术患者,美国麻醉医师协会分级(American Society of Anesthesiologists,ASA)标准Ⅰ~Ⅱ级,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分别纳入置入胃管组(A组)和不置入胃管组(B组),全麻诱导喉罩置入后,A组在胃管引流口插入胃管并于术中间断负压吸引,超声监测两组患者手术前后胃窦容积的变化,观察并比较全麻苏醒后1、6、24 h内胃胀气、恶心、呕吐、咽痛、声嘶的发生率。结果:两组患者的一般信息、喉罩通气时长、喉罩充气量、阿片类药物使用量等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与A组相比,B组患者术后胃窦容积明显增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B组患者术后1、6 h胃胀气与恶心、呕吐发生率较高,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患者术后24 h胃胀气、恶心、呕吐发生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患者术后1、6、24 h咽痛、声嘶的发生率无统计学差异。结论:使用胃管引流型双管喉罩正压通气时,术中胃管引流通道插入胃管行胃肠减压,可有效防止术后胃胀气以及恶心、呕吐的发生。

    • 甲状腺疾病对母婴妊娠结局的影响

      2019(10):1511-1514.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4

      摘要 (1679) HTML (59) PDF 398.96 K (163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甲状腺疾病的患病率及其对母婴结局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6—12月分娩的单胎晚孕产妇,根据其孕期甲状腺功能情况,分为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甲状腺功能亢进组、亚甲状腺功能亢进组和低甲状腺素血症组。详细记录妊娠结局。结果:甲状腺功能障碍在孕期比较常见,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24.1%)最为常见。与甲状腺功能正常组相比,甲状腺功能减退组低体重儿、胎儿畸形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组更容易发生妊娠期高血压(6.8%)、贫血(28.6%)、低体重儿(2.0%)和胎儿宫内生长受限(2.8%),存在统计学意义;甲状腺功能亢进组胎盘早剥、低体重儿的发生率增加,差异有统计学意义;亚甲状腺功能亢进组更容易发生羊水过多(11.5%)、低体重儿(7.7%),存在统计学意义;低甲状腺素血症组妊娠期糖尿病、羊水过多的发生率增高,分别为38.8%、7.7%,差异有统计学意义。结论:孕期甲状腺疾病较为常见,其中亚临床甲状腺功能减退的患病率最高。不同类型甲状腺疾病对母胎均有不同程度的影响,孕期需重视甲状腺功能的检测。

    • 川崎病患儿凝血指标变化及其临床意义研究

      2019(10):1515-1517.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5

      摘要 (1738) HTML (77) PDF 438.17 K (17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川崎病(Kawasaki disease,KD)患儿凝血指标的变化及其临床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3—5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儿童医院就诊的100例KD患儿及100例健康儿童血小板相关指标(血小板计数、血小板分布宽度、血小板平均体积和血小板压积)、凝血功能相关指标(凝血酶时间、凝血酶原时间、活化部分凝血活酶时间、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和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心肌损伤相关标志物(肌钙蛋白Ⅰ、肌红蛋白、肌酸激酶-MB质量和血浆脑利钠肽)以及炎症因子(白细胞介素1-β、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白细胞介素6、肿瘤坏死因子α和白细胞介素10)等指标检测结果,比较两组间的差异以及指标间的相关性。结果:KD患儿在急性期前期即表现为血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纤维蛋白降解产物和血浆脑利钠肽含量明显升高,其中D-二聚体水平与脑利钠肽含量呈正相关(P < 0.05),此外,常见炎症因子呈现高表达,急性期后期血小板计数和血小板压积明显升高,与健康儿童相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无冠状动脉损伤患儿相比,合并冠状动脉损伤时,患儿血清中可溶性白细胞介素2受体、血浆D-二聚体水平和脑利钠肽含量升高较为明显(P < 0.01)。结论:KD患儿体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其与心肌损伤标志物,特别是血浆脑利钠肽的联合检测在KD诊断和治疗中具有临床指导意义。

    • 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的疗效评价

      2019(10):1518-1520.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6

      摘要 (2112) HTML (58) PDF 427.95 K (16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肺复张联合气管插管-肺表面活性物质-拔管(intubation-surfactant-extubation,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呼吸窘迫综合征(respiratory distress syndrome,RDS)的临床效果。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5月涟水县人民医院新生儿科住院的43例患有RDS且接受INSURE治疗的早产儿,采用随机数字表分为研究组(肺复张联合INSURE治疗)和对照组(INSURE治疗)。比较两组治愈率、无创机械通气时间、氧疗时间、住院时间、第2剂肺表面活性物质(PS)和枸橼酸咖啡因应用情况、并发症情况。结果:研究组治愈率较对照组高(P < 0.05),研究组氧疗时间、住院时间和上机时间均明显短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支气管肺发育不良、视网膜病、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率和拔管失败率均明显低于对照组(P < 0.05),研究组需第2剂PS和咖啡因应用率亦明显少于对照组(P < 0.05);而在气胸、坏死性小肠结肠炎、Ⅲ~Ⅳ级颅内出血等方面,两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肺复张联合INSURE技术治疗早产儿RDS在提高治愈率、改善氧合的同时,可以缩短氧疗时间、上机时间、住院时间,减少支气管肺发育不良、需药物关闭的动脉导管开放等并发症的发生,值得临床推广。

    • 18F⁃FDG PET/CT扫描对肺结节病诊断价值的研究

      2019(10):1521-1524.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7

      摘要 (1773) HTML (65) PDF 14.42 M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18F-氟脱氧葡萄糖正电子发射计算机断层显像(18F-fluoro-2-deoxy-D-glucose position emission tomography/computer tomography,18F-FDG PET/CT)扫描在肺结节病诊断中的应用价值,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方法:选取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8月至2018年4月期间经病理确诊且行18F-FDG PET/CT检查的11例住院患者,回顾性分析其18F-FDG PET/CT图像特征,结合其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等进行分析总结。结果:11例患者临床表现及实验室检查均无特异性;18F-FDG PET/CT扫描均考虑为肺结节病,11例患者均可见双肺门淋巴结肿大、肺内病灶及肺外淋巴结肿大,10例伴有纵隔淋巴结肿大。结论:18F-FDG PET/CT作为无创性检查,能准确反映结节病肺部及全身病灶分布情况,提高非典型结节病的诊断准确率。

    • 99Tcm⁃高锝酸盐全身及SPECT/CT显像评估分化型甲状腺癌术后残余灶和转移灶的价值

      2019(10):1525-1528.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8

      摘要 (1817) HTML (73) PDF 2.16 M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99Tcm-高锝酸盐全身及SPECT/CT显像在分化型甲状腺癌(differentiated thyroid cancer,DTC)术后残余灶和转移灶诊断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282例DTC术后需行131I首次治疗的患者,在131I治疗前行99Tcm-高锝酸盐全身显像(whole body scan,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在131I治疗后3~5 d行131I-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以组织病理学或至少6个月的临床和影像学随访结果为诊断病灶性质的标准。分析99Tcm-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和131I-WBS及颈胸部SPECT/CT显像在甲状腺床区及甲状腺床区以外部位对术后残余灶和转移灶的检出情况。结果:282例患者中,99Tcm-高锝酸盐显像检出甲状腺残余灶和转移灶共278处,131I显像检出甲状腺残余灶和转移灶共307处。两种检测方法的一致性良好,Kappa=0.759,u=18.538,P < 0.001。结论:99Tcm-高锝酸盐显像对分化型DTC术后残余及转移灶具有重要的诊断价值,其与131I显像具有良好的相关性。

    • 基于3D⁃MATRIX序列的压缩感知技术在膝关节成像中的临床应用价值

      2019(10):1529-1532. DOI: 10.7655/NYDXBNS20191029

      摘要 (2253) HTML (76) PDF 1.79 M (180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基于3D可调制翻转角超长回波链回聚脉冲成像(three-dimensional modulated flip angles technique in refocusing imaging with extended echo train,3D-MATRIX)的压缩感知(compressed sensing,CS)技术在膝关节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对26例患者的26个膝关节均采用CS-3D-MATRIX(CS-3D)和3D-MATRIX(传统3D)扫描。对两组图像的伪影(0~4)、锐利度(0~4)和图像综合质量(0~4)进行评分;分析两组膝关节图像中的软骨、肌肉、滑膜液、骨髓腔和前交叉韧带的信噪比(signal to noise ratio,SNR),骨髓腔-软骨、骨髓腔-滑膜液、软骨-肌肉、滑膜液-软骨、滑膜液-前交叉韧带的对比噪声比(contrast to noise ratio,CNR),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序列图像伪影和总体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CS-3D图像锐利度略低于传统3D[(3.39±0.50)分 vs. (3.79±0.42)分,P=0.008]。与传统3D相比,除骨髓腔和前交叉韧带外,CS-3D获得的SNR均升高;CS-3D滑膜液-前交叉韧带、滑膜液与软骨的CNR显著提高,其他组织的CNR值略有升高但无统计学差异。CS-3D扫描时间较传统3D减少了46%。结论:与传统3D扫描序列相比,CS-3D-MATRIX序列的扫描时间缩短,但图像质量无明显差异。

    • 超声造影与动态增强MRI在乳腺病灶诊断中的对比研究

      2019(10):1533-1536. DOI: 10.7655/NYDXBNS20191030

      摘要 (1751) HTML (78) PDF 453.50 K (19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常规超声联合超声造影(contrast-enhanced ultrasound,CEUS)与动态增强磁共振成像(dynamic contrast enhanced MRI,DCE-MRI)在乳腺结节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241例患者共计252个病灶同时进行常规超声联合CEUS与DCE-MRI检查,对肿块增强形态特征进行对比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曲线(ROC)计算CEUS、DCE-MRI诊断乳腺肿块的灵敏度、特异度及曲线下面积。采用Kappa值考察CEUS与DCE-MRI评估病灶的一致性,252个病灶均有手术病理结果。结果:252个病灶中,恶性病灶150个(59.5%),良性病灶102个(40.5%)。CEUS的ROC曲线下面积0.872,灵敏度80.4%,特异度94.0%;DCE-MRI的ROC曲线下面积0.907,灵敏度83.3%,特异度98.0%。CEUS和DCE-MRI诊断效能的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8),两种检查手段在鉴别肿块良恶性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Kappa=0.749)。结论:在超声探测到目标病灶基础上,常规超声联合CEUS与DCE-MRI在诊断乳腺病灶中具有较好的一致性,可以成为DCE-MRI的可替代检查方法,为优化检查手段提供了依据。

    • 20 min唾液腺显像在干燥综合征诊断中的可行性分析

      2019(10):1537-1540. DOI: 10.7655/NYDXBNS20191031

      摘要 (1951) HTML (125) PDF 433.26 K (18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20 min唾液腺动态显像在干燥综合征临床诊断中的可行性。方法:分别对56例观察组和33例对照组干燥综合征患者以及29例正常组非干燥综合征患者进行20 min或30 min唾液腺动态显像,比较唾液腺动态显像功能参数指标:摄取指数(uptake radio,UR)、相对摄取率(relative uptake radio,S/T)、排泄率(excretion fracti,EF)以及残留率(residual ratio,RR),ROC曲线分析各指标的诊断效能。结果:观察组和对照组在轻度和重度唾液腺受损患者中的UR、S/T、EF及R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在中度受损患者中仅RR指标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观察组与正常组唾液腺显像功能参数指标UR、S/T、EF及RR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结论:20 min和30 min唾液腺动态显像在评估唾液腺轻度及重度受损患者中的价值相当,中度受损患者中RR亦无明显差异;20 min唾液腺动态显像为干燥综合征患者唾液腺功能提供有效的量化依据,可反映唾液腺受损情况。

    • 代谢组学技术在多囊卵巢综合征诊治中的研究进展

      2019(10):1541-1545. DOI: 10.7655/NYDXBNS20191032

      摘要 (1957) HTML (51) PDF 491.44 K (18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是一种兼有代谢紊乱与生殖障碍的内分泌综合征,临床表现异质性强,发病机制复杂不明,因其暂未有诊断的金标准,故以排除性诊断为主,给临床制订个体化诊疗方案带来困难。代谢组学通过检测机体代谢过程中产生的小分子产物,近年来在寻找PCOS潜在诊断标志物及探索其发病机制领域取得一定突破,并可能为PCOS精准诊疗策略的制订提供证据支持。文章就PCOS发病机制及代谢组学技术在探索其机制并指导临床诊治的研究进展展开综述。

    • Pierre Robin序列征测量的研究进展

      2019(10):1546-1551. DOI: 10.7655/NYDXBNS20191033

      摘要 (1942) HTML (64) PDF 482.07 K (1883) 评论 (0) 收藏

      摘要:Pierre Robin序列征(Pierre Robin sequence,PRS)是以小下颌、舌后坠及上呼吸道梗阻为特征的先天性畸形,常伴有腭裂。目前国内外对于PRS的诊断及治疗尚无统一标准,历年来有关PRS的测量是协助诊断和治疗的重要方式。测量方法有活体测量、影像学测量等,而测量指标也各有特色,文章将对PRS的测量作一综述。

    • 子宫肌瘤剔除术后应用缩宫素止血致严重低钠血症1例并文献复习

      2019(10):1552-1554. DOI: 10.7655/NYDXBNS20191034

      摘要 (1878) HTML (43) PDF 372.19 K (1707) 评论 (0) 收藏

      摘要: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