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0卷第1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GW5074抑制高剂量小范围放射线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2019(11):1555-1560.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1 CSTR:

      摘要 (1693) HTML (68) PDF 14.31 M (21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C-Raf抑制剂GW5074对高剂量小范围放射线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的影响。方法:观察GW5074处理对高剂量放射线引起的细胞形态学改变;细胞经GW5074处理或转染sh-Twist1后,通过Western blot 检测C-Raf、 p-C-Raf、Twist1、α-平滑肌肌动蛋白(alpha-smooth muscle actin,α-SMA)和E-钙黏蛋白(E-cadherin)的表达量。应用高剂量小范围放射线照射小鼠后,通过对损伤组织的HE染色及免疫荧光染色观察上皮间质转化现象。结果:在细胞实验中,GW5074可有效减轻高剂量放射线引起的细胞形态学变化。高剂量放射线可使C-Raf蛋白激活,且在照射后48 h的作用最强。照射前应用GW5074和sh-Twist1预处理,能使Twist1和α-SMA的表达量减少而E-cadherin的表达量增加,sh-Twist1组p-C-Raf的表达量与照射组无明显差异。在动物实验中,GW5074可有效减轻放射线造成肺损伤的程度,明显减少α-SMA并增强E-cadherin的表达。结论:GW5074可能通过抑制C-Raf/Twist1信号通路有效减轻高剂量小范围放射线诱导的肺泡上皮细胞间质转化。

    • PDE4D在哮喘患儿和哮喘模型的表达差异

      2019(11):1561-1566.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2 CSTR:

      摘要 (1679) HTML (55) PDF 4.21 M (22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哮喘相关候选基因,并在人群和动物水平验证。方法:从高通量基因表达数据库(gene expression omnibus,GEO)搜索哮喘痰相关基因芯片数据,利用GEO 2R筛选表达差异基因,并参考全基因关联分析(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y,GWAS)筛选哮喘相关基因,收集哮喘患儿及同期健康儿童痰标本,构建小鼠哮喘模型、大鼠肥大细胞株(RBL-2H3)哮喘模型,应用RT-PCR进行验证。结果:共纳入2套哮喘痰基因芯片数据,选出有交集的差异表达基因190个,结合GWAS最终筛选出哮喘相关基因磷酸二酯酶4D(PDE4D)。进一步验证PDE4D在哮喘患儿痰样本中表达上调(P < 0.05),但在哮喘小鼠模型整个肺组织中表达下调(P < 0.05),而在致敏的RBL-2H3细胞中表达上调(P < 0.05)。结论:PDE4D在人群、哮喘小鼠及肥大细胞中存在差异表达,可能作为肥大细胞参与哮喘发展的研究靶点。

    • Caspase⁃1介导的焦亡在脓毒症小鼠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研究

      2019(11):1567-1570.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3 CSTR:

      摘要 (1713) HTML (70) PDF 15.72 M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半胱氨酸蛋白酶-1(Caspase-1)介导的焦亡在脓毒症小鼠神经元损伤中的作用。方法:盲肠结扎穿孔法(cecal ligation and puncture,CLP)建立小鼠脓毒症模型。成年雄性C57BL/6小鼠90只随机分为4组:假手术+生理盐水组(Sham组,15只)、假手术+Caspase-1特异性抑制剂Ac-YVAD-CMK组(Sham+CMK组,15只)、脓毒症+生理盐水组(CLP组,30只)和脓毒症+Ac-YVAD-CMK组(CLP+CMK组,30只),术后第7天各组取6只小鼠分离脑组织,检测海马CA1区神经元损伤情况和Caspase-1阳性细胞数,以及海马组织Caspase-1、焦亡标记物Gasdermin-D蛋白(GSDMD)、白细胞介素(interleukin,IL)-1β和IL-18水平;余下小鼠术后第14天行条件恐惧性实验检测认知功能。结果:与Sham组相比,CLP组小鼠海马CA1区神经元明显损伤,Caspase-1阳性细胞数增多,海马组织中Caspase-1、GSDMD、IL-1β及IL-18含量明显升高(P < 0.05),表现为海马依赖的认知功能损伤。与CLP组相比,CLP+CMK组小鼠CA1区神经元无明显损伤,Caspase-1阳性细胞数减少,Caspase-1、GSDMD、IL-1β及IL-18含量降低,认知功能明显改善(P < 0.05)。结论:脓毒症可引起小鼠海马神经元损伤及Caspase-1介导的焦亡的激活,抑制Caspase-1介导的焦亡具有神经元保护和认知保护作用。

    • 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及γ⁃氨基丁酸在痫性发作后含量变化规律

      2019(11):1571-1574.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4 CSTR:

      摘要 (1630) HTML (69) PDF 2.30 M (22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检测戊四氮(pentrazole,PTZ)致痫大鼠海马谷氨酸(glutamic amino acid,Glu)及γ-氨基丁酸(γ-aminobutyric amino acid,GABA)在痫性发作后30 min内的含量变化,研究癫痫的终止机制。方法:通过PTZ皮下注射建立SD雄性大鼠急性痫性发作模型,当大鼠痫性发作达Ⅳ~Ⅴ级时,分别于发作时(立即)及发作后5、10、15、20、25、30 min处死大鼠,断头取海马,采用高效液相色谱法检测海马组织Glu与GABA含量。生理盐水皮下注射作为正常对照组。结果:痫性发作达到Ⅳ~Ⅴ级时,0、5、10、15、20、25 min组海马组织Glu含量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之后开始下降,30 min组Glu含量与正常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海马组织中GABA含量在5 min时显著增高(P < 0.05),随后开始下降,10 min时下降至最低,在15 min时再次缓慢升高,持续至25 min时达到高峰(P < 0.05),之后开始下降。结论:痫性发作后Glu与GABA含量存在随时间变化的规律,Glu与GABA之间达到动态平衡,是癫痫发作终止的原因之一。

    • 大鼠烧伤和热压伤自身修复过程中miRNA⁃199a⁃5p的表达变化

      2019(11):1575-1577.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5 CSTR:

      摘要 (1678) HTML (68) PDF 10.26 M (1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烧伤和热压伤中变性真皮miRNA-199a-5p表达量随时间的变化情况。方法:用控温烫伤仪制作皮肤烧伤模型和热压伤模型,设置阴性对照组,用qRT-PCR检测不同的时间烫伤和热压伤部位变性真皮中的miRNA-199a-5p相对表达量。结果:各模型组变性真皮中miRNA-199a-5p相对表达量较正常组织中的相对表达量呈先下调后上调趋势,14 d时miRNA-199a-5p相对表达量上调具有显著差异(P<0.05)。结论:miRNA-199a-5p表达和变性真皮的增殖和迁移调控相关,损伤早期表达量的下调,促进变性真皮恢复正常功能,表达量的上调则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为热压伤创面修复机制的探讨提供新思路。

    • 气候学因素与急性主动脉夹层发生关系的探究

      2019(11):1578-1583.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6 CSTR:

      摘要 (1458) HTML (66) PDF 8.83 M (22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气候变化与急性主动脉夹层(acute aortic dissection,AAD)发生之间的关系,为AAD的预防控制提供科学依据。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地区三家医院收治的822例AAD患者的临床资料,比较不同季节、月份之间发病例数的差异;结合同期南京市每月气象数据,通过Spearman等级相关分析气象因素与发病例数的相关性及各气象因子之间的相关程度,利用拟合服从Poisson分布的广义可加模型探索气候变化与AAD发病的关系,用时间序列预测模型评估与实际发病数的关系。结果:AAD及其A和B分型在12月和1月占比较高,总的AAD和B型最低值发生在8月,A型最低值在6月。广义可加模型显示随着平均气压升高,AAD发病增加(RR=1.04,95%CI=1.03~1.05,P < 0.000 1)。而平均2 min风速增加,AAD的发生越少(RR=0.66,95%CI=0.46~0.94,P=0.03)。结论:AAD发生与气候学部分指标之间存在一定的关联性,平均气压升高,AAD发生增加,平均2 min风速增加,AAD发生减少。

    • 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等常见耐药相关蛋白在伴神经侵犯胃癌中的表达

      2019(11):1584-1588.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7 CSTR:

      摘要 (1533) HTML (54) PDF 17.35 M (20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切除修复交叉互补酶1(excision repair cross-complementation group 1,ERCC1)等常见耐药相关蛋白在伴神经侵犯胃癌患者中的表达。方法:回顾性分析242例胃腺癌患者的临床资料,免疫组化染色检测肿瘤组织中ERCC1、微管蛋白β3、胸苷酸合酶(thymidylate synthase,TS)、DNA拓扑异构酶2(topoisomerase 2-alpha,TOP2A)及P 糖蛋白的蛋白表达水平,比较有和无神经侵犯者上述分子标志物表达的差异。结果:108例(44.6%)有神经侵犯,其肿瘤最大径≥5 cm、低分化、伴肿瘤脉管侵犯及TNM分期Ⅲ~Ⅳ期的比例均显著高于无神经侵犯者(P < 0.05)。伴神经侵犯者的ERCC1高表达率显著高于无神经侵犯者(63.9% vs. 46.5%,P < 0.05),而其他耐药相关蛋白的高表达率在两组间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亚组分析显示,有和无神经侵犯者之间ERCC1高表达率的差异主要出现于男性(64.8% vs. 43.1%,P=0.026)和肿瘤低分化的患者中(76.3% vs. 42.9%,P=0.006)。结论:伴神经侵犯胃癌患者的ERCC1蛋白表达水平升高,提示了神经侵犯影响化疗疗效的可能原因。

    • 长链非编码RNA MCM3AP⁃AS1在老年晚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19(11):1589-1593.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08 CSTR:

      摘要 (1805) HTML (62) PDF 489.58 K (20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MCM3AP-AS1在乳腺癌患者中的表达及其临床病理意义。方法:收集老年女性(年龄≥60岁)晚期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穿刺标本64例,应用qRT-PCR技术检测肿瘤组织中的LncRNA MCM3AP-AS1表达情况,免疫组化检测乳腺癌组织样本中的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2,Her-2)、Ki-67抗原、Dickkopf相关蛋白1(Dickkopf-related protein 1,Dkk1)蛋白表达情况。Her-2免疫组化结果2+的患者进一步行荧光原位杂交试验(FISH)检测。分析LncRNA MCM3AP-AS1表达情况与乳腺癌患者临床病理之间的关系及对预后的影响。结果:组织分化差及ER、PR阴性的乳腺癌患者肿瘤组织中LncRNA MCM3AP-AS1的表达明显升高(P < 0.01)。LncRNA MCM3AP-AS1的表达与是否存在肺、肝、脑转移均无相关性,但与骨转移关系密切(P < 0.01)。激素受体阴性、Her-2 阳性、Dkk1阳性的患者更容易发生骨转移(P < 0.01)。LncRNA MCM3AP-AS1高表达的乳腺癌患者无进展生存期明显低于低表达组(P < 0.01)。结论:LncRNA MCM3AP-AS1与女性乳腺癌的恶性生物学行为关系密切。检测LncRNA MCM3AP-AS1表达对明确乳腺癌发病、转移机制及判断乳腺癌患者预后具有潜在的价值。

    • IL⁃24对弥漫大B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

      2019(11):1594-1597. DOI: 10.7655/NYDXBNS20191109 CSTR:

      摘要 (1481) HTML (64) PDF 494.71 K (17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介素24(interleukin,IL-24)对弥漫大B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方法:选取82例弥漫大B淋巴瘤初诊患者,患者入院后均接受4个疗程利妥昔单抗联合环磷酰胺+阿霉素+长春新碱+泼尼松(cyclophosphamide,hydroxyldaunorubicin,oncovin,prednisone,CHOP)方案的常规一线治疗,根据病情转归情况分为治疗有效组(完全缓解及部分缓解)和治疗无效组(疾病稳定及疾病进展),同期选取66例健康体检者作为对照。通过ELISA检测受试人群外周血IL-24水平,并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评估IL-24对弥漫大B淋巴瘤临床治疗效果的预测价值。结果:治疗前,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的IL-24水平较健康体检者显著下降[(41.4±7.3)μg/mL vs.(62.3±9.3)μg/mL,P<0.001];治疗后,治疗有效组患者IL-24水平较治疗前显著增高[(55.0±7.0)μg/mL vs.(46.3±5.3)μg/mL,P<0.001],并且明显高于治疗无效组[(55.0±7.0)μg/mL vs.(36.5±4.2)μg/mL,P<0.001];治疗无效组患者治疗后IL-24水平较治疗前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当取38.8 μg/mL作为IL-24最佳临界值时,IL-24预测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有效的灵敏度为95.65%,特异度为83.33%。结论:IL-24对弥漫大B淋巴瘤患者临床治疗效果具有可靠的预测价值。

    • 术前血浆人附睾蛋白4水平预测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

      2019(11):1598-1601.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0 CSTR:

      摘要 (1718) HTML (57) PDF 410.93 K (1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前血浆人附睾蛋白4(human epididymis protein 4,HE4)水平对复发的影响。方法:以186例早期宫颈癌患者为研究对象,根据术前血浆HE4水平分为低HE4组(<327.6 pmol/L)93例和高HE4组(≥327.6 pmol/L)93例。应用Kaplan-Meier法估算生存率,应用Log-rank检验比较低HE4组和高HE4组的生存曲线。采用Cox比例风险回归分析宫颈癌复发的危险因素。结果:绝经、肌层浸润深度≥1/2、淋巴结转移、肿瘤直径≥4 cm、Ⅱa期均为影响HE4水平的独立因素。低HE4组有10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41.5(25.0~62.0)个月,高HE4组有20例复发,复发时间中位数为25(5~50)个月。与低HE4组相比,高HE4组无复发生存率显著下降。多因素分析结果显示术后辅助治疗是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保护因素,而Ⅱa期、淋巴结转移及术前血浆HE4水平≥327.6 pmol/L为影响早期宫颈癌术后复发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术前血浆HE4水平升高是早期宫颈癌患者术后复发的危险因素,对宫颈癌患者预后判断具有潜在应用价值。

    • 多发性骨髓瘤患者部分凝血及纤溶因子活性研究

      2019(11):1602-1604.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1 CSTR:

      摘要 (1703) HTML (66) PDF 357.10 K (1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多发性骨髓瘤(multiple myeloma,MM)患者血浆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D-二聚体(D-Dimer)、抗凝血酶Ⅲ(antithrombin-Ⅲ,AT-Ⅲ)水平的改变,及沙利度胺(thalidomide,THL)联合治疗的影响,并在细胞水平研究MM及THL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s,HUVECs)纤溶系统的影响。方法:对MM初发患者50例(THL联合治疗27例,其他治疗23例)和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测定血浆FIB、D-Dimer、AT-Ⅲ水平,同时体外构建MM细胞和HUVECs共培养体系,在加与不加THL干预后,采用ELISA方法检测不同细胞培养上清中组织型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剂(tissue-type plasminogen activator,tPA)与纤维蛋白溶酶原激活物抑制剂(plasminogen activator inhibitor 1,PAI-1)水平。结果:MM患者血浆D-Dimer、FIB水平均较正常对照组明显升高,ATⅢ水平较正常对照组明显下降。THL联合治疗者血浆D-Dimer、FIB表达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升高,ATⅢ水平较初发患者及其他治疗者显著下降。体外试验中,共培养体系中的HUVECs tPA表达水平较对照组减低,PAI-1表达水平升高。THL能显著抑制对照组及共培养组HUVECs的tPA分泌(P=0.021、P=0.033),增加PAI-1分泌(P=0.017、P=0.024)。结论:MM患者血栓的形成与凝血反应增强、抗凝及纤溶因子活性降低有关,THL治疗可加重MM患者血栓风险。

    • 肾功能不全对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治疗阵发性心房颤动的影响

      2019(11):1605-1608.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2 CSTR:

      摘要 (1783) HTML (64) PDF 417.96 K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肾功能不全与肺静脉前庭隔离术治疗阵发性房颤后长期随访结果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335例阵发性房颤患者临床资料,依据肾小球滤过率(eGFR)水平分为3组,组Ⅰ[正常eGFR,eGFR≥90 mL/(min·1.73 m2),107例],组Ⅱ[eGFR轻度降低,eGFR 60~90 mL/(min·1.73 m2),193例]和组Ⅲ[eGFR中重度降低,eGFR ≤ 60 mL/(min·1.73 m2),35例]。在三维标测系统指导下行肺静脉前庭隔离术达到肺静脉-左房电学隔离,术后常规程序刺激诱发,若合并室上性心律失常或者非肺静脉触发灶,同时消融。结果:患者年龄随着eGFR下降有增高趋势。低eGFR组有更高比例的高血压发生率、增大的左房内径、更长的房颤病程及脑梗死或短暂性脑缺血发作病史。3组间非肺静脉触发灶发生率无明显差别。首次消融术后72例患者复发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组Ⅲ复发率(40%)明显高于组Ⅰ和组Ⅱ。生存曲线提示3组间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的复发比例亦有显著差异。多因素Cox分析提示,CHA2DS2-VASc及房颤病程是导管消融术后快速性房性心律失常复发的独立预测因素。结论:低eGFR合并高CHA2DS2-VASc评分及更长病程的阵发性房颤患者,射频消融术后有更高的复发率。

    • 加速康复外科在肝切除围手术期的应用

      2019(11):1609-1612.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3 CSTR:

      摘要 (2047) HTML (73) PDF 2.15 M (19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在肝切除围手术期应用的可行性。方法:回顾性比较南京医科大学鼓楼临床医学院肝脏外科2014年1月—2018年6月收治的180例行肝切除的患者资料。遵循快速康复外科理念以及本中心实际情况,根据围手术期治疗方案不同,分为加速康复外科组(ERAS组,85例)和传统治疗组(对照组,95例)。观察两组患者术后实验室检查、术后并发症、术后生活状态及住院时间。结果:ERAS组术后第3天C反应蛋白和术后第5天白细胞计数显著低于对照组;术后第3天血清白蛋白和胆碱酯酶显著高于对照组,两组其余血检指标无显著差异。ERAS组术后疼痛评分、胃肠道症状、活动评分均优于对照组;术后饮水、进食、拔管等生活状况指标均优于对照组。结论:肝切除术围手术期应用加速康复理念,可以明显减少术后并发症及住院时间,治疗效果显著,在临床上值得推广应用。

    • 一种改良术式预防造口旁疝的临床疗效研究

      2019(11):1613-161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4 CSTR:

      摘要 (1665) HTML (65) PDF 1.46 M (20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一种改良术式预防造口旁疝发生的临床疗效。方法:选取2016年1月—2017年1月接受经腹直肌造口手术的患者210例,分为对照组(经典术式组)111例和改良术式组99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经腹直肌切开腹膜内造口术,改良术式组采用腹直肌造口上、下段丝线缝合腹直肌加固造口旁组织后行腹膜内造口术。结果:两组一般资料无明显差异,造口时间、手术时间及手术出血等无明显差异(P > 0.05)。随访至术后1年,对照组发生造口旁疝11例,改良组无造口旁疝发生,两组间有显著性差异(P < 0.05)。其他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结论:该改良术式是一种简便易行的预防造口旁疝发生的有效方法。

    • 钛板⁃融合器系统和插片式融合器在颈椎前路固定融合术中的应用比较

      2019(11):1616-1620.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5 CSTR:

      摘要 (2023) HTML (54) PDF 2.00 M (2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钛板-融合器固定系统与插片式融合器对颈椎前路椎间盘摘除椎间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的临床疗效与并发症。方法:共招募195例成年颈椎病患者,其中98例采用钛板-融合器系统(P组),97例采用插片式融合器(S组)。对患者术前、术后的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与颈椎功能障碍指数(NDI)进行评估。测量颈椎矢状位参数,并通过X线片进行比较,包括C2-C7 Cobb角、颈椎弓深与邻近椎间隙高度(头端与尾端),评估邻近节段骨化(adjacent level ossification development,ALOD)与吞咽困难等级。结果:两组患者术后X线片显示C2-C7 Cobb角与颈椎弓深值均大于术前(P < 0.05)。P组患者的尾端椎间隙高度小于术前(P < 0.05)。S组中有吞咽困难或ALOD的患者比例比P组低(P < 0.01)。两组患者的JOA评分与NDI均有所改善,但恢复率无明显差异。结论:两组患者的长期临床疗效均令人满意,两种内固定对颈椎矢状序列均有改善,但两组间变化程度并无差异。钛板-融合器系统更易使手术节段头端邻近节段出现骨化,插片式融合器的优势在于可以降低吞咽困难和ALOD的发生率。

    • 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

      2019(11):1621-1624.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6 CSTR:

      摘要 (1611) HTML (52) PDF 50.70 M (201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5年2月—2017年9月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治疗的19例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手术方式前路采用经腹直肌外侧入路,后路采用Kocher-Langenbeck入路。记录患者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等;随访根据患者病情选择头胸腹部CT及骨盆平片。结果:本组19例患者均顺利完成手术,单纯前路13例,前后入路同时6例。手术平均时间152 min。术中出血量510~2 100 mL,平均820 mL。术后按照Matta影像学评估标准评定髋臼骨折复位情况:解剖复位9例,满意复位7例,不满意复位3例。19例患者术后进行了13~19个月随访(平均15个月)。所有患者骨折均获得良好愈合,愈合时间13~29周,平均16周。术后6个月采用改良的Merle d’Aubigne和Postel评分系统评定患侧髋关节功能,优7例,良8例,可3例,差1例。无发生内固定松动、断裂或者失效。所有患者随访未见术区继发疝气。结论:经腹直肌外侧入路手术切口及损伤相对较小,疗效好,并发症少,是用于治疗多发伤伴骨盆髋臼骨折的良好选择。

    • 应用输尿管软镜、微通道经皮肾镜和超细经皮肾镜治疗10~20 mm肾结石的研究

      2019(11):1625-1628.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7 CSTR:

      摘要 (2029) HTML (53) PDF 953.91 K (301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输尿管软镜(retrograde intrarenal surgery,RIRS)、微通道经皮肾镜(minimally invasive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mPCNL)和超细经皮肾镜(ultra-mini percutaneous nephrolithotomy,UMP)治疗10~20 mm肾结石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接受肾结石手术治疗的205例患者,其中RIRS 92例、mPCNL 64例、UMP 49例,比较3组的手术时间、术后住院时间、清石率、并发症以及血红蛋白(haemoglobin,Hb)、白细胞(white blood cell,WBC)计数的术后变化以及患者的治疗费用。结果:所有组术后Hb均减少,但WBC均没有显著变化。3组清石率以及Hb下降量没有显着差异,RIRS组的手术时间、手术后住院时间均短于UMP组和mPCNL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RIRS组并发症发生率最低,mPCNL组最高。RIRS组的费用最高,UMP组最低。结论:对于10~20 mm的肾结石,RIRS和UMP可能是最佳治疗方案,RIRS组的手术时间和住院时间相对较短,而UMP组的治疗周期更短,缩短了患者的不适时长并且能够减轻患者的经济负担。

    • 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引流时间因素的研究

      2019(11):1629-1631.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8 CSTR:

      摘要 (1783) HTML (66) PDF 358.93 K (22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引流时间的主要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6月—2017年10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前列腺癌根治术的205例患者资料,收集基本信息及围手术期临床资料并使用Cox比例风险模型研究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因素。结果:患者的术后盆腔引流中位天数为4 d。单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时间以及手术途径对患者术后盆腔引流时间的影响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手术途径是影响术后盆腔引流管留置时间的独立因素(HR=0.648,95%CI:0.473~0.885),即经腹途径会延长盆腔引流时间[(5.36 ± 2.29)d vs. (4.00 ± 2.37)d,P<0.001]。结论:手术途径的选择是影响前列腺癌根治术后盆腔引流时间的一个重要因素,经腹膜外手术途径比经腹途径术后盆腔引流时间短。

    • 三段式辅弓簧联合带环装置竖直下颌第二磨牙的临床应用

      2019(11):1632-163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19 CSTR:

      摘要 (1818) HTML (61) PDF 3.26 M (23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三段式辅弓簧联合带环、托槽、舌侧扣等装置在临床上矫治前倾阻生磨牙的疗效。方法:在前倾下颌第二磨牙的 面上粘结舌侧扣,将带有掀盖颊面管的带环粘结在前倾磨牙近中相邻基牙上。通过自行设计的三段式辅弓簧连接相邻基牙和前倾磨牙,形成柔和定向力作用于前倾阻生患牙上,达到竖直前倾磨牙的矫治目的。临床选择8例前顷阻生磨牙患者,观察矫治效果。结果:采用该方法矫治(3.38 ± 1.30)个月后,前倾磨牙都得以竖直(平均直立角度为36.75° ± 3.71°)。结论:采用自行设计的三段式辅弓联合带环装置矫治前倾阻生磨牙能够取得理想的治疗效果。

    • 多层螺旋CT在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癌和胰腺导管腺癌中的价值

      2019(11):1636-1638.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0 CSTR:

      摘要 (1598) HTML (50) PDF 4.97 M (23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T扫描在鉴别胰腺神经内分泌癌(pancreatic neuroendocrinecarcinoma,PNEC)和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0月—2018月10月收治的36例PNEC和60例PDAC患者的临床资料和CT特征。结果:PNEC和PDAC患者在年龄上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在CT特征中,PNEC和PDAC在肿瘤边界、胰管扩张、CT平扫密度上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CT扫描在鉴别PNEC和PDAC方面具有重要临床价值。

    • 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与多发转移瘤的CT定量鉴别诊断

      2019(11):1639-1642.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1 CSTR:

      摘要 (2187) HTML (65) PDF 3.46 M (30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CT定量指标对肝脏多发胆管错构瘤(multiple biliary hamartomas,MBHs)与肝脏多发转移瘤的鉴别诊断效能。方法:回顾性分析经病理或影像确诊的18例MBHs和27例肝脏多发转移瘤患者的临床及影像特征,统计分析鉴别两者的最佳CT指标及其阈值。结果:两组间病灶边界是否清晰、年龄、病灶CT值、与肝脏CT差值、最大病灶长径、病灶平均长径存在显著性差异(P均<0.05)。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当患者年龄≥63岁、病灶边界欠清晰、病灶CT值≥23.5 Hu、与肝脏CT差值≤27.5 Hu、最大病灶长径≥17.5 mm,病灶平均长径≥10.5 mm,鉴别肝脏多发转移瘤具较高的敏感性、特异性,平均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896,联合病灶最大长径及病灶CT值鉴别两者具有非常高的诊断效能(AUC=1.0,95%CI:1.0~1.0,P<0.001)。结论:CT定量指标鉴别MBHs和肝脏多发转移瘤具有较高的诊断效能。

    • CT及MRI三维重建辅助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

      2019(11):1643-164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2 CSTR:

      摘要 (1879) HTML (50) PDF 4.11 M (22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分析CT及MRI三维重建辅助经皮穿刺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治疗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的临床应用经验。方法:纳入2017年10月—2019年2月28例原发性三叉神经痛病例,术前利用CT及MRI三维重建技术获取卵圆孔及麦氏囊大小数据以指导卵圆孔穿刺、球囊注射,术后统计分析疗效及并发症情况。结果:CT三维重建后测量卵圆孔外口横径范围2.6~6.7 mm、纵径范围4.1~8.3 mm,卵圆孔内口横径范围2.5~7.0 mm、纵径范围4.4~9.0 mm。MR三维重建后测量麦氏囊体积范围320.2~1 102.3 mm3 。术后即刻缓解者24例,延迟缓解者3例,无缓解者1例,均未出现严重并发症。结论:三叉神经半月节球囊压迫术是一种安全有效的治疗手段,而CT及MRI三维重建可以为初学者提高手术成功率、减少并发症。

    • 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在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11):1646-1649.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3 CSTR:

      摘要 (2157) HTML (65) PDF 1.39 M (24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声触诊组织定量技术(virtual touch tissue quantification,VTQ)检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结节,研究其对结节良恶性鉴别诊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1月—2018年12月经穿刺活检或手术病理证实的117例桥本氏甲状腺炎合并的143个甲状腺结节,采用VTQ技术检测其横向剪切波速度(shear wave velocity,SWV),并与病理结果对照分析,采用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ic,ROC)曲线分析曲线下面积评价诊断效能,确定区分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结节良恶性SWV值的临界点。结果:143个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中,良性69个,恶性74个,良性结节SWV的均值为(2.52±0.41)m/s,恶性结节SWV的均值为(3.98±0.50)m/s,两者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根据良性及恶性结节SWV值绘制ROC曲线,曲线下面积为0.98±0.01,分析得出良恶性结节的SWV值临界点为3.38,其对应的敏感性、特异性、准确率、阳性预测值和阴性预测值分别为81.0%(60/74)、81.1%(56/69)、81.1%(116/143)、82.2%(60/73)和80.0%(56/70)。结论:VTQ技术可定量评价桥本氏甲状腺炎背景下甲状腺结节良恶性,具有较好的临床应用价值。

    • 脑静脉血栓形成的影像学特征及诊断

      2019(11):1650-1653.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4 CSTR:

      摘要 (2096) HTML (71) PDF 10.16 M (23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资料、影像学检查方法和表现,总结CT和MR影像特征,提高脑静脉血栓形成的诊断能力。方法:收集11例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住院病例。采集临床资料、相关危险因素、实验室检查指标,静脉窦血栓和脑内病变的影像学征象,以及相关随访结果。结果:脑静脉血栓形成的临床症状有头痛(81.8%,9/11),肢体麻木(9.1%,1/11),癫痫(27.3%,3/11)和昏迷(18.2%,2/11)。急性期CT显示静脉窦高密度征(100%,4/4);MR表现为静脉窦流空信号被血栓取代(90.9%,10/11),血栓呈多种信号特征。11例脑静脉窦血栓形成病例伴有脑内病灶6例,弥散加权成像(diffusion weighted imaging,DWI)呈脑回状不均匀高信号(100%,6/6),磁敏感如权成像(susceptibility weighted imaging,SWI)显示特征性的血栓、淤血和静脉侧支分流(100%,4/4)。其中10例影像学或临床随访显示预后良好。结论:脑静脉血栓形成的CT和MR检查具有特征性的影像表现,常规颅脑CT和MR检查可作为有效的诊断和随访检查手段。

    • 老年肌肉衰减人群的营养干预与人体成分研究

      2019(11):1654-1657.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5 CSTR:

      摘要 (1883) HTML (55) PDF 413.16 K (2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营养干预+全营养补充剂”方式对老年肌肉衰减人群的干预效果,探究人体维生素D(Vitamin D,Vit D)水平与内脏脂肪蓄积和肌肉衰减之间的相关性。方法:对南京某社区65~85岁老年人展开临床观察研究,筛选目标人群后予以个性化饮食指导,干预组加以口服全营养补充剂(雅培全安素)53.8 g每天2次。观察干预前后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组间及干预前后指标差异和相关性。结果:最终完成研究19例(干预组10例,对照组9例)。干预前两组各项体格测量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均无明显差异。干预(84±7)d后,干预组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有所上升(P=0.002),内脏脂肪面积(visceral fat area,VFA)明显增加(P=0.004);对照组干预组前后相关指标无明显差异。所有研究对象VFA与BMI间呈显著正相关(r=0.759,P < 0.01),骨骼肌与BMI间亦呈显著正相关(r=0.634,P=0.004)。结论:给予老年肌肉衰减患者营养干预,有助于预防及改善低体重及低骨骼肌量所致营养不良,单纯性全营养素补充可能加速衰老机体的体脂肪量增长,从而增加内脏脂肪蓄积、代谢综合征、心血管疾病、胰岛素抵抗及糖尿病的发病风险。

    • 128例血清IgG4升高患儿临床及实验室检查指标分析

      2019(11):1658-1662.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6 CSTR:

      摘要 (2545) HTML (72) PDF 468.78 K (22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血清免疫球蛋白G4(immunoglobulin G4,IgG4)水平升高患儿的临床特点以及实验室检查指标,探究IgG4水平升高对疾病诊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4—12月共128例血清IgG4水平升高的患儿,根据临床诊断分为风湿免疫病组(40例)、呼吸系统疾病组(42例)、神经系统疾病组(14例)、感染性疾病组(13例)、消化系统疾病组(11例,含自身免疫性胰腺炎1例)、内分泌系统疾病及肿瘤组(8例),同期体检的健康儿童(40例)作为对照组,收集临床资料和实验室检查结果进行分析比较。结果:不同年龄组1~6岁患儿IgG4水平明显低于7~16岁患儿;首发症状主要是发热、咳嗽;主要累及部位以肺部、支气管、皮肤、四肢关节为主;呼吸系统疾病组患儿IgG4水平明显低于其他各疾病组;血清IgG4升高患儿IgG、IgM、IgA、NK细胞水平明显高于对照组,CD4+CD8+细胞明显低于对照组;在各项实验室检查指标中IgE、血沉、白细胞(WBC)阳性率较高,分别是76.9%、62.5%、53.9%;IgG4/IgG、IgG、IgM、CD3+CD8+、NK、CD4+/CD8+、IgE、血沉等指标与IgG4的指标呈正相关。结论:血清IgG4水平对儿童IgG4 相关性疾病(IgG4 related disease,IgG4-RD)诊断有重要意义,通过血清IgG4以及免疫功能指标、IgE、血沉、WBC等联合检测,有助于临床对儿童IgG4-RD 的早期诊断。

    • 34例布鲁菌病患者临床与实验室特征回顾分析

      2019(11):1663-166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7 CSTR:

      摘要 (1869) HTML (54) PDF 410.64 K (1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5年1月—2017年12月34例布鲁菌病患者进行病例分析,探讨其临床感染及实验室检测特点。方法:收集34例布鲁菌病患者的性别、年龄、职业、居住地域、发病部位及病灶分布等流行病学资料,对患者的临床表现、影像学B超资料、实验室检测指标、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等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34例患者中18例有明确接触史者均与羊接触有关;临床主要表现为发热(100.0%)、骨关节疼痛(38.2%)、多汗(32.4%)、肝脾肿大(29.4%)、淋巴结肿大(14.7%)和乏力(11.8%);白细胞异常者12例(35.3%),肝功能异常者25例(73.5%),血沉升高者24例(70.6%);C反应蛋白升高者30例(88.3%);降钙素原升高者30例(88.2%);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为101.5 h(四分位间距为98~109 h),骨髓培养阳性报警时间为85.5 h(四分位间距为74~105 h),骨髓阳性报警时间短于血液阳性报警时间(P < 0.05)。结论:对怀疑布鲁菌感染的病例,临床医生和微生物工作者应重视患者的流行病接触史,加强沟通,结合临床表现、影像学检查及实验室检测指标和血培养阳性报警时间等,尽早诊断,及时治疗。

    • 肿瘤专科医院肺炎克雷伯菌耐药性特征

      2019(11):1666-1669.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8 CSTR:

      摘要 (2068) HTML (60) PDF 390.11 K (22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肿瘤患者肺炎克雷伯菌的耐药性特征,为临床用药和感染监控提供依据。方法:收集 2013—2016年临床分离的肺炎克雷伯菌444株,菌株鉴定采用法国生物梅里埃公司VITEK2-Compact GN鉴定卡,药敏试验采用KB纸片扩散法,试验方法和判定标准按照美国临床和实验室标准协会(CLSI)2016年规定进行,采用Whonet5.6、SPSS22.0软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肺炎克雷伯菌年均分离率为12.03%。444株肺炎克雷伯菌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xtended spectrum beta-lactamases,ESBLs)共134株(30.18%),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共186株(42.12%),共发现5例碳青霉烯类耐药肠杆菌科细菌(CRE)。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和MDR株在中段尿、普外科的检出率最高。肺炎克雷伯菌对阿莫西林、阿莫西林/棒酸的各年耐药率有差异,对美罗培南、亚胺培南耐药率最低,对氨基糖苷类耐药率均低于30%,对β-内酰胺类复合药物耐药率较低。产ESBLs菌株与非产ESBLs菌株耐药率有明显差异(P < 0.05)。肺炎克雷伯菌产ESBLs株和MDR株对哌拉西林、头孢呋辛、头孢噻肟、头孢他啶、头孢吡肟耐药率有差异(P < 0.05)。结论:肺炎克雷伯菌CRE检出率不高,ESBLs菌株和MDR株检出率相对较高,提示要做好细菌药敏试验,和临床做好沟通,合理使用抗生素,注意感染防控。

    • 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8例报告

      2019(11):1670-1672. DOI: 10.7655/NYDXBNS20191129 CSTR:

      摘要 (1405) HTML (58) PDF 12.77 M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的临床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7年6月—2018年10月收治的8例经椎板间入路手术的脂肪终丝患儿临床资料。所有手术均在电生理监测下进行,术中暴露左侧L4~L5或L5~S1椎板间隙,切开椎间韧带及黄韧带,显微镜下打开硬脊膜和蛛网膜,辨认脂肪终丝,经电生理刺激无明显反应后切断脂肪终丝。术后3个月复查腰骶部MRI,随访时间3~15个月。结果:8例患儿术后MRI均提示脂肪终丝离断,术后无脑脊液漏及感染的发生,未出现神经功能损害。结论:经椎板间入路治疗儿童脂肪终丝安全有效,该术式对正常解剖结构损伤小,可减少术后并发症的发生。

    • 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39例报告

      2019(11):1673-167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0 CSTR:

      摘要 (2281) HTML (42) PDF 366.37 K (23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肺结节的安全性。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1月—2019年4月安庆市立医院行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治疗39例肺结节患者的临床资料。切口选择单孔、两孔或三孔法,所有患者术前薄层CT扫描,5例患者术前Hookwire定位,2例美兰定位,采用改良膨胀-萎陷法确定段平面,使用缝合器处理段平面。 结果:39例胸腔镜解剖性肺段手术共切除肺结节41枚,1例进一步行肺叶切除,1例中转小切口辅助肺段切除,手术时间105~330 min,术后胸腔引流管留置时间2~7 d,术后住院4~15 d。无术后严重并发症,无术后30 d死亡。结论:胸腔镜解剖性肺段切除术安全可行,可以选择性应用于早期非小细胞肺癌,或不易楔形切除的肺良性结节。

    • 肥厚型心肌病患者左心室纤维化特点及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的临床应用现状

      2019(11):1676-1680.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1 CSTR:

      摘要 (4239) HTML (75) PDF 441.26 K (24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肥厚型心肌病(hypertrophic cardiomypathy,HCM)是最常见的心脏遗传性疾病,因其高致死率而备受关注。该疾病的心肌纤维化在病理、临床进展和影像学上有着独特性。多项研究显示HCM患者的不良预后与左心室纤维化程度密切相关。延迟钆增强心脏磁共振(late gadolinium enhancement cardiac magnetic resonance,LGE-CMR)是评估HCM患者左心室纤维化程度的金标准,有效运用LGE-CMR定量评估HCM患者纤维化程度有望成为HCM诊治的重要手段。

    • 磁共振肿瘤靶向分子探针的研究进展

      2019(11):1681-168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2 CSTR:

      摘要 (1886) HTML (118) PDF 442.08 K (30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磁共振分子成像是早期特异性诊断肿瘤的一种重要手段,凭借其无创、无电离辐射和较高的软组织分辨力等优势获得了广阔的发展前景。磁共振肿瘤靶向分子探针的设计与开发是肿瘤分子显像的关键,运用不同的分子识别系统研发多种特异性靶向亲和探针,以达到对肿瘤的基因及特征性分子进行成像的目的。文章就近年来磁共振肿瘤分子探针的最新进展展开综述。

    • 二代测序技术分析SNP在法医学上的应用

      2019(11):1686-1691.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3 CSTR:

      摘要 (2555) HTML (63) PDF 516.46 K (33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NP)是指在基因组水平上由单个核苷酸变异所引起的脱氧核糖核酸序列多态性。SNP多为双等位型标记,具有分布密度高,突变率低,位置不均匀等特点。在法医领域,SNP广泛应用于身份鉴定、系谱推断、始祖推断和表型推断等场景。但目前第一代测序技术对SNP的分析效率尚不理想。而随着第二代测序技术的逐步发展,SNP的处理效率可以得到极大提升。因此,利用二代测序技术分析SNP在法医学应用上有着巨大潜力和广阔前景。

    • 宫颈癌术后下肢淋巴水肿功能锻炼的研究进展

      2019(11):1692-1695.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4 CSTR:

      摘要 (2240) HTML (57) PDF 444.55 K (325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妇科恶性肿瘤根治术联合双侧盆腔淋巴结清扫术,给患者带来益处的同时也会带来很大弊端,即淋巴水肿,会产生情感后遗症和明显的疼痛,进一步发展可制约下肢关节,造成关节活动受限和机能丧失。因此,尽管淋巴水肿不属于致命性疾病,但会严重影响患者的生活质量。在下肢淋巴水肿的治疗过程中,功能锻炼是必不可少的环节,运动可以加快淋巴循环,促进水肿消退。文章旨在针对宫颈癌盆腔淋巴清扫术后下肢水肿的现状、形成机制、治疗和功能锻炼的方式以及目前功能锻炼存在的不足之处进行综述,为开展相关临床研究提供有力的理论依据。

    • 乳腺癌、肺癌双原发癌1例报告

      2019(11):1696-1698.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5 CSTR:

      摘要 (2456) HTML (62) PDF 22.64 M (20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以肺栓塞为首发症状的原发性血小板增多症1例报告

      2019(11):1699-1702.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6 CSTR:

      摘要 (1683) HTML (59) PDF 3.37 M (21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6例急性坏死性脑病的临床与预后

      2019(11):1703-1706. DOI: 10.7655/NYDXBNS20191137 CSTR:

      摘要 (1854) HTML (64) PDF 16.73 M (19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