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联合应用MS⁃275和MDV3100对前列腺肿瘤干细胞样微球的作用

      2019(4):465-471.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1

      摘要 (1622) HTML (57) PDF 4.32 M (24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拮抗剂和组蛋白去乙酰化酶(histone deacetylase,HDAC)抑制剂对前列腺肿瘤干细胞样微球的作用,并探讨其可能的分子机制。方法:采用无血清悬浮培养前列腺LNCaP和22RV1肿瘤细胞以获取干细胞样肿瘤微球细胞,然后单独和联合使用AR拮抗剂MDV3100和HDACⅠ类抑制剂MS-275分别处理2种微球细胞,镜下观察细胞形态,评估其克隆形成能力。应用实时荧光定量聚合酶链反应检测微球细胞中CD133的转录水平,Western blot检测DNA损伤标志物磷酸化H2A.X(p-H2A.X)的表达和细胞凋亡标志蛋白聚ADP-核糖聚合酶(PARP)特异性裂解片段的水平,同时检测Wnt信号通路关键分子β-catenin以及原癌基因c-Myc、cyclin D1蛋白表达情况。结果:MDV3100单独处理能明显降低肿瘤干细胞标志物CD133的表达;而MS-275单独或联合MDV3100处理均能明显抑制肿瘤干细胞样肿瘤微球的形成、降低肿瘤微球细胞CD133的表达,并促进肿瘤微球细胞产生PARP的特异性裂解,使p-H2A.X表达水平升高,同时可以明显降低β-catenin、c-Myc及cyclin D1的表达。结论:联合应用MS-275和MDV3100可以显著增强MDV3100的抗肿瘤活性,具体表现在抑制肿瘤干细胞样微球细胞生成及克隆形成、损伤细胞的DNA、诱导细胞凋亡等。该结果为临床联合应用HDACⅠ类抑制剂MS-275和AR拮抗剂MDV3100治疗前列腺肿瘤提供了一定的实验依据。

    • 抗金黄色葡萄球菌富丝氨酸重复蛋白SraPL⁃Lectin抗体在小鼠巨噬细胞抗感染中的功能研究

      2019(4):472-477.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2

      摘要 (3172) HTML (53) PDF 6.22 M (133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阐述单克隆抗体anti-SraPL-Lectin在小鼠巨噬细胞吞噬杀伤金黄色葡萄球菌过程中的功能。方法:PCR扩增sraP相应基因片段,并克隆至pET28a表达载体,用0.1 mmol/L 异丙基硫代半乳糖苷(isopropyl β-D-thiogalactoside,IPTG)诱导表达,镍柱纯化重组蛋白,经Western blot分析anti-SraPL-Lectin的特异性,采用qPCR检测巨噬细胞炎症因子诱导表达水平,CCK8检测金黄色葡萄球菌的增殖抑制率,涂板计数巨噬细胞上清和裂解液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菌落数。结果:anti-SraPL-Lectin不仅能与不同截短类型的SraP重组蛋白结合,而且能与金黄色葡萄球菌细胞壁蛋白发生特异性结合;anti-SraPL-Lectin能下调小鼠巨噬细胞促炎因子[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白介素(interleukin,IL)-1β、IL-12p40]的表达并上调抑炎因子(IL-10)的表达。庆大霉素和anti-SraPL-Lectin共同作用下,未见金黄色葡萄球菌出现明显的增殖。anti-SraPL-Lectin能降低巨噬细胞上清中金黄色葡萄球菌的载量。结论:单克隆抗体anti-SraPL-Lectin与金黄色葡萄球菌形成免疫复合物能减轻巨噬细胞的炎症反应,促进巨噬细胞对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清除。

    • 应用hiPSC⁃ACM和hiPSC⁃VCM进行药物毒性检测的研究

      2019(4):478-48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3

      摘要 (1553) HTML (58) PDF 137.26 M (19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建立可用于评价药物心脏毒性的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分化的心房、心室肌细胞(human 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 derived atrial and ventricular cardiomyocytes,hiPSC-ACM、hiPSC-VCM)模型,并采用此模型评价化合物潜在的心脏毒性。方法:通过调控视黄酸(retinoic acid,RA)通路分化出目标细胞,分为RA处理组(RA)和RA抑制剂处理组(RAi),用流式细胞法以及免疫荧光染色法检测心室特异性标志物(MLC2v)和心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α-actinin),荧光定量RT-PCR法检测细胞心房、心室基因(MLC2v、MYH7、NR2F2、KCNA5)表达情况,通过细胞活性实验(CCK8)检测已知致心律失常药物特非那定、索他洛尔、伊布利特在不同浓度(0.1、1.0、100.0、1 000.0 μmol/L)下对细胞的活性影响,通过钙敏染料Fluo-3 AM检测特非那定(50、100、500 nmol/L)、索他洛尔(1、10、100 μmol/L)、伊布利特(0.1、1.0、10.0 μmol/L)对于细胞钙瞬变的影响。结果:流式、免疫荧光染色以及荧光定量RT-PCR均显示,心房肌细胞特异性标志物在RA组高表达而在RAi组低表达,心室肌细胞标志物在RA组低表达而在RAi组高表达。RA可以促进hiPSCs向心房肌(ACM)分化,RAi可以促进hiPSCs向心室肌(VCM)分化。特非那定浓度达到较高浓度(100 μmol/L)时,两组细胞的活性显著下降,而两组细胞钙瞬变振幅在较低浓度(50 nmol/L)时即出现显著下降。在高浓度索他洛尔(1 mmol/L)的刺激下两组细胞活性显著下降,同样伊布利特的浓度达到1 mmol/L时两组细胞活性均有显著下降。hiPSC-VCM在不同浓度索他洛尔以及伊布利特的刺激下钙瞬变振幅均无显著变化,然而hiPSC-ACM在特非那定1 μmol/L及索他洛尔1 μmol/L刺激下即开始出现振幅显著下降。结论:人源性诱导多能干细胞可以通过调控视黄酸通道分化的心房、心室肌细胞建立体外心脏毒性评价模型,通过检测其钙瞬变的改变可以迅速、准确地评价药物毒性。

    • BMMSCs输注对MRL/lpr狼疮鼠血液系统的影响

      2019(4):485-490.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4

      摘要 (1464) HTML (53) PDF 523.20 K (190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同种异体骨髓间充质干细胞(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BMMSCs)输注对MRL/lpr狼疮鼠造血的影响,为BMMSCs输注治疗系统性红斑狼疮(systemic lupus erythematosus,SLE)的血液系统损伤提供依据。方法:分离培养C57BL/6小鼠的BMMSCs并对MRL/lpr狼疮鼠进行静脉输注,同时以PBS为对照。分为对照(C57BL/6)组、狼疮鼠(MRL/lpr)组、BMMSCs输注组1(MRL/lpr鼠12周注射BMMSCs)、PBS 对照组1(MRL/lpr鼠12周注射PBS)、BMMSCs输注组2(MRL/lpr鼠12、16周两次注射BMMSCs)、PBS 对照组2(MRL/lpr鼠12、16周两次注射PBS)。在20周末取小鼠的外周血进行血细胞计数,后4组取骨髓及脾脏进行流式细胞术和甲基纤维素半固体集落形成试验(CFU)检测分析输注组和对照组骨髓及脾脏各系细胞比例。结果:与C57BL/6小鼠相比,狼疮鼠外周血红细胞计数[(9.3 ± 0.8)×1012个/L vs.(10.5 ± 0.8)×1012个/L,n=5,P < 0.001]、血红蛋白[(138.1 ± 11.6)g/L vs.(156.4 ± 11.0)g/L,n=5,P < 0.001]和血小板计数[(695.3 ± 136.2)×109个/L vs.(844.1 ± 180.8)×109个/L,n=5,P<0.05]降低,与PBS对照组相比,BMMSCs输注组MRL/lpr狼疮鼠血小板数量改善[(795.0 ± 75.7)×109个/L vs.(593.4 ± 123.4)×109个/L,n=5,P < 0.05],骨髓中干细胞(n=5,P < 0.001)和成熟T细胞比例减少(n=5,P < 0.05),髓系比例增加(n=5,P < 0.01),pre-B数量有所改善(n=5,P < 0.05),脾脏内干细胞比例上升(n=5,P < 0.05),成熟T细胞比例下降(n=5,P < 0.05)。结论:BMMSCs输注对狼疮鼠外周血、骨髓及脾脏不同系造血细胞有影响,其对狼疮鼠的血液系统损伤有治疗意义。

    • 甲基苯丙胺通过L型钙通道致皮层神经元病理性蛋白APP及p⁃Tau过表达

      2019(4):491-49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5

      摘要 (1877) HTML (51) PDF 10.75 M (17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甲基苯丙胺(methamphetamine,METH)暴露引起的阿尔兹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样改变,阐述L型钙通道在该病理样改变中的作用。方法:借助原代培养的神经元,利用Western blot法,观察METH(0、30、100、300、1 000 μmol/L)暴露后引起AD样病理性蛋白淀粉样蛋白前体(amyloid precursor protein,APP)、磷酸化Tau蛋白(p-Tau)的表达,并观察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作用后APP、p-Tau表达的改变。结果:APP和p-Tau的表达随METH作用浓度和时间的增加而增高,具有剂量和时间依赖性。钙通道抑制剂硝苯地平(nifedipine,NIF)预先孵育后,METH引起的AD样改变明显改善。结论:METH暴露可引起AD病理性改变,L型钙通道抑制剂可部分逆转上述改变,因而L型钙通道可能作为对METH作用的干预靶点,具有潜在的干预价值。

    • Urantide对急性肝衰竭小鼠肝组织p120⁃catenin表达的影响

      2019(4):495-499.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6

      摘要 (1308) HTML (54) PDF 8.63 M (17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尾加压素Ⅱ(urotensinⅡ,UⅡ)受体拮抗剂urantide对急性肝衰竭(acute liver failure,ALF)小鼠肝组织p120-catenin(p120ctn)表达的影响。方法:24只雄性Balb/c小鼠随机分为健康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ALF模型组和预处理ALF组(6只/组)。ALF模型组和预处理ALF组均以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50 μg/kg联合D-半乳糖胺(D-galactosamin,D-GalN)800 mg/kg腹腔注射诱导ALF,健康对照组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预处理ALF组在造模前30 min给予0.6 mg/kg urantide尾静脉注射;预处理对照组经同样预处理后腹腔注射等体积的0.9%氯化钠溶液。造模12 h后,采集动物肝组织标本。肝组织p120ctn mRNA和蛋白质表达分别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real-time PCR)和免疫印迹(Western blot)分析方法检测。结果:p120ct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在健康对照组和预处理对照组之间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而健康对照组、预处理对照组和预处理ALF组p120ctn mRNA和蛋白相对表达水平均显著高于ALF模型组(P < 0.05)。结论:LPS/D-GalN诱导ALF小鼠肝内p120ctn表达受抑可能与UⅡ/UT信号系统的激活有关。

    • 远端缺血后适应通过抑制RAGE的表达实现对心肌的保护作用

      2019(4):500-50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7

      摘要 (1620) HTML (60) PDF 934.87 K (199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晚期糖基化终末产物受体(receptor for advanced glycation end products,RAGE)在远端缺血后适应改善心肌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将34只8~9周龄C57BL/6J小鼠随机分为6组:假手术组(Sham组)、FPS-ZM1对照组(FZM1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FPS-ZM1干预组(FZM1+IR组)、远端缺血后适应组(RIPostC+IR组)和FZM1+远端缺血后适应干预组(FZM1+RIPostC+IR组)。通过结扎左冠状动脉,建立小鼠心肌缺血再灌注模型。采用小鼠心超仪检测小鼠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和左室缩短分数(left ventricular fractional shortening,LVFS),运用酶联免疫分析(ELISA)法和蛋白印迹法检测炎症因子白介素6(interleukin 6,IL-6)、核因子(nudear factor,NF)-κB P65蛋白、RAGE蛋白。结果:①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增加LVEF(P < 0.01)和LVFS(P < 0.01)。②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降低RAGE(P < 0.001)的表达。③与IR组相比,RIPostC能显著减少NF-κB P65(P < 0.001)和IL-6(P < 0.001)的表达。结论:RIPostC对心肌缺血再灌注损伤具有保护作用。该作用可能通过抑制RAGE的表达进而降低炎性反应而实现。

    • HDGF过表达促进胶质瘤细胞体外迁移与侵袭及β⁃catenin磷酸化

      2019(4):505-512.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8

      摘要 (1675) HTML (43) PDF 32.55 M (19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上调肝癌衍生生长因子(hepatoma-derived growth factor,HDGF)表达对胶质瘤细胞体外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通过MTS实验和溴代脱氧尿苷(bromodeoxyuridine,BrdU)掺入实验,研究过表达HDGF对恶性胶质瘤细胞株DBTRG体外增殖的影响。采用划痕实验、Transwell小室迁移实验和侵袭实验,研究过表达HDGF对DBTRG细胞体外迁移与侵袭能力的影响。通过Western blot和免疫荧光实验研究上调HDGF表达对细胞黏附分子的表达及亚细胞定位的影响。结果:过表达组与对照组细胞在增殖率和新生细胞比例上均无明显差异。迁移和侵袭实验结果显示,HDGF过表达细胞较对照细胞的迁移距离、细胞数量及侵袭细胞数均显著增加。此外,HDGF过表达可增加N-cadherin表达但降低β-catenin蛋白水平。进一步的结果显示HDGF过表达不影响β-catenin核转位,但可促进其磷酸化。结论:上调HDGF表达可显著增强DBTRG细胞体外迁移与侵袭能力,这一作用可能与HDGF促进β-catenin磷酸化有关。

    • Psalmotoxin⁃1抑制活化的肝星状细胞过程中microRNA差异表达谱的变化分析

      2019(4):513-519. DOI: 10.7655/NYDXBNS20190409

      摘要 (1636) HTML (57) PDF 3.34 M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酸敏感离子通道1a(acid-sensing ion channel 1a,ASIC1a)特异性阻断剂狼蛛毒素(psalmotoxin-1,PcTx-1)抑制血小板衍生生长因子BB(platelet derived growth factor-BB,PDGF-BB)活化的肝星状细胞(hepatic stellate cell,HSC)过程中微小RNA(microRNA,miRNA)差异表达谱及生物信息学分析。方法:取对数生长期的HSC细胞,分为对照组、模型组和PcTx组。对照组不做处理,模型组加入PDGF-BB(10 ng/mL)培养24 h,PcTx组给予PcTx-1刺激1 h后,再加入PDGF-BB(10 ng/mL)培养24 h。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ooth muscle actin,α-SMA)、Ⅰ型胶原(collagen-Ⅰ)和ASIC1a的表达,MTT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验证HSC细胞是否活化以及PcTx-1是否阻断ASIC1a的表达。提取的总RNA质检合格后进行高通量测序,筛选差异表达的miRNA。通过miRanda算法对差异miRNA进行靶基因预测,并对miRNA靶基因进行功能和代谢通路分析。结果:PcTx-1阻断ASIC1a后,ASIC1a的表达降低,HSC细胞活化的标志性基因α-SMA和collagen-Ⅰ的表达明显减少,提示PcTx-1可阻断PDGF诱导的HSC活化。与对照组比较,模型组miRNA表达谱中差异表达miRNA共有38个,其中上调6个,下调32个(P < 0.05)。与模型组比较,PcTx组miRNA表达谱中差异表达miRNA共有17个,其中上调1个,下调16个(P < 0.05)。结论:高通量筛选得到的PcTx-1抑制PDGF-BB活化HSC过程中miRNA差异表达谱,为肝纤维化的发病机制研究提供了新的靶点和思路。

    • 外周血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及CD4+/CD8+比值在套细胞淋巴瘤中的预后价值

      2019(4):520-527.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0

      摘要 (2063) HTML (60) PDF 6.59 M (22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外周血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在套细胞淋巴瘤(mantle cell lymphoma,MCL)患者中的分布、与临床特征的相关性及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06—2017年92例初诊MCL患者的临床资料。使用简化的MCL国际预后指数(sMIPI)进行预后评分,采用流式细胞术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包括CD4+ 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4C)和CD8+ T淋巴细胞绝对数(ACD8C)。Mann-Whitney U及Kruskal-Wallis检验分析T淋巴细胞亚群计数与其他临床指标的相关性。采用 Kaplan-Meier 法进行生存分析,Cox比例风险模型进行预后因素分析。结果:中位随访51个月(12~150个月),92例患者的中位总生存期(OS)是44个月。1年、3年、5年OS率分别为72%、45%、37%。ACD4C >0.5×109个/L的患者较ACD4C ≤0.5×109个/L的患者的无进展生存期(PFS)和OS更长(P=0.009和P=0.004)。CD4+/CD8+比值>1.2的患者较≤1.2的患者有更长的PFS和OS(P=0.025和 P=0.009)。单变量Cox回归分析显示:体力状态(ECOG评分)≥2分(P=0.021)、B症状(发热、盗汗或体重下降)(P=0.001)、升高的血清乳酸脱氢酶(LDH)(P=0.027)、高sMIPI评分(P=0.004)、低ACD4C(P=0.013)、低CD4+/CD8+比值(P=0.030)与较短的PFS相关。而较短的OS与B症状(P < 0.001)、高sMIPI评分(P=0.004)、升高的LDH(P=0.040)、低ACD4C(P=0.006)和低CD4+/CD8+比值(P=0.012)相关。多因素Cox回归分析显示:B症状(P=0.006)、低ACD4C(P=0.001)是影响PFS的独立预后因素;B症状(P=0.003)、高sMIPI评分(P=0.047)、低ACD4C(P=0.001)、低CD4+/CD8+比值(P=0.031)是影响OS独立的预后因素。结论:低ACD4C、低CD4+/CD8+比值与MCL患者不良的预后相关,ACD4C水平、CD4+/CD8+比值可作为判断MCL患者预后方便且有效的指标。

    • PGAM1在涎腺腺样囊性癌中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

      2019(4):528-533.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1

      摘要 (1846) HTML (70) PDF 4.81 M (236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磷酸甘油酸变位酶1(phosphoglycerate mutase1,PGAM1)在人涎腺腺样囊性癌(salivary adenoid cystic carcinoma,SACC)的表达及其临床和生物学意义。方法:收集31例SACC和25例正常腺体组织病理切片,免疫组化法检测两者中PGAM1蛋白的表达水平,分析其表达与临床病理之间的相关性。以人SACC高转移潜能细胞系(SACC-LM)为研究对象,构建PGAM1-siRNA干扰片段,检测分析PGAM1干扰前后细胞周期、增殖能力、迁移能力和侵袭能力变化;蛋白质免疫印迹法(Western blot)检测干扰前后基质金属蛋白酶2(MMP-2)、基质金属蛋白酶9(MMP-9)、神经型钙黏蛋白(N-cadherin)、上皮型钙黏附蛋白(E-cadherin)、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的变化。结果:PGAM1在31例SACC中20例(64.5%)为高表达,11例(35.5%)为低表达;在25例正常腺体中均为低表达。PGAM1在实体型SACC的表达明显高于筛孔型和腺管型SACC(P<0.05),PGAM1的表达与性别、年龄和发生部位等无关(P>0.05)。PGAM1基因表达下调后细胞的迁移和侵袭能力明显减弱(P<0.05),MMP-2、MMP-9的表达也明显下调(P<0.05),但细胞增殖和细胞周期比例没有变化(P>0.05)。结论:PGAM1在SACC中的表达与其病理分型有关。PGAM1的表达下调可以显著抑制SACC的迁移和侵袭能力。

    • 长链非编码RNA TUG1/MALAT1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中的表达

      2019(4):534-538.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2

      摘要 (2470) HTML (56) PDF 447.19 K (20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牛磺酸上调基因1(taurine up-regulated 1,TUG1)和肺腺癌转移相关转录本1(metastasis associated lung adenocarcinoma transcript 1,MALAT1)在2型糖尿病患者外周血单个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s,PBMC)中的表达及临床意义。方法:采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RT-PCR)技术检测60例2型糖尿病患者(糖尿病组)及45例健康体检者(健康对照组)PBMC中lncRNA TUG1、MALAT1的表达水平,并分析空腹血糖、糖化血红蛋白及病程对其表达的影响。结果:qRT-PCR检测结果显示,lncRNA TUG1在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6.25倍(P < 0.05),lncRNA MALAT1在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的相对表达水平是健康对照组的3.98倍(P < 0.05);在2型糖尿病患者的PBMC中,lncRNA TUG1、MALAT1表达水平随着患者空腹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的升高而增加(P < 0.05);同时,lncRNA TUG1、MALAT1表达水平也随着患者病程的延长而增加(P < 0.05);ROC曲线示lncRNA TUG1的曲线下面积为0.898(95%CI:0.826~0.970,P < 0.001),lncRNA MALAT1的曲线下面积为0.715(95%CI:0.583~0.846,P < 0.001)。结论:2型糖尿病患者PBMC中的lncRNA TUG1、MALAT1表达升高,且与血糖水平及病程有关,lncRNA TUG1、MALAT1的表达水平或可作为诊断以及评估2型糖尿病患者病情的生物学标志物。

    • 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和肿瘤出芽相关性及MUC1的表达

      2019(4):539-543.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3

      摘要 (2004) HTML (51) PDF 2.22 M (24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结直肠腺癌中差分化细胞群(poorly differentiated clusters,PDC)与肿瘤出芽(tumor buddings,TB)之间的关系,以及MUC1在PDC和TB中的表达,探讨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的相关性,阐明两者的生物学特征。方法: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识别和分级采用HE染色下观察,TB的识别和分级采用CK免疫组化染色,MUC1在PDC与TB中的表达采用免疫组化EnVision方法检测。结果:183例结直肠腺癌中,PDC的检出率为56.8%(104/183),肿瘤内出芽(intratumoural budding,ITB)的检出率为54.1%(99/183),肿瘤浸润前沿出芽(peritumoural budding,PTB)检出率为62.3%(114/183)。结直肠腺癌中PDC与ITB、PDC与PTB的检出率均呈正相关(P < 0.001);结直肠腺癌中PDC分级与PTB分级呈正相关(P < 0.05),而与ITB的级别无关(P > 0.05);在瘤体主体MUC1主要呈腔缘和(或)胞质表达,而在PDC和TB中MUC1呈反向表达模式即(inside-out,I/O)模式,MUC1在PDC、ITB和PTB中反向表达率分别为55.8%、58.6%和54.4%。结论:结直肠腺癌中PDC和TB密切相关,特别是与PTB有关,提示两者生物学行为具有密切相关性;MUC1在PDC和TB中的反向表达模式提示两者具有微乳头状癌特征,可能是微乳头状癌发生过程中的不同形成阶段。

    • 日常活动指脉氧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评估管理中的价值探讨

      2019(4):544-549.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4

      摘要 (1787) HTML (52) PDF 513.48 K (19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稳定期患者日常活动中指脉氧(SpO2)及脉率变化与肺功能的关系,评价日常活动指脉氧监测在区分COPD稳定期与急性加重期中的价值。方法:选取COPD稳定期64例,急性加重期54例,同时选取24例既往无呼吸系统疾病的受试者作为对照组,收集基本资料,在日常活动过程中监测指脉氧及脉率变化,比较各组的指脉氧及脉率是否具有差异,并分析稳定期COPD组指脉氧及脉率与肺功能的关系。结果:①日常活动过程中,COPD急性加重期指脉氧指标,包括:静息SpO2、平均SpO2、最低指脉氧(SpO2L)、指脉氧波动值(ΔSpO2)、ΔSpO2百分比、SpO2L/ΔSpO2,与稳定期或对照组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ΔSpO2 ≥6.50%、ΔSpO2百分比≥6.20%对COPD急性加重期具有一定诊断价值;③重度及以上稳定期COPD与轻中度相比,日常活动中SpO2L/ΔSpO2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④COPD稳定期平均脉率与FVC%pred呈负相关,平均SpO2与FEV1呈正相关,其余指标与肺功能无明显相关。结论:①急性加重期COPD患者更易发生日常活动过程中的低氧血症,且指脉氧下降幅度明显;②COPD患者排除心血管疾病及其他肺部疾病后,ΔSpO2、ΔSpO2百分比可作为COPD管理中早期识别急性加重的监测指标;③稳定期COPD患者日常活动指脉氧的下降可能与肺功能受损有关。

    • 南京市男男性行为人群HIV性伴检测影响因素的1∶2配比分析

      2019(4):550-55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5

      摘要 (1857) HTML (49) PDF 452.47 K (17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影响男男性行为(men who have sex with men,MSM)人群进行人类免疫缺陷病毒(human immunodeficiency virus,HIV)性伴检测的因素,为制定MSM人群性伴HIV检测策略提供依据。方法:采用1∶2配比分析方法,性伴检测组为江苏省疾病预防控制中心2017年5—10月在南京市开展的MSM人群艾滋病预防干预研究中筛选出做过性伴检测者,对照为同期调查未做过性伴检测者,并且对年龄(±5岁)、性取向以及婚姻状况进行匹配。问卷自行设计,对人口学、行为学等信息采用网络调查的方式。数据先经过Excel进行筛选,再采用logistic回归模型进行单因素和多因素分析。结果:调查中共有73例做过性伴检测,匹配146例未做性伴检测者作为对照。单因素分析显示既往HIV检测次数(χ2=6.195,P<0.05)、既往HIV自我检测次数(χ2=33.658,P<0.05)和性角色为“0”(χ2=5.223,P<0.05)与性伴检测存在统计学意义。多因素分析显示既往HIV自我检测次数(OR=8.502,95%CI:3.474~20.805)和性角色为 “0”(OR=0.397,95%CI:0.163~0.969)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既往HIV自我检测次数是性伴检测的促进因素,性角色为“0”是性伴检测的阻碍因素。

    • 肾细胞癌转移灶局部干预效果的评估:M.R.C.C评分系统

      2019(4):555-558.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6

      摘要 (1527) HTML (47) PDF 405.27 K (16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提出一个标准化的评分系统来评估转移性肾细胞癌的临床状况,并根据该评分系统评估对肾细胞癌转移灶进行局部干预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本中心按照M.R.C.C评分系统应进行局部干预的转移性肾细胞癌患者的临床资料,按是否干预,将所有应干预的患者分为两组,比较其生活质量和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结果:干预组的癌痛评分显著低于非干预组,生活质量评分显著高于非干预组,干预组肿瘤特异性生存时间较非干预组显著延长。结论:M.R.C.C评分系统可以有效评估对肾细胞癌转移灶进行局部干预的必要性及可行性,按照评分要求进行局部干预可以提高转移性肾癌患者的生活质量并延长患者的生存时间。

    • 妊娠中期糖化白蛋白对正常空腹血糖妊娠期糖尿病的诊断价值

      2019(4):559-562.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7

      摘要 (2091) HTML (59) PDF 424.23 K (21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中期糖化白蛋白(glycated albumin,GA)在空腹血糖(fasting plasma glucose,FPG)正常的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中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月1日—6月30日在常州市妇幼保健院门诊产检的FPG<5.1 mmol/L的GDM患者186例和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ral glucose tolerance test,OGTT)正常的孕妇171例(孕24~28周)分别作为GDM组和对照组,并依据FPG不同水平(FPG<4.4 mmol/L、4.4 mmol/L≤FPG<5.1 mmol/L)各分为2个亚组,即GDM1组(114例)、GDM2组(72例)和对照1组(91例)、对照2组(80例),比较孕妇年龄、孕前体重指数(body mass index,BMI)、体重增加值、FPG、GA以及糖化血红蛋白(HbA1c)之间的差异,ROC曲线分析血清GA预测GDM的诊断价值。结果:FPG<5.1 mmol/L时,GDM组年龄、GA及HbA1c均明显高于对照组,而对照组的体重增加值显著高于GDM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FPG<4.4 mmol/L时,GDM1组的年龄及HbA1c明显高于对照1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间的G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4.4 mmol/L≤FPG<5.1 mmol/L时,GDM2组的年龄、FPG、GA及HbA1c明显高于对照2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预测GA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626,P=0.045,最佳诊断界值为11.45%,预测GDM的灵敏度为77.8%、特异度为45.0%;FPG预测GDM的ROC曲线下面积为0.715,P=0.042,最佳诊断界值为4.715 mmol/L,预测GDM的灵敏度为55.6%、特异度为80.0%。结论:空腹血糖正常范围内,孕妇GA值测定对GDM具有一定的诊断价值。

    • 替莫唑胺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

      2019(4):563-565.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8

      摘要 (2929) HTML (73) PDF 377.74 K (24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替莫唑胺辅助治疗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的临床效果。方法:确诊复发的原发性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46例,根据治疗方式分为非替莫唑胺组(26例)和替莫唑胺组(20例),非替莫唑胺组予以大剂量甲氨蝶呤联合利妥昔单抗化疗,替莫唑胺组予以增加同步替莫唑胺化疗,统计不良反应、缓解效果,随访生存期。结果:替莫唑胺组治疗有效率85%,显著高于非替莫唑胺组的有效率50%(P<0.05),替莫唑胺组患者复发后生存期中位数高于非替莫唑胺组(P<0.05),且替莫唑胺组Kaplan-Meier生存期曲线较非替莫唑胺组也显著延长。结论:替莫唑胺对治疗复发性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有一定疗效,可改善预后。

    • 47例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淋巴瘤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分析

      2019(4):566-569. DOI: 10.7655/NYDXBNS20190419

      摘要 (1622) HTML (51) PDF 445.56 K (2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原发眼附属器黏膜相关淋巴组织结外边缘区B细胞淋巴瘤(primary ocular adnexal extranodal marginal zone B cell lymphoma of mucosa-associated lymphoid tissue,POAML)的临床特征、治疗及预后。方法:对2008年4月—2018年4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就诊的47例POAML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结果:47例患者的中位年龄57(32~85)岁,ⅠE期占86%(37例)。41例患者的治疗及随访数据完整。除手术切除活检外,28例(68.3%)接受单纯放疗,4例(9.8%)接受单纯全身治疗(化疗/利妥昔单抗/化疗联合利妥昔单抗),2例(4.9%)接受联合放化疗,7例(17.1%)术后未接受其他治疗。中位随访时间40.5(1~122)个月,3例患者手术后出现疾病复发,无死亡病例。ⅠE期与Ⅳ期患者无进展生存期(progression free survival,PFS)无统计学差异(P=0.624)。结论:本中心的数据表明POAML临床进展缓慢,预后良好。

    • 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

      2019(4):570-573.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0

      摘要 (1772) HTML (53) PDF 2.20 M (33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内侧髌股韧带(medial patellofemoral ligament,MPFL)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的临床效果。方法:对27例复发性髌骨脱位患者,行自体半腱肌腱重建内侧髌股韧带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治疗复发性髌骨脱位。手术前后通过CT套叠观察胫骨结节-股骨滑车间距(tibial tuberosity-trochlear groove distance,TT-TG)变化,采用Kujala和Lysholm评分评估患者膝关节的功能改善情况,并在最终随访时通过体格检查观察膝关节活动度,评估髌骨稳定性,了解术后髌骨脱位是否复发。结果:27例患者均获随访,随访时间24个月。术后TT-TG值为(10.24 ± 2.31)mm,与术前(23.15 ± 2.16)mm 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末次随访时Kujala 评分、Lysholm 评分分别为(93.20 ± 5.49)、(93.14 ± 4.31)分,与术前比较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所有患者术后末次随访时均未发生髌骨再脱位,髌骨外推试验和髌骨外推恐惧试验均为阴性。术后1年所有患者膝关节屈膝活动度与健侧差值<5°。结论:对于选择性的病例,关节镜下内侧髌股韧带重建联合胫骨结节截骨术可以有效减少复发性髌骨脱位的发生,显著改善膝关节功能。

    • 一汉族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家系KIF21A基因检测和影像分析

      2019(4):574-578.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1

      摘要 (1969) HTML (51) PDF 20.95 M (17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收集一汉族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型家系,分析临床及影像学特征,明确眼外肌病理改变,检测该家系致病突变基因并讨论遗传学基础。方法:对所有参与研究的家系成员进行详细眼科检查、眼眶及颅神经高分辨核磁共振成像(magnetic resonance imaging,MRI)检查,通过眼外肌组织切片Masson染色明确眼外肌病理改变,利用Sanger直接测序技术对该家系行KIF21A基因全部外显子及剪接位点区域测序,获取候选突变并分析。结果:该家系为3代先天性眼外肌纤维化1型家系,家系中患者临床表现为双眼中至重度上睑下垂,眼球垂直运动完全受限,水平运动不同程度部分受限。眼眶MRI示患者双侧上直肌提上睑肌复合体发育不良,左眼内、外直肌萎缩,多支眼外肌纤维化样改变。颅神经MRI示患者双侧动眼神经纤细,左侧外展神经缺如。眼外肌Masson染色示蓝染胶原纤维取代红染肌纤维,眼外肌发生纤维化样改变。Sanger直接测序获得致病突变KIF21A c.2860C>T(p.R954W),该杂合错义突变在该家系中呈共分离。结论:KIF21A c.2860C>T(p.R954W)是该家系的致病突变,这一突变会造成较为少见的单侧外展神经缺如的表型。应用高分辨MRI检查有助于了解眼外肌纤维化患者特异性颅神经和眼外肌改变协助临床诊断和处理。

    • 伴有肝硬化的Alstrom综合征基因分析并文献复习

      2019(4):579-580.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2

      摘要 (1251) HTML (49) PDF 8.45 M (20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冰水冷循环改变微波消融正圆率的实验研究

      2019(4):581-58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3

      摘要 (1661) HTML (57) PDF 5.64 M (22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比较冰水循环微波消融与常温水循环微波消融对消融灶形态的影响。方法:取离体猪肝脏共9个,重4.5~5.2 kg。每块肝脏在不同位置用常温水及冰水循环同时进行消融。根据循环水不同分为冰水冷循环组及常温水冷循环组。实验在不同消融功率(40、60、80 W)下分别进行不同消融时间(5、8、10 min)各1次。消融结束后,沿针道切开肝脏,测量消融灶的纵径(LD)、横径(TD)、前冲径(PD),计算类圆率(SR)。结果:冰水组在纵径上较常温组分别相对缩短13%、10%、12%、15%、11%、13%、8%、8%,而横径及前冲径无明显变化,而冰水组在类圆率上分别相对提高22%、21%、7%、14%、1%、1%、11%、5%、4%;另外,在相同功率下,短消融时间(5 min)时类圆率改善相对明显;而在相同消融时间下,低功率(40 W)时类圆率改善相对明显。结论:本研究初步提示,冰水冷循环微波消融可能可以通过缩短消融灶纵径提高类圆率,改善消融区域形态,尤其是在低功率短时间的情况下效果可能更好,但仍需进一步实验获得更为准确的结果。

    • 彩色多普勒超声血流参数在移植肾动脉狭窄诊断中的应用价值

      2019(4):585-588.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4

      摘要 (1690) HTML (48) PDF 433.43 K (215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彩色多普勒超声(color Doppler ultrasound,CDUS)在肾移植术后移植肾动脉狭窄(transplant renal artery stenosis,TRAS)诊断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1月—2016年12月本中心287例肾移植术后患者的CDUS参数,统计分析非TRAS患者CDUS参数的正常范围,明确CDUS诊断的阈值。2017年1—9月采用该CDUS阈值对69例肾移植术后患者进行TRAS筛查。在CDUS检查后1个月内,所有患者均进行移植肾磁共振血管造影(magnetic resonance angiography,MRA)检查,最终经数字减影血管造影(digital subtraction angiography,DSA)确诊,计算新的超声诊断标准的准确率。结果:移植肾动脉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250 cm/s作为诊断TRAS的CDUS阈值,其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6.8%。移植肾动脉PSV和叶间动脉PSV比值>10作为诊断TRAS阈值的灵敏度为83.3%,特异度为98.4%。叶间动脉阻力指数(resistance index,RI)诊断TRAS的灵敏度为33.3%,特异度为98.4%。结论:结合临床表现提出CDUS筛查TRAS标准:①临床表现为不明原因的血清肌酐升高或难治性高血压,诊断TRAS的CDUS阈值为移植肾动脉PSV >250 cm/s和移植肾动脉PSV/叶间动脉PSV>10;②有临床表现的肾移植患者满足任一CDUS阈值可疑诊TRAS;③无临床表现肾移植患者同时满足两个CDUS参数阈值则疑诊TRAS,彩色多普勒超声在肾移植术后随访中有助于早期TRAS的诊断。

    • 莫西沙星辅助多光子成像用于溃疡性结肠炎的诊断研究

      2019(4):589-59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5

      摘要 (1772) HTML (46) PDF 6.06 M (19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索莫西沙星辅助多光子显微成像(multiphoton microscopic imaging,MPM)在小鼠溃疡性结肠炎中应用的可行性,总结结肠炎小鼠MPM辅助诊断特征。方法:将32只Balb/c小鼠随机分为对照组、急性期结肠炎组、缓解期结肠炎组和慢性期结肠炎组,每组8只,饮用3%葡聚糖硫酸钠溶液建立结肠炎模型,经病理证实各组小鼠均造模成功。对各小鼠结肠组织行MPM成像,再将同一结肠组织在0.16%莫西沙星溶液中浸泡2 min,再行MPM成像。比较未经莫西沙星处理和经莫西沙星处理的结肠组织MPM清晰成像所需激发功率以及相同激发功率下未经莫西沙星处理和经莫西沙星处理的MPM图像荧光强度;比较莫西沙星处理后各模型组结肠组织荧光增强区域所占比例;归纳不同溃疡性结肠炎模型未经莫西沙星处理和经莫西沙星处理的MPM成像特征。结果:在能看到清晰图像的情况下,未经莫西沙星处理和经莫西沙星处理的对照组小鼠MPM成像所需的激发光功率分别为(2.78 ± 0.04)mW、(0.28 ± 0.01)mW,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相同激发功率下,未经莫西沙星处理和经莫西沙星处理的对照组小鼠MPM平均荧光强度分别为(1 313.99 ± 164.52)a.u.、(3 896.43 ± 87.55)a.u.,两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经莫西沙星处理的对照组、急性期结肠炎组、缓解期结肠炎组、慢性期结肠炎组的平均荧光增强区域所占比例分别为(22.4 ± 1.6)%、(7.7 ± 1.0)%、(13.5 ± 1.7)%、(5.0 ± 1.3)%,后3组与对照组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莫西沙星可辅助MPM清晰成像组织隐窝开口、腺体结构、相邻腺体间隙和荧光增强区域等。结论:莫西沙星可有效提高MPM成像效率,并呈现独特的组织功能性鉴别特征,结合多维度的量效和结构特征,可有效鉴别溃疡性结肠炎小鼠。

    • 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中的诊断价值

      2019(4):595-599.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6

      摘要 (1718) HTML (54) PDF 2.86 M (33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光学相干断层扫描血管成像(optical coherence tomogrence tomographic angiography,OCTA)在慢性中心性浆液性脉络膜视网膜病变(chronic central serous chorioretinopathy,CCSCR)合并隐匿性脉络膜新生血管(choroidal neovascularization,CNV)中的诊断价值,并总结其OCTA影像学特征。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眼科医院确诊为CCSCR的患者30例30眼,所有患者均行视力、眼底照相、荧光素眼底血管造影(fundus fluorescein angiography,FFA)、吲哚菁绿血管造影(indocyanine green angiograph,ICGA)、频域光学相干断层扫描仪(opticai coherence tomography,OCT)及OCTA检查,回顾性分析患者临床资料。结果:FFA表现为中浆特征性的高荧光渗漏,但结合ICGA和频域OCT的影像学特征并未发现明显的CNV形态及荧光渗漏表现。其中,OCTA在21只患眼中显示脉络膜血液循环正常,未见明显CNV形成;剩余9只患眼在脉络膜毛细血管层发现异常血管,B-scan扫描的定性分析显示视网膜色素上皮层(retinal pigment epithelium,RPE)下方血流信号丰富,证实了其血管化性质。结论:OCTA可以分层观察视网膜和脉络膜,了解CCSCR黄斑区微血管异常,提高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诊断率;在无法行眼底血管造影检查或眼底血管造影检查不能明确隐匿性CNV的存在时,OCTA可以发挥其快捷无创的优势,帮助CCSCR合并隐匿性CNV的鉴别诊断。

    • 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CT表现与病理对照

      2019(4):600-60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7

      摘要 (3589) HTML (54) PDF 16.79 M (192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微小脑膜上皮样结节(minute pulmonary meningothelial-like nodule,MPMN)的影像及病理表现,以提高对该病的认识和诊断水平。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2017年经手术病理证实的37例MPMN影像学及病理学资料。结果:MPMN平均直径(1.7 ± 1.1)mm(范围0.5~5.0 mm)。16例MPMN是显微镜下病灶,CT图像上无明确显示。21例CT显示MPMN中,13例为多发病灶。21例MPMN均位于肺外周,19例为磨玻璃结节,17例病灶边界模糊,19例与肺小静脉相连。MPMN病理上表现为圆形、卵圆形或梭形脑膜上皮样细胞呈巢状散在分布,细胞含嗜酸性胞浆,染色质细腻,偶尔可见核内包涵体;病变沿胸膜下或肺小静脉分布,部分呈涡旋状排列。37例行免疫组化检查,波形蛋白(vimentin)表达均为阳性,30例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表达阳性,32例上皮膜抗原(epithelial membrane antigen,EMA)表达阳性。结论:熟悉MPMN影像及病理学特点有助于提高诊断准确率,制定科学合理的治疗计划。

    • 结节性硬化症多器官受累的影像学表现

      2019(4):605-609.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8

      摘要 (2130) HTML (48) PDF 11.14 M (3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结节性硬化症(tuberous sclerosis complex,TSC)多器官受累的影像学表现,提高对该疾病的全面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19例经临床确诊的结节性硬化症患者的临床及影像学资料。结果:19例均有典型的室管膜下结节,3例伴有室管膜下巨细胞星形细胞瘤,14例有皮层及皮层下结节,其中3例伴有小脑结节,12例有脑白质病变。腹部CT检查12例,9例有双肾多发血管平滑肌脂肪瘤,2例有双肾多发囊肿,3例有肝脏血管平滑肌脂肪瘤,1例有后腹膜血管平滑肌脂肪瘤。胸部CT检查9例,5例有肺淋巴管平滑肌瘤病(lymhangioleiomyomatosis,LAM),3例有多灶性微小结节性肺泡细胞增生症(multifocal micronodular pneumocyte hyperplasia,MMPH);12例胸部和(或)腹部CT中可见8例累及骨骼,表现为骨骼多发局灶性骨质硬化。结论:TSC是一种少见的累及多器官的神经皮肤综合征,其影像学表现复杂多样,并有一定特征性,熟悉并掌握其影像学特点对疾病的诊断和治疗至关重要。

    • 82例应力性骨折影像学诊断回顾性分析

      2019(4):610-613. DOI: 10.7655/NYDXBNS20190429

      摘要 (1664) HTML (53) PDF 1.53 M (22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影像学在诊断应力性骨折中的应用。方法:选取2013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收治的82例保有影像学资料并诊断明确的应力性骨折患者作为研究对象,对患者影像学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并比较分析X线、CT、MRI对应力性骨折的诊断准确率及漏诊的原因。结果:82例应力性骨折患者的男女比例为1∶1.9,平均年龄为49.77岁;病变多累及下肢骨及中轴骨,胫骨为最常见累及部位;X线、CT、MRI的诊断准确率依次升高,X线、CT的初诊漏诊与MRI分级之间的关系无统计学意义;X线及CT图像中骨膜反应易被漏诊。结论:应力性骨折的影像学诊断应结合临床病史及好发部位,早期诊断应力性骨折首选MRI,注重X线及CT中骨膜反应及软组织情况以减少漏诊率。

    • SPDEF在气道上皮杯状细胞化生中的作用

      2019(4):614-618. DOI: 10.7655/NYDXBNS20190430

      摘要 (2347) HTML (69) PDF 6.54 M (3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含SAM尖端结构域的E26转化特异性因子(SAM pointed domain containing E26 transformation-specific transcription factor,SPDEF)是ETS转录因子家族的重要成员。最初认为,作为前列腺上皮特异性转录因子,SPDEF调控了前列腺的发育与前列腺癌的发生发展。然而,新近研究发现呼吸系统也存在SPDEF表达,对气道上皮的分化起核心作用,尤其是杯状细胞的增生与化生。鉴于杯状细胞对于气道内环境的稳定至关重要,深入理解SPDEF如何参与调控杯状细胞化生,不仅有助于深化对气道异常分泌不同机制的认识,还可为相关呼吸系统疾病的诊治提供新思路。本文通过对近年来SPDEF调控杯状细胞功能的系列研究进行综述,为调控气道分泌新药的研发提供新思路。

    • 循环长链非编码RNA⁃MALAT⁃1检测在肺癌诊断中的综合效能评价

      2019(4):619-624. DOI: 10.7655/NYDXBNS20190431

      摘要 (1746) HTML (65) PDF 590.46 K (19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系统性评价循环长链非编码RNA(lncRNA)MALAT-1在肺癌综合诊断中的价值。方法:检索PubMed、EMbase、EBSCO、CNKI、万方等数据库收集相关文献,提取资料及评价纳入研究的文献质量;通过双变量Meta分析模型合并诊断效应量,绘制综合受试者工作特征(SROC)曲线;采用敏感性分析、Meta回归分析探讨异质性来源,并通过Deeks’漏斗图评估发表偏倚。利用Z检验比较组间合并曲线下面积(AUC)的差异。结果:共纳入符合标准的研究5项,含433例肺癌患者和384例对照者。循环MALAT-1诊断肺癌的合并灵敏度为0.71(95%CI:0.67~0.74),特异度为0.82(95%CI:0.79~0.84),AUC为0.89。基于病理类型的亚组分析显示,MALAT-1检测非小细胞肺癌(NSCLC)整体合并的AUC为0.91,且在肺鳞癌中的诊断效能优于腺癌(AUC:0.93 vs. 0.84;Z=1.97,P < 0.05);基于血清的MALAT-1检测综合诊断效能高于血浆(AUC:0.94 vs. 0.88;Z=8.96,P < 0.01);按人群分析显示,MALAT-1在黄种和白种人群中的效能无显著差异(AUC:0.89 vs. 0.82;Z=1.11,P > 0.05)。Deeks’漏斗图分析提示研究间不存在发表偏倚(P=0.865)。结论:MALAT-1在肺癌中具有较高的综合诊断效能,可作为NSCLC尤其是肺鳞癌诊断较好的辅助指标之一。

    • 对进行性核上性麻痹新诊断标准的思考:附2例病例报告

      2019(4):625-628. DOI: 10.7655/NYDXBNS20190432

      摘要 (1717) HTML (51) PDF 13.11 M (19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进行性核上性麻痹;诊断标准;病例分析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