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19(6):793-796.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1 CSTR:
摘要:左束支起搏时激动沿传导系统下传,保持了较好的电和机械同步,是比较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对于阻滞部位位于希氏束以下的患者,左束支起搏可以越过阻滞部位起搏,是目前起搏领域研究的热点。左束支起搏作为一项新技术,尚处于临床探索阶段,左束支起搏的定义、标准及术式还有待规范,如何筛选合适的适应证也是亟待解决的问题,长期有效性和安全性尚需大规模临床试验验证。
2019(6):797-801.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2 CSTR:
摘要:希氏束为房室结的延续,其在室间隔肌部的顶端开始分为左右束支。希氏束主干穿透中心纤维体延伸为左束支,走行于无冠窦和右冠窦交界的下方,其分支呈带状外观分布于心内膜下。右束支较为细长,走行于节制索上。临床研究发现,希浦系统起搏对于房颤伴心衰、心肌病伴左束支传导阻滞等患者具有很好的疗效,对心室起搏依赖的患者进行希浦系统起搏也能保持良好的心室同步性。文章从希浦系统的解剖学特征及其对临床应用的指导意义进行综述。
2019(6):802-805.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3 CSTR:
摘要:希浦系统起搏作为目前公认的真正生理性的起搏方式,造福了许多患者,但其手术难度和长期安全性仍让许多医生感到担忧。随着技术的革新,文章提出了原创的“4D技术”,使既生理又安全的传导束起搏得以实现。文章通过对2例经典病例的解读,解答了希浦系统起搏手术过程中经常遇到的3个问题:如何精确选择起搏部位,起搏部位应该多远更好,以及起搏点过病变部位如何判断,为临床医师提供了系统的参考。
2019(6):806-810.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4 CSTR:
摘要:传统右心室部起搏会恶化心功能、增加死亡率。希氏束起搏利用了心脏特殊传导系统,可以使双心室同步激动,是最生理性的起搏方式。多个临床研究已证实希氏束起搏是可行的、安全的和有效的。左束支区域起搏是在生理性起搏的进一步探索中提出的全新的起搏方式,克服了希氏束起搏成功率低,感知和阈值不佳的问题,展现出良好应用前景。文章就希氏束起搏和左束支区域起搏的临床应用研究进展做一综述。
任 骋 , 姚云婕 , 李柯蓓 , 王 莉 , 盛宇峰 , 钱雪松 , 邹建刚
2019(6):811-817.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5 CSTR:
摘要:目的:观察希氏束起搏(His bundle pacing,HBP)和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pacing,LB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方法:选取2017年5月—2018年11月具有起搏器植入适应证的患者59例,其中19例行HBP,20例行LBBP,20例行传统右室间隔部起搏(right ventricular septum pacing,RVSP)。根据记录术中心腔内电图和起搏的体表心电图特征,分别定义HBP和LBBP;观察LBBP组和HBP组的起搏参数,包括阈值、R波感知、阻抗,评价LBBP和HBP的可行性和安全性,比较3组起搏的QRS波时限。结果:HBP、LBBP和RVSP的手术成功率分别为79%、95%和100%。术后随访3个月,3组的起搏参数包括阈值、R波感知、阻抗稳定;LBBP组R波感知较HBP组高[(17.01 ± 5.81)mV vs.(4.12 ± 3.86)mV,P<0.05];阈值较HBP组低[(0.66 ± 0.17)V vs.(1.49 ± 0.75)V,P<0.05];HBP、LBBP与RVSP组起搏的QRS波时限分别为(107.18 ± 9.97)ms、(107.77 ± 13.46)ms和(168.00 ± 8.42)ms,HBP和LBBP组的起搏QRS时限明显短于RVSP组(P<0.05);随访期间未发现导线阈值升高、移位或脱位现象。结论:初步证实了希浦系统起搏的可行性、安全性;LBBP与HBP相比,R波感知、阈值更佳,手术成功率更高;与传统右室起搏相比,希浦系统起搏能维持更生理性的心脏电同步性。
陈 璐 , 马雪兴 , 翁嘉懿 , 何洪涛 , 陆文超 , 王 熙 , 徐桂冬 , 孙康云 , 邹建刚
2019(6):818-821.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6 CSTR:
摘要:目的:评价左束支区域起搏(left bundle branch area pacing,LBBP)的成功率、安全性及有效性。方法:LBBP组分为学习曲线初级阶段和基本掌握植入技术阶段。回顾性分析同期行LBBP和传统右室起搏(rapid ventricular pacing,RVP)的患者,比较两种不同起搏方式的手术成功率、手术用时、起搏的QRS波时限和其他起搏参数;进行随访,平均随访(6.78 ± 2.80)个月,观察起搏参数的变化。结果:LBBP手术成功率在学习曲线初级阶段为55.6%,在基本掌握植入技术阶段为88.9%;两个阶段的起搏参数无明显差异(P > 0.05);LBBP组和RVP组的起搏阈值分别为(0.67 ± 0.14)V 和(0.77 ± 0.23)V,LBBP组阈值更低(P < 0.05),短期随访起搏参数稳定;两组起搏的QRS时限分别为(112.50 ± 9.96)ms和(164.00 ± 19.32)ms,LBBP组起搏的QRS时限更窄(P < 0.05),短期观察无并发症发生。结论:LBBP具有良好可操作性,短期随访安全、有效。
刘曼菱 , 赵丽华 , 张曼玲 , 金 永 , 王晨宇 , 尤志欢 , 张 红 , 李荣凤
2019(6):822-828.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7 CSTR:
摘要:目的:明确不同时期胎猪的肾脏发育情况,并研究胎猪肾脏发育相关信号分子的表达。方法:收集不同时期(妊娠21.5、27.5、35.0、45.0、75.0及110.0 d)胎猪肾脏组织,应用HE法观察不同时期胎猪肾脏的组织结构。通过实时荧光定量PCR和Western blot分别检测肾脏发育相关信号分子(Pax2、Pax8、Six2、Six1、Sall1和Bmp4)的mRNA和蛋白表达水平,并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检测Pax2在不同时期胎猪肾脏的表达定位情况。结果:27.5 d胎猪的后肾已经开始发育;35 d早期肾小体已经出现,肾小管也开始发育;45 d观察到近皮质不成熟的肾小体和近髓质成熟的肾小体;75 d肾单位数目显著增加,观察到肾椎体、肾乳头和肾盂;110 d肾脏基本发育成熟,皮髓质分界明显,仍有新的肾单位产生。Pax2、Pax8、Six2、Six1、Sall1和Bmp4在胎猪75 d的肾脏中mRNA和蛋白表达量高于35 d。Pax2广泛表达于输尿管芽、后肾间充质、帽状间充质、肾小囊体、逗号形体、S形体以及肾小管,并在后肾发育过程中持续表达。结论:27.5 d时胎猪后肾已经开始发育,110 d基本发育成熟。Pax2、Pax8、Six2、Six1、Sall1和Bmp4等信号分子在胎猪肾脏发育过程中均有不同程度表达,其中Pax2可能是胎猪肾脏发育的关键调控分子。
王晨宇 , 张曼玲 , 姜海滨 , 金 永 , 赵丽华 , 刘曼菱 , 陈俏羽 , 王俊政 , 尤志欢 , 张 红 , 李荣凤
2019(6):829-834.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8 CSTR:
摘要:目的:将猪naive-like胚胎干细胞体外定向诱导分化为神经细胞,为猪多能干细胞诱导神经分化方法的建立提供参考。方法:利用小分子化合物β-巯基乙醇、B-27、肝素等组成的神经诱导培养液,采用直接分化法,分化得到神经样细胞,对其进行神经特异性基因表达鉴定,同时检测分化后的细胞是否已经丧失多能性。结果:分化所得到的神经细胞具有明显的神经细胞结构特征,RT-PCR和免疫荧光结果显示分化后的神经细胞表达多种神经细胞特异性基因,qPCR结果显示分化后多能因子的表达显著降低,神经特异性基因表达显著升高,免疫荧光结果经统计分析后显示,低分子量神经微丝蛋白(light neurofilament protein,NF-L)阳性细胞率可达79%。结论:成功实现了体外直接诱导猪naive-like胚胎干细胞向神经细胞分化,为神经系统疾病修复与治疗研究奠定了基础。
李 楚 , 任雪洋 , 李 琳 , 厉小雪 , 金 永 , 张曼玲 , 刘晓蕊 , 熊 强 , 张立宁 , 王 盈 , 李荣凤 , 杨海元 , 冯书堂 , 戴一凡
2019(6):835-840. DOI: 10.7655/NYDXBNS20190609 CSTR:
摘要:目的:利用CRISPR/Cas9技术建立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GGTA1/β4GalNT2双基因敲除克隆猪。方法:设计合成靶向猪GGTA1和β4GalNT2基因的单导向RNA(single guide RNA,sgRNA),以pX330质粒为骨架,分别构建GGTA1和β4GalNT2的Cas9打靶载体,转染至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胎儿成纤维细胞(porcine fetal fibroblast,PFF)中,通过G418药物筛选和测序鉴定获得双基因敲除的单细胞克隆,然后利用体细胞克隆技术(somatic cell nuclear transfer,SCNT)获得双基因敲除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并利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克隆猪外周血单核细胞(peripheral blood mononuclear cell,PBMC)中αGal和Sd(a)抗原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GGTA1和β4GalNT2基因的Cas9/sgRNA表达载体,转染后获得双基因敲除的近交系五指山小型猪PFF细胞克隆 9个。SCNT成功获得了10只五指山小型猪近交系双基因敲除的克隆猪,其 PBMC无αGal和Sd(a)抗原的表达。结论:CRISPR/Cas9技术可以实现对猪GGTA1/β4GalNT2基因的编辑。本实验首次成功制备了GGTA1/β4GalNT2双基因敲除的近交系五指山型猪,为异种器官移植研究与应用提供了新的供体材料。
朱贤慧 , 张 蕾 , 杜紫薇 , 徐 楚 , 孙 楠 , 周亚萍 , 张 宇 , 周其冈
2019(6):841-845.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0 CSTR:
摘要:目的:构建编码大鼠神经元型一氧化氮合酶(neuronal nitric oxide synthase,nNOS)全长基因的慢病毒载体,并检测其表达效率和催化活性功能。方法:采用RT-PCR提取nNOS的cDNA,同时改造真核表达载体pCDH-GFP。鉴定nNOS的cDNA碱基序列正确后,将目的基因克隆入慢病毒载体pCDH-GFP,得重组载体pCDH-GFP/nNOS,采用Lipofectamine 2000将其及慢病毒包装辅助质粒转染293T细胞,超速离心纯化后,感染神经干细胞和海马齿状回神经元进行感染能力鉴定,并检测nNOS蛋白表达和催化功能。结果:成功构建编码nNOS全长cDNA,测序证明重组慢病毒载体pCDH-GFP/nNOS构建成功。包装慢病毒颗粒LV-nNOS-GFP可以感染离体神经干细胞和在体神经元。Western blot检测证明nNOS蛋白成功表达。一氧化氮浓度检测表明表达的nNOS具有催化活性。结论:慢病毒载体LV-nNOS-GFP构建成功,可以表达功能性全长nNOS蛋白。
2019(6):846-850.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1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基因敲除模型研究N6-甲基腺嘌呤(m6A)识别蛋白Ythdf3在小鼠精子发生过程的调控作用。方法:利用CRISPR/Cas9技术构建Ythdf3基因敲除小鼠,通过免疫荧光和HE染色对敲除小鼠进行表型分析,研究Ythdf3在调控小鼠精子发生过程中的作用。结果:免疫组化染色显示Ythdf3在精原及各级生精细胞核中均有表达;成功构建Ythdf3基因敲除小鼠模型;HE染色显示Ythdf3敲除小鼠睾丸各级生精时相及附睾尾精子与对照相比无明显异常。结论:在正常生理条件下,敲除Ythdf3不影响雄性小鼠精子发生。
2019(6):851-855.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2 CSTR:
摘要:目的:构建表达脂肪与肥胖相关(fat mass and obesity associated,FTO)基因的重组质粒,并检测其对小鼠肾小球系膜细胞(mice mesangial cell,MMC)N6-甲基腺嘌呤(m6A)修饰及增殖能力的影响。方法:PCR法扩增FTO基因片段,并将其插入表达载体 pCMV-MCS-EGFP质粒中以构建重组质粒pCMV-FTO。将目的质粒pCMV-FTO及对照质粒pCMV分别转染MMC,采用qRT-PCR法检测FTO mRNA表达水平,蛋白质印迹法检测细胞FTO蛋白和相关增殖标志物的表达,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m6A RNA甲基化定量试剂盒检测m6A含量。结果:菌落PCR鉴定以及测序结果证实重组质粒pCMV-FTO构建成功。RT-qPCR及蛋白印迹结果显示转染目的质粒pCMV-FTO后FTO表达明显增加。过表达FTO后,m6A含量、细胞增殖水平及细胞周期蛋白D1(Cyclin D1)、增殖细胞核抗原(proliferating cell nuclear antigen,PCNA)蛋白水平均显著下降。结论:FTO可以降低 MMC中m6A修饰水平及抑制细胞增殖。
2019(6):856-861.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3 CSTR:
摘要:目的:构建人环鸟苷酸-腺苷酸合成酶(cyclic guanosine monophosphate-adenosine monophosphate synthase,cGAS)基因启动子,确认其活性,进而对转录调控机制进行初步探究。方法:采用 PCR 方法扩增人cGAS 基因 5′上游 1 254 bp(-1 178~+76 bp)的片段,酶切后连接到pGL3-basic 质粒,以该质粒为模板合成不同长度的启动子质粒。通过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验证不同质粒在Hela细胞中的活性,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启动子区存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通过点突变实验验证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人cGAS启动子质粒初步构建成功。转染后,cGAS 启动子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加(P<0.05)。人cGAS近端启动子区域(-414~+76 bp)经生物信息学软件分析可能含有 Sp1、CREB、USF1、RAP1、C-JUN、OCT-1等转录因子的结合位点。点突变实验证实Sp1、CREB正向调控该启动子区域。结论:人cGAS近端启动子区域(-414~+76 bp)存在较强的启动子活性,该区域含有多个潜在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转录因子Sp1、CREB调控人cGAS启动子区。
2019(6):862-866.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4 CSTR:
摘要:目的:克隆人脂肪非典型钙黏蛋白1(FAT atypical cadherin 1,FAT1)基因启动子,找到核心启动子区域并对其转录调控机制进行初步分析。方法:通过PCR方法获得人FAT1基因5′上游1 163 bp(-1 029~+134 bp)的片段,亚克隆至pGL3-basic载体;通过步移缺失构建不同缺失片段的重组质粒。双荧光素酶报告活性分析检测各重组质粒在A549细胞和HEK293T细胞中的活性,找到核心启动子区域。利用生物信息学方法预测核心区域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果:经测序、酶切鉴定,成功构建了人FAT1启动子荧光素酶活性报告基因重组质粒。与pGL3-basic质粒相比,人FAT1启动子重组质粒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加(P < 0.05)。通过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人FAT1启动子区域(-233~-110 bp)可能含有TFAP2C、KLF5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成功构建人FAT1启动子不同缺失片段的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比较,推测人FAT1的核心启动子区域位于-233~+134 bp区域,其中可能含有若干转录因子结合位点。
2019(6):867-872.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5 CSTR:
摘要:目的:探讨转录因子HOXA5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发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qRT-PCR、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和免疫组化探究HOXA5在HCC组织和对应癌旁组织中的表达水平。构建敲低HOXA5的稳转人肝癌细胞系Hep3B、MHCC97H后应用平板克隆、CCK8、EdU检测细胞增殖能力;流式细胞术检测H2O2诱导的HCC细胞凋亡;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侵袭能力。蛋白质免疫印迹实验检测HOXA5敲低及过表达后对PI3K-AKT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HCC组织中的HOXA5表达量高于对应癌旁组织,敲低HOXA5后减弱HCC细胞增殖、侵袭以及对凋亡的抵抗能力,减弱PI3K-AKT信号通路的激活,而过表达HOXA5增强PI3K-AKT通路激活。结论:HCC组织中的HOXA5表达水平高于癌旁组织。HCC细胞中HOXA5表达水平改变可以影响其增殖、凋亡、侵袭能力,以及PI3K-AKT信号通路的状态。
2019(6):873-879.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6 CSTR:
摘要:目的:探究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利用RT-PCR检测甲状腺乳头状癌患者标本及其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利用CCK-8、EdU、划痕、Transwell实验以及细胞流式技术检测miR-590-3p对细胞相关功能的影响。Western blot检测上皮细胞-间充质转化(epithelial-mesenchymal transition,EMT)途径相关蛋白表达量的变化。结果: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组织及细胞系中miR-590-3p的表达量明显低于癌旁组织和正常甲状腺滤泡上皮细胞。与对照组相比,干扰miR-590-3p明显提升TPC-1细胞的增殖活性(P <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增殖活性(P < 0.01)。干扰miR-590-3p可增加TPC-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抑制细胞凋亡(P < 0.01),过表达miR-590-3p则降低K-1细胞的迁移与侵袭能力,促进细胞凋亡(P < 0.01)。同时可以抑制EMT相关蛋白的表达。结论:miR-590-3p在甲状腺乳头状癌的发生发展中发挥抑癌基因的作用,可能为甲状腺乳头状癌的治疗提供帮助。
2019(6):880-883.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7 CSTR:
摘要:目的:研究高脂模型小鼠心肌线粒体复合体功能变化,并探讨其在心肌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中的作用。方法:将12只雄性2周龄C57B6小鼠随机分为高脂饮食组和对照组,进行20周高脂饮食和正常饮食喂养,并记录体重。实验结束后,提取心脏线粒体,将其在密闭空间内耗尽氧气后,维持缺氧状态30 min再通入氧气以模拟心脏缺血再灌注过程。通过氧气浓度检测探针测量并记录线粒体的耗氧率(oxygen consumption rate,OCR),荧光比色法检测线粒体复合体活性,荧光分光光度计测量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的产生速率。结果:高脂饮食组心肌线粒体的OCR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同时线粒体复合体Ⅱ的活性在高脂饮食组中明显升高(P < 0.05)。OCR在两组中均升高,尤其是在高脂饮食组,且这种升高可以被复合体Ⅱ抑制剂Malonate抑制。比较线粒体ROS的产生速率也发现相同倾向。结论:线粒体复合体Ⅱ的活性在高脂模型小鼠中有较大变化,且这种变化可能是心肌缺氧/复氧(模拟缺血再灌注)损伤加剧的机制。
2019(6):884-889.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8 CSTR:
摘要:目的:研究稳定期慢性阻塞性肺疾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中白介素(interleukin,IL)-8和IL-17的表达水平,探究其与临床指标之间的关系。方法:收集2017年11月1日—2018年5月30日来自东南大学附属中大医院呼吸科就诊肺结节患者,其中稳定期COPD患者72例,吸烟但肺功能正常者17例,不吸烟正常对照者20例。记录患者的病史、吸烟史,同时进行COPD评估测试呼吸问卷(COPD assessment test,CAT)和呼吸困难指数评分(modified Medical Research Council,mMRC)等评价,通过CT评估患者的肺气肿水平。常规进行支气管镜检查并留取肺泡灌洗液,采用酶联免疫吸附法测定IL-8、IL-17的浓度。结果:IL-8、IL-17在COPD患者中的表达水平明显高于吸烟者(P < 0.01)和正常对照者(P < 0.01);在全部受试者和COPD患者中,IL-8、IL-17两者间的表达水平均呈现明显的相关性(r=0.929,P < 0.001;r=0.865,P < 0.001);IL-8、IL-17的表达水平与第1秒用力呼气流量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orced expiratory volume in one second,FEV1)、用力呼气中期流速(maximum midexpiratory flow,MMEF)呈负相关,与CAT、mMRC等指标存在正相关;在肺气肿较轻的COPD患者中,IL-8、IL-17与肺气肿指数正相关(r=0.559,P < 0.001;r=0.627,P < 0.001);而在较重的COPD患者中未发现这种关联。结论:稳定期COPD患者肺泡灌洗液中IL-8、IL-17水平明显升高,与患者疾病的严重程度平行;与反映患者症状水平的CAT、mMRC评分正相关,并与FEV1、MMEF等指标负相关;在肺气肿明显的患者中,IL-8、IL-17和肺气肿指数不相关。
杨 静 , 戚志强 , 周 红 , 戴 骏 , 史兆春 , 董海蓉
2019(6):890-893. DOI: 10.7655/NYDXBNS20190619 CSTR:
摘要:目的:探讨中性粒-淋巴细胞比值(neutrophil to lymphocyte ratio,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预测价值,为急性脑梗死颅内外动脉狭窄的预测和防治提供参考。方法:采用回顾性分析,纳入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神经内科住院的患者共145例,根据颅内外动脉狭窄情况分成2组,其中颅内外动脉狭窄率<50%为对照组,95例;狭窄率≥50%为狭窄组,50例。收集基线资料及血液检测指标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急性脑梗死患者狭窄组年龄、白细胞计数、中性粒细胞计数、NLR水平高于对照组(P < 0.05),淋巴细胞计数狭窄组低于对照组(P < 0.05);Logistic回归显示,NLR为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粥样硬化性狭窄的危险因素(OR=1.492,P < 0.001);ROC曲线分析显示,白细胞、中性粒细胞、淋巴细胞、三因素联合指标及NLR的曲线下面积(AUC)分别为0.658、0.718、0.631、0.725和0.739,NLR最佳诊断值为2.23。结论:NLR对急性脑梗死患者颅内外动脉狭窄具有一定的预测作用。
2019(6):894-898.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0 CSTR: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钙化性主动脉瓣疾病患者的左室后壁(left ventricle post wall,LVWP)厚度,评价患者瓣膜钙化的严重程度以及预后情况。方法:通过免疫组化染色、光密度半定量分析以及RT-PCR检测分析60例主动脉瓣钙化患者(分为轻、中、重主动脉瓣狭窄3组)的瓣膜组织钙化程度,比较各患者术前术后的射血分数(ejection fraction,EF)变化值,评估LVWP对判断有无手术指征以及预后的作用。结果:分析不同程度瓣膜狭窄组的LVWP,轻、中、重度瓣膜狭窄组两两对比,LVWP厚度依次增加,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瓣膜组织进行Von Kossa染色后半定量分析以及RT-PCR分析,LVWP轻、中、重度增厚组钙化程度依次加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通过对患者手术前后EF差值分析,LVWP中度增厚患者的EF差值比LVWP轻度增厚患者大,差异有统计学意义。LVWP重度增厚患者的EF增加值与LVWP中度增高患者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LVWP可以用来预估主动脉瓣瓣膜的钙化程度,对于非主动脉瓣重度钙化患者,LVWP值越大,手术获益也越大。
2019(6):899-902.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1 CSTR:
摘要:目的:总结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coronary artery bypass grafting,CABG)的近期结果和手术经验。方法:2016年1月—2018年11月,55例冠脉多支病变患者接受了非体外循环下个体化全动脉CABG术。2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47.3%)作为移植血管材料,16例采用原位左乳内动脉和双桡动脉(29.1%),11例使用原位左乳内动脉、游离右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20.0%),余2例使用原位双乳内动脉和左桡动脉(3.6%)。观察患者围手术期并发症,随访移植血管通畅率,考察患者的生存质量。结果:有2例患者术后置入主动脉内球囊反搏(intra-aortic balloon pump,IABP)治疗,2例切口延迟愈合,1例急性肾衰,经积极治疗后均好转,围术期和随访过程中无死亡,无主要心脑血管不良事件发生,心绞痛症状全部消失,随访的移植血管全部通畅,无再次血运重建手术需要。结论:非体外循环下全动脉CABG近期临床疗效满意,基于个体靶血管解剖特点的个体化全动脉策略可实现完全再血管化,近期桥血管通畅率满意。
2019(6):903-906.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2 CSTR:
摘要:目的:分析冠心病(coronary artery disease,CAD)合并缺血性中度二尖瓣关闭不全(ischemic mitral regurgitatiom,IMR)外科治疗效果。方法:51例CAD合并中度IMR患者接受外科治疗,其中男37例,女14例,年龄52~84岁,平均年龄(67.35 ± 6.45)岁,对比分析术前和术后1年的超声心动图数据。结果:51例均顺利出院,随访术后1年心脏多普勒超声提示左房内径从术前(40.80 ± 4.61)mm下降到术后(37.98 ± 5.11)mm(P < 0.05),左室收缩末期内径从术前(39.41 ± 8.03)mm下降到术后(36.00 ± 7.51)mm(P < 0.05),左室舒张末期内径从术前(54.02 ± 7.01) mm下降到术后(51.10 ± 8.37) mm(P > 0.05),左心室射血分数从术前(49.75 ± 11.83)%上升至术后(53.11 ± 11.78)%(P > 0.05),二尖瓣反流情况较术前明显改善(P < 0.01)。结论:对于CAD伴IMR的患者,单纯的冠状动脉旁路手术是一种可以推荐的手术策略。
马 红 , 吴红平 , 陆小虎 , 周 蕾 , 姚 静 , 雍永宏 , 郑亚国
2019(6):907-910.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3 CSTR:
摘要:目的:探讨经胸超声心动图在早期诊断二尖瓣-主动脉瓣间纤维假性动脉瘤(P-MAIVF)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4例P-MAIVF患者的经胸二维超声心动图(2D-TTE)与经胸三维超声心动图(3D-TTE)相关资料,并结合相关文献,寻求超声心动图的特征性表现。结果:2D-TTE显示4例患者P-MAIVF均位于二尖瓣前叶与主动脉后壁之间囊袋状无回声区,共同的特点为收缩期膨胀而舒张期塌陷,并与左心室流出道相通。3D-TTE较2D-TTE更能清楚显示P-MAIVF与周围组织结构立体空间关系,明确瘤体位置和大小。结论:将2D-TTE与3D-TTE相结合可清晰显示P-MAIVF的大小、与周围邻近组织结构的空间关系及相关并发症情况,从而提高患者P-MAIVF的诊断率。
周甜甜 , 张小宝 , 陆 薇 , 王维俊 , 杨夫艳 , 姜丽华 , 张红刚
2019(6):911-914.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4 CSTR:
摘要:目的:比较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与子宫动脉栓塞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的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近3年我院收治的42例凶险性前置胎盘伴胎盘植入患者的临床资料,剖宫产术中采用子宫动脉栓塞术治疗者24例,采用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者18例,观察比较两组患者术中术后情况及新生儿出生情况。结果: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组患者术中出血量、输红细胞悬液量、手术时间、辐射时间、辐射剂量、术后住院时间、并发症、转重症监护室(ICU)率均少于子宫动脉栓塞术组,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两组子宫切除率、新生儿出生体重、1 min Apgar评分、新生儿窒息率及转新生儿重症监护室(NICU)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子宫动脉栓塞术比较,腹主动脉球囊阻断术在植入型凶险性前置胎盘剖宫产术中具有更显著的优势。
2019(6):915-918.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5 CSTR:
摘要:目的:比较Pentacam不同眼压校正公式校正后眼压值与眼反应分析仪(ocular response analyzer,ORA)眼压测量值两者的差异。方法:纳入2016年10月—2017年6月就诊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眼科医院拟行白内障手术者160例(160只眼,均取非手术眼为观察眼)。术前利用ORA测得角膜补偿眼压值(IOPcc)、模拟Glodmann眼压值(IOPg),同时使用Pentacam眼压校正系统4种眼压校正公式Ehler、Shah、Dresden和Orssengo/Pye对IOPg进行校正,所得校正后眼压分别标志为IOPgE、IOPgS、IOPgD和IOPgO。然后使用线性相关分析、配对t检验以及Bland-Altman分析图比较测量结果。结果:线性相关分析显示IOPcc与IOPg、IOPgE、IOPgS、IOPgD、IOPgO均呈极强相关(r=0.868、0.876、0.900、0.894、0.896,P均<0.01)。配对t检验分析得出IOPcc与IOPgD、IOPgO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IOPcc与IOPgE、IOPgS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0.1)。Bland-Altman分析结果显示IOPcc与IOPgE、IOPgS的一致性比IOPgD、IOPgO更好。结论:Pentacam眼压校正系统4种眼压校正公式中,Ehler、Shah与ORA眼压测量值一致性较Dresden、Orssengo/Pye更好。因此在眼科疾病诊疗中使用Pentacam对眼压测量值校正时,使用Ehler、Shah公式可得到更接近真实的眼压值。
2019(6):919-921.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6 CSTR:
摘要:目的:比较每天2次注射双时相门冬胰岛素50(BIAsp 50)和双时相门冬胰岛素30(BIAsp 30)联合二甲双胍方案治疗2型糖尿病(T2DM)的疗效和安全性。方法:选取50例预混人胰岛素控制不佳的T2DM,研究周期共16周,包括4周导入期和12周治疗期。受试者在导入期内继续之前的胰岛素治疗,将原用的口服抗糖尿病药物改为二甲双胍,导入期结束后,随机分组至BIAsp 50组或BIAsp 30组,治疗12周。 结果:治疗12周后两组空腹血糖、餐后2 h血糖、糖化血红蛋白(HbA1c)均较基线水平明显下降;治疗12周后BIAsp 50组餐后2 h血糖较BIAsp 30组降低更明显,其中早餐后及晚餐后血糖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而两组空腹血糖、HbA1c水平差异无统计学意义。两组低血糖的事件数均很少,均无严重低血糖发生。胰岛素应用剂量相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BIAsp 50较BIAsp 30改善HbA1c和餐后血糖效果更佳,显著减少血糖波动。
2019(6):922-924.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7 CSTR:
摘要:目的:探讨术中面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对听神经瘤患者手术预后的价值。方法:收集2016年5月—2017年5月手术切除听神经瘤患者358例,术中使用面神经监测技术为监测组(n=179),未使用为对照组(n=179),比较两组患者的术后面神经保留情况。结果:监测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58例,保留率为88%,解剖保留率为96%,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88例,<4.0 cm 91例。对照组术后12个月面神经功能优良者130例,保留率为73%,解剖保留率为82%,其中听神经瘤最大直径≥4.0 cm 73例,<4.0 cm 106例。经趋势卡方检验,两组随着时间推移,面神经功能恢复人数均呈上升趋势(P < 0.001)。经卡方和Fisher确切概率法检验,监测组术后2周和12个月总的面神经等级分布均高于对照组。结论:神经监测技术的应用,以及电生理医师和手术者经验的不断丰富,对于提高听神经瘤手术时患者面神经保留率具有重要意义。
张生奎 , 王镇德 , 杨 荔 , 张乐言 , 王永斌 , 袁聚祥
2019(6):925-931.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8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季节自回归滑动平均混合(SARIM)-Elman神经网络(ERNN)组合模型在我国细菌性痢疾发病率预测中的利用价值。方法:使用2005年1月—2016年12月我国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率资料作为训练集分别建立SARIMA模型、ERNN模型以及SARIMA-ERNN组合模型,2017年我国细菌性痢疾的月发病率资料作为测试集用于模型间的效果评价。结果:SARIMA模型拟合及预测的平均相对误差(average relative error,MRE)、平均误差率(average error rate,MER)、均方根误差(root mean squared predict error,RMSE)和平均绝对误差(mean absolute error,MAE)分别为5.661 37、0.061 81、0.001 45、0.000 94和5.596 40、0.051 77、0.004 54、0.000 34;ERNN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E、MER、RMSE和MAE分别为5.348 57、0.056 05、0.017 08、0.000 79和5.544 30,0.044 55、0.000 36、0.00030;SARIMA-ERNN组合模型拟合及预测的MRE、MER、RMSE和MAE分别为4.942 52、0.047 33、0.001 15、0.000 72和4.251 30、0.044 19、0.000 38、0.000 29。结论:与ERNN模型和SARIMA模型相比,SARIMA-ERNN组合模型具有较高的有效性和合理性,可以用于我国细菌性痢疾的短期预测和早期预警。
2019(6):932-940. DOI: 10.7655/NYDXBNS20190629 CSTR:
摘要:目的:对近10年已发表的高质量经典随机对照试验(randomized controlled trial,RCT)进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治疗直肠癌的Meta分析。方法:利用电子数据库和手工检索等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OVID、CNKI、万方数据库及Cochrane Library 2007年1月1日—2018年11月1日的相关研究RCT文献,对所有符合条件的文献进行Jadad质量评分。采用固定效应模型和随机效应模型对直肠癌腹腔镜手术与开腹手术的手术情况及疗效指标进行Meta分析。结果:符合入选标准的RCT文献有14篇共计3 288例患者,腹腔镜手术组与开腹手术组分别为1 779例和1 509例。Meta分析结果显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相较于开腹手术的手术时间更长(MD=40.04,95%CI:24.07~56.01,P <0.05),术中出血量更少(MD=-98.48,95%CI:-148.72~-48.25,P < 0.05),术中输血率更低(OR=0.30,95%CI:0.16~0.55,P < 0.05),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MD=-0.68,95%CI:-0.98~-0.38,P < 0.05),术后住院时间更短(MD=-1.08,95%CI:-1.49~-0.66,P < 0.05),术后发病率更低(OR=0.67,95%CI:0.46~0.97,P < 0.05),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OR=0.52,95%CI:0.36~0.77,P < 0.05)。但在肿瘤距近切和远切缘距离、淋巴结检出数量、环周切缘阳性率、术后二次手术发生率、术后并发症(肠梗阻、腹部感染、肺部感染、吻合口瘘、吻合口出血、吻合口狭窄)、术后局部复发率、术后3年生存率、术后5年生存率和术后5年无病生存率方面均未见统计学差异。结论:直肠癌腹腔镜手术对比开腹手术,手术时间更长,术中出血量更少,术中输血率更低,术后肠功能恢复时间更短,术后切口感染发生率更低,但在淋巴结获取数目、环周切缘阳性率、局部复发率、3年生存率、5年生存率等长期预后等指标上无差异。
2019(6):941-945. DOI: 10.7655/NYDXBNS20190630 CSTR:
摘要:目的:探讨切除修复交叉互补基因1(excision repair cross complementing 1,ERCC1)2种最常见的基因多态性(rs3212986、rs11615)与胰腺导管腺癌(pancreatic ductal adenocarcinoma,PDAC)患病风险的相关性。方法:检索PubMed、EMBASE、Web of Science、中国知网文献数据库,查找国内外关于ERCC1多态性(rs3212986、rs11615)与PDAC易感性关系的病例对照研究。由2名评价者根据纳入标准分别独立筛选文献并提取数据后,采用Stata12.0软件进行Meta分析。结果:共纳入8项病例对照研究,其中ERCC1 rs3212986纳入4项研究共1 934例患者,rs11615纳入4项研究共2 547例患者。结果显示,ERCC1 rs3212986可显著提高人群PDAC的患病风险(CA vs. AA:OR=1.34,95% CI:1.11~1.63;CC vs. AA:OR=2.33,95% CI:1.73~3.14;AC+CC vs. AA:OR=1.50,95% CI:1.25~1.80;CC vs. CA+AA:OR=1.98,95% CI:1.50~2.62;C vs. A:OR=1.45,95% CI:1.27~1.66);而ERCC1 rs11615则与PDAC患病风险无关(CT vs. TT:OR=1.02,95% CI:0.87~1.21;CC vs. TT:OR=1.21;95% CI:0.93~1.56;TC+CC vs. TT:OR=1.06,95% CI:0.91~1.24;CC vs. CT+TT:OR=1.20,95% CI:0.94~1.53;C vs. T:OR=1.08,95% CI:0.96~1.21)。结论:ERCC1 rs3212986可明显增加PDAC发病风险,rs11615则与PDAC易感性无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