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19年第8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转基因小鼠的构建与鉴定

      2019(8):1095-1100.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1

      摘要 (2130) HTML (66) PDF 8.59 M (20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转基因小鼠,并对其进行鉴定和心功能分析,建立ECSIT基因相关功能研究模型动物。方法:构建过表达打靶载体pCAG-OTCL-ECSIT-3Xflag-BPA,采用电转导方法将线性化打靶载体转入胚胎干细胞(ES细胞);将含有过表达载体的ES细胞进行囊胚腔注射,并将嵌合囊胚移植至代孕小鼠体内,繁殖嵌合体小鼠。嵌合体小鼠和 C57BL/6J 鼠交配繁殖出杂合子,PCR 筛选阳性过表达小鼠。采用小动物超声分析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小鼠的心功能。结果:成功构建了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载体pCAG-OTCL-ECSIT-3Xflag-BPA,经PCR鉴定为阳性;完成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基因打靶及囊胚注射,经PCR鉴定为阳性;分别提取转基因小鼠心肌组织线粒体和胞浆蛋白,检测发现线粒体特异性过表达ECSIT。8周龄转基因小鼠心功能与同龄野生型小鼠无明显差异。结论:成功构建出线粒体靶向过表达ECSIT小鼠;线粒体过表达ECSIT对8周龄小鼠心功能无明显影响。

    • IGFBP7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的软骨分化

      2019(8):1101-1105.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2

      摘要 (1564) HTML (53) PDF 28.32 M (16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胰岛素样生长因子结合蛋白7(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binding protein 7,IGFBP7)对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human umbilical cord-derived mesenchymal stem cells,hUC-MSCs)软骨分化的影响。方法:用软骨诱导培养基高密度成球培养hUC-MSCs,诱导成软骨分化,通过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软骨分化标志基因Sox9的表达,甲苯胺蓝染色检测蛋白聚糖的表达,以反映细胞外基质沉积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GFBP7在hUC-MSCs软骨分化过程中的表达情况;在hUC-MSCs中分别瞬时转染IGFBP7的表达质粒和siRNA以改变内源性IGFBP7表达水平,然后成软骨诱导,采用甲苯胺蓝染色,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IGFBP7表达变化对于hUC-MSCs成软骨分化的影响。结果:在hUC-MSCs成软骨分化过程中,IGFBP7 mRNA水平和蛋白水平表达均显著升高。与对照组相比,过表达IGFBP7的hUC-MSCs经成软骨诱导后,Sox9表达量显著升高,甲苯胺蓝染色更深,软骨分化能力更强。反之,敲低IGFBP7表达后,hUC-MSCs的软骨分化能力降低。结论:IGFBP7促进人脐带间充质干细胞成软骨分化。

    • 小鼠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敲除对肠道功能的影响

      2019(8):1106-1111.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3

      摘要 (1541) HTML (55) PDF 26.19 M (162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小鼠11β-羟类固醇脱氢酶(11β- hydroxysteroid dehydrogenase,11β-HSD1)基因敲除对肠道功能的影响。方法:将C57/BL6为遗传背景的野生对照组及11β-HSD1基因敲除组各6只小鼠正常喂养至6~8周,观察小鼠及小肠组织大体变化,PCR及免疫组化确定其肠道功能及炎症变化。结果:11β-HSD1基因敲除能够显著改善肠道的炎症状态,减轻炎症,同时肠道黏膜通透性改变,肠道绒毛长度缩短,隐窝长度变长,杯状细胞数量增多,黏膜的屏障功能增强。结论:本研究成功建立了小鼠11β-HSD1基因敲除模型,证实了肠道在11β-HSD1基因敲除后炎症状态改善,为进一步11β-HSD1肠道组织特异性敲除提供了研究基础。

    • IgG在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活化与JNK和p38通路中的作用

      2019(8):1112-1117.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4

      摘要 (1728) HTML (59) PDF 24.71 M (179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免疫球蛋白G(IgG)在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活化过程中的调节作用及其对信号通路的影响。方法:体外培养小鼠骨髓源巨噬细胞,采用流式细胞仪和免疫荧光技术对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和吞噬功能进行鉴定。IgG、CpG DNA以及IgG联合CpG DNA分别处理巨噬细胞后,采用流式细胞技术检测巨噬细胞表面活化分子及胞内细胞因子,免疫蛋白印迹检测核因子(nuclear factor,NF)-κB和MAPK信号通路相关蛋白磷酸化。结果:体外培养巨噬细胞表面标志物CD11b和F4/80的表达率约99.7%,巨噬细胞对FITC-IgG吞噬比例约70%;IgG上调CpG DNA活化巨噬细胞表面CD40、CD80和CD86的表达(P < 0.05);IgG促进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内JNK和p38磷酸化,但对ERKp44/42和NF-κBp65的磷酸化没有明显作用;IgG联合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分泌大量的细胞因子肿瘤坏死因子(tumor necrosis factor,TNF)-α。结论:IgG在CpG DNA诱导巨噬细胞活化与MAPK信号通路JNK和p38磷酸化中起促进作用,通过促使表达上调共刺激分子CD40、CD80和CD86与分泌TNF-α进一步活化巨噬细胞。

    • 白藜三醇通过调控AUF1抑制心肌成纤维细胞的增殖及胶原分泌

      2019(8):1118-1123.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5

      摘要 (1393) HTML (53) PDF 16.08 M (1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白藜三醇(resveratrol,Res)对乳鼠心肌成纤维细胞(cardiac fibroblasts,CFs)增殖和胶原分泌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的机制。方法:采用胰酶、Ⅰ型胶原酶双酶消化法、差速贴壁法和免疫荧光法分离培养及鉴定乳鼠CFs;将2~3代CFs随机分为Con组(正常对照组)、DMSO组(溶剂对照组)、AngⅡ组(模型组)、AngⅡ+Res组(药物干预组)。通过CCK-8及EdU染色法检测细胞增殖;羟脯氨酸法检测细胞胶原分泌水平;qRT-PCR检测AU碱基富集区RNA结合蛋白1(AU-rich element RNA-binding factor 1,AUF1)、转化生长因子β1(transforming growth factor-β1,TGF-β1)mRNA的表达;Western blot检测AUF1和TGF-β1蛋白表达。结果:成功提取新生大鼠原代CFs且波形蛋白(Vimentin)显著阳性;与Con组比,AngⅡ组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增加,AUF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水平升高;经Res干预后,AngⅡ+ Res组细胞增殖和胶原分泌水平较AngⅡ组降低,AUF1、TGF-β1 mRNA及蛋白表达减少;而DMSO组上述指标与Con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白藜三醇对AngⅡ诱导的乳鼠CFs的增殖和胶原分泌具有抑制作用,其机制可能与抑制了AUF1和TGF-β1的表达有关。

    • 黄芪甲苷促进缺氧损伤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血管新生的研究

      2019(8):1124-1129.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6

      摘要 (1698) HTML (50) PDF 47.38 M (14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黄芪甲苷(astragaloside Ⅳ,AS-Ⅳ)对缺氧损伤后人主动脉内皮细胞(human aortic endothelial cells,HAECs)的保护作用及对血管生成的影响及可能机制。方法:体外培养HAECs,8% O2制备缺氧模型,实验分为对照组、缺氧组、AS-Ⅳ治疗组,50 μg/mL)。观察AS-IV对缺氧损伤后HAECs的保护作用及对细胞迁移能力、增殖活性和体外成环的影响以及自噬在血管生成过程中的作用。结果:缺氧损伤后与对照组比较,HAECs细胞上清释放的损伤标志物乳酸脱氢酶(lactic dehydrogenase,LDH)浓度增加[(25.33 ± 1.70)U/L vs. (5.33 ± 1.25)U/L],细胞活力降低[(81.12 ± 0.72)% vs. (100 ± 3.07)%],细胞迁移能力降低,增殖能力降低,体外成环数下降[(30.91 ± 3.78)个vs. (62.10 ± 7.56)个],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Ⅱ表达下调(P<0.05)。加入AS-Ⅳ治疗后,与缺氧组比较,细胞上清LDH释放量减少[(18.33 ± 1.25)U/L],细胞活力提高[(85.71 ± 2.48)%],细胞迁移能力增强、增殖活性增加,基质胶体外成环数增加[(48.64 ± 4.80)个],自噬相关蛋白Beclin及LC3-Ⅱ表达上调(P<0.05)。结论:AS-Ⅳ可减轻缺氧对HAECs的损伤,可能通过激活自噬通路促进HAECs血管新生。

    • 组蛋白去乙酰化修饰对非洲爪蛙胚胎发育及胚层分化的影响

      2019(8):1130-1134.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7

      摘要 (1690) HTML (70) PDF 37.66 M (15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组蛋白乙酰化修饰对非洲爪蛙胚胎早期发育以及三胚层分化的影响。方法:用400 nmol/L 的曲古抑菌素A(trichostation A,TSA)处理2细胞时期的胚胎,观察胚胎发育的情况,并通过整体原位杂交的方法检测胚层标记基因的表达;通过显微注射组蛋白去乙酰化酶1(histone deacetylase 1,HDAC1)特异性的反义寡核苷酸(HDAC1MO)实现HDAC1基因的敲降,利用整体原位杂交检测胚层标记基因的表达。结果:TSA处理造成胚胎发育异常,TSA处理和敲降HDAC1影响胚层标记基因的表达。结论:组蛋白去乙酰化酶在胚胎早期发育的过程中参与胚层的分化。

    • Y⁃STRs和Y⁃SNPs综合分析方法在父系家系调查中的应用

      2019(8):1135-1141.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8

      摘要 (1732) HTML (54) PDF 15.44 M (15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Y-STRs和Y-SNPs综合分析及网络图方法在家系调查中的作用。方法:本研究采集了不同姓氏2个家族共180例男性样本,用YfilerTM Plus试剂盒检测其26个Y-STRs基因座分型,采用微测序技术检测其中36例样本的42个Y-SNPs位点分型,通过直接计数法和网络图进行Y-STRs单倍型分析,探讨单倍型在家族内的变异和Y-SNPs单倍群的分布。结果:P1家族63例样本中检出18种Y-STRs单倍型,网络图中P1家族呈现为单核心星状聚类,抽取的17例样本均属于N-M231单倍群;P2家族117例样本中检出35种单倍型,网络图呈现为双核心星状聚类,抽取的19例样本均属于O1a1a1a1-F78单倍群。结论:通过Y-STRs单倍型和Y-SNPs单倍群遗传标记综合分析的方法,利用网络图对Y-STRs单倍型遗传信息传递过程中的变异情况进行可视化,扩展可认定为同一家系的范围,为防止错误排除DNA来源人生物学父系家系提供参考。

    • CXCL4与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性别差异性肺损伤的相关研究

      2019(8):1142-1146. DOI: 10.7655/NYDXBNS20190809

      摘要 (1549) HTML (59) PDF 4.30 M (18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组织CXC趋化因子配体4(chemokine C-X-C motif ligand 4,CXCL4)与高氧诱导新生小鼠性别差异性肺损伤的关系及相关机制。方法:32只C57BL/6J新生小鼠(雄性、雌性各16只)随机分为4组:高氧雄性组、高氧雌性组、空气雄性组、空气雌性组(每组8只)。高氧组小鼠置于95%氧浓度下暴露7 d,空气组于室内环境(FiO2 = 21%)中饲养。串联质谱标签(tandem mass tags,TMT)定量蛋白组学技术检测4组小鼠肺组织中蛋白质的表达变化,筛选差异表达的蛋白质;ELISA法检测肺组织匀浆CXCL4含量;HE染色法观察小鼠肺组织病理改变;冰冻切片免疫荧光染色检测肺组织“M4”型巨噬细胞(MMP7+ S100A8+)分布情况。结果:高氧暴露组肺组织肺泡化程度降低,辐射状肺泡计数(radial alveolar count,RAC)明显减小(P < 0.001);与高氧雌性组相比,高氧雄性组RAC值下降(P < 0.01)。TMT筛选出的CXCL4在高氧雄性组差异性表达上调;肺组织匀浆验证了质谱分析结果。高氧雄性小鼠肺组织MMP7+ S100A8+细胞增多。结论:高氧诱导新生小鼠肺损伤程度存在性别差异,雄性损伤程度高于雌性,可能与CXCL4诱导肺“M4”型巨噬细胞形成存在一定的相关性。

    • 实验性牙周炎对小鼠骨髓活性氧生成影响的实验研究

      2019(8):1147-1150.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0

      摘要 (1535) HTML (69) PDF 11.24 M (16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实验性牙周炎对小鼠骨髓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 ROS)生成的影响,初步探讨ROS在牙周炎中的作用。方法:选用8周龄C57BL/6雌性小鼠20只,采用丝线结扎法建立实验性牙周炎动物模型,在术后4周取材,对小鼠上颌骨进行micro-CT扫描、HE染色及TRAP染色;取小鼠四肢骨髓,通过流式细胞仪检测骨髓中ROS含量水平。结果:实验组术后4周,上颌第二磨牙从釉牙骨质界到牙槽嵴顶的距离增大,近远中及根分叉处牙槽骨吸收明显,成骨细胞减少;单位长度破骨细胞数显著增多(P < 0.001);小鼠骨髓中ROS平均荧光强度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01)。结论:ROS含量在实验性牙周炎小鼠骨髓中增加,可能影响成骨和破骨细胞的分化,参与牙周炎骨吸收。

    • 磷酸化修饰增强Sufu对髓母细胞瘤的抑癌作用

      2019(8):1151-1158.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1

      摘要 (1619) HTML (61) PDF 13.01 M (18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髓母细胞瘤(medulloblastoma,MB)中磷酸化修饰对Suppressor of fused(Sufu)抑癌活性的调节和潜在机制。方法:免疫组化分析MB组织芯片中Sufu的表达及磷酸化水平。在MB细胞系DAOY中转染野生型Sufu或其磷酸化位点突变质粒,分别通过细胞免疫化学染色、Western blot、CCK8、EdU标记、细胞流式检测等分析Sufu的核浆分布以及转染细胞的增殖、凋亡等指标,通过荧光素酶报告基因实验检测转染细胞Hedgehog(Hh)信号通路下游胶质瘤相关癌基因同源物(hlioma-associated oncogene homologue,Gli)的转录活性,Western blot检测鸟氨酸脱羧酶(ornithine decarboxylase,ODC1)的表达水平。结果:Sufu在MB组织的表达明显高于正常小脑,并呈现磷酸化的修饰状态。磷酸化Sufu主要聚集在细胞核。Sufu能抑制DAOY细胞的增殖及克隆形成,促进细胞凋亡。非磷酸化的Sufu突变体抑癌作用明显减弱。已知在Hh通路下游,Gli介导的转录活化以及ODC1介导的多胺合成增加均可以促进MB细胞的生长。磷酸化Sufu抑制Gli介导的转录活化,非磷酸化Sufu对Gli的抑制作用减弱,并促进ODC1的表达。结论:Sufu发生磷酸化修饰后,对MB的抑制作用增强,其机制可能与抑制Hh信号下游的Gli转导活性和细胞的多胺代谢有关。

    • 紫杉醇影响TGF⁃β1诱导的原代人肺成纤维细胞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

      2019(8):1159-1161.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2

      摘要 (1945) HTML (58) PDF 17.73 M (151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紫杉醇(paclitaxel,PTX)对重组人转化生长因子-β1(recombinant human transform growth factor-β1,rhTGF-β1)诱导人肺成纤维细胞(human lung fibroblasts,HLFs)向肌成纤维细胞转化的影响及其相关机制。方法:培养HLFs,药物处理分为对照组、TGF-β1组(5 ng/mL)、TGF-β1+PTX(0.01 nmol/L)组、TGF-β1+ PTX(0.1 nmol/L)组、TGF-β1+ PTX(1 nmol/L)组、PTX组(1 nmol/L)。采用CCK8法测定细胞活性;显微镜下观察并分析细胞形态学变化;Transwell实验检测细胞迁移能力;免疫荧光观察细胞内α-平滑肌肌动蛋白(α-SMA)表达及分布情况;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检测各组α-SMA、纤连蛋白(fibronectin)、Ⅰ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Ⅰ)、Ⅲ型胶原蛋白(collagen Ⅲ)mRNA水平及蛋白含量;Western blot检测各组细胞内p-Smad3、Smad3、p-p38和p38蛋白含量。结果:CCK8结果显示,1 nmol/L PTX对细胞无毒性作用,0.01 nmol/L PTX不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活性增加,0.1和1.0 nmol/L PTX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活性增加;细胞形态学结果显示,0.01 nmol/L PTX不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胞体宽度增加,0.1、1.0 nmol/L PTX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胞体宽度增加;Transwell实验结果显示,0.01 nmol/L PTX不能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迁移,0.1、1.0 nmol/L PTX可以抑制TGF-β1诱导的HLFs迁移;免疫荧光结果显示,0.01 nmol/L PTX不能降低TGF-β1诱导的HLFs内α-SMA荧光强度,0.1、1.0 nmol/L PTX可以降低TGF-β1诱导的HLFs内α-SMA荧光强度;real-time 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0.01 nmol/L PTX不能降低TGF-β1诱导的HLFs表型转化标志物α-SMA、fibronectin、collagenⅠ、collagenⅢ含量及p38的磷酸化水平,0.1、1.0 nmol/L PTX可以降低TGF-β1诱导的HLFs表型转化标志物α-SMA、fibronectin、collagenⅠ、collagen Ⅲ含量以及Smad3和p38的磷酸化水平。结论:紫杉醇可以抑制TGF-β1诱导原代HLFs向肌成纤维细胞表型转化,这种作用可能与抑制TGF-β/Smad/MAPK信号通路激活有关。

    • 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抑制成骨细胞分化

      2019(8):1167-1171.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3

      摘要 (1959) HTML (65) PDF 41.87 M (1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对成骨细胞分化的影响。方法:采用ExoQuick-TC试剂盒与超滤法结合分离纯化前列腺癌细胞系PC3的外泌体,通过电镜、外泌体蛋白标志物CD63进行鉴定。用纯化的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处理前成骨细胞,提取总RNA,采用荧光实时定量PCR检测早期成骨分化标志物Runx2、Osx和中期成骨分化标志物 Alp的表达情况。此外利用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茜素红染色方法检测成骨分化情况。结果:前列腺癌细胞外泌体可以进入到前成骨细胞中,并且外泌体处理前成骨细胞后,与对照组相比,Alp、Runx2与Osx的表达量显著降低(P < 0.05),染色结果显示成骨分化受抑制。结论:在前列腺癌中,前列腺癌细胞会分泌出外泌体作用于前成骨细胞,并抑制成骨细胞的分化。

    • miR⁃558靶向TNFAIP1调控肝癌的生长

      2019(8):1172-1176.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4

      摘要 (1565) HTML (60) PDF 30.16 M (150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肝癌中微小RNA(microRNA,miR)-558的作用以及可能的相关分子机制。方法:采用RT-PCR检测miR-558在35对肝癌组织和癌旁组织中的表达。CCK-8、平板克隆和流式细胞仪检测miR-558和人肿瘤坏死因子-α诱导蛋白1(tumor necrosis factor-α induced protein 1,TNFAIP1)对肝癌细胞生长及周期的影响。荧光素酶报告实验研究miR-558与TNFAIP1的靶向关系。Western blot检测蛋白水平的表达变化。结果:miR-558在肝癌组织中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癌旁组织(P < 0.01)。敲低miR-558可显著抑制肝癌细胞增殖,过表达miR-558可明显促进肝癌细胞生长(P < 0.01)。miR-558在肝癌细胞中直接靶向TNFAIP1抑制其表达发挥作用。上调TNFAIP1可显著消除miR-558对肝癌细胞的促进作用。结论:miR-558在肝癌组织中明显高表达,miR-558通过靶向调节TNFAIP1可明显促进肝癌细胞增殖。miR-558在肝癌患者中具有一定的靶向治疗价值。

    • 肝脏缺血激活PI3K/p⁃Akt2信号通路并促进库普弗细胞向M1型巨噬细胞转化

      2019(8):1177-1182.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5

      摘要 (1568) HTML (57) PDF 7.41 M (27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肝脏库普弗细胞(Kupffer cells,KCs)在肝脏缺血及再灌注过程中的转化转归及其在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中的作用。方法:制作小鼠肝脏不同缺血时间的模型,用流式细胞术分析缺血后KCs数量,体外培养中用实时荧光定量PCR(qPCR)技术分析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巨噬细胞表面标记物的表达水平,免疫印迹(Western blot)技术分析磷脂酰肌醇3-激酶/磷酸化蛋白激酶B-2(PI3K/p-Akt2)信号通路的表达情况。使用qPCR技术分析Akt2抑制剂对KCs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及其表面标记物表达的影响,另外小鼠肝脏缺血后再灌注6 h,通过肝脏切片HE染色及血清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水平等指标分析肝脏损伤情况。结果:肝脏缺血后KCs数量减少,而存活细胞在体外培养中,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刺激后促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明显高于对照组(P < 0.05),且M1型巨噬细胞的表面标记物诱导型一氧化氮合酶(iNOS)表达水平也高于对照组(P < 0.05),其细胞内的PI3K/p-Akt2通路被激活,促进KCs向M1型巨噬细胞转化,而Akt2抑制剂可阻断细胞转化过程,减轻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结论:小鼠肝脏缺血能激活KCs内PI3K/p-Akt2信号通路,从而在炎性刺激下促进其向M1型巨噬细胞转化,并加重肝脏缺血再灌注损伤。

    • PKM2抑制Hippo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

      2019(8):1183-1187.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6

      摘要 (2073) HTML (70) PDF 12.41 M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KM2对肝癌细胞增殖和侵袭迁移能力的影响及其机制。方法: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检测肝癌组织及肝癌细胞系(HepG2、Hep3B、Huh7和SMMC-7721)PKM2的表达;采用小干扰RNA(siRNA)抑制肝癌细胞PKM2表达,分析其对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的影响,并研究PKM2 siRNA对Hippo信号通路的影响。结果:定量PCR、Western blot和免疫组化显示PKM2在肝癌组织表达较癌旁组织表达明显升高,在肝癌细胞较肝细胞(L02)中表达明显升高;PKM2 siRNA可有效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进一步证实肝癌细胞中Hippo信号通路被抑制,PKM2 siRNA可有效提高Hippo信号通路活性,且抑制Hippo信号活性能明显逆转PKM2 siRNA抑制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结论:PKM2可能通过抑制LATS1和YAP磷酸化,进而抑制Hippo信号通路,促进肝癌细胞增殖、侵袭和迁移能力。

    • 二甲双胍联合培美曲塞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增殖及凋亡的影响

      2019(8):1188-1192.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7

      摘要 (1550) HTML (58) PDF 4.92 M (18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二甲双胍(metformin,Met)联合培美曲塞(pemetrexed,Pem)对人肺腺癌A549细胞株的增殖及凋亡的影响。方法:不同浓度Met(0、2.5、5.0、10.0、20.0、40.0 mmol/L)、Pem(0、0.5、1.0、2.0、4.0、8.0 μmol/L)48 h下处理A549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并确定Met及Pem的半抑制浓度(IC50);Met(IC50)及Pem(IC50)单用或联用,不同时间(24、36、48 h)下处理A549细胞,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率;流式细胞术检测细胞凋亡率;Western blot 检测Bcl-2、Bax、Mcl-1、Noxa蛋白表达。结果:①不同浓度Met及Pem对A549 细胞均有增殖抑制作用,呈剂量依赖性(P<0.05);②Met+Pem组作用A549细胞增殖抑制率优于单药组(P<0.05),呈时间依赖性(P<0.05);③Met+Pem组作用 A549细胞的凋亡率(30.6 ± 0.4)%优于Met组凋亡率(13.3 ± 0.3)%和Pem组凋亡率(12.9 ± 0.1)%(P<0.05);④与单药组相比,Met+Pem组明显下调Bcl-2、Mcl-1蛋白表达,上调Bax、Noxa蛋白表达(P<0.05)。结论:Met联合Pem可抑制A549细胞增殖、诱导凋亡,其效果优于单药,机制可能与下调Bcl-2、Mcl-1蛋白,上调Bax、Noxa蛋白的表达有关。

    • 输尿管软镜联合365 μm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8):1193-1196.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8

      摘要 (1547) HTML (60) PDF 422.80 K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输尿管软镜联合365 μm钬激光碎石术治疗肾结石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分析。方法:2017年6月—2018年6月入院的肾结石患者,按随机数字表法分为两组各60例,其中365 μm组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365 μm钬激光碎石,而200 μm组采用常规输尿管软镜碎石术。比较两组围手术期间的手术指标、并发症发生率、相关指标的变化以及对器械耗材的损伤程度。结果:与200 μm组相比,采用输尿管软镜联合365 μm钬激光碎石术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两组在住院时间、术后结石清除率等指标中无显著性差异。365 μm钬激光具有更好的安全性,并发症发生率以及相关指标的变化均好于200 μm钬激光术。此外,365 μm钬激光术对软镜和光纤的损伤更小。结论:本研究首次提出输尿管软镜联合365 μm钬激光碎石术在肾结石治疗中良好的治疗效果,尤其对于直径>2 cm的结石可显著缩短手术时间,并具有比传统200 μm钬激光碎石术相当的安全性和较好的经济效益。

    • 伊马替尼或尼洛替尼一线治疗老年慢性髓系白血病慢性期患者疗效及安全性分析

      2019(8):1197-1201. DOI: 10.7655/NYDXBNS20190819

      摘要 (1599) HTML (59) PDF 484.91 K (16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伊马替尼(imatinib,IM)或尼洛替尼(nilotinib,NIL)治疗老年慢性髓系白血病(chronic myeloid leukemia,CML)患者的疗效和安全性。 方法:回顾分析75例一线使用IM或NIL年龄≥60岁的CML患者,IM组43例,NIL组32例,比较两组患者的疗效及安全性。结果:IM组和NIL组间3、6、9、12个月主要分子学反应(major molecular response,MMR)(分别为23.07% vs. 15.00 %,52.38% vs. 52.38%,57.89% vs. 59.09%,54.17% vs. 57.14%)及MR4.0(分别为11.53% vs. 10.00 %,52.38% vs. 47.62%,57.89% vs. 50.00%,54.17% vs. 42.86%)无统计学差异(P<0.05);3、6、12、18个月最佳反应率无统计学差异(分别为60.47% vs. 75.00 %,60.47% vs. 71.88%,62.79% vs. 75.00%,72.09% vs. 90.63%,P>0.05);总生存(overall survival,OS)、无进展生存(progression-free survival,PFS)及无事件生存(event-free survival,EFS)期无统计学差异(90.70% vs. 93.75%,79.07% vs. 90.62%,34.88% vs. 65.63%,P>0.05);NIL组较IM组治疗失败率低(15.63% vs. 44.19%,P=0.009),但更易发生血液学或心血管不良事件(Adverse Event,AE)(31.25% vs. 6.78%,P=0.006)。结论:IM或NIL一线治疗老年CML均获得良好疗效,NIL治疗失败率低于IM,但NIL较IM更易出现血液学或心血管不良反应。

    • 慢性胰腺炎的外科诊治体会

      2019(8):1202-1206.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0

      摘要 (1314) HTML (53) PDF 441.74 K (166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手术方式治疗慢性胰腺炎(chronic pancreatitis,CP)的安全性和有效性。方法:对2009年1月—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手术治疗的121例慢性胰腺炎患者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所有患者均由术后病理确诊并全部行外科手术治疗。其中,男91例(75.2%),女30例(24.8%),平均年龄(49.6 ± 11.8)岁。手术方式包括25例(20.7%)行单纯胰管引流术(Partington术);50例(41.3%)行胰腺切除手术,46例(38.0%)行联合手术方式(胰腺切除+引流术)。结果:胰腺切除术患者与联合手术患者比较,总体并发症发生率高(46.0% vs. 15.2%,P=0.002)、术后出血风险高(14.0% vs. 0%,P=0.008);91例(75.2%)获得有效随访信息,死亡8例(8.8%)。患者的总体疼痛评分为0(0,11.25)分,生活质量总体评分80.0(80.0,90.0)分,组间比较,差异不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不同手术方式治疗CP绝大部分患者能获得较为满意的腹痛缓解和生活质量,因此,CP的外科治疗应当以病理学形态为基础,在排除恶变可能后,依据胰腺形态、病灶特点,同时结合术者的经验,确定适当的切除范围、引流方式,遵循个体化原则,选择最优化的术式。

    • 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在外伤性脾破裂非手术治疗中的意义

      2019(8):1207-1210.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1

      摘要 (1285) HTML (57) PDF 2.16 M (17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非手术治疗(non-operative management,NOM)的优势,为制定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临床治疗方案提供有益参考。方法:选取2014年1月—2015年12月开腹脾切除患者38例,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患者45例,收集两组患者各项指标(快速康复、术后免疫、术后疲劳综合征)等进行综合比较。结果:①开腹脾切除组的手术时间、输血量、术后禁食水时间、术后应用镇痛药物次数、术后住院时间明显高于脾动脉栓塞组;②脾动脉栓塞组术后免疫指标(IgA、IgM、IgG、IL-6、IL-10、Tuftsin)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③脾动脉栓塞组术后疲劳综合征指标(优势手握力、睡眠时间)的恢复明显优于开腹脾切除手术患者。结论:选择性脾动脉栓塞术辅助下采用NOM治疗对于血流动力学稳定的外伤性脾破裂患者体现出多方面优势,可以在基层医院创伤中心普及推广。

    • 重症脑出血患者颅内压相关参数与预后的关系

      2019(8):1211-1213.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2

      摘要 (1399) HTML (55) PDF 431.85 K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重症脑出血患者颅内压(intracranial pressure,ICP)相关参数与预后的关系。方法:回顾性分析54例脑出血患者的临床资料,患者术中均植入颅内压监测探头,术后均行有创动脉血压、ICP监测,采用NEUMATIC信息收集与科研系统采集ICP相关数据。主要包括平均颅内压波幅(mean wave amplitude,MWA)等,压力反应指数(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pressure reactivity index,PRx)及颅内压波幅与动脉压波幅相关系数(ICP- arterial blood pressure wave amplitude correlation,IAAC),选取1 h为时间节段连续计算相应的平均MWA及PRx,再分别计算出MWA>5 mmHg/h、平均PRx>0.25所占的百分比及所有患者住院期间平均IAAC。根据出院后患者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lasgow outcome score,GOS)将所有患者分为预后不良(GOS Ⅰ~Ⅲ级)和预后良好(GOS Ⅳ、Ⅴ级),比较两组患者相关数据的差异。结果:预后不良组平均IAAC数值、平均PRx>0.25出现的百分比、MWA>5 mmHg/h出现的百分比明显高于预后良好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平均MWA>5 mmHg/h提示异常,其持续时间越长,出现频率越高,患者预后越差。结论:MWV、平均PRx及平均IAAC与患者预后密切相关,其数值越高,患者预后越差;MWA>5 mmHg/h持续时间越长,出现越频繁,患者预后越差。

    • 单操作孔与双操作孔全胸腔镜治疗Ⅰ~Ⅱ期NSCLC的对比分析

      2019(8):1214-1216.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3

      摘要 (1439) HTML (56) PDF 390.26 K (15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单操作孔电视胸腔镜(single utility port video-assisted thoracoscopic surgery,SP-VATS)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非小细胞肺癌(non-small cell lung cancer,NSCLC)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6年8月—2017年12月本院全胸腔镜肺叶切除并淋巴结清扫患者251例,其中单操作孔胸腔镜135例,双操作孔胸腔镜116例,比较两组患者的中转率、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淋巴结清扫数、术后24 h引流量、胸腔引流时间、术后疼痛及并发症等。结果:单操作孔组与双操作孔组患者中转率(7/135 vs. 6/116)、手术时间[(132.9 ± 56.4)min vs.(120.1 ± 86.9)min]、术中出血量[(162.8 ± 56.3)mL vs.(150.2 ± 86.9)mL]、淋巴结清扫数[(11.8 ± 2.9)枚 vs.(13.1 ± 7.3)枚]、并发症发生率(19/135 vs. 15/116),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后24 h引流量[(194.9 ± 68.1)mL vs. (214.4 ± 62.4)mL]、留置胸腔引流管时间[(3.9 ± 1.3)d vs.(4.2 ± 1.2)d]、术后第3天疼痛评分[(3.9 ± 1.8)分vs. (4.6 ± 1.9)分],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操作孔胸腔镜肺叶切除术治疗Ⅰ~Ⅱ期NSCLC安全可靠,手术创伤更小,值得临床推广。

    • 外周血淋巴细胞亚群和NK细胞在鉴别良恶性肺磨玻璃结节中的意义

      2019(8):1217-1219.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4

      摘要 (1633) HTML (48) PDF 382.28 K (16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肺磨玻璃结节(ground-glass opacity,GGO)患者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水平,评估其在鉴别良恶性结节中的价值。方法:选取100例肺GGO患者为研究对象,其中60例经术后病理明确诊断为恶性GGO的患者为研究组,40例良性GGO患者为对照组。应用流式细胞仪检测研究对象外周血中T淋巴细胞亚群、B淋巴细胞以及NK细胞的水平,比较各指标在两组中的差异并用ROC曲线评估其诊断效能。结果:①两组患者的外周血CD3+、CD4+和CD8+T细胞水平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但研究组患者的CD4+/CD8+比值显著低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对照组的B淋巴细胞水平显著高于研究组,而NK细胞水平却显著低于研究组,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③ROC曲线得到CD4+/CD8+比值最佳截断点(CD4+/CD8+<2.12)诊断恶性GGO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为90.0%、50.0%、74.0%,而B淋巴细胞(<11.48)和NK细胞(>16.18)诊断恶性GGO的灵敏度、特异度和正确率分别为71.7%、72.5%、72.0%和63.3%、85.0%、72.0%。结论:早期肺癌的发生与细胞免疫状态的改变密切相关,而外周血B淋巴细胞、NK细胞的水平和CD4+/CD8+比值可作为临床鉴别良恶性GGO重要的参考指标。

    • 自然流产绒毛染色体畸变率与复发性流产次数的关系探讨

      2019(8):1220-1225.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5

      摘要 (1633) HTML (63) PDF 17.70 M (146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自然流产患者流产组织染色体数目和拷贝数异常的发生率与流产次数之间的关系,为临床医师提供咨询指导意见。方法:选择2014年7月—2016年12月本院就诊的孕14周内自然流产患者共173例,根据流产次数分4组:A组(偶发流产组,仅发生1次自然流产者)45例,B组(自然流产2次)86例,C组(自然流产3次)32例,D组(自然流产≥4次)10例,对绒毛组织采用细胞培养G显带分析技术、多重拷贝数变异检测技术、高通量基因测序技术等3种方法进行染色体检查。结果:173例自然流产患者绒毛染色体培养成功137例(79.2%),结合3种技术的检查结果,偶发流产组染色体数目异常率55.56%(25/45),复发性流产组(连续发生2次或2次以上的自然流产)染色体数目异常率39.06%(50/128),两者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随着自然流产次数增加,胚胎染色体数目异常率呈下降趋势,但各组间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在82例行NGS检测的病例中,染色体拷贝数变异(CNV)率在自然流产1、2、3、4次及4次以上组中分别为38.09%(8/21)、36.67%(11/30)、31.82%(7/22),11.1%(1/9),各组变异率均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复发性流产组的致病性CNV率高于偶发流产组(P > 0.05)。结论:染色体数目异常和拷贝数变异在自然流产患者中的发生率均高于正常人群,但与自然流产次数无关

    • 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后路法”改良路径的应用

      2019(8):1226-1228.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6

      摘要 (1465) HTML (50) PDF 5.46 M (15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后路法”改良路径在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中的临床应用价值。方法:选择2016年3月—2018年10月行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治疗的50例Ⅰb1~Ⅱa1期宫颈癌患者,随机分为对照组(27例)和研究组(23例),对照组采用常规的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研究组采用改良的“后路法”手术路径。结果:所有病例无1例死亡发生。研究组手术出血量为(85.42 ± 63.64)mL,对照组为(106.30 ± 91.40)mL;研究组术后住院时间为(13.39 ± 4.45)d,对照组为(16.89 ± 6.82)d,上述指标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研究组出现2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8.70%;对照组出现5例术后并发症,发生率为18.52%,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两组手术时间、淋巴结清扫数目、术后胃肠通气时间、拔除导尿管时间、术后并发症Clavien系统分级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与常规腹腔镜根治性子宫切除术相比,实施改良的“后路法”手术路径可减少手术出血、缩短住院时间,安全有效,具有一定临床应用价值。

    • 2015—2017年重症监护病房患者分离菌监测及耐药性分析

      2019(8):1229-1234.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7

      摘要 (1386) HTML (56) PDF 482.19 K (18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了解重症监护病房(ICU)患者分离菌的分布情况及耐药特点,为重症感染患者经验用药提供依据。方法:回顾性分析 2015年1月— 2017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江宁医院ICU住院患者细菌及真菌培养阳性病例,分析其菌群分布及耐药性。结果:检出非重复分离菌1 765株,其中革兰阴性菌1 334株(75.6%),革兰阳性菌200株(11.3%),真菌231株(13.1%)。排名前10位的分离菌分别为:铜绿假单胞菌(17.1%)、鲍曼不动杆菌(16.0%)、肺炎克雷伯菌(14.8%)、大肠埃希菌(11.3%)、奇异变形杆菌(10.4%)、白色念珠菌(6.3%)、表皮葡萄球菌(5.8%)、光滑念珠菌(3.3%)、金黄色葡萄球菌(2.8%)及黏质沙雷菌(2.3%)。肺炎克雷伯菌、大肠埃希菌、黏质沙雷菌及奇异变形杆菌中产超广谱β内酰胺酶(ESBL)株分别占54.6%、82.0%、19.5%和5.4%;耐碳青霉烯的肠杆菌科细菌(CRE)占17.5%;鲍曼不动杆菌及铜绿假单胞菌中多重耐药(multi-drug resistant,MDR)株分别占85.8%和33.2%。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及耐甲氧西林凝固酶阴性葡萄球菌检出率分别为49.0%和97.1%;未分离出耐万古霉素肠球菌。念珠菌属对伏立康唑、两性霉素B及5-氟胞嘧啶均无耐药。结论:ICU分离菌以革兰阴性菌为主,且MDR株检出率高。应加强对ICU多重耐药菌来源及传播途径的监测和综合管理。

    • 3种方法检测CRE菌株耐药机制的比较

      2019(8):1235-1239.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8

      摘要 (3213) HTML (93) PDF 6.79 M (28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Carba NP法和改良的碳青霉烯类灭活法(modified carbapenem inactivation method,mCIM)检测耐碳青霉烯类药物肠杆菌科细菌(carbapenem-resistant Enterobacteriaceae,CRE)菌株的能力。方法:采用Vitek-2 XL仪器法、Carba NP法和mCIM检测实验室保存的94株肠杆菌科细菌对碳青霉烯类药物的耐药性。以PCR检测结果为标准,评估这3种方法检测CRE菌株的能力。结果: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CRE的灵敏度为100%,特异度为60%;Carba NP检测的灵敏度为89.6%,特异度为93.8%;mCIM检测的灵敏度为93.1%,特异度为95.3%。仪器法能检测到包括产碳青霉烯酶在内其他机制的CRE。结论:Vitek-2 XL全自动细菌鉴定药敏分析仪检测CRE具有很高的灵敏度,但还存在一定的偏差,实验室需要增加mCIM或Carba NP试验作为CRE表型筛查方法与仪器检测结果进行复核,为临床提供准确的药敏结果。

    • GLRA1基因突变相关性过度惊吓反应症病例报道1例并文献复习

      2019(8):1240-1244. DOI: 10.7655/NYDXBNS20190829

      摘要 (1649) HTML (78) PDF 1.88 M (2041)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单纯疱疹病毒脑炎继发抗⁃N⁃甲基⁃D天门冬氨酸受体脑炎1例

      2019(8):1245-1247. DOI: 10.7655/NYDXBNS20190830

      摘要 (1285) HTML (57) PDF 2.99 M (15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男性乳房发育症的治疗进展

      2019(8):1248-1251. DOI: 10.7655/NYDXBNS20190831

      摘要 (3083) HTML (58) PDF 458.23 K (243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男性乳房发育症(gynecomastia,GYN))是男性最常见的一种乳房良性疾病,多为原发性,主要因体内雌、雄激素水平失衡导致乳腺腺体增生及脂肪肥大。临床表现为一侧或双侧乳房体积异常增大。目前,这一疾病较常使用的分级方法为Simon 法,主要治疗方法有药物治疗和外科治疗两种。现将男性乳房发育症的病因、分型及治疗方法进行系统总结,尤其对常用治疗方式的优缺点进行重点比较。

    • AMPK信号通路在非酒精性脂肪肝病中的研究进展

      2019(8):1252-1256. DOI: 10.7655/NYDXBNS20190832

      摘要 (1777) HTML (54) PDF 469.03 K (344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腺苷酸活化蛋白激酶(AMP-activated protein kinase,AMPK)是细胞的“能量感受器”,具有调控和维持能量动态平衡的作用,激活的AMPK可以抑制肝内甘油三酯、糖异生、胆固醇和脂肪酸的合成代谢。非酒精性脂肪肝病(nonalcoholic fatty liver disease,NAFLD)已成为我国最常见的慢性肝病之一,其发病机制复杂,胰岛素抵抗(insulin resistance,IR)、氧化应激等可能是其发病的关键因素,而AMPK的活化可作用于这些因素从而改善NAFLD。文章就AMPK信号通路如何在NAFLD的发生中发挥作用简要进行综述。