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1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胃肠膜解剖的历史、现状及未来展望

      2020(1):1-3.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1

      摘要 (2763) HTML (71) PDF 432.56 K (2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根治性切除+D2或D3淋巴结清扫术是胃肠道肿瘤的标准术式,但在结直肠癌手术中,全直肠系膜切除术(total mesorectal excision,TME)和完整结肠系膜切除术(complete mesocolic excision,CME)的出现,逐渐取代了淋巴结清扫术的主导地位,胃肠肿瘤的手术治疗开始进入“膜解剖”时代。膜解剖是在临床实践经年积累、临床基础研究和医学工业科技不断进步的前提下孕育而生的外科学新理念,以及在此理念指导下形成的规范化新手术范式。尽管膜解剖理论被越来越多的临床医生所接受,但仍然存在认识上的模糊和混淆。膜解剖怎样凝练成为系统理论并如何指导手术实践,是现代实用膜解剖研究中需要特别关注和亟待解决的问题。文章旨在通过系统回顾膜解剖理论的缘起与演进,简化膜解剖认识中的有关概念,帮助胃肠外科医生更好地理解膜解剖的基本理论及原理,并指导临床实践。目前膜解剖理论体系尚不完善,也期望有更多的学者能参与膜解剖,特别是胃癌膜解剖基础研究与临床探索中来,对“膜解剖”理论体系不断充实和完善,推动膜解剖的发展。

    • PNPLA7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及调控的初步研究

      2020(1):4-9.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2

      摘要 (2185) HTML (56) PDF 3.92 M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明确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水平;探索不同因素对PNPLA7表达的调节作用。方法:利用生物信息学初步分析PNPLA7在正常组织器官及细胞系中的表达,荧光定量PCR的方法进一步验证PNPLA7在小鼠不同组织及不同营养状态下的表达情况。免疫印迹法及荧光定量PCR法检测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和脂肪细胞在胰岛素及脂肪酸处理下PNPLA7表达水平的变化。结果:PNPLA7主要表达于代谢旺盛的组织或细胞中。在饥饿条件下,小鼠脂肪组织PNPLA7的表达水平比正常饮食条件下高,但小鼠饥饿后又喂食,其脂肪组织PNPLA7的表达水平又降低。脂肪细胞中PNPLA7表达在胰岛素处理时下调,油酸处理时上调。且在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PNPLA7表达前期下降,后期逐渐升高。结论:PNPLA7在脂肪组织中的表达水平较高,脂肪细胞分化过程中其表达水平先下降后升高,且受胰岛素及不饱和脂肪酸调控。

    • 人短链TSLP启动子区的克隆鉴定及功能分析

      2020(1):10-14.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3

      摘要 (1703) HTML (61) PDF 13.46 M (16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构建人短链胸腺基质淋巴生成素(short isoform thymic stromal lymphopoietin,sfTSLP)启动子全长及其长度不等片段的萤光素酶报告质粒,以确定启动子活性区域并预测功能性转录因子结合位点。方法:使用按基因组序列设计的引物,通过PCR分离人sfTSLP启动子片段,并将之插入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GL3-basic中。通过步移缺失构建其截短片段,通过双萤光素酶报告基因系统测定所有启动子缺失克隆在HEK-293细胞中的活性,并使用生物信息学手段预测其潜在的转录结合位点。结果:经菌液PCR、双酶切、测序,成功构建了人sfTSLP启动子及其截短片段萤光素酶报告质粒,并确定其启动子活性区域位于5′侧翼区-200~+25 nt区域内,且可能含有SP1/SP3、SPI1/SPIB、TCF3、ETS1等转录因子结合位点。结论:首次对人sfTSLP启动子区进行了研究,初步确定了其启动子活性区域及可能的转录因子结合位点,为更进一步的研究指明了方向。

    • 脂联素受体AdipoR1对肺癌细胞PC9增殖和迁移的影响

      2020(1):15-20.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4

      摘要 (1593) HTML (57) PDF 810.01 K (154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过表达或敲低人脂联素受体1(AdipoR1)对肺癌细胞PC9增殖和迁移的影响,阐明AdipoR1对肺癌的调控作用。方法:逆转录聚合酶链反应(RT-PCR)检测AdipoR1在PC9细胞及正常人支气管上皮细胞HBEC中的表达量;利用分子克隆的方法构建AdipoR1过表达和shRNA干扰载体,转染至PC9细胞中并采用RT-PCR和Western blot方法检测AdipoR1的表达情况。运用CCK8方法和划痕愈合实验检测AdipoR1激动剂AdipoRon、AdipoR1过表达及AdipoR1敲低对PC9细胞的增殖和迁移活性的影响。结果:RT-PCR结果显示AdipoR1在PC9细胞中的表达量明显降低(P < 0.05)。RT-PCR和Western blot结果显示AdipoR1过表达的PC9细胞中AdipoR1 mRNA和蛋白的表达量明显高于空载体细胞(P均<0.05),AdipoR1干扰组AdipoR1表达量明显低于阴性对照细胞(P均<0.05)。CCK8和划痕愈合实验结果显示,在24 h和48 h时,与溶剂对照组相比,AdipoRon能显著降低PC9细胞的增殖和划痕愈合率,过表达AdipoR1的PC9细胞增殖和划痕愈合率明显低于空载体细胞,而AdipoR1敲低能明显促进PC9细胞的增殖和划痕愈合率(P均<0.05)。结论:AdipoR1激动剂AdipoRon或AdipoR1过表达能抑制肺癌细胞PC9的增殖和迁移活性,而AdipoR1敲低则能明显促进肺癌细胞PC9的增殖和迁移。

    • 内毒素耐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MMP⁃7及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

      2020(1):21-25.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5

      摘要 (1944) HTML (56) PDF 2.62 M (26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观察牙龈卟啉单胞菌(Porphyromonas gingivalis,P.gingivalis)脂多糖(lipopolysaccharide,LPS)诱导的耐受对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基质金属蛋白酶(matrix metalloproteinase,MMP)-1和MMP-7的影响,以及耐受巨噬细胞对小鼠成纤维细胞L929迁移能力的影响。方法:采用1 μg/mL P.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小鼠腹腔巨噬细胞,构建内毒素耐受模型,并以1 μg/mL大肠杆菌(Escherichia coli,E.coli)LPS作为阳性对照。收集细胞条件培养液上清,采用ELISA技术检测MMP-1和MMP-7表达水平。观察耐受巨噬细胞条件培养液对L929细胞划痕创伤构建后细胞迁移能力的影响。结果:P. gingivalis LPS重复刺激后,巨噬细胞MMP-1分泌水平较单次刺激组降低(P < 0.05),MMP-7分泌水平无明显变化(P > 0.05)。P. gingivalis LPS诱导的耐受巨噬细胞培养液上清刺激12、24 h后,L929细胞划痕修复面积大于单次刺激组培养液上清刺激后(P < 0.05)。结论:P. gingivalis LPS诱导的耐受能抑制小鼠腹腔巨噬细胞分泌MMP-1,促进L929细胞迁移。

    • 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1⁃5p/PDCD4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

      2020(1):26-31.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6

      摘要 (1972) HTML (59) PDF 573.11 K (16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白藜芦醇治疗高血压的作用靶点及相关作用机制。方法:利用血管紧张素Ⅱ诱导大鼠胸大动脉平滑肌细胞A7r5模拟高血压时平滑肌细胞增殖细胞模型,并使用白藜芦醇与miR-21-5p mimic进行干预。利用CCK-8实验检测A7r5细胞活力;利用细胞划痕实验检测A7r5细胞的迁移能力;利用real-time PCR技术检测miR-21-5p的表达;利用Western blot技术检测细胞增殖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与细胞迁移相关蛋白MMP2、MMP9、PDCD4的表达。此外,选取对数生长期293T细胞,利用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检测技术验证miR-21-5p与PDCD4的靶向关系。结果:与正常对照组相比,模型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1);与模型组相比,白藜芦醇处理组的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下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而miR-21-5p mimic转染后细胞活力、迁移能力及增殖和迁移相关蛋白PCNA、Cyclin D1、CDK4、MMP2、MMP9与miR-21-5p的表达水平显著上调,PDCD4蛋白的表达水平显著下降且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01),双荧光素酶检测显示miR-21-5p可显著抑制野生型PDCD4 3'UTR报告基因载体的荧光素酶活性(P < 0.01)。结论:白藜芦醇通过调节miR-21-5p/PDCD4通路,抑制血管平滑肌细胞增殖与迁移,进而对高血压起到一定的治疗作用。

    • 肺腺癌关键基因筛选及CDC20在肺腺癌中的表达

      2020(1):32-38.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7

      摘要 (2318) HTML (60) PDF 799.60 K (17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筛选肺腺癌的关键基因,揭示肺腺癌潜在的分子机制。方法:利用3个肺腺癌相关基因芯片数据集,共包括156例肺腺癌和106例正常肺组织,进行肺腺癌潜在关键基因的筛选。结果:通过芯片数据分析得到341个重叠差异表达基因(differentially expressed gene,DEG),DEG主要富集的生物学过程是细胞外基质组织、调控化学激酶介导的信号通路、细胞对转化生长因子刺激的反应、细胞外基质组装、调控新生血管生成等。通过蛋白互作网络(protein protein interaction,PPI)筛选出10个关键基因,其中8个基因AURKA(aurora kinase A)、CDC20(cell division cycle 20)、CDH5(cadherin 5)、COL1α1(collagen Ⅰ,α1)、EDN1(endothelin 1)、MMP9(matrix metalloprotein 9)、PECAM1(platelet endothelial cell adhesion molecule 1)、SPP1(secreted phosphoprotein 1)与肺腺癌预后相关。其中CDC20与肺腺癌预后相关性最高,亚组分析发现,CDC20在肺腺癌各年龄段患者中的表达均明显高于正常组,CDC20在一期肺腺癌中表达低于二期、三期、四期,CDC20在腺泡型、实性为主型、混合型、透明细胞型表达高于其他亚型,CDC20在吸烟的肺腺癌患者中的表达低于不吸烟者。免疫组化检测显示CDC20在肺腺癌组织中表达明显高于正常肺组织,且腺泡型、实体型表达高于其他亚型。结论:CDC20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其高表达与肺腺癌的不良预后显著相关。CDC20有可能成为肺腺癌治疗的新靶点。

    • 斑点追踪显像联合心肌造影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左室心肌功能的变化

      2020(1):39-44.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8

      摘要 (1642) HTML (52) PDF 6.05 M (18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联合应用斑点追踪显像(speckle tracking imaging,STI)技术与心肌造影(myocardial contrast echocardiography,MCE)技术测量左室应变值及心肌灌注参数,评价兔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方法:新西兰大白兔36只,麻醉后开胸行冠状动脉左室支结扎以构建兔急性心肌缺血模型。开胸前及关胸后10 min均在造影模式(Low MI模式)下采集胸骨旁左室长轴及心尖两腔、三腔、四腔心切面各15个心动周期的动态二维图像。应用STI技术分析左室整体及局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应用MCE技术分析左室心肌灌注参数:局部微血管血容量(A)、局部血流速度(β)、局部心肌血流量(myocardial blood flow,MBF)。结果:左室整体收缩期峰值应变术后较术前显著降低(P<0.05);左室前壁、前间隔、侧壁、后壁、中间段下壁及整个心尖部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术后均降低(P<0.05)外。整个左室心肌灌注参数A、β、MBF术后与术前相比均降低,除下壁及后间隔的A值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外,其余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扎前后左室各壁纵向收缩期峰值应变变化率与局部心肌血流量变化率均呈正相关(r=0.58、0.56、0.65、0.62、0.56、0.36,P均<0.05)。结论:STI技术联合MCE技术能敏感地评价急性心肌缺血早期心肌功能的变化。

    • 胃肠转流术对糖尿病大鼠降糖作用及GLP⁃1和IGF⁃1水平的影响

      2020(1):45-49. DOI: 10.7655/NYDXBNS20200109

      摘要 (1542) HTML (72) PDF 460.92 K (14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胃肠转流术对糖尿病大鼠的降糖作用及胰高血糖素样肽-1(glucagon like peptide -1,GLP-1)和大鼠胰岛素样生长因子-1(insulin-like growth factor -1,IGF-1)水平的影响。方法:SD大鼠60只,随机分为对照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大鼠腹腔注射1%链脲佐菌素复制糖尿病模型,再分别进行相应手术操作,于术前以及术后第1、3和8周检测各组大鼠血糖、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结果:对照组和假手术组大鼠的存活率均为100.00%,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存活率分别为93.33%、86.67%。术前假手术组、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血糖、GLP-1、IGF-1水平均显著高于对照组,胰岛素水平显著低于对照组(P < 0.05);术后第3周和第8周,十二指肠转流组和空肠转流组的体重和血糖低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高于同时间点假手术组(P < 0.05);并且十二指肠转流组的体重、血糖水平均低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胰岛素、GLP-1和IGF-1水平均高于同时间点空肠转流组(P < 0.05)。结论:胃肠转流术可以有效治疗糖尿病模型大鼠,且随着小肠转流长度的增加,治疗糖尿病的作用更加明显,其作用机制之一可能为胃肠转流术增加GLP-1和IGF-1的合成与分泌。

    • 长链非编码RNA SNHG14可能通过促进胃癌细胞增殖和转移影响胃癌的进展

      2020(1):50-55.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0

      摘要 (1765) HTML (60) PDF 1.89 M (16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长链非编码RNA(long non-coding RNA,lncRNA)SNHG14在胃癌(gastric cancer,GC)进展中的作用。方法:应用RT-qPCR检测SNHG14在68对胃癌组织和癌旁组织、3个胃癌细胞系(MGC-803、BGC-823、SGC-7901)和人类正常胃上皮细胞株GES-1中的表达量。分析胃癌组织及胃癌细胞株内的SNHG14表达水平与临床病理特征的相关性。使用siRNA沉默SNHG14后观察胃癌细胞株的功能。CCK-8增殖实验评估SNHG14对胃癌细胞增殖的影响,Transwell实验检测胃癌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结果:胃癌细胞株和胃癌组织中SNHG14的表达量与正常对照相比显著上调。相关分析显示SNHG14的表达量与胃癌组织的TNM分期(P < 0.05)、分化程度(P < 0.001)、肿瘤大小(P < 0.01)及浸润深度(P < 0.05)等有显著相关性。通过siRNA沉默SNHG14的表达后,能够显著抑制胃癌细胞的增殖(P < 0.01)、迁移(P < 0.01)和侵袭(P < 0.05)能力。结论:SNHG14可能起到促癌作用,通过促进胃癌细胞的增殖和转移来影响胃癌的进展。SNHG14在治疗和诊断胃癌中具有潜在价值,有可能成为诊断胃癌的新型生物标志物或胃癌生物治疗的候选靶点。

    • 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在骨肉瘤中的表达及意义

      2020(1):56-61.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1

      摘要 (1544) HTML (60) PDF 547.51 K (149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长链非编码RNA CBR3-AS1(LncRNA CBR3-AS1)在骨肉瘤患者中的表达及意义。方法:回顾性收集2012年1月—2014年1月本院收治的66例骨肉瘤患者组织标本和临床资料,qRT-PCR法检测组织中LncRNA CBR3-AS1表达情况,并将患者分为高表达组和低表达组,卡方检验分析LncRNA CBR3-AS1表达与临床参数的关系,Kaplan-Meier 法比较LncRNA CBR3-AS1的表达与总生存率的关系。将U-2 OS细胞系分成LncRNA CBR3-AS1沉默表达组(si-CBR3-AS1组)和阴性对照组(si-NC组),经LipofectamineTM 3000分别转染LncRNA CBR3-AS1 siRNA和si-NC序列,MTT和集落形成试验测定细胞增殖,细胞迁移和侵袭试验测定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流式细胞术测定细胞凋亡。qRT-PCR和Western blot法检测羧基还原酶3(CBR3)的表达。结果:LncRNA CBR3-AS1在骨肉瘤组织和细胞系中高表达(P < 0.001)。LncRNA CBR3-AS1高表达与Enneking分期(P < 0.001)、远处转移(P=0.004)和组织学分级(P=0.036)显著相关;LncRNA CBR3-AS1高表达与骨肉瘤患者总生存率呈负相关(P < 0.01),是骨肉瘤患者的不良预后因素(HR=1.558,95%CI:1.041~2.641,P=0.013)。si-CBR3-AS1组细胞增殖﹑集落形成能力、细胞迁移和侵袭能力显著低于si-NC组,si-CBR3-AS1组细胞凋亡率高于si-NC组。LncRNA CBR3-AS1和CBR3 mRNA表达呈正相关(r=0.44,P=0.036),si-CBR3-AS1组CBR3 mRNA和蛋白表达量显著低于si-NC组(P < 0.001)。结论:LncRNA CBR3-AS1在骨肉瘤中高表达,LncRNA CBR3-AS1下调表达抑制细胞增殖、迁移及侵袭,促进凋亡,是影响骨肉瘤预后的独立危险因素。

    • 雄激素受体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的表达及临床病理意义

      2020(1):62-66.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2

      摘要 (1979) HTML (60) PDF 466.20 K (1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雄激素受体(androgen receptor,AR)在不同分子分型的浸润性乳腺癌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性。方法:采用免疫组化方法检测635例浸润性乳腺癌标本中AR、雌激素受体(estrogen receptor,ER)、孕激素受体(progesterone receptor,PR)、人类表皮生长因子受体2(human 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type2,HER2)、Ki67蛋白的表达情况,分析AR在不同分子分型、组织学类型中的表达情况及相关分子之间的关系。结果:AR在Luminal A型、Luminal B型HER2阴性型、Luminal B型HER2阳性型、HER2过表达型及三阴型浸润性乳腺癌中的阳性率分别为74.5%(137/184)、56.1%(96/171)、67.8%(40/59)、56.0%(56/100)、32.2%(39/121),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0.05);癌旁组织中AR阳性率为29.2%(158/542),明显低于癌组织中的表达,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AR蛋白表达在年龄分组及组织学分级中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AR阳性与ER、PR蛋白的阳性表达呈正相关(P<0.05),而与Ki-67的表达呈负相关(P<0.05)。结论:AR在不同分子分型乳腺癌中均有一定的表达,联合检测AR和ER、PR、HER2及Ki-67对判断乳腺癌的预后和选择治疗方案有一定价值。

    • 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与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冠脉病变程度的相关性研究

      2020(1):67-71.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3

      摘要 (2342) HTML (62) PDF 11.31 M (185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急性冠脉综合征介入患者血清可溶性生长刺激表达基因2蛋白(soluble growth stimulator gene 2 protein,sST2)的水平及其与冠状动脉病变严重程度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8年7月1日—12月31日南京医科大学附属第一医院心血管内科住院急性冠脉综合征患者173例,依据急性冠脉综合征急诊快速诊疗指南中的诊断标准分为不稳定型心绞痛(UA)组、急性ST段抬高型心梗(STEMI)组、急性非ST段抬高型心梗(NSTEMI)组。入选同期住院行冠脉造影术结果为阴性的对照组患者共85例。收集所有入选患者甘油三酯(TG)、总胆固醇(T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脂蛋白a[LP(a)]、sST2、Killip分级、B型脑尿肽前体(proBNP)、肌钙蛋白T(cTnT)、射血分数(EF)值、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Gensini评分等临床指标,分析sST2与冠脉狭窄程度Gensini评分、proBNP与Gensini评分的相关性。结果:同对照组相比,UA组sST2水平无明显变化,但STEMI组和NSTEMI组sST2水平显著升高(P<0.01),且STEMI组sST2水平高于NSTEMI组(P<0.05)。同对照组相比,ACS患者Gensini评分较高,其中NSTEMI组高于STEMI组及UA组(P<0.05)。血清sST2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586,P<0.001)。proBNP水平与Gensini评分呈正相关(r=0.680,P<0.001)。结论:血清sST2水平与冠脉病变支数以及冠脉病变复杂程度呈正相关。

    • 妊娠期糖尿病患者胎盘PGC⁃1α和PDX1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与胎儿血糖水平的相关性

      2020(1):72-76.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4

      摘要 (1801) HTML (58) PDF 4.37 M (16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妊娠期糖尿病(gestational diabetes mellitus,GDM)对胎盘中PGC-1α和PDX1表达水平及甲基化状态的影响,以及与胎儿血糖的相关性。方法:收集30例GDM孕妇的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等数据,同时收集30例无妊娠并发症和脐带异常的足月新生儿相应数据作为对照组。 在分娩后立即从胎盘滋养层组织收集样品,使用亚硫酸氢钠测序法定量检测PGC-1α和PDX1基因的DNA甲基化水平,逆转录定量PCR测量PGC-1α和PDX1 mRNA水平。 同时,测定胎盘组织的胰岛素、血糖和糖化血红蛋白(HbA1c)水平。结果:GDM组胎儿出生体重和胎盘重量均显著高于对照组(P <0.05)。 GDM组胎盘组织胰岛素、HbA1c和血糖水平显著高于对照组(P < 0.01)。 脐带血胰岛素水平与新生儿出生体重、胎盘重量、血糖和HbA1c呈正相关(r值分别为0.648、0.795、0.862、0.927,P 均<0.001)。与对照组比较,GDM组中PGC-1α和PDX1 mRNA的水平较低,PGC-1α基因甲基化水平较高(P < 0.05)。 胎盘组织中血糖水平与PGC-1α和PDX1 mRNA的表达呈负相关(r=-0.438,P=0.002;r=-0.373,P=0.007)。 结论:GDM孕妇PGC-1α基因表观遗传修饰的变化可能是其后代糖代谢异常的原因之一。

    • CAT评分联合指脉氧监测在慢性阻塞性肺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

      2020(1):77-81.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5

      摘要 (2055) HTML (57) PDF 520.79 K (14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慢性阻塞性肺病(chronic obstructive pulmonary disease,COPD)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CAT)联合指脉氧监测在COPD患者管理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分析57例COPD患者CAT评分、日常步行运动指脉氧、COPD指脉氧评估测试(COPD assessment test and SpO2,CATS)与肺功能之间的相关性,比较少症状组(CAT<10分)、多症状组(CAT≥10分)患者指脉氧的差异。结果:CAT总分、症状相关评分、生活状态评分均与第1秒用力呼气的容积占预计值的百分比(FEV1%pred)呈负相关;静息指脉氧(SpO2B)、最低指脉氧(SpO2L)与FEV1%pred呈正相关,ΔSpO2与FEV1%pred呈负相关;CATS与FEV1%pred呈负相关,与生活状态评分呈正相关。其中,少症状组生活状态评分及SpO2B与FEV1%pred有相关性;多症状组CAT总分、生活状态评分、ΔSpO2与FEV1%pred呈负相关,SpO2L与FEV1%pred呈正相关。多症状组的SpO2B与SpO2L均低于少症状组,而ΔSpO2高于少症状组。结论:指脉氧监测有助于发现COPD急性加重期患者;CAT评分中的生活状态评分较症状相关评分与COPD患者肺功能关系更为密切;指脉氧监测与CAT评分联合即CATS有助于COPD的管理和精准治疗。

    • 大动脉炎合并冠心病患者的冠状动脉病变特征及介入治疗临床分析

      2020(1):82-85.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6

      摘要 (1559) HTML (56) PDF 422.97 K (18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的临床特点及介入治疗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第一医院2012—2019年住院的8例大动脉炎合并冠心病患者资料,包括症状、实验室检查结果、冠状动脉造影结果、介入治疗经过及随访结果。结果:大动脉炎累及冠状动脉共8例,其中男2例,女6例,年龄22~67(47±15)岁。临床表现为急性ST段抬高型心肌梗死1例,不稳定性心绞痛4例,劳力性心绞痛3例。冠脉造影结果显示单支病变4例,双支病变3例,三支病变1例;5例为冠脉开口病变,均累及左主干。8例中,1例进行冠状动脉旁路移植,另外7例进行冠状动脉介入(PCI)治疗。7例患者PCI治疗后心绞痛症状明显改善;但1例患者PCI后1年出现支架内再狭窄,1例PCI后3年非靶病变进展再次行PCI术。结论:大动脉炎多累及冠脉开口部位,PCI治疗是安全可行的,短期可以改善患者临床症状,但远期疗效仍有待进一步评估。

    • 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在儿童呼吸衰竭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效果评价

      2020(1):86-89.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7

      摘要 (1670) HTML (59) PDF 403.14 K (192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水平正压通气模式(bi-level positive airway pressure ventilation,BIPAP)在呼吸衰竭儿童有创机械通气治疗中的作用。方法:74例进行有创机械通气的呼吸衰竭患儿根据通气模式分为定容模式下的同步间歇指令通气模式(synchronized intermittent mandatory ventilation,SIMV)组(31例)和BIPAP组(43例),比较两组呼吸机通气后3 d内的动脉血气分析中氧分压(PO2)、氧合指数(PaO2/FiO2,P/F)值、二氧化碳分压(PCO2)、pH值和患儿预后。结果:两种通气模式对动脉血pH值的影响无统计学差异(P > 0.05),BIPAP组的PO2、P/F值高于SIMV组(P < 0.01),PCO2值低于SIMV组(P < 0.05)。BIPAP组的pH值、PO2、P/F值在通气第2天即得到改善(P < 0.05),而PCO2在通气第3天才出现明显改善(P < 0.05);SIMV组通气第1、2天的PO2和P/F值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到第3天才有明显升高(P < 0.01);而PCO2和pH值在第2天就有改善,pH值升高(P < 0.01),PCO2降低(P < 0.05)。两组机械通气持续时间、并发症发生率和好转率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但SIMV组有3例气胸而BIPAP组未发生,BIPAP组的急性呼吸窘迫综合征好转率高于SIMV组(P < 0.05)。结论:BIPAP模式比容量控制的SIMV更利于改善氧合,其肺保护作用亦优于SIMV。

    • 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的临床特征及危险因素

      2020(1):90-95.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8

      摘要 (1946) HTML (66) PDF 471.11 K (17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江苏省一般人群口腔扁平苔藓(oral lichen planus,OLP)的临床特征及相关的危险因素,为OLP的诊断和预防提供理论依据。方法:采用病例对照的研究设计,在2017年1月—2018年6月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纳入177例OLP患者为病例组,同时于体检中心招募207例健康体检者为对照组。收集所有研究对象的流行病学资料并对其进行口腔检查。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OLP的相关危险因素。结果:177例OLP患者中,36.72%(65/177)为糜烂型,颊黏膜(86.44%,153/177)是最主要的累及部位,最常见的症状为进食辛辣食物疼痛感(77.84%,137/176)。逐步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显示,既往伤心事史(OR=2.81,95%CI:1.30~6.04)、失眠(OR=3.49,95%CI:1.56~7.79)、内分泌/代谢紊乱(OR=3.27,95%CI:1.22~8.80)和牙齿尖锐边缘(OR=56.04,95%CI:6.16~509.65)是OLP发生的独立危险因素,高学历是OLP的保护因素(高中:OR=0.42,95%CI:0.18~0.99;大专及以上:OR=0.08,95%CI:0.03~0.18)。结论:OLP最主要的累及部位是颊黏膜,最常见的症状为进食辛辣食物疼痛感。应重点监测失眠患者、内分泌/代谢紊乱患者、受教育程度较低人群和具有牙齿尖锐边缘人群的OLP患病情况。

    • 血清BMP⁃7与99mTc⁃DTPA肾动态显像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相关性研究

      2020(1):96-99. DOI: 10.7655/NYDXBNS20200119

      摘要 (1373) HTML (67) PDF 452.33 K (15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清骨形态发生蛋白-7(BMP-7)与99mTc-二乙基三胺五乙酸(99mTc-DTPA)肾动态显像肾小球滤过率(GFR)测定在糖尿病肾病中的相关性。方法:选择本院2015年7月至2017年7月内分泌科收治的糖尿病患者64例,根据尿白蛋白排泄率分为尿蛋白正常组(18例)、微量蛋白尿组(31例)和临床蛋白尿组(15例),另选取同期健康体检者30例作为对照组,测定血清BMP-7水平,肾动态显像测定GFR,对比分析各组检测结果。结果:随着糖尿病肾损害的加重,血清BMP-7水平逐渐降低;与对照组相比,尿蛋白正常组糖尿病患者的GFR显著升高,而微量蛋白尿组和临床蛋白尿组患者的GFR却显著降低;相关分析提示糖尿病肾病患者血清BMP-7和GFR呈显著正相关。结论:血清BMP-7与99mTc -DTPA肾动态显像GFR测定联合应用在糖尿病肾病的早期诊断或筛查中具有重要临床意义。

    • 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相关性研究

      2020(1):100-103.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0

      摘要 (1692) HTML (61) PDF 442.42 K (144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相关性。方法:选取2015—2017年在常州市第二人民医院行胃肠镜检查且资料完整的106例胃增生性息肉患者作为病例组,年龄与性别匹配的212例无胃息肉患者作为对照组,比较两组患者结直肠肿瘤的检出率;通过病例对照研究,探讨胃增生性息肉和结直肠肿瘤之间的关系。结果:病例组和对照组结直肠肿瘤检出率分别为29.2%和18.4%,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32)。分层分析显示,在男性及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 pylori)感染人群中,胃增生性息肉患者结直肠肿瘤检出率显著高于对照组(P=0.008,0.047)。结论:胃增生性息肉与结直肠肿瘤的发生密切相关,尤其对男性、H. pylori感染的胃增生性息肉患者,应该加强结直肠肿瘤的筛查。

    • 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 CA125、HE4和D⁃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

      2020(1):104-105.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1

      摘要 (1765) HTML (68) PDF 406.97 K (17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糖类抗原125(CA125)、人附睾蛋白4(HE4)和D-二聚体(D-D)水平变化的临床意义。方法:应用酶标记化学发光法和免疫比浊法测定31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和D-D水平,并与31例健康人(对照组)作比较。结果:子宫内膜癌患者在手术治疗前血清CA125、HE4和D-D水平均高于对照组(P<0.01),手术治疗6个月后则与对照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术前血清CA125水平与HE4、D-D水平呈显著正相关(r=0.889,0.873,P均<0.01)。结论:检测子宫内膜癌患者手术治疗前后血清CA125、HE4、D-D水平的变化对疾病诊断、疗效判断及患者预后判定均具有重要的临床价值。

    • 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的小儿超声心动图诊断及漏误诊分析

      2020(1):106-109.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2

      摘要 (2874) HTML (78) PDF 4.54 M (184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小儿伴迷走血管或伴无名动脉镜像分支的右位主动脉弓与左位动脉导管或动脉韧带形成血管环的超声诊断价值,并分析漏误诊原因,提高诊断准确率。方法:回顾性分析43例经手术证实为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的超声图像,所有病例术前均行CT血管造影(CT angiography,CTA)检查,收集漏误诊病例,总结其超声特征。结果:43例手术证实的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中:36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超声诊断正确25例(69.4%),漏诊9例(25.0%,超声仅诊断为右位主动脉弓),误诊2例(5.6%,均误诊为镜像右位主动脉弓);4例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无名动脉,超声诊断正确4例(100%);3例右位主动脉弓伴无名动脉镜像分支,超声诊断正确1例(33.3%),误诊2例(66.7%,1例误诊为右弓优势型双主动脉弓、1例误诊为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上述血管环畸形CTA均诊断正确。43例患儿中存在心内畸形者26例,超声均诊断正确,CTA漏误诊3例(11.5%)。结论:小儿右位主动脉弓合并血管环并非少见,尤其是右位主动脉弓伴迷走左锁骨下动脉与左位动脉导管韧带形成血管环,相对正确判断本病的关键是对左无名动脉的走行、分支以及迷走血管和降主动脉间的关系进行多切面的追踪扫查。

    • 加速康复外科在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

      2020(1):110-114.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3

      摘要 (1920) HTML (77) PDF 467.52 K (14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加速康复外科(enhanced recovery after surgery,ERAS)在胆囊结石或胆总管结石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中的应用价值。方法:将2016年12月1日—2017年8月31日在无锡市第三人民医院行手术治疗的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患者97例随机分成对照组和ERAS组,观察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生化指标及临床指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①两组患者一般资料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②生化指标:两组患者的术前胰岛素抵抗指数(HOMA-IR)、超敏C反应蛋白(CRP)及前白蛋白(PA)差异无统计学意义(t=-0.302、0.494、1.042,P>0.05);ERAS组术后第1天、第3天的HOMA-IR、CRP及PA的变化趋势较对照组更为平缓(F=21.874、65.230、5.627,P<0.05);③临床指标:ERAS组的术后VAS疼痛评分、首次排气时间、耐受半流质时间、术后住院时间及住院总费用等指标均优于对照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ERAS组的术后不良反应或并发症发生率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114,P>0.05)。结论:ERAS理念同样适用于胆石症合并2型糖尿病的患者,能降低其胰岛素抵抗与分解代谢,减轻炎症与应激反应,加速术后康复,减少住院费用,值得临床应用。

    • 经皮伤椎置钉植骨治疗胸腰椎骨折疗效观察

      2020(1):115-118.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4

      摘要 (1528) HTML (64) PDF 455.14 K (14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的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2014年3月—2016年3月收治的42例胸腰椎骨折患者的临床资料,采用体位复位、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经皮椎弓根螺钉内固定,观察手术时间、术中出血量、术后疼痛等围术期指标及影像学指标。结果:平均手术时间125 min,平均术中出血量70 mL,术后疼痛症状均明显缓解。42例均获随访24~32个月,无脊髓、神经损伤及伤口感染,无内固定松动断裂,伤椎高度和Cobb角度均有满意的恢复,末次随访Cobb角及椎体高度无明显丢失。结论:经皮后路伤椎椎体内植入硫酸钙、单侧伤椎置钉结合短节段椎弓根螺钉内固定治疗胸腰椎骨折创伤小,能有效防止椎体高度再丢失,疗效满意。

    • 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的应力分析

      2020(1):119-123.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5

      摘要 (1621) HTML (52) PDF 2.79 M (15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应用三维有限元法研究翼上颌种植设计在上颌无牙颌固定修复中种植体及骨组织应力分布的变化。方法:在无牙颌的上颌骨内,自右向左设计1~6号共6颗种植体,固定种植体的植入位置,改变种植体的数目和倾斜种植体的植入角度,分别建立6组模型。以300 N静态力垂直加载于双侧后牙的功能尖上,应用Abaqus6.13有限元分析软件计算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Mises应力,采用SPSS21.0软件包对数据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在保持中间4颗种植体植入角度不变的条件下,增加两颗翼上颌种植体,2、3、4、5号种植体的应力明显减少,对称分布均匀。但在保持种植体数目不变的条件下,通过改变远中种植体的植入角度,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大小分别改变了3.25%、5.08%,种植体及骨组织表面的最大应力值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翼上颌种植设计能够更好地分散并将[牙][合]力传导,使得种植体和骨组织表面的应力分布更加合理,是一种上颌无牙颌患者种植修复合理有效的方法。

    • 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的三维定量分析

      2020(1):124-127.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6

      摘要 (1439) HTML (58) PDF 3.26 M (135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为下一步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方法: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患者术前及术后均行锥形束CT检查,上颌骨定点匹配重叠后定量分析术前与术后下颌骨形态、髁突位置的变化。结果:单侧下颌骨缺损重建术后健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不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形态及髁突位置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于骨缺损累及髁突的患者,重建术后患侧下颌骨的形态变化无统计学意义(P > 0.05),而髁突位置表现为向外向下移位,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单侧下颌骨缺损腓骨重建术可以健侧下颌骨作为匹配区域分析患侧下颌骨形态及位置变化。本研究结果可为建立下颌骨定量分析方法提供参考和依据。

    • 异种嵌合体的前世今生与未来

      2020(1):128-132.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7

      摘要 (1981) HTML (54) PDF 431.43 K (22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发育生物学中,嵌合体是指在同一个个体中,由基因型不同的细胞或组织相互接触且维持各自并存的混合状态。如果细胞来自不同的物种,所组成的个体就被称为异种嵌合体,也称为种间嵌合体。如果细胞来自同一物种,则称为同种嵌合体,也叫种内嵌合体。本文着眼于异种嵌合体,首先介绍了异种嵌合体的起源,随后就不同干细胞来源的异种嵌合体的发展和形成异种嵌合体的关键因素进行了深入分析,并对异种嵌合体在研究领域的应用和临床发展前景进行了展望。

    • 人类3D大脑类器官研究进展

      2020(1):133-140.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8

      摘要 (2529) HTML (60) PDF 16.90 M (1786) 评论 (0) 收藏

      摘要:人类3D大脑类器官为研究人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提供了新的模型。体外培育的人类3D大脑类器官主要是由人多能干细胞(human pluripotent stem cell,hPSC),包括人胚胎干细胞(embryonic stem cell,ESC)和诱导多能干细胞(induced pluripotent stem cell,iPSC)分化而来。iPSC重编程技术与3D大脑类器官技术相结合,可以获得来自患者的iPSC并分化成包括神经元及大脑类器官在内的几乎任何人体细胞或组织,是动物实验向临床试验转化的桥梁。本文回顾了从多能干细胞技术到3D大脑类器官诞生并发展的历程,介绍了以3D大脑类器官为工具构建脑发育和神经系统疾病的研究模型,讨论了大脑类器官在其他方面的应用和相关技术的研究进展,并分析了3D大脑类器官的局限性及其未来可能的发展方向。

    • 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的研究进展

      2020(1):141-146. DOI: 10.7655/NYDXBNS20200129

      摘要 (2928) HTML (81) PDF 496.09 K (3152) 评论 (0) 收藏

      摘要:造血干细胞移植是治疗造血系统恶性肿瘤及某些遗传性疾病的重要手段,其中造血及免疫功能重建是移植取得成功的基础。植入失败是造血干细胞移植取得成功的一个主要障碍,并且严重危及患者的短期生存。随着人类白细胞抗原不相合或半相合移植及减低剂量预处理技术越来越广泛的应用,植入失败的发生率也随之增加。对植入失败发病机制的深入研究和更大数据的临床分析,发现并鉴定植入失败的重要预测指标,可帮助我们早期预防这一重要并发症的发生。文章拟对造血干细胞移植植入失败的概念、发病机制、相关影响因素及治疗手段等方面的最新进展作一综述。

    • 脊髓多发硬膜外脓肿1例并文献复习

      2020(1):147-150. DOI: 10.7655/NYDXBNS20200130

      摘要 (1565) HTML (60) PDF 4.34 M (17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