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12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线粒体功能障碍与心脏衰老

      2020(12):1747-1749.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1 CSTR:

      摘要 (2379) HTML (67) PDF 383.42 K (297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前全球处于老龄化人口飞速增长阶段,心脏病的发病率随着年龄增长而急剧增加。线粒体功能障碍既是衰老的标志,也可能是引起衰老的起始原因。文章就心脏衰老过程中线粒体障碍的作用及机制,以及靶向线粒体相关途径延缓心脏衰老的最新进展进行讨论。

    • 利用邻近生物素标记技术结合质谱分析鉴定核仁相关蛋白

      2020(12):1750-1755.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2 CSTR:

      摘要 (2899) HTML (117) PDF 23.69 M (547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在小鼠胚胎干细胞(mouse embryonic stem cell,mESC)中,基于抗坏血酸过氧化物酶(engineered ascorbate peroxidase,APEX2)的邻近标记技术和质谱鉴定核仁相关蛋白。方法:构建稳定过表达APEX2-FBL细胞系,通过APEX2邻近标记技术获得生物素标记蛋白,用链酶亲和素包裹的磁珠对生物素标记的蛋白进行富集,随后运用液相色谱-串联质谱(liquid chromatography-tandem mass spectrometry,LC-MS/MS)鉴定,并对数据进行生物信息学分析,筛选差异蛋白。结果:成功构建稳定高表达APEX2-FBL细胞系;Western blot结果显示,通过APEX2邻近标记技术获得大量生物素标记蛋白;质谱鉴定出837个差异蛋白,且生物学过程多与核仁相关。结论:利用邻近生物素标记技术结合质谱分析是一种可行的鉴定核仁相关蛋白的方法。

    • DNA甲基化修饰对非洲爪蛙胚层分化的影响

      2020(12):1756-1760.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3 CSTR:

      摘要 (1239) HTML (71) PDF 8.14 M (18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DNA甲基化修饰对非洲爪蛙三个胚层分化的影响。方法:用30 μmol/L 的5-氮杂-2’-脱氧胞苷(5-AZA-CdR)处理胚胎,抑制早期胚胎细胞内DNA甲基化转移酶1(DNA methyltransferase 1,DNMT1)的活性,观察胚胎的表型,并收集原肠期胚胎通过原位杂交检测三胚层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显微注射DNMT1特异的反义寡核苷酸(DNMT1MO)以敲降胚胎细胞内DNMT1的表达,然后通过原位杂交检测胚层标记基因的表达情况。结果:5-AZA-CdR处理导致胚胎早期发育异常,抑制中胚层标记基因Xbra的表达。敲降DNMT1促进背部中胚层标记基因GSC和Chordin的表达,抑制腹部中胚层标记基因Wnt8的表达。结论:DNA甲基化转移酶参与调节非洲爪蛙三胚层分化形成的过程。

    • lncRNA HAND2⁃AS1对子痫前期患者血管内皮细胞的影响

      2020(12):1761-1767.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4 CSTR:

      摘要 (1378) HTML (65) PDF 14.88 M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lncRNA HAND反义RNA1(HAND2-AS1)、miRNA hsa-miR-520c-3p和整合素亚基β8(integrin subunit beta 8,ITGB8)在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表达量的改变以及HAND2-AS1对血管内皮功能的影响和机制。方法:收集25例子痫前期患者胎盘样本和20例匹配的健康产妇胎盘样本,通过荧光定量PCR技术检测HAND2-AS1、hsa-miR-520c-3p和ITGB8的表达量。通过细胞活力、划痕、血管形成和荧光定量PCR实验,观察过表达和敲低HAND2-AS1对人脐静脉内皮细胞(human umbilical vein endothelial cell,HUVEC)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的影响以及对hsa-miR-520c-3p和ITGB8表达量的影响。结果:与对照组胎盘相比,子痫前期患者胎盘中HAND2-AS1和ITGB8的表达量显著升高,而hsa-miR-520c-3p表达量降低。同时,子痫前期患者的胎盘中,HAND2-AS1的表达量与hsa-miR-520c-3p呈负相关,与ITGB8呈正相关。在HUVEC中过表达HAND2-AS1,HUVEC的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减弱,同时hsa-miR-520c-3p表达量下降,ITGB8表达增高;敲低HAND2-AS1,结果相反。结论:HAND2-AS1抑制血管内皮增殖、迁移和血管形成能力,其潜在机制可能是通过调控hsa-miR-520c-3p/ITGB8的表达,有望成为子痫前期的治疗靶点。

    • P16/Ki⁃67对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预后的价值

      2020(12):1768-177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5 CSTR:

      摘要 (1664) HTML (60) PDF 19.58 M (173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p16/Ki-67双染检测对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病情转归的预测意义。方法:收集2017年5—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产科就诊的168例宫颈薄层液基细胞学检查(thinprep cytologic test,TCT)正常的高危型人乳头瘤病毒(human papillomavirus,HPV)阳性并排除宫颈病变的患者,进行为期2年的随访,根据转归结果评估p16/Ki-67双染检测与病情进展的关系。结果:①转归结局:88例(52.4%)消退,54例(32.1%)持续,26例(15.5%)进展;②单因素分析:患者年龄、初次HC2 HPV检测值、初次cobas HPV的分型结果与TCT正常的高危型HPV患者病情进展无明显相关关系(P>0.05),而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与病情进展明显相关(P<0.001);多因素分析: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TCT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病情进展的危险因素;③ 55例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患者中19例(34.5%)病情进展,113例p16/Ki-67双染检测阴性患者中7例(6.2%)病情进展,二者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预测病情进展的灵敏度为73.1%,特异度为74.7%,阳性预测值为34.5%,阴性预测值为93.8%;④高危型HPV的自然变化:152例患者完成2年随访,HPV转阴率随时间增加,P16/Ki-67双染检测阴性组患者高危型HPV转阴率均高于阳性组患者(P<0.05)。结论:P16/Ki-67双染检测阳性是宫颈细胞学正常的高危型HPV阳性患者病情进展和HPV转阴的危险因素,对病情进展有一定的预测价值,可用于该类患者的分流。

    • 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SDHB、EPAS1及Ki⁃67表达的研究

      2020(12):1774-1778.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6 CSTR:

      摘要 (1874) HTML (67) PDF 5.39 M (176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膀胱副神经节瘤临床病理特征以及琥珀酸脱氢酶B(succinate dehyrogenase B,SDHB)、内皮PAS区域蛋白1(EPAS1)及Ki-67在膀胱副神经节瘤中的表达情况,以及三者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方法:回顾性分析本院收治的43例膀胱副神经节瘤患者的临床病理资料,对43例标本行SDHB、EPAS1、CgA、Ki-67免疫组化检测,并分析其作为预测恶性副神经节瘤指标的意义。结果:43例中,男24例,女19例;年龄26~81岁,中位年龄68岁;随访时间2~84个月,中位随访时间51.3个月;3例死亡,9例术后转移,4例术后反复复发,无转移;其余无复发及转移。良性30例,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呈经典的巢状排列,核分裂及坏死罕见,瘤细胞巢周围有支持细胞包绕。SDHB阴性(-)4例,EPAS1强阳性(+++)14例,CgA强阳性(+++)18例,2例Ki-67≥3%。恶性13例,镜下表现为肿瘤细胞呈弥漫浸润性生长或大巢状分布,核分裂多见,可见肿瘤性坏死及脉管内瘤栓。SDHB阴性(-)8例,EPAS1强阳性(+++)9例;CgA强阳性(+++)10例;11例Ki-67≥3%。SDHB阴性(-)肿瘤中66.7%为恶性,SDHB阳性(+)的肿瘤中16.1%为恶性,两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SDHB 阴性(-)肿瘤中EPAS1、CgA表达强度以及Ki-67≥3%的比例明显高于SDHB阳性(+)肿瘤。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中EPAS1、CgA、Ki-67阳性表达率明显高于良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结论: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SDHB免疫组化阴性率为66.7%,SDHB阴性的膀胱副神经节瘤组织中EPAS1过表达,EPAS1阳性表达强度与CgA及Ki-67高表达呈正相关。SDHB、EPAS1、Ki-67是预测恶性膀胱副神经节瘤的生物学指标。

    • 血浆外泌体miR⁃1260b的表达与肺腺癌患者临床特征的相关性

      2020(12):1779-178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7 CSTR:

      摘要 (1430) HTML (60) PDF 5.61 M (148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血浆外泌体miR-1260b在肺腺癌中的表达及其与临床特征的关系。方法:收集并提取肺腺癌患者血浆中外泌体,通过透射电镜(transmission electron microscopy,TEM)、粒径分析(nanoparticle tracking analysis,NTA)、Western blot鉴定外泌体的大小、分布情况。采用qRT-PCR检测外泌体miR-1260b的表达。结果:外泌体广泛存在于肺腺癌患者血浆中。亚组分析发现,与肿瘤≤3 cm组相比,血浆外泌体miR-1260b在肿瘤>3 cm组中呈高表达(P=0.010);与N0组相比,血浆外泌体 miR-1260b在N1(P<0.05)、N2(P<0.001)组中呈高表达;与非气道播散组相比,血浆外泌体 miR-1260b在气道播散组中高表达(P<0.001)。与未复发/转移组相比,血浆外泌体 miR-1260b在复发/转移组中高表达(P=0.038)。结论:血浆外泌体 miR-1260b在肺腺癌中高表达,且与肿瘤大小、气道播散、复发/转移相关,可作为肺腺癌患者诊治的分子靶标。

    • 颅脑3D⁃CTA术前规划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的疗效研究

      2020(12):1784-1790.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8 CSTR:

      摘要 (1234) HTML (65) PDF 523.24 K (157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颅脑三维CT血管造影(3D-CTA)术前规划指导手术夹闭颅内动脉瘤(IA)的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采用手术夹闭治疗的198例IA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术前3D-CTA规划手术入路、骨窗位置及大小,并与三维数字剪影血管造影(DSA)对照。术后出院时采用格拉斯哥预后评分(GOS)评价近期预后,随访统计慢性硬膜下血肿(CSDH)发生情况。结果:198例患者共计223个动脉瘤,经3D-CTA共发现220个动脉瘤,漏诊后交通动脉瘤3个,与术中探查符合率为99.55%,与3D-DSA检查结果的符合率为98.65%。198例中,192例根据术前3D-CTA规划方案成功手术,且术前成像与术中所见基本相符,6例(3.03%)因伴较大颅内血肿未按术前规划手术。预后良好率69.19%,病死率4.55%,随访CSDH发生率为5.29%。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未破裂IA(UIA)、蛛网膜下出血(SAH)2~3级、病灶CT值≥40 HU、术后即刻硬膜下积液(SDFC)直径≥5 mm 及术后7 d SDFC体积≥15 mL是术后发生CSDH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颅脑3D-CTA成像可获得立体三维模型成像,辅助动脉瘤定位及毗邻解剖关系显示,减少夹闭手术中损伤并可能降低术后CSDH发生风险。

    • 代谢综合征与肾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相关性的研究

      2020(12):1791-1795. DOI: 10.7655/NYDXBNS20201209 CSTR:

      摘要 (1454) HTML (69) PDF 427.49 K (16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代谢综合征及其各组分与肾脏透明细胞癌分级和分期之间的关系。方法:筛选2018年1月—2019年12月本院收治的153例病理确诊为肾透明细胞癌患者的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收集年龄、性别、吸烟、饮酒、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血脂水平、肿瘤直径、分级及分期等信息。肿瘤分级采用1982年Fuhrman四级分类,将Ⅰ、Ⅱ级合并成高分化组,Ⅲ、Ⅳ级合并成低分化组。根据2010年TNM分期标准,将T1a、T1b期作为低分期组,T2a、T2b期作为高分期组。计量资料比较采用t检验进行统计学分析;计数资料比较使用χ2检验;使用Logistic回归分析寻找独立危险因素。结果: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和分期与代谢综合征有关(P < 0.05),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与肾透明细胞癌的病理分级、分期有关(P < 0.05)。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表明,高血压、糖尿病、高血脂是肿瘤病理分级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而糖尿病和高血脂是肿瘤分期的独立危险因素(P < 0.05)。结论:肾透明细胞癌合并代谢综合征患者的Fuhrman分级、TNM分期更高。

    • 老年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分析

      2020(12):1796-1799.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0 CSTR:

      摘要 (1322) HTML (63) PDF 437.39 K (18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老年房颤患者导管射频消融的疗效及复发相关因素。方法:收集2013年1月—2016年12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房颤导管射频消融,且年龄≥60岁患者的临床资料,分析手术疗效、安全性及复发的相关因素。结果:共入组482例患者,年龄(66.5±4.7)岁。其中,男297例(61.6%),女185例(38.4%),阵发性房颤239例(49.6%),持续性房颤243例(50.4%)。围术期共4例穿刺局部并发症,无严重并发症发生。随访(20.4±5.6)个月,共104例(21.6%)患者房颤复发。房颤复发组与未复发组在左心房大小、糖尿病、心衰、房颤患者卒中风险评估评分(CHA2DS2-VASc)积分等因素存在显著差异(P < 0.05),两组年龄、性别、高血压病等因素无显著差异。结论:导管射频消融治疗老年房颤患者安全有效,左心房增大、合并糖尿病、心衰等可能与复发相关。

    • 单导联智能心电检测用于心律失常筛查的效果研究

      2020(12):1800-180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1 CSTR:

      摘要 (1697) HTML (65) PDF 14.77 M (179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设备和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设备在常见心律失常检测中的效果。方法:随机选取心血管内科门诊及入院心悸患者152例,排除禁忌后按临床检查需要同时佩戴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不少于22 h。结果:两组仪器对总心搏数、平均心率、最小心率、房性早搏、室性早搏、房性心动过速检测数值采用配对t检验,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单导联人工智能心电检测仪与传统多导联心电检测仪在心电记录及判读方面具有相同效果,且具备低成本、易使用、人工智能读图等优势,对心律失常筛查及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外科微创消融在房颤治疗中的应用

      2020(12):1804-1808.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2 CSTR:

      摘要 (1344) HTML (60) PDF 966.48 K (166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外科微创消融治疗心房颤动(atrial fibrillation,AF)的临床效果。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行微创外科消融治疗AF患者的资料。采用Kaplan-Meier进行生存分析;采用Cox比例危险模型进行风险评估风险因素。结果:本研究总纳入245例,其中,男158例(64.5%),女87例(35.5%);中位年龄为63.0岁。术后随访83例出现AF复发,复发比例为33.9%。与AF未复发相比,AF复发组患者有着较大的左心房内径[(40.2±5.8)mm vs. (42.3±6.0)mm,P=0.010]和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46.8±4.6)mm vs. (48.0±4.3)mm,P=0.044]。Cox回归分析结果显示,AF类型[以阵发性AF为对照,持续性和长程持续性AF HR(95%CI)=4.67(2.62~8.32),P < 0.000 1]、左心房内径[HR(95%CI)=1.05(1.00~1.10)per 1 mm,P=0.048]是外科微创房颤消融术后AF复发的危险因素。结论:对于AF患者,外科微创消融术治疗效果较为理想,术前制定外科消融策略时应当关注其危险因素,以期制定相应的保护或预防措施。

    • 托吡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临床疗效观察

      2020(12):1809-1814.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3 CSTR:

      摘要 (2023) HTML (69) PDF 492.03 K (204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托吡酯治疗特发性震颤的疗效及安全性。方法:连续收集2017年10月—2019年12月在本院门诊及住院部经临床诊断为特发性震颤的患者80例,随机分为托吡酯组40例和普萘洛尔组40例,分别给予托吡酯或普萘洛尔治疗,每3 d加量,观察4周,在用药前及用药后4周分别用特发性震颤等级评定量表(the essential tremor rating assessment scale,TETRAS)进行震颤评分,评估患者使用药物治疗的疗效及不良反应。结果:托吡酯组的震颤评分显著低于普萘洛尔组(P < 0.05);托吡酯组的总有效率(显效+有效)为92.5%,普萘洛尔组为72.5%,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不良反应方面托吡酯组明显少于普萘洛尔组(22.5% vs. 45.0%,P < 0.05)。结论:托吡酯对于特发性震颤的治疗是安全有效的,不良反应轻微,可以作为特发性震颤的首选用药。

    • 南京地区体检人群血尿酸与代谢综合征关系的研究

      2020(12):1815-1819.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4 CSTR:

      摘要 (1282) HTML (64) PDF 1.17 M (16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南京地区体检人群中血尿酸(uric acid,UA)与代谢综合征(metabolic syndrome,MS)的关系。方法:纳入2012—2016年年龄在20~70岁共58 207例参加体检的人群,其中男41 707例,女16 500例,MS采用美国国家胆固醇教育成人治疗组第三次指南定义,发生MS危险比值比(OR)采用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UA与各指标之间的关系采用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随着UA水平的增加,健康人群的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腰围、体重指数、血压、空腹血糖、甘油三酯、总胆固醇随之升高(P < 0.01)。MS 组分由0个增加至4或5个,UA水平逐渐升高为298.00 μmol/L、312.90 μmol/L、328.70 μmol/L、345.20 μmol/L和360.20 μmol/L(线性趋势P < 0.01)。校正了年龄、性别、腰围、收缩压、舒张压、血糖、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甘油三酯等因素后,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示与最低的UA四分位组(Q1)相比,UA的三、四分位组(Q3,Q4)MS发生的OR分别为1.18(95%CI:1.06~1.31,P < 0.01),1.31(95%CI:1.19~1.44,P < 0.01);多元线性回归分析显示,血UA与腰围、体重指数、甘油三酯、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水平呈独立正相关。应用受试者工作曲线(ROC)诊断MS的UA最佳截断点为346.5 μmol /L,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 59.7%和62.6%。结论:健康检查人群中MS组分数目与UA水平有相关性,高 UA 水平是影响 MS 发生的相关因素。

    • 他汀类药物对老年2型糖尿病患者死亡风险影响的巢式病例对照研究

      2020(12):1820-182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5 CSTR:

      摘要 (1120) HTML (67) PDF 474.62 K (14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因他汀类药物在年龄≥75岁老年人群中的心血管一级预防的应用仍然存在较大争议,本研究关注他汀用药对老年2型糖尿病(type 2 diabetes mellitus,T2DM)患者死亡风险的影响。方法:研究对象为自2010年起于南京医科大学附属老年医院自愿参与糖尿病分阶段达标管理(China Staged Diabetes Targeting Management,SDTM)的T2DM患者。截止2017年12月对4 285例T2DM患者随访7.4年,随访期间基线年龄≥75岁患者共发生死亡事件172例。按照性别、年龄进行1∶1匹配,选择165例随访期间未死亡T2DM患者为对照。一般人口学信息、疾病史和用药史由护士采用面对面访谈的形式收集。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模型分析他汀用药与死亡风险的关联。结果:多因素Logistic回归结果表明,在总人群中他汀与死亡关联无统计学意义;在校正年龄、性别等影响因素后,他汀用药未降低T2DM患者总体死亡风险(OR 0.61,95%CI 0.36~1.01)。进一步按性别、冠心病疾病史及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 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in,LDL-C)达标情况进行分层分析发现,仅在女性人群中,他汀用药与死亡风险降低有关,OR和95% CI分别为0.538和0.256~1.131,校正影响因素后OR(95%CI)为0.36(0.15~0.85),P < 0.05。结论:在老年T2DM人群中他汀药物的使用并没有明显降低死亡风险,但是可能由于女性人群激素的影响,他汀类药物的使用降低该人群的死亡风险。

    • 不同年龄段高龄孕妇妊娠风险的相关性分析

      2020(12):1824-1828.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6 CSTR:

      摘要 (1594) HTML (67) PDF 478.55 K (217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比较不同年龄段高龄孕妇妊娠结局的差异,探讨年龄与不良妊娠结局的相关性,有助于指导高龄孕妇的孕期管理。方法:回顾性收集2019年1—7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妇产医院产科分娩的1 342例高龄孕妇的临床资料,应用四分位数法对年龄进行分组,其中35~<36岁组355例,36~<37岁341例,37~<39岁组366例,≥39岁组280例,以35~<36岁为参考组,比较和分析其他3组与参考组间不良妊娠结局发生率的差异。结果:各组之间孕妇孕次、产次、受孕方式、新生儿不良结局无显著差异(P > 0.05),而妊娠合并糖尿病、前置胎盘及剖宫产率随着年龄的增加有升高趋势(P < 0.05)。结论:高龄产妇随着年龄增加,多种不良妊娠结局的发生率总体呈升高趋势,以39岁后更为显著。

    • 早产儿与足月儿肺动脉高压的原发疾病调查

      2020(12):1829-183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7 CSTR:

      摘要 (1137) HTML (64) PDF 67.07 M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相关高危因素。方法:收集近3年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儿科收治的肺动脉高压新生儿41例,分为足月儿组和早产儿组,回顾性分析了两组的临床资料与新生儿肺动脉高压的关系。结果:早产儿组23例,足月儿组18例。早产儿组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绒毛膜羊膜炎、子痫的发生率高于足月儿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足月儿组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5例(占27.8%),早产儿组孕母妊娠期糖尿病共1例(占4.3%),与足月儿组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437,P=0.035)。与足月儿组相比,早产儿组的原发病以呼吸窘迫综合征为主(χ2=19.158,P<0.001),容易合并肺出血(χ2=4.433,P=0.035)、颅内出血(χ2=8.715,P=0.003)。足月儿组原发疾病主要为先天性心脏病(室间隔缺损)(χ2=10.786,P=0.001)。新生儿肺炎在两组均有较高发生率,但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0.327,P>0.05)。两组之间并发代谢性酸中毒、新生儿低血糖、气胸、败血症等统计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早产儿组治愈21例,死亡2例,足月儿组治愈15例,死亡3例,治疗效果两组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肺动脉高压的高危原发疾病是呼吸窘迫综合征、重症肺炎、肺出血以及孕母有胎膜早破、胎盘早剥等并发症;患有先天性心脏病如室间隔缺损的足月儿,要重视可能伴有的肺动脉高压并及时诊治。

    • 阴茎(中间型)尿道下裂Onlay术后并发尿瘘相关因素分析

      2020(12):1834-1838.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8 CSTR:

      摘要 (1021) HTML (65) PDF 473.71 K (14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在中间型尿道下裂行Onlay术式(加盖包皮岛状皮瓣尿道成形术)中,术后尿道瘘形成的危险因素。方法:对2017年3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南京儿童医院泌尿外科接受Onlay术式的中间型尿道下裂患者267例,进行了回顾性对比分析。收集的数据包括患儿手术时年龄、体重、手术医师、手术时间、尿道开口位置、尿道缺损长度、矫直方式及麻醉方式(分单纯静吸复合全麻、静吸复合全麻合并骶麻)。并对术后尿道瘘的可能危险因素进行单因素及多因素分析。结果:267例患儿,中位年龄为19个月(5~132个月)。 平均手术时间87.19 min,体重为13.33 kg。通过单因素分析,发现手术年龄(P=0.123)、体重(P=0.155)和缺损距离(P=0.096)与尿道瘘的发生无关。同样,在接受合并骶麻的患儿中,尿道瘘的发生率与单独接受全麻没有显著差异(29.7% vs. 25.8%,P=0.953)。 手术时间(P=0.010)、手术医生(P=0.001)和矫直方法(P=0.003)对其有影响。基于单因素分析结果,进行了多因素分析,发现外科医生(P=0.031)的经验在尿瘘中起重要作用。结论:尿道下裂手术后尿道瘘的发生与麻醉技术、手术年龄、体重、矫直方法、手术时间无关,与手术医生因素相关。

    • 采用医用胶粘合巩膜片与义眼台前表面手术方法的临床观察

      2020(12):1839-184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19 CSTR:

      摘要 (1112) HTML (63) PDF 3.58 M (18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采用医用胶将巩膜片与羟基磷灰石义眼台前表面粘合后行义眼台植入术的有效性与安全性。方法:对16例采用医用胶行Ⅰ期或Ⅱ期义眼台植入术的患者长期随访观察有无术后并发症、眼部外观、眼窝饱满度等情况。测量义眼台活动度,问卷调查患者满意度。结果:所有患者均为Ⅰ期愈合,无义眼台暴露等术后并发症,佩戴义眼片后眼窝饱满、外观自然逼真、双眼基本对称。71.9%患者义眼台活动度好,81.3%患者对外观满意,75.0%患者自觉义眼片佩戴舒适。结论:采用医用胶粘合巩膜片与义眼台前表面的手术方法可简化手术操作,降低义眼台暴露风险,并在术后获得良好的义眼台活动度和患者满意度。

    • 左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侧卧位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

      2020(12):1844-1847.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0 CSTR:

      摘要 (1267) HTML (95) PDF 429.92 K (151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左侧双腔气管导管支气管套囊充气对体位变动时导管移位率的影响。方法:选择择期在全麻下使用左双腔气管导管行胸科手术的成人患者60例,采用随机数字表法,将患者分成两组:支气管套囊充气组(A组,n=30)和支气管套囊不充气组(B组,n=30)。全麻诱导后,可视喉镜下置入左侧双腔气管导管,纤维支气管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顶端置于气管隆突下方5 mm,记录中切牙处导管插管深度。A组在全麻诱导插管成功后,摆放侧卧位时,将支气管套囊充气,B组则在支气管套囊不充气情况下,摆放侧卧位。侧卧位后,观察肺隔离及通气效果,重新在纤支镜下确认支气管套囊位置,记录侧卧位后中切牙处插管深度,记录气管内导管移位距离,比较两组患者导管移位率。结果:两组共有28例(46.7%)患者摆放侧卧位后,发生双腔管移位,其中A组10例(33.3%),B组18例(60.0%),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4),两组气管移位距离分别为(9.2±1.7)mm、(9.0±1.9)mm,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胸科手术摆放侧卧位时,气管导管容易发生移位,支气管套囊充气与不充气相比,能够显著降低侧卧位时左双腔气管导管移位的发生率。

    • 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

      2020(12):1848-1851.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1 CSTR:

      摘要 (1002) HTML (56) PDF 440.07 K (14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与凝血指标的相关性。方法:收集150例高龄2型糖尿病存在颈动脉斑块患者的临床资料进行回顾性对照研究,根据颈动脉斑块性质分为稳定斑块组(n=72)和不稳定斑块组(n=78)。检查凝血常规、血常规及血栓弹力图等指标,分析稳定斑块组与不稳定斑块组间各凝血指标及临床资料的差异,并对不稳定斑块组的危险因素进行Logistic回归分析和绘制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结果:不稳定斑块组血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ow-density lipoprotein cholesterol,LDL-C)、凝血最大振幅(maximum amplitude,MA)及纤维蛋白原(fibrinogen,FIB)均明显高于斑块稳定组(P < 0.05),而服用他汀和抗血小板药物患者比例、血凝块形成时间(clotting time,K)明显低于稳定斑块组(P < 0.05)。多因素Logistic分析显示,LDL-C及MA是高龄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高龄2型糖尿病伴颈动脉不稳定斑块患者存在凝血功能异常,较高水平的LDL-C和MA是高龄2型糖尿病患者颈动脉不稳定斑块形成的危险因素,而服用他汀及抗血小板药物可延缓颈动脉斑块的进展。

    • D⁃dimer和HE4联合检测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

      2020(12):1852-1854.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2 CSTR:

      摘要 (1272) HTML (55) PDF 358.76 K (163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检测D-二聚体(D-dimer)和人附睾蛋白(human epididymis protein,HE4)联合检查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并比较多种小分子诊断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筛查中的应用价值。方法:303例以异常阴道流血或排液为主要症状的患者经病理检验后,实验组为155例子宫内膜癌患者,对照组为子宫内膜不典型增生患者和无器质性病变患者148例。测定患者的糖链抗原125(cancer antigen 125,CA125)、糖链抗原199(cancer antigen 199,CA199)、糖链抗原153(cancer antigen 153,CA153)、甲胎蛋白(alpha-fetoprotein,AFP)、纤维蛋白原、D二聚体、HE4水平,并通过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检测各分子诊断标志物在子宫内膜癌诊断中的应用价值。结果:HE4的应用价值最高,ROC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the curve,AUC)为0.751,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53.55%、86.49%。HE4和D-dimer两者联合检测时,其AUC明显增大0.796,灵敏度和特异度分别为77.42%、72.30%。结论:HE4在子宫内膜癌诊断的小分子标志物中应用价值更高,HE4和D-dimer联合检测可以有效提高子宫内膜癌检出率。

    • 肺小细胞癌18F⁃FDG PET代谢参数与相关代谢指标的关系

      2020(12):1855-1859.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3 CSTR:

      摘要 (1206) HTML (63) PDF 444.49 K (191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肺小细胞癌中18F-FDG PET/CT的各项代谢参数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Syn、CgA、CD56)、TTF-1、Ki-67表达的相关性及其预后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09年1月—2017年5月经病理证实的96例肺小细胞癌的免疫组化及18F-FDG PET/CT显像资料。结果:96例肺小细胞癌的原发灶最大标准摄取值(primary lesion maximum standardized uptake value,PSUVmax)、总病灶代谢体积(whole body lesion metabolic tumor volume,WBMTV)、总病灶糖酵解总量(whole body lesion glycolysis,WBTLG)分别为10.30(1.20~42.90)、108.44(0.41~710.40)cm3、585.73(1.30~10 668.50),TTF-1阴性组与阳性组的PSUVmax、WBMTV、WBTLG差异有统计学意义(Z=-3.063、-2.235、-2.538,P=0.002、0.025、0.011);PSUVmax值与Ki-67的表达呈正相关(r=0.620,P<0.05);单因素生存分析表明TTF-1、CD56、WBMTV、WBTLG与总生存期(overall survival,OS)相关(HR值:0.477、0.090、2.862、2.795,P均<0.05);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CD56及WBMTV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HR值:0.092、1.007,P均<0.05)。结论:肺小细胞癌中18F-FDG PET/CT显像的各项代谢参数与TTF-1、Ki-67的表达具有较好的相关性,而与神经内分泌标志物无明显相关性;CD56及WBMTV是OS的独立预后因素。

    • 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评估内瘘狭窄对流量不足的诊断价值

      2020(12):1860-1864.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4 CSTR:

      摘要 (1418) HTML (51) PDF 21.74 M (160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评估血液透析患者自体动静脉内瘘(autogenous arteriovenous fistula,AVF)狭窄对流量不足的诊断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11月—2020年5月在本院行超声检查中出现AVF狭窄的血液透析患者共114例,进行回顾性研究。超高频超声联合B-Flow检测内瘘狭窄处残余内径、收缩期峰值流速(peak systolic velocity,PSV)、收缩期峰值流速比值(peak systolic velocity ratio,PSVR)及自然血流量,进行相关性分析后,以受试者工作特征(receiver operating characteristic,ROC)曲线分析诊断效能。结果:AVF狭窄超声表现为透析通路上内径及血流束变细,流速升高。内瘘狭窄处残余内径与自然血流量正相关(r=0.761,P < 0.000 1);PSV与自然血流量不存在相关性;PSVR与自然血流量负相关(r=-0.457,P < 0.000 1)。与PSVR相比,残余内径与自然血流量相关性更高(Z=3.762 7,P=0.000 2)。残余内径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曲线下面积(area under curve,AUC)为0.880(95%CI:0.809~0.936,P < 0.000 1),最佳临界值为1.0 mm,灵敏度为82.22%、特异度为84.06%。PSVR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AUC为0.767(95%CI:0.678~0.841,P<0.000 1),最佳临界值为4.9,灵敏度为73.33%、特异度为72.46%。与PSVR相比,残余内径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AUC更大(P=0.008 2)。两者联合诊断AUC为0.883(95%CI:0.809~0.936,P < 0.000 1),大于PSVR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AUC(P=0.001 7)。结论:内瘘狭窄处残余内径诊断自然血流量不足的效能优于PSVR,可作为一种有效方法为临床判断采取干预措施的时机提供帮助。

    • 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胸部高分辨CT表现

      2020(12):1865-1867.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5 CSTR:

      摘要 (1249) HTML (73) PDF 5.35 M (14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感染的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胸部高分辨CT(high resolution CT,HRCT)影像表现。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2月21—24日130例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的胸部HRCT影像学表现。结果:130例中15例(11.5%)患者HRCT无异常。肺内阴性表现组年龄明显低于肺内阳性表现组(P=0.011),而两组间性别构成比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122)。115例患者中,病变累及左肺9例(7.8%),右肺13例(11.3%),双肺93例(80.9%)。37例(30.4%)右肺上叶受累,54例(47.0%)右肺中叶受累,90例(78.3%)右肺下叶受累,46例(40%)左肺上叶受累,83例(72.2%)左肺下叶受累。病变呈单发病灶18例(15.7%),呈多发病灶23例(20.0%),呈弥漫病灶74例(64.3%)。病变分布于胸膜下61例(53.0%),支气管血管束2例(1.7%),胸膜下及支气管血管束52例(45.3%)。100例(87.0%)患者CT图像上可见片絮影,72例(62.6%)可见磨玻璃影,58例(50.4%)可见索条影,20例(17.4%)可见实变影。104例(90.4%)患者CT图像上包含2种或2种以上征象。病灶中合并空气支气管征19例(16.5%),“铺路石征”9例(7.8%)。纵隔窗图像上观察有纵隔淋巴结肿大6例(5.2%),所有病例均未见胸腔积液。结论:收治于方舱医院的COVID-19患者影像主要表现为累及双肺、沿胸膜下和支气管血管束分布的多发病灶。除片絮、磨玻璃、实变、空气支气管征和“铺路石”征外,病灶内索条影出现比例较高,可能提示病灶吸收好转。

    • 姜黄素促进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的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

      2020(12):1868-187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6 CSTR:

      摘要 (1558) HTML (59) PDF 6.75 M (217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姜黄素对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rat bone marrow mesenchymal stem cell,rBMSC)生物学行为的影响。方法:将含不同浓度梯度姜黄素溶液的完全培养基与rBMSC共培养,通过CCK-8法检测细胞增殖情况,确定姜黄素溶液的最适浓度;将rBMSC与4 μg/mL姜黄素共孵育,0 μg/mL姜黄素处理组作为对照,通过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染色和活性检测评估其早期成骨分化水平;使用茜素红染色评估成骨分化晚期细胞外基质矿化情况;利用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检测细胞成骨诱导7、14 d时成骨指标骨形态发生蛋白(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2,Bmp2)、核心结合因子α1(core binding factor alphal α1,Runx2)、骨钙素(osteocalcin,Ocn)、骨桥蛋白(osteopontin,Opn)、成骨细胞特异基因(osterix,Osx)的表达。结果:CCK-8结果显示含不同浓度姜黄素溶液的培养基中的rBMSC均能持续增殖,4 μg/mL姜黄素组对rBMSC增殖的促进作用最为显著(与对照组相比,P < 0.001);ALP活性检测及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细胞的ALP活性高于对照组(P < 0.001);茜素红染色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的细胞外基质矿化水平高于对照组;实时荧光定量逆转录PCR结果显示姜黄素组细胞的相关成骨基因Bmp2、Runx2、Ocn、Opn、Osx的表达均高于对照组(P < 0.05)。结论:姜黄素能够促进rBMSC的体外增殖及成骨分化。

    • 克罗恩病营养支持治疗进展

      2020(12):1874-1878.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7 CSTR:

      摘要 (1498) HTML (70) PDF 496.23 K (25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营养不良是炎症性肠病最常见的并发症,长期营养不良可导致严重的后果,加重患者负担。个体化膳食和营养支持是改善营养不良的主要方式。膳食中所包含的饮食成分可能是疾病发生的潜在诱因,但其种类错综复杂,对疾病的影响尚未明确。营养支持治疗是诱导、维持缓解的重要治疗手段,近几年来,国内外在营养方面的研究取得了显著性进展。文章就克罗恩病患者营养风险筛查、膳食管理、营养支持方式及营养物质选择等方面进行归纳总结,旨在完善和提高克罗恩病营养治疗。

    • 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诊治进展

      2020(12):1879-1884.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8 CSTR:

      摘要 (1153) HTML (61) PDF 504.11 K (26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原发中枢神经系统淋巴瘤(primary central nervous system lymphoma,PCNSL)是一种罕见的侵袭性结外非霍奇金淋巴瘤(non-Hodgkin lymphoma,NHL),通常局限于大脑、眼睛、脊髓或软脑膜而无全身性受累。PCNSL的诊断、治疗和预后与其他类型NHL不同。传统治疗方法如手术、全脑放疗、以大剂量甲氨蝶呤为基础的化疗以及利妥昔单抗等,虽然初始缓解率较高,但缓解持续时间短、复发率高、神经系统不良反应较大,总体生存期短。此外,对于复发/难治PCNSL,传统治疗方法效果并不能令人满意,因此,寻找更加有效、持续时间更长的治疗方法便成了当务之急。目前,随着淋巴瘤分子机制研究不断加深、免疫治疗药物及手段的不断发展,新的治疗方法包括布鲁顿酪氨酸激酶(Bruton tyrosine kinase,BTK)抑制剂、程序性死亡蛋白1(programmed cell death protein 1,PD-1)抑制剂和免疫调节剂等为PCNSL的治疗带来曙光。

    • 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代谢异常关系研究进展

      2020(12):1885-1889. DOI: 10.7655/NYDXBNS20201229 CSTR:

      摘要 (2520) HTML (70) PDF 441.50 K (20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在育龄期女性中,多囊卵巢综合征(polycystic ovary syndrome,PCOS)的患病率已高达5%~10%,临床异质性大,发病机制尚不明确,大多数研究认为PCOS是一种多基因调控、多因素诱导、兼有糖脂代谢异常与类固醇激素代谢异常的疾病。近年来,越来越多的专家提出PCOS可能存在不同分型。肠道菌群作为近年来研究的热点,其与糖脂代谢紊乱、类固醇激素代谢紊乱存在关联,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发病机制的关系研究显得尤为重要。文章就肠道菌群与多囊卵巢综合征可能存在的关系进行综述。

    • 新生儿经典型异戊酸血症1例报告

      2020(12):1890-1893. DOI: 10.7655/NYDXBNS20201230 CSTR:

      摘要 (1411) HTML (56) PDF 3.82 M (18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异戊酸血症;异戊酰辅酶A脱氢酶;新生儿;基因突变

    • 残胃代食管法治疗残胃食管癌3例报告

      2020(12):1894-1896. DOI: 10.7655/NYDXBNS20201231 CSTR:

      摘要 (1134) HTML (71) PDF 6.14 M (15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残胃食管癌;远端胃大部切除术后;残胃代食管

通知关闭
郑重声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