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4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多基因风险评分在恶性肿瘤风险预测中的应用展望

      2020(4):467-469.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1 CSTR:

      摘要 (1965) HTML (78) PDF 380.76 K (3337) 评论 (0) 收藏

      摘要:多基因风险评分通过综合多个易感位点的累积效应预测个体的肿瘤发病风险,对肿瘤高危人群的筛查和有效防治具有应用价值。近年来,多基因风险评分的构建方法和应用范畴得到了进一步拓展和完善。本文就多基因风险评分应用于恶性肿瘤风险预测的最新进展进行简要介绍,总结其应用展望和挑战。

    • 新型冠状病毒感染防控期间妇幼人群居家膳食/喂养指导建议

      2020(4):470-473.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2 CSTR:

      摘要 (3449) HTML (58) PDF 540.54 K (2928) 评论 (0) 收藏

      摘要:

    • 新型冠状病毒实验室检测方法及应用

      2020(4):474-477.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3 CSTR:

      摘要 (4864) HTML (69) PDF 434.22 K (3610) 评论 (0) 收藏

      摘要:随着新型冠状病毒(severe acute respiratory syndrome coronavirus-2,SRAS-CoV-2)分离培养与基因组测序的完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COVID-19)的确诊主要依靠RT-PCR 法检测SARS-CoV-2 核酸基因,重组酶介导等温核酸扩增技术(recombinase aided amplification,RAA)等新型常温核酸扩增技术也得到进一步应用。免疫学诊断包括胶体金和ELISA IgM 和IgG 抗体检测技术,主要用于人群的筛查和辅助诊断。基于CRISPR技术的新型诊断技术等也在进一步完善过程中。

    • 南京地区9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首次入院相关实验室检查结果分析

      2020(4):478-484.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4 CSTR:

      摘要 (4670) HTML (71) PDF 579.48 K (255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回顾性分析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的相关实验室指标变化,为临床早期诊治提供实验室参考依据。方法:选取和分析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收治的91例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时实验室检查指标,包括血液常规、生化指标、炎症标志物、凝血功能和淋巴细胞亚群计数等的分布情况。结果:血液常规检查中部分患者出现白细胞总数和淋巴细胞计数降低,降低患者占比分别为21.98%和17.58%。生化指标检查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和乳酸脱氢酶升高的比例分别为13.19%、14.29%和36.67%,在心肌酶检查中磷酸肌酸激酶升高的比例为18.37%(男)、9.75%(女),磷酸肌酸激酶同工酶、肌红蛋白和肌钙蛋白I升高的比例分别为5.68%、6.82%和19.32%。炎症指标检查中降钙素原水平整体变化不大,C-反应蛋白水平升高。凝血功能和纤溶检测中各指标无明显异常。淋巴细胞亚群检测发现CD3+T、CD4+T、CD8+T、CD16/56+NK细胞和CD19+B细胞结果正常比例分别为62.07%、60.92%、65.51%、73.26%和95.35%,降低比例分别为32.18%、34.48%、27.59%、24.42%和4.65%。结论:COVID-19患者首次入院部分实验室指标出现特征性改变,可供临床初步判断,综合评估患者全身情况,结合核酸检测可提供重要参考依据。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首次胸部HRCT表现及其病理学基础

      2020(4):485-488.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5 CSTR:

      摘要 (4163) HTML (66) PDF 3.27 M (259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首次胸部高分辨CT(HRCT)特征及其病理学基础,以提高对COVID-19的认识。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25日—2月18日南京市确诊的61例COVID-19患者的首次胸部HRCT影像,对病变分布、数量、位置及形态进行统计和分析。结果:61例COVID-19患者首次胸部HRCT均存在病变,双侧肺分布55例(90.1%),单侧肺分布6例(9.9%),其中左肺分布2例(3.3%),右肺分布4例(6.6%);胸膜下分布36例(59.0%),胸膜下与中心同时分布25例(41.0%);1个病变4例(6.6%),2个及2个以上病变57例(93.4%);磨玻璃病变56例(91.8%),实性病变5例(8.2%),纤维化病变3例(4.9%),2种及2种以上的病变9例(14.8%);支气管充气征35例(57.4%),细网格征38例(62.3%),铺路石征32例(52.5%),晕征6例(9.8%),病灶中见增粗扩张的血管32例(52.4%);胸腔积液5例(8.2%),心包积液3例(4.9%),纵隔淋巴结肿大3例(4.9%),胸膜增厚7例(11.5%)。结论:HRCT是诊断COVID-19的首选影像学检查方法,其首次胸部HRCT表现具有一定的特征性,在结合流行病学、临床表现和核酸检测结果的基础上可辅助诊断COVID-19。

    • 人EFTUD2启动子的鉴定及初步分析

      2020(4):489-495.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6 CSTR:

      摘要 (2139) HTML (68) PDF 4.14 M (20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鉴定并分析EFTUD2(elongation factor Tu GTP-binding domain-containing 2)基因的启动子区域。方法:应用生物信息学技术对EFTUD2基因结构及潜在启动子区域进行分析,预测4个EFTUD2启动子序列。使用全基因合成技术以及高保真PCR扩增得到目的启动子序列,通过BglⅡ和NheⅠ双酶切,将目的条带克隆到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载体psiCHECK-2中,得到4个长度不同并覆盖EFTUD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约2 kb的EFTUD2基因启动子双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体。荧光素酶分析检测启动子活性。结果:经酶切、测序鉴定,成功构建了人EFTUD2启动子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重组质粒。通过荧光素酶活性检测,重组体EFTUD2-0.5的相对荧光素酶活性增加(P < 0.05),提示EFTUD2基因核心启动子序列位于转录起始位点附近约500 bp的区域内。结论:EFTUD2基因转录起始位点上游500 bp具有启动子活性,初步判定其核心启动子位于该区域。

    • 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孟德尔随机化研究

      2020(4):496-501.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7 CSTR:

      摘要 (2302) HTML (67) PDF 3.57 M (312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采用孟德尔随机化方法,探索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的关系,为食管癌防治提供理论依据。方法:利用中国人群食管癌的全基因组关联研究(genome-wide association studies,GWAS)中1 877例食管癌病例和2 084例无肿瘤独立对照样本,使用与白细胞端粒长度具有显著相关性的9个单核苷酸多态性(single nucleotide polymorphisms,SNP)位点作为工具变量,通过遗传风险得分法(genetic risk score,GRS)和逆方差加权法(the inverse-variance weighting method,IVW)估计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之间的关联。此外,根据年龄、性别做分层分析,探讨是否存在分层因素与暴露因素之间的交互作用。结果:孟德尔随机化分析结果显示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无统计学上的显著关联,无论是基于基因型个体数据(individual-level data)的GRS法还是基于汇总数据(summarized data)的IVW法均得出一致的结果(GRS:OR=1.19,95%CI:0.81~1.77,P=0.380;IVW:OR=1.22,95%CI:0.81~1.84,P=0.380)。分层分析发现性别之间有层间异质性,但进一步分析各性别人群中端粒长度与食管癌的关系都没有得到显著性关联(女性:OR=0.83,95%CI:0.43~1.6,P=0.582;男性:OR=1.49,95%CI:0.91~2.44,P=0.115)。结论:研究尚未发现端粒长度与食管癌发生风险之间有显著性关联。

    • SPAG5通过影响JAK2/STAT3信号通路磷酸化促进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

      2020(4):502-508.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8 CSTR:

      摘要 (2240) HTML (84) PDF 25.61 M (218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人类精子相关抗原5(sperm-associated antigen 5,SPAG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影响及分子机制。方法: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筛选相应SPAG5高表达细胞株和低表达细胞株;分别设计并构建重组SPAG5敲减/过表达质粒(siRNA-SPAG5/OE-SPAG5),通过慢病毒表达质粒系统,制备敲减/过表达SPAG5的稳定细胞株;采用CCK-8增殖实验和裸鼠成瘤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增殖能力的变化;采用细胞划痕实验、Transwell细胞实验检测乳腺癌细胞迁移、侵袭能力的变化;采用qRT-PCR和Western blot检测JAK2/STAT3通路和下游蛋白的变化;采用WP1066抑制JAK2/STAT3通路,检测细胞增殖和侵袭能力的变化。结果:相较于各自对照组,SPAG5敲减的 si1-MDA-MB-231组细胞SPAG5 mRNA 和蛋白水平显著降低,SPAG5过表达的OE-MCF-12A组细胞SPAG5 mRNA 和蛋白水平显著升高(P<0.05);同时,si1-MDA-MB-231组细胞的增殖、迁移、侵袭能力受到抑制,OE-MCF-12A组细胞得到增强(P<0.05);si1-MDA-MB-231组细胞的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水平和下游蛋白表达受抑制(P<0.05),OE-MCF-12A组细胞的JAK2/STAT3通路磷酸化水平和下游蛋白表达水平提高(P<0.05);抑制JAK2/STAT3通路后SPAG5对乳腺癌细胞增殖和侵袭的促进作用消失(P<0.05)。结论:SPAG5通过JAK2/STAT3信号通路增强乳腺癌细胞的增殖和侵袭能力。

    • 荜茇明碱抑制BMP2/pSmad1/5信号减轻高钙高磷诱导的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钙化

      2020(4):509-514. DOI: 10.7655/NYDXBNS20200409 CSTR:

      摘要 (2155) HTML (67) PDF 18.02 M (190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荜茇明碱对高钙高磷诱导的主动脉瓣膜间质细胞(aortic valve interstitial cell,AVIC)钙化的保护作用及其机制。方法:体外培养原代猪AVIC,通过高钙高磷诱导钙化并给予不同浓度荜茇明碱处理16 h后,流式细胞仪分析检测凋亡水平;AVIC在高钙高磷条件下,以2.5 mmol/L荜茇明碱或100 ng/mL骨形态发生蛋白2(bone morphogenetic protein 2,BMP2)处理,通过检测钙浓度、碱性磷酸酶(alkaline phosphatase,ALP)活性、茜素红染色反映钙化程度;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检测成骨相关蛋白和mRNA的表达。结果:①流式细胞分析发现,高钙高磷条件下,荜茇明碱低于5 mmol/L无明显促凋亡作用;②钙浓度、ALP活性、茜素红染色显示,2.5 mmol/L荜茇明碱显著抑制高钙高磷诱导的AVIC钙化;③Western blot、real-time PCR显示,2.5 mmol/L荜茇明碱抑制BMP2、pSmad1/5、RUNX2蛋白和mRNA的表达;④外源性重组BMP2可逆转荜茇明碱抗钙化的作用。结论:荜茇明碱通过抑制 BMP2/pSmad1/5/RUNX2 信号,减轻高钙高磷诱导的 AVIC钙化。

    • 水飞蓟宾对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机制

      2020(4):515-520.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0 CSTR:

      摘要 (1696) HTML (69) PDF 40.69 M (208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水飞蓟宾对过氧化氢(H2O2)诱导SH-SY5Y细胞损伤的保护作用及可能机制。方法:采用体外培养方法,建立SH-SY5Y细胞的H2O2损伤模型。用水飞蓟宾预处理细胞后MTT法测定细胞的存活率;流式细胞术检测活性氧(reactive oxygen species,ROS)、细胞凋亡和线粒体膜电位的变化;Western blot法检测Cleaved-Caspase-9、Cleaved-Caspase-3蛋白表达情况。结果:与模型组比较,用50和100 μmol/L水飞蓟宾预处理SH-SY5Y细胞3 h能明显减轻H2O2诱导的SH-SY5Y损伤,显著提高细胞存活率(P < 0.01)和减少凋亡(P < 0.05),减少细胞内ROS水平,稳定线粒体膜电位(P < 0.05),使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量下降。结论:水飞蓟宾可以保护SH-SY5Y细胞免受H2O2的损伤,其机制可能与水飞蓟宾的抗氧化性、保护线粒体膜电位和降低Cleaved-Caspase-9和Cleaved-Caspase-3的表达量有关。

    • 蛇床子素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改善及免疫调节作用

      2020(4):521-527.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1 CSTR:

      摘要 (1623) HTML (56) PDF 13.89 M (21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蛇床子素对Ⅱ型胶原蛋白诱导的关节炎大鼠软骨损伤的改善及免疫调节作用。方法:用牛Ⅱ型胶原诱导构建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模型,在造模完成1周后以不同浓度(10、20、40 mg/kg)蛇床子素灌胃给药。每4 d测定大鼠的爪子体积并评定关节炎指数。30 d后,称重测定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HE染色观察软骨损伤情况,ELISA检测白细胞介素(IL)-1β、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NF-α)含量,qRT-PCR检测基质金属蛋白酶(MMP)-1、MMP-3和MMP-13 mRNA表达,Western blot检测Ki67、PCNA、Caspase-3、Caspase-9、MMP-1、MMP-3、MMP-13、Wnt1、β-catenin和LRP5表达。结果:与模型组相比,各给药组大鼠的爪子体积、关节炎指数、脾脏指数和胸腺指数均降低,软骨细胞排列紊乱程度减轻,炎性细胞数量减少,Ki67和PCNA表达均上调,Caspase-3和Caspase-9表达均下调,IL-1β、IL-6和TNF-α 含量降低,MMP-1、MMP-3、MMP-13、Wnt 1、β-catenin和LRP5表达均下调,其中以40 mg/kg组的作用最显著(P < 0.01)。结论:蛇床子素能够减轻类风湿性关节炎大鼠的软骨损伤、炎症反应及关节软骨基质胶原的破坏,该作用可能是通过抑制Wnt信号通路的激活来实现的。

    • 20株临床来源耐药粪肠球菌的21种耐药元件基因检测与分析

      2020(4):528-532.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2 CSTR:

      摘要 (1360) HTML (58) PDF 457.88 K (18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调查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可能存在的耐药基因状况和菌株间的亲缘关系。方法:收集2015年1月—2018年12月湖北省江汉油田总医院住院患者分离的20株耐药粪肠球菌株,用PCR法检测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4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6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链阳菌素耐药基因、2种四环素耐药基因、3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2种季胺类消毒剂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最后对检测结果作样本聚类分析(UPGMA法)。结果:20株耐药粪肠球菌分别检出1~7种耐药元件基因,包括1种青霉素耐药基因、3种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2种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1种四环素耐药基因、2种万古霉素耐药基因、1种可移动遗传元件标志基因。菌株亲缘关系分析可见20株耐药粪肠球菌可分为A、B 2群。B群又可分为B-1、B-2亚群。B-1亚群有2个克隆播散(4号株-14号株-17号株、8号株与11号株),B-2亚群有1个克隆播散(9号株与12号株)。结论:青霉素耐药基因、氨基糖苷类耐药基因、大环内酯类耐药基因、四环素耐药基因、万古霉素耐药基因和可移动遗传元件是导致本组粪肠球菌耐药的重要原因。

    • 应用明胶甲基丙烯酰胺低温3D打印组织工程软骨

      2020(4):533-537.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3 CSTR:

      摘要 (1460) HTML (73) PDF 9.01 M (21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应用低温3D打印制作的明胶甲基丙烯酰胺(gelatin methacrylamide,GelMA)支架能否构建高质量组织工程软骨。方法:经预冷处理后,利用低温沉积3D打印技术制备低浓度GelMA支架。大体观察、扫描电镜观察支架宏观、微观结构,并对水凝胶进行流变学和生物力学检测,以DMEM培养液培养大鼠骨髓间充质干细胞作为对照,细胞增殖(CCK-8法)和细胞活性(Live/Dead染色法)检测支架生物相容性,组织学染色定性分析支架成分。裸鼠皮下包埋支架,苏木素-伊红(HE)染色、阿利新蓝染色、番红染色评估软骨细胞外基质结构。结果:大体观察和扫描电镜观察示5%GelMA支架孔径均一,结构规整。与纯GelMA相比,添加细胞的支架力学强度稍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能在支架上黏附并增殖。体内体外组织学染色均表明构建的组织工程软骨在大小、色泽、氨基葡糖聚糖分泌等方面均满足组织工程软骨要求。结论:5%GelMA生物墨水可以在低温条件进行3D打印并成功构建组织工程软骨。

    • miR⁃552⁃3p通过抑制DACH1促进肝细胞性肝癌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

      2020(4):538-544.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4 CSTR:

      摘要 (1590) HTML (52) PDF 13.77 M (208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552-3p在肝细胞性肝癌(hepatocellular carcinoma,HCC)中的表达及其促进细胞增殖和迁移、侵袭的机制。方法:qRT-PCR检测HCC细胞系及人正常肝细胞系中miR-552-3p的表达情况;下载TCGA数据库中HCC样本的微阵列数据,分析miR-552-3p在HCC癌组织及癌旁组织中是否存在表达差异;miR-552-3p mimics以及miR-552-3p inhibitor转染HCC细胞,荧光素酶报告基因验证miR-552-3p与DACH1是否存在靶向关系,CCK-8及Transwell实验检测miR-552-3p及其与DACH1相互作用对于HCC细胞增殖、迁移、侵袭的影响。结果:TCGA数据库中HCC样本的分析结果表明,miR-552-3p在HCC中高表达,同时qRT-PCR显示miR-552-3p在HCC细胞系中的表达水平显著高于人肝细胞系L02;miR-552-3p的高表达促进HCC细胞的增殖、迁移和侵袭,而抑制miR-552-3p表达后则相反;荧光素酶报告实验证实miR-552-3p靶向作用于DACH1的3′-UTR,上调miR-552-3p可抑制DACH1的表达,而下调miR-552-3p则增加DACH1表达;DACH1的过表达可抑制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但同时过表达miR-552-3p后DACH1对于HCC细胞相关功能的抑制即可解除;miR-552-3p正向调控Wnt/β-catenin信号通路的激活。结论:miR-552-3p靶向作用于DACH1促进HCC细胞增殖、迁移和侵袭,并参与调控Wnt/β-catenin信号。可能为HCC的诊疗策略提供潜在靶点。

    • 右美托咪定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损伤的影响

      2020(4):545-550.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5 CSTR:

      摘要 (1424) HTML (66) PDF 1.28 M (209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右美托咪定(dexmedetomidine,Dex)对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所致线粒体损伤的影响。方法:将SD大鼠随机分成4组(n=6):对照组(C组)、缺血再灌注组(IR组)、1 nmol/L Dex组(D1组)、10 nmol/L Dex组(D10组),制备大鼠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模型。记录平衡末(T0)、再灌注即刻(T1)、再灌注30 min(T2)和再灌注60 min(T3)时的潮气量(tidal volume,VT)、肺顺应性(compliance,Cdyn)、气道阻力(airway resistance,Raw)和肺静脉氧分压(oxygen partial,PaO2);测定肺湿/干重比;HE染色观察组织病理学改变;测定灌流末流出液乳酸脱氢酶(LDH)活性和肺组织中活性氧(ROS)、丙二醛(MDA)、三磷酸腺苷(ATP)含量以及超氧化物歧化酶(SOD)活性。分离肺组织线粒体,检测线粒体肿胀程度和线粒体膜电位(MMP)。结果:与C组相比,IR组、D1组、D10组肺功能不同程度降低,LDH活性升高,ROS、MDA增加,SOD活性下降,ATP生成减少,线粒体肿胀程度升高,MMP下降(P < 0.05);与IR组相比,D1组、D10组肺功能改善,病理显示肺损伤明显减轻,LDH释放减少,ROS、MDA含量减少,SOD活性升高,ATP生成增加,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MMP上升(P < 0.05);与D1组相比,D10组改善肺功能作用更明显,Raw下降,LDH活性降低,SOD活性升高,线粒体肿胀程度减轻(P < 0.05)。结论:右美托咪定减轻了离体肺缺血再灌注损伤,其机制可能与减轻线粒体损伤,减少氧化应激反应有关。

    • 症状未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变应原检测结果分析

      2020(4):551-556.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6 CSTR:

      摘要 (1304) HTML (66) PDF 513.08 K (198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变应原相关性检测在支气管哮喘疾病管理中的价值。方法:选取症状未完全控制的哮喘患者108例,对吸入性变应原sIgE(IsIgE)、食物性变应原sIgE(FsIgE)、食物性变应原sIgG(FsIgG)及总IgE(tIgE)检测的结果及其与合并症的相关性进行分析。结果:哮喘患者各类变应原特异性抗体检测的总阳性率为82.41%,其中IsIgE、FsIgE及FsIgG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58.33%、32.41%、56.48%;哮喘伴变应性鼻炎者IsIgE、FsIgE及FsIgG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73.33%、30.0%、70.0%;哮喘伴特应性皮炎者IsIgE、FsIgE及FsIgG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66.67%、20.0%、73.33%;哮喘伴消化系统症状者IsIgE、FsIgE及FsIgG检测的阳性率分别为48.15%、29.63%、55.56%,各组患者IsIgE、FsIgG检测的阳性率均高于FsIgE,且对于总体哮喘患者、哮喘伴变应性鼻炎者及哮喘伴特应性皮炎者,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tIgE阳性患者IsIgE阳性率为69.01%,高于tIgE阴性患者(37.84%),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结论:未完全控制的支气管哮喘患者应进行吸入性变应原及食物性变应原抗体检测。对于伴变应性鼻炎者及特应性皮炎者,推荐行IsIgE及FsIgG检测;对于有消化系统症状者,FsIgE也值得关注;对tIgE≥100 kU/L的患者推荐行IsIgE检测。

    • 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患者avL导联q波与器质性心脏病相关性的探讨

      2020(4):557-562.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7 CSTR:

      摘要 (1338) HTML (58) PDF 529.14 K (247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完全性左束支传导阻滞(complete left bundle branch block,CLBBB)患者中avL导联q波的发生率、形态特征及其与门控单电子发射型计算机断层心肌灌注显像(single-photon emission computed tomography myocardial perfusion imaging,SPECT-MPI)检查及冠状动脉造影(coronary angiography,CAG)或冠状动脉计算机断层血管造影(coronary computed tomography angiography,CCTA)所诊断的器质性心脏病(organic heart disease,OHD)的相关性。方法:回顾性分析1 882例标准12导联心电图诊断的CLBBB患者并收集其SPECT-MPI、CAG及CCTA的信息。测量心电图中avL导联QRS时限及振幅、q波时限及振幅,分析q波与器质性心脏病的相关性。结果:最终入选了157例患者,证实伴有OHD的患者122例(77.8%),其中avL导联出现q波者56例(45.9%)。avL导联q波出现预测OHD的特异性及阳性预测值分别是97.1%和98.2%。与avL导联q波缺失且伴有OHD的CLBBB患者相比,avL导联出现q波的患者SPECT-MPI所测得的左心室收缩末容积(end systolic volume,ESV)和舒张末容积(end diastolic volume,EDV)显著升高(P均<0.001),而左心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显著下降(P<0.001)。散点图和线性相关性分析显示CLBBB患者avL导联q波的时限、振幅和面积与SPECT-MPI所测得的左心室ESV、EDV和LVEF无线性相关性。结论:CLBBB患者avL导联出现q波与严重的左心室病变有关,但q波的时限、振幅及面积与左心室病变严重度无线性相关性。

    • 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对卒中患者脑区功能重塑的纵向研究

      2020(4):563-569.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8 CSTR:

      摘要 (8777) HTML (66) PDF 59.58 M (32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利用功能磁共振成像分析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应用于缺血性脑卒中早期患者的临床康复干预效果,总结其脑功能重塑特征及机制。方法:12例脑卒中患者,随机分2组进行30 d步行训练,研究组为结合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对照组为常规训练。对脑区激活的结果进行偏侧化指数(laterality index,LI)分析,并与运动功能评定进行相关性分析。结果:研究组下肢运动功能发生了显著改变,与对照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01)。同时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与下肢运动功能恢复之间有极显著的相关,其中卒中患者在偏瘫侧运动时,其LI值与使用足底压力反馈式电刺激治疗相关(r=0.884,P < 0.001),而健侧运动时,LI值与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也密切相关(r=0.892,P<0.001),特别是使用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训练后,卒中患者两侧半球感兴趣区的LI值之间有显著关联(r=0.974,P < 0.001)。结论:卒中患者佩戴由足底压力反馈式电刺激仪构成的柔性足压反馈训练系统,可以显著提高下肢的运动功能,从根本上加速卒中患者的康复进程。

    • 基于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和ROMA指数联合检测在早期卵巢上皮性癌诊断中的初步评价

      2020(4):570-574. DOI: 10.7655/NYDXBNS20200419 CSTR:

      摘要 (1440) HTML (55) PDF 455.13 K (2187)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外周血循环肿瘤细胞(circulating tumor cell,CTC)联合罗马(ROMA)指数检测在早期卵巢上皮性癌(epithelial ovarian cancer,EOC)诊断中的价值。方法:选取2017年6月—2019年4月期间于中山市博爱医院和中山大学肿瘤防治中心就诊的105例早期EOC患者(恶性组:手术病理分期为ⅠA期和ⅠB期)、152例卵巢上皮性良性肿瘤患者(良性组)和183例女性健康体检者(对照组)为受试者,采集受试者术前静脉血,检测CTC、人附睾蛋白(human epididymal protein,HE4)及糖类抗原125(carbohydrate antigen 125,CA125)水平,结合受试者的绝经状况计算ROMA指数,比较CTC与ROMA指数单项和联合检测结果在3组受试者之间、EOCⅠA期与ⅠB期之间的差异,综合评估CTC、ROMA指数及联合检测诊断早期EOC效能的差异。结果:①CTC、ROMA指数检测结果及单项和联合检测阳性率均在恶性组中最高。②EOC的ⅠB期CTC、ROMA指数检测结果大于ⅠA期,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Z=3.135,P=0.002;t=34.56,P < 0.001)。联合检测阳性率在EOC的ⅠA期和ⅠB期之间差异具有统计学意义(χ2=5.24,P=0.02)。③CTC诊断早期EOC的特异度和符合率最高,但是与联合检测相比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联合检测诊断早期EOC的灵敏度最高,与CTC、ROMA指数单项检测相比差异均具有统计学意义(均P < 0.001);联合检测诊断早期EOC的约登指数最大;联合检测诊断早期EOC的整体综合效能较高,灵敏度、特异度、符合率、约登指数分别为94.29%、84.18%、86.59%、0.785。结论:CTC和ROMA指数单项检测在诊断早期EOC均有一定意义,其检测结果跟ⅠA和ⅠB分期相关。与单项检测相比,联合检测对于诊断早期EOC及分期预测表现出了较高的综合效能,具有较高的临床实用价值。

    • 乙型肝炎病毒在不同ALT状态下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的影响

      2020(4):575-578.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0 CSTR:

      摘要 (3250) HTML (60) PDF 460.49 K (194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不同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etransferase,ALT)状态下不同载量的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对乙型肝炎相关性肾小球肾炎(hepatitis B virus-associated glomerulone nephritis,HBV-GN)的影响。方法:回顾性分析兰州大学第一医院确诊为HBV-GN的患者646例,化验指标包括:尿N-乙酰-β-D-葡萄糖苷酶(N-acetyl-β-D-glucosidase,NAG)、尿β2微球蛋白(β2 microglobulin,β2M),肝功能指标ALT,肾功能指标肌酐、血尿素氮、肾小球滤过率(glomerular filtration rate,GFR)。荧光定量PCR法测量HBV载量。对646例HBV-GN病理类型分布进行统计,分析不同ALT状态下HBV载量对HBV-GN肾脏功能及肾脏病分期的影响。结果:HBV-GN以弥漫性膜增生性肾病为主,约占60.7%,其次为毛细血管内增生性肾小球肾炎,约占26.2%,局灶节段肾小球硬化和系膜增生性病变较为少见。在ALT正常组HBV对肾脏功能指标无明显影响。而在ALT异常组中HBV对肾脏功能指标有影响,特别以ALT≥2倍正常值上限(upper limit of normal,ULN)组中为甚。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血肌酐、血尿素氮、24 h尿蛋白定量、尿NAG、尿β2M明显增高,而GFR明显下降,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在ALT正常组和ALT<2ULN组中,HBV对慢性肾脏病分期无明显影响;而在ALT≥2ULN组中,随着病毒载量的增高,慢性肾脏病分期有加重倾向。结论:在不同ALT状态下,HBV对HBV-GN的影响是不同的,综合分析这一现象,有助于临床更好地诊断和治疗该疾病。

    • 口腔医院患者乙型肝炎相关流行病学调查

      2020(4):579-583.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1 CSTR:

      摘要 (1673) HTML (66) PDF 444.79 K (210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口腔医院患者乙型肝炎病毒(hepatitis B virus,HBV)感染在年龄、性别、不同免疫时间节点及不同科室来源之间的分布。方法:收集2019年1—4月南京医科大学附属口腔医院就诊患者3 996例的HBV感染相关检测数据,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按全国人口统计年龄构成比标化后,乙肝表面抗原(HBsAg)、乙肝表面抗体(抗-HBs)标准化率分别为3.86%、51.66%。抗-HBs阳性率在年龄分层里出现双波峰。人群HBsAg阳性率在实行乙肝疫苗计划免疫后降低。正畸组HBsAg阳性率显著低于种植、住院患者。结论:乙肝疫苗的计划免疫对阻碍HBV感染起着积极作用,但保护性抗体会逐年下降,需要及时进行疫苗再次接种。建议口腔医院患者在进行治疗前进行血清传染病的各项检查以了解患者基本情况,诊疗时需要做好消毒防护工作,全面预防HBV在口腔医院内的交叉感染。

    • 延迟断脐对早产儿颅内出血影响的超声研究

      2020(4):584-587.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2 CSTR:

      摘要 (1348) HTML (65) PDF 8.24 M (18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超声检查评价早产儿颅内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变化,探讨延迟断脐对早产儿颅内出血的影响。方法:选择无锡市妇幼保健院2015—2017年期间出生的早产儿作为研究对象,根据纳入条件随机选取80例分成2组。33例为实验组,采取60 s延迟断脐;47例为对照组,采取10 s内常规断脐。通过超声监测其颅内出血的发生情况以及大脑中动脉的血流动力学指标。结果:颅内出血的发生率实验组(30.3%)低于对照组(53.2%),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4.127,P<0.05);实验组大脑中动脉血流动力学指标收缩期峰值流速(Vs)[(41.24 ± 5.90)cm/s]、舒张末期血流速度(Vd)[(10.45 ± 2.84)cm/s]、搏动指数(PI)(1.61 ± 0.24)均高于对照组[Vs(39.21 ± 9.46)cm/s、Vd(8.95 ± 4.53)cm/s、PI(1.57 ± 0.31)],实验组大脑中动脉阻力指数(RI)则低于对照组(0.73 ± 0.06 vs. 0.76 ± 0.08),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结论:早产儿采取60 s延迟断脐后可以有效改善早期的脑血流动力学指标,使大脑中动脉处于高流量低阻力状态,改善脑血流供应;超声可以提供有效可靠的血流动力学参数供临床参考,有利于改善早产儿预后。

    • 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对比研究

      2020(4):588-592.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3 CSTR:

      摘要 (2661) HTML (57) PDF 1.13 M (205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颈椎前路减压融合术(anterior cervical discectomy and fusion,ACDF)与后路单开门椎管成形术(laminoplasty,LMP)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的临床疗效。方法:2013年5月—2017年6月因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于本院接受颈椎ACDF或后路LMP手术治疗的患者102例。其中ACDF组45例,LMP组57例。术后至少连续随访1年,收集两组患者的临床资料及影像学检查结果并进行统计分析。结果:ACDF组患者术中失血量明显减少(P<0.001)、住院天数缩短(P=0.022)。两组患者术后日本骨科协会(JOA)评分较术前明显提升(P < 0.001),而组间比较无统计学差异(P > 0.05)。多因素回归分析显示术前椎管占有率(OR)及JOA评分显著影响患者术后功能评价结果(P<0.05)。ACDF组术后颈椎前凸角、手术节段颈椎前凸角及T1倾斜角较术前明显增大(P < 0.05)。ACDF组术后颈椎活动度减少11.8°,明显大于LMP组的5.1°(P < 0.001)。两组患者术后并发症发生率无明显差异(P > 0.05)。结论:ACDF及LMP术治疗多节段脊髓型颈椎病安全有效。相比于LMP术,ACDF术中失血量减少、术后住院天数缩短、矢状位的稳定性提升;然而,ACDF术后颈椎活动度丢失较多;术前的OR及JOA评分是影响患者术后疗效的主要风险因素。

    • Tenascin⁃C在脑卒中患者急性期及恢复期的表达及其与影像学变化的相关性研究

      2020(4):593-595.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4 CSTR:

      摘要 (1384) HTML (56) PDF 2.35 M (209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初步探讨脑卒中患者血清Tenascin-C(TNC)在急性期与恢复期的表达变化,并分析其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方法:收集脑卒中患者40例为观察组,健康志愿者30例为对照组,分别进行血清TNC检测;观察组同时进行磁共振(MRI)扫描,分析T1WI、T2WI、DWI、SWI及3D-ASL序列影像资料,观察急性期与恢复期的影像学变化,分析血清TNC变化与影像学表现的相关性。结果:与对照组[(219.80±18.01)pg/mL]相比,观察组急性期[(591.10±137.71)pg/mL]与恢复期[(541.11±131.03)pg/mL]平均血清TNC浓度明显升高(P < 0.05);且急性期TNC浓度较恢复期更高(P < 0.05)。急性期病灶平均体积为(8.257±1.106)c-;恢复期病灶平均体积为(6.330±0.829)cm3,两组病灶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血清TNC浓度和病灶体积变化具有相关性(r=0.756,P < 0.05)。结论:TNC在脑卒中患者血清中表达增高,恢复期较急性期表达下降,血清TNC表达变化与MRI病灶信号变化密切相关。

    • 年龄因素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

      2020(4):596-599.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5 CSTR:

      摘要 (1521) HTML (68) PDF 398.35 K (192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年龄因素对腰椎融合术后邻近节段退变的影响。方法:纳入2014年7月—2016年9月因腰椎退行性变行腰椎融合手术患者78例,门诊随访2年,分为65岁以下的年轻组以及65岁以上的老年组。比较两组的脊柱稳定性参数以及术后2年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并进行统计学分析。结果:两组患者一般资料差异无统计学意义,老年组术前及术后的腰椎前凸角和脊柱矢状位平衡分别与年轻组术前及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老年组术前和术后骨盆倾斜角以及骨盆入射角分别与年轻组术前及术后相比,差异均有统计学意义(P < 0.05)。术前及术后两组骶骨倾斜角的比较差异均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年轻组术后2年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为16.67%,老年组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为38.89%,两组之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随着年龄增加脊柱融合术后脊柱以及骨盆矢状位的稳定性逐渐减弱,老年患者影像学邻近节段退变的发生率明显高于年轻人。

    • 入院体温对极/超低出生体重儿临床结局的影响

      2020(4):600-603.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6 CSTR:

      摘要 (3891) HTML (67) PDF 454.83 K (189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极/超低出生体重儿(ver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extremely low birth weight infant,VLBWI/ELBWI)入院体温的分布情况及对早产儿结局的影响。方法:选择2015年1月—2017年12月出生的VLBWI/ELBWI,生后1 h内测量患儿肛温,采用SPSS19.0软件进行数据分析,评价入院体温对早产儿病死率和并发症发生风险的影响。结果:共纳入626例VLBWI/ELBWI,死亡67例(10.4%);其中入院体温< 35 ℃ 17例(2.7%),35.0~<36.0 ℃ 138例(22.0%),36.0~<36.5 ℃ 241例(38.5%),36.5~<37.5 ℃ 225例(35.9%),≥37.5 ℃ 5例(0.8%)。与正常体温(36.5~<37.5 ℃)比较,低体温(<35 ℃、35.0~<36.0 ℃、36.0~<36.5 ℃)增加早产儿病死率,OR及其95%CI分别为:16.99(4.88~59.13)、8.29(3.52~19.52)、3.60(1.53~8.51);根据患儿的出生体重和胎龄进行分层分析,结果表明,与正常体温比较,入院低体温(<36.5 ℃)增加出生体重<1 000 g、胎龄<28周早产儿≥Ⅱ期坏死性小肠结肠炎(necrotizing enterocolitis,NEC)、中重度支气管肺发育不良(bronchopulmonary dysplasia,BPD)、≥Ⅲ级脑室内出血(intraventricular hemorrhage,IVH)、败血症、≥Ⅱ期早产儿视网膜病(retinopathy of prematurity,ROP)的发生率。结论:VLBWI/ELBWI入院体温<36.5 ℃会增加其死亡发生风险,体温越低,死亡发生风险越高;早产儿入院体温<36.5 ℃会增加NEC(≥Ⅱ期)、BPD(中重度)、IVH(≥Ⅲ级)、败血症、ROP(≥Ⅱ期)的发生风险。

    • CT和MRI对输卵管卵巢脓肿的诊断价值

      2020(4):604-606.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7 CSTR:

      摘要 (1631) HTML (70) PDF 15.99 M (183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CT和MRI资料,总结其影像特征,评价其诊断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输卵管卵巢脓肿患者55 例CT 或MRI检查资料。观察影像学特征,分别记录病灶大小、扩张输卵管征及输卵管内径、液体密度或信号是否均匀、管壁厚度。结果:所有患者诊断准确率为94.5%(52/55)。输卵管脓肿9例,CT或MRI表现为扩张输卵管呈迂条状,相互沟通;管腔内为液性密度或低信号影,部分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管壁增厚,边缘模糊;肿块大小:3~5 cm 3例,5 cm以上6例;扩张输卵管征9例;1例密度或信号均匀,8例不均匀;管壁增厚:2~5 mm 4例,5 mm以上5例。卵巢脓肿5例:CT或MRI表现为附件区囊实性肿块,边缘模糊,内有多房样分隔,分隔厚度均匀;肿块大小:3~5 cm 2例,5 cm以上3例;5例密度或信号不均匀;管壁增厚:2~5 mm 3例,5 mm以上2例。输尿管卵巢脓肿41例,CT或MRI表现:以囊状为主型(15例)和以管状为主型(26例),肿块大小:3~5 cm 18例,5 cm以上23例;扩张输卵管征:内径1~2 cm 2例,2~3 cm 23例,3 cm以上16例;6例密度或信号均匀,35例不均匀;管壁增厚:2~5 mm 16例,5 mm以上25例。结论:CT及MRI检查能准确描述输卵管卵巢脓肿的特征,对输卵管卵巢脓肿早期诊断具有重要价值。

    • CT和MRI在壶腹周围癌诊断中的研究进展

      2020(4):607-612.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8 CSTR:

      摘要 (2895) HTML (62) PDF 463.57 K (2734) 评论 (0) 收藏

      摘要:壶腹周围癌发病率在恶性肿瘤中居第8~9位,病死率却高居肿瘤死亡的第4位。由于该区域复杂多变的解剖特点及病变的多样性,影像诊断与鉴别诊断一直是临床研究的重点和难点。目前多种成像技术已经用于对Vater壶腹及其周围组织进行研究,其中CT和MRI是侵袭性最小、应用最广泛的两种检查方法。文章拟对近年来CT和MRI在壶腹周围癌不同分类方法中的鉴别、可切除性的判断及预后相关研究的进展进行综述。

    • CYP2C19基因型指导下的抗血小板治疗在CABG后的应用进展

      2020(4):613-617. DOI: 10.7655/NYDXBNS20200429 CSTR:

      摘要 (2317) HTML (58) PDF 428.11 K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的抗血小板治疗是重要的药物治疗之一,它在改善患者桥血管通畅率以及减少患者术后主要心血管不良事件(major adverse cardiovascular events,MACE)的发生中发挥着积极的作用。临床上发现一些患者对常用的抗血小板药物氯吡格雷存在抵抗,导致术后桥血管狭窄及MACE事件的发生率增高,这种抵抗可能与细胞色素P450 2C19(CYP2C19)基因多态性有关;而第3代P2Y12受体拮抗剂的抗血小板效果不受CYP2C19基因型的影响。有专家共识推荐进行CYP2C19基因型检测来确定双抗治疗方案,那么依据CYP2C19基因型检测的个体化治疗方案在降低患者术后的MACE发生率方面效果如何。本文将从氯吡格雷抵抗与CYP2C19基因型的关系、冠状动脉旁路移植术后抗血小板治疗现状及现有专家共识推荐等几方面进行回顾与分析。

    • 儿童军团菌肺炎合并髋关节炎1例报告

      2020(4):618-622. DOI: 10.7655/NYDXBNS20200430 CSTR:

      摘要 (1279) HTML (42) PDF 488.58 K (19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

关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