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2020年第0卷第5期文章目次
    全 选
    显示方式: |
    • β⁃arrestin在神经精神疾病中的作用及偏向型配基的应用前景

      2020(5):623-626.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1 CSTR:

      摘要 (1834) HTML (60) PDF 414.01 K (2665) 评论 (0) 收藏

      摘要:β-arrestin参与调节大量生理和病理进程,例如心血管和胃肠道系统疾病、肾脏和肺功能异常、炎症和代谢紊乱、骨矿物质稳态维持、生殖和中枢神经系统疾病等。随着对β-arrestin介导的信号通路不断深入地了解,G蛋白耦联受体(G protein-coupled receptors,GPCR)偏爱性信号转导为研发更加高效、安全的高选择性药物提供了全新的思路。近年来G蛋白偏向型或β-arrestin偏向型配体不断涌现,尤其β-arrestin偏向型配体在治疗神经精神疾病中显示出巨大的应用前景。

    • 11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临床特征及预后分析

      2020(5):627-630.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2 CSTR:

      摘要 (1984) HTML (66) PDF 467.26 K (224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 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在发热门诊就诊时的临床特征,比较不同住院时间组患者临床特征的差异。方法:对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20年1月20日—2月29日发热门诊筛查的11例COVID-19患者临床表现、实验室检查、影像学资料进行分析总结,并比较不同住院时间患者间临床特征的差异。结果:11例患者中合并基础疾病6例,发热及干咳是发生率最高的不适症状。7例淋巴细胞计数降低,肺部磨玻璃样渗出表现是最常见的胸部CT异常表现。与住院时间大于14 d相比,住院时间小于14 d的患者平均年龄更低,首次就诊前症状持续时间更短,中性粒细胞绝对计数及基础白蛋白水平较高,磨玻璃样浸润的肺叶数目更少,但由于样本量较少两组数据差异无统计学意义。结论:在发热门诊诊疗过程中需重视患者的流行病学史及胸部CT异常表现,同时警惕高龄及肺叶浸润数目较多可能是COVID-19患者需长时间住院的危险因素。

    • 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的HRCT征象对照研究

      2020(5):631-634.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3 CSTR:

      摘要 (1733) HTML (66) PDF 7.97 M (189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普通型与重型新型冠状病毒肺炎(coronavirus disease 2019,COVID-19)患者的一般资料及胸部CT征象在鉴别诊断中的价值。方法:回顾性分析2020年1月1日—2月20日武汉市中心医院127例COVID-19确诊患者的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及随访CT影像变化规律。其中普通型101例(79.53%)、重型26例(20.47%)。一般资料、胸部CT征象的组间比较采用χ2或Fisher确切概率法统计分析,并总结各型COVID-19患者的随访CT影像演变规律。结果:127例中,男73例(57.48%),女54例(42.52%),性别差异无统计学意义(χ2=1.847,P=0.174)。与普通型患者比较,重型患者发病年龄偏高(χ2=4.547,P=0.033)。合并基础性疾病者32例(25.20%),普通型15例(14.85%),重型17例(65.38%),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28.014,P<0.001)。CT表现中,普通型患者CT征象以磨玻璃密度影(67例)、混合磨玻璃密度影(45例)为主,重型患者CT征象以混合磨玻璃密度影(19例)、铺路石征(10例)为主,组间差异有统计学意义(χ2=11.330,P=0.010)。重型患者发现纵隔淋巴结肿大1例(3.85%)(P=0.205),胸腔积液4例(15.38%)(P=0.001)。重型患者病灶CT评级普遍高于普通型,其病程较普通型更长且肺部受累高峰时间较普通型延后。结论:COVID-19患者胸部CT征象演变规律存在差异,其不仅能评估病情严重程度,还能对重型COVID-19做出早期预警。

    • 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肝损伤临床分析

      2020(5):635-637.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4 CSTR:

      摘要 (2449) HTML (66) PDF 392.94 K (222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总结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发生肝损伤的临床特点。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市公共卫生医疗中心住院治疗的93例确诊新型冠状病毒肺炎患者的临床资料。结果:93例中,肝损伤38例(40.9%),其中男27例,女11例,年龄26~87岁,平均48岁。肝损伤患者中,肝功能异常表现为总胆红素(total bilirubin,TBIL)及谷氨酸氨基转氨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氨酶(aspartate aminotransferase,AST)升高,其中,TBIL异常者9例,ALT/AST异常者25例,TBIL合并ALT/AST异常者4例,TBIL增高均在3倍以内,ALT/AST增高均在5倍以内。19例(50.0%)入院时已有肝损伤,19例(50.0%)入院后出现肝损伤,两组TBIL、ALT及AST分别为(16.4±2.0)μmol/L vs. (17.8±2.4)μmol/L(P=0.43);(56.3±8.6)U/L vs. (52.02±6.3)U/L(P=0.69);(42.8±4.7)U/L vs. (31.92±2.4)U/L(P=0.04)。结论:新型冠状病毒肺炎确诊患者中,肝损伤的发生比例高,程度较轻,大部分可自行恢复,但肝损伤的机制复杂,除了病毒本身所致肝损伤还可能合并药物性肝损伤,在诊治过程中需要注意防治。

    • NF⁃κB p65调控IRF⁃8基因启动子活性及其启动子结合元件的初步鉴定

      2020(5):638-644.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5 CSTR:

      摘要 (1932) HTML (56) PDF 1.52 M (254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大鼠核因子-κB(nuclear factor-κB,NF-κB)p65亚基在细胞内过表达和其活性变化对干扰素调节因子-8(interferon regulatory factor-8,IRF-8)基因启动的影响,并初步筛查IRF-8启动子上可能的p65结合元件。方法:采用聚合酶链式反应(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PCR)技术扩增大鼠p65基因蛋白编码区(complete sequence coding,CDS)序列,将其插入到空载pIRES2-EGFP质粒中,构建大鼠野生型(wild type,WT)p65过表达质粒(pIRES2-p65 WT)。在此基础上,将p65第535位丝氨酸(serine,S)突变为天冬氨酸(aspartic,D)或丙氨酸(alanine,A),分别构建p65持续活化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D)和p65显性负性突变型质粒(pIRES2-p65 S535A)。之后应用生物信息学软件预测IRF-8基因启动子区p65的结合元件,并据此构建IRF-8启动子全长(full-length,FL)和3个截短的荧光素酶报告质粒,即pGL3-IRF-8-FL(-1 892 ~ +174 nt)、pGL3-IRF-8-1(-1 360 ~ +174 nt)、pGL3-IRF-8-2(-752 ~ +174 nt)和pGL3-IRF-8-3(-68 ~ +174 nt)。将上述质粒行不同组合共转染人胚肾293T(human embryonic kidney 293T,HEK-293T)细胞,Western blot和荧光素酶实验分别检查p65的表达和IRF-8的启动子活性,并分析IRF-8启动子区可能的p65结合元件。结果:菌液PCR及测序证实上述质粒构建成功。分别将pIRES2-p65 WT、pIRES2-p65 S535D、pIRES2-p65 S535A和pGL3-IRF-8-FL共转染HEK-293T,发现过表达pIRES2-p65 WT或pIRES2-p65 S535D均可明显增加IRF-8启动子活性,且以pIRES2-p65 S535D更为显著;而过表达pIRES2-p65 S535A后,IRF-8启动子活性无明显变化。将pGL3-IRF-8-FL、pGL3-IRF-8-1~3和pIRES2-p65 S535D共转染HEK-293T后发现,pGL3-IRF-8-3的启动子活性显著低于pGL3-IRF-8-FL、pGL3-IRF-8-1和pGL3-IRF-8-2,提示大鼠IRF-8启动子-752~68 nt区域可能存在p65结合元件。结论:在HEK-293T细胞内过表达野生型或持续活化突变型p65可显著促进IRF-8基因的启动,且p65与IRF-8启动子的结合元件可能位于-752~-68 nt部位。

    • 人源抗TLR4抗体IgG2对对乙酰氨基酚诱导小鼠急性肝损伤的保护作用

      2020(5):645-651.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6 CSTR:

      摘要 (1675) HTML (73) PDF 20.47 M (200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人源抗TLR4 抗体IgG2(human-TLR4 IgG2,hTLR4 IgG2)对对乙酰氨基酚(acetaminophen,APAP)诱导肝损伤的保护效应,探讨其在药物性肝损伤中的保护作用。方法:以人源抗TLR4 抗体Fab基因为模板,扩增其可变区基因,构建人源抗TLR4抗体IgG2真核表达载体,转染CHO-S细胞,筛选稳定表达细胞株,收集细胞上清,Protein G柱纯化抗TLR4抗体IgG2。将18只C57BL/6J 小鼠随机分成3组:生理盐水组、APAP(600 mg/kg)组和APAP +hTLR4 IgG2(5 mg/kg)组,统计小鼠腹腔注射APAP后 24 h的存活率;重复上述实验分组,检测小鼠腹腔注射APAP 8 h后,血清中丙氨酸氨基转移酶(alanine aminotransferase,ALT)、天门冬氨酸氨基转移酶(aspartate transaminase,AST)、白细胞介素-1(interleukin-1,IL-1)、白细胞介素-6(interleukin-6,IL-6)和肿瘤坏死因子-α(tumor necrosis factor-α,TNF-α)的表达水平,取肝脏做病理分析并使用Western blot检测凋亡蛋白的表达。结果:成功构建并表达纯化人源抗TLR4抗体IgG2;ELISA结果显示,抗体效价为1∶204 800。与APAP组相比,APAP+hTLR4 IgG2组小鼠的24 h存活率显著增加(P < 0.05);血清AST、ALT以及炎性细胞因子的表达水平显著降低,具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病理分析结果显示,与模型组相比,人源抗TLR4抗体IgG2治疗组的小鼠肝组织炎性细胞浸润、充血和坏死等症状明显改善;Western blot结果显示凋亡相关蛋白的表达减少。结论:人源抗TLR4抗体IgG2能够抑制炎症因子的表达及细胞凋亡,对APAP诱导的小鼠肝损伤有显著的保护作用。

    • miR⁃1254靶向PAX5调控肝癌的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

      2020(5):652-657.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7 CSTR:

      摘要 (1911) HTML (63) PDF 35.37 M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miR-1254对肝癌细胞生物学行为的影响及其潜在机制。方法:①RT-qPCR检测miR-1254在肝癌和癌旁组织或细胞系中的表达。②构建过表达和敲低miR-1254的肝癌细胞系,Transwell实验与HUVEC体外成管实验研究miR-1254对肝癌细胞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的影响。③Target Scan预测miR-1254的靶基因,RT-qPCR与Western blot测定靶基因的表达,双重萤光素酶报告基因证实miR-1254的靶基因。结果:①miR-1254在肝癌组织和肝癌细胞系中的表达上调(P < 0.01);②miR-1254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③配对盒基因5(paired box gene 5,PAX5)在肝癌组织和细胞系中的表达下调,PAX5是miR-1254的直接靶标,miR-1254负向调控肝癌中PAX5的表达;④过表达PAX5能够逆转过表达miR-1254对肝癌细胞进展的的促进作用。结论:miR-1254通过靶向PAX5促进肝癌细胞的迁移、侵袭与血管形成,因而它是肝癌的一个潜在的治疗靶标。

    • 宫内发育迟缓新生大鼠胰WFS1的表达变化及其可能作用

      2020(5):658-662.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8 CSTR:

      摘要 (1186) HTML (63) PDF 4.12 M (268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旨在阐明宫内发育迟缓(intrauterine growth retardation,IUGR)新生大鼠胰岛功能、内质网应激(endoplasmic reticulumstress,ERS)的改变及WFS1的表达变化,进一步探讨2型糖尿病(typ 2 diabetes mellitus,T2DM)发病相关的分子基础,为有效阻止IUGR导致T2DM提供新的治疗靶点。方法:IUGR造模组孕鼠自妊娠14 d起给予50%对照组饲料直至新生鼠出生。采用免疫组化、RT-PCR、透射电镜和Western blot技术观察新生鼠胰腺中WFS1和ERS变化情况。结果:①IUGR大鼠胰腺及成年大鼠胰岛中WFS1、GRP78的表达明显增加(P < 0.05,n=10)。②电镜下 IUGR新生鼠胰腺中内质网明显肿胀、融合。③ 胰腺葡萄糖调节蛋白78(glucose-regulated protein 78,GRP78/Bip)和C/EBP同源蛋白(CHOP)在IUGR新生大鼠胰腺和成年大鼠胰岛中表达明显升高。结论:WFS1可能通过ERS参与IUGR导致的胰岛功能损伤。

    • 双酚S暴露对小鼠脑⁃肠⁃菌轴神经递质代谢稳态的影响

      2020(5):663-668. DOI: 10.7655/NYDXBNS20200509 CSTR:

      摘要 (1918) HTML (55) PDF 509.60 K (216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双酚S(bisphenol S,BPS)暴露对小鼠脑-肠-菌轴神经递质代谢稳态的影响。方法:通过皮下注射建立C57BL/6J雄性小鼠BPS亚慢性暴露模型,基于UHPLC-MS/MS液质联用技术检测前额皮层、血清和肠中色氨酸与酪氨酸通路神经递质的水平;通过16S rRNA基因测序分析技术检测小鼠肠道菌群的表达。结果:BPS暴露引起小鼠前额皮层、血清和肠道中色氨酸与酪氨酸通路多种神经递质代谢紊乱:色氨酸通路中,与对照组小鼠相比,BPS组小鼠前额皮层、血清及肠道中的5-羟色胺(5-hydroxytryptamine,5-HT)含量降低,3-羟基犬尿氨酸(3-HK)在皮层与血清中显著上升;酪氨酸通路中,BPS暴露组小鼠前额皮层中左旋多巴(L-dopa)、多巴胺(dopamine,DA)水平明显上升,而在肠道中显著降低。此外,BPS暴露小鼠肠道菌群出现区别于对照小鼠的差异性分布,且不动杆菌属、乳杆菌属和一种未分类的梭菌属在两组间比较具有显著性差异。结论:BPS暴露可通过脑-肠轴影响中枢及外周色氨酸通路与酪氨酸通路神经递质代谢,同时可造成肠道菌群紊乱。

    • 麝香酮减轻多柔比星心毒性作用的初步研究

      2020(5):669-674.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0 CSTR:

      摘要 (1547) HTML (59) PDF 14.85 M (19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麝香酮(muscone)对多柔比星(doxorubicin,DOX)诱导的心毒性作用的影响,并探讨其可能机制。方法:成年雄性C57BL/6小鼠24只,随机分为4组:生理盐水组(control组,4只)、生理盐水+麝香酮组(muscone组,4只)、多柔比星+生理盐水组(DOX组,8只)和多柔比星+麝香酮组(DOX+muscone组,8只),药物处理后饲养5周,于药物处理前、药物处理后第2周、第5周心超检测左室射血分数(left ventricular ejection fraction,LVEF),第6周处死小鼠分离心脏组织,通过免疫组织化学染色、实时定量聚合酶链反应(quantitative real time polymerase chain reaction,qRT-PCR)检测Bax、Bcl-2、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H9C2细胞分4组(control组、muscone组、DOX组、DOX+muscone组),药物处理24 h,Western blot检测Bax、Bcl-2、caspase-3、cleaved-caspase-3的表达水平。结果:与control组相比,muscone组心功能、凋亡指标无明显变化,DOX组小鼠心功能下降,在小鼠心肌细胞及H9C2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表达明显上升(P<0.05)、Bcl-2表达明显下降(P<0.05)。与DOX组相比,DOX+muscone组小鼠心功能降低不明显,在小鼠心肌细胞及H9C2细胞中Bax、cleaved-caspase-3表达上升趋势反转(P<0.05)、Bcl-2表达增多(P<0.05)。结论:麝香酮在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损害中起保护作用,可以减轻多柔比星诱导的心肌细胞凋亡。

    • 2 394例肺腺癌患者EGFR及ALK驱动基因分析

      2020(5):675-680.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1 CSTR:

      摘要 (1483) HTML (63) PDF 557.40 K (221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分析2 394例肺腺癌患者表皮生长因子受体(epidermal growth factor receptor,EGFR)及间变性淋巴瘤激酶(anaplastic lymphoma kinase,ALK)驱动基因,了解肺腺癌患者EGFR及ALK驱动基因的特征。方法:收集2014年1月—2019年4月2 394例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确诊并行EGFR及ALK检测的肺腺癌患者,分析其EGFR、ALK驱动基因特点,探讨EGFR/ALK状态与肺腺癌亚型的相关性。结果:59.7%(1 429/2 394)肺腺癌患者存在EGFR突变,高于全国平均水平(51.8%)、东南亚地区(51.4%);其中90%以上为常见突变,21L858R突变率(48.01%)最高,19Del突变率(43.32%)次之;约10%为非经典突变,包括18G719X、20ins及21L861Q等。ALK重排发生率为4.4%,低于全国平均水平(6.0%),以EML4-ALK融合最常见。不同类型标本EGFR突变率有差异,组织标本、细胞学标本及外周血标本的EGFR突变率分别为60.60%、51.20%及46.48%;肿瘤原发灶组织学标本中,手术切除、经皮肺穿刺及支气管镜活检的EGFR突变率分别为64.50%、59.25%及45.45%。EGFR突变更易表达在附壁状腺癌(79.7%)、乳头状腺癌(74.9%)及腺泡状腺癌(74.4%)中,较少见于实体状(58.9%)及浸润性黏液腺癌(28.9%);与其他亚型相比,实体状腺癌(8.6%)及浸润性黏液腺癌(13.3%)ALK重排发生率更高。结论:本研究EGFR突变率较高,21L858R和19Del最常见。手术切除标本EGFR突变率最高,且EGFR突变、ALK融合均与肺腺癌亚型有关。

    • 初诊2型糖尿病患者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与胰岛素抵抗的相关性研究

      2020(5):681-686.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2 CSTR:

      摘要 (1711) HTML (65) PDF 541.36 K (2072)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初诊断2型糖尿病(T2DM)患者血浆脂蛋白相关磷脂酶A2(Lp-PLA2)水平与胰岛素抵抗的关系。方法:选取219例初诊断T2DM 患者,测定血浆Lp-PLA2、总胆固醇、甘油三酯、高密度脂蛋白胆固醇(HDL-C)、低密度脂蛋白胆固醇(LDL-C)、糖化血红蛋白(HbA1c)、空腹血糖和空腹胰岛素等指标,于口服葡萄糖耐量试验(OGTT)或馒头餐试验后检测30 min、120 min血糖和胰岛素。以Lp-PLA2水平分为正常组(<200 ng/mL)和高值组(≥200 ng/mL),分析两组胰岛素抵抗水平及二者的相关性。结果:初诊断T2DM患者Lp-PLA2高值组比正常组HOMA-IR值显著增高(P<0.05),而Matsuda ISI显著降低(P<0.05)。相关分析进一步提示Lp-PLA2水平与HOMA-IR呈正相关(P<0.05),与Matsuda ISI呈负相关(P<0.05)。多元线性回归分析结果显示,血浆Lp-PLA2是影响T2DM患者HOMA-IR 和Matsuda ISI的重要因素(P<0.05)。结论:Lp-PLA2与T2DM胰岛素抵抗密切相关。Lp-PLA2作为简单易行的指标,除了作为T2DM心血管风险预测因素外,还可以反映糖尿病患者胰岛素抵抗程度,可作为T2DM重要的评估监测指标。

    • 乳腺癌前哨及非前哨淋巴结转移危险因素分析

      2020(5):687-692.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3 CSTR:

      摘要 (1695) HTML (69) PDF 443.54 K (199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前哨淋巴结(sentinel lymph node,SLN)及非前哨淋巴结(non-sentinel lymph node,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方法:收集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2016年8月—2019年2月收治入院并接受前哨淋巴结活检术(sentinel lymph node biopsy,SLNB)的845例浸润性乳腺癌患者,对其临床及病理资料进行回顾性分析,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研究各种临床病理参量与SLN及NSLN转移的关系。结果:肿瘤大小、雌激素受体(ER) 状态、孕激素受体(PR)状态、脉管侵犯、Ki-67、p53是SLN 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肿瘤大小、PR状态、脉管侵犯是前哨淋巴结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SLN阳性患者中进一步行胶窝淋巴结清扫术160例,其中NSLN未转移130例(81.3%),NSLN转移30例(18.7%)。 单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结果:PR状态、SLN阳性数量是NSLN转移的危险因素。多因素 Logistic 回归分析结果:SLN阳性数量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结论:肿瘤大小、PR状态、脉管侵犯是SLN 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SLN阳性数量是NSLN转移的独立危险因素。

    • 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防治乳腺癌化疗后骨髓抑制的临床研究

      2020(5):693-696.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4 CSTR:

      摘要 (1589) HTML (65) PDF 436.53 K (233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通过研究乳腺癌患者化疗后血常规的动态变化,分析聚乙二醇化人重组粒细胞刺激因子(pegylated recombinant human granulocyte colony-stimulating factor,PEG-rhG-CSF)的药物疗效和作用时间。方法:在65例需接受辅助化疗的乳腺癌患者首次及后续化疗后分别于不同时间段注射PEG-rhG-CSF,并动态监测患者血常规数值。结果:患者首次化疗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的最低点出现在第10天左右,经治疗性使用PEG-rhG-CSF后,外周血白细胞和中性粒细胞计数在3~5 d内基本恢复正常水平。同时在后续化疗过程中预防性注射PEG-rhG-CSF可显著降低Ⅲ/Ⅳ骨髓抑制发生率。结论:乳腺癌患者在化疗后第10天骨髓抑制最明显,因而在化疗后第10天检测血常规较为合理。同时预防性使用PEG-rhG-CSF可以降低骨髓抑制的发生率,对于已经出现Ⅲ、Ⅳ度骨髓抑制的患者,仍可以使用,大多数患者在3~5 d内骨髓抑制即可控制。

    • 沙库巴曲缬沙坦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心力衰竭患者的回顾性研究

      2020(5):697-701.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5 CSTR:

      摘要 (1653) HTML (95) PDF 458.25 K (205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究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换用沙库巴曲缬沙坦(Sacubitril/Valsartan,LCZ696)治疗射血分数降低型心力衰竭(HFrEF)患者的临床疗效并分析影响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方法:回顾性研究2017年12月—2018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心内科住院治疗的HFrEF患者104例,患者在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换用LCZ696治疗,平均观察时间为(3.9±2.2)个月,中途停药或死亡患者共计6例。统计入选患者人群基线特征、基础心脏病及既往病史种类。观察起始及终点时LCZ696剂量。比较患者治疗前后纽约心功能分级(NYHA),一般生命体征指标及相关实验室指标,观察治疗期间不良反应,并采用单因素及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影响LCZ696疗效的相关临床因素。结果:①LCZ696治疗后NYHA分级改善,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②LCZ696治疗后静息心率及收缩压较治疗前显著降低(P<0.05)。③LCZ696治疗后NT-proBNP降低,较治疗前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④LCZ696治疗后,患者左心室射血分数(LVEF)增高(P<0.05)、左心室舒张末期内径(LVDd)减小(P<0.05),左心室收缩末期内径(LVDs)治疗前后无改变(P>0.05)。⑤LCZ696治疗期间因出现严重咳嗽症状停药3例,因出现肌酐升高停药1例;因严重基础心脏瓣膜病导致死亡1例,因发现霍奇金淋巴瘤转至血液科治疗,后随访患者死亡1例。其余患者无症状性低血压、水肿或高钾血症等严重不良反应。⑥患者病史时间及起始LVDd水平是影响LCZ696疗效的临床因素,OR值分别为4.952、1.124。结论:在常规抗心衰药物基础上,HFrEF患者换用LCZ696后能提高NYHA分级及LVEF,降低NT-proBNP、静息心率、收缩压、LVDd,不良反应较低。并且患者病史时间和LVDd是LCZ696疗效的影响因素,符合适应证者因尽早开始LCZ696的治疗。

    • 三种入路行初次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比较

      2020(5):702-707.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6 CSTR:

      摘要 (1485) HTML (64) PDF 2.41 M (3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应用直接前方入路(direct anterior approach,DAA)与外侧入路(direct lateral approach,DLA)和后侧入路(posterior approach,P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的早期疗效。方法:回顾性分析2018年9月—2019年9月采用DAA行人工全髋关节置换术22例,其中男8例,女14例。在同期采用DLA和PA行全髋置换术的患者中,根据年龄、BMI、病因及严重程度配对22例。统计3组患者手术时间,切口长度,术后连续3 d的疼痛评分,磷酸激酶,C反应蛋白,血红蛋白,失血量,术后1、3个月时的Harris评分,假体位置以及术后并发症情况。结果:DAA组患者术后第1、2天VAS评分均低于DLA组和PA组(P < 0.05),术后1个月DAA组患者Harris评分高于DLA及PA组(P < 0.05)。手术时间DAA组为(90.91±18.55)min,与其余两组相比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与传统的直接外侧入路和后方入路相比,直接前方入路具有术后疼痛轻,短期康复快等优点。

    • 354例胸腺瘤外科治疗的临床分析

      2020(5):708-712.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7 CSTR:

      摘要 (1820) HTML (60) PDF 5.64 M (265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影响接受外科治疗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临床、病理等因素。方法:回顾性分析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胸外科2008年1—6月收治的胸腺瘤患者354例,评估分析年龄、性别、肿瘤直径、世界卫生组织(World Health Organization,WHO)病理分型、TNM分期、Masaoka-Koga分期、重症肌无力、根治性切除对患者预后的影响。结果:Kaplan-Meier单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2)、肿瘤直径(P=0.045)、WHO病理分型(P=0.051)、TNM分期(P=0.004)、Masaoka-Koga分期(P < 0.001)、根治性切除(P < 0.001)与患者预后相关。Cox多因素生存分析显示,年龄(P=0.003,危害比:10.151,95%CI:2.239~46.021)、WHO病理分型(P=0.045,危害比:3.376,95%CI:1.030~11.064)、Masaoka-Koga分期(P=0.009,危害比:5.621,95%CI:1.552~20.352)是影响胸腺瘤患者总体生存的独立预后因素。结论:胸腺瘤的早期诊断可以有效提高其外科治疗效果,积极实行根治性切除是改善胸腺瘤患者预后的重要手段,术后准确的病理分析可帮助临床医生预测患者预后。

    • 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毛发变白白癜风疗效及影响因素评价

      2020(5):713-719.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8 CSTR:

      摘要 (1514) HTML (71) PDF 18.50 M (194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比较改良方式的308 nm准分子光与CO2点阵激光分别联合卡泊三醇搽剂外用治疗难治性毛发变白白癜风疗效,并评估其疗效的影响因素。方法:收集2019年5月—2019年8月于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皮肤科门诊就诊的常规药物或光疗3个月以上无效的毛发变白白癜风患者共60例,随机分为改良照光组(A组)和点阵激光组(B组),改良照光组以一块形状与白斑相同,边缘距白斑边缘内侧1 mm的不透光黑布紧贴于白斑表面,308 nm准分子光照射区域局限于白斑边缘,每周3次,疗程为36次,共3个月,点阵激光组每月行点阵激光1次,疗程为3次,共3个月,两组均联合卡泊三醇搽剂外用。疗程结束后评估两组疗效及复色模式,并采集患者基本信息,采用单因素和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方法进行疗效影响因素分析。结果:改良照光组总有效率和总显效率(89.5%,50.9%)均显著高于点阵激光组(67.6%,22.1%)(P<0.01)。改良照光组39片(68.4%)边缘复色,10片(17.8%)混合复色,6片(10.5%)毛囊复色,2片(3.5%)均一复色;点阵激光组49片(72.1%)边缘复色,9片(13.2%)毛囊复色,6片(8.8%)均一复色,4片(5.9%)混合复色。多因素Logistic回归分析显示,病程≤2年、复色无进展时间≤1年、无血清甲状腺抗体升高、白斑位于面颈部、非节段型白癜风是难治性毛发变白白癜风治疗显效的独立影响因素。结论:两种方法治疗难治性毛发变白白癜风均可在短期内起效,改良方式的308 nm准分子光照射联合卡泊三醇外用疗效更明显。边缘复色为主要复色模式。病程、复色无进展时间、血清甲状腺抗体是否升高、白斑部位和白癜风分型是影响难治性毛发变白白癜风疗效的重要因素。

    • 南京市4所小学2010—2015年近视流行病学调查与相关分析

      2020(5):720-724. DOI: 10.7655/NYDXBNS20200519 CSTR:

      摘要 (1508) HTML (73) PDF 515.95 K (1925)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并探讨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近视流行现状和与屈光相关的眼部生物学参数兼关系,为近视防控提供参考依据。方法:采用随机整群抽样调查方法,抽取南京市4所小学217名一年级学生,开展连续6年的随访研究。结果:随访6年后,小学生近视检出率由基线值6.70%增长至72.63%;中度近视人数在随访期间逐年增多,中度近视构成比由基线值8.33%增长至52.31%;随访初期167名非近视屈光群体中,有124名在随访期间发展为近视,其中3~4、5~6年级为近视高发期;随访期间,轴率比(axial length / corneal radius of curvature,AL/CRC)由基线数值2.89 ± 0.08增至3.13 ± 0.14(P值<0.05);等效球镜度(spherical equivalent refraction,SER)与最小分辨角对数(logarithm of the minimum angle of resolution,logMAR)视力、AL和AL/CRC(1年级除外)具有明显相关性(P值均<0.05)。结论:南京市4所小学学生的近视检出率随年级逐渐升高,其中中度近视构成比增加最为显著;3~4、5~6年级为近视发病高峰阶段;SER与logMAR视力、AL和AL/CRC均存在相关性,其中AL/CRC可考虑作为近视筛查的评估指标。

    • 肺隐球菌病75例回顾分析

      2020(5):725-731.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0 CSTR:

      摘要 (1437) HTML (61) PDF 2.53 M (252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分析肺隐球菌病(pulmonary cryptococcosis,PC)的临床特征、实验室检查、影像学特点、诊断及治疗。方法:回顾性分析2009年6月—2019年6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经病理确诊的75例PC患者的临床资料。根据免疫状态分为免疫正常组(43例)和免疫受损组(32例)。结果:75例患者中,男50例,女25例,年龄(48.2±12.4)岁(17~80岁)。主要临床症状为咳嗽、咳痰、发热。27例患者无症状。两组淋巴细胞计数、纤维蛋白原、癌胚抗原、细胞角蛋白19片段、红细胞沉降率水平比较,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5)。PC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结节肿块型33例、浸润实变型25例、混合型17例,两组在三者表现上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0.05)。截至2019年9月30日,除4例失访外,59例患者行单独抗真菌药物治疗,12例患者行手术联合抗真菌药物治疗,治愈48例,好转18例,死亡5例。单独接受氟康唑治疗的有效率为96.4%(53/55)。结论:PC在免疫正常患者中并不罕见,其临床及影像学表现无特异性。诊断主要依赖病理学检查。常用的抗真菌药物对PC治疗效果较好,多数患者预后良好。

    • ADAS⁃Cog在我国老年人群中的结构效度

      2020(5):732-736.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1 CSTR:

      摘要 (1675) HTML (54) PDF 508.77 K (375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我国老年人群中的阿尔茨海默病疾病评估量表-认知子量表(Alzheimer’s disease assessment scale-cognitive subscale,ADAS-Cog)的结构效度。方法:收集628例正常对照,572例轻度认知障碍(mild cognitive impairment,MCI)和76例阿尔茨海默病(Alzheimer’s disease,AD),评估ADAS-Cog的结构效度。结果:ADAS-Cog在AD和MCI组的条目与总分相关系数分别在0.51~0.83和0.27~0.69之间。AD组的结构效度优于MCI组,但均较为一般。AD组的因子分析中得到记忆(包括单词回忆和单词辨认)和认知功能(其他所有项目)2个因子,解释63.23%的方差。MCI组提取出记忆(包括单词回忆和单词辨认)、语言(包括回忆测验、口头语言、找词困难和口语理解)、意象(包括物体命名和意象练习)和执行命令4个因子,累计方差解释率为68.02%。结论:ADAS-Cog在评估AD人群方面具有良好的条目相关性和结构效度,但在MCI人群上则较差。

    • 幽门螺杆菌感染强化治疗的疗效研究

      2020(5):737-739.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2 CSTR:

      摘要 (1705) HTML (58) PDF 459.11 K (2170)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强化治疗对幽门螺杆菌(Helicobacter pylori,Hp)感染患者的临床疗效及安全性。方法:选取2018年1月—2019年10月本院门诊就诊的Hp感染患者260例进行研究,随机分为对照组和观察组各130例。对照组采用含铋剂四联疗法治疗,具体为:阿莫西林1 000 mg+克拉霉素500 mg+雷贝拉唑20 mg+胶体果胶铋200 mg,2次/d,共14 d;观察组在对照组的基础上,再行强化治疗14 d,具体为:荆花胃康胶丸160 mg(3次/d)+ 养胃颗粒5 g(3次/d)+艾普拉唑5 mg(2次/d),总疗程28 d。在疗程结束后至少间隔4周行13C尿素呼气试验检测,比较两组患者的Hp根除率和不良反应发生率。根据自愿原则对其中215例进行Hp抗体分型检测,Cag A抗体和/或Vac A抗体阳性为Ⅰ型菌株(毒力菌株),共153例;Cag A抗体和Vac A抗体均阴性为Ⅱ型菌株(低毒菌株),共62例。比较不同致病力菌株的根除率差异。结果:对照组和观察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1.54%和87.69%,两组根除率比较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对照组和观察组的不良反应发生率分别为9.23%和7.69%,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毒力组和低毒力组的Hp根除率分别为85.62%和83.87%,差异无统计学意义(P > 0.05)。结论:在含铋剂四联疗法基础上增加强化治疗对Hp根除率提高不显著,但不良反应无明显增加;不同致病力Hp菌株的根除率相当,Hp抗体分型检测对于临床抗菌治疗用药无明显指导意义,不推荐作为Hp感染诊疗的常规手段。

    • 微创低温等离子甲状软骨板下切除术治疗声门型喉癌疗效分析

      2020(5):740-743.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3 CSTR:

      摘要 (1545) HTML (56) PDF 15.42 M (1768)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估低温等离子甲状软骨板下微创手术治疗声门型喉癌的疗效。方法:2018年1月—2019年12月,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对48例声门型喉癌患者行支撑喉镜下微创低温等离子甲状软骨板下切除术。评估手术安全性、并发症、肿瘤复发率及无病生存率。结果:本组患者中,Tis期5例、T1a期23例、T1b期6例、T2期12例、T3期2例,均行微创低温等离子甲状软骨板下切除术,其手术时间短、术中出血少、术后恢复快,无出血、呼吸困难、大咯血等严重并发症。1年无病生存率、无进展生存率分别为91.09%、88.92%,1年、2年累计复发率均为8.01%。结论:声门型喉癌行低温等离子甲状软骨板下切除术安全、可靠、创伤小,能完整切除肿瘤,尽可能保留喉功能,术后复发率低。可以用于早期或局限性声门型喉癌的治疗。

    • 孕前干预对高龄流产女性妊娠结局的影响

      2020(5):744-747.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4 CSTR:

      摘要 (1300) HTML (63) PDF 463.44 K (1919)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探讨孕前优生管理和干预对高龄自然流产女性再次妊娠结局的影响。方法:收集2016年1月—2017年12月在南京医科大学第一附属医院妇女保健科门诊诊治的≥35周岁,且首次自然流产准备再次妊娠的103例患者资料,分析是否愿意接受孕前病因筛查和干预治疗,愿意接受干预的48例作为干预组,不愿筛查的55例作为随访组,随访两组患者在随后1年内的受孕情况及妊娠结局。结果:干预组接受孕前病因筛查,阳性率67.39%,病因中内分泌异常阳性率最高,为32.61%。干预组治疗后的妊娠率为56.52%,随访组妊娠率为30.43%,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12)。干预组的妊娠成功率为73.08%,随访组为35.71%,两组差异有统计学意义(P=0.021)。结论:孕前病因筛查和干预治疗可以降低高龄女性再次流产风险,明显改善高龄女性再次妊娠的结局,也为高龄自然流产再生育女性的孕前干预提供依据。

    • 仿生矿化前后静电纺复合支架的性能对比

      2020(5):748-753.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5 CSTR:

      摘要 (1454) HTML (67) PDF 52.27 M (1884)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用10倍模拟体液(10×SBF)仿生矿化丝素/壳聚糖(SF/CS)电纺支架制备骨仿生支架,并对比矿化前后支架的物理性能及诱导细胞成骨分化的能力。方法:通过扫描电镜(SEM)、傅里叶红外光谱(FT-IR)、吸水率和力学性能检测对比矿化前后支架成分及物理性能。通过活细胞染色和Cell Counting Kit-8(CCK-8)对比仿生矿化对于人骨髓间充质干细胞(HBMSC)在支架上黏附和增殖的影响。通过碱性磷酸酶(ALP)染色和茜素红染色(ARS)对比支架矿化前后对HBMSC成骨分化的诱导能力。结果:SEM、FT-IR、吸水率和力学性能证实了矿化的成功及支架物理性能的提高。活细胞染色和CCK8证明仿生矿化行为并未增加支架的细胞毒性,ALP和ARS证明矿化后支架更易诱导HBMSC的成骨分化。结论:经SBF仿生矿化后支架较原支架更符合骨组织工程的要求。

    • 新型通用型粘接剂对牙本质粘接强度的体外研究

      2020(5):754-758. DOI: 10.7655/NYDXBNS20190526 CSTR:

      摘要 (1415) HTML (67) PDF 6.15 M (39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评价3种通用型粘接剂和1种第7代粘接剂粘接牙本质在酸蚀-冲洗和自酸蚀处理模式下即刻和老化后微拉伸强度的差别。方法:128颗无龋第三磨牙根据不同粘接剂[Optibond Versa(OV),All-bond Universal(AU),Single Bond Universal(SU),Adper Easy One(AEO)]随机分为4组。每种粘接剂组各半分别使用酸蚀-冲洗和自酸蚀的模式。牙齿与复合树脂粘接后一半样本储存于37 ℃纯水中24 h,另一半经5 000次冷热循环老化实验。沿长轴将牙齿切割成约0.9 mm×0.9 mm柱状试件,测试其微拉伸强度,使用三因素方差分析法分析结果。未经冷热循环各组取切片于扫描电镜下观察粘接界面。结果:冷热循环、酸蚀模式分别与粘接剂种类因素存在两因素交互作用,经过冷热循环后和使用自酸蚀处理时3种通用型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均优于AEO(P < 0.001)。未经冷热循环时,OV、AU的微拉伸强度均>AEO;OV的微拉伸强度>SU。采用酸蚀-冲洗模式处理时,AU的微拉伸强度>AEO,AU的微拉伸强度>SU。结论:通用型粘接剂的微拉伸强度整体要优于第7代粘接剂,尤其是经过冷热循环后和自酸蚀处理时优势更明显。

    • 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

      2020(5):759-762.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7 CSTR:

      摘要 (1344) HTML (67) PDF 448.38 K (1836) 评论 (0) 收藏

      摘要:目的:研究短期训练对正常人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和精确度的影响。方法:纳入20例正常受试者,在30 min的训练前后分别记录10次连续的下颌和手指运动,计算其准确度和精确度并进行比较。结果:短期训练后下颌和手指运动的准确度与精确度均明显提高(P<0.05),手指运动的提高幅度更大(P<0.05)。结论:短期训练可以提升下颌运动与手指运动表现,这验证了运动控制机制中存在着显著的神经可塑性现象。脊神经支配的手指运动与三叉神经支配的下颌运动在运动学习能力上存在差异,短期运动训练对手指运动的提高更大。

    • 自噬在视网膜母细胞瘤中的研究进展

      2020(5):763-767.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8 CSTR:

      摘要 (1548) HTML (58) PDF 418.86 K (2071) 评论 (0) 收藏

      摘要:视网膜母细胞瘤(retinoblastoma,RB)是儿童最常见的原发性眼内恶性肿瘤。尽管近年来关于RB发病机理的研究逐渐深入,但仍保持较高的病死率,急需寻找更好的治疗策略。自噬是真核生物中高度保守的分解代谢过程。研究表明,自噬在RB疾病进展中起着至关重要的作用,有望成为RB治疗的新靶标。本文综述了自噬在RB疾病发展和治疗中的作用,为将来RB的临床治疗提供了新思路。

    • 不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

      2020(5):768-772. DOI: 10.7655/NYDXBNS20200529 CSTR:

      摘要 (2066) HTML (64) PDF 445.10 K (2809) 评论 (0) 收藏

      摘要:间充质干细胞治疗骨关节炎的有效性已在动物实验和临床研究中得到验证,越来越多的证据表明间充质干细胞主要通过旁分泌机制发挥作用,外泌体在其中扮演着重要角色。外泌体是含有多种活性物质的细胞外囊泡,在细胞间和细胞内的通讯中发挥关键作用。文章就不同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研究进展进行综述,讨论间充质干细胞来源的外泌体治疗骨关节炎的未来方向,为骨关节炎的治疗提供新思路。

    • SGLT⁃2抑制剂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的研究进展

      2020(5):773-778. DOI: 10.7655/NYDXBNS20200530 CSTR:

      摘要 (1532) HTML (47) PDF 2.19 M (2063) 评论 (0) 收藏

      摘要:糖尿病是一种慢性代谢性疾病,具有较高的心血管疾病风险。钠-葡萄糖共转运蛋白2(sodium glucose transporter 2 inhibitor,SGLT-2)抑制剂是一类新型降糖药物,它可以抑制肾脏近端小管对葡萄糖的吸收,降低血糖。SGLT-2抑制剂不仅可以降低糖化血红蛋白,对血压、血脂、体重、尿酸均有良好的改善。更重要的是,大量临床试验已经证明了SGLT-2抑制剂对糖尿病患者的心脏保护作用。其主要机制是影响心脏重构,降低心室负荷,改善心肌细胞代谢,改变脂肪因子的产生,文章就SGLT-2抑制剂改善糖尿病患者心血管疾病预后作一综述。

关闭